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教学中的核心素养渗透

合集下载

立足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立足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立足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区域认知能力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在地理学科学习中形成的关键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而区域认知能力则是指通过地理学科学习,能够对区域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知的能力。

培养区域认知能力是地理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学校地理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1.培养地理观念地理观念是地理学科学习的基础,也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观念包括地理空间观念、地理环境观念、地球和人类社会的关系观念等。

在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举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2.提高地理知识水平地理知识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应该熟悉地理基本知识,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学校地理教育可以从地理科学原理的讲解、地理事实的讲解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3.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思维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地理学科学习,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地理思维能力包括地理概念的理解与运用、地理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地理图表的阅读与解读等。

学校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二、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1.加强地理实地考察实践地理学科的实地考察实践是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和观察到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加深对区域的认知。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不同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实践,让学生实地感受和观察到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特征等。

2.开展地理学科项目研究地理学科项目研究是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有效方法。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理课题进行调研和研究,深入了解和认识所选地区的自然、人文、经济等方面的特征和问题。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地理学科项目研究,提高学生对区域的认知能力。

3.加强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是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重要工具。

学生可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工具,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进行地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展示。

论述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主要内容

论述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主要内容

论述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主要内容
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是指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通过整合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够做出适应个人和社会需要的行动。

它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所持有的正确价值观和认识。

在面对资源短缺、环境破坏、生态问题等全球性问题时,人们需要认识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形成人地协调观。

这是当前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核心观念,也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

2. 综合思维:指运用多维度、多角度思考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和人文现象之间关系的学科,需要运用综合思维的方法来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应能够从自然和人文等多个方面综合分析地理现象和问题,运用地理学原理和方法解释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 区域认知:指根据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文特点等判断一个地区的特征和发展趋势的能力。

地理学是研究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的学科,学生应能够
通过区域的视角,分析和比较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现象,认识区域之间的差异和联系,理解和解释区域发展中的问题。

4. 地理实践力:指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获取地理知识、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应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些素养是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地理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区域认知、地理数据处理、地理信息获取、地理实践和地理思维等五个方面。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情景,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

例如,在教授气候类型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而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数据等方式寻找答案。

2.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地理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地理规律。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和讨论。

例如,在教授地球运动时,可以选择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

教师可以组织户外考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地理知识。

例如,在教授地形地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山地考察,观察不同地形地貌的特点。

4.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地图、图片、视频等,展示地理现象,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地理知识。

例如,在教授海洋地理时,可以播放海底地形地貌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海洋地理的特点。

5. 小组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共同探讨。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分享心得。

例如,在教授世界地理时,可以让学生分组研究不同国家的地理特点,并制作PPT进行展示。

6. 反思性教学法反思性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总结。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反思。

例如,在教授人文地理时,可以提出问题:“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等方式进行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素养。

新编文档-地理四大核心素养在必修3区域地理的落实策略-精品文档

新编文档-地理四大核心素养在必修3区域地理的落实策略-精品文档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剖
析了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体系。李家清认为:“地理 核心素养是指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 展所具备的关键素养”。汤国荣分析:“地理核心素养 应是地理学中最具学科本质的东西,不应随着时代和国 界的不同而不同;应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科价值的关键素 养,属学科固有,无法通过其他学科的学习来替代;应 是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 的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最关键的地理能力、满足终身发 展所必备的地理思维”。张家辉指出:“地理学科核心 素养是一个整合的概念,它涵盖了地理知识、地理能力、 地理方法、地理思想、地理品质等多方面的内涵。地理 学科核心素养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同时期地理学的 发展对其要求及侧重可能不同,不同学段地理学科核心 素养的成分也不同”。
2.4情境素材关注区域特异性
情境素材更要善于捕捉区域地理中具有独特性的地理事物或地理问题,引导学生 对特异性地理事物、地理问题的探究,最大的好处是引起思维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和探究心理,促进学生对已有学习经验的重构,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地理原理、地 理规律和地理过程的本质属性。
哪里
1、看地图册,找这个地 方大约的经纬度。
围绕课标要求,可选择不同的区域案例进行主题学习,侧重基础方法原理掌握, 切忌把教材中或某一区域的内容死记硬背。教材提供了较充分的图文素材,讲透涉及 的原理方法,纵深挖掘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2.3通过视频和地理图片,突出区域认知。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一个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可以通过地图来表现地理事物,具 有直观性的特点。由于高二学生年龄和见闻的局限,缺少对相关的地理事物和想象 的感知,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各种地理现象或规律 通过直观的形式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在形成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达到推理分析的 目的。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摘要地理作为一门涉及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性学科,在高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学生需要具备更多的核心素养,才能适应未来的挑战和发展。

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样化教学方式、多元化评价方式、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等方面,探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一、引言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地球表层的各种自然、人文现象及其相互关系[1]。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多个方面的综合素养。

这些素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还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介绍高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性,然后针对地理教学中的学生特点,提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并举例说明,以期对今后的地理教学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现象的学科,高中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过程。

高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是符合教育发展趋势的。

当前,教育改革已经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要求学校注重整体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地理教育也不例外,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其次,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它涉及到自然、人文、社会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地理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观察力、思维能力、判断力、批判精神等,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更好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地理 核心素养

地理 核心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的核心素养包括:
1. 地理知识: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了解地理相关的知识和事实。

2. 地理思维:培养地理思维方式,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与地理相关的问题。

3. 空间意识:具备空间感知和空间认知能力,能够理解和描述地理空间的特征、变化和相互关系。

4. 地图阅读和制图能力:能够有效地阅读、理解和分析地图,掌握制图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5. 环境意识:了解地球上的环境问题和生态系统,培养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6. 地球公民意识:具备跨文化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和地域的能力,关注全球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

7. 实践能力: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和探索,掌握实践技能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地理的核心素养包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地理思维的培养,空间意识的形成,地图阅读和制图能力的提高,环境意识的加强,地球公民意识的树立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落实路径

高中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落实路径

高中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落实路径一、突破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传统的地理教学往往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背诵地理概念和知识,而对于地理空间的真正理解和认知是很有限的。

针对这一问题,高中地理教育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更加灵活和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

可以引入问题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探究和分析,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地理空间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更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区域认知能力。

二、注重地方实践和案例分析地理学科虽然理论性很强,但其理论知识必须与地方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高中地理教育需要注重地方实践和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实地调研等方式,亲身感受当地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加深对地理空间的认知。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当地的地理考察活动,让他们通过亲身实践去理解地理知识,进而增强他们的区域认知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地域的特点和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和研究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

三、跨学科的交叉融合地理学科虽然研究的是地理空间,但其内容又涉及到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高中地理教育需要跨学科的交叉融合,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的培养。

可以和生物学、历史等学科进行深度融合,通过多学科的综合学习,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地理空间的多样性,增强他们的综合分析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科的知识,更能够培养学生全面的区域认知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实施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涵盖了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育中,可以实施项目式学习,例如让学生围绕某一地域特点或问题进行研究和调查,让他们在参与实际项目的过程中,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该地域的特点和问题。

通过项目式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全面地认知地理空间,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

初中地理教案地理核心素养

初中地理教案地理核心素养

初中地理教案地理核心素养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方面,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本教案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区域认知: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使学生掌握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等基本知识。

2. 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3. 综合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4. 地理实践力: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理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结合地图、图表等资料,讲解区域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等。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地理案例,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如观察地理景观、调查地理现象等,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

4.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在本学期的地理学习成果。

高中地理课堂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地理课堂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学生课堂 2019年02月新教育时代178 高中地理课堂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居 兵(江苏省高邮市临泽中学 江苏高邮 225600)摘 要:在高中地理的日常教学中向高中生渗透核心素养的教学思想,会直接培养高中生在地理课堂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不断进步的发展观念。

也就是说在高中地理的日常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核心素养的思想,会对高中生提升个人素质起到关键的促进作用,会推动高中生在地理课堂中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更会在高中地理课堂中不断的提升高中生的整体素质,为高中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更会促进学校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因此,文本就主要讲述了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和思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 核心素养 培养 实践伴随着教育思想的不断改革和进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式也要相应的作出不断的转变。

核心素养思想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不断渗透和传播,已经逐渐成为了高中地理日常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更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贯彻和落实培养高中生高素质行为能力的体现,在高中地理的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思想,是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因此,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重视和积极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核心素养的教学思想,实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飞跃。

一、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向学生渗透核心素养思想的重要性 在高中地理的日常教学中,主要的教学内容就是人与地理之间的关系、区域地理、地理的实践知识、和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思维能力。

在高中地理的日常教学中,之后教师以核心素养的思想为主线,进行地理知识的日常教学,才会让学生正面的学习地理知识,在不断的实践中接受地理知识,同时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思想,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

二、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向学生渗透核心素养思想的主要方式 (一)培养学生人与地理之间的观念培养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地理知识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了解地理知识的基本内涵,了解人类在日常生活的环境中,与地理知识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同时也要学习掌握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主导做作用,在地理学习中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核心素养思想意识[1]。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高中地理课标要改变了,新课标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人地协调观。

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学科,我们国家有很多能人,没有人地协调观,他的能力越强,造成的破坏越大。

钢铁生产产能过剩,房地产库存太大,因为企业主没有人地协调观,政府官员没有人地协调观,为了短期利益,大拆大建,几百亿的项目,只考虑经济效益,不考虑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终成了既危害人民健康,又无法收回投资的怪胎。

二、综合思维地理学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综合思维是核心素养最关键最核心的一条。

将地球表层或其一定地域作为统一整体,综合研究其组成要素及其空间结构和演变过程。

看到一个区域,先是整体扫描,说一说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生物人口矿产三大产业特点,然后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

第二步是局部聚焦,该区域内部的差异性,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性,分析其原因。

大体是遵循总--分---总的思路。

三、区域认知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的特征。

组织区域:使地球表层的无限多样性变得井然有序——教学取向:使学生具有将认识对象置于特定区域加以认识的意识与习惯。

认识区域:认识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区域联系、区域发展等。

——教学取向:掌握和灵活运用认识区域的方法,评析相关的区域决策的得失。

四、地理实践力。

我认为,地理实践力很重要,但为了安全,不让学生走到大自然中去,不参与观摩三大产业的生产,只是在学校里培养地理实践力,有些苍白。

我把这个视频给学生播放了,学生反映,对于以后解答选择题和问答题都有启发,学会了用重要经纬度定位,学会了区域分析的方法,以新疆为例,从空间入手,解题思路要先整体扫描,然后局部聚焦,要注意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万事都有因果。

还学会了分析区域农业发展、工业发展,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更深了。

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地理的核心素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主要是在与提高学生在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的提高,措施在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地理学科四个核心素养的关系图

地理学科四个核心素养的关系图

地理学科四个核心素养的关系图
地理学科着力培养的四个核心素养,可以从地(区域认知)和理(综合思维),知(人地协调观)和行(地理实践力)进行简要的归纳和理解。

地是基础,是区域背景和区域认知的方法,是地方、区域、全球等不同空间尺度的具体视角;理是原理规律,是运用综合思维对地理现象和地理环境的理性分析和思考;知的根本就是人地协调关,是地理学科基本的价值观念,需时刻警醒人类力量的有限,保持对自然、对环境的尊重和敬畏,思考无疆域,但行动有边界;行就是地理实践力,是行动的智慧、策略与从容。

下面的关系图比较直观,借鉴了一些表述,做一点个性化的思考梳理。

经常回味思考一下学科的基本性质,不时做一些这样的梳理,有利于我们对教学行为做出自己的审视和调整。

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一、研究背景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作用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的科学。

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对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认知能力,发展他们的空间思维和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

高中生地理教育是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关键时期,而“区域认知”是地理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

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如何加强地理教育,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学科综合素质。

二、研究意义1. 促进高中生地理学科认知能力的提高。

地理学科是一门涉及空间感知能力、地理数据处理能力、地理问题解决能力等综合性强的学科,而“区域认知”则是地理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

研究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地理学科认知能力的提高。

2. 增进高中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通过培养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地理学科学习中。

3. 推进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改革。

研究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发现和总结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和发展建议,推进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改革。

三、研究内容1. “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点。

通过对“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把握其发展规律和培养要点。

2. 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研究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围绕培养要素,提出具体的培养策略。

3. 实践与案例研究。

通过对地理教育实践和相关案例的研究,总结和分析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四、培养策略1. 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地理信息,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像和声音对“区域”进行认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力。

2. 实地考察和调研。

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实践和现实生活中进行地理调研和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信息和地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实地观察和实地调研能力。

浅谈地理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培养

浅谈地理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培养

浅谈地理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培养现阶段我国的社会市场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蒸蒸日上。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以“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高中地理课标修订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中学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以落实教育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背景,与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的深入研究并行开展。

“核心素养”也正逐渐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何为地理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一、什么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到目前为止确定的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中的独特贡献,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本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也是学生具有地理特色的最基本、最关键、最稳定的心理品质。

李家清在《核心素养: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文中指出:“地理核心素养应是在‘地理素养’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关键素养,其在本质上应是一般地理素养的精髓和灵魂,在数量上是少而精、在功能上是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明晰了“什么是地理核心素养”,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实际的地理教学中去。

落实这一课程教育改革思想需要具体的培养策略,在培养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过程中的主力军就是教师,因此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教师作用的发挥,课堂教学是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

地理课标说明了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地理课程的意义,强调了地理课程在帮助学生形成学科的基本观念、能力和价值观上的作用和育人价值。

现阶段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于学习任务与达成效果的考虑,教师在教学中侧重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方法的运用,题目的解决。

这样就没有时间在概念、理论的形成以及引申、拓展,方法的引出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交流合作,让学生形成更深刻的认识,进而影响其了解认识概念及物质转化的本质。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王卫刚贵州省道真县道真中学,贵州遵义563500摘 要:随着新课标全面实施,在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科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内容相对复杂繁琐,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出发,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地理知识,并学会运用,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探讨教学中如何实现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引言:新课程标准要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从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教学方式传统单一,教学理念落后,不利于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与此同时,也影响教师展开各项教学活动,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导致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水平,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完善地理知识结构体系,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一、设置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地理教学中,首先,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时,应该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拓展学生视野,增加地理知识面,不应仅限于教材中,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取得良好成绩,更应该让学生学会将地理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情境,为学生创设良好教学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如在必修二中《城市与城市化》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城市化发展的推动因素,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解释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城市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高中地理课堂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课堂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课堂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地理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让学生获得高中地理有关的核心知识,还要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摆在每个一线教师面前最紧迫的任务,下面是笔者在地理课堂中提高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几点做法。

一、人地协调观培养人地协调观,地理核心素养的核心观念。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始终都是紧密相连的,人与地理相依相存,二者不可分割。

认识到人地关系的本质,从人与地理关系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自然而然引出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知识,从而有利于发散思维、思考问题。

以鲁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一《走进桂林山水》为例:1.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即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的影响:有利方面,如:作为旅游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为人类提供居住、防空、储藏场所;不利影响,如: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易渗漏,导致地表水不足;对修水库、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带来不利影响;地表崎岖,交通不便,影响经济发展等。

2.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即人类活动对喀斯特地貌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喀斯特地貌区水土流失较严重,人类活动不合理,会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随人口增加,需求增加,人类对环境掠夺式的开发,如:开山、开荒扩大耕地面积;过度放牧、无规划乱挖药材,破坏原有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破坏原有生态环境。

3.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主要有以下途径:控制人口数量;转变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个人转变观念,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

二、综合思维培养1.注重知识思维导图的构建,注重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

思维导图的构建能够完善学生的地理知识结构,建立学科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构建学科思维导图非常重要。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探究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探究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探究作者:何小英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2年第54期【摘要】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法,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发展。

本文通过利用图释导学,引导自主探究,创设教学情境几个方面入手,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如何落实核心素养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落实;探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及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也就是说,一方面,需要帮助学生学习应用地理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帮助学生树立应用地理的观念,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使学生通过地理学习形成地理素养。

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引导,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学习知识内容,进而全面发展、全面优化和提高素质。

下面笔者谈谈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如何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利用图释导学,培养综合思维,落实核心素养初中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学习和处理问题的一般认知能力,教师通过图释导学,引导学生利用地图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教育思维方式,充分调动学生集体合作学习和探索研究的积极性,进一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在自由探究学习中,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和综合实践素质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學习,形成一种独立思考、敢于实践、敢于质疑、敢于独立探索和研究问题的精神,培养良好文明的地理学习和生活习惯,最终实现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的全方面系统地培养初中生的地理素养能力。

例如,教学《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这一内容时,笔者首先要让学生自己查看有关地图(中国地形图、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较图)和课本内容,自主学习有关地形种类分布和面积的知识。

再通过填图(在图中填注地形名称)和比较(与美国地形相比),最后归纳出我国的地形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教学篇•经验交流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关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四个维度不同、有机统一的四个方面。

地理课标修订的主线也是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能解决问题的地理核心知识,还要让学生能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探索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理念,贯彻“育人”的教育目标。

一、“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必须落实在地图教学中地图是地理的语言,地图教学是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最有效的途径,是帮助学生建构起学习区域地理的最有效的方法。

读图、用图的绘图能力是《地理课标》中的基本能力要求。

1.用图在《澳大利亚》授课过程中,首先指导学生阅读图8.35“澳大利亚在世界的位置”地图,找到澳大利亚在世界的位置,并画上“赤道”,从而判断出澳大利亚的半球位置(东半球、南半球)。

再在图8.39中找到穿过澳大利亚大陆中部的特殊纬线———南回归线,从而了解澳大利亚地理位置的独特型性———孤立的、温暖的大陆。

2.读图让学生找出澳大利亚大陆及周围的海洋和岛屿,并读出这些地名,由此知道澳大利亚的疆域及海陆位置,找出澳大利亚主要的地形区,由此判断地形及地势特点。

3.画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

指导学生在澳大利亚空白地图上将经纬度、海洋、主要的地形区、河流等和城市这些重要的信息一一标注,强化区域认知,为分析和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打下基础。

二、“综合思维”素养的培养必须点—线—面的结合构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关系。

1.区域内部的差异性运用要素综合分析和时空综合分析的思维方法,分析理解澳大利亚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养羊业,形成了三个不同的牧羊带。

2.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的两个最突出的特点通过分析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归纳总结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做出比较合理的评价。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渗透核心素养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渗透核心素养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渗透核心素养发布时间:2022-10-14T06:35:55.952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第11期作者:吕胜利[导读] 地理教学的核心素养在我们的平时认知中,我们通常会认为地理只是教给我们怎么去理解清楚东西南北,我们怎么出去能够不迷路。

但其实不是的,我们地理教学更多的是传递一些人文的知识,去传递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去传承我们的一些必备的地理知识。

吕胜利福建省晋江市阳溪中学摘要:地理教学的核心素养在我们的平时认知中,我们通常会认为地理只是教给我们怎么去理解清楚东西南北,我们怎么出去能够不迷路。

但其实不是的,我们地理教学更多的是传递一些人文的知识,去传递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去传承我们的一些必备的地理知识。

因为有了地理知识,才能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科学家和地理学家,他们才能够去更好地发现人类的奥秘,才能为我们做出更多的贡献,而身为教师,我们非常荣幸地能够参与培养人才的工作中。

关键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区域认知;实践力度;人地关系首先加强学生的区域认知是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地理的基础知识,而加强地理的实践力度,更是能够让学生把生活和地理课堂完美地结合起来,让他们在生活中能够去传递地理知识。

构建和谐人际关系,这就是核心素养最关键的因素,其实我们学习地理根本目的就是让我们去了解大自然,然后和大自然能够成为好朋友。

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渗透核心素养进行一番讨论,希望对广大师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加强学生区域认知在初中的时候我们没有分科,但是在高中的时候,学生一般都会要分理科和文科,或者是在之后的几年后,我们会实行六选三,但是学生在选完课之后,他们就可能不会顾及到没有选的课程,如果没有选地理这门课的话,那么在之后他们的人生中是少了这么一块的。

所以我们在上初中的时候,要把学生的这个基础概念给准备好。

因为如果在之后的人际交往中,如果你根本不知道河南省的省会是郑州,或者不知道新疆与我们的时差是差了一个小时。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地理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地理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地理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地理核心素养摘要:地理核心素养就是建立在地理综合素养基础上的,包括人地关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四个方面的学科素养。

这些地理素养体现在我们平时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之中,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

本文将阐述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和实现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学科教学;核心素养;一、注重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地理志趣。

中学地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尽力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时事热点等素材引入地理课堂中,让学生把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体会到地理知识与现实世界的结合,从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例如,在讲授地球公转地理意义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以冬夏两季学生到校时天色的明暗以及影子长短为切入点,鼓励学生自己记录夏天和冬天的日出时间以及测量夏天和冬天影子的长短,通过自己动手,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克服地理学习困难的决心和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

再比如,在讲授设计旅游方案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计划,亲自动手设计一套能够实施的旅游方案。

这时学生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尤其是有旅游经历或者旅游计划的学生,他们不仅积极合作,而且还向老师请教,最后设计出的旅游方案也比较专业。

二、地理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广、信息量大,它包含丰富的自然、人文以及时空变化知识,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各种形象化的教学媒体的观察与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归纳、总结出结论,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启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其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区域地理教学中的核心素养渗透
作者:高瑞侠
来源:《安徽教育科研》2019年第18期
摘要:中学地理教学要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意识,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水平。

本文以必修3教材教学案例分析为例,阐述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图文转换”“类比分析”和可持续发展观在实际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区域地理;核心素养渗透;图文转换;类比分析;可持续发展观
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科的一个分支,对区域地理的研究需要利用综合思维,广泛联系。

高中地理必修3中“区域地理”的教学目标不同于初中阶段的“对区域初步认知”,而是上升到“以区
域为研究对象,探索地理原理和规律,综合分析解决区域地理问题”。

因此,对于高中地理必修3的教学不能就本讲本,只重知识传授,而要通过地理方法的传授和地理核心素养的渗透达成教育教学目标。

一、图文转换
“图文转换”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学好地理应当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实现图文转换的过程是体现综合能力、技巧性、创新能力的过程。

它要求学生根据图表中所呈现的相关内容,分析图名、图例、坐标刻度等显性信息,结合所学找出这些材料背后隐含的有用信息,对图表材料进行综合性分析和推理,然后用地理学科语言有条理、简要地表述出来。

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利用好图文转换,既可以传授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能力。

案例一: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和治理.
人教版地理必修3《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这一节的教学重点有两大方面:一是掌握流域(区域)开发背景;二是针对如何结合流域(区域)的背景进行流域的综合开发,学生能够提出流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