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答案(二)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习题及答案二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习题及答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9155ad42f7ec4afe04a1df9a.png)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练习题(二)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有关于以产(生物产量)定供(畜类或其他物种数量)的规定,其生态学上的依据是( )A.“相生相克”律B.“能流物复”律C.“负载定额”律D.“协调稳定”律2、下列属于在环境法发展阶段发生的公害事件的是()A.1873年日本爱知县二氧化硫污染事件B.1891年伦敦煤烟雾事件C.日本足尾铜矿事件D.20世纪40年代美国洛田奶洲学烟雾事件3、关于对公众参与原则的理解,错误的是( )A.依据“环境公共财产”论等B.我国现行法律明确规定公民的环境权C.我国公民有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权利D.公民有通风采光权4、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后方开发建设而未经重新审批的,责令限期补办手续。
()A.三年B.五年C.七年D.十年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属于()A.特别重大环境事件B.重大环境事件C.较大环境事件D.一般环境事件6、在环境科学里,把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A.生物富集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生物量金字塔D.生物放大7.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具有共同性是因为()A.各行政部门在环境与资源保护和管理中要进行充分的合作B.其保护对象广泛和保护方法多样C.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D.其主要解决人类同自然的矛盾8.在我国环境立法上“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这种表述源于()A.1978年《宪法》B.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C.1982年《宪法》D.1989年《环境保护法》9.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和消费者产生超越活动主体范围的不利影响,这被称为()A.政策失灵B.市场失灵C.环境外部不经济性D.环境的内部性10.广义的环境与资源管理是指()A.污染的预防与治理相结合B.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来保护环境C.污染防治与自然保护相结合D.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关系11.我国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主要体现了()A.民主原则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C.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D.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12.在环境与资源管理中使用量为广泛的管理制度是()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B.许可证制度C.征收排污费和自然资源补偿制度D.经济刺激制度1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首创于()A.美国B.日本C.德国D.中国14.在我国,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A.农民集体所有B.全民所有C.农民个人所有D.无主土地15.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在选择入海排污口位置时,其审查批准部门应当是()A.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B.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C.沿海省级人民政府D.沿海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16.《海洋倾废管理条例》规定,倾倒未列入附件一和附件二的低毒或者无毒的废弃物,应当事先获得()A.紧急许可证B.特别许可证C.普通许可证D.临时许可证17.夜间突发的噪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最大值不准超过()A.标准值15dB B.标准值45dBC.标准值40dB D.标准值50dB18.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范围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其批准单位应当为当地( )A.公安部门B.环境保护主管部门C.卫生部门D.人民政府19.违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其污染物排放浓度超过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的,应当( )A.缴纳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B.缴纳排污费C.停产整顿D.限期治理并由环保部门处以罚款20.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对水土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等防护林()A.可以进行皆伐B.只准进行择伐C.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D.禁止任何采伐21.我国对野生植物的保护管理,实行的体制。
全国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环境污染防治法)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
![全国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环境污染防治法)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https://img.taocdn.com/s3/m/b6a145f6915f804d2a16c144.png)
全国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环境污染防治法)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3. 简答题 4. 论述题 6. 填空题简答题1.简述我国的海洋功能区制度。
正确答案:海洋功能区既包括开发利用区,也包括治理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特殊功能区和保留区。
(1)拟定: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拟定全国海洋功能区划,报国务院批准。
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伞同和地方海洋功能区划,科学合理地使用海域。
(2)审批:海洋功能区划实行分级审批。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报国务院批准。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功能区划,经该省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
沿海市、县海洋功能区划,经该市、县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所在的省级市人民政府批准,报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海洋功能区划的修改,由原编制机关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提出修改方案,报原批准机关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改变海洋功能区划确定的海域功能。
(3)使用:养殖、盐业、交通、旅游等行业规划涉及海域使用的,应当符合海洋功能区划。
沿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港口规划涉及海域使用的,应当与海洋功能区划相衔接。
国家根据海洋功能区划制定全国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和重点海域区域性海洋环境保护规划。
涉及知识点:环境污染防治法2.简述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确立的“三化”原则。
正确答案:对固体废物管理所实行的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和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的原则,被简称为“三化”管理原则,即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减量化是指在对资源能源的利用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或能源,以尽可能地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资源化是指对已经成为固体废物的各种物质采取措施,进行回收、加工使其转化成为二次原料或能源予以再利用的过程。
无害化是指对于那些不能再利用、或依靠当前技术水平无法予以再利用的固体废物进行妥善的贮存或处置,使其不对环境以及人身、财产的安全造成危害。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习题及答案三(含一、二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习题及答案三(含一、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6e408f02d276a200292e6e.png)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标准练习题(三)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
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环境科学中最常用的环境分类法是把环境另为自然环境和()A.生活环境B.居室环境C.城市环境D.人工环境2.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法治阶段,也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开始建立。
()A.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B.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D.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3.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国家排放标准是1973年制定的()A.《工业废气排放试行标准》B.《工业“三废”排放标准》C.《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D.《工矿业“三废”排放标准》4.对黄河上游的森林系统应当绝对禁止采伐,其生态学依据是()A.“能流物复”律B.“物物相关”律C.“协调稳定”律D.“时空有宜”律5.我国设立长江水源保护办公室和黄河水利委员会,体现了环境管理的()A.综合性原则B.区域性原则C.预测性原则D.规划和协调性原则6.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是国家对环境管理的时期。
()A.早期限制B.治理C.综合防治D.总体策略与全面调整7.是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实现协调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
()A.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B.制定环境保持计划C.把环境保护纳入有关部门的经济管理与企业管理中去D.实行行政首长环境问责制8.《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委员会提出建议:各国环境政策的核心,应该是为主。
()A.治理B.规划C.预防D.治理与预防相结合9.在我国“三同时”制度最早规定于()A.1973年《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B.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C.1989年《环境保护法》D.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0.下列不属于我国自然集体所有权取得的主要方式的是()A.天然孳息B.法定取得C.开发利用取得D.强制取得1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A.50%B.75%C.80%D.85%12.进行工程建设时因违反规划造成江河和湖泊水域使用功能降低、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水体污染的,应当承担()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行政责任D.治理责任13.退耕还林后土地的承包经营期限可以延长到()A.30年B.40年C.50年D.70年14.根据的生态规律,任何草原都有一定的载畜量。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试答案-精制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试答案-精制](https://img.taocdn.com/s3/m/e2d3d05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b3.png)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试答案-精制一、简答题1. 环境污染是指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自然或人为的破坏。
而环境破坏则是由于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改变了原有的生存环境,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资源被过度开发,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条件。
2. 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是相对于会穷尽的不可再生能源的一种能源。
其利用应遵循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原则,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序开发。
特别是要高度重视生物质能开发与粮食和生态的关系。
3. 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是指政府对排污单位实行收费,以鼓励企业减少污染排放,促进环境保护。
该制度实施以来,对于企业的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论述题1. 公众参与原则是指在环境保护决策中,应当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申诉权和监督权。
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则是公众参与原则的典型适用,它允许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代表公共利益进行环境诉讼,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促进环境保护法律的有效实施。
2. 环境民事责任是指因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所造成的损害,由污染者或者破坏者依法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
其归责原则包括谁污染谁治理、先污染者负责、连带责任等。
构成要件包括环境损害事实、侵权行为和因果关系等。
环境民事责任的应用价值在于强化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环境保护法律的有效实施,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
总之,排污收费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环境治理手段,可以促进企业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支持。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真题模拟考试:2020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真题模拟及答案(2)
![真题模拟考试:2020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真题模拟及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326b6e3c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00.png)
真题模拟考试:2020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真题模拟及答案(2)1、有关土地使用权,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单选题)A. 土地出让合同和划拨决定书要严格约定建设项目投资额、开竣工时间、规划条件、价款、违约责任等内容B. 国有土地使用权不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C.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人,是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D. 受让方在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未在规定期限内支付全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出让方有权解除合同,并可请求违约赔偿试题答案:B2、甲建设单位委托乙招标代理机构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施工单位,乙的下列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有()。
(多选题)A. 乙以甲的名义在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B. 乙依法定权利根据评标报告和推荐的中标候选人确定某投标人中标C. 为保证公平、公正,乙将招标事宜转委托给另一招标代理机构D. 乙接受委托后,指派工作人员张某具体操办该招标事宜E. 乙接受某一投标人委托,指派王某编制该工程投标书试题答案:B,C,E3、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强化时期的立法有 ( )(多选题)A. 《环境保护法》B. 《环境影响评价法》C. 《循环经济促进法》D. 《可再生能源法》E. 《防沙治沙法》试题答案:B,C,D,E4、根据穗建质[2011]843号《关于加强项目负责人管理的通知》规定,一个建造师作为项目经理可同时参与()个施工招标项目的投标。
(单选题)A. 1B. 2C. 3D. 5试题答案:A5、( )又称经营风险,是指由于非预期的汇率变动,使企业在将来特定时期的收益发生变化的潜在可能性。
(单选题)A. 会计风险B. 交易风险C. 经济风险D. 借贷风险试题答案:C6、仲裁协议可以分为事前仲裁协议和( )。
(单选题)A. 事后仲裁协议B. 事中仲裁协议C. 简单仲裁协议D. 复杂仲裁协议试题答案:A7、下列属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的有 ( )(多选题)A. 民事责任B. 刑事责任C. 党纪处分D. 行政责任E. 经济责任试题答案:A,B,D8、下列哪项不属于护患沟通的对象 ( ) (单选题)A. 病人B. 病人家属C. 病人主治医师的家属D. 与病人相关的第三方试题答案:C9、我国首次将“可持续发展”确立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目的的是 ( ) (单选题)A. 1 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B. 1 989年《环境保护法》C. 1998年修改的《土地管理法》D. 1999年修改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试题答案:C10、为实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国际社会制定了 ( ) (单选题)A. 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B. 1997年《京都议定书》C. 1997年《维也纳议定书》D. 2000年《卡塔赫纳议定书》试题答案:B11、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的有 ( )(多选题)A. 诚实信用原则B. 公众参与原则C. 预防原则D. 受益者负担原则E. 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试题答案:B,C,D,E12、下列关于我国渔业捕捞许可证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 ) (单选题)A. 海洋大型拖网、围网作业的捕捞许可证,由国务院渔业主管部门批准发放B. 渔业主管部门不得超过船网工具控制指标发放海洋作业捕捞许可证C. 捕捞许可证可以买卖或者出租D. 捕捞许可证不得涂改、伪造或者变造试题答案:C13、合同的检验条款应当具体约定检验的(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试题和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2b854177232f60ddcca157.png)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试题姓名:一、名词解释(40分)环境: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环境退化:生态:环境规划:环境许可:环境监测:环境民事诉讼:二、简答题(30分)1.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环境法包含哪些基本制度?3.生态保护法的制度有哪些?4.环境监测法的主要制度有哪些?5环境刑事诉讼的特点是什么?三论述题(30分)1.简述环境损害的种类和特点2.简述生态保护中的许可制度3.简述环境信息法的基本原则一、名词解释(40分)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环境保护:为了解决现实和潜在的环境损害,处理人类对环境的利用与维护、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同自然的固有秩序之间的关系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实施的各种行为的总称。
可持续发展:寻求满足现代人的需要与欲望,而又不损坏后代人满足其需要和欲望的能力。
自然资源:存在与自然界中并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用于生产和生活或用来改善生产和生活状态的物质和能量。
环境退化:自然环境发生的那些由人为因素引起的不利于人类的缓慢的持续的变化。
生态: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生物之间和生物在其生化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
规划:人们通过思考事先安排其行为的过程,是一个以最优方式达到目标而制定未来行为的决策过程。
环境许可:国家为保护环境而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施加必要干预的制度。
环境监测:特定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定的程序要求,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间接或连续监测环境质量状况与污染物变化趋势、规律及其对环境应的全部过程。
环境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对平等主体之间有关环境权利义务的争议,按照门市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和裁判的活动。
二、简答题(30分)1.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协调发展原则、预防为主原则、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公众参与原则。
2.环境法包含哪些基本制度?答:环境规划制度、环境预防制度、环境规制制度、环境经济制度、环境引导制度、环境救治制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05bfbe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36.png)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A. 环境保护法和资源保护法B. 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C. 法律体系和法规制度D. 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2. 下列关于环境法律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环境法律制度是指法律、法规和文件等构成的环境法体系B. 环境法律制度只包括环境保护法律体系C. 环境法律制度是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D. 环境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刑法等各类法律体系3.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基本任务是()A. 研究环境科学与法学的融合B. 研究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的解决C. 研究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D. 研究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法律保障4.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特点之一是()A. 程序性B. 综合性C. 高度规范性D. 技术性5. 环境资源评价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基础,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A. 环境影响评价和资源开发评价B. 环境风险评价和生态系统评价C. 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效益评价D. 环境可持续评价和资源利用评价二、简答题1. 解释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环境保护法和资源保护法,旨在研究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的解决途径。
其基本任务是研究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建立与完善,以及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法律保障。
它既关注于环境科学与法学的融合,又注重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中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2. 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特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具有以下特点:- 程序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注重研究问题的解决程序和方法,旨在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 综合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法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
- 高度规范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的对象是法律规范,因此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指导性。
- 技术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需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如环境监测技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等来解决实际问题。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考试卷与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考试卷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a640fade80d4d8d05a4fea.png)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卷与答案一、不定项选择题(10个小题,共20分,每个小题2分,每题至少有2个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新环保法明确规定,本法自( )起施行。
每年6月5日为() ( )A、2014年10月1日;联合国环境日B、2014年11月1日;世界环境日C、2015年1月1日;环境日D、2015年1月1日;世界环境日、(D)2.新环境保护法第四十六条中规定,禁止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的。
(ABC)A、技术;B、设备;C、材料和产品;D、工艺;3.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损害担责的原则。
(ACD)A、预防为主;B、防治结合;C、综合治理;D、公众参与;4。
新环境保护法规定,( )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 CD )A、社会教育机构;B、职业技术学校等;C、教育行政部门;D、学校;5.新环境保护法第十六条中规定,监测机构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设备,遵守监测规范。
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和( )负责。
(BC )A、科学性;B、真实性;C、准确性;D、及时性;6.新环境保护法第十六条中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 )和(),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 AB )A、国家环境质量标准;B、国家经济、技术条件;C、国际环境质量标准;D、环境质量标准协会标准;7.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 )等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
(ABC)A、环境保护技术装备;B、资源综合利用;C、环境服务;D、环境保护研发;8。
新环境保护法规定,()和( ),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AC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B、地区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C、军队环境保护部门;D、国家环保部;9.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习题及答案三(含一、二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习题及答案三(含一、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5e2c5b561252d380eb6eec.png)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标准练习题(三)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
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环境科学中最常用的环境分类法是把环境另为自然环境和()A.生活环境B.居室环境C.城市环境D.人工环境2.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法治阶段,也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开始建立。
()A.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B.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D.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3.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国家排放标准是1973年制定的()A.《工业废气排放试行标准》B.《工业“三废”排放标准》C.《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D.《工矿业“三废”排放标准》4.对黄河上游的森林系统应当绝对禁止采伐,其生态学依据是()A.“能流物复”律B.“物物相关”律C.“协调稳定”律D.“时空有宜”律5.我国设立长江水源保护办公室和黄河水利委员会,体现了环境管理的()A.综合性原则B.区域性原则C.预测性原则D.规划和协调性原则6.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是国家对环境管理的时期。
()A.早期限制B.治理C.综合防治D.总体策略与全面调整7.是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实现协调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
()A.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B.制定环境保持计划C.把环境保护纳入有关部门的经济管理与企业管理中去D.实行行政首长环境问责制8.《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委员会提出建议:各国环境政策的核心,应该是为主。
()A.治理B.规划C.预防D.治理与预防相结合9.在我国“三同时”制度最早规定于()A.1973年《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B.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C.1989年《环境保护法》D.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0.下列不属于我国自然集体所有权取得的主要方式的是()A.天然孳息B.法定取得C.开发利用取得D.强制取得1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A.50%B.75%C.80%D.85%12.进行工程建设时因违反规划造成江河和湖泊水域使用功能降低、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水体污染的,应当承担()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行政责任D.治理责任13.退耕还林后土地的承包经营期限可以延长到()A.30年B.40年C.50年D.70年14.根据的生态规律,任何草原都有一定的载畜量。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及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648f47fd0a79563d1e72a6.png)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1.2011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我国第一部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它的名称是()。
A.《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B.《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C.《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D.《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ABCD正确答案:B2.下列可纳入环境法律保护范围的环境要素是()。
A.人工培育的稻种B.人文遗迹C.动物园里的狮子D.月亮ABCD正确答案:B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只包含环境B.生态系统以人类为中心C.生态系统只包含自然资源D.生态系统在结构上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生命物质组成ABCD正确答案:D4.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最高立法依据是()。
A.宪法B.环境基本法C.民法D.立法法ABCD正确答案:A5.某食品公司为提升企业形象采取以下措施,其中属于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的是推行清洁生产;主动对外宣示企业环境保护守则()。
A.使用符合农药残留标准的原料B.接受有关部门对排污设施的检查C.按照排放标准排放污水,并缴纳排污费D.主动申请通过ISO14000 环境标准体系的认证ABCD正确答案:D6.企业排放标准是指企业自行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与国家或地方标准相比,企业排放标准()。
A.比国家标准高,比地方标准低B.更宽松C.比地方标准高,比国家标准低D.更严格ABCD正确答案:D7.关于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建立的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开展旅游活动禁止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B.在已经建立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达标排放的排污口禁止设置排污口C.在S 省某市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应当由该市人民政府批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由有关市、县人民政府提出划定方案,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D.对在二级保护区内扩建的排污项目罚款30 万元,并由有关人民政府责令拆除ABCD正确答案:D8.某公司持有倾倒许可证,在向许可证指定的倾倒区倾倒废弃物时,由于操作不当造成附近海域污染,给海洋渔业生产和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损害,对该事件行使监督管理权的是()。
环境法学试题和答案
![环境法学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4c2d41804d2b160b4ec086.png)
环境资源法学试题(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1 环境:《环境保护法》所称“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矿藏、土地、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 无过错责任:指因污染环境而给他人造成财产或人身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即使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过失,也要对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3排污收费制度: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超过规定的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依照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按标准交纳费用的制度。
4清洁生产: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材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通过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生产方式,在科学而严格的管理措施下进行清洁产品的生产。
5自然保护区: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异议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体术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定义理解错误是(C )A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是维护生态平衡,协调人类同自然的关系。
B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要调整的是人们(包括组织)在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中所产生的、同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及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C 国内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定义。
D环境与自然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包括(C )A 物B 精神财富C 物和行为D 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3.我国第一次对环境保护作出明确规定的宪法是(C )A 1945年宪法规定B 1975年宪法C 1978宪法D 1982年宪法。
4.为了贯彻“防治结合”的原则,我国确立了(B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B“三同时”制度C土地利用规划制度 D 排污许可制度。
5.在环境管理中使用最广泛的许可证是(D )A 规划许可证B开发许可证C 建设许可证D排污许可证。
智慧树知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章节测试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458d3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01.png)
智慧树知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知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章节测试答案绪论1、2014年修订《环境保护法》对环境定义改动不大,只在列举的环境要素中增加了()。
A:沙漠B:湿地C:雅丹地貌D:溶洞正确答案:湿地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按照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对环境进行分类的。
A:对B:错正确答案:对3、我国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属于自然资源破坏问题。
A:对B:错正确答案:错4、以下关于环境破坏和环境污的说法,错误的是:A:两者密切联系,具有复合效应B:环境破坏造成的后果有时不可逆转C:两者造成的危害后果不同D:噪声不属于环境污染正确答案:噪声不属于环境污染5、保护和改善自然资源只针对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A:对B:错正确答案:错第一章1、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把过去规定的保护人体健康改为了保障()。
A:人民健康B:大众健康C:公民健康D:公众健康正确答案:公众健康2、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立法目的予以规定。
A:对B:错正确答案:对3、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是指:A:《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D:2014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确答案:2014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我国加入的国际环境保护条约中的环境保护规范也是环境保护法体系的组成部分。
A:对B:错正确答案:对5、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分别组建()和()。
A:生态保护部B:资源保护部C:自然资源部D:生态环境部正确答案: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第二章1、耳熟能详的”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在我国最早是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规定的。
A:对B:错正确答案:对2、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A:对B:错正确答案:对3、当下,( )的原则已经成为各国环境法共同的原则。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练习题(试卷及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练习题(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282727dd36a32d7375819b.png)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标准练习题(一)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根据《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规定.在立法目的上我国采用()A.“目的一元论”B.“目的二元论”C.“目的三元论”D.“目的多元论”2、世界上有名的公害案件大都发生于环境法的()A.孕育阶段B.产生阶段C.发展阶段D.完备阶段3、西周时期颁布了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如不令者,死无赦”。
()A.《王制》B.《盐铁论注》C.《伐崇令》D.《田律》4、城市的土地属于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的以外,由所有。
()A.国家国家B.国家个人C.集体个人D.国家集体5、《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制定主体是()A.全国人大B.国务院C.北京市人民政府D.国家环保总局6、在环境和资源保护法中之所以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生态学依据是()A.“物物相关”律B.“相生相克”律C.“能流物复”律D.“时空有宜”律7、狭义的环境管理是指()A.污染控制B.自然保护C.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D.水土保持8、村镇规划的关键是()A.搞好基础设施B.保护基本农田C.布局合理D.兼顾基本设施和农田9、环境影响评价属于()A.回顾评价B.现状评价C.预断评价D.以上皆不正确10、城镇居住用地的出让期限是()A.30年B.50年C.70年D.80年11、根据《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的规定,对于直接责任人员的罚款,最高不得超过本人月工资的()A.15%B.20%C.25%D.30%12、中国环境立法中的“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概念,其本质含义可作解释。
()A.环境破坏B.公害C.环境污染D.与“公利”相对13.在我国国家大气环境标准体系中,其核心是()A.《环境空气质量标准》B.《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C.《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14.下列不适用《水污染防治法》的是()A.江河污染B.湖泊污染C.运河污染D.海洋污染15.城市污染集中处理设施的污水处理收费,管理以及使用的具体方法,由规定。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及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b1828f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72.png)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我国的一部重要法律,以下哪一年出台的?A. 1979年B. 1989年C. 1999年D. 2009年答案:C. 1999年2.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A. 加强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B. 促进经济发展,忽略环境问题C. 鼓励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D. 限制国内企业的发展答案:A. 加强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3. 根据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以下哪种行为是违法的?A. 随意排放工业废水B. 合法开采矿产资源C. 使用环保设备减少污染排放D. 私人种植花草树木答案:A. 随意排放工业废水4.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鼓励采取的措施包括:A. 节约资源,优化产业结构B. 不限制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C. 放宽对企业的环保标准D. 鼓励非法的野生动物贸易答案:A. 节约资源,优化产业结构5.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定,对恶意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可以进行以下哪种处罚?A. 行政处罚B. 没有任何处罚C. 警告一次,再犯进行起诉D. 暴力处罚答案:A. 行政处罚二、问答题1. 请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答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依法管理,加强监督;公众参与,信息公开。
这些原则确保了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的规范和可持续性,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请简要解释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作用。
答案: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计划、方案和政策等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行为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
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预测和评估环境变化,减少环境破坏;提供参考意见,优化方案设计;促进公众参与,增加决策透明度;促进可持续发展,平衡经济和环境的关系。
3. 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对企业的管理措施。
答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对企业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企业的环境管理;设立环境保护基金,用于环境保护的投入;制定并执行环境标准,明确企业的环保要求;推行经济手段,鼓励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加强对污染防治设施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真题考试:2020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真题及答案(2)
![真题考试:2020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真题及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26e87e12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a8.png)
真题考试:2020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真题及答案(2)1、以下选项中属于公众环境权益的有(多选题)A. 优美舒适环境的享受权B. 开发利用环境决策与行为知悉权C. 开发利用环境决策建言权D. 监督开发利用环境行为及其检举和控告权E. 环境权益侵害救济请求权试题答案:A,B,C,D,E2、关于委托合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单选题)A. 委托合同是无名合同B. 氏委托合同是实践合同C. 委托合同是要式合同D. 委托合同可以是单务合同,也可能是双务合同试题答案:D3、根据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第10条的规定,石油、天然气勘查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为【】(单选题)A. 1年B. 3年C. 5年D. 7年试题答案:D4、下列责任形式中既可以用于违约责任,又可以用于侵权责任的是【】(单选题)A. 继续履行B. 赔偿损失C. 消除影响D. 减少价金试题答案:B5、合同权利义务终止,即台同关系【】(单选题)A. 中止B. 消灭C. 解除D. 无效试题答案:B6、根据我国2009年1 2月制定的《海岛保护法》,国家对海岛实行科学规划、【】(单选题)A. 开发优先、合理保护、永续利川的原则B. 保护优先、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C. 利用优先、适度保护、永续开发的原则D. 开发优先、适度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试题答案:B7、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第2条的规定,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综合性规划包括【】(多选题)A. 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规划B. 同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工业规划C. 省级人民政府编制的矿产资源开发规划D. 省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海域利用规划E. 省辖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区域建设规划试题答案:A,D,E8、为解决诸如酸雨、灰霾和光化学烟雾等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我国环境保护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是【】(单选题)A. 《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B. 《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C.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D. 《大气污染防治法》试题答案:A9、报据合同法规定,租赁物在租赁期间发生所有权变动,不影响租赁合同的效力。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b9ecc6770bf78a652954de.png)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太阳与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有密切关系,但在现有的科技条件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还不能把它作为保护对象,这是因为( B )A.它是人类共同财产 B.人类不能对它产生影响C.它可以作为民法的保护对象D.它的价值无法计量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指在开发、利用、保护环境与资源活动中产生的( D )A.人类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B.人类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C.既包括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又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又通过人与人的关系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环境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但决定这种思想关系的除了社会经济基础外,还有自然因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具有广泛性。
3.我国首次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宪法是( C )A.1954年宪法B.1972年宪法C.1978年宪法D.1982年宪法4.198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C )A.在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中占有核心的最高地位B.是在我国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健全的基础上制定的C.是其他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的制定依据D.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完善的重要标志5.我国《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单位等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后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报告的时限是( B)A.半小时内B.1小时内C.2小时内D.3小时内6.我国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中最基本的法律制度是( B )A.自然保护区制度B.自然资源权属制度C.土地资源管理制度D.自然资源规划制度7.体现环境目标的要求、据以评价环境是否受到污染和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依据的环境标准是( A )A.环境质量标准B.环境标准样品标准C.环境保护方法标准D.环境基础标准8.国家为加强环境保护管理而采取的最主要手段是( A )A.建立和强化环境行政管理机构B.应用环境经济调节措施C.强化环境刑事制裁 D.与企业订立环境协议9.与其他行政决策相比,环境行政决策往往具有( D )A.范围广泛性B.科学不确定性C.事后反应性D.手段多样性10.依照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的,必须经(B)A.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B.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C.国务院备案 D.国务院批准第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2011年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二)解析
![2011年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二)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d59f17763231126edb113f.png)
2011年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二)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l分。
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根据《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规定,在立法目的上我国采用 ( )A.“目的一元论” B.“目的二元论”C.“目的三元论” D.“目的多元论”2.世界上有名的公害案件大都发生于环境法的 ( )A.孕育阶段 B.产生阶段C.发展阶段 D.完备阶段3.西周时期颁布了_____,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如不令者,死无赦”。
( )A.《王制》 B.《盐铁论注》C.《伐崇令》 D.《田律》4.城市的土地属于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的以外,由_____所有。
( )A.国家国家 B.国家个人C.集体个人 D.国家集体5.《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制定主体是 ( )A.全国人大 B.国务院C.北京市人民政府 D.国家环保总局6.在环境和资源保护法中之所以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生态学依据是( )A.“物物相关”律 B.“相生相克”律C.“能流物复”律 D.“时空有宜”律7.狭义的环境管理是指 ( )A.污染控制 B.自然保护C.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 D.水土保持8.村镇规划的关键是 ( )A.搞好基础设施 B.保护基本农田C.布局合理 D.兼顾基本设施和农田9.环境影响评价属于 ( )A.回顾评价 B.现状评价C.预断评价 D.以上皆不正确10.城镇居住用地的出让期限是 ( )A.30年 B.50年C.70年 D.80年11.根据《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的规定,对于直接责任人员的罚款,最高不得超过本人月工资的 ( )A.15% B.20%C.25% D.30%12.中国环境立法中的“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概念,其本质含义可作____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答案(二)一、单项选择题(2分×10=20分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括号内)1、我国在()首次提出排污收费。
A、1978年《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B、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C、1982年《排污收费暂行办法》D、2003年《排污收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2、依据组成环境的物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环境可以分为()A、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B、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C、天然环境(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人工环境)D、室内环境、村镇环境、城市环境3、地方环境标准的制定机关是()A、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B、省级人民政府C、地方各级环保机构D、省级环保机构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规定,建设单位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送审批之前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不能少于()A、5日B、10日C、15日D、20日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形式是()A、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B、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登记表C、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D、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说明6、《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将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分为四级,由低到高分别是()A、蓝色、黄色、橙色、黑色B、黑色、红色、黄色、蓝色C、红色、橙色、黄色、蓝色D、蓝色、黄色、橙色、红色7、环境行政执法机关进行执法检查或采取制裁措施的依据是()A、环境行政处理B、环境行政处罚C、环境行政许可D、环境行政强制执行8、环境保护行政处罚案件自立案之日起,应当在多长时间内作出处理决定()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6个月9、在控制固体废物转移入境的有关法律规定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国家禁止进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B、国家限制进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C、国家禁止进口可以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D、国家并不禁止进口未列入可以用作原料进口的固体废物的目录的固体废物10、下列关于我国国内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法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国缔结或参加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B、我国缔结或参加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律有不同规定的,如属于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则仍适用我国国内法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C、国内环境法的效力优于国际环境条约;D、国际环境条约在我国境内直接适用,不需要国内立法机关将它转换为国内法二、多项选择题(4分×5=20分备选项中有2—4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全部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清洁生产的“清洁”主要表现在()A、清洁的技术标准B、清洁的能源C、清洁的生产过程D、清洁的产品2、关于我国环境监测机构的论述正确的是()A、全国环境监测机构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设置B、全国环境保护系统设置三级监测站,即国家级、省级、市级监测站C、各级环境监测站受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领导,并在业务上接受其指导D、各级监测站是技术事业单位3、下列哪些行政责任形式属于财产性的环境资源行政责任?()A、责任停业B、罚款C、没收违法所得D、行政赔偿4、将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的方法是()A、经济刺激方法B、直接管制方法C、间接管制方法D、行政处罚方法5.根据污染的特性,污染可分为()A、生物污染危害B、化学污染危害C、物理污染危害D、放射污染三、简答题(5分×4=20分)1、什么是绿色消费?其包含哪三个层次?2、环境法的特点3、什么是自然资源保护?简述其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4、简述排污费的使用四、论述题(15分×2=30分)1、为什么说环境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2、试述环境行政处分与环境行政处罚的区别五、案例分析(10分×2=20分)1、养鸡场经营者甲发现自她所在市某公司在她鸡场附近修建预制板厂以来,小鸡纷纷死亡,产蛋鸡也不再下蛋,经济损失达数万元。
同时,其住宅出现裂缝,家人住院。
主要原因是各种设备产生的震动和噪声。
据环保局监测,其住宅及养鸡场噪声已达80分贝和95分贝。
该厂自规划以来,未履行“三同时”手续,也未安装任何消声防震措施。
环保局在调解预制板厂与甲的污染损害赔偿纠纷的同时,对该厂罚款3万元,并要求补办“三同时”审批手续,审批通过前不得生产。
问题:(1)环保局的处罚有无法律依据?(2)该厂若拒不履行调解协议时,甲有何救济?2、案情:某化学品运输公司在某硫酸厂装运硫酸时,因驾驶员和随车人员未严格执行危险品运输装运规程的要求,而将厂内硫酸的放酸管拉裂,致使10吨浓度为98%的硫酸全部外溢。
该硫酸厂无应急排放口和中和地,也无其他应急措施,为清除污染物只能将硫酸冲水稀释后经下水道排入邻近河流。
严重污染了该河流,并造成以该河流为主要灌溉水源的12户承包户所承包的土地和庄稼的污染,经济损失计40万元。
问题:(1)本案中哪些行为人违反了环境法?分别应承担什么责任?为什么?(2)12户承包户受污染造成的损失应由谁承担?为什么?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分×10=20分)1A、2C、3B、4B、5A、6D、7A、8C、9A、10C二、多项选择题(4分×5=20分)1BCD、2AD、3BCD、4AB、5ABCD三、简答题(5分×2=10分)1、什么是绿色消费?其包含哪三个层次?答案:绿色消费主要是指在社会消费中,不仅要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还要满足子孙万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
(2分)绿色消费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
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避免环境污染。
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3分,每点1分)。
2、环境法的特点答案:(1)科学技术性;(2)广泛的综合性;(3)地域性;(4)世界共同性;(5)社会性(每点1分,要求稍作阐述)3、什么是自然资源保护?简述其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自然资源法保护,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了确保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而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总称。
(2分)从其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来看,它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环境保护包括自然保护和污染防治两大任务。
环境保护对水、大气、土地、矿藏、森林、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的保护,是将其作为环境要素,着眼于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避免或者减轻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破坏,以至物种灭绝,以发挥生态效益,维持生态平衡。
可见自然资源保护与环境保护的另一项任务——环境的污染防治的目标是一致的,自然资源保护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3分)4、简述排污费的使用排污收费是国家环保机关依法对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收取一定数额的费用。
(2分)征收的排污费主要用于:(1)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示范和应用;(2)重点污染源防治;(3)区域性污染防治(3分,每点1分)四、论述题(15分×2=30分)1、为什么说环境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答案:环境法是否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法学界还存在一些争议,这是环境法和环境法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
但大部份学者都已经承认环境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其理由主要有:(1)环境法有特定的调整对象。
划定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法的调整对象,即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环境法的调整对象是因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改善和管理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简称为环境社会关系。
这种社会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始终离不开人类环境和环境问题,这是环境法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一个根本点。
(2)环境法有其产生、发展和存在的特定原因。
环境法的产生、发展和存在,根本原因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受到了污染、破坏等人为因素的干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失当、失衡和变化。
这些原因是环境法得以产生、发展的物质基础。
(3)环境法有特定的目的、任务和功能。
环境法的目的和任务是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破坏环境资源,合理并发、利用环境资源,保障人体健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法的特定功能是调整环境社会关系,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与环境资源有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这些目的、任务和功能是其他法律部门所无法完成的。
(4)环境法已具备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体系、规模和地位,这是一个无法否认的客观事实。
目前,我国环境法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内容丰富、功能齐备、结构合理和数量繁多的环境法体系。
在中国,环境法体系的规模、环境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经得到了政府和人们的承认。
(5)其他理由。
环境法具有其他法律部门无法包容的特点,如环境法具有综合性、科学性和公益性,民法、刑法和行政法的内容很难完全适应于环境法,环境有其特定的调整机制和行政执法机构,环境法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等。
(第1点7分,后4点每点2分)2、试述环境行政处分与环境行政处罚的区别答案: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均为对违法者的行政制裁,他们共同构成了环境资源行政责任,但两者有一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施制裁的主体不同。
实施行政处分的主体是具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而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只能是具有行政处罚权的环境资源管理部门。
(2)制裁的对象不同。
行政处分的对象是在环境资源保护中违法失职的人员,即本单位或者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工作人员,不适用于单位;而行政处罚的对象是所有污染和破坏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并且不需要存在行政隶属关系。
(3)制裁情节不同。
行政处分一般针对违法情节较重但又不够刑事惩罚的人科处的;行政处罚可以针对一般违法科处。
(4)制裁的方式不同。
行政处分采用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撤职、留用察看和开除等方式,而行政处罚则是采用罚款、责令停业或关闭、吊销许可证等多种处罚方式。
(5)补救途径不同。
对行政处分不服的,只能向上级机关或决定机关申诉,而对行政处罚不服的,不仅在法定期限内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
(6)制裁程序不同。
行政处分依照《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奖惩暂行规定》或者《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规定的程序进行;行政处罚则依照《行政处罚法》、《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等规定的程序进行。
(15分,每点3分,答对其中任意5点得满分)五、案例分析(10分×2=20分)1、答案:(1)有依据。
某公司预制板厂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的有关规定,在环评未作,也未履行三同时手续的情况下投产,造成污染危害。
其行为客观上具有违法性,主观上有过错,应当负环境行政责任。
(6分)(2)该调解属于行政调解,不具强制执行力。
当该厂拒不履行时,甲可以到法院起诉该预制板厂。
当然甲必须注意诉讼时效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