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结构
第3节群落的结构
第3节群落的结构群落是由各种物种组成的,它们在空间上相对密集地存在并相互作用。
群落中的物种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竞争和相互合作的关系。
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物种之间的相对丰富度、分布格局以及物种在群落中的位置和角色。
群落的结构可以分为物种丰富度、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位等方面来讨论。
首先是物种丰富度。
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的数量。
物种丰富度越高,说明群落中存在着更多不同的物种。
物种丰富度的高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因素、物种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物种的迁移能力等。
物种丰富度的高低对群落的生态功能和稳定性都有着重要影响。
其次是物种组成。
物种组成指的是群落中各种物种的种类和数量。
物种组成对群落的生态功能和生态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物种组成会导致不同的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
物种组成的变化可能会引起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而对群落的生态系统服务产生影响。
生物多样性是群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丰富度、物种的数量、群落中物种的分布格局以及物种的功能多样性等。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弹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一个具有较高生物多样性的群落往往具有更高的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位是群落结构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所占据的生态角色和资源利用策略。
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能相互重叠也可能相互独立,不同生态位的物种之间会产生不同的相互作用。
生态位是群落中物种之间物种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的重要基础。
在群落的结构中,还涉及到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
这是指物种在群落中的空间分布和位置。
在群落中,物种之间的空间分布和位置会受到环境条件和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不同物种在群落中的空间分布和位置也会对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产生影响。
总之,群落的结构是群落中物种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反映。
物种丰富度、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生态位和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群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入了解群落的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群落的生态功能和稳定性,为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学:第六章(二) 群落的结构
鼎湖山南亚热带 84.5 5.4 常绿阔叶林
浙江中亚热带常 76.7 1.0 绿阔叶林
秦岭北坡温带落 52.0 5.0 叶阔叶林
长白山寒温带暗 25.4 4.4 针叶林
东北温带草原 3.6
2.0
0
0
0
4.1
4.1
0
13.1
7.8
2
38.0
3.7
1.3
39.8
26.4
3.2
41.1
19.0
33.4
(5) 趋同适应与生活型
B 地上芽植物(chamaephytes): 植 物的芽或顶端嫩枝位于地表或接近地表 处(不超过土表25cm),因而受到枯 枝落叶和冬季积雪的保护。
C 地面芽植物(hemicryptophytes): 植物在不利季节,地上部分死亡,只 是被土壤和残落物保护的地下部分仍 然活着,并在地面有芽,。
D 地下芽植物(geopnytes):新芽 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多为鳞茎、 块茎、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或水生植物
层与层片的区别
层次:形态上的描述,有使用价值,主要指 乔木、灌木、草本和地衣及地下。每一个层 如果只有一种生活型植物,该层就是层片, 如果有多种生活型组成,层就比层片的范围 大。
层片:在生态上比较合理或更有意义,在群 落结构的研究上更加重要,可恰当的把同等 高度、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分开。
(2)生态型类型
气候生态型 :长期在不同气候因子(日照﹑ 温度﹑降水量等)的影响下形成的。
土壤生态型 :长期在不同土壤条件的影响下 形成的。
生物生态型 :在生物因子长期作用下形成 品种生态型: 作物的品种生态型是由于人为
因素(引种﹑扩种等活动)使作物在新生境的 长期影响下形成的。
群落的结构
关系 名称
数量坐标 图
能量关系 图
特点 对寄主有害, 对寄主有害,对 寄生生物有利。 寄生生物有利。 如果分开,则寄 如果分开, 生生物难以单独 生存, 生存,而寄主会 生活得更好
举例 蛔虫与人; 蛔虫与人; 菟丝子与大 豆;噬菌体 与被侵染的 细菌
寄 生
群落的种间关系
关系 名称 数量坐标 图 能量关系 图 特点 相互依赖, 相互依赖,彼此有 利。如果彼此分开 ,则双方或者一方 不能独立生存。 不能独立生存。数 量上两种生物同时 增加,同时减少, 增加,同时减少, 呈现出“ 呈现出“同生共死 ”的同步性变化 举例 地衣内 的真菌 和单细 胞藻类 ;大豆 与根瘤 菌
三、群落中种间的关系
源
大 象 和 狮 子 抢 夺 水
竞争不仅是对食物的相互争夺, 竞争不仅是对食物的相互争夺,还包括对 资源和空间的相互争夺。 资源和空间的相互争夺。
数量
0
竞争
时间
生 物 数 量
生物A 生物 生物B 生物
时间
例如:蛔虫、 例如:蛔虫、血吸虫等寄生 在其它动物的体内 体内; 在其它动物的体内;虱和蚤寄 体表; 生在其它动物的体表 生在其它动物的体表;菟丝子 寄生在豆科植物上; 寄生在豆科植物上;噬菌体寄 生在细菌内部。 生在细菌内部。
互 利 共 生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状况。 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状况。 空间上的配置状况
⒈ 垂直结构
在垂直 方向上的明 显的分层 分层现 显的分层现 象——即不 即不 同生物占据 不同高度。 不同高度。
植物
动物
上:杜鹃
中:啄木鸟
下:画眉
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 地形的起伏、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 明暗、湿度的高低等环境因素影响 等环境因素影响, 明暗、湿度的高低等环境因素影响,不同生物分布于不同 地段的现象。 地段的现象。
群落的结构
一、群落的物种组成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苔 原 针叶林
1.这些群落的不同是靠什么来区别的呢?
物种的组成
2.群落的物种数目多少如何表示呢?
丰富度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二、种间关系
1.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竞争的曲线表示形式
如果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竞 争关系,则可表示为: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下图展示了在池塘水面、水中、水底 生活的多种生物。
1. 这个池塘中有哪些生物?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水草、 植食性鱼、 肉食性鱼、 微生物等
2. 该区域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命系 统结构层次中的哪个层次? 群落
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 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2、水平结构
不同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现象
生 物 数 量
生物B 生物A
时间
生 物 数 量
生物A 生物B 时间
A
C B
2.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捕食的曲பைடு நூலகம்表示形式
A
B
生 物 数 量
生物A 生物B
时间
3. 寄生: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一种生 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 持生活
寄生的曲线表现形式
生 物 数 量
B寄生虫 A宿主(寄主) 时间
生 物 数 量
B寄生虫
A宿主(寄主)
时间
A
B
B
A
4. 互利共生: 两者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 彼此有利。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地衣(真菌和藻类 植物的共生体 )
群落的结构
“分层”现象 分层” 分层
食物、 食物、栖息场所等 麻雀总是成群地在森林的 麻雀总是成群地在森林的 上层的活动,吃高大乔木 上层的活动, 的活动 的种子。 的种子。
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 煤山雀、黄腰柳莺、 鸟类总是森林的中 红鹤等鸟类总是森林的中 营巢。 层营巢。
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 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 森林底层鸟类, 底层鸟类 森林底层鸟类,吃地面上 的苔鲜和昆虫。 的苔鲜和昆虫。
一般规律: 一般规律:①从热带到极地物种丰富度 降低 ②高山群落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增加而 降低 ③水体中物种丰富度随深度增加而 降低
优势种: 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 优势种: 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 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 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 最大的种类。 最大的种类。 不同群落其物种组成的优势种是不同的。 不同群落其物种组成的优势种是不同的。
①常表现为相互抑制, 常表现为相互抑制, 相互抑制 有的表现为一方占优势 一方占优势, ②有的表现为一方占优势, 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实例
地衣、 地衣、根瘤 蛔虫和人 水稻和稗草
竞争
捕食
相互制约, 相互制约,二者种群数量 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羊与草 狼与羊
巩固练习
在一群落中, 对甲、 1 、 在一群落中 , 对甲 、 乙两个动物种群 的数量进行研究后得到下图,据图回答: 的数量进行研究后得到下图,据图回答: (1)甲、乙两种群之间的关系是 捕食关系 。 月份甲种群数量的下降, (2)在3、4月份甲种群数量的下降,最可能 是由于 乙种群数量的增长 。 年 (3)种群数量变化的周期是 1年 。 种群数量变化的周期是
概念: 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 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群落 特征 物种组成 种间关系 空间结构 丰富度 优势种 竞争、 竞争、捕食 寄生、 寄生、互利共生 垂直: 垂直:分层现象 水平: 水平:镶嵌现象
群落结构
趋同适应与生活型 不同种类的植物当生长在相同(或相似) 不同种类的植物当生长在相同(或相似) 的环境条件下,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 的环境条件下,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 的适应方式和途径,称为趋同适应. 的适应方式和途径,称为趋同适应. 趋同适应的结果使不同种的植物在外貌上 及内部生理和发育上表现出一致性或相似 ------生活型 生活型. 性------生活型.
皂 荚 树
香 樟
映山红
夹竹桃
藤本植物: 藤本植物: 附生植物: 附生植物: 草本植物: 草本). 木质和草质藤本(茎缠绕和攀缘). 主要是蕨类植物,兰科,天南星科植物. 主要是蕨类植物,兰科,天南星科植物. 蕨类植物,禾草,阔叶草本植物. 蕨类植物,禾草,阔叶草本植物. 地衣,苔藓,真菌,藻类等. 地衣,苔藓,真菌,藻类等.
生活型谱
统计某一地区或某一个植物群落内各类生活型的 数量对比关系,称为生活型谱. 数量对比关系,称为生活型谱. 某一生活型的百分率 =(该地区该生活型的植物 种数/该地区全部植物的种数) 种数/该地区全部植物的种数)*100%
群落类型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浙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秦岭北坡温带落叶阔叶林 长白山寒温带暗针叶林 东北温带草原 我国几种群落的生活型谱 Ph. Ch. 94.7 84.5 76.7 52.0 25.4 3.6 5.3 5.4 1.0 5.0 4.4 2.0 0 4.1 13.1 38.0 39.8 41.1 H. 0 4.1 7.8 3.7 26.4 19.0 Cr. T. 0 0 2 1.3 3.2 33.
1 同种个体的组合--------种群; 同种个体的组合--------种群 种群;
2 同一生活型的个体组合--------层片; 同一生活型的个体组合--------层片 层片; 3 不同生活型的组合---------群落. 不同生活型的组合---------群落. 群落 现在, 现在,一般所指的层片就是指同一生活型的 植物个体组合,相当于Gams的第二级层片 植物个体组合,相当于Gams的第二级层片.
群落的结构总结知识点
群落的结构总结知识点一、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指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物种的数量和种类。
在一个群落中,不同种类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共生关系等方式相互作用。
物种组成的多样性是群落的一个重要特征。
物种多样性越高,群落越稳定,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物种组成还反映了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不同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情况。
在陆地群落中,垂直结构通常分为树冠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面层。
树冠层通常是由高大乔木组成的,灌木层通常由较低矮的灌木植物构成,而草本层和地面层则主要是由一些低矮的植物、藤本植物和地表生物组成。
这些不同高度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和共生关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垂直结构。
在水域群落中,垂直结构通常分为表层、中层和底层。
不同种类的浮游生物和水草生长在不同深度的水域中,并通过食物链和共生关系相互作用。
三、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在同一垂直层次上,生物之间的分布和相互作用。
水平结构对于群落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陆地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可能形成不同的生态位,即它们在群落中的生活方式和地位。
比如在森林群落中,不同种类的树木可能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有的在树冠层,有的在灌木层,有的在草本层。
这些不同生物之间通过竞争、捕食和互利共生等方式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群落的稳定性。
在水域群落中,水平结构也是一个重要的特征。
不同种类的浮游生物和水草在水域中形成了一个复杂的食物网络,通过捕食和被捕食关系相互联系。
四、群落的时间动态群落的时间动态是指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
群落的时间动态受到季节变化、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许多群落具有季节性的变化,比如在温带森林中,随着四季的变化,不同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动物的活动也会有所不同。
在水域群落中,水位的变化、水温的变化等也会影响群落的结构和动态。
人类活动也对群落的时间动态产生了重大影响。
群落的结构 组织
二、群落的演替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 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类型 (1)初生演替 ①概念: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 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 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 演替。 ②过程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
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速度和方向进行。 问题探究2: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能量、 结构以及稳定性有哪些变化? 提示:(1)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 物总量增加。 (2)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 来越复杂。 (3)稳定性:越来越高。
类型 起点
3.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
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 的地面,或原来存在 过植被,但被彻底消 灭了的地方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 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 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基质与 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 环 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 种 境条件 过程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草本阶 杂草阶段→灌木阶段→ 段→灌木阶段→森林 森林阶段
3.种内、种间的各种关系均对种群进化有利, 属于进化学说中的生存斗争内容。 4.个体、种群、群落的关系
举一反三 1.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 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 述错误的是( )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 甲图所示
【解析】 由图可知,甲、乙、丙分别表示 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豆科植物与根 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噬菌体与细菌为寄生关系, 而不是捕食关系。 【答案】 B
③动物的分层与其食物及栖息场所等有关。 即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猫头鹰——森林上层。 大山雀——灌木层。 鹿、野猪——地面活动。 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 (2)群落的水平结构——镶嵌分布(或地带性分布)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湿度 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
群落的结构
三、群落结构
群落中的各个种群都具有一定的功能,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从而使群 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主要包括 垂直结构 和 水平结构 .
1、 垂直结构
(1)植物的垂直结构
群落的分层现象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木层 地被物层 原因:植物的分层 与对光的 进行采集、调查。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 目测估计法 , 前者一般适用于 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 的群落 。后者是估计单位面积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划分 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
××地区花园和菜地土壤中 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 1、制作取样器: 可选择直径为 5 cm的硬金属饮料罐,在高度为 5 cm处剪断,这样的取样器容积约100ml。
双小核草履虫 单独培养 大草履虫 分别培养 混合培养
大草履虫死亡 双小核草履虫 正常
双小核草履虫
生活很好
3、捕食
特点:
一种生物取食另一种生物 数量上呈现“被捕食者先增先减, 捕食者后增后减”
能量关系图:
生物B
数量坐标图:
种 群 数 量
生物A 时间
A
B
B的最高点高于A的最高点
例 :羊和草
狼和兔
4、寄生
时间
2、竞争
特点: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
数量上呈现“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
数量坐标图:
生物B
种 群 数 量
能量关系图:
A
生物A 生活能力不同时
时间
C
例:
B
种 群 数 量
A B
生活能力相同时
时间
04群落的结构类型
3.3.2 群落的结构类型
1. 群落的垂直结构
• 指群落在空间中的成层现象。
• 成层性是植物群落结构的基本特征之一, 是群落中各植物间及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 系的一种特殊形式。
• 陆生植物群落成层现象包括地上成层和地 下成层。决定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主要 是光照、温度和湿度等条件;决定地下分 层的主要因素则是水分和养分等土壤的理 化性质。
• 不同群落类型有不同的时间结构。群落的 季相变化在温带地区十分显著,温带落叶 阔叶林群落结构的周期性特点最为突出, 温带草原生物群落中动物的季节性变化也 十分明显。
4. 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
• 群落交错区 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 区域。群落交错区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 过渡带有的宽,有的窄;有的是逐渐过渡 的,有的变化突然。群落边缘有的是持久 性的,有的在不断变化。
• 群落交错区中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种密度增 大的趋势被称为处于两种 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 体系或功能体系之间所形成的界面,以及 围绕该界面向外延伸的过渡带。
• 生态过渡带具有三个主要特征:①生物多 样性较高;②生态环境抗干扰能力弱,一 旦遭到破坏,恢复原状的可能性很小;③ 生态环境的变化速度快。
2. 群落的水平结构
• 指群落在空间的水平分化或镶嵌现象。镶 嵌性是植物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均 匀造成的,从而形成了许多小群落。
• 小群落的形成一是由于生态因子的不均匀 性,群落内部环境的不一致,动物活动以 及人类影响等;二是由于生物本身的生态 学和生物学特性,尤其是植物的繁殖与散 布特性,以及竞争能力等。
• 动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遍。
• 动物之所以有分层现象, 主要与食物的分布 有关,其次还与不同层次的微气候条件有 关。
群落的结构分析课件
群落的水平结构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群落的水平结构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通过保护和恢复群落的水平结构,可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群落的垂直结构
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格局,同一层次的不同物种在空间上分布的均匀程度和聚集程度。
群落的水平结构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指群落中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它是决定群落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群落的物种组成
物质循环
群落中的生物通过吸收、转化、释放等过程参与物质循环,维持生态系统的物质平衡。
群落的波动与变化可能由环境因素(如气候、土壤、水分等)的变化引起,也可能由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竞争、捕食、寄生等)导致。
群落的波动与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重要影响,因此也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群落的波动与变化是指群落中物种数量和种群密度的变化,是群落动态的另一个重要表现。
01
02
总结词
定位观察法是一种长期连续观察群落的方法,通过在固定地点设置观察点,对群落进行定期观测。
详细描述
在定位观察法中,研究者选择固定的观察点,设置样方或网格,对群落进行长期连续的观测。通过定期记录物种组成、数量和环境因子等数据,可以了解群落的动态变化和演替过程。定位观察法适用于需要长期监测的群落,尤其适用于生态恢复和保护区的群落。
03
群落的时间变化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中物种组成和种群密度的变化。
群落的时间变化可能由环境因素的变化、物种的繁殖和死亡、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引起。
群落的结构和类型
以森林 为例
植物 的垂 直结 构
下木层(矮树) 灌木层(灌木) 草本层(草本植物) 地表层(苔藓、地衣)
以森林 为例
树冠层:杜鹃等
动物 的垂 直结 构
中层:啄木鸟等
下层:画眉等
植物垂直分层原因:
乔木层
光照
决 定
动物垂直分层原因:
灌木层
食物和栖息 空间
草本植物层
水生群落也有分层现象,其层次性由光的穿透性、温度、氧气的 垂直分布决定
旅鼠
雪兔
驯鹿
北极狐
贼鸥
雪鹀
池塘的生物群落
群落的概念
1.含义: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2.组成: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 3.特点: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构成、 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
种间关系
捕食
竞争 互利 共生 寄生
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
垂直、水平、时间
不同生长型的植物,自下而上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 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或层次性。
在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物呈垂直分 布主要是受温度制约。
2.水平结构
群落中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陆地群落的水平结构很少是 均匀的,一般在营养、水分、风和火、土壤、地形、鸟兽等的影响 下,表现出复杂的斑块性和镶嵌性。
3.时间结构
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昼夜变化 白天:蝶类、蜂类 晚上:蛾类
类型
季节变化 候鸟迁徙、 动物冬眠
意义:显著降低生存压力
群落的类型
形成原因: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的不同
陆地主要的四种生物群落:森林、草原、荒漠、苔原
1.森林群落
特点:湿度大、物种复杂、分层现象明显 常见类型:随纬度增加,依次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者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 彼此有利。
生
物
生物A
数
量
生物B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数量坐标图
时间
A
B
能量关系图
地衣(真菌有机物
吸收水和无机盐
供给藻类
跟踪训练3.水稻与稻株旁的杂草,水稻同
稻田里的蝗虫,水稻与其茎叶内稻瘟病菌之
间的关系依次属于( C )
A.互利共生、捕食、寄生 B.竞争、寄生、捕食 C.竞争、捕食、寄生 D.竞争、捕食、捕食
跟踪训练4.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
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
中不正确的是( C )
A. 它们分别呈互利共生(甲)、捕食(乙)、竞争( 丙)关系
B.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种群数量的消长关系如甲图所示 C. 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消长关系如乙图所示 D. 丙实验过程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竞争程度由弱到强
合作探究2、群落生物之间的关系
种群内部
种内关系 生物之间的关系
种间关系
种群之间
种内互助
种内斗争
竞争 捕食 寄生 互利共生
种内关系--种内互助
种内关系--种内斗争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生 物
生物A
数
量
生物B
数量坐标图
时间
能量关系图 A
B
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争夺食物和生活 空间等所发生的斗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 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 一方处于劣势甚至于灭亡。
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依靠这种关系使各种生物 在长期自然选择与进化形成了稳定的彼此适应的 有机整体。
跟踪训练1.下列概括性结论中,阐述生物群落定义的
是( B )
A.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B.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不同种生物种群的集 合 C.每个个体成为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D.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相互作用的整体
【本节知识小节】
•群落的概念 •种间关系 •群落的空间结构
【课堂自我检测】
1、内蒙古大草原的上牛、羊、狼、牧草、鼠、鹰
等全部生物,可以统称为一个( B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物种
2、生物群落的结构在垂直方向上( A )
A.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有的有分层现象,有的没有分层现象
C.森林中的生物有分层现象,草原上的没有分层
存在
2、水平结构:
形 成 原 因: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 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 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跟踪训练5、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
正确的是 ( D )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也有差异 D.在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现象
D.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3、下列哪个环境中群落的丰富度最大( A )
A.西双版纳森林
B.内蒙古草原
C.长白山
D.一块农田
4、生活在白蚁肠内的鞭毛虫能消化白蚁肠中 的木纤维素,若没有鞭毛虫,白蚁即饿死; 植物中的菟丝子,要缠着大豆才能生长;大 小草履虫必须分开培养才能生长好。以上生
物的种间关系分别依次为( A )
A.互利共生、寄生、竞争 B.竞争、寄生、互利共生 C.寄生、互利共生、竞争 D.互利共生、竞争、寄生
5、下图所示为下面4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大 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的种间关系示 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
(1)判断A~D4组生物对应曲线: A.__③___,B.___②__,C.__①___,D.___④__。
(2)造成图②现象是由于
食物竞争使大草履虫缺少食物而死亡
(3)图④与②所示关系结果不同是因为
寄生一般不会使寄主全部死亡
(4)若4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__②__④___。
跟踪训练2.一片草原上的全部黄羊和一片草原上的全
部生物,在生态学上分别称为( A )
A.种群和生物群落 B.种群和生态因素 C.生物群落和种群 D.群落和生态因素
群落的物种组成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 和类别有差别
群落中物种_数__目_的多少 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 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常绿针叶林
常绿阔叶林
【课前自学园地】
1.同一时间内 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的物种组成 种间关系 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 空间结构 3.群落中种群占据的位置 群落的范围和边界 群落 的物种组成 物种数目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丰富 4.捕食 竞争 寄生 互利共生 5.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对光的利用 光照弱 光照 强度 阳光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6.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 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 响等因素 7.较强的活动能力 身体微小 取样器取样 计名计 数法 目测估计法
生
生物B
物
A
数
量
C
生物A
B
数量坐标图
时间
能量关系图
举例:水稻与稗草争夺阳光;牛与羊争夺食物等。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一 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 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菟丝子
A 或 BA
B
能量关系图
例如:蛔虫、绦虫、血吸虫等 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内;虱和 蚤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表;菟 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噬菌 体寄生在细菌内部。
【课前自学检测】1-5 D C C D D
4-3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学习目标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合作探究1:群落和种群的区别
项目 概 念
研究 范围
种
群
群落
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 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种群的数量 种群的空间结构
群落的物种组成; 种间关系; 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空间结构等
种群密度、出生率和
特
死亡率、迁入率和迁 丰富度、种间关系、
征
出率年龄组成、性别 群落结构等
比例等
有同学认为:“种群之和=群落或种群 种间关系 群落”,你赞成这个观点吗?
种内斗争
种间关系
个体
种群
群落
种内互助
生物群落以种群为单位,是各个种群的集合体,
再到弱
合作探究3、生物群落的结构
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状况。
1、 垂直结构
形成原因: (1)植物:
光照强度 (2)动物:
食物、栖息场所等
植物 乔木层
动物 上:杜鹃等
中:啄木鸟等
灌木层 草本植物层
下:画眉等
意义: 保证群落在单位空间内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在长势良好的小麦田中,小麦长势良 好,在该群落中存在垂直结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