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湖北传统孝文化及当代价值
孝文化研究
一、继承孝文化弘扬其精华根植于孝感大地的孝文化是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有民族特色的华彩篇章。
一、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孝”字源于中国古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其原义为“奉先思孝”,把孝行看成是根本的道德原则,躬行孝道是德行的最高表现。
经历代的弘扬和发展,“孝”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1.“追孝”,尊敬祖先除按时恭敬地祭祀之外,要依照祖制行事,把祖先的事业推向前进。
2.“事亲”,奉事父母对父母既养且敬,使其终生愉悦,“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3.“立身”,显扬父母成家立业,修身行道,效忠君国,扬名后世,被儒家经典《孝经》舆为“孝之终”。
4.“孝行”,治国之本《孝经》把孝视为“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德之本”,而孝治天下则“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孝的这些文化内涵,通过一定的思想或物质的形式展示出来,成为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其延伸渗透的部分,则成为东方文明的精神支柱。
孝文化在其演化进程中,第一,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被大思想家了孔子、孟子所阐释和推祟的孝文化,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反映了父慈子孝、尊老爱幼的科学精神;第二,孝文化是中国人民的民间文化,经历代思想家之提倡,经历代统治者之推行,经历代群众之实践,已经成为华人家庭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和最集中的表现,深人民间生活的各个角落;第三,孝文化是中国民间的民俗文化,在节日活动、婚丧嫁娶、民间风情、文艺演出、工艺作品、乡规民约中,无不渗透着孝文化的影响,无不刻上了孝文化的印记。
二、孝感的孝文化资源孝文化对孝感这个地方情有独钟,留下了宝贵的孝文化人文景观和丰厚的孝文化物质资源。
孝感的孝文化资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孝行感天孝感的第一个县名为“孝昌”,其来历不同寻常。
据史记载,南朝宋世祖孝武帝刘骏(454—464年在位)是文帝刘义隆的第三个儿子,立为武陵王,驻西阳(今湖北黄冈东)。
元嘉三年(453年)文帝长子刘助杀父篡位,改年号为太初,刘骏率部进行讨伐,讨“逆”成功,取得皇位。
浅议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当代价值
文化长廊浅议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当代价值王欢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部摘 要:我国是一个具有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悠久历史的文明之邦,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弘扬包括孝文化合理价值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新时代,传承和创新孝道文化,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中国;传统;孝道;当代;价值[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195-01“数千年来,传统孝道承载着一代代中国人的晚年生活,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1]“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是一个复合概念,内容丰富,涉及面广。
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礼仪。
”[2]从敬养上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即:敬亲、侍奉、立身、善终。
”一、孝道文化的传统内涵孝,首先表现为一个“敬”字。
孔子日:“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孟子也说:“孝之至,莫大于尊亲。
”孔子认为,只把“孝”看成只是“能养”,只给父母吃穿那是不对的,在奉养的同时,必须要尊敬和爱戴以及爱护,和颜悦色的去和父母相处。
其次,孝表现为一个“养”,“孝”最早见于甲骨文,《说文解字》上讲,孝即“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承老也”。
“孝”字的构成,体现着父慈子孝,人间真情。
再次,孝还表现在“立身”上。
《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孝之终也。
”成人之后,在社会上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树立了自己的志向,最终成就自己的事业。
为国家和社会做了贡献的同时,也给父母带来了荣耀,这也就是对父母的孝,而且是很有价值的孝。
最后 ,孝还表现为一个“祭”字。
所谓“养老送终”,除了抚养之外还要送终和祭祀。
中国人对生命非常重视和敬畏,对于已逝对象的孝还表现在如何纪念死者。
子日:“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二十四孝》中的孝文化对我国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启示
四孝》中的孝文化对我国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启示四孝》中的孝文化有其合理性,其精华部分主要是子女对父母的爱和孝顺,对我国当代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有很重要的启示。
在当今这个浮躁功利、人情淡漠的社会里,以其孝文化来培养青少年的感恩意识,尊重意识,让青少年学会从细处关爱他人,培养博爱情怀。
四孝孝文化道德教育启示、全面理解《二十四孝》中的孝文化的内涵用当代人道德价值观来分析《二十四孝》中的人物与故事,除郭巨为母埋儿很荒谬与丁兰刻木事亲有些迂腐外,其他的故事与人物,都是向上的和积极的。
比如说,扼虎救父说的是子女在患难时对自己的父母不抛弃;尝粪忧心即使有点不可思议,但所说的是子女伺候生病卧床父母的几个特例;而弃官寻母说的是儿子对父母那种难以割舍骨肉亲情;恣蚊饱血、扇枕温衾等描绘的是子女(媳妇)在生活细节上对父母的关心。
我们要认真学习,正确理解。
(一)满足父母亲的物质需要“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动物尚且如此,何况身为万物之长的人呢?马斯洛提出的五种需要,生理的需要乃是第一要务。
作为子女,我们首先就要满足父母亲的衣食住行。
生活上,对他们无微不至地进行关怀,细致耐心地 照顾老人,在自己能力允许下,给父母最好的衣、食、住。
有病照顾,设法医治。
如仲由百里负米、江革行佣供养母亲 等。
在这里提醒大家,如果你的父母亲都还健在,请要尽孝 心对父母好,以免落得“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二)关心父母亲的心理需求 《礼记》有云:“孝子之养,乐其心,不违其志。
”所谓“孝顺”,先顺从才能言孝,经济需要虽然重要,更为重要 的是有一颗奉养父母之心,美父母之意,让自己的父母笑口 常开。
勿让父母忧虑,勿等到“家人已逝”才会后悔。
要让 父母亲精神愉悦。
老莱七十岁让自己的父母高兴,甚至自己 打扮成小孩子,故意摔倒,使其父母来哄他,目的是让父母 感到自己还年轻,让父母快乐。
(三)传承父母亲的志向追求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天底下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我们作为子女,满足了父母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之后,更应该传承双亲的志向追求, 成人,成才,光宗耀祖,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孝文化的现代价值
孝文化的现代价值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具有深远的现代价值。
以下是一些现代价值的例子:
1. 人际关系:孝文化强调家庭中的亲情和互助关系,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
孝文化教导人们要尊敬父母长辈,关心和照顾家人,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这与现代社会中强调家庭价值、关注家庭和睦的观念相契合。
2. 社会和谐:孝文化强调家庭中的和谐与团结,扩展到社会层面,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尊敬和孝顺父母是孝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果每个人都能秉持这种价值观,社会中的亲情关爱将更加普遍,社会关系更加和谐。
3. 个人发展:孝文化注重培养个人品德和道德修养,在现代社会中,这对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
孝文化中的关键特质,如恭敬、尊重、忍让和关怀,不仅可以帮助个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提高个人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认同感。
4. 传统文化的传承: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孝文化的传承对于维护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孝文化具有丰富的现代价值,它不仅对于个人的发展和幸福有着积极影响,也对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和弘扬孝文化的精神,让其在当代发挥更大的作用。
略论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当代价值
为 臣纲 , 为子 纲 , 父 夫为妻 纲” 最后被 演绎成 为“ 要 臣死 , , 君 臣不 得不 死 , 父要子 亡 , 子不 得不亡 ” 愚孝 、 的 愚忠思 想 。这 说明 随着
春 秋 战国之 际 , 孝” “ 的含义 有一个 重大转 变 , 这就 是 由西周春 秋 封 建专制 的强化 , 的内涵被 严重异 化 。 孝 之 尊 祖敬 宗 ,向善事 父母 的转 变 。以孔 子为代 表 的儒家 接过 了
物质、 精神和 制度 等的总 和。 中国孝 文化” 指 中国文化 与 中国 高 原则 。一切违 反孝 的行 为都 是不忠 的 。把 中央集权 的君主专 “ 是
人 的孝意 识 、 孝行 为 的内容与方式 , 及其历 史性 过程 , 治性 归结 制与 家长 为核心 的 小农经 济社 会有机 地统一 起来 。君权 神权 合 政 和广 泛的社 会性 衍伸 的总和 。当代 孝文 化是 对传统 孝文 化批 判
窒息人性的观念 , 出“ 提 存天理 , 灭人欲” 。 “ 应 是 由周人 先提 出 , 孝” 在周代 发展 。西周 时期 ,孝 ” 张 道加入 了很 多分裂人格 、 “ 扩 为伦 理政 治范畴 , 影响 了中国封 建社会几 千年 。 代的“ 字 从 父子 、 周 孝” 君臣 、 夫妻 关系 由最初 的“ 父慈子孝 , 兄友弟恭 ” 并提 , 君 到“ “ 、 子 ”强调 父子相 承 , 现 了男子 在 生育 中的独尊 地位 。 考” 从“ , 表
举孝廉 ” 的制度 。唐代还 代 和 祖先 的情感 和相 应的行 为表现 。这 里的情 感和 行 为是 自发 政 治手段 强化孝道 。隋场 帝继 续 实施 “
的、 朴素 的 。广 义 的孝 既是指 作为 家庭伦 理的孝 , 也指被 泛化 到 通过 法律手 段来 强化孝道 。 社 会伦理 和政治伦理 的孝. 孝的基本含 义是对父母 的赡养和顺 从, 宋 明 时期是儒 学发 展 的一 个新阶 段 。北 宋 中期 ,张载 、 二 “
传统孝道伦理的当代价值
容正是古今相通之理 , 对社 会主义社会 和建构 现代伦理仍 具 有重要的价值。就 是说 “ ” 今 仍 是 东 方伦 理 的一 大特 孝 至 色, 现代社会我们仍应提倡关爱孝敬 父母 , 使代际和谐 , 家庭
和睦。
[] 1 罗荣 渠. 现代化新论 [ ] G ∥姜桂石 , 姚大学 , 泰. 王 全球化
与亚洲现 代化 . 北京 : 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 ,0 55 . 20 :1
[] 2 金耀基 + 中国现代化 与知识分 子 [ . 港 : 港时报 出 M] 香 香
版社 ,94:9 18 8 .
”
一
致 有两种 :
一
是赋予 孝道 伦 理 以新 内容 , 实现 其与 现代 社会 的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就是人与 自然 万物应 和 谐共 处 , 万 物并 育而 不相 害 , “
合 。就是 “ 足现实 ” 对 传 统孝 道伦 理 中的古今 通理 如敬 立 , 养父母 、 关爱他人等进行恰 当的诠 释、 合理的引 申, 赋予其时 代的 内容和形式 , 进而融入现代伦理建构 当中。为了促使其 当代价值落实到实践层 面上来 , 需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 的舆 论 以及影视 、 小说 等文艺形 式 , 发动 群众参 与建设 和谐 家庭 等文明创建活动 , 更为 基本的是要在各级 、 各类 学校 , 用有 采
孝意识 ; 一个 民族贯穿 通达 思想文 化 的潜 动力仍 是孝 意识 ,
效的形式和方法 , 传统 孝道伦 理精 华 的教育 , 而使 实 进行 从 践主体 在价 值上给予传统孝道伦理 以心理认 同 , 实现孝道伦
理 与现代社 会的有机整合 。
这种孝意识的现实运用就是爱 国主义精神 。古往今 来 , 中国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历史变迁及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历史变迁及当代价值“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备受推崇。
中国孝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孝”作为一种文化体系、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而发展的,而在当代孝文化作为一种最基本的亲亲关系,应该也可以发挥它应有的当代价值,有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标签:孝文化;历史变迁;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孝文化是在华夏数千年历史中孕育、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黑格尔曾说过:”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
”【1】中国传统孝文化历经了古时期的萌芽、西周的兴盛、春秋战国的转化、汉代的政治化、魏晋南北朝的深化、宋明时期的极端化直至近代的变革,是在中国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
孝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在当代,我们不能对其作简单的二元对立分析,而要从孝文化的历史与内涵中重新审视其当代价值。
一、中国孝文化的历史变迁孝作为一种社会意志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一)先秦:孝道的形成与确立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之语,充分说明了孝之原始意义:人们在生产劳动,与大自然的不断斗争中,为乞求平安而进行的一种尊祖敬宗的祭祀活动。
殷商、西周是传统文化的开端和创造时期,也是孝观念的初步形成和确立时期。
殷人把祖先视为喜怒无常、令人惧怕的鬼神,他们对祖先的祭祀更多的是一种宗教意义上的祈求,并没有更多的伦理内涵。
到了西周,人们依然对祖先进行虔诚而隆重的祭祀,不过与殷人不同的是,周人对祖先的祭祀即是一种宗教行为和政治行为,又包含着浓厚的敬仰、追念等血缘亲情,是一种伦理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西周孝观念除了祭祀祖先这层含义之外,还增添了奉养父母的新意义。
祭祀祖先是贵族的特权,奉养父母作为平民的义务,使孝观念向着”子德”的方向演进,并逐渐取代祖先祭祀,成为后世孝道德主要内容。
论孝文化的特点及其现代意义
——某天你一定会感谢那个遗弃你的人,感谢那个你曾深爱着却置之你不顾的人。
做一个没心没肺的人,比什么都强。
________舍不得又怎样到最后还不是说散就散。
论孝文化的特点及其现代意义2009-09-16 16:41:30 华夏经纬网吕伯凌深深扎根于孝感大地上的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继承孝文化,弘扬其精华,为我们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增添光荣,为我们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增添活力,这是现代孝感人的历史责任。
一孝文化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演化和发展,深深地刻上了时代的印记,形成民主性精华和封建性糟粕共生的局面。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深刻的科学内涵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出现过许多学派,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思想家和学者,他们在哲学、社会、经济、伦理道德、文学艺术、乃至科学、宗教等等各个文化领域,作出了伟大的奉献。
被大思想家孔子、孟子所阐释和推崇的孝文化,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反映了父慈子孝、尊老爱幼的科学精神。
第二,孝文化是中国人民的民间文化。
孝文化经历思想家之提倡,经历代统治者之推行,经历代群众之实践,它已经发展而涵盖华人的一切家庭,成为家庭道德标准的最高原则和最集中的表现,而深入到民间的各个角落,普及为一种民间文化形成,于国于家,须臾难离。
第三,孝文化是中国民间的民俗文化。
作为民俗文化,诸如节日活动、婚丧嫁娶、民间风情、文艺演出、文艺作品、乡规民约等等,无不渗透孝文化的影响,无不刻上孝文化的印记。
历史铸造了孝文化。
孝文化是我们珍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文化一颗璀璨的明星。
它具有优秀文化的一般品性:第一,对文化的向往是社会发展的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们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论孝道文化的现代意义与弘扬传承
意识 之 中 , 在 当代仍 具有 巨大 的感 召力 、 亲 和力 和 凝 保存 , 不 好 的才 可 以放 弃 ” , “ 谈 到孝 字 , 我 们 中 国尤 聚力 , 对培 育公 民“ 爱 国、 敬业 、 诚信 、 友善” 等社 会 主 为特 长 , 尤其 比各 国进 步 的多 ” , “ 所 以孝字 更 是不 能
党 的 十七 届 六 中全 会 指 出 : 社会 主 义核 心 价 值 心 , 以集体 主 义 为 原则 , 以爱 祖 国、 爱人 民、 爱劳动 、 体 系是 兴 国之魂 , 是社 会 主义 先进 文 化 的 精髓 , 决 定 爱 科 学 、 爱 社会 主 义 为基 本 要 求 , 以社 会 公 德 、 职业
的培 育 , 离 不开 对传 统美 德 的继承 与弘 扬 。
生在 1 9 2 4年就 曾谈 到 :“ 一 般 醉 心 于新 文 化 的 人 ,
百善 孝为 先 , 孝 为 德 之 本 。作 为 中华 民族 的优 便 排 斥 旧道 德 , 以为 有 了 新 文 化 , 便 可 以不 要 旧道
育 和 教 诲 的 过程 中 , 子 女深 切 感 受 到 来 自父 母 的 亲
2 0 0 1 年党中央印发《 公 民道 德建设实施纲要 》 情, 并 由此 产生 了反 哺 回报之 心 , 这 是人 类 与 生俱 来 后, 我 们 在 公 民 道德 建 设 中坚 持 以 为人 民服 务 为 核 的 良知 本性 , 它 造 就 了人 类 最 基 本 的 孝 意 识 。正 如
着 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 发展 方 向 。党 的 十八 大 报告 把 道德 、 家庭 美德 为着 力点 , 取 得 了一 定 成 效 。但 因过
论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当代价值
论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当代价值孝道伦理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孝文化在维护社会稳定、增强社会凝聚力、协调人际关系上,曾经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进入近代以后,由于社会变迁、制度的转换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中西文化交融日益强化,人们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孝观念日趋淡薄。
因此,采用辩证的方法,对传统孝文化进行分析研究,探本溯源,剔除其糟粕,吸收其对当代社会有借鉴作用的精华,并与时俱进地进行吸收改造,不仅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且对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
一孝文化的形成和历史嬗变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
《说文解字》中对“孝”的解释是:“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由此可见,孝字的最初含义应该是指子女对父母的善行和美德。
中国人的孝道观念产生于何时,学术界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产生于商代,也有人认为形成于西周时期。
康学伟博士认为,孝观念应当产生在原始社会的后期。
但是“这时的孝观念只是一种敬亲爱亲的感情,并未超出自然之性,尚不具有阶级性”。
西周灭商后,周公摄政,制礼作乐,建立宗法制度,孝意识被纳入宗法制度之中。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传统孝道随着宗法制度的破坏而出现动摇,个体家庭经济进一步发展,养亲问题逐渐突出。
以儒家为代表的思想家开始对传统孝文化进行新的改造。
孔子提出,孝亲不仅要做到养亲,更重要的是敬亲和爱亲。
经过儒家的改造,孝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
孝道思想首先伦理化并将其应用于社会实践的是《孝经》,《孝经》对孔、曾、孟等人的孝道思想进行了全面的继承和阐述,并对孝道的内容进行了广泛化、政治化。
从汉代开始,实行以孝治天下。
唐宋以后,经过理学家们的宣传改造,走上极端化和绝对化的道路,并最终成为封建统治者欺骗、愚弄人民的工具,成为精华与糟粕共存的复合体。
中国传统孝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孝文化及其当代价值【标题】?中国传统孝文化及其当代价值【作者】万小芳【关键词】?孝文化传统流变当代价值【指导老师】邓清华【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正文】千百年来孝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受到人们的推崇,春秋战国时期“孝”已成为中华民族伦理意识的核心范畴。
至秦汉后,孝德已超越出家庭伦理的范围,成为传统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贯通性、统领性的意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许多学者称中国文化也是一种孝文化。
进入近代社会以后,“孝”作为封建道德的本原和基础,受到猛烈的批评,尤其是五四运动时期把对封建孝德的抨击与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相结合,揭露了封建孝德的实质。
在和谐社会构建的今天,深刻认识和探索孝文化的内涵及其流变,了解孝文化本质及其扩展,批判继承传统孝文化,吸取其精华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其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传统孝文化及其产生和流变(一)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基本内涵“孝”字最先出现在殷商甲骨卜辞,孝最初的本意是对祖先的崇拜和孝敬,以祈求对子孙的庇佑,后来演变为服侍亲长。
《尔雅?释训》以为“善事父母者为孝”。
《说文解字》中对孝这样解释:“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所谓善事父母是指物质赡养和精神奉养两个方面。
《吕氏春秋?孝行》中说:“夫孝,三黄五帝之本务。
”《孝经》感应章第十六讲:“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
”“孝”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是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应该躬行的。
孝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恪守孝之礼仪。
经历代的弘扬和发展,孝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第一,孝丧,孝祭和守孝、尊敬祖先。
第二:孝敬事亲,奉事父母。
第三:孝继,立身扬名以显父母。
第四:孝行,治国之本。
孝的这些文化内涵通过一定的思想和物质的形式展示出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孝文化。
(二)中国传统孝文化的产生基础孝的道德观念和人类的其它道德观念一样,都是源出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是人类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
中国传统孝文化在当代家庭道德中的价值
义, 认 为西方文明以压倒性 的优 势战胜 了我 国的传统 文明。在 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 , 传 承数 千年的传统孝 文化 日 渐式微 。因 此, 在新 的历 史条 件下 探讨传统孝 文化在家庭道 德建设 中的价 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展而发展 的。在 当代 , 我们要在孝 文化 丰富的历史 内涵 中找到 其精髓 , 重新审视孝 文化 的当代价值。 二、 当代家庭道德 建设 的问题
我国现在 正处于社 会转型 时期 , 这种转 型包含 方 方 面面 ,
、
中国传统 孝文化 的含义及其发展
传统意义上对于孝 的理 解 , 仅仅 是从 “ 孝 道” 上解释 的 , 以 “ 听话 ” 、 “ 从命 ” 为主, 长大 以后 , 也只是 停 留在经 常 和双亲 吃 饭的层面上。 中国传统 孝文化 经历了从先 秦到近代 的发展 , 经 过历 史的沉淀 , 拥有丰富 的理论基础与精神 内涵 。
其中就包 括传 统与现代家庭道德观念价值取 向上的冲 突, 在这 样 的背景 之下 , 我 国社会主义家庭道德建设 出现 了一 系列 的问 题。改革 开放 以来 , 中国的传统家庭道德观念受 到 了现代 化 的 挑战 , 进入 了剧烈贬变动时期 , 陷入到 了道德 困境之 中。
( 一) 家庭 道 德 评 价 缺 乏 规 范化
在先秦 ,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中第一次有关于孝 的 表述 , “ 率见 昭考 , 以孝以享” 表述 , 说明了孝之始 也的含义 。这 是古 时候 人们 为 了祈求 平安 , 而 向祖 先 祭祀 所进 行 的一 种活 动 。西周 是孝文化 的创造 时期 , 对于孝 的理解跳 出了祭祀 的限 制, 增加 了孝顺父 母 的层 面。奉养父 母是 平 民的义务 , 这 就使 社会上 出现 , 沉渣泛 起。 得“ 孝” 向“ 子德 ” 的方 向发展 , 使 孝的含 义超 越 了贵族祭 祀祖 ( 二) 家庭道德选择的 矛盾性 先 的含义 , 推 动孝顺 父母 这一 行 为成 为后 世 孝文 化 的主要 含 因为家庭道德评价标准 的失范 , 使 人们在道德选 择上非 常 义 。到 了春秋 战国时期 , 儒家思想开创者孔 子发展 了孝 文化 的 的迷茫 , 选择任何一种 标准都会 有褒有贬。这种道德 选择必然 内涵 , 从 更为丰富层次诠释 了孝文化 , 提出 了“ 孝弟 也者 , 其为 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矛盾 冲突 , 最突 出的有 以下三个方面。 仁之本与 ! ” 的观点 , 使“ 孝” 的观念具 有普遍认 同性 , 并使 孝文 首先是家庭和婚姻的矛盾。在中 国现代社会 , 婚姻 自由已 化逐渐成 为社会 的主流思想 。到 了汉 代 , 随着 儒家思想成 为统 经渐渐被社会 认同 , 早 已没有 了古代“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的思 治思想 , 孝文化越来 越重要 。具 有 了政 治层 面 的含 义 , 统治 者 想包袱 , 每个 人在婚姻 上都有 自主选择 的权利 , 更符合 婚姻 的 把孝文化作为 国家 的重要精神支柱 , 围绕孝 文化建立 了社会 统 本质 。但 是 , 有些 人却打着 婚姻 自由的名 目去离 婚 , 破坏 家庭 治体系 。 “ 以孝治天下” 的思想逐渐 走 向理论 化 、 系统化 。魏晋 稳定 , 给社会带来 了一 系列 的问题 。这就 表明家庭 的稳定 和婚 时代 , 孝道思想一 直都是统 治者坚 持 的基本理 念。在此 期 间, 姻 自由有 着不 可避免的矛盾 。 孝道得到 的最大发展是开始向法律领 域渗透 , 并 以法律作 为孝 其 次是人 本化与功利 化的矛盾 。现今社会 , “ 以人为本 ” 的 道的推动力量 , 完成 了对整 个社会 的统 治。宋元 明清时 期 , 孝 观念深入 人心 , 人们 强调婚姻 自由, 越来 越注重 情感生 活上 的 的含义就变成 了对 父母 无条件 地服从 。这个 时期 的孝道有 一 满足。另外 , 功利化 也开始 在我们 的生 活中生根 发芽 , 在 选择 些极端 , “ 割股疗亲” 就是它 的极致产物 。到了 近代社会 , 尤 其 自己另一半 的时候 , 往往考虑很多外在 因素 , 比如家庭背景 、 工 是晚清 民初时 期 , 随着西方 文化 的渐 渐侵入 , 中国近代化 进程 作等等。当然 , 功利 性 的存 在必然 有它 的合理性 , 但 是关键 是 的加快 , 自由、 民主思想 开始 萌 芽 , 人 民思想 的 自觉性 不断增 如何 实现人本化 和功利化 的合乎 比例 的良性发展。 强, 社 会 的文化先驱 开始站在 时代 的高度 , 以天下 和社会 为己 再次是感情 与义务的矛盾 。在 当今 社会 , 婚姻 的基础 是爱 任, 为 民族尽其大孝 。 情, 人们 在选择 结婚 和离婚 的时候都是基 于这 样 的一个基础 。 孝文化内涵丰富 、 理论 体系复 杂 , 从 不 同的视 角与 领域 审 如今 的社会 已经不像传统社会忽视感 情的存在 , 也使婚姻 有了 视可 以研究不 同的成果 、 得 出不 同的结论 。孝 作为一种社会 意 更多 的人性色彩 。但是在强调爱情 的同时 , 不 能否定婚姻所 包
孝道的传承及现代价值
孝道的传承及现代价值作者:任小娟来源:《读天下》2020年第22期摘;要: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中最根本、最重要的价值观念。
他为个体言行提供了伦理规范,在个人素养、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挖掘和弘扬传统孝文化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文化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孕育了许多传统美德,其中占重要地位的就是孝文化。
但“孝”的内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孝文化也随之发生改变并日渐丰富。
一、孝文化的历史变迁(一)“孝”观念的形成和确立关于“孝”文化的起源,学者普遍接受和认可的是殷商时期。
这一时期,人们非常重视祭祀的作用,崇拜的鬼神虽然有很多,但更多的是对祖先神的崇拜。
他们认为“国家大事,在祀与戎”,希望通过祈福来表达对先祖的思念、获得先祖的庇佑,这时的“孝”主要指祭祀先祖。
(二)“孝”观念的兴盛和发展到了西周时期,孝的含义发生了改变,既包含了祭祀祖宗以表达哀思、寻求庇佑之意,又新增了“善事父母”的含义。
《尚书·酒诰》记载:“妹土嗣而股肱,纯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
”可见,当时人们的关注点已由过去的先祖变为现世的父母。
又如,《尔雅·释训》对孝的解释是“善事父母为孝”。
唐殷在《文字源流浅说》中解释:“像‘子’用头承老人行走,用扶持老人行走之形以示‘孝’。
”这是对“孝”最直接的阐述,孝的基本含义由此得来。
(三)“孝”文化的政治化到了汉代,“孝”的含义进一步扩大,衍生出了“忠君爱国”之义。
“孝”由个人、家庭上升到了国家政治层面。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在儒家“五伦”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纲五常”。
此外,在政治制度上,“孝”成了选拔官员的一个基本标准,兴“举孝廉”,察举善事父母、做事廉正的人做官。
孝道由家庭伦理扩展为社会伦理、政治伦理,“以孝治天下”成了封建君王维护统治的重要手段。
[湖北]孝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 打造孝文化名城.txt
二是以孝文化艺术节为载体抓活动。
孝感秉承“传统节日活动出特色、重大节日活动出水平、法定节日活动出规模”的理念,加强重大节庆活动的策划,运用各种活动载体,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从2002年至今,在每年的重阳节、国庆节期间,以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为载体,举办了首届孝文化艺术节暨全国“董永与七仙女”邮票首发式,以央视《激情广场》为载体,举办了“孝感动苍穹”大型歌会,以央视《星光大道》为载体,举办了“星光大道闪耀孝感”孝文化文艺晚会,以全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为载体,举办了魅力孝感·中华孝文化硬笔书法大赛暨万人现场书孝文化主题笔会。孝文化节已成为湖北省三大地方节气品牌之一。
一是以两大学术团队为载体抓研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市文明委针对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思想多元的社会背景,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和精神,提出了“弘扬孝文化、推进现代化”的建设目标。依托宣传文化部门和所属高校、社科机构,成立了湖北省孝文化研究基地、湖北省孝文化研究会200多人的学术团队,每年组织全省、全国乃至国际性的孝文化学术研讨活动。一抓基础性研究。在新闻媒体、学术期刊、高校网络上开展大讨论,从浩瀚古籍中探赜索隐,研究孝的起源、内涵和流变,出版了《中华孝文化研究》、《孝感孝文化》、《二十四孝图解》等一批孝文化专著。二抓实用性研究。围绕董永、黄香、孟宗这三个源自孝感的大孝子,探讨了孝感与孝文化的联系与源流,研讨了如何在现代旅游文化中彰显孝文化,阐述了孝感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的路径、方法。三抓当代价值研究。开设孝感论坛,先后组织了两届孝感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国际研讨会,中省有关部委领导、国内高校、港澳台以及东南亚的专家学者参与研讨,产生的学术成果,都代表着当前孝文化研究的高水平和新理论成果。
四是以树道德风范为目标,抓评选十大孝子活动。
孝文化论文模板(10篇)
孝文化论文模板(10篇)1.3社会孝文化教育氛围不浓厚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对孝文化产生一些片面看法,尤其在“”期间,传统孝文化遭到毁灭性的批判和否定,影响了国民形成孝意识,导致整个社会孝文化淡漠,使得有深厚文化传统的孝道渐渐疏远民众。
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的碰撞,各种浪潮尤其是西方亲子关系的特征对当代青少年的孝道观念形成了一定的冲击,西方亲子关系中尊重个性自由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但父母与子女关系的相对独立淡漠极易造成关系不和谐以及父母晚年的凄凉,这都会直接影响到家庭的和谐友爱,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
2.中职学生传统孝文化教育新路径2.1编写适合中职学校的校本教材《中职学生孝文化教育读本》完整的孝文化教育教材是开展孝道教育的基础,因此,应该从学孝理、明孝德、践孝行三个维度选材编写,将我国传统文化中典型的孝文化教育的素材,比如《弟子规》、《三字经》、《四书》和《五经》等著作列入其中,挖掘收集值得借鉴的孝亲故事如《磐安孝子陈斌强拳拳之心感动中国》《台湾6旬男子抱行动不便母亲就医》可通过德育课、选修课、公选课等形式,重新唤起学生崇尚孝道的良好风尚,真正实现孝文化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鲜活入头脑。
(一)从精神层面分析,孝文化是关于“孝”的观念体系,即“孝德”“孝”字最早发现于殷商甲骨文中,这表明在公元前十一世纪人们就有了“孝”的观念。
西周以后,出现了大量关于孝的文献记载。
《尔雅•释训》对孝的解释是“善事父母者为孝”。
“善事父母者。
从老省,从子。
子承老也。
”“孝”字的象形意是指年轻人背着老年人,象征着和谐的亲子代际关系,因而孝被看作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尊重和爱戴的美德。
总之,“孝”是孝敬长辈、赡养父母、善待老人的一系列观念。
孝文化历来受到中国普通百姓和帝王将相的极力推崇。
在古代,孝敬父母、光宗耀祖、效忠君国成为当时人们的崇高的价值追求。
当民众将孝行从个人行为和家庭行为扩展到社会行为,上升到国家层面,并形成统一观念时,孝道及孝行就演化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化,深刻地融入到了民族的观念系统。
《二十四孝》中的孝文化对我国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启示
尝粪忧心 即使有点不可思议 .但所说的是子 女伺候生病卧床父母的几个特例 :而弃官寻
母 说 的是儿 子对父 母那 种难 以割 舍骨 肉亲
情; 恣蚊饱血 、 扇枕温衾等 描绘的是 子女( 媳 妇1 在生活细节上对父母 的关心 我们要认真
因此 , 青 少 年要学 会认 识 恩情 、 知 恩情 与感 恩 感恩是 一个人应该 具有 的品质 . 是 做人 的基本底线 、感念父母 之恩 . 表现为对
【 1 ] 高万 学, 叶 菊芳. 运 用( : - - 1 - 四孝》 开展 家庭 孝道教 育的 思考『 J ] . 湖 北职 业技 术学 院
为能力的教育 ” 道德教育是青少年要建立人
和人 、 人和 自然 、 人 和社会 利益关 系的科学评
一
、
全面理解 《 二十 四孝》 中的孝文化 的
价及行为准则。我们 汲取 《 二十四孝》 中孝文
化的精髓 . 用其 教育青少 年 . 无论 是内容重要
内涵
记住父母 的生 日 时常关心慰 问父母的身体 .
学 羁 一 2 堡 0 1 4 年 量 第 一 襄 5 期
参 学 术 探 讨 ◆
十四 中的孝文化 对我国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启示
史 明 康 园 园 ( 河北 师范 大学教 育 学院
摘要 : 《 二十四孝》 中的孝文化有其合理
性 .其精华部分主要 是子女时父母的爱和孝 顺 .对我 国当代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有很重要 的启示 在 当今这个浮躁功利 、 人情 淡漠的社 双亲的志向追求 , 成人 , 成才 , 光宗耀祖 , 大孝
显亲 . 这是孝养父母之志 的表现。 孔子说 : “ 夫
重阳节传承孝道的节日
重阳节传承孝道的节日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文化符号。
它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主要是为了弘扬孝道,表达对长辈的敬重和感恩之情。
重阳节的庆祝活动丰富多样,不仅有登高赏景、赏菊、插茱萸等习俗,更有寓意深远的传统习惯。
在现代社会,受到诸多传统习俗的影响,重阳节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传承孝道的重要节日。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重阳节传承孝道的意义和价值。
一、重阳节的起源和传说重阳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与屈原相关。
相传,在远古时代的秋天,湖北荆州的居民屈原面临着一场大水灾。
于是,居民们纷纷登高寻求庇护,而如今的重阳节正是源自这段历史。
此外,重阳节与道教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传说在这一天,阳气最旺盛,人们应该借着登高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阳气,以抵御疾病和邪气的侵袭。
二、重阳节的庆祝活动重阳节的庆祝活动丰富多样,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登高赏景。
人们通常会找一些山水秀丽的地方,聚集在一起,登山赏景、观看秋叶美景。
而每年的重阳节,也是赏菊的好时机。
人们会前往菊花展览,欣赏各种美丽的菊花。
此外,重阳节还有一个特殊的习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种有着浓郁香气的植物,在插茱萸的同时,人们还会佩戴茱萸,寓意着辟邪和祈福。
三、重阳节传承孝道的意义作为传统节日,重阳节有着明显的孝道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一直被视为人们最为重视的价值观之一。
而重阳节正是强调了孝敬长辈的重要性。
人们在重阳节期间会回家探望父母,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敬意。
此外,年老的长辈也会组织一些家庭聚会,让亲人们团聚一堂,共度佳节。
这种传统的行为不仅仅是表达孝顺之情,更是传承孝道的重要方式。
四、重阳节传承孝道的实践重阳节传承孝道并不仅仅停留在家庭层面,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实践。
例如,社区和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如开展重阳节主题的文艺演出或者举办孝道故事分享会。
借助这些平台,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重阳节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大家关心家庭,关心长辈,传承孝道。
陶立璠:论孝文化与当代生活的衔接
陶立璠:论孝文化与当代生活的衔接*导读:最近几年,孝文化在中国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
一种属于人伦道德范畴的文化观念,引起社会各界的如此关注,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最近几年,孝文化在中国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
一种属于人伦道德范畴的文化观念,引起社会各界的如此关注,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转型期,即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
开放的国际环境,经济的飞速增长,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向前推进,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激烈碰撞等一系列原因,不能不引起人们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观发生迅速转变。
观察现在的中国社会,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农业社会,而是向现代化迈进的快速转型的社会。
在这种形势下,摆在中国人面前的问题,是向前看还是向后看。
向前看,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前程辉煌;向后看,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传统文化才是中国文化的根,根深才能叶茂。
传统文化从来都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家园。
在经历了社会的巨大转型之后,人们发现传承逾越千年的中国孝文化,原是精神家园的宝贵财富。
孝文化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深处留下深深的烙印,它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教化作用,对社会是一种良好的润滑剂,可以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保持社会的稳定。
孝文化不仅养成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而且还大大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孝文化的社会意义远大于它的文化内涵。
这也是近几年来,孝文化被置于议论焦点的缘由。
*一、中国孝文化的历史渊源中国孝文化源远流长,但其起源于何时,史无可靠。
许多研究者认为,孝文化起源于古老的弃老习俗。
弃老顾名思义是抛弃老人。
什么老人可以被抛弃?在古代,大概是指60岁以上的老人。
到了这个年龄,要么自动离开自己的族群,到深山老林,自生自灭;要么被族人放置在山洞中,活活饿死。
这似乎是一种极不人道的行为,但是在人类社会初期,确曾发生过。
中国乃至世界各地都曾发现过弃老遗迹和传说。
中国发现的弃老遗迹和传说遍布汉族、蒙古族、朝鲜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藏族、壮族、回族、羌族等许多民族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 项 目: 2 0 1 4年 湖北省 社会 科 学基金 重 点项 目“ 荆 楚 文化八 千年 ” ( 2 0 1 4 Z D 0 1 5 ) 。
・
1 9 5・
都发 生在 湖北 大地 。 湖北 省孝 感市 , 是全 国孝 文 文 明 形态 ; 从 狭 义 上来 看 , 孝 文化 是 晚辈 对 长 辈 的 笋 ”
理 道 的基本 内容 。
遗产 , 依据这一传说演绎的黄梅戏《 天仙配》 等曲 目
传统孝文化包含两方面的 内容 , “ 它具有二重 成为经典 , 传唱数十年 , 经久不衰。 今天的孝感市依
性, 既是 人 类 血 亲 关 系 的客 观 反 映 , 又 代 表 统 治 阶 托丰富的孝文化资源 ,以每年的重阳节为契机 , 举 级 的利 益 , 具 有 鲜 明的 阶级 性 , 随 着 中 央集 权 的加 办 多次孝文化节 , 弘扬优秀传统孝文化 , 在全社会 强, 其 内容越 来 越 丰富 , 反 映人 们之 间友爱 、 互 助 之 掀起一股传承孝文化的浪潮。 类 美好 情感 的因素 所 占比例 越来 越 小 , 而 代 表统 治 阶级 意愿 的内容却 越 来越 多 。” [ 5 1 近年来 , 在荆 楚大 地 涌现 出了多 个家 喻 户 晓 的 “ 孝星” 故事 , 如谭之平“ 背母求学” , 刘培 、 刘洋“ 割
尊重 , 尊敬和关爱。孙中山先生在其《 三民主义 ・ 民 化 的发祥 地 , 自南 朝 宋起 以孝命 名 , 距今 已有 1 5 0 0
它 是 全 国 唯 一 一 个 以“ 孝” 命 名 的 地 级 族主义》 中指 出“ 《 孝经》 所言 的孝 字 , 几乎无所 不 多 年 历 史 ,
包, 无所不至 , 现 在 世 界 上 最 文 明 的 国家 , 讲 到 孝 市 。@ 孝 感 自古 就 是孝 子之 乡 , 孝 文化 底蕴 深 厚 , 自
张晓纪 . 一 2 , 劳志强 2
( 1 . 华 中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9 ; 2 . 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 中心 ,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0 )
摘要: 传统孝文化在荆楚大地源远流长, 积淀着湖北人 民最深沉的价值追求。随着社会政治 经济制度的变化 , 孝文化的 内 容与表现形式 亦不断变革。在今天的湖北社会 , 孝文化 虽然深入人
传统孝文化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它具有二重性既是人类血亲关系的客观反映又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其内容越来越丰富反映人们之间友爱互助之类美好情感的因素所占比例越来越小而代表统治阶级意愿的内容却越来越多
湖 北社 会科 学 2 01 5年 第 6期
・
荆楚文化
论湖北传统 孝文化及 当代价值
客观 的家 庭孝 敬 。” [ 1 ] ( p 2 3 2 ) 斗转 星移 , 当代 中国人 的道 盖人 们 日常 生活 的各个 方 面 , 是 一种 专 属 于 中 国的 作 者 简介 : 张晓 纪( 1 9 8 3 一) , 女, 华 中师 范 大学历 史文化 学院博 士 生 , 湖北 省荆 楚 文化研 究 中心 助理研
字, 还没 有像 中国讲 的这么完 全 。” [ 4 ] ( p 6 8 1 ) 由此 可 以得 明清 以来 ,孝感 县 志记 载 的 有 姓名 的孝 子 就 多 达 知, 孝 文 化 是 社 会 文 明 的反 映 , 是 中华 传 统 家 庭 伦 4 9 3 名。 “ 董永传说” 于2 0 0 6 年入选 国家非物质文化
心, 但也存在着行孝方式有待改变、 行孝能力不高、 甚至不孝现 象时有发生等 负面现象。因此 , 需 要对传统孝文化进行辩证继承、 去粗存精 , 发挥其促进个体成长、 圆融 家庭关 系、 和谐社会建设等
当代 价值 。
关键词 : 孝文化; 湖北 ;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 号 : G1 2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3 — 8 4 7 7 ( 2 0 1 5 ) 0 6 — 0 1 9 5 — 0 4
价值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 而对传统孝文化 近 日, 《 武汉晨报》 发起《 离家打拼 的独生子女 德观 、 该如何尽孝》 活动 , 传递正能量 。近 2 0 万 网友参与 进行辩证扬弃 , 是弘扬 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 , 响应 其 中, 热议 当代社会的“ 新孝道” 。作为 8 0 后、 9 0 后 习近平同志“ 讲清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 中华 民族 的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 , 并已经到了成家立业 的 的突出优势和文化软实力” 【 2 1 的号召的内在要求和
那 什 么是 孝文 化 呢?肖群 忠先 生说 : “ 孝 文化是 系的重 要 道德 尺度 。孝 文化 已经浸 入 中 国传 统 文化 指 中 国文化 与 中 国人 的孝 意 识 、 孝行 为 的内容 与方
骨髓 , 正如黑格尔在评价 中国文化时所说 : “ 中国纯 式 , 及其历史性过程 , 政治性归结 和广泛 的社会性 粹建筑在这样一种道德的结合上 , 国家 的特性便是 衍伸 的总和。” [ 3 ] ㈣ 从广义上说 , 中华传统孝文化涵
孝 的本义 指对 父 母尽 心 奉养 并顺 从 。在漫 长 的 古语说“ 百善孝为先” , “ 孝乃德之本” 。孝是一 的 ,
切美德的起点和基础 ,是中华 民族 的传统美德 , 表 历史 时 期 , 原始 的孝 意识 由历代 先 贤大 力 阐发 和 统 现出华人世界的一种道德规范。 这表明中华 民族极 治阶级的改造和提倡 , 逐渐形成传统孝文化并成为 为重视孝 的观念 , 孝被视为中华 民族传统美德的重 中国传统 文化 的核 心 和基础 。 要 内容 , 是处理家庭关 系 、 社会关 系等各种人际关
年龄 , 他 们 大 多 离 开家 乡在 外 打 拼 , 正逐 渐 成 为 城 应有 之义 。
市 建设 的 中坚 力 量 。在生 活 的重压 下 , 怎 样对 父 母
一
、
传 统 孝文 化 的 内涵
尽孝是每个独生子女都无法 回避的现实问题。
汉 字 中的 “ 教” 即是 “ 孝” 和“ 文” 二字 组 合 而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