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测试试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19-2020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单元测试卷四 Word版含解析
单元测试卷四(第七、八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1921年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生产力是我们党纲规定的紧迫的基本任务。
”该政策之所以会“同下层脱节”,客观上是因为俄国当时()A.地主富农反抗强烈B.计划体制脱离了国情C.小农经济尚占优势D.撇开市场搞集体农庄解析:“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的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与地主和富农无关,故A项错误;计划体制开始于1925年,故B项错误;由于苏联小农经济占优势,实行余粮收集损害了农民利益,故C项正确;集体农庄开始于1927年,故D项错误。
答案:C2.“只有农村居民流入城市,只有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混合和融合起来,才能使农村居民摆脱孤立无援的地位。
”苏俄的下列措施中最有助于实现这一点的是()A.余粮收集制B.建立集体农庄C.固定粮食税D.允许自由贸易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新经济政策中的“固定粮食税”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才有更多富余时间,才有权处理税后的农产品,能使农村居民流入城市,能巩固工农联盟,也就是能使农村居民摆脱孤立无援的地位,所以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固定粮食税”最有助于实现这一点。
答案:C3.有学者认为:“(该政策)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
”该学者评价的是() A.苏俄的新经济政策B.苏联的“斯大林模式”C.西方的“混合经济”D.美国的“新经济”解析: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材料中“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也允许大量的私人贸易存在”体现于新经济政策吻合,故A项正确;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是实行单一的公有制,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不存在私人贸易,故B项错误;西方的“混合经济”是指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国家干预经济,出现私有制+国有制,故C项错误;美国的“新经济”也是资本主义经济,没有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故D项错误。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试卷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选择题1、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决议》,随后不久又对油料、棉花、棉布等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这一政策(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推动了国家工业化的建设进程C.标志计划经济体制已形成D.促进了农村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2、1953年,中央为解决干部问题规定了统一调配、重点配备、大胆提拔的原则。
至1957年,统一分配的范围从大专毕业生到中专、技校毕业生,到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和工人全行业公私合营时,对原私背企业的职工也采取包下来的方针。
由此形成的“铁饭碗”劳动体制( ) A.提高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B.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C.符合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D.为工业化培养了大量人才3、读《“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对下面表格所反映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①农业生产增长相对缓慢②国民经济调整以及完成③国民经济建设成就突出④重工业得到了优先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4、“土改要分配土地,但不是单纯地分配土地,而是要根本改变农村社会结构,建立一种新的、民主的、自由的社会关系。
”由此材料可知,新中国的农村土地改革和社会改革( ) A.建立起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B.实现了对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C.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D.打破了农村宗族式社会管理体系5、“组织起来”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农业生产领域早在延安时期就出现了互助组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是推广到全国各地,出现了初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据此可知,这一思想( )A.是基于对小农经济弊端的考虑B.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C.是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指导思想D.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6、1956年9月,刘少奇说:“我们的经济部门的领导机关必须认真把该管的事管好,而不要去管那些可以不管或者不该管的事。
”这材料体现出刘少奇的经济管理工作思想是( ) A.政企一定程度上分开 B.实行经济工作的集中领导C.实行生产责任制管理D.经济体制改革要适度加快7、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测试卷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列两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B.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C. “大跃进”运动遍及城乡D.联产承包激发生产积极性2.李老师研究社会主义建设文献,看到这样两篇文章《东方风来满眼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文章最可能发表于 ()A. 1978年B. 1985年C. 1992年D. 2001年3.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考察,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
“点火”最有可能是指()A.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B.落实对外开放的决策C.贯彻对内改革的决策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4.在全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居于“龙头”地位的是()A.沿海开放城市B.沿海经济开放区C.经济特区D.内地开放城市5.珠海由1980年以前的一个普通小县城发展成为今天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其主要原因是()A.毗邻港澳B.科技领先C.政策扶持D.资源丰富6.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关起门有两种,一种是对国外;还有一种是对国内,就是一个地区对另外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对另外一个部门”,我们的经济改革“就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
对内搞活,也是对内开放”。
下列对“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的理解,正确的有()①两者主要目的分别是改善国际关系与发展国内经济①两者都起到了开拓市场、助推经济的作用①“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互促进①两者都具有经济体制改革性质A. ①①B. 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7.邓小平指出,“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有富铁矿,有石油天然气,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
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
由此可见,把海南设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因为()A.海南最适宜于做经济特区B.海南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C.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D.海南经济在全国比较发达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D.增强企业活力9.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十五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单元测试1 -含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测试题1.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
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年代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增长率(%) 30.2 16.2 5.6 28.2 11.4 66A.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2.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B.富有地域特色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3.“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这首诗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的农村社会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左”倾错误严重泛滥4. 三大改造以后,荣毅仁曾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
”以上材料反映了()①在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对私人资本采取了赎买政策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力地促进了“一五”计划的进展③民族资本家基本愿意接受改造④民族资本家通过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5.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
这主要是因为()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病充分暴露B.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C.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D.反“右倾”斗争深入开展6.1957~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的发展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7.对联,是一面折射生活的多棱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2019年春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检测试卷: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选择题1.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2.到1956年底,参加高级社的农户达到农户总数的87.8%。
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A.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B.推动了工业化进程C.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D.加速了农村贫富分化3.据《剑桥中国史》记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
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率每年分别约为 3.8%和18.7%。
这反映出“一五”计划( )A.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B.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D.经济工作中存在着严重冒进倾向4.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提出的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构想中,农业地位明显上升,原先作为基础和重点的工业化被排在农业现代化之后而居第二位。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进程遭受严重挫折B.国民经济的调整C.正确认识四个现代化的关系D.吸取了苏联失误的教训5.有学者认为,我国长期存在的农业生产模式虽激发了农民积极性,但因经济效益分散,不利于农业进一步现代化,也导致人文精神缺乏、公共意识淡薄和家族关系、圈子主义盛行。
依据其观点,国家要促进社会发展应推行( )A.农业合作组织B.人民公社运动C.家庭联产承包D.土地流转承包6.一本数学课本上的习题是:“公社领导计划在五年内将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提高为原来的150%,问:每一年应比上一年平均提高百分之几?”这应当是何时何地使用的课本?A.1870年的巴黎 B.1920年的基辅C.1959年的武汉 D.1985年的南京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 )A.1949年 B.1956年C.1966年 D.1978年8.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2020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单元测试2 -含答案
必修二第4单元检测卷一、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但仅过三年时间,工农业生产就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根本前提是()A.新中国的成立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C.“一五”计划的执行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2.右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D.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3.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4.请判断出现下表中局面的原因是()1962年农业产值粮棉花原计划比上年增长8.5% 3216亿2200万担实际达到比上年增长11.6% 3400亿2400万担C. 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D. 文化大革命5.造成右图漫画中所反映的历史运动的最主要因素()A.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B.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C.三大改造过急过粗D.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6.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是因为()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任务④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②③7.“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①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②具有“左”倾冒进的思想倾向③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④直接导致了“大跃进”运动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8.中共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原因有是()①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②对国情认识不足③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④急于求成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9.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
人教版2019年高中历史必修2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单元测试3 -含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练习题1、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有关其表述正确的是A、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B、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式D、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2、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3、下图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
它反映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4、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
这项政策在当时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5、下图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经济政策的变化B、工业结构的调整C、农业经济的波动D、中苏关系的变化6、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A、1946、1949B、1952、1956C、1966、1976D、1978、19827、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有权D、土地的规模8、1954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工人们干劲十足。
他们的感受是:“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活儿,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
”这是因为公私合营A、变私有制为公有制B、排除资本家的管理C、提高了生产效率D、变资本家所有为工人所有9、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水平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水平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18·河北石家庄二中高一期中)1952年至1957年,中国的重工业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由37.3%上升到45%,轻工业的比重由62.7%下降到55%。
同期农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到43.3%,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上升到25%。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为工业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B.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成果显著C.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严重失调D.直接导致粮食生产严重不足答案 A解析根据题目中“1952年至1957年”得出是一化三改时期,根据题目中农、重工比例的提高得出,为工业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故A项正确;B项表述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相符,国民经济的恢复是在1949~1952年,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产物,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相符,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农业产值的下降是国家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产物,故D项错误。
2.(2018·河北保定高一期末)1952~1953年,中国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工业总产值增长98.3%、手工业增长60.9%、大型工矿项目施工694个到具体的各种产品产量增加多少都有规定。
“当时中央政府管2万个硬指标,计划就是法律,硬得很。
”“五年计划”发展模式( )A.经济指标具体细致,具有指令性B.内容科学详尽,具有强大生命力C.是落后国家赶超发达国家的必然选择D.是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主要原因答案 A解析材料中“当时中央政府管2万个硬指标”,经济指标具体细致,“计划就是法律,硬得很”,具有指令性,故A项正确;“五年计划”发展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压制了工矿企业发展,并不具有强大生命力,故B项错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是落后国家赶超发达国家的选择之一,并不是必然的选择,故C项错误;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是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主要原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xx·江苏盐城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三》认为,考察建国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49~1957年,起步发展阶段;1958~1965年,不稳定发展时期;1966~1978年,停止发展时期;1978年至今,稳定快速发展时期。
与“起步发展阶段”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有( )①“一五”计划的实施②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③大炼钢铁运动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 A解析“一五”计划的实施是在1953~1957年,故①正确;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提出是在1956年,故②正确;大炼钢铁运动是1958年“大跃进”的内容之一,故③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2.下图中的历史信息体现的建设成就是( )我国制造的第一批长春一汽生产的喷气式飞机首批解放牌汽车A.新中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B.“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C.“大跃进”运动改变经济落后D.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企业活力增强答案 B解析第一批喷气式飞机和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都是“一五”计划的成就,故B项正确。
3.(xx·江苏徐州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往往与重要历史事件有关并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下图所示的宣传海报所涉及的重要事件为( )A.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 A解析根据海报中“互助模范”“组织起来”可以得出是1953~1956年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A项正确;“大跃进”运动是指“大办农业、大办工业”,与海报不符,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一大二公”实行平均主义,与“互助组”不相符,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包产到户,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与题目中“组织起来”不相符,故D项错误。
2019-2020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单元测评卷四: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评测卷四: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不少流行词语,下列各组中,都是从属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的是 ()A.阶级斗争一国两制无私奉献B.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经济特区C.市场经济勤俭节约休闲娱乐D.和谐文明注重环保小康社会2.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
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
据此判断,实施“沿江”战略的龙头举措是()A.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B.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C.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3.下列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关于这些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保护了农民的利益B.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D.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4.基于当时的经济探索,1982年有人撰文说:“外国侵略通过历次《租界章程》大肆掠夺中国领土和主权的惨痛事实,暴露了中国封建制度及其官僚主义在同国际资本打交道过程中的极端腐朽和无比昏庸。
……它则是不可忘记的一页。
”其主旨是()A.开放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B.改革必然要剔除旧的体制C.建设可从历史中寻找智慧D.借屈辱历史影射特区建设5.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
特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特区”,如深圳、厦门、珠海、汕头等;一类是“特别行政区”,如香港、澳门。
这两类特区的共同点是()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社会制度B.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D.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6.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国民经济要“以计划经济为主,同时充分重视市场调节辅助作用”。
这主要表明()A.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已经很明显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此开始起步C.中共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双重作用D.关于市场作用的原有认识被突破7.下图是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表中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
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A.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 “一五”计划时期C. “大跃进”时期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解析建国初期,中苏友好,苏联援建中国156个工业项目,“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B项正确。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工业基础薄弱,A项错误;“大跃进”时期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中苏关系恶化,C、D两项错误。
故答案为B项。
答案B2•下图为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领息凭证,从中可知当时()解析图片中的文字信息“北京市公私合营企业”,从中推断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图片中的时间“ 1956年”也可印证上述信息。
故B项正确。
答案B3•漫画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右图是20世纪50年代《漫画》杂志的某一期封面,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 国有企业改革提上日程C.近代民族企业发展迅猛B. 社会主义改造正在进行D.国民经济调整初见成效A. 农村棉花种植获得大丰收B. 农业合作化取得丰硕成果C. 契合了当时的形势需要D. 农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解析 漫画“1958年棉产7 000万担”,明显与事实不符,故 A 项错误;农业合作化是三 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 时间是1953年至1956年,故B 项错误;1958年,发动“大跃进”, 浮夸风盛行,漫画的内容契合了当时的政治需要,故 C 项正确;漫画内容明显与事实不符,不是“农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表现,故 D 项错误。
答案 C4.在新中国的某个时期,农村出现了 “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 人”的现象。
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B.人民公社化运动C. “大跃进”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 “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 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材料反映的是农民缺少生 产的积极性。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52年底,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主要得益于()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执行B.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一五”计划取得的成果D.社会主义苏联的大力援助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基本史实的掌握。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社会经济凋敝,百废待兴。
政府领导人民进行经济调整,大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
至此,方才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以后又提出“一五”计划,故可排除A、C两项,D项过于夸大外因,与史实不符,所以应选B项。
2.某一时期在中国某地流行一首民谣:“队里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
猪背能够降飞机,猪耳能当足球场”。
这首民谣是特定时期的产物。
下面内容与其类似的是() A.“一个南瓜像地球,棚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放进太平洋,世界又多一大洲”B.“列宁故国恨蜕色,帝修魑魅狂反华。
七亿神州又奋战,垃圾堆里葬群蛙”C.“大包干,最简单,干部群众都喜欢,只要能干三五年,收的粮食堆成山”D.“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解析:选A。
从题干“肥猪大又长”等夸张的描述中判断,这首民谣属于“大跃进”时期的产物。
A项中“南瓜像地球”也是夸张,创作于“大跃进”时期。
B项从“列宁故国恨蜕色,帝修魑魅狂反华”判断,描述的是中苏关系恶化。
C项“大包干”属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项是刘少奇同志1947年在东北解放区一次干部会议上讲的,讲话大意是翻了身的农民分到了田地、牛和农具,生产积极性提高。
3.“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幼儿园、托儿所、缝衣组、理发室、公共浴堂、幸福院、农业中学、红专学校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进一步培养和锻炼着农民群众的集体主义理想。
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检测(四)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53年6月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对私营企业的利润分配提出了一个新的原则:即在企业的正当盈利中,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费、资方的股息红利等四个方面分配,简称“四马分肥”。
这一办法( )A.标志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B.推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C.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D.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格局形成【考点】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题点】社会主义改造答案 B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对私营企业进行“四马分肥”,建立起工人阶级对资本主义企业的监督与管理,推动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故B项正确。
2.“一五”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原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考点】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题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答案 C解析“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工业布局发生变化,因此导致上海、天津的人均工业产值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故C项正确。
3.(2018·三明高一检测)20世纪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
”材料中“政府号召组织起来”的措施是( )A.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B.成立人民公社C.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D.实行公私合营【考点】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题点】社会主义改造答案 A解析依据材料中“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等信息可得出材料主要阐述的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即农业合作化,因此材料中“政府号召组织起来”的措施是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故A正确。
4.“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4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1课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时加餐拔高练|课后加餐练|1.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在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过程中,采取了“不打烂旧机构”和“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的做法。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稳定社会秩序以巩固革命政权B.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C.实现发展生产恢复经济的既定目标D.借鉴近代企业合理化的管理模式解析:选C 历史的目的是具有阶段性的,1949年在没收官僚资本后采取“不打烂旧机构”的措施就是为了发展生产恢复国民经济。
当恢复经济的任务完成后,社会改造和社会革命的任务就提上议事日程,故答案选C项。
2.根据“一五”计划,国家对工业的投资只有11.2%用于轻工业(消费品工业),而88.8%的投资用在钢铁、机器制造、燃料、电力、冶金和基础化学工业的发展上。
这反映了“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B.注重工业的均衡发展C.牺牲农业的发展D.充分利用我国丰富资源解析:选A 材料信息表明国家把绝大部分投资都放在发展重工业方面,说明“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A项符合题意。
B项与材料不符;C、D两项材料没有反映。
3.下面是关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四枚邮票。
其反映的本质是( )A.劳动人民主人公的责任意识B.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热情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变革D.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发展解析:选C 从四枚邮票的内容可知,这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本质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变革,故C项正确。
4.1953年12月开始实行粮食计划收购政策,统购价格由中央规定,对城市人民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食。
以上政策的实施有利于( )A.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B.提高城乡生活水平C.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D.形成计划经济体制解析:选D 粮食计划收购政策,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食,是配合1953年开始的三大改造,有利于形成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
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检测题: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精品教育.doc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土地改革之后,有些地区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贫困农户不得不出卖刚分得的土地。
毛泽东认为:为了防止少数农户又走向贫困化,为了阻止农民卖田卖地,唯一的办法就是搞合作化。
这里的“合作化”是指( )A.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B. 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 包产到组、包产到户D. 开展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2、1956年9月8日,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在沈阳试制成功,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喷气式歼击机的历史。
《人民日报》头版进行了报道:“这种飞机……提前一年零五个月完成了试制任务。
”这一成就主要得益于( )A. “三大改造”的完成B. 苏联援华的落实C. “一五”计划的实施D. 科教兴国的推进3、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经济体制建设的方向即“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具体内容为:国家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个体经营是补充;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自由生产作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
下列选项对这一思想理解正确的是()A.明确提出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体现了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果C.说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曲折D.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即将彻底结束4、1956 年陈云指出:“夫妻店担心进不了社会主义,我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长时期内还需要夫妻店。
因为老百姓还要买小杂货、油盐酱醋,还要吃大饼、油条、混沌、汤团。
”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体现了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即将结束 D.说明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5、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
”这里的“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A.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B.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C.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6、 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这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选择题1.195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下列有关过渡时期及其目标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一五”计划实现总路线的各项任务 B.完成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C.在经济建设目标上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D.过渡时期是指1949年至1956年2.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B.重工业发展速度加快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4.“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的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5.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
”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 )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基础B.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C.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进而转向城市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6.有人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
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D.农业是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7.1651年“王麻子”刀剪店创立,20世纪50年代“汪麻子”“旺麻子”“老王麻子”“真王麻子”等68家手工刀剪作坊统一使用“王麻子”商标,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表明( )A.国有经济的优势确立B.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C.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D.政治运动波及经济领域8.在国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个体经济则由72%降低到3%,资本主义经济由7%降低到1‰。
这主要是由于( )A.我国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 B.“一五”计划取得突出成就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个体经济不符合中国的国情9.“社东有条清水河,河岸是个小山坡,社员山上挖红薯,闹闹嚷嚷笑呵呵。
忽听河里一声响,河水溅起一丈多,吓得我忙大声喊:‘谁不小心掉下河?’大家一听笑呵呵,一位姑娘回答我:‘不是有人掉下河,是个红薯滚下坡!’”这首歌谣反映了( )A.“大跃进”期间的“浮夸风” B.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合作化浪潮C.“文化大革命”中的经济动荡 D.改革开放初期的农业大发展10.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不仅不会破坏国家的统一市场,相反地,将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
由此可见,这个报告( )A.有效纠正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B.全面总结“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C.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D.是针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有效反思11.“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
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 700万亩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
”材料反映出( )A.人民公社期间国家经济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C.“大跃进”运动客观促进农村水利工程快速发展D.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12.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生产关系中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13.1962年,全国县以上的工业企业减少2万个,加上1961年减少的2.4万个,共计减少了4.4万个,相当于1960年底工业企业总数的45%;工业总产值指标比1960年下降了47%,重工业下降了57%,轻工业下降了26%。
出现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 )A.“大跃进”运动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贯彻C.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D.国民经济急剧恶化,濒于崩溃的边缘14.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
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
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15.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私下签订了一份包干合同书,“(分田到户后)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由此开始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尝试。
这一尝试()A.消灭了地主土地所有制B.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探索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16.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21世纪始于1978年”,因为这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
”文中的“一步”是指()A. 结束“两个凡是”B.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C. 提出“一国两制”D.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7.《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主编、英国学者麦克法夸尔说:“1949年是政权的更替,1979年才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从这个意义上讲,邓小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比毛泽东高。
”作者的观点主要是立足于( )A.民主政治建设 B.思想大解放C.发展生产力 D.推进全球化发展18.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
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
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
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19.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上提出:“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
”材料中的“新经济体制”指的是( )A.计划经济体制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宏观调控体制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
其直接结果是(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展国企改革21.1979年7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以及福建的厦门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3月将“出口特区”正式改名为“经济特区”。
由“出口特区”到“经济特区”的转变说明( )A.中央决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被打破C.对外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深 D.出口特区不适合中国的国情22.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一举措是指( )A.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B.创办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D.设立海南经济特区23.1992年,中国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发展。
以上海浦东为龙头,开放芜湖、九江、武汉、岳阳、重庆5个沿江城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和地区的经济政策。
同时,开放哈尔滨、长春等4个边境和沿海地区省会城市,开放珲春等13个沿边城市。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符合中国逐步推进的渐进式开放战略 B.浦东开发直接带动内地经济飞跃C.这些地区享有较大的政治管理权限 D.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体系初步形成24.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下列城市和地区开放顺序与之相对应的是A.大连——上海——长江三角洲——温州 B.厦门——大连——环渤海地区——武汉C.深圳——珠海——珠江三角洲——武汉 D.浦东——大连——闽东南地区——温州二、材料分析题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此后,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
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
“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
为了制造“机”、“船”,修筑铁路,钢铁的生产也突出出来。
这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都是追赶时代的。
可以说,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
——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中国百年投资结构之联想》材料二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
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资本的严重不足一是以传统农业为主而人口众多,积累非常有限(1949年美国中美关系白皮书甚至断言中共不能解决吃饭问题);二是人力资本也非常有限,大量的劳动力是文盲,科技人员和具有专业技术的产业工人严重不足。
而资源的不足,一是表现在人均耕地的严重不足,同时也严重缺乏可以用来出口换汇的木材、石油、矿石等。
在这种情况下,同时面临着国际环境的压力和大国的统一和安全,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就是苏联率先实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兴起的时代背景及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化发展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