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品德教案中秋话团圆_鲁人版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上《中秋节话团圆》教学设计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上《中秋节话团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秋节话团圆》是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中秋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和团圆的意义,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爱国情怀。
本文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中秋节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来历、风俗习惯和团圆意义的认识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培养家庭观念和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秋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和团圆的意义,学会有关中秋节的诗句和歌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秋节的温馨氛围,增强家庭观念和爱国情怀,弘扬传统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秋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和团圆的意义。
2.难点:体会中秋节的家国情怀,学会有关中秋节的诗句和歌曲。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中秋节的温馨氛围。
2.谈话法: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中秋节的认识和感受。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探究中秋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和团圆意义。
4.实践活动法:动手制作月饼,体验中秋节的习俗。
5.欣赏教学法:学习有关中秋节的诗句和歌曲,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中秋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和团圆意义。
2.图片:准备与中秋节相关的图片,如月亮、星星、月饼等。
3.视频:剪辑有关中秋节的电影或纪录片片段。
4.诗句和歌曲:搜集有关中秋节的诗句和歌曲。
5.月饼材料:为实践活动准备月饼的制作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中秋节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中秋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和团圆意义,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中秋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和团圆意义,提高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
山东人民版思品四上《中秋节话团圆》教学设计2
山东人民版思品四上《中秋节话团圆》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中秋节话团圆》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中秋节团圆的传统文化和家庭情感。
本课通过讲述一个家庭的团圆故事,引导学生理解中秋节团圆的内涵,感受家庭亲情,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家庭亲情和团圆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中秋节团圆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可能存在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需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秋节团圆的传统文化和习俗,理解家庭亲情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达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家庭亲情,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秋节团圆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感受家庭亲情。
2.难点:理解家庭亲情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家庭亲情,感受团圆的喜悦。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3.表达法: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等,展示中秋节团圆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故事材料:准备一个关于家庭团圆的故事,用于引导学生体验家庭亲情。
3.作业纸:准备一份写作作业纸,用于学生写作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秋节团圆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述一个关于家庭团圆的故事,引导学生体验家庭亲情,感受团圆的喜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和表达自己对家庭亲情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_《中秋节话团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社品德与社会人民出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秋节话团圆》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分析:教学内容:《中秋节话团圆》一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活中的习俗》里的1《多彩的民族节日》里的第二课。
课程内容:品社课程标准里的六“我们共同的世界”里的2.比较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建筑、饮食等状况,从不同的角度,尝试探究差异产生的原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中、高)课程目标:(三)知识5.初步了解影响世界历时发展的一些重要事件,知道不同环境下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懂得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参与活动,能知道中秋节的知识,体会中秋节的团圆快乐,延伸到象征祖国的团圆。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中秋节”是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团圆节日,有的学生生活在幸福的家庭中,体会着它的温馨、幸福和快乐,可是也有一些家庭还是不能团聚,学生的心理难免有些失落和孤独、寂寞的感觉。
我们中华民族这么重视这个节日,是因为它是我们传统节日中除“春节”以外的第二大节日,具有深刻的团圆意义,是亲人团聚的日子,应该让我们的学生了解这个节日的相关知识、习俗、意义等知识,体会节日带来的喜悦。
主题内容分析“中秋节话团圆”这一活动主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了中秋节的来历、习俗、传说等,以中秋节各自的打算为话题设计讨论情境,交流中秋节的活动情况。
最后,让学生想想中秋节打算怎么过,并把活动内容填在空白处,明白过中秋节的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中秋节这个传统民族节日感受深刻,能说出我们当地过中秋的习俗,也能体会到节日的快乐,但对于更深的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和其他地区的民俗习惯,学生了解地还是比较少的,应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了解更多的中秋知识,运用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知识的更系统化,同时给学生设疑,让学生对传统节日更感兴趣,更有探究性。
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中秋节话团圆》教案
《中秋节话团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传统活动。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3. 引导学生感受团圆、亲情和友情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2. 传统节日中体现的家庭团圆和友情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 中秋节相关文化背景的理解。
2. 如何引导学生体验团圆情感。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中秋节相关故事、图片等教学资源。
3. 活动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中秋节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中秋节吗?中秋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 新课导入:讲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传统活动,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 案例分享:讲述一个关于中秋节团圆的故事,如《嫦娥奔月》,引导学生感受团圆的情感。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中秋节对家庭和友情的影响,分享自己的感受。
5. 活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有关中秋节的手工制作、歌唱、舞蹈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团圆的情感。
6. 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中秋节的主题,强调家庭团圆和友情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中秋节,并记录下团圆的时刻。
8. 板书设计:中秋节来历:嫦娥奔月习俗:赏月、吃月饼、赏花灯活动:手工制作、歌唱、舞蹈团圆:家庭、友情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中秋节来历、习俗和传统活动的掌握情况。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于家庭团圆和友情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3.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于团圆情感的体验和表达。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体验感受。
教师也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活动,如春节、端午节等,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山东人民版思品四上《中秋节话团圆》说课稿2
山东人民版思品四上《中秋节话团圆》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中秋节话团圆》是山东人民版思品四上的一个教学内容。
教材以中秋节为背景,通过讲述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团圆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家庭和谐、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中秋节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
但他们对中秋节的历史背景、习俗背后的意义等方面的了解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对家庭和谐、民族团结等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成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感悟团圆的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团圆的意义,知道家庭和谐、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感悟团圆的美好,树立家庭和谐、民族团结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团圆的意义,知道家庭和谐、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家庭和谐、民族团结的意义,感悟团圆的美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故事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秋节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对中秋节的了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团圆的意义。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家庭和谐、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享讨论成果。
4.案例分析:教师呈现与中秋节相关的故事,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如何体现团圆的意义,感悟家庭和谐、民族团结的美好。
四年级上册品德教案中秋佳节话团圆_鲁人版
四年级上册品德教案中秋佳节话团圆_鲁人版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事实上“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专门是汉代以后,关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教学目标】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专门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因此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样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现在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观看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打算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明白得的观看内容。
随机观看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味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小孩一边观看,一边提问,爱好专门浓。
我提供的观看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亮,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看,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看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关心幼儿学习正确的观看方法,即按顺序观看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点重点观看,观看与说话相结合,在观看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看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模样的,有的小孩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小孩说“乌云跑得飞速。
四年级上册品德教案中秋话团圆鲁人版
中秋话团圆教材分析:让学生了解一些中秋传说、中秋习俗以及与月亮有关的知识,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感受借月思亲的情怀,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情意目标:在活动中,学会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懂得关爱他人。
通过活动,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渗透盼望祖国统一的思想,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知识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一些传说与由来以及中秋节的习俗。
使学生知道中秋节是我们秋季里的民族传统节日,知道人们是为了团圆而过中秋节。
2、知道身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能力目标:3、通过合作,学会交流、分享,提高思维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中秋节的传说。
难点: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前调查了解秋天的节日有哪些。
(2)了解有关中秋节或月亮的传说故事、诗歌以及中秋节习俗。
(3)回顾自己家过中秋节的情景。
教学过程: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月圆之夜,皓月当空,你首先想到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是?看到这样的月亮让你想到了什么?那么为什么叫中秋节呢?看来大家只是跟着过中秋节,并没有真正了解中秋这个节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题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一、导入新课(3分钟)(一)师:月是故乡明,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今年的中秋节,你们家是怎么过的?我们一般会吃些什么?做些什么?(二)师:为什么这一天被叫做中秋节?看下面的一个视频介绍。
关于中秋,你都知道什么?你还知道什么?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
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四年级上册品德教案中秋佳节话团圆鲁人版
四年级上册品德教案中秋佳节话团圆鲁人版【教学目的】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2.培育先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才干。
3.培育先生热爱祖国文明传统和节日习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培育先生热爱祖国文明传统和节日习俗的情感。
【教员预备】1.中秋节来历的视频资料。
2.中秋节习俗的视频资料3.关于月饼的相关引见和图片。
4.关于中秋节知识竞赛的相关资料。
5.制造课件。
【先生预备】1.搜集中秋节的相关资料。
2.预备才艺展现的内容【课时布置】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说话导入,提醒课题师:我国传统节日方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厚多彩。
如今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并说说你的理由。
中秋节是一个聚会的节日,最有人情味的节日,这节课我们来一同走进——中秋佳节话聚会。
【设计意图】交传达统节日加深先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并发生浓重的学习、探求兴味二、效果梳理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十分多,你最想了解哪些?〔生……〕看来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中秋的来历、习俗。
课前教员布置大家查阅了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大家预备好了吗?如今我们就来依据你预备的这些资料小组讨论交流这些效果,然后展现。
【设计意图】经过效果梳理可以让课堂停顿更有针对性,切实在实处置先生想了解的效果。
三、活动一:中秋月圆知多少如今我们的〝中秋联欢会〞正式末尾,小组汇报展现中秋节知识。
1.小组展现中秋节来历同窗们从中秋节时间、史料记载、农业消费、故事传说等等不同方面为我们引见了中秋节的来历。
教员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小视频«中秋节来历»。
〔课件〕中国农历八月在春季中间,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也叫〝八月节〞、〝八月半〞,中秋节的活动围绕〝月〞停止,所以大家还称它为〝月节〞。
中秋节那天,月亮是一年中最圆、最亮、最美的。
板书:月圆2.小组展现中秋节习俗中秋节真是一个有人情味的节日。
最重要的一个习俗就是吃月饼,教员给大家带月饼来了。
中秋节话团圆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二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秋节话团圆”。
首先,我来说一说教材分析:“中秋节话团圆”是《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多彩的节日”中的第二个主题活动。
通过上节课“辞旧岁迎新春”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春节这个传统节日后,会自然的对其他传统节日产生探究兴趣。
“中秋节话团圆:用生动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每到中秋节,人们会借助明月表达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使学生逐步了解:中秋节是团圆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它贯穿着民族文化的传统,流传着中华民族文明的血脉。
在逐步的学习和了解中,学生逐步的培养和建立了爱祖国、爱民族的自豪感。
这种民族的精神贯彻于全课始终。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学生的情况分析:孩子们是无忧无虑的,他们对节日总是充满了热情。
经过课前的调查,我发现,四年级的学生虽然了解一些传统的节日,但由于受到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的限制,导致对传统节日的又来和意义不甚明确。
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老师要调动起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交给他们搜集资料的方法,师生共同努力,拓展教学资源,为学生打开了解民族,了解世界的那扇窗。
在分析了解了学生的情况之后,我把本课的训练重点和四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了有机的结合,确立了这样的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能力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学会收集资料的方法。
知识目标:除了知道“春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还要了解它们的习俗和来历。
关于这节课的重、难点,我是这样认为的:虽然这个单元的活动主题的安排,看似简单,但细细推敲起来,却不难看出,潜在的匠心。
这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知道一些传统节日及他们的来历和习俗,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但是四年级的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如何让“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这个抽象的训练目标落实到实地,是本课力求突破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中秋节话团圆》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中秋节话团圆》教学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因此,整堂课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活动、游戏中得到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活动过程:(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要说一首儿歌,让你们来猜一猜。
(出示课件) 谜语: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这首儿歌中说到的“佳节”,是什么节日?生:(齐声回答)中秋节。
师: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是月圆人团圆的好日子。
同学们,你们今年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生:我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吃月饼。
生:我们一家人把桌子搬到阳台上赏月,吃月饼还有水果。
生:我们一家到大酒店吃饭。
师:同学们都是和父母家人一起过中秋节。
可是,我们这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班级里的同学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今年的中秋节,我们全班没有在一起过,真是可惜。
今天我们就来补过一次班级的中秋节,好不好?(学生们欢呼雀跃)师:那我们要怎样过中秋节呢?你们知道别的地方的人们是怎样过节的吗?生1:在成都有的人要到府南河边放河灯。
生2:南京人中秋除了爱吃月饼外,还吃金陵名菜桂花鸭。
生3: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
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
生4: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
生5:中秋夜,香港人舞火龙、安徽人堆宝塔、广州人树中秋、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人拜月、苗族人跳月、侗族人偷月亮菜、高山族人托球舞等。
师:你们了解的真不少,可是我们这里没有河灯、火龙,放气球台湾的小朋友又看不到,怎么办呢?生:我们可以表演节目,还有关于月球的智力竞猜呀!生:我想吃月饼!师:真是好主意,(出示卡通牌)今天,我们就举行一个“班级大家庭,快乐过中秋”的PARTY,好吗?(学生兴奋不已)(二)、通过活动,加深体验1、交流节目师: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据说,早在宋朝就已经有了吃月饼、拜月的重要习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话团圆
教材分析:
让学生了解一些中秋传说、中秋习俗以及与月亮有关的知识,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感受借月思亲的情怀,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在活动中,学会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懂得关爱他人。
通过活动,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渗透盼望祖国统一的思想,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知识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一些传说与由来以及中秋节的习俗。
使学生知道中秋节是我们秋季里的民族传统节日,知道人们是为了团圆而过中秋节。
2、知道身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能力目标:
3、通过合作,学会交流、分享,提高思维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中秋节的传说。
难点: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前调查了解秋天的节日有哪些。
(2)了解有关中秋节或月亮的传说故事、诗歌以及中秋节习俗。
(3)回顾自己家过中秋节的情景。
教学过程: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月圆之夜,皓月当空,你首先想到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是?看到这样的月亮让你想到了什么?那么为什么叫中秋节呢?看来大家只是跟着过中秋节,并没有真正了解中秋这个节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题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一、导入新课(3分钟)
(一)师:月是故乡明,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今年的中秋节,你们家是怎么过的?我们一般会吃些什么?做些什么?
(二)师:为什么这一天被叫做中秋节?看下面的一个视频介绍。
关于中秋,你都知道什么?你还知道什么?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
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同学们,看来庆中秋吃月饼是很久以前就有的了,从这你体会到了什么?(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教师过渡:是啊,这些美丽的传说故事披着神秘的色彩,蕴含着古老的中国文化,代表着人们追求完美、追求正义、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中秋节历史悠久,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国为传承民族文化,从2019年起中秋节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节日。
二、玩游戏,猜神话故事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下面我们以一种游戏的方式来走进这些故事。
同学们看过是真的吗这个节目吗?我们一起来玩,规则是:站着听神话故事,如果是真的,就不动,是假的就坐下。
三、各地中秋风俗
同学们,你们知道祖国各地、各民族欢庆中秋是什么样子吗?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
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
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
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
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
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想不想了解一些中秋节的民族风情呢? 中秋节最主要的庆祝方式就是吃月
饼、赏月、玩花灯,可是不少民族也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
不仅是国内,海外的华人华侨也在通过各种方式喜庆中秋。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北宋京师。
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
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
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领略了各地、各民族的中秋风情,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主发言)
四、读诗歌,品幸福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节赏月对诗会友是必不可少的。
漂泊在外的游子常以月亮的诗词来寄托他们的思乡之情,请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品一品吧。
欣赏《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水调歌头》(宋)苏东坡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分钟)还有谁记得其他的诗句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中华诗文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这些诗歌,让我们似乎看到一轮明月下浓浓的乡情和不尽的情思。
刚刚我们在快乐中品味了中秋的诗情画意,品尝中秋美食也不容错过。
五、中秋寄相思
同学们,今天,我们团圆了幸福了快乐了,你们可知道,在这幸福的背后,有多少人在我们默默付出。
(出示图:各行各业的人们。
)
为了让我们过一个团圆祥和的中秋之夜,你们知道有哪些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忙碌着,不能回家过节和亲人团聚。
而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些人说些什么?(感恩、珍惜)孩子们,中秋夜,我们和家人团聚了,今天,咱们班级这个大家庭团圆了,幸福了,可是你们知道吗?中华民族也是一个大家庭,香港和澳门都
已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可是我们的祖国母亲还有一个孩子还没有回来,你知道是哪里吗?
生:宝岛——台湾!台湾是我们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秋节,是我们共同的传统节日。
而中秋赏月是我们共同的中华风情。
而中秋赏月时,台湾人又是怎样思念大陆的亲人的呢?我们来共同欣赏台湾作家的文章,体会他浓重的思乡之情。
语言质朴、真挚、感人,抒发了海外赤子对祖国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
虽然只有两句歌词,但其含义深远。
第一段表达了两岸同胞血脉相通,心心相映,彼此不可分离的骨肉亲情;第二段进一步表达了台湾同胞思念故乡盼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心愿。
六、共唱《明月几时有》
同学们,下面欣赏《明月几时有》会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
听了这首歌曲,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你有什么感受?让我们再来饱含深情的品味台湾同胞对亲人的思念吧!我们共同期望,台湾能够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圆。
七、作业
接下来的节日是什么?请学生们下课收集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