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强群饲养技术
2020中蜂养强群夺高产易管理技术
对蜜蜂来说,其高效情绪主要出现在早春繁殖初期、处女王产卵初期、飞逃群和分出群迁人新居初期等。高效情绪出现后,蜂群工作效率较高,采蜜量几乎是同等埠群的1倍以上3高效情绪不能持久,一般不超过两个星期。这就是我们该好好把握及利用其高效情绪增产增繁增群,一般分蜂时期就是蜂群强盛时期也是外界蜜粉充足时期,所以一般大流蜜时期前后都是分蜂热时期。
以上都是个人观点,可能地域不一样方法也不一样,此法可能比较适合福建和两广地区。
关于蜜蜂采集习性的利用,还有以下内容:
蜂场进入蜜源地,第一次打蜜,需等满仓再打。教科书上讲的,初期猛打,见蜜就摇,我持反对观点:一,蜜蜂没有全转部入对此蜜源的采集,巢内饲料转移也不全面,条件反射建立不完全,新蜜就被摇出人为中断信号源,大不利于高产形成。二,对于拿白糖培养起来的外勤蜂,饲料质量绝对有关于采集力。请让蜜蜂吃饱新蜜,再为你多采新蜜吧。爱蜂思想关乎产量!否则欲速不达,拔苗助长!
1、流蜜期前20天移虫育王,12天出处王,一般出房7天左右开产,3天卵化成幼虫,由于断子一段时间,空房眼较多,存蜜就多加上有幼虫要哺育,采集情绪高涨,超高产 !
2、流蜜期前10天关王9天后放王,除去急台,加入一张幼虫脾特高产 !
3、强群流蜜期前3天抽走封盖子脾补给弱群,但要留一张大幼虫脾,放几张空老脾想低产也难 !
转运,防中毒关闭或其它的一些蜂群管理都要开沙窗,但流蜜期开窗,可能好多蜂友还没用。其实流蜜期特别是春到秋的流蜜期,开后沙窗是对蜂群的一个很好的措施,因中蜂的扇风习惯是头朝外而扇风入巢,因后窗开启和前巢门形成对流,大大的加强了蜂巢的通风量,随着通风加强,巢内的湿气也大量的排出,箱内的湿度也降低,箱内干燥加快了新进蜜的水份蒸发,蜂蜜的成熟自然也加快了。这无形中极大的减轻了工蜂为巢内通风的工作量,增加了采蜜量。但应注意二点,一是后窗必需在窗口上加罩一同后窗略大点的纱布,使之形成中空的双层沙窗,不使有些工蜂懒在窗口。二是流蜜未期要关闭,防止盗蜂。
中蜂强群饲养技术
中蜂强群饲养技术中蜂强群饲养技术主要指的是针对中蜂(Apis cerana)这一特定种类的养蜂技术。
中蜂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养蜂种类,其产蜜量高、适应性强、生命力强,在养蜂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中蜂强群饲养技术。
什么是中蜂强群饲养技术中蜂强群饲养技术是指在中蜂养殖中,通过科学合理的养蜂技术,将小的蜂群发展成为强大的蜂群。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繁殖、管理、饲养和保育等多个方面,旨在提高中蜂养殖的经济效益和产出。
中蜂强群饲养技术的原理中蜂的强群饲养技术原理在于科学的控制蜂巢的大小和蜜蜂的数量,以及合理的蜜源配备,保持蜂群的勤快饲养和生长,使其尽早实现强群,并开展成功的产蜜活动。
中蜂强群饲养技术的操作方法1.群蜂控制中蜂强群饲养技术的操作方法首先要控制养蜂区域内的蜜蜂数量,避免单个蜂巢的数量过多或者数量过少。
保持蜂巢规模,控制成蜂数量,是确保中蜂强群的关键。
2.蜂源配备在养蜂区域内进行蜜源配备也十分重要,科学地配备蜜源可以有效地提高蜜蜂的采蜜能力和产蜜效率。
除了采蜜能力和产蜜效率外,合理的蜜源配备也能保障蜜蜂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3.科学喂料保持对蜜蜂进行科学的喂料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初次进巢的蜂蛹来说。
只有科学的喂料才能保证蜂蛹的营养和生长,也能顺利地将蜂蛹发育成小蜜蜂。
4.巡查管理在中蜂强群饲养技术中,巡查对于蜂群的生长和发展十分重要。
巡查可以及时发现蜂巢内存在的问题,例如蛀虫、病毒、干燥等因素,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保证蜜蜂的健康生长。
5.繁殖管理中蜂强群饲养技术的最终目标是让蜂群快速发展成强大的蜂群,并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繁殖方法进行壮大。
繁殖管理非常重要,在蜂群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要及时做好分群工作,从而为蜜蜂的持续生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中蜂强群饲养技术的优势中蜂强群饲养技术有许多优势。
首先,该技术提高了中蜂养殖的经济效益和产量。
通过强群饲养技术,可以显著增加蜜蜂产蜜总量,提高中蜂养殖的经济效益。
养蜂就要养强群
1.1 分蜂的方法
在不影响原群蜂繁殖的情况下,3群为1组,按3:1分蜂的比例组织交尾群。从其中一群提出1框正在出房的老蛹脾,去掉蜜蜂,放入准备好的蜂箱内,从其它两群中各提出带有幼蜂较多的蜜粉脾各1张放入新分箱,次日老蜂飞回原群后,安放成熟王台。这样,在不影响3个原群繁殖的情况下,组成了只有1框半左右幼蜂的交尾群。蜂王只用3~4天时间就在新脾上产满了卵,控制了蜂群的自然分蜂情绪,促进了原群的繁殖。
强群的好处是:蜜多、抗病、抗敌害、管理容易。
那么要怎样才能养出强群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一要爱,二不贪,三王好,四脾好,五箱好,六是蜂箱放止条件好。
一要爱:就是要有一颗对小蜜柯护之心,比如冬天要做好保温防饿,夏天做好防热防敌害等。)
二不贪:不贪就是不贪脾、不贪蜜、不贪群:始终保持蜂多于脾。新手养蜂常犯的毛病是往蜂群里加脾加础,弄得脾多于蜂。脾面蜂数稀零。这是群势发展的大忌。幼虫多,哺喂蜂少,顾此失彼,造成营养不良,导致相当一部分出巢新蜂先天性残疾(爬蜂)。即便能正常飞翔,也难得寿数。酷夏时节,由于脾多蜂少,工蜂煽风驱热很难面及各个领域,过高室温缩短工蜂寿命并波及幼虫伤热(烂仔)。春冬季节不利保温,造成冷伤,极易引发疾病(烂仔和中囊)。脾多于蜂是养蜂的致命伤,无论任何时节,群势必垮。
养蜂就要饲养强群,因为强群哺育力强,抗逆性强,能利用早期蜜源,蜂群繁殖快,流蜜期蜂群适龄蜂数多,采蜜多,产量高,效益好。现将饲养强群蜜蜂的几项管理要点阐述如下。
1、夏季防止分蜂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由于每年重视秋、冬季蜂群管理,出窖后蜂群都能达到5框蜂以上,利用这样的强群繁殖,5月中下旬蜂群就能满箱。此后是强群管理的最关键时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在防止蜂群发生分蜂热的同时,利用过剩的哺育蜂适宜分蜂,增加蜂王的产卵量,加速蜂群的繁殖。当蜂群达到6框蜂、有5脾完整的子脾时,就应着手育王,按蜂场的规模比例适时分蜂。
中蜂的强群饲养与高产措施
健康养殖·管理2020.21 畜牧业环境39摘 要:中华蜜蜂是一种传统蜂种,具有比较长的历史。
中蜂这个种类具有抗螨能力和抗病能力比较强的特点,适应在山区气候环境中生存,主要是采集山区里面的蜜粉源。
中蜂和西方蜜蜂比较相似,在流蜜时期群势越强收获越多,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但是,中蜂和意蜂相比在单群群式上没有明显优势。
因此,只有饲养人员在日常的管理中使用相应的策略,才能把中蜂饲养成为一个强群,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关键词:中蜂;强群饲养高产;措施1 进行双群同箱饲养中蜂的弱群本身的繁殖能力比较差,在大流蜜时期不容易发展为强群群势。
在中蜂分蜂时,用蜂笼将中等群势蜂群收捕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使用双群同箱饲养的方式,具体的操作步骤是:使用蜂笼把蜂群收捕起来,再把这些蜂笼都放在阴暗环境中,在蜂群表面使用喷雾器进行水雾喷洒,喷洒需要少量,让蜂群可以尽量保持安静。
在距离弱群比较近的地方,放上一个空的蜂箱,将弱群的巢门方向还有蜂箱的巢门出口方向保持一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巢门只开一个。
将覆布还有隔板准备好,在强群里面找到一个子脾放在空的蜂箱里面,以此来提升蜂群的恋巢性。
依照蜂量适当加入巢础。
巢础还有子脾不要离箱壁太近。
把准备工作都做好以后,将新蜂群从当前的阴暗环境里面提出来,将蜂群振落到已经做好准备的空蜂箱里面,然后快速地用覆布把箱盖盖好。
在对其进行观察时,尽量不要对其造成惊扰。
当天色比较暗淡的时候,弱群中的采集蜂大部分都回巢了,在这些弱群里面加上一个隔王板,这时需要把弱蜂的巢门及时关闭,并且把新蜂巢及时打开,然后慢慢地把所有的蜂脾都放到弱群的隔王板另外一边,并且把巢门及时打开,把空蜂箱移出去。
等一些零散蜜蜂飞回来以后,把弱群的巢门再打开。
让两群进行同箱饲养,饲养一个夜晚以后,早上就把弱群巢门及时关闭大概两个小时,等新的蜂群都认巢以后,把弱群巢门再打开。
通过这种操作就实现了双群之间的同箱饲养。
养蜂经验:中蜂怎么从弱群怎样养成强群?
我国的养蜂的历史悠久,而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蜜蜂,中蜂养殖也是我国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但是中蜂相对意蜂而言,它的繁殖速度较慢而且群势较少,强群是养蜂高产的基础。
所以将蜂群养成强群至关重要,那么中蜂怎么从弱群怎样养成强群呢?1、适宜的环境气候养蜂环境对于蜂群的发展极为重要,养蜂场附近必须有清洁的水源,供蜂群采水,其次蜂场环境必须安静,过于嘈杂不利于蜂群发展,其次在周围没有农药、化肥等污染问题,最后是蜂箱在冬季要有保温设施,夏季应该有降温设施。
气候也是蜂群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当地的气温要适宜中蜂生存,冬季严寒地区要做好保温工作,夏季过于炎热时要做好防暑工作,另外大风雨天气也不利蜂群的大致,尤其是在大流蜜期连续雨天影响更大。
2、丰富的蜜源蜜源是蜂群快速发展的基础为主,没有丰富的蜜源蜂群是无法快速繁殖的,但是蜜源又可以从两个方法说起,一是就是蜜源的多寡,这点无需深入的研究,第二就是蜜源的远近,中蜂的采蜜半径一般是3 公里,所以在 3 公里内的蜜源才能称得上有效蜜源, 3 公里外的蜜源再多也是无用的。
3、蜂王的品质蜂王是蜂群的主要繁殖者,它的品质是整个蜂群快速繁殖的直接因素,这需要从蜂王的遗传特性、年龄大小、是否病残等方面来看。
遗产不用细说,产卵力越强的蜂王繁殖速度越快;年龄方面应该确保蜂王处于盛产期,也就是两年内,过了盛产期蜂王要及时淘汰更换,而病残蜂王更应该及时更换。
4、奖励饲喂奖励饲喂是蜂群快速繁殖的主要手段,就是在晚上时用少量糖浆或蜜水饲喂蜂群,使蜂群造成外界蜜源丰富的错觉而加快繁殖速度,蜂群通过奖饲一方面可以为蜂群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刺激蜂王产卵和激励工蜂哺育,但在奖饲时要注意饲料的清洁和防止发生盗蜂。
5、预防分蜂中蜂群势在发展到一定规模是就会发生分蜂,这时蜜蜂种群扩散的主要方式,但对养蜂人来说分蜂就等于群势至少减小一半,非常不利于产量,所以如何有效的预防分蜂是维持强群的重点工作。
中蜂蜂箱尺寸,中蜂强群十法
中蜂蜂箱尺寸,中蜂强群十法巢箱:内围长440毫米,宽370毫米,高270毫米,板厚20毫米,前后壁内面中央留有宽12毫米的浅槽。
巢框:巢框外围长420毫米,高250毫米,上梁宽25毫米,厚20毫米,长456毫米,框耳长28毫米。
浅继箱:浅继箱内围高135毫米,宽370毫米,长440毫米,板厚20毫米,巢框外围长420毫米。
一、中蜂蜂箱尺寸1、巢箱:巢箱内围长440毫米、宽370毫米、高270毫米、板厚20毫米,前后壁内面中央必须留有宽12毫米、深3毫米的浅槽,前壁下沿可以留下两个长120毫米、宽20毫米的缺口,整个箱体外围上沿必须加宽20毫米、高25毫米的保护条。
2、巢框:巢框外围长420毫米、高250毫米,上梁宽25毫米、厚20毫米、长456毫米、框耳长28毫米,边条长240毫米、宽25毫米、厚10毫米,下梁长400毫米、宽15毫米、厚10毫米。
3、浅继箱:浅继箱内围高135毫米、宽370毫米、长440毫米、板厚20毫米、巢框外围长420毫米、高125毫米,上梁厚15毫米、长456毫米、宽25毫米,可根据群势来取决尺寸。
4、副盖:副盖大小与箱体外围的尺寸必须保持一至,材质可分为木质盖和铁纱盖两种。
5、箱盖:箱盖内围长490毫米、宽420毫米、高85毫米、板厚15毫米,里面四角必须附钉上一块长40毫米、宽、厚均为20毫米的木板,上面可以加钉镀锌铁皮或油毡,两侧各有二个长100毫米、高20毫米的舌形通风口。
二、中蜂强群十法1、温度是影响中蜂繁殖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温度不管是过高还是过低都会影响繁殖速度。
温度偏低时蜂王会停产并与工蜂御寒,温度过高时蜂王会减少产卵量甚至可能停止产卵,所以在气温偏低时必须给蜂箱做好保温防寒工作。
2、环境对中蜂繁殖的速度也有影响,蜂王必须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正常产卵,工蜂也必须在安静的环境下才可以正常育虫。
因此养蜂场必须要建在周围环境安静且没有人畜打扰的地方,日常检查或管理蜂群时也要保持安静。
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
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1、转地前的准备:1、调查、落实新场地:详细了解新场地的位置、蜜源状况和农药喷施情况、放蜂密度,选好摆蜂地点。
2、包装蜂群:运蜂前,用木卡子卡牢巢脾,挤紧巢框与靠板后,用铁钉将各个框耳固定,并钉好纱盖。
下钉子时,注意要用钳子将钉子夹住,用手力往下压入,以减少对蜂群的振动刺激。
傍晚蜜蜂进巢后,关紧巢门,打开纱窗。
二、转运蜂群:运蜂时间,应在晚上或早晨。
运蜂时,巢脾与运行方向平行,中途尽量不要停留,车速不能太快,减少蜜蜂骚动。
热天转运还要注意通风,防止蜂群受热、受闷。
三、到新场地的管理:1、蜂群到达新场地后,及时将蜂箱摆放到预先看好的地点,巢门方向要错开。
待蜂安静下来后,再分批、间隔地打开巢门。
开巢门时,可适当喷水,以免工蜂迷巢咬杀和飞逃。
2、过23天后,蜜蜂进出恢复正常,可开箱辙除木卡,检查蜂群。
中蜂疾病防治方法1.饲养强群蜂病的发生除具备病原物、传播途径和蜜蜂个体的易感性3个基本条件外,与群势强弱的关系非常密切。
总的趋势是群势越强,蜂病的发生和危害就越轻,相反就越严重。
强群不但采集蜂数量超过弱群,而且强群的蜜蜂个体相应比弱群蜜蜂个体强壮,所以强群采集力强,抵抗力强。
因此饲养强群是防止蜂病的基础和根本途径。
据试验,欧洲幼虫腐臭病,将人工感染蜂房链球菌的一日龄幼虫脾,插入用未封盖幼虫脾补强的强群内,经过一昼夜,感染幼虫几乎全部被拖出;相反,将感染幼虫脾插入用成年蜂补强的无小幼虫的蜂群内或无王群内,清除感染幼虫的速度就很慢,甚至停止清除。
就是说,强群和繁殖力强,具有育虫要求的蜂群,对病虫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
囊状幼虫病,如果蜂群强大,则可自愈。
2.选用抗病蜂种选用抗病蜂种是防治蜂病的根本措施。
抗病蜂种的选育可通过2个途径来实现,一是由科研部门进行立项研究;二是由广大蜂农在养蜂生产实践中进行群众性的选育,当发生某一种病害时,选用抗病蜂群做育种群,经过一段时间后,抗病蜂种就有可能选育出来。
中蜂养殖技术小技巧
中蜂养殖技术小技巧
中蜂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蜜蜂品种,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能产蜜多等特点。
中蜂养殖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涉及到饲养、繁殖、防病等多个方面。
在中蜂养殖过程中,有一些小技巧能够提高中蜂的生产效益,减少疾病发生率。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蜂养殖技术小技巧。
一、饲养技巧
1.定时补充饲料
中蜂繁殖能力强,生长发育快,需要充足的饲料支持。
在养殖中,要定时补充饲料,确保蜜蜂有足够的营养。
2.科学摆放饲料
中蜂在采食时,会遵循一定的顺序、方法来采集,可根据这一原理,将饲料在蜂箱内合理地摆放。
在蜂箱周围布置花草,可吸引蜜蜂采集,提高采集效率。
二、繁殖技巧
1.适当控制蜂巢数量
中蜂的蜂巢数量不宜过多,要控制在一定的数量范围内。
过多的蜂巢会影响蜜蜂生长,导致蜂箱内空气差,增加蜂群疾病的发生率。
2.注意饲养母蜂
母蜂是中蜂繁殖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饲养母蜂时,要注意维护蜜蜂蜂巢的环境,营造一个适宜繁殖的环境。
同时还需要定期更换老母蜂,为蜂群注入新血液。
三、防病技巧
1.保持蜂巢内清洁
定期清理蜂巢内的杂物和废料,增加蜂群在内部的活动空间。
同时还可以定期更换蜂巢底板和蜂巢上盖,以保持蜂巢内干净和整洁。
2.定期消毒蜂巢
中蜂繁殖力强,但同时也容易患上一些疾病。
定期对蜂巢内进行消毒,可以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以上就是中蜂养殖技术小技巧的一些内容,这些技巧都是经过实践验证的,如果能够正确地应用它们,就能够有效提高中蜂的生产效益,保证中蜂的健康和长寿。
中华蜜蜂强群高产科学饲养法
中华蜜蜂强群高产科学饲养法中蜂专业生产场必须采取定地与小转地相结合的战略。
必须建立固定的山区基地,全年保持40%蜂群定地繁殖与生产,60%主力蜂群转战采蜜。
定地饲养每人可养中蜂120~200群,转地每人可养90群。
要采用改良的朗式十框标准蜂箱科学地应用主副群6:4分区管理法,一年四季饲养强群,科学管理每个环节,就能够在同等条件下,比普通饲养管理的蜂群增产50%以上。
现将要点概述如下。
一、朗式蜂箱的科学改良与使用中蜂活框科学饲养法是沿袭意蜂饲养方法而来。
虽然中蜂的生物学特性和饲养要求与意蜂有相同之处,但是中蜂体形、蜂王产卵力、群势、贮蜜习性等却与意蜂有显著差别。
为此,几十年以来,全国各地根据各自情况,设计出各式各样的标准中蜂蜂箱,但没有被全国都接受的统一定型。
有专业人士经过30余年观察,试用过7种各式中蜂蜂箱,经实践,最终认为,还是将朗式标准蜂箱经过改良用于中蜂最合适。
改良后能适合中蜂生物学特性,能适应专业、副业生产及定地、转地、出售蜂种等目的需要,也能与其它通用规格的蜂机具(如:摇蜜机等)相配合。
还便于意、中蜂转养使用,具体改良方法如下:1.将巢箱横竖虚划四等分,于四面箱壁底自右第2格位、向外开设推拉式开关巢门(约高1cm,长8cm),以便夹箱、分区、合并、交尾等用。
2.在蜂箱左右边内壁上部加钉宽1cm、高2cm的挂框木条。
木条面与原前后箱壁的挂槽面对齐。
3.原标准巢框长度改短:上梁总长与箱体左右内长相似,巢框侧条距箱内壁18~20mm,上梁宽改为25mm。
本型改良标准框放在标准箱内横向排列,最多可放13框。
当平箱采蜜时便于取两边蜜脾蜜,不影响中间子脾。
4.可上浅继箱采蜜的强群加配浅继箱。
注意组配后上面浅巢框的底与下巢框的上梁间距只能留5mm,以免太高了中蜂不上浅继箱。
如果此处距离过高,则在挂框槽面上钉木条以补足高度。
5.巢内隔堵板中部要开纱窗并用粘胶厚纸板贴上,供使用时按需贴上或撕开。
前、后、底纱窗关启要紧密。
中蜂规范化强群饲养
中蜂规范化强群饲养欢迎加入蜂蜜课题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优良蜂种,具有大年丰收,小年少收,歉年不赔的特点。
中蜂善于利用山区的零星蜜粉源,适合定地结合小转地饲养,是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但是,中蜂蜂王产卵量不如意蜂蜂王。
要获得高产,必须选用优良品种,采用新王,利用双王繁殖的措施,使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繁殖成强壮的生产群。
当蜜粉源植物吐粉泌蜜期到来,可除掉劣王,利用单王带大群采集蜜粉,产量比单王群增加一倍以上,能够挖掘出中蜂的综合生产性能,大幅提高饲养效益。
一、选育优良品种优良品种的蜂王产卵力强,群势强大,抗病力强,产蜜量高,可通过下列方法获得:1. 在本场筛选良种中蜂王大体分有两种体色:一种为枣红色,个体大,产卵多,能维持强群,相对不好飞逃,产蜜量高,抗病力相对较弱,可作培育蜂王的母本;另一种为黑色,个体较小,产卵力弱,好分蜂,易飞逃,产蜜量较红色蜂王低,抗病力强,可培育雄蜂作父本。
2. 引进良种开始少量引进试养,通过一个周年考察,若引进的蜂种在生产实践中表现出色,优于本场蜂种,则可全面使用。
用引进的优良品种作母本,本场生产性能优良的蜂群作父本培育蜂王。
二、使用新王新王产卵力强,不易分蜂,是维持强群的根本。
中蜂蜂王一般可使用一年至一年半,第一年春末夏初分蜂期交尾产卵的新王可用至第二年白露,以后产卵量明显减少。
蜂群群势下降,分蜂性增强,抗病力降低,产蜜量减少,因此,每年可在春末夏初分蜂期或立秋前后更换蜂王。
分蜂期蜂群群势最大,哺育蜂多,蜂王营养充足,雄蜂多,可择优交配,质量高,坚持分蜂期换王,年年使用新王。
三、使用正方形蜂箱分区饲养通过多年观察,测量了各种野生中蜂巢穴和土法饲养的蜂巢,发现中蜂可塑性极大,适应性强,只要蜂巢温湿度适宜,防雨避风,饲料充足,周围蜜粉源丰富,蜂群便能生息繁衍。
中蜂爱结球,正方形蜂箱适应中蜂的球体蜂巢结构。
为了适应通用的蜂具,利用意蜂标准巢框尺寸,但上框梁设为2.5cm。
中华蜜蜂的养殖入门实用技术,50只蜜蜂和蜂王能发展吗?
中华蜜蜂的养殖入门实用技术,50只蜜蜂和蜂王能发展吗?摘要强群饲养管理:选评分在70分以上、二级以上的种王,并用双王群和双箱的饲养方式,同时保证有充足的饲料。
繁殖期管理:繁殖期主要注意保温,及时扩大群势,在人工育王的前20天,培育雄蜂。
越夏管理:高温时,合并2框以下的弱群,每群调整至4-5框群势,并给蜂群喂水和在箱外洒水降温。
一、中华蜜蜂养殖入门实用技术1、强群饲养管理(1)选王①选择评分在70分以上、二级以上的种王。
②在春季或冬季换王,1年应换王1-2次,保持蜂群强势。
(2)饲养方式①方式建议采用双王群和双箱的饲养方式。
②蜂箱:用中蜂十框标准箱或FWF型中蜂箱,并使用框式隔王板将箱内空间隔成2个室,每室养1群,巢门全设在箱前。
平时平箱饲养双王箱,在流蜜期叠加继箱取蜜,加继箱时应从巢箱中取出3-4框盖子脾或大幼虫脾以及1张蜜粉脾放在继箱的一侧,外加隔板,然后在巢脾内补加空巢脾,在巢箱或继箱之间加隔王板,让蜂王在巢箱内产卵,产蜜期需在巢箱和继箱间加隔王板。
(3)保证饲料充足当外界蜜粉缺乏且蜂群内又无贮存蜂蜜时,可采用灭菌的花粉灌脾饲喂,或用花粉代替品做成花粉饼放在框梁上饲喂。
在缺蜜时,将装有蜂蜜的饲喂器放在蜂箱内饲喂,饲喂时间选在晚上,饲喂量以能够供给蜂群食用2-3天为宜。
2、繁殖期管理(1)繁殖期时间一般春、夏、秋是繁殖期,在繁殖期需注意保温,提供足够的饲料,及时扩大群势,人工育王、双王同箱饲养。
(2)人工育王①选5框以上的蜂群,并用隔王板把蜂群分为育王区和繁殖区,蜂王应留在繁殖区内,在育王区内放蜜粉脾和幼虫脾,育王区应占原巢脾的2/3,或将育王群的蜂王暂时拿来出来,待王台被接受后再放回去。
②育王框内径为200-250mm,高200-220mm,并安装直径8mm,深11mm的人工王台,台间距9-10mm,每框放入出生24小时以内的幼虫15-20条,然后放入育王区中,第二天拿出育王框,取出台基中的幼虫,从母群中移入出生18-24小时的幼虫,将其培育成蜂王。
浙北中蜂强群饲养技术应用
29浙北中蜂强群饲养技术应用邱汝民1 戴国平2 邱凯3 沈晶晶3 张娟娟3│文1浙江省蜜蜂产业协会,313100;2长兴县外国专家服务中心,313100;3长兴意蜂蜂业科技有限公司,313100一、浙北地区中蜂特点长兴位于浙江北部,与江苏、安徽交界处,饲养中蜂历史悠久,传统养蜂延绵至今,饲养规模不大。
许多丘陵地区都养中蜂,原始饲养的蜂桶很有特色,蜂桶与华南地区有相似之处,也有独特之精华。
桶的高度23cm,下口30cm,上口25cm。
浙北地区气温偏低,这种圆木桶适应当地中蜂饲养,与西蜂有相似之处,第二个桶类似继箱,较有特色。
强群能维护5个桶,类似加4个继箱,属于浙北地区中蜂较强群势。
二、浙北中蜂饲养的方式养蜂人把饲养中蜂当作爱好,获取部分蜂蜜食用,饲养数量不多,小户蜂农5~10桶,多的百桶,放置在房前屋后或者院子里,每年取蜜1~2次,数量略多的蜂农作为副业来饲养,增加经济收益,但是总体饲养没有形成规模。
没有技术管理措施,更没有对本地蜂种的选育,品种退化现象突出,有的中蜂群势小,容易分蜂,容易逃蜂,容易工蜂产卵,容易全群消失。
在流蜜期,根本不检查圆桶蜂群内部状况,老蜂王退化要分蜂,成熟王台要出房、要分蜂,有的有几个王台成熟就分几次蜂,造成蜂蜜产量低,效益差,所以强群饲养值得探讨。
三、强群饲养与场地选择饲养中蜂选择蜂场位置很重要,首先选择地势较高,蜜粉源丰富,有多个蜜粉源植物,零星辅助蜜源较多,8~10个月不缺粉,这是优选条件。
蜂群与蜂群置放要有一定的距离,中蜂在分蜂期会“连带”分蜂,一群蜂发生分蜂,左邻右舍听到分蜂声音也跟着分蜂,或者处女王交尾群也同样参与分蜂热潮。
如果场地开阔可以放置一定距离,对盗蜂、分蜂管理都有好处。
如果在山坡上可以层层叠放,错位分开,利于蜜蜂飞行采集。
选择放蜂位置,在越冬时避风,朝阳,以东南为主,西北不利于冬天蜂群管理。
西北方向繁殖明显缓慢,饲料(蜂蜜、花粉)消耗大,不利早春繁殖。
强群高产饲养管理技术
强群高产饲养管理技术一、引进优秀良种1、选择良种良种是获取高产的决定因素,想获取蜂产品高产的首要条件是选择、引进优秀的蜜蜂良种。
选择什么样的良种,要根据自己的生产需要和条件来确定。
目前我国主要有采蜜型,产浆型和蜜、浆、花粉“三高产”型的三大类型的蜂种可选择。
2、安全介绍种王如何将引进的新王介绍成功是引种成功的第一步。
为了保证新王介绍成功,必须给新王创造安全的环境。
具体做法有组织出房子脾介绍法、交尾群介绍法。
1)组织出房子脾介绍法。
事先组织好将要出房的不带蜂子脾,然后将囚有新蜂王的王笼放入子脾中,待新蜂开始出房,在晚上喂足糖水后放出新蜂王。
2)交尾群介绍法。
先将交尾群的处女王拿掉,到晚上喂足糖水后放入新蜂王,待新蜂王腹部膨大后再介绍到大群。
或将交尾成功王拿掉1天,在晚上喂足糖水后放入新蜂王。
3、换种技术如果一次向杭州德兴蜂业有限公司引入不同血统的父系、母系种蜂王(蜜、浆、花粉“三高产”型)各一只,先移取父系种王的幼虫育王取代本场的所有蜂王培育健壮雄蜂,同时割掉原场的全部雄蜂子。
然后,移取母系种王的幼虫育王,待新处女王与新培育的雄蜂交尾成功后,取代父系的一代杂种王,则更换蜂种工作宣告完成。
一般情况下在一代移虫换雄蜂后,王浆产量就可以明显提高,如果完成二代移虫换种后,王浆产量将大幅度提高。
如果只引种一只种王,先将移取新种王的幼虫育王,待与本场雄蜂交尾成功后,将自己场的雄蜂子全部割掉,用一代杂种王培育强壮的新纯种雄蜂,然后,从引入新王的幼虫移虫培育新王,再与新培育的雄蜂交尾,这样换种工作宣告完成。
这样做法容易过早发生近亲繁殖产生退化。
4、防止杂交退化引入良种后为了防止与其他蜂场的雄蜂杂交,避免引入良种的优良性状得不到发挥,在第二次育王时必须远离其他蜂场,防止被其他蜂场的雄蜂杂交。
5、培育健壮的种王引进良种后如何培育健壮的种王又是关系到高产的重要因素。
培育健壮的种王措施是:1)选择王浆高产的蜂群作育王群。
我的中蜂强群饲养措施
式, 常 年采 取 双 王 夹箱 ( 简 称双 王 群 ) 饲 养 是 中蜂 强 群
优 质蜂 王 , 主要应 考 虑选 用具 优 良种性 状好 、 生 产性 能 强 的蜂种 。 因为优 良特 性 的蜂 王是 中蜂强 群饲 养 的保
饲 养 的基 本保 证 , 同时也 消除 失王现 象 。目前 较易 于采 用 的措 施 是采 取 双王 群饲 养 或继 箱饲 养 。中蜂 双 王群
饲养 可 以采用 标 准蜂 箱 :方 法是 用 闸板 将 箱 内一分 为 二 成 2个室 , 每室 养 1 群, 巢 门分 别 开设 在箱 前 向 , 或 1
证 ,在 中蜂 饲 养 中应选 用 具有 蜂 王产 卵力 强 、群 势 强 大、 分蜂性弱 、 高产 、 抗病力强( 尤 其 是 抗 中囊 病 ) 等特
殖 区给 以分 开 , 使蜂 王 产卵 积极 性 提高 , 同时 保证 繁 殖 区的蜜 蜂健康 成长 。若到 流蜜 生产期 , 要把 生产 期 的贮
蜜 区给以保证 。
一
Hale Waihona Puke 、蜂 王的选 育
般操 作 方法 :改变 中蜂 传 统单 箱单 群 饲养 的方
一
群蜂 的强壮 与蜂 王有 很大 的直 接关 系 , 所 以选 用
性 的蜂种 。
个 设在 箱前 向 , 1 个设 在 箱侧 向 。当巢 门均 设 在箱前 向 时, 可 用框 式 隔 王 板 替换 闸板 , 以消 除 蜂 群偏 集 现 象 。 流蜜期 可 根 据实 际情 况 ,采 用 2块框 式 隔 王板 将 2群 的蜂 王分 别 限制在 侧 壁 向 1 ~ 2 框 范 围内产 卵 ,箱 内中 央供 部分子 脾 哺育繁殖 饲养 , 部分 贮蜜 。或用 囚王笼将 1 只王扣 起来 , 用 1 块框 式 隔王板 将 另 1只蜂 王 限制在 侧向 2  ̄ 3 框 范 围 内产 卵 ,箱 内其 他 部分 供 子脾 哺 育繁 殖。 同时 留有 空脾 贮蜜 。 在 大流蜜期 间 , 当底 箱满 箱时 , 就要 像意蜂 上继 箱那 样 , 用继 箱扩 大蜂巢 , 将 子脾 调上 继箱 , 并根 据需 要上 、 下调 整巢脾 , 进行 继箱 饲养 。流蜜 期用 继箱取 蜜 , 这也 是生产 巢蜜 和成熟 蜜 的方式 。
强群培育技术措施
16APICULTURE OF CHINA饲养管理2022年1月 养蜂技术强群培育技术措施杨占林│文内蒙古呼和浩特赛罕区丰州路内蒙古经贸学校家属小区,010020强群是夺取高产稳固的基础条件,日常各项管理工作都应围绕和聚焦这一主题,提高蜂群的生产能力,以期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下面介绍培育强群的一些做法,供参考:一、储备一定数量的蜜粉脾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饲料储备的重要性。
在蜜蜂采集的各时期不仅注重采收,更要注意留存蜜粉脾,以满足不同时期蜂群的需求,特别是外界蜜粉不足时应急之需。
二、保持饲料充足饲料一定要充足,在蜂群繁育的重要时期尤其如此。
比如,7~8张足框蜂量的群势要有一整张蜜粉脾的储备,10框足蜂以上群势配有2个以上的整张蜜粉脾,更大的群势相应增加。
三、抓好早春和秋季治螨充分抓住早春开繁前和秋季控王后期这两个空档期,对全场蜂群同步治螨,不能漏掉一个蜂群,为蜂群健康发展和安全越冬创造条件。
四、培育优质新王优质蜂王是培育强群的关键所在,要选择在流蜜期育王,处女王交尾成功率高,质量好,更重要的是基本没有围王现象。
顺带说一下,只要是被围过的蜂王即便解救也丧失了使用价值。
再就是育王群的群势要求,需要有4~5 框足蜂,能保证正常巢温并防盗,从而保证新王后天发育乃至交尾成功。
也可利用原群留一定蜂量作为新蜂王的培育群,育出新王质量优异。
五、防止伤热导致生产力降低伤热是强群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盛夏酷暑天气要将蜂群陈列摆放在通风好的树荫下,定地蜂场可搭建遮阳棚,以降低蜂群温度,有效防止因巢内温度过高而造成蜜蜂离脾,影响幼蜂的质量。
在冬季亦是如此,伤热造成蜂群活动增加,导致下痢,最终越冬失败。
六、要选择高燥的场地高燥场地至关重要,不仅防止雨水的浸泡,而且能有效防止白垩病、麻痹病和大肚病的发生,应选择地势较高的干燥之地摆放蜂群。
除此之外,用砖块垫起蜂箱,保持箱体离地状态,同样能起到有效防潮作用。
七、遵循宁紧勿松的蜂脾关系在日常繁育时期(除盛夏外)要严格紧缩蜂脾,切勿随意加脾扩巢,防止因加脾过快出现“稀蜂”,并诱发疾病,以致丧失生产能力。
中蜂强群可适当奖励饲喂
52农家之友 2018. 07新技术养殖葵宝NONGJIAZHIYOU中蜂的生物学特性 表明其自然群势显著小于意蜂的群势。
中蜂的群势控制在每群5~6框蜂(意蜂标准箱)时较容易控制分蜂热,采集效果也好。
在中蜂的实际饲养中,为了合理地利用有效的空间,增加采蜜量,宜饲养双王群。
在双王群的饲养中,引王是关键。
当蜂量达到4框蜂时,用隔王板将其分成每边各2框的蜂群。
让无王的一侧失王2小时以上,引入一个成熟的(即将出房的)王台。
处女王出房后1~2天还可以在巢脾上看见。
但,其做认巢飞行返回时,常飞到有蜂王的那一侧,引起两只蜂王争斗,使得箱内两边或一边失王。
可以在蜂箱前的空地上找到其中的一只死去的蜂王。
因为处女王认巢飞行返回时箱外虽有明显的标志物,但仍易于偏向箱外蜂多的一边,所以用这种方式培育的双王群成功率较低。
要培育双王群,宜在隔王板一边用间接法引入一只产卵王,并同时缩小原巢门的大小,防止工蜂偏集原群的那一铡。
要获得产卵王可以组织交尾群,并适当补充工蜂封盖幼虫脾给交尾群,用于增强交尾群。
适当的奖励饲喂 (1)补充饲喂。
早春蜂群的繁殖,容易遇到巢内无蜜无粉的情况。
尤其是南方中蜂,早春虽然有一些蜜、粉源,但是这个季节通常会出现连续几十天的阴雨。
由于蜂群无法采集,导致蜂群缺少蜜、粉。
此时进行补充饲喂显得至关重要了。
对蜂群的饲喂要用优质的蜜水。
蜜水的浓度要适当,应有粘稠状。
如果蜜水浓度太低,工蜂要通过扇风来排水,这样会增加工蜂的负担。
饲喂的量要根据蜂量来定,蜂多的多喂,蜂少的少喂。
第一次尽量少喂一些,逐次增加,但要做到一个晚上能吃完。
饲喂器中要放入—些稻草等漂浮物,以防止蜜蜂淹死。
饲喂要选择晚上(无月光)的时候进行。
如果蜂箱被电灯光线直射,应暂时关闭巢门进行饲喂。
以免蜜蜂嗅到蜜味后,引起兴奋,大量出巢,以至损失部分的采集蜂。
白天不能饲喂,以免引起盗蜂,给蜂场造成损失。
(2)造脾饲喂。
中蜂管理过程中,常遇到蜂群需要扩大巢房(尤其是新分群)的情况。
中蜂双王同巢强群饲养技术-一个有争议的技术!
中蜂双王同巢强群饲养技术-一个有争议的技术!【图一:《中蜂双王同巢强群技术》原文】《中国养蜂》杂志08年12期发表《中蜂双王同巢强群技术》后有很多蜂友来信咨询,现借《中国养蜂》杂志的平台统一回答诸位。
再次感谢杂志社的关心和支持。
1、中蜂双王同巢有意义吗?答:我地实践几十年的经验表明, 双王群势明显强于单王。
在产蜜期扣一王或者带一王分一脾成新群,此法称为”双王繁殖单王取蜜法”。
其优点是既可以实现强群高产又可以扩大蜂场规模。
完美的解决了繁产矛盾问题,能长期连续的利用大蜜源也不会导致伤力而蜂群衰退。
但其缺点是对蜜源的要求较高,繁殖期耗蜜粉比普通中蜂群高出50%左右。
一般情况中蜂到越冬时群势都很小了,如果是双王群则可以实现强群越冬到春繁时还有八框左右,出一批蜂就可以达到12框以上,因此能更好的利用早春的油菜蜜。
更奇怪的是双王品种群取走一王后一个月左右便又自然出一新王形成新的双王群,这样就更利于育王换王分蜂。
2、中蜂真的可以双王同巢吗?答:我实践发现中蜂有双王种和单王种。
单王种不能形成双王群,即使勉强形成也不超过30天就分家了。
双王种则不用隔板可以实现两只新王共处一巢,两王和平相处从春到秋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两王的工蜂照顾程度产卵能力都差不多。
双王有时同在一张脾上产卵,身体接触了也不会纠缠而是很自然的分开并且各自正常的继续产卵。
其最大优点是繁殖极快,蜂群极强,曾经发现最高达24框(西蜂标准框)。
3、中蜂双王同巢可以提高群势吗可以高产吗?答:单王一般12框,而双王可以达16-18框甚至二十多框,如果大蜜源期间限制蜂王产卵则比单王高产50%以上,三到五天可以全部封盖每脾三斤左右整群一般可以取四十左右。
即便是小蜜源期半月左右也可以取蜜,群产量在25斤左右。
而同样群势的西蜂却取不了蜜仅仅够吃,因此总结中蜂养双王强群能高产特别适合山区和定点饲养或者蜜源不太好的地区也适应大蜜源地区。
4、中蜂双王同巢技术适应我地吗?答:目前此项技术仅仅在本地(贵州天柱地区)使用,多年来效果非常好。
中蜂强群饲养技术
中蜂强群饲养技术1箱中等群势的蜂群,1年需要食用蜂蜜约75kg、花粉约25kg,因此,一个地区的蜜粉源植物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对该地区蜜蜂的繁殖、发展和生产具有重要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养蜂生产的成效,除了气候,蜂群管理等因素外,主要取决于蜜粉源植物条件,即所谓“多收少收在蜂群,有收无收在蜜源”,这说明蜜源植物是养蜂的物质基础。
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它具有耐寒抗热,饲料消耗省和能利用零星蜜粉源等特点,尤其适合我国广大山区饲养。
但由于中蜂分蜂性强,蜂王产卵力又比较低,难以维持强群又必须饲养强群。
强群是养蜂夺取高产的根本保证,我国许多养蜂工作者对中蜂强群饲养作了大量的有益探讨,为推动中蜂强群饲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一、采用优质蜂王采用优质蜂王,主要应考虑选用具优良种性和生产性能的中蜂蜂种、采用新蜂王和防止所用中蜂种退化等3个方面。
1、选用良种采用优良特性的蜂王是中蜂强群饲养的保证,在中蜂饲养中应选用具有蜂王产卵力强、群势强大、分蜂性弱、高产、抗病力强(尤其是抗中囊病)等特性的蜂种。
优质的蜂王可以通过蜂种生产部门获得,但必须注意的是,引进的蜂王应在使用地养蜂生产中能表现出其优良特性。
当蜂场自己培育蜂王时,应注意选择蜂王产卵力强、分蜂性弱、能维持较大群势、高产和抗病力强(尤其是抗中囊病)的蜂群作母群和父群培育新王。
2、采用新蜂王在饲养中蜂的生产实践中,中蜂蜂王一般在使用一年后其产卵力明显下降,导致蜂群群势下降、分蜂性提高,抗病力降低,生产能力下降。
因此,在中蜂生产中,一般应一年换一次王,即在春季分蜂季节换王,年年采用新王。
有条件的专业性中蜂场,应结合春、秋2个分蜂季节各换一次王,一年换王2次,为中蜂常年维持强群生产打下基础。
3、防止中蜂种退化中蜂蜂种退化是中蜂难以维持强群的重要原因之一。
迄今,中蜂场大都长期自行培育蜂王,蜂王近亲交配,导致蜂群生活力下降,不能维持其在野生状态下所能达到的群势。
在中蜂强群饲养中应重视蜂种退化问题,要定期适当引进良种,或用引进种作为母本,用本场所饲养的中蜂群中生产性能良好的蜂群作为父本培育蜂王,以避免近亲繁殖带来的弊病,防止蜂种退化。
中蜂养殖技术饲喂技术
中蜂养殖技术饲喂技术野生蜂群的饲料来源,只能依靠蜜蜂本身在自然界中进行采集,完全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而人工管理的蜂群,却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情况,当它们从自然界采集到较多的蜂蜜和花粉,有了充足的贮备时,人们便可以从中取其盈余。
而当自然界提供的饲料来源不足,或气候条件不适宜蜜蜂飞出采集时,人们又必须供养它们。
养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授粉、取蜜和获得其他一些产品,而饲喂蜂群,正是为了上述目的所要采取的一种手段。
因此,“该取则取,该喂则喂”,是养蜂入员在管理蜂群中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喂蜂的饲料,主要有糖浆、花粉、水等。
一、饲喂糖浆蜜是蜂群的主要饲料,蜂群缺蜜就不能正常发展甚至难以生存。
对蜂群喂糖浆有两种情况:一是补助饲喂,一是奖励饲喂。
对蜂群进行饲喂,应注意:1、不用来路不明的蜂蜜喂蜂,以防止蜂病的传染;2、缺蜜群和强群多喂,反之少喂;3、无粉期不奖励饲喂,以防蜜蜂空飞;4傍晚喂,白天不喂,饲喂期间要缩小巢门,以防盗蜂;5、饲喂量以当晚食完为度;6、在蜜源中断期喂蜂,应该防盗蜂,以免造成管理上的麻烦;7、红糖、散包土糖、饴糖、甘露蜜等,在北方均不可当作越冬调料,以保障蜂群安全越冬。
二、饲喂花粉花粉是蜜蜂食物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蜂群采集花粉,主要是用来调制蜂粮养育幼虫。
1 个强群在1年中,大约要采集25~35 kg花粉。
1万只幼虫在发育过程中需消耗蜂粮1.2~1.5 kg。
粉源不足,会造成蜂王产卵减少和幼虫发育不良,严重影响蜜蜂群势的发展。
此外,还会引起蜜蜂早衰及分泌王浆和蜂蜡的能力降低。
因此,当蜂群在繁殖期内如果外界缺乏粉源时,必须及时补喂花粉。
中蜂饲喂花粉,通常是将花粉拌糖浆制成花粉团的方式饲喂。
方法是:将花粉用适量50%浓度的糖浆拌匀后,放置12~24h,让糖浆渗入花粉团后,再酌情加入适量糖浆把花粉揉成团。
而后,将花粉搓成长圆形小团,放在群内巢框上梁供蜜蜂自行取食。
长圆形花粉团大小,以蜜蜂能在3d内取食完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