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4、建筑平面设计物理
最新版《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doc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352-2019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3.1 民用建筑分类3.2 设计使用年限3.3 建筑气候分区对建筑基本要求3.4 建筑与环境3.5 建筑模数3.6 防灾避难4规划控制3.6 防灾避难4.1 城乡规划及城市设计4.2 建筑基地4.3 建筑突出物4.4 建筑连接体4.5 建筑高度5场地设计5.2 道路与停车场5.3 竖向5.4 绿化5.5 工程管线布置6建筑物设计6.1 建筑标定人数的确定6.2 平面布置6.3 层高和室内净高6.4 地下室和半地下室6.5 设备层、避难层和架空层6.6 厕所、卫生间、盥洗室、浴室和母婴室6.7 台阶、坡道和栏杆6.8 楼梯6.8 楼梯6.9 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6.10 墙身和变形缝6.11 门窗6.13 楼地面6.14 屋面6.15 吊顶6.16 管道井、烟道和通风道6.17 室内外装修7.4 声环境7室内环境7.1 光环境7.2 通风7.3 热湿环境7.4 声环境8建筑设备8.1 给水排水8.2 暖通空调8.3 建筑电气8.4 燃气本标准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1总则1 总则1.0.1 为使民用建筑符合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满足安全、卫生、环保等基本要求,统一各类民用建筑的通用设计要求,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设计。
1.0.3 民用建筑设计除应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人、建筑和环境的相互关系。
2 必须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破坏环境。
3 应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的需求。
4 应贯彻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水和节约原材料的基本国策。
5 应满足当地城乡规划的要求,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宜体现地域文化、时代特色。
6 建筑和环境应综合采取防火、抗震、防洪、防空、抗风雪和雷击等防灾安全措施。
7 应在室内外环境中提供无障碍设施,方便行动有障碍的人士使用。
建筑设计物理习题答案.doc
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1、构成室内热湿环境的四项要素是什么?简述各个要素在冬(或夏)季,在居室内是怎样影响人体热舒适感的。
答:(1)室内空气温度:居住建筑冬季采暖设计温度为18℃,托幼建筑采暖设计温度为20℃,办公建筑夏季空调设计温度为24℃等。
这些都是根据人体舒适度而定的要求。
(2)空气湿度:根据卫生工作者的研究,对室内热环境而言,正常的湿度范围是30-60%。
冬季,相对湿度较高的房间易出现结露现象。
(3)气流速度:当室内温度相同,气流速度不同时,人们热感觉也不相同。
如气流速度为0和3m/s时,3m/s的气流速度使人更感觉舒适。
(4)环境辐射温度:人体与环境都有不断发生辐射换热的现象。
5、分析几例我国的传统民居,说明在不同的气候分区中,建筑对气候的适应性表现。
答:(1)云南的竹楼——气候湿热;(2)江浙一带的房屋屋顶斜度大——这里年降水量大,有利于雨水排泄;(3)西北地区的屋顶平坦——气候干旱,不需要考虑排水;(4)黄土高原的窑洞——冬暖夏凉,适应气温年较差大;气候干旱,森林少,缺乏木材;(5)东北的房屋墙体厚、窗户小——东北气候寒冷,可以保温。
6、阐述城市气候的成因,讨论在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中的相应对策。
答:室外综合温度:夏季建筑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不仅要同时考虑室外空气和太阳短波辐射的加热作用,而且要考虑结构外表面的有效长波辐射的自然散热作用。
为了计算方便常将三者对外维护结构的共同作用综合成一个单一的室外气象参数,这个假想的参数用所谓室外综合温度表示。
7、举例说明建筑材料表面的颜色、光滑程度,对围护结构的外表面和结构内空气层的表面,在传热方面各有什么影响?答:对于短波辐射,颜色起主导作用;对于长波辐射,材性起主导作用。
如:白色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最强,对于长波辐射,其反射能力则与黑色表面相差极小。
而抛光的金属表面,不论对于短波辐射或是长波辐射,反射能力都很高,所以围护结构外表面刷白在夏季反射太阳辐射热是非常有效的,而在结构内空气间层的表面刷白是不起作用的。
2019最新新版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 T50502
2019最新新版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 T50502目录1 总则 (4)2 术语 (4)3 基本规定 (6)4 施工组织总设计 (8)4.1 工程概况 (8)4.2 总体施工部署 (9)4.3 施工总进度计划 (10)4.4 总体施工准备与主要资源配置计划 (10)4.5 主要施工方法 (11)4.6 施工总平面布置 (11)5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2)5.1 工程概况 (12)5.2 施工部署 (13)5.3 施工进度计划 (14)5.4 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14)5.5 主要施工方案 (15)5.6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6)6 施工方案 (16)6.1 工程概况 (16)6.2 施工安排 (17)6.3 施工进度计划 (17)6.4 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17)6.5 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18)7 主要施工管理计划 (18)7.1 一般规定 (18)7.2 进度管理计划 (18)7.3 质量管理计划 (19)7.4 安全管理计划 (19)7.5 环境管理计划 (20)7.6 成本管理计划 (21)7.7 其它管理计划 (21)1 总则1.0.1为规范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管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等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管理。
1.0.3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应结合地区条件和工程特点进行编制。
1.0.4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管理,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施工组织设计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plan以施工项目为对象编制的,用以指导施工的技术、经济和管理的综合性文件。
2.0.2施工组织总设计general constructionorganization plan以若干单位工程组成的群体工程或特大型项目为主要对象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起统筹规划、重点控制的作用。
建筑物理(修改完善版)
1.P2构成室内热湿环境的要素:室内空气湿度、空气温度、气流速度、环境辐射温度。
2.P6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重量。
g/m³3.P6相对湿度:在一定温度、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同压下的饱和水蒸气量的百分比。
4.P8 td露点温度:在大气压一定、空气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未饱和的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状态的温度。
(或相对湿度100%时的温度)5.P10 在一定时间里风向在各个方位次数统计图,叫做风向频率图。
7.P16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即:导热、对流和辐射。
8.P17 导热系数:导热系数是在稳定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温度差为1℃时,在1h内通过1㎡面积所传导的热量。
导热系数越大,表明材料的导热能力越强。
9.P17影响导热系数的因素:物质的种类,结构成分,密度,湿度,压力,温度.10.P18 表面的“对流换热”:空气沿围护结构流动时,与壁面所产生的热交换过程。
这种过程,既包括由空气流动所引起的对流传热过程,同时也包括空气分子间和空气分子与壁面分子的导热过程。
这种对流与导热的综合过程,称为表面的“对流换热”。
1.P24 室内外温度的计算模型如下:(1).恒定的热作用(2).周期热作用2.P29平壁的传热系数:它的物理意义是:在稳定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K,1h内通过1㎡面积传递的热量。
5.P42材料的蓄热系数:把某一均质半无限大壁体一侧受到谐波作用时,迎波面上接收的热流波幅Aq与该表面的温度波幅Ao之比。
材料的蓄热系数是说明直接受到热作用的一侧表面,对谐波热作用反应的敏感程度的一个特性指标。
其值越大,材料的热稳定性能越好。
6.P43材料的热惰性指标:是表征材料层或围护结构受到波动热作用后,背波面上对温度波衰减快慢的无量纲指标,也就是说材料层抵抗温度波动能力的一个特性指标。
它取决于材料层迎波面的抗波能力和波动作用传至背波面时所受到阻力。
(1).如围护结构有空气间层,由于空气的蓄热系数S为0,该层热惰性指标D值也为0(2).组成围护结构的材料层热惰性指标越大,说明温度波在其间衰减越快,围护结构的热稳定性越好。
建筑物理精简版
热岛效应:由于城市的“人为热”及下垫面向地面附近大气层散发热量比郊区多,气温也比郊区高,且由市中心向郊区逐渐降低。
1、建筑热工设计分区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为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我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从建筑热工设计的角度对各地气候作如下划分并提出相应的设计要求:(1)严寒地区: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10摄氏度的地区。
主要包括内蒙古河东北北部、新疆北部地区、西藏和青海北部地区。
这一地区的建筑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加强建筑物的防寒措施,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2)寒冷地区: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为0--—10摄氏度的地区,主要包括华北地、新疆和西藏南部地区及东北南部地区。
这一地区的建筑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
(3)夏热冬冷地区: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为0--10摄氏度,最热月平均温度25—30摄氏度的地区。
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即南岭以北,黄河以南的地区。
这一地区的建筑必须满足夏季防热的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
(4)夏热冬暖地区; 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高于10摄氏度的地区,最热月平均气温25—29摄氏度的地区。
包括南岭以南及南方沿海地区。
这一地区的建筑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的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冬季保温。
(5)温和地区: 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为0—13摄氏度,最热月平均温度18—25摄氏度的地区。
主要包括云南、贵州西部及四川南部地区。
这一地区中,部分地区的建筑应考虑冬季保温,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1.2.1 传热方式传热是物体内部或物体之间热能转移的现象。
基本方式包括: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
1.导热—由温度不同的质点在热运动中引起的热能传递 现象。
建筑工程主要研究壁体材料的导热。
(1)导热系数:反映了材料的导热能力。
(2)材料的导热系数及其影响因素1)材质的影响不同材质具有不同的导热系数,相差悬殊。
2)材料干密度的影响材料密实程度也对导热系数具有影响。
3)材料含湿量的影响不同状态的物质导热系数相差很大矿棉、泡沫塑料、保温隔热材导热系数珍珠岩、蛭石等<0.25料常用建材0.3~3.5非金属最大2.2~420金属次之0.07~0.7液体最小0.006~0.6气体特点W/(m •K)材料2.对流(1)自然对流换热:本来温度相同的流体,因其中某一部分受热(或冷却)而产生温度差,形成对流运动,称为“自然对流”。
最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9)》解读
总平面布局(解读)5.2.1 在总平面布局中,应合理确定建筑的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不宜将民用建筑布置在甲、乙类厂(库)房,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可燃气体储罐和可燃材料堆场的附近。
5.2.2 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5.2.2的规定【图示1】,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除应符合本节规定外,尚应符合本规范其他章的有关规定。
注:1 相邻两座单、多层建筑,当相邻外墙为不燃性墙体且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上无防火保护的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且该门、窗、洞口的面积之和不大于外墙面积的5%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图示2】2 两座建筑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图示3】,或高出相邻较低一座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屋面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图示4】。
3 相邻两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相邻任一侧外墙为防火墙,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图示5】4 相邻两座建筑中较低一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屋顶无天窗,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m;对于高层建筑,不应小于4m。
【图示6】5 相邻两座建筑中较低一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且屋顶无天窗,相邻较高一面外墙高出较低一座建筑的屋面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开口部位设置甲级防火门、窗,或设置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规定的防火分隔水幕或本规范第6.5.3条规定的防火卷帘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m;对于高层建筑,不应小于4m。
【图示7】6 相邻建筑通过连廊、天桥或底部的建组物等连接时,其间距不应小于本表的规定。
【图示8】【图示9】【图示10】7 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既有建筑,其耐火等级可按四级确定。
【图示11】5.2.3 民用建筑与单独建造的变电站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3.4.1条有关室外变、配电站的规定,但与单独建造的终端变电站的防火间距,可根据变电站的耐火等级按本规范第5.2.2条有关民用建筑的规定确定。
最新版《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352-2019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3.1 民用建筑分类3.2 设计使用年限3.3 建筑气候分区对建筑基本要求3.4 建筑与环境3.5 建筑模数3.6 防灾避难4规划控制3.6 防灾避难4.1 城乡规划及城市设计4.2 建筑基地4.3 建筑突出物4.4 建筑连接体4.5 建筑高度5场地设计5.2 道路与停车场5.3 竖向5.4 绿化5.5 工程管线布置6建筑物设计6.1 建筑标定人数的确定6.2 平面布置6.3 层高和室内净高6.4 地下室和半地下室6.5 设备层、避难层和架空层6.6 厕所、卫生间、盥洗室、浴室和母婴室6.7 台阶、坡道和栏杆6.8 楼梯6.8 楼梯6.9 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6.10 墙身和变形缝6.11 门窗6.13 楼地面6.14 屋面6.15 吊顶6.16 管道井、烟道和通风道6.17 室内外装修7.4 声环境7室内环境7.1 光环境7.2 通风7.3 热湿环境7.4 声环境8建筑设备8.1 给水排水8.2 暖通空调8.3 建筑电气8.4 燃气本标准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1总则1 总则1.0.1 为使民用建筑符合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满足安全、卫生、环保等基本要求,统一各类民用建筑的通用设计要求,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设计。
1.0.3 民用建筑设计除应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人、建筑和环境的相互关系。
2 必须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破坏环境。
3 应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的需求。
4 应贯彻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水和节约原材料的基本国策。
5 应满足当地城乡规划的要求,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宜体现地域文化、时代特色。
6 建筑和环境应综合采取防火、抗震、防洪、防空、抗风雪和雷击等防灾安全措施。
7 应在室内外环境中提供无障碍设施,方便行动有障碍的人士使用。
2019建筑物理 (2)
建筑物理1.1室内外热环境室内热环境主要是由A.室内气温B.湿度C.气流D.壁面热辐射等因素综合而成的室内微气候空气温度:空气温度的高低有室内外之别,指离地面1.5米气温。
空气相对湿度:一定温度,一定大气压下,湿空气的绝对温度t与同温同压下饱和蒸汽的百分比。
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方式有:对流,辐射,蒸发。
室内热环境综合评价:A.有效温度B.热应力指数C.预计热感觉指数PMV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热量的基本来源,是决定气候的主要因素,也是建筑物外部最主要的气候条件之一。
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影响因素: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云量严寒地区: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10℃的地区。
有:内蒙古和东北北部,新疆北部地区,西藏和青海北部地区。
这一地区的建筑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加强建筑的防寒措施,一般不考虑夏季防热。
寒冷地区;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为0~-10℃的地区。
有:华北地区,新疆和西藏南部地区及东北南部地区。
这一地区的建筑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
夏热冬冷地区;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为0~10℃,最热月平均温度25~30℃地区。
有:长江中下游地区,即南岭以北,黄河以南地区。
这一地区的建筑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
夏热冬暖地区: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高于10℃,最热月平均温度25~29℃地区。
有;南岭以南及南方沿海地区。
这一地区的建筑必须充分满足防热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冬季保温。
温和地区: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为0~13℃,最热月平均温度18~25℃地区。
有;云南,贵州西部及四川南部地区。
这一地区中,部分地区的建筑应考虑冬季保温,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热岛效应;由于城市的人为热级下垫面向地面近处大气层散发的热量比郊区多,气温也就不同程度的比郊区高,而且由市区中心地带向郊区方向逐渐降低,这种气温分布的特殊现象叫做热岛效应。
1.2建筑的传热与传湿传热方式:A.导热B.对流C.辐射导热机理:导热是由温度不同的质点(分子,原子,自由电子)在热运动中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
最新版《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352-2019目录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3.1 民用建筑分类3.2 设计使用年限3.3 建筑气候分区对建筑基本要求3.4 建筑与环境3.5 建筑模数3.6 防灾避难4规划控制3.6 防灾避难4.1 城乡规划及城市设计4.2 建筑基地4.3 建筑突出物4.4 建筑连接体4.5 建筑高度5场地设计5.2 道路与停车场5.3 竖向5.4 绿化5.5 工程管线布置6建筑物设计6.1 建筑标定人数的确定6.2 平面布置6.3 层高和室内净高6.4 地下室和半地下室6.5 设备层、避难层和架空层6.6 厕所、卫生间、盥洗室、浴室和母婴室6.7 台阶、坡道和栏杆6.8 楼梯6.8 楼梯6.9 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6.10 墙身和变形缝6.11 门窗6.13 楼地面6.14 屋面6.15 吊顶6.16 管道井、烟道和通风道6.17 室内外装修7.4 声环境7室内环境7.1 光环境7.2 通风7.3 热湿环境7.4 声环境8建筑设备8.1 给水排水8.2 暖通空调8.3 建筑电气8.4 燃气本标准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1总则1 总则1.0.1 为使民用建筑符合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满足安全、卫生、环保等基本要求,统一各类民用建筑的通用设计要求,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设计。
1.0.3 民用建筑设计除应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人、建筑和环境的相互关系。
2 必须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破坏环境。
3 应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的需求。
4 应贯彻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水和节约原材料的基本国策。
5 应满足当地城乡规划的要求,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宜体现地域文化、时代特色。
6 建筑和环境应综合采取防火、抗震、防洪、防空、抗风雪和雷击等防灾安全措施。
7 应在室内外环境中提供无障碍设施,方便行动有障碍的人士使用。
建筑平面设计的形态构成分析
建筑平面设计的形态构成分析摘要:建筑平面是建筑功能的基础,是建筑功能的中介,是突出建筑立面和面积的关键。
在建筑平面设计中,对于形式设计方案,应尽量结合功能要求,从而更好地突出平面形式的艺术特征。
此外,根据艺术形式,可以充分体现建筑的应用功能。
同时,在形式设计中,我们必须选择相对科学的方法,有效地运用传统的标志,为用户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确保建筑平面能被赋予“表情”和“气质”,使建筑平面更具个性化。
关键词:建筑平面设计;形态构成;策略1建筑平面设计的形态构成1.1基本几何形态对于基本几何形状,在建筑广告设计的情况下,大多数应以简单的方式出现,并且所有形式都非常单一。
同时,其思维逻辑具有高度的相对性,如圆形。
在这一阶段的建筑中,例如福建省的客家土楼,采用了圆形平面形式。
在基本几何形状周围,大部分将被墙壁包围,只有小门和悬窗在外面突出显示,以确保更好的空气流通和渗透性。
一般来说,这种集成形式的应用不容易嵌入外部接触通道,并且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可以独立生成一个整体。
例如福建客家土楼,就这种建筑规划形式而言,代表了内部结构的统一性和向上性,能够抵御外来入侵,具有一定的维护意蕴。
1.2建筑造型设计中的形态构成除了艺术美的规律性外,建筑造型中的形式构成方法主要有聚合、分割、对位等。
以沈阳幼儿师范学校新校区工艺美术楼为例,其造型设计大致呈三角形体量。
为了打造一个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工程建筑品牌形象,在其面向市政道路的主要表面嵌入一个椭圆形柱体,形成不同体积之间的聚集和积累关系,同时,由于不同形状和体积的比较,造型设计看起来很活跃。
超级马里奥博塔的许多建筑作品以分段的形式展示了建筑造型的解决方案。
他特别擅长用加减法在形式组合分割中进行造型设计解决方案。
由于分割,工程建筑形式呈现出许多变化和空间层次,工程建筑的外部页面也与自然环境建立了复合关系。
对位是形态构图中常用的技巧之一。
一般的对位关系包括对称性、平行面、垂直度、交角、交点等。
建筑设计物理知识点
建筑设计物理知识点一、建筑设计中的热传导与热阻建筑设计中,热传导与热阻是十分关键的物理知识点。
在建筑中,热传导指的是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而热阻则是指阻碍热量传递的程度。
了解热传导和热阻的原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
二、建筑的保温材料保温材料是建筑设计中另一个重要的物理知识点。
保温材料的选择对建筑的能耗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见的保温材料如聚苯板、岩棉、玻璃棉等。
合理选择保温材料可以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降低能耗。
三、建筑的隔热材料隔热材料也是建筑设计中需要注意的物理知识点。
隔热材料主要用于隔离建筑内外的热量传递。
常见的隔热材料包括遮阳板、空气层、夹层玻璃等。
通过使用有效的隔热材料,可以减少建筑内外热量的交换,提高建筑的节能性。
四、建筑的采光设计采光设计是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物理知识点。
合理的采光设计可以提高建筑内部的自然光照,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
通过选择合适的窗户面积和位置,利用反射和透过的原理,可以实现良好的采光效果。
五、建筑的通风设计通风设计是保证建筑内部空气流通的重要物理知识点。
合理的通风设计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潮湿和异味的存在。
通过设置风口、排气口以及合理的风道布局,可以实现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的效果。
六、建筑的结构设计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核心物理知识点。
建筑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的承重能力、稳定性以及抗震性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确保建筑在各种自然力的作用下保持稳定。
七、建筑的声学设计声学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物理知识点之一。
合理的声学设计可以减少室内噪音、改善声学环境,提高人们的舒适感。
通过选择合适的隔音材料、布局和设计吸音装置等手段,可以实现良好的声学效果。
总结:建筑设计中的物理知识点是建筑师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内容之一。
通过对热传导与热阻、保温材料、隔热材料、采光设计、通风设计、结构设计以及声学设计等物理知识的理解,可以实现建筑的节能、舒适、安全等设计目标。
2019最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解读
d.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建筑面积小于50m2且疏散门净宽不小于0.9m 房间任一点至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大于15m、建筑面积不大于200m2且
L2
X+Y>220m
4. 可沿一条长边设置消防车道的高层民用建筑(该长边应对应建筑消防登高操 作面)
高层住 宅
坡地临空 高层民用 建筑
水边临空 高层民用 建筑
三. 民用建筑
1. 建筑分类
与旧规范的主要区别:住宅建筑
旧规范:高层住宅:10层以上 层
新规范:高层住宅:建筑高度>27m >27m<=54m
8. 平面布置
(9)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住宅与商业服务网点之间:2.0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1.5h的楼板(高层建筑为2.0h) 完全分隔。
上下开口的防火措施:H=1.2m实体墙(喷淋为0.8m)或 出挑W=1.0m防 火挑檐
或 H=1.2m(0.8m)防火玻璃(高层1.0h完整性/多层0.5h完整性) 安全出口与疏散楼梯应分别独立设置(同前面(8)的住宅与非住宅部 分)
部分、网吧等场所(不含剧场、电影院)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不应布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布置在B1层时,B1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不应大于10m。 b. 宜布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首层、二层、三层的靠外墙部位。 c. 不宜布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或尽端。 d. 布置在地下(B1)和地上四层以上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m2。 e. 厅室之间及与建筑其他部位之间,应采用2h防火隔墙和1h的不燃性楼板分隔,设置在厅、 室墙上的
物理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物理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作者:张歆劼班级:设计121 学号:1201080325摘要: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
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
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
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
在建筑设计中,物理学主要应用在力学、热工学、光学、声学等。
随着建筑学的发展,现代建筑更偏向于节能环保,于是建筑师们除了要考虑建筑的美观与创意,更需要深厚的物理学知识,研究物理环境的因素,对物理环境给出合适的评价,提供良好物理环境技术支持,创造出最佳的环境,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前言:在古代,建筑技术和社会分工比较单纯,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并没有很明确的界限,施工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往往也就是设计者。
在欧洲,由于以石料作为建筑物的主要材料,这两种工作通常由石匠的首脑承担;在中国,由于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这两种工作通常由木匠的首脑承担。
他们根据建筑物的主人的要求,按照师徒相传的成规,加上自己一定的创造性,营造建筑并积累了建筑文化。
在近代,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分离开来,各自成为专门学科。
这在西方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萌芽,到产业革命时期才逐渐成熟;在中国则是清代后期在外来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所包含的内容、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涉及的相关学科越来越多,材料上、技术上的变化越来越迅速,单纯依靠师徒相传、经验积累的方式,已不能适应这种客观现实;加上建筑物往往要在很短时期内竣工使用,难以由匠师一身二任,客观上需要更为细致的社会分工,这就促使建筑设计逐渐形成专业,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而当今世界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环境能源问题以及人性化问题,于是物理学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就尤为重要了。
建筑设计的物理知识点
建筑设计的物理知识点建筑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包括创意和艺术方面的要素,还需要考虑到物理学的知识。
在建筑设计中,有一些物理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它们能够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舒适性。
本文将介绍几个与建筑设计相关的物理知识点。
重力和结构稳定性建筑物的稳定性是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建筑物需要能够承受自身的重量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如风力和地震。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到重力和结构的稳定性。
重力是指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它决定了建筑物的垂直方向上的受力情况。
在设计中,需要计算建筑物各个部分的受力状况,确保建筑物能够平衡并承受外部力的作用。
材料力学性能在建筑设计中,使用的材料是影响建筑物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各种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能,如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
设计师需要了解这些材料的物理性能,并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
例如,在高层建筑中,需要使用具有较高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的材料,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能够承受大风等外部力的作用。
热传导和隔热性能随着节能意识的提高,建筑物的隔热性能也成为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热传导是指热量在物质之间传递的现象,它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能耗和舒适性。
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隔热材料的使用,以减少热传导,降低能耗。
隔热材料可以减少建筑物内外部温度的传导,提高建筑物的能效性能。
光的传播和采光设计采光设计是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光的传播是指光线在物体和介质中传递的过程。
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需求,合理安排建筑物内外的采光,以提供良好的视觉环境和舒适性。
在建筑物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光线的入射角度、反射和漫射,以及遮阳的措施,以实现最佳的采光效果。
声学设计和噪音控制声学设计是建筑设计中一个被忽视但非常重要的方面。
建筑物内部和周围环境的噪音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各个区域的声学环境,合理使用隔声材料和布局,以降低噪音的传播和干扰。
《房屋建筑学》选择和填空
一、民用建筑设计1、构筑物是指人一般不直接在其内部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建筑,如水塔,烟囱,堤坝等。
2、构成建筑的三个要素:功能,物质技术,建筑形象3、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不适用于单层建筑高度超过24m的体育馆,会堂,剧院等公共建筑以及高层建筑中的人民防空地下室)。
此外,高层建筑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进行分类,分为一类高层建筑和二类高层建筑。
4、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把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划分为四级,一级耐火性能最好,四级最差。
5、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按组成房屋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这两个因素来确定的。
6、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三类。
不燃烧体,燃烧体,难燃烧体7、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设计年限100年。
8、分模数的基数为M/5,M/10,M/2 共三个。
9、建筑工程设计是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三方面。
10、民用建筑工程一般应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二、建筑平面设计1、建筑的平面,剖面,立面设计三者是密切联系而又相互制约,平面设计是关键,集中反映了建筑平面各组成部分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使用功能的要求,是否经济合理。
2、教室的平面尺寸满足要求:第一排座位距黑板不小于2m,保证垂直视角大于45°,后排距黑板不宜大于8.5m,前排边座与黑板远端的视线夹角不小于30°。
3、门的最小宽度为700mm。
当房间使用人数超过50人,面积超过60m2,至少需要设两个门。
4、公用厕所前室深度应不小于1.5~2.0m。
5、当走道两侧布置房间时,学校为2.1-3m,门诊部为2.4-3m,办公楼为2.1-2.4m,旅馆为1.5~2.1m。
6、在平面组合设计中,不同功能要求的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主要有主次关系,内外关系,联系与分隔三种关系。
三、建筑剖面设计1、房间的剖面形状主要是根据使用要求和特点来确定。
2、关于房间高度,房间净高不低于2.2米,卧室常取2.8-3m,但不应低于2.4m;教室常取3.3-3.6m;公共建筑的底层4.2-6m,二层3.6-5.1m;学生宿舍层高不宜低于3.25m。
最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9)》解读
总平面布局(解读)5.2.1 在总平面布局中,应合理确定建筑的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不宜将民用建筑布置在甲、乙类厂(库)房,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可燃气体储罐和可燃材料堆场的附近。
5.2.2 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5.2.2的规定【图示1】,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除应符合本节规定外,尚应符合本规范其他章的有关规定。
注:1 相邻两座单、多层建筑,当相邻外墙为不燃性墙体且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上无防火保护的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且该门、窗、洞口的面积之和不大于外墙面积的5%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图示2】2 两座建筑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图示3】,或高出相邻较低一座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屋面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图示4】。
3 相邻两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相邻任一侧外墙为防火墙,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图示5】4 相邻两座建筑中较低一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屋顶无天窗,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m;对于高层建筑,不应小于4m。
【图示6】5 相邻两座建筑中较低一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且屋顶无天窗,相邻较高一面外墙高出较低一座建筑的屋面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开口部位设置甲级防火门、窗,或设置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规定的防火分隔水幕或本规范第6.5.3条规定的防火卷帘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m;对于高层建筑,不应小于4m。
【图示7】6 相邻建筑通过连廊、天桥或底部的建组物等连接时,其间距不应小于本表的规定。
【图示8】【图示9】【图示10】7 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既有建筑,其耐火等级可按四级确定。
【图示11】5.2.3 民用建筑与单独建造的变电站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3.4.1条有关室外变、配电站的规定,但与单独建造的终端变电站的防火间距,可根据变电站的耐火等级按本规范第5.2.2条有关民用建筑的规定确定。
设计中的建筑物理
设计中的建筑物理⾼层办公建筑⽅案设计中的建筑物理设计摘要建筑物理设计是现代建筑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本学期的⾼层办公建筑设计,本⽂重点阐述了⾼层办公建筑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建筑物理因素,并在⽅案中进⾏了相应的建筑物理设计尝试。
关键词建筑物理⾼层办公建筑⾃然采光遮阳反光板双层玻璃幕墙引⾔建筑物理是研究建筑中热、光、声等物理现象和材料的热物理、光学、声学性能及如何获得良好的热、光、声环境的设计原理和⽅法的⼀门专业基础学科。
建筑物理是物理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随着⼈民⽣活⽔平的不断提⾼,⼈们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建筑物理将越来越得到设计者们的重视.。
⼀、⾼层办公建筑中需要重点考虑建筑物理设计⾼层办公建筑现在已经成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技术发展最常见的标志。
办公建筑最能反映过去⼀百年来,⼈类社会在就业⽅⾯所发⽣的深刻变⾰。
今天,欧美国家在办公楼内⼯作的从业者已经从过去的5%上升⾄50%。
办公建筑也因此成为了建筑设计中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物理也应该在⾼层办公建筑设计中的充分实践。
⾸先,⾼层办公建筑由于其使⽤⼈群和功能的特殊性,其建筑物理环境的舒适性直接关系到⼯作者的⼯作效率,继⽽影响到社会的发展速度。
⽽现在的⾼层办公建筑设计往往只关注“⾼、⼤、特”,⽽忽视建筑内部的使⽤环境。
⾼能耗、⾼污染、低舒适度成为⼤多数⾼层办公建筑的通病。
通过好的建筑物理设计,可以从声、光、热等⽅⾯运⽤各种措施营造良好的⼯作环境,提⾼⼯作效率。
其次,低碳发展是⼈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个新的课题,对于我国这样⼀个发展中国家是严峻的挑战。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节能低碳也应成为其当今设计的主流。
⾼层办公建筑也应该考虑节能低碳⽅⾯的措施,以帮助国家更好的迎接⽣态挑战。
⽽建筑物理是节能低碳措施的理论基础。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建筑物理设计是⾼层办公建筑设计中不可不考虑的重要⽅⾯。
⼆、⾼层办公建筑设计中的需要考虑的建筑物理因素2.1天然采光天然采光就是将⽇光引⼊建筑内部,并⽬将其按⼀定的⽅式分配,提供⽐⼈⼯光源更理想、更好的照明。
建筑物理(课堂PPT)
而在多用途厅堂中,要兼顾语言和音乐 的要求,有时是互相矛盾的,只能提供 折衷的解决方案。 二、各类语言类用途的厅堂的声学设计 主要是满足听众对语言的可懂度
可懂度=语言声功率+清晰度 在设计中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有: 1、听众与声源的距离(考虑直达声)
5
6
2、声源的方向性 SA=15m,听闻不
费力; SA =15—20m 良好的可懂度; SA =20—25m 听闻满意; SA =30m, 不用扩声系统听闻 距离的极限。
33
4、早期反射设计 早期反射对明晰度、亲切感和响度
都有重要作用,来自侧墙的较强的早期 反射声,还能增加对声音的环绕感。侧 向早期反射声的设计要解决如下问题: (1)侧向反射声有足够的强度 (2)时延间隙要短,即一次反射与直达 声之间的时间间隙要小,一般要求小于 20ms。
34
35
(3)要求有较大的覆盖面。 措施:一次反射的强度取决于反射面的 反射系数和离声源的距离。要构成侧向 的强反射声,须选用刚度大、表面反射 系数大的材料和结构,并尽可能缩短声 源至反射面的距离。在靠近听众席部位 设置反射面。
类型
混响时间(s)
交响乐厅
1.7—2.0
室内乐厅
1.2—1.6
合唱、独唱(奏)厅 1.2—1.4
歌剧院观众厅
1.4左右
3、声扩散
声扩散是表示室内声场的均匀分布
和各构件的方向性扩散。是音乐建筑的 一项
20
重要的声学措施,以此可消除音质缺陷, 获得均匀的声场分布和良好的频度响应。 扩散值d可用下式计算:
ΔP≤6dB 有楼座听厅堂:在125——4000 Hz覆盖频率范围内,
ΔP≤8dB 5、频率响应:为在听众席上某一位置上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校 及培训机构
在连廊单侧或两侧指状布置各教学楼,
容易实现动静分区、按年级组合及良好
的采光、通风效果
第 31页
1、合理的功能分区
(2)主次关系
平面组合中,一 般是将主要使用房 间布置在朝向较好 的位置,靠近主要 出入口,并有良好 的采光通风条件, 次要房间可布置在 条件较差的位置。
用起居室连接各其它
设计要求:位置隐蔽、使用方便、隔绝气味 布置方式:集中布置 公共建筑---前室 住宅建筑---通风设备
第 16页
4.3 辅助房间的平面设计
二、住宅卫生间以及厨房设计 1、住宅卫生间设计 2、厨房设计 (1)厨房设备
洗涤池、案台、灶台及排烟装置等 (2)设计要求
足够的面积,保证必要的操作空间 应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 (3)布置方式 单排、双排、L形、U形
位于两个外部出口或 楼梯之间的房间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
名称
耐火等级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托儿所、幼儿园
25
20
20
15
医院、疗养院
35
30
20
15
学校
35
30 25
22
20
其它民用建筑
40
35 25
22
20
15
第 22页
二、楼梯
建筑物中起垂直交通枢纽作用的重要部分 1、楼梯的形式和楼梯间的形式
第 18页
4.4 交通联系空间的平面设计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包括: 1、走道——建筑物中最大量使用的交通联系部分 2、门厅和过厅 ——门厅是在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
处起内外过渡、集散人流作用的交通枢纽。过厅 一般位于体型较复杂的建筑物各分段的连接处或 建筑物内部某些人流或物流的集中交汇处,起到 缓冲的作用 3、楼梯和电梯 ——
走道、楼梯、外门的宽度指标 (m/百人)
层数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 级
四级
一、二层 三层
≥四层
0.65 0.75 1.00
0.75 1.00 1.25
1.00 - -
第 21页
走道的长度
过道从房间门到楼梯间或外门的最大距离,以及袋 形过道的长度,从安全疏散考虑也有一定的限制
表4-5
房间门至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最大距离(m)
一、房间面积
2、房间面积的确定 (1)使用活动特点 (2)使用的人数 (3)家具设备的配置 (4)经济条件及相应的建筑标准 —面积定额指标
第 7页
二、房间的平面形状
主要考虑因素 1、使用要求 音质要求:声能分布均匀、无回声、无声聚焦。 视线要求:视线通畅、视角舒适、视距合理 2、结构和施工条件 3、艺术处理需要 平面形状常用矩形原因:矩形平面简单,墙体平
平面组合设计的任务:将建筑平面中的使 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 使之成为一个使用方便、结构合理、体型 简洁、构图完整、造价经济及与环境相协 调的建筑物
一、影响平面组合的因素 二、建筑平面组合方式
第 28页
一、影响平面组合的因素
(一)使用功能(合理紧凑) 平面组合的优劣主要体现在合理的功能分区及明 确的流线组织两个方面。
结构构件所占面积
第 4页
4.2 主要房间的平面设计
一、房间面积的确定 二、房间形状的确定 三、房间尺寸的确定 四、房间门窗的设置
第 5页
一、房间面积
1、房间的面积组成 (1)家具和设备所占用的面积 (2)人们使用家具设备及活动所需的面积 (3)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
第 6页
第 2页
4.1 概述
第 3页
4.1 概 述
建筑无论大小,按其组成平面各部分的使用性质来 分析,可分为
使用部分(使用面积)
主要使用房间:是建筑物的核心,如教室,办 公室、营业厅等。是构成各类建筑的基本 空间。
辅助使用房间:如卫生间、厨房等
交通联系部分(交通联系面积):指走道、 门厅、楼梯、坡道和电梯等
功能分区→功能分析图→平面组合设计 是将建筑物若干部分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
类,区分好“主”与“辅”、 “内”与“外”、 “动”与“静”、 “清”与“污”的关系,并 根据它们之间的密切程度加以划分,使之分区明 确,又联系方便。在分析功能关系时,常借助于 功能分析图来形象地表示各类建筑的功能关系及 联系顺序。
第 39页
二、建筑平面组合形式
(一)走廊式(走道式) (二)套间式 房间的使用顺序连续性较强。 (三)大厅式组合: 主体空间体量巨大,人流集中,使用功能
具有一定特点。 (四)单元式 (五)混合式组合
第 40页
(一)走道式组合
特点:用走廊连接使用房间,使用房间与交通部分 明确分开;各房间相对独立;各房间有直接的天然 采光和通风;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适用房间面积 不大,同类型房间数量较多并要求独立的建筑。如: 教学楼、宿舍、医院、旅馆等。
第 26页
三、门厅
(三)设计要求 1)明显突出的位置 2)导向明确,交通流线简捷畅通,避免人流交叉
干扰 3)良好的天然采光,适宜的空间比例关系 4)良好的疏散能力 门厅对外出入口的总宽度 ≥通向该门厅的走道宽+通向该门厅的楼梯宽 5)较好的空间过渡功能(防雨、防风、防寒)
第 27页
4.5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第 14页
4.3 辅助房间的平面设计
辅助房间包括厕所、盥洗室、厨房、储藏室以 及各种设备用房等。
设计原理与主要使用房间基本一致,但有自 己的特点(管道设备多),主要是设备布置的 问题。
第 15页
4.3 辅助房间的平面设计
一、公共卫生用房的设计
1、卫生设备的类型:大便器、小便器、洗手盆、污 水池 2、卫生设备的数量 3、卫生设备的布置 4、卫生间的平面尺寸 5、卫生间的平面位置
直,便于家具和设备的布置,能充分利用室内空 间;结构布置简单,便于施工;便于统一开间或 进深,利于平面及空间的组合。
第 8页
三、房间的平面尺寸的确定
1、 房间尺寸的组成
开 间 --- 房 间 横 向 定 位 轴 线之间的尺寸
进深—房间纵向定位轴线 之间的尺寸
房间的面宽常常是由一个 或多个开间组成
民用建筑开间进深一般采 用3M模数数列
第 34页
2、流线组织明确
流线分为人流及货流两类。所谓流线组织 明确,即是要使各种流线简捷、通畅,不迂 回逆行,尽量避免相互交叉。应遵循使用上 的先后次序。
第 35页
(二)结构类型要求
1、墙承重结构 这种结构形式的优点是构造简单、造价较低,其
缺点是房间尺寸受钢筋混凝土梁板经济跨度的限制, 室内空间小,开窗也受到限制,仅适用于房间开间 和进深尺寸较小、层数不多的中小型民用建筑,如 住宅、中小学校、医院及办公楼等。 2、框架结构 这种结构形式强度高,整体性好,刚度大,抗震 性好,平面布局灵活性大,开窗较自由,但钢材、 水泥用量大,造价较高。适用于开间、进深较大的 商店、教学楼、图书馆之类的公共建筑以及多、高 层住宅、旅馆等。
房间的典型住宅平面
第 32页
1、合理的功能分区 (3)内外关系 一般是将对外联系密切的房间布置在交通
枢纽附近,位置明显便于直接对外,而将 对内性强的房间布置在较隐蔽的位置。
第 33页
各类房间的内外关系
某银行分理处平面 l一营业厅; 2一内部办公门厅; 3一办公室; 4—现金库; 5一守卫室; 6一设备间; 7一地下车库入口
楼梯的形式—直跑楼梯 双跑平行楼梯 转角楼梯 三跑楼梯 其它楼梯
楼梯间的形式—开敞式、封闭式和防烟楼梯间 (使用要求与防火要求)
第 23页
二、楼梯
2、楼梯位置 1) 使用要求 2) 防火要求
3、楼梯的宽度和数量
楼梯段宽、平台宽 1)使用性质、人流通行 2)搬运家具的方便 3)平台的宽度不应小于梯段的宽度
第 11页
四、房间的门窗设置
3、门的位置 1)影响因素— 家具设备布置方便(面积利用) 交通路线最短(疏散安全) 使用要求(室内自然通风) 2)设置原则--面积小、人数少的房间-家具的合理布置 缩短交通路线 面积大、人数多的房间-通行简捷、疏散安全
第 12页
4、门的开启方式
一般原则:外门外开,内门内开;小空间内开,大 空间外开;
第 17页
4.4 交通联系空间的平面设计
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包括走廊、楼梯、电梯、 自动扶梯、坡道、门厅、过厅等组成部分, 习惯统称为交通系统。 设计要求:足够的通行宽度,联系便捷,人 流通畅,通风采光良好。 一、走道(走廊):水平交通联系 二、楼梯:垂直交通联系 三、门厅、过厅:交通联系枢纽
第 10页
四、房间的门窗设置
(一)门的设置 1、门的宽度:通常指的是门洞口宽度
门的宽度— 人流通行、家具设备搬运、防火疏散
门宽与扇数— 单扇门 ≤1000mm 双扇门1200~1800mm 多扇门≥1800mm
2、门的数量: 使用要求(600mm/100人) 防火要求(人数>50人,面积>60m2),至少2个门
第 9页
三、房间的平面尺寸的确定
2、房间尺寸的确定
1)房间的使用要求---家具设备的布置要求 良好的视听效果
2)采光通风等室内环境的要求 3)精神和审美要求---房间的长宽比 1:1~1:2 4)结构布置和施工方便 5) 技术经济方面的要求---板的经济跨度2.40 ~ 4.20m,梁的经济跨度5 ~ 9m。
注意点:房间门位置集中时,应协调好几个门的开 启方向。
紧靠在一起的门的开启方向
第 13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房间窗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