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风,扩展资料2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语文《风》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风》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风》是⼀⾸充满童趣的⽆标点诗歌,篇幅不长,语⾔清新活泼。

字⾥⾏间流露出风的调⽪捣蛋,表现了⼩作者对风的喜爱。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语⽂《风》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风》原⽂ 妈妈把洗好的⾐服晒在绳⼦上。

蜻蜓来看看就⾛了, 蝴蝶来看看就⾛了, ⽩云来看看也⾛了。

只有风奇了, 悄悄地试穿着—— 爸爸的上⾐跟裤⼦, 妈妈的衬衫跟裙⼦, 弟弟的制 服跟鞋⼦。

他们互相看着彼此的怪模样, 呼呼地笑得喘不过⽓来。

哎呀——风好坏哟! 还拿了我的⽑⼱跟⼿帕, 擦过了汗, 都仍在地上了。

⼜拿了妹妹的圆帽⼦, 当作铁环滚⾛了, 害我跑了好远好远才追回来。

【篇⼆】⼩学⼆年级语⽂《风》教案 ⼀、教学⽬标 1、能⽤科学的⽅法识记“绳裤彼此绢汗铁环”8个⽣字。

并能在不同的语⾔环境中正确认读,注意“此、绳”等字的读⾳。

2、正确朗读课⽂,选⾃⼰喜欢的⼩节背⼀背。

3、积累有关的词语,借助字典理解“彼此”;联系图⽚理解“铁环”。

4、能在⽼师的指导下在⽥字格中正确书写“裤此汉铁”4个汉字,做到“左窄右宽”。

5、了解“风”像调⽪的孩⼦这⼀特点,并能与⼩朋友⼀起发挥想像,交流“风”的其它特点。

⼆、重点和难点 1、能在新的语⾔环境中正确认读8个⽣字,积累有关词语。

2、在反复读⽂、识字的基础上,体会风的调⽪捣蛋,进⼀步体会⼩作者对风的喜爱之情,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想像,边想边记忆。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字卡⽚,相应的课件,课⽂朗读录⾳。

2、学⽣:预习课⽂,圈出⽣字。

四、教学过程 (⼀)谜语导⼊,揭⽰课题 1、师:今天我们先来猜个谜语 出⽰:看不见,摸不着, 稻⼦见它弯腰, 柳条⼉见它舞蹈, ⽓球见它就逃跑。

谁愿意为⼤家读读谜⾯? 交流谜底 2、师板书课题:2、风 (齐读) 注意读准“风”的后⿐⾳ 3、师:“风”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只要它⼀露⾯,细⼼的⼩朋友就能发现它。

小学一年级语文《风》教案_1

小学一年级语文《风》教案_1

小学一年级语文《风》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风》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风》教案1 一、借助拼音,学习生字,提醒课题:1、〔出示落叶纷飞的画面〕小朋友,如今已进入深秋了,瞧!树上的叶子都纷纷落下来了,看!这些是什么?我们把这些落下来的树叶称为落叶。

〔媒体出示:luoye〕拼一拼音节。

2、生自由拼读、个别拼读。

〔出示:落叶〕学习生字“落”指读,齐读。

3、风姑娘把落叶吹向空中,吹向大地,还把落叶送到各个地方去呢!〔出示风吹的声音〕4、〔媒体出示:风姑娘〕指名读。

谁能准确地来读读这个词?5、学生字:姑娘〔出示生字卡片〕〔1〕指名读单个字:姑娘〔2〕当他们合在一起,变成词语的时候,又该怎么读呢?〔指名多人读〕〔3〕姑娘就是女孩子的意思,所以他们都是女字旁。

开小火车读。

齐读。

过渡:风姑娘把落叶当作信送到了各个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6课风姑娘送信。

6、出示课题:〔媒体出示:46、风姑娘送信〕。

学习生字“信”〔出示信封,老师简单介绍信〕[教学说明]:本环节通过让学生看图片,直观地感受到深秋的到来,同时出示课题,学习生字。

二、学习课文:1、人们可以通过信来传递消息,风姑娘把信送给谁?要传递什么信息呢?请小朋友们竖起耳朵仔细听,边听边想,记住风姑娘把信送给了谁?〔看动画〕2、风姑娘把信送给了_______。

3、个别学生答复。

〔出示:燕子、松鼠、青蛙、小女孩的妈妈〕师:小朋友听的可真仔细,如今请小朋友根据老师的提示把下面的话说完好。

4、练习说话。

出示:风姑娘把信送给了〔〕、〔〕、〔〕和〔〕。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指名答复。

〔出示:风姑娘把信送给了燕子、松鼠、青蛙和小女孩的妈妈。

〕齐读。

5、对,小朋友说的真棒,风姑娘把信送给了燕子、青蛙、松鼠和小女孩的妈妈,那么燕子收到风姑娘送来的信,又是怎么说的,我们先来看看第二小节。

6、出示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2〕请小朋友找一找哪一句是燕子说的话。

〔3〕学生答复,老师示范用直线划出句子。

小学一年级语文《风》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风》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语⽂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门重点教学科⽬,其教学的内容是语⾔⽂化,其运⾏的形式也是语⾔⽂化。

语⽂能⼒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门重要的⼈⽂社会科学,是⼈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具。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语⽂《风》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年级语⽂《风》教案 ⼀、设计理念: 本课运⽤拟⼈的表现⼿法,描写了⽣活中看不见、摸不着的风。

⼀开课,就通过有关风的景⾊唤起学⽣⽣活感受;以风娃娃为情景激发学⽣读风、表演风、找风、画风,从⽽体会风的调⽪、可爱。

此设计注重了低年级⼉童形象思维为主,把⽆形的东西变得形象⽣动。

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的观察能⼒和创新能⼒。

⼆、教学⽬标: 1、⽤⾃⼰喜欢的识字⽅法学习本课12个⽣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整的书写8个⽣字,并能试着欣赏⾃⼰书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结合⽣活实际,理解⼩诗。

3、在读风中体会风的调⽪、可爱,在找风中唤起该⽣⽣活感受,在画风写风中培养学⽣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学习⽣字、朗读、背诵课⽂。

四、教学难点:体会风的顽⽪可爱,培养学⽣细⼼观察习惯。

五、教学准备:能感知风的风景图⽚或相关课件 六、教学时间:1—2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情景、引出新课 师:⼩朋友,今天⽼师给你们带来⼀位新朋友,⼤家⾼兴吗?(⾼兴)可是,我刚进教室时,它却⼀溜烟⼉跑不见了。

我们⼤家⼀起去找找它吧! 出⽰课件(或⼏幅能展现风景⾊图⽚)师述:瞧,它正和旗杆上的红旗玩得起劲呢!(风吹旗⼦的图)看,它⼜把细细的⾬丝吹得东歪歪、西斜斜。

(风吹⾬丝斜的图)听,呼呼呼,它和⼩⼥孩⼿中的风车玩起转圈圈的游戏。

(风车转动图) 这就是⼤家的新朋友,你知道它是谁吗?(板题:风)读题。

你喜欢这个新朋友吗?为什么?(引导学⽣感受风的顽⽪、可爱,确⽴这篇课⽂的朗读的基调。

) (⼆)初读课⽂、学习⽣字。

1、既然⼤家都那么喜欢它,那我们就赶紧到课⽂中去看看,好好地读读课⽂,好好地和它交朋友。

第5节--风

第5节--风

北 8、纸片往南飞,此时的风向为_______风。
9、在有风速为3米/秒的东风的情况下, 某同学以3米/秒的速度向西跑,他的感觉 是 无风 ,风速是 0米/秒 。
10、下列现象不可以用来判断风向参照 的是 ( d ) a. 沙尘扬起的方向 b. 旗帜飘扬的方向
c.水波移动的方向
d. 石头滚动的方向
刮大风时,一些会飞的动物不轻易起飞。
风是一种资源,利 用风能可以进行发电、 行船、运动等活动。
小结 一、风的形成 1、风是空气的 2、风是从 风是由 1、指风 1、风向 2、表示符号: 3、测量: 流向 。 和气流动不属于风) 高度上的气压高低差异所引起的
1、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 (注意:竖直方向上的空气流动不属于风)
4、表示方法: ----风级 三、风对人类活动和动物行为的影响
1.指出下列这句话的风的基本要素
“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向北移动”
风向:
风速:
南风 20千米/小时
2.下列示意图中,表示东南风的是(C )
A. B. C. D.
3.某人面对北方站着,风从他的背面吹来,则 此风为( B ) A 东风 B 南风 C 西北风 D 北风
1、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 (注意:竖直方向上的空气流动不属于风)
4、表示方法: ----风级 三、风对人类活动和动物行为的影响
判断下列符号代表的风向:
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北风
下列四幅图的风向依次为:
西北风
南风
西风
东南风
4、表示方法: ----风级
风杯
原理:利用风杯在风作用下的 旋转速度来测量风速。
风速常用风级表示
风级和符号 0 1 2 3 4 5 6 7 8 名称 无风 软风 轻风 微风 和风 劲风 强风 疾风 大风 风速(米)* 0.0-0.2 0.3-1.5 1.6-3.3 3.4-5.4 5.5-7.9 8.0-10.7 10.8-13.8 13.9-17.1 17.2-20.7 陆地物象 烟直上 烟示风向 感觉有风 旌旗展开 吹起尘土 小树摇摆 电线有声 步行困难 折毁树枝 海面波浪 平静 微波峰无飞沫 小波峰未破碎 小波峰顶破裂 小浪白沫波峰 中浪折沫峰群 大浪到个飞沫 破峰白沫成条 浪长高有浪花 浪高(米) 0.0 0.1 0.2 0.6 1.0 2.0 3.0 4.0 5.5

古诗《风》教学设计【优秀8篇】

古诗《风》教学设计【优秀8篇】

古诗《风》教学设计【优秀8篇】古诗《风》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道风吹来的方向叫做风向,风速叫做风级。

了解一些判断风向和风力的方法,认识风向标和风力计。

知道不同等级的风造成的自然现象。

教学准备手绢、纸巾、纸屑等轻飘物体。

观测天气的器材、记录本、笔。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检查学生带来的观测风向的。

物品。

复习引入。

自主学习组织学生到教室外看看,今天刮的是什么风?风吹来的方向。

分小组进行观测。

将自己记录风向和风力的方法写在活动记录上。

小组汇报。

教师小结。

组织学生熟读并背颂这首风级歌。

动手制做风标和风力计。

准备好制做材料。

做好后在小组内进行评价。

连续观测一周的天气情况,把结果记在活动记录上。

课后作业写出两条能预报天气的谚语。

古诗《风》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认识本课8个生字。

3、感受诗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像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的天气怎样?那么你就拿起书本扇一扇,体会有风,你看见风了吗?叶圣陶爷爷是怎么看到风的呢?板书:风2、解题:什么是风?(由于空气流动形成了风)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多读几遍)2、认生字卡片,并在课文里圈出来,再读一读。

3、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这首诗有几节。

三、细读课文:1、导学第一节:(1)自读第一节(注意:把词连起来读一读)(2)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从哪个词可以看出风来了,并把它圈住)(3)做一做树叶颤动的`动作。

(4)指导朗读:自读、赛读、跟读、自读、指名读2、合作学习第二节(1)自读第二节(注意重音、停顿)(2)同桌互读第二节(3)读了这一节你怎么知道风来了?(圈出表示风来了的词)(4)指导朗读:指名读、分组读、带动作读3、自学第三节(方法同第一、二节)四、总结全文本文通过3个事例告诉我们风的存在,其实只要认真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身边处处有风。

不信请看。

五、扩展延伸:活动一(1)吹泡泡(2)生续写诗活动二(1)摆动红旗(2)续写诗活动三:想想自己在哪看见过风?并续写一首诗。

2020—2021学年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5节 飘逸的南国风 课件 .

2020—2021学年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5节 飘逸的南国风   课件 .

《幸福歌》是一首湖北民歌,是新中国成 立后传播开来的新民歌,歌曲的内容是歌颂 解放后农民幸福的生活。
这首歌曲采用了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情 绪热烈欢快,充满乐观向上的激情。分为前 后两部分。前半部分的领唱为歌曲的主腔, 合腔用重复的手段巩固了主腔的地位,后半 部分的主腔直接陈述,而合腔以扩充的手法 将情绪推向高潮。
不同地区的民歌都具 有不同的风格特色,从而 成为该地区音乐特征的标 志。不管是传统的民歌还 是创作歌曲都是源于生活, 都来自于本民族的音乐, 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 泉。
民歌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
1、 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主要 表现在歌词内容、节奏、旋律、调式、 曲式结构、演唱形式、伴奏乐器等相关 因素上。
知名的南方民歌:
湖南:浏阳河、采槟榔 湖北:龙船调 江西:十送红军 广西:山歌好比春江水 云南:远方的客人请你
留下来 贵州:蝉之歌
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南方民歌的歌词都比较 含蓄,善用比、兴,其旋律 多表现得婉转、细腻、抒情。 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结构 短小精悍。歌曲前多有引子。
南方地区河流交错,气 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景 观秀丽,人们聪颖细致,音 乐风格委婉秀丽;西北地区 高原纵横,山石峥嵘,蓝天 下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 候寒冷,人们为了生存必须 与大自然做斗争,所以民歌 的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 带着严峻和深沉。
讨论:
聆听《弥渡山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 绪,分析它的旋律特点。
云南民歌《弥渡山歌》
《弥渡山歌》是一首赞美爱情的
山歌。它的歌词共八句,前六句 或兴或比,直到最后两句才切入 主题,极具南方的含蓄色彩。歌 曲的旋律婉转、飘逸,富有南方 山歌的独特风格童增长自然知识的。它采 用对唱的形式地方方言演唱,问者和答 者各唱一段,彼此轮流更替。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 第五节 风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 第五节 风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第五节风一、风是怎样形成的?A、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B、风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二、风的两个基本要素:风向,风速1、风向---风吹来的方向,例如:东风就是风从东边吹来。

常用的风向有八种(如图1),表示方法:用一带圈短线段表示,代表东风常使用的8种风向(图2)图1 图2气象观测中常用风向标风向标观测风向,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烟的方向,红旗的飘向,树枝的飘动方向来判断风向。

但是要注意:这些方向和风向恰好是相反的。

例如发现红旗飘向北方,那么此时的风向是南风。

2、风速---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单位:米/秒,千米/时风速常用风级表示,有0—12级,风级越高风速越快,附风级表气象观测中常用风速仪观测风速,利用风速仪转动的快慢来测定风速。

3、风向和风速的天气符号:小圆圈相连的短线段表示风向,风向标线上的短线表示风速。

如图3,就是表示东北风3级。

较长的短线表示2级,较短的表示1级,用三角形符号表示八级。

三、风与人类的关系:A、有利----风是一种资源,可以进行发电,行船、运动等;B、不利-----破坏性风会对人类产生危,例如台风等等例题一、填空:1.风是空气的___________运动。

不同地区气压大小不同,空气从_________区流向_______,即形成风。

2. 和 是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

⑴风向是指_______________,天气观测和预报中常使用_______种风向,如: 表示______风。

在气象预测中常是用________来测量风向的,它的尖端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⑵风速是指______________。

常用的度量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风速常用 _________表示。

气象预测中用来测量风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初二(1)班的小明在值日时,看到被扫到一起的纸张被风吹起,但学校的人工湖上却没有因此而起小波,此时的风速大约是 米/秒,这一类风的名称叫 。

第5节+风,教案示例

第5节+风,教案示例

教案示例——《第5节风》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风的观测难点:(1)风的形成(2)目测风向、风速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分组查阅“风车王国”或沙尘暴的有关资料并进行适当的整理(最好配图,电子文稿最好)老师课前准备:自制教学课件、台式电风扇、便携式风速仪、为每组学生(4人一组)准备好两个气球、一张彩色美术纸、一个饮料吸管、一把剪刀、一张连歌谣卡片教学设计图示:教学过程设计:活动:观看风现象的短片问:刚才影片中反映的主要是那种天气现象?引入:你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又是如何观测风的?风对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又有怎样的影响?风一、风的形成1.风是怎样形成的问:你知道用哪些方法能造出风来吗?活动:请每组同学两人一小组,一位同学先将老师发的气球吹起来,另一位同学将手放到气球口前,这时吹起气球的同学将手松开。

讨论:通过这个活动我们感受到了风,你能通过这个产生风的过程利用前面所学的原理对风的形成做出合理的解释吗?小结:原来风就是空气的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只要一个地方和另一个地方的气压高低不同,空气就会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这样就产生了风。

观看某天的天气预报问:天气预报中哪句预报的是风的情况?“北转南风二三级见四五级”介绍了风的几个要素?小结:2.风的基本要素:风向、风速二、风的观测1.风向及其观测读图:八种风向介绍:(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常用的有8种风向活动:自制风向标并测风向(注意安全,小组成员之间要注意合理分工合作)①.用彩色美术纸剪一个箭头和一个稍大一些的箭尾翼。

②.在一根饮料吸管的两端各开一条1厘米长的缝隙。

③.把箭头和箭尾翼插入饮料吸管的缝隙中,并用胶布固定(如下图所示)。

④.用一个手指托吸管,找到它的平衡点。

⑤.仔细地把大头针穿过平衡点刺入铅笔顶端的橡皮中,来回转动这个“风向标”,确保它能自由转动。

⑥.将自制的“风向标”放在开启的电风扇附近,观察是“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电风扇还是“风向标”的尾翼指向电风扇。

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随堂练习

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随堂练习

八年级上科学随堂练习(十)第2章第1节大气层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我会填空: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________左右的高度内,与地球的半径相比,大气显得很______。

然而它对地球而言却非常重要,它像一件外衣一样__________着地球。

2.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_______之间。

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________趋势。

3.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其中对流层最显着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热空气密度_________,________运动;而上方空气温度低,密度___________,下沉,形成对流。

二、我会选择:5.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下列现象仍然存在的是( )A、狂风暴雨B、火山喷发C、雷电交加D、碧海蓝天6.地球上的大气层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层,则地球将会( )A、出现睛天、下雨等非常复杂的天气现象B、仍然听到讲话的声音C、频繁地受天外来客的袭击D、没有白天和黑夜7.指出下列大气对流图中正确的是( )8A9.地球表面大气层的厚度大约为()A、1000千米B、2000千米C、3000千米D、5000千米10.大气分层的依据是()A、大气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垂直变化B、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垂直变化C、大气运动在垂直方向上的垂直变化D、大气组成在垂直方向上的垂直变化11.在大气中含量很少,却在成云致雨中起重要作用的是()A、水汽和二氧化碳B、水汽和固体杂质C、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二氧化碳12.对流层高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这是因为(B)A、近地面高纬度气压高,低纬度气压低B、近地面气温低纬度高,高纬度低C、水汽含量低纬多,高纬少D、高空气温低纬多,高纬少13.在大气层中随着高度的上升气温慢慢下降的是()A、对流层和平流层B、平流层和中间层C、中间层和暖层D、对流层和中间层14.对流层的显着特点是()A、它的两极地区的厚度达17千米B、有强烈的对流运动C、其中的气温随着高度的上升而上升D、集中了1/4的大气质量15.如果没有大气层,下列现象哪些可能在地球上发生?()①地球上到处都是陨石坑②地球上的重力明显减小③天空仍然是蔚蓝色④生命都从地球上消失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16.气象探测气球可以从地面上升到30000米高空,气球在上升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可能是()A、气温越来越高B、气温越来越低C、一直处在对流层D、可到达对流层和平流层17.以下有关大气层特点或作用的说法中你最认可的是()A、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B、臭氧层——反射无线电波C、暖层——地球生命的保护伞D、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八年级上科学随堂练习(十一)第2章第2节天气和气温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我会填空:1.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___________称为天气。

高中高考地理复习第2章第5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高中高考地理复习第2章第5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第五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一、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类型气流运动对气候影响举例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降水丰富,气候湿润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稀少;暖高压控制地区炎热干燥,冷高压控制地区寒冷干燥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2.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项目对气候影响举例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气温由高变低,水汽容易凝结,降水较多西风带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气温由低变高,水汽不易凝结,降水较少信风带从海洋吹向陆地水汽充沛,降水较多夏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水汽稀少,降水较少冬季风3.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二、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因素影响纬度因素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大气环流造成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主要影响降水海陆分布同纬度沿海地区气温年较差小,降水较多,季节分配均匀;内陆地区相反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地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性质、大气成分等影响区域气候造成降水差异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1)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即大气环流因素的影响。

(2)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风坡、背风坡)的影响。

(3)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

三、气候对自然景观形成的影响1.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1)在影响自然景观的各种自然因素中,气候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2)不同的水热条件组合,对自然景观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

2.典型案例(1)热带沙漠气候形成了荒漠景观,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了常绿阔叶林景观。

小学一年级语文《风》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风》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风》教案学校一班级语文《风》教案1教学目标: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熟悉12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8个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重点:熟悉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预备:生字、词语卡片,与课文相关的四季美景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一、猜谜激趣,导入课题。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看谁最会猜,请听好:“云儿见它忙让路,花儿见它点点头,小树见它招招手,小草见它弯弯腰。

”它是什么?(风)风娃娃可真了不起了,它是一位画家,能画出很多漂亮的图画。

今日,他办了一个画展,邀请我们去参观观赏呢,你们想去看看吗?(想)那让我们一起走进风娃娃的画展中观赏观赏吧!(课件出示:一年四季的美景图)2、你在风娃娃的画展中观赏到了什么?3、一个小伴侣在观赏了风娃娃的画展后,被风娃娃的画迷住了,情不自禁用美丽的语言把风娃娃的画描绘了出来。

孩子们想不想读一下?(想)告知你们,其实这篇文章就收在我们的语文书中。

(板书课题:3、风是一位画家)同学齐读课题。

4、读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风画了哪些画?为什么说风是一位画家?)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你们想知道的内容好多都在课文里写着呢!在读课文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的生字。

2、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跑出来了,你还熟悉他们吗?我们来做嬉戏:丰收的季节。

3、生字宝宝带上他的好伴侣,咱们一起读读这些词语。

(出示词语卡片全班齐读。

)4、认熟了生字宝宝,你能读通顺课文吗?再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掉字。

(同学自由读课文。

)5、比一比哪组同学课文读得最熟。

(分组赛读,一组读一段。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以读带讲,学习第四段。

(1)风娃娃,最爱画画,一年四季画个不停,画出的画可美啦,这次它托老师为大家送来了一幅名为《漂亮四季》的画卷。

不过这次风娃娃提出了一个要求,请同学们在看完画卷后回答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只有细心观看的孩子才能找到答案。

《风》优秀教案(5篇

《风》优秀教案(5篇

《风》优秀教案(5篇《风》优秀教案(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自然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大气与气候”,详细内容为风的定义、形成、分类及风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风的定义、形成、分类及风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风的分类及风的影响。

重点:风的定义、形成及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风力发电、帆船等图片,引入风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风的定义、形成,引导学生学习风的分类及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风的作用。

4. 例题讲解:讲解不同类型的风及其影响,如龙卷风、台风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地区风能资源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风的定义、形成、分类及影响。

2. 不同类型的风及其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风能资源,并提出合理利用建议。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并给出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风的定义、形成、分类及影响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风能发电技术,关注环保及可持续发展。

《风》优秀教案(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自然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气象与生活”,详细内容为风的形成、风向、风速及风力等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风的形成、风向、风速及风力等级。

2. 培养学生运用气象知识观察、分析生活中风力现象。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了解风力对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风向、风速及风力等级。

重点:风的形成及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风向标、风速仪。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风力发电、风筝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风力现象。

第5节+风,典型例题

第5节+风,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第5节风》
小明晚上观测北极星时,只觉得风一阵阵迎面吹来,做记录的纸片不时地被风吹起,周围的冬青树叶子和树枝不时地一起摇动。

据此判断下列两题:
(一)此时的风向是()
A.偏南风
B.偏北风
C.东风
D.西风
(二)此时风速的级别大约是()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选题角度】贴近学生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提示与分析】
解本题第一问的关键在于要找到隐含的提示,即“观测北极星”,北极星是一颗指北星,要观测它我们就要面向北,而题目中又说“风一阵阵迎面吹来”,显然风是从北边吹来的,而风吹来的方向就是风向。

解本题第二问的关键是要熟悉不同风级时陆地上地物的特征表现。

【解题过程与答案】
此时的风向是偏北风,风速的级别是4级。

易错情况及分析:第一问只要找到切入点,就比较好解答了,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学生对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还是风吹去的方向有可能不明确而造成错误。

第二问容易出错的地方在于对2、3、4、5级风时地物特征的判断上。

2级风时脸部感觉有风,树叶有微响;3级风时树叶和小树枝摇动不息,旗帜展开;4级风时地面纸张和灰尘被吹起,小树枝摇动;5级风时有叶的小树摇动,湖面有小波。

第5节 风

第5节 风

第5节风联想情景导入你观察过学校里悬挂的国旗吗?它有时静止不动、有时却随微风飘扬,而有时却在大风中剧烈摆动。

你观察过身边的小树吗?它们的枝条有时随风轻轻摆动,有时却在大风中猛烈狂舞,有时会被大风拦腰折断,而有时又会被连根拔起。

这些现象都与风有关。

重点知识详解一、风的形成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

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如果一个地方和另一个地方的气压高低不同,就会形成风。

风速和风向是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

二、风的测量1.风向:风向观测实验:实验操作及现象:折一架纸飞机,中间用铅笔穿过。

用手握住铅笔,将纸飞机放在开启的电风崩前。

纸飞机的机头指向电风扇。

实验结论: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天气预报中常使用8种风向,即: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如下图)。

风向的天气符号用一短线表示。

如东风可表示为:。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2.风速: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

需用的度量单位有:米/秒、千米/时等。

风速常用风速仪来测量。

用风级来表示。

精典例题解析[例1] 杭州市某中学的乐乐同学经过连续的观察后发现,在7~8月份两个月里,学校操场上的红旗大部分的时间里飘向西北方向,由此判断杭州7、8月间的主要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风向方位的判断方法。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红旗飘向西北方向,说明风是从东南方向吹来的.因此杭州7、8月间的主要风向是东南风。

[答案] A[例2] 有关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大气的运动就形成风B.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C.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D.以上说法都正确、[解析] 风是指大气的水平运动,而大气运动包括水平和垂直运动。

故选项A错。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即空气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而气压差又是由于不同地区的冷热不均造成的,所以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根本原因,选项B错。

人们将风吹来的方向规定为风向,所以选项C是正确的。

教科版五上《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第5课:《风的作用》教案

教科版五上《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第5课:《风的作用》教案
首先,当我解释风化作用的类型和影响因素时,学生们对如何判断风力大小对地表影响程度的问题上有些困惑。我意识到,这里需要更具体的例子和图示来帮助他们形象化理解。在未来的教学中,我打算准备更多的直观教具和动画资料,以便更清晰地展示风化作用的过程。
其次,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表现积极。他们通过亲手操作,对风化作用的原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过,我也观察到有些小组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技术问题,比如如何准确地模拟风的作用。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下次活动中提前进行一次简短的实验操作培训,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更好地参与到实验中来。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风化作用的基本概念。风化作用是指风对地表岩石、土壤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它是地表形态变化的重要因素,影响着地貌的形成与发展。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戈壁沙漠为例,分析风如何通过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独特的地貌特征。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风化作用的类型和影响因素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比较不同地区风化作用的差异来帮助大家理解。
举例解释:
-通过实例讲解风如何将沙粒搬运到不同地方,形成沙丘;
-分析风化作用如何导致岩石破裂,形成独特的丹霞地貌;
-引导学生了解风能是如何被转化为电能的,并讨论其对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
-理解风力与风化作用之间的关系,如何根据风力大小判断其对地表的影响程度;
-掌握风化作用在不同地质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的差异性;
-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地貌的识别和分析;
-引导学生理解风能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举例解释:
-解释为何高风速地区(如青藏高原)的风化作用更为显著;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创新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创新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创新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创新教案第【1】篇〗教材说明:这是一首以自然常识为内容的诗歌。

全诗共五节。

第一节提出问题:植物靠什么办法传播种子;第二、三、四节分别讲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第五节讲只要细心观察就能获得许多知识。

诗中把植物当作人来写,读起来亲切、有趣。

课文还配有三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熟读成诵,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课文的韵律美,去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精妙,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激发观察、探索的兴趣。

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3、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以及诗歌语言的精妙。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里的“降落伞”、“铠甲”指的是什么。

孩子对这几种植物接触较少,因而了解这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也是一个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读通读顺课文,学习1-4节;第二课时,学习第5节,拓展文本。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质疑问难。

1、谈话:黄山奇石,令人叫绝;植物王国的奇事,也十分有趣。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植物的诗歌。

板书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2、指名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①植物妈妈有些什么办法?②植物妈妈在什么方面有办法?③哪些植物妈妈有办法?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带着刚才质疑的问题,自由读课文。

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难读的多读几次。

2、出示词语:旅行降落伞娃娃纷纷山洼观察知识啪炸开蹦着跳着3、交流反馈,读准字音。

个人读、指名读、齐读,读准“得”的字音。

“为”在这应选择哪个读音,再读一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读完了这首诗,你发现了什么?2、诗里讲了哪几位植物妈妈?在书上把它们画出来。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5.风的作用教学设计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5.风的作用教学设计

喷发和地震塑造和改变着地球表面。

除了火山喷发和地震,还有哪些自然的力量会改变地球的表面呢?(学生回答:风、海水、河水、下雨、动物、植物等)2.教师:地球表面被一层空气包围着,叫“大气层”,大气层对地形也施加着缓慢的作用。

例如,空气流动形成了风,风能改变地形吗?风又是怎样改变地形的呢?(出示:风蚀图片)这块岩石是怎样形成的?是风作用的结果吗?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风的作用)[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聚焦到本节课探究的主题“风是怎样改变地球表面的”。

二、探索:风是怎样改变地球表面的1.讨论并记录我们的看法。

(1)教师讲述“研讨”方法:围绕着“风是怎样改变地球表面的”这个问题,每位同学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时,还要认真倾听组内其他同学的发言,并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哪些想法是相同的,哪些想法是不同的。

思考别人发言中哪些是合理的,自己的看法中哪些是不正确的,需要改进的。

小组长要组织组员归纳本组的主要观点,并记录下来。

(2)学生分小组研讨,并完成小组研讨记录表。

(3)全班交流分享。

教师把全班学生的看法归纳成几点。

(4)小结:风的力量可以搬运沙和土,也可以改变岩石的形状和大小。

风卷起的沙子像磨刀石一样不停地打磨岩石,缓慢地改变着岩石的大小和形状。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进行研讨,充分发挥研讨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2.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

(1)我们的看法是否正确呢?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一下。

(2)怎样做模拟实验呢?岩石用什么来模拟?风卷起的沙子用什么来模拟?(3)教师介绍模拟实验的方法(边讲解边演示)。

①用砂岩来模拟岩石,用砂纸来模拟风卷起的沙子。

②先用放大镜观察砂岩,然后用砂纸打磨砂岩。

③打磨结束后,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砂岩有什么变化。

④做好观察记录。

(4)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实验,填写模拟实验记录表。

(5)全班交流分享。

(6)小结:我国西部有的地区常年降雨稀少,气候干燥,经常刮大风。

第5节+风,习题精选

第5节+风,习题精选

习题精选
1.风向是指风_________的方向,在气象观测中是用_________(仪器)来进行观测的,它的箭_________指示的就是风向。

2.风速是指_________时间内空气流动的_________。

在天气预报中通常用_________来表示风速。

3.气象观测中常用_________和_________分别观测风向、风速。

4.画出表示四级西北风的符号_________。

5.风是空气的_________,风总是从_________区流向_________区。

6.下列现象中可能由大风引起的是()
A.田里的甘蔗大片倒伏
B.公路被大量碎石、泥沙掩埋
C.大树被连根拔起
D.铁路的路基大面积坍塌
7.利用风我们可做下列哪些事情()
①获取能源②进行体育运动③进行海上运输④进行人工降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8.下列现象中可以用来判断风向的是()
①树叶的摇动方向②雪花下落时飘动的方向③树的影子④烟的飘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参考答案:
1.吹来、风向标、头(尖);
2.单位、距离、风级;
3.风向标、风速仪;
4.
5.水平运动、高气压、低气压;
6.A、C;
7.A;
8.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力等级
在气象台站发布的天气预报中,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风向北转南,风力2到3级。

这里的“级”是表示风速大小的。

风速就是风的前进速度。

相邻两地间的气压差愈大,空气流动越快,风速越大,风的力量自然也就大。

所以通常都是以风力来表示风的大小。

风速的单位用每秒多少米或每小时多少公里来表示。

而发布天气预报时,大都用得是风力等级。

风力的级数是怎样定出来的呢?
一千多年以前的我国唐代,人们除了记载晴阴雨雪等天气现象之外,也有了对风力大小的测定。

唐朝初期还没有发明测定风速的精确仪器,但那时已能根据风对物体征状,计算出风的移动速度并订出风力等级。

李淳风的《现象玩占》里就有这样的记载:“动叶十里,鸣条百里,摇枝二百里,落叶三百里,折小枝四百里,折大枝五百里,走石千里,拔大根三千里。

”这就是根据风对树产生的作用来估计风的速度,“动叶十里”就是说树叶微微飘动,风的速度就是日行十里;“鸣条”就是树叶沙沙作响,这时的风速是日行百里。

另外,还根据树的征状定出来的一些风级,如《乙已占》中所说,“一级动叶,二级鸣条,三级摇枝,四级坠叶,五级折小枝,六级折大枝,七级折木,飞沙石,八级拔大树及根”。

这八级风,再加上“无风”、“和风”(风来时清凉,温和,尘埃不起,叫和风)两个级,可合十级。

这些风的等级与国外传入的等级相比较,相差不大。

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风力等级。

两百多年以前,风力大小仍没有测量的仪器,也没有统一规定,各国都按自己的方法来表示。

当时英国有一个叫蒲福的人,他仔细观察了陆地和海洋上各种物体在大小不同的风里的情况,积累了五十年的经验,才在1805年把风划成了13个等级。

后来,又经过研究补充,才把原来的说明解释得更清楚了,并且增添了每级风的速度,便成了现在预报风力的“行话”。

有些地方还把风力等级的内容编成了歌谣,以便记忆:
零级无风炊烟上;一级软风烟稍斜;
二级轻风树叶响;三级微风树枝晃;
四级和风灰尘起;五级清风水起波;
六级强风大树摇;七级疾风步难行;
八级大风树枝折;九级烈风烟囱毁;
十级狂风树根拔;十一级暴风陆罕见;
十二级飓风浪滔天。

风在每秒钟内所移动的距离--风速,其口诀是“从一直到九,乘2各级有”。

意思是:从一级到九级风,各级分别乘2,就大致可得出该风的最大速度。

譬如一级风的最大速度是每秒2米,2级风是每秒4米,3级风是每秒6米……依此类推。

各级风之间还有过渡数字,比如一级风是每秒1-2米,2级风是每秒2-4米,3级风是每秒4-6米,诸此类推。

摘自中国科普博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