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参考资料---2014版
马原期末试题B及其答案
201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B)专业姓名学号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1)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的结合起来,而是把二者内在的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
列宁这句话说明()A.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科学性。
C.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革命性。
D.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政治立场。
(2)“科学的社会主义就是从此开始,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注: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201页。
)这说明()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B.阶级斗争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C.社会基本矛盾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D.群众史观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3)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
”他还说:“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则”。
邓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就强调:“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上述论断说明()A.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B.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的继承与创新C.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D.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方法(4)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过一个因为地图错误而导致惨重损失的事件。
1943年11月,美军准备在日本占领太平洋上的小岛塔腊瓦登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大学期末考必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 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 英国宪章运动C、? 芝加哥工人起义D、?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A、? 工业革命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 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 工人罢工和起义D、? 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A、? 辩证法B、? 历史观C、? 劳动价值论D、? 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A、? 合理内核B、? 基本内核C、? 精髓D、? 核心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A、? 德国B、? 奥地利C、? 中国D、? 俄国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A、?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 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 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 与时俱进C、? 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 科学性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A、? 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 唯物主义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A、? 吐故纳新B、? 科学严谨C、? 博大精深D、? 与时俱进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A、? 实现共产主义B、? 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 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 实现人权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A、?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着作B、? 一切从实际出发C、? 理论联系实际D、? 实事求是【单项选择题答案】1.C?? 2 .A? 3.A? 4.B? 5.C? 6.B? 7.C? 8.A? 9.D? 10.A? 11.A? 12.C? 13.D? 14.A? 15.C二、多项选择题1、?? 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A、?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哲学2、?? 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A、? 巴黎公社B、?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 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3、??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 法国启蒙思想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BC)A、? 康德B、? 黑格尔C、? 费尔巴哈D、? 笛卡尔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B)A、? 亚当?斯密B、? 大卫?李嘉图C、? 马尔萨斯D、? 西斯蒙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A、? 昂利?圣西门B、? 沙尔?傅立叶C、? 罗伯特?欧文D、? 托马斯?莫尔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A、? 辩证法B、? 劳动价值论C、? 唯物史观D、? 剩余价值学说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A、? 阶级性B、? 实践性C、? 客观性D、? 人民性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A、? 李大钊的理论B、? 毛泽东思想C、? 邓小平理论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A、? 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 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 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 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多项选择题答案】1.BCD??2.BCD?3.ABC?4.BC?5.AB?6.ABC?7.CD?8.AB?9.BCD? 10.ABCD三、辨析题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2014年10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2014年10月(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分钟)一、课程代码:03709(总题数:1,分数:0.00)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总题数:30,分数:30.00)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分数:1.00)A.实践性√B.阶级性C.深刻性D.批判性解析:2.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分数:1.00)A.培根和洛克B.黑格尔和费尔巴哈C.斯密和李嘉图√D.圣西门和傅里叶解析: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分数:1.00)A.必然和偶然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解析:4.规律的两个特点是(分数:1.00)A.客观性和普遍性√B.客观性和历史性C.普遍性和持久性D.普遍性和自觉性解析: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分数:1.00)A.要注重分析矛盾的同一性B.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斗争性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解析:6.下列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说法是(分数:1.00)A.意识是主观自生的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解析:7.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分数:1.00)A.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B.前者是能动反映论,后者是机械反映论C.前者是反映论,后者是先验论√D.前者是唯理论,后者是经验论解析:8.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分数:1.00)A.兴趣爱好B.社会实践√C.求知欲望D.好奇心理解析:9.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分数:1.00)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识、表象C.抽象、具体、再抽象D.分析、归纳、综合解析:10.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包罗万象的真理是不存在的,这是因为真理具有(分数:1.00)A.绝对性B.相对性√C.全面性D.片面性解析:11.在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中,其决定性作用的是(分数:1.00)A.产品分配方式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C.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解析:12.按照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分数:1.00)A.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B.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C.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D.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解析:13.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分数:1.00)A.政治标准B.思想标准C.经济标准√D.文化标准解析:14.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在于人能够(分数:1.00)A.制造和使用工具√B.创造和使用语言符号C.积极地适应外部环境D.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解析: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分数:1.00)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C.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解析:16.劳动力的价值决定有一个重要特点,即(分数:1.00)A.它由其生产的剩余价值决定B.它由其使用价值决定C.它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D.它包含习惯和法律因素解析:17.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分数:1.00)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资本积累规律D.平均利润规律解析:18.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分数:1.00)A.实用主义B.享乐主义C.功利主义D.利己主义√解析:19.价值增殖产生于资本循环中的(分数:1.00)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运输阶段解析:20.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核心问题是分析(分数:1.00)A.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是如何实现的√B.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的C.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的D.资本循环是怎样运行的解析:21.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不应包括(分数:1.00)A.工人的工资B.原材料费用C.机器设备的折旧费D.机器设备未折旧部分√解析:22.资本主义商业店员所从事的商品买卖活动(分数:1.00)A.创造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B.实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C.创造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D.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解析:23.资本主义银行的利润率一般应相当于(分数:1.00)A.社会的平均利润率√B.垄断企业的利润率C.银行的存款利息率D.银行的贷款利息率解析:2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体形成于(分数:1.00)A.资产阶级革命以后B.工业革命以后C.两次世界大战之间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解析:25.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是(分数:1.00)A.处于垄断地位的工业企业B.处于垄断地位的大银行C.处于垄断地位的商业企业D.处于垄断地位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解析:26.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分数:1.00)A.全都是无偿提供的B.对发展中国家是完全不利的C.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方式√D.对发展中国家是完全有利的解析:27.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分数:1.00)A.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专政B.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C.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民主D.消灭剥削进入无产阶级社会√解析:28.社会主义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是(分数:1.00)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加强无产阶级专政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解析:29.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分数:1.00)A.平均分配B.按生产要素分配C.按劳分配D.按需分配√解析:30.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分数:1.00)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实现的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解析: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总题数:10,分数:20.00)31.下列各项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的有(分数:2.00)A.细胞学说√B.狭义相对论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D.生物进化论√解析:32.实践的基本特点包括(分数:2.00)A.普遍性B.客观性√C.自觉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解析:3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分数:2.00)A.唯理论和经验论√B.唯意志论和宿命论C.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D.二元论和不可知论解析:34.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分数:2.00)A.现有的实践能够检验现有的全部认识B.只有实践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C.实践能够对人类的一切认识作出检验√D.实践一次就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解析:35.下列各项中,属于社会存在的有(分数:2.00)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D.政治制度解析:36.下列各项正确表述可变资本含义的有(分数:2.00)A.可变资本是通过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B.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C.可变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价值增殖的那部分资本√D.可变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价值转移的那部分资本解析:37.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的制度中,“三权”包括(分数:2.00)A.立法权√B.财政权C.行政权√D.司法权√解析:38.影响股票价格的主要因素有(分数:2.00)A.股票的票面价格B.股息√C.平均利润D.银行利息率√解析:39.以下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的有(分数:2.00)A.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B.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资本社会化形式的发展√D.工业和科技革命的发展√解析:40.从人员构成上看,马克思主义政党(分数:2.00)A.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B.由工人阶级的全体成员组成C.有其他阶级的先进分子加入√D.有其他阶层的先进分子加入√解析: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总题数:5,分数:30.00)41.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20=20分)1.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D.科学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党的出现C.十月革命的胜利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4.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A.物质范畴B. 实践范畴C.运动范畴D.意识范畴5.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A.普遍性B.特殊性C.斗争性D.客观性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这是一种(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C.激变论的观点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7.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的这段话说明了()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B.规律的平等性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D.规律的能动作用8、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A.实验和工业B.人的经验C.科学理论D.逻辑证明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10、一切真知都发源于()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客观事物D.人的意识11、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是否()A.被大多数人承认B.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C.与客观实际相一致D.对事物有新的认识12、区分各种经济时代的客观物质标志是( )A.科学技术的进步B.社会财富的多寡C.生产方式的性质D.生产工具的进步13、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本质上体现了(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物的关系C.人与人的关系D.物与物的关系14、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知识(完整版)
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案: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④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2、怎样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答案:首先回答实践的含义,然后实践的特点,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最后是回答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社会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方法论?答案:基本内容: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有保留其积极因素。
方法论:这告诉我们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既不能完全肯定一切也不能完全否定一切.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尤其是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时,我们因该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4、怎样理解价值与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答案: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马原课后思考题2014-余
201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总复习一、考试时间:1月5日二、形式:闭卷;卷面60分,另任课老师单独命题—论述题40分二、复习指导(一)基本范畴和复习要点每章节首页,自行复习(二)关系辨析绪论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与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答: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远大的理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近期的具体理想,即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思想的必须阶段和必要基础。
最高理想的实现,离不开共同理想的实现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条件。
现阶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奋斗,也就是为实现最高理想而奋斗。
其次,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都是以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为指引的。
第1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关系。
答:含义: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
关系: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②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③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意义: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
2.简述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答: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识事物的基础;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关系: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
一般比个别更普遍、更深刻,个别比一般更丰富、更具体;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全国2014年10月自学考试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课程代码:03709)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O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A】A.实践性B.阶级性C.深刻性D.批判性正确答案:(1分)教材出处:P162.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C】A.培根和洛克B.黑格尔和费尔巴哈C.斯密和李嘉图D.圣西门和傅立叶正确答案:(1分)教材出处:P7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D】A.必然和偶然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正确答案:(1分)教材出处:P414.规律的两个特点是【A】A.客观性和普遍性B.客观性和历史性C.普遍性和持久性D.普遍性和自觉性正确答案:(1分)教材出处:P78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这句话强调的是【C】A.要注重分析矛盾的同一性B.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斗争性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正确答案:(1分)教材出处:P616.下列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说法是【B】A.意识是主观自生的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正确答案:(1分)教材出处:P807.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C】A.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B.前者是能动反映论,后者是机械反映论C.前者是反映论,后者是先验论D.前者是唯理论,后者是经验论正确答案:(1分)教材出处:P1028.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B】A.兴趣爱好B.社会实践C.求知欲望D.好奇心理正确答案:(1分)教材出处:P959.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A】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抽象、具体、再抽象D.分析、归纳、综合正确答案:(1分)教材出处:P10610.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包罗万象的真理是不存在的。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精品文档.2014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 )。
A .实践性 B .阶级性 C .深刻性 D .批判性 【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又反过来知道工人接近和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2.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
A .培根和洛克B .黑格尔和费尔巴哈C .斯密和李嘉图D .圣西门和傅里叶 【答案】C【解析】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法国社会空想主义是圣西门和傅里叶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
A .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B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答案】D【解析】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一方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另一方面,世界上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所谓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定的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总之,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规律的两个特点是( )。
A .客观性和普遍性 B .客观性和历史性 C .普遍性和持久性 D .普遍性和自觉性 【答案】A【解析】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运动着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规律的普遍性是指,规律不是只在个别的、特有的事物和现象里起作用,而是在较大的范围和领域起作用。
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
A.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B.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直接答案C.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现成的公式裁剪历史事实D.一切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答案】A【解析】在中国现时代,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考点】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丰富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答案】D【解析】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考点】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和实践3.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D.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答案】B【解析】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
【考点】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4.下列选项中,表示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A.因地制宜B.对症下药C.注意分寸D.实事求是【答案】C【解析】所谓“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等等,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
【考点】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说()。
A.规律仅仅存在于自然界B.规律是无法认识和把握的C.规律不具有客观普遍性D.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答案】D【解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一、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的学习,你对哪个问题的感受理解或认识较为深刻?对于这个问题,你又怎样的思考?(结合实际专业)经过一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真理与价值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一问题。
人类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要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来解决真理和价值的冲突,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统一起来的结果。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人们在实践中通过真理与价值的相互引导、相互结合、相互过渡来实现真理和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实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最为核心的关键词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要理论支撑。
因此,弄清弄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真实性原则,无论是对于正在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编辑,还是对于正在大学校园里学习新闻学知识的莘莘学子,都是极为重要的。
真实性原则关键在真实,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从新闻的内在要求看,真实是新闻的首要标准和第一选择;离开了真实,也就无所谓新闻。
新闻必须真实,但真实的事情未必可以构成新闻.也就是说,新闻报道的每一件事情都必须是真实存在的,但真实存在的每一件事情不是都值得报道的,或都可以成为新闻的。
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具有的新闻信息量及其对受众、对社会利害关系涉及的程度.就是说新闻价值存在于事实之中,所以我们要尊重事实,注意研究事实;新闻价值存在于事实与受众的关系之中,所以我们要尊重受众,了解受众的需求。
但是,在新闻事业蓬勃、健康发展的同时,一些虚假新闻也出现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不但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也给国家、社会带来危害。
虚假新闻对社会的危害性在今天之所以越来越突出,是因为与过去相比,今天的信息传播速度、范围、影响力等都有了相当大的不同。
2014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O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A.实践性】2.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C.斯密和李嘉图】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4.规律的两个特点是【A.客观性和普遍性】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这句话强调的是【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6.下列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说法是【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7.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C.前者是反映论,后者是先验论】8.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B.社会实践】9.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A.概念、判断、推理】10.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包罗万象的真理是不存在的。
这是因为真理具有【B.相对性】11.在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12.按照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把人类历史划分为【B.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13.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C.经济标准】14.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在于人能够【A.制造和使用工具】15.以私有制为基本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16.劳动力的价值决定有一个重要特点,即【C.它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17.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B.剩余价值规律】18.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D.利己主义】19.价值增殖产生于资本循环的【B.生产阶段】20.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核心问题是分析【A.社会总产品的各个构成部分是如何实现的】21.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不应包括【A.工人的工资】22.资本主义商业店员所从事的商品买卖活动【D.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23.资本主义银行的利润率一般应相当于【A.社会的平均利润率】2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体形成于【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25.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是指【B.处于垄断地位的大银行】26.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C.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方式】27.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D.消灭剥削进入无阶级社会】28.社会主义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9.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D.按需分配】30.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31.下列各项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的有【A.细胞学说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D.生物进化论】32.实践的基本特点包括【B.客观性C.自觉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3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A.唯理论和经验论C.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34.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B.只有实践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C.实践能够对人类的一切认识做出检验】35.下列各项中,属于社会存在的有【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36.下列各项正确表述可变资本含义的有【B.可交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C.可变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价值增殖的那部分资本】37.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中,“三权”包括【A.立法权C.行政权D.司法权】38.影响股票价格的主要因索有【B.股息D.银行利息率】 39、CD 40、ACD39.以下月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的有【C.资本社会化形式的发展 D.工业和科技革命的发展】40.从人员构成上马克思主义政党【A.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C.有其他阶级的先进分子加入D.有其他阶层的先进分子加入】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江。
14年底A卷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A卷)合分人:复查人:一、单选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答在试卷上无效。
每题1 分,共20 分。
1.马克思创立新世界观的关键在于()A.剩余价值论B.阶级斗争理论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D.科学的实践观2.”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A.主张物质与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3.对事物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4.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的滥挖草原上的甘草,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到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灾难。
这些挖甘草的人们()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主观能动性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其相对静止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的联系D.只见物物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的联系5.“在共同生活与共同劳动中,需要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
国家的目的是利用社会力量去谋求社会的福利。
”这段话( )A.指明了国家对内职能与对外职能的界限B.确认了国家是有强制力的机构C.承认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D.抹杀了国家的阶级本质6.“人性自私”的观点错误在于( )A不符合“人之初,性本善”的看法B违背人有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的天性C把人的自然属性当作人的根本属性D违背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科学论断7.古希腊哲学历史上关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B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C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辩论的观点D前者与后者都是诡辩论的观点8.打制粗糙的石器——制造金属工具——铁制工具的出现——电话、计算机、电视的广泛使用——用遗传工程技术克隆羊,这有力的表明实践是( )A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历史性活动C社会性活动D能动的不断发展的活动9.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方法的逻辑过程的起点是( )A客观事物 B社会实践C感性认识D思维抽象10.在下列命题中,不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天地变化,一端而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问题详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要(2014年)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B)A.关于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C.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作用的规律D.关于理论和实践相互作用的规律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是(C)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B)A.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5.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6.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7.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C)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8.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9.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B)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1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A.客观实在性 B.运动C.结构性D.层次性11.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D)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1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D)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13.意识的本质是(A)A.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B.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C.人感觉的总和 D.思想观念的集合14.哲学史上两个基本派别是(C)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一元论和二元论15.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A)A.物质范畴 B..实践范畴 C.运动范畴 D.意识范畴16.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为(D)A.人可以改变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C.人可以消灭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17.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 精读马列原著B. 把握基本原理C. 理论联系实际D. 深入调查研究正确答案:C注解: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
其次,这是由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
2.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形式的是【】A. 物质生产活动B. 处理社会关系活动C. 科学实验活动D. 艺术表演活动正确答案:A注解:物质生产实践。
它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3. 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药方是很荒谬的,因为它违背了【】A.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的原理B. 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的原理C. 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D. 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理正确答案:B注解: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各不相同,都有其持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形式: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其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柏性质、地位和作用。
4.“白马非马”这一诡辩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 现象和本质的联系B. 局部和整体的关系C. 个别和一般的关系D. 量变和质变的联系正确答案:C注解: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
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与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这类事物运动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趣性的特殊性也是不存在的。
如果割裂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联系,就会导致白马非马的诡辩命题。
5. 从小脱离社会、在狼群中生存的“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A. 意识是生特长期进化的结果B.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正确答案:B注解: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从起源说,人类意识是社会性的劳动创造的。
全国2014年04月自学考试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O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CA.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2.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AA.一元论B.二元论C.唯物论D.唯心论3.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DA.生命物质的共性B.自然物质的共性C.有形物质的共性D.一切物质的共性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D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5.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CA.逻辑分析法B.阶级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D.精神分析法6.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B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B.辩证否定的原理C.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D.对立统一的原理7.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B.相互依存的关系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8.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B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分析、归纳、综合D.识记、联想、假说1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BA.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C.对个体生理结构的影响实现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1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AA.经济关系B.政治关系C.思想关系D.血缘关系13.在上层建筑的各种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CA.艺术B.宗教C.政治D.哲学14.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DA.人的价值追求B.人的政治立场C.人的情感态度D.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5.具体劳动B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D.创造剩余价值16.价值规律是B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C.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D.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17.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DA.它由剩余价值决定B.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C.它由自身的使用价值决定D.它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18.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D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9.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A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20.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CA.生产相对过剩B.需求绝对减少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D.生产和消费的矛盾21.年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是DA.年利润量/年预付可变资本B.年利润量/年预付不变资本C.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可变资本D.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总资本22.下列资本形式中不属于职能资本的是CA.产业资本B.商业资本C.借贷资本D.农业资本23.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权力机构、经营决策机构和监督机构三部分,与之相应的具体组织形式是AA.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B.董事会、理事会、职代会C.股东会、理事会、监事会D.董事会、监事会、职代会24.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指的是CA.超大型、垄断性的银行资本B.在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领域活动的资本C.垄断的工业资本与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D.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资本的总和25.“过剩资本”的出现是CA.资本积累的前提条件B.资本循环的物质基础C.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D.引进资本的必然结果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到D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B.垄断竞争资本主义阶段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7.下列属于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BA.黑格尔B.圣西门C.费尔巴哈D.李嘉图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D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D.实现共产主义29.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同时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BA.社会主义社会B.共产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信息社会30.当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是A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C.消灭等级制度和阶级差别D.促使国家自行消亡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主要内容。
(l)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分)(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意识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2分)(3)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其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分)对其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分)2。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形式是什么?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并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意识反映世界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反映,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②意识对客体信息进行选择和重构,具有能动创造性。
③意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这是意识能动性的突出表现④此外,意识还能影响、调控人体生理活动。
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实现:①必须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进行,要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②并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③意识发挥作用的根本途径是实践。
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
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4.运用质量互变规律原理分析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关系。
量变引起质变,一点一滴的工作积累起来,才能形成一个一个小的胜利,一点一点胜利积累起来,才能完成远大的目标。
革命不是一口吃个胖子,需要一步一步踏实工作。
2014级学前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卷
**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第学期期末考试题Array课题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A.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B.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什么事情都能做好D.画饼不能充饥6.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7.上层建筑是指(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8.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B.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C.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D.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10.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参考资料---2014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仅教答题方法,无预测之功效)任课教师:杜帮云联系方式:dubangyun2004@2014年春季学期第一部分观点辨析题中易出题的有关哲学家或哲学派别的命题、论断和观点(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哲学问题的经典论断1、“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马、恩)2、“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马、恩)3、“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
”(马、恩)4、“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
”(列宁)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恩)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列宁)7、“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斯大林)8、“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马、恩)9、“头脑的辩证法只是观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的运动形式的反映。
”(马、恩)10、“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支配着整个自然界的,而所谓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运动的反映而已。
”(马、恩)11、“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
”(列宁)12、“辩证法对观存事物作肯定理解的同时包含对观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观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马、恩)13、“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
”(马、恩)14、“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末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马恩)15、“被断定为必然的东西,是由纯粹的偶然性构成的,而所谓偶然性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
(马、恩)16、“本质在表现出来;现象是本质的。
”(列宁)17、“假象的东西是本质的一个规定,本质的一个方面,本质的一个环节。
”(列宁)18、“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马、恩)19、“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列宁)20、“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就会变成物质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仅教答题方法,无预测之功效)任课教师:杜帮云联系方式:dubangyun2004@2014年春季学期第一部分观点辨析题中易出题的有关哲学家或哲学派别的命题、论断和观点(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哲学问题的经典论断1、“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马、恩)2、“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马、恩)3、“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
”(马、恩)4、“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
”(列宁)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恩)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列宁)7、“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斯大林)8、“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马、恩)9、“头脑的辩证法只是观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的运动形式的反映。
”(马、恩)10、“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支配着整个自然界的,而所谓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运动的反映而已。
”(马、恩)11、“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
”(列宁)12、“辩证法对观存事物作肯定理解的同时包含对观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观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马、恩)13、“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
”(马、恩)14、“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末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马恩)15、“被断定为必然的东西,是由纯粹的偶然性构成的,而所谓偶然性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
(马、恩)16、“本质在表现出来;现象是本质的。
”(列宁)17、“假象的东西是本质的一个规定,本质的一个方面,本质的一个环节。
”(列宁)18、“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马、恩)19、“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列宁)20、“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就会变成物质力量。
”(马、恩)21、“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马、恩)22、“人的思维既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马、恩)23、“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马、恩) 。
24、“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
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
”(列宁)25、“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
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
”(马、恩)26、“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愈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愈大。
”(马、恩)27、“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毛泽东)28、“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列宁)29、“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
”(马、恩)30、“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错误。
”(列宁)3l、“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列宁)3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恩)33、“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马、恩)34、“人的本质,在其观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恩)35、“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马、恩)36、“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己。
”(马、恩)37、“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捉琴。
”(马、恩)(二)中、西哲学史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典型命题列举1、“元气是构成世界的本体。
”(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苟子)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4、“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王充)5、"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
”(王充)6、“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张载)7、“五行之气、天与人相交胜。
”(刘禹锡)8、“水是万物的始基。
”(古希腊泰勒斯)9、“万物都从火产生,也都消灭而复归于火。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10、“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三)中、西哲学史上古代自发辩证法典型命题列举1、“无平不陂,无往不复。
”(《易经》,指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性和永恒性。
)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指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是一种普遍现象。
)3、“一阴一阳之谓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易传》,指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变化的原因;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表现出无穷的变化。
)4、“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弛张”,“智有所不能立,力有所不能举”,“疆(强)有所不能胜”,“无难之法,无害之功,天下无有也。
”(韩非,是说,矛盾是普遍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相对的,绝对完善的事物和全智全能的人是不存在的,不能求全责备。
)5、“动自休,自峙自流”,“吁炎吹冷,交错而动。
”(柳宗元,、是说,万物自己运动;运动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二气相经作用所引起。
)6、“一物两体,气也”,“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天地变化,二端而已。
”(张载,是说,阴阳两个对立面,即矛盾;气是阴阳两个对立面即矛盾的统一体;没有对立面,就没有统一体,没有统一体,对立面的相互作用也就停止了;对立面的交互作用,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内在根源。
)7、“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万物莫不有对,一阴一阳,一善一恶。
”(程颢,是说,万事万物都是对立面的统一;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8、“一切皆流,一切皆变,无物常住,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四)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认识论典型命题列举1、“知,材也。
”(墨家,是说,认识是人的感受的一种特性。
)2、“知也者,所以知也,而必知,若明。
”(墨家,是说,人们都具备所以知的认识能力,因此能够产生认识,就象人有眼睛能够看见景象一样。
) 3、“凡以(可)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苟予,是说,就人的本性说,是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就客观事物的道理说,是可以被认识的。
)4、“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
知有所含谓之智。
”(荀子,是说,人具有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即知,这种认识能力与外界事物相结合就是认识,即智。
)5、“缘(因)耳而知声,缘目而知形。
”(荀子)6、“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
”(韩非,是说,遵循名实相符的原则来判定是非,根据检验的结果来审查言论是否正确。
)7、“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韩非,是说,检验言行的客观标准是“功用”,即效用。
)8、“事实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王充,是说,认识和理论必须符合客观事实,必须通过实际效果来检验,凡是符合事实效果,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9、“空言虚语,虽得道心,人犹不信。
”(王充,是说,违背事实效果的思想理论,即使说得再好听,也是不能令人相信的。
)10、“闻见之知,乃物交而知。
”(张载,是说,通过耳目感官和外界相接触而获得认识,外界事物是第一性的,人的认识是第二性的。
)11、“因所以发能,能必副其所。
”(王夫之,是说,根据客观对象才得以发生主体认识,主体的认识必须符合客观对象。
)(五)中国哲学史上的“知行观”典型观点列举1、“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孔子,是说,“行”是“学”的表现。
)2、“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是强调知行统一,学以致用。
)3、“只有两件:理会,践行”,“行为重。
”(朱熹,认为知先于行,在认识上道理明了,就会指导人去行动;行重于知,理会的目的在于践行,只是理会不去践行,等于没学。
)4、“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
”(朱熹,是说,知和行是不可分割的对立统一关系。
)5、“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既亲历其域,则知之益明,非前日之意味。
”(朱熹,是说,知而不行,则体会不深;见之于行,则认识更明,知行互相依赖,互相促进,不可偏废。
这是知行关系问题上的相互辩证法思想。
)6、“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王阳明,是说,知是行的来源,行是知的作用;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认为知决定行。
颠倒了知和行的关系,是唯心主义的知行观。
)7、“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王阳明,认为知就是行,行就是知,知行合一。
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8、“尽天下之学,无有不行而可以言学者,是故知不行之不可以为学,则知不行之不可以为穷理矣。
”(王阳明,强调只有通过“行”才能掌握学问,才能穷理。
、这是合理的观点。
)9、“由行而行则知,由知而知所行。
”(王夫之,强调知行统一。
是唯物主义的知行观。
)10、“行可兼知,行高于知。
”(王夫之,强调行对知的决定作用。
是唯物主义的知行观。
)1l、“行而后知”,“‘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魏源,认为,人的认识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获得的,行先知后。
这是唯物主义的知行观。
)12、“知难行易”,“天下事惟患于不能知耳,倘能由科学之理则,以求得其真知,.则行之决无所难。
”(孙中山,在知行关系上认为,知是难的,行是易的,即知难行易。
)13、“行先知后”,“宇宙间的道理,都是先有事实,然后才发生言论,并不是先有言论,然后才发生事实”,“夫维新变法,.国之大事也,多有不能前知者,必待行之成之而后乃能知之也。
”(孙中山,认为,行在先,知在后,“行先知后,”知是从行中来的,能实行便能知,能知便能进步。
)14、“科学虽明,惟人类之事仍不能悉先知之而后行知之也,其不知而行之事,仍较于知而后行为尤为也。
且人类进步,皆韧于不知而行者也,此自然之理则,而不以科学之发明为之变易者也。
”(孙中山,是说行先知后,行易知难。
这是唯物主义的知行观。
)(六)中、西哲学史上客观唯心主义典型命题列举l、“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
”(老子)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万物。
”(老子)3、“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天者,理也”。
(程颐)4、“有是理,后生是气”,“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理在物先,理在事先”。
(朱熹)5、“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黑格尔)6、“理念世界”,“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柏拉图)7、“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8、人为天命所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