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2541220课程中文名称:鱼类增养殖学课程英文名称:Fish Aquaculture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总学时:54学分:3.5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先修课程:鱼类学、水化学、生物化学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二、课程性质和任务《鱼类增养殖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重要的专业主干课。
本课程学习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人工繁殖理论与技术、苗种培育和养成的理论技术,通过本课程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能掌握水产经济鱼类增养殖技术、生产管理技术,能指导生产和进行相关科学研究工作。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1.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基础知识、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食用鱼饲养、活鱼运输、鱼类越冬、鱼类资源保护与增殖、渔业水域环境保护和改良等基本理论知识。
2.具有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分析和解决水产养殖生产和科研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了解鱼类养殖的发展动态和政策法规,初步具有信息采集和加工能力。
能独立开展一般的科学研究。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课堂讲授、实验和生产实习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具备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基础知识、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食用鱼饲养、活鱼运输、鱼类越冬、鱼类资源保护与增殖、渔业水域环境保护和改良等基本理论知识,受到水产科研技能方面的训练,掌握水产养殖主要生产技术关键。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绪论(2学时)1.了解鱼类增养殖业与鱼类增养殖学的基本定义,鱼类增养殖业简史,建国后我国鱼类增养殖的发展和成就。
2.掌握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和基本国情。
3.重点和难点:我国鱼类增养殖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一篇总论(共31学时)第一章主要养殖鱼类生物学(6学时)1.了解我国主要的养殖鱼类的特征,传统的养殖鱼类和新近发展的养殖种类2.掌握养殖鱼类的食性,如滤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
3.重点和难点: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和国内外水产养殖种类发展变化的动态。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
» 并首先合成了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从而提高了 鱼类催产效果和鱼类人工繁殖的生产效率。
• 3. 开发了大量的鱼类增养殖新对象。
» 主要有:中华鲟、史氏鲟、杂交鲟、俄罗斯鲟、虹鳟、银鱼、鳗鲡、 荷沅鲤、建鲤、三杂交鲤、芙蓉鲤、异育银鲫、彭泽鲫、淇河鲫、 胭脂鱼、露斯塔野鲮、大口鲇、革胡子鲇、长吻鮠、黄鳝、鳜鱼、 鲈鱼、大口黑鲈、条纹石鲳、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福寿鱼、 河鲀、大黄鱼、真鲷、牙鲆、石斑鱼、中华乌塘鳢等。
系的科学。
– 池塘养鱼学 – 内陆水域水产增养殖学 – 特种水产养殖学 – 海水鱼类增养殖学
• (三) 、鱼类养殖的基本阶段-----四个
– 鱼苗获得:
• 大多通过鱼类人工繁殖取得;
– 鱼种获得:
• 鱼苗经过数十天或数月培育成鱼种;
– 食用鱼养殖:(成鱼养殖)
• 鱼种经过数月,或终1~3年养成食用鱼;
5、养殖品种
• 淡水养殖品种
• 青鱼、草鱼、鲢鳙、鳙鱼、鲤鱼、鲫鱼、鳊鲂、罗 非鱼、鳜鱼、鳗鲡、罗虾、河蟹、鳖、甲壳类、贝 类、虾、河蚌、珍珠
• 海水养殖品种
• 鱼类、虾蟹类、贝类、藻类
四、我国水产界的突出成就
• 1.在世界上率先突破了鲢、鳙鱼在池塘中人工繁殖的技术 难关,孵化出鱼苗。
» 1958年5月,钟麟首先在世界上突破了鲢、鳙鱼在池塘中人工繁殖 的技术难关,孵化出鱼苗。
表1: 全国水产品总量与捕捞产量(万t)
年 份
淡水
海水
总量 小计 捕捞 养殖 小计 养殖 捕捞
1957 283.61 2004 4901.66 2005 5101.65 2006 5250 2007 4538.0 2008 4896 2009 5120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是上海海洋大学重要的特色课程之一,有着坚实的前期基础和良好的延承性,始终受到了校、院两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
中国高校的鱼类增养殖学科教学始于1950年的上海水产学院。
《鱼类增养殖学》课程的发展前后经历3个阶段、4代人的努力,现已成为全国著名的课程。
奠基阶段:
奠基阶段(1950-1980)
他们为建立我国《鱼类增养殖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代表人物:陆桂教授(我国天然水域增养殖专家)、谭玉钧教授(我国池塘养鱼专家);他们编著了我国第一部《中国池塘养鱼学》专著和最早的高校《天然水域鱼类增殖学》、《池塘养鱼学》教材,主编或主审了几乎我国所有的高校鱼类增殖与养殖方面的教材。
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1980-2000)
每位教授有固定的研究方向,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了鱼类增养殖学的内涵。
代表人物:李思发教授(种质资源与育种专家)、陈马康教授(养殖生态专家)、姜仁良教授(繁殖生理专家)、王道尊教授(营养与饲料专家)、王武教授(水环境控制)专家,他们发表了一大批研究论文,撰写了数本学术专著,成为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著名水产养殖专家,是国内外公认的我国重要鱼类增养殖学研究和教学基地之一。
其编写的《鱼类增养殖学》2004年获上海市优秀教
材奖。
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国家和学校的肯定:陆桂、谭玉钧、李思发、陈马康、姜仁良、王道尊、王武教授等均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研究海水、淡水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
鱼类增养殖包括养殖和增殖两部分鱼类养殖部分包括池塘养鱼、河道养鱼、湖泊水库养鱼、稻田养鱼、工化养鱼、箱养鱼等;鱼类增殖部分包括天然水域鱼种人工放流增殖、水域养殖环境保护和自然增殖等。
我国鱼类增养殖技术的立足点是池塘养鱼。
《鱼类增养殖学》是一门应用科学除了自身的系统性和理论性之外还有很强的实践性。
因此本课程还安排了相应的实验课理论与实验并重注重培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使学生系统全面的学习和掌握鱼类增养殖的有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今后从事水产增养殖生产与科研及社会服务打下基础。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国内鱼类增养殖的生产与科研动态及发展趋势。
熟悉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点掌握其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饲养、生产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熟悉饵料及饲料的种类、特点掌握饵料的投喂方法。
熟悉鱼类肥料的种类及其特点掌握养鱼施肥的方法。
掌握养殖水体的物理、化学特性生物特性及其动态关系掌握水质调节的方式、方法。
了解饲养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饲养管理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主要养殖鱼类生物学;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与控制;主要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鱼种培育、池塘养
殖食用鱼等。
927鱼类增养殖学考试大纲
927鱼类增养殖学考试大纲
927鱼类增养殖学的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考试性质
《鱼类增养殖学》是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渔业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考试的专业课程,侧重考察考生鱼类养殖学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考察目标
要求考生在掌握养殖鱼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理论并指导实际工作,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较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鱼类养殖专业人才。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参考书目
1. 《鱼类增养殖学》,王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五、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否。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考试大纲内容应以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鱼类增养殖学PPT(王武版)==资料
一、草鱼的食性
草鱼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在自然状态下,稚鱼以浮 游动物为食;幼鱼喜食芜萍、小浮萍、紫背浮萍,轮叶 黑藻等;成鱼喜食苦草、眼子菜、菹草等。
在人工投喂的条件下,草鱼除摄食水生植物外,它们 喜食禾本科、豆科等陆生植物;也喜食人工饵料,如饼、 糠、麸类。在饥饿的情况下,它能吞入小鱼。
草鱼的摄食器官主要是它具有发达的咽喉齿,呈锯齿 状,左右咽齿交错相间排列。草类在咽喉齿与角质垫之 间被切割和压磨,成草屑后,进入消化道。
草鱼虽喜食草类,但它与其它草食性动物不同, 1、没有一套食草动物专用的消化系统。 2、草鱼无胃、肠道也不很长。 3、在消化系统中至今还未发现消化纤维素的酶。 4、草鱼粪便内含有大量未被消化的植物碎片。
状遗传给后代;
(4)必须有一定的数量群体。
品种包括:
自然品种——原始品种,地方品种,是育种的 原始材料。如龙池鲫鱼、东北银鲫、淇河鲫、江西 红鲤、黄河鲤、镜鲤、团头鲂等。
人工品种——通过人工有意识的人工选育或杂 交、筛先而成。如建鲤、荷沅鲤、湘云鲤、颍鲤、 异育银鲫、浦江一号(团头鲂)等。
我国水产养殖品种少得可怜,与水产养殖大国 的地位很不相称。
5、食 性——广,饲料容易解决(如草鱼、团 头鲂、鲢、鲤、鲫鱼);
6、苗 种——容易获得,人工繁殖已解(如家 鱼;而鳗鲡至今未解决,黄鳝、石斑鱼批量大繁殖 困难);
7、习 性——对环境适应性(抗逆、抗病)强 (如家鱼;而虹鳟、牙鲆要求高);
8、群体性——可高密度混养,实行工业化养殖 (如家鱼等混养,有互补作用,生态效益高)。
从理论上阐明了草鱼单食草食就有如此快的生长, 也进一步阐明了草鱼在传统的鱼类养殖生产中有不 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们在混养中的关系可见: 教材P93页
鱼类增养殖学整理资料
一、考试说明1、参考教材《鱼类增养殖学》王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2、题型及分数比例1、题型比例名词解释占40%问题占60%2、内容比例专业述语和专用名词的基本概念占40%水产养殖的基本技能占20% (注:具体的养殖工艺不列入考试范围);与水产养殖生产密切有关的基本理论占40%、考试内容1、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1、鱼类养殖已经成为我国水产品增长的主要途径2、所选鱼类具有生长快、肉味美、食物链短、适应性强、饲料容易解决、鱼种容易获得的特点3、充分利用当地天然饵料资源和有机肥料4、通常采用立体混养的方式5、科学的养殖管理&综合养鱼:养殖业、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环保、营销等结合一体①鱼类弄殖业已成为我回水产品増长的主姿逮科②选用生长快、肉昧僅物fit短、适恢性强.饲料容易薛决.苗种容易張得的鱼类作和我③国的主要养殖鱼类④充分利用晋地天然灣料瓷淤刑某些百机肥料以及农副产品加TJG的废弃物,件为养殖鱼閃⑤饲料刑肥料.⑥立休混养⑦科学的养殖水廣管理⑧编合养鱼2、何谓综合养鱼?以池塘养鱼为主,兼营作物栽培、畜禽饲养和农畜产品加工的一种生产方式。
我国鱼类增养殖业在生产上凯养鱼为上,渔、农、牧三业配冬衽经营上”歆、T.渔三业耽背,戚为以枫为主、綿合经营的副備品供阿華地’展我国城市人民鶯菜镜于抹T程的車普组成部门■=3、何谓用生态养殖?生态养殖就是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库、江河及天然饵料,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养殖,投放无公害饲料,也不施肥、洒药,目标是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生态养殖的畜禽产品因其品质高、口感好而备受消费者欢迎,产品供不应求。
生态兼殖指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阿的共生宜补原理,利用n然界物质黯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刑区域内.迎过相网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呼共同生怅,实现保祈生态平衡、Il 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St方式=■生态养暄就是利用无旳樂的朮域如涮泊、水市、江河及天然供斜.或書运用土东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朋和生态环境.按掘特定的养殖模式进廿增螫.养殖,投放无公害饲料,也不施肥、衲药.LI 标是生产出无公害緑色食品利有机金品.第一篇、总论(基础篇)(一)养殖鱼类生物学1、试述物种与品种的区别。
鱼类增养殖学
(资环)鱼类增养殖学一、名词解释1、仔鱼和稚鱼仔鱼:指刚从孵膜孵出,卵黄囊较大,眼无色素,身体具鳍褶的鱼。
稚鱼期:指鳍褶完全消失,体侧开始出现鳞片至全身被鳞的鱼。
2、鱼苗和鱼种鱼苗:系指孵化脱膜后的仔鱼和稚鱼的统称;鱼种:指供池塘、水库、河沟等水体放养,以养成食用鱼的幼鱼。
3、轮养和套养轮养:又称轮捕轮放,是将多种且多规格的鱼类混养在同一池塘中,分次捕捞达到食用规格的个体并补放适量鱼种的养殖方式。
套养:指同一种或不同种鱼类不同规格的鱼种同池混养。
4、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个体绝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繁殖季节前卵巢中所怀的成熟卵粒数。
个体相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一个生殖季节中,单位体重或单位体长所具有的平均怀卵量。
5、池塘养鱼和网箱养鱼池塘养鱼:是利用经过整理或人工开挖面积较小的静水水体进行养鱼生产。
网箱养鱼:指在天然水域中设置由合成纤维网片或金属网片等材料装配成的一定形状的箱体(称网箱),借助箱内外不断的水交换,维持箱内适合鱼类生长的环境,利用天然饵料或人工投饵,高密度地培育鱼种或饲养商品鱼的养鱼方式。
6、生态养鱼和综合养鱼生态养鱼:指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在总结传统渔业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的综合养殖生产模式。
综合养鱼:是以养鱼为主,渔、农、牧(或渔、农、牧、果)和农副产品加工综合经营及综合利用的生产形式。
7、合理放养和放养效益合理放养:指使放养鱼类种群对天然饵料的利用程度尽可能与水体的供饵适应,在能养成商品规格的成鱼或能达到预期规格鱼种的前提下,可以达到最高鱼产量的放养密度。
放养效益指产出量与放养量的比值。
8、水域生产力和水域鱼产力水域生产力指单位水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能生产生物有机质的能力。
水域鱼产力是指自养生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再转化到鱼类的生产能力,是水域内在的产鱼潜力,即水体在不投饵、不施肥,依靠天然饵料(初级或次级生产力),通过逐级营养层次的能量转化,可能提供的最大鱼产量。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是世界上常见的一类食物来源,也是众多生物多样性的来源,它们在经济和营养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此,在鱼类增养殖学的研究有助于保护和增强鱼类海洋生物资源,并且还可以提高鱼类的生产效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鱼类增养殖学是一门以保护和增强鱼类海洋生物资源,提高鱼类的生态繁殖能力,改善各种鱼类的营养需求,提高养殖效益和节能减排和养殖环境保护为目标的学科。
它研究的内容主要有:鱼类生物学及鱼类繁殖技术,鱼类遗传育种、饲料学和抗病学等。
鱼类增养殖学不仅要研究鱼类的繁殖发育,还要研究鱼类的生态环境、饲料制造技术、增养殖的营养学、营养需求、养殖病害病毒症状及治疗、饲料配方研究、养殖环境改良及污染治理技术等内容。
此外,还要研究有关鱼类放养和捕捞技术,鱼类养殖经济及市场分析,鱼类养殖生物改良技术,以及鱼类育种及饲料等技术。
鱼类增养殖学还涉及各种增养殖科学、技术和管理,包括水质管理技术、鱼苗生长率及增育管理、养殖应收管理、增养殖药物管理等。
鱼类增养殖学不仅为解决鱼类资源问题,还有助于维护和提高鱼类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只有进一步研究和掌握鱼类增养殖科学技术,才能有效促进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增强,实现可持续发展。
- 1 -。
《鱼类增养殖学》课件
鱼类饲养管理技术
饲养管理技术包括鱼类饲料投喂、水质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科学的饲养 管理可以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增加,有效预防疾病发生,保证鱼类的 健康养殖。
饲料的选择与饲喂方法
饲料是鱼类增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合适的饲料类型和品牌,合理的饲喂方法可以提高鱼类的饲养效果, 增强鱼类的抗病能力,并确保鱼类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鱼类生长环境及需求
了解鱼类的生长环境和需求是成功养殖鱼类的关键。不同鱼类对水质、温度、 氧气等因素有不同的要求,合理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可以促进鱼类的健康 生长。
养殖鱼类的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是鱼类增养殖的重要决策之一。根据市场需求、养殖环境和养殖技术等因素,选择适合的鱼类品种可 以提高养殖效益,并符合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
鱼类病害防治
鱼类病害是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对鱼类的生长和养殖效益有很大影响。 采取科学的病害防治措施,包括预防、检测和治疗,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提高养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鱼பைடு நூலகம்增养殖的市场前景与发展建议
鱼类增养殖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各种可持续发展的鱼 类养殖方式将获得更多关注和推广。为了取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效益,建议养殖者积极创新、探索新的养殖技术 和管理模式。
《鱼类增养殖学》PPT课 件
本课件将介绍鱼类增养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鱼类生长环境、品种选择、养 殖管理技术、饲养方法、病害防治以及市场前景与发展建议。
鱼类增养殖学简介
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如何有效地养殖各类鱼类的学科,涵盖了鱼类生态学、 生物学和食品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它关注着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鱼类的生产 效益和质量。
鱼类增养殖学第三章鱼类人工繁殖生物学基础
contents
目录
• 鱼类繁殖生物学基础 • 鱼类人工繁殖技术 • 鱼类繁殖与养殖的关系 • 鱼类增养殖学的发展趋势
01
CATALOGUE
鱼类繁殖生物学基础
鱼类繁殖生物学概述
鱼类繁殖生物学定义
研究鱼类的生殖、生长、发育、繁殖 行为以及繁殖与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 。
亲鱼选择
选择健康、优良的亲鱼,进行 培育和驯化。
催产激素处理
使用催产激素处理亲鱼,使其 性腺成熟并释放卵子和精子。
孵化管理
对受精卵进行孵化管理,保证 孵化率和鱼苗质量。
鱼类人工繁殖技术实例
鲤鱼人工繁殖
鲤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 之一,通过人工繁殖技术可以大 量繁殖鲤鱼苗,提高产量和品质 。
鲑鱼人工繁殖
率和孵化率。
04
CATALOGUE
鱼类增养殖学的发展趋势
鱼类增养殖学的发展趋势概述
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鱼类繁殖、生长 和养殖的学科,随着人们对水生生物 资源的需求增加,该学科的发展趋势 日益明显。
鱼类增养殖学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技 术创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 面,旨在提高养殖效益、保护生态环 境和满足人类需求。
鲑鱼是一种洄游性鱼类,通过人 工繁殖技术可以模拟其自然繁殖 环境,提高鲑鱼的繁殖成功率。
03
CATALOGUE
鱼类繁殖与养殖的关系
殖业的基础
鱼类繁殖与养殖相互促进
繁殖是鱼类种群增长和扩大的源泉, 没有繁殖就无法进行养殖。
通过人工繁殖技术,可以实现鱼类种 群的快速增长和品质改良,进而提高 养殖效益。
鱼类增养殖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鱼类增养殖学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如基因编辑 、生物技术等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鱼类生长速度、抗病 能力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鱼类增养殖学课程
鱼类增养殖学课程:提高养殖效益的必修课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鱼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传统的捕捞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鱼类增养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鱼类增养殖学作为一门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鱼类增养殖方面的专业技能,提高养殖效益。
一、鱼类增养殖学的意义鱼类增养殖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
它可以帮助养殖者提高养殖效益,减少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收益。
同时,鱼类增养殖学也可以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水产养殖业的质量和效益。
此外,鱼类增养殖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鱼类增养殖学的课程设置鱼类增养殖学的课程设置包括鱼类生态学、鱼类营养学、鱼类疾病防治学、鱼类品种选育学、鱼类养殖技术学等。
其中,鱼类生态学主要研究鱼类的生态环境,为养殖者提供科学的养殖环境;鱼类营养学主要研究鱼类的营养需求,为养殖者提供科学的饲料配方;鱼类疾病防治学主要研究鱼类的疾病防治方法,为养殖者提供科学的防病措施;鱼类品种选育学主要研究鱼类的品种选育方法,为养殖者提供高质量的种苗;鱼类养殖技术学主要研究鱼类的养殖技术,为养殖者提供科学的养殖方法。
三、鱼类增养殖学的案例分析1. 青岛市某养殖场的案例青岛市某养殖场在鱼类增养殖学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和饲料配方,成功地将养殖成本降低了30%,同时养殖效益提高了20%。
这不仅为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带来了显著的提升,也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2. 湖南省某养殖户的案例湖南省某养殖户在鱼类增养殖学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和饲料配方,成功地将养殖成本降低了50%,同时养殖效益提高了30%。
这不仅为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带来了显著的提升,也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鱼类增养殖学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追求,鱼类增养殖业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鱼类增养殖学将会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环保理念,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鱼类增养殖学
观赏鱼养殖与市场
观赏鱼养殖
观赏鱼养殖主要满足人们观赏和休闲的需求,常见的观赏鱼有金鱼、锦鲤、热 带鱼等。观赏鱼养殖需要注意品种选择、水质管理、饲料投喂等方面。
观赏鱼市场
观赏鱼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尤其在网络销售平台的推动下,观赏鱼市场发展迅 速。同时,观赏鱼文化也逐渐兴起,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
现状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鱼类增养殖 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如养殖环境恶化、病害频发和种质退化等问题。
02
鱼类增养殖的基本原理
鱼类生物学基础
01
02
03
鱼类分类与种群
了解不同鱼类的分类、种 群分布和生态习性,为养 殖品种选择提供依据。
生长与发育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研究鱼类的生物学特性、繁殖和 养殖技术,解决水产养殖中的实际问 题,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意义
满足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促进渔业 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合理利用水生生 物资源。
发展历程和现状
发展历程
鱼类增养殖学经历了传统养殖、集约化养殖和生态养殖三个 阶段,目前正朝着智能化、可持续化和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03
加强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降低环境污 染。
产业升级与市场拓展
提升养殖装备和技术的现代化水平,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强市场营销和品 牌建设,提升鱼类增养殖产业的竞争 力。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 术和管理经验。
《鱼类增养殖学》课件
鱼类增养殖学经历了从传统养殖到现代集约化养殖的发展过程,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现状
目前,全球鱼类增养殖业发展迅速,成为重要的水产资源供应途径。同时,面临环境压力、病害防治等问题,需 要加强科技创新和规范化管理。
02
鱼类增养殖的基本原理
鱼类繁殖原理
鱼类繁殖方式
鱼类繁殖方式包括卵生、卵胎生 和胎生,每种繁殖方式都有其特
维护生态平衡
合理的鱼类增养殖可以优化水域生态结构,提高水域生产力,维护生 态平衡。
传承渔业文化
鱼类增养殖业的发展可以传承和弘扬渔业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
鱼类增养殖的未来发展趋势
科技创新驱动
加强鱼类增养殖的科技创新, 研发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 ,提高养殖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
生态优先
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实现鱼类 增养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保障水域生态安全。
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鱼类增养殖业与相关产业 的融合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 链条,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国际化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 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 我国鱼类增养殖业的国际地位
。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
01
鱼类增养殖学发展历程
从最早的鱼类捕捞,到人工繁殖,再到增养殖技术的广泛应用,鱼类增
养殖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环境友好型养殖
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发展可持 续的养殖模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 面影响。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 ,共同推进鱼类增养殖学强学科建设和教育 普及,为鱼类增养殖学的发展提供更 多优秀人才。
THANKS
鱼类生长环境对鱼体的生长速度和健 康状况有重要影响,包括水温、水质 、食物供应等。
鱼类增养殖复习题整理
一、名词解释1.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淡水、海水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学科。
2.漂浮性卵:是鱼类的雌性生殖细胞,它的特性介于浮性卵与沉性卵之间,卵的密度稍大于水,卵产出后即吸水膨胀,有较大的卵间隙。
3.肉食性鱼类:以动物性饵料为主要食物的鱼类。
又可分为伏击式猎食性、追捕式掠食性和吮吸式猎食性。
4.生理生态产卵:将生态法与生理法结合运用,既注射催情剂又提供合适的生态条件的产卵方法。
5.胚前期:是精、卵细胞发生和形成的阶段。
6.混合性营养期:随着鱼体内鳔的充气,消化道、眼、鳍等初步发育,鱼苗一边吸收卵黄,一面开始摄食外界食物。
7.摄食效率:成功捕食到食物对象的反应次数占已进行过的捕食反应次数的百分数。
8.养殖周期:是指饲养鱼类从鱼苗养成食用鱼所需要的时间。
9.主养鱼类:又称主体鱼,也就是主要的养殖鱼类。
10.合理放养:包括合理的放养对象、确定放养种类间的合理比例、合理的放养数量和良好的鱼种规格。
11.养殖容量:在特定水域和养殖对象条件下,维持水域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保持环境友好,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和手段,实现养殖生物学安全,保证水域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单位水体对增养殖对象的最大承载量。
12.外流河: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
13.经营管理:包括经营和管理两部分内容。
经营就是以市场为对象,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手段,为实现企业的长远性总目标所进行的制定方案等一系列组织活动。
管理是对企业的劳动者、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按市场和生产要求进行有效地组织,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利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14.经营决策:为了解决企业当前或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通过民主化、科学化的手段在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以达到一定目的的过程。
15.鱼类增养殖:包括养殖和增殖两个部分。
鱼类增殖是将鱼放入水体中并加以适当管理,促使其生长发育繁殖,最终培育成满足市场需求的食用鱼的过程;鱼类增殖是指对天然水域鱼类资源进行繁殖保护以及鱼苗、种苗人工放流,增加鱼类资源数量的过程。
鱼类增养殖学王武养殖鱼类生物学课件
水质管理
定期监测水质指标,保持水质 的稳定和良好状态,为养殖鱼 类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日常管理
做好养殖池的清洁、消毒工作 ,及时处理残饵、粪便等废弃 物,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
养殖密度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密 或过疏,以保证养殖鱼类的健
康生长。
养殖鱼类的疾病防治
疾病预防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如定期消毒、免疫接种 等,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02
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
养殖鱼类的形态特征
总结词
养殖鱼类的形态特征是识别鱼类品种和分类的重要依据。
详细描述
不同种类的养殖鱼类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如身体长度、宽度、厚度、头型、鳍 型等。这些特征有助于区分不同品种的鱼类,并了解其适应环境和繁殖后代的能 力。
养殖鱼类的生活习性
总结词
了解养殖鱼类的生活习性有助于合理安排养殖环境和管理措 施。
鱼类增养殖的未来发展
技术创新
关注鱼类增养殖技术的创新与改进,如新品种培育、养殖模式优化、智能化养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可持续发展
强调鱼类增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关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生态平衡等方面的平衡发展策略。
05
总结与展望
对鱼类增养殖学的总结
01
鱼类增养殖学的发展历程
从早期的野生捕捞到现代的养殖技术,鱼类增养殖学经历了漫长的探索
。
疾病诊断
掌握常见的养殖鱼类疾 病症状和诊断方法,以
便及时发现和治疗。
药物治疗
选用合适的药物,按照 使用说明进行合理的用 药,控制疾病的蔓延。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寄生 虫等生物资源,对养殖 鱼类疾病进行生物防治
。
养殖鱼类的捕捞与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殖:
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
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是上海海洋大学重要的特色课程之一,有着坚实的前期基础和良好的延承性,始终受到了校、院两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
中国高校的鱼类增养殖学科教学始于1950年的上海水产学院。
《鱼类增养殖学》课程的发展前后经历3个阶段、4代人的努力,现已成为全国著名的课程。
奠基阶段:
奠基阶段(1950-1980)
他们为建立我国《鱼类增养殖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代表人物:陆桂教授(我国天然水域增养殖专家)、谭玉钧教授(我国池塘养鱼专家);他们编著了我国第一部《中国池塘养鱼学》专著和最早的高校《天然水域鱼类增殖学》、《池塘养鱼学》教材,主编或主审了几乎我国所有的高校鱼类增殖与养殖方面的教材。
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1980-2000)
每位教授有固定的研究方向,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了鱼类增养殖学的内涵。
代表人物:李思发教授(种质资源与育种专家)、陈马康教授(养殖生态专家)、姜仁良教授(繁殖生理专家)、王道尊教授(营养与饲料专家)、王武教授(水环境控制)专家,他们发表了一大
批研究论文,撰写了数本学术专著,成为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著名水产养殖专家,是国内外公认的我国重要鱼类增养殖学研究和教学基地之一。
其编写的《鱼类增养殖学》2004年获上海市优秀教材奖。
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国家和学校的肯定:陆桂、谭玉钧、李思发、陈马康、姜仁良、王道尊、王武教授等均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开创阶段:
开创阶段(2001-至今)
他们知识面广,年富力强,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创建了《鱼类增养殖学》。
该课程融合和提炼了传统的《池塘养鱼学》、《内陆水域增养殖学》、《特种水产养殖学》、《海水鱼类增养殖学》、《淡水捕捞学》等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现代鱼类养殖的最前沿理论与实践技术,以适应21世纪水产养殖本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
《鱼类增养殖学》已成为水产养殖专业最重要的的主干课程之一。
其成员包括:王武、李家乐博士(种质资源研究方向)、成永旭博士(营养与饲料研究方向)、李应森(水域生态研究方向)、吴嘉敏硕士(繁殖生理研究方向)等教授和副教授。
他们已成为该课程的教学骨干。
课程组开创了“51234工程”教学要求+“3 +X”实践教育模式+ 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教学体系,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2005年《鱼类增养殖学》获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资助,学校也出资制作了《鱼类增养殖学CAI课件》,同时拍摄了大量来自生产一线的教学录像,整体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
升。
上海海洋大学第四代《鱼类增养殖学》的教师正茁壮成长,他们经过老教师的“传、帮、带”已走上教学、科研第一线,为本课程的建设而辛勤工作。
他们是陈再忠副教授(博士)、刘利平讲师(博士)和吴旭干助教(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