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后古诗词夜雨寄北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夜雨寄北》课件(24张PPT)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夜雨寄北》课件(24张PPT)

(六)情味——意象对比
旅宿(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中国人在诗歌创作中, 主要不是去发挥他们的 叙事才能,而是去尽力 捕捉和心灵相同的自然 物象。唐代的羁旅游子 正是通过这一封封家书, 淋漓尽致的表达内心的
发挥想象,选词扩写,体会情感的 微妙变化。
示例:问归期:一位目含愁思,无心梳洗, 面容憔悴的思妇,侧倚高楼,极力远眺南 方,看到北归的马车忽而双手合拢,面带
喜色,忽而嘘声长叹,泪眼模糊。
小结
深沉曲折 一问一答,无奈愧疚; 夜雨秋池,愁情乍起, 西窗剪烛,共话良宵, 联想相聚,憧憬美好 。
(四)情味——背诵吟咏
夜雨寄北
造字本义:套住马头,绑住马腿, 使马不能自由活动
羁旅:长久寄居他乡
曲折变化的情味
(一)情味——背景渲染
李商隐一背生景不:得志,潦倒终身,做
此诗时诗人赴巴蜀川东节度使柳仲 郢yǐng梓zǐ州幕府。这是一封写给
远在长安妻子的回信。
内心独白式读,读出羁旅之苦。
(二)情味——节奏揣摩
巴山、巴蜀:
——戴叔伦《代书寄京洛旧游》
“家书”承载了羁旅游子太多的情愫, 但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今,家书与 我们渐行渐远,但它像暖水袋给予我 们的温暖,绿皮车承载我们的乡愁, 录音机永存我们的时代记忆,都在岁
月的流逝沉淀中越发弥香。
谢谢
背景四 李商隐与妻子王氏伉俪情深,不料 妻王氏就病故于李商隐羁旅巴蜀这 一年的夏秋之交。诗人数月后闻讯,
作此诗时妻已故。
自由背读,读出阴阳相隔的悲恸、悔恨。
Hale Waihona Puke 小结背景铺垫,渲染情调 想象扩写,入情入境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第六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第六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PPT优秀课件

(名校课堂)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 )第六 课外古 诗词诵 读《夜 雨寄北 》PPT- 优秀课 件【标 准版本 】
合作探究
1、读完诗歌,你的眼前出现了几个人 物形象?
答:两个人物形象。 一是诗人自己,二是在遥远北方
的亲人。(从“君问归期未有期”可 看出有二个人在进行问答。)
(名校课堂)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 )第六 课外古 诗词诵 读《夜 雨寄北 》PPT- 优秀课 件【标 准版本 】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 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 绵绵深重。
(名校课堂)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 )第六 课外古 诗词诵 读《夜 雨寄北 》PPT- 优秀课 件【标 准版本 】
(名校课堂)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 )第六 课外古 诗词诵 读《夜 雨寄北 》PPT- 优秀课 件【标 准版本 】
析: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进修附中程文丽
情景导入--我以我诗写我心
在一千年前的一个秋 雨绵绵的天气里,一位诗 人收到他远在长安的妻子 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 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 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 感慨,于是诗人倚窗观雨 景,吟成了这首千古传唱 的诗篇。它就是今天我们 要来学习的——唐代诗人
李商隐的一首诗
《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学习目标
1.熟读成诵,在吟咏之中加深对诗歌的理 解。
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 3.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 析能力。 4.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 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858), 字义山,号玉溪生、樊 南生,怀州河内(现河 南省沁阳县)人,唐代 诗人。
(名校课堂)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 )第六 课外古 诗词诵 读《夜 雨寄北 》PPT- 优秀课 件【标 准版本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共17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共17张PPT)
2.请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涨”字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 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思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
合作探究
“何当”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 情?
答:体现主人公当时急切回家见妻的 心情,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闷、孤 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
合作探究
“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描 绘了怎样的情景?
品词赏句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什么时候。 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译: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品词赏句
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再来叙说今晚巴山 夜雨的情景。
合作探究
1.“巴山夜雨涨秋池”这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环 境,其中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夜雨池涨,景中透情,烘托了秋思,委婉清 新。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 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之景中。
答:面对巴山的凄风苦雨,想 象还乡,同妻子对坐灯下促 膝长谈,共剪烛花,那时再 回想如今的寂寞难耐和孤苦 心境,定是苦中有乐,忆苦 思甜。
合作探究
• 全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 答:《夜雨寄北》通过写巴山夜雨景 象和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游子 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归期未定,思念亲人——关怀惦念,充满歉意 夜 秋夜听雨,池水张满——乡愁深重,孤寂凄凉
雨 寄
北 想象归家,西窗剪烛——黯然神往,愁绪万千 重话巴山秋夜雨景——凄清温煦,寂寞慰藉
课堂小结
• 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 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 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作业
将本诗改写成一段优美的文字,字数不限。 佳作示例:夜雨寄北 点亮灯,展开家书。你的笑容就隐藏在文字的后面,灿烂着,温暖着,还有些淡淡 的泪痕。你的牵挂,你的思念,你的轻轻细细的话语,越过了千里迢迢的黑暗,越 过心,飞抵我寂寞的窗台。而我,却总是把早已定好的归期改了又改,改了又改, 最后仍说,不定哪一天可以走进你守望的目光。巴山不觉,春光早逝,一转身,秋 已到了。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挤满了小池。这群无家可归的孩子,又将陪我度过 一个孤独的夜晚。依稀是梦,你坐到了窗前,静静地看着我。烛光是一朵刚刚开放 的小花,把你装扮得那么年轻,那么美,就像许多年前掀起红盖头的那个晚上。朦 胧中,抓起你柔弱如水的手,我感到了幸福,感到了一生的快乐和幸福。我拥着你, 附在你的耳边,温柔地说起巴山那些孤寂的日子,那个展信的秋夜,那场淅淅沥沥 的雨。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共25张ppt)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共25张ppt)

9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 10想象与友人(妻子)团聚,秉烛夜谈 11将相思之情转化为对重逢的希冀 12体现了诗人李商隐对与“君”未来团聚情景的想象 13寄语妻子,透露羁旅之愁,寄情于“雨”。 14“西窗剪烛”间遥想团聚之乐 15来日重逢谈心的设想 16写出了一场夜雨飘在窗前,唤起了诗人对亲友重逢的希冀 17以想象之境的美好凸显现实之境的凄寒 18与“眼前景反作日后怀想,此意更深”意思相符
课下注释:②何当:何时将要。③却话:回头说,追述。
想象 虚实相生 衬托 反衬 (未来的乐衬托现在的苦,现在的苦增添未来的乐)
写法:
想象、虚实相生。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时空交错,虚
实相生,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归之情。
理解性默写 1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 2李商隐客居寂寞,倚窗伫立,将相思之情转化为了重逢的希冀 3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 4运用想象,以未来相聚来写今日相思 5设想他日重逢的画面,抒发今日深挚思念之情 6异乡雨夜,想象归家团聚 7通过遥想相聚诉说离情,造成时空交错之美 8借助想象,由当前苦况激发对未来欢乐的憧憬
仕途多艰,妻子早逝,心境是悲凉的。几年以前,当他在徐州卢循正幕府时,他颇 为踌躇满志。“且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赠四同舍》)到四川以后, 这种乐观情绪消失了。“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初起》) 他断绝 了与外界的交往, 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因此诗题 为“寄北”。
3诗中两次写到“巴山夜雨”,它们的内涵有什么不同?
• 第一个“巴山夜雨”是实写,描写秋雨连绵,渲染凄清寂寥的情调; • 第二个“巴山夜雨”是虚写,是想象未来和友人团聚时回忆今日巴山夜雨的
情景,实托眼下的孤寂和思念情深。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夜雨寄北》课件(共24张PPT)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夜雨寄北》课件(共24张PPT)

2、“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通过写实,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黑夜迷茫、秋雨绵绵,渲染出诗人漂泊在外不得归 家的孤独、凄凉。
3、近体诗一般要避免字面重复,诗中“期”“巴山夜雨” 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两个“期”一问一答, 写出诗人羁旅难归的 愁苦;“巴山夜雨” 一个是写实,一个是 想象的温馨画面,重 复出现形成时间和空 间回环往复的意境美。
语言特色
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与李商隐 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 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却
这首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 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 厌。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朗读诗歌,感悟诗意
1.学生自读,理清字音和节奏。 2.学生小组合作诵读,教师引导明悟诗意。 3.全班学生齐读,尝试读出诗歌感情。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译: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 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
播放《夜的钢琴曲五》,引出诗情
李 商 隐
夜 雨
寄 北 李
商 隐
诗人在巴蜀,亲 友在长安,因此 诗题为“寄北”。
诗题解读
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 即李商隐的夫人王氏。
而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 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
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 (今河南荥阳市)。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20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20张ppt)
日一读
每一个伟大的成功者 都有一个共同的秘密 百折不挠的意志 执着顽强的坚韧 即使因为 屡次的失败而血肉模糊 屡次的打击而遍体伤痕 屡次的劫境而困苦难撑 而他们 仍然坚持到底
心中有股神圣的力量 激励自己不断向上 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 没有坐享其成的辉煌 当我们独自航行在人生的大海上时 每时每刻都应做好准备 即使遭遇狂风、大浪、暴雨、烈日 也应毫无惧怕 因为只有不畏艰辛的人 才有机会享受到人生最简单的快乐 努力奋斗的人 大自然也会偏爱 最终将成功赠与你作为嘉赏


李 商

隐北
第五关 ——唱
第五关 ——唱
感谢聆听
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 巴山,秋夜,大雨倾盆
情景交融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 来。
时空交错,虚实相生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实 时烛池期 。,。,
第三关——译
逐字翻译(信)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第三关——译
以诗译诗(达)
你来信问我何时回家我却尚无归期, 身在巴蜀给你回信窗外秋雨已满池。 何时才能与你相聚西窗下共剪烛花, 我将向你倾诉今夜里思念你的情意。
背景
唐大中二年(848年), 李商隐曾经有过一次短暂的巴 蜀之旅,在此期间,写了这封 信给她的妻子。
“语浅情深,是寄内也。”
第二关——读
要求:①声音洪亮 ②把握节奏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最新人教部编版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夜雨寄北》精品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夜雨寄北》精品课件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现 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 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什么时候才能够与 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又说起我 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君问归期未有期
2.师生共同总结反思学习情况。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再见!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本节的学到了什么知识。
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再见!
夜雨寄北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 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现 河南省沁阳县)人,唐代诗人。与 杜牧合称为 “小李杜”。有《李 义山诗集》传世。
解诗题 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 即李商隐的夫人王氏。而现传各本多作 “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 或为妻子,或为友人。
桂馥在《札朴》卷六里说:“眼前景反作 后日怀想,此意更深。”
徐德泓在《李义山诗疏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 诗人羁旅他乡对家人思念的深情。诗中 “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 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
1.对本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D) A.第一句中的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 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B.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 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C.后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以未来想象中 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 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 和想象的时空之间徘徊不已,由此表达思“君”的深情,觉得 有点累赘。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优质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优质课件
夜 雨 寄 北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 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 在晚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 绩最高,和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 合称为“小李杜”,也是唐代诗 人中的“三李”之一(李白、李 贺)。他善于律诗,绝句。所作 诗歌典雅华丽,形象鲜明,具有 特殊的艺术风格。尤其是他的爱 情诗,最为人传诵,他对后代诗 人及词人的影响很大。主要名篇 有:《登乐游原》、《无题》、 《夜雨寄北》等。
“班长啊,”老师靠在椅背上,看了 看我,同屋的老师也回头看了看我,弄得 我尤为为难。“人这一生中,难免都会出 现这样那样的偏差,这也很正常。”随后 偏头凝视我,我发现我在定定地凝视她的 眼睛,成为她眼中唯一的高光。“但是, 我相信你很快就会回到你应该在的位置。 ”我惊讶!这就完了?“加油!班长!” 转身,老师握拳做加油手势的瞬间遗留在 我的眼底。
“咱们假期间留过背诵作业是吧,给你们五分钟,待会儿 检查。”老师“发号施令”,显出十足的霸气。我偷眼一看: “搞什么!五分钟?”转而又追溯到假期在家几次翻开语文书 又几次丢下的场景。“天山共色,风烟俱净。”不,错了,重 来!“认为自己能背百分之七十五的请起立。”……零碎地站 起来几个,我的指间冰冷僵硬,手背盘曲着几道紫色的脉络。 “认为能背百分之六十的请起立。” ……站还是不站?万一紧 张忘词怎么办?稍加停顿,对面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你 们每人给我写一篇反思,说明没完成作业的理由!”天!不要 啊——我的心里发出微弱的呐喊!“班长写五千字!”顿时, 我像霜打的茄子,头埋得更深。偷偷地用余光瞥见老师,啊! 目光还停顿在我身上——“班长下课到我办公室。”
1、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反复读。 3、看注释。 4、利用插图。 5、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
过去 未来
现在 由未来到现在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共27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共27张PPT)

1.对本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D ) A.第一句中的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 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B.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 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C.后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以未来想象中 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 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 和想象的时空之间徘徊不已,由此表达思“君”的深情,觉得 有点累赘。
何时将要归去,共剪西窗烛光,回头述 说巴山夜雨。
自学指导二:(20分钟) 逐句赏析
逐句解析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 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 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巴山夜雨涨秋池
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的夜 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小结: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 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诗中“期” 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 复、缠绵曲折的意思。 诗的主旨:全诗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 和思念之情。
1、《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 羁旅他乡归不得的抑郁愁苦的句子 是:————,——————。 2、诗中表现诗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 景的句子是:——————,——— —。
您问归期,归期实属难说准,巴山连夜 暴雨,长满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何当:何时将要。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 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 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 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夜雨寄北-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夜雨寄北-课件

在子
秋是
天牡
开丹
放花
;,
而选
有择
的在
孩春
➢ He who falls today may rise tomorrow.
子天 是开
梅放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冬是
天荷
开花
放,




我们,还在路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 归期/ 未有期,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
1.君:对对方的尊称,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2.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3.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4.秋池:秋天的池塘。 5.何当:什么时候。 6.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 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夜雨寄北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 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 (现河南省沁阳县)人,唐代诗 人。与杜牧合称为 “小李杜”。 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解诗题 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 即李商隐的夫人王氏。而现传各本多作 “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 或为妻子,或为友人。
7.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
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 的思念之情。)
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现 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 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什么时候才能够与 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又说起我 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 “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夜雨寄北1-课件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夜雨寄北1-课件
却何巴君 话当山问 巴共夜归 山剪雨期 夜西涨未 雨窗秋有 时烛池期 。,。,
夜 雨 寄 北 李
商 隐
李商隐(813-858)
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曾 任县尉、秘书郎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 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揭露和 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当权和上层统 治集团的腐朽糜烂。所作“咏史”诗多 托古以斥时政,“无题”诗也常有所寄 寓。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 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与杜牧合称 为“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题目
《送杜少府 之任蜀州》
作者 体裁
王勃 五律
内容
送别友人
情调 名 句
奔放 海内存知已, 豪迈 天涯若比邻。
《黄鹤楼》
崔颢
七律
吊古怀乡
惆怅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泊秦
沉痛 商女不知记国恨, 深思 隔江犹唱《后庭花》。
《夜雨寄北》 李商隐 七绝
思念友人
深情 何当共剪西窗烛, 期盼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 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 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巴山夜雨涨秋池。
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 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 的秋池。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 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 绵绵深重。
何当共剪西窗烛,
陡然一转,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
再见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 不得归的情景。
小结: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 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 念的深情。诗中“期”字和“巴 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 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
❖1、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021/10/282021/10/282021/10/2810/28/2021 12:16:43 PM ❖3、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4、智力教育就是要扩大人的求知范围 ❖5、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6、要经常培养开阔的胸襟,要经常培养知识上诚实的习惯,而且要经常学习向自己的思想负责任。2021年10月 2021/10/282021/10/282021/10/2810/28/2021 ❖7、要经常培养开阔的胸襟,要经常培养知识上诚实的习惯,而且要经常学习向自己的思想负责任。2021/10/282021/10/28October 28, 2021 ❖8、儿童集体里的舆论力量,完全是一种物质的实际可以感触到的教育力量。2021/10/282021/10/282021/10/282021/10/28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
评: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时 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末来团聚的 欢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被时间过滤了的“昔日 ”之苦,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妻子早日团聚的心情。
成语积累
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 情景。后来成为离情的代用语。
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 夜语。 后泛指亲友聚谈。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 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 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
3.这首诗歌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4.诗中“涨”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你认为累 赘吗?为什么?
理解题意
长安
诗题意思:本诗是 说在一个下雨的夜 晚诗人写给北方的 妻子。(一说友 人)。
巴蜀
诗人在巴蜀,亲友在长安,因此诗题为“寄北”。
诵读诗歌:
(七言绝句)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 归期/ 未有期,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
指友人或妻子
指回家的日期
思考探究
文中两次写“巴山夜雨”,其中它们的内涵有什么不同?
重复“期”字,意在强调诗人滞留在外、前途未卜、归 期无定的愁苦。
第一次写“巴山夜雨”,在于渲染环境与相思,第二 次写“巴山夜雨”是作者想像夫妻相见后秉烛长谈的画 面,夫妻追述往事,回味无穷。
这种重复,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上的回环往复之 妙,恰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上的回环往复之美。是作者 有意打破常规的成功尝试。
课堂小结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游子)诗 人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和对妻子深切的思念之情。 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 缠绵曲折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夜雨寄北1教学课件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夜雨寄北1教学课件PPT
语文 七年级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教师:文小语
2020年9月14日星期一
目 录
肆 课
堂小
课 结
, 课
堂 堂
练 习
小 ,
拓 展
结 延
伸 。
叁 细
读 感
品 悟
, 品
读 味
语 言
感 ,

悟 法
探 究 。
贰 扫
清 障
初 碍
, 整
读 体
感 知
感 ,
把 握
知 内
容 。
壹 了
解 作
预 者
, 了
习 解
背 景
检 ,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 不得归的情景。
小结: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 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 念的深情。诗中“期”字和“巴 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 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
题目
《送杜少府 之任蜀州》
作者 体裁
王勃 五律
内容
送别友人
情调 名 句
奔放 海内存知已, 豪迈 天涯若比邻。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印,保存
同步练习
双击打开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印,保存
导学案
双击打开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印,保存
感谢 倾听
学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许多蜜。
教师:文小语
2020年9月14日星期一
《黄鹤楼》
崔颢
七律
吊古怀乡
惆怅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泊秦淮》
杜牧
七绝
怀古伤今
沉痛 商女不知记国恨, 深思 隔江犹唱《后庭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夜雨寄北》 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夜雨寄北》 课件
夜雨寄北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 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现河南 省沁阳县)人,唐代诗人。与杜牧合 称为 “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传 世。
夜雨寄北
解诗题 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 人王氏。而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 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
7.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
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
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
情。)
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 对不停夜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 一起剪烛长谈,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夜雨寄北
李商隐
1.君:对对方的尊称,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君问/ 归期/ 未有期, 2.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3.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
巴山/ 夜雨/ 涨秋池。 里泛指巴蜀一பைடு நூலகம்。
何当/
共剪/
西窗烛,
4.秋池:秋天的池塘。 5.何当:什么时候。
却话/
巴山/
夜雨时。
6.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 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桂馥在《札朴》卷六里说:“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 更深。”
徐德泓在《李义山诗疏》里说:“翻从他日而话今宵,则 此时羁情,不写而自深矣。”
向“君”追忆今夜“我”思“君”不得归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 ,缠绵曲折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
诗歌主旨
这首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 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夜雨寄北》课件22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夜雨寄北》课件22张

相同点:形式:都是七言绝句。 情感:都是表达对亲人、友人的思念。
表现手法:都是借景抒情 , 虚实结合
不同点:《夜雨寄北》一问一答,形式新颖。 《十五夜望月》,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形 式比较传统。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 归期/ 未有期,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
读懂诗意
指作者的妻子。 君问归期未有期,
指回家的日期。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
什么时候
才能。 何当共剪西窗烛,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 “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
三、四句是本诗的名句,作者由实转虚,他想象了什 么的情景?
设想了相聚后,秉烛夜谈,叙说今日离情的情景。明明写 今日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用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 今夜离别的相思之苦,委婉的表达相思之情,构思奇妙。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请从形式、情感和表现手法方面进行比较《十 五夜望月》与《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 ----- 李商隐
《十五夜望月》 -----王建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 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中 庭 地 白 树 栖 鸦 , 冷 露 无 声 湿 桂 花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妻子来信问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怎么知道的? 回家的日期,从“君问归期未有期”句得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夜雨寄北 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夜雨寄北 教学课件

诗词主旨
这首诗是诗人寄给妻子的信。虽然归期难 以确定,但诗人想象中的他日相逢,烛光 下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定会给“问归期”的 妻子以慰藉。
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的内容是: 按时上课,不得无故缺课、迟到、早退。 遵守课堂礼仪,与老师问候。 上课时衣着要整洁,不得穿无袖背心、吊带上衣、超短裙、 拖鞋等进入教室。 尊敬老师,服从任课老师管理。 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保持课堂良好纪律秩序。
夜雨寄北
七年级语文上人教版 教学课件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 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唐代诗人。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 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 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 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创作背景
《夜雨寄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 书局1998年版)。寄北,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 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重点解读
6.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 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7.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 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 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 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重点解读
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现在我 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 天的池水往上涨。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 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 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重解读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 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 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重点解读
巴山夜雨涨秋池 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
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意理解: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 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简析:
★全诗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君问”即妻子问;“未有期”是游子在答,即丈夫 在答。彼此相隔一方,超越时空,一问一答,足见夫 妻感情是多么真挚。“巴山夜雨涨秋池”,说明自己 身处的环境,不仅遥远,且惨淡,透露出羁旅之愁与 不得归之苦。这句是寄给妻子的信息,而不是像前句 那样的遥相问答。虽无问答,但彼此的憧憬,已在不 言之中。故引出下句。 “何当”,表愿望,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 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是由当前的苦况 所激发出来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既然盼“共剪西 窗烛”,则游人思归之切,自不待言。盼望归后与妻 子“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与“巴山夜雨”相 共而不 得与妻子相聚共话的内心的孤独与痛苦,可 想而知。

既有热切地盼望,又有难以料定的惆怅。在情意上,与 前两句,似断非断 。 第四句显得更为精彩。“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承 “共剪西窗”而来,似顺流之舟。在短小得只能有四句 的绝句体裁里,毫不可惜地运用了重复句意,不能不谓 之大胆。然而,再次出现的“巴山夜雨”,无单调之嫌, 文意反而曲折深厚。如果说,前一句“巴山夜雨”是以 景写情,那么这一句的“巴山夜雨”却是以情写景。它 与“西窗剪烛”,组成一幅温暖的动态画面,表现了诗 人对于归期的向往,对于“君”的深厚友情。这给诗中 增添了欢欣感。然而这种欢欣只是一种难以预料的期待, 反而加剧了眼前“归期未有期”的痛苦。我们可以感受 到诗人的情感不断起伏、跳跃,但是通篇的情感色调又 是和谐、统一的。
题 解
夜雨寄北
李商隐
诗人在巴蜀,亲友在长安,因此诗题为“寄 北”。
品读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七言绝句)
品读、停顿、会意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 归期/ 未有期,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
视频 会意
《夜雨寄北》赏析
“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 的矛盾。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悲 怆沉痛,笼罩全篇。“巴山夜雨涨秋池”,表面上看, 是即景点题。但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绪, 渲染得更形象、更浓郁了。独在他乡异域的巴山,是 秋天,又是深夜,又是夜雨。这一情境本身就是令人 伤感的。尤其是“涨秋池”三字,秋雨绵绵,把池水 都涨满了。诗人抓住了这一精细的而又富于生活实感 的画面,调动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 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 “何当共剪西窗烛”,宕开一笔,从眼前跳脱到将 来,从巴山跳脱到北方(长安),写出诗人的遐想。 “何当”二字,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够”,照应首 句“未有期”,
品读欣赏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 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 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品读欣赏
巴山夜雨涨秋池。
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 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 的秋池。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 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 绵绵深重。
品读欣赏
何当共剪西窗烛,
巴山:泛指诗人居住的巴蜀山地。此句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 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的愁思之绵绵深重。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此句设想日后 重逢的时候。
却话:回叙。此句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 归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 徘徊。
李商隐
(七言绝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 归期/ 未有话/ 巴山/ 夜雨时。
夜雨寄北
诗人在巴蜀,亲友在长安,因此诗题为“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 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 归期/ 未有期,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李商隐 (813~858),字 义山,号玉溪生、 樊南生,怀州河 内(现河南省沁 阳县)人,唐代 诗人。与杜牧合 称为 “小李杜”。 有《李义山诗集》 传世。 作品与作者
作者简介及题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 在晚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 就最高,和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 合称为“小李杜”,也是唐代诗 人中的“三李”之一(李白、李 贺)。他擅长律诗,绝句。所作 诗歌典雅华丽,形象鲜明,工于 比兴,深于寄托,具有独特的艺 术风格。尤其是他的爱情诗,最 为人传诵,他对后代诗人及词人 的影响很大。主要名篇有:《登 乐游原》、《无题》、《夜雨寄 北》等。 《夜雨寄北》,诗题也作“夜雨寄内”,“内”即其夫人。现 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 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按“寄内” 来解读,似乎更确切。 回首页
何当:什么时候。照应首句“未有期”,
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既有热切地盼望,
又有难以料定的惆怅。在情意上,与前两句,
似断非断 。
却话巴山夜雨时。 “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 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巴山夜雨”是以情写景,
它与“西窗剪烛”,组成一幅温暖的动态画面,表现了诗人对于归 期的向往,对于“君”的深厚情意。这给诗中增添了欢欣感。然而 这种欢欣只是一种难以预料的期待,反而加剧了眼前“归期未有期” 的痛苦。

小结: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 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亲人思念的深 情。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 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 曲折的意境。
诗文 欣赏
夜雨寄北
背诵默写
李商隐 君问/ 归期/ 未有期,
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 却话/ 巴山/ 夜雨时。
视频 会意
夜雨寄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