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公式表1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

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1)公式:F=G221r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 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由此可得:① 天体的质量: ,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中物理公式(简洁版)

高中物理公式(简洁版)
P1 R2 , R2 P P1 P2 R1 R1 R2
E Rr
E U Ir
2 2
路端 U = E -I r= IR 输出: P出 = IE-I r = I R 电源热功率 Pr I r 效率
2
P出 P总
=
U R = E R+rA E14、电功:W=IUt
电功率 P=IU 电热:Q= I Rt
点电荷 E k
k = 9.0×109 电场力:F = E q
Q r
匀强电场 E
U d
3、电势,电势能
A
E电 q
, E电 q A
4、电势差(电压) U
W q
UAB = φA -φB WAB = q UAB
5、电场力做功和电势差 6、粒子通过加速电场
qU
1 2 mv 2
7、粒子通过偏转电场的偏转量
Q t
I=nevs
R=R1+R2+R3
U 1 R1 , R1 U1 U U 2 R2 R1 R2
R1 P1 R1 , P1 P R1 R2 P2 R2
1 1 1 1 R R1 R2 R3
R
R1 R2 R1 R2
I1 R2 ,I = R2 1 I I 2 R1 R1 R2
2
y
1 2 1 qE L2 1 qU L2 at 2 2 m V02 2 md V02
tg vy vx
c
I=
l
偏转角

qUL 2 mdv0
8、电容
c
Q U
S 4kd
9、电流: 10、 电阻: R S 11、串联电路总电阻 电压分配 功率分配 12、并联电路总电阻 两个电阻并联 电流分配 功率分配 13、欧姆定律:I =

(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力学一、力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 2≈10m/s 2,作用点在物体重心。

2,静摩擦力:0≤f 静≤≤f 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f=μN ,与物体运动或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是动摩擦因数,N 是正压力。

4,弹力:F = kx (胡克定律),x 为弹簧伸长量(m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N/m )。

5,力的合成与分解:①两个力方向相同,F 合=F 1+F 2,方向与F 1、F 2同向②两个力方向相反,F 合=F 1-F 2,方向与F 1(F 1较大)同向 互成角度(0<θ<180º):θ增大→F 减少 θ减小→F 增大 θ=90º,F=2221F F +,F 的方向:tg φ=12F F 。

F 1=F 2,θ=60º,F=2F 1cos30º, F 与F 1,F 2的夹角均为30º,即φ=30º θ=120º,F=F 1=F 2,F 与F 1,F 2的夹角均为60º,即φ=60º由以上讨论,合力既可能比任一个分力都大,也可能比任一个分力都小,它的大小依赖于两个分力之间的夹角。

合力范围:(F 1-F 2)≤F ≤(F 1+F 2) 求 F 1、F 2两个共点力 的合力大小的公式(F1与F2夹角为θ): 二、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位移vt s =。

平均速度ts v =匀变速直线运动:1、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221at t v s o +=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at v v o t +=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as v v o t 222=-,适合不涉及时间时的计算公式。

4、平均速度tsv v v v t o t =+==22,即为中间时刻的速度。

5、中间位移处的速度大小2222t o s v v v +=,并且22t s v v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是个恒量,即△s=s n+1 —s n =aT 2=恒量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T 为等分时间间隔): ①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值为v 1:v 2:v 3......:v n =1:2:3......:n②1T 内、2T 内、3T 内……的位移之比为s 1:s 2:s 3:……:s n =12:22:32……:n 2③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之比为 S I :S II :S III :……:S n =1:3:5……:(2n-1)④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t 1:t 2:t 3:......:t n =)1(:......:)23(:)12(:1----n nθcos 2212221F F F F F ++=自由落体运动 (1)位移公式:221gt h =(2)速度公式:gt v =t(3)位移—速度关系式:gh v 22=竖直上抛运动1.基本规律:gt v v t -=0 2021gt t v h -= gh v v t 2202-= 2.特点(初速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1)只在重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必备公式大全(必修1)

高中物理必备公式大全(必修1)

高中物理必备公式大全
1.平均速度:V=
2.平均速率:V=
3.速度变化量:v =
4.加速度:a=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三个基本公式)
1.速度时间公式v t= +
2.位移时间公式X= +
3.速度位移公式—= 2ax
三个推论:
1.平均速度:v = =
−x m= )
2.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X= (不相邻时x
3.中间位置得瞬时速度V=
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
1.第1S末、第2S末、第3S末的瞬时速度之比
2.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之比
3.前1S、前2S、前3S的位移之比
4.通过连续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5.通过连续相等位移的末速度之比
两个特例(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自由落体
1. v t=
2. H =
3.v t2=
竖直上抛
1. . v t= —
2. H = —
3. v t2—v02=
4.上升时间t=
5.上升的最大高度H= 相互作用
1.胡克定律(弹簧弹力公式):F =
2.重力大小公式:G =
3.滑动摩擦力公式:F f=
4.合力F=
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F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1)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1)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一、速度:单位m/s1、速度和平均速度 v=Δx/Δt 或v=x/t2、瞬时速度 v=Δx/Δt (Δt →0)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 v=s/t 二、加速度: 单位m/s2a=Δv/Δt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基本公式:1、速度公式:0t a t υυ=+⋅2、位移公式:X2012s t at υ=+ t v x = 二、推论:1、平均速度公式:02tυυυ+=2、速度——位移公式:2202t asυυ-=X 3、中时速公式:022t tυυυυ 4、中位速公式:22202t x υυυ+=.(22x t υυ〈)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1、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从运动开始,在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速度之比:υ1::υ2:υ3:…:υn =1:2:3:…:n (提示:t a t υ=⋅)(2)从运动开始,在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X 1:X 2:X :……:X n =12: 22: 32:……:n 2 (提示:X212s at =) (3)从运动开始,在第1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3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提示:X Ⅰ=X 2-X 1)(4)从运动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① t Ⅰ:t Ⅱ:t Ⅲ:……:t N =1:1):2):……:1n )② t 总Ⅰ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分别为X Ⅰ,X Ⅱ,X III ……X N ,则△X =X Ⅱ-X Ⅰ=X III -X Ⅱ=……= X N -X N -1=aT 2=恒量推论:第n 个T 时间内的位移和第m 个T 时间内的位移之差:X n -X m =(n -m )aT 23、自由落体运动: V 0=0, a=g第三章相互作用1、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2、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3、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f = μF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完整)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

(完整)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一、速度:单位m/s1、速度和平均速度 v=Δx/Δt 或v=x/t2、瞬时速度 v=Δx/Δt (Δt →0)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 v=s/t 二、加速度: 单位m/s2a=Δv/Δt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基本公式:1、速度公式:0t a t υυ=+⋅2、位移公式:X 2012s t at υ=+ t v x = 二、推论:1、平均速度公式:02tυυυ+=2、速度——位移公式:2202t as υυ-=X3、中时速公式:022t tυυυυ 4、中位速公式:22202t x υυυ+=。

(22x t υυ〈)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1、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从运动开始,在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速度之比:υ1::υ2:υ3:…:υn =1:2:3:…:n (提示:t a t υ=⋅)(2)从运动开始,在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X 1:X 2:X :……:X n =12: 22: 32:……:n 2 (提示:X 212s at =) (3)从运动开始,在第1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3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 (提示:X Ⅰ=X 2-X 1)(4)从运动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① t Ⅰ:t Ⅱ:t Ⅲ:……:t N =1:1):2):……:1n )② t 总Ⅰ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分别为X Ⅰ,X Ⅱ,X III ……X N ,则△X =X Ⅱ-X Ⅰ=X III -X Ⅱ=……= X N -X N -1=aT 2=恒量推论:第n 个T 时间内的位移和第m 个T 时间内的位移之差:X n -X m =(n -m )aT 23、自由落体运动: V 0=0, a=g第三章相互作用1、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2、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3、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f = μF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 =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8.实验用推论&Delta;s=aT2 {&Delta;s 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asymp;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asymp;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产生条件:要有波源和介质。
波的分类:①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有波峰和波谷。
②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有密部和疏部。
5
波长 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
注意:①横波中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问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②波在一个周期时间里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与接触面积大小、 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 gR2 GM 。在不知地球质量的情况下可用其半径和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来表示,此式在天体运
动问题中经常应用,称为 黄金代换式。
c、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也是人造 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v GM r
gR 7.9km / s
第二宇宙速度: v2=11.2km/s, 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 第三宇宙速度: v3=16.7km/s , 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
13、 功 : W = Fs cosα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 , α 是 F 与 s 的夹角)
(1)力 F 的功只与 F、 s、 α 三者有关,与物体做什么运动无关
(2)理解正功、零功、负功
(3)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4
重力的功 ------ 量度 ------ 重力势能的变化

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完整版完整版

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完整版完整版

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完整版1. 运动学公式位移公式:S = vt + 1/2at^2速度公式:v = v0 + at加速度公式:a = (v v0)/t匀速直线运动公式:S = vt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S = v0t + 1/2at^2自由落体运动公式:h = 1/2gt^2抛体运动公式:h = v0t 1/2gt^22. 力学公式牛顿第一定律:F = ma牛顿第二定律:F = m(dv/dt)牛顿第三定律:F12 = F21动能公式:K = 1/2mv^2势能公式:U = mgh动能定理:W = ΔK势能定理:W = ΔU动能守恒定律:K1 + U1 = K2 + U2势能守恒定律:U1 + K1 = U2 + K2动能和势能转化公式:K = U3. 热学公式热力学第一定律:Q = ΔU + W热量公式:Q = mcΔT热容公式:C = Q/ΔT比热容公式:c = Q/mΔT热传导公式:Q/t = kA(ΔT/Δx)热辐射公式:Q = σAT^4热功当量:1卡 = 4.18焦耳4. 光学公式反射定律:入射角 = 反射角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光的折射率:n = c/v光的波长:λ = v/f光的频率:f = c/λ光的强度:I = P/A光的功率:P = IV光的传播速度:v = c/n5. 电学公式欧姆定律:V = IR电阻公式:R = ρL/A电功公式:W = Pt电功率公式:P = VI电荷量公式:Q = It电势差公式:V = Ed电容公式:C = Q/V电容器的能量公式:E = 1/2CV^2电荷守恒定律:Q1 + Q2 = Q3 + Q4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完整版1. 运动学公式位移公式:S = vt + 1/2at^2速度公式:v = v0 + at加速度公式:a = (v v0)/t匀速直线运动公式:S = vt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S = v0t + 1/2at^2自由落体运动公式:h = 1/2gt^2抛体运动公式:h = v0t 1/2gt^22. 力学公式牛顿第一定律:F = ma牛顿第二定律:F = m(dv/dt)牛顿第三定律:F12 = F21动能公式:K = 1/2mv^2势能公式:U = mgh动能定理:W = ΔK势能定理:W = ΔU动能守恒定律:K1 + U1 = K2 + U2势能守恒定律:U1 + K1 = U2 + K2动能和势能转化公式:K = U3. 热学公式热力学第一定律:Q = ΔU + W热量公式:Q = mcΔT热容公式:C = Q/ΔT比热容公式:c = Q/mΔT热传导公式:Q/t = kA(ΔT/Δx)热辐射公式:Q = σAT^4热功当量:1卡 = 4.18焦耳4. 光学公式反射定律:入射角 = 反射角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光的折射率:n = c/v光的波长:λ = v/f光的频率:f = c/λ光的强度:I = P/A光的功率:P = IV光的传播速度:v = c/n5. 电学公式欧姆定律:V = IR电阻公式:R = ρL/A电功公式:W = Pt电功率公式:P = VI电荷量公式:Q = It电势差公式:V = Ed电容公式:C = Q/V电容器的能量公式:E = 1/2CV^2电荷守恒定律:Q1 + Q2 = Q3 + Q4还有一些常用的物理常数和单位也需要我们掌握,例如:重力加速度:g = 9.8 m/s^2真空中的光速:c = 3 × 10^8 m/s真空中的电常数:ε0 = 8.85 × 10^12 F/m真空中的磁常数:μ0 = 4π × 10^7 T·m/A了解这些物理常数和单位,有助于我们在计算和推导过程中保持准确性。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必修1公式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六个基本公式①0ta tv v -=②0t v v at =+ ③02tV v v +=④02t v v x v t t +=⋅=⋅ ⑤2012x v t at =+⑥2202t v v ax -= 2.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①从运动开始计时,t 秒末、2t 秒末、3t 秒末、…、n t 秒末的速度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之比:v 1∶v 2∶v 3∶…∶v n =1∶2∶3∶…∶n .②从运动开始计时,前t 秒内、2t 秒内、3t 秒内、…、n t 秒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的平方之比:s 1∶s 2∶s 3∶…∶s n =12∶22∶32∶…∶n 2.③从运动开使计时,任意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奇数之比:s 1∶s 2∶s 3∶…∶s n =1∶3∶5∶…∶(2n -1).④通过前s 、前2s 、前3s …的用时之比等于连续的自然数的平方根之比:t 1∶t 2∶t 3∶…t n =1∶2∶3∶…∶n .⑤从运动开始计时,通过任意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相邻自然数的平方根之差的比:t 1∶t 2∶t 3∶…t n =1∶)12(-∶)23(-∶)1(--n n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00,v a g ==)①t v gt = ②212h gt = ③22t v gh = ④4.匀变速其他推导公式①中间时刻速度:022t t v v sv v t +=== ②中间位移速度:2s v =③任意连续相等时间T 内位移差:21nn s s aT --=任意连续相等时间kT 内位移差:2nn k s s kaT --=二、力学1、重力:G=mg(g 值随地理纬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离地高度的增大而减小),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弹力:F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 ,产生弹力的2.个条件:①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3、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有弹力...;②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③接触面粗糙 (1)滑动摩擦力:f=uN ,N 是两个物体表面间的压力,μ为滑动摩擦因数。

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

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

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一、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施加于一个物体的外力总和为零,则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施加于一个物体的外力不为零,则该物体在受力方向上产生加速度;F=m×a2、牛顿第二定律:任何物体施加于其他物体的力,其大小相等而且方向相反。

F1=-F23、牛顿第三定律:任何物体都存在相互作用的反作用力,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大小相等而且方向相反;F1=-F2二、弹力定律:1、压缩弹力定律:当被拉伸的弹簧拉力超过它的自重时,其受力端始终保持水平,力F与弹簧的变形量l成正比,可以用F=k·l来表示;2、弹性弹力定律:当被拉伸的弹簧拉力不超过它的自重,其受力端呈抛物线运动,力F与弹簧的变形量l成正比,可以用F=k·l来表示;3、拉伸弹力定律:当弹簧被拉伸时,其受力端是由一定力F变形恢复到原始长度时,力F与弹簧的变形量l成正比,可以用F=k·l来表示;三、动能定律:1、动能守恒定律: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可知动能的总量是不变的,即动能守恒定律,可以用:K=constant来表示;2、动能恢复定律: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可知动能恢复原状,即动能恢复定律,可以用:K1+V1=K2+V2来表示;四、功能定律:1、平面简谐运动:研究某物体在受到匀及加速度运动时,其加速度a与它的位移s成正比,可以用a=c/s来表示;2、垂直运动功定律:研究物体在垂直自由落体运动时,其位移s 和时间t的平方成正比,可用s=gt^2/2来表示;3、非简谐运动功定律:研究物体受到抛物线机构作用力时,其加速度a和位移s的关系如下:a=v2/2s,可用a=v2/2s来表示;4、惯性定律:惯性定律认为: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不改变速度;受外力作用后,物体将以受外力的方向运动,受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物体的加速度;可用v=constant来表示。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 (1)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 (1)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一、力学公式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的合力的公式:F=θCOS F F F F 212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tg α=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 (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 加速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G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1mg = G g = Gc 、 第一宇宙速度mg = mV=8、库仑力:F=K (适用条件)9、 电场力:F=qE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10、磁场力:(1) 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高中物理公式总表 (1)

高中物理公式总表 (1)

1高中物理公式总表胡克定律: F = Kx 滑动摩擦力: f= μN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 万有引力: F=Gm m r 1221 、万有引力=向心力 GMm R h m ()+=2V R h m R h m T R h 222224()()()+=+=+ωπ 2、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Mm R2 g = G M R 23、第一宇宙速度 mg = mVR2V=gR GM R =/ 8、库仑力:F=Kq q r122 (适用条件真空中的点电荷) 9、 电场力:F=qE10、磁场力:(1) 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公式:f=BqV (B ⊥V) 方向一左手定则 (2) 安培力 :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公式:F= BIL (B ⊥I ) 方向一左手定则 11、 牛顿第二定律: F 合 = ma 12、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 V t = V 0 + a t S = v o t +12a t 2(1) V t 2 - V 02 = 2ax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 2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21-:……:(n n --1)13、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 2竖直上抛运动:(初速度为V O 、加速度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1) 上升最大高度: H = V go22 (2)上升的时间: t= V g o(3)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4)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5) 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2V g o(6) 适用全过程的公式: S = V o t 一12g t 2 V t = V o 一g tV t 2 一V o 2 = 一2 gS ( S 、V t 的正、负号的理解) 14、匀速圆周运动公式线速度: V= ωR=2πf R=2πR T 角速度:ω=φππt Tf ==22向心加速度:a =v R R TR 222244===ωππ2 f 2 R 向心力: F= ma = m v R m 2=ω2 R= m 422πTR =m42πn 2 R 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公式总表一、力学公式1、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θCOS F F F F 2122212++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o 或∑Fx=o ∑Fy=o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 O ≤ f 静≤ fm (f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 F=G221rm m (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 (3)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 v 、 w 、a 随半径的增大而减小T 随半径的增大而增大)G Mm R h m ()+=2V R h m R h m T R h 222224()()()+=+=+ωπ 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 Mm R 2g = G MR 2c 、 第一宇宙速度mg = m V R2V=gR GM R =/距地面高h 处r=R+h ,R 为地球半径 3224,r GM T rGMv r GM g π===h →→→0时(贴地飞行)Rg v 0= (第一宇宙速度)7、库仑力:F=K221r q q (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 8、 电场力:F=qE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规定正电荷受力与该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电场线疏密表示电场强弱) 9、磁场力: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洛伦兹力始终与电荷运动方向垂直,只改变电荷的运动方向,不对电荷做功。

公式:f=BqV (B ⊥V) 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磁感线穿过掌心,四指所指为正电荷运动方向(负电荷运动的反方向),大拇指所指方向为洛伦兹力方向。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r v mqvB 2= 半 径:qB mv r =,qB mT π2=,洛仑兹力不做功 速率选择器 v=E/B 安培力 :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公式:F= BIL (B ⊥I ) 方向一左手定则磁感线穿过掌心,四指所指为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方向为洛伦兹力方向。

10、 牛顿第二定律: F 合 = ma 或者 ∑Fx = m ax ∑Fy = m ay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 同一性 11、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 V t = V 0 + a t S = v o t +12a t 2几个重要推论: (1) V t 2 - V 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 O V t /2 V S /2 V t V t/ 2 =V V t 02+=stA S a tB (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s/2 =v v o t222+ 匀速:V t/2 =V 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2 <V s/2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 2;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21-:32-)… (n n --1)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 2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12、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 O 、 加速度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1) 上升最大高度: H = Vgo 22(2) 上升的时间: t=V go(3)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4)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5) 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2V go(6) 适用全过程的公式: h= V o t 一12g t 2V t = V o 一g t V t 2 一V o 2 = 一2 gh ( h 、V t 的正、负号的理解) 14、匀速圆周运动公式 线速度: V= ωR=2πf R=2πR T 角速度:ω=φππt Tf ==22向心加速度:a =v R R TR 222244===ωππ2 f 2 R 向心力: F= ma = mv R m 2=ω2 R= m 422πTR =m42πn 2 R 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3) 氢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力提供。

15 直线运动公式: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水平分运动: 水平位移: x= v o t 水平分速度:v x = v o竖直分运动: 竖直位移: y =21g t 2 竖直分速度:v y = g ttg θ =V V y oV y = V o tg θ V o =V y ctg θV =V V o y 22+ V o = Vcos θ V y = Vsin θ在Vo 、Vy 、V 、X 、y 、t 、θ七个物理量中,如果已知其中任意两个,可根据以上公式求出其它五个物理量16 动量和冲量: 动量: P = mV 冲量:I = F t 17 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

公式: F 合t = mv ’ 一mv (解题时受力分析和正方向的规定是关键)18 动量守恒定律: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如果不受外力,或它们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研究对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或多个物体)公式:m 1v 1 + m 2v 2 = m 1 v 1‘+ m 2v 2’或∆p 1 =一∆p 2 或∆p 1 +∆p 2=O 适用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作用。

(2)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

(3)系统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合外力远小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4)系统在某一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

18 功 : W = Fs cos θ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1) 理解正功、零功、负功(2)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 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分子力的功-----量度------分子势能的变化 合外力的功------量度-------动能的变化19 动能和势能: 动能: E k = 12222mV p m= 重力势能:E p = mgh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20 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

公式: W 合= ∆E k = E k2 一E k1 =12122212mV mV - 21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做功.公式: mgh 1 +121212222mV mgh mV =+ 或者 ∆E p 减 = ∆E k 增22 功率:瞬时功率P=Fvcos α (α为F 、v 夹角)(注意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P = Wt (在t 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 发动机的功率P = FV (F 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V 为即时速度时,P 为即时功率;V 为平均速度时,P 为平均功率; P 一定时,F 与V 成正比,最大速度vm=P/f )23 简谐振动: 回复力: F = 一KX 加速度:a = 一Km Xdm qU m qE m F a 2===122202224221dU L U mdv qL U at y ===12202002dU L U mdv qL U v at v v tg y ====φφtg L y 2=s V AC V A J m m A N m T Wb •=•==•=•=11111122 单摆周期公式: T= 2πL g (与摆球质量、振幅无关)*弹簧振子周期公式:T= 2πmK (与振子质量有关、与振幅无关)24、 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 V=λ f =λT (适用于一切波)二、电磁学 电流1、电流强度的定义: I =tQ2、电阻定律:( 只与导体材料性质和温度有关,与导体横截面积和长度无关)3、电阻串联、并联: 串联:R=R1+R2+R3 +……+Rn 并联:21111R R R += 两个电阻并联: R=2121R R R R +4、欧姆定律:(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R U I = U=IR I UR =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rR +εε r路端电压:U = ε -I r= IR 输出功率:P 出= I ε-I 2r = I R 2R电源热功率: P I r r =2 电源效率: 总出P P =η=εU(判定电路中电阻、电表、及路端电压的变化,灯泡亮度的变化: 串反并同、大则大小则小) 5.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W=IUt 电热:Q=I Rt 2电功率 :P=IU对于纯电阻电路: W=IUt=t RU Rt I 22= P=IU=R U R I 22=对于非纯电阻电路: W=IUt >Rt I 2 P=IU >r I 26、电池组的串联:每节电池电动势为0ε`内阻为0r ,n 节电池串联时 电动势:ε=n 0ε 内阻:r=n o r 7、电流表与电压表:1)、小量程电流表G 原理:磁场对其中的电流有力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