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正常的气候变化与六淫致病
六淫
六淫简介六淫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致病因素。
各种解释在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的六种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六气的正常运行变化,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变化,但如果六气太过或不及,则气候反常,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就能成为致病因素,则称“六淫”或“六邪”。
六淫病邪均由外而入,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
如春季多风病、冬季多寒病,秋季多燥病,夏季及高温作业中暑、居住潮湿易感湿邪等。
六淫可单独作用机体而致病,也可二、三种邪气同时侵袭人体致病,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湿热黄疸,风寒湿痹等,且可互相转化,如风寒不解入里化热;热邪不解耗伤津液可化燥;热极生风等。
中医除指六淫为病因外,也将六气的特征与该病症状联系起来认识而形成病证名称,即风证、寒证、湿证、火证、燥证……等.这些病证与六淫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如风邪侵袭引起外感风寒,但有的并不要外感疾病而有类似风寒湿燥火的证候,如风疹块,临床表现起病急,消退快、瘙痒等,与风的“善行而数变”的特点相似,一般多认为是由风邪所致,由于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也可产生与外感六淫所具有的某些类似的性质和证候特点,中医为区别外感六淫称之为内风、内寒、内燥、内火、内湿等。
以下所讨论的以外感六淫为主,包括致病因素的特点和与病因相关的证候。
六淫:病因病理学名词,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的合称。
六气太过、不及或不应时,影响到人体的调节适应机能及病原体的孳生传播,成为致病的邪气,属于外感病(包括一些流行性病和传染病)的病因。
六淫致病,自外而入,称为外因。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然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
”风为六淫之首中医学认为在外感六淫邪气当中,风为六淫之首。
也就是说风邪为六淫邪气的主要致病因素。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风为阳邪,善动而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其性开泄,易使人体皮肤腠理疏松开张而津气外泄,进而使人体的防护功能减弱,外邪乘虚而入。
六淫致病
六淫致病六淫是“风、寒、暑(热)、湿、燥、火”的总称。
在正常的情况下,称为“六气”,是四季气候变化的表现,加春天风和日暖,夏天暑气炎热,长夏湿气偏盛,秋天干燥凉爽,冬天冰冻寒冷,这些气候的不断变化,促进了自然界的万物牛长,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个条件。
如果非其时而有其气,出现反常的气候,使人致病,则称为“六淫”。
六淫是导致人体产生疾病的外因,关幼波老医生强调外因是条件,而人体的正气是依据,如果身体健康,虽然在气候反常的外因致病因素侵袭下,可以不发病。
假如体质素来虚弱,又不注意锻炼,即使气候稍有变化,亦可发病。
出于人体的体质不同,在感受六淫之邪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出现转化,如风寒可以化热,湿郁可以化热,火热可以化燥,热极可以生风。
人体感受六淫邪气也不是单纯的,如风就有“风寒”、“风湿”、“风寒湿”混合侵入的见症受六淫邪气也不是单纯的,如风就有“风寒”、“风湿”、“风寒湿”混合侵入的见症,在肝炎的病变中,以湿热为最常见、最顽固的致病原因此外由于脏腑本身机能失调,亦可产生风、寒、热、湿、燥、火的病理现象,这并非外来六淫之邪.而是内生的脏腑病理变化的一种表现。
外来的六淫之邪.与内生的风、寒、热、湿、燥、火在证候表现和治疗方法上有所不同.伯是它们的临床表现队;既可有相同之处又可有密切联系下面扼要介织一下六淫的致病特点:●风:风为百病之长.多与寒、湿、热等邪相兼.一年四季都可出现。
风性善行而数变,发病急、变化快。
风为阳邪.易袭人体阳位.如人体上部、外部风性主动,如高热、惊厥。
外风为邪侵肌表,肺卫不固;内风多为肝阳上亢、化火生风。
●寒:寒为阴邪,最易伤人阳气.在肝炎患者中,脾阳不足则腹胀便溏。
肾阳不足则腰膝发凉,阳萎或女子带下清稀。
脾肾阳虚还出现水肿、腹水。
寒邪犯脾,脾虚寒湿停滞可出现脾阳不运的阴黄证。
寒性收引主痛,盛寒较重,可出现骨节疼痛、脉痛、脉沉肢冷、手足挛痛、甚至昏迷僵直。
人伤于寒,而出现恶寒发热外寒则恶寒.得温不减;内寒则畏寒.得温则减。
四季正常的气候变化与六淫致病
阴 阳 变 化 规 律 所 运 用
令 和 日 月 星 辰 运 动 的顺 从 适 应 自 然 季节 时四 时 养 生 :
季节变化规律
四时五行之气与五脏的关系 四季正常的气候变化与“六淫”致 病 四时变化与经络气血的关系 四时脉论
四时变化规律
《素问· 水热穴论》说:
“春者,木始治,肝气始生”;
冬寒尚未能尽除,脉道有约束之象,故脉见弦脉。
夏洪——夏天气候炎热,人体的阳气也逐步升腾,阳气升
发,向上向外,阴寒已退,束缚的因素已经没有了,脉气就 像已经张开的翅膀,很自在很逍遥的飞翔。故脉洪脉。
秋毛——秋天阳气欲敛,暑气逐步退去,脉来势洪盛已减,
故脉见浮象如鸿毛。
冬石——冬季天气寒冷,阳气潜藏,脉道收缩,故脉气
顺 天 时 而 摄 生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 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 物、浮沉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 其真矣。”
张景岳在《类经》中解释 “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以阳生,阳以 阴长。所以圣人春夏养阳,以为秋之地;秋冬 则养阴,以为春夏之地,皆所以从其根也。今 人有春夏不能养阳者,每因风凉生冷,伤其阳 气以至秋冬多患症泄,此阴脱之为病也。有秋 冬不能养阴者,每因纵欲过度,伤此阴气,以 致春夏多患火症,此阳盛之为病也。”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变,万物华 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 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 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 疟, 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 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 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 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 肺,冬为飨泄,奉藏者少。”
老中医:“六淫”致病有何特点?
要知六淫,首先得了解古人对自然界各种气候变化的认识。
古人根据长期的观察和体验,把天地间一切气候变化概括为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情况,即所谓“六气”。
“六气”是万物生长必要的条件。
在正常情况下,六气不会致病,人对“六气”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六淫是从“六气”的概念中演化来的,“淫”,是太过和浸淫的意思;“六淫”,是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
例如春天应温暖怡人,却骤然冰结地冻;秋天应天高气爽,却依旧暑热炎炎;冬天应天寒地冻,却反见温暖如春;夏天应烈日当空,却早现肃杀之候等等。
特别是短期内突然暴冷暴热的气侯剧变,一但人体抵抗力下降,不正常的“六气”便乘虚而入,侵犯人体而发生疾病,此时的“六气”就称为“六淫”,又称“六邪”,即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火邪。
它们都属于外感病一类的致病因素,从临床实际来看,六淫致病不单纯是指气候因素,还包括诸如细菌、病毒等生物病原体,物理和化学等多种致病因素。
六淫致病在临床上各具特征,而其致病特征又与自然界气候特点相类。
如自然界风无时不有,而以春天为多,且具有风向不定,四处游走,甚而飞沙走石,树动枝摇等特征。
因此,古代医家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总结出风邪致病具有以下特点:风邪为病四时皆有而多见于春季,常侵犯人体上部、外部,出现头痛恶风、汗出等表证;“风者,善行而数变”(《素问·风论》),如风疹块的皮肤搔痒,时隐时现,游走不定;“风者,百病之长”(《素问·风论》),常是其它外邪的先导,故以风寒、风热、风湿等并称,如关节疼痛的痹证,即多由风挟寒邪、湿邪侵犯人体筋骨关节而成;风性主动,因此其致病的症状有明显的摇动性,如眩晕、抽搐、震颤等。
其它诸邪亦莫不如此。
如寒邪致病多见于冬季;寒邪束表,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主收引,所以临床上可以见到恶寒发热无汗,或恶寒踡卧,手足厥冷,脘腹冷痛;周身疼痛,下利清谷,精神萎靡,肢体屈伸不利等表现。
暑邪致病多发生于夏至以后,立秋之前;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热耗气伤津,且多挟湿,因此,临床上可见壮热,汗出,心烦,面赤,口渴等症状,或兼见四肢困倦,胸闷纳呆,甚而出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中暑现象。
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病
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致病因素。
四季的正常情况下称“六气”。
如果四季气候太过或者不及。
体质虚的人容易致病,便称为“六淫”(六邪)。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
”一、风(一)、风,是春暖花开的主气,为阳邪,其性主动,善行而数变。
如伤风、头痛、发热、鼻塞、流清涕。
脉浮。
可用八与七组场,或者用十与九组场治疗,病因是体质阴阳俱虚引起的。
风入肌肤,皮肤瘙痒,游走性肌肉痛,关节痛。
可用八与七组场治疗,此病同样是阴阳都虚体质引起。
风水,发热,颜面浮肿。
可用二与七组场治疗。
此病因心阳虚引起,故此用二七场治疗。
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无汗,脉紧。
受风寒是患者阴阳气都虚引起的,可用八与七场治疗。
风湿,周身关节痛,四肢沉重或肿,此证属患者阴阳气都虚引起的,可用八与七场,或者用十与九场,根据临床选择最佳场。
风热,发热,口渴,头痛眩晕,脉浮。
风热是患者自身阴虚引起的,可用六和三场治疗。
(二)内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可用六与一场治疗,肝阳上亢是患者阴虚火旺引起。
中风,肢麻,眩晕,口眼歪斜,偏瘫。
中风是患者阴阳气虚失调引起的,可用六和一场,五与十场等治疗。
热邪入里,化火生风,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口噤,抽搐,可用二与三场治疗,病因肝胆阳虚引起。
二、寒邪(外寒)寒属冬天主气,为阴邪,最易伤阳气,其性主痛,收引,凝滞。
(一)外感寒邪,发热,恶寒,无汗,头身痛,可用三与八场治疗,本病因自身阳气虚引起。
寒伤脾胃,肠鸣,脘腹痛胀,呕吐,泄泻等,可用二与九场治疗,患者因脾胃阳虚引起。
(二)内寒上焦阳虚:胸闷,胸背刺痛,咳逆短气,面青唇紫。
可用三与七场,二与九场治疗,可根据临床选用,不能死板硬套。
中焦虚寒:腹胀便溏,四肢不温,呕吐清水,纳少。
可用五与七场治疗,此病由脾胃阳虚引起。
中医基础理论(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
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一、六淫的基本概念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在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称为“六气”。
人类长期生活在六气交互更替的环境中,对其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一般不会致病。
但在自然界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人体的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下降,不能适应自然界气候变化而导致发病时,六气则成为致病因素。
此时,伤人致病的六气便称之为“六淫”。
淫,有太过和浸淫之意。
由于六淫是致病的邪气,所以又称其为“六邪”。
自然界气候变化的异常与否是相对的。
这种相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该地区常年同期气候变化相比,或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如冬季应寒而暖等,或气候变化过于强烈急骤,如严寒酷热,或暴冷暴热等,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此时六气淫胜,则为六淫之邪。
二是气候变化作为致病条件,是与人体正气的强弱及适应能力相对而言的。
若气候剧变,机体正气强盛者可自我调节而不病,而正气虚弱之人则可能感邪发病;此外,自然界气候虽然正常变迁,但因个体的正气不足,体质较弱,适应能力低下,仍可感邪发病,因此对于病人而言,六气即成为致病邪气,所致病证也属六淫致病范畴。
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六淫致病一般有以下共同特点:1.外感性六淫致病,其侵犯途径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
如风寒湿邪易犯人肌表,温热燥邪易自口鼻而入等。
由于六淫邪气均是自外界侵犯人体,故称其为外感致病因素,所致疾病即称为“外感病”。
2.季节性六淫致病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
六淫致病与时令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故其所致病变又称之为“时令病”。
由于气候异常变化的相对性,因此夏季也可见寒病,冬季也可有热病。
3.地域性六淫致病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关。
如西北多燥病、东北多寒病、江南多湿热病;久居潮湿环境多湿病;长期高温环境作业者,多燥热或火邪为病等。
六淫与六气
六淫与六气
内容: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致病邪气的总称。
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本来是自然界六种正常的气候变化,其太过或不及均会导致人体发生外感性疾病,中医学把致病的六气称为六淫。
六气和六淫都是指的风、寒、暑、湿、燥、火,所不同的是气候的正常与异常。
一年四季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如春风、夏暑(火)、长夏湿、秋燥、冬寒,决定一切植物生、长、化、收、藏的过程。
人们长期生活在其中,对这种正常的气候变化,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因此,这六种气候不易使人致病。
如果这六种不同气候发生异常急骤的变化,或人体的抵抗力低下,失去了相对的平衡状态,不能适应外界的变化时,六气就变成致病的邪气,侵袭机体引起疾病。
在这种情况下,六气,就称为“六淫”。
由于六淫是不正之气,所以又称“六邪”。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六淫不仅是指六种气候的反常变化,实质是对临床上六类症状证候的归类。
六淫致病,一般具有下列几个特点:
1.与季节气候和居处环境有关。
如春天多风病,夏天多暑病,长夏或久居湿地多湿病,秋天多燥病,冬天多寒病等。
2.六淫之邪,可以单独作用于机体而致病,也可以两种以上的邪气,同时侵袭人体而致病。
如头痛,或因感受风寒,或因感受风热,或因感受风湿;痹证是风寒湿三者同时侵袭所致。
3.六淫致病虽各有特点,但不是孤立的,它还可以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如寒邪入里可以转化为热,暑湿久蕴可化燥伤阴等。
中医学知识点归纳:六淫致病特点
中医学知识点归纳:六淫致病特点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
六淫的概念源于六气,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它是万物生长变化的自然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在正常的环境下是不会致病的。
只有当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了一定限度,包括六气太过(如夏天热极、冬天寒极),六气不及(如暑天不热或冬天不冷),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应温而反寒,冬季应寒而反温),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骤冷、骤热)等,超过人体的适应能力,从而使人发病,这时六气就变成六淫。
六淫侵犯人体致病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1、外感性六淫致病,多从体表或口鼻入侵,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头疼等感冒初期症状中医称为表证。
如果表邪不能及时驱除,由表入里损伤其他脏器可使病情加重,如感冒加重侵犯肺脏可以转变为肺炎。
像《素问》中说: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
说明了外邪侵犯人体之后会呈现出由表及里的传变过程。
2、季节性六淫多与各个季节的气候变化有关,多是由于各个季节的主气过盛而形成淫邪致病。
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
3、地方性我国由于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不尽相同,例如夏季南方偏湿热,而北方偏干热,所以同样的季节会导致不同的疾病。
中医认为同样的疾病因为地域的差异,病因和用药也不相同。
如夏季感冒北方多为暑热,南方则多为暑湿。
4、相兼性六淫之邪可单独致病,也可兼夹致病,如夏季暑邪可以单独致病如暑热,也可以和湿邪相合致病为暑湿。
5、转化性六淫在致病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其征候的性质可以发生转化,例如寒邪入侵本身体质偏阳的人,正邪抗争于里就会发热;暑湿日久可以化燥伤阴。
【考题】夏季南方偏湿热,而北方偏干热,所以同样的季节会导致不同的疾病。
这体现了六淫致病的什么特点( )A.外感性B.季节性C.相兼性D.地方性E.转化性。
外感致病因素—六淫
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二、寒性凝滞
1、寒凝经脉,阻滞气血,不通则痛
2、寒客肌表经络,头身肢体关节剧烈冷痛,
寒
如“寒痹”或“痛痹” 3、寒中胃肠,脘腹剧痛
4、寒客肝脉,少腹或阴部冷痛
邪
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三、寒性收引
1、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筋脉收缩挛急
1.风性开泄—易使腠理疏泄开张—汗出、恶风
风
头面 清阳受阻 头痛、鼻塞
2.风邪 轻扬外散 易袭阳位 肌表 肌腠开泄 汗出、恶风
向上向外
阳经 经脉失养 口眼歪斜
邪
面部水肿:
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二.风性善行而数变
风
善行 行无定处 病位游移不定
如行痹之游走性关节疼痛
风邪
邪
数变 多变 起病急,变化快
如风疹之发病急骤,变化迅速 风温(流脑)初起仅见发热、恶寒等肺卫表证, 也可迅速入里而见高热、神昏、惊厥等热闭 心包等危重证候。
()
5.火热易致疮痈
火热入于血分,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疮痈----局部红、肿、热、痛
火
热
邪
“痈疽原是火毒生”
《医宗金鉴.痈疽总论》
侵犯部位较广,引起多种疾病。如伤风、 漏风、肠风、白殿风、油风
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风邪性质 轻 扬 风性轻浮,向上向外
风
开 泄 疏通透泄,具通透性 善 行 行无定处,善行走窜
邪
数 变 发病急,变化快
主 动 动摇不定、风胜则动
为百病 易与它邪相合, 之长 为外邪致病的先导
致病特征
易侵头面、肌表和阳经,如 头项强痛,鼻塞咽痒,面肌麻痹等 腠理开张,如汗出,恶风等
六淫致病特点
临床症状 致病特点
症状的
粘
粘滞性
滞
病程的
缠绵性
分泌物和排泄 物多滞涩不畅
湿疹、湿痹、湿 温病程多较长或 反复发作
致病特点
临床症状
重
沉重感
浊
分泌物排泄
物秽浊不清
头重身困,四 肢发沉,关节 重着疼痛
小便混浊 , 大便溏泻、下 痢粘液脓血、 面垢眵多
致病特点
临床症状
趋
伤及人体下部,症
状多见于下部。
下
(另:温邪与火热之邪同类,是温热病的致病因 素,一般只在温病学范畴内应用。)
2
火邪 的性 质和 致病 特点
火热为阳邪,其性趋上 火热易扰心神
火热易伤津耗气 火热易生风动血
火邪易致疮痈
致病特点
临床症状
为
发为实
高 热、烦 渴、
阳
汗 出、脉 洪。
邪
热性病证
, 性 趋 上
侵害人 体上部
目赤肿痛、咽喉肿 痛、口舌生疮糜烂、 牙龈肿痛、耳内肿
痛流脓。
火热入营血
临床症状
易 扰
轻者
心
神
重者
心神不宁而 心烦、失眠
狂躁不安, 神昏、谵语
临床症状
易
热淫于内
伤
迫津外泄,
津
煎灼津液
耗
壮火食气
气
气随津脱
汗出,口渴喜冷饮,咽干 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 结
少气懒言,肢倦乏力,气 不接续
临床症状
易
热极
生 风
生风
动
迫血
血
妄行
高热神昏、 四肢抽搐、 两目上视
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六淫的概念
六淫与四季常见时令病的防治“经验总结”!(涨知识)
六淫与四季常见时令病的防治“经验总结”!(涨知识)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的六气,如果过分了,就叫“六淫”,可能会产生疾病。
六淫是有季节性的,具体表现在每个季节都有其特有的时令病,理清他们的发病来源和病证特点,就会对一年四季的各种疾病有宏观的认识,对我们预防和治疗疾病是非常有帮助的。
学习五行的时候,我们列过一张表,其中有五行、四季、六淫的对应关系:每个季节都对应六淫中的一个。
这个邪气可能会发病,也可能潜伏下来不马上发病,等到下一个季节,再乘机出来为非作歹。
所以,就致病因素而言:春季是风邪,还有伏寒;夏季是暑邪,还有伏风;秋季是燥邪,还有伏暑;冬季是寒邪为主,还有伏湿。
《黄帝内经》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春伤于风风寒感冒▼春季属木,风气旺。
所以,立春后,虽然天气还很冷,我们已经能从风里感受到春的生生之气了。
随着天气的回暖,风生万物,各种发芽开花,其中都有风气的驱使。
人在春天的和风中,也会身心愉悦,有种冲动,想运动、想舒展、想歌唱,甚至渴望艺术,渴望爱情。
但话又说回来,你要是哪天在外面吹风吹得太多了,回家可能就会头疼,这就是受了风。
所以,春天伤风感冒非常多。
早春的风中夹着寒气,此时多风寒感冒,症状是头痛、怕冷、怕风,流清鼻涕,不出汗或汗少。
遇到这种问题,千万别扛着。
赶紧去厨房,找点小葱、豆豉,还可以加点生姜和大枣,熬一碗,喝了,睡一觉,汗一出,就好了。
这就是著名的葱豉汤,治风寒感冒。
风热感冒▼晚春的风里夹杂着热气,风热感冒就会多一些。
症状是汗多、发热,咽喉疼痛,这时候就要用银翘解毒丸。
如果口干,那就是冬季的伏寒在发作了,虽是伏寒,但潜伏久了就会化热,治疗上仍然用银翘解毒丸。
到了春末夏初的时候,很多人会犯困,没有精神。
有人把这种现象叫“春困”。
这是因为春季的生发消耗过多肾水,现在出现肾阴不足了,可以用点生脉饮;如果舌苔不厚不黄,食欲好,还可以用点六味地黄丸。
中医外感病因“六淫”(风邪)
中医外感病因“六淫”(风邪)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
风气淫胜,伤人致病,则为风邪。
风邪为病以春季为多见,但终岁常在,四季皆有。
风邪伤人多从皮毛而入产,引起外风症证。
一、六淫“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在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气候变化,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称为“六气”。
人类长期生活在“六气”交互更替的环境中,对其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一般不会致病。
当自然界气候异常超过人体的侧适应能力,或人体的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下降,不能适应自然界气候变化而导致发病时,“六气”则成为致病因素。
此时,伤人致病的“六气”便称为“六淫”(淫即太过和浸淫之意),由于“六淫”是致病的邪气,所以又称其为“六邪”。
二、六淫致病与自然界气候变化正常与否具有相对性“六淫”致病与自然界气候变化正常与否具有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该地区常年同期气候变化相比,气候变化过于强烈急骤,如严寒酷热、暴冷暴热或非其时而有其气,或太过或不及,如“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张仲景《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一是气候变化作为致病条件,与人体正气强弱及适应能力相对而言。
若气候变化异常,机体正气强盛则可自我调节而不病(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正气虚弱之人则可能感邪发病。
或气候虽然正常变化,但因个体正气不足,体质较弱,适应能力低下,仍可感邪发病。
三、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具有轻扬、发散、透泄、向上、向外的特性,故为阳邪邪。
风性开泄指其伤人易使腠理不固而汗出、恶风。
风邪侵袭,常伤及人体属阳的部位,如头面、咽喉、肌表等。
可见头痛、咽痒、咳嗽、面目浮肿等症状。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素问•太阴阳明论》)2.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是指风性善动,游移不定,故其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征。
中医六邪致病
中医六邪致病2010-07-23 17:01阅读:六⽓是指风、寒、暑、湿、燥、⽕六种正常的⾃然界⽓候。
在正常情况下,六⽓是万物⽣长的条件,⼈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六⽓已具有了适应能⼒,故六⽓对⼈体是⽆害的。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当⽓候变化异常,六⽓发⽣太过或不及,或⾮其时⽽有其⽓(如春天应温⽽反寒,秋天应凉⽽反热等)以及⽓候变化过于急骤(如暴冷、暴热等),在⼈体的正⽓不⾜,抵抗⼒下降之时,六⽓才能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体⽽发⽣疾病。
在这种情况下,反常的六⽓便称为六淫。
由于六淫是不正之⽓,所以⼜称其为“六邪”,属于外感性的致病因素。
1 寒邪 寒具有寒冷、凝结特性,为冬季的主⽓,从⼩雪、⼤雪、冬⾄,到⼩寒计四个节⽓,为冬令主⽓。
寒为⽔⽓⽽通于肾,故称冬季为寒⽔当令的季节。
因冬为寒⽓当令,故冬季多寒病,但也可见于其他季节。
由于⽓温骤降,防寒保温不够,⼈体亦易感受寒邪⽽为病。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寒邪以寒冷、凝滞、收引为基本特征。
①寒易伤阳:寒为阴⽓的表现,其性属阴?故寒为阴邪。
阳⽓本可以制阴,但阴寒偏盛,则阳⽓不仅不⾜以驱除寒邪,反为阴寒所侮,故云“阴盛则寒”,“阴盛则阳病”。
所以寒邪最易损伤⼈体阳⽓。
阳⽓受损,医|学教育⽹搜集整理失于温煦之功,故全⾝或局部可出现明显的寒象。
如寒邪束表,卫阳郁遏,则现恶寒、发热、⽆汗等,称之为“伤寒”。
若寒邪直中于⾥,损伤脏腑阳⽓者,谓之为“中寒”。
如伤及脾胃,则纳运升降失常,以致吐泻清稀,脘腹冷痛;肺脾受寒,则宣肃运化失职,表现为咳嗽喘促,痰液清稀或⽔肿;寒伤脾肾,则温运⽓化失职,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脊冷痛、尿清便溏、⽔肿腹⽔等;若⼼肾阳虚,寒邪直中少阴,则可见恶寒蜷卧、⼿⾜厥冷、下利清⾕、精神萎靡、脉微细等。
②寒性凝滞:凝滞,即凝结阻滞之谓。
⼈⾝⽓⾎津液的运⾏,赖阳⽓的温煦推动,才能畅通⽆阻。
寒邪侵⼊⼈体,经脉⽓⾎失于阳⽓温煦,易使⽓⾎凝结阻滞,涩滞不通,不通则痛,故疼痛是寒邪致病的重要特征。
中医总结六淫的致病特点
中医总结六淫的致病特点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致病因素。
正常情况下,这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的条件,对人体无害,称六气。
当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天气反常,或变化太快,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六气就变成侵犯人体的六淫邪气,故又称六邪。
六淫致病,有以下特点:1、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
2、既可单独侵犯人体,也可夹杂多种致病因素一同侵犯人体。
3、发病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4、人体肌表、口鼻是入侵的途径。
(一)风风,是春季的主要气候,四季皆有。
风邪性质及致病特点:1、风邪动而不居,具有向上、向外的特点,属阳邪;常侵犯人体上部(头面)、体表、阳经,使汗孔开张,从而出现头痛、出汗、恶风等症状。
2、风邪行无定处,变化无常,故致病时病位游移不定,病情复杂多变。
如由风邪引起的风湿性关节炎,其关节的疼痛是游走不定的。
3、风邪是六淫病邪的主要致病因素,寒、湿、燥、热多依附风邪侵犯人体,如风寒、风湿等。
(二)寒寒,冬季主要气候。
寒邪性质及致病特点:1、寒为阴气盛的表现,性属阴,容易损失阳气。
2、寒邪侵袭,阳气受损,则人体的气血津液运行受阻,故说寒性凝结、阻滞不通。
3、寒邪侵袭,使汗孔收缩出现无汗,经络、筋脉收缩痉挛而引起疼痛、屈伸不利。
(三)暑暑是夏季主要气候,发生在夏至以后,立秋以前,由火热所化生。
暑邪性质及致病特点:1、暑属阳邪,性质炎热,侵犯人体后多出现一系列大热、大汗出、面红等阳热症状。
2、暑使汗孔开张,如果汗出过多,损失津液,同时又会导致气虚;故说暑邪易耗气伤津。
3、夏季除了天气炎热外,还多雨潮湿,故暑邪致病时常夹杂湿邪,除了烦渴、发热外,还见四肢困倦、胸闷呕恶等湿邪困倦症状。
(四)湿湿为长夏(夏季最后一个月)主要气候,长夏为一年中湿邪最盛的季节。
湿邪性质及致病特点:1、湿为阴邪,侵袭的病位多在下部,阴邪容易损失阳气,阻遏气体的运行。
2、湿性重浊,其性质如同水液一样,容易停留在人体的某部位而出现病变。
说说中医的六淫致病
说说中医的六淫致病中医认为,在正常情况下,自然界有风、寒、暑、湿、燥、火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称为“六气”。
六气是万物生存、生长的必要条件,对于人体是无害的。
比如风,在闷热的天气下,风会驱散过度的湿热,风能胜湿,可以避免湿邪对人体的侵袭;火,可以给人体提供能量,让人体的脏腑、气血的功能正常运行,还可以驱寒、保持恒定的体温等。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早已适应了“六气”,但大自然的运行不会一成不变,天有不测风云,“六气”若是有了异常变化,太强或太弱,当这种变化的结果超出人体适应的范围,“六气”即成为致病的“六淫”,“淫”是过度、过分的意思,因此,中医把异常的,可以侵犯人体而致病的“六气”称为“六淫”,又称“六邪”。
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居室环境有关。
如春季多风证,夏季多湿疹、热病,秋季多肺病、鼻炎,冬季多寒证等。
有的人在变天儿之前会腰腿疼,有的人在闷热天气中会胸闷、气短、心悸,还有的人晚上睡觉没关窗户,早上起来就落枕了,这些都是六淫邪气对于正虚之人的影响。
另外,久居江南湿地者常有湿邪为病,在寒冷环境里长时间停留也会感受寒邪,落下病根。
所以,外感六淫邪气致病的情况非常普遍,平时,我们在工作生活中要加以注意,及时有效防范。
六淫致病有时是单一的,如只感受了寒邪。
有时也可以同时感受多种邪气,如常见的风寒感冒、湿热泄泻、风寒湿痹等。
六淫邪气在侵犯人体后,并不是乖乖地一成不变,而是可以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他病。
如寒邪入里,郁久可化热,着凉感冒后发高烧即是如此;暑湿伤人,日久阻碍气机,可以化燥伤阴,产生燥热、口渴、皮肤干燥等症。
因为六淫为自然界的邪气,人体多从口、鼻、皮肤的途径感受。
当前的疫情中,病毒也属于六淫,政府要求人们必须戴口罩防护以及接触被感染患者的医务工作者必须穿防护服就是这个道理。
六淫是人体产生各种疾病的重要诱因和原因,了解了它的特点,我们就更可以进行有意识的防护。
比如,在各种情况下都要注意保暖,避免在湿气重的环境下逗留时间太长,注意睡着后别着风等等。
中医学: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中医学: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风、寒、暑、湿、燥、火(热)各自具有不同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根据其性质及致病特点,又可以将其划分为阴邪、阳邪两大类,即风、暑、火、燥为阳邪,寒、湿为阴邪。
1∙风邪凡致病具有自然界风之善动不居、轻扬开泄、向上向外等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
由风邪侵袭人体引起的疾病,称为外风病。
自然界的风是气温和气压变化引起大气流动形成的,其流动性大,变化多端,无孔不入,穿透性强,易向上、向外扩散。
风为春季的主气,故风邪引起的疾病以春季为多,但又终岁常在,不限于春季,其他季节也可有风邪为病。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如下:(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具有轻扬、升散、向上、向外的特性,故风邪致病常侵袭人体的上部、肌表、腰背等属阳的部位。
如风邪上扰头面,可见头项强痛、口眼歪嘀等症。
肺为脏腑之盖,外合皮毛,风邪外袭,常伤于肺,使肺气不宣,而见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等症。
风邪客于肌表,可见恶风、发热等表证。
风邪袭于阳经及背部,则见腰背疼痛等症。
风性开泄,是指风邪具有疏通、透泄之性,故风邪侵袭肌表,使媵理开泄,而出现汗出、恶风等症状。
故《素问•太阴阳明论》说:“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2)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是指风邪具有善动不居、游移不定的性质,故其致病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点。
如风寒湿三气杂至而引起的痹证,若见游走性关节疼痛,痛无定处,则属于风邪偏盛的表现,称为“行痹”或“风痹”。
“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发病迅速、变幻无常的特点。
如小儿风水病,初起仅有表证,但短时间内即可见头面一身悉肿。
又如尊麻疹,中医认为是风邪所致,正是因为其具有发作无常,瘙痒不已,小如麻粒丘疹,大如豆瓣,甚则融合成片,发无定处,此起彼伏的特点。
总之,以风邪为先导的外感性疾病,通常具有发病急,变化多,传变快,病位不定等特点。
(3)风性主动: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点,常表现为眩晕、震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目睛上视等。
“六淫”的致病特点和症状
“六淫”的致病特点和症状什么是“六淫”,入侵人体会得什么病?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在正常的情况下,称为“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的条件,对人体是无害的。
当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天应温而反寒,秋天应凉而反热等),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过剧的暴热、暴冷),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六气才能成为致病因素,并侵犯人体发生疾病。
这种情况下的六气,便称为“六淫”。
淫有太过和浸淫的含意,由于六淫是不正之气,所以又称其为“六邪”。
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是: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
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初秋多湿病,深秋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
另外,久居湿地常有湿邪为病,高温环境作业又常有燥热或火邪为病等。
六淫邪气除可单独侵袭人体而致病外,还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
如风寒感冒、湿热泄泻等。
六淫在发病过程中,不仅可以互相影响,而且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如寒邪入里可以化热;暑湿日久可以化燥伤阴等。
六淫为病,其受邪途径多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故又有“外感六淫”之称。
【一风】风为春季的主气,但当其太过、不及时,四季均可使人患病。
且寒、湿、燥、暑、热等外邪,多依附于风而入侵人体。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如下。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
风邪善动不羁,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点,为阳邪。
且易侵犯人体的上部(如头面)和肌表,外感风邪可使皮毛、汗孔开泄,而出现汗出、恶风等病态。
由于风性轻扬、无处不到,故风病症状,可表现于身体的任何部分。
2、风邪善行数变。
风邪致病,发病速、变化快、病位游走不定。
如瘾疹之皮疹,游走不定,此起彼伏;风痹证之四肢关节肌肉游走性疼痛等。
故《素问·风论》说:“风者,善行而数变。
”3、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为六淫病邪的首要致病因素,凡寒、湿、燥、热诸邪多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即风邪常为其他外邪致病的先导。
远离六淫,疾病不侵
远离六淫,疾病不侵六淫是中医术语,六淫又称六邪,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风、寒、暑、湿、燥、火其实是六种正常的自然气候。
如果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天当温而反寒,秋季当凉而反热),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暴寒、暴暖),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使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的时候,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六淫易在何时出现?由于六淫本为四时主气的太过或不及,故容易形成季节性多发病,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初秋多湿病,深秋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这是一般规律。
但是,气候变化是复杂的,不同体质对外邪的感受性不同,所以同一季节可以有不同性质的外感病发生。
另一方面,即使气候变化正常,即在风调雨顺、气候宜人的情况下,也会有人因其适应能力低下而生病。
所以也可以说,只有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六气才能成为致病的六淫,侵犯人体而发病。
六淫易在何处出现?工作或居处环境失宜,也能导致六淫侵袭而发病,如久处潮湿环境多有湿邪为病,高温环境作业常有暑邪、燥热或火邪为害,干燥环境可因燥邪而致病。
六淫如何在体内转化?六淫的转化与体质有关,人的体质有强弱,气有盛衰,脏有寒热,因此,病邪侵入人体,多从其脏器而转化。
阴虚体质最易化燥,阳虚体质最易化湿。
另外,六淫又与邪侵久暂有关,一般而言,邪气初感不易转化,邪郁日久多能转化。
如何分辨六淫?一、风邪风最容易侵袭人体属阳的部位。
这些地方都是露在外面的,温度的交换比较剧烈,所以这些地方就容易得病。
对风的进一步认知:没有单纯的风邪致病。
单纯的风邪致病,就叫风寒。
风的本质,是对流,是温差,也就是说,如果只是风邪致病,就意味着人体跟外界有温度交换,通常这个温差都是降温的过程。
除非人的生活环境长期在40摄氏度,那就是热,但是一般环境,都是 37 度以下,外界环境通常都比身体温度低。
所以单纯的风邪,是不存在。
经典著作里有伤风、中风,中风不是指大脑中风,是“伤于风邪”,它本质上是伤于寒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
水
(春)
木
(夏)
火
(秋)
金
(长夏)
土
火
风
燥
六气
寒
湿
暑
《素问•金匮真言论》指出: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 南风生于夏,病在心; 西风生于秋,病在肺; 北风生于冬,病在肾。”
而 阳 气 衰 。 ”
秋 冬 则 阴 气 盛
而 阴 气 少 ;
春 夏 则 阳 气 多
《 素 问 厥 论 》
·
· “
冬 气 在 骨 髓 中 。
秋毛——秋天阳气欲敛,暑气逐步退去,脉来势洪盛已减,
故脉见浮象如鸿毛。
冬石——冬季天气寒冷,阳气潜藏,脉道收缩,故脉气
来势沉而博指。
顺应四时养生——
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
顺
天
时
而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摄 生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
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
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
秋 气 在 皮 肤 ,
长 夏 在 肌 肉 ,
夏 气 在 孙 络 ,
“ 春 气 在 经 脉 ,
《 素 问 四 时 刺 逆
”
从
论
》
春弦——春天阳气初升,人体的阳气也开始升发,但此时
冬寒尚未能尽除,脉道有约束之象,故脉见弦脉。
夏洪——夏天气候炎热,人体的阳气也逐步升腾,阳气升
发,向上向外,阴寒已退,束缚的因素已经没有了,脉气就 像已经张开的翅膀,很自在很逍遥的飞翔。故脉洪脉。
避
邪
顺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天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
时 而 摄
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 物、浮沉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
生
其真矣。”
张景岳在《类经》中解释
“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以阳生,阳以 阴长。所以圣人春夏养阳,以为秋之地;秋冬 则养阴,以为春夏之地,皆所以从其根也。今 人有春夏不能养阳者,每因风凉生冷,伤其阳 气以至秋冬多患症泄,此阴脱之为病也。有秋 冬不能养阴者,每因纵欲过度,伤此阴气,以 致春夏多患火症,此阳盛之为病也。”
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
寒变,奉长者少。”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变,万物华 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 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 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 疟,奉 收者少,冬至重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 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 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 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 肺,冬为飨泄,奉藏者少。”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 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 若有隐私,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 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 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顺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天
时
即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顺应春温、夏热、
而
秋凉、冬寒的自然规律而养生。
春夏两季 阳气内虚而养阳
秋冬季节 阴气内虚而养阴
上弦前后七天半为春 月望前后为夏 下弦前后为秋
晦日前后七天半为冬
日失为秋 夜半为冬
日中为夏 平旦为春
午前阳气渐生而盛,阴气渐衰。 午后入夜时阴气渐生而盛,阳气渐衰。
西东 北南 为为 秋春 冬夏
未病先防——健康并不是消极等待疾病来临再进 行治疗,而是要积极进行预防。
既病防变——在治疗疾病,调理身体时,应照顾 整体,及时充实病变可能波及的脏 腑,以防止传变。
五志
即喜、怒、忧、思、悲五种精神情绪活动表现。
七情
即喜、怒、忧、思、悲、惊、恐七种精神情志活 动表现。
的阴令顺 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养阳和从 时
生变日适 养
方化月应 生
法规星自 :
。
律 所 运 用
辰 运 动 的
然 季 节 时
季节变化规律
四时变化规律
四时五行之气与五脏的关系
四季正常的气候变化与“六淫”致 病
四时变化与经络气血的关系
四时脉论
《素问·水热穴论》说: “春者,木始治,肝气始生”; “夏者,火始治,心气始长”; “秋者,金始治,肺将收杀”; “冬者,水始治,肾方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