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热点】水滴筹款(标注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扫楼募捐,水滴筹如何守住公益本位
知名互联网筹款平台“水滴筹”正面临一场舆论危机。

梨视频拍客近日上传一段“卧底”视频,曝光水滴筹在超过40个城市的医院派驻筹款顾问,逐个病房引导患者发起筹款,从中每单最高提成150元,有人月入过万元。

水滴筹采取末位淘汰的管理方式,筹款顾问一个月最少得完成35单,否则就会被淘汰。

为“抢占市场”,筹款顾问对募捐金额填写随意,对求助者财产状况不加审核甚至有所隐瞒,对捐款用途缺乏监督。

这段视频曝光后,各种口诛笔伐纷至沓来。

11月30日,水滴筹回应称,已第一时间开展相关情况排查,即刻起线下服务团队全面暂停服务,整顿彻查类似违规行为。

据水滴筹官网介绍,自上线以来,水滴筹已为大病患者筹得200多亿元救命钱。

哪怕打个对折,也是助人无数,功德无量。

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来看,往往结论不同。

如果水滴筹没有采取提成和末位淘汰制,筹款顾问即志愿者挨家挨户查访患者,为需要的病患发起网上募捐,也可以说是在做善事。

所以,有人认为,问题不是出在扫楼募捐,而是出在流程监管,水滴筹应做好真实性审核,确保求助者真的就是需要救助的人。

但我想指出的是,根子并不在于团队管理或求助者真实性审核,而是水滴筹的商业逻辑导致了今天的困境。

水滴筹不是纯粹的公益组织,
而是一家已经引进C轮融资的商业公司,仅今年上半年,水滴筹融资总额已接近16亿元。

这决定了,水滴筹不可能单纯从事公益慈善,而需要有清晰的盈利战略和变现能力。

参照目前国内类似互联网筹款平台的运营模式,水滴筹的盈利和变现能力,一是利用捐款沉淀资金进行资本运作,二是从募捐款项中提取管理费用和佣金,三是将平台注册用户转化为商业服务对象,例如向他们推销保险,此外还有来自对用户数据的深入挖掘转化,等等。

但无论是哪种方式,水滴筹都需要获得越来越多的用户,才能在这基础上实现商业转化。

这样的话,落到筹款顾问头上的任务,只能是不断引入新的求助者,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捐助者/用户。

那么,求助者和捐助者的公益诉求与普通的商业需求,最终必然产生冲突和矛盾。

为什么筹款顾问会“放水”,放低求助者门槛,因为不这样他们就无法完成平台的任务要求。

也就是说,这一根本矛盾不解决,哪怕这次整改到位,过不了多久,一定又会发生新的问题和矛盾。

不过,这样说并不是要彻底否定以商业方式推进公益慈善事业的模式。

商业手段是激发慈善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先进,也为传统公益慈善转型提供了广阔前景,应当允许和鼓励互联网公司、商业组织积极摸索和尝试新的公益慈善模式。

只是在商业手段和公益慈善之间,应当建立一道防火墙,不能让商业化直接介入公益活动,确保公益慈善不走形、不变味。

要做到这点,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就是负责商业变现的部门与
负责公益运作的部门应该区隔开来,不能拿商业逻辑和考核制度管理公益团队。

筹款顾问的任务只能是找到那些适合帮扶的对象,帮助求助者在网上发布募捐信息,而不能把求助者当作潜在商业用户对待。

以商业手段驱动公益慈善事业,但不能让商业败坏了公益慈善,这是水滴筹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与抉择。

只有这样,类似互联网筹款平台才能守住公益本位,趟出一条新路。

(via人民网)
“水滴筹”需厘清公益与商业的界限
据媒体报道,互联网筹款平台“水滴筹”在超过40个城市的医院派驻地推人员,他们常自称“志愿者”,逐个病房引导患者发起筹款。

这些地推员对募捐金额填写随意,对求助者财产状况不加审核甚至有所隐瞒,对捐款用途缺乏监督。

“水滴筹”地推员在医院扫楼筹款,按照有效单数提成,这种模式跟其他推销员类似,都是采取陌生拜访、扫楼、促成等方式,达成签单。

只不过,与其它商业性行业不同,“水滴筹”是打着公益旗号,进行网络爱心募捐救助,属于网友互助模式。

可如此以地推扫楼、KPI考核的营销操作,则就与商业模式没啥区别了。

据了解,水滴筹打出的标语为“筹款不收手续费”。

这就引起公众的疑问,水滴筹是靠什么盈利?据水滴筹官方信息,累计筹款金额多达200余亿元,资金沉淀带来部分利息。

同时,水滴筹以自动跳转或链接的方式将用户引流至水滴互助或水滴保,引导用户购买商业保险,实现流量变现,这也是其收入的一大来源。

而且,据水滴互助官方公众号,水滴互助于2019年3月1日开始收取管理费,这些费用自然也落入了水滴筹的“腰包”。

由此可见,水滴筹并非纯粹的公益组织,本质上仍然属于商业机构。

在其所搭建的保障体系里,公益筹款起到了宣传效果,并担负了引流作用,理论上公益筹款发起人越多、筹款额度越高,爱心用户也就越多,水
滴筹流量变现也就越大。

水滴筹打着公益旗号,利用地推筹款牟利的做法,不仅偏离了公益轨道,亦存在管理失职,其放纵地推员乱作为,以及放松信息审核、善款用途信息不透明、编造悲情故事等问题,则破坏了公益规则,在这种情况下,水滴筹屡屡被曝光“消费爱心”也就不足为奇了。

近年来,网络募捐平台频频曝出“诈捐”事件,如女子诈捐得钱后炫富,德云社演员吴鹤臣有车有房也募捐等,均引起了公众质疑和舆论批评,纷纷要求监管部门加强对网络募捐乱象的整治,规范平台的募捐行为。

这也提醒平台要加强信息审核制度,不能只顾赚钱而放松管理,需要厘清公益与商业的界限,采取合理的分管措施,否则一再上演的“诈捐”事件,会消耗掉公众的耐心与爱心,最终令平台反受其害。

(via人民网)
粉笔视角:商业是公益慈善的助推器,在分工协作、产业扩张中,商业带给人们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就业、更多的收入和更多的福利,这些都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但商业对慈善的贡献只能是间接的,如果把公益当作一门“生意”,就会把热心的捐助者转化成冷冰冰的流量数据,也会不顾基本道德原则,单纯寻求用户数量的叠加、融资变现能力的加强,而不管真正需要的人是否能够安全足额拿到善款,也不关心捐赠者的爱心有没有用到最合适的地方。

水滴筹正是因为没有划定好商业与公益的边界,目前陷入了舆论的口诛笔伐中。

希望企业能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处理好社会之善和企业之利的关系,在有关部门的审慎监管中,重新回到正确的商业轨道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