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学
煤矿地质学
1.地质学定义及研究对象:概括地讲地质学是研究固体地球外层部分的物质组成、构造形态、发展演化以及矿产形成和分布规律等内容的自然科学。
其研究对象包括固体地球及其表层的水圈、生物圈和外部的大气圈。
2.煤矿地质学定义及其研究对象:煤矿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应用学科分支,是应用地质学理论和技术方法,解决煤矿建设、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地质问题和应用学科。
3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内容:静力地质学,动力地质学,矿产地质学,历史地质学,其他地质学科.4煤矿地质学的任务:研究煤矿地质规律,开展矿井地质工作,矿井储量管理工作,水文地质研究,预测预报地质灾害,开展煤矿环境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与保护。
5地球形状和大小:近似梨状,南极略大而凹,北极稍尖而凸,赤道6378km,两极6356km6地球表面特征:陆地面积29%,海洋71%。
7陆地的表面形态:按高程和起伏特征,陆地表面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洼地等。
1).山地:指地形起伏较大,海拔大于500m,相对高程200m以上的地区。
2).丘陵: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高低不平,低矮小山丘地形。
3).平原:指面积较大,地势平坦或略有起伏的地区。
4).高原:指海拔600m以上,平坦或略有起伏的地区。
5).盆地:四周为高原或山地,中央为平原或丘陵的地区。
6).洼地:陆地上高程在海平面以下的地区,如新疆鲁克沁洼地。
8海底的表面形态:根据海底地形基本特征,将其分为大陆边缘、海岭、海沟、深海盆地等。
9地球的圈层构造:研究表明,地球不是均质体,其物质分布呈同心圈层构造,以地壳表面为界,将地球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内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外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10地球内圈层的划分:地球内部有两个波速变化明显的界面:第一个界面交浅,地表以下平均深33km,成为莫霍面;第二个面位于地球以下2900km,为古登堡面。
把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11地球内圈层的主要特征:(1)地壳:上、下地壳。
煤矿地质学
煤矿地质学绪论一、煤矿地质学概述地质学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地壳的科学。
具体地讲,它是研究地壳的构造、物质组成、发展变化、以及矿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等内容的科学。
现今地质学又分为许多有着一定联系、而又具有各自不同特点的学科,归纳起来可分为:静力地质学主要研究地壳的物质组成,包括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
动力地质学主要是研究改变地壳地貌、地壳组成和构造变动的因素,包括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新构造运动学、地貌学和地质力学等。
历史地质学主要研究地壳发展和生物演化的历史及其演变规律,包括古生物学、地史学等。
矿产地质学主要研究矿产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它包括矿床学、水文地质学、矿山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煤田地质学。
此外还有地质学与其它学科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学科,如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数学地质和遥感地质。
煤矿地质煤矿地质就是利用地质基础知识,研究煤的生成、煤的赋存状态、确定煤的资源储量及煤的用途,研究分析和解决影响矿井建设与采煤的地质因素,达到指导采掘工程的正常进行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生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二、煤矿地质学的特点及研究方法煤矿地质学是运用地质理论,解决煤矿地质问题的应用地质学,它与煤矿建设、开拓、开采紧密结合,是具有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研究方法遵循“实践—认识—实践”的认识过程来进行研究。
一方面要进行大量的直接观察和实验,获得详尽的实际资料;另一方面将获得的大量资料不断加以“归纳、分析研究、判断、推理”,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然后再将得到的理性知识去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补充与修改,使之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因此,地质工作者需要采取观察、实验、归纳、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建立一套完整的地质工作方法。
三、煤矿地质与煤矿建井、地下开采、露天开采及煤矿测量的关系煤矿地质资料是煤矿建井、地下采煤、露天采煤的设计依据。
煤矿地质工作不仅是新井建设,矿井持续生产、老矿挖潜、以及解决水、火、瓦斯、冒顶等矿井灾害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又是指导煤矿安全正常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
煤矿地质学
影响煤矿生产的地质因素影响煤矿生产的地质因素是指在采掘生产过程中,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条件,如煤层厚度变化、地质构造等,不同的矿井有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章从地质与采矿结合的角度着重讲述地质因素研究的意义、任务、观测、预测、处理方法。
第一节煤层厚度变化一、煤层厚度变化的原因煤层是泥炭层经煤化作用转化形成的,大都呈层状或是似层状。
煤厚变化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可划分为两类:原生变化:整个含煤岩系最终形成之前,由某些地质因素引起的煤层的厚度变化。
1)地壳不均衡沉降不均衡沉降沼泽基底不平湖泊淤浅再度聚积泥炭,形成分叉。
原湖泊区再度加速沉降继续堆积泥砂。
地壳不均衡沉降形成煤层分叉的形式:(1)马尾状散射束;(2)超覆式;(3)退覆式;(4)聚煤面积不断扩大的分叉类型;(5)聚煤面积不断扩大的分叉类型。
2)泥炭沼泽基底不平:泥炭沼泽基底不平引起的煤层厚度变化特点:(1)底板起伏不平,而顶板与煤层的接触面是平面。
(2)煤层变博的方向是底板突起的方向,煤层厚度是渐变的。
(3)煤分层或夹矸被基底隆起地段隔开而呈现不连续。
3)同生冲蚀:在煤层形成过程中,即未形成煤层顶板以前,因地壳上升,河流在含煤地段发育,泥炭被冲蚀—同生冲蚀。
同生冲蚀的特征:(1)煤层和冲刷物有共同的顶板。
2)煤层和冲刷物相混,煤中有冲刷物,冲刷物中有煤。
(3)冲刷范围一般不大。
(4)冲刷物平面分布呈弯曲条带状。
2、次生变化:含煤岩系形成以后,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侵蚀冲刷等引起煤层厚度发生变化。
1)次生冲蚀:形成煤层和顶板以后,由于地壳上升,煤和顶板遭受冲刷。
煤系内的后生冲蚀煤系形成后的后生冲蚀第六章影响煤矿生产的地质因素影响煤矿生产的地质因素是指在采掘生产过程中,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条件,如煤层厚度变化、地质构造等,不同的矿井有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章从地质与采矿结合的角度着重讲述地质因素研究的意义、任务、观测、预测、处理方法。
冲蚀的特征:(1)冲蚀规模较大,煤顶板及其底板均被冲蚀。
煤矿地质学
煤矿地质学是采煤、矿建专业很重要的一门专业课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 学习,一方面为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为同学们将来工作掌握必 要的地质基础方面的技能为毕业设计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第 十 四 章 煤 矿 地 质 信 息 技 术
第 十 三 章 地 质 报 告 与 地 质 说 明 书
第 十 二 章 地 质 编 录
地温梯度(地热增温率):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升高的温度。 地温级(地热增温级):温度升高1℃,所增加的深度,以米表示。 2)地热利用 地热增温率较大的地区—地热异常区。 五、磁性 地球是一个球形磁铁,在其周围形成一个地磁场。地磁子午线 (磁针所指南北方向的延长线)与地理子午线有一个夹角,这个 夹角—磁偏角(θ),磁针偏东为正,偏西为负,因此,使用罗盘 时必须加以校正。磁倾角—磁针的空间位置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赤道为0°,两极为90°,指北针向下倾为正(北半球),向上倾 为负(南半球)。磁场强度—地磁场中,使磁针偏转和倾斜的磁 力大小的绝对值。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合称地磁三要素, 它们共同表示一点的地磁状况。若某地区实测值与理论值不同时, 称为地磁异常,利用该异常可查明地下地质情况,如:高磁性岩 石、地质构造,这种方法叫磁法勘探。
绪论
煤矿地质的 研究对象
煤矿地质的 概况
煤矿地质 的任务
一、煤矿地质的研究对象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球。地球包括固态地球及其表面的水圈、 生物圈和外部的大气圈。固态地球分为外部的外壳、中间的地幔和内 部的地核三个圈层,目前主要研究固态地球外部的地壳和地幔的上部。 研究的内容包括:地球内部组成物质的成分及其形成、分布和演化规 律;地球内部结构和构造;地表形态的发展过程及其发育规律;勘察 地下资源的方法等。 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煤矿建设、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地质问 题,包括煤层赋存、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瓦斯地质、煤 尘等方面的情况。 煤矿地质学运用地质学的基础理论,查明影响煤矿建设、生产的各种 地质因素及其规律性,研究相应的处理方案和措施,保证煤炭资源的 正常开采与合理利用。煤矿地质学的任务是研究从矿井基本建设开始 直至开采结束为止全过程中的所有地质现象,找出其规律,解决煤矿 建设、生产中出现的各种地质问题。
煤矿地质学
1、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煤矿建设、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地质问题(包括煤层赋存、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安全生产地质条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矿区环境地质等)以及解决地质问题的方法(包括运用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和勘查方法,查明影响煤矿建设、生产的各种地质因索及其规律性,进行地质现象的观测、研究,井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和措施),以保证煤炭资源的正常开采与合理利用。
2、煤矿地质学主要研究以下内容:(1)地质作用研究造成地球物质变化、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改造和演变的各种地质作用。
重点研究与煤矿床有关的构造运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等。
(2)矿物学、岩石学研究岩石圈的物质成分、形成机理、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重点研究与煤矿产有关的造岩矿物和沉积岩。
(3)古生物学、地史学研究生物起源、发展、演化的规律和地球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
重点研究含煤地层中有代表性的动物、植物化石,含煤地层在地质历史时期中的形成过程与演变规律,以及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4)构造地质学研究构造运动和构造运动引起的岩石圈的构造变动及其发展演化规律。
重点研究与煤矿产关系密切的褶皱、节理、断层的形态特征、力学性质、发展规律及其对煤矿产的破坏与控制作用。
(5)煤地质学基础研究煤的物质组成、性质、分类,聚煤环境,成煤作用,以及含煤地层与煤田的时空分布特征。
(6)矿井地质学研究煤矿开采地质条件,主要研究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矿井地质构造、火成岩侵人体、陷落柱的探测与处理方法;研究煤矿安全地质条件,主要研究煤层瓦斯的形成机理、赋存状态和分布特征,以及煤层瓦斯含量变化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研究矿井地质编录。
矿井地质图件、矿井地质报告及说明书的编制及矿井储量管理等。
(7)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研究地下水的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
重点研究矿井水的来源、特征、涌水量变化规律与防治水措施。
(8)煤矿地质勘查研究煤矿地质勘查的方法与技术,包括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和矿井生产地质勘查的任务、手段及方法。
煤矿地质学
煤矿地质学简介煤矿地质学是一门研究煤矿地质背景、煤矿地质构造、煤层组织特征等内容的学科。
它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对于煤矿勘探、开采和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煤矿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以及在煤矿行业中的应用。
煤矿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煤矿地质学是研究煤层地质特征的学科,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煤矿地质背景煤矿地质背景是指煤矿地质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地质历史背景,包括煤矿地质构成、煤层形成和演化、煤田地质构造、沉积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煤矿地质背景对于预测煤层分布、煤层性质以及煤层厚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煤层组织特征煤层组织特征是指煤层中煤与非煤岩石的分布和组合情况,包括煤层的厚度、分层、夹层、褶皱、断层等特征。
煤层组织特征对于煤层开采的可行性、煤层稳定性以及瓦斯抽采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煤矿地质构造煤矿地质构造是指煤炭矿区的断裂、褶皱、岩层倾角等地质构造特征。
煤矿地质构造对于煤层的开展、煤层变形以及煤炭的质量分布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煤层地质勘探是指通过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对煤层进行探查和调查,获取煤层的地质信息。
常用的地质勘探方法包括地质测量、地球物理勘探、化验分析等,它们为煤矿开采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煤矿地质学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学科,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煤矿地质调查煤矿地质调查是煤矿地质学的基础工作,包括煤层分布、煤矿地质背景、煤层厚度、煤层品质等方面的调查。
通过地质调查,可以为煤矿的规划设计和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煤层开展技术煤层开展技术是煤矿地质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煤层采动力学、煤层破碎特性、煤层变形行为等方面的研究。
煤层开展技术对于煤矿开采的安全和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煤矿地质灾害煤矿地质灾害是煤矿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涉及煤与瓦斯突出、煤矿冒顶、煤层火灾、地质灾害等方面。
了解和预测煤矿地质灾害,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
煤矿勘探技术是煤矿地质学的重要应用领域,包括地质测量、地球物理勘探、化验分析等方面。
煤矿地质学第1章 地球
深海底部。
第三节 地球的物理性质
一、密度:地球内部密度总趋势是随深
度增加而增大。
二、压力:地球内部压力的变化随深度
而增大。
三、重力:它是由地心引力和地球
自转而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的合力。
四、古地磁
古地磁是指地质历史时期的地磁场。
五、地电
地球具有电性,局部的地电异常反 映出可能存在的矿体或地质构造。
六、地热
一、内力地质作用
(一)构造运动 :由地球内动力引起地
壳组成物质变形变位的机械运移过程称
构造运动。构造运动可分为升降运动和
水平运动。
(二)地震作用:地震是岩石圈内积聚 的能量骤然释放而引起的大地震颤。陷 落地震、火山地震和构造地震三大类。 1.地震的有关术语: 震源和震中、地震波、震级和烈度。
2.地震地质作用 ( 1) 孕震阶段
线状隆起地带,中央部位常有一条巨大
的裂谷。
3.海沟:海沟紧靠大陆海岸山脉组成海沟山 弧系;若海沟靠近大陆一侧为海时,组成
海沟——岛弧系。
4.深海盆地(大洋盆地):介于大陆边缘及
洋中脊之间的平坦地带。有深海丘陵、深
海平原、海山。
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构造
一、地球内圈的划分及其主要特征
(一)地球内圈的划分
由化学性质活泼的流体与围岩发生
交代,使原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都
发生变化的一种变质作用。
(4)动力变质作用
动力变质作用是岩石在构造应力作
用下发生破裂变形及一定程度重结晶的
(2) 临震阶段
(3) 发震阶段
( 4) 余震阶段
3.地震的地理分布 (1)环太平洋地震带 (2)地中海——印尼地震带 (3)大洋中脊地震带 (4)大陆裂谷系地震带
煤矿地质学
绪论煤矿地质学就是利用地质基础知识,研究煤的形成、煤的赋存状态、确定煤的资源/储量以及煤的用途,研究分析和解决影响矿井建设与采煤的地质因素,达到知道采掘工程的正常进行而发展起来的生产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
煤矿地质学研究的内容: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煤田地质与勘探、水文地质学、瓦斯地质学、矿井地质学、矿山环境学。
煤矿地质学的任务:研究煤矿地质规律、开展矿井生产地质工作、资源核实与矿井资源/储量管理、水文地质研究与水害防治、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煤矿环境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
第一章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地球圈层: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基本圈层级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幔圈外、外核液体圈和固体内核圈。
大气圈:大气圈是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水圈:地球球表面3/4以上的面积被海洋冰层湖泊沼泽和河流中的水体所覆盖,地面以下的土壤和岩石缝隙中也冲填着大量的地下水,由它们共同构成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称为水圈。
生物圈:现存的生物生活在岩石圈上层大气圈下层和水圈全部,构成了地球上一个独特的圈层,称为生物圈。
地球内部地震波波素突变的主要界面:莫霍面岩石圈与软流圈界面古登堡面内外地核界面。
地球内部圈层的主要特征:地壳地幔地核1地壳: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为海洋之下深约12000米,大陆之下深20至8千米的显著地震表面之上的一层。
2地幔: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深约2900千米,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时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地幔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
3地核:地球内部从古登堡面起,一直到地球中心,称之为地核。
可将地核分为外核,过渡层内核三层。
地球的物理性质:地球的重力和压力地球内部的温度和热源地磁和地电地球的电性放射性地质作用:引起地壳面貌发生演变的自然作用。
煤矿地质学
1 煤矿地质学的概念, 以及为什么要学习煤矿地质学:煤矿地质学是运用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和解决与煤矿设计、建设、生产有关的地质问题的一门地质学的分支学科。
为什么要学习煤炭地质学:1. 开采之前的地质工作不能满足开采需求;2.解决采煤问题中必备地质知识;3.采矿工程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
2. 关于地球的物理性质与相关的各种异常地球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密度、地压、重力、地磁与地热,一共5 个,其中的还有一些相关的概念如下:重力异常:由于地壳的物质成分和结构各处不同,使得引力和离心力发生变化,造成实测重力值与正常重力值有所差异,这种现象叫做重力异常。
地磁异常:埋藏着带有磁性的岩体或者矿体的地方,产生一个局部的附加磁场,使得该处的实测地磁要素值与理论上计算的正常值发生偏差,这种现象叫做地磁异常。
地磁场的三个要素: 磁偏角、磁倾角与地磁场强度。
由地表向深部, 低温特征有所不同,可以分为三层:变温层、恒温层、增温层。
地温梯度:又叫地热增温率,它指深度每下降100米,温度升高的度数,以C /100m表示。
地温级:又称为地热增温级,它指温度每升高一摄氏度,它所增加的深度值,以m/C表示。
地温异常:不同地区的地温梯度和地温级都有差异,这主要取决于当地的地质构造条件、岩浆活动和掉下水的运动状况,以及岩石导热率等因素。
通常将温度梯度不超过3C /100m 的地区称为地温正常区,超过3C /100m 的地区称为地温异常区。
3. 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进一步可以将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而地核可以分为外核与内核,地壳分为硅铝层(花岗岩质层)和硅镁层(玄武岩质层)。
外部圈层构造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4. 地球的表面特征陆地表面特征: 陆地表面特征极为复杂,按照高低和起伏的情况,可以分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洼地等等,其中海拔高度100 米以下的平原、低山和丘陵低于面积最大,占地球总表面积的20.8%。
煤矿地质学
煤矿地质学煤矿地质学是一门以煤矿为对象,研究可采用的煤的地质条件、储及其开采的技术及其控制的科学。
它综合运用地质学各科和工程技术,侧重研究煤的地质条件、地质资源、开采方式以及其它相关的技术问题,是指导煤矿开采的重要科学科目。
煤矿地质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综合地质调查、地层调查、勘探寻找煤矿等,并综合利用煤矿地质基础资料、解释煤矿结构、进行煤矿营造及分析煤矿机制,为煤矿规划定位提供良好的依据。
综合地质调查是研究煤矿的基本内容,它是煤矿的研究前提,是解释煤矿地质结构及开采技术的基础,也是判断煤矿质量、规模及利用价值的重要依据。
综合地质调查要求通过详细的勘查调查、室内实验、野外研究等方法,分析煤矿形成及伴生因素,建立煤矿结构模型,了解煤矿质量、规模及储量,从而为煤矿开采及运营提供科学的依据。
地层调查是以解释煤矿地质结构为目的的一项工作。
地层调查要求在煤矿的研究过程中,通过调查记录、室内分析、野外检查等方式,定性描述煤矿的地质特征,综合分析煤层结构、岩层结构、构造特征、变质和成因等地质问题,为后续的开采技术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勘探寻找煤矿是煤矿地质学的重要内容,它的目的是发现、可采运的煤矿,是煤矿开采的基础。
勘探寻找煤矿主要包括不同深度的地面调查,钻孔勘探以及应用地球物理测试的方式,依据全国性条件和本区域的特殊地质环境,综合分析煤矿成因特征,运用地质调查、勘查技术和地球物理技术,进行煤矿勘探,以探索藏量较大的煤层。
此外,煤矿地质学还要强调解释煤矿结构、煤矿营造及煤矿机制,它起着主导作用,是开采技术和煤矿规划定位的基础。
解释煤矿结构是在综合地质调查和地层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煤层的成因特征,运用古地质和地质构造等学术知识,详细地解释煤层的发育形态、结构类型及倾斜角度,以便探明煤矿的发育规律及空间分布。
煤矿营造是建立煤矿开采设计方案的关键。
结合解释煤矿结构及煤矿机制,根据煤层结构、质量、床厚和储量等,综合分析煤矿发育情况,确定开采方式、采掘深度、采区形状和采空隙形态,设计开采系统,为采矿业务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
煤矿地质学
煤矿地质学煤矿地质学是一门重要的地质学分支,它研究煤矿的构造、岩性、矿物和其他地质特征以及它们的基础地质。
研究煤矿地质学的重要部分是如何提取有用的煤矿。
因此,它涉及到煤矿的建设准备、煤矿的调查、勘探、开采和其他采矿环节。
煤矿地质学还在研究煤矿开采后的环境污染问题和恢复利用及其管理,它是保护环境和资源的重要工具。
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煤层的构造、岩性、矿物组分、颗粒度和形态;煤层的空间坐标和空间形状;它们之间的地质构造关系;控制煤矿的构造界限;煤矿地质调查技术、勘探技术和设计施工技术;采矿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煤矿生产矿山管理,如技术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产量管理、能源管理;煤矿开采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技术;煤矿开采废弃物的环境污染控制与恢复利用等。
煤矿地质学有时也被称为煤矿工程地质学,它不仅涉及到煤矿的物理特性,还包括煤矿的其他特性和煤矿的开发利用情况。
换句话说,煤矿地质学是研究煤矿的物理属性和煤矿开发利用的一门学科。
煤矿地质学的科学内容主要有:1、研究煤矿的构造、岩性、矿物和其他地质特征以及它们的基础地质;2、开展煤矿地质调查,包括煤矿的勘探、调查、开采;3、进行煤矿开采后环境污染及其管理;4、综合利用煤矿资源,包括煤矿废弃物的环境污染控制与恢复利用;5、研究采矿系统的规划与设计;6、研究煤矿生产矿山管理,如技术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等;7、研究煤矿地质特征和煤矿开发利用。
煤矿地质学是一门重要的地质学分支,它主要涉及煤矿的构造、岩性、矿物和其他地质特征及其基础地质,以及煤矿地质调查、勘探、开采和其他采矿环节,以及煤矿开采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技术、环境污染控制与恢复利用、采矿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煤矿生产矿山管理以及煤矿地质特征和煤矿开发利用等。
它是煤矿开采行业的基础理论,是保护环境和资源的重要工具。
煤矿地质学研究的结果可以为政府、企业和公民提供丰富的服务,为煤矿开采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煤矿地质学
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面,其中2个最主要的不连续界面是莫霍面和古腾堡面,并以此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20.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壳运动;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与固结作用。
21.肉眼鉴定矿物时主要依据矿物的晶体形态和物理性质,其中矿物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条痕、解理/断口、光泽、硬度等。
22.按岩浆岩中SiO2的含量,可将岩浆岩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等四种基本类型。
其中,花岗岩属于酸性岩大类,玄武岩属于基性岩大类。
23.成煤的必要条件有植物条件、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和地壳运动条件。
24.宏观煤岩组分包括丝炭、镜煤、亮煤和暗煤。
25.煤厚变化的原因可分为原生变化和后生变化,其中原生变化包括地壳不均衡沉降、泥潭沼泽古地形影响、河流同生冲蚀和海水同生冲蚀四种原因。
26.煤矿中常见的地质图件有地形地质图、水平切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没岩层对比图、地质剖面图。
27.石榴子石属于变质矿物28.中生代可以划分为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29.组成砂岩的主要碎屑组分是石英、长石、岩屑。
30.潜水应属于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
31.工业储量指A+B+C级储量。
32.寻找煤炭资源并对工作区有无进一步工作价值作出评价的煤田地质勘探阶段是找煤。
33.褶曲弯曲度最大的点连成枢纽。
34.地形地质图上地层界线基本平直不受地层影响的岩层属直立岩层。
35.在垂直断面走向的剖面上,同一岩层面与断面交点的高程差称为落差断距。
36.煤及油页岩在分类上属于沉积岩的内源沉积岩大类。
37.地温梯度是深度每增加100米时地温升高的度数,地温分带分为变温层、恒温层和增温层。
38.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是按照粒度来划分的,具体的划分标准分别是大于2mm、2—0.05mm、0.05—0.005mm、小于0.005mm。
煤矿地质学
煤矿地质学煤矿地质学是一门研究煤矿地球构造特征和地质环境的学科,也可以说是传统地质学与煤矿工程之间的一种混合学科。
它是煤矿工程专业培养的重要的部分,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煤层的形成、发育和分布、煤矿的地质构造特征、煤层煤质及开采技术等方面。
煤矿地质学开始于英国的18世纪,当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煤矿的地球构造特征和地质环境研究,这是为了满足工业发展对煤矿进行勘察和建设所提出的要求。
20世纪以来,随着煤矿工程和煤矿科学技术的发展,煤矿地质学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目前,煤矿地质学已经发展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其中包括地质学、煤学、勘探工程、资源探测、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煤矿地质学的研究主要分为煤层的形成及分布、煤层煤质及其演化、煤矿的地质构造特征以及煤矿的开采技术等方面。
首先,研究煤层的形成及分布,主要包括煤层的发育、凝结和物理特征等,这些内容是了解煤层煤质特征和储量大小的基础。
其次,研究煤层煤质及其演化,主要包括煤层的成熟度、煤种、热值、硫含量等因素,以及了解煤层的控制因素。
最后,研究煤矿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开采技术,主要是研究煤矿的地质构造特点、矿下洞室的特征、采煤工艺、采煤组织形式等,以及了解煤矿开采技术的选择和控制。
煤矿地质学的研究是为了确定煤层的储量及其煤质特征,以及煤矿开采前的地质环境。
因此,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只能是一个把握地质和矿业发展情况的框架,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把握和评价煤矿的储量、质量、安全以及矿业开发的可行性等,为煤矿的开发和矿业工程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煤矿地质学是一门广阔的学科,在当今的煤矿开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反映煤矿的地质构造特征,为煤矿开发和矿业工程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煤矿工程专业服务。
煤矿地质学将在未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煤矿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煤矿地质学详解
1了解地质学、煤矿地质学;答: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煤矿建设。
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地质问题,包括煤层赋存,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瓦斯地质,煤尘等方面的情况2为什么要学习煤矿地质学?答:研究煤矿地质条件,矿井地质工作,矿井储量管理,水文地质调查,地质灾害预防预测,环境地质调查,矿井资源综合利用第一章名词解释:重力异常P22、地温梯度P25、磁异常(实际上测得的地球磁场强度和理论磁场强度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称地磁异常)、磁偏角P23、磁倾角P23、大陆架P12、大陆坡P12、岛弧P12、海沟P12、海底山脉P12、洋脊P12、海岭P12、克拉克值P47、莫霍洛维奇面P15 古登堡面P161. .洋壳和陆壳的物质组成有何差别?答:陆壳的物质组成为上部 硅铝层,下部硅镁层. 洋壳的物质组成只有硅镁层.2.地球的内部圈层是怎样划分的?答:根据莫霍面和古藤堡面,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一级圈层。
3.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哪些?答:大气圈,水圈,生物圈4.岩石圈与地壳是一回事吗?答:不是。
岩石圈是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地壳是地球内部结构的最外层5什么是克拉克值?P47名词解释:地质作用p26、内动力地质作用p26、外动力地质作用p261 什么是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有何特点?答:由自然动力促使地球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发生变化与发展的过程成为地质作用。
2外动力地质作用包括哪些内容?答:风化和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负荷地质作用、硬结成岩作用3内动力地质作用包括哪些内容?答:构造作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4为什么说构造运动是控制其它一切地质作用的主导因素?第二章矿物和岩石名词解释:矿物p47、晶体结构p48、晶质矿物(凡是具有晶体结构的矿物称为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不具有晶体结构的矿物称为非晶质矿物)、解理p54、、条痕p52、断口p54、造岩矿物(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摩氏硬度计p531.什么叫矿物的晶体、集合体?晶体是内部具有格子状结构的固体。
煤矿地质概述
第三章 地质构造
构造学:
利用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和侵入体的穿插关系 来研究地壳运动的发展、地质构造的形成历史 和划分对比地层的一种科学。 地质构造变动:由地壳运动而造成的岩层或岩 体的原始产状和原始形态的改变,称为地质构 造变动。
地质构造:发生构造变动过的岩层或岩体,形成了 各式各样的构造形态,称为地质构造。 根据成因,地质构造变动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1.构造变动: 由于地壳运动而使岩层发生的变动。如单斜构造、 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等。 2.非构造变动: 由于重力作用、地下水作用、风化作用、冰川作用 等,使岩层或岩体发生的局部变动。
第二章 矿物与岩石
第一节 矿物
矿物:是在地质作用下,由一种元素或由两种以 上元素组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外部形态、物理 性质和比较固定的化学成分的自然物质。 矿物是组成地壳岩石的物质基础。 一、矿物的肉眼鉴定方法: 对矿物肉眼鉴定的主要依据是矿物的形态、物理 性质和化学性质等。
(一)矿物的形态:
2.沉积岩的结构: 沉积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大小、 形状及颗粒间相互组合关系。 根据沉积岩的成因,结构可分为以下四种: 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和生物化学结 构。 3.沉积岩的颜色:黑、灰黑、灰等暗淡颜色在煤 矿中是主色调。 4.沉积岩的化石:底板岩石中的植物化石最为丰 富。 (二)常见的沉积岩
(一)升降运动 升降运动是沿地球半径方向的运动。 升降运动可引起海陆变迁、地形的起伏不平; 同时又控制和影响着沉积岩层的分布和其岩性、 岩相特征及岩层厚度的变化,并控制煤系地层的 分布范围,影响煤层的层数和厚度的变化。 升降运动实例: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华北平原、松辽平原第四 纪冲积层的形成。
(二)变质作用的类型 1.区域变质 是指广大地区内的岩石,在地下受到长期剧烈的地 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的影响而发生的变质作用。 2.接触变质作用 是指岩浆侵入围岩时,由于岩浆高温产生的热量及 所含溶液或气体的影响,使接触带附近的围岩在成分 、结构、构造上发生的一种变质作用。 1)接触热变质:没有物质交换只发生重结晶作用。 •如石灰岩变为大理岩。 2)接触交代变质:岩浆与围岩间有物质成分的交换, 形成新矿物。
煤矿地质学总结
煤矿地质学总结煤矿地质学是研究煤矿地质问题的科学,它主要包括煤层地质、矿山地质、矿井地质、勘探地质、地质灾害等方面的内容。
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对于煤矿的开发利用、煤矿灾害防治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煤矿地质学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首先,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煤炭及其赋存环境。
煤炭是一种由植物残体经过生物、物化作用形成的一种燃料。
煤炭赋存于地壳中的煤矿中,其成因与赋存环境直接相关。
煤矿地质学主要研究煤层的形成、演化、分布规律以及不同类型煤层的特征、成因等。
其次,煤矿地质学研究的内容还包括矿山地质和矿井地质。
矿山地质主要研究矿山的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岩石性质等,为矿山的选址、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矿井地质是指研究矿井内部的地质情况,主要包括矿井构造、矿井岩层、矿井水文地质等。
矿井地质的研究对于矿山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勘探地质是煤矿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煤炭资源的分布、储量、成矿规律等。
勘探地质旨在确定煤层的位置、厚度、品质等,并通过勘探方法进行筛选,为煤炭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另外,煤矿地质学还关注地质灾害问题。
煤矿开采过程中常常发生的一些地质灾害,如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煤与瓦斯管柱、顶板和底板等问题,都需要通过煤矿地质学的研究来解决。
地质灾害的研究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煤矿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分析等。
实地考察是煤矿地质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勘察煤矿地质条件来了解其地质特征。
地质勘探是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探测和研究,通过测量、采样、分析等手段获取更多的地质信息。
地球物理勘探是利用地球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地下煤炭资源的勘探。
地球化学分析是通过对煤炭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了解煤炭的品质和成分。
总之,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煤层地质、矿山地质、矿井地质、勘探地质、地质灾害等方面。
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对于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相关行业提供科学的地质依据和技术支持。
《煤矿地质学》课件
煤矿环境问题分 析
煤矿开采和生产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水资源污染、 土壤退化、大气污染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周围环境的 整体质量,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01 环境影响评价
评估煤矿开采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02 矿山生态恢复
恢复煤矿开采后的生态环境
03 环保税收政策
对煤矿企业实行环境税收政策
煤矿掘进机是用于在井下或露 天进行煤炭掘进作业的机械设 备 具有快速、高效、安全等特点
煤矿输送带
煤矿输送带是将采煤机采到的 煤炭运输到地面或其他区域的 重要设备 可实现自动化运输,提高生产 效率
煤矿提升设备
煤矿提升设备主要用于将煤炭 等物料从井下提升至地面或不 同层级 需具备稳定、可靠的提升能力
煤矿安全生产
03 提高矿工安全意识
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矿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和 防护意识
总结
煤矿开采工程是煤矿资源开发的关键环节,合理采用不同的 开采方法和设备,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措施,是确保煤矿生产 安全、高效的重要保障。矿山管理者和矿工们要时刻牢记安 全第一,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共同营造安全、和 谐的工作环境。
远古植物残体逐渐压实、变质
02 地质作用影响
地质过程加速植物残体转化成煤
03 煤的形成
需要时间积累和地质作用的影响
● 03
第3章 煤矿勘探技术
煤矿勘察的方法
地质勘探
地球物理勘探
钻探
煤矿勘察的方法
煤矿勘察是为了获取煤矿的地质信息,主要通过地质勘探、 地球物理勘探和钻探等方法进行。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矿工了 解地下煤矿蕴藏的煤炭资源和地质构造。
● 0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地质学基本概念1 岩床:一般沿煤层顶板、底板或较厚煤层的中部分布,与围岩层理大致平行。
2 岩墙:岩墙切穿煤层及其顶底板,与围岩层理斜交或近于垂直。
3 喀斯特陷落柱:含煤地层下伏碳酸盐岩等可溶岩,因地下水溶蚀引起上覆岩层冒落而成的柱状塌陷体,称喀斯特陷落柱,简称陷落柱。
4 矿井瓦斯:矿井瓦斯通常指赋存在煤层及岩层中并能涌入矿井的以甲烷为主的天然气。
5 煤与瓦斯突出:在地应力和瓦斯的共同作用下,破碎的煤、岩和瓦斯由煤体或岩体内突然向采掘空间抛出的异常的动力现象,称为煤与瓦斯突出,简称突出。
6 矿井瓦斯涌出:矿井瓦斯涌出指由受采动影响的煤层、岩层,以及由采落的煤、矸石向井下空间均匀地放出瓦斯的现象。
7 相对瓦斯涌出量:平均每产1t煤所涌出的瓦斯量,单位为m3/t8 绝对瓦斯涌出量:单位时间内从煤层和岩层以及采落的煤体所涌出的瓦斯量,单位为m3/d9 煤的自然:暴露与空气中的煤炭自身氧化积热达到到着火温度而自然燃烧的现象,称煤说我自然发火,又称煤炭自燃10井充水:是指矿井开采时,矿区范围内及其附近的各种来源的水,通过各种方式流入矿井的现象。
11 储量:储量是指基础储量的经济可采部分,是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的数量。
12 开拓煤量:开拓煤量是指通向采区的全部开拓巷道均已掘完,并可开始掘进采区准备巷道时所构成的可采煤量。
13 准备煤量:准备煤量是指在开拓煤量范围内,采区准备巷道均已掘完,并可开始掘进回采巷道时所构成的可采储量。
14 回采煤量:回采煤量是指准备煤量范围内,开采前必须掘好的巷道全部完成时所构成的可采储量。
15 沼泽:沼泽是地表土壤充分湿润,季节性或长期积水,丛生着喜湿性沼泽植物的低洼地段。
16 三量的可采期:三量的可采期是指开拓煤层。
准备煤层和回采煤量可供开采的期限。
17损失率:损失率是指在某开采范围内,损失的资源/储量占该范围内全部资源/储量的百分比。
18 采出率:指在某开采范围内,采出的资源/储量占该范围内全部资源/储量的百分比。
19 设计损失:是指根据煤层赋存条件、不同的采煤方法,为了保证开采工作的安全经济,在开采设计时,规定允许永久遗留在地下的那部分资源储量。
20 实测产量:经过实际测量的回采工作面的实测产量和巷道的掘出煤量。
21 统计产量:指生产调度部门根据出煤车数、运载量、煤仓容积和放煤量统计的产量。
22 销售产量:指销售部门根据销售煤量、自用煤量和煤仓、储煤场的盘存量统计的月产量。
二、简答题1煤层厚度变化的控制因素有哪些?⑴泥炭沼泽基底不平对煤层厚度的影响⑵沉积环境⑶后期构造变动⑷岩浆侵入对煤层厚度的影响⑸喀斯特陷落柱2 断层的识别标志?⑴地层标志在巷道中出现地层层序顺序性重复,或地层层位缺失等现象时,一般预示着断层的存在⑵构造标志在巷道中发现煤、岩层错断,产状剧烈变化和断层的半生、派生构造时,则预示断层的存在。
3 断层面的形态特征?有平整状的、舒缓波状的、锯齿状的、粗糙的、平滑的、闭合的或张开的等;4 确定断层的性质和断距的方法有哪些?⑴层位对比法⑵构造行迹判断法⑶规律类推法⑷作图分析法⑸生产勘探法5 陷落柱出现前预兆有哪些?⑴煤、岩层产状发生变化⑵裂隙和小断层增多⑶煤出现风氧化现象⑷煤层中挤入破碎岩块⑸地下水涌出量增大6 影响地层瓦斯赋存的因素?⑴煤的变化程度⑵围岩的透气性⑶地质构造⑷煤层的埋藏深度⑸地下水活动情况7 矿井的充水水源有哪些?矿井充水的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及老窑水。
8 矿井充水的通道?⑴岩层的孔隙⑵岩层的裂隙⑶喀斯特溶洞⑷人为充水通道9 地面防水方法有哪些?⑴截水沟、水库与防洪堤⑵河流改道⑶整铺河床⑷堵塞通道10 煤矿的矿井地质勘探的特点有哪些?⑴具有继承性和补充性⑵直接为采掘生产服务⑶具有针对性和局部性⑷具有一系列优越条件11 煤造成储量增减原因?⑴补充勘探引起的资源储量增减⑵采堪对比引起的资源储量增减⑶井界变动引起的资源储量增减⑷重算储量引起的资源储量增加12 矿井地质说明书有哪些?矿井地质说明书分为建井地质说明书、开拓区地质说明书、采区地质说明书、掘进地质说明书和回采地质说明书。
13 采区地质说明书内容有哪些?⑴采区概况⑵相邻采区情况⑶煤层特征⑷煤层顶、底板特征⑸地质构造⑹其他地质状况⑺储量计算⑻存在问题和建议14 工作地质说明书文字部分?⑴概况⑵煤层⑶煤层顶底板特征⑷地质构造⑸水文地质⑹其他地质特征⑺存在问题和建议15 矿井地质剖面图的编制步骤?⑴确定剖面线的位置、方向、比例尺和图幅大小⑵绘制水平高程线⑶投放工程点⑷绘制剖面地形线⑸绘制剖面上的各勘探工程⑹分析并连线⑺清绘、审核1 大气降水的渗入充水的特征?⑴与降水特征有关降水量大和时间长得小雨,对渗入有利,因而矿井涌水量也大⑵与季节有关由于是降水造成矿井充水,因此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⑶与开采深度有关大气降水渗入量随开采深度增加而减少2 地表水为充水分源的特征?⑴与距地表水体的距离有关矿井距地表水体愈近,充水愈严重,矿井涌水量愈大⑵与水体的大小有关以常年性水体为矿井充水水源时,水体愈大,矿井涌水量也愈大,并且较稳定⑶与底层的渗透性有关水体下地层透水性强,则涌水量大⑷与开采方式有关不适当的开采方式,可以沟通地表水渗入的通道,从而增加矿井涌水量3 矿井水防治的总体要求?根据涌水水量源、通道和水量大小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
⑴应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综合治理措施⑵应在查明矿井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加以防治⑶应坚持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地面后井下,先重点后一般,地面与井下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相结合4 简述煤矿矿井地质勘查任务?⑴在新井开凿之前,查明井筒、井底车场、主要大巷所在的地质情况及水文工程地质情况⑵在新水平或新开拓区设计之前,查明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状况及其他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提高勘探程度和储量级别⑶在开采过程中,解决经常出现的局部地质问题⑷在残采区进行找煤勘查工作。
组织实施一些专门性的钻孔施工5 简述煤矿补充勘探任务?⑴提高延深水平高级别资源储量的比例。
因延深水平高级别资源储量比例达不到要求,不能满足设计需要必须进行矿井补充勘探⑵解决矿井改、扩建和开拓延深工程设计中存在的地质问题⑶重新评定新发现或勘探程度不足的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6简述矿井资源勘探任务?⑴查明延深水平和新开拓区煤炭资源储量⑵查明因重大地质、水文地质问题勘探程度不足而发生的矿井煤炭资源储量变化⑶矿井扩大井田范围查明扩大区域的煤炭储量7 岩浆热变质主要特征?⑴由于变质作用是在区域地热场上叠加了岩浆热,故地区的地热温度较高,地热梯度较大,煤变质的垂直分带明显,变质带厚度及平面宽度都较小⑵煤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所产生的变质带,在平面上的展布特征与煤系和上覆岩系等厚线的展布无关,而与深层岩体的分布有一定关系⑶煤的变质程度决定于火成岩体的大小,以及与岩体距离的远近。
距火成岩体近的煤变质程度高,并常有热液矿化现象,远离火成岩体则变质程度较低8 煤接触变质作用特征?⑴在侵入体与煤层接触带附近,临近侵入体往往有不规则的天然焦带⑵经接触变质作用的煤,颜色变浅,密度增大,灰分增高,挥发分和发热量降低,黏结性消失,愈接近火成岩愈明显⑶在煤与火成岩体的接触带中,煤的镜质组具气孔状构造,形成多气孔和沟槽的天然焦,其最大反射率和各向异性随温度的增高而增大⑷在接触带附近,常常存在规模较小且不规则的局部煤质分带现象,其宽度不大1宏观煤岩类型?依据煤的总体相对光泽强度和光亮成分的含量,依次分为光亮煤、半亮煤、半暗煤和暗淡煤4类。
⑴光亮煤主要由镜煤和亮煤组成,光泽强。
由于成分比较均一,常呈均一状或不明显的线理状构造。
内生裂隙发育,脆性较大,容易破碎。
光亮煤质量较好⑵半亮煤主要由镜煤和亮煤占多数,含有暗煤和丝炭。
光泽强度较强。
由于各种宏观煤岩成分交替出现,常呈条带状结构。
具棱角状或阶梯状端口⑶班暗煤镜煤和亮煤较少,而以暗煤为主,有事含有较多的丝炭。
光泽度较弱,常具有条带状、线理状或透镜状结构。
半暗煤的硬度、韧性和密度都较大,质量较差⑷暗淡煤镜煤和亮煤含量很少,而以暗煤为主,有时含有较多的丝炭。
关泽强度较弱,不显层理,块状构造,呈线理状或透镜状结构,致密坚硬,韧性大,密度大。
暗淡煤质量多数很差。
2 宏观煤岩成分⑴镜煤颜色最深光泽最强的煤岩成分。
它质地纯净,结构均一,具贝壳状断口,垂直内生裂隙发育。
镜煤性脆,易碎成棱角状小块。
在煤层中,镜煤常呈透镜状或条带状,有时成条带状存在与亮煤和暗煤之中⑵丝炭外观像木炭,颜色灰黑,具有显纤状结构和丝绢光泽。
丝炭疏松多孔,性脆易碎,能染指。
在煤层中,丝炭常呈扁平透镜体沿煤层的层理分布,有时能形成不连续的薄层;个别地区,丝炭层的厚度可达几十厘米以上⑶亮煤光泽仅次于镜煤,一般呈黑色,较脆易碎,断面比较平坦,密度较小。
表面隐约可见微细层理。
亮煤有时也有内生裂隙,但不如镜煤发育。
在煤层中,亮煤是常见的煤岩成分,常呈较厚的分层,有时组成整个煤层⑷暗煤光泽暗淡,一般呈灰黑色,致密坚硬,密度大,韧性大,不易破碎,断面比较粗糙,一般不发育内生裂隙。
在煤层中,暗煤是常见的煤岩成分,常呈厚、薄不等的分层,也组成整个煤层。
含惰性组或矿物质多的质量较差;富含壳质组的煤质较好。
3 叙述坑道充水性观测1)含水层观测:当巷道通过含水层时,应详细地记录,描述其产状,厚度,岩性,构造,裂隙或喀斯特的发育情况,揭露点的位置及高程,出水形式,涌水量,水压及水温等,并采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2)岩层裂隙发育情况观测:对巷道穿过的含水层,应进行裂隙发育情况观测,测定裂隙产状要素,长度,宽度,数量,形状,尖灭情况,填充程度及充填物等,观察地下水活动痕迹,绘制裂隙玫瑰图,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测量其裂隙率。
3)断裂构造观测:当巷道揭露断层时,首先应确定断层的性质,同时观测断层的断距,产状,断层带宽度,充填物质及其充水情况等,并作详细记录。
4)出水点观测:随着矿井巷道掘进或回采工作面的推进,如果发现有出水现象,应及时到现场进行观测并分析出水原因及水源。
5)出水征兆的预测:随着井下巷道的开拓及回采工作面的推进,要经常观测工作面是否潮湿,滴水,淋水,以及顶,底板和支柱的变形情况。
4 矿井储量动态管理的任务1)根据煤矿建设生产的不同阶段,结合煤矿地质条件,资源/储量保有程度,开采顺序,研究提升煤炭资源、储量类别和探求各类生产煤量的方案,为煤矿建设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2)做好各阶段的煤炭资源/储量的变动分析,核实变动的原因,落实资源/储量变动的具体地段和部位。
3)及时掌握和分析资源/储量的利用状况,查清资源/储量损失的原因和地段,提出降低开采损失的意见,对资源的合理开采实行业务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