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孩童心声,个案分析
倾听孩子心声
倾听孩子心声,躲过10大误区每个孩子都拥有不同的个性与特质,爸爸妈妈更要懂得欣赏孩子的独特之处,唯有亲子间具有良好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彼此拥有深深的信赖感,教养的工作才得以真正落实,同时也才能够为孩子树立起建全人格的发展模式。
大多数的爸爸妈妈,都是在摸索中逐步去学习、去探索,然后多少领悟一点、调整一点,才能在亲子关系中找到相处的诀窍,也因此得以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没有人天生会做爸爸妈妈,也没有人天生会做人家的孩子。
爸爸妈妈总是战战兢兢的照顾孩子,同时渴望能教养出“优质性格”的孩子,然而什么是“优质性格”?简而言之,也就是让孩子拥有比较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也比较能创造成功前途的优秀人格特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因为孩子拥有了这些特质,爸爸妈妈的生活也可以变得更轻松、更放心、也更快乐。
因此,为了创造孩子与爸爸妈妈双赢的人生,本刊特地邀请中国台湾辅仁大学儿童与家庭系老师陈富美、华人顶尖演说家暨EQ专家、畅销亲子作家吴娟瑜、中国台湾心理学家游干桂共同集思广益,提出“培养优质性格小孩”的中肯意见,希望能提供爸爸妈妈和小孩间更为紧密互动的方法,以成就出更多的优质家庭环境,并培养出更多的优质孩子。
让孩子懂得对自己负责个人人格特质的养成,起始于孩童时期,如今我们常在电视、报纸新闻中,看到许多人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便采取自杀或是伤害别人的行为,来逃避人生所应承担的责任,这些错误的示范除了后天影响之外,也很可能是因為他們从小就没有一个较为健康的人格,因此導致他們在长大后做出那些社会所无法理解的行为。
其实,自己的人生最终都需要自己负责,爸爸妈妈应该在幼儿时期,便让孩子养成负责任的态度,才能使其拥有面对未来人生的无尽勇气,这也是爸爸妈妈所应送给孩子的最珍贵宝藏。
“你不会做,我来帮你!”许多爸爸妈妈因为担心孩子无法自己将事情完成,而一味地帮他们做很多事情,长此以往将逐渐剥夺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台湾辅仁大学儿童与家庭系老师陈富美表示,从孩子开始学习上厕所或穿衣、穿鞋时,爸爸妈妈便可以放手让孩子自我摸索,藉以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
教育案例:倾听孩子的心声
倾听孩子的心声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又迎来了一批新的小班宝宝们。
小班孩子经过一个过渡期以后,已经能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了。
但是前一段时间午睡发生的一件事,使我记忆犹新。
那天午饭后,孩子们纷纷脱衣服上床午休,突然听到大哭声:“我的玩具,我的玩具”,(前段时间开展主题活动时,孩子们带来了许多自己喜欢的玩具,米宝也带来了一辆小汽车。
)原来是米宝在哭。
当班老师走过去问:“米宝,睡觉怎么还要玩具呢?玩具不在柜子上吗?赶快睡吧!”米宝就是不听,仍旧在那儿哭闹,就是不愿睡到睡袋里。
这时我刚吃完饭,在走廊里就听到孩子的哭闹声,进班后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
我走到米宝跟前,对他说:“吃完饭就得休息啊,你的小汽车也要休息呢,别闹了,快睡吧!”我一边说一边将米宝往被子里塞,米宝一边哭一边将双脚抬到我的面前,嘴里还不停地喊着:“我的玩具、我的玩具”。
话刚说完,我忽然发现米宝的双脚上光光的,难道是米宝一直吵着要袜子不成?我立即在床上找,终于找到了两只袜子。
原来脱裤子时米宝将袜子一并脱了。
我帮他将袜子穿上后,米宝这才停止了哭声,慢慢进入睡眠中。
原来米宝哭的一直都是要他的袜子,只不过他的发音不准,将“袜子”说成“玩具”,使得老师误解他。
通过这件事情,给了我很大启发。
一方面孩子的“出格”行为一定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师仅凭主观判断,往往会误解孩子。
教师一定要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换一换位置,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聆听孩子的心声,这样才能发现问题。
另一方面在生活中教师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孩子的每一处细微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和处理。
在这件事中,如果老师没能发现孩子的光脚,也许还会一直误会孩子无理取闹,孩子将会多么无助啊!在实践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真心热爱孩子,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他们才愿意亲近你。
每一个幼儿都是一棵稚嫩的幼苗,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关心他们。
儿童心理辅导个案分析报告
儿童心理辅导个案分析报告引言:个案描述:个案X是一名12岁的男孩,就读于当地的小学。
他被转介至心理辅导中心,因为他表现出明显的退缩行为。
他的老师和家长都观察到,X经常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和与同学交流。
他的学习成绩也下降了,变得不再活跃和自信。
评估和诊断:在进行个案评估过程中,心理辅导师使用了多种工具和技术,包括面谈、观察和问卷调查。
通过这些评估,辅导师发现X表现出明显的社交焦虑和自我负面思维。
他提到他常常担心其他孩子不会喜欢他,害怕被嘲笑和排斥。
他也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
问题分析:根据个案X的描述和评估结果,辅导师认为他面临着社交焦虑和自尊问题。
社交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在儿童中尤为常见。
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的怀疑可能导致孩子退缩,不敢尝试新的事物或参与社交活动。
这对他的学习和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干预计划:为了帮助个案X克服社交焦虑和自尊问题,心理辅导师制定了以下干预计划:1.探索和理解个案X的内心感受和思维方式。
通过面谈和绘画等儿童友好的活动,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并建立良好的情绪表达能力。
2.提供情绪管理技巧。
教导个案X如何识别和管理焦虑情绪,例如深呼吸和积极思考。
3.建立自信和自尊的活动。
通过参与团队活动和娱乐课程,帮助个案X树立自己的成就感和信心。
成果和效益:随着心理辅导的进行,个案X逐渐表现出积极的变化。
他更加主动参与课堂和社交活动,与同学建立了友谊,并表现出更高的自信心。
他的学习成绩开始恢复,老师和家长也观察到他变得更加乐观和积极。
结论:个案X的心理辅导案例展示了儿童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和积极的影响。
通过合适的干预措施,儿童可以克服心理问题,提高自信和积极性。
这种个案分析有助于增进对儿童心理辅导的了解,并进一步推动儿童心理健康领域的发展。
案例分析:倾听孩子的心声
案例分析:
倾听孩子的心声
一、案例叙事
在一节课上,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了解自己在学生中的印象,我让学生们每人给老师写了一个小条,说一说自己对老师的想法、意见及希望。
当孩子们的小条交上来之后,我大为震惊甚至有一些:汗颜‚。
小小的孩子,他们竟一下子看穿了你,‚老师,你太严厉了!‛‚老师,因为你的严格,我们才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我们感谢你。
‛‚老师,我是你的‘眼中钉’吗?‚如此种种,让我考虑良久,反思自己的种种表现,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作到教态亲切,严中有爱。
二、案例分析:
孩子们的心其实是最敏感的,你对他的好与坏,他全都懂得,孩子们的心是最善良的,他们能容忍老师的错,而不直接说出来;孩子们的观察力又是最敏锐的,他们会在平日的点滴里衡量老师;孩子们的心是柔软的,你对他们的好,他们回一辈子记得;孩子们是最不应该忽略的,不要以为他们小,他们什么都不懂,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
总结:爱你的孩子,尊重你的孩子,把他们当成独立的个体,用真心去爱他们,平常多与他们沟通。
幼儿园情感呵护:倾听儿童内心诉求案例分析
【幼儿园情感呵护:倾听儿童内心诉求案例分析】一、引言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成长的重要环境,情感呵护是其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幼儿园中,倾听儿童内心诉求是情感呵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幼儿园情感呵护中倾听儿童内心诉求的重要性,并对一些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二、案例一:小明的情感表达小明是一位活泼好动的幼儿,但最近却常常情绪低落,不爱说话,甚至有些退缩。
在观察和倾听后,发现小明是因为家中有了新生小宝宝而感到失落和不被重视。
在幼儿园老师的倾听和引导下,小明逐渐情绪好转,开始逐渐接受新生宝宝的到来,并学会了与新生宝宝互动和共享自己的感受。
分析:这个案例充分证明了在幼儿园中倾听儿童内心诉求的重要性。
幼儿园老师通过倾听和关怀,帮助小明排解了因家庭变化所带来的负面情绪,使其得到了情感上的满足和情感的释放。
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在幼儿园中倾听儿童内心诉求的实践方法和方式。
三、案例二:小花的情绪管理小花是一位内向而敏感的女孩,常常因为同伴之间的冲突而感到自卑和不安。
在幼儿园老师的倾听和引导下,小花学会了言辞的表达和情绪的管理,逐渐获得了自信和独立能力,能够更好地处理同伴间的关系。
分析: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幼儿园中倾听儿童内心诉求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排解负面情绪,还能够培养他们积极的情绪管理能力。
在幼儿园中,多使用倾听、鼓励和引导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调节情绪和解决困难。
四、结论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幼儿园中倾听儿童内心诉求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情感呵护工作中,倾听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手段,需要教师们真正倾听孩子的内心声音,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应该结合孩子们自身的特点和情况,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开展情感呵护工作。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中,倾听儿童内心诉求是一项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
需要教师们不仅仅倾听孩子的言辞,更要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以便更好地满足和帮助他们。
幼儿园儿童心理辅导案例分析关爱成长
幼儿园儿童心理辅导案例分析关爱成长一、引言在幼儿园阶段,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幼儿园不仅是儿童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他们塑造人格、认知和情感发展的重要阶段。
对于幼儿园儿童的心理辅导至关重要。
二、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在某幼儿园中,有一位名叫小明的男孩,他在幼儿园的适应期间遇到了一些问题。
当时,小明经常在幼儿园里与其他小朋友发生争执,对于老师的言行也表现出抗拒。
幼儿园老师决定开展心理辅导来帮助小明解决问题。
2. 问题分析小明的行为问题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他家庭环境、个人性格和幼儿园适应等因素相关。
通过深入分析,发现小明的家庭环境并不和谐,父母经常吵架,对他的教育方式也不够关爱和尊重。
在幼儿园适应期间,小明对新环境产生了抵触情绪,导致他表现出不愿与他人交往、情绪波动等问题。
3. 心理辅导实施针对小明的情况,幼儿园进行了一系列的关爱成长心理辅导措施。
针对小明的家庭问题,学校与家长进行了沟通,提出了针对性的家庭教育建议。
老师们在课堂上刻意关注小明的情绪变化,给予他更多的关怀和肯定。
在小组活动中,老师们以引导为主,鼓励小明与其他小朋友积极互动,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快乐。
三、案例总结与回顾小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情绪稳定了许多,与同学之间的相处方式也逐渐改善。
在和家长的沟通中,小明表现出更开放的态度,父母也开始关注自己的教育方式,并加强了与小明的沟通和亲子互动。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关爱成长心理辅导对于幼儿园儿童的重要性,并且这种心理辅导应该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方合作。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从这个案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幼儿园儿童的心理辅导不仅仅是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更是对整个儿童成长环境的综合关爱。
在心理辅导中,尊重、关怀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些关怀和引导不仅仅需要在学校中进行,更需要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和强化。
幼儿园儿童的心理辅导需要系统化的方案,以关爱为核心,全方位地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幼儿园教师心理疏导:关爱与引导案例分析
标题:幼儿园教师心理疏导:关爱与引导在幼儿园教学工作中,教师时常需要面对孩子们的情绪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来自家庭、同龄人交往或者内在发展过程中的困惑。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心理疏导,才能真正做到关爱与引导呢?接下来,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1. 案例一:小明在班上哭闹,情绪低落小明是班里的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但最近几天总是情绪低落,甚至在班上哭闹。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妨从幼儿园教师角度进行心理疏导。
我们需要观察小明的行为表现,并试图找出原因。
可能是家庭环境变化、同学关系问题,或者是学习压力过大。
在观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与小明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引导他表达情感,让他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支持。
通过细致的倾听和对话,了解他内心的真实感受。
我们也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寻求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在家庭环境中创造更多正面的情感氛围。
2. 案例二:小花在游戏中与同学发生争执小花是一个有点内向的女孩,最近在游戏中与同学发生了争执,情绪变得焦躁。
这时,作为教师,我们可以进行如何引导呢?我们要避免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而是要以耐心和理解的态度,与小花展开交流。
我们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故事化解决方案的方式,让小花以及与之发生争执的同学,从游戏中产生共鸣,在游戏中学习合作和互相尊重。
也要及时对小花的情绪进行疏导,引导她逐渐放下情绪,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给予她足够的理解和支持,让她感受到自己在教师心中的重要性。
总结回顾: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园教师在进行心理疏导时,首先应该以善意、倾听和理解为基础,与孩子建立起真挚的情感联系。
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用心留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并及时进行干预和引导。
在心理疏导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细节处理,比如说情感表达的方式、引导对话的技巧,以及与家长合作的沟通方式。
教师要时刻保持专业和敏感,给予孩子们足够的尊重和理解。
这样,才能让幼儿园的心理疏导工作更具深度、广度和有效性。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及分析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及分析案例背景小学三年级男生小林,是个可爱的男生,他数学和英语成绩都能达到90多分,数学思维比较敏锐,英语成绩也能保持95以上的优异成绩。
问题是,他的语文很糟糕,尤其是对写汉字有恐惧感。
他在学校表现:上课搞小动作,不听讲,不做课堂作业,出操时大家都做操,他就站在原地东张西望,或者自己玩自己的,就是不做。
午睡时,其他同学在休息,他就去打扰同学,或者涂画黑板,造成班级扣分。
他的班主任老师曾经多次请家长到学校,最近还惊动了校长请来了他的父母。
他的家庭情况:父亲在外忙碌,较少在家,母亲也有一间店面需要打理,但是尽量抽时间监督他学习。
家里还有个弟弟,比较霸道,常对他大吼大叫。
他的父母对他要求很严格,他爸爸妈妈常斥责他,他父亲偶尔也打他。
据观察,他的父亲是个脾气比较爆的人。
他现在在家里写作业,常常是要做到11点多甚至12点,主要是语文作业花时间,写一个字休息30多秒,发呆或者说话。
然后字体基本上是结构松散,笔画错乱。
案例分析(一)从偏科和文字书写结构松散、笔画错乱等原因看,有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原因1、从生理原因看,从脑科学的角度讲,儿童的左右脑发育不均衡;左脑发育优于右脑,或者是两脑不能协同活动(不能对所接受的感觉信息进行合理加工)。
因为左脑偏于对继时性信息的加工,而右脑偏于同时性信息的加工。
也就是说语文学习偏于右脑,数学学习偏于左脑。
2、从儿童心理的原因看,孩子也许不喜欢语文老师,或者孩子的心理受到过语文老师的伤害。
致使孩子由不喜欢语文老师而导致讨厌语文课。
(二)上课不能专心听课和不遵守学校规则的原因1、从脑科学的角度讲,很可能是由于大脑皮层额叶(前额)比同龄孩子发育缓慢,还不能监控自己的行为。
因为额叶是主控人的注意力的关键部位。
也可能是前面说到的,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信息的统合出现障碍,在医学和心理学上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或学习能力障碍。
2、由于家长素质偏低,培养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孩子的养成教育不好,没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行为习惯。
幼儿园关爱之声:敏感期教师指导案例分享
幼儿园关爱之声:敏感期教师指导案例共享一、引言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对于幼儿的关爱和指导是至关重要的。
特别是在幼儿的敏感期,教师的指导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将结合教师指导案例,共享在幼儿园关爱中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教师在幼儿敏感期的关爱之声。
二、教师关爱的重要性幼儿期是人生发展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之一,也是敏感期的集中体现。
这一时期,孩子们的认知、情感、语言和动作等方面都处于快速发展和敏感期。
在这个时期,教师的关爱和指导对幼儿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关爱不仅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更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的关爱之声在幼儿园中显得尤为重要。
三、案例共享1. 细心的倾听小明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他在幼儿园接触到很多新事物时都会感到害怕和不安。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王老师发现了小明身上的问题,并主动倾听小明的心声。
在倾听中,王老师发现小明害怕的根源,并通过细心的引导和关爱,让小明逐渐克服了内心的恐惧,融入了集体生活之中。
2. 针对个性化的关爱小红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女孩,但她在一次活动中不慎受伤,情绪产生了一定的波动。
教师李老师针对小红的性格特点,给予了个性化的关爱。
在帮助小红处理情绪的李老师也注意到了小红的天赋,通过个性化的指导和鼓励,让小红在学习和生活中焕发出了更大的活力和潜力。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敏感期的幼儿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关注,而教师的关爱之声无疑是他们成长道路上重要的一部分。
作为教师,应该始终关注每一个幼儿的成长,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个性化的关爱。
只有通过真心关爱,才能够让每一个幼儿得到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五、总结与回顾在敏感期的幼儿园教育中,教师的关爱之声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案例的共享,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教师在幼儿园中的关爱之声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细心的倾听和个性化的关爱,才能够让每一个幼儿得到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关爱之声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细心的倾听和个性化的关爱,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幼儿度过敏感期,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得到更好地发展。
倾听孩子说话的案例
倾听孩子说话的案例
嘿,咱就说,倾听孩子说话这事可太重要啦!就拿我身边的例子来说吧。
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孩子小明兴冲冲地跑过来,“妈妈,妈妈,我今天在学校看到一只超级大的蝴蝶,可漂亮啦!”朋友呢,正忙着打电话,随口应了一句“嗯嗯,知道啦。
”就把孩子打发走了。
小明那兴奋劲瞬间就没了,耷拉着脑袋走开了。
咱想想,这孩子得多失落呀,他满心欢喜地想和妈妈分享,结果却没被认真对待。
再说说我表妹家的事。
表妹的女儿甜甜特别喜欢画画,有一天她拿着自己画的一幅画,兴高采烈地跑去找表妹,“妈妈,你看我画的公主!”表妹放下手中的事,认真地看着画,仔细地听甜甜讲每一个细节,不时还发出惊叹,“哇,宝贝你画得太棒啦!”甜甜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之后她画画就更积极了,还经常主动和妈妈分享她的新作品。
这两个例子一对比,不就很明显了吗?倾听孩子说话,其实就是在给孩子注入满满的爱和鼓励啊!孩子的世界多单纯呀,他们就是想有人能认真听他们说话,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
咱可别小看了这倾听的力量,就像阳光对于花朵一样重要。
如果总是忽略孩子说的话,那孩子会觉得自己不重要,长此以往,他们可能就不再愿意表达自己了,这多可怕呀!而当我们用心去倾听时,孩子会感受到我们的关爱,他们会更自信、更开朗,这对他们的成长那可是好处多多啊!所以说,咱得重视起来,好好倾听孩子说话,走进他们的小世界,和他们一起快乐成长!。
培养小学生善于“倾听”的个案分析
培养小学生善于“倾听”的个案分析永乐镇水落小学马黎案例1:在教室、办公室里经常见到的场景及传出的声音老师很生气地冲着学生说:“老师讲了多少遍了,你怎么还是不知道?”“你上课在听什么?”训话的教师满脸通红、怒气冲冲;被训的学生被迫接受,仍然“屡教不改”。
这是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备受困扰的一个难题。
案例2:老师们的牢骚(也许这是所有低年级老师都曾经碰到过或正在经历的):师1:开学两个月了,真的累死了,这帮学生怎么会这样,上课根本不听你讲。
师2:一个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不出两秒钟,下面就唧唧喳喳声一片,即使刚才那位学生想回答了,也根本听不见。
师3:声音最响的学生,小手举得最高的学生往往站起来什么都不会说,即使说也是吞吞吐吐,待会儿做作业时一点都不会。
教学反思:根据老师们说话的焦点和自己教学工作中的感受,觉得学生不是因为笨才做不起题;也不是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听讲,甚至没有听到老师在说什么。
根据这种情况做出如下的研究安排。
以第一个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表现为细心听,用心听。
”为主,具体要求学生做到,①坐姿端正,两手摆放整齐;②听讲时,眼睛看着老师;③不随便插嘴,发言要举手。
课堂实录(点滴):地点:永乐镇水落小学三年级(1)班的教室。
课堂进行中:老师发现有学生趴着时,师悄悄停下了讲课的声音,眼睛注视着学生,见效果不佳,快速喊出了口令:“一、二、三”。
学生听到这做出熟悉的最强音,立即做出回应(口令):“快做好!双脚、双手平放。
”跟随口令了应有的动作。
(课继续进行着)过了一段时光,师又发现有部分学生没有看老师,随即,(师发出口令):“小眼睛!”。
全体学生立即反馈:“看黑板,看老师。
”师又发现有些学生思想开小差了,(老师口令):“小耳朵!”。
学生们立即反馈:“认真听讲用耳朵。
不能左耳朵听,右耳朵出。
”发现学生歪着写作业时,老师提醒:“身体,坐姿。
”学生马上一边答一边改正:“坐姿端正;眼离书本一尺,身离课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关于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个案分析
关于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个案分析从现在的孩子身上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孩子活跃了,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游戏,孩子在不停的运动着。
大家都觉得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有了更多的思想,束缚少了、空间大了。
但是我们也发现我们的孩子倾听习惯却越来越差,表现有不等别人说完就插话、不允许别人表达观点、集体活动时自顾自地玩听不见老师同伴在说什么等等,似乎变的更急了!研究对象姓名:杜媛,女孩,6岁。
该幼儿的反应非常快比较聪明但倾听能力较差,具体表现有:集体活动时自己玩自己的听不见老师或同伴在讲什么;上课时插话;自己回答完问题就不听别人的意见。
老师知道该幼儿父母均在外地工作没时间管孩子,基本上靠没什么文化的爷爷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
原因分析及策略(一)、父母忙没时间管孩子,家里其他成员对孩子溺爱现在年轻的父母们忙着打拼事业,无暇顾及孩子只能委托老人、亲戚或保姆代为看管孩子,像媛媛一样,爷爷能够把媛媛的衣食安排的很好却往往不太懂教育较溺爱孩子,对老师的交流也不以为是回家不和孩子父母反馈,久而久之出现了上述情况。
对于此,老师后来采取的直接和孩子的父母取得联系,相互交流应该早一些应用大可避免以上情况,为媛媛的好习惯的养成避免走这些弯路。
作为孩子的父母可以和家庭其他成员一起来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如:选择孩子关心的热点话题,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媛媛这个年龄的孩子兴趣十分广泛,而且对周围的观察判断都较为准确和细致,而且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孩子关心的问题往往是他们感兴趣的,由此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搜集感兴趣的事情和家庭其他成员交流讨论。
谈论之前帮助东东明确目标,提出“听”的要求,即是提出有一定难度的倾听任务,让他带着任务去听,当然并不是给孩子提出的目标越高越好,而是根据他的实际情况,使他经过努力能够记住问题,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站着够不着,踮起脚来够得着”的任务。
幼小衔接有关倾听幼儿,相伴成长的教研案例
幼小衔接有关倾听幼儿,相伴成长的教研案例案例名称:幼小衔接——倾听幼儿,相伴成长案例背景:在幼儿园即将升入小学的关键时期,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幼儿能够顺利过渡,适应新环境和生活,是每一位幼儿教师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本案例以倾听幼儿、相伴成长为主题,通过实际操作和反思,探索幼小衔接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使幼儿过渡期更加顺畅。
案例内容:1、倾听幼儿的心声在幼儿园小班和中班阶段,我们组织了一系列与幼儿有关的活动,包括游戏、手工制作、亲子活动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积极倾听幼儿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兴趣、喜好和想法,为下一步的幼小衔接工作奠定基础。
2、合理规划幼小衔接课程针对幼儿园与小学学习内容、课程难度、教学风格等方面的差异,我们设计了一套基于问题研究和情境教学的幼小衔接课程。
通过活动中的角色扮演、游戏、故事等形式,引导幼儿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模式和生活方式。
3、建立家园互动平台为了深入了解幼儿在小学生活中的表现和状态,我们建立了家园互动平台,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
通过家长的反馈和建议,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困难,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4、加强师生情感沟通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与幼儿建立密切的联系和情感纽带,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呵护。
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倾听和回应幼儿的话语和情感表达,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和集体生活,逐步成为自信独立的小学生。
案例反思:通过这次幼小衔接实践和教学研究,我们发现倾听幼儿、相伴成长是实现幼小衔接顺利进行的关键。
在所取得的成效中,我们从幼儿角度思考问题、关注幼儿心理特点和需求,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建立了高度互动、正面沟通、和谐融洽的教育环境。
同时,也为今后的实践工作提供了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和参考。
案例分析倾听每一个孩子
倾听每一个孩子
观察记录:
喝完水,孩子们按照惯例要依次把自己的杯子送到活动室前面的杯架中,我在收拾刚刚在教学活动中用过的托盘,几个孩子围在我身边,小手不时地伸过来想摸摸托盘。
小女孩佳佳的水喝完了,站起来要去送杯子。
佳佳拿起杯子走到我的面前,这时我已经收拾好托盘正准备端走。
佳佳忽然双脚用力的在我面前跳了一下,而后就微笑着注视要离去的我。
我很快注意到了佳佳的动作,也笑了一下,没有说话,也学着她的样子冲她扬扬头,示意她去送杯子,转身端着托盘离去。
我回过头看到佳佳显出满意的神情,朝杯架走去。
观察分析:
尽管在幼儿园的生活中,教师并不是像父母一样为哪一个孩子所专门拥有,我们的视线也不可能只集中在某一个孩子的身上,但是在孩子的心中仍然希望与教师建立起亲密、平等的师生关系、希望被我们喜欢、希望得到我们敏感而细心的照料。
因此,在我们的眼里,孩子寻求关注与安慰的行为应该是非常简单并且充满着稚气,但是对于幼儿自身的发展来说却是极为重要的。
措施:
1、真诚的做孩子的知心妈妈,和孩子建立亲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2、营造和谐的集体生活气氛,使她们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3、针对孩子不同的性格特征,发现和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和培养幼儿的主观、乐观、合作的生活态度。
个案分析;倾听幼儿的心声
个案分析:倾听幼儿的心声类型:个案分析倾听幼儿,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幼儿园教学反思标题:个案分析:倾听幼儿的心声本案例中,子涵是一个活泼、好动、开朗,喜欢和别人说话,性格外向的孩子。
案例描述“话儿没处说”,语言课后,小朋友听完了故事,教师让小朋友回答问题的时候,子涵呼呼的跑到老师面前说:“我家有一个好东西,我明天带来,你看看,好吗?”老师轻声的说:“你先回去,咱们先回答问题。
”这时她又呼呼的跑回去。
刚回答完一个问题,她又呼呼的跑过来,“老师我的照片你看不看”边掏口袋边面朝老师说,老师瞪大眼睛生气的说:“让你回答问题呢?你跟我说照片,快回去坐好,赶快听问题回答,这时她如蛇一样唰的回到座位,噘着小嘴说:“不愿听我说,我就不说,我也不回答,反正你也不愿意听。
分析每个孩子都有心里想的事情,也有自己想说的话,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应该认真倾听幼儿的心声,引导她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并作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孩子进步,让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
反思1、应尊重幼儿,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幼儿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当幼儿在不适当的时机想对你说他的心理话时,应先委婉的告诉他这是什么时间,如上课之类,如果教师总是以幼儿难以接受的方式和态度对待,其结果只会加重幼儿的胆怯心理、与老师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
2、关注幼儿,教师要尽量满足幼儿的需要,从多方面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时机,每位幼儿都会主动的表现出来。
不会倾听孩子说话的老师是永远不会了解孩子的,我们只有学会倾听幼儿的心声,才能尊重幼儿,得到幼儿的认可。
本案例中,子涵是一个活泼、好动、开朗,喜欢和别人说话,性格外向的孩子。
案例描述“话儿没处说”,语言课后,小朋友听完了故事,教师让小朋友回答问题的时候,子涵呼呼的跑到老师面前说:“我家有一个好东西,我明天带来,你看看,好吗?”老师轻声的说:“你先回去,咱们先回答问题。
”这时她又呼呼的跑回去。
刚回答完一个问题,她又呼呼的跑过来,“老师我的照片你看不看”边掏口袋边面朝老师说,老师瞪大眼睛生气的说:“让你回答问题呢?你跟我说照片,快回去坐好,赶快听问题回答,这时她如蛇一样唰的回到座位,噘着小嘴说:“不愿听我说,我就不说,我也不回答,反正你也不愿意听。
儿童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儿童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1. 案例背景该案例涉及一个7岁的男孩,名叫小明。
小明在上学期间表现得非常内向,经常与同学处于冷漠状态,不愿意参与班级活动。
老师在家访中了解到,小明还经常在不发表意见的情况下发脾气,有时哭闹甚至打翻书本。
2. 问题分析通过观察和访谈,我们发现了小明存在以下问题:- 社交困难:小明缺乏与同龄人的有效沟通和互动能力,在面对他人时表现出紧张和焦虑。
社交困难:小明缺乏与同龄人的有效沟通和互动能力,在面对他人时表现出紧张和焦虑。
- 情绪管理困难:小明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表现出情绪失控的现象,无法有效地处理自己的情绪。
情绪管理困难:小明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表现出情绪失控的现象,无法有效地处理自己的情绪。
- 自尊心低:小明经常自我评价较低,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缺乏信心,给自己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自尊心低:小明经常自我评价较低,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缺乏信心,给自己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3. 个体辅导策略基于小明的问题分析,我们制定了以下个体辅导策略:- 社交技能培训: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训练,帮助小明学会与他人进行积极的交流和互动。
社交技能培训: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训练,帮助小明学会与他人进行积极的交流和互动。
- 情绪管理训练:通过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技巧的引导,帮助小明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控制和管理情绪。
情绪管理训练:通过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技巧的引导,帮助小明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控制和管理情绪。
- 增强自尊心:通过肯定和鼓励小明取得的进步和成就,提高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增强自尊心:通过肯定和鼓励小明取得的进步和成就,提高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4. 结果评估经过3个月的个体辅导,小明在情绪表达、社交互动和自信心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在和同学的交往中,小明能主动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能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在情绪管理方面,小明学会了识别自己的情绪,并通过使用情绪调节技巧来控制和管理情绪。
他现在能够更好地处理挫折和压力,避免情绪失控的情况发生。
小学生倾听习惯案例分析与思考案例2100字
小学生倾听习惯案例分析与思考案例2100字小学生倾听习惯案例分析与思考案例 2100字小学生倾听习惯案例分析与思考记得以前曾经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孙子问爷爷:为什么人有两只眼睛、两个耳朵,两只手,却只有一张嘴巴呢?”爷爷告诉小孙子:“这是让人要多看,多听,多做,少说话呀。
”故事很短,却用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对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而“耐心倾听”这个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很多时间和途径培养而成的。
案例描述:上课回答问题是小学生一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每次上课提问时,我尽可能的顾及全班同学,从幽默风趣的角度出发,引领学生去积极思考问题。
然而,每当我在说时,有部分学生控制不住自己就会打断我的话,或插话或告状,不停地在喊老师老师的,习惯好的学生则会举手示意我,然而学生一旦大了就有自己的思维了,有些学生在我不叫他时,他不会耐心地等待,则用手咚咚的磕桌子,嘴在这个时候就把想问的问题就都问了,也不管是不是在上课,在那还会故意的发出“嗯嗯”的声音,我知道他是急不可待了,想叫我尽快的叫他。
虽然我说示意他等会儿,等我把事情说完,但他们还是控制不住自己想表达的意愿。
我一在强调老师讲话时要认真听,我会给你时间提问交流的,但学生还是依旧如此,其他学生见他这样搞笑,我行我素,乐此不彼。
这样的反面影响使老师在班里上课十分费劲,上课效率也大打折扣。
分析与思考: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小学生都知道老师在讲话时不能插话,要安静、认真地倾听别人讲话,不能随意打断别人的话语,这样是不礼貌的表现。
但个别学生还是不断的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究其原因我个人认为是由学生的个性所决定的。
在即将迈入初中的校门,这个时期的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有自己的主见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和分析能力,语言发展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准。
当老师说到某个话题时,他感兴趣或他略懂一二时,他就迫不及待地想表现了,所以就会不由自主的打断老师的话说:“是的,我也看见过了,我也知道的,我们说啊,如何如何等等......另外,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表现欲望比较强烈,当老师说到他们知道的话题时,他们就马上接上,不管你同意否,他们就滔滔不绝地说着,当其他学生向他们投来羡慕的目光时,他们则有一种自豪感,觉得自己懂得比其他学生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聆听孩童心声
第一次见到xxx,是开学前的新生说明会。
感觉这是一个很活泼可爱的小女生,一边开心的玩着玩具,一边唱着儿歌,在父母的引导下也很好的跟老师打招呼。
在和她父母的交流中得知孩子吃饭不太好,爱尿裤子,运动能力也有点弱,通过交流和简单的观察了解到孩子应该是能力发展较弱,并没有太大的问题,这是和玥玥的第一次交流。
但在接下来相处的日子里,我很快发现了她的不寻常之处
场景一:从不在幼儿园吃早餐,午餐和晚餐也不喝一口汤,吃饭时也一直不安地乱动,东摸西扯。
场景二:新生孩子建立起常规后,只有她抱着“阿黄”(一只玩具小狗)绕圈子跑,不能遵守规则。
场景三:在玩玩具的时候每次都是直接从别人手里抢过来,要么就是整个身体爬到玩具上,不让任何小朋友玩也不听别人的劝阻。
场景四:走路总是跌跌撞撞的,不是碰到椅子就是撞到桌子。
明明速度不快,有时也看到前面有东西但还是会撞上去。
一整天跑个不停也不会感觉到累。
观察到这些,特别像感统失调的表现,又上网查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她的情况基本上符合。
身为一名老师,我深知,这样不是办法,要想帮助她,首先要了解她的情况,为此,我利用下班时间对xxx家里进行了多次家访,了解了家庭环境,分析幼儿特立独行的原因。
原因一:孩子是剖腹产。
原因二:在家吃饭也从不喝汤,家人也喂不进去。
原因三:幼儿大部分时间由奶奶带养,有时奶奶帮妈妈忙,孩子就一个人玩,不听别人的要求。
原因四:与外界接触过少,保护过度。
了解了xxx的情况以后,知道她的家长虽然工作比较忙,但还是很关心注重孩子的教育,平时也通过微信和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
在和家长的沟通中逐渐将孩子的情况告
知家长,并引导家长了解感统失调的一些表现,熟悉后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做一下检查。
知道她特别喜欢吃甜点和肉,喜欢唱歌,爱玩。
在和她相处中,我多和她聊天,多亲近。
很快,我们就成为了好朋友。
但这只是第一步,我想要帮助她,想让她学习与人交往。
1、在幼儿吃饭时,耐心的陪伴幼儿让她了解饭菜中有营养,多吃饭会长的很高。
2、当有要求时,要和同伴一起行动。
3、户外时注意带孩子完成体能练习。
4、建立规则时给幼儿正确示范。
当然,说的是比较容易的,做起来是比较困难的。
记得有一次,在玩玩具的时候,xxx端着玩具在班里跑,后面追着一个小朋友着急的哭,“老师,xxx抢玩具”,调解过后,又和xxx进行单独的交流“xx,玩具小朋友都可以玩,你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就直接抢这样别人就会很生气,你想一想,如果你玩的正开心呢,别人突然把你的玩具抢走了,你是什么感受?”玥玥听了后,虽然他并没有说别的,但从他之后的表现中发现,抢东西的次数少了许多。
除了在幼儿园里,并通过微信,电话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
建立起友谊。
互相反馈孩子的表现,及时给予孩子鼓励和肯定。
她的家长意识到问题后也积极的和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并在外面给孩子报了感统课,每周坚持带孩子去上课,渐渐地,xxx现在虽然还有一些挑食,但大部分饭还是能够自己吃完,汤也都喝完了。
和老师也越来越亲密。
放学回家时她会说:老师去我家吧。
有了好吃的,好玩的她会第一时间跟我分享。
有困难也能寻求老师的帮助,
是什么让她有了这些变化呢,其实就是“爱”我们的付出,我们的爱,孩子们说是可以感受得到。
并且可以反馈给我们。
我爱每一个孩子,我愿意用我的真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愿她们健康,快乐的长大。
刘慧丽
劳动的快乐
大班年龄段的孩子,自理能力也是越来越强了,通过班内举行的值日生,天气预报员等增强孩子能力的活动,发现他们的自理能力。
独立性越来越好了,为了进一步加强孩子的自立和劳动意识,特在本学期将每周三设置为劳动日。
要求小朋友清理自己的玩具和班级环境。
因为是第一次让他们去擦教具,本来也没指望他们擦的多好,但是孩子们非常认真的对待这项劳动,每个人都争着抢着擦,而且干起活来有模有样,这场面、气势让我很惊讶。
其实孩子们是非常勤快的,平时是我们老师和家长的意识不够啊!不应该一味的担心孩子这个不会,那个不行,时间久了反而会使孩子失去自信心。
我们应该多给孩子劳动的机会,这样不仅能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还会帮助他们建立责任心,孩子在帮助老师、家长承担家务的同时,也在感受着劳动带来的乐趣,不是吗?
刘慧丽
移情教育
在进行户外游戏时,大家都玩得非常开心。
这时,我突然听到“哇”的一声大哭,原来是xx把xx给撞倒了。
xx不以为然地说了一句“对不起”就要离开。
看到这一情景,我知道xx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后果。
他认为自己说声“对不起”就行了,就跟他没关系了。
所以,应该引导他用行动来道歉。
于是我赶忙叫住了他,并伸手将xx小朋友轻轻扶起,一边哄着一边问:“你为什么哭呀?”xx说:“疼。
”“xx 跟你说对不起了,你还疼吗?”我故意奇怪地问。
“疼。
”顺之不解地答道。
听了xx 的话,我问xx:“你摔过跤吗?”他点点头。
“你摔跤时有什么感觉?”xx低头说:“疼。
”“那你疼时希望别人怎么样呢?”我又问。
“揉揉。
”他想了想,小声说道。
然后蹲下去伸出他的小手给xx揉一揉,还把她身上拍打干净,嘴里还说着“真对不起,还疼不疼?我给你吹吹。
”他这样一来还真见效。
刚才哭得很厉害的xx,竟然不哭了,嘴里还说着:“没关系,我不疼了。
”看见xx认真地在做这件事,我摸着他的头对他说:“你看,光说声对不起,xx还在哭,说明她还疼、还委屈呢。
你帮她拍拍土,揉一揉,这样关心她,她的疼痛就减轻了。
她也很快地原谅你了。
所以,以后不小心碰了小朋友除了说对不起,还可以帮他减轻伤痛。
这样,小朋友就会原谅你的。
”他点点头。
看着他俩跑走的背影,我想,教师在处理孩子之间的一些偶发的不愉快的事情时,光教育孩子说“对不起”是不够的,还应该利用这个时机对他进行移情教育,让他看到自己的行为给同伴造成的影响,使他们能够站到同伴的角度去思考,真心地表达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