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生于气”的临床运用
百病起于气:中医气机调摄法
百病起于气:中医气机调摄法气,是中医重要的理论之一,也是人体内在运行的基本物质。
中医认为,“气为先,血为随”,强调气的调畅与均衡对于维护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气机调摄法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调节人体气机的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下面我们就从中医气机调摄法的相关理论、常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中医气机的基本概念气机是中医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涉及到阴阳五行、经络脏腑等多个方面。
中医认为,气贯通整个人体,运行不息。
正常情况下,气机流畅,经络通畅,脏腑功能正常。
一旦气机不畅,则会出现各种病证。
因此,中医强调调摄气机的重要性。
气机调摄法的基本原则顺势调适:根据四时变化、阴阳盛衰等自然规律,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作息和饮食起居。
和为贵:强调在情志、饮食、作息等方面要讲究和谐平衡,避免过犹不及。
因势利导: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因情因势因候施治。
活血通络法活血通络法是中医常用的气机调摄法之一。
通过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使气血畅通、营卫互济,达到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功效。
例如可以通过推拿按摩、穴位按揉等手法进行治疗。
药物调摄法药物调摄法是指通过吃药来调节气机。
常用的有一些温经散寒、益气固表、祛风透窍等方剂药物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气机运行状态。
饮食调摄法“药食同源”是中医饮食调理的重要理念。
利用一些具有温补、清热等功效的食材配伍制成一些具有特殊功效的药膳,来辅助调摄身体的气机。
气功养生法通过练习气功来调摄身体的气机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比如太极拳、气功疗法等,都可以帮助人体改善气机运行状态。
注意事项谨慎使用药物:在使用药物进行调摄时要遵医嘱使用,避免滥用或者依赖药物。
合理饮食:饮食调摄应根据个体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方式,避免过于偏颇。
定期锻炼:适量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改善心肺功能,有助于身体健康。
总之,中医气机调摄法是一门宝贵而丰富的传统医学疗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适当方式来进行体验和实践,以期达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功效。
百病由气而生,散气有讲究
百病由气而生,散气有讲究气大伤肝,怒则气上,悲则气下,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惊则气伤,恐则气逆,忧则气郁,即七情,即人体的七种情志,内因七情都能导致人体发病。
本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由怒、气导致的病人的发病率极高,有一半以上内科病人的病患大多由气而产生。
可是这些由气而产生的病患西医的仪器却无法查出,西药更没有解气的药物。
人体的虚证仪器也无法查出。
仪器只能找有形的病变,然而仅靠仪器查病是不完全的,不完善的。
一个人的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书中也曾说过,人生是艰难的,道路是曲折的。
每天当中有顺心的事情,也有不顺心的事情。
顺心的事情,人的心情就好。
反之,人的心情就差。
工作上的压力,事业上的挫折,婚姻上的不幸,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斗争。
家庭的不和,经济学习上的压力等时有发生。
这些事情,每一个人都难以避免。
性情开朗的人就较少生病,反之思想上,精神上受到压抑,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肝主情志,肝喜条达而恶抑郁。
肝的情志受阻,气机就不能畅达,这样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通,气滞血瘀,引起疾病的发生。
临床上肝气不和、肝气不舒、肝脾不和、肝气犯胃、肝胃不和、肝气郁结这些病症都是由气而生。
西医中所讲的精神分裂症,精神抑郁症,神经官能症,多虑症,狂躁症等病症的发病机理都与气有关。
食道癌,胃癌,乳腺癌,子宫癌,子宫肌瘤,息肉等其他各种癌症,肿瘤的发病机理也与气息息相关。
气滞血瘀,气血不通,血瘀成瘤。
同时,我发现,由气导致的肿瘤、癌症发病率极高。
生气让人短命生气散气有讲究气大伤身,这花花一点不假。
爱生气的人通常很难健康,更难长寿。
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免不了要生气愠怒。
要养生,关键就要会生气,会散气,如果气散不掉,很多疾病都会由此而发。
五种气最好别生闲气:商务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闲气”的解释是“为无关紧要的事情生气”。
中国健康教育首席专家洪昭光教授说,一个人健康与否,很大程度上跟心理状态有关。
心态不好,没气找气的老人更爱生病。
百病生于气!气虚、气郁、气逆,艾灸养生就是养气
百病生于气!气虚、气郁、气逆,艾灸养生就是养气《黄帝内经》说的好,百病生于气,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气陷、气咳、气结、气闭、气厥、气郁等等都是因为人体中的气失去正常才出现的气逆(火该降的不降,该升的不升)便上火;气不足、气虚则全身无力老爱病;气郁更不用说,这个最严重。
气为血之帅,气滞气郁心情不好便会血瘀,淤则堵,经络堵塞就产生疼。
1气郁的人最易生大病很多人,不是老死,不是病死,是气死的。
从肝郁到肿瘤只需几小步。
肝气郁结极易痰浊内生。
癌症患者大部分都是被自己吓死的,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癌细胞,只是气郁成了它扩散的第一帮凶。
心情不好最容易引起气郁。
女人老爱犯的乳腺增生,气郁是主因。
主要表现还有:疼痛胀闷、胸胁胀痛、胃胀腹痛。
治疗的原则就是滋补肝阴,降胃、胆气。
因为胆随胃降,要想降胆气,一定要降胃气。
而且肝的毛病也要先从胃治。
解决方法气郁艾灸穴位:四门穴、肝俞胃俞、中脘穴、足三里、太冲穴。
如果你经常感到心情郁闷,可以艾灸疏肝降胃气的穴位。
如四门穴章门和期门,左右加起来共四个,可以打通肝胆经。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穴位,艾灸以降胃。
中脘主消化系统。
太冲是肝经,利于疏肝解气。
1该降的气不降则上火人体之气与天地之气一样,也是按照“水升火降”的原则运行。
水升火降,气的运行顺畅,身体就健康。
现在,很多人动不动就上火,原因就是脏腑该降的气没降下来。
肺气不下降了,肺就会有火,这时人就会喘逆咳嗽,小便不利,大便不畅,还会全身浮肿,胸闷、腹痛。
胃气不降了,胃就会有火,这时人就会不思饮食,胃胀胃痛,嗳气吞酸,呃逆呕吐。
胆气不降了,胆就会有火,这时人就会胆气郁结,患上胆囊炎、胆结石和胆囊息肉。
解决方法人体自带降气穴:风池穴、膻中穴、足三里、太冲穴。
艾灸可补可泄。
在实、热证时,也可以有泻的功用。
因为艾灸治疗原则就是达到阴阳平衡。
3气虚的人体质差气虚的人体质差,一般还缺少气场。
具体表现为:说话有气无力、四肢萎软、气短、自汗、容易疲倦、容易感冒、内脏脱垂等。
百病生于气的理解
百病生于气的理解百病生于气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人体的气机运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气是一种宏观上无形无质的物质,具有运动性和相互作用性,并通过气机的运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
当气机失调或遭受外界邪气的侵袭时,就会形成各种疾病。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气的概念。
在中医理论中,气分为气化和气化之物两个层面。
气化是指生理功能中的化气过程,它源自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的融合。
先天之气是指通过遗传方式获得的气,它主要影响着人体的生长发育;而后天之气是指通过呼吸、饮食等途径获得的气,它主要维持着人体的日常运转。
气化之物则是指外界事物和人体内部的物质,它们在气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气。
人体的气分布于经络和脏腑之间,通过经络传导,贯通全身。
经络是气的运行通道,可以看作是气的“血管”,其中的气机活动产生了人体的生理反应。
如果气机正常,经络畅通,人体就处于健康状态;反之,若气机阻滞或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百病生于气的理论认为,病症的发生首先体现在气机的异常运行上。
气具有上升、下降、出入的特性,分布于人体各处,形成了诸多气机运行的路径。
其中,上升的气机又称为升阳之气,主要负责上升和散发功能;下降的气机又称为降阴之气,主要负责下降和收敛功能;出入的气机又称为通阳之气和通阴之气,主要负责人体内外物质的交流和运输。
当升阳之气过旺或过弱、降阴之气过盛或过弱、通阳之气或通阴之气失调时,就会引起相应的病理反应,形成不同的疾病。
气机异常与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常由于外邪入侵、内伤情志等原因导致气机的紊乱。
外邪入侵是指外界的有害物质如寒、热、湿、燥、风等侵入人体,破坏气机的正常运行。
内伤情志则是指人体内部的情绪、饮食、劳累等因素对气机的影响。
当气机受到外邪入侵或内伤情志的干扰时,就会形成气机的阻滞或失调,产生身体不适和疾病症状。
百病生于气的理论也在许多病理研究和治疗中得到了应用。
例如,中医治疗常常以调整气机为核心,通过药物、针灸、推拿等手段来疏通经络、调节气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黄帝内经》里头有三句话,把疾病的起源讲得很透
《黄帝内经》里头有三句话,把疾病的起源讲得很透。
第一节《黄帝内经》揭示疾病的起源刘先银书法作品题写书名刘先银2017年著作《黄帝内经》里头有三句话,把疾病的起源讲得很透。
第一句:百病皆生于气《素问·举痛论》“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指出气病的广泛性,不论外感内伤,最先波及的便是气,导致气的异常,由此再影响到血、津液、脏腑、经络。
所以气病也就最广泛。
气病临床常见的证候,概括为气虚、气陷、气滞、气逆四种。
怒则气上,容易脑溢血,眼睛充血,咽喉上火,口臭,鼻炎中耳炎。
思则气结,思虑太过,气机就容易板结,不是长包块,就是生癌肿,所谓的甲状腺肿,肝囊肿,肠息肉,子宫肌瘤,脂肪瘤,只不过是气结在不同脏腑部位的产物而已,名虽不同,气凝其痰血,使血水结聚不散的本质是相同的。
学中医是重本质,而不重名相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大家不要被病名吓到。
所以一切包块结聚,都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思虑过度啊!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无私也,无为也,岿然不动,感而遂通。
恐则气下,人容易害怕担忧,不好的事情总会来,这叫怕什么来什么。
人一恐惧,腿脚就无力,一牵挂担忧,心被绊住了,腿都迈不动,所以腰脚以下的疾病,比如尿频尿急,遗精滑精,抽筋,腿脚酸软无力,肿痛等,都离不开恐则气下,因为肾主腰脚,恐伤肾。
人多思则多病,寡思则寡疾,清心寡欲,即是延年益寿。
1)气过证:是指气机升降失常,逆而向上所引起的证候。
临床以肺胃、肝胆之气上逆的证候较为多见。
主要临床表现:肺气上逆,则见咳嗽、喘息渭气上逆测见呃逆、暧气、恶心、呕吐;肝气上逆,则见头痛、眩晕、昏厥、呕血等。
病机分析:不同脏腑之气上逆证,其病因以及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肺气上逆,多因感受外邪或痰浊阻肺所致,使肺气失于宣发肃降,上逆而致咳嗽、喘息;胃气上逆,多因寒饮,痰浊,食积停滞于胃,阻碍气机所致,胃气上逆,则见呃逆、暧气、恶心、呕吐等症;肝气上逆多因郁怒伤肝,肝气升发太过,气火上逆则见头痛、眩晕、昏厥,血随气逆而上涌,可导致呕血。
百病源于气不足
百病源于气不足慧福生命文化《素问·举痛论》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张介宾注:“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
凡表里虚实,逆顺缓急,无不因气而至,故百病皆生于气。
”“百病生于气”的观点表明,致病因素是造成人体气机失调后而导致疾病发生的,所以,治疗百病当以调气为要。
为何“治百病调气为要”气机调畅则五脏六腑功能正常进行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气机调畅则五脏六腑气化功能正常进行,反之气机失调则五脏六腑气化功能失常,机体新陈代谢失衡,势必百病丛生。
因而在病理情况下,必须注重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采取“补其不足,损其有余,郁者散之,散者收之,上者降之,下者升之”的方法,使气机升降出入失调归于相对平衡协调的正常状态。
如《灵枢·刺节真邪》说:“用针之类,在于调气。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
”《景岳全书》“气之为用,无所不至,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
故其在外,则有六气之侵;在内,则有九气之乱。
凡病之为虚为实、为寒为热,至其变态,莫可名状。
欲求其本,则止一气字足以尽之。
盖气有不调之处,即病本所在之处也”;“所以病之生也,不离乎气;而医之治病也,亦不离乎气。
但所贵者,在知气之虚实,及气所从生耳”。
由此看来,“百病生于气”的观点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在疾病的治疗中尤其强调“调气为要”的疾病治疗观。
同时还应保养精神,益气全形,形与神俱,尽终天年,使气不“上”不“下”,不“缓”不“消”,不“收”不“泄”,不“结”不“乱”,从而使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归于正常,以达到《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之“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调“气”可使病理产物顺利排出体外气机失调会导致“痰瘀湿滞”等病理产物在体内的淤积,而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是导致疾病发生和复杂多变的病理基础,所以在疾病的治疗中调“气”为首要,正如《丹溪心法》所说“顺气为先”;“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
百病生于气-黄帝内经·举痛论星星论道
百病生于气-黄帝内经·举痛论*星星论道【黄帝内经·举痛论】阐述了人之百病的根源。
黄帝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我已经知道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气机不调所引起的。
如大怒则气上逆,大喜则气舒缓,大悲则气消沉,大恐则气下沉,遇寒则气收敛,受热则气外泄,受惊则气紊乱,过劳则气耗散,过度思虑则气郁结。
这九种气的变化各不相同,会发生怎样的疾病呢?岐伯说:大怒则使肝气上逆,血随气逆,甚则呕血,由于五脏的生克制化关系,肝气还能影响脾气导致泄泻。
喜则气机和调,心情舒畅,荣卫通利,所以气机舒缓。
悲哀太过则心脉拘急,悲为肺志,悲伤则肺叶胀举,上焦之气不能宣通,营卫之气得不到布散,热气郁闭而损耗肺气,所以说是气消。
恐惧则使精气衰退,上焦郁闭不通,气停留于下,导致下焦胀满,所以说‘恐则气下’。
寒性收敛,使腠理闭塞,阳气不能外达而敛于内。
热则腠理开泄,荣卫通利,大汗淋漓,气随汗泄,所以说是气泄。
受惊则心悸动无所依附,神志无所归宿,心中疑惑不定,所以说是气乱。
劳累过度则气动喘息,汗出过多,喘则内气越,汗出过多则外气越,内外之气皆泄越,以致气机紊乱。
思虑过度,事存于心,神凝于事,使正气留滞而不行,所以气机郁结。
黄帝内经只是从治病的角度来看待九气在人身体内的变化。
为何同样是人有的不受影响,有的就会生病呢?黄帝内经并没有给出答案。
全方位的健康才叫做养生,其中包括养心和养身。
我一致认为,养心为第一要素,而养心又分为心智和心志。
心智和心智相比较,心智又尤为重要。
养生中养心和养身的关系就如同中医讲的气与血的关系一样: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血是有形的,气是无形的。
我们的心就如同气,它属于上层建筑;而我们的身体是有形的,就如同血一样,是我们的基础。
上层建筑和下层基础互为依靠,互为制约,对外又浑成一体。
学经典浅论“百病生于气也”_叶玉妹
“劳则气耗”,“劳 ”有 形 劳、神 劳 和 房 劳。 在 此 所 谓之“劳”主要指形劳和房劳。疲劳过度,能使阳气外 张,因此肺气不降而喘息,卫气不固而汗出,如长期过 度疲劳,就会引起正气亏损,消耗精气。即《类经·疾 病类》“疲劳 过 度,则 阳 气 动 于 阴 分,故 上 奔 于 肺 而 为 喘外达于 表 而 为 汗,阳 动 则 散,故 内 外 皆 越 而 气 耗 矣”。《素 问 · 调 经 论》曰: “有 所 劳 倦,形 气 衰 少”。 《内外伤辨惑论·饮食劳倦论》曰: “劳役过度,而损耗 元气”。《内外 伤 辨 惑 论 · 辨 劳 役 受 病 表 虚 不 作 表 实 治之》曰: “若 是 劳 役 所 伤 ……,必 短 气 气 促,上 气 高 喘,懒语,其声困弱而无力,至易见也。”此都进一步强 调了“劳则气耗”。
收稿日期:2011 - 04 - 26 基金项目:江苏省中医药局科技基金资助项目( LZ09088 ) ; 南京市卫生
局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 ZKX09038) 作者简介:杨旭( 1958 - ) ,男,安徽六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炎症
“百病皆生于气”观点的临床应用——舒肝理气法治疗前列腺炎举隅
前 列 腺 炎 是 男 科 中 常 见 病 、多 见 病 .且 发 病 趋 势 逐 渐 年 轻 化 、复 杂 化 , 据 统 计 约 有 半 数 男 性 在 一 生 中 的 某 一 时 刻 受 到 前 列 腺 炎 的 影 响 。 祖 国 医学 虽 无 前 列 腺 炎 一 词 ,但 多归 属 于 中医 “ 淋 ” “ 热 、 劳淋 ”等 的范 畴 。 目前 西 医 治疗 多采 用 抗 菌 消 炎 法 .但 效 果 不很 理想 .在 “ 病 皆 生 于 气 ” 百 理 论 指 导 下 ,我 师 认 为 前 列 腺 炎 病 之 本 在 于 肝 气 不 舒 , 于
小 茴 香 9 , 以行 气 止 痛 。水 煎 服 6剂 , 日一 剂 。 g
三 诊 :尿 频 、尿 急 、尿 痛 等 尿 路 刺 激 症 状 基 本 消 失 。胁 肋 部 疼 痛 也 好 转 ,惟 纳 差 ,会 阴 部 时 有 不适 ,上方 去琥 珀 粉 , 继 服 6剂 , 日一 剂 。 随 后 又 在 上 方 的 基础 上加 减治 疗 一 个 半 月 ,诸 症 消 失 。
之 处 ,《 枢 ・ 脉 》 篇 说 :“ 足 厥 阴 之 脉 … 过 阴 器 ,抵 少 灵 经 肝 腹 。 肝 气 不 舒 ,病必 循经 而 发 ;二 是肝 主筋 ,而 前 阴 为 宗 ” 筋 之 所 聚 ,故 宗 筋 病 之 本 责 之 于 肝 。 三 是 肝 主 疏 泄 ,调 畅 气 机 ,肝 气 不 舒 , 一 方 面 可 以气 郁 化 热 ,另 一 方 面 又 可气 滞 湿 停 , 使 湿 热 聚 于 下 焦 ; 四是 虽 肾 主二 阴 ,司 二 便 , 功 但 能 表 现 以闭 藏 为 主 ,而 阴 窍 之 开 合 , 溺 之 所 出 ,又 依 赖 于 精 肝 主 疏 泄 的 调 节 作 用 , 疏 泄 正 常 则 精 溺 时 以 出 . 反 之 ,则 出 现 遗 精 、早 泄 、小 便 淋 漓 不 尽 等 。 五 是 此 病 患 者 性 格 多
百病生于气!一张方子,理顺一身之气,治好精神失常
百病生于气!一张方子,理顺一身之气,治好精神失常(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病因病机学》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跟你聊聊精神失常。
也许你会问,文老师,你是不是江郎才尽了?为啥要说精神失常啊?生活中,有几个人,会精神失常呢?你呀,别抬杠。
我先给你说个真实的故事。
你听完,就知道,世上的很多病,未必离我们很远。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姓张,年55岁。
这个人,当了一辈子老好人,从来不做坏事,不和人争执,甘于奉献,从不索取,秉承的是“吃亏就是占便宜”的人生信条,十分厚道。
但是,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你老实厚道,人家就容易欺负你,占你的便宜。
结果,有一次,他因为一件事儿和同事闹了矛盾。
按照他的性格,肯定是稍微说了几句,然后就大事化小,忍在心里了。
但是事后,此人心中不平。
他觉得,自己有理,对方欺人太甚。
窝火憋气之感,油然而生。
接着,他又联想到这自己这大半辈子,处处忍让,宽厚待人,谁想到最后竟然落得受人欺凌。
于是,他心中更是难受。
就这样,想着想着,他就精神失常了。
怎么失常的呢?就是胡言乱语,说一些别人听不懂的,毫无逻辑的,不着边际的话。
说着说着,他就笑了,笑了几声,他又哭了。
不哭不笑不说话的时候,他整个人情绪紧张、惶恐不安,似乎随时都会发生危险。
而且,他的肢体肌肉,在明显地颤动。
至于说夜里,更别提了,心神烦扰,不能入睡,只想穿上衣服出门奔走。
怎么办?找大夫治吧。
找的谁呢?是当时吉林一带的著名中医临床家,高宜民前辈。
这个人,生于1920年,沈阳人,后来到吉林悬壶济世,曾任吉林省中医学会理事等职。
刻诊,见患者舌苔黄腻,脉象沉弦而实。
细问得知,患者大便燥结、胃纳呆滞,基本吃不下什么东西。
了解到患者过往的经历以后,高师提笔书方一首,但见——生铁落50克(先煎半小时),川军15克,郁金25克,香附25克,木香15克,茯苓50克,半夏15克,炒枣仁35克,远志25克,夜交藤50克,石菖蒲15克,龙齿50克(先煎),合欢花20克。
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
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
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
【百病生于气也】
很多种病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不和引起的!
【怒则气上】
生气愤怒的时候气血上行,冲昏头脑就会做出不理智的事来
【喜则气缓】
很开心欢喜的时候,气血运行缓慢,乐极生悲!造成喜不味喜。
【悲则气消】
悲伤难过的时候,无精打采,消极悲观!
【恐则气下】
恐惧害怕的时候,气血下行,造成吓尿的情况发生!
【寒则气收】
冬天寒冷的时候,气血收缩,身体瑟瑟发抖,发生热胀冷缩的情况,寒冷至极!
【炅则气泄】
意为热则腠理疏松而汗出,阳气随汗外泄。
【惊则气乱】
惊恐则心气紊乱。
心主血、藏神,大惊则心气紊乱,气血失调,出现心悸、失眠、心烦、气短、甚则精神错乱等症状。
【劳则气耗】
劳累过度易耗伤精气。
症见喘促、汗出,继而倦怠乏力,短气懒言,精神萎靡等
【思则气结】
忧思过度,则脾气郁结,运化失常,出现胸脘痞满,食减纳呆,大便溏泄等症状。
百病起于气:中医气机调摄法
百病起于气:中医气机调摄法气机调摄在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性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各种疾病都与气有关,乃至“百病起于气”。
气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概念之一,气机调摄即是指通过调节人体气的运行方式和状态,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气机调摄法在中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核心理念是通过调理气的运行,保持气的平衡,从而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中医强调气是生命的基础,气机调摄即是通过调整气的运行和分布,调和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气的种类及其作用在中医理论中,气分为多种不同类型,包括元气、气血、正气等。
元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决定着人的生长发育、免疫力等。
气血是输送养分的重要媒介,维持人体各脏器的正常功能。
正气是指人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不同类型的气在人体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相互之间又密切相关。
气的流动畅通与否关系着人体的健康状况,因此调节气机至关重要。
气机调摄的具体方法中医气机调摄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针灸、推拿、药物疗法、饮食调理等。
针灸是中医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推拿则是通过按摩方式调理气机,促进经络气血的流通。
药物疗法可以通过中草药等药物调理气的运行状态。
饮食调理则是通过合理饮食,保持人体五脏的平衡。
除了以上方法外,中医还强调调节情志对气的影响,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激对于气的平衡至关重要。
同时,适量的运动也可以帮助气的畅通,增强体质。
气机调摄的现代意义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的疾病类型也在发生改变。
一些与情绪、压力等因素有关的疾病逐渐增多,这与气机失调有一定关系。
因此,中医的气机调摄法在现代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可以通过学习中医的气机调摄法,更好地调理自己的身体,保持身心健康。
合理饮食、情绪调节、适量运动等都可以帮助调节气机,增强人体自愈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结语综上所述,气机调摄法在中医理论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通过调节气的运行方式,保持气的平衡,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从“百病皆生于气”探析“脾胃咳”的临床治疗
从“百病皆生于气”探析“脾胃咳”的临床治疗常兴;张恬;隋雨言;张庆祥【摘要】咳嗽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在中医临床有外感和内伤之分,虽然病位在肺,但与全身五脏六腑都有着密切联系,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就曾指出五脏六腑的气机升降失调都能引发咳嗽.如《素问·咳论》中有论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脾胃咳为内伤咳嗽中较为典型的疾病之一.《素问·举痛论》中又指出:“百病生于气也.”而脾胃咳就是众多气机失调所导致疾病中较为典型的一种,所以“脾胃咳”的治疗重在“调理气机”.故通过对脾胃咳病因病机的梳理,探讨其致病与脾胃以及肺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临床医案从“百病皆生于气”的角度对“脾胃咳”的证候分类、疾病转归、治疗原则进行了深度的阐述,对其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24)006【总页数】3页(P857-859)【关键词】脾咳;胃咳;百病皆生于气;中医基础理论;临床证治【作者】常兴;张恬;隋雨言;张庆祥【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济南 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济南 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济南 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济南2503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11咳嗽为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其基本病机为肺系受病、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
咳嗽有外感与内伤之别,《素问·咳论》有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而“脾胃咳”就是内伤咳嗽中较为典型的疾病之一。
《素问·举痛论》又曰:“百病生于气也。
”“气”在人体内正常的运动称之为气机,若是脏腑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失常便会引发“脾胃咳”。
本文就从“百病皆生于气”的角度对“脾胃咳”的证候分类、疾病转归以及治疗原则进行深度阐述。
1 “脾胃咳”的概念与主要临床表现咳嗽常因肺气宣发肃降功能失调、肺气上逆所致。
百病生于气的理解
百病生于气的理解在中医理论中,气是人体内的生命能量,也是维持人体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
人体的气分为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
先天之气是指人出生时就具备的气,主要由父母遗传而来,也受到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环境的影响。
后天之气则是通过呼吸吸入空气中的精气,以及由食物消化吸收产生的营养气等。
气的流动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气血互为表里,气的运行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维持脏腑组织的正常功能。
如果气机不畅,气滞血瘀,就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比如,气滞血瘀可导致疼痛症状,如头痛、胸痛、腹痛等;气虚血弱则容易引发疲乏无力、面色苍白等问题。
气的变化也与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人体的抵抗力与气的盛衰有关。
气旺则身体健康,气虚则容易感到疲劳和容易受到外界侵袭。
因此,保持气的平衡对于预防疾病非常重要。
气还与情绪有着紧密的联系。
中医认为,情绪的变化会影响气的流动,进而影响人体的健康。
比如,长期的愤怒会导致气机逆乱,易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忧思伤气则会导致气滞血瘀,出现消化不良、失眠等问题。
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于维持气的平衡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保持气的平衡呢?中医提出了一些方法。
首先,要注重调节饮食,合理搭配营养,避免暴饮暴食或偏食。
其次,要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增强体质,促进气的流通。
此外,良好的作息习惯、适当的休息也能帮助调养气血。
另外,中医还提倡通过针灸、按摩等手段来调理气的平衡,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气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它与疾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保持气的平衡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非常重要。
通过调节饮食、保持适当的运动量、维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等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调养气血,保持身体的健康。
最后,我们应该重视气的重要性,加强对气的调理,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从自发性气胸谈“百病生于气”
931931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C hi nes e M edi ci ne M oder nD i s t ance Educat i on of C hi na 第6卷第08期2008年08月教学辅导“百病生于气也”的观点首先见于《素问·举痛论》,该病以“论气”致病为例阐述了这一观点。
后来多家医家依据各自的临床实践,对这一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理解。
如张介宾认为“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凡表里虚实、逆顺缓急,无不因气而至,故百病皆生于气”。
通过自发性气胸(S P )诊治过程的总结,对“百病生于气也”这一观点有了进一步认识,现结合S P 病因、病机、治疗及预防复发方面做初步探讨,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1肺气虚是SP 发病的基础。
百病皆生于气,百病不离虚实:中医学虽无S P 的名称,但有类似S P 症状的描述,如《灵枢·胀论》“肺胀者,虚满而喘咳。
”《丹溪心法·咳嗽》“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有嗽而肺胀壅遏不得眠者,难治”。
与现代医学的S P 是相同的。
《庄子·知北游》中云“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管子·心术下》:“气者,身之充也。
”《素问·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经对60例S P 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现此病有以下特点:①发病年龄有两个峰期:一为20-30岁之间的青年患者,平素体弱,身体细高,颈细肩宽,胸廓扁平狭长之人;二是60岁以上老年患者,多伴有慢性咳嗽、喘息、肺痨等疾患。
②从性别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比约为6:1,可能与男性患者平素嗜好烟、酒、茶,痰浊停肺,加之男性较女性从事体力活动多,努挣、执重,伤及肺气,触动饮邪,肺气宣肃失司,肺之络脉损伤,肺泡破裂,乃爆发咳喘,胸胁胀满。
③从病因病机看: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原有其他慢性疾病,导致卫外虚弱,外邪侵袭,咳喘损肺,创伤肺膜。
或外邪客于皮毛,则肺之窍道闭,闭则肺气壅塞损裂,乃致呼吸不利,突发肺胀。
舒畅气机,通治百病
舒畅气机,通治百病【舒畅气机,通治百病】风为百病之长,气为百病之源。
气机调畅,气行血行,脏腑功能通达。
气一有怫郁,百病纷生。
凡治气机不畅之证,柴胡、黄芩、半夏、延胡索、川楝子每多合用,屡用效佳。
气滞者多见弦、沉、小脉。
尤其治疗临床常见的慢性胃病时,虽有不同证候表现,但胃气壅逆、气血失常、寒温失调为其共同病机,故调节升降,特别是通降胃气,理气行血或补气养血,调节寒温为其三大通治之法。
凡治疗慢性胃病从这三方面考虑,则可握其大局。
【清热化湿、和胃醒脾——三仁汤加减】脾胃湿热的人,往往会脘腹不适,纳呆少食,口淡无味,或口渴而不欲饮,倦怠身重,大便溏薄,苔黄腻,脉濡数。
这类人常见于西医学的慢性胃炎。
可以三仁汤加减,来清热化湿、和胃醒脾。
方中杏仁苦辛,轻开上焦肺气,气化则湿亦化;砂仁、蔻仁芳香苦辛,行气化湿;薏苡仁甘淡,渗利湿热;半夏、川朴花行气散满,除湿消痞;竹茹、黄芩、浙贝、郁金以清热和胃降逆;炒谷芽、鸡内金化湿积,助运化;木蝴蝶疏肝和胃,其性为升,在众多降药中加之,取其升降有序之意,以符合脾胃升降的特性。
如果胃痛甚+白芍、甘草;如果大便不畅+枳壳、生白术;如果口苦口臭+石斛、石菖蒲、佩兰。
运脾开胃汤唐江山,生于1939年。
现为福建省罗源县中医主任医师、中医医院名誉院长,兼任罗源县中医药学会会长。
是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从医45年,擅长诊治以内、儿科为主疾病,尤其对脾胃病有专长,对急危症的治疗也独具匠心。
组成山药15g,扁豆15g,苍术6g,甘松2~3g(或砂仁4g),炒麦芽10g,炒山楂6g~10g,鸡肉金5g,稻香陈4g,余甘果3~5枚功效平补脾胃,助运导滞。
主治小儿厌食或消化不良症。
见食不贪,不思纳食,或偏食择食,或食后胀饱,消化迟缓,苔多白腻等。
病久可兼见面色少华,形体消瘦,倦怠神疲。
方解山药性平不燥,补脾益阴,补脾以促湿化;扁豆性温和,味甘而气清,善于和中化湿,化湿以助脾之健运。
病皆生于气!这古方,理顺气机消百病
病皆生于气!这古方,理顺气机消百病一个支点可撬动地球,一个病机,可致多种病症。
若某方能治多病,那一定是擒贼擒了王,在精准打击某病机。
宋代官修医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一方,可治包括骨节疼痛,遍身顽麻,头目眩晕。
甚至瘫痪,语言謇涩,筋脉拘挛不舒,脚气,步履艰难,脚膝软弱。
妇人血风,老人冷气,两胁刺痛,心腹膨胀,吐泻肠鸣等在内的多种病症。
这么多病是被什么病机撬动的?中医说:气不顺则百病生,脏腑经络皆可为病。
温能通络,故此病机,是身体阳虚,寒凝导致的气滞。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乌药顺气散,可补全身阳气,理顺全身气机,达到治上述多种病症的目的。
组成:麻黄(去根、节) 陈皮(去瓤) 乌药(去木)各60克白僵蚕(去丝、嘴,炒) 川芎枳壳(去瓤,麸炒) 甘草(炒) 白芷桔梗各30克干姜(炮)15克本方药味虽多,但多而不杂,有法有度,层次分明。
1、阳气虚弱不能卫外,易受阴寒攻击。
风是六邪之首,与寒狼狈为奸,阻碍气机运行。
麻黄散寒宣通,升发阳气。
其性辛温,微苦。
归肺、膀胱经,在中药界以发汗闻名,但它还有轻清上浮之效,能很好的宣发阳气。
肌表受邪引起的疾病,可用麻黄来开散疏解。
体内气机瘀堵,麻黄可以其苦燥,利水消肿,疏通气机。
白芷燥湿升阳,疏风散寒。
湿性以其重,会阻碍阳气的升提。
白芷辛温,归肺脾胃经。
最大的特色是因芳香燥烈,疏风散寒,而能上行头目清窍。
但事实上,它燥湿升阳的能力也不可小视,可外达肌肤,内提清气,让阳气多一点再多一点,攘外安内巩固身体机能。
2、气行可以导滞。
治气之药乌药陈皮桔梗陈皮均上战场,扫清一切邪气,理顺一切正气。
通治邪滞诸气的乌药是首选,它也因此获得冠名权。
气雄性温,疏散宣通,外解表而理肌,内宽中而顺气。
同时还能温肾除寒,助麻黄提升阳气。
故而医书高赞:用它散寒气,则外寒冷气自除。
驱邪气则天行疫瘴消除。
开郁气,中恶腹痛,胸膈胀痛,很快可减。
疏经气,中风四肢不遂,初产血气凝滞,慢慢能通。
真可谓顺气先锋,气顺百病消,实当得起冠名之责。
百病皆生于气!巧用古书小方子,调脾胃、治失眠,通畅五脏气机!
百病皆生于气!巧用古书小方子,调脾胃、治失眠,通畅五脏气机!《黄帝内经》它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从它开始,中医作为一个学术体系正式形成;它也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以生命为中心,展现出医学、天文、地理、心理等多个领域的古人智慧;它更是第一部养生宝典,率先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教人们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健康长寿。
它就是成书于两千多年前,被称为医之始祖的——《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养生之道《黄帝内经》162篇,开篇为《上古天真论》,主要是介绍黄帝。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询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神灵表示聪明之至,一岁的孩子就能说话,询齐是指做事比较周到,朴实又灵敏,成人登上天子之位。
黄帝问岐伯:“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而动作皆衰,是时世异耶还是人将失之耶?”上古的人活一百多,动作还很灵敏,现在的人才半百,动作就很衰老了,是时代不一样还是人自己没有尊重养生规律造成的?岐伯答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不是所有上古的人都长寿,知道的人,即明晓养生之道的人,才能长寿。
养生之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和于术数、起居有常《素问·刺禁论》中写道:脏有要害,不得不察。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
肝肺气机不和都说“人活一口气”,人的健康状态就是气在体内正常的运行,人得病,很大的原因就是气堵了。
《黄帝内经》中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叫百病皆生于气。
因此五脏气机运行通畅,对于预防疾病是非常关键的。
中医把五脏和五个方位相对应,东方属木,对应肝,西方属金对应肺,南方属火,对应心,北方属水,对应肾,中央是土对应脾。
五脏在相生相克的同时,也有着一对一对的小循环体系,人体的阳气随着太阳升降,东升西降,故肝主升,肺主降。
肝从左侧升,肺从右侧降,形成一个循环,如果这个循环被打破,身体会出现很多疾病。
【注意】中医讲的脏器不是解剖的位置,而是功能单位。
病例1:陈老师在临床上曾见到右胁疼痛的患者,疼了2年多,疑似肝癌,却又查不出任何实质病变,于是运用《黄帝内经》中“肝升肺降”的原理,在疏肝理气的同时降肺气,很快缓解了病情。
百病从气生,打开身体的“出气筒”,减压泄火气
百病从气生,打开身体的“出气筒”,减压泄火气编者按《黄帝内经》中记载:“三焦经主一身之气。
”百病从气生,三焦经的症状多与情志有关,肝胆郁结的“火气”也常常会由三焦经泄出。
脾气暴躁的人,打通此经,不仅可以疏泄“火气”,还可以改善耳鸣、眼睛红赤、面部肿痛、喉咙痛、嗓子干、偏头痛、眼部皱纹、手臂麻木、肩颈酸痛、肩周炎等问题,所以三焦经便成了身体的“出气筒”。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三焦经的疏通方法。
三焦经经过肘尖附近,最后通到无名指,人的两边都有。
它离肝比较近,而气又是从肝上生起的,所以,要想疏气解淤,我们就应选三焦经来调节。
疏通三焦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拍打。
首先,拍打手肘外侧和手背,肘关节是三焦经易淤堵的地方,就像河流弯曲处易积淤泥一样,需要多加疏通。
其次,再拍打整个手臂的外侧,肩膀后侧。
每个地方一次拍打20分钟以上,可以一次拍完,也可分几天拍完,拍打的时间足够长才能有好的效果。
这是第11期地毯班学员们连续拍打1小时手臂外侧的成果展示:/手臂外侧 /出痧图我们还可以通过立位拉筋法疏通三焦经。
立位拉筋虽然动作简单,但一开始坚持10分钟以上对于大部分人是挺困难的。
将双手伸直高举,手掌向外,将手臂的筋拉开,坚持不到几分钟就会觉得手臂酸麻胀痛,有些也会有发热的感觉,这都是在疏通手臂上的经络,包括三焦经。
总之,通过拉筋拍打来疏通三焦经,是最快、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勤于拍打三焦经和立位拉筋,脾气也会变好。
温馨提示:本案例系体验者个人经历,不意味着拉筋拍打对每个人都能产生如此良好的自愈效果;拉筋拍打仅仅是一种健康养生方法,不能替代医学治疗。
------E N D------。
百病皆生于气的原理及应用
百病皆生于气的原理及应用以百病皆生于气的原理及应用为题,我们来探讨一下气的重要性和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气是中国传统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中医理论中,气被认为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内外各种生理和病理现象的根源。
中医将气分为天气和人体内在的气,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运行。
我们来了解一下气的生成和运行。
在中医理论中,气的生成主要包括天地之气、饮食之气和先天之气。
天地之气是指自然界中的气候现象,如阳光、雨水、风雪等,它们通过呼吸和食物摄入进入人体,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
饮食之气是指人体通过摄入食物获得的气,它们在消化吸收过程中转化为人体内在的气。
先天之气是指人体自身具有的气,它是通过先天的遗传和胎养而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气的运行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气机”,它包括气的生成、升降、出入、化生等过程。
气的生成主要发生在脾胃,通过脾胃的运化作用将饮食之气转化为人体内在的气。
气的升降指的是气在人体内的上下运动,它通过肺气的升发和脾胃气的降下来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行。
气的出入是指气通过人体的呼吸和排泄系统与外界进行交换,吸入新鲜空气,排出废气和代谢产物。
气的化生是指气通过与津液、血液等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产生出人体各种生理和病理现象。
在中医理论中,气被认为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因素。
只有气的生成、运行和转化正常,人体的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进行。
而当气的生成、运行和转化出现问题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认为,疾病是由于人体内外的气机失调引起的。
气机失调可以表现为气的升降不畅、气的出入不畅、气的化生失调等现象。
这些现象会导致人体的生理功能受损,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根据疾病的特点和病人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调节气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推拿等。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的运行和转化,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 恐则气下 , 寒则气收 , 炅则气泄 , 惊则气乱 , 劳则
之本 , 治病求本 , 本在气 , 正如《 景岳全书》 所说 :所 “
以 病 之 生 也 , 离 乎 气 ; 医之 治 病 , 亦 不 离 乎 不 而 也
气耗 , 思则气结 。” 如何理解 全面认识这段经文 , 一 般解释为 : 指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是 由于致病 因素作 用, 引起气机失常所致 。本文就其在临床和摄生方
《 问・ 素 四气调神大论》说 :夫四时阴阳者 , “ 万 物之根本也 , 所以圣人春夏养 阳, 秋冬养阴 , 以从其
根 , 与万 物 浮沉 于 生 长 之 门 ……从 阴 阳生 , 之 故 逆
点, 也是多种疾病形成的病理机制 。 治病求本 , 本在 调气 ; 摄生预防 , 慎养正气 。“ 阳气者 , 若天与 日, 失 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 故天运当以 日光明”《 (素问・ 生
27 运 动健 身保 肺 气 .
1 . 气与脏腑违和 .3 3
降逆法 : 用于肺气上逆、 肝
气上逆 、 胃气上逆 。行滞法 : 用于肺卫气滞 、 胃肠气 滞、 肠道气滞 、 三焦气滞 、 经络气滞。开郁法 : 用于肝
气郁结 、 脾气郁结 、 肝脾不和气血郁滞 。益气法 : 用 于肺 气不 足 、 胃气 虚 、 脾 肾气不 足 。
不敢服 , 曾服 中药多剂 , 后 未见好转 。诊其脉弦细 , 舌质暗红 、 苔薄 白, 询知素间每多郁 闷 , 二便 尚调 。 断为肝气郁结之证 。检示前方 , 乃柴胡疏肝散合旋
法之常 , 反治为治法之变, 医所共知。本文则于正治
反治之外 , 另立旁治一法 , 古籍 中有其 理论渊薮可 察, 临证试用 , 常能 出奇制胜 , 补正治反 治之未 可
及。当然 , 对于旁治法的认识 , 还须从更广泛的临床 运用 中加 以验证 , 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
( 稿 日期 :0 8 0 — 6 收 20—7 1 )
“ 百病生于气 ” 的临床运用
陆 明, 王 玲
乌鲁木齐 80 0 ) 3 00 ( 新疆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 新疆
“ 百病生于气” 这一命题 , 自《 问 ・ 出 素 举痛论 》 中: 百病 生于气也 , “ 怒则气上 , 喜则气缓 , 悲则气
气通天论》 ,昭示 了阳气对人体健康 的重要性 , ) 而 “ 百病生于气” 则高度浓缩 中医气理论 , 在临床实践 中的指导价值。
( 收稿 日期:0 8 0 — 9 20—50 )
则死 , 从之则治 , 逆之则乱 。” 就是要根据 四时阴阳
气候变化 , 春养生 , 夏养长, 秋养收 , 冬养藏 , 自然界 的生 、 、 藏是 阳气 的变化的结果 , 长 收、 所以, 要顺应
根据气本病 , 气血津液间的关 系 , 气与脏腑 间 的关 系 , 结合 临床病 证 , 定治疗 原则 。 制 1 . 气失和谐 .1 3 气虚 , 虚者补之 , 劳者温之 , 损者 益之 ; 陷, 气 补气举 陷; 气脱 , 益气 固脱 ; 气滞 , 理气 解郁 ; 气闭 , 解郁开闭。 1 . 气血津液失调 .2 3 气滞血瘀 , 理气化瘀 ; 不 气
治, 同病异治 , 异病 同治 , 如在肿瘤诊治 中 , 甲状腺 肿瘤 、 乳腺肿瘤 、 卵巢肿瘤 、 子宫肿瘤 , 在病 因病 机 都 和人 的情 志变 化所 引起 的 气机失 调 有 因果关 系 , 甚至情绪在疾病 的发生发展转化中起着决定性 的 作用 , 治疗这类疾病 时 , 可采用大体相 同治疗原则
攻之 , 者 濡之 , 燥 急者 缓之 , 者 收之 , 者温之 , 散 损 逸 者行之 , 惊者 平 之 …适事 为故 ”这可 以说 是调 气 大 , 法 的实施 细则 。
1 证 治异 同 . 2
22 修 身养性畅 心 气 .
《 索问 ・ 上古天真论》“ :恬淡 虚无 , 真气从之 , 精 神内守 , 病安从来。” 要注意心理精神的调理 , 面对 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 , 各种 矛盾 冲突 , 嗜欲淫邪的
摄血 , 补气摄血 ; 随血脱 , 气 益气固脱 ; 气血两虚 , 益 气养血 ; 阻水停 , 阳化气 利水 ; 气 温 气随津脱 , 补气
固脱 。
孔子云 :食色性也”性生活要节制有度 , “ , 不可 恣情纵欲 , 耗伤肾气 ,醉以入房 , “ 以欲竭其精 , 以耗 教其真 , 不知持满”批评的就是耗精伤肾的问题 。 ,
诱惑 , 做到淡定从容 , 宁静致远 , 克服浮躁 , 德全不 危 , 心健 康 。 身
23 七 情调和 疏肝 气 .
在七情的调节上 , 需要节喜怒 , 条达情志 , 疏解 郁滞 , 保持快乐愉悦 的心态 , 心平气和 ,美其食 , “ 任
根据 “ 为百病之 因” 断 , 气 论 在临床上应 加 强 对 论 治 过 程 的 研 究。 掌握 治法 之 常变 , 论治 过 程 的关 键 。 治为 治 是 正
日)右胁肋疼痛3 , : 年 每于情志波动时发作 , 厌食油
腻, 曾作B 型超声等项检查诊断为“ 慢性胆囊炎”给 , 服“ 消炎 利胆片 ”胁痛稍减 , , 但每致 头痛 、 恶心 , 遂
其不 调 之 谓 也 , 气 有 不 正 , 凡 皆赖 调 和 ”又 云 :如 , “
中医理论认为 : 气无处不在 , 无时不有 , 周流不 息, 内至脏腑 , 外达肢节 , 循行经络 , 气一失和 , 则气 血失调 、 阴阳失衡 、 脏腑紊乱 , 百病丛生 。气为人身
邪气在表 , 散即调也 , 邪气在里 , 即调也 , 行 实邪壅 滞 , 即调也 , 泻 虚赢 困惫 , 即调也 ”针对 “ 补 , 百病生 于气 ” 气病 的广泛 性 , 治疗 疾 病 上改 邪 归 正 , 和 在 恢
(月2 日)前 药服 竟 , 3 1 : 食饮 大 开 , 次舒 畅 , 痛 渐 胸 胁
却 以小承气法探之 : 川军 1g 川朴 1g枳实 1g 当 5、 2、 2、 归1g 3 。 0 。 剂 服药后未再致泻 , 仅得稀便 日1 , 次 眩晕
未发 , 压基 本正 常 。随 防2 , 血 月 俨若 无病 。
气, 气食少火 , 壮火散气 , 少火生气。” 此文对我们指 导合理饮食 , 有现实意义。 25 起 居有 常避 邪 气 . “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起居有规律 , , 遵循四时 阴阳、 昼夜晨 昏接排作息 , 着装复被 , 以有效地避 可
开六 淫邪气 的侵袭 。
26 节欲 惜精 固肾气 .
升肺降皆赖 以斡旋。今 以川军清刷 胃肠 , 胃气得以
直降 , 肺气随之 , 清肃之令 布 , 则肝木有制 , 政得敷 和 , 无亢 阳之 害 。景 岳有 言 :凡 临证治 病 , 必论 遂 “ 不 其有虚证无虚证 , 但无实证可据而为病者 , 当兼 便 补, 以调荣卫精血之气。”《 (景岳全书》我于此例则 ) 日 :亦不必论其有 实证无实证 , “ 但无虚象可据而为 病者 , 不妨用泻 , 以疏畅三焦升降之气 。” 此论当否 , 有待后验。
和方法 而取效 。
1 . 制 定 治 疗 法 则 3
其服 , 乐其俗 , 高下不相慕 , 其民故日朴” 。
2 饮食有节和 胃气 . 4
食饮有节 , 内经》 是《 的思想 , 饮食要有节制 、 清 洁卫生、 平衡膳食 , 避免五味过极 ,饮食 自倍 , 胃 “ 肠 乃伤”现代许多疾病都与饮食不节有关 ,素问・ , 《 阴 阳应象大论》 “ :壮火之气衰 ,少火之气壮 ,壮火食
按: 据病人证候表现 , 辨为肝 阳亢盛之证 , 不为
不确 , 后 罔效 , 可 托之 于 疗 程过 短 , 以大 量 川 药 亦 然
军取胜 , 可否认为本属脏热当涤之证? 观其脉证 , 俱 无可凭 , 只能认作旁治之功 。 中焦为升降之枢 , 夫 肝
减, 面有喜容。 脉仍细弦 , 舌暗苔薄 白。 效不更方 , 再 进5 , 与启脾丸6 。半年后得知 , 剂 并 盒 病人胁痛 已 除, 自 常 服启脾丸, 未见复发。 按: 肝病而兼见脾肺病证者并不少见 , 治肝 故 而兼治脾肺者亦属常事 。但本例之肝气胁痛 , 无肺 脾见证 , 竞直舍疏肝法不用 , 专事健脾肃肺 , 其旁治
2 预 防摄生 重养气
21 顺应 四 时护 阳气 .
当代人缺乏体育运动 , 抗病能力下降 , 通过适 当的运动锻炼 , 坚持不懈 , 如气功、 大极拳、 散步 、 游
泳 、 山等 , 爬 都可以起到调气息 、 增气力 、 固护肺卫 的作 用 。
“ 病 生 于气 ” 百 ,包 含 了 中医对 气 的本 质 的认 识, 以正气为主发病观 , 气既是各种病 因的作用靶
8
新疆中医药
20 年 08
第2 6卷 第 6期( 总第 l8 ) ‘ 1期
复气 的冲和状态就是调气 。唐容川说 :设人身之 “ 气, 偏盛偏衰则生疾病 , 又借药物一气之偏 , 以调吾 人之盛衰 , 而使归于和平 , 则无病也。” 素问・ 《 至真 要 大论》 “ :寒者热之 , 热者寒之 , 微者逆之 , 甚者从 之, 坚者削之 , 客者 除之 , 劳者温之 , 结者散之 , 留者
案 2健 脾肃 肺 法治肝 气 胁痛 , 罗 某 , ,5 , 女 4 岁 汉族 , 工人 。初诊 (9 8 3 1 18年 月 0
之意 自明。人体气机 , 运转于 中州 , 升降于左右 , 今
肝气郁 滞 , 左升有碍 , 经疏 肝不应 , 肝郁不 能 自 知 解, 必赖周身气机通达方升 , 故用肃肺健脾 , 令转输 畅行 , 而肝郁为舒 , 胁痛乃除。
新疆 中医药 2 0 0 8年 第 2 6卷 第 6期 ( 总第 1 8 ) 1期
7
脉细 , 苔 薄 白。虽 获偶 效 , 舌 终系误 得 , 不敢 与前 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