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伤寒论复习PPT课件
合集下载
伤寒论讲义 PPT课件
医学课件
13
实践因素:疫疬的流行激励了仲 景著书济世的愿望,也提供了实 践机会。
东汉时期:政治腐败,战争频繁。 自然灾害频发,大疫流行。 政治文化中心的黄河流域,在短短的
建安时期,化为一片荒原。
医学课件
14
资料记载:
王仲宣:七哀诗 曹丕:与吴质书:
与王朗书: 曹植: 南阳:疫病频起,民户顿减 仲景家:不能幸免
它继《内经》、《难经》等中医经典理 论著作之后,系统地揭示了外感热病及 某些杂病的诊治规律,发展完善了六经 辨证的理论体系,从而奠定了中医临床 医学的基础。
医学课件
5
《伤寒论》所创立的融理、法、方、药为一体 的理论体系与方法,具有很高的科学水平和实 用价值,它既适用于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也 适用于杂病的辨证论治,长期以来一直有效地 指导着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并对中医药学术 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宋臣《伤寒论序》引唐甘伯宗《名医录》云:
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至 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 精微,过其师。
籍贯:南阳郡涅阳人(古涅阳在今河南南阳地
区邓县稂东镇西北1.5公里的张寨村)
医学课件
7
医学课件
8
《伤寒论》的作者及其生平
少年:天赋聪明:《何顒别传》:君用思 精而韵不高,后当为良医,卒如其言。
医学课件
15
民众的灾难,亲人的苦痛,激励了张仲 景著书济世的决心。
而疫疬的流行也为其提供了大量的实践 机会。
于是:
医学课件
16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 问》、《九卷》、《八十一难》、 《阴阳大论》、《胎胪药录》, 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 论》,合十六卷”。
伤寒论绪论-26页PPT资料
黄土汤、柏叶汤;
(14)祛湿剂如茵陈蒿汤、苓桂术甘汤、防己黄芪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
(15)润燥剂如麦门冬汤; (16)祛痰剂如皂荚丸、苓甘五味姜辛汤; (17)驱虫剂如乌梅丸; (18)疮痈剂如大黄牡丹汤。
2019/12/5
18
2.组方严谨精练,化裁灵活: 在组方用药时,原著既重视发挥单味药的功能,更
论》十六卷。
2019/12/5
3
2019/12/5
医圣祠
4
2019/12/5
5
(后因战乱
而散失。(竹简书写易损毁,门户之见传
播不广,不“留神医药”,不重视医药文
献整理)
2.散失期。西晋太医令王叔和经过广泛搜 集,将原书伤寒部分编成《伤寒论》十卷
以问答的形式,论述了疾病的病因、脉象、症状 及其治疗。
2019/12/5
12
三《金匮要略》的主要学术成就及基本论点
(一)建立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 诊疗体系
原著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脏腑经络学说为 理论依据,运用四诊八纲,建立了以病为纲,病 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
1.重视整体,脏腑经络为辨证的核心:
(一)学习目的 1.掌握杂病诊治规律,拓宽临床思路。 2.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诊治疑难病证的能力。 3.提高把握治疗疾病全过程能力以及阅读古医籍的
能力。 (二)学习方法 1.打好古文基本功,注意文法特点。 2.方证互测,前后联系。 3.联系《伤寒论》,结合临床实际。 4.对照“金匮要略教学大纲”,熟记重要条文。
2.据脉论理:
3.辨证论治:
4.治未病:
2019/152/.5 治病求本,重视人体正气:
(14)祛湿剂如茵陈蒿汤、苓桂术甘汤、防己黄芪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
(15)润燥剂如麦门冬汤; (16)祛痰剂如皂荚丸、苓甘五味姜辛汤; (17)驱虫剂如乌梅丸; (18)疮痈剂如大黄牡丹汤。
2019/12/5
18
2.组方严谨精练,化裁灵活: 在组方用药时,原著既重视发挥单味药的功能,更
论》十六卷。
2019/12/5
3
2019/12/5
医圣祠
4
2019/12/5
5
(后因战乱
而散失。(竹简书写易损毁,门户之见传
播不广,不“留神医药”,不重视医药文
献整理)
2.散失期。西晋太医令王叔和经过广泛搜 集,将原书伤寒部分编成《伤寒论》十卷
以问答的形式,论述了疾病的病因、脉象、症状 及其治疗。
2019/12/5
12
三《金匮要略》的主要学术成就及基本论点
(一)建立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 诊疗体系
原著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脏腑经络学说为 理论依据,运用四诊八纲,建立了以病为纲,病 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
1.重视整体,脏腑经络为辨证的核心:
(一)学习目的 1.掌握杂病诊治规律,拓宽临床思路。 2.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诊治疑难病证的能力。 3.提高把握治疗疾病全过程能力以及阅读古医籍的
能力。 (二)学习方法 1.打好古文基本功,注意文法特点。 2.方证互测,前后联系。 3.联系《伤寒论》,结合临床实际。 4.对照“金匮要略教学大纲”,熟记重要条文。
2.据脉论理:
3.辨证论治:
4.治未病:
2019/152/.5 治病求本,重视人体正气:
伤寒论ppt课件
太阳病提纲
▪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1)
▪ 脉浮 ▪ 头项强痛: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上额,交
巅,入络脑,还出别颈,连风府。 ▪ 恶寒
▪ 2.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无热恶寒者,发于阴; 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 阴数六故也。(7)
▪ 阳:太阳(阳盛) ▪ 阴:少阴(阳虚) ▪ 《灵枢•九针论》:“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 ▪ 河图: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 六,七为阴阳之度数。
▪ 注:太阳蓄血证,血热互结于下焦。
桃仁承气汤临床应用
▪ 1、因下焦蓄血而致腹痛,并上扰神明所引 起的如狂、发狂病证。 2、因瘀血阻滞而致血溢脉外,引起的吐血, 衄血,以及妇女的崩漏等病证。 3、妇女因瘀血引起的痛经等病证。 4、产后恶露不下,腹痛喘息欲死,或腹中 疼痛和胎死腹中。
麻杏石甘汤证
▪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 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63)
▪ 注:过汗,导致心阳虚。欲得按为虚证。
▪水气证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 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65 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去皮) 甘 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擘)
▪ 注:心阳虚,下焦水邪上冲。未作奔豚。 ▪ 脐下悸:肚脐下跳动。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 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 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主之。67
▪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 之。 (39)
▪ 注:浮缓主湿,非中风。湿者困重,乍有轻时,湿入里之症状,当有 无汗烦躁。无少阴证,当和少阴烦躁鉴别。
《伤寒论》讲稿课件
2021/5/4
Hale Waihona Puke 15《伤寒论》外感 疾病治疗规律探讨
2021/5/4
16
《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 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2021/5/4
17
程郊倩:“太阳在六经为纲,统皮肤而 主表,凡外邪之来,必先犯之,悍御在我,纵 有感邪,终不能越我疆而侵彼界。”
说明太阳为主护卫肌表,抗御外邪的一 种生理功能。
以麻黄开表发汗,配辛温之桂枝增强其发汗 作用,杏仁利肺平喘,甘草调和诸药,共为发汗 散寒之剂,以祛在表之实邪。
2021/5/4
34
大青龙汤证:
“太阳中风,脉浮紧,恶寒,发热,身疼痛,不汗出而 烦燥者,大青龙汤主之。”(38)。本证见 不汗出而烦燥,亦属邪盛正气不虚,当用麻、 桂重剂急发其汗而祛邪外出。
2021/5/4
5
2、吸收历代医家研究精华
张仲景的《伤寒论》写成后,即受到 当代神医华佗的称许,称赞为“此真活人书 也。”从晋至宋,研究《伤寒论》而自成一 家的,有近百种著述,其最著名的有:
2021/5/4
6
孙思邈是唐代太医,被后世尊为药王,他研究 《伤寒论》是方与法并重,以法定方,以方分证, 对《伤寒学论》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 发也。”
2021/5/4
30
仲景《伤寒论》论及汗法的条文达1 50条,约占全书的五分之二,对汗法的应用原 则、分类、适应证、禁忌证以及误汗变证等 进行了较为系统地论述。将《内经》的理论 用于临床实践,为汗法的应用及发展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2021/5/4
31
2、解肌祛风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 之。”(13)。本方以桂枝为主药,配伍芍 药、甘草、生姜、大枣。适用于太阳中风证。 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表风邪。药后营卫 调和,遍身微微汗出,外邪随之而解。
《伤寒论》讲义--PPT课件
医学课件
3
第一节 伤寒学的基本定义与构成要素 伤寒学
《伤寒论》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组成部分,中医主 干桥梁课 研究对象 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及历代医家研究与 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 研究内容 六经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内涵、外延与理法 方药综合运用的基本规律; 最终目的 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与临床疗效。
自唐代以来,一直是临床医生必读课程
对日本、朝鲜、南韩医学也有深刻影响。
医学课件
6
二、《伤寒论》作者与成书
作者:张仲景,名机,公元150-219年,荆 州南阳郡人,东汉末年 伟大的医学家。被 后人称为“医圣”。
成书约200-209年间。 社会背景 学术背景
医学课件
7
三、《伤寒论》的沿革
《伤寒杂病论》 东汉张仲景著(成书200-209)
医学课件
4
构成要素
有独特的研究内容 有较长发展史,有不同流派形成 有研究人员和研究文献 在某一大的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医学课件
5
第二节 伤寒学的地位、形成与发展
一、《伤寒论》的地位
是中医经典著作
是我国第一部阐述外感病并兼述杂病的辨 证论治医著
是我国第一部将理法方药一线贯联的理论 联系实际的临床医学著作,奠定了中医辨 证论治基础。
20
六经辨证
是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 厥阴来划分外感病证治,是一个包括邪正、 阴阳、气血、脏腑、经络、气化、发展阶 段等理论以及治法、方药、调护在内的综 合性临床辨证论治体系。
医学课件
21
六经辨证体系:
三阳病:以腑病为主,正盛邪实
太阳病-为初起阶段,病位在表(膀胱),病
机为感受外邪,营卫失调。治以汗法。
伤寒论十讲最新PPT课件
服汤已渴者
常—辛燥伤津 变—水饮乍化,津难上承
【临床应用】 1、张歧山小青龙汤治胃病案 胃炎,呕吐大量清稀水,诸药不效。 辨证思维提示:突破治肺之方,治喘之方的线性思维。(仲景明示:心下有 水气)
太阳病兼证—葛根汤证
【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31)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32) 【重点】项背强几几、葛根 【疑点】1、葛根汤组方 2、逆流挽舟之法 【释义】 太阳病重证:发热、头痛、肌肉酸痛 兼项背强几几:重遏经输,津液失布,筋肉失养。 兼自利:太阳表邪郁闭过重—津液不能外散皮毛—被迫下趋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 草石膏汤。(63)
〖重点〗 烦 躁、麻石配伍
〖疑点〗 1 、太阳中风 2 、青龙之义 3 、麻石配伍之治
〖释义〗
身痛
伤寒三大主症 无汗
寒闭肌表
外寒 内热
脉浮紧
兼症:烦躁
寒郁卫阳,阳郁化热、热扰心神
〖方 解〗
倍麻黄
麻
黄
汤
加石膏
生姜、大枣
大力开表,祛寒泄阳 清宣郁热,烦躁自止 调和营卫
? 麻黄利水之变
– 麻黄味辛为何利水?(开提与肃降)
– 麻黄利水与云苓、猪苓有何不同?(宣肺与淡 渗)
– 临床什么情况下当用麻黄利水(皮水、溢饮淡 渗不效)
[临床应用] 1、刘惠民治毛主席感冒案 2、脑瘤术后水肿案
辨治思维提示:突破麻黄发汗平喘框框( 提壶揭盖,麻黄汤加车前子)
3、老人前列腺肥大癃闭误治案 一诊五苓散不效;二诊加麻黄、黄芪取效。 辨治思维提示:病在下取之上治法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史载之用紫苑治蔡京便秘案)
伤寒论》》ppt课件
• 阳明病涉及到手足阳明经府。那就是说手阳明大 肠,足阳明胃,还有大肠经,胃经。 • 由于足经循行长,影响范围广,被外来的风寒邪 气所伤后,它的症状明显、表现突出,所以从 《伤寒论》的症状来看,主要是足经的症状。 • 病性属于阳证,它的病势,属于阳证的极期。阳 明的阳气 虽然不是最盛的,但是邪入阳明就化热 了,所以阳邪就成了热邪,盛阳赶热邪,正邪斗 争激烈,所以表现了大热大实的证候,从病理的 角度来说,阳明病是阳证的极期阶段。
• 厥阴病,涉及肝和心包。 • 如果疾病是由少阴传来的,少阴心肾真阳虚衰,又导致了 厥阴相火,也就是肝和心包的相火衰竭,那就是阴证的末 期,最后阳亡而死,所以厥阴病就有死证。 • 但是如果这个病不是由心肾真阳衰微而传入厥阴的,而是 外来的阴寒邪气扼制了厥阴的相火,就会发生另一种变 化——当阴寒邪气特别盛,盛到极点,而相火被郁到极点 的时候,相火爆发,阳气来复,厥阴病就可以有阳气恢复 的机转,阳气恢复之后,阳复阴退,病就可以自愈;如果 阳气恢复太过,又可以转成阳证,所以厥阴病篇又存在着 阴尽阳生的这种变化。
• 三阴三阳在《伤寒论》中的含义。 • 在《伤寒论》中,我们说阳明就是阳明病, 说太阳就是太阳病,这是个病理的概念。 • 涉及到病变部位,涉及到病变性质,也涉 及到病变发展的趋势。
• 从太阳病来说,它的病变的部位, 发生在足太阳 膀胱经,足太阳膀胱府,还发生在体表,是体表 的阳气被寒邪所伤。 • 张仲景认为体表的阳气根源于下焦膀胱、下焦肾, 把体表被风寒邪气所伤的这种证候归属于太阳病, 它的病性是阳证;病势是阳证的初起。 • 决定一个病证的阴阳属性,既考虑它正气的因素, 也要考虑到邪气的因素。正气是阳气,邪气是阴 寒邪气,从病证的角度来说,它是阳证的初起。
• 少阳和厥阴相表里,少阳之邪不解,可以 内传厥阴。 • 厥阴阳气恢复以后,邪气可以外出少阳。 • 太阴也可以外出阳明。
南方医科大学伤寒论复习
病位偏上 大陷胸丸证
大结胸
热
病位广泛 大陷胸汤证
小结胸 病位局限 小陷胸汤证
寒 寒实结胸
白散方证
4. 痞证
热痞
大黄黄连泻心汤
热痞
热痞兼表阳虚 附子泻心汤
呕利痞 寒热
水饮食滞痞 错杂痞
胃虚痞利甚
半夏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5. 上热下寒证—黄连汤证
阳明病
本证- 热证、实证 寒证、虚证
变证- 发黄证、血热证
阳气内郁,肺热脾寒- 麻黄升麻汤
2. 寒证 血虚寒凝经脉 - 3. 热证 肝经湿热痢 -
当归四逆汤 白头翁汤
谢谢!
兼阳虚漏汗-
桂枝加附子汤证
兼胸阳郁遏胸满脉促- 桂枝去芍药汤证
兼胸阳不足胸满脉微恶寒-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兼气营不足身痛-
桂枝新加汤证
伤寒表实兼证
兼经脉不利项背强- 葛根汤证
兼阳明利-
葛根汤证
兼阳明呕-
葛根加半夏汤证
兼内热烦躁-
大青龙汤证
兼内饮咳喘-
小青龙汤证
表郁轻证
表郁较重-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表郁较轻-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表郁兼内热-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复习
复习
太阳病
本证、兼证 表寒证(表虚证,表实证,表郁轻证,兼证 )
表热证
变证 热证 虚证-心阳虚,脾虚,肾阳虚,阴阳两虚 实证-蓄水,蓄血,结胸,痞证,上热下寒证
疑似证
本证
中风表虚证 表寒 伤寒表实证
表郁轻证 表热- 温病
中风表虚兼证
兼经脉不利项背强-
桂枝加葛根汤证
兼邪气犯肺喘-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桂二麻一汤证→桂麻各半汤证
《伤寒论绪论》课件
伤寒论的六经
02
六经的概念
六经是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条经脉,是《伤寒论》中用来描述外感热病病情深 浅的重要概念。
六经病证是外感风寒之邪,邪正交争于人体六经所表现的证候,是伤寒病变过程中六种不同的病理阶段 。
六经病证是伤寒病变过程中六种不同的病理阶段,是外感风寒之邪,邪正交争于人体六经所表现的证候 。
饮食劳倦
内伤七情
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绪变 化。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过度劳累等。
02
疫疠之气
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
03 04
01
病机
正气不足
人体正气虚弱,抵抗力 下降,易受外邪侵袭。
邪气入侵
外邪通过口鼻、皮毛等 途径侵入人体,影响脏 腑功能。
脏腑功能失调
邪气入侵导致脏腑功能 失调,气血运行不畅。
03
扶正与祛邪相结合
根据病情需要,合理运用扶正与祛邪的方法,以达到最 佳治疗效果。
三因制宜
因时制宜
根据季节、气候等因素,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 。
因地制宜
根据地域、环境等因素,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 。
因人制宜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
调理脏腑
调理肺腑
针对肺腑功能失调,采用调理肺腑的方法,改善 呼吸系统症状。
药物的使用方法
煎煮方法
煎煮中药时,应先将药物用清水 浸泡30分钟左右,然后煎煮两次 ,每次煮沸后煎煮20分钟左右,
最后将两次煎煮的药液混合。
服药时间
中药的服药时间一般为饭后30分钟 左右,以减少对胃的刺激。
药物剂量
中药的剂量应根据病情和医生指导 来确定,一般以克为单位计算。
伤寒论复习概要75页PPT
Th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伤寒论复习概要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伤寒论复习概要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全版《伤寒论》复习概要.ppt
伤寒论教研室 李赛美
.精品课件.
1
《伤寒论》基本概念 六经病脉证并治概要 [附]南阳图片
.精品课件.
2
关于作者 成书的时代背景 沿革 贡献 “伤寒” “六经”的涵义 六经病传变规律 六经病治疗原则
.精品课件.
回上一层目录
3
关于作者
作者:张机,字仲景(150-219年),荆州南阳人 启蒙老师:张伯祖 成书年代:《伤寒论》成书于200-205年
兼太阴—— 先补后和,与小建中汤
三阳合病———— 治从少阳
.精品课件.
46
一、太阴的生理 二、太阴的病理 三、太阴病的诊断 四、太阴病治则 五、代表方 六、治禁
★太阴病篇主要内容
.精品课件.
回上一层目录
47
一、太阴之生理:
(一)太阴之气是脾主运化功能的概括 (二)足太阴脾经的经络深布于腹内 (三)太阴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北宋.林亿等校正刊行,1057年)
.精品课件.
6
贡献
1.创造性提出了六经辨证体系 2.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 3.留下了大量有效方剂,“方书之祖” 4.文风朴实无华
.精品课件.
7
“伤寒”的涵义
更狭义 狭义
广义
广义:一切外感疾病的总称 狭义:感受风寒之邪,感而即发的疾病 更狭义:太阳伤寒表实证
少
(失治误治转属)
阳
病
自传(与素质有关)
(脏病还腑)
兼太阳 兼阳明 传三阴
.精品课件.
44
少阳病本证 少阳病兼变证
.精品课件.
回上一层目录
45
少阳病本证
小柴胡汤、黄芩汤加柴胡
少阳病兼变证
.精品课件.
1
《伤寒论》基本概念 六经病脉证并治概要 [附]南阳图片
.精品课件.
2
关于作者 成书的时代背景 沿革 贡献 “伤寒” “六经”的涵义 六经病传变规律 六经病治疗原则
.精品课件.
回上一层目录
3
关于作者
作者:张机,字仲景(150-219年),荆州南阳人 启蒙老师:张伯祖 成书年代:《伤寒论》成书于200-205年
兼太阴—— 先补后和,与小建中汤
三阳合病———— 治从少阳
.精品课件.
46
一、太阴的生理 二、太阴的病理 三、太阴病的诊断 四、太阴病治则 五、代表方 六、治禁
★太阴病篇主要内容
.精品课件.
回上一层目录
47
一、太阴之生理:
(一)太阴之气是脾主运化功能的概括 (二)足太阴脾经的经络深布于腹内 (三)太阴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北宋.林亿等校正刊行,1057年)
.精品课件.
6
贡献
1.创造性提出了六经辨证体系 2.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 3.留下了大量有效方剂,“方书之祖” 4.文风朴实无华
.精品课件.
7
“伤寒”的涵义
更狭义 狭义
广义
广义:一切外感疾病的总称 狭义:感受风寒之邪,感而即发的疾病 更狭义:太阳伤寒表实证
少
(失治误治转属)
阳
病
自传(与素质有关)
(脏病还腑)
兼太阳 兼阳明 传三阴
.精品课件.
44
少阳病本证 少阳病兼变证
.精品课件.
回上一层目录
45
少阳病本证
小柴胡汤、黄芩汤加柴胡
少阳病兼变证
伤寒复习资料 PPT课件
《伤寒论》学习提要
※ 要求背诵的原文 (共120条)
1 2 3 6 7 11 12 13 14 16 18 20 21 22 26 28 31 34 35 38 39 40 41 62 63 64 66 67 71 74 76 82 90 91 96 97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6 107 117 124 125 126 131 137 138 141 146 147 149 152 161 163 165 168 169 172 173 176 177 179 180 182 186 187 199 208 209 212 213 215 219 236 237 243 249 255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73 277 278 279 281 282 301 302 305 309 316 317 318 319 326 338 350 351 354 359 371 378 382 383 385 386 388 389 396 397
29、试述桃花汤证与白头翁汤证的病机及证治异 同。
30、简述《伤寒论》中热利各代表方证的病机及 证治异同。
31、作为异病同治的代表方剂,吴茱萸汤在《伤 寒论》阳明、少阴、厥阴病篇中均出现, 试比较论中三证之病机异同。
32、试述阴虚火旺不寐证的治法和方剂。
33、简述黄连阿胶汤证与猪苓汤证的证治异 同。
2、张某,男,65岁。患咳喘十余年,
每年冬发夏愈。今年起频发无度,现值 盛夏,尚穿棉袄,夜盖棉被,凛凛恶寒, 背部尤甚,咳吐稀痰,盈杯盈碗,气喘不 能平卧,伴胸脘满闷,不思饮食,视物昏 蒙,舌苔白腻,脉弦紧。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 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 要求背诵的原文 (共120条)
1 2 3 6 7 11 12 13 14 16 18 20 21 22 26 28 31 34 35 38 39 40 41 62 63 64 66 67 71 74 76 82 90 91 96 97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6 107 117 124 125 126 131 137 138 141 146 147 149 152 161 163 165 168 169 172 173 176 177 179 180 182 186 187 199 208 209 212 213 215 219 236 237 243 249 255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73 277 278 279 281 282 301 302 305 309 316 317 318 319 326 338 350 351 354 359 371 378 382 383 385 386 388 389 396 397
29、试述桃花汤证与白头翁汤证的病机及证治异 同。
30、简述《伤寒论》中热利各代表方证的病机及 证治异同。
31、作为异病同治的代表方剂,吴茱萸汤在《伤 寒论》阳明、少阴、厥阴病篇中均出现, 试比较论中三证之病机异同。
32、试述阴虚火旺不寐证的治法和方剂。
33、简述黄连阿胶汤证与猪苓汤证的证治异 同。
2、张某,男,65岁。患咳喘十余年,
每年冬发夏愈。今年起频发无度,现值 盛夏,尚穿棉袄,夜盖棉被,凛凛恶寒, 背部尤甚,咳吐稀痰,盈杯盈碗,气喘不 能平卧,伴胸脘满闷,不思饮食,视物昏 蒙,舌苔白腻,脉弦紧。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 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2. 脾胃虚
脾虚水停-
苓桂术甘汤
脾虚气滞腹胀-
朴姜夏草人参汤证
脾虚气血虚心悸腹痛- 小建中汤证
脾虚寒湿兼表下利- 桂枝人参汤证
胃虚水停-
茯苓甘草汤
12
3. 肾阳虚
肾阳虚烦躁-
干姜附子汤证
肾阴阳两虚烦躁- 茯苓四逆汤证
肾阳虚水泛-
真武汤证
13
面色恍白、气短懒言、畏寒肢冷、自汗、 舌淡胖嫩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或微细或 结代
兼水饮内停-
柴胡桂枝干姜汤
兼表里三焦俱病-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23
太阴病
本证—
理中汤
太阳太阴合病- 理中汤/桂枝汤
桂枝人参汤
脾络瘀腹痛-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大黄汤
阴黄-
茵陈术附汤
24
少阴病
本证—寒化证、热化证 兼变证 咽痛证
25
寒化证
阳虚阴盛-
四逆汤证
阴盛格阳于外- 通脉四逆汤证
阴盛格阳于上- 白通汤证
复习
复习
1
太阳病
本证、兼证 表寒证(表虚证,表实证,表郁轻证,兼证 )
表热证
变证 热证 虚证-心阳虚,脾虚,肾阳虚,阴阳两虚 实证-蓄水,蓄血,结胸,痞证,上热下寒证
疑似证
2
本证
中风表虚证 表寒 伤寒表实证
表郁轻证 表热- 温病
3
中风表虚兼证
兼经脉不利项背强-
桂枝加葛根汤证
兼邪气犯肺喘-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兼阳虚漏汗-
桂枝加附子汤证
兼胸阳郁遏胸满脉促- 桂枝去芍药汤证
兼胸阳不足胸满脉微恶寒-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兼气营不足身痛-
桂枝新加汤证
4
伤寒表实兼证
兼经脉不利项背强- 葛根汤证
兼阳明利-
葛根汤证
兼阳明呕-
葛根加半夏汤证
兼内热烦躁-
大青龙汤证
兼内饮咳喘-
小青龙汤证
5
表郁轻证
表郁较重-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表郁较轻-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表郁兼内热-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变证- 发黄证、血热证
19
本证 上焦- 栀子豉汤证
热证 中焦- 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 竹叶石膏汤
下焦- 猪苓汤证
缓下- 调胃承气汤证
轻下- 小承气汤证
实证 峻下- 大承气汤证
润下- 麻子仁丸证
外治- 外导灌肠法
寒证--- 吴茱萸汤证
虚证
20
变证
茵陈蒿汤证
湿热发黄 栀子柏皮汤证
发黄陷胸丸证
大结胸
热
病位广泛 大陷胸汤证
小结胸 病位局限 小陷胸汤证
寒 寒实结胸
白散方证
17
4. 痞证
热痞
大黄黄连泻心汤
热痞
热痞兼表阳虚 附子泻心汤
呕利痞 寒热
水饮食滞痞 错杂痞
胃虚痞利甚
半夏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5. 上热下寒证—黄连汤证
18
阳明病
本证- 热证、实证 寒证、虚证
寒湿发黄 茵陈五苓散
衄血证 血热证 下血证
蓄血证 抵当汤
21
少阳病 本证: 小柴胡汤 兼变证:
22
兼太阳-经络症↑ 刺法
脏腑症↑ 柴胡桂枝汤
兼阳明,里实重证- 大柴胡汤
里实轻证- 柴胡加芒硝汤
里实轻轻证-小柴胡汤
里热下 利- 黄芩汤/黄芩加夏姜汤
兼太阴,太阴为主- 小建中汤→小柴胡汤
少阳为主- 小柴胡汤-黄芩+白芍
31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32
下焦:热利-
葛根芩连汤证
9
栀子豉汤类证
热扰胸膈 兼中气不足 兼胃气上逆 兼气滞于腹 兼中焦虚寒
栀子豉汤证 栀子甘草豉汤证 栀子生姜豉汤证 栀子厚朴汤证 栀子干姜汤证
10
虚证
1. 心阳虚
心悸- 桂枝甘草汤证 烦躁- 桂甘龙牡汤证 惊狂-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牡救逆汤 奔豚- 桂枝加桂汤证 脐下悸- 苓桂枣甘汤证
6
桂二麻一汤证→桂麻各半汤证
桂枝汤证
麻黄汤证
(邪轻体弱)
邪正↑
(邪轻体强)
郁热 ↑ 桂二越一汤证
邪正↑
大青龙汤证
(邪重体强)
7
变证
热证 虚证- 心、脾、肾、阴阳 实证- 蓄水证、蓄血证
结胸证、痞证 上热下寒证
8
热证
上焦:热郁胸膈- 栀子豉汤类证
热邪壅肺- 麻杏甘石汤证
中焦:胃热津气伤- 白虎加人参汤证
+心悸怔忡、胸闷或心痛 +纳呆、腹胀、便溏 +腰膝酸软、性与生殖机能减退
14
4. 阴阳两虚
阴阳两虚 先扶阳后扶阴- 甘草干姜汤→ 芍药甘草汤 阴阳双扶- 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心气血阴阳虚- 炙甘草汤证
15
实证
1. 蓄水证-
五苓散证
2. 蓄血证-轻证- 桃核承气汤证
重证- 抵当汤证
缓证- 抵当丸证
16
阴盛格拒阳药- 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阳虚水泛全身- 真武汤证
阳虚寒湿身痛- 附子汤证
阳虚滑脱痢/利- 桃花汤证
26
热化证
阴虚热盛-
黄连阿胶汤证
阴虚水热互结- 猪苓汤证
27
兼变证
太阳少阴同病- 麻黄细辛附子汤证 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28
咽痛证
阴虚咽痛 -猪肤汤 实热咽痛 -甘草汤、桔梗汤 咽疮失声 -苦酒汤 寒痰咽痛 -半夏散及汤
29
本证
厥阴病
1. 寒热错杂证
肝胃热脾肠寒蛔证久利- 乌梅丸
胃热脾寒,寒热格拒- 干姜芩连人参汤
阳气内郁,肺热脾寒- 麻黄升麻汤
2. 寒证 血虚寒凝经脉 - 3. 热证 肝经湿热痢 -
当归四逆汤 白头翁汤
30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2. 脾胃虚
脾虚水停-
苓桂术甘汤
脾虚气滞腹胀-
朴姜夏草人参汤证
脾虚气血虚心悸腹痛- 小建中汤证
脾虚寒湿兼表下利- 桂枝人参汤证
胃虚水停-
茯苓甘草汤
12
3. 肾阳虚
肾阳虚烦躁-
干姜附子汤证
肾阴阳两虚烦躁- 茯苓四逆汤证
肾阳虚水泛-
真武汤证
13
面色恍白、气短懒言、畏寒肢冷、自汗、 舌淡胖嫩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或微细或 结代
兼水饮内停-
柴胡桂枝干姜汤
兼表里三焦俱病-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23
太阴病
本证—
理中汤
太阳太阴合病- 理中汤/桂枝汤
桂枝人参汤
脾络瘀腹痛-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大黄汤
阴黄-
茵陈术附汤
24
少阴病
本证—寒化证、热化证 兼变证 咽痛证
25
寒化证
阳虚阴盛-
四逆汤证
阴盛格阳于外- 通脉四逆汤证
阴盛格阳于上- 白通汤证
复习
复习
1
太阳病
本证、兼证 表寒证(表虚证,表实证,表郁轻证,兼证 )
表热证
变证 热证 虚证-心阳虚,脾虚,肾阳虚,阴阳两虚 实证-蓄水,蓄血,结胸,痞证,上热下寒证
疑似证
2
本证
中风表虚证 表寒 伤寒表实证
表郁轻证 表热- 温病
3
中风表虚兼证
兼经脉不利项背强-
桂枝加葛根汤证
兼邪气犯肺喘-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兼阳虚漏汗-
桂枝加附子汤证
兼胸阳郁遏胸满脉促- 桂枝去芍药汤证
兼胸阳不足胸满脉微恶寒-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兼气营不足身痛-
桂枝新加汤证
4
伤寒表实兼证
兼经脉不利项背强- 葛根汤证
兼阳明利-
葛根汤证
兼阳明呕-
葛根加半夏汤证
兼内热烦躁-
大青龙汤证
兼内饮咳喘-
小青龙汤证
5
表郁轻证
表郁较重-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表郁较轻-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表郁兼内热-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变证- 发黄证、血热证
19
本证 上焦- 栀子豉汤证
热证 中焦- 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 竹叶石膏汤
下焦- 猪苓汤证
缓下- 调胃承气汤证
轻下- 小承气汤证
实证 峻下- 大承气汤证
润下- 麻子仁丸证
外治- 外导灌肠法
寒证--- 吴茱萸汤证
虚证
20
变证
茵陈蒿汤证
湿热发黄 栀子柏皮汤证
发黄陷胸丸证
大结胸
热
病位广泛 大陷胸汤证
小结胸 病位局限 小陷胸汤证
寒 寒实结胸
白散方证
17
4. 痞证
热痞
大黄黄连泻心汤
热痞
热痞兼表阳虚 附子泻心汤
呕利痞 寒热
水饮食滞痞 错杂痞
胃虚痞利甚
半夏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5. 上热下寒证—黄连汤证
18
阳明病
本证- 热证、实证 寒证、虚证
寒湿发黄 茵陈五苓散
衄血证 血热证 下血证
蓄血证 抵当汤
21
少阳病 本证: 小柴胡汤 兼变证:
22
兼太阳-经络症↑ 刺法
脏腑症↑ 柴胡桂枝汤
兼阳明,里实重证- 大柴胡汤
里实轻证- 柴胡加芒硝汤
里实轻轻证-小柴胡汤
里热下 利- 黄芩汤/黄芩加夏姜汤
兼太阴,太阴为主- 小建中汤→小柴胡汤
少阳为主- 小柴胡汤-黄芩+白芍
31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32
下焦:热利-
葛根芩连汤证
9
栀子豉汤类证
热扰胸膈 兼中气不足 兼胃气上逆 兼气滞于腹 兼中焦虚寒
栀子豉汤证 栀子甘草豉汤证 栀子生姜豉汤证 栀子厚朴汤证 栀子干姜汤证
10
虚证
1. 心阳虚
心悸- 桂枝甘草汤证 烦躁- 桂甘龙牡汤证 惊狂-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牡救逆汤 奔豚- 桂枝加桂汤证 脐下悸- 苓桂枣甘汤证
6
桂二麻一汤证→桂麻各半汤证
桂枝汤证
麻黄汤证
(邪轻体弱)
邪正↑
(邪轻体强)
郁热 ↑ 桂二越一汤证
邪正↑
大青龙汤证
(邪重体强)
7
变证
热证 虚证- 心、脾、肾、阴阳 实证- 蓄水证、蓄血证
结胸证、痞证 上热下寒证
8
热证
上焦:热郁胸膈- 栀子豉汤类证
热邪壅肺- 麻杏甘石汤证
中焦:胃热津气伤- 白虎加人参汤证
+心悸怔忡、胸闷或心痛 +纳呆、腹胀、便溏 +腰膝酸软、性与生殖机能减退
14
4. 阴阳两虚
阴阳两虚 先扶阳后扶阴- 甘草干姜汤→ 芍药甘草汤 阴阳双扶- 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心气血阴阳虚- 炙甘草汤证
15
实证
1. 蓄水证-
五苓散证
2. 蓄血证-轻证- 桃核承气汤证
重证- 抵当汤证
缓证- 抵当丸证
16
阴盛格拒阳药- 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阳虚水泛全身- 真武汤证
阳虚寒湿身痛- 附子汤证
阳虚滑脱痢/利- 桃花汤证
26
热化证
阴虚热盛-
黄连阿胶汤证
阴虚水热互结- 猪苓汤证
27
兼变证
太阳少阴同病- 麻黄细辛附子汤证 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28
咽痛证
阴虚咽痛 -猪肤汤 实热咽痛 -甘草汤、桔梗汤 咽疮失声 -苦酒汤 寒痰咽痛 -半夏散及汤
29
本证
厥阴病
1. 寒热错杂证
肝胃热脾肠寒蛔证久利- 乌梅丸
胃热脾寒,寒热格拒- 干姜芩连人参汤
阳气内郁,肺热脾寒- 麻黄升麻汤
2. 寒证 血虚寒凝经脉 - 3. 热证 肝经湿热痢 -
当归四逆汤 白头翁汤
30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