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海-气作用 4.2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1教案 中图版选修2.doc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 海-气作用 第二节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_14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2)第四章《海—气作用》
第二节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利用热力环流进行推导,绘制沃克环流示意图,并能阐述沃克环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2、学生通过视频、文字、图表等材料分析,推导出厄尔尼诺现象示意图,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3、学生通过对比学习,认识拉尼娜现象,并简述拉尼娜现象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4、正确认识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对全球造成的影响,并以科学的方法积极应对。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
1、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气候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让学
知识——热力环流,逐步
近,大洋东西岸是否存在温度差异,
存在热力环流,
的进行知识的构建。
通过两个思考题,让学
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2)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气候由干旱变得湿润;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气候由湿润变得干
【思考】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有着极大的影响,为了减低和预防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所带来的灾害,人类可以做些什么?。
高中地理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
高中地理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是经常出现在地理学和气象学领域中的两个术语。
这两个现象经常发生在太平洋的赤道附近,对于世界各国的气候和生态系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谈谈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是一种热带太平洋地区的气候现象,通常发生在每隔几年一次,持续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段内。
这种现象导致温暖的海洋水流从西太平洋流向东太平洋,通常引起海平面升高和降雨量增加的情况。
它对全球气候有重大影响,因为厄尔尼诺会改变海洋和大气的循环,从而影响全球气候模式。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也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地区的气候现象,与厄尔尼诺相反,它会导致海洋表层温度下降和降雨量减少的情况,其中通常会包括干旱灾害。
由于局部的气候变化,拉尼娜和其它一些卫星现象可以导致世界各地的气候异常变化。
以上两个现象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例如,在厄尔尼诺期间,大气动力系统会发生大规模变化,而拉尼娜时期,这些系统将
会逆转,导致一些区域进行显着干旱。
这些气候现象通常都会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
总的来说,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它们的出现与否通常会对全球经济和环境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得到全球各国的重视和关注。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一、厄尔尼诺(El Nino)现象:通常指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海水温度大围的持续异常升高,引起全球气候异常并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的现象。
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圣婴"。
该现象首先发生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和秘鲁太平洋沿岸附近,多发生在圣诞节前后,因此得名。
在一般情况下,热带西太平洋的表层水温较高,而东太平洋的海温较低。
这种东、西太平洋之间海表温度梯度变化和信风一起,构成了海洋――大气耦合系统的准平衡态。
每隔2-8年,这种准平衡态就要被打破一次,西太平洋的暖气流伴随雷暴东移,使得整个太平洋水域的水温变暖,气候出现异常,其持续时间为一年或更长时间。
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前的几个月里,太平洋赤道暖水发生大规模的自西向东移动,圣诞节前后,赤道太平洋东部沿岸暖水沿着厄瓜多尔和秘鲁海岸南下,水温异常声高,最大时比常年升高5到6℃。
由于暖水区迅速向西扩展,热带多雨带也随之南下。
原来干旱的赤道太平洋东部降水量剧增,河水泛滥成灾;本为雨季的赤道太平洋西部地区则干旱无雨。
此外,世界各地的气候因此受到严重影响,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拉尼娜(La Nina)现象:厄尔尼诺过后,热带太平洋有时会出现与上述情况相反的状态,称为拉尼娜现象,拉尼娜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小女孩"。
拉尼娜现象表现为中、东太平洋海温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异常。
用以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表面温度大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
以赤道太平洋北纬5度至南纬5度,西经150度至西经90度区域的海表面温度平均值连续6个月以上高于或低于正常0.5℃分别作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二、走近厄尔尼诺――成因研究厄尔尼诺现象怎样形成的,又为什么会影响到大气的状态和变化呢?这一直是国际海洋和气象科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课题。
世界气象组织制定过从1985年开始为期十年的热带海洋和全球大气计划(TOGA),其目的之一就是想通过对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寻求提高对厄尔尼诺及异常气候的预测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 海-气作用 第二节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_0
4.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教学目标】1、运用“全球海洋表层水温分布图”和“沃克环流示意图”,了解沃克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
2、用图说出厄尔尼诺现象,掌握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及其对全球气候、秘鲁渔业生产造成的影响。
3、用图说出拉尼娜现象,理解拉尼娜现象的形成,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教学重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教学难点】沃克环流的形成和厄尔尼诺的形成【教学方法】读图法,对比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投影展示若干灾害图片,由此导入。
(板书)4.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投影)展示学习目标。
●了解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
●举例说明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承转)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都与沃克环流有关。
(投影)据图分析沃克环流的形成。
全球海洋表层水温分布(90年12月)(板书)一、沃克环流据图说出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气温差异,分析这种差异的形成。
根据气温差异推断两岸的气流运动情况,并由此推断沃克环流的成因。
(板书)1、定义:赤道附近大洋东西两岸之间东西方向的热力环流2、形成(思考)1、在沃克环流形式下,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的气候分别是湿润还是干燥的?为什么?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气候干旱,因为受到下沉气流影响,西岸气候湿润,因受到上升气流影响。
(思考)2、在赤道附近的大西洋上空也会形成类似的沃克环流吗?印度洋呢?会的,但是由于大西洋东西岸海水温差小于太平洋,海区面积也小于太平洋,形成的沃克环流不如太平洋上空显著。
(承转)沃克环流的强弱变化,是判断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发生的重要依据。
(板书)二、厄尔尼诺现象(提问)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板书)1、含义: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区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叫厄尔尼诺现象。
(读图)读图4.7,分析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水温变化情况,分析厄尔尼诺对东西部气候的影响(板书)2、厄尔尼诺对东西部气候的影响(投影)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原因。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 海-气作用 第二节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_3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并通过读图,综合分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全球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教学目标:1、认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2、掌握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全球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教学重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全球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全球气候异常的影响。
课前回顾热力环流原理:绘出热力环流示意图:基础知识梳理:一、沃克环流1、沃克环流:赤道海洋表面因的东西面差异而产生的一种环流。
二、厄尔尼诺现象1、厄尔尼诺:有些年份,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现象。
2、绘示意图:西岸东岸温度()()三、拉尼娜现象1、拉尼娜:厄尔尼诺发生后,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现象。
2、绘示意图:西岸东岸温度()()课堂探究:一、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资源和天气有严重影响,秘鲁北方可能降水增多,而南方可能降水减少。
2017年10月12日上午,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组织召开了“2017/18厄尔尼诺及气候预测会商会”。
(1)简述厄尔尼诺发生时,图1所示太平洋海域表层水温异常的特点。
(2)据图,分析厄尔尼诺的形成原因。
(3)分析厄尔尼诺发生时,澳大利亚气候发生什么异常变化?对南美秘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1)赤道附近中、东部洋面增温最显著,由此向南北两侧(或向西北和东南方向)递减;赤道以北、以南远离大陆的大洋中部局部海域有降温现象。
(2)由于(东南)信风(离岸风)减弱,海水上涌(或上泛)减弱,导致秘鲁寒流变弱,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海水升温;该海域海水升温后,近洋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
而太平洋西部气压相对较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形成西风,风力吹拂,西太平洋暖海水自西向东流(或西太平洋暖海水回流)。
遏制了秘鲁寒流的北上,加剧了太平洋中东部水温升高。
(3)厄尔尼诺发生可能会导致澳大利亚降水减少,甚至出现严重干旱。
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海—气作用 第二节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
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情景导入目标定位说到“厄尔尼诺”这个不明觉厉的名字,还是南美洲西岸的渔民们给取的,在西班牙语中“El Ni o”意为“圣婴”或“小男孩”。
这个取名源于渔民们观测到的怪现象:在有些年份的10月到次年3月期间,沿着海岸会出现一道暖流,使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将冷水鱼类统统热死,导致以渔为生的渔民们血本无归。
而这种现象经常在圣诞前后最为严重,于是不明所以的渔民便认为是上帝之子“圣婴”在捣乱。
后来,随着科学家对海洋和气象研究的深入,人们渐渐揭开了厄尔尼诺现象的神秘面纱,而厄尔尼诺这个名称则沿用了下来。
虽然说全球变暖在影响极端气候的出现,但是厄尔尼诺可能也在进一步加强对气候的影响。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确认,2019年为“厄尔尼诺年”,关于厄尔尼诺的自然现象,我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了,其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
十年前,2009就是厄尔尼诺年,这就像是10年之约一样,2019年刚好也是厄尔尼诺年,根据科学预报显示,厄尔尼诺的出现可能会在未来更加的频繁,因为全球气候变暖也是影响它的因素之一。
根据NOAA的科学报告显示,厄尔尼诺现象在2019年3月继续存在,在4月也是在发展之中。
3月份海洋热量异常降低,但是平均值依然是偏高的,赤道上空平均温度在3月初就已经达到了峰值。
【思考】全球频发的气候异常都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系吗?1.了解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
2.举例说明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沃克环流的定义,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形成的机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沃克环流1.形成: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海区,信风驱使着赤道暖流自东向西流。
在东岸,由于表层海水被风吹走,下层的冷海水会上涌补充,沿岸还有自高纬度流来的寒流,使该海区表层海水的温度较低。
在西岸,赤道暖流堆积下沉,形成深厚的暖水层。
这样,在赤道附近太平洋的东西方向,表层海水存在着明显的温度差异。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海-气作用 4.2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教案 中图版选修2.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 4.2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教案中图版选修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厄尔尼诺、拉尼娜的概念2、了解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围绕“厄尔尼诺现象利与弊”的辨题,运用材料,开展讨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强大力量以及应对自然异常变化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谈话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今年冬天,我国南方地区发生了严重的雪灾,科学家们普遍认为,雪灾的形成与“拉尼娜”现象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什么是“拉尼娜”现象呢?经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就能得到答案。
1、沃克环流正常年份,在赤道附近及其以南海区,太平洋西部温度高、海面高,东部温度低、海面低的状态下形成的。
如图所示:(结合洋流和气压带风带,分析沃克环流的形成原因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完成P41,思考题。
)(承转)我们已经了解了正常年份下,沃克环流的情况,那么,在异常情况下,沃克环流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2.厄尔尼诺现象(1)定义: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2)厄尔尼诺现象的典型特征:①赤道西太平洋大气低层出现西风;②南方涛动(南方涛动(SO),指日界线以东的东南太平洋与日界线以西的西太平洋--印度洋之间海平面气压的反相关关系)指数表现为明显的持续负指数;③沃克环流异常偏弱;④赤道太平洋东部副热带地区高空气压高于正常状态;⑤两半球副热带北部冬季平均急流位置向赤道地区和向东偏移。
(承转)发生厄尔尼诺时,全球气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思考)(3)厄尔尼诺对环太平洋热带地区气候的影响①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上升,大气对流活动加强、降雨增多,暴雨频繁,洪涝成灾。
②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一带,由于海温下降,大气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减少,旱灾严重。
③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区发生的热带风暴都比常年偏少。
精选2019-2020年高中选修2地理第四章 海气作用第二节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人教版巩固辅导第四十五篇
精选2019-2020年高中选修2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人教版巩固辅导第四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若某油轮发生泄油事故,在泄油区鱼类迅速死亡,其死亡原因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②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④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农牧化、海洋油气开发和深海采矿已形成规模,海洋将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新的依托空间。
下列行为不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是( )A、大面积的海水养殖B、大量捕杀饵料生物C、渔业过度捕捞D、定期海上休渔【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对油污的处理方案中,对海洋环境影响较小的是( )A、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B、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C、直接用燃烧法清除D、利用麦秆、泥炭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世界各国对海平面上升变化应达成的共识是( )A、修筑水利工程B、控制大城市规模C、保护人类文化遗产D、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海洋自然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海岸线比较短,是世界上受海洋灾害最轻的国家B、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海冰灾害、海雾灾害、寒潮灾害等都是海洋自然灾害C、由海水挠动或状态骤变而引发的灾害如:风暴潮、海冰、海底地震等D、海洋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称为海洋自然灾害【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
近年来,经过有效治理,黄河枯水期入海径流量明显增大,这对改善该海岸带环境的作用错误是( )A、减轻了淡水变咸B、容纳、净化污染物能力下降C、减轻海洋污染D、延缓海岸侵蚀后退【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 )A、9月到11月B、12月到2月C、3月到5月D、6月到8月【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海洋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A、海洋环境污染和海平面上升B、石油污染和赤潮C、海洋环境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D、赤潮和海平面上升【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我国四大海域中污染最严重的是( )A、南海B、东海C、黄海D、渤海【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读世界主要渔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 海-气作用 第二节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_4
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学习目标
1、能够说明沃克环流的形成过程,并推断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特点。
2、结合图说明厄尔尼诺现象,并结合景观图说出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3、结合图说明拉尼娜现象,并结合景观图说出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4、培养地理空间认知和综合分析能力。
基础知识
一、沃克环流
1、沃克环流:通过海—气的热量交换,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上空,形成接近东西向的。
2、形成:驱使着赤道暖流自东向西流。
东岸海水温度,气流
形成热力环流
西岸海水温度,气流
3、沃克环流的强弱变化是判断和现象发生的重要依据。
二、厄尔尼诺现象
三、拉尼娜现象
合作探究
1、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海区,东岸是什么洋流,西岸是什么洋流?
2、结合洋流和图4.5,分析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区,东西水温部的差异。
并分析东西部大气的受热情况。
3、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冷热不均→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异→水平运动”。
结合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区的水温分布,分析大气的受热不均,并画出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的热力环流。
4、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的气候分别是湿润还是干燥?为什么
5、画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垂直气流,并推断气候的变化。
6、画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垂直气流,并推断气候的变化。
7、探讨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以及应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带来的灾害的的措施。
巩固训练
西岸120°E 太平洋 80°W 东岸 0°
西岸120°E 太平洋 80°W 东岸 0°。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 海-气作用 第二节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_1
高二年级地理学科[选修]讲学稿《海洋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二节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学习目标】
1.用图说出厄尔尼诺现象,结合景观图说出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2.用图说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新知预习】
一、沃克环流
2.成因:驱使着赤道暖流自东向西流;具体表现为大洋东岸海水温度,气流
,大洋西岸海水温度,气流,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3.意义:沃克环流的强弱变化是判断现象和现象发生的重要依据。
二、厄尔尼诺现象
1.含义: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的现象。
2.影响:太平洋东岸:秘鲁寒流,降水,甚至引发,沃克环流
太平洋西岸:
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并对全球范围内气候产生影响
3.成因:多数科学家认为可能是引发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原因。
三、拉尼娜现象
1.含义: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的现象。
2.影响:太平洋东岸:秘鲁寒流,水温更,降水,加剧危害
沃克环流:
太平洋西岸:灾害加剧
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并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
3.关联性:拉尼娜现象一般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
【新课推进】
探究一:自己在下列三个方框中分别画出沃克环流、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的示意图
探究二:比较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并完成下列表格
【习题训练】。
2018-2019高中地理 第四章 海气作用 4.2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K12课件
(2)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现象盛行年份,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 西太平洋海面温度升高,导致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北移,东亚夏 季风增强,使中国夏季主要季风雨带向北偏,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 多雨,江淮流域少雨的可能性增大。该年份,我国南海和西太平洋 的台风次数将比多年平均次数多。
厄尔尼诺的形成发展说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是相互作用的, 大气环流的改变,引起洋流的变化,从而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而洋流的改变,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又反作用于大气圈,引起降水 异常。
9
K12课件
解析:考查提取资料信息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厄尔尼诺现 象过程、地理整体性原理。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厄尔尼诺现象的 形成是由于东南信风减弱,太平洋南赤道暖流也相应减弱,太平洋 向西流动的暖性海水明显减少,甚至出现东流。这一异常现象,一 方面导致南美洲太平洋沿岸上升流减弱或停止;另一方面使太平洋 表层海水温度升高导致浮游生物骤减,鱼类与鸟类大量死亡。同时, 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使热带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升高,上升气 流活跃,降水增多,引发洪涝灾害;而热带太平洋西岸地区因暖性海 水减弱,表层水温相对下降,下沉气流活跃,降水减少,导致旱灾。厄 尔尼诺的形成发展说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是相互作用的,大 气环流的改变,引起洋流的变化,而洋流的改变,表层海水温度的变 化,又反作用于大气圈,引起降水异常,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温暖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 鲁寒流向西流动
生物
秘鲁沿岸上升流带来丰 富的饵料,形成渔场
该海区上升流减弱,水温升高,营养 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和鱼类、鸟类死 亡
3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K12课件
正常年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 海-气作用 第二节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_0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海-气作用下形成的沃克环流,并了解沃克环流异常时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形成。
2.结合景观图分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全球的可能影响及减轻危害的途径。
过程和方法:1.通过读图、地理图表分析,绘制沃克环流示意图;2.讨论分析数据信息,推导出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形成机理;3.通过对各种学习资料信息的提取,简述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合作探究,提出应对策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树立系统的观点、区域差异与区域合作等观念,培养学生地理空间认知与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科学、探索规律的探究精神。
2.增强学生对全球气候及环境变化的忧患意识,合作意识,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难点】1.沃克环流的成因和变化2.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形成及其可能影响【教学方法】图表分析、对比归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二、教学过程【预习篇】1.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海区,驱使着赤道暖流自向流。
在岸,由于表层海水被风吹走,下层的冷海水会上涌补充,同时,沿岸还有自高纬度流来的流,使该海区表层海水温度较。
在岸,赤道暖流堆积下沉,形成深厚的暖水层。
这样,在赤道附近太平洋的东西方向,表层海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形成,称为。
2.赤道附近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被称为厄尔尼诺现象。
可能是引发厄尔尼诺的主要原因。
厄尔尼诺发生时,东岸海水现象消失,(洋流)增强,东部气候由原来的变为,引发;本部气候由原来的变为,引发。
3.是判断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发生的重要依据。
发生时它增强,现象发生时它减弱。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引发的水旱灾害比拉尼娜现象发生相对。
【导入新课】我们已学习了“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知道海洋是地球的“热量储存库”和“大气的水源地”,这是科学家们通过长期观测并发现全球气候异常与海洋表层水温出现异常有很强的相关性的原因。
海—气相互作用形成了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下面我们要学习的这种大气环流与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的出现有着重要的联系,就是“沃克环流”。
2024学年高中地理4.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2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2024学年高中地理选修2的4.2章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定义、形成原因、影响以及在我国的实例。具体内容包括:
课堂测试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选择题、判断题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课堂测试可以检查学生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定义、形成原因、影响等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课堂测试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答题情况,如是否能够准确回答问题、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等。通过课堂测试,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如部分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理解不到位、部分学生答题错误等,并及时进行解决。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互动探究:我在课堂上采用了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围绕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展开讨论,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继续运用这种方式,让学生们在讨论中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地理科学素养。
2.实践操作:我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些实践活动,如实验操作,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体验地理知识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继续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地理学的魅力。
2.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作业评价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在作业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如是否能够准确回答问题、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等。通过作业评价,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如部分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理解不到位、部分学生作业错误等,并及时进行解决。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El Niño)和拉尼娜(La Niña)现象是地球气候系统中重要的自然变化现象。
它们通过海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引发的异常天气和气候模式,对全球范围的气象、农业和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定义、成因、对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内容。
一、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海域表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通常发生在每2-7年左右的时间周期内。
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特征是热带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升高,以及大气压力反常分布。
这种异常现象对全球气候产生了深远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是复杂的,涉及海洋动力学、大气物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因素。
其起因是由于脆弱的大气边界层与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太平洋暖池的温暖水汽向东太平洋传播,导致海水温度上升和大气压力异常分布。
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可以导致南美、非洲等地的降雨不足,亚洲地区则可能遭受洪涝、风暴等极端天气事件。
此外,厄尔尼诺现象还与温室气体排放、海洋酸化以及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密切相关。
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不可预测性和破坏性,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们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监测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例如,加强气象观测网络、提高气候预测技术、加强国际合作等,以减轻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灾害。
二、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是太平洋赤道海域表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
拉尼娜现象的主要特征是热带东太平洋海水温度下降,同时伴随着大气压力异常和风场变化。
拉尼娜现象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发生,两者呈现出一种“互补”的关系。
拉尼娜现象的成因与厄尔尼诺现象相似,都与太平洋东部的温度和大气压力异常有关。
拉尼娜现象的发生会导致全球气候模式发生变化,产生各种极端天气现象,如干旱、洪涝、火灾等。
拉尼娜现象对全球农业、渔业和水资源分布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在拉尼娜年份里,东南亚地区的降雨量普遍偏少,导致农作物减产和水资源短缺。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和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一、厄尔尼诺(El Nino)现象:通常指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海水温度大围的持续异常升高,引起全球气候异常并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的现象。
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圣婴"。
该现象首先发生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和秘鲁太平洋沿岸附近,多发生在圣诞节前后,因此得名。
在一般情况下,热带西太平洋的表层水温较高,而东太平洋的海温较低。
这种东、西太平洋之间海表温度梯度变化和信风一起,构成了海洋――大气耦合系统的准平衡态。
每隔2-8年,这种准平衡态就要被打破一次,西太平洋的暖气流伴随雷暴东移,使得整个太平洋水域的水温变暖,气候出现异常,其持续时间为一年或更长时间。
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前的几个月里,太平洋赤道暖水发生大规模的自西向东移动,圣诞节前后,赤道太平洋东部沿岸暖水沿着厄瓜多尔和秘鲁海岸南下,水温异常声高,最大时比常年升高5到6℃。
由于暖水区迅速向西扩展,热带多雨带也随之南下。
原来干旱的赤道太平洋东部降水量剧增,河水泛滥成灾;本为雨季的赤道太平洋西部地区则干旱无雨。
此外,世界各地的气候因此受到严重影响,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拉尼娜(La Nina)现象:厄尔尼诺过后,热带太平洋有时会出现与上述情况相反的状态,称为拉尼娜现象,拉尼娜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小女孩"。
拉尼娜现象表现为中、东太平洋海温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异常。
用以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表面温度大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
以赤道太平洋北纬5度至南纬5度,西经150度至西经90度区域的海表面温度平均值连续6个月以上高于或低于正常0.5℃分别作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二、走近厄尔尼诺――成因研究厄尔尼诺现象怎样形成的,又为什么会影响到大气的状态和变化呢?这一直是国际海洋和气象科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课题。
世界气象组织制定过从1985年开始为期十年的热带海洋和全球大气计划(TOGA),其目的之一就是想通过对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寻求提高对厄尔尼诺及异常气候的预测能力。
高中地理第四章海_气作用4.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课件中图版选修2
2019/7/9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2
thank
you!
2019/7/9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3
二、同步听课法
有些同学在听课的过程中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老师讲到一道很难的题目时,同学们听课的思路就“卡壳“了,无法再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老师讲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具体问题,同学们应马上举手提问,争取让老师解释得在透彻些、明白些。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公式、定理、定律,而接下去就要用它去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大家应当先承认老师给出的结论(公式或定律)并非继续听下去,先把问题记 下来,到课后再慢慢弄懂它。
增大。次数 (多或
少)
北 增强 北 多 少 多
编后语
有的同学听课时容易走神,常常听着听着心思就不知道溜到哪里去了;有的学生,虽然留心听讲,却常常“跟不上步伐”,思维落后在老师的讲解后。这两种情况都 不能达到理想的听课效果。听课最重要的是紧跟老师的思路,否则,教师讲得再好,新知识也无法接受。如何跟上老师饭思路呢?以下的听课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老师没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就应当立即主动地去思考,积极地寻找答案,然后和老师的解答进行比较。通过超前思考,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这些“难点”的理解 上,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从而避免了没有重点的泛泛而听。通过将自己的思考跟老师的讲解做比较,还可以发现自己对新知识理解的不妥之处,及时消除知识 的“隐患”。
2024学年高中地理4.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2
-教学软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教学软件,进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空间分析,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案例和数据,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强调厄尔尼诺现象的定义、成因、影响及其实例,如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全球极端气候事件。
-讲解拉尼娜现象的定义、成因、影响及其实例,如2015-2016年的拉尼娜现象导致全球气温下降。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提出练习题目,如“根据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解释它们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根据学生的反思活动和反馈意见,我会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以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如果学生反映某一环节的教学较为枯燥,我会尝试引入更多的实际案例和互动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在某个知识点上存在困难,我会重点加强该知识点的讲解和辅导。
3.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
在制定改进措施后,我会在未来的教学中积极实施这些措施,并持续观察其效果。同时,我也会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以保证教学的持续改进和提升。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我相信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
-案例分析:学生可能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不够深入,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为突破难点,教师可采用图形动画、实际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影响及其预测方法。同时,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参与课堂互动,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 海-气作用 第二节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_5
第二节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为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二第四章第二节内容。
本节内容与地理必修一知识点联系密切。
选修二《海洋地理》一书并非学生选学内容,学生接触少,对课程结构不甚了解。
但“第四章海——气作用”与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与“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知识点联系密切,知识有共通性,因此选择本节内容具有一定的基础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沃克环流的形成原理及其影响难点: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学情分析学生处于高二下学期学习阶段,已经具备较好的地理知识基础和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目前学生是准高三学生,已经开始一轮复习,复习内容为必修一,对大气和洋流知识点比较熟悉,利于教学进行。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回顾旧知,分析沃克环流的形成及其影响2、运用沃克环流模式图,讨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形成及其影响【过程方法】1、通过回顾旧知,让学生从已学知识中学会推理思考新现象的成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对比分析与规律总结,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图、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方法和精神。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3、理解事物之间的广泛联系。
四、教学准备老师: 准备本堂课的多媒体课件,以及学案与图片资源学生:本堂课内容预习,资料查找以及练习册五、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合作探究法六、设计思路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结合实际 导入新课 (2分钟)1、看天气预报图与生活感受,我国2019年6月份南方一些地方降水偏多3倍左右2、提出问题:“为何我国今年气候出现反常”3、引出课题:“国家气候中心监测确认,2019年为厄尔尼诺年。
”4、启发思考“厄尔尼诺是什么?对我们还有哪些影响呢?”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探究。
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4.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1教案中图版选修2(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 4.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1教案中图版选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4.2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1教案中图版选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 4.2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1教案中图版选修2的全部内容。
第四章海—气作用4.2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教学目标1、能利用有关地图、照片、文字等学习资料对沃克环流、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2、了解并理解,并能简述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可能影响。
3、通过读图并整理数据信息,绘制沃克环流示意图;4、通过对比读图,比较分析数据信息,推导出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形成机理,并能适当表达;5、通过对各种学习资料信息的提取,简述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影响;通过讨论提出应对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1、沃克环流2、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形成及其可能影响教学过程六、本课小结:(框图略)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可以编辑修改。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希望各位朋友能借助这个阶梯不断进步。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这一切逐渐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休闲的方式。
很多人已经不再如饥似渴地追逐一篇文档了,但只要你依然有着这样一份小小的坚持,你就会不断成长进步,当纷繁复杂的世界牵引着我们疲于向外追逐的时候,阅读一文或者做一道题却让我们静下心来,回归自我。
用学习来激活我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建立我们的信仰,从而保有我们纯粹的精神世界,抵御外部世界的袭扰。
The above is the whol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Gorky said: "the book is the ladder of human progress." I hope you can make progress with thehelp of this ladder. Material lifeis extremely rich, scienceand technology are developing rapi dly, all of which graduallychange the way of people's study and leisure. Many people are no longer eager to pursuea document,but as long as youstillhave such a small persi stence, you will continue to grow and progress. When the complex world leads us to chase out,reading an article or doing a problem makes us calm downand return to ourselves. With learning, we can activate our imagination and thinking, establi sh our belief, keep our pure spiritual world and resist the at tack of the external worl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 4.2 厄尔尼诺和拉尼
娜现象1教案中图版选修2
教学目标
1、能利用有关地图、照片、文字等学习资料对沃克环流、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
2、了解并理解,并能简述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可能影响。
3、通过读图并整理数据信息,绘制沃克环流示意图;
4、通过对比读图,比较分析数据信息,推导出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形成机理,并能适当表达;
5、通过对各种学习资料信息的提取,简述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影响;通过讨论提出应对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
1、沃克环流
2、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形成及其可能影响
教学过程
六、本课小结:(框图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