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通过通信设备与线路将广泛分布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使其能够互相传送数据和共享资源的系统。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有哪些?计算机网络可以根据规模分为广域网(WAN)、局域网(LAN)和城域网(MAN);根据拓扑结构分为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和网状型等;根据传输介质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
3. 计算机网络的优缺点是什么?计算机网络的优点包括提高工作效率、资源共享、信息传递迅速等;缺点包括网络安全隐患、传输速度受限、依赖性较强等。
4. OSI七层模型是什么?OSI七层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通信协议参考模型,按照功能从下到上依次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5. TCP/IP四层模型是什么?TCP/IP四层模型是互联网上的通信协议参考模型,按照功能从下到上依次为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第二章:物理层1. 物理层的作用是什么?物理层主要负责传输比特流,通过物理介质将比特流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
2. 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有什么区别?串行传输是指按照位的顺序将比特一个接一个地传输,而并行传输是指同时传输多个比特。
3. 常见的物理层传输介质有哪些?常见的物理层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电波等。
4. 什么是调制和解调?调制是指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解调是指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5. 什么是编码和解码?编码是指将比特流转换为电信号的过程,解码是指将电信号转换为比特流的过程。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1. 数据链路层的作用是什么?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将数据报传输到相邻节点,以及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功能。
2. 什么是帧?帧是数据链路层中的数据传输单位,包括字段和控制信息。
3. 什么是差错检测?差错检测是指在传输过程中检测到传输错误的方法,常见的差错检测方法包括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检验(CRC)等。
osi层间关系
OSI(开放系统互联)模型是一个网络通信模型,将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七个层次,
从上到下分别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如下:
1.相邻层次之间的关系:每一层向其相邻的上一层提供服务,同时又使用其下一层所
提供的服务。
也就是说,数据的传输是从物理层开始,逐层向上传输,直至应用层;
而数据的接收则是从应用层开始,逐层向下传输,直至物理层。
2.对等层之间的通信:对等层之间的通信协议是每一对相邻层次间通信所需要遵循的
规则和约定。
对等层之间的通信遵循相同的协议,从而实现相同层次之间的通信。
3.层次之间的协调:不同设备中的相同层次之间的通信需要协调。
协调的目的是确保
通信双方能够正确地理解和处理对方的数据,从而保证通信的顺利进行。
4.分层结构的优点:分层结构使得网络通信更加模块化和易于管理。
每一层的功能独
立,只与其相邻的层次进行交互,简化了网络通信的设计和实现。
同时,分层结构还便于对网络性能进行监控和管理,可以针对每一层进行单独的性能优化和故障排除。
综上所述,OSI模型中的各层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和依赖关系,它们相互协作
共同完成网络通信的任务。
现代通信网(郭娟)习题答案
主机 A 第五层 四、五层接口 第四层 三、四层接口 第三层 二、三层接口 第二层 一、二层接层协议
第四层
第三层协议
第三层
第二层协议
第二层
第一层协议
第一层
物理介质
8.仿照 OSI 的思想,以邮政系统中信件传递业务为例,说明该系统可以分为几层?对用户 而言,邮政系统的哪些变化是可见的?而哪些变化则是不可见的?
参考答案要点:
仿照 OSI 的思想,邮政系统中信件的传递也是分层实现的,根据系统功能分工的颗粒度 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下面以分为五层为例:
对用户而言,写(读)信件、邮局是可见的,其他层次均不可见。 9.假定某机构希望组建一个网络,要求网络能够支持文件传输业务、E-mail 业务,但不考 虑实时话音业务、多媒体业务。要求业务的实现方式与具体的物理网络无关,你认为该网络 逻辑上应分为几层才是合理的,物理上需要几种类型的网络单元,每一种的协议栈结构如 何。
参考 TCP/IP 协议栈。
10.请说明 OSI 和 TCP/IP 的分层模型和各层功能,并对比二者的特点。 1)OSI 参考模型分为七层,从下往上依次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
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物理层主要负责通信线路上比特流的传输,其任务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该层协议定义
传输中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性;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在点到点的数据链路上进行帧的 传输;网络层主要处理分组在网络中的传输,其主要任务是完成分组在网中任意主机(终端) 间的传递;传输层协议负责为主机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或不可靠的通讯服务,对上层 屏蔽下层网络的细节,保证通信的质量,消除通信过程中产生的错误,进行流量控制,以及 对分散到达的包顺序进行重新排序等;会话层主要控制用户之间的会话,包括会话连接的建 立和终止、会话连接的控制、会话连接的同步;表示层主要处理应用实体间交换数据的语法, 其目的是解决格式与数据表示的差别;应用层是利用网络资源,直接向应用程序提供服务的 层,由用户终端的应用软件构成。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架起了人与人、人与信息的桥梁,促进了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而针对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学生通常会留下一些问题疑惑。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课后答案的完整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第一章网络基础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利用通信设备和网络连接技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组合成一个完成协同工作的系统。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有哪些?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
3. 什么是协议?协议是网络通信中计算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所必需遵循的规范和约定。
4. OSI参考模型是什么?OSI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种通信协议的参考模型,共分为七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5. TCP/IP参考模型是什么?TCP/IP参考模型是计算机网络互联中广泛使用的一个协议参考模型,共分为四层,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6. 什么是HTTP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用于传输超文本的应用层协议,是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进行交互的基础。
7. 什么是UDP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主要用于在网络上发送短报文。
与TCP协议相比,它传输速度更快,但可靠性较差。
第二章物理层1.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物理层主要负责传输比特流,将比特流转换为物理信号进行传输。
2. 什么是编码?编码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的过程。
3. 常见的编码方式有哪些?常见的编码方式有不归零编码(NRZ)、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等。
4. 什么是调制?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常用的调制方式有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
互联网发展历程概述
局域网的主要特点
短距离:0.1~25km 可以是一个建筑物内、 25km, 短距离:0.1 25km,可以是一个建筑物内、一个 校园内或办公室内。 校园内或办公室内。 高速率:4Mbps~10Gbps 从早期的4Mbps 十兆、 10Gbps, 4Mbps、 高速率:4Mbps 10Gbps,从早期的4Mbps、十兆、 百兆发展到现在的千兆、万兆, 百兆发展到现在的千兆、万兆,而且现在还在不 断向前发展。 断向前发展。 高可靠:由于距离很近,传输相当可靠, 高可靠:由于距离很近,传输相当可靠,有极低 的误码率。 的误码率。 低成本:相对于城域网、广域网来说, 低成本:相对于城域网、广域网来说,局域网架 设成本是很廉价的。 设成本是很廉价的。
传输数据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接收数据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网络传输介质
1983年 ARPA和美国国防部通信局研制成功 1983年,ARPA和美国国防部通信局研制成功 了用于异构网络的TCP/IP协议 了用于异构网络的TCP/IP协议 。 TCP/IP 1986年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利用ARPAnet发 Foundation,NSF)利用ARPAnet ARPAnet发 展出来的TCP/IP 的通讯协议, 展出来的TCP/IP 的通讯协议,在5个科研教 育服务超级电脑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NSFnet 育服务超级电脑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NSFnet 广域网。 广域网。
2.分组交换网络 2.分组交换网络
20世纪60年代末 70年代中后期 世纪60年代末~70 ●时 间:20世纪60年代末 70年代中后期 主要特点:资源共享、分散管理、分组交换、 ●主要特点:资源共享、分散管理、分组交换、采 用专门的通信控制处理机、分层的网络协议。 用专门的通信控制处理机、分层的网络协议。 ●关键技术:分组交换 关键技术: 主要应用:Internet的前身 的前身——ARPANET ●主要应用:Internet的前身 ARPANET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课后习题答案现代通信技术课后习题答案第⼀章1.简述通信系统模型中各个组成成分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答:课本P4-52.如何理解现代通信⽹络的分层结构及各层的作⽤?学术界⼀开始设定的七层的OSI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层、应⽤层),但后来在实际发展中TCP/IP作为五层协议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络层、传输层、应⽤层)发展了起来。
其中:物理层和链路层:解决相邻节点的单跳接⼊问题,就是保证相连(有线⽹络)或者相邻(⽆线⽹络)的节点可以相互发送数据⽐特;⽹络层:负责多跳的路由选择问题(也就是收到⼀个数据包后判断是否是⾃⼰的,如果不是应该发往相连的哪个节点);传输层:只在⽬的和源两个节点起作⽤,⽤于保证传输质量、流量控制、跟上层应⽤交互等;引⽤层:主要是各种应⽤程序(或者说操作系统中进⾏通信的进程),⽐如浏览器浏览⽹页、qq通信、电⼦邮件等。
3.分析通信⽹络中各种拓扑结构的特点4.举例说明⽇常⽣活中遇到的通信业务以及对应的通信终端。
(⾃⼰编)5.如何理解通信⽹络与通信技术之间的关系?答:通信技术侧重通信接⼊技术,主要是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如OFDM、CDMA等技术;通信⽹侧重通信⽹络管理和控制,主要⽹络层、传输层,⽐如TCP/IP、ATM等。
6.就未来通信发展趋势谈谈想法。
(⾃⼰编)7.什么是三⽹融合?你认为实现的技术基础是什么?答:(1)三⽹融合是指电信⽹、⼴播电视⽹、互联⽹在向宽带通信⽹、数字电视⽹、下⼀代互联⽹演进过程中,三⼤⽹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户提供语⾳、数据和⼴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三合并不意味着三⼤⽹络的物理合⼀,⽽主要是指⾼层业务应⽤的融合。
三⽹融合应⽤⼴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等多个领域。
以后的⼿机可以看电视、上⽹,电视可以打电话、上⽹,电脑也可以打电话、看电视。
OSI七层协议各层功能及典型设备
OSI七层协议各层功能及典型设备OSI 七层协议从上到下依次是:应⽤层、表⽰层、会话层、传输层、⽹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记忆则为 “应表会传⽹数物”应⽤层(application)1. 主要功能:⽤户接⼝、应⽤程序。
应⽤层向应⽤进程展⽰所有的⽹络服务。
当⼀个应⽤进程访问⽹络时,通过该层执⾏所有的动作。
2. 典型设备:⽹关3. 典型协议、标准和应⽤:TELNET, FTP, HTTP表⽰层(presentation)1. 主要功能:数据的表⽰、压缩和加密。
定义由应⽤程序⽤来交换数据的格式,该层负责协议转换、数据编码和数据压缩。
转发程序在该层进⾏服务操作。
2. 典型设备:⽹关3. 典型协议、标准和应⽤:ASCLL、PICT、TIFF、JPEG、 MIDI、MPEG会话层(session)1. 主要功能:会话的建⽴和结束,在分开的计算机上的两种应⽤程序之间建⽴⼀种虚拟链接,这种虚拟链接称为会话(session)。
会话层通过在数据流中设置检查点⽽保持应⽤程序之间的同步。
允许应⽤程序进⾏通信的名称识别和安全性的⼯作就由会话层完成。
2. 典型设备:⽹关3. 典型协议、标准和应⽤:RPC、SQL、NFS 、X WINDOWS、ASP传输层(transport)1. 主要功能:端到端控制,确保按顺序⽆错的发送数据包。
传输层把来⾃会话层的⼤量消息分成易于管理的包以便向⽹络发送2. 典型设备:⽹关3. 典型协议、标准和应⽤:TCP、UDP、SPX⽹络层(network)1. 主要功能:路由,寻址,⽹络层确定把数据包传送到其⽬的地的路径。
就是把逻辑⽹络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如果数据包太⼤不能通过路径中的⼀条链路送到⽬的地,那么⽹络层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包分成较⼩的包。
2. 典型设备:路由器,⽹桥路由器3. 典型协议、标准和应⽤:IP、IPX、APPLETALK、ICMP数据链路层(data link)1. 主要功能:保证⽆差错的数据链路,⼀⽅⾯接收来⾃⽹络层(第三层)的数据帧并为物理层封装这些帧;另⼀⽅⾯数据链路层把来⾃物理层的原始数据⽐特封装到⽹络层的帧中。
OSI七层——物理层
OSI七层——物理层OSI模型分为七层,⾃下⽽上为物理层(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达层(Presentation Layer)、应⽤层(Application Layer)物理层介绍:利⽤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特流的透明传输。
物理层的作⽤是实现相邻计算机节点之间⽐特流的透明传送,尽可能屏蔽掉具体传输介质和物理设备的差异。
使其上⾯的数据链路层不必考虑⽹络的具体传输介质是什么。
“透明传送⽐特流”表⽰经实际电路传送后的⽐特流没有发⽣变化,对传送的⽐特流来说,这个电路好像是看不见的。
物理层关系的是信号,接⼝和传输介质。
⼀、物理层功能:在两个⽹络设备之间提供透明的⽐特(Bit)流传输物理层处于整个标准的最底下⼀层,它与数据链路层⼀样,⼯作在单条线路上,只负责线路两端的通信维护。
物理层⼯作原理如下场景:⽤户A和⽤户B⽤⽹线互联在⼀起,A给B发数据:⽤户A通过应⽤程序发出数据,这个数据经过上层⼀层层的封装,到达了数据链路层,在第⼆层数据链路层做了Framing(成帧)处理之后,物理层会将这个数据帧转换成⼆进制信号(bit流);接下来⽤户A就要将这些bit信号流从⾃⼰的“⽹卡”⾥传出去了,传出去之后需要经过“⽹络介质(⽹线)”传输到对端设备⽤户B;⽤户B从⽹线⾥收到了这些bit流,这些bit流进⼊了B的⽹卡,B就成功收到了这些bit流;但是B还不能识别这个bit流是数据,所以B会对这些bit流基于⾃⼰的⽹卡驱动进⾏数据帧的转换,并交给第⼆层数据链路层;如果B的⽹卡与A的⽹卡是同⼀种标准,⽐如以太⽹,那么就会成功转化成以太⽹数据帧;如果B的⽹卡与A的⽹卡不是相同的标准,那么B是⽆法将这些bit流转换成数据链路层能识别的数据帧格式;接下来数据链路层等上层就会基于各层的特性执⾏对应的操作。
传输层1计算机,网络。设置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C H3
H5
传输层
H1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UDP的功能之一:封装和拆封
Sender
Message UDP’s header IP’s header Frame’s header UDP data IP data
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User datagram datagram
数链层
物理层
数链层
物理层
数链层
物理层
奇偶校验法
校验和法
循环冗余校验法 (CRC)
在TCP/IP协议簇中, 每一层使用哪种差错检测方法?
H1 电话网 局域网 广域网 局域网 H2
校验和
校验和 校验和 校验和 校验和
CRC
奇偶校验
CRC
奇偶校验
CRC
奇偶校验
CRC
奇偶校验
在TCP/IP协议簇中, 每一层的差错检测对象是什么?
Frame data
FCS
数据链路层
frame
0101110101001000010
物理层
bit
UDP的功能之一:封装和拆封
Receiver
应用层
Message
传输层
UDP header + message
网络层
IP header+ UDP header + message
数据链路层
Frame header + IP header+ UDP header + message+ FCS
报并尽力而为地发送到目的主机。
无连接的多路分解过程
《计算机网络》各章习题_判断题_吴功宜
石河子大学 200 至 200 学年第学期XXXX 课程试卷 A/B吴功宜《计算机网络》各章习题第一章:网概一、判断题(10分,每题1分)1.(×)Internet是将无数个微型机通过路由器互联的大型网络。
2.(√)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的主要区别不是表现在物理结构上,而是表现在高层软件上。
3.(×)宽带城域网主要技术是基于数据传输速率为100Mb/s的Fast Ethernet的。
4.(×)在点对点式网络中,每条物理线路连接一对计算机。
假如两台计算机之间没有直接连接的线路,那么它们之间的分组传输就需要通过广播方式传输。
5.(√)由于要进行大型科学计算、信息处理、多媒体数据服务与视频服务,它需要数据通信网能提供很高的带宽。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1.(×)网络协议的三要素是语义、语法与层次结构。
2.(×)如果一台计算机可以和其他地理位置的另一台计算机进行通信,那么这台计算机就是一个遵循OSI标准的开放系统。
3.(×)传输控制协议TCP属于传输层协议,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属于网络层协议。
4.(×)ISO划分网络层次的基本原则是:不同的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不同结点的相同层次可以有不同的功能。
5.(×)在TCP/IP协议中,TCP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服务,UDP提供简单的无连接服务,而电子邮件、文件传送、域名系统等应用层服务是分别建立在TCP协议、UDP协议、TCP和UDP协议之上的。
第三章:物理层1.(×)在数据传输中,多模光纤的性能要优于单模光纤。
2.(×)在脉冲编码调制方法中,第一步要做的是对模拟信号进行量化。
3.(√)时分多路复用则是以信道传输时间作为分割对象,通过为多个信道分配互不重叠的时间片的方法来实现多路复用。
4.(×)在线路交换、数据报与虚电路方式中,都要经过线路建立、数据传输与线路释放这3个过程。
网络通信的7个层划分
思拓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思众科技)一、OSI/ISO网络参考模型为了实现计算机系统的互连,OSI参考模型把整个网络的通信功能划分为7个层次,同时也定义了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层所包括的服务及每层的功能。
OSI的七层由低到高依次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下三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面向数据通信,而上三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则面向资源子网,而传输层则是七层中最为重要的一层。
它位于上层和下层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物理层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所传输数据的单位是比特,该层定义了通信设备与传输线接口硬件的电气、机械以及功能和过程的特性。
2、数据链路层在通信的实体之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通过检查发生在连接通信系统间传送路上的比特错误并进行恢复,确保比特序列组成为数据流准确无误地传送给对方的系统。
数据链路层在相邻的节点之间实现透明的高可靠性传输。
3、网络层解决多节点传送时的路由选择、拥挤控制及网络互连等,控制分组传送系统的操作,它的特性对高层是透明的,同时,根据传输层的要求选择服务质量,并向传输层报告未恢复的差错。
4、传输层为两个端系统(源站和目标站)的会话层之间建立一条传输连接,可靠、透明地传送报文,执行端一端差错控制、顺序和流量控制、管理多路复用等。
本层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传送连接的功能,并保证网络连接的质量。
它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因而是OSI网络参考模型中最需要的一层。
5、会话层不参与具体的数据传输,但对数据传输的同步进行管理。
它主要负责提供两个进程之间建立、维护和结束会话连接功能,同时要对进程中必要的信息传送方式、进程间的同步以及重新同步进行管理。
6、表示层解决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时不同数据格式的编码之间的转换,语法选择,数据加密与解密及文本压缩等。
7、应用层负责向用户提供各种网络应用服务,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远程访问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体系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体系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为五层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其中通信部分位于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采用的标准是IEEE 802.15.4。
通信部分采用的通信技术可以是有线、无线、红外等,其中无线技术可以是ZigBee、蓝牙、超带宽(UWB)等。
组网技术主要在传输层和网络层。
支撑技术主要在应用层实现,包括时间同步技术、定位技术、数据融合技术、能量管理和安全机制等,主要作用是保证用户功能的正常运行。
物理层作用是为终端设备提供数据传输的通路。
主要任务是信号的调制、数据收发速率、通信频段的选择以及传输介质的选取。
数据链路层作用是建立可靠的点到点、点到多点的通信链路,保证源节点发出的信息可以正确的传输到目标节点。
主要任务是数据成帧、帧检测、介质访问、差错控制和功率控制。
网络层作用是将数据由传感器节点可靠的传输到汇聚节
点。
主要任务是路由的发现和维护,确保终端的连通/无连通情况,路由的可达性以及寻找传感器节点和汇聚节点之间最优路径(能量消耗最小、延时最小)。
传输层作用是进行数据流的传输控制进而保证网络通信质量
应用层要为传感器网络应用提供时间同步服务、节点定位机制、节点管理协议、任务协议和数据广播管理协议。
自上而下--计算机网络
⾃上⽽下--计算机⽹络基本概念三⽹:电信⽹络、有线电视⽹络、计算机⽹络。
ISP(因特⽹服务提供者):主⼲ISP 、地区ISP 、本地ISPIXP( Internet eXchange Point)英特⽹交换点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主机A 的某个进程和主机B 上的另⼀个进程进⾏通信。
OIS 的七层协议:应⽤层、表⽰层、会话层、运输层、⽹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TCP/IP 协议:应⽤层(各种应⽤层协议如TELNET,FTP,SMTP 等)、运输层(TCP 或者UDP )、⽹际层IP 、⽹络接⼝层。
由上⾄下。
五层协议:应⽤层、运输层、⽹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第⼀章 物理层特性:机械特性、电⽓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
数据通信系统:源系统(或发送端、发送⽅)、传输系统(或传输⽹络)和⽬的系统(或接受端、接受⽅)源系统:源点:源点设备产⽣要传输的数据。
源点⼜称为源站或者信源发送器:通常,源点⽣成的数字⽐特流要通过发送器编码后才能够在传输系统进⾏传输。
典型的发送器就是调制器。
现在很多PC 实⽤内置的调制解调器。
⽬的系统:接收器:接受传输系统传送过来的信号,并把它转换为能够被⽬的设备处理的信息。
典型的接收器就是解调器,它把来⾃传输路线上的模拟信号进⾏解调,提取出在发送端置⼊的信息,还原出发送端产⽣的数字⽐特流。
终点:终点设备从接收器获取传送来的数字⽐特流,然后把信息输出。
终点⼜称⽬的站,或信宿。
信号:模拟信号(连续信号)、数字信号(离散信号)通信⽅式:单向通信(单⼯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半双⼯通信)、双向同时通信(双全⼯通信)⾹农公式: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C 为:C=B log2(1+S/N)式中:B 是信道带宽(赫兹),S 是信号功率(⽡),N 是噪声功率(⽡)。
该式即为著名的⾹农公式,显然,信道容量与信道带宽成正⽐,同时还取决于系统信噪⽐以及编码技术种类⾹农定理指出,如果信息源的信息速率R ⼩于或者等于信道容量C ,那么,在理论上存在⼀种⽅法可使信息源的输出能够以任意⼩的差错概率通过信道传输。
网络体系结构基础篇
一、网络体系结构1、OSI模型和TCP/IP 模型网络体系结构指的是网络的分层结构以及每层使用的协议的集合。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OSI协议参考模型,他是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OSI)的建议发展起来的。
它分为7个层次: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及物理层。
这个7层的协议模型规定的非常细致和完善,但在实际中没有被广泛的使用,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过于复杂。
尽管如此,它仍是此后很多协议模型的基础。
与此相区别的TCP/IP模型将OSI 的7层协议模型简化为4层,从而更有利于实现和高效通信。
TCP/IP 参考模型和OSI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如下:下面具体讲解各层在TCP/IP 整体架构中的作用。
1)网络接口层网络接口层(Network Interface Layer)是TCP/IP的最底层,负责将二进制流转化为数据帧,并进行数据帧的发送和接收。
数据帧是网络传输的基本单元;2)网络层网络层(Internet Layer)负责在主机之间的通信中选择数据包的传输路径,即路由。
当网络层接收到传输层的请求后,传输某个具有目的地址信息的分组。
该层把分组封装在IP数据包中,填入数据包的首部,使用路由算法来确定是直接交付数据包,还是把它传递给路由器,最后把数据包交给适当的网络接口进行传输。
网络层还要负责处理传入的数据包,检验其有效性,使用路由算法来决定应对该数据包进行本地处理还是应该转发。
如果数据包的目的机处于本机所在的网络,该层软件就回去出数据包的首部,再选择适当的传输层协议来处理这个分组。
最后,网络层还要根据需要发出和接手ICMP(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差错和控制报文。
3)传输层传输层(Transport Layer)负责实现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服务,这种通信又叫做端到端通信。
传输层要系统地管理信息的流动,还要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以确保数据到达无差错、无乱序。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传输层协议软件要进行协商,让接收方会送确认信息及让发送方重发丢失的分组。
第一章学习笔记
包含了7层,分为两组,上3层指定了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如何彼此通信以及如何与用户交流;
应用层:提供用户界面
表示层:表示数据进行加密等处理
会话层:讲不同的应用程序的数据分离开
下4层指定了如何进行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传输层:提供可靠或不可靠的传输在重传前执行纠错
网络层:提供逻辑地址,路由器使用它们来选择路径
表示层:向应用层提供数据,并负责数据转换和代码格式化,本质上讲,该层是一个转换器,提供编码和转换功能
会话层:会话层负责在表示层实体之间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还对设备或节点之间的对话进行控制,它协调和组织系统之间的通信,提供三种不同的模式: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总之会话层的基本功能是将不同应用程序的数据分离
集线器和交换机的区别:
集线器是一种物理层设备,本身不能识别MAC地址和IP地址,当集线器下连接的主机设备间传输数据时,数据包以广播的方式进行传输,酉每一台主机自己眼中MAC地址来确定是否接受
交换机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设备,在接收到数据后,通过自身系统MAC地址表中的MAC地址与端口对应关系,将数据送到目的端口
传输层:传输层将数据进行分段并重组为数据流
传输层负责
网络层:管理设备编址,跟踪设备在网络中的位置并确定最佳的数据传输路径。这意味着网络层必须在位于不同网络中的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流。路由器位于网络层,在互联网中提供路由选择服务
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的物理传输,并处理错误通知,网络拓扑和流量控制,数据链路层将报文封装成数据帧,并添加定制的报头,其中包含目标硬件地址和源硬件地址
数据链路层:将分组拆分为字节,并将字节组合成侦使 用MAC地址提供介质访问执行错误检测,但 不纠错
试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试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篇一:第1章作业的参考答案《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作业参考答案第1章概述1.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案: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将完整的报文(Message)分割为较小的数据段,在每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Header)后,就构成了分组。
分组是在计算机网络中传送的数据单元。
发送分组,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后进行重组,这就是分组交换技术。
1.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
答案:因特网的基础结构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进。
但这三个阶段在时间划分上并非截然分开而是有部分重叠1的,这是因为网络的演进是逐渐的而不是突然的。
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级ISP结构的因特网。
1.14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答案:进行计算的依据是: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信道带宽,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
(1)发送时延为100s,传播时延为5ms。
(2)发送时延为1μs,传播时延为5ms。
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
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又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1.17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答案:服务和协议的区别: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本层用户只能看到服务,而无法看到下层的协议。
服务与协议的关系:实体利用协议来实现它们的服务的定2义;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只要不改变提供给用户的服务,实体可以任意地改变它们的协议。
OSI 开放系统互连模型的七层结构
OSI 开放系统互连模型的七层结构听说过OSI的人应该不少,但完全知道其意思的相信并不多,下面,就让我们温故而知新吧!OSI的意思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的一个网络系统结构----七层参考模型,叫做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由于这个标准模型的建立,使得各种计算机网络向它靠拢,大大推动了网络通信的发展。
OSI的七层可不是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七层,这里七层的意思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下面让我们看看这七层的功能介绍。
(1)应用层: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讯的一个应用,它是对应应用程序的通信服务的。
例如,一个没有通信功能的字处理程序就不能执行通信的代码,从事字处理工作的程序员也不关心OSI的第7层。
但是,如果添加了一个传输文件的选项,那么字处理器的程序员就需要实现OSI的第7层。
示例:telnet、HTTP、FTP、WWW、NFS、SMTP等。
(2)表示层:这一层的主要功能是定义数据格式及加密。
例如,FTP允许你选择以二进制或ASII格式传输。
如果选择二进制,那么发送方和接收方不改变文件的内容。
如果选择ASII格式,发送方将把文本从发送方的字符集转换成标准的ASII后发送数据。
在接收方将标准的ASII转换成接收方计算机的字符集。
示例:加密、ASII等。
(3)会话层:他定义了如何开始、控制和结束一个会话,包括对多个双向小时的控制和管理,以便在只完成连续消息的一部分时可以通知应用,从而使表示层看到的数据是连续的,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表示层收到了所有的数据,则用数据代表表示层。
示例:RPC、SQL等。
(4)传输层:这层的功能包括是否选择差错恢复协议还是无差错恢复协议,及在同一主机上对不同应用的数据流的输入进行复用,还包括对收到的顺序不对的数据包的重新排序功能。
示例:TCP、UDP、SP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输层
传输层:将上层数据分段和重组,合并到一个数据流中,建立源主机和目标主机的逻辑连接
流量控制(旨在提供一种机制,让接收方能够控
制发送方发送的数据量)
数据完整性由——传输层确保——通过
允许应用程序请求在系统之间进行可靠的数据TCP(TCP为可靠的服务)
传输层
UDP(UDP不可靠的服务)
无连接
传输层
面向连接(可靠的)
可靠的数据使用面向连接进行通信会话,涉及的协议可保证以下目标的实现:
1.收到数据段后,向发送方进行确认
2.重传未得到确认的数据段
3.数据段到达目的地后,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它们
4.确保数据流量不超过处理能力,以避免拥塞,超载和数据丢失
要进行可靠的传输,必须要传输数据设备建立一个到远程设备的面向连接的通信会话。
而要建立这个会话,传输设备首先与其对等系统建立面向连接的会话。
这叫做:呼叫建立或三方握手。
等数据传输完毕后,将进行呼叫终止,经拆除虚电路。
开销:两个操作系统通过网络发送消息,确认传输得到了批准且双方已准备就绪,同步完成后,连接已经建立了起来,数据便可以传输。
SYN:连接协议数据段,请求同步。
SYN/ACK:确认请求,确定规则,请求同步接收方的数据。
ACK:进行连接确认。
上图为流量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流量控制方式:
1.缓冲
2.窗口技术
3.拥塞避免
传输方发送的数据段后都必须等待确认,传输将很慢,从发送方传输完毕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有一段时间,发送方可利用这段时间传输更多数据。
在收到确认前,传输方可发送的数据段数量(发字节为单位)称为窗口。
窗口用于控制未得到确认的数据段数量。
有如下特征的服务,称为面向连接
1.建立虚电路(如三方握手)
2.使用排序技术
3.使用确认
4.使用流量控制
数据段123发送,经确认,反回4. 再传456,5中断,只收到46,反回5,重传5,
确认收到,反7
网络层
数据(作用:在互联网络中传输用户数据)
(用作支持用户数据的协议称为:被路由协议。
如IP,IPv6)网络层使用的分组有
路由更新(作用:1.将路由器连接的网络的更新信息告知给邻连的
路由器
2.帮助每台路由器建立和维护路由选择表)
(发送路由更新分组的协议称为:路由选择协议。
如
RIP,RIPv2,EIGRP,OSPF)
路由器的作用:
1.默认情况下,路由器不转发任何广播分组和组播分组。
2.路由器根据网络层报头中的逻辑地址确定将分组转发到那一个路由器
3.路由器可使用管理员创建的访问列表控制进出接口的分组类型,以提高安全性
4.必要时,路由器可在同一个接口提供第2层桥接功能和路由功能
5.路由器在虚拟LAN之前提供连接
6.路由器可为特定类型的网络数据流提供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
数据链路层
处理错误通知
网络拓扑
流量控制
数据链路层使用MAC地址将报文传输到LAN中的正确设备
把网络层的报文转换为比特,供给物理层
将报文封装成数据帧,并添加报头。
(报头中包含目标硬件地址和源地址)
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802.3)
IEEE以太网数据链路层包含二个子层
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802.2)
逻辑拓扑:信号在物理拓扑中的传输路径
物理层
发送比特
物理层功能
接收比特
比特的值只能取值0和1
集线器也称为多端口转发器
应用层:1.负责寻找服务器提供的网络资源,并提供流量控制和错误控制功能
表示层:确保数据为应用层能免理解的格式
会话层:1.在应用程序之间建立,维护并终止会话
2.在不同主机的应用程序之间建立会话
传输层:将用户数据分段
网络层:1.提供了在互联网络中进行路由选择的功能,还提供了逻辑地址
2.将来自传输层的数据段封装成分组
数据链路层:1.PDU称为帧,提供物理编址以及将分组放到网络介质上的其他选项
2.负责将数据分组封装成帧
物理层:1.接收来自数据链路层的帧,将0和1(比特)编码成数字信号,发便在网络介质上传输
2.使用虚电路在主机之间建立可靠的连接
3.负责在设备之间建立电气和机械连接
路由器:1.设备收发有关网络信息
2.设备可度量离远程网络的距离
3.设备分割冲突域和广播域
传输层:1.二个终端之间传输数据前建立电路
2.支持流量控制,排序和确认
网络层:这层使用逻辑地址
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以大网是在这层定义的
数据链路层(MAC子层):这层定义了硬件地址
网桥和交换机:1.设备使用硬件地址过滤网络
2.设备创建很多更小的冲突域和一个大型广播域
集线器:1.创建一个大型冲突域和一个大型广播域
2.设备不能以全双工方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