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维澄:公共安全应急平台的科技创新
积极推进应急平台体系建设
积极推进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看我国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系统建设【字号大中小】发布时间:2007-09-04 来源:安全监管总局政府网站2007年5月11日,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及企业应急管理与处置突发事件信息技术研讨会在湖南长沙召开。
会上,安全监管总局政府网站有幸请到工程院院士范维澄接受本网专访。
栏目编辑:我国当前应急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如何?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应急救援工作有什么特点?范院士:在应急救援方面我国做了很多工作,也有很多比较成功的案例。
近期比较成功的应急案例就是我国成功抗击SARS。
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如果SARS发生在其他国家,不可能像中国这样迅速地把SARS病毒控制住。
再如98年我们战胜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特大洪水。
实际上,在中国有很多成功的应急救援实践。
在政府的工作方面,比较系统的,自觉地研究在非常态之下实施社会管理和公众服务是在SARS之后全面开展的,这也是我们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第一个里程碑。
美国和英国以前遇到的突发事件也比较多,另外对人的生命价值的重视程度,在欧美西方社会比较早地认识到。
再加上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有非常强大的基础。
所以当政府或社会考虑到要把这些科学技术用于应急领域的时候,实现的就比较快,形成了一些比较强有力的应急组织机构、应急的技术装备和应急体系的变化、应急法律法规的变更。
所以就我们国家而言,多年来,党和政府在这一方面高度重视,当党和政府意识到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时候,所采取的措施是非常得力的。
政府在事故灾难的教训当中进行了学习和总结,从管理到科学技术如何作得更好,这一届政府下了非常大的决心。
当前,我国的应急体系建设推进速度比很多国家都快,正在逐步实现公共安全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高科技型的战略转变,全面提升国家抗御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作为当前的应急项目建设过程中,科技部科技支撑保障有力,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项规划的编制实施迅速。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的科学问题”
类 问题 的关键 技术 提供新 的 思路 、理论 和方 法. ( )虽然 我 国在突发 公共 事件 应急 管理 实践和 应用 层 次 的 部 分 领域 开 展 了 研究 工 作 ,已经 有相 当 的研 2 究基 础 ,但 学界 对应 急/ 机形 成机 理与 演化规 律还 缺乏 基础 理论层 次 的深 刻认 知 ,尚未形 成 系统 的知识 体 危 系 ,无法 对应 急科技 的可 持续 发展 和提 升提供 有效 支撑 ,急需 开展 有针 对性 的基 础研究 工作 . ( )突发公 共事 件种 类较 多 ,应重 点关 注 各 类突 发 公 共事 件 应 急管 理 中的共 性 和综 合 性需 求 ,兼 顾 现 3 实 ,虚实结 合 ,抽取 、提 炼其 中基础 性 的科 学 问 题 ,开 展 前 瞻性 、开 放 性 和原 始创 新 性 的基 础 科 学 研究 , 可 以结合 典型 和迫切 需要 解决 的实 际问题 开展 研究 ,然后 再研 究跨 领域 和跨 部门 的 问题 . ( )突发公 共事 件应 急管理 中科学 问题 的基 础 研究 ,应涵 盖 应 急管 理 全 过程 ,在 关 注应 急 响应 阶段 的 4 基础 科学 问题 的 同时 ,也 要重 视突 发公共 事件 应急 预 防 、准备 、恢 复重 建和后 评估 方 面的研 究. ( )突 发共 事件 应急 管理 中科学 问题 的解 决是一 项 长 期 工作 ,应 注重 与 其 他 部 门在 类 似 的科 技 项 目加 5 强协 调 ,单 个计 划项 目不 可能解 决 所有 问题.需 通过 与其 他项 目的沟通 与协调 ,实 现整体 、系统 、科 学地 解
院士之声-肩负伟大使命,目光投向黎明
院士之声:肩负伟大使命,目光投向黎明计划的支持下,研究了国家信息平台关键技术,其中一部分包含了对于不同类型突发事件发展的预测,关于森林火灾蔓延的态势分析,把可燃物的类型、气象要素、地形要素作为输入条件,经过计算机模拟,能够得到火蔓延的速度和火烧的强度,以及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这样一些基本的数据,对于森警部队灭火无疑可以起到辅助的作用。
范维澄表示,我们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公共安全科技。
对科技部来讲,科技攻关计划,现在的科技支撑计划,863、973都对公共安全科技进行了部署;在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它的管理科学部现在唯一的一个重大研究计划,就是“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在教育部,“安全科学与工程”经过了安全教育界的努力,历时将近30年,终于由二级学科变成了一级学科,目前这个学科是作为支撑国家公共安全科技领域的骨干学科;在工信部今年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新增了“公共安全与应急产品”的产业类别。
这些都说明,国家在构建公共安全的科技体系上,是非常重视的。
但是作为政府来讲,应对突发事件,如果仅有个别的模型显然是很不够的,还需要进行全系统、全流程和全体系的综合集成。
范维澄强调,加强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是事关民生和国家发展的大事,所以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与科教工作者,都应该树立起一种紧迫感,都应该树立起一种共同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管理与社会人文科学结合起来,是世界各国做好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共同趋势。
公共安全科技蕴含深刻而复杂的科学技术内涵,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一领域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一定会有广阔的前景,所以我们希望充分借鉴历史上处置类似突发事件的经验和教训,及时掌握当前态势,预测未来灾害发展的态势和可能带来的后果。
我们相信,当我们学会了采取应急措施,并重视建立公共安全的科技体系之后,那么这个公共安全的科技体系,就会在我们国家应对特别重大突发事件时,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范维澄院士
自然灾害 应急平台
地方级
事故灾难 应急平台 公共卫生 应急平台 社会安全 应急平台
基层应急平台
基层应急平台
……
基层应急平台
2014-6-14
32
应急平台的定位
应急平台是以公共安全科技为核心,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应急管理流程为 主线,软硬件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 急保障技术系统,是实施应急预案的工 具;具备风险分析、信息报告、监测监 控、预测预警、综合研判、辅助决策、 综合协调与总结评估等功能。
次生衍生 时机和力度
公共安全 “三角形” 模型的立体化
时间序列环节 预防准备
应急管理
预防准备 监测监控 灾害要素
物质、能量、信息
监测监控 预测预警 救援处置
恢复重建
预测预警
救援处置 应急管理 恢复重建
应急管理的时间序列环节
应急管理
突发事件 预防准备 监测监控 预测预警 救援处置 恢复重建
承灾载体 预防准备 监测监控 预测预警 救援处置 恢复重建
公 共 卫 生 类
国 家 突 发 公 共 事 件 医 疗 卫 生 救 援 应 急 预 案 国 家 突 发 公 共 卫 生 事 件 应 急 预 案 国 家 通 信 保 障 应 急 预 案 国 家 突 发 环 境 事 件 应 急 预 案 国 家 核 应 急 预 案 国 家 处 置 电 网 大 面 积 停 电 事 件 应 急 预 案
27
非军事意外事件秘书处的作用
首相
汇报与布置
内阁办公室
非军事意外事件秘书处(CCS)
政府部门:
内政部 外交部 农业部 交通部 国防部 卫生部 商业部 财政部 总理办公室 苏格兰政府 北爱尔兰政府 威尔士政府
欢迎订阅《安全》杂志
2020年第5期专项研究5结论(1)公共安全是一个巨大的领域,其和学科专业需要有简的分类模型,本文借学学,依作者提出的大综合学学-学、专业科学和应用科学下游三层次组成的理,构建个较好厘共安全及其学的九宫格简洁模型,该模型使庞大的公共安全科域和学科专业有对的层次和类型,为共安全及其学科专业的有序和协同发展提供了重*(2)共安全分类九宫格模型共安全的主体及其学科、相邻及其学科和外延及其学科之间的关系,它之间也没有明显,均有所,并且相互支撑,需同发展;也出某层次和类型的公共安全从业人员和市场需求的大小以及是公共安全的主体还是附属体。
(3)共安全分类九宫格模型推广应用共安全的学科专业分类,还推广应用到共管理、公共卫生、应域的和学科专业分类,具有普适性价值*参考文献[I]吴超.安全科学学的初步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11):5-15.*2+保.西方公共安全管理*M]..:化学工业出,2006 :3-17.[3+中科协学会学术部.发展中的公共安全科技:与*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0-16. [4]范维澄.公共安全科技问题与思考[C].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5:发展中的公共安全科技:问题与思考.中国科学学会学术部,2007:15-20,111.[5]闪淳昌.我国的公共安全状况[C].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5:发展中的公共安全科技:问题与思考.中国科学学会学术部,2007:11-14,10,111-112.[6]吴超.安全科学学与安全学[C].学学文15:发中的共安全科:与.中国科学学会学术部,2007:24-25,124-125.[7+维.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构建安全保障型[N].人民日报,2016-04-18(009).[8+ GB/T13745-2009,学科分类与代码* S].[9+吴超.安全科学学科建设理论研究*J].安全,2019,40(1):1-6.[10]吴超.安全学科体系构建综述研究*J].安全,2019,40(1):7-13.[II]吴超,王秉.安全科学新分支*M]..:科学出,2018:3.欢迎订阅!"'志《安全》杂志(国内统一刊号:CN11-2411/X,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2-3631)是由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和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主办,以城市公共安全为报导方向的科技期刊。
安全生产大家谈云课堂
安全生产大家谈云课堂
2020年6月17日下午15时,旅游管理学院组织同学们在线上观看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范维澄关于“弘扬生命至上思想,树牢安全发展理念”的主题讲座。
该讲座是围绕“用科技创新为安全生产提供支撑和保障”为主要内容而展开。
范维澄院长把它分了四个部分详细为大家讲述。
首先讲的是统筹发展和安全。
这其中包含了安全生产的含义、安全生产形式及现状、安全生产面临的问题等其他。
并且将安全形势与现状细分为了工业安全、煤矿与非煤矿安全、建筑施工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和消防安全。
其次讲的是科技创新的支撑与保障。
在这里主要说明了我国关于公共安全的科技发展总体现状、技术模型体系、科技发展等。
除此之外还为我们呈现了我国的科技创新的成就,比如科技创新对安全生产保障作用明显提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灾害环境下人体损伤机理研究与防护装备等;科技创新突破促进高端应急装备国产化。
然后讲的是创新技术及应用案例。
在创新技术中范维澄院长主讲了几个突出技术。
分别有跨平台实时异地多方协同会商技术、移动互联技术(举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之例)、城市生命线生产安全运行监测体系(举佛山市安全综合运行检测中心之例)、工业安全社会化服务技术与系统,消防社会化服务技术与系统、(举合肥经开区联宝公寓之例)等。
最后是总结与展望。
范维澄院长将疫情后复工复产的安全问题讲的精细入微,参加讲座的我们深切感受到国家对人民的关爱,和人民安全至上,一切为了人民的发展理念。
因此让我们心中油然升起更多爱国情怀,相信未来我们一定能在温暖的祖国大放异彩。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公共安全问题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领域的众多问题。
公共安全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然而我国的公共安全问题长期重视管理而忽视科技问题,公共安全的保障急需新的科学技术注入,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就是顺应这个社会发展需求于2004年2月18日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教授担任中心主任。
中心为校属半实体研究机构,挂靠工程力学系。
工程力学系的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作为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的办公室和实体之一。
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要体现国家在公共安全领域的重大需求和清华的特色及优势,包括:安全科学理论与方法学、城市安全、生产安全、环境安全、火灾与热安全、核安全与辐射安全、电力安全、用电安全、公共安全检测与识别技术、公共安全政策与法律等。
目前中心共有研究人员60名,教授(研究员)31名,副教授(副研究员)20名,助理研究员9名。
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特聘教授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凝聚了清华大学公共安全学科群和各院系公共安全科技研究,涉及火灾安全、生产安全、社会安全、核安全、城市与建筑安全、环境安全、电力安全、公共安全管理等多个领域,十四个科研实体,体现国家在公共安全领域的重大需求和清华的特色及优势。
经过几年发展,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研究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众多进展,多次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参与国家重大规划。
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以其雄厚的研究基础、强烈的责任感积极服务于国家公共安全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
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以其研究成果支持国家重大灾难事件应对。
2008年5月15日,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工物系袁宏永教授带领两名助手作为第一队支援队伍携带清华研发的便携式应急平台系统和应急地理信息系统,乘坐飞机紧急赶赴四川,协助公安特警和消防特勤开展抗震救援工作。
从5月18日开始,工作小组经过努力,已陆续制作出十几张应急救灾专题图,为当地的抗震减灾工作提供直接的技术支持。
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思考
趋 严重 。
应 急方 案 。 炸 专 家小 组 应 召待 命 。 几 爆 在
小 时的 全 面封 闭后 , 当天 地铁 实 现部 分 运 营 , 日除 爆 炸 现 场 封 锁清 理 , 余 地 方 次 其
足 ; 险救 灾必 要 装 备 匮乏 , 险 救 灾 技 抢 抢 术 力量 不足 ; 加 强重 特 大 灾 害 的综 合 风 需
险 预 警 能 力 , 极 端 灾 害 性 天 气 可 能 造 对
立 即转 入 重大事 件 运 行 模 式 。 车 奔 赴 各 警 个 爆 炸 现 场 , 0 各消 防 员g 4 辆 消 防 车 20 F0
—
方面, 各种极 端灾 害多发 。 据统 计,
_
f
。
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思考
口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 中心 范维澄 刘 奕
城 市 是 人 类 文 明 与 创 新 的 核 心 载
市 对各 种功 能系 统 的依 赖 导 致灾 害后 果 的 长期持续。 阪神 大 地 震使 人们 反 思 城市 建
设 环 境 和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的不 合 理 , 管理 漏
启示
迅 速 发 展 的 城 市 化 进 程 带 来 了更 多
派出10 0 多辆 救 护 车运 送 伤员 。 讯 系 统 通
受 到 密切 监 控 , 一旦 认 为 恐 怖 分 子 使 用 电 话 引爆 爆炸 装 置 , 马上 官 动 关 闭通 讯 系 统
安 全 问 题 , 某 种 意 义 上说 , 从 现代 城 市 , 尤其是 特大 型城市常常面临灾难与危机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财政局关于表彰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决定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财政局关于表彰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财政局•【公布日期】2013.09.11•【字号】京教人[2013]18号•【施行日期】2013.09.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财政局关于表彰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决定(京教人〔2013〕18号)各高等学校、区县教委、中等职业学校及有关单位:根据国务院《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和《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奖励办法》等文件精神,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财政局开展了第七届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第一届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第四届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
经报请市政府批准,对以下教学成果予以表彰:北京大学王恩哥等申报的“北京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等8项成果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清华大学袁驷等申报的“推动国际化培养体系建设,促进高水平创新人才成长”等274项成果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工业大学刘中良等申报的“扬学科优势促研究性学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等381项成果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北京市商业学校史晓鹤等申报的“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成长模式”等29项成果获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市自动化工程学校李季等申报的“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等38项成果获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王欢等申报的“校本课程优质资源共享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等40项成果获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市育英学校于会祥等申报的“聚合课程合力,实现学生综合发展实效的实验研究”等120项成果获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我国应急平台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
三 、应 急 平 台 目前 的 几
发挥了其特定的作用 。但随着应急管 理工作的深入 ,以及对突发公共事件
应对处置能力要求的提高 ,我们认为
种 建 设 模 式 及 其 特 点
目前 ,有些地 区和部门 已经进行
了多方面的尝试 ,建立起来一些各有
以上模式都不能称之为真正的 “ 应急
乏依 据的指挥调度 、流于表面的现场 监控 、各类信 息的简单堆砌 、先进装 备的蛮力上 阵 ,都无法 从根 本上保证 应急处置的得法与正确 。信 息技 术只
是手段 ,如何有效地加 以利 用 ,发挥
接警 、分类处警功能 ,实现了各个
警种的报 警受理既相对独立 ,又互通
二 、应 急 平 台 的组 成
法。
事件进行科 学预测和危险性评估 ,能 动态生成 优化的事故处置方 案和 资源 调配方案 ,形成实施应急预案的 交互 式实 战指 南 ,为应急管理提供便捷 的 工具 , 为指挥决策提供辅助支持手段 。 所 以,应 急平台是 以公共安全科 技 为核心 ,以信息技术 为支撑 ,软硬
程 度上在于是否具备 了健 全的 “ ” 眼 、 “ ” “ ” 头脑是应急 平台的 核心 , 脑 、手 。
监 测监控和 信息接报 是应 急平台的眼
睛 ,应急指挥和应急处置 措施 是应急
平台的手脚 。 要使 “ 看得见和 “ ” 眼” 手
一
、
应 急 平 台 的 定 义 和 定 位
首先让我们先 回顾 一下国外两个
()不仅 仅是指挥平台 : 2 应急平
台是 为应急管理服 务的 , 包括 “ 平时” 以及 “ 时” 应急 平台能对突 发公共 战 ,
怎么样的?如何在统一的 全国标准 下
应急科技建设应快马加鞭——专家点评公共安全应急技术平台
的 数 字 化 ,是 使 应 急 预 案 更 科 学 更 合 理
应用 更 方 便 更 快捷 的 重要 手 段 。
、
统 研 究 专 题 负 责 人 、 年研 究 应 急 体 系 与 发 布 系 统 和 应 急 资 源 分 类 和 管 理 系 统 等 。 多
应 急 信 息 系 统 。他 认 为 , 为 应 急 体 系 的 N MS是 应 急 信 息 建 设 的 基 础 ,应 急 信 息 作 I 范 维 澄 认 为 , 急 管 理 体 系 的 建 设 必 重 要 支 撑 , 国 突 发 公 共 事 件 应 急 管 理 系 应 我 系统 是 N MS的 必 要 组 成 部 分 。 I 须 重 视科 技 支撑 。实现 科 技 支 撑 下 的高 效 统 的 建设 还 面 临 着 很 多崭 新 的课 题 第 二 , 加 紧 进 行 应 急 信 息 系 统 标 准 要 应 急 管理 是 应 急 管 理 体 系 建 设 应 该 关 注 第 一 , 尽 快 建 立 国 家 突 发 事 件 应 急 化 研 究 。应 急 信 息 系 统 建 设 如 果 没 有 统 一 要 的 问 题 、在 《 体 预 案 》 急 保 障 部 分 中 总 应 管 理 系统 。在 突 发公 ) 事 件应 急 管 理 过 程 的 标 准 和 规 范 , 很 难 实 现 信 息 的 共 享 和 t 就
事 件 的 能 力 提 供 强 大 的 科技 支撑 。
指 挥 人 员 、应 急 救 援 队 伍 和 应 急 物 资 等 , 如 何 将 这 些 宝 贵 的应 急 资 源 , 速 有 序 地 快
应 急 管 理 信 息 化 应 快 速 起 跑
投 人 到应 急 救 援 行 动 中 , 需 要 一 套 大 家 就
我国应急管理信息化技术平台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我国应急管理信息化技术平台发展的研究与实践作者:袁宏永来源:《人民论坛》2020年第33期当前,应急管理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顺应时代潮流的必选题目。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应急管理的建设作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重要举措。
在这个过程中,应急信息化技术平台的研究与实践尤为关键。
清华大学专门成立了国家应急平台核心技术系统研建工作应急小组,由范维澄院士负责国家应急平台体系总体设计,我负责突发事件综合预测预警理论与技术,黄全义教授负责应急平台综合应用系统与数据库。
通过2006年、2007年、2008年三年的集中攻关和研究,我们提出了“八大系统八大库”,在边建边用过程中发展为“3+1”模式,这个转变标志着应急平台软件系统从“课题”到“工程”的转化、从“理论”到“实际”的落地,为全国各级应急平台应用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2018年,应急管理部的成立标志着我们国家的应急管理进入新时代。
应急管理部通过整合相关部门职责,在工作上形成首尾相连、循环往复、持续改进的管理闭环提升应急管理的前瞻性和主动性,能够将全流程、标准化、科学化的应急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推广到各个专业领域之中,提高国家整体应急能力。
应急管理部不光要做到综合协调,还要在应对大部分灾害时靠前指挥、直接处置。
经过研究,在突出体系性、层次性、先进性三方面,我们提出了“两网络”“四体系”“两机制”的这一“四纵四横”的第二代应急信息化平台发展体系。
第一个是应急管理部应急管理辅助决策系统。
这个辅助决策系统要求覆盖从地震、森林、煤矿、塌陷、危化事故等多个灾种。
第二个是应急指挥综合业务系统,业务涉及信息接报、语音调度、值班值守、移动运用、舆情搜索和案例管理。
我们建成了应急管理部的EGIS(环境地理信息系统),EGIS 的特点是将现在所有可用的应急GIS(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综合,在其基礎上架构一个高端的应急EGIS 支持系统,实现应急空间的信息服务和物资调度服务。
2023“国开大讲堂国家安全教育公开课”观后感(11篇)
2023“国开大讲堂国家安全教育公开课”观后感(11篇)2023“国开大讲堂国家安全教育公开课”观后感(精选篇1)20XX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国家安全法》规定,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今天我通过学习关于边防安全的教育视频,深切体会到了为了保卫祖国安全,远离家乡,戍守边关的人民子弟兵的辛勤付出,由此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对于国家安全的教育,我们,应该普及到高校及中小学生,应该普及到每一位中国公民,我们在保卫个人信息安全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护国家安全,国家的安全是确保小家和谐美满的前提条件,国家安全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通过今天的学习,给了我很深的体会,保卫国家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现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在学校及学院的带领下,我们可以为保卫国家安全作更大的贡献。
2023“国开大讲堂国家安全教育公开课”观后感(精选篇2)生命对每次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都是值得我们去珍惜和爱护。
生命不是画在纸上的图画,错了,能够重新画过;生命不是一颗长青树,不能够永远立在风雨中,不能够横冲直撞。
正因生命如,我们就要更加注意安全,保重健康,健康是无法用金钱来买卖的。
这就是我听完安全教育的最大感想。
另外,我还学到了火灾自救的有关知识。
在火灾中,被困人员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持续镇静,不要惊慌,不盲目地行动发生火灾时,要用心行动,不能坐以待毙。
要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利于逃生的东西,如把床单、窗帘、地毯等接成绳,进行滑绳自救,,或将洗手间的水淋湿墙壁和门阻止火势蔓延等。
同时我们在火灾中逃生时的还就应个性注意:不能因为惊慌而忘记报警。
进入高层建筑后应注意通道,警铃、灭火器位置,一旦火灾发生,要立即按警铃或打电话。
延缓报警是很危险的;不能一见低层起火就往下跑,低楼层发生火灾后,如果上层的人都往下跑,反而会给救援增加困难。
公共安全的研究领域与方法
公共安全的研究领域与方法社会秩序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保障是国家的重大需求,公共安全发展水平的提高,需要公共安全科技与教育的支撑。
本文整理了范维澄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召开的理事会上所做的题为《公共安全的科技和教育》的讲座,介绍了公共安全领域的三角形数据模型数学模型和公共安全的“4+1工作法”。
安全是社会长期迫切的重大需求,与国家对公共安全科技和教育的重大需求相对照,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公共安全科技和教育严重滞后。
虽然我国公共安全科技和教育的各个分支领域自改革开放以来均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资产规模和实力,指导作用在各个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各相关领域研究仍处于条块分割状态。
从整体上讲,我国的公共安全科技研究刚刚起步,研究基础薄弱,公共安全所研究与实验基础设施落后,技术与装备开发设计能力差,专门人才迟滞、缺乏整体层面上系统的公共安全科技技术创新研究,尚未形成构建国家公共安全体系科技与教育体系的理论框架,远远不能满足国家技术创新对公共安全科技与教育的重大事件需求。
党中央、国务院的全社会高度重视公共安全保障和公共安全科技与教育,并将纳入其列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
公共安全首次作为一个独立领域列入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十一五”国家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十一五”国家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党和政府强调,要高度重视运用积极支持科技手段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防灾管理科学研究,不断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国家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
社会秩序科学技术,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领域。
将有关公共安全的理念、想法,变成国家的预案、法规甚至法律,进而成为一种全民性的行动,研发或者通过自主创新研发核心技术和产品,形成公共安全产业发展,这些都需要社会秩序科学技术,社会性同时也离不开社会人文科学、管理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的交叉黏合融合。
灭火救援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召开第三次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
灭火救援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召开第三次学术委员会全体会
议
于宝刚
【期刊名称】《武警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27)012
【摘要】2011年11月30日,灭火救援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第三次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范维澄主持。
会上,武警学院院长、重点实验室主任杨隽作了《灭火救援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2011年度工作报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院科研部部长董希琳致辞。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作者】于宝刚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4
【相关文献】
1.建筑消防工程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暨学术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J],
2.灭火救援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 [J], 周承顺;卢立红
3.建筑消防工程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J],
4.灭火救援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召开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J], 史可贞
5.灭火救援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 [J], 卢立红;高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公共安全科学技术的思考
二是随机性方法,基本靠对历史数 据的统计、关联和分析。
三是基于数据的方法,例如进行多 源信息融合与信息挖掘。无论确定性方 法还是随机性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都有 可能带来误差,可以通过实时数据的获 取,修正原来确定性方法给出的预测误 差。
四是复杂性科学方法,譬如混沌方 法与复杂系统理论等。
公共安全事件很复杂,单纯用某一 种办法通常无法解决,需要把四种方法 综合起来。例如综合风险评估,它是多 因素、多灾种、多环节的问题,就要用 四个方法进行综合研究。首先基于统计 原理获得风险发生的随机性规律,即突 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概率。第二,基 于事件动力学机理获得风险作用的确定 性规律,即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演化规 律和可能产生的作用类型、强度和时空 特性。第三是基于承灾载体的脆弱性分 析和破坏机理获得风险后果的确定性规 律,也就是承灾载体的损毁程度。基于 上述三者,再统筹考虑我们应急管理的 能力,获得一个综合风险评估的结果, 即得到危害及其发生的概率。所以,我 们在做风险评估时,这四种方法是都需 要用到的。
第三条边是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是 指,由突发事件和承灾载体所构成的灾 害体系中,我们如何施加人为干预作 用。人为干预可以用于突发事件,减少 突发事件的发生,譬如通过早期的探
测、报警、自动灭火等,以减少火灾发 生;也可以作用在承灾载体上,例如加 固桥梁、建设消防安全建筑等,减轻或 避免承灾载体的损坏。
突发事件、承灾载体以及应急管 理,这种三维体系构成公共安全科技的 整体。人们通常通过对突发事件和承灾 载体的研究,确定应急管理的关键目 标,加强防护,从而实现有效预防和科 技减灾。
构建公共安全应急体系
我国的公共安全应急体系,我认为 可以用六个方面来代表:
应急法律法规体系,以突发事件应 对法为代表。
2023年继续教育公需课答案
2023年继续教育公需课答案一、单选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1.以下()不是应急管理面临的形势。
A.风险隐惠仍然突出B.防控难度不断加大C.防控难度不断减弱D.应魚管理基础薄弱答案:C2.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
A.必须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B.必须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屋C.必须解決好人心和力量问题D.必须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全面领导答案:D3.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
A.共享发辰B.綠色发展C.创新发展D.协同发展答案:C4.风险是指()对目标的影响。
A.多样性B.风险指标C.危险源D.不确定性答案:D二、多选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1.中国式现代化有哪些特征?()A.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B.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C.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D.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E.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答案:A、B、C、D、E2.《〝十四五”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提出的具体目标有()。
A.深化应用基础研究B.攻克重大灾害事故风险防控关键技术C.研制监测预警与应急救援技术装备D.建设高水平科研创新基地E.培养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答案:A、B、C、D、E3.根据本讲,属于典型网络威胁的有()。
A.国家B.恐怖组织C.经济安全D.黑客组织E.旧有的安全模式答案:A、B、C、D4.加快数字化发展,要发展()。
A.数字经济B.数字社会C.数据资源D.标准规则E.数据开放答案:A、B、C、D、E三、判断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1.根据本讲,知识产权不是一种民事权利。
()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错误2.没有劳动精神,也会有劳模精神。
()A.正确B.错误答军:B解析:错误。
公共安全应急平台的科技创新
公共安全应急平台的科技创新
范维澄
【期刊名称】《安全生产与监督》
【年(卷),期】2014(000)003
【摘要】公共安全“以人为本”,旨在保障国民安全和社会稳定。
随着人类物质
文明的高度发展,国家、社会和个人对安全的依赖和企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公共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和国家管理正常运行的最重要保障之一。
【总页数】3页(P42-44)
【作者】范维澄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析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平台数据库的组织与管理
2.公共安全应急平台中空间数据组织方法研究
3.浅析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平台数据库的组织与管理
4.基于
公共安全的应急平台数据中心的设计研究5.国家应急体系建设与城市公共安全应
急平台建设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研讨应急科普机制 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应急科普座谈会在京召开
出版物刊名: 学会
页码: F0003-F0003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3期
主题词: 国务院参事;战略咨询;中国科协;人民网;公共安全研究;机制完善;国家减灾委;应急科普
摘要:3月11日,中国科协召开专家座谈会,研讨应急科普机制,为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言献策。
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闪淳昌,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国家战略咨询与综合评估特邀委员会委员薛澜,以及来自北京大学、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国家卫健委、人民网和有关全国学会的专家学者参加座谈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前言
公共安全“以人为本”,旨在保障国民安全和社会稳定。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国家、社会和个人对安全的依赖和企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公共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和国家管理正常运行的最重要保障之一。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也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公共安全保障形势总体严峻。
每年由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非正常死亡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300万人,由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损失超过GDP 总量的5%。
我国公共安全保障基础薄弱与经济高速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全面强化公共安全科技创新,是全面建设小康与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服务于全面提升公共安全应急能力的重大需求,立足自主创新,发展和依靠先进的公共安全科学技术,整合现有资源,建立我国公共安全应急平台及其创新体系,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2.建立应急平台及其创新体系的需求
2005年4月17日,作为全国应急预案体系总纲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印发施行,各级政府、部门应急管理机构相继成立。
但我国尚无支持预案实施的国家层面的公共安全总体应急成套技术和装备,尚未形成应急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从监测到处置的各个环节,都需具备有效的关键技术和装备。
公共安全应急平台及其创新体系的建立是国家应急预案顺利实施,健全应急机制,并不断完善的基本保证。
国内外的突发公共事件也突显出对于应急平台及其创新体系的紧迫需求。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事件,导致约100吨苯类污染物流入松花江水体,受污染的松花江水流过的江面总长度超过1000公里,造成大范围停水,影响正常生产生活。
这一事件反映出我国应急工作的任重道远:首先是建立完善事故报送机制和手段:政府管理部门应能通过多渠道及时了解事故情况,减少瞒报误报;其次是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对于污染物采用围堵处理本可将事故限制在小范围内,但由于预案不健全、处置人员知识不足,导致事故扩大化;第三是提高预测预警能力:对于事故的快速预测和早期预警是科学处置的重要支持,目前我国的预测预警能力还有待大幅提高;第四是提高灾害衍生、次
生及耦合的应急处置能力:应能同时应对两起以上重大事故,以及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协调处置;第五是建立完善的信息发布系统:信息的及时快速准确发布对于政府应急处置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京广桥事件的信息及时发布)。
国际上的灾难事件也给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提出了警示。
例如印度苏门答腊发生的地震海啸事件,造成20多万人丧失生命,5万人失踪,超过50万人流离失所,涉及12个国家。
但海啸发生至到达斯里兰卡的时间有2小时,如果通过监测系统早期发现,并预测到海啸2小时后到达斯里兰卡,通过预测预警系统早期发布预警,则可极大地减少伤亡和损失。
海啸灾难突显出预测预警系统的缺乏,也使许多国家认识到建立预警系统的重要性。
此外,应急通信与信息发布的不畅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据报道,位于夏威夷檀香山附近的“美国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在海啸之前已经监测到地震的发生,由于没有统一的应急通信系统和预警系统,他们与印度洋各国迟迟无法取得联系,直至最终灾难的发生。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众多而且复杂,例如,面对洪水、台风、地震、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交通事故、放射源、SARS、禽流感、食物中毒、刑事案件、恐怖袭击……等突发公共事件,如何实现全面监测监控,并快速、动态地全面了解现场的状况?面对事故地点、风速、风向、降雨量、泄漏物质、存储压力、存储总量、物质毒性、周边环境、居民数量、建筑结构、避难场所……等不同条件下的突发公共事件,如何科学预测其趋势、后果、危险性并快速预警?面对现场情况、疏散人群、组织救援、调集资源、调集设备、提供补给、最短路径、最佳方案、防化灭火、水电气供应……等众多因素,如何科学决策和高效处置?
建立应急平台及其创新体系,是科学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实现公共安全保障的重大需求。
3. 应急平台及其创新体系
应急平台是以公共安全科技和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流程为主线,软硬件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装备,是实施应急预案的工具;具备风险分析、
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动态决策、综合协调、应急联动与总结评估等功能。
能动态生成优化的综合协调方案和资源调配方案,形成实施应急预案的可视化实战指南。
应急平台的基本功能包括:信息采集、隐患分析和风险评估、预测预警和综合研判、智能方案形成、协调指挥、应急资源保障、综合业务管理信息发布、模拟演练、应急过程评估和应急能力评价等。
应急平台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能主动对突发公共事件实施全方位监测监控、识别和自动应急;拥有强大的应急智能系统,能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科学预测和危险性评估,为制定预案提供科学支撑;基于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动态风险评估的预案库,并运用决策库,能动态生成优化的事故处置方案和资源调配方案,形成实施应急预案的可视化实战指南。
构建应急平台及其创新体系,通过公共安全核心技术研发,实现公共安全应急风险评价、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动态决策、综合协调、应急联动与总结评估、应急预案及应急能力评估等核心技术的突破;建设国际一流的公共安全应急技术研发平台,形成公共安全应急成套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与工程技术能力、各级应急平台的设计制造能力;带动公共安全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为提高公共安全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源头技术;推动我国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全面提升国家抗御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4. 结束语
公共安全应急平台及其创新体系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国家应急预案有效实施,并不断完善的重要工具和基本保证。
应急平台及其创新体系的建设和运行都要依靠科技。
要着力构建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体系,培育公共安全自主创新能力,支撑和引领国家抗御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全面提升。
(范维澄: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