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牌头中学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学案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高中化学 必修1 苏教版 知识点归纳
1.1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特点,可以对物质进行如下分类: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
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不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的反应称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物质的量(amount of substance)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所含的微粒数与0.012 kg 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相同的物质的量为1mol。
0.012 kg 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Avogadro constant),符号为N A,推荐值为6.022 142 20(26)×1023mol-1。
物质的量(n)、阿伏伽德罗常数(N A)与微粒数(N)间存在如下关系:N=n·N A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molar mass),符号为M。
当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分)子质量,单位为g·mol-1。
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量(n)与摩尔质量(M)间存在如下关系:m=n·M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和固定的熔点的固体称为晶体(crystal),不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和固定的熔点的固体称为非晶态物质(amorphous material)。
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微观结构上存在差异,导致了宏观性质的不同:(Avogadro law)。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称为气体摩尔体积(molar volume of gas),符号为V m,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1L·mol-1。
气体的物质的量(n)、体积(V)与气体摩尔体积(V m)间存在如下关系:V=n·V m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分散剂)中形成的混合体系称为分胶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分散系,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1)布朗运动(Brownian motion)[见物理选修3-3]液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断地撞击胶体中的微粒,且这种撞击具有不平衡性,表现出胶体中的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4.2《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课件
+2
0
得2×2e- +4 -2
失2×2e-
(3)用途: 在生物学方面有独特作用,人体中极少量的NO 会促进血管扩张,防止血栓塞等。
2.二氧化氮(NO2)
(1)物理性质: 常温下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与水反应。在大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有毒。 (2)化学性质
得1×2e- +4
+5
+2
失2×1e-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氮氧化物、氨和铵盐、硝酸等含氮 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知道含氮化合物的应 用对社会生产的作用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知道氮肥的性能和使用氮肥的注意事项 ,认识到科学使用化肥的意义。 3.知道工业上生产硝酸的基本原理,了解 硝酸的特性和应用。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78%,氧气的体积分 数22%,还有少量的CO2及稀有气体。氮气 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氮元素是组成蛋白质的 必需元素,是生命的重要组成元素。但空气 中氮元素的化学性质稳定,只有少数豆科植 物能够直接吸收转化加以利用。直到1919 年,德国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中首次人工合 成了NH3,才使大规模合成化肥成为现实。 但含氮化合物的使用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 大的危害!
一、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
(一)氮元素的重要作用
1.生命物质的重要组成元素 2.在生产、科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
一、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
(二)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
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充足的氮使 植物枝叶茂盛,叶片增大,光合作用增强,从而 使农作物的产量和产品质量得以提高。 大部分氮元素以游离态存在于空气中。一般 情况下,仅有少数植物能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可 吸收的化合态的氮。俗话说“雷雨发庄稼”,那 么,在电闪雷鸣的条件下,游离态的氮是如何转 变为化合态的氮的呢?
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一4-2-1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3)臭氧与空气中的一些碳氢化合物发生作用后,产生了
一种有毒的烟雾,人们称它为光化学烟雾。
自主探究
精要解读
实验探究
3.氮氧化物对臭氧层的破坏
臭氧层主要分布在距地面20~25 km的大气层中,臭氧 能吸收紫外线,防止地球上的生物受到伤害。飞机尾 气中的氮氧化物(NO和NO2)对臭氧层(含O3和O)破坏的 反应简单表示为: O3+NO===O2+NO2 O+NO2===NO+O2 在低空,氮氧化物是空气中氧气转化为臭氧的催化
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提示 提示 二氧化硫 铁、铝。 氢气。
3.常温下,浓硫酸能使哪些金属钝化?
自主探究
精要解读
实验探究
第1课时 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
笃学一
氮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稍小 纯净的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 难 易 __溶于水,___液化,在压强为101 kPa,-195.8℃时变 成无色液体,在-209.9℃时变成雪花状固体。空气中 78% ____(体积分数)是氮气。
化剂吗? 提示 不是。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NO2。 【慎思4】 NO2和溴蒸气都是红棕色气体,如何区分NO2气体 和溴蒸气?
自主探究 精要解读 实验探究
提示
此问题易错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忽视了NO2与
Br2均有较强的氧化性,应用以下措施来区别: (1)通入水中形成黄色溶液的为Br2; (2)通入AgNO3溶液中有浅黄色沉淀的为Br2;
实验探究
(4)NO、NO2、O2 三种混合气体通入水中,可先按(1)求出
NO2与H2O反应生成的NO的体积,再加上原混合气体中 的NO的体积即为NO的总体积,再按(3)方法进行计算。 值得注意的是:4NO2+O2和4NO+3O2从组成上均相当于 N2O5的组成。即(2)(3)二式的方法,也为上述问题的解法 提供了新的思路。即利用混合气体中的N、O原子个数比 进行分析判断:
高一化学上册《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高一化学上册《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知识点总结苏教版[引入]试分析下列转变关系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
NH3→No→No2→HNo3[过渡]氮元素处于最高价态的硝酸是硝酸型酸雨的有害成分之一,但它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用途也是非常广泛的。
[板书介绍]一、硝酸的用途:制氮肥、塑料、炸药、硝酸盐等。
[过渡]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硝酸,我们需要进一步认识它的有关性质。
认识一种物质,人们通常从表面入手,不断深入其内部的本质。
那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硝酸的“表层”性质。
[观察与思考]打开一瓶浓硝酸的瓶盖,闻其气味,观察其挥发现象。
[板书小结]二、硝酸的物理性质。
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低沸点,易挥发。
常用硝酸密度为1.503g/cm3,浓度为69%,15.6mol/L。
[过渡]在学习了“表层”性质的基础上,下面我们来深入研究硝酸的“深层”性质。
[板书]三、硝酸化学性质.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一元强酸HNo3=H++No3-[讨论]①久置浓硝酸为什么呈黄色?[回答]久置硝酸分解产生的No2溶于溶液中,使得溶液变黄![板书]2.硝酸的不稳定性:4HNo3=o2↑+2H2o+4No2↑[讨论]②硝酸应如何保存?硝酸保存在避光、低温处。
[过渡]硝酸中的氮元素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我们可以由此推测它只具有氧化性,事实是否如此呢?下面大家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板书]硝酸与金属的反应[实验探究]实验浓、稀硝酸与铜的反应。
[实验计划]①是否能观察到明显实验现象?②是否有气体生成,如果有,气体是什么颜色。
使生成的气体接触空气,气体颜色是否发生变化。
③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实验探究1]①浓硝酸与铜反应现象:铜片溶解,常温下反应剧烈;有红棕色的气体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4HNo3=cu2+2No2↑+2H2o[实验探究2]②稀硝酸与铜反应现象:反应缓慢,铜片溶解;有无色的气体产生,气体接触空气时立即变成红棕色;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苏教版高一化学上册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知识点
[引入]试分析下列转变关系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
NH3→NO→NO2→HNO3[过渡] 氮元素处于价态的硝酸是硝酸型酸雨的有害成分之一,但它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用途也是非常广泛的。
[板书介绍] 一、硝酸的用途:制氮肥、塑料、炸药、硝酸盐等。
(ppt 3) [过渡] 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硝酸,我们需要进一步认识它的有关性质。
认识一种物质,人们通常从表面入手,不断深入其内部的本质。
那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硝酸的“表层”性质。
[观察与思考] 打开一瓶浓硝酸的瓶盖,闻其气味,观察其挥发现象。
[板书小结]二、硝酸的物理性质。
(ppt 4)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低沸点(83℃),易挥发。
常用硝酸密度为 1.503g/cm3,浓度为69%,15.6mol/L。
[过渡] 在学习了“表层”性质的基础上,下面我们来深入研究硝酸的“深层”性质。
[板书]三、硝酸化学性质(ppt 5~12)1. 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一元强酸HNO3 = H++NO3-[讨论] ①久置浓硝酸为什么呈黄色?[回答] 久置硝酸分解产生的NO2溶于溶液中,使得溶液变黄![板书] 2. 硝酸的不稳定性:4HNO3 = O2↑+2H2O + 4NO2↑[讨论] ②硝酸应如何保存?硝酸保存在避光、低温处。
[过渡] 硝酸中的氮元素化合价处于价态,我们可以由此推测它只具有氧化性,事实是否如此呢?下面大家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板书](1)硝酸与金属的反应[实验探究]实验浓、稀硝酸与铜的反应。
[实验计划] ①是否能观察到明显实验现象?②是否有气体生成,如果有,气体是什么颜色。
使生成的气体接触空气,气体颜色是否发生变化。
③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实验探究1]①浓硝酸与铜反应现象:铜片溶解,常温下反应剧烈;有红棕色的气体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注:方程式由学生根据反应现象推测归纳后写出)[实验探究2]②稀硝酸与铜反应现象:反应缓慢,铜片溶解;有无色的气体产生,气体接触空气时立即变成红棕色;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氮及其化合物1、氮的氧化物:NO2和NON2+O2========高温或放电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稳定:2NO+O2==2NO2一氧化氮:无色气体,有毒,能与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与CO中毒原理相同),不溶于水。
是空气中的污染物。
二氧化氮:红棕色气体(与溴蒸气颜色相同)、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此反应中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以上三个反应是“雷雨固氮”、“雷雨发庄稼”的反应。
2、硝酸(HNO3):(1)硝酸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油状液体。
低沸点(83℃)、易挥发,在空气中遇水蒸气呈白雾状。
98%以上的硝酸叫“发烟硝酸”,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为69%。
(2)硝酸的化学性质:具有一般酸的通性,稀硝酸遇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浓硝酸遇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H+作用)后褪色(浓硝酸的强氧化性)。
用此实验可证明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
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能氧化大多数金属,但不放出氢气,通常浓硝酸产生NO2,稀硝酸产生NO,如:①Cu+4HNO3(浓)=Cu(NO3)2+2NO2↑+2H2O②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反应①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反应②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3︰2。
常温下,Fe、Al遇浓H2SO4或浓HNO3发生钝化,(说成不反应是不妥的),加热时能发生反应:当溶液中有H+和NO3-时,相当于溶液中含HNO3,此时,因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使得在酸性条件下NO3-与具有强还原性的离子如S2-、Fe2+、SO32-、I-、Br-(通常是这几种)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物生成是因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
3、氨气(NH3)(1)氨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易液化,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可以溶解700体积的氨气(可做红色喷泉实验)。
【推荐下载】苏教版高一化学上册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知识点
[键入文字]
苏教版高一化学上册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知识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学习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的课程,小编带来了苏教版高一化学上册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知识点,请仔细阅读!
[引入]试分析下列转变关系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
NH3NONO2HNO3
[过渡] 氮元素处于最高价态的硝酸是硝酸型酸雨的有害成分之一,但它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用途也是非常广泛的。
[板书介绍] 一、硝酸的用途:制氮肥、塑料、炸药、硝酸盐等。
(ppt 3)
[过渡] 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硝酸,我们需要进一步认识它的有关性质。
认识一种物质,人们通常从表面入手,不断深入其内部的本质。
那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硝酸的表层性质。
[观察与思考] 打开一瓶浓硝酸的瓶盖,闻其气味,观察其挥发现象。
[板书小结]二、硝酸的物理性质。
(ppt 4)
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低沸点(83℃),易挥发。
常用硝酸密度为1.503g/cm3,浓度为69%,15.6mol/L。
1。
学年高中化学必修1(苏教版)教案:第2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单元分析)
第2单元 课时1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单元分析一、内容分析本单元包括3个主题,分别为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氮肥的生产和使用、硝酸的性质。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化学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为本单元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本单元的引言中,介绍了氮元素的作用,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到:人们在认识和利用含氮化合物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如,光化学烟雾,硝酸型酸雨,水体的富营养化等,从而使他们认识到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重要性。
主题1从“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而空气中大量游离的氮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这一客观事实出发,引入闪电时氮氧化物的生产。
介绍了从N 2→NO →NO 2→HNO 3最后形成硝酸盐这一“雷雨发庄稼”的原理,再以“信息提示”形式呈现NO 、NO 2这两种重要氧化物的性质和应用,最后联系实际,激励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从资源的合理使用,与环境的友好相处,新能源的开发等方面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该主题的知识体系见下图:主题2以化学肥料的使用发展过程为线索,系统介绍了从生物固氮(如植物根瘤菌固氮)、自然固氮(如雷电)到人工固氮(合成氮)的过程,人工固氮则从直接使用氨水(但其有挥发性和腐蚀性等弊端)作为肥料发展到利用铵态氮肥、硝态氮肥和尿素。
展示了人类从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到改造自然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材以氨为纽带,先介绍了氨的合成,接着重点介绍了氨的性质。
从氨与酸反应生产铵盐的性质转入铵盐性质的学习,再从铵盐的性质出发引导学生了解氮肥的合理使用的重要性。
氨气溶于水的教学采用“观察与思考”的形式,既能帮助学生开启化学思维,又有利于突出重点、突雷电 NO NO 2 HNO 3空气中N 2 化工汽车破难点。
铵盐的性质以“活动与探究”形式呈现,引领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获得知识,乐于发现。
该主题的知识体系见下图:主题3主要介绍重要的化工原料—硝酸,首先从介绍硝酸的物理性质入手,再通过“观察与思考”学习硝酸的重要化学性质——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苏教版必修一专题四总学案 总七份
高一化学教学案一体化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学习目标】1、认识氨和铵盐的性质和用途,知道含氮化合物的应用对社会生产的作用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知道氮肥的性能和使用氮肥的注意事项,认识到科学使用化肥的意义。
【主干知识】一、氨1.合成氨(1)工业合成氨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德国化学家哈伯因在合成氨方面的巨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氮的固定将________态的氮转变为氮的__________的过程。
2.物理性质(1)NH3是____色、有__________气味、极易__________的气体,常温时,1体积水大约溶解________体积的氨气。
氨易____化,常作制冷剂。
(2)喷泉实验实验装置操作及现象结论①打开活塞,并挤压滴管的胶头②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______,瓶内液体呈____色氨________溶于水,水溶液呈______性(1)氨与水的反应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H3·H2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氨水呈弱碱性,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____。
(2)氨与酸的反应蘸取浓氨水和浓盐酸的两支玻璃棒靠近时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氨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铵盐1.物理性质:铵盐都________于水。
2.化学性质(1)铵盐受热易分解NH4Cl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NH4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知识小结(苏教版必修1)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单元小结
一、 氮气和氮氧化物
1 N
2 + O 2 2NO
2、固氮作用:游离态氮转变为化合态氮的方法
3、氮氧化物〔NO 和NO 2〕 2NO + O 2 = 2NO 2
3NO 2 + H 2O = 2HNO 3 + NO
二、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1、氨的合成: N 2 + 3H 2
2NH 3 2 氨具有弱碱性,可以与酸〔硫酸、硝酸、盐酸等〕反响,生成铵盐。
NH 3 + H + = NH 4+
3铵盐:由铵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盐
① 铵盐受热易分解:
②铵盐能与碱反响放出氨气:
三、硝酸: 1、硝酸的工业制法:氨催化氧化法 原理: 4NH 3 + 5O 2 催化剂 △ 4NO + 6H 2O
2NO + O 2 = 2NO 2
3NO 2 + H 2O = 2HNO 3 + NO
2、硝酸的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4HNO 3光或热4NO 2↑ + 2H 2O + O 2↑
〔2〕强氧化性: HNO 3中的+5价N 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如:Cu + 4HNO 3(浓) = Cu(NO 3)2 + 2NO 2↑ + 2H 2O
3Cu + 8HNO 3(稀) = 3Cu(NO 3)2 + 2NO ↑ + 4H 2O
C + 4HNO 3(浓) = CO 2↑ + 4NO 2↑ + 2H 2O
3、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关系:
3 NO NO
放电 催化剂 高温高压。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第一课时的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本课时课标要求:(1)认识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2)知道含氮化合物的应用对社会生产的作用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最新研究表明:NO吸入治疗可快速改善SARS中重症患者的缺氧状况,缓解病情。
病毒学研究证实,NO对SARS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
下列关于NO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O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B.常温常压下,NO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C.含等质量氧元素的NO和CO的物质的量相等D.NO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2.运用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在实验室中,储存在棕色瓶中的药品是 ( ) A.浓硝酸 B.浓盐酸 C.浓硫酸 D.氯化钠(2)下列环境问题与二氧化氮的排放有关的是 ( ) A.酸雨 B.光化学烟雾 C.臭氧空洞 D.温室效应(3)教材中氨的喷泉实验体现了氨的哪些性质 ( ) A.还原性 B.极易溶于水 C.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 D.氧化性(4)下列气体中,可溶于水的无色气体是 ( ) A.N2 B.NO C.NO2 D.NH33.在NO2与水的反应中,水()A.是还原剂 B.是氧化剂 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4.地球外层空间存在着臭氧(O3)和氧原子,该臭氧层的存在能吸收和阻挡太阳的有害的强烈辐射。
可是人为的大气污染会破坏臭氧层,如超音速飞机排放物中的氮氧化物(NO和NO2),它们和O3及O发生如下反应:O3 + NO == NO2 + O2,O + NO2 == NO + O2。
这两个反应反复循环,其总反应为。
由此可见,氮氧化物在破坏臭氧层的过程中起了作用。
5.有以下几种微粒:NO3-、NO2、NO2-、N2、NH3。
从氮元素的化合价分析,只有氧化性的是;只有还原性的是;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6.(1)要除去N2中混有的O2,应采取的方法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10讲: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学生版)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掌握氨及其铵盐的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掌握硝酸的性质.知识点一. 氮气和氮氧化物.1.氮气: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空气中78%(体积分数)是氮气.氮分子(N 2)为双原子分子,结构稳定,决定了氮气性质的稳定性,常温下氮气很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因此,生产上常用氮气作保护气.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如高温、放电等),也能跟某些物质(如氧气、氢气等)发生反应.N 2 + O 22NON 2 + 3H 2 2NH 3 2. 固氮作用:游离态氮转变为化合态氮的方法.自然固氮 → 闪电时,N 2 转化为NO生物固氮 → 豆科作物根瘤菌将N 2 转化为化合态氮工业固氮 → 工业上用N 2 和H 2合成氨气知识点二.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放电催化剂高温高压催化剂高温高压1.氨的合成: N 2 + 3H 2 2NH 32.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是0.771g.L -1,比空气小.氨易液化,液氨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急剧下降,所以液氨可作致冷剂.氨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中大约可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的水溶液称氨水.计算氨水的浓度时,溶质应为NH 3 .知识点三. 硝酸.1.硝酸的工业制法:氨催化氧化法原理: 4NH 3 + 5O 2 4NO + 6H 2O 2NO + O 2= 2NO 23NO 2 + H 2O = 2HNO 3 + NO总反应式:NH 3 + 2O 2 = HNO 3 + H 2O2.硝酸的物理性质:纯硝酸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沸点较低(83℃),易挥发,在空气中遇水蒸气形成硝酸的小液滴而呈白雾状.98%以上的浓硝酸称为“发烟硝酸”,69%的硝酸溶液称为浓HNO 3.浓HNO 3由于HNO 3分解产生的NO 2溶于硝酸中而一般呈黄色.3.硝酸的化学性质:(1)不稳定性:4HNO 3光或热4NO 2↑ + 2H 2O + O 2↑硝酸越浓越易分解,因此浓HNO 3应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2)强酸性:具有酸的通性.(3)强氧化性: HNO 3中的+5价N 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如:Cu + 4HNO 3(浓) = Cu(NO 3)2 + 2NO 2↑ + 2H 2O3Cu + 8HNO 3(稀) = 3Cu(NO 3)2 + 2NO ↑ + 4H 2OC + 4HNO 3(浓)==== CO 2↑ + 4NO 2↑ + 2H 2O钝化作用:常温下, 浓HNO 3使Fe 、Al 钝化.催化剂 △ 加热类型一:氮气及氮氧化物的性质及其转化.例1. 氮气能大量存在于空气中的根本原因是( )A.氮气性质稳定,即使在高温下也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B.氮气比空气轻,且不溶于水C.氮分子中两个氮原子结合很牢固,分子结构稳定D.氮气无氧化性,也无还原性,不跟其他物质反应解析:氮气大量存在于空气中,根本原因在于两个氮原子之间通过强烈的相互作用结合得很牢固,分子结构稳定.答案为C.答案:C例2. NO分子因污染空气而臭名昭著.近年来,发现少量的NO在生物体内许多组织中存在,它有扩张血管、提高免疫力、增强记忆的功能,因而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NO亦被称为“明星分子”.请回答下列问题.(1)NO对环境的危害在于( )A.破坏臭氧层B.高温下能使一些金属被氧化C.造成酸雨D.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2)在含Cu+的酶的活化中心中,亚硝酸根离子(NO)可转化为NO,写出Cu+和亚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3)在常温下,把NO气体压缩到1.01×107 Pa,在一个体积固定的容器里加热到50 ℃,发现气体的压力迅速下降,压力降至大约为原压力的2/3就不再改变,已知其中一种产物为N2O,写出上述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NO中N的化合价为+2价,所以NO具有还原性,能被臭氧氧化;NO排放到空气中能最终氧化成硝酸;同CO一样,NO也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而死亡,但不属于对环境的危害.故答案为A、C.(2)根据信息可得此反应中亚铜离子为还原剂,亚硝酸根离子为氧化剂,NO为还原产物,铜离子为氧化产物,再根据电子、电荷、原子守恒可得方程式:Cu++NO+2H+=== Cu2++NO↑+H2O.(3)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得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3NO===NO2+N2O.答案:(1)AC(D项不是环境)(2)Cu++NO+2H+=== Cu2++NO↑+H2O(3)3NO===NO2+N2O类型二:氨气及其铵盐.例3.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用NH4Cl[或(NH4)2SO4]与Ca(OH)2固体混合加热的方法制氨气B.用加热浓氨水的方法可以得到氨气C.将制得的氨气通过浓硫酸可得到干燥的氨气D.实验完毕,立即停止加热,在导管口放一团浸有稀硫酸的棉花,吸收多余的氨气解析:制氨气的方法:铵盐和碱加热或是加热浓氨水,所以A、B对.氨气是碱性气体,和硫酸反应,所以D对,C错.答案:C.类型三:硝酸的性质.例 4. 在100 mL 混合溶液中,HNO3和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0.4 mol/L,0.1 mol/L 向该混合液中加入 1.92 g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0.15 B.0.225 C.0.35 D.0.45解析:题中告诉了HNO3和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可以求出H+和NO3—的物质的量分别是0.06 mol,0.04 mol,0.03 mol Cu,显然要判断过量,NO3—和Cu 过量,按照H+的量代入离子方程式计算.答案:B.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是: ()A. 二氧化硫B. 氮氧化物C. 二氧化碳D. 悬浮颗粒2.(2014-2015期末模拟试题)常温下,在密闭容器中将物质的量相同的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完全反应后容器中压强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 A.H2S和SO2 B.NO和O2C.HI和Cl2 D.H2S和Cl23.某冶炼厂利用炼铜产生的SO2生产硫酸,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其原理是()A.利用了SO2的水溶性,将SO2直接通入水中B.利用了SO2的氧化性,将SO2直接通入水中C.利用了SO2的氧化性,使其与O2反应而转化为SO3,再与水反应D.利用了SO2的还原性,使其与O2反应而转化为SO3,再与水反应4.我国“神舟五号”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升空,表明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在运送飞船的某些火箭推进器中盛有燃料液态肼(N2H4)和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它们充分混合反应后的产物之一是()A.氧气 B.氮气 C.氨气 D.氢气5.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H2PO4 、(NH4)2HPO4 、(NH4)3PO4 分别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恰好作用完全生成正盐,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A.1:2:3 B.3:2:1 C.1:1:1 D.6:3:26.氢化铵(NH4H)与氯化铵的结构相似,又知NH4H与水反应有H2生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NH4H中 H- 的核外电子排布与He相同B.NH4H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显碱性C.NH4H固体投入少量的水中,有两种气体产生D.NH4H与水反应时,NH4H是氧化剂7.(2014-2015期末题)若以ω1和ω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1和b mol·L-1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A.2ω1=ω2 B.2ω2=ω1 C.ω2>2ω1 D.ω1<ω2<2ω1 8.38.4毫克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毫升(标准状况),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A.1.0×10-3摩尔 B.1.6×10-3摩尔 C..2.2×10-3摩尔 D.2.0×10-3摩尔9.把6mol铜粉投入含8mol硝酸和2mol硫酸的稀溶液中,则标准状况下放出的气体(假设气体全为NO)的物质的量为()A.2 mol B.3 mol C.4 mol D.5mol二.填空题10.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判断A、B、C、D各是什么物质,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1)当A为气体单质时,A是 ,B是 ,C是,D是,E是E→C化学方程式: .(2)当A为固体单质时,A是 ,B是 ,C是,D是,E是.E→C化学方程式: .巩固提高一.选择题1.实验室不需要用棕色试剂瓶保存的试剂是 ( )A .浓硝酸B .硝酸银C .氯水D .浓硫酸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铝片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Al +2OH —=AlO 2—+H 2↑B .Cl 2通入冷水中 Cl 2+H 2O =Cl -+ClO -+2H +C .铜与稀硝酸反应 3Cu +2NO 3—+8H +=3Cu 2++2NO↑+4H 2OD .小苏打溶液跟烧碱反应 HCO 3—+OH -=CO 32-+2H 2O3.把aL 含硫酸铵、硝酸铵的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用b mol 烧碱刚好把NH +4转化为NH 3,另一份与氯化钡溶液完全反应消耗c mol BaCl 2.则原溶液中NO -3的浓度为 ( )A .L mol a c b /2-B .L mol ac b /42- C .L mol a c b /2- D .L mol aa b /4- 4.某金属的硝酸盐加热分解生成的NO 2和O 2的物质的量之比8:1.在加热过程中,该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 )A .降低B .升高C .不变D .无法确定5.将20ml NO 2和NH 3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化学方程式6NO 2+8NH 3==7N 2+12H 2O,已知参加反应的NO 2比NH 3少2ml (气体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原混合气体中NO 2和NH 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 .3∶2B .2∶3C .7∶3D .3∶46.将SO 2通人BaCl 2溶液中至饱和未见有沉淀生成,继续通人另一气体,仍无沉淀生成,则该气体不可能为 ( )A .O 2B .NH 3C .Cl 2D .HI7.V L 含有(NH 4)2SO 4、 NH 4NO 3的混合溶液,加入a molNaOH 后,加热,恰好使NH 3 全部逸出;又加入bmol BaCl 2,刚好使SO 42-完全沉淀.则原混合溶液中NH 4N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 . mol/L B . mol/L C . mol/L D . mol/L8.图示为合同一种元素的a 、b 、c 、d 、e 五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 是单质,b 是气态氢化物,c 、d 是氧化物,e 是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则a 不可能是 ( )V a V b V b a 2-Vb a -①F2②N2③C ④SA.只有① B.②和④ C.③和④ D.①和③9.(2014-2015期末测试题)把3体积NO2气体依次通过①NaHCO3溶液(饱和);②浓H2SO4;③Na2O2后(假设每一步的作用都是充分的),再用排水法收集残留气体,则收集到的气体是()A.1体积NO B.1体积NO2和0.5体积O2 C.0.25体积O2 D.1/3体积的NO二.填空题10.实验室常用饱和NaNO2和NH4Cl溶液反应制取纯净的氮气.反应式为:NaNO2 + NH4Cl == NaCl + N2↑+2H2O↑+ Q实验如下图试回答:(1)装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a.防止NaNO2饱和溶液蒸发b.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c.NaNO2饱和溶液容易滴下(2)B部分的作用是( )a.冷凝 b.冷却氮气 c.缓冲氮气流(3)加热前必须进行一个操作步骤是:_ ;加热片刻后,即应移去酒精灯以防反应物冲出,其原因是: .(4)收集N2前必须进行的步骤是: ;收集N2最适宜的方法是( ).a.用排气法收集在集气瓶中b.用排水法收集在集气瓶中c.直接收集在球胆或塑料袋中一.选择题1.在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悬浮有一个小空心球,要使这小球下沉,可加入的试剂是()A.浓氨水 B.Na2SO4溶液 C.NaOH溶液 D.浓硫酸加热2.实验室干燥氨可选用的干燥剂是() A.无水氯化钙 B.P2O5固体 C.浓硫酸 D.NaOH固体3.已知NH3和HCl都是能用来作喷泉实验的气体,若在同温同压下用等体积的烧瓶各收集满NH3和HCl 气体,喷泉实验后(假设溶液充满整个烧瓶)二个烧瓶中溶液的关系是()A.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B.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C.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同D.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相同4.右图是化学实验常用装置之一,若气体从右管进入,可用来收集的气体是( ) A.NO B. NO2 C. CO D.H25.全社会都在倡导诚信,然而总是有一部分不法商贩却在背道而驰.如有些商贩为了使银耳增白, 就用硫磺(燃烧硫磺)对银耳进行熏制,用这种方法制取的洁白的银耳对人体是有害的.这些不法商贩所制取银耳利用的是() A.S的漂白性 B.S的还原性 C.SO2的漂白性 D.SO2的还原性6.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NO在人体内起着多方面的重要生理作用.下列关于NO的说法错误的是()A.NO是具有刺激性的红棕色气体 B.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C.NO在人体的血管系统内具有传送信号的功能D.NO能够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中毒7.(2014-2015期末测试)将体积为V mL的试管充满NO气体倒放在水槽中,当通人相同条件下O2 49 mL时,液面仍在原来位置,则试管体积V为()A.49mL B.28 mLC.30mL D.24.5mL8.下列除去杂质的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A.NO中有少量的NO2:用水洗涤后再干燥B.食盐中有少量的NH4Cl:加过量的烧碱溶液后加热蒸干C.CO2中有少量的CO:通过灼热的铜网D.Na2CO3固体中有少量的NaHCO3:用加热的方法除去9.工业废气中氮氧化物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已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NO+2NaOH2NaNO2+H2O.现有a mol NO2和bmol NO的混合气,若用足量的NaOH溶液将其完全吸收....,则混合气中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必须满足的关系是()A.a=b/3 B.2a=b C.a≥b D.a<b二.填空题10.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下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E为一个空的蒸馏烧瓶;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1)实验时,为在E烧瓶中收集到NO,以便观察颜色,必须事先赶出去其中的空气.其中第一步...实验操作为: .如何确定E中空气已被赶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A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装置A微微加热,在装置A中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如何证明E中收集到的是NO而不是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C中白色沉淀溶解,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列污染现象主要与SO2有关的是()A.臭氧空洞B.酸雨C.光化学烟雾 D.温室效应2.下列污染现象主要与NO2有关的是()A.臭氧空洞B.水体富营养化 C.光化学烟雾 D.温室效应3. (2014-2015期末模拟)有关亚硫酸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亚硫酸是SO3的水溶液,显酸性B.亚硫酸不稳定,容易分解为水和SO2C.亚硫酸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D.亚硫酸对人体有害,所以用SO2漂白过的食品不能食用4. 实验室中制取的下列气体中,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A.N2 B.SO2 C.CO D.NO5. 下列气体中,无色无味的是()A.SO2 B.NO2 C.Cl2 D.N26. 在常温常压下,下列各组气体不能共存的是()A.SO2与O2 B.NO2与NO C.O2与N2 D.NO与O27.下列气体溶解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SO2溶解于水 B.NO2溶解于水 C.CO2溶解于水 D.NH3溶解于水8.(2014-2015期末模拟)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 、NO2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 现将此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肯定有SO2和NO B.肯定没有Cl2、NO2 ,可能有O2C.可能有Cl2和O2 D.肯定只有NO9.盛有NO 和NO2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在盛有水的水槽中,过一段时间后,量筒内的气体体积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则原混合气体中NO 和NO2的体积比是()A.3∶1 B.1∶3 C.2∶1 D.1∶2二.填空题10.汽车尾气主要含有CO2、CO、SO2、NO及汽油、柴油等物质,这种尾气越来越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必须予以治理.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它的特点是使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汽油、柴油等物质充分燃烧及SO2的转化.(1)汽车尾气中NO的来源是 .A.汽油、柴油中含氮,是其燃烧产物B.是空气中的N2与汽油、柴油的反应产物C.是空气中的N2与O2在汽车气缸内的高温环境下的反应产物D.是汽车高温尾气导致了空气中N2与O2的化合反应(2)写出CO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催化转化器”的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气的酸度,其原因是.(4)控制或者减少城市汽车尾气污染的方法可以有 .(多选)A.开发氢能源 B.使用电动车 C.限制车辆行驶 D.使用乙醇汽油课程顾问签字: 教学主管签字:。
高一化学教案: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规律总结
规律总结1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几种情况(1)NO或NO2与N2(非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可依据反应3NO2+H2O2HNO3+NO,利用气体体积变化差值进行计算。
(2)NO2和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由4NO2+O2+2H2O4HNO3可知当体积比(3)NO和O2同时通入水中时,其反应是:4NO+2O24NO2,4NO2+O2+2H2O4HNO3,总反应式为:4NO+3O2+2H2O4HNO3。
当体积比V(NO):V(O2)(4)NO、NO2、O2三种混合气体通入水中,可先按(1)求出NO2与H2O反应生成的NO的体积,再加上原混合气体中的NO的体积即为NO的总体积,再按(3)方法进行计算。
规律总结2铵盐的分解规律(1)不稳定性酸的铵盐分解产物为NH3、酸酐和水。
如:NH4HCO3NH3↑+CO2↑+H2O。
(2)挥发性酸对应的铵盐分解产物为NH3和相应的酸。
如:NH4Cl NH3↑+HCl↑。
(3)高沸点酸的铵盐分解产物为NH3和酸(或酸式盐)。
如:(NH4)3PO43NH3↑+H3PO4(NH4)2SO42NH3↑+H2SO4。
(4)氧化性酸的铵盐分解产物随着温度高低不同而分解产物不同。
如:NH4NO3N2O+2H2O NH4NO3NH3↑+HNO32NH4NO32N2↑+O2↑+4H2O。
规律总结3硝酸与金属反应的定量计算及产物的推断硝酸与金属反应时:(1)金属的还原能力不同,硝酸被还原的价态不同。
(2)同种金属与不同浓度的硝酸反应时,硝酸越稀,被还原的价态越低。
(3)有些反应起始时硝酸浓度较大,被还原放出NO2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的浓度逐渐减小,渐渐地放出NO气体。
因此,有些金属与硝酸的反应过程,硝酸被还原的产物可能不止一种。
规律总结4贮存方法贮存物质时应考虑以下诸因素:物质本身的结构和性质,周围环境和盛放物质的容器等。
贮存方法可归结如下:(1)易挥发的物质需密封于试剂瓶中,并置于阴凉处保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氮气和氮氧化物
1、氮气: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空气中78%(体积分数)是氮气。
氮分子(N 2)为双原子分子,N ≡N 结构稳定,决定了氮气常温下很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 (作保护气)。
在一定条件下(如高温、放电等),也能跟某些物质(如氧气、氢气等)发生反应。
N 2 + O 2 2NO N 2 + 3H
2 2NH 3
2、固氮作用:游离态氮转变为化合态氮的方法。
途径 举例
自然固氮 → 闪电时,N 2 转化为NO 生物固氮 → 豆科作物根瘤菌将N 2 转化为化合态氮
工业固氮 → 工业上用N 2 和H 2合成氨气
⊙氮的氧化物是大气污染气体,常用碱液
(NaOH 溶液)吸收。
二、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1、氨的合成: N 2 + 3H 2 2NH 3
2、氨气的物理性质:
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氨易液化,液氨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急剧下降,所以液氨可作致冷剂。
氨极易溶于水( 1:700),氨的水溶液称氨水。
计算氨水的浓度时,溶质应视为NH 3 。
3、氨的化学性质:
(1)氨溶于水时,因为氢键,大部分氨分子和水分子形成NH 3·H 2O ,NH 3·H 2O 不稳定,受热分解为氨气和水。
NH 3 + H 2O NH 3·H 2O NH 3·H 2O NH 4+ + OH - 氨水显弱碱性,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放电 催化剂高温高压
催化剂
高温高压
(2)氨具有弱碱性,可以与酸(硫酸、硝酸、盐酸等)反应,生成铵盐。
NH3+ H+ = NH4+
(3)与氧气反应(具有还原性)
氨气在催化剂(如铂等)、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并放出热量。
此反应是放热反应,是工业制硝酸的基础。
4NO + 6H2O
4NH3 + 5O2催化剂
△
5、实验反思:①喷泉实验的实质是什么?氨气为什么可做喷泉实验?是否只有氨气才能做该实验?
②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共热制氨气,应使用什么实验装置?注意哪些问题?
三、硝酸:
1、硝酸的工业制法:氨催化氧化法
4NO + 6H2O
原理: 4NH3 + 5O2催化剂
△
2NO + O2 = 2NO2
3NO2 + H2O = 2HNO3 + NO
总反应式:NH3 + 2O2 = HNO3 + H2O
2、硝酸的物理性质:
纯硝酸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沸点较低(83℃),易挥发,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69%的硝酸溶液称为浓HNO3。
浓HNO3由于HNO3分解产生的NO2溶于硝酸中而一般呈黄色。
3、硝酸的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4HNO3光或热4NO2↑ + 2H2O + O2↑
硝酸越浓越易分解,故浓HNO3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2)强酸性:具有酸的通性。
(3)强氧化性: HNO3中的+5价N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如: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 + 2H2O
3Cu + 8HNO3(稀) = 3Cu (NO3)2 + 2NO↑ + 4H2O
C + 4HNO3(浓) = CO2↑ + 4NO2↑ + 2H2O
钝化作用:常温下, 浓HNO3使Fe、Al钝化。
4、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关系:
【例题解析】
【例题1】(12分)下图中,A 是一种无色液体,G 是极易溶于水的碱性气体,Y 是胃酸的主要成分,K 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反应⑤是工业制X 的主要反应之一。
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 ,E : F : ,Y : 。
(2)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
(3)1molB 通过反应②得到1molF ,B 中F 的质量分数为72%,则B 的化学式为: 。
分析:解题要寻找突破口,如“G 是极易溶于水的碱性气体”,中学阶段只能是NH 3 ,“Y 是胃酸的主要成分”,推知Y 是HCl ;反应⑤是以氨为原料制取X ,联想工业制硝酸的原理,可推出C 是O 2,J 是NO ,A 是H 2O ,再推知D 是H 2,E 是N 2,X 是HNO 3,I 是AgNO 3,K 是AgCl ,H 是NO 2。
反应⑤是:4NH 3+5O 2
催化剂 △ 4NO+6H 2O ,反应⑥是:3NO 2 + H 2O = 2HNO 3 + NO 。
(3)中1molB 通过反应②得到Ag 和N 2,从已知条件出发,B 中F 的质量分数为72%,从而推知F 的化学式为AgN 3 。
【答案】(12分)(1)H 2O N 2 Ag HCl (2)4NH 3+5O 2
催化剂 △ 4NO+6H 2O
(3)AgN 3,
【例题2】在100ml NaOH 溶液中加入NH 4NO 3和(NH 4)2SO 4的固体混合物,加
热充分反应。
右图表示加入的混合物质量和产生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
的关系,试计算:
(1)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当NaOH 溶液的体积为140mL ,固体混合物质量是51.6g 时,充分反应
后,生成气体的体积为多少升?
(3)当NaOH 溶液体积为180mL 时,固体混和物的质量为51.6g 时,充分
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为多少升?
解析:(1)由图可见:34.4g 混合物和100mLNaOH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n (NaOH )=n (NH 3)= =0.5mol c (NaOH )= = = 5.00mol/L mol
L L /4.222.11V n 0.100L
0.5mol
(2)V (NaOH )=140mL 完全反应所需固体质量
= =48.16g<51.6g ,因固体过量,所以
V (g )=22.4L ·mol -1×5mol ·L -1×0.14L=15.68L
(3)V (NaOH )=180mL 完全反应所需固体质量 = =61.92g>51.6g ,故NaOH 过量,固体51.6g 完全反应, = V (g )=16.8L 【答案】:(1)5.00mol/L (2)15.68L (3)16.8L
【例题3】若将12.8g 铜跟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铜耗完时,共产生5.6L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求:
(1)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
(2)所得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mL
mL g 1001404.34⨯mL mL
g 1001804.34⨯L g 2.114.34)
(V 6.51g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