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说课稿
《颐和园》说课稿(通用11篇)
《颐和园》说课稿《颐和园》说课稿(通用1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颐和园》说课稿(通用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颐和园》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颐和园》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爱美情趣的陶冶。
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为: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设计理念1、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小学生有个最为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他感兴趣的事物就会想方设法研究它、解决它。
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充分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民主、宽松的环境放松他们,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主动来参与阅读,并在阅读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运用信息技术的资源进行设计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开路先锋已经越来越多的运用到课堂,为课堂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新的途径,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营造较好的外部环境。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的进行整合,特别适合于新课改的要求。
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便把网上的一些资源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就会把学生引进多姿多彩的世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愉快,也为传统课堂教学增添了勃勃生机。
3、依据课改的新理念进行设计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和教学、学习方式,它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不但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而且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会学习,不断成熟,不断进步,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就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颐和园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颐和园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颐和园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语文颐和园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颐和园说课稿1 一、说教材《颐和园》一课是一篇游记,它以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向我们描绘了颐和园美丽的景观。
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组课文的训练点“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想象课文描写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这一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优美语言,学习按游览顺序、抓景物特点写景的方法。
2、过程目标:在读书、深入读书中,通过合作开放式交流,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3、情感目标:在感受颐和园优美景色中,激发孩子们对颐和园的热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优美景色,收到情感熏陶。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四、说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实际,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采用以读促悟、小组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颐和园》说课稿
《颐和园》说课稿颐和园说课稿一、引言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之一,位于北京市西郊,占地面积约290公顷。
它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艺术的典范,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本篇说课稿介绍了颐和园的历史、建筑和文化特点,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培养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颐和园的历史和地理背景。
2. 掌握颐和园的建筑特点和布局。
3. 了解颐和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4.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1. 颐和园的历史沿革- 清代皇室离宫的兴建和发展。
- 遭受列强侵占和毁坏的历史经历。
- 现代修复和保护的努力。
2. 颐和园的建筑特点- 园林和建筑相结合的布局。
- 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
- 画舫、长廊、大千世界等著名景点的介绍。
3. 颐和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皇家园林的意义和价值。
- 融合中国文化和西方元素的特点。
- 园林建筑所体现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4.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借鉴颐和园的设计理念,让学生设计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园林。
- 研究书画技巧,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园林的想象。
四、教学方法1. 讲述教学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颐和园的历史、建筑和文化特点。
2. 图片展示法:利用图片展示颐和园的风景和建筑特色,激发学生的兴趣。
3. 互动讨论法: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讨论颐和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4. 创作实践法:让学生设计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园林,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2. 学生的作品:评价学生设计的理想园林和绘画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
3. 学生的思考能力:了解学生对颐和园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理解深度。
六、教学拓展1. 前往颐和园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其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
2. 组织学生进行园林设计和研究的小组活动。
3. 通过参观其他中国古代园林,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七、总结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杰作,代表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高度成就。
颐和园说课稿
《颐和园》说课稿一、说教材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
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
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
同时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行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景物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
二、说教学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基础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句,会用指定的词造句。
3、基本技能目标:按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根据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形象。
4、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爱美的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
三、说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本课选用“以读代讲,整体感知,揣摩体会”为主的教学方法。
本课语言生动优美,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细读、精读、品读,有感情地读,再现出这一幅美丽的画卷,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爱美的情趣,增强语言感受力。
本节课中我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个性培养,注意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加强"协作"。
让学生主动积极获取知识,让其学会,会学,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说说我的教学特点: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的表象积累,拓宽学生视野教学中在教师精心制作的课件的指导下,让学生在面对资图片以及文本资料仿佛身临其境,学生很容易理解"耸立""葱绿"等词语的含义,体会"湖面微风轻拂""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的意境,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三篇
篇一 一、教材分析: 课文《颐和园》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十八课。
作者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姿态不一、葱郁、掩映”等词语。
2、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理清课文线索,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欣赏长廊的美丽景色,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流等多种能力,是师生、生生、生本等一个多元互动、交际的过程。
本课的设计力图把口语交际和阅读教学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交际,在交际中促进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检查预习。
1、教师*引入: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的旅游景点不胜枚举。
截止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我们要一起去游览和欣赏的颐和园就是其中一处。
2、板书课题。
请你用心记住这个“颐”字,让我们响亮地叫出她的名字 颐和园。
3、认读词语:长廊柱子建筑宫殿葱郁掩映朱红堤岸雕刻狮子佛香阁金碧辉煌神清气爽隐隐约约姿态不一颐和园 [词语教学是语文学习之本,虽然到了四年级字词教学已不是学习的重点,但在新课伊始让学生读一读新词还是很有必要的。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课文,说感受 1、这到底是一座怎么样的大公园呢?请你打开书大声地读读课文,读完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来形容你眼中的颐和园。
板书:()的颐和园 2、学生读文、交流,并上台板书词语。
[让学生读文后说说自己眼中的颐和园,并让学生上台板书词语,这一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说、写的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颐和园的美景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
《颐和园》说课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说课稿弥阳镇盘龙小学张文刚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及练习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颐和园》是九年义务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组第18课的内容。
这一单元以“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专题,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文化的一扇窗口。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课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移步换景,按游览顺序分别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以及十七孔桥的景色特点,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蕴含着对建造颐和园的古代劳动人们的赞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三)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关键。
根据上述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订了以下三个目标:1、认知目标: :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长廊”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句。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情感目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技能目标: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写作能力。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完成(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说学法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把学习当做一种愉快的享受。
《颐和园》说课稿_教案教学设计
《颐和园》说课稿本文是关于《颐和园》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颐和园》,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是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组编的,颐和园作为一座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颐和园》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游览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把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长廊"等十多个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句.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2)情感目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3)能力目标:概括能力,说话能力,写话能力等.3,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二是学习本课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说教法.根据教材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优美的特点,本课选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细读,精读,品读,再现这一幅美丽的画卷,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语言感受力.三,说流程我打算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1,长文短读,整体把握.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浏览课文,圈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此处我想着重指出一点的是,整篇课文其实分三个大景点,即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万寿山又包括佛香阁和排云殿等小景点;昆明湖又包括小岛和十七孔桥.要避免学生把所有景点都并列处理.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安排.然后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顺序游览这些景点的,从课文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找到相应的句子画出来,并连起来读.于是一篇长长的文章就剩下短短的几十个字."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几处景点的方位,可以出示颐和园景点地图.边看图边说游览的顺序.长文短读旨在使学生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学习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并在读中领悟每一段的开头句所起的承上启下的连缀作用.同时也培养学生对文本整体把握的能力和概括能力.2,品读词句,以读促情.颐和园的景点各具特色,美不胜收.让学生挑最喜欢的句子好好地读,读出这处景点的特点来.重点指导:句①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引导学生体会长廊的长,画多且美的特点.并以此指导朗读.句②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引导学生感受佛香阁排云殿雄伟的特点,朗读时要特别强调"耸立,闪闪发光,金碧辉煌"等词.③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引导学生体会昆明湖"静"的特点.比较"划"与"滑".体会作者用字的精准.(如果用"划"字,就表示用桨来划,每划一桨,湖面就会产生许多波纹;用"滑"字,写出了游船,画舫就像人在溜冰一样没有在湖面留下一点痕迹.所以更显出昆明湖的静.一个"滑"字,以动的画面反衬出昆明湖的静.)朗读应以轻柔的语调.④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此处留白,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说话能力,而且对十七孔桥的壮观有了更深刻的印象.3,图文结合,内化语言展示图片,让学生描述画面.有三种选择:一种是直接运用文中的语言来描述;或者是利用文中的词句,自己组织语言描述;第三种是完全用自己语言创造性描述.我们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运用语言.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文字与图像建立联系,通过运用,使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图片的出现要讲究时机.出现早了,可能就会有"用图像去解读文字"的嫌疑.这话是一位特级教师说的,具体是谁我已忘了,当然也不是原话.但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我们语文与电视等其他媒体最大的不同在于,语文是通过文字来描述事物的,而非画面.所以有时看似用画面帮助理解,实质却使感悟文字这一任务落空了.当然,有些光看文字实在难以理解的另当别论.在学生对文字有了一定的感悟与鉴赏之后,再出示画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现有水平选择不同的方式来描述,既可以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4,积累语言,读写结合从下列几项作业中选择其中一项你最喜爱的作业:●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为颐和园其中一处景观设计导游词;●照课文的描写方法,写一篇游记.以上的几个作业都紧紧围绕语言文字,从积累到运用,不同的难度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说课稿《颐和园》
《颐和园》说课稿五常市实验小学 胡书阳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的课文——《颐和园》第一课时。
下面我就从以下七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分析这组课文是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组编的,颐和园作为一座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二、 说学情分析1.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动,对新鲜事物好奇,但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当中很少去过北京,对那些景物缺少感性认识,很难深刻理解文中描述的美,所以我准备了课件,创设情景,把学生带进颐和园,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颐和园的美。
2.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搜集资料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课前我让学生去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和图片,以备上课时小组学习时使用。
我计划安排两课时进行本文的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生字,学习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教学二至五自然段,总结全文。
下面就第二课时的教学来谈谈自己的设想。
三、说教学目标依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拟定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因此,根据新课程的三维理念,本课时,我设计以下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 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五、说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实际,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采用以读促悟、小组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细读,精读,品读,再现这一幅美丽的画卷,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语言感受力。
颐和园说课稿优选篇
颐和园说课稿优选篇颐和园说课稿 1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2、学*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2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惯,课前布置预*和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和图片。
学生对于本课的写作顺序——移步换景的方法有些陌生,本课重点引导学生理清顺序,知道这种游览顺序,并运用到学作中。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作中。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颐和园教学过程一、设问激趣,导入课题。
1、师: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呢?今天,谭老师也想带你们去一个地方玩玩,猜猜是哪?2、板书课题。
生书空。
齐读课题。
“颐”什么意思呢?这里有两个意思,看看选哪个?(颐和园是皇家园林,过去是皇亲国戚休养身体的地方)师:这篇课文是一篇游记,(板书游记)既然是游记,一定会告诉你作者浏览参观的顺序,你看——(出示句子: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像这样告诉你走的顺序,走的线路,就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书上还有很多,默读课文,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划下来。
1、出示5句。
找出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
A出示地点转换的词,生重读红色词,看看有什么发现?按照地点的转移,把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下来,这种方法叫移步换景(板书:移步换景)移步换景是游记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也叫游览顺序。
B我们再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作者都到过哪些景点?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3、现在我们就跟着作者的浏览线路。
我,谭导游,简称谭导,带你们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走,一个景点、一个景点细细地游。
二、深入感知,品读文本。
1、大家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各位团友,我们来到颐和园的第一站啦__长廊。
第一句话中,*常的字眼中却有一个词很关键(有名)。
真厉害,一下子捕捉到关键,这是会学*的表现。
《颐和园》说课稿
《颐和园》说课稿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一座集山水园林与皇家建造于一体的宫廷园林。
它以其独特的设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造特色、园林景观和文化意义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历史背景1.1 清代皇家园林的兴起在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兴起与皇帝的喜好和审美观念密切相关。
清代是中国皇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都对园林建设非常热中,颐和园就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的心得体现。
1.2 颐和园的建设与修复颐和园的建设始于乾隆皇帝时期,他在遨游江南园林后产生了建设自己园林的想法。
乾隆皇帝亲自参预了颐和园的设计和修筑,历经多次修复和扩建,形成为了现在的规模和格局。
1.3 颐和园的历史变迁颐和园在建设过程中经历了一些变迁,特殊是在19世纪末的战乱和20世纪初的兵火中,颐和园曾经多次被破坏。
但是,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努力下,颐和园得到了修复和保护,成为了一座重要的文化遗产。
二、建造特色2.1 园林建造的布局颐和园的建造特色主要体现在其布局上。
颐和园分为山区和水区两大部份,其中山区以万寿山为主,水区以昆明湖为主。
山水相映成趣,构成为了独特的园林景观。
2.2 皇家建造的规模和风格颐和园内的建造规模宏大,风格多样。
其中最著名的建造是万寿山上的佛香阁,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座木结构建造,展现了中国古代建造的精湛技艺。
2.3 园林与建造的融合颐和园的建造与园林景观相互融合,形成为了一种和谐的整体。
建造的设计和位置与园林的布局相互呼应,使整个颐和园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三、园林景观3.1 山水景观的独特之处颐和园的山水景观以其独特之处吸引了无数游客。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是长廊,长廊全长728米,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悬挂着精美的彩绘画。
3.2 植物景观的丰富多样颐和园内的植物景观非常丰富多样,有各种珍稀植物和花卉。
特别是昆明湖周围的柳树和荷花,给人一种宁静和漂亮的感觉。
颐和园课文说课稿
颐和园课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颐和园》这篇课文。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国的世界遗产”,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颐和园》一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按照游览的顺序依次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景点,展现了颐和园的宏伟壮观和园林艺术的精湛。
文章语言优美,条理清晰,是一篇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好范文。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通过自主阅读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但是,他们对于颐和园这样的历史文化遗产了解较少,对于文中描绘的园林景观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
此外,学生在写作时往往难以做到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需要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领悟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写作。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颐和园》说课稿
《颐和园》说课稿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颐和园》,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是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组编的,颐和园作为一座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颐和园》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游览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把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句,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细读、精读、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
难点是学习本科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根据教材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优美的特点,本课选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细读,精读,品读,再现这一幅美丽的画卷,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语言感受力。
学法上,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学法是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
让学生在读中领悟,读中思考,结合画面,理解文本。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五、说教学流程本节课我讲的为《颐和园》第一课时内容,以下是我的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1、导入:师:在《长城》一课中,我们领略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雄伟壮观,它包容一切的博大气势令我们震撼。
同样,在中国的北京还有一种建筑艺术也令世人瞩目。
它集建筑艺术精华于一身,精雕细琢、雍容华贵,这就是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皇家园林------颐和园。
2、出示颐和园景色图片。
师:在人们心中,颐和园简直就是人间天堂。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乘坐梦想的航班,飞往北京,一起瞧瞧咱们的目的地?(颐和园)3、板书课题,读题、交流:(1)板书课题,读题,指导“颐”师:仔细看黑板,注意这个字的笔顺笔画。
说课稿《颐和园》
《颐和园》说课稿五常市实验小学胡书阳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的课文——《颐和园》第一课时。
下面我就从以下七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这组课文是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组编的,颐和园作为一座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二、说学情分析1.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动,对新鲜事物好奇,但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当中很少去过北京,对那些景物缺少感性认识,很难深刻理解文中描述的美,所以我准备了课件,创设情景,把学生带进颐和园,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颐和园的美。
2.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搜集资料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课前我让学生去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和图片,以备上课时小组学习时使用。
我计划安排两课时进行本文的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生字,学习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教学二至五自然段,总结全文。
下面就第二课时的教学来谈谈自己的设想。
三、说教学目标依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拟定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因此,根据新课程的三维理念,本课时,我设计以下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五、说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实际,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采用以读促悟、小组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细读,精读,品读,再现这一幅美丽的画卷,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语言感受力。
2024年颐和园说课稿
颐和园说课稿颐和园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
2、教材简析:《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移步换景,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贴切的过渡,展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颐和园》作为本组文的一篇精读课文,其编排的意图如下: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这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万寿山、昆明湖。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学习作者按照观察顺序,抓住每处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审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抓住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二、说教法、学法(1)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的表象积累,拓宽学生视野。
(2)创设旅游情境,让学生扮演小导游结合课文相关内容或课外内容进行演示讲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
反复朗读、比较品读、展开想象是语感教学的主要策略。
(4)加强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本节课设计为以下五步主要教学程序:(一)、复习导入:简单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游览顺序、长廊的特点,然后设置悬念: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看,到底看到什么呢?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布置阅读任务:读课文第3自然段。
(二)、领略“佛香阁”壮观美主要通过反复朗读来让学生体会佛香阁和排云殿的美。
颐和园说课稿_3
颐和园说课稿颐和园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颐和园》,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是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组编的,颐和园作为一座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颐和园》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游览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把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长廊”等十多个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句。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2)情感目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增强民族自豪感。
(3)能力目标:概括能力、说话能力、写话能力等。
3、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二是学习本课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说教法根据教材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优美的特点,本课选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细读、精读、品读,再现这一幅美丽的画卷,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语言感受力。
三、说流程我打算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
1、长文短读,整体把握。
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浏览课文,圈出作者游览的景点。
此处我想着重指出一点的是,整篇课文其实分三个大景点,即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万寿山又包括佛香阁和排云殿等小景点;昆明湖又包括小岛和十七孔桥。
要避免学生把所有景点都并列处理。
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__的结构安排。
然后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顺序游览这些景点的,从课文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找到相应的句子画出来,并连起来读。
于是一篇长长的__就剩下短短的几十个字。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颐和园课文说课稿
颐和园课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颐和园》这篇课文。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国的世界遗产”,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颐和园》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全文层次清楚,语言生动优美,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依次介绍了颐和园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景点,展现了颐和园的恢弘气势和独特魅力。
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通过自主阅读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但是,他们对于颐和园这样的历史文化景观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对于课文中描写的景色和表达的情感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感受颐和园的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颐、耸、阁”等 7 个生字,会写“殿、廊、柱”等 11 个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颐和园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2、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五、说教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颐和园中,感受其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颐和园》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颐和园》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颐和园》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课,这一单元是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组编的。
本课在整个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能通过对第十七课的学习,掌握认真阅读,想象情境,留心观察事物特点的学习方法,又能为后几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本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色,颐和园作为一座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能,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生动优美,全文如一幅展开的山水画卷,再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蕴含着对建造颐和园的古代劳动人们的赞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民族自豪感。
根据教材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学会文中的生词,理解词句;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读自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品味作者优美的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根据本课是一篇游记的特点我把本课时的课时重点定为: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
再根据学生均为农村孩子,知识面狭窄的实际情况难点定为:学习本课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四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
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归结起来就是:
教师以读促情,;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想象。
三、说教学过程。
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
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颐和园的美景图片,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
随后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把自己最喜爱的部分多读几遍,并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
同时提出问题:“你读懂了什么?”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
因此这一环节我做到以下三点:
1、长文短读,整体把握。
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浏览课文,圈出作者游览的景点。
此处我想着重指出一点的是,整篇课文其实分三个大景点,即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万寿山又包括佛香阁和排云殿等小景点;昆明湖又包括小岛和十七孔桥。
要避免学生把所有景点都并列处理。
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安排。
然后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顺序游览这些景点的,从课文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找到相应的句子画出来,并连起来读。
于是一篇长长的文章就剩下短短的几十个字。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几处景点的方位,我特地出示颐和园景点地图,边看图边说游览的顺序。
长文短读旨在使学生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学习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并在读中领悟每一段的开头句所起的承上启下的连缀作用。
同时也培养学生对文本整体把握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2、品读词句,以读促情。
颐和园的景点各具特色,美不胜收。
让学生挑最喜欢的句子好好地读,读出这处景点的特点来。
重点指导四处句子:
①描写长廊的“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
引导学生体会长廊的长,画多且精美的特点。
并以此指导朗读并想象假如你就置身于长廊之中,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徐徐吹来,景随步移,那几千幅各不相同的画就展现在你眼前,你有什么感觉?想一想要建这样一条长廊,需要哪些人?(画师,工匠,花匠,设计师….)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很自然的就搭起了与古代劳动者对话的桥梁。
②描写万寿山的“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
引导学生感受佛香阁排云殿雄伟的特点,朗读时要特别强调"耸立,闪闪发光,金碧辉煌"等词。
③描写昆明湖的“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
引导学生体会昆明湖 "静"的特点.比较"划"与 "滑"。
体会作者用字的精准。
(如果用"划"字,就表示用桨来划,每划一桨,湖面就会产生许多波纹;用"滑"字,写出了游船,画舫就像人在溜冰一样没有在湖面留下一点痕迹。
所以更显出昆明湖的静。
一个"滑"字,以动的画面反衬出昆明湖的静。
)朗读应以轻柔、赞美的语调。
④描写十七孔桥的“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
此处留白,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说话能力,而且对十七孔桥的壮观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
因此在对课文做出总结和评价后,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一想:如果有机会去颐和园玩,你最想到哪个景点,说说为什么。
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第五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
一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本节课计划安排两道课后作业:
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专用小笔记本上;
作业2: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颐和园美景图。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颐和园
总起:美大
分述: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精美华美秀美
该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内容主线,表现作者的写作思路简单明了。
总之,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展示等课堂活动,我设想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来,认知生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东买里乡中学
王雨红
2014年2月17日
课题:颐和园
单位:东买里乡中学
教师:王雨红
时间:2014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