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的动静差异
英汉动态与静态的差异与词性转化
二﹑英译汉时静态向动态的转换
例 10: Other investigators with a depth-psychological orientation emphasize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fantastic events in myths and fairy tales and those in adult dreams and daydreams—the fulfillment of wishes, the winning out over all competitors, the desrtuction of enemies—and conclude that one attraction of this literature is expression of than which is normally prevented from coming to awareness.
二﹑英译汉时静态向动态的转换
例 9: An increase in the December 2006 passenger volume by 13.3 percent versus the same month last year meant that the total for the full year ( 19.2 million passengers) was 7.6 percent higher than in 2005. 2006年12月的旅客人数较前一年同期增加了 13.3%。 这说明全年的旅客总数(1920万人) 较2005年增加了7.6%。
一﹑英汉动态与静态的差异概述
英语中还使用动词表示方向或方位,所以 一些表示表示方向或方位的英语副词对应 的汉语却是动词,如:over ﹑down ﹑up ﹑ in ﹑ out ﹑away ﹑off等对应的汉语是“结 束” ﹑“下来” ﹑“上去” ﹑“在家” ﹑“出去” ﹑“离开” ﹑“出发”等。
英汉语言“动静”翻译对比研究
英汉语言“动静”翻译对比研究摘要:众所周知,翻译是是文化沟通的桥梁,通过翻译我们可以借鉴世界上先进的成果,博采众多为我所用。
正是由于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世界各国人民都可以足不出户,了解其他民族的风土人情、思想情感,不再受到疆域的限制。
我们在进行英汉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英汉两种语言存在众多差异,有时候很难达到交际的目的。
其实我们在语内交际的过程中,不论是英语还是汉语,两种语言内的词类经常发生转换,然而我们在进行语际翻译翻译的过程中,这种词类的转换更加普遍。
就语言习惯上来说,汉语多用动词,英语较少使用动词。
英语更注重静态词语的使用,名词、介词、形容词、副词都可以来表达动态含义。
我们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英汉动词的使用,必要时进行相关的词类转换。
因此,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熟悉两种语言的操作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进行翻译研究。
本文从英汉“动静”差异入手,分析了两者差异及其差异产生的原因,采取一些“动静”语际转换策略和翻译技巧,以符合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和句式结构。
关键词:动静差异;英汉对比;翻译1.英汉语动静差异的原因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西方思维方式之间存在诸多不同,这些不同是导致英汉语言动静差异的根本原因。
总体而言中西方差异主要体现在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差异及主客体思维的差异。
[2]1.1.抽象思维和具象思维正如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所说,“东方人与西方人之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含蓄;西方人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
[1]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汉民族思维表现出直观性和整体性的特征,常被定位为具象思维;受西方实验科学的影响,西方思维“注重分析性和精确性,注重形式逻辑”,属于抽象思维[3]。
正因如此,英语中有大量呈“静态”的抽象名词和使语法结构更为严谨的弱化动词、虚化动词及介词,这些词在汉语中很难找到完全对应的表达,所以转换成汉语时常被转化为呈“动态”的动作动词。
英汉静态与动态对比分析
英汉静态与动态对比分析学号:117114033273 姓名:吴宁玲摘要:早期结构主义语言学家Fries和Lado提出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以“各种语言是可比较的”这一假设为基础,将两种语言从各个角度进行比较。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方法也有很多。
有宏观与微观的;历时与共时的;归纳与演绎的;描写与解释的;定性与定量的;静态与动态的。
本篇将集中描写静态与动态的对比分析。
关键词:英汉语言,静态,动态,对比分析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说:“语言学理论,其实质就是语言学的比较,就是世界各名族语言综合比较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
”这说明,研究语言学的基本方法就是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分析。
而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方法, 一般是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共时性研究与历时性研究、归纳与演绎研究、描写与解释研究、定性与定量研究、静态与动态研究相结合。
而英汉对比研究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兼具有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其中有一种方法是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共时和历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并解释英汉语之间的异同,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语言研究和其他领域。
这种方法目前成为英汉语言学者进行对比研究的一个趋势。
而英汉语言动态与静态的倾向性评定,一般在翻译中会体现的较为明显。
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体系,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语言表达方式也不同。
外国语言研究所所长邵志洪认为,汉语的动态性较强,动势性强,而名词则较为凝滞,而英语则倾向于使用名词来表达动词的概念,因而叙述呈现静态,汉语则多用使用动词,能给人呈现一幅形象生动的画面。
1 汉语的动词优势与英语的名词优势大体上来说,英语的静态优势就是体现在英语的名词优势,汉语则是动词优势。
这就将英汉对比的方法具象为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动词与名词及一些代词关系词的使用方面。
但在早期,并没有人提出汉语动态性和英语静态性这一观点。
,甚至一些学者认为西洋语法重在动词,而中国语法重在名词,比如郭邵虞就曾多次声明这一观点,而林同济则说:“英语中有大量的介词,有大量的连词,以及汉语中诉没有的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
Lecture英汉动静态差异与语态转换
除了be之外,have, become, grow, feel, go, come, get, do等也使英语常用的弱式动词 (verbs of feeble phenomenality)。 英语还常常把动词转化或派生成名词, 置于虚化动词,如have, make, take, do等之 后作其宾语,如:have a look, take a walk, make attempts, pay visits, do some damages, put up a proposal等。这类动词短语往往显得 虚弱而平淡无味(colorless)。如:
语言发展中的简化倾向(tendency of simplification)是直接动因:
• 作为有丰富形态变化的综合性语言,英语句子中 的谓语动词要受很多形态变化规则的约束,使用 时有很多不便,所以一般每个句子只有一个谓语 动词。而对动词的需要又不至于此,于是只能采 取名词化的方法。 • 汉语因为是分析性的,所以词类界限并不明显, 但动词距离人的体验最近,又无需形态变化,故 而最具优势。
2. 用名词表示施事(agentive noun),代替动 词。 英语除了用抽象名词表示行为和动作(realizerealization, complete-completion)等概念外 ,还常用含有行为和动作意义的普通名词代替动 词。大量由动词派生的名词即表施事者,又保留 原来动词的意义,如以-er或-or结尾的名词。这 类名词常常与前置形容词构成静态结构:
Is this train for Chicago? (Is this train going to Chicago?) With these words she went away. (After saying these, she went away.) They immediately set out in pursuit of the enemy. (They immediately set out to pursue the enemy.)
英汉翻译技巧
英汉翻译技巧中英文的三大差异一、中英文句式的差异:中文善于用短句且用标点符号;英文善于用长句,不注重标点的使用。
因此,在英译汉时,要多用短句;汉译英时,则多用长句。
如,With the conclusion of a burst activity, the lactic acid level is high in the body fluids, leaving the large animal vulnerable to attack until the acid is reconverted, via oxidative metabolism, by the liver into glucose, which is then sent (in part) back to the muscles for glycogen resynthesis.随着剧烈运动的结束,体液中的乳酸升高,让大型动物处于容易受到攻击的状态,直到乳酸经过有氧的新陈代谢,由肝脏重新转化为葡萄糖,而葡萄糖接下来又部分地返回到肌肉当中形成糖原。
解析:英文句是由介词短语,定语从句,非谓语动词组成的长句,但翻译成汉语时则将这些介词短语、定语从句和非谓语成分翻译成了短句,体现了英文善用长句,中文善用短句的特点。
二、中英文动静的差异:中文是动态性语言,善于用动词;英文是静态性语言,善于用名词;中文善用名词或省略,英文善用代词。
因此,英译汉时,多用动词,汉译英时,多用名词。
如,Stepped up their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 加快了他们攻击中国的步伐Resorted to compromise and capitulation诉诸在外部的妥协和投降解析:“aggression”, “compromise”, “capitulate”等都是名词,翻译成汉语时转化为动词形式。
三、中文是意合语言,英文是形合语言:英译汉要省略适当连词,汉译英要加适当连词。
从认知看英汉语言静态与动态对比及翻译启示
束缚 , 使用时就非常灵活 、 方便。结果反而形成了
收 稿 日期 : 2 0 1 3—1 1一 o 5
作者 简介 : 王文莲( 1 9 8 8一) , 女, 山 东省 临沂人 , 华 东理 工大学外国语 学院 l 1 级在读硕 士生 , 专业 : 英 汉对 比与翻译 。
7 0
山 东广播 电视 大 学学报 2 0 0 1 : 1 6 7 ) 。所 谓 一 致 式 , 从 语 言 的概 念 意 义 上 讲, 就是 通过 名词 体 现事件 过 程 的参 与 者 , 用 动词
山东广播 电视大学学报
2 0 1 4年第 1 期
本 , 从 认 知 看 英 汉 语 言 静
一 譬 J 动态 对
比
不 及 翻 译 启
王 文 莲
( 华东 理工 大学 , 上海 2 0 0 2 3 7 )
摘
要: 关于英 、 汉语静 态与动态的差别 , 传统语 法做过 深入 的研 究, 本文拟从认 知 角度 解释 造成英 汉语
渡类型 , 这 和汉语 的形 式特 征是 密 切相 关 的 ( 丛迎 旭, 2 0 0 4 ) 。因此 在 英 汉 语 的互 译 中 , 往 往 需 要 把 英语 的静态 转 换 为 汉 语 的动 态 , 英 语 原 文 名 词 非
一
分别 由 h e , t h e a u d i e n c e 体现 , 两个过程分别 由动
义的体现关 系。区分 了两种体现关 系, 一种是一 致式体现( c o n g r u e n t r e a l i z a t i o n ) , 即语 言结构直接
反 映现 实世 界 的结 构 , 语 法 是 对 现 实 世 界 的 语 法
词受到限制 , 语言的运用必然更多地借助于名词。
英汉语言动态静态比较与翻译技巧教学
英汉语言动态静态比较与翻译技巧教学一、英汉语言动态比较1、语音:英语的发音比汉语难,汉语有声调,读起来有点规律性,而英语则要注重音标,并辅以适当的语调节奏锻炼自己的发音,如/a:/、/ʌ/等音标的发音,按指定流动语调的发音,才能达到准确的发音。
2、语法:汉语句式结构比较简单,容易掌握,英语语法复杂,难度相对稍高。
汉语没有严格的单复数的区分,只有动词的单复数的变化,而英语则有复数就有单复数的区分,要求学习者把握复数的表示方法,结尾多加s或者es,有着很多规则可以学习,故英语语法要求学习者掌握和控制更多词汇和句式,其复杂性就会增加,所以在学习语法时,要多多有所传授,以补充语言知识,及时学习和运用,才能使英语语法得心应手。
3、词汇:汉语拥有民族文化历史的继承,形成许多平易近人的常用词汇,学习的负担相对较低,而英语是国际语言,从拥有欧美等国家的词汇,是丰富多彩,可以表达多方面的信息,但是因此其拼写和读音的难度也较大,而且单词的拼写发音存在大量的变化,让人感觉词汇量过大,加上片面的学习,往往让学习者感觉无从下手。
二、汉英语言翻译技巧1、审题:翻译前,必须仔细审题,注意文章中暗含的信息,了解到文章的大概意图,以便能够判断和选择正确的译文,此外,要敏感的发现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对比、比喻等多种手法,以便翻译时能够表达出文章的精髓。
2、确定意思:根据文章中出现的词语,首先要确定文中所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不能先傻傻翻译,往往由于语言表达的位置顺变,意思也可能转化,所以要根据文章中出现的词语给出正确的翻译。
3、寻找对应词:在进行实际翻译时,要寻找对应的词汇,保证文章表达的意思,词汇的选择要依据原文的语言形式,有的时候应该保留原文的语言形式或改写,但是不能简单的“连说、迂拙”,这样会让原文中的意思变得模糊,甚至直接影响到译文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保留简洁性:要确保译文的简洁性,最好的方法就是抓住重点,只考虑原文重点内容,选择性的删减掉不必要的语词,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来把重点内容表达清晰,使译文言简意深,凝集意义,在翻译过程中,在处理句子时,要尽量简洁,尽量少使用冗余句式,使译文更加流畅。
英汉静动态的对比和翻译
英汉语言静动态的对比研究摘要:就英汉两种语言来看:英语是一种偏向于以静态角度叙述的语言,其动作意义常借助于动词以外的词类表达,句中少用动词。
汉语则是偏向于以动态角度叙述的语言,多用动词,动词可以充当很多成分。
本文结合语言和翻译两面,对英语呈静态、汉语呈动态这一现象进行了对比分析。
并说明进行英汉互译时可以利用静态与动态相互转换来实现最佳的翻译效果。
关键词:静态;动态;对比;翻译A Contrastive Study of Static and Dynamic in Englishand ChineseAbstract:Static and dynamic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earch subjects in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It is generally agreed that English is a static prominent language while Chinese is a dynamic prominent language. English makes more use of nouns, adjectives, and prepositions; As a result, it is more static. Conversely, Chinese often employs verbs, adverbs, verbal phrases, repetition and reduplication of verbs; accordingly, it is more dynamic. This paper makes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static and dynamic in English and Chinese in term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Key Words:stative;dynamic; contrast; translation一、前言英语和汉语分属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思维方式有所不同,语言表达方式也不相同。
英汉静动态的对比和翻译
英汉语言静动态的对比研究摘要:就英汉两种语言来看:英语是一种偏向于以静态角度叙述的语言,其动作意义常借助于动词以外的词类表达,句中少用动词。
汉语则是偏向于以动态角度叙述的语言,多用动词,动词可以充当很多成分。
本文结合语言和翻译两面,对英语呈静态、汉语呈动态这一现象进行了对比分析。
并说明进行英汉互译时可以利用静态与动态相互转换来实现最佳的翻译效果。
关键词:静态;动态;对比;翻译A Contrastive Study of Static and Dynamic in Englishand ChineseAbstract:Static and dynamic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earch subjects in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It is generally agreed that English is a static prominent language while Chinese is a dynamic prominent language. English makes more use of nouns, adjectives, and prepositions; As a result, it is more static. Conversely, Chinese often employs verbs, adverbs, verbal phrases, repetition and reduplication of verbs; accordingly, it is more dynamic. This paper makes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static and dynamic in English and Chinese in term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Key Words:stative;dynamic; contrast; translation一、前言英语和汉语分属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思维方式有所不同,语言表达方式也不相同。
英汉句子动静态差异分析
ao 等等。而汉 民族倾 向于形象思维 ,抽象名词 tn i 数目很少 ,用词 比较具体 。英语 中由动词加词缀 构成 的抽象名词往往在汉语中找不到对应的表达, 所 以英语中这种通过词缀虚化 的抽象名词在汉语 中一般用动词来表达。
例1 :
T e a u e o a i u n r h s i ero n c u 一 h b s fb sc h ma i t n t i w o r g h t
p ru e fiu e a r e n , vsbi t e au t n, ee atr , alr , g e me t ii ly, v la i i o y—
动词与名词 在英 、汉语 中都是最基本 与最重 要的两类词。句子 中名词与动词的使用频率 与方 式往往会影响句子所存在 的状态 : 静态或是动态 。 汉语 句子特点是 多用动词 ,因而叙 述多 为动态 ; 而英 语 中名词 的使 用 占优 势,句 子多呈现 静态 。 英语喜用名词与英语句子 以动词为中心并不相悖 。 从语法角度分析 ,英语句子是 以谓语 动词为 中心
呈辐射状的结构 ,句子的其他成 分 以主谓结构 为
基础扩展而成。不过 ,英语是形 合语言 ,动词有
形态 限制 ,使用起 来相对 不 自由。而汉语是一种
典型的分析型语言 ,没有严格意义上 的语法形态 变化及动词形态要 求 ,动词不需与其他成分在形
Ⅱ n ilt n f te a re n ra h d a lik y i voa o o h geme t ec e t Hes i i n
从语法 上看 ,英 语句子 是 以动词 为 中心 的。 但动词的使用频率 明显低于汉语句子。周志培对
态 上 相照应 ,使 用起 来 自由灵 活 。
汉英语言对比之静态与动态
汉英语言对比——静态与动态(Stativevs.Dynamic)比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也是语言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中国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先生说:“所谓语言学理论,实际上就是语言的比较,就是世界各民族综合比较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
”语言研究中的比较,可以是在同一种语言内部进行的,也可以是在不同的语言之间开展的;可以是历时的,也可以是共时的。
我们这学期开设的汉英语言对比课程,我认为是在不同语言中进行的共时研究。
这门课的开设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我们一般接触的课程里都是比较基础性的课程,比如精读,泛读,听力,口语,这些科目培养的是我们某一个具体方面的能力,这让英语的的确确变成了一门“工具型”学科,而没有展现出它作为一门语言独特的魅力。
而英汉语言对比却使我得以站在一个高度,好好的审视“英语艺术”。
英汉语言可对比之处有很多,我所写的论文研究的是静态与动态(Stative vs.Dynamic)。
英语是静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有少用动词而用其他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倾向,倾向于多用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因而叙述呈静态(stative);汉语是动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汉语有一种多用动词的习惯,因而叙述呈动态(dynamic)。
造成英语呈静态的原因是英语句子中的谓语动词要受很多形态变化规则的约束,使用时有很多不便, 所以一般每个句子只有一个谓语动词。
而对动词的需要有不至于此,于是只能采取名词化的方法。
也就是说英语是屈折语,英语动词的使用受到形态规则的严格限制,一个句子结构通常只用一个谓语动词,或者至多是几个动词并列作谓语。
大量原来应该用动词表达的概念除了用非谓语动词表达外,必须借助于动词以外的词类,其中主要是名词和介词,以及形容词和副词,名词和形容词等可以由动词派生或转化而来。
这种使用优势不仅降低了动词出现的频率,而且削弱了动词所表达的意义,产生了动词的虚化和弱化,这就使得英语的表达呈现“静态”倾向。
而且我认为英语多用名词会使语言显得更加正式和地道;而汉语呈动态的原因是它是分析性的,所以词类界限并不明显,但动词距离人的体验最近,又无需形态变化,故而最具优势。
英汉动态与静态差异
例一: 破旧立新。
Down with the old and up with the new.
例二: 开关断开 时,电路就形成开路,电流丌能通 过。
When the switch is off, the circuit is open and electricity does not go through.
例一: 她基本上在纽约及其周边地区从事摄影。
She was essentially a photographer of New York and its environs.
例二: — 你真是个游泳高手,能丌能教我游? — 真抱歉,我认为我教得丌好,但我相信我 弟弟会教得很好的。 — Would you teach me to swim since you are such a good swimmer? — I’m sorry, I don’t think I can be a good teacher,but I’m sure my brother is.
例一: 工人们对公司的财政状况幵不了解,否则, 他们会采取行劢的。
The workers are ignorant of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of the company; otherwise, they would have taken some action.
例二: 那个男孩忽然停了下来,因为此时他意识到 爸爸妈妈在盯着他,还意识到人群忽然安静 下来。 The boy suddenly stopped, conscious of his parents staring at him and of the sudden quietness of the crowd.
论汉英语言动态静态之差异
论汉英语言动态静态之差异作者:何梦丽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7年第09期【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一个重要方面表现为英语是静态型语言,汉语是动态型语言。
也就是说,英语句子的基本意义常用静态方式表达,很多时候仅用名词、介词、形容词及其短语;而动词在汉语句子表达中占有重要地位。
翻译时应充分考虑两种语言的特点,掌握其转换规律。
本文首先分析汉英语言动静态差异的成因,然后以莫言的演讲《讲故事的人》及其英译为例,主要从词汇角度探讨译作在语言表达上所体现出来的差异。
【关键词】汉英对比句法结构静态与动态翻译一、前言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由于其产生的历史、文化、社会等背景的不同,在表达习惯上存在一定差异。
英语强调静态表达法,多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而汉语则充满各种动态表述,句子往往以动词为核心,支撑整个句子框架。
翻译时,应考虑英汉静动态优势的差异,注意形态转换,使译文地道传神,在表达出原文内容的同时也符合目的语规范。
分析文本选自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受邀在瑞典学院发表的演讲《讲故事的人》(Storyteller),作者以独特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文学创作之路及制度与个人的种种问题。
译本选自“英文巴士”网站,文字精妙地道,传情达意,很好地体现了两种语言动静态之差异。
二、汉英语言动静态差异成因1.哲学观差异。
语言和哲学观密不可分,哲学观差异是语言差异的基础,语言形式上的差异是哲学观差异的体现。
方东美指出,西方重“存有”的静止的自立性,东方重“存有”的动态流行性。
西方哲学强调“二元对立”,重点在“自然”。
体现到语言上,就是注重语言形式和结构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而哲学上“存有”的“动态流行”特征使得汉语重意合,动词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多用具体词,常出现主语缺省,缺省部分的意义可根据整体语境“悟”出来。
2.思维方式的差异。
首先,英民族是个偏向于抽象思维的民族,重视理性知识,多依靠实证分析、逻辑推理得出科学客观的结论。
英汉语言动态静态比较与翻译技巧教学
英汉语言动态静态比较与翻译技巧教学李晓敏(广东白云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450)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13-0140-03摘要汉语的动态性与英语的静态性是英汉对比中的一个重要论题。
对这两种差异进行分析对比,有助于提高翻译质量,避免出现机械式的翻译,文章阐述了这种差异对翻译技巧教学所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动态静态翻译技巧教学A Contrast Study of Static and Dynamic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Translation Teaching//Li Xiaomin Abstract Static and Dynamic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earch subjects in contrastive linguistics.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properti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helps us avoid mechanical transl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nslation.The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two properties and reveals its enlightenment to translation teaching.Key words Static;Dynamic;translation teaching翻译是一种涉及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语言活动,不同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的共同特点与思维方式使翻译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然而,这些特点与思维方式亦存在差异,从而造成了翻译活动中的种种障碍。
在众多差异中,英汉语言在表征形态上的差异,即静态与动态的差异是英汉语言差异中比较重要的一个。
lecture 4 汉英语言类型对比与翻译(动态与静态)
II. Main Concepts
• Nominalization • In linguistics, nominalization is the use of a word which is not a noun (e.g. a verb, an adjective or an adverb) as a noun, or as the head of a noun phrase, with or without morphological transformation. • The term can also refer specifically to the process of producing a noun from another part of speech via the addition of derivational affixes. • Two types of nominalization are found in English. One type requires the addition of a derivational suffix to create a noun. For example, in the sentence “Combine the two chemicals,” “combine” acts as a verb. This can be turned into a noun via the addition of -ation, as in “The experiment involve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chemicals.”
III. 汉英动态与静态取向对比
• The computer is a far more careful and industrious inspector than human beings. • 【原译】计算机比人检查的更细心、更勤快。 • 【试译】机检比人检要细致、勤快得多。 • 3. 名词优势加上介词优势,使英语的静态倾向更加显著。英 语介词具有丰富多样的词汇意义,常常表达汉语中要用动词 表达的概念,例如, • (1) He has someone behind him. • 【原译】有人给他撑腰。 • 【试译】他有人撑腰。(他有后台。) • (2) The smell of wild flowers came to us on the light breeze that was blowing. • 【原译】野花的芬芳乘着轻风向我们扑来。 • 【试译】和着微风,野花香扑鼻而来。
-翻译疑点--动与静
---------------------------------------------------------------最新资料推荐-------------------------------------------------------翻译疑点--动与静-翻译疑点--动与静在翻译全过程中,译者不仅要处理好难点问题,还应注意处理好英汉两种语言转换时的一些突出疑点问题。
它们既包括描述角度的问题,又涉及到组词成句的特征。
具体说来,这些疑点问题有动与静、概略化与具体化、有灵动词与无灵动词以及形合法与意合法。
一、动与静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述某一动作概念时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既可选择静态的表述方式,也可选择动态的表述方式。
前者在英语中多以(be) +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句式为主,在汉语中多以是+名词/形容词句式为主;后者则是指动作动词/动态动词+其他句子成分这类句式,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均十分常见。
英语由于其词法和句法体系有别于汉语(如英语中名词、介词占优势),所以在选择表述动作意义的方式时常常是静态表述方式多于动态表述方式。
这种以静表动的方式使英语行文显得更为精练和多样化。
而汉语却因有多用动词的固有习惯(汉语中常常出现大量兼动式和连动式的说法),所以重动能描写,在选择表述动作意义的方式时常常是动态表述方式多于静态表述方式。
这一差别在翻译时必须妥善处理,而常用的方式有两种:1 / 11一是化静为动,二是化动为静。
(一)化静为动化静为动是指把原文的静态句式转换为动态句式,强化原文的动态色彩,使译文符合汉语的行文习惯,明白流畅。
英语中的静态表述方式有无动词句,例如:(1) Now for the discussion. 现在进行讨论(2)This way, please!请走这边!(3) So far so good. 到目前为止进展不错。
be+动词的同源名词句式: (1) She is a good teacher. 她教书教得好。
翻译中的静与动
g round w orld t o become increasingly elaborate, one can v isulize much of t he food supply even t ually deriving from hydroponic growt h in arti
( 知北游 ) 对此, 韩林德曾这样解释: 圣人 观于天地 , 就是观照生机勃勃的自
九个鲜活的意象, 不仅栩栩如生 , 而且静中有 动 , 以 静 致 动 , 可谓是千古绝句。 再看 Max Weber 的题为 Night 的著名短 诗: F aint er, dimmer, st iller each moment , Now night . 全诗竟没有一个动词 ! 但作者巧妙地运 用了三个形容词比较级来描写 夜色渐黑 这 个变化过程 , 是不用动词 表达动作 的杰出典 范。 那么应该如何解释由静生动的生成机制 呢 ? 我们自然会想到 相对运动 现象: 在行驶 的车上 , 人反而会感到自己是静止的 , 路边原 本静止的树木房屋却是运动的。这和电影画
注 释: 例 ( 1) 、 ( 2) 、 ( 3) 均引 自王 治 奎 大学 汉 英翻 译 教 程 , 山东大学出版社 , 1999 年 , 第 99 页。 潘绍 嶂 , 英 语 修辞 与 写作 , 上 海 交 通大 学 出 版 社 , 1998 年 , 第 112 页。 章振 邦 , 新 编英 语语 法 ( 上 ) , 上 海译 文出 版社 , 1990 年 , 第 400 页。 马克思、 恩 格斯 德 意志 意识 形 态 卷 1, 马恩 全 集 中文 本 , 卷 3, 第 34 页。 梁钊韬 , 文化人类学 , 中山大 学出版社 , 1991 年 , 第 324 页。 韩林 德 , 镜 生 象 外 , 三联 书 店 , 1996 年 , 第 276 页。 朱 光 潜, 、 、 西 方美 学 史 ( 下 ) , 人 民 文 学 出 版 社 , 1999 年 , 第 659 页。 . M . 维里契科夫斯基著 , 孙晔等译 现 代认 知心理学 , 社会 科学 文献 出版 社 , 1988 年 , 第 113 - 114 页、 第 37 页、 第 57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中的动静差异一﹑英汉动态与静态的差异概述英汉在词性的一个重要差别在于,英语中名词占优势,汉语中动词占优势。
首先,名词化是英语常见的现象,名词可以用来表达原来属于动词(或形容词)所表达的概念,如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动作﹑行为﹑变化﹑状态﹑品质﹑情感等概念。
名词的优势在于可以使表达较简洁,造句较灵活,行文较为自然,便于表达较为复杂的思想内容。
而且,英文严格的语法规则,使句子功能与词性密切相关,比如英文的动词只能作谓语,如表示动词的概念作主语﹑宾语﹑定语等,必须改变其形式,这就造成了很多动词加后缀变成名词的现象。
而汉语句子成分和词性之间的关系比较灵活,动词可以充当非谓语成分,(如主语﹑宾语﹑定语等)不必改变其形式,很多时候无需添加后缀。
另外,英语动词+ er/or 的名词,不单单表示职业,很多时候只是为了行为的需要,带有很强的动作性,而汉语中如“……者” ﹑“……家” ﹑“……手”等大都表示职业,一般都是名词。
否则,只能用动词表示。
如“我钢琴弹得不好”,一般不可以说成“我不是一个好钢琴手”,而英文即使不是职业,也可以说“I’m not a good piano player.”而英文“He is a nonsmoker”不能翻译成“他是一名非烟民”,而要说成“他不吸烟”这种动作性很强的句子。
由此可见英文的名词优势和汉语的动词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英语中名词占优势导致了介词使用非常频繁,因为大多数介词表示名词与名词之间的关系,或至少要放在名词之前,表示方位﹑方向﹑所属等,而介词本身就是一种状态很强的小品词。
汉语由于动词的优势,导致介词并不丰富,所以英文的很多介词只能译为汉语的动词,如against对应的汉语是“反对”,across对应的汉语是“穿过” ,past 对应的汉语是“经过”等。
英语中表示人的心理或生理感觉的状态时,往往使用形容词来表示,而汉语仍会使用动词。
如:thankful﹑sympathetic﹑doubtful﹑asleep﹑alive﹑afraid﹑aware。
Sure 等英语形容词对应的汉语却是“感谢” ﹑“同情” ﹑“怀疑” ﹑“睡着” ﹑“活着” ﹑“害怕” ﹑“知道” ﹑“明白” ﹑“确信”等动词。
汉语中还使用动词表示方向或方位,所以一些表示方向或方位的英语副词对应的汉语却是动词,如:over ﹑down ﹑up ﹑in ﹑out ﹑away ﹑off等对应的汉语是“结束” ﹑“下来” ﹑“上去” ﹑“在家” ﹑“出去” ﹑“离开” ﹑“出发”等。
从上述形容词和副词可以看出英文的静态倾向,而其对应的汉语均为动词,可以看出汉语的动态倾向。
总之,英语倾向使用名词﹑介词﹑形容词﹑副词表示状态,而汉语倾向使用动词,因此英语的状态性较强,呈静态(Static)倾向,而汉语的动作性较强,呈动态(Dynamic)倾向。
二﹑英译汉时静态向动态的转换由动词加后缀变来的抽象名词用英语中名词特别是抽象名词应用广泛,而许多抽象名词又是由动词加后缀便来的,这类词在政论文体和科技文体中使用的尤其频繁,汉译的过程中,这些名词往往需要还原成动词。
例如:例1:There is an immediate need to avoid a relapse into violence.迫切需要避免重蹈暴力的覆辙。
例2:Education should serve as a tool for child pro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harm. 教育应成为保护儿童和防止其受到伤害的工具。
例3:The originality of these buildings li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building techniques.这些建筑的创新之处在于使用了先进的建筑技术。
例4:The Act allotted public land to each state for establishment of agricultural and industrial colleges.该法案为各州划拨土地,用来建立工农业学院。
例5:There is laughter at this, but it’s a laughter that comes from a desperate attempt to lighten the atmosphere.有人笑出了声,但这笑声只是有人在绝望之中试图使气氛变得轻松一些。
例6:The fundamental challenge to reaching EFA targets in countries during conflicts is the lack of effective, widely accepted policy or strategy to tackle the dual problems of weakend governments in war zones and the absence of clear mandates and coordinated action plans for international response.发生冲突的国家要实现全民教育目标遭遇的最大挑战在于,缺乏广为接受的有效政策或战略以解决战争地区弱势政府所面临的双重问题,同时也没有为国际反应制定明确的使命和协调一致的行动计划。
例7:Increasingly, encouraging examples of successful international efforts can be found, includ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 materials and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国际工作中成功的范例越来越多,这些范例令人鼓舞,包括分发教材﹑开展师资教育。
例8:The arrival of non-French companied in France and the loss of considerable market share to foreign companies that do provide superior service is the major reason for this turnaround in opinion.一些外国公司进入法国,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流失到一些确实能提供优质服务的国外公司,成为这种观念转变的主要原因。
例9:An increase in the December 2006 passenger volume by 13.3 percent versus the same month last year meant that the total for the full year ( 19.2 million passengers) was 7.6 percent higher than in 2005.2006年12月的旅客人数较前一年同期增加了13.3%。
这说明全年的旅客总数(1920万人)较2005年增加了7.6%。
例10:Other investigators with a depth-psychological orientation emphasize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fantastic events in myths and fairy tales and those in adult dreams and daydreams—the fulfillment of wishes, the winning out over all competitors, the destruction of enemies—and conclude that one attraction of this literature is expression of than which is normally prevented from coming to awareness.其他一些深蕴心理学的研究者强调,神话和童话里奇妙的故事与成年人的梦境和幻想存在相似之处,如实现愿望﹑战胜所有对手﹑挫败敌人等。
这些研究者因而得出结论,此种文学的魅力在于其表现了通常不为人所意识到的东西。
例11:Aggression took many forms: the unilateral denunciation of treaties and international commitments, interference in the internal affairs of other states, the use of threats against weaker neighbors, the imposition of unequal relationships, outright armed attack against the territories of other states and their dismemberment, the subjugation of colonial peoples and the denial of the right of self-determination and fundamental human rights.侵略有许多形式:单方面废除条约与国际义务,干涉别国内政,威胁弱小邻国,强迫实行不平等关系,赤裸裸地武装进攻他国领土并分裂这些国家,征服殖民地民族,否认自决权和基本人权等。
例12:These include strong government ownership of education sector policies, channeling of aid into government sector budgets, reduction of duplication of effort and carrying out of joint field missions, joint analytic work and mutual progress assessments.这些原则包括政府有力地掌控教育部门政策,将援助纳入政府部门的预算,减少重复性工作,共同执行总部外任务,共同分析,共同评估进展情况。
(二)动词加后缀er或or变来的具体名词英语大部分动词后面都可以加er或or变来的具体名词,表示完成某一动作的人。
这类名词有时表示职业,有时只是表示完成这一动作的人,如果表示职业,可以译为汉语的“…家”(如“作家”﹑“画家”)﹑“ …者”(如“教育工作者” ﹑“科学工作者”等)﹑“…手”(如“歌手”﹑“水手”)﹑“ …师”(“教师” ﹑“摄影师”等)﹑“…员”(如“救生员”﹑“教练员”等);如果不表示职业,这类名词则有很强的动作性,此时这些名词一般要译成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