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最新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设计)
深入探究比例的应用: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优秀教案设计
深入探究比例的应用: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优秀教案设计优秀教案设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比例的应用,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加强对比例的实际应用的讲解。
下面,我将介绍一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优秀教案设计,希望可以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课程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应用方法,理解比例的作用和意义;2.培养学生的分析、计算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比例的应用方法和技巧,理解比例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意识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5分钟)1.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思考比例有哪些应用场合,例如面积、长度、时间等。
2.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实际应用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第二步:讲解(20分钟)1.讲解比例的定义,强调比例的作用和意义。
2.讲解比例的原理和解法,让学生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第三步:练习(30分钟)1.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练习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有关比例的练习,例如计算比例、找规律、设计比例等。
2.提供一些实际应用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例如材料比例、食品比例、药品比例等。
第四步:总结(5分钟)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收获,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并对比例的应用进行总结。
三、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通过教学电脑,可以给学生展示大量的比例应用案例和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比例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2.小组讨论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团队合作,互相讨论和解决问题。
3.个人练习在教学练习环节,可以让学生进行个人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计算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估1.对学生进行试题测试,检验学生掌握比例的应用技巧和方法的能力;2.通过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测试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效果通过以上有关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的优秀教案设计,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对比例应用的认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能力目标: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难点: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课件出示)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5(1)学生再次读题,理解题意。
思考和讨论下面的问题:①问题中有哪三种量?哪一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是变化的?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2)根据上面三个问题,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
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3)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元。
=8=28×10==352.教学例6(1)出示例6情境图,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题目中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分别是什么?(指名回答)(2)学生根据例5的解题思路思考:题中已知两种量?什么是一定的?(总用电量)已知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为什么?(因为“每天用电量×天数=总用电量”,所以每天用电量和天数成反比例关系。
)(3)学生独立解答,组织交流。
(4)指名板演,全班讲解。
解:设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几x天。
25x=100×5x=(100×5)/25x=20回顾与反思: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找出哪两个量的乘积一定,只要两个量的乘积一定,就可以用比例关系解答。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4.3《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比例的魅力,提高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学情分析
在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这一章节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比例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1.知识、能力、素质方面:
(1)知识方面: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比例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比例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将比例与比值混淆。
2.批改学生的应用题,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应用题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问题所在,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3.批改学生的探索题,检查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探究发现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对于探索题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问题所在,并给出改进的建议。
4.对于学生在作业中的优秀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对于学生在作业中的不足之处,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比例应用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比例应用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比例计算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第1篇】知识结构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的概念以及比例的性质.以前的平面几何主要研究线段的位置关系和相等关系,从本章开始研究线段及相关图形的比例关系――相似三角形,这些内容的研究都离不开线段的比和比例性质的应用.本节的难点是比例性质及应用,虽然小学时已经接触过比例性质的一些知识,但由于内容比较简单,而且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印象并不深刻,而本节涉及到的比例基本性质变式较多,合分比性质以及等比性质学生又是初次接触,内容不但多,而且轻易混淆,作题不知应用哪条性质,不知如何应用是常有的.教法建议1.生活中比例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新课引入时最好从生活实例引入,可使学生感觉轻松自然,轻易产生爱好,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小学时曾学过数的比及相关概念,学习时也可以复习引入,从数的比过渡到线段的比,渗透类比思想3.这一节概念比较多,也比较轻易混淆,教学中可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组来进行巩固,非凡是要举一些反例,同时要注重对相近概念的比较4.黄金分割的内容要求学生理解,主要体现数学美,可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实例,激发学生的爱好和参与感5.比例性质由于变式多,理解和应用上轻易出现错误,教学时可利用等式性质和分式性质来处理教学设计示例1(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线段的比的概念.2.通过与小学知识到比较,初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3.通过线段的比的有关计算,培养学习的计算能力.4.通过“引言”及“例1”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对学生进行热爱爱国主义教育.二、教学设计先学后做,启发引导三、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两条线段比的概念.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两条线段的比及应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预备股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六、教学步骤复习提问找学生回答小学学过的比、比的前项和后项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数的比,记作或a:b,其中a叫比的前项,b 叫比的后项)讲解新课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以米、厘米、毫米作为长度单位,量一下几何教材的长与宽(令长为a,宽为b).再求出长与宽的比.然后找三名同学把结果写在黑板上.如:等.可以看出,在同一长度单位下,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就是两条线段的比.一般地:若a、b的长度分别是、n(单位相同),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 ,或写成 ,和数的比一样,a叫比的前项,b叫比的后项.关于两条线段比的概念,教学中要揭示它的实质,即表示a是b 的倍,这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较易理解,也轻易使学生注重到求比时,长度单位要一致.另外,可组织学生举例实际生活中两条线段的比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联系实际和积极思维的能力,对活跃课堂气氛也很有利,但教师需注重尺度.就刚才三组学生做过的练习及问题回答,在教师启发和点拨下,让学生讨论或试述两条线段的比应注重的问题,归纳出: (l)两条线段的比就是它们的长度的比.(2)比与所选线段的长度单位无关,求比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要一致.(3)两条线段的比值总是正数.(并不都是正数)(4)除了a=b之外, . 与互为倒数.例1 见教材P202.讲解完例1后:(l)提问学生AB是的多少倍, 是AB的多少倍,以加深学生对线段比的逾义的理解.(2)给出:比例尺= ,就例1的图上,若图距是8c的两地,实际距离是多少?另外,还可鼓励学生课后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测量并计算出你所在省会与首都北京的直线距离,从而丰富了知识,激发了学习爱好.例2 见教材P202.讲解完例2后:(l)可改变线段AB的长度,或给出AC、BC的长度,再求这些比,使学生熟悉这种三角形中边的比与长度无关.(2)常识1:有一锐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中,三边(从小到大)的比为 .常识2: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从小到大)的比为1:1: .学生把握了这些常识可有两点好处:①知道例2中“”以及习题5.l第2题(1)中“边长为4”.(2)中的“对角线AC=a”这些条件实际上都是多余的.②这些题目若改成“填空题”,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计算.从而提高做题速度.这样不仅培养了能力,而且在考试中也受益匪浅.因此,今后如碰到和此常识有关的知识要反复渗透,反复给学生强调,让它扎根于学生的下意识中。
精彩案例分享: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优秀教案设计
精彩案例分享: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优秀教案设计。
1.【课程目标】1)掌握比例相关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理解比例和分数之间的关系;3)熟练掌握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3.【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实际问题,成功地应用比例方法解决问题。
4.【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比例的视频,让学生对比例有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自己总结比例的定义和特点。
2)概念分析通过多种形式的讲解,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并且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比例和分数的关系,让学生体会比例的实用性。
3)例题演示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并且通过教师的讲解,查漏补缺,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4)课堂练习在教学课堂中,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比例的相关知识和应用方法。
5)实例分析通过一些社会实例或经典案例的讲解,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比例知识和技巧解决问题,并且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比例的实用性,并引导学生将比例运用于实际生活或学习中。
6)巩固复习在课堂结束时,通过各种复习方式,让学生对比例的相关知识和应用方法再行进行梳理和整理,并且通过回答一些问题,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5.【教学评估】1)教师不断地通过课堂练习、答疑等形式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2)教师可以在课后进行测试,进一步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6.【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模拟了一系列典型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比例的应用方法,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到比例的实用性。
在实例分析的部分,我通过案例分享和互动问答,让学生在展示自己的应用技巧的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在复习时,我通过悬挂一些图片特别提示,来帮助学生始终牢记比例的相关知识。
在本次教学中,我意识到针对比例这样的概念性难以理解的内容,应该更加注重案例分享,将抽象的概念融入关于日常生活的实际例子中,通过慢慢掌握,才能真正理解比例的应用。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优秀4篇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优秀4篇比例的应用篇一教学内容:比例尺应用课题:比例尺设计教师:屈菊红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3、理解比例尺的书写特征。
学习重点: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学习方法:自学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地图。
(挂图)比例尺1:500000000(1)学生观察地图,找到图中标注的比例尺。
(2)教师说明比例尺的作用。
(3)引出课题,并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及自学要求(4)结合课件检验自学情况:师: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
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
这个比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
二、探索新知1、什么叫做比例尺?提问:一幅地图的图上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2、数值比例尺。
(1)出示课文插图。
(2)找到比例尺1:100000000。
(3)认识数值比例尺。
①1:100000000是数值比例尺。
②1:100000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00000000厘③因为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所以1厘米:100000000厘米=1厘米:1000千米1:10000000也可以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000千米。
④1:100000000有时也写成分数形式。
3.线段比例尺。
(1)050km(2)表示什么?因为:1千米=100000厘米,50千米=5000000厘米出示课文插图。
(2)找到比例尺050千米。
认识线段比例尺。
①说明:比例尺050千米是线段比例尺。
②比例尺050千米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50千米。
(写出相应板书)(4)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例1)①你会把这个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吗?②学生尝试改写,并与同学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改写。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比例的应用 比例尺》优质课教案_6
教学目标:1.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比例尺,能熟练地求出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会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合作探究,使用方程解决比例尺一些实际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水平。
3.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给定的比例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比例尺绘制平面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提问⑴什么是比例尺?关于比例尺你了解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从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对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理解等方面回答)⑵说一说怎样求比例尺?求比例尺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各种比例尺的实际意义)②比例尺80:1③比例尺 0 50km 100km2.导入新课回顾完上节课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学习新的知识。
老师板书课题:比例尺的应用。
二、新授1.教学例题1,根据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
课件出示例1,读题后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思考交流,如何求从南京到北京的的实际距离?(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设实际距离为xcm,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实际距离是多少厘米。
)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设的实际长度要以“cm”为单位?(因为图上距离的单位是cm,只有图上距离的单位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了,才能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列比例尺的依据是什么?(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1:9000000表示什么?(图上距离1 cm表示实际距离9000000cm)。
之后让学生独立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再指名学生汇报:解:设从南京到北京的的实际距离是xcm。
10:x = 1:9000000x=10×9000000x=9000000090000000cm=900km答:从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900千米。
2.巩固拓展: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0 60km 120km 180km1㎝:60km = 1:6000000如果在画有这样的比例尺的地图上量得两地的距离是3.9厘米,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学生自主练习并上黑板演练)3.教学例2,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根据数据,度数准确绘制方位制图的方法。
教具准备:尺子,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一幅中国地图等。
学具准备:尺子,三角板,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尺的意义,思考并回答:怎样求比例尺?求比例尺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比例尺= 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要注意,求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名称要一致,比例尺不带单位名称,比例尺的前项一般化成是1的整数之比,有时需要化成后项是1的整数之比……只要学生回答的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师:我们不管是看地图,还是画平面图,都要用到比例尺,这说明比例尺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是很有用的,因此,我们不但要理解和掌握比例尺的意义,还要会用比例尺解决一些生活的实际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学习比例尺的应用。
板书:比例尺的应用[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理解和掌握比例尺的意义和求比例尺时要注意的事项。
]二、解决问题问题1.多媒体展示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的照片后,出示问题:① 3月28日,在郑州举行了一场重大的国际体育比赛,你们知道什么比赛吗?(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你们知道马拉松半程赛的距离是多少千米?(21.0975千米)②把21.0975千米近似成21.1千米,把它绘制到图纸上用10厘米表示,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学生读一遍)师:根据以上信息,谁能说说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学生说的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③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多媒体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意图: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富有现实意义的,具备一定探索性的数学问题,在课堂上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选择合适的策略去解决问题。
初步学习比例: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优秀教案设计
初步学习比例: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优秀教案设计优秀教案设计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学习内容,很多同学在初步学习比例的时候,还会存在一些困难和疑惑。
因此,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入的学习比例,需要通过优秀的教案设计,来进行指导,并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理解比例的含义。
2、能够通过比例的计算,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比例的定义与性质。
2、比例的基本运算。
3、比例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需要适配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因此需要采用活泼有趣的方式,结合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们灵活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1、以图示为主的讲解方式,使学生们能够直观的理解和掌握比例的相关知识。
2、通过教学讲解及剖析例题,使同学们掌握比例的基本运算。
3、针对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组织课堂探讨和分析,寻求合理解决方。
4、以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为主,鼓励学生们进行自主思考,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比例定义及其性质的简要介绍。
2、比例的基本运算3、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比例的运算能力;2、通过比例计算实际生活应用中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1、课前准备教师在教案设计中,需要对每个环节进行精心安排,严格把控每个细节。
在课前的备课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准备:1)熟悉教学内容,研究各种例题;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方式及具体教学步骤;3)准备好教学用品和工具;4)积极意识调动,充满热情,为同学们带来精彩的教学。
2、引入利用图示、具体实例或真实事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比例的含义,增强学生们对数学概念的感性认识。
3、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说明比例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比例进行计算。
4、训练通过训练部分,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比例的运算技巧,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同时也能促进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3.强化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如实地测量、比例模型制作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化对比例知识的理解。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运用所学的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社会责任感。
4.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促进深度学习。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定义、性质和应用,请简要回顾一下这些内容。
2.你在解决比例问题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
3.请谈谈你对比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何认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比例的应用》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以及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
-完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从生活中选择一个例子,描述比例的应用,并解释其意义。
2.实践应用题:
-利用比例尺,测量并计算出学校操场的实际长度和宽度,与地图上的尺寸进行比较。
-如果一个物品原价为100元,现在进行打折,折扣分别为8折、9折和7折,计算出打折后的价格,并讨论哪种折扣更划算。
3.探究性题目:
-探究相似图形的边长比例关系,选取两个相似图形,测量并记录它们的边长,计算它们的比例,并讨论这个比例在图形相似性中的作用。
-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比例在历史、艺术、建筑等领域的应用,撰写一篇短文分享你的发现。
4.创新思维题:
-设计一个与比例相关的数学游戏或谜题,要求能够体现比例的性质,并能够吸引同学们的兴趣。
然而,学生在比例的实际应用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困难。他们可能对比例尺、相似图形等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动手操作来巩固。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缺乏将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和培养。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题思路。
3、学会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分析、推理、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
教学重点:学会用比的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学生展示收集的物品,体会比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师:看来,比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比的应用》。
二、探索新知1、读题,理解题意。
出示课件,观察老师收集的物品,齐读什么叫稀释液,谈谈自己的理解。
出示例题,齐读,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2、做实验。
师:500ml的稀释液是如何按1:4的比配制成的呢?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了解一下。
把水和浓缩液配制在一起,仔细观察看有什么变化?师:1份的浓缩液和4份的水制成的液体叫什么?你知道500ml 的稀释液是几份吗?你是怎么想的?如果按1:3配制呢?按1:5配制呢?3、画线段图。
师生一起在线段图上表示浓缩液、水和稀释液之间的关系。
让生上台指出各部分表示什么。
师:1份的浓缩液和4份的水合起来是几份?板书:1+4=5?把稀释液看出单位“1”,平均分成5份,浓缩液还能怎样表示?水呢?板书:4、解决问题。
生独立完成,找生板演,同桌交流,最后集体汇报(注意对应关系)。
5、归纳方法。
方法一,先求每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
方法二,把1:4转化成分数,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来解决。
6、检验。
师:这道题我们做的对不对呢?如何检验?三、巩固练习。
1、我们按1:10的比把白米醋加水配制成一瓶550ml的稀释液,加热沸腾后给教室消毒,其中需要醋和水各多少毫升?2、适用范围、稀释比例(原液:水)、作用时间(分钟)、使用方法一般物体表面1:20010—30对各类清洁物体表面擦拭、浸泡、冲洗消毒。
1:10010—30对各类非清洁物体表面擦拭、浸泡、冲洗、喷洒消毒。
激活学生的兴趣: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优秀教案设计
激活学生的兴趣: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优秀教案设计。
在学习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比例的应用》时,教师有很多方法可以用来激活学生的兴趣。
比如,运用教学媒体并结合游戏化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动手实践、开展小组协作等形式,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此,我们将介绍并推荐一篇优秀的数学教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比例的应用》教案,这份教案非常细致和详尽,教师们可以仿照这份教案来设计自己的课程。
这份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教材分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详细分析课本内容,为后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在分析时,应注意了解教材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掌握的前置知识,这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分析教材,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和任务。
二、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课本内容、学生需要和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核心,它明确了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也是教师评估学生学习情况的依据。
三、教学重难点课程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重要、难点多的知识点,教师需根据这些知识点提前做好针对性的准备,教学该难点时应注重讲解的详细和清晰。
四、教学过程这部分内容是整个教案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也是教学中最为复杂的环节。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组织好课堂教学及互动,贯彻“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如多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启发他们自己探究和发现问题的思路等。
五、教育评价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对教学非常重要,可用观察、交互讨论、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是否理解了授课内容,并对是否需要重复授课进行评估。
综合来看,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比例的应用》的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
通过此次课程教学,教师可以很好地激活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积极参与者和体验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因此,具体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并不固定而且需要根据不同年级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整,教师还应该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如科技媒体等,增加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情趣性和真实性。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比例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2. 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3. 能够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4.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 比例的计算方法;3. 比例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理解比例的概念;2. 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和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一组图示示例,引导学生了解比例的概念;2. 提出问题:通过讲解示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的应用场景;3. 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讲解比例的定义、比例的基本性质等概念;4. 比例的计算方法:介绍比例的计算方法,包括比例的四种关系和比例的简化;5. 实践操作:提供一些练题,让学生进行比例的计算练;6. 比例的应用: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旅行等为背景,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7.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利用比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展示解决过程;8. 总结归纳:通过学生的展示和讨论,总结比例的应用方法和技巧;9. 拓展练:提供一些更复杂的比例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知识。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2. 示意图:制作比例示意图;3. 练题:准备一些练题,供学生实践操作;4. 实际问题: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比例应用的例子。
六、教学评估1. 解答练题:通过学生对练题的解答,评估他们对比例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2. 小组展示:评估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3. 拓展练:通过学生对更复杂比例问题的解答,评估他们对比例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通过结合实际问题和示意图,有效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并进行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合理,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和思考。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应用(第1课时)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应用(第1课时)人教版教案:比例的应用(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讲述比例的应用。
具体包括比例的概念、比例的性质以及如何利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例的概念和性质,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理解比例的性质,能够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学具:笔记本、文具盒、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1)上课之初,我拿出一个文具盒,里面有3支铅笔和2支橡皮。
我问道:“如果要使铅笔和橡皮的数量相等,我们需要拿出几支铅笔呢?”2. 知识讲解(1)我拿出教材,引导学生翻到第101页,讲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2)我通过PPT展示比例的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例的概念。
(3)我给出一个比例问题,如“已知甲车速度与乙车速度的比例为2:3,甲车行驶了4小时,乙车行驶了多少小时?”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 例题讲解(1)我出一道例题:“一家商店出售电脑和打印机的价格比为2:1,商店进货了一批电脑和打印机,其中电脑有20台,打印机有多少台?”(2)我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思路,然后给出解答过程:“设打印机有x台,根据价格比可得2:1=20:x,解得x=10。
所以打印机有10台。
”4. 随堂练习(1)我给出练习题:“一部手机的内存和存储卡的容量比为4:3,手机内存为8GB,存储卡容量是多少?”(2)学生独立解答,我进行讲解和点评。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比例的定义和性质比例: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性质:比例的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材第102页的练习题13。
2. 运用比例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如:“小明家的电视和冰箱的功率比为4:3,电视的功率为120W,冰箱的功率是多少?”答案:冰箱的功率为90W。
人教版(新)六下_比例的应用【优质教案】.docx
比例的应用第1课时教学导航:【教学内容】用比例解决问题(1)(教材第61页的例5)。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能利用正比例的意义正确解读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1.认识正比例实际问题的特点。
2.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1)判断下面的量各成什么比例。
①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
②路程一定,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先让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再判断。
(2)先根据条件说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式,再说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①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②一列火车行驶360km。
每小时行90km,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km,要行x小时。
指名口答,教师板书。
2.引入新课。
从上面可以看出,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应用比例的知识也可以列一个等式。
所以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些实际问题,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新课讲授】1.教学例5。
教师出示教材第61页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组织学生描述图画上的内容和数学信息。
问题: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
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水费是多少钱?(1)想一想: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寻找条件,独立思考,列式算一算,再在小组中交流。
(2)指名说一说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会这样计算:28÷8×10=3.5×10=35(元)(3)还有其他的解答方法吗?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可以说明:这样的问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
(4)教师:问题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5)指名汇报。
说一说解答方法。
汇报时学生可能会说出: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比例的应用(3)-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比例的应用(3)-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比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比例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比例的运用。
3. 实践活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4.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讲解比例的推导和应用。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七、教学资源1. 教材。
2. 多媒体课件。
3. 课后练习题。
八、教学时间1课时。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比例的概念和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例的知识。
同时,我也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十、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例的知识。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3. 教师应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比例尺》优质课教学设计_1
比率尺一、教课目的: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率尺。
2、经过察看、操作与沟通,领会比率尺实质意义,认识比率尺的含义,而且知道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质距离。
3、使用比率尺的有关知识,经过丈量、画图、估量、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质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中,逐渐形成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易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用数学眼光察看生活的习惯。
二、教课要点:1、正确理解比率尺的含义。
2、利用比率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质问题。
三、教课难点:使用比率尺的有关知识,经过丈量、画图、估量、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质问题。
四、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简略建筑图纸。
五、教课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今日,老师要测试试看同学们的反响水平,你们准备好了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单位变换”)2、学生集体回答。
(个别难题,教师指引计算,而且发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注意学生的鼓舞夸奖)3、创建情境(1)师:今日我们班的两位同学产生了一场争辩,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2)学生情形表演。
(师播放动画)(3)经过方才的观看,你们会支持哪一位同学呢?你有什么方法把操场画进簿本吗?生:依据必定的比率减小。
(4)教师:你的想法很对,那你打算在簿本上用多长的距离表示操场的长 80 米,用多长的距离表示操场的宽 60 米?生 1:用 8 厘米表示 80 米,用 6 厘米表示 60 米。
(板书)(5)其余同学以为他说的对吗?我们一同来夸奖他。
4、师:此刻,在我们的黑板上出现了两组量,这两组量中,哪组是我们画在图上的距离?( 8 厘米和 6 厘米)哪组是实质生活中的距离?( 80 米和 60 米)5、小结:我们把画在图上的距离叫图上距离,把实质生活中的距离叫实质距离。
(板书)6、师:当我们用 8 厘米表示 80 米时,实质上把 80 米减小了多少倍?(自由回答)我们一同来看看他们的比是多少?(指引:比的前项和后项单位要一致,再划成最简整数比)板书: 8cm:80m=8cm:8000cm=1:10007、持续指引,并板书: 6cm:60m=6cm:6000cm=1:10008、师:这里的 1:1000 说明我们用图上距离1cm表示了实质距离多少厘米?( 1000 厘米)9、小结:像这类图上距离与实质距离的比,就叫比率尺。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经历用多种方法解决“物物交换”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并自主探究解比例的方法,能够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求比例中的未知数,会正确解比例。
三、培养认真书写和准确计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教学难点:掌握解比例时把比例改成方程的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六清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深度学习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单、练习本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认识》,请大家想一想: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怎样确定两个比是否成比例?(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将应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比例的应用”(板书课题),大家有没有信心把它学好?(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介绍“物物交换”的背景知识。
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最早出现物质交换的时代。
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比如用一头羊换一把石斧。
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就从“物物交换”开始。
(2).呈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读懂题意,并尝试提出问题。
淘气已知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10本小人书,小明有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说清已知条件和问题,争取用数学的语言去准确表达。
)3.尝试探究,解决问题活动一: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1).把你的想法记录在练习本上。
(独立探索时“想清”“做清”“说清”)(2).交流各自的想法,体会“物物交换”过程中。
玩具汽车数量与小人书数量之间存在的比例关系。
(小组合作中“看清”“听清”“问清”)学习成果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四种思考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例的应用》教案
执教课题比例尺执教老师
授课班级六年级授课时间2016.3.12
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能把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
3、能够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
4、体会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具体含义。
教学难点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过程
课前先学
1、教师提出自学思考题,并指导自学。
2、学生在课前独立完成自学任务。
二、课初交流
1、情景引入
2、老师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分享与互评。
3、学生提出新想法和疑问
三、质疑答疑
1、(设疑)学生动手画线段:5厘米、8厘米、10米长的线段各一条。
2、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点评。
(1)比例尺的意义: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比例尺1:100000000是什么比例尺?它表示什么意思?
(3)48页左图:这是什么比例尺?你能把它改成数值比例尺吗?
(4)10:1和1:10这两个比例尺的意义相同吗?各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3、梳理各小组提出的问题和新想法。
(预设):(1)比例尺有单位吗?
(2)求比例尺时,比例尺的前、后项的单位长度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吗?
四、课堂练习,学生互评
五、课堂小结,谈收获: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自学提纲】
【学习目标】
1、什么是比例尺?
2、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3、数值比例尺怎样表示?线段比例尺怎样表示?
4、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怎样互化?
【自学提纲】
一、自学课本P48页,弄清楚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什么是比例尺?
二、结合P48页两幅地图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是怎样表示?
三、把数值比例尺1:100000000改成线段比例尺是:()()()km
四、把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是()
【课堂练习】
一、填一填:
1、在比例尺是1:2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米。
2、在比例尺是1:25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
3、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把这个数值比例尺该成线段比例尺是:()()()
二、判一判:
1、把一个电脑零件放大到原来的100倍画在图纸上,应选用100:1的比例尺。
()
2、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
三、选一选:
1、用图上距离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A. 5:200
B.
C. 5:20000
D.1:4000厘米
2、长4厘米的零件,画在图纸上是40毫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A. 1:10
B. 10:1
C. 1:1
D. 1
0 23km
3、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是()
A. 1:23
B. 1:23km
C. 1:2300000
D. 1:2300000km
四、练一练:P49页做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