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口通信.doc

合集下载

串口通信原理详解

串口通信原理详解

串口通信原理详解串口通信是一种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它通过连接在计算机上的串行接口来实现数据的传输。

串口通信的原理主要包括硬件原理和协议原理。

1.硬件原理:串口通信使用的是串行通信方式,即数据位、起始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按照串行的顺序逐位传输。

串口通信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硬件部分:(1) 串行接口芯片:串口通信的核心是串行接口芯片,也被称为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

UART负责将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并通过串行线路进行传输。

UART包含一个发送缓冲区和一个接收缓冲区,通过发送和接收FIFO(first in, first out)缓冲区实现数据的传输。

(2)串口线路:串口通信通过串行线路实现数据的传输。

常见的串口线路有三根信号线:发送线(Tx)、接收线(Rx)和地线(GND)。

发送线用于将数据从UART发送到外部设备,接收线则相反,用于将外部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到UART。

地线用于连接发送和接收设备的共地连接。

(3)器件选择和电平转换:串口通信设备不同,电压标准可能也不同。

因此,在进行串口通信时,需要根据具体设备的电平标准选择对应的器件。

如果两个设备的电平标准不一致,还需要进行电平转换,以保证数据的传输。

2.协议原理:串口通信需要遵循一定的协议,以保证数据的正确传输。

协议的实现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数据帧格式:数据帧是串口通信中数据的基本单位。

常见的数据帧格式包括起始位、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

起始位指示数据的开始,停止位标识数据的结束,而数据位用于存储实际传输的数据。

校验位用于检测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出错。

(3)数据流控制:数据流控制用于控制数据的传输速率,以避免因数据接收或发送速度不一致而导致的数据丢失。

常用的数据流控制方式有软件流控制(XON/XOFF)和硬件流控制(RTS/CTS)。

软件流控制通过发送特定字符来控制流量,硬件流控制则通过控制特定的硬件信号线来实现。

串口通信协议

串口通信协议

串口通信协议协议名称:串口通信协议一、引言串口通信协议旨在规范串行通信中数据的传输方式和格式,确保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能够顺利进行。

本协议适用于使用串口进行数据传输的各种设备和系统。

二、术语定义1. 串口:指计算机或其他设备上的串行通信接口,用于将数据以序列的方式传输。

2. 数据位:指每个数据字节中所包含的位数,常用的取值为5、6、7、8。

3. 停止位:指数据字节之后的额外位数,用于标识数据传输的结束。

4. 校验位:指用于校验数据传输的正确性的额外位数。

5. 波特率:指每秒钟传输的比特数,用于衡量数据传输速率。

6. 帧:指数据传输中的一个完整单元,包括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

三、通信协议1. 通信参数设置a. 数据位:默认为8位,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b. 停止位:默认为1位,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c. 校验位:默认为无校验,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d. 波特率:默认为9600bps,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2. 数据帧格式a. 起始位:每个数据帧以一个起始位开始,用于标识数据帧的开始。

b. 数据位:根据通信参数设置的数据位数确定,用于传输实际数据。

c. 停止位:每个数据帧以一个或多个停止位结束,用于标识数据帧的结束。

d. 校验位:可选项,用于校验数据传输的正确性。

3. 通信流程a. 发送端将数据按照数据帧格式进行封装,并通过串口发送。

b. 接收端通过串口接收数据,并按照数据帧格式进行解析。

c. 接收端校验数据的正确性,如果校验失败,则丢弃该数据帧。

d. 接收端将有效数据提取出来进行处理。

四、通信协议示例以下为一个示例,展示了一个基于串口通信的简单数据传输协议。

1. 通信参数设置:数据位:8位停止位:1位校验位:无波特率:9600bps2. 数据帧格式:起始位:1位(固定为0)数据位:8位停止位:1位(固定为1)3. 通信流程:a. 发送端封装数据帧:起始位:0数据位:实际数据停止位:1b. 发送端通过串口发送数据帧。

串口通讯协议

串口通讯协议

串口通讯协议串口通讯协议是一种用于在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协议。

它是通过串行通信接口(串口)将数据以逐位的方式传输。

串口通讯协议通常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各种外设,如打印机、调制解调器、传感器等。

1. 什么是串口通讯协议?串口通讯协议是一种规定了数据传输格式和通信规则的协议。

它定义了数据帧的结构、数据的编码和解码方式、数据的传输速率等。

串口通讯协议通常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部分包括串口接口的物理连接、电气特性以及数据线的连接方式。

串口通常包括发送线(TX)、接收线(RX)和地线(GND)。

这些线路通过串口线连接计算机和外设。

软件部分涉及到数据的传输和解析。

在串口通讯中,数据被分为连续的字节,并通过串行方式逐个传输。

发送方将字节一位一位地发送到接收方,接收方则按照事先约定好的规则解析和处理数据。

2. 常见的串口通讯协议2.1 RS-232RS-232是一种常见的串口通讯协议,它定义了串口的物理接口和电气特性。

RS-232通常使用DB9或DB25连接器,并且规定了数据线的连接方式、电平范围等。

2.2 UART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是一种通用的异步收发器。

它是实现串口通讯的重要组件,负责将数据从并行格式转换为串行格式,并在发送和接收之间进行时序控制。

UART可以通过调整参数来适应不同的通信需求,如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

2.3 SPI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是一种同步串行通信协议,常用于连接微控制器和外部设备。

SPI使用4条线进行通信,包括时钟线、数据线、主从选择线和片选线。

SPI具有高速传输和多设备连接的优势。

2.4 I2C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用于连接集成电路芯片之间的通信。

I2C使用两条线进行通信,一条是时钟线(SCL),另一条是数据线(SDA)。

单片机中的串口通信技术

单片机中的串口通信技术

单片机中的串口通信技术串口通信技术是指通过串行接口将数据传输和接收的技术。

在单片机领域,串口通信是一种常见的数据交互方式。

本文将介绍单片机中的串口通信技术,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串口通信的原理串口通信是指通过串行接口传输数据的方式,其中包括一个数据引脚和一个时钟引脚。

数据引脚用于传输二进制数据,在每个时钟周期内,数据引脚上的数据会被读取或写入。

时钟引脚则用于控制数据的传输速度。

单片机中的串口通信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发送和接收。

发送时,单片机将数据转换为二进制形式,并通过串口发送出去。

接收时,单片机会从串口接收到二进制数据,并将其转换为可识别的格式。

通过发送和接收两个过程,单片机可以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二、串口通信的类型在单片机中,串口通信主要包含两种类型:同步串口和异步串口。

同步串口是指发送和接收两个设备之间使用相同的时钟信号,以保持数据同步。

同步串口通信速度快,但需要额外的时钟信号输入。

异步串口则是通过发送数据前提供起始位和终止位来区分不同数据帧的方式进行通信。

异步串口通信的优势是不需要额外的时钟信号,但速度相对较慢。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使用异步串口通信。

异步串口通信相对简单易用,适合多种应用场景。

三、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实现单片机中实现串口通信通常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串口通信引脚配置:单片机需要连接到一个串口芯片或者其他外部设备,因此需要配置相应的引脚作为串口通信的数据引脚和时钟引脚。

2. 波特率设置:波特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位数。

在进行串口通信时,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波特率需要相同。

单片机中通常通过寄存器设置波特率,以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3. 数据发送和接收:在单片机中,通过将数据写入发送缓冲器并启动发送操作来发送数据。

接收数据时,单片机会接收到串口中的数据,并将其保存在接收缓冲器中。

4. 中断机制:在进行串口通信时,单片机通常会使用中断机制来处理数据接收和发送。

中断机制可以减轻单片机的负担,提高系统效率。

串口通信原理

串口通信原理

串口通信原理串口通信是一种用于在计算机或其他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通信方式。

它是一种通过串行线路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方式,相比并行通信,串口通信可以节省大量的线路资源,因此在很多场合下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串口通信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特点。

首先,串口通信的原理是通过串行线路将数据一位一位地传输。

在串口通信中,数据是按照一定的速率通过串行线路进行传输的,这个速率被称为波特率。

波特率越高,数据传输的速度也就越快。

在进行串口通信时,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波特率必须是一致的,否则会导致数据传输错误。

其次,串口通信中的数据是通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来进行传输的。

数据位指的是每个数据字节中实际用于传输数据的位数,通常为8位。

停止位是用来标识一个数据帧的结束的位,通常为1位。

校验位是用来验证数据传输是否正确的位,通常有奇校验、偶校验和无校验三种方式。

通过这些位的组合,可以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出现错误。

另外,串口通信还有两种常见的接口标准,分别是RS-232和RS-485。

RS-232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串口通信接口标准,它通常用于在个人电脑和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RS-485是一种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中的串口通信接口标准,它可以支持多个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并且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串口通信常常被用于各种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比如计算机与打印机、计算机与传感器等。

通过串口通信,这些设备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交换,实现各种功能。

另外,串口通信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中,比如工业控制系统、智能家居系统等。

总的来说,串口通信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数据传输方式,它通过串行线路进行数据传输,可以节省大量的线路资源,因此在各种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希望本文对串口通信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有所帮助。

串口通讯原理

串口通讯原理

串口通讯原理串口通讯是一种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它通过串行传输数据,将数据一位一位地发送和接收。

串口通讯常用于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例如打印机、调制解调器、传感器等。

本文将介绍串口通讯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一、串口通讯的基本原理串口通讯使用两根信号线进行数据传输,分别是发送线(TX)和接收线(RX)。

发送线用于将数据从发送端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线则用于将数据从接收端传输到发送端。

这两根信号线通过一对电缆连接在一起。

在串口通讯中,数据是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传输的。

常见的格式包括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

起始位用于标识数据传输的开始,数据位用于传输实际的数据,校验位用于检测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停止位用于标译数据传输的结束。

二、串口通讯的工作方式串口通讯的工作方式可以分为同步和异步两种。

同步传输是指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时钟信号保持同步,数据按照时钟信号的边沿进行传输。

异步传输则是指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时钟信号不同步,数据通过起始位和停止位进行同步。

在同步传输中,发送端和接收端需要事先约定好时钟信号的频率和相位,以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

而在异步传输中,发送端和接收端只需要约定好数据的格式,不需要同步时钟信号,因此更加灵活。

三、串口通讯的优缺点串口通讯具有以下优点:1. 简单易用:串口通讯的硬件接口简单,使用方便。

2. 跨平台性:串口通讯可以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3. 可靠性高:串口通讯的传输稳定可靠,不容易出错。

然而,串口通讯也存在一些缺点:1. 传输速率较低:串口通讯的传输速率相对较低,无法满足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

2. 连接距离有限:串口通讯的连接距离较短,一般不超过几十米。

3. 线路复杂:串口通讯需要使用专用的串口线缆,线路较为复杂。

四、串口通讯的应用领域串口通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工业自动化、通信设备、医疗设备等。

例如,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串口通讯常用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在通信设备领域,串口通讯常用于调制解调器和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uart串口通信协议

uart串口通信协议

UART串口通信协议1. 介绍UART(全称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是一种常用的串口通信协议,用于在数字系统中进行异步通信。

UART协议通过在数据中插入起始位、停止位和校验位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校验。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UART的工作原理、通信流程、数据帧格式以及常见应用场景。

2. 工作原理UART通信协议使用一对线路进行数据的传输,包括一条用于发送数据的线路(称为Tx线路)和一条用于接收数据的线路(称为Rx线路)。

在传输数据之前,发送端和接收端必须约定好通信参数,如波特率、数据位宽、校验位和停止位等。

通过发送和接收数据时的电平变化,UART可以实现异步的数据传输。

UART的工作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 - 发送端将要发送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格式组织成一帧数据。

- 发送端发送起始位,通知接收端数据的开始。

- 发送端按照约定的波特率,将数据位逐位发送。

- 发送端发送校验位,用于校验数据的正确性。

- 发送端发送停止位,标志一帧数据的结束。

- 接收端接收起始位,开始接收数据。

- 接收端按照约定的波特率,逐位接收数据位。

- 接收端接收校验位,校验数据的正确性。

- 接收端接收停止位,结束接收数据。

3. 通信流程UART通信协议的通信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发送端准备要发送的数据,并按照事先约定好的格式组织成数据帧。

2. 发送端将起始位设为逻辑低电平,发送给接收端,通知接收端数据的开始。

3. 发送端按照约定的波特率,将数据位逐位发送给接收端。

4. 发送端计算并发送校验位,用于校验数据的正确性。

5. 发送端将停止位设为逻辑高电平,发送给接收端,标志一帧数据的结束。

6. 接收端接收起始位,开始接收数据。

7. 接收端按照约定的波特率,逐位接收数据位。

8. 接收端接收校验位,校验数据的正确性。

9. 接收端接收停止位,结束接收数据。

串口通信协议

串口通信协议

串口通信协议协议名称:串口通信协议一、引言本协议旨在规范串口通信的数据格式、传输规则和通信协议,以确保串口通信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互操作性。

本协议适用于各种串口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二、术语定义1. 串口:指计算机或其他设备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接口。

2. 数据帧:指在串口通信中传输的数据单元,包含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

3. 波特率: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位数,用来衡量串口通信的速度。

4. 奇偶校验:指用于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的校验机制。

三、协议规范1. 数据帧格式1.1 起始位:每个数据帧以一个起始位开始,用于标识数据帧的开始。

1.2 数据位:数据位用于传输实际的数据,可以是8位或更少。

1.3 奇偶校验位: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可以在数据位之后添加一个奇偶校验位。

1.4 停止位:每个数据帧以一个或多个停止位结束,用于标识数据帧的结束。

2. 通信流程2.1 发送端将数据按照数据帧格式封装,并通过串口发送。

2.2 接收端接收到数据后,根据数据帧格式进行解析。

2.3 接收端校验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如果校验失败,则丢弃该数据。

2.4 接收端根据协议定义的命令或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

2.5 发送端和接收端可以通过握手协议来确认通信的建立和终止。

3. 数据传输规则3.1 发送端和接收端必须使用相同的波特率进行通信。

3.2 发送端和接收端必须使用相同的数据帧格式进行数据传输。

3.3 发送端和接收端必须按照协议规定的顺序发送和接收数据。

3.4 发送端和接收端必须遵守协议规定的通信流程。

四、示例以下是一个基于本协议的串口通信示例:发送端:1. 设置波特率为9600bps。

2. 封装数据帧,包含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

3. 通过串口发送数据。

接收端:1. 设置波特率为9600bps。

2. 接收串口数据。

3. 根据数据帧格式解析数据。

4. 进行奇偶校验,如果校验失败,则丢弃该数据。

5. 根据协议定义的命令或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

串口通信 标准

串口通信 标准

串口通信标准串口通信(Serial Communication)是一种常用的数据传输方式,它通过串行方式逐位传输数据。

在串口通信中,数据在两个设备之间逐位传输,每个设备都有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能力。

以下是串口通信的一些标准:1. RS-232:RS-232是一种常用的串口通信标准,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制定。

它定义了数据传输的电压和信号线配置,以及数据传输速率等参数。

RS-232标准使用负逻辑,即逻辑0表示-5V至-15V 的电压,而逻辑1表示+5V至+15V的电压。

2. RS-485:RS-485是另一种常见的串口通信标准,它扩展了RS-232的功能,支持多点通信,即多个设备可以通过一个总线上进行通信。

RS-485使用差分信号传输方式,提高了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3. USB:USB(Universal Serial Bus)虽然是一种总线标准,但它也可以用于串口通信。

USB是一种常用的接口标准,它支持热插拔和即插即用,并且可以传输数据和电力。

通过USB转串口适配器,可以将USB转换为串口通信。

4. I2C: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用于连接低速设备的总线标准,它通过两根信号线(SDA和SCL)进行串行通信。

I2C总线可以挂载多个设备,并且设备之间可以进行通信。

5. SPI: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是一种同步串行通信协议,它定义了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的通信方式。

SPI使用四根信号线(SCK、MOSI、MISO和NSS),支持高速数据传输。

这些是常见的串口通信标准,每种标准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选择合适的串口通信标准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和硬件配置。

串口通信原理详解

串口通信原理详解

串口通信原理详解串口通信是一种在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它利用串行传输的原理将数据逐位地发送。

串口通信常用于连接计算机和打印机、调制解调器、传感器等外部设备,也可用于不同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串口通信的原理包括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两个方面。

物理层是串口通信中的最底层,它负责将数据从计算机传输到外部设备,或者从外部设备传输到计算机。

在物理层,串口通信通常使用RS-232或RS-485标准。

RS-232是一种单端口的标准,它通过发送和接收线分别传输数据。

RS-485是一种双端口的标准,它通过发送线和接收线组合来传输数据。

物理层负责将数据转换成电压信号并通过这些线传输,接收端则解码信号并还原成数据。

数据链路层是串口通信中的中间层,它负责将数据分成固定长度的数据帧,并通过物理层进行传输。

数据链路层通常使用一种叫做UART(通用异步收发器)的芯片来实现。

UART负责通过物理层的串口接收或发送数据,并将接收或发送的数据帧从串行格式转换成并行格式。

数据帧包括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这些位的设置有助于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发送端将数据帧发送到UART芯片,芯片通过串口发送给外部设备;接收端则将从串口接收的数据帧传输给UART芯片,芯片将其转换成并行格式后传递给计算机。

串口通信的工作原理如下:1.发送端发送数据。

计算机将要发送的数据通过UART芯片发送到串口,串口将数据帧传输到物理层进行发送。

2.接收端接收数据。

外部设备将要发送的数据通过物理层的串口传输到UART芯片,芯片将数据帧转换成并行格式后传递给计算机。

3.数据校验。

在数据链路层,串口通信常使用奇偶校验或循环冗余校验(CRC)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接收端在接收数据后会检查校验位,如果校验错误会丢弃该数据。

4.流控制。

串口通信中还可使用硬件流控制和软件流控制两种方法来控制数据的传输速度。

硬件流控制利用CTS(引脚状态确认)和RTS(请求发送)信号进行控制;软件流控制通过发送特定字符来控制数据的传输速度。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串口通信实现两个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通过使用串口通信协议,我们能够在不同设备之间进行双向数据传输,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

本文将介绍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实验设备和步骤、实验结果以及讨论与总结。

一、引言串口通信是一种常用的通信方式,它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嵌入式系统、智能设备等领域。

串口通信通过连接计算机或其他设备的串口接口,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

串口通信具有传输速度快、稳定可靠、易于实现等优点,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实验设备和步骤1. 实验设备本实验使用以下设备进行串口通信实验:- 一台计算机- 一块开发板或者单片机- 两根串口线- 软件串口调试助手2. 实验步骤(1)连接串口线首先,将一根串口线的一个端口连接到计算机的串口接口,另一个端口连接到开发板或者单片机的串口接口。

然后,将另一根串口线的一个端口连接到计算机的另一个串口接口,另一个端口连接到开发板或者单片机的另一个串口接口。

(2)设置串口参数打开软件串口调试助手,在设置界面中选择正确的串口号和波特率,并设置其他参数,如数据位、停止位、奇偶校验等。

(3)发送和接收数据在软件串口调试助手的发送界面中输入要发送的数据,并点击发送按钮。

然后,在接收界面中即可看到接收到的数据。

三、实验结果本实验通过串口通信成功地实现了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在软件串口调试助手的发送界面中,我们输入了一段文本,并成功发送到开发板或者单片机。

在接收界面中,我们成功接收到了从开发板或者单片机发送过来的数据,并正确显示在接收界面上。

四、讨论与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步骤。

串口通信具有不同的参数设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串口接口的连接问题,确保连接正确、稳定。

另外,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也需要注意数据的格式和校验问题,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串口通信的应用领域。

实验9 串口通信

实验9 串口通信

实验9 串口通信一、实验目的1、掌握串口通信的线路连接方式;2、掌握串口通信的编程方法。

二、实验内容直接用短线交叉连接两个单片机的P3.0和P3.1口,在单片机A上编写按键计数程序,当扫描到有键被按下时,记录按键次数,并通过串口发送给单片机B;在单片机B上编写led控制程序,当单片机B收到单片机A发送来的按键次数后,若按键次数为奇数,led灯点亮,若按键次数为偶数,led灯熄灭。

三、实验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教学、演示、讲练结合、软件仿真四、实验条件实验指导书、计算机、Proteus软件、Keil C51软件五、实验学时2学时六、实验步骤1、Proteus设计电路原理图(1)按照图14-1,在Proteus软件中绘制好电路原理图。

图14-1 电路原理图说明:单片机A的P2.0口接按钮开关;单片机B的P1.0口接led灯阴极,led 灯阳极接电源。

两块单片机的RXD和TXD交叉相连。

(2)电路原理图中所需要的元件见表14-1。

表14-1 元件列表元件名称型号数量Proteus中的名称单片机芯片AT89C51 2个AT89C51 晶振12MHz 2个CRYSTAL电容22PF 4个CAP 电解电容10uF/16V 2个CAP-ELEC 电阻220Ω/1K 1/2个RES 发光二极管1个LED-YELLOW按钮开关1个BUTTON2、编程控制在Keil软件中进行程序编制,完成目标:在单片机A上编写按键计数程序,当扫描到有键被按下时,记录按键次数,并通过串口发送给单片机B;在单片机B上编写led控制程序,当单片机B收到单片机A发送来的按键次数后,若按键次数为奇数,led灯点亮,若按键次数为偶数,led灯熄灭。

将下面的参考程序补充完整,也可自行编写新程序。

参考程序代码如下:(1)发送方程序:(2)接收方程序:3、仿真调试将生成的HEX文件加载到Proteus中,进行软件仿真,查看效果。

七、思考题如果将实验需求发生变化:在一块板子上编写矩阵键盘扫描程序,当扫描到有键被按下时,将键值通过串口发送出去,另一块板上单片机收到串口发送来的键值后,将对应键值以0-F方式显示在数码管上。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 掌握单片机串口通信的编程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串口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实验原理串口通信是指通过串行通信接口进行的数据传输方式。

串口通信具有传输速率较低、通信距离较近等特点,但具有简单、可靠、易于实现等优点。

在单片机应用中,串口通信广泛应用于数据采集、设备控制、远程通信等领域。

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单片机的串行通信接口(如UART、USART等)发送和接收数据。

串口通信的数据格式通常包括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

三、实验设备1. 单片机开发板(如STC89C52、STM32等)2. 串口调试助手(如PuTTY、串口调试助手等)3. 仿真软件(如Proteus、Keil等)四、实验内容1. 串口通信硬件连接2. 串口通信软件编程3. 串口通信调试与验证五、实验步骤1. 硬件连接(1)将单片机的TXD、RXD、GND等引脚与计算机的串口通信线相连。

(2)将计算机的串口通信线与串口调试助手相连。

2. 软件编程(1)在仿真软件中编写单片机程序,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2)在串口调试助手中编写程序,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3. 调试与验证(1)在仿真软件中运行单片机程序,观察串口调试助手中的数据是否正确接收。

(2)修改单片机程序,改变发送和接收的数据,验证串口通信的可靠性。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实现了单片机与计算机之间的串口通信。

在串口调试助手中,可以观察到单片机发送的数据被正确接收,同时也可以向单片机发送数据。

2. 实验分析(1)实验验证了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参数的设置,以保证通信的准确性。

(3)实验过程中,可以尝试不同的通信协议,如ASCII码、十六进制等,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七、实验心得1. 串口通信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数据传输方式,在单片机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串口通信的概念和原理

串口通信的概念和原理

串口通信的概念和原理
串口通信是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通信方式,通常用于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

串口通信基于串行传输的原理,即将数据位按照顺序一个一个地发送或接收。

串口通信的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串行传输,串口通信采用串行传输方式,即将数据位按照顺序一个一个地发送或接收。

与并行传输相比,串行传输只需要一根传输线,节省了硬件成本。

2. 通信协议,串口通信需要定义一套通信协议,以规定数据的格式、传输速率、校验方式等。

常见的串口通信协议包括RS-232、RS-485、UART等。

3. 传输速率,串口通信的传输速率用波特率(Baud Rate)来表示,表示每秒传输的比特数。

波特率越高,传输速度越快,但也会增加传输错误的可能性。

4. 数据帧,串口通信将数据划分为多个数据帧进行传输。

每个
数据帧包含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等。

起始位标识数据帧的开始,停止位标识数据帧的结束,校验位用于验证数据的正确性。

5. 硬件接口,串口通信需要通过串口接口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

常见的串口接口有RS-232和RS-485等,它们定义了物理连接的规范和电气特性。

总结起来,串口通信是一种基于串行传输的通信方式,通过定义通信协议、设置传输速率和使用数据帧等技术手段,实现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

串口通信机制

串口通信机制

串口通信机制串口通信是一种通过串行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方式。

在串口通信中,数据位按照一定的顺序通过单个通信通道进行传输,通常使用串行通信协议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

以下是串口通信的一般机制:1.串口通信硬件:o串口接口:串口通信通常使用RS-232、RS-485、USB等串口接口标准。

RS-232是一种常见的串口标准,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

o数据线:串口通信使用多条数据线,包括发送数据线(TX)、接收数据线(RX)、地线(GND),可能还有其他信号线,如数据位、停止位、奇偶校验位等。

2.波特率:o通信双方必须设置相同的波特率,即数据传输的速率。

波特率表示每秒传输的比特数,常见的波特率有9600、115200等。

3.数据帧格式:o数据通过数据帧的形式进行传输。

数据帧包括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停止位等。

通信双方必须设置相同的数据帧格式。

4.起始位和停止位:o起始位表示数据的传输开始,停止位表示数据的传输结束。

它们之间的数据位是实际的数据。

5.奇偶校验位:o奇偶校验位用于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错误。

奇偶校验位的设置可以是奇校验、偶校验或无校验。

6.数据传输流程:o发送端:数据按照数据帧格式发送到串口,包括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停止位。

o传输线:数据通过串口通信线路传输到接收端。

o接收端:接收端解析接收到的数据帧,根据数据帧格式提取数据。

7.软件控制:o串口通信可以通过计算机的串口接口硬件控制,也可以通过软件进行控制。

操作系统提供相应的串口通信API,应用程序可以通过API进行串口通信。

串口通信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传感器网络、计算机外设等领域。

不同的应用场景和设备可能使用不同的串口标准和通信参数。

串行通信

串行通信

串口是串行接口(serial port)的简称,也称为串行通信接口或COM接口。

串口通信是指采用串行通信协议(serial communication)在一条信号线上将数据一个比特一个比特地逐位进行传输的通信模式。

串口按电气标准及协议来划分,包括RS-232-C、RS-422、RS485等。

1.串行通信在串行通信中,数据在1位宽的单条线路上进行传输,一个字节的数据要分为8次,由低位到高位按顺序一位一位的进行传送。

串行通信的数据是逐位传输的,发送方发送的每一位都具有固定的时间间隔,这就要求接收方也要按照发送方同样的时间间隔来接收每一位。

不仅如此,接收方还必须能够确定一个信息组的开始和结束。

常用的两种基本串行通信方式包括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

1.1串行同步通信同步通信(SYNC:synchronous data communication)是指在约定的通信速率下,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时钟信号频率和相位始终保持一致(同步),这样就保证了通信双方在发送和接收数据时具有完全一致的定时关系。

同步通信把许多字符组成一个信息组(信息帧),每帧的开始用同步字符来指示,一次通信只传送一帧信息。

在传输数据的同时还需要传输时钟信号,以便接收方可以用时针信号来确定每个信息位。

同步通信的优点是传送信息的位数几乎不受限制,一次通信传输的数据有几十到几千个字节,通信效率较高。

同步通信的缺点是要求在通信中始终保持精确的同步时钟,即发送时钟和接收时钟要严格的同步(常用的做法是两个设备使用同一个时钟源)。

在后续的串口通信与编程中将只讨论异步通信方式,所以在这里就不对同步通信做过多的赘述了。

1.2串行异步通信异步通信(ASYNC:asynchronous data communication),又称为起止式异步通信,是以字符为单位进行传输的,字符之间没有固定的时间间隔要求,而每个字符中的各位则以固定的时间传送。

在异步通信中,收发双方取得同步是通过在字符格式中设置起始位和停止位的方法来实现的。

51单片机串口通信

51单片机串口通信

51单片机串口通信串行口通信是一种在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方式,其中包括了并行通信、RS-232通信、USB通信等。

而在嵌入式系统中,最常见、最重要的通信方式就是单片机串口通信。

本文将详细介绍51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原理、使用方法以及一些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一、串口通信的原理串口通信是以字节为单位进行数据传输的。

在串口通信中,数据传输分为两个方向:发送方向和接收方向。

发送方将待发送的数据通过串行转并行电路转换为一组相对应的并行信号,然后通过串口发送给接收方。

接收方在接收到并行信号后,通过串行转并行电路将数据转换为与发送方发送时相对应的数据。

在51单片机中,通过两个寄存器来实现串口通信功能:SBUF寄存器和SCON寄存器。

其中,SBUF寄存器用于存储要发送或接收的数据,而SCON寄存器用于配置串口通信的工作模式。

二、51单片机串口通信的使用方法1. 串口的初始化在使用51单片机进行串口通信之前,需要进行串口的初始化设置。

具体的步骤如下:a. 设置波特率:使用波特率发生器,通过设定计算器的初值和重装值来实现特定的波特率。

b. 串口工作模式选择:设置SCON寄存器,选择串行模式和波特率。

2. 发送数据发送数据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a. 将要发送的数据存储在SBUF寄存器中。

b. 等待发送完成,即判断TI(发送中断标志位)是否为1,如果为1,则表示发送完成。

c. 清除TI标志位。

3. 接收数据接收数据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a. 等待数据接收完成,即判断RI(接收中断标志位)是否为1,如果为1,则表示接收完成。

b. 将接收到的数据从SBUF寄存器中读取出来。

c. 清除RI标志位。

三、51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1. 波特率不匹配当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波特率不一致时,会导致数据传输错误。

解决方法是在初始化时确保两端的波特率设置一致。

2. 数据丢失当发送方连续发送数据时,接收方可能会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

串口通信电路基本原理

串口通信电路基本原理

串口通信电路基本原理
串口通信电路是一种常见的通信方式,通过串行通信线路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其基本原理如下:
1. 串行通信线路:串口通信电路通常使用串行通信线路,如RS-232、RS-485、USB等。

这些线路可以将数据从一个设备传输到另一个设备,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

2. 串行通信协议:串口通信电路使用特定的串行通信协议,如RS-232协议、RS-485协议等。

这些协议规定了数据传输的格式、传输速率、数据位长度、校验方式等参数,以确保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传输方式:串口通信电路采用异步串行通信方式,即数据以字符为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传输。

在传输过程中,每个字符包含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等组成部分。

4. 波特率:波特率是串口通信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它决定了数据传输的速度。

不同的设备可能需要不同的波特率来匹配它们的传输速率。

综上所述,串口通信电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串行通信线路和特定的串行通信协议,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传输过程中,使用异步串行通信方式,并遵循一定的字符格式和波特率等参数。

以上就是串口通信电路的基本原理,通过了解这些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串口通信电路,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控制。

串口通信格式

串口通信格式
02
交通指示灯执行终端2.
03
交通指示灯执行终端3.
04
交通指示灯执行终端4.
FF
广播数据到所有终端节点。用于同时对所有终端进行状态设置。
1
1
2
偏移量
0
1
2
定义
FH
Node ID
Light status
bit
15-9
8
7
6
5
4
3
2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定义
保留
左R
左Y
左G
直R
直Y
直G
右R
右Y
右G
协调器响应:FE 01 00 00
附表1:
Node ID分配表
Node ID
说明
00
协调器设备标识。Ping协调器用到
01
交通指示灯执行终端1.用此ID可将数据单播到对应终端节点。
交通灯
1.上位机通过串口ping协调器
发送命令:FE 00数据源自FE00长度1
1
偏移量
0
1
定义
FH
Node ID
FH:固定串口头
Node ID:节点ID。区分各节点的标识符。详见附表1。
协调器响应:FE 00
协调器响应格式与发送命令相同
2.通过串口设置终端节点交通灯状态
数据
FE
01
00 00
长度Byt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提要关键词串口,中断,定时器/记数器,键盘扫描LED显示,这是一个简单的上位机与下位机的交互系统:利用3*4小键盘输入0~9的一串数字(不大于5),通过8051自带的串口发送给PC并显示在系统的6位LED上;单片机接收上位机的输入并显示在LED上。

8051串行口经232电平转换后,与PC机串行口相连。

PC机使用串口调试应用程序V2.2.exe,实现上位机与下位机的通讯。

硬件说明单片机的结构: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

因为单片机主要用与控制系统中,所以又称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或嵌入式控制器(Embedded Controller).它具有嵌入式系统所要求的体系结构,微处理器,指令系统,总线方式,管理模式等。

通常片内都含有中央处理器(CPU),数据存储器(RAM),程序存储器(ROM,EPROM,FLASH ROM),定时器/计数器和各种输入/输入(I/O)接口。

其结构如下The structure of ATM89C51AT89C51单片机是采用高性能的静态80C51设计。

由先进CMOS工艺制造并带有非易失性FLASH程序存储器。

AT89C51包含128字节RAM,32条I/O线,2个16位定时器,5中断2优先级中断嵌套结构,1串行I/O口(可用于多机通信。

I/O扩展或全双工通信)以及片内震荡器和时钟电路。

(3)AT89C51的特点:MCS-51系列兼容产品4K字节在线可编程FLASH ROM128字节内部 RAM32条可编程I/O线完全静态可调频率:0Hz~24MHz2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6个中断源头可编程连续通道空闲低功耗和低电压方式2.3 定时器/记数器AT89C51单片机是采用高性能的静态80C51设计, MCS-51系列兼容产品。

由先进CMOS工艺制造并带有非易失性4K FLASH程序存储器, 在线可编程。

AT89C51包含128字节RAM,32条I/O线,2个16位定时器,5中断2优先级中断嵌套结构,空闲低功耗和低电压方式,1串行I/O口(可用于多机通信。

I/O扩展或全双工通信)以及片内震荡器和时钟电路。

定时/计数器在单片机中有两个特殊功能寄存器与定时/计数有关,这就是TMOD和TCON。

我们在写程序时就可以直接用这个名称来指定它们,当然也可以直接用它们的地址89H和88H来指定它们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TMOD被分成两部份,每部份4位。

分别用于控制T1和T0,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TCON也被分成两部份,高4位用于定时/计数器,低4位则用于中断TR0(1)称之为运行控制位,可用指令SETB来置位以启动计数器/定时器运行,用指令CLR来关闭定时/计数器的工作。

串行接口MCS-51单片机内部的串行接口是全双工的,即能同时接收和发送,还具有接收缓冲的作用。

控制串行接口的寄存器有两个,即特殊功能寄存器pcon和scon。

pcon第一位为波特率4*4矩阵键盘(只用3*4部分)动态显示电路程序设计流程图部分键盘主流程图串口中断流程图子程序功能说明clear赋存储、显示单元初值“-”,以及输入输出标识“I”、”O”。

GetKey:获得3*4矩阵键盘值,以供输入0~9数值和发送键、清除键。

send: 将发送存储区的五位数值给PC.store: 把从键盘输入和传送的数值存入发送存储区”IN”和传入存储区”OUT”,并且刷新存储区使其中数据为最近输入值。

disp:动态显示发送存储区和传入存储区的数值。

程序清单IN EQU 40H ;pc 输入缓冲区 OUT EQU 48H ;键盘输入缓冲区 TEMP EQU 50H ;显示缓冲org 0000hljmp initorg 0023hpush accjbc ri, inter ;判接收标志, pop acc retiinter:clr ea ;关中断 acall recv ;接收存数据 mov r0,#INacall disp ;显示接收数据setb ea ;开中断pop pswretiinit:acall clear ;清空存储区mov scon, #0dh 09位异步串行通信mov pcon, #80h;波特坡4800setb easetb esmov tmod, #20h;晶振频率11.0592mhzmov th1, #0f4hmov tl1, #0f4hsetb tr1mov sp, #60h;设栈顶值main:acall testkey ;判键jz mainacall getkey ;得键值cjne a, #0ah, main1 ;不是发送键就跳转,否则发送acall send ;调用发送程序mov r0,#OUT;送显示首地址acall disp ;调用显示程序ljmp mainmain1:cjne a, #0bh, main2 ;不是清除键则跳转,否则清空存储区acall clear ;清除子程序mov r0,#INacall displjmp mainmain2:mov r1, #IN;将从键盘获得的值存缓冲区acall storemov r0,#INacall displjmp main ;跳回主循环ACALL DELAY ;去抖动MOV 1,#0FH ;再次判键MOV A,P1CJNE ,#0FH, K12LJMP main ;误操作K12: OV B,A ;存列值MOV 1,#3FH ;键在第一行MOV ,P1CJNE ,#3FH,K13MOV P1,#5FH ;键在第二行MOV ,P1CJNE A,#5FH,K13MOV 1,#6FH ;键在第三行MOV ,P1CJNE ,#6FH,K13LJMP ain ;多奸同时按下K13: NL A,#0F0H ;得键值ORL A,BMOV B,A ;存键值MOV R1,#12 ;12个键MOV R2,#0 ;键码初值MOV DPTR,#KEYTABLEK14:MOV A,R2 ;从键表中取键值MOVC A,@A+DPTRCJNE ,B,K16 ;比较相等则执行下步骤MOV P1,#0FHK15:MOV A,P1CJNE ,#0FH, K15 ;等释放ACALL ELAY ;去抖动MOV A, R2 ;得键值RETK16:INC R2DJNZ 1, K14LJMP main;多键同时按下KeyTable :DB 6EH,6DH,6BH,67H ;3*4键盘键码值DB 5EH,5DH,5BH,57HDB 3EH,3DH,3BH,37HMOV R1,#TEMP ;将数据的数据查表得MOV R2,#5 ;送显示缓冲区MOV PTR,#SEGTABDP00:MOV A,@R0MOVC A,@A+DPTRMOV @R1,AINC 1INC R0DJNZ R2,DP00DISP0: ;动态显示部分MOV R0,#TEMPMOV R1,#6MOV 2,#1DP01:MOV A,@R0MOV P0,AMOV A,R2MOV P1,AACALL DELAYMOV A,R2RL AMOV R2,AINC 0DJNZ 1,DP01SJMP ISP0retSEGTAB:DB FH,06H,5BH,4FH,66H,6DH ;0,1,2,3,4,5 DB H,07H,7FH,6FH,77H,7CH ;6,7,8,9,A,B DB ,5CH ,40H ;I,O ,-,TestKey:MOV P1,#0FH ;读入键状态MOV A,P1CPLANL A,#0fh ;存值RETstore:mov r2, #5 ;存储区大小为5字节inc r1 ;跳过输入输出标识loop: mov b, @r1mov @, a ;将新数据放存储区头部,inc r1 ;旧数据向后移动,djnz r2, loop ;保证数据区的数据为最新输入mov a, bRETrecv:mov r1, #INmov a, sbuf ;接收数据并奇偶较验jnb psw.0, recv1 ;偶则跳jnb rb8, recv2 ;rb8为接收的奇偶较验位subb a, #30h ;将0~9的ASC码转换成数字jc recv2 ;小于0mov b, a ;判断接收的值是否在0~9之间subb a, #10jnc recv2 ;大于9mov a, bacall store ;正确则存储ret ;否则存零标志“-”recv1:jb rb8, recv2subb a, #30h ;将0~9的ASC码转换成数字jc recv2mov b, a ;判断接收的值是否在0~9之间subb a, #10jnc recv2mov a, bacall storeretrecv2:mov a, #0ehacall storeretsend:MOV r1, #OUTmov r3, #5send1:inc R1mov a, @r1 ;发送子程序,设奇偶较验位add a, #30h ;将0~9的数字转换成ASC码jnb psw.0, send2setb tb8mov sbuf, adjnz r3, send1retsend2:clr tb8mov sbuf, adjnz r3, send1retclear:mov r1, #40h ;清零子程序mov r7, #14h ;既送零标志“-”loopc:mov @r1, #0eh ;同时设置发送和键盘输入标志位inc r1 ;"i","o"djnz r7, loopcmov 40h,#0chmov 48, #0dhretDELAY:MOV R4, #02H ;延时子程序AA1:MOV R5, #0F8HAA:NOPNOPDJNZ R5, AADJNZ R4, AA1RETend心得体会这次课程设计做的是单片机与上位计算机的串口通信,实现简单的交互功能。

当然也实现了我很久一个愿望,满足了对计算机的好奇心。

经过这两周的课程设计,我对单片机系统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加是提高了我对单片机应用方面的实践技能,树立了严谨的科学作风, 培养了我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通过单片机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安装,调试,整理资料等环节,初步掌握工程设计方法和组织实践的基本技能,逐步熟悉了开展科学实践的程序和方法。

...做为一个简单的开始,就这个系统而言还有待完善地方,要从整体结构与性能以及市场价值等方面入手。

参考文献蔡美琴,张为民. MCS-51系列单片机系统及其应用(第二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林凌,李刚. 新型单片机接口器件与技术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1孙函芳,徐爱卿. MCS-51/96系列单片机的原理与应用. 北京: 北京航空学院出版社,1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