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倍数关系求面积

合集下载

四年级秋季班第2讲 巧求面积

四年级秋季班第2讲 巧求面积

(2)依次连接正方形四边的中点得到的新正方形是原正方形面积的一半。
(3)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了四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但是这四 个三角形不一定相同) 。
四年级秋季班第二讲——巧求面积
李拉娜
lilana927@hotmail .com
(4) 下图中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面积是正方形 ABCD 面积的 的中心。
平移、旋转:主要通过移动的方法把分散的块集 中到一个规则的图形中。
一、 长方形的性质
( 1)交叉相乘,乘积相等。
四年级秋季班第二讲——巧求面积
李拉娜
lilana927@hotmail .com
如上图, S 1 S 4
S 2 S 3 ,也就是说,对角的两个长方形面积相乘,乘积相等。
练习 1 如图,长方形 ABCD 被分成 9 个小长方形,其中 5 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如 图中所标注,求长方形 ABCD 的面积。
把阴影部分做如下的分割:
其中 C 是长为 5 厘米、宽为 2 厘米的长方形,面积为 2 5 10 平方厘米。 A 与 B 的面积之和为 66 10 56 平方厘米。 B 的面积=2×正方形边长,A 的面积=5×正方形边长。 如果把 B 的面积看成 2 份,则 A 的面积就是 5 份,A 与 B 的面积之和是 7 份,1 份就是 56 7 8 平方厘米。 那么 B 的面积就是 2 8 16 平方厘米,正方形的边长为 16 2 8 厘米。原长方形 的长为 8 5 13 厘米,宽为 8 2 10 厘米。 原长方形的面积为 13 10 130 平方厘米。 练习 3 (第 12 届“迎春杯”刊赛试题)街心花园里有一个正方形的花坛,四 周有一条宽为 1 米的甬道(如图) ,如果甬道的面积是 12 平方米,那么中间的 花坛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巧用顺口溜熟记初中数学公式和规律

巧用顺口溜熟记初中数学公式和规律

巧用顺口溜熟记初中数学公式和规律数学公式和规律在初中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是解题的基础和指导,也是理解数学概念和思维的关键。

然而,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记住这些公式和规律并不容易。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我整理了一些巧妙的顺口溜,通过这些顺口溜,学生能够轻松地记住一些重要的数学公式和规律。

一、顺口溜记代数公式:1.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法,b²-4ac你得掌握。

一大再小两个根,<0无实根,=0一个根。

2. x = (-b ± √(b²-4ac))/(2a)二次方程求解都留下。

3.(a+b)(a-b)=a²-b²平方差公式背下来。

4.a²-b²=(a-b)(a+b)平方差公式很容易。

5.二项式展开好简单,我的名字叫齐考公式。

(a+b)ⁿ = C(n,0)aⁿ + C(n,1)aⁿ⁻¹b + ... + C(n,n-1)abⁿ⁻¹ +C(n,n)bⁿ。

二、顺口溜记几何公式:1.长方形底乘高,得到面积的好帮手。

A=l×w,四边都相对。

2.正方形的面积,直接边长相乘。

A=s²,正方形停不住。

3.三角形面积公式,底边高你有。

A=1/2×b×h,底高更容易。

4.圆的面积公式,先半径,再面积。

A=πr²,记住吗?5.圆的弧长、扇形和正圆角,顺口溜心中藏。

L=2πr,S=1/2πr²,360度它很逆。

三、顺口溜记运算规律:1.交换律、结合律勿忘,运算啥都变得容。

a+b=b+a,a+(b+c)=(a+b)+ca×b=b×a,a×(b×c)=(a×b)×c。

2.分配律快记清,a×(b+c)=a×b+a×c(a+b)×c=a×c+b×c,加减乘除好朋友。

《巧妙运用倍数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教案

《巧妙运用倍数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教案

《巧妙运用倍数解决问题》是一份针对小学生的数学教案。

这份教案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和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倍数的概念,并且教授如何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地运用倍数来解决问题。

教案通过丰富多彩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倍数。

例如,我们知道,3是6的倍数,因为6可以被3整除。

同样的,12也是6的倍数,因为12可以被6整除两次。

通过这样的例子,学生可以很快地掌握倍数的概念,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接着,教案教授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技巧,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倍数来解决问题。

例如,当我们面对如何平均分配一些物品时,可以先求出这些物品的总数,然后再找到这个数的所有倍数。

这些倍数所代表的就是平均分配的数量。

再例如,当我们需要找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可以先找到它们的倍数,然后找到最小的相同的倍数。

这个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除了这些技巧之外,教案还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倍数的应用。

这些练习题涵盖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平均分配、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等。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倍数的概念,加深对它的认识,并且能够更加自如地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总而言之,《巧妙运用倍数解决问题》是一份非常实用的数学教案。

它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教授了学生倍数的概念和应用技巧,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个数学概念,更加自如地运用它来解决各种问题。

这份教案不仅让学生在数学方面得到了提高,而且也可以对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巧妙运用倍数关系解决问题

巧妙运用倍数关系解决问题

巧妙运用倍数关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事情。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需要用到一些巧妙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巧妙运用倍数关系。

通过运用倍数关系,我们可以在解决问题时更加高效和准确。

下面将从几个不同场景出发,详细介绍如何巧妙运用倍数关系来解决问题。

一、货物运输问题在货物运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计算运输量、运费等问题。

如果我们知道某种货物的运输量,希望计算出其他种类货物的运输量,倍数关系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假设我们知道A种货物的运输量为100吨,且知道B种货物的运输量是A种货物的2倍,那么B种货物的运输量就是200吨。

此外,倍数关系还可以用于计算运费。

如果我们知道A种货物的运费是10元/吨,且知道B种货物的运费是A种货物的1.5倍,那么B种货物的运费就是15元/吨。

二、比例问题在生活中,比例问题也十分常见。

比例问题可以通过巧妙运用倍数关系得到解决。

例如,某种物品每件售价100元,我们想要计算出买n件需要支付的金额。

由于售价是批量销售的,我们可以假设想要购买的件数是原售价的倍数,假设是m倍。

那么,买n件需要支付的金额就是m*100元。

同样的,倍数关系也可以用于计算折扣。

如果某品牌衣服原价500元,打7折出售,那么打折后的价格就是500*0.7元。

三、时间问题在时间计算中,我们也可以灵活运用倍数关系。

例如,如果我们要计算一个事件需要的时间,已知某个过程需要的时间是60分钟,且另一个过程需要的时间是第一个过程的1.5倍,那么第二个过程需要的时间就是90分钟。

另外,倍数关系还可以用于计算速度。

如果我们已经知道某个人的速度是10千米/小时,且另一个人的速度是第一个人的0.8倍,那么他的速度就是8千米/小时。

四、面积和体积问题在解决面积和体积问题时,倍数关系同样适用。

例如,我们想要计算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已知另外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它的2倍,那么第二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第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的2倍。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大全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大全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大全一、加减法解题方法在小学奥数中,加减法是最基础也是最常见的题型。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解题方法:1. 竖式计算法竖式计算法是最常用的加减法解题方法,适用于任何数值大小的计算。

先将两个数竖式排列,逐位相加或相减,并按进位或借位的要求进行计算。

2. 寻找相反数法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寻找相反数的方法来简化计算。

例如,对于一个加法题目3 + 7,我们可以通过找到7的相反数-7,然后用3 - 7的方式进行计算,得到的结果再取相反数即可。

3. 进退相等法进退相等法适用于一些特殊的加减法题目。

当两个数相差一致(如8和9)时,我们可以采用进退相等法来计算。

比如计算8 + 9,我们可以将9退1,变成8 + 8 = 16,然后再加上1,即可得到17。

二、乘法解题方法乘法是小学奥数中较为复杂的题型。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解题方法:1. 分解因数法对于一个较大的乘法题目,我们可以将其中一个数拆分成多个因数的乘积,然后再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36 × 4,我们可以将36分解成6 × 6,然后计算6 × 4 × 6 = 144。

2. 组合乘法法则组合乘法法则适用于一些特殊的乘法题目。

例如,计算12 × 7,我们可以将12拆分成10 + 2,然后计算(10 × 7) + (2 × 7) = 70 + 14 = 84。

3. 巧用倍数关系在一些乘法题目中,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倍数关系来简化计算。

例如,计算8 × 25,我们可以将8拆分成2 × 4,然后计算(2 × 25) × 4 =50 × 4 = 200。

三、除法解题方法除法是小学奥数中较为复杂的题型之一。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解题方法:1. 精确除法精确除法是最常用的除法解题方法。

根据除法的定义,将被除数除以除数,得到的商和余数就是精确除法的结果。

2. 简化除法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简化运算来进行除法计算。

小学数学教案:巧用倍数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小学数学教案:巧用倍数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小学数学教案:巧用倍数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巧用倍数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巧用倍数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这一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学会巧用倍数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三、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巧用倍数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的方法,如何通过实际问题来增强学生的运算能力。

四、教学步骤:1、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们复习一下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也就是S=长×宽。

请同学们自己计算一下下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答案:S=5×3=15平方厘米2、介绍倍数法的应用我们现在介绍一种很有用的运算方法:倍数法。

倍数法是指找出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通过简单的乘法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例如,这里有一个长为10厘米,宽为5厘米的长方形。

我们可以列出长和宽的倍数关系:10÷5=2。

也就是说,长是宽的2倍。

这时,我们只需要用宽的面积乘以2,就可以快速得出长方形的面积。

即:S=5×2×5=50平方厘米。

小学生不要懊恼如果你找不到倍数关系。

可以借助一些图形工具,如:小方块、竹竿、纸片等,在图形上加以比较,对比出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

区别出倍数关系后,再去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就更加容易了。

下面,再请同学们自己计算一下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答案:S=4×3×5=60平方厘米3、用倍数法计算不规则长方形接下来,我们来计算一个更为复杂一些的问题。

这里有一个不规则长方形,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这个长方形的长为15厘米,宽为7.5厘米。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直接使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这是因为长方形的上面有一段比较窄的部分,这个部分的长与整体的长不是一样的。

这时候,倍数法就派上用场了。

我们需要找出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

我们可以发现,整个长15厘米,而较窄的部分长10厘米,这两个长度之间存在着3倍的关系。

行测中的速算技巧

行测中的速算技巧

行测中的速算技巧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数学是一个重要的考查内容。

而其中一个关键的部分就是速算。

掌握一些速算技巧,可以在有限的答题时间内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行测中常用的速算技巧,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数学题。

一、倍数关系法倍数关系法是一种在计算中用到的速算技巧。

实际上,这是一种计算的逆运算,即找到一个合适的倍数,通过乘除法来简化计算过程。

例如,在计算7的倍数时,可以利用“十位数加上个位数的两倍是7的倍数”的关系,如:7×5=35(个位数为5,十位数5+2=7),或者7×9=63(个位数为9,十位数9+2=11),这样我们就可以快速得到7的倍数的结果。

二、倍增关系法倍增关系法也是一种常用的速算技巧。

它适用于求两数的乘积或者除法的结果。

通过将一个数分解成一个整数倍和一个小数部分,可以快速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68×25时,可以分解为68×20+68×5,即1360+340=1700。

同样地,如果要计算375÷3,可以先将375分解为300+75,然后分别除以3,得到100+25=125。

三、近似计算法在行测中,有时候需要快速得到一个近似的结果,而不必进行精确的计算。

这时,近似计算法就派上用场了。

一种常用的近似计算法是四舍五入法。

当需要计算一个较长的数字时,可以根据需要保留的位数进行四舍五入。

例如,计算26.194+13.806时,可以将这两个数近似为26+14,然后相加得到40。

四、巧妙运算法在行测中,有一些常见的计算模式,可以利用巧妙的运算规律来快速计算。

例如,计算两个相邻数之和的平方时,可以利用公式(a+b)²=a²+b²+2ab。

在计算时,只需要知道两个相邻数之和以及它们的平方的差值,就可以快速得到结果。

再例如,计算两个相邻奇数的乘积时,可以利用公式(a+b)×(a-b)=a²-b²。

数学学习秘籍:十大速算技巧

数学学习秘籍:十大速算技巧

数学学习秘籍:十大速算技巧1. 数字分组技巧将数字进行合理分组,可以有效降低计算难度。

例如,将123456 分为 12 和 3456,先计算 12,再计算 3456,最后将结果相加。

2. 倍数简化技巧利用数字的倍数关系,将计算问题简化。

例如,计算 25 乘以48,可以先计算 25 乘以 40 和 25 乘以 8,再将结果相加。

3. 因数分解技巧将数字进行因数分解,有助于快速找到计算规律。

例如,计算123456 除以 12,可以先将 123456 分解为 12 和 10288,然后进行计算。

4. 数字交换技巧在计算过程中,适当交换数字的位置,有时可以获得更简便的计算方法。

例如,计算 135 乘以 24,可以先将 24 乘以 5,再将结果乘以 13。

5. 拆分与合并技巧将复杂的计算问题拆分为简单的部分,计算后再合并。

例如,计算 12345 加上 6789,可以先计算 12345 加上 6000,再将结果加上 789。

6. 巧用公式技巧熟练掌握各种数学公式,可以提高计算速度。

例如,利用平方公式计算 9 的平方,直接得出结果为 81。

7. 递推计算技巧利用递推关系,简化计算过程。

例如,计算 1 到 n 的求和问题,可以利用递推公式进行计算。

8. 数列求和技巧对于数列求和问题,可以利用求和公式,快速得出结果。

例如,计算 1 到 n 的求和,利用求和公式 S = n(n+1)/2。

9. 图形化计算技巧将计算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可以直观地找到计算规律。

例如,计算平面几何中三角形面积,可以利用公式 S = 底×高/2。

10. 逆向思维技巧从结果出发,反推计算过程,有时可以找到更简便的计算方法。

例如,已知结果为 6,求 2 乘以几等于 6。

掌握以上十大速算技巧,能有效提高数学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技巧。

祝大家学习愉快!。

巧用倍数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实用练习题帮你提升能力

巧用倍数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实用练习题帮你提升能力

巧用倍数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实用练习题帮你提升能力倍数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本文将通过一些实用的练习题来帮助读者加深对倍数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购物计算题小明去商场购物,他买了一件衣服和一双鞋子,衣服原价是120元,但打了8折,鞋子原价是200元,但打了5折,问小明最终需要支付多少钱?解答:衣服的实际售价是120元 × 80% = 96元;鞋子的实际售价是200元 × 50% = 100元;所以小明最终需要支付的金额是96元 + 100元 = 196元。

通过这道题,我们可以将衣服和鞋子的价格与折扣相乘,从而得到最终需要支付的金额。

这里的倍数关系是折扣与实际售价之间的关系。

二、时间计算题假设一辆火车每小时行驶80公里的速度,从A站到B站需要4个小时,那么这段路程的总距离是多少公里?解答: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80公里,行驶4个小时,总距离是80公里/小时 × 4小时 = 320公里。

通过这道题,我们可以将火车的速度与行驶的时间相乘,从而得到总距离。

这里的倍数关系是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三、面积计算题一个长方形的宽度是5米,长度是宽度的3倍,求该长方形的面积。

解答:长方形的长度是宽度的3倍,所以长度是5米 × 3 = 15米;长方形的面积是宽度乘以长度,所以面积是5米 × 15米 = 75平方米。

通过这道题,我们可以将长方形的宽度与长度相乘,从而得到面积。

这里的倍数关系是长度与宽度之间的关系。

四、速度计算题小明骑自行车从家出发到学校需要20分钟,如果他骑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5公里,那么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公里?解答:小明骑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5公里,骑行时间是20分钟,即1/3小时;家到学校的距离可以通过速度乘以时间计算得出,所以距离是15公里/小时 × 1/3小时 = 5公里。

巧用行测倍数知识,提升做题效率

巧用行测倍数知识,提升做题效率

巧用行测倍数知识,提升做题效率使用倍数知识来提升行测做题效率已经成为了行测备考的一个必备技能。

在未来的2023年,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壮大,人们对行测考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个背景下,掌握行测倍数知识,可以大幅度提升在行测考试中的表现,让你成为真正的行测高手。

一、掌握简单的倍数关系在行测考试中,最常见的倍数关系便是百分数、百倍数、千分数、千倍数、万分数和万倍数。

因此,我们首先要学会计算这些数的倍数。

比如,在行测中,如果考到了一个题目,给定了原数和倍数,我们就要知道倍数是什么。

例如: $238$ 的$3$倍是多少?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往往我们在考试中,由于封闭的环境以及压力的影响,容易出现计算错误。

所以,我们要学会一些技巧,比如阶梯计算法。

对于“$238$ 的$3$倍是多少?”这个题目,我们可以用阶梯计算法来求解。

首先,求出它的一倍 --- $238 \times 1 = 238$,接着再求出它的两倍 --- $238 \times 2 = 476$,最后再求出它的三倍 --- $238 \times 3 = 714$。

因此,$238$ 的$3$倍是$714$。

二、应用倍数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简单的倍数关系之后,我们就可以用它来解决更加实际的问题了,比如百分数的运用。

例如:某班级有$52$名学生,有$60\%$的学生打算参加学校举办的比赛,请问有多少学生打算参加比赛?首先,我们需要知道$60\%$的意思是什么。

$60\%$就是$60$每$100$,即$\dfrac{60}{100}$。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公式来计算问题:百分数问题:原数 $\times$ 百分数($\dfrac{100}{\text{百分数}}$)= 结果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出结果:$52 \times \dfrac{60}{100} = 31.2$,即约有$31$名学生打算参加比赛。

三、注意倍数的转化有时候问题不会如此简单,需要我们利用倍数间的转化来解决问题。

如何巧妙应用算术技巧解决问题

如何巧妙应用算术技巧解决问题

如何巧妙应用算术技巧解决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数学算术技巧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解决问题,提高计算速度,以及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巧妙应用算术技巧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启示和帮助。

一、数字逆运算法数字逆运算法是一种巧妙的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快速得到答案。

它的原理是通过将计算问题反过来思考,找到问题的逆运算,从而简化计算过程。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需要计算41-16的结果,我们可以通过想象16是如何加到41上的,即先从41开始,逆向进行16的加法运算。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答案25。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减少计算步骤,提高计算速度。

二、约数法约数法是一种常用的巧妙应用算术技巧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找到一个数的所有约数,我们可以更方便地进行计算。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需要计算72的平方根,我们可以先列举出72的所有约数,包括1、2、3、4、6、8、9、12、18、24、36和72。

然后我们可以发现,72的平方根是9,因为9*9=81,而9是72的约数。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得到答案,减少计算错误的可能性。

三、倍数法倍数法是一种通过找到两个数的公倍数来简化计算的技巧。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需要计算48和36的最小公倍数,我们可以先列举出48和36的倍数,然后找到它们的公共倍数。

对于48来说,它的倍数有48、96、144、192等,对于36来说,它的倍数有36、72、108、144等。

我们可以发现48和36的最小公倍数是144,因为144是它们的公共倍数。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计算过程中更快地得到答案。

四、分数化简法分数化简法是一种用来简化分数运算的技巧。

通过将分数化简为最简形式,我们可以更方便地进行计算。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需要计算2/3和3/4的和,我们需要找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对于2/3来说,最小公倍数是3,对于3/4来说,最小公倍数是4。

然后我们可以将2/3和3/4分别化为相同的分母,得到8/12和9/12,然后将分子相加,得到17/1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2:等量代换,巧用倍数关系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2:等量代换,巧用倍数关系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2:等量代换,巧用倍数关系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

2. 能够掌握巧用倍数关系的方法。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等量代换的概念理解。

2. 巧用倍数关系的方法掌握。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巧用倍数关系。

2. 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法。

2. 教学手段:教师讲解、课件展示、书写板书、小组合作实践。

五、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引入引导学生面向现实生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讨论如何用面积相等的图形去装满一个矩形盒子。

二、讲解1. 等量代换的概念教师启示学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同样数量的物品来取代其它物品,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在数学里,等量代换是指用同样的数值来代替另一个数值。

举例说明:如果我们有3颗骰子,每颗骰子有6个面,我们总共有18个点数。

如果我们拿走2颗骰子,但每颗骰子的点数变成8个面,那我们就拿出6个骰子,每颗骰子有8个面,总共也是18个点数。

这样的代换就叫等量代换。

2. 巧用倍数关系的方法教师启示学生:常见的数学计算方法之一是倍数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倍数关系,将一个数值乘上某个数得到另一个数值。

举例说明:如果我们想要计算12严妈的时间是多少小时,我们可以将12乘上60,得到720分钟。

再将720乘上0.016666666667,得到12小时。

三、实践应用1. 练习使用等量代换老师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没有找到足够多的小石头来填充一个矩形盒子,但我们有许多小玻璃珠,它们的直径正好等于小石头的直径。

我们可以用多少小玻璃珠来填满这个矩形盒子?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提醒学生要用到等量代换的方法。

学生可以利用小方格纸画出小石头和小玻璃珠在盒子里填充的情况,比较两种情况下的面积,得出小玻璃珠的数量。

2. 练习使用倍数关系学生组织为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巧用倍数关系计算答案。

问题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公里,它行驶了2个整圆形的公里。

倍数与因数的关系巧用倍数和因数解决算式

倍数与因数的关系巧用倍数和因数解决算式

倍数与因数的关系巧用倍数和因数解决算式在数学中,倍数与因数是两个常见的概念。

倍数是指一个数可以被另一个数整除,而因数是指可以整除一个数的数。

倍数和因数之间存在着一种巧妙的关系,可以通过倍数和因数来解决各种算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倍数与因数的关系,并展示如何利用这种关系来解决算式。

一、倍数与因数的定义在介绍倍数与因数的关系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这两个概念的定义。

倍数是指一个数乘以另一个数得到的结果,可以被这个数整除。

例如,6是12的倍数,因为6乘以2等于12。

因数则相反,是指可以整除一个数的数。

二、倍数和因数的关系倍数和因数之间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

如果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因数。

同样地,如果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那么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这种关系可以通过以下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例子1: 6是12的倍数,同时12是6的因数。

例子2: 5是15的因数,同时15是5的倍数。

例子3: 8是32的因数,同时32是8的倍数。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倍数和因数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在解决算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关系来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三、巧用倍数和因数解决算式现在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例子,通过巧用倍数和因数来解决算式。

假设我们有以下算式需要求解:例子4: 36 ÷ 9 = ?要计算36 ÷ 9,我们可以利用倍数和因数的关系。

注意到36是9的倍数,所以36能被9整除。

我们可以通过长除法来计算:36 ÷ 9 = 4同样地,我们可以通过因数和倍数的关系来简化这个计算过程。

由于36是9的倍数,所以9也是36的因数。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性直接得出结果:36 ÷ 9 = 36 ÷ 36 = 1通过巧妙地利用倍数和因数的关系,我们可以省去繁琐的长除法过程,快速求得正确的答案。

除了除法运算,倍数和因数的关系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算式,如乘法和加法。

小学生乘法技巧的提高方法

小学生乘法技巧的提高方法

小学生乘法技巧的提高方法乘法是数学中的基础运算之一,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

掌握好乘法技巧不仅能够提高计算速度,还能够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学生提高乘法技巧的方法。

一、掌握乘法口诀表乘法口诀表是小学学习乘法的基础,熟练掌握乘法口诀表是提高乘法技巧的关键。

可以通过反复背诵乘法口诀表,或者利用棋盘游戏、口算卡片等辅助工具进行记忆和练习,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效果。

二、巧用倍数关系小学生在学习乘法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解乘法的本质,即倍数关系。

通过培养孩子发现数与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能够帮助他们轻松解决乘法问题。

例如,对于3×9,可以化简为3×10-3,即30-3=27。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计算速度,还能够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应用乘法的分配律乘法的分配律是小学生学习乘法的重要原则之一。

通过应用分配律,不仅能够简化乘法运算,还能够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对于3×18,可以先将18拆成10+8,然后分别计算3×10和3×8,最后将两个结果相加。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计算速度,还能够拓展孩子的思维方式。

四、灵活运用乘法的组合律乘法的组合律是小学生学习乘法的基础。

通过灵活运用组合律,可以简化乘法运算,提高计算效率。

例如,对于4×125,可以将125拆成100+20+5,然后分别计算4×100、4×20和4×5,最后将三个结果相加。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计算速度,还能够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五、进行口算训练口算是提高乘法技巧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进行口算训练,可以提高孩子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可以通过口算练习册、闯关游戏等形式进行口算训练,帮助孩子掌握乘法技巧。

六、运用乘法运算的应用乘法运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将乘法技巧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

例如,在购物时计算价格折扣、计算体积和面积等,都可以利用乘法运算进行计算,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乘法技巧,还能够让他们在实际应用中体会到乘法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两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的进阶思维训练方法

两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的进阶思维训练方法

两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的进阶思维训练方法两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对于孩子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是日后数学学习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些进阶的思维训练方法,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两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

一、巧用倍数关系在进行两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时,我们可以关注被除数与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这样可以简化计算过程,提高效率。

举例来说,对于题目52 ÷ 4,我们可以观察到4 × 10 = 40,显然40比52小,所以商的十位数为1。

接下来我们将52减去40,得到12,然后再进行12 ÷ 4 = 3的计算,得到商的个位数为3。

因此,52 ÷ 4 = 13。

通过观察倍数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在头脑中迅速计算出商的十位数和个位数,提高计算速度。

二、借位法当被除数的十位数小于除数时,我们可以采用借位法来进行计算,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加灵活地解决两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问题。

例如,对于题目85 ÷ 6,我们可以先将85拆分成80和5,然后分别进行80 ÷ 6和5 ÷ 6的计算。

由于80 ÷ 6的商为13,而5 ÷ 6的商为0,因此85 ÷ 6的商为13余5。

这种借位法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两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灵活思维能力。

三、应用列竖式列竖式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对于两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同样适用。

通过应用列竖式,可以让孩子们直观地理解除法的计算过程,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一技巧。

例如,对于题目75 ÷ 3,我们可以用列竖式的形式进行计算。

首先将75写在左边,除数3写在上方,然后将商的位数一一填写。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25-------3 | 75- 6---15-15-----根据列竖式的计算过程,可以得出75 ÷ 3 = 25的结果。

通过使用列竖式,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正确进行两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计算,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耐心。

倍数关系与图形变换的巧妙联系

倍数关系与图形变换的巧妙联系

倍数关系与图形变换的巧妙联系数学是一门严谨而又有趣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在数学中,倍数关系和图形变换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巧妙的联系。

本文将从倍数关系和图形变换两个方面来探讨它们之间的奥秘。

一、倍数关系的基本概念倍数关系是指两个数之间的乘法关系。

例如,如果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两倍,我们可以说这两个数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

倍数关系不仅仅存在于数的世界中,它还可以应用到图形中。

二、图形的变换方式图形变换是指通过一系列操作,改变原有图形的形状、大小或位置。

常见的图形变换包括平移、旋转、翻转和缩放等。

这些变换方式可以通过倍数关系来描述和解释。

1. 平移变换平移变换是指将图形沿着平行于原来位置的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

在平移变换中,倍数关系可以用来描述图形的移动距离和方向。

例如,如果一个图形向右平移两个单位,我们可以说它的横坐标增加了两倍。

2. 旋转变换旋转变换是指将图形绕一个固定点旋转一定的角度。

在旋转变换中,倍数关系可以用来描述图形的旋转角度和旋转中心。

例如,如果一个图形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度,我们可以说它的旋转角度是原来的1/4倍。

3. 翻转变换翻转变换是指将图形沿着一个直线进行对称翻转。

在翻转变换中,倍数关系可以用来描述图形的对称轴和对称中心。

例如,如果一个图形沿着x轴进行对称翻转,我们可以说它的对称轴是x轴,对称中心是原点。

4. 缩放变换缩放变换是指将图形的大小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扩大或缩小。

在缩放变换中,倍数关系可以用来描述图形的缩放比例。

例如,如果一个图形的大小扩大了3倍,我们可以说它的面积是原来的9倍。

三、倍数关系与图形变换的应用倍数关系与图形变换的联系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们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倍数关系和图形变换可以用来描述建筑物的结构和比例关系。

例如,建筑师可以通过缩放变换来调整建筑物的大小,通过平移变换来调整建筑物的位置,从而实现设计的要求。

倍数和因数的巧妙应用教案:拓展学生数学思维

倍数和因数的巧妙应用教案:拓展学生数学思维

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基本知识水平;2、掌握倍数和因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通过实际生活例子的运用,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并掌握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重点讲解倍数和因数的实际应用;2、通过实际例子的演示,让学生明白计算步骤和方法。

四、教学内容:1、倍数的概念倍数是指一个数可以被另一个数整除,这个时候,那个被整除的数就是前一个数的倍数。

例如,36是9的倍数,因为36能被9整除。

其中,9叫做36的因数,而36则是9的倍数。

2、因数的概念一个数如果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这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因数。

例如,9能够整除36,9是36的因数。

同时,36也是9的倍数。

3、倍数和因数的计算方法(1)找倍数:要求一个数a是另一个数b的倍数,我们可以不断加上b,直到得到a。

例如,如果要找出24的倍数,则可以一次加上3得到27,加上3得到30,如此下去,直到加上8个3后得到24。

(2)找因数:要求一个数a的因数是另一个数b,我们可以用b 去除以a,如果余数为0,则b是a的因数。

例如,如果要找出 36的因数,则可以试着除以2,3,4,6,9,12等,如果能够被整除,则对应的都是36的因数。

4、实际应用倍数和因数在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例如:(1)在商场购物中,我们需要对商品价格进行估算,只要知道商品的单价和数量,就可以通过倍数的概念来计算出总价。

(2)在找工作中,我们需要知道一个公司有多少个员工,我们可以通过因数的概念来计算出总数。

(3)在可持续发展中,我们需要考虑到地球资源的有限性,通过倍数和因数的计算方法,可以更好的管理资源,减少浪费和污染。

五、课堂练习:1、如果李华家有45根鸡腿,每个人分3根,计算出家里有多少人?解答:因为每个人只分3根,我们需要求出45的倍数,再除以3。

小学数学教案:巧用倍数结构解决问题 (2)

小学数学教案:巧用倍数结构解决问题 (2)

小学数学教案:巧用倍数结构解决问题一、引言(100字左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需要寻找巧妙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本文将介绍一种巧用倍数结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利用倍数的性质,可以简化计算过程,提升解题效率。

二、什么是倍数(200字左右)倍数是指一个数能够被另外一个数整除。

例如,2的倍数可以被2整除的正整数便是2的倍数。

我们常常用“某个数字是否为另一个数字的倍数”来判断一些规律和进行推理。

三、如何利用倍数结构解决问题(500字左右)1. 利用乘法表找出规律:小学生对乘法表是非常熟悉的,通过观察乘法表中某个数字所在位置上的其他数字,我们可以找到倍数之间隐藏着的某些规律。

例如,在乘法表中观察到任何一个数字都能找到与它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其他数字,从而创造出不同形式、不同难度层次的题目。

这样做不仅使得问题更加灵活多样化,还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建立起对倍数间关系的认识。

2. 解题思路之一:寻找最小公倍数(LCM)与最大公约数(GCD):在解答问题时,我们可以从整体上考虑,用最小公倍数或最大公约数引入因子的概念。

这样不仅能简化计算过程,并且可以统一问题的分析方法。

例如,当涉及到时间或距离的题目时,通过求解两个值的最小公倍数,我们可以方便地找出他们相遇点、重合点等特殊时刻或位置。

3. 解题思路之二:应用倍数性质推理题意:在一些题目中,巧妙运用倍数性质可以使问题更加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例如,在求解确定年龄之和、人物数量等类型的问题时,通过观察所给信息,我们可以使用倍数结构进行逻辑推理,并找到符合条件的解。

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以充实自身知识为基础,四、案例分析与演练(600字左右)1. 案例一:小红有8本书,她将这些书分给4个朋友,请问每个朋友得到几本书?解法:由于8是4的倍数,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将这些书平均分给4个朋友,每个人得到的数量是一样的。

因此,每个朋友将得到2本书。

巧设比例系数解应用题

巧设比例系数解应用题

解应用题时,巧妙设定比例系数可以帮助我们更轻松地解决问题。

下面是一些巧设比例系数的技巧和示例:
1. 利用已知条件设定比例系数:如果题目中给出了两个相关量的具体数值,可以设定一个比例系数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如,如果题目中提到一辆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你可以设定比例系数为60,用于计算其他相关量。

2. 设定未知量的比例系数:当问题中有未知量需要求解时,可以设定一个比例系数来表示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如果题目中要求计算两种不同商品的价格比,并且只给出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你可以设定比例系数,将已知价格与未知价格的比例联系起来。

3. 设定比例系数代表单位或倍数关系:有时,比例系数可以用来表示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或者倍数关系。

例如,如果题目中要求将某个长度从厘米转换为米,你可以设定比例系数为100,表示1米等于100厘米。

以下是一个示例,演示如何通过巧设比例系数来解决一个应用题:
问题:甲乙两人的年龄比是5:3,如果甲比乙大10岁,求两人的年龄。

解答:
设甲的年龄为5x岁,乙的年龄为3x岁。

根据已知条件,甲比乙大10岁,可以建立等式:5x = 3x + 10。

化简方程,得到:2x = 10。

解方程,得到:x = 5。

因此,甲的年龄为5x = 5 * 5 = 25岁,乙的年龄为3x = 3 * 5 = 15岁。

通过设定比例系数,我们能够快速建立方程并解决问题,更加高效地解决应用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倍数关系求面积
作者:晓海
来源:《读写算·高年级》2016年第11期
【题目】大东农场油菜和蚕豆种植区形状如图1所示。

其中白色区域为蚕豆种植区,面积是8公顷,黄色区域为油菜种植区,它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一般解法】我们注意到黄色区域的形状是一个梯形,要求梯形的面积,一般需要知道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从题目所给条件来看,关键需要知道梯形的高。

从图1中可知,梯形的高和空白三角形的高相等。

空白三角形的面积是8公顷=80000平方米,它的底是2千米=2000米,那么它的高是80000000=80(米)。

这样梯形的高也是80米,再由梯形的上底6千米
=6000米,下底4千米=4000米,可求出梯形的面积为(6000+4000)=400000(平方米),也就是40公顷。

【巧妙解法】将黄色区域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如图2所示),这样就得到了3个高相等的三角形。

其中三角形①的底是空白三角形的4=2(倍),那么它的面积也是空白三角形的2倍。

同样道理,三角形②的底是空白三角形的6=3(倍),那么它的面积就是空白三角形的3倍。

这样我们就能很快求出梯形的面积,也即油菜种植区的面积为)=40(公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