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下册晋教版教案5篇

八年级地理下册晋教版教案5篇

八年级地理下册晋教版教案5篇八年级地理下册晋教版教案1一.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XX月22日世界地球日)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2.分类: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能循环使用,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就少一些,如矿产资源。

3.特点: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不足,相对短缺。

二.土地资源(XX月25日世界土地日)1.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各类土地构成比例不合理:耕地、林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⑴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⑵劣势: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4.分布地区⑴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这里土地利用程度高,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的山地。

⑵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这里难利用土地多,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低,牧业在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占主要地位。

⑶北方旱地与南方水田的差异: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为主;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为主。

5.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等。

6.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三.水资源(XX月22日世界水日;XX月22-28日中国水周)1.水是宝贵的资源⑴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⑵水危机的原因:用水量增多、水污染、水浪费。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⑴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季多、冬春季少且年际变化大。

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均,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工程(如:引黄济青、南水北调)。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篇一:2022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集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一课时)(1)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一、导入新课2、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学习活动活动一:1、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

2、这项活动完成后,再抽查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3、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4、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

同学们请看课本图5.1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东南沿海——经济特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旅游区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5、想一想: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

活动二:1、同学们,假如美国有一位朋友想给你寄信,你能告诉他你的详细地址吗?(提问一到两名同学)某某省(自治区)某某县(自治县、市)某某乡(镇)几位同学都是首先说明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区)然后是县(自治县、市),再者是某某乡(镇)等,大家想一想,这个顺序有什么意义呢?不这样可以吗?请同学说明,若学生有疑问,教师举例说明。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五篇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五篇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五篇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篇1本学期学生及学情分析:八年级地理主要是学习完成中国地理部分,然后进行初中地理会考总复习以迎接6月14号的初中地理学业考试。

涉及的内容多而且较为繁杂,因为是毕业学科,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一些。

八年级学生通过一年半以来地理教材的学习,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

对初中地理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规定的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对地理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

这对于学生进行会考地理总复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由于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在教学中要注重分层次,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从现在起必须做些工作,加强学生重视的程度,为地理会考取得好成绩打下基础。

本学期教材内容分析(哪些单元,重难点):指导思想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

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培养学生“会学地理”,并且会考地理,在学业水平测试中取得理想成绩。

教材分析针对我校学生地理学科基础薄弱,且中考复习时间短、内容多、要求高的实际情况,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考试要点,做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地复习,我们八年级地理教师经过仔细磋商,在全面分析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特制定三阶段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3月中旬——4月下旬,约40天)看书复习教材,梳理知识体系,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因此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严格扣紧考试课标规定的范围,建立知识体系为线索,搞好单元过关,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本,特别是课本中大小标题(黑体字)的内容,它们概括性强,重点突出。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第一章:中国的地理环境1.1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特点,掌握其地理分布规律。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环境特点。

中国的地理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中国的地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中国的地理环境特点,包括地貌、气候、水系等方面的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的地理分布规律,如地形、气候、人口等方面的分布特点。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中国的地理环境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1.2 教学作业:让学生绘制中国的地理环境分布图,加深对地理环境的理解。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资源2.1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资源特点,掌握其开发和利用情况。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中国的自然资源特点。

中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

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中国的自然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中国的自然资源特点,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如农业、工业、能源等方面的利用情况。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2 教学作业:让学生调查身边的自然资源利用情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章:中国的经济发展3.1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特点,掌握其经济结构和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中国的经济发展特点。

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中国的经济发展特点,包括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5篇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课教案

5篇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课教案

5篇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课教案以“地理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须要,面对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加实践实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地理学科特点,踊跃倡议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造就学生踊跃地情感看法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全面开展和终身开展奠定根底。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我带来的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课教案内容,盼望能协助到您!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课教案1中国的疆域教学目标1.通过视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造就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学问的实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造就学生的操作实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区分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面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并进展酷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立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手段《歌颂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一套四张,同一底图),地球仪(学生每人一个,并附有彩色胶带),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拟表,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拟表,“世界政区挂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学习指导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播放《歌颂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美丽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宏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到底有多大?面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学问,深化地相识我们宏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一、从世界看中国【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13篇)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13篇)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13篇)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1一、单元知识结构本章主要主要讲了两部分内容第一我国各地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差异尤其是较为详细地江苏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第二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做为本册教材的开篇第一章本章内容刚好处于八年级上下册的交点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上册知识列举我国各地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差别2.试运用地图简单我国东西部、南北地理差异形成的原因3.指导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重要地理分界线,会列表比价该线南北两侧的.诸多差异,理解其形成的原因4.了解划分区域的一句,知道依据不同,划分的区域也不同,掌握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并能合作探究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图、读图,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学习比较中国地理差异并探究其成因,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比较中国地理差异并探究其成因,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的观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通过课本的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各地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差异,并探究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记住秦淮一线,比较秦淮一线南北差异,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及划分依据四、教学难点探究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依据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过程本章内容涉及了上册有关气温、江水、地形、气候及交通方面的知识,因此注意让学生课前复习这几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的本章的内容。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2一、学情分析本届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不是很高,上学期地理的平均成绩在_分左右,整体成绩还不理想,原因都是不爱学习的学生很多,因此,成绩取得高分的学生平均被拉了下来。

这个学期要想办法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

我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地理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生物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生物研究的生物学爱好者,学习中尽量采用分散记忆,避免在考前突击,这样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途径。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教学计划(5篇)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教学计划(5篇)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指导思想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

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培养学生“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三、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的编写,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建立新的教材结构。

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情境,使学生能够做到自主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本册教科书始终如一地注意巩固和强化地理基本技能和能力,使学生在理解地理概念、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的过程中,获得基本技能和表达、交流等能力的训练。

教科书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活动”的力度。

力图加强地理教学中的学生活动,通过学生讨论、探究、实践的教学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共分四节。

主要学习中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等。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共分三节。

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的基本情况,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

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共分四节。

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分布。

重点介绍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指出了我国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共分三节。

介绍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农业和工业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影响交通、农业和工业分布的因素。

四、教学任务1、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范文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范文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范文在教学中我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地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地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地理的自信心。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1辽阔的疆域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辽阔的疆域》是八年级第一章的内容,它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章节。

仅从教材内容看,它既是学习中国地理的起点,又是联系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桥梁。

就本节课而言是学生认识中国位置特点的延续和深入。

教材通过大量的读图活动让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濒临的海洋、领海、内海、岛屿、半岛及邻国,知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查找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中国辽阔的疆域及优越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和重点1、重点: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是本节的重点。

2、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是本节的难点。

(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二、教学方法1、读图分析法:在“世界政治地图”中查找我国陆上疆界找出14个邻国,沿我国海上疆界找出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2、讨论比较法:在学习我国的优越时,设置课本P3的活动,对比我国与俄罗斯等国位置的比较,从而使学生对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理解。

三、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地图,记忆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图能力和地理空间概念。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优秀9篇)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篇一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教学重点】①土壤的肥力特性;②土壤的形成【教学手段】土壤标本【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土壤是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地理环境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土壤的含义是什么?(阅读教材“汉字‘土’的含义”示意图思考)什么是土壤?(板书)一、土壤及其作用1、土壤的概念(阅读教材“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思考)土壤在地理环境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板书)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承转)土壤与生物圈的关系体现了土壤的肥力特性,土壤肥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板书)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观察土壤标本或教材中“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示意图)土壤由哪几部分组成?这些组成物质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物质形态?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中各组成物质的比例是多少?物质组成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板书)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阅读教材中“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图”思考)土壤的四种物质组成与其形成之间有什么关系?哪种要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是否有影响?(板书)三、土壤的形成过程1、形成过程①裸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2、生物的改造作用3、人类活动的影响【设计思想】板书设计第五节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一、土壤及其作用1、土壤的概念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三、土壤的形成过程1、形成过程①裸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2、生物的改造作用3、人类活动的影响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教学设计篇二长江沿江地带(第三课时)[导入新课]长江沿江地带以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利的长江水道运输,现已成为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

八年级地理教案人教3篇

八年级地理教案人教3篇

八年级地理教案人教3篇八年级地理教案人教篇1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本学期继续任教初二地理,根据上学期教学成绩和教学实际分析:(1)每个班会学中国地理,会用地图,有一定的分析理解力,对地理有一定的兴趣的学生达到了三分之一多。

(2)每个班学习地理能够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分析问题阅读地图还需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不能独立选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的占比例的也能达到三分之一多。

(3)地理基础知识差,基本概念不清,根本不会看地图、不会学地理,完全靠死记硬背取得一点成绩的占不足四分之一。

二、本册的知识系统和结构本册教材为中国地理下册,第七章中国的农业第八章中国的工业第九章中国的交通第十章中国的商业和旅游业属于中国地理总论,是在上册介绍了中国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之后逐章讲述的。

第十一章中国的区域地理从区域性和综合性的观点,着重指出每个区域的地理特征,选择每个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主要问题加以论述,最后一章中国在世界上是在学生学完了中国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以后从总的方面认识中国的国情,并从政治、经济的历史发展变化中,认识我国在世界的地位以及我们的奋斗目标和肩负的责任。

三、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的1、完成中国地理下册的教学任务,进一步使学生获得地理基础知识,学会地理基本技能。

2、向学生传授中国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继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进行辨证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行地区差异、因地制宜与发展潜力,人地协调发展等科学地理观点教育。

3、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去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种植业的南北差异、我国农业的发展、铁路干线、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分布、旅游资源、区域地理的北方和南方地区是重点。

工业的分布及原因、铁路干线的分布、区域地理是难点。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13篇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13篇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13篇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到“会用地理”。

二、学生基本情况通过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

对中国的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

大部分学生上进心强,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个个争上进。

但班级之间教学成绩差距较大,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另地理学科属于非中考科目,学生普遍不重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更应钻研教材,上好每一节课。

三、教材分析本册内容共分六章: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本章内容既是对总论部分的总结,又是对分区部分的引领,因其内容列接近区域地理,所以安排为分区部分的起始篇。

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区域地理的概况,认识各地区的地理差异,为学好分区地理打下基础。

第六章:北方地区教材从本章开始逐章介绍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北方地区是四大地理区域中最先讲述的一个区域,教材比较全面地讲述和分析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重要地位。

因此,教材比较系统地讲述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三个方面的'内容。

黄土高原是一个以黄土景观为特征的特殊地形区,所以教材并没有面面俱到。

而是突出其有别于其他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得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教材从首都北京、古城北京、现代北京三个方面来讲述北京。

最新2023年部编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2023年部编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2023年部编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教案一:自然条件与人口分布教学目标:- 了解全球自然条件的分布特点- 掌握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和分布规律-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教学内容:1. 全球自然条件分布- 气候分布- 土壤和植被分布- 水资源分布- 矿产资源分布2. 人口分布与影响因素- 地形地貌与人口分布- 气候与人口分布- 水资源与人口分布- 经济发展与人口分布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是否有关系2. 概念解释:介绍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的概念3. 全球自然条件分布图观察:呈现全球自然条件分布的图表,让学生观察并归纳总结4.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分析不同自然条件与人口分布的关系,形成小结论5. 人口分布分析:让学生观察人口分布图表,分析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6. 小结:总结人口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7. 拓展应用:通过举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特殊的人口分布现象8. 练巩固:通过练题检测学生对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的理解程度9.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思考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的关系教学资源:- 幻灯片展示全球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图- 练题教案二: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教学目标:- 理解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的内涵- 了解不同区域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方式-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判断能力教学内容:1. 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 区域联系的实质- 区域联系模式- 区域联系的意义2. 不同区域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方式- 自然条件相似的区域合作- 产业互补的区域联系- 跨国公司与区域联系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的概念和意义2. 概念解释:详细解释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的内涵3. 区域联系模式分析:让学生观察并分析不同区域联系模式的特点和作用4.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具体区域联系模式进行研究和讨论5. 不同区域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方式案例分析:呈现不同区域的合作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方式6. 小结:总结不同区域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方式7. 拓展应用:让学生思考如何促进区域合作,推动经济发展8. 练巩固:通过练题检测学生对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的理解程度9.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思考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的重要性教学资源:- 幻灯片展示区域联系模式和合作案例- 练题教案三: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 了解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和实践-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教学内容:1. 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 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2. 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和实践- 资源的合理利用- 环境保护- 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2. 概念解释:详细解释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3. 生态环境案例分析:呈现一些生态环境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4. 可持续发展原理和实践探究:引导学生讨论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和实践方式5. 小结:总结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6. 宣传环保活动:让学生设计宣传海报或口号,提高环保意识7. 练巩固:通过练题检测学生对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解程度8.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思考个人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责任和行动教学资源:- 展示生态环境案例的图片或视频- 练题以上是《最新2023年部编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的教学大纲和部分教案内容。

初中地理8下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8下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8下优秀教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掌握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知识。

2. 通过地图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亚洲的地形特点2. 亚洲的气候特点3. 亚洲的河流特点教学难点:1. 亚洲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2. 学生对亚洲地理现象的理解和运用教学准备:1. 教材、地图2.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了解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2. 提问:你们对亚洲的自然环境有什么了解?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亚洲的地形特点: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2. 讲解亚洲的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

3. 讲解亚洲的河流特点:河流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辐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四、地图分析1. 让学生观察亚洲地形图,分析亚洲的地形特点。

2. 让学生观察亚洲气候分布图,分析亚洲的气候特点。

3. 让学生观察亚洲河流分布图,分析亚洲的河流特点。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

2. 提问: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之间有什么关系?二、课堂讲解1. 讲解亚洲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关系:地形影响气候,气候影响河流,河流反映地形和气候特点。

2. 举例说明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 分析亚洲某个国家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了解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2. 学生分享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亚洲地形、气候、河流分布图。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

2.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方面的特点。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

难点: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地图,让学生找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位置。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如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

2.西北地区(1)地形地貌介绍西北地区的地形地貌,如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等,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这些地形地貌的特点。

(2)气候特点分析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等,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这些气候特点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3)自然资源介绍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等,让学生了解我国能源分布情况。

3.青藏地区(1)地形地貌介绍青藏地区的地形地貌,如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等,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这些地形地貌的特点。

(2)气候特点分析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如高原气候、寒冷等,让学生了解这些气候特点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自然资源介绍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让学生了解我国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状况。

4.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方面的特点(1)人口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如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等。

(2)城市介绍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城市特点,如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

(3)农业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业特点,如农业类型、种植结构等。

(4)工业介绍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工业特点,如工业布局、产业结构等。

5.课堂小结6.课后作业(1)绘制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形地貌图。

(2)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2022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5篇

2022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5篇

2022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地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地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地理的自信心。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2021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2021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大洲和大洋一、课程标准运用各种资料,描述世界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

二、教学要求1.利用地图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2.从地图中认识大陆、岛屿、半岛、大洲以及大洋、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4.举例说明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步骤[由历史事件导入]【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开创了人类探索宇宙空间的新篇章;1961年4月12日,一外名叫尤瑞·加加林(_ _ _ _ _ _ _ _ )的前苏联宇航员乘坐飞般环绕地球轨道飞行,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中的人。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_ _ _ _ _ _ _ )有幸成为登上月球表面的第一人。

当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踏出第一步时,他说“这对我个人来说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个飞跃(一大步) EG: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这是一句震惊世界的话。

其实太空第一人加加林遨游地球轨道时也说过一句同样有意思的话。

你知道他说了一句什么话吗?“人类给地球取错了名字,不该叫它地球,应叫它水球。

”【承转】水星无水,地球少地,看来人类真的把地球与水星的名字给颠倒了。

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看一下地球的真实面目。

(出示图2-1 地球---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讲解与提问】这是一张地球卫星图片,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出了什么?图上白色代表大气,黄色代表陆地,蔚蓝色代表的是海洋,虽然有的地方被云层遮住了,但还是能明显看出海洋的面积远大于陆地。

2024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大全:了解当今社会的旅游和交通状况

2024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大全:了解当今社会的旅游和交通状况

2024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大全:了解当今社会的旅游和交通状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方式的改善,旅游行业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

此外,交通状况也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对于学习地理的学生来说,了解当今社会的旅游和交通状况就变得至关重要。

一、旅游状况1.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如今,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镇哈尔滨、厦门、三亚、张家界等旅游城市,也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根据2024年国家旅游局提供的数据,中国旅游业以年均7.4%的速度得到了长期稳定的增长。

而且也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旅游业的带动作用美食、购物、游乐场、文化旅游等、旅游行业的发展,不仅让游客感受到放松和快乐,而且对相关行业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入。

同时,通过旅游主题的不断创新,全球社会和经济发展也受到了有力的推动,促进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3.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未来几年,随着5G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旅游行业的体验、安全和效率都将得到巨大的提升。

如何通过科技化和数字化等变革,优化旅游环境的整体质量,致力于推动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交通状况1.交通基础设施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交通运输方式,的建设和完善是现代化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铁路投资规模的逐年扩大以及高速公路网络的不断完善,交通运输设施的进一步标准化和智能化,加速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2.新型交通方式的发展如今,随着电动车、自驾游的兴起,共享经济和工业4.0不断地深入发展,不少城市还新增了自行车道和步行街,使人们实现了“最后一公里”的便捷出行。

因此,未来,交通方式的创新和推广将更加注重环保、经济、舒适等方面,优化出行体验。

3.交通状况的发展趋势如何加速网络基础设施和交通系统的建设,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的全面升级,争取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将是未来交通行业更大的挑战。

此外,如何解决交通拥堵和安全等问题,促进地域和多元化交通系统的互联互通,加强国际合作,都是未来交通领域更深刻和广泛的发展趋势。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及课件5篇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及课件5篇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及课件5篇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及课件1《日本》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利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研究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2.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呈现“海洋性”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图片,回答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来自于哪个国家?(二)展示目标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自主学习1.日本的地理位置①半球位置②纬度位置③海陆位置2. 日本的领土范围①日本的陆地是由什么组成的?(提示:陆地一般由大陆、半岛、岛屿等组成)②自北向南分别是什么?③日本周围的邻国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日本的首都3. 日本的地形读地图册32页:日本群岛地势及日本地形面积比较①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②日本第一高峰在哪里?③日本的平原是什么?4. 日本的气候读图课本第10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①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②日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5.日本的资源尝试描述日本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提示:是丰富还是不足)(四)合作探究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将探究结果写在老师发的纸上面;时间5分钟。

1. 阅读课本55页图8-1-3.地图册32页日本在地震带中的位置,尝试分析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2. 展示材料,日本20XX年的3.11地震与中国20XX年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损失要小很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们学习?3.东京和济南都位于36°N附近,下表为两个城市的气象数据。

①完成表格②对比济南的气象数据,描述东京的气候特点? 造成此气候特点的原因是什么?(五)风采展示将合作探究的结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

八年级地理下册台湾省教案5篇

八年级地理下册台湾省教案5篇

八年级地理下册台湾省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学问,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老师应当怎么开展地理教学计划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带来的八年级地理下册台湾省教案内容,期望能关心到您!八年级地理下册台湾省教案1第一课时一、说教材作为区域地理的内容,“中东”这一节的教材并没有着重某一个国家,而是对整个区域进行了总体描述。

教材突出了以下几点:①长期的热点地区;②重要的地理位置;③丰富的石油资源;④匮乏的水资源;⑤宗教以及文化的差异。

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该区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并通过阅读和思索培育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学问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本课学问目标有如下四点:1.能指图说出中东地区的范围和位置,以及重要的临海、海峡、水道;2.能运用地图、统计数字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状况,并能领悟中东石油对本地区经济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3.运用中东河流图及世界气候图,分析本区水资源状况;4.了解中东的文化差异和宗教冲突。

能力目标为:通过本节的学习,加强培育读图能力,以及对地图的归纳、推理、分析推断能力,同时培育的自主学习能力。

思想目标:结合时事地理内容,培育关怀社会和关怀世界的情感,树立可持续进展的资源概念与人地协调观念,明确世界各国各民族应团结协作,而非势力抗衡,呼吁世界和平。

综上所述,依据新课标对学生熟识水平的要求确定:中东处于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和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冲突为教学重点。

中东地区冲突的复杂性,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难点,就其重点而言,它是中东问题难以顺当解决的症结所在,又是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重要原因。

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又一难点是:巴以冲突。

这既是一个历史渊源很深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冲突很突出的问题。

尤其是巴以疆界线的划定,学生很难读懂。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一、教案内容:章节:第八章世界的气候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

2. 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 各气候类型的特征。

教学难点:1. 气候类型的判断。

2. 气候现象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内容,了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2. 提问:气候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引出本章内容。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2. 介绍各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原因。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给出一个气候现象案例,如:“温室效应”。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气候现象及其成因。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提问:如何判断一个地区的气候类型?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和经验。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

2. 强调气候现象的分析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绘制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2. 选择一个气候现象,分析其成因。

二、教案内容:章节:第九章世界的降水与风向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降水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2. 培养学生分析风向变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世界主要降水类型的分布。

2. 风向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1. 降水类型的判断。

2. 风向变化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上一章内容,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2. 提问:气候与降水有什么关系?引出本章内容。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世界主要降水类型的分布图。

2. 介绍各降水类型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三、风向变化分析(10分钟)1. 讲解风向变化的原因。

2. 给出一个风向变化案例,如:“季风现象”。

3.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风向变化及其原因。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提问:如何判断一个地区的降水类型?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判断降水类型的方法和经验。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第一章:美国的工业教学目标:1. 了解美国的工业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2. 掌握美国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和特点。

3. 分析美国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1. 美国工业发展历程概述。

2. 美国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和特点。

3. 美国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美国工业发展历程。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美国主要工业区的特点。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周边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美国工业发展历程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美国主要工业区特点的理解程度。

3. 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美国工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能力。

第二章:俄罗斯与东欧教学目标:1. 了解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地理特点。

2. 掌握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经济状况。

3. 分析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 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地理特点。

2. 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经济状况。

3. 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发展趋势。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地理特点。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经济状况。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发展趋势。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地理特点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经济状况的理解程度。

3. 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发展趋势的分析能力。

第三章:南非教学目标:1. 了解南非的地理特点。

2. 掌握南非的经济状况。

3. 分析南非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 南非的地理特点。

2. 南非的经济状况。

3. 南非的发展趋势。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南非的地理特点。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南非的经济状况。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南非的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一章中国主要的产业第一节农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农业的五个部门。

2、通过了解农业发展的成就,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了解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并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主要农业区与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4、了解我国牧区的分布及优良品种。

能力目标:会分析我国农业分布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

2、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使其树立初步的环境观和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难点:主要农业区与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重点:1、主要农作物的分布2、我国主要牧区的分布和主要的优良畜种●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讲述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入)大家可知道我们每天喝的牛奶,吃的米饭、蔬菜、瓜果、鱼肉,穿戴的衣帽,都是由哪一个产业生产的或由哪一个产业提供原料?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我国的“农业”(板书)第一章第一节农业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讲)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有人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本的经济史。

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

(问)如果让你一个星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你会怎样?但是你们可否知道,在非洲,还有不少的居民长期处在饥饿之中,甚至死于饥饿。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农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低)(问)农业包括五个部门,分别是哪五个生产部门?(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问)下面我说出三个选项,大家看哪个选项属于农业生产活动:A、上山打野兔B、野外采蘑菇C、水塘养鱼(C)(朗读)第2页“阅读”(板)二、我国农业的发展(读图)第3页图1-1,近20多年来,我国主要粮食的产量变化情况如何?(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我国的粮食、棉花、水果等主要农产品的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位;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广大农民不仅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正在向小康水平迈进,一些较发达的农村已达到富裕水平。

(问)我们都知道,建国以来,我国的耕地面积没有增加,甚至还有所减少,为什么农产品的产量能大幅度增长呢?(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讲)建国以来我国对农业的投入逐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

此外,生物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都使我国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问)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大家能够说出来吗?(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板)三、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活动)第4页“活动”(问)城市居民所食用的粮食是在城市生产的吗?(不是,它们主在是商品粮基地生产的)(板)四、主在经济作物的分布(问)我们穿戴的衣帽,做菜用的油,喝粥时用的糖,喝茶时用的茶叶,治病时用的中草药,等等,它们与农业生产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呢?(由农作物制成或加工而成的)它们是由哪一类农作物加工而成的呢?(经济作物)(读图)第6页图1—7(问)(1)图中哪些作物属于热带经济作物?(甘蔗、椰子、可可、咖啡、天然橡胶)我国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华南)(2)我国棉花生产集中在哪些地区?(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3)我国甘蔗生产主要集中在哪些省区?(云南、四川、重庆、广西、广东、海南、台湾)学生自学“油料、糖料和饮料作物”的阅读材料。

提问:(1)我国种植面积最广的油料作物是什么?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花生的主要产地是哪两个省?(2)糖料作物中甘蔗和甜菜的生长习性有什么不同?各主要分布在哪些省区?(3)我国的茶叶主要产于什么地区?学习“出口农产品基地”时,应注意给学生讲述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出口农产品基地?(2)建立出口农产品基地有什么意义?(举几个实例。

)(3)一个地区要想成为出口农产品基地应具备哪些条件?(4)出口农产品基地主要生产什么?然后列举我国的一些农业区域(如:珠江三角洲、江汉平原、太湖平原、山东半岛等),分析它们是否具备成为出口农产品基地的条件。

(板)五、畜牧业分布指导学生读“中国主要畜牧业分布”图,熟悉我国四大牧区的大致范围,了解我国一些主要畜种的分布。

(讲)我国的畜牧业可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问)1、我国的牧区畜牧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西北部的高原、山地)为什么分布在这些地区?(有天然草场)2.农耕区畜牧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我国东部、南部)●板书设计:第一章第一节农业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二、我国农业的发展三、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四、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五、畜牧业分布●课堂小结:第二节工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2.了解新中国工业在增长速度、部门结构、以及工业布局方面的巨大变化,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了解基础工业的概念,并掌握重要基础工业――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纺织工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示意图、统计图以及其他图表资料来分析和总结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分布情况。

2.能够通过阅读有关地图,比较新中国成立前后主要工业中心的变化,说明我国工业分布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

2、了解建国以来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较快,门类较齐全,布局日趋合理。

认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阅读有关地图,比较新中国成立前后主要工业中心的变化,说明我国工业分布的变化。

●教学重点:运用有关地图说明建国以来我国工业布局的变化。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农业,今天我们学习国民经济中另外一个重要的或者说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工业,我们了解一下工业的基本类别、特点,我国工业50年来的发展及前景。

(板)第二节工业(板)一、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讨论)工业的作用(小结)(1)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发展水平。

(2)工业生产的一些产品是现代农业所不可缺少的,而一些农产品也需要工业的加工才能为我们所利用。

(3)显然,对于交通和国防建设来说,其现代化水平同样取决于工业发展水平。

因此,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板)二、我国工业的发展(读图)图1—15(问)(1)从1978年到2000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速度怎样?(较快)其中增长倍数最大的是什么?(彩电)(2)从这组数据的变化中,你可得到什么结论?(近几十年来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尤其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业发展迅速,如彩电、化纤)(自读)教材11页的正文(问)(1)旧中国我国工业布局有什么特点?重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什么地区?轻纺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城市?(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工业分布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小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工业产值突飞猛进,工业部门由少到多,并最终形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现在我国已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我国的工业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生产和消费的基本需要,而且许多工业产品大量出口。

工业中心大量增加,遍布全国各省区;工业发展由沿海指向内地;在一些工业集中分布的地区形成区域性工业基地。

工业分布的这种变化,在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的基础上,促进了全国工业的发展,由沿海到内地,由城市到农村,使我国的工业布局日趋合理。

(承转)在工业各部门中,哪些部门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安全以及人民生活最为密切?(能源、钢铁、机械、纺织等)(板)三、能源工业分布(问)(1)大家知道什么是能源吗?(2)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需不需要能源呢?请举例说明(3)你知道哪些能源类型呢?(讨论)根据你的所见所闻,谈谈你对开发“小煤窑”的看法?(问)我国南方的煤炭资源和油、气资源丰富吗?(不丰富)那么,南方的能源开发应以什么能源为主呢?(水能)我国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河流?为什么这些河流的上游多水能?(这些河流的上游多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

)(板)四、钢铁工业分布(读图)14页图1—19,分析它们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分布较为广泛,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较为集中)(练习)14页活动题(板)五、机械工业分布(问)你们知道哪些产品是由机械工业制造的吗?从过去到现在,我国的机械工业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练习)15页阅读(板)六、纺织工业分布(读图)(1)17页图1—22,找出我国主要的纺织工业基地或纺织工业中心(2)结合6页图1—7中国部分经济作物分布图思考,我国主要棉纺织工业基地与产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接近棉花产地)(问)大家知道自己所穿的衣服是由什么原料通过再加工制成的吗?(棉、毛、麻、丝、化纤等)●板书设计:第二节工业一、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二、我国工业的发展三、能源工业分布四、钢铁工业分布五、机械工业分布六、纺织工业分布第三节高技术产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

2、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工农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了解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4、掌握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

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

2、了解建国以来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较快,门类较齐全,布局日趋合理。

认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教学难点:1.了解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2.掌握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

●教学重点:掌握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

●教学过程:(引入)大约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电话在我们国家还是稀罕之物,连城市里也只有机关单位才有,乡村几乎不见其踪影。

人们大多通过书信联系。

现在,电话已进入我国寻常百姓家,城乡都已基本普及,移动电话也已成为普通消费品。

你们知道这一变化是由于什么带来的吗?(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教学指导:高技术产业是最具活力的产业。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水平有较大的差异,城市与乡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贫困地区学生的学习设施,条件相差甚远,他们对高技术产业的了解和认识也不尽相同。

在教学中应根据各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多联系学生所熟知的典型事例,因材施教,不强求千篇一律。

(板)第三节高技术产业一、高技术产业的发展1.设问:同学们,高技术产业是如此神奇,如此独具魅力。

你们知道哪些高科技产业部门呢?(学生会答出多种,教师略作总结,使学生对主要高技术产业部门有个大致的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