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整理
儿科用到的知识点总结
儿科用到的知识点总结一、儿童生长发育1. 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儿童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包括生长曲线、生长速度、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等内容。
2. 儿童的身高体重发育:儿童的身高体重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儿童的生长状况和营养状况。
3. 儿童性早熟:性早熟是指女孩在8岁以前或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早熟的性征,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有影响,需要及时干预治疗。
4. 儿童智力发育:儿童的智力发育是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智力发育规律和影响因素对于儿童成长非常重要。
二、儿童营养1. 婴幼儿喂养:婴幼儿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正确的喂养可以保障儿童的营养需求和健康成长。
2. 儿童常见营养不良:儿童常见的营养不良包括缺铁性贫血、维生素缺乏症等,对于这些问题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3. 饮食营养指导:合理的饮食结构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需要指导家长为儿童提供均衡营养的饮食。
三、儿童常见疾病1. 儿童传染病:儿童容易感染各种传染病,如水痘、麻疹、流感等,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2. 儿童过敏性疾病:儿童过敏性疾病包括食物过敏、荨麻疹、哮喘等,对于这些疾病的诊断和防治需要特别留意。
3.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腹泻、便秘、胃炎等,需要及时干预治疗。
四、儿童预防接种1. 常规免疫程序: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的规定,儿童需要接种相应的预防接种疫苗,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对儿童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2. 预防接种常见问题:对于预防接种相关的常见问题,如不良反应、接种禁忌症等要有正确的认识。
五、儿童心理健康1. 儿童心理健康评估:了解并评估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干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儿童焦虑抑郁障碍:儿童也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要及时诊断和干预。
3. 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加强家庭教育,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以上所述就是儿科用到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儿科医生需要掌握这些知识并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诊治,以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中职儿科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职儿科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概述儿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专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防治以及保健的学科。
儿科医生主要负责诊断和治疗0-14岁儿童的各种疾病和健康问题。
相比成人,儿童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征有所不同,所以在诊断和治疗儿童疾病时需要更加细致的观察和更加专业的技能。
以下将对儿科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二、常见疾病1.发热发热是常见的儿童疾病,可能由感染性疾病、疫苗接种、过敏、发育异常等引起。
对于婴幼儿的发热,应该采取及时降温并观察病情发展的策略。
对于较大的儿童,应该针对性地治疗疾病或症状。
2.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引起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
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包括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
这些疾病通常可通过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咳嗽、流涕、发烧等症状。
3.腹痛腹痛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由消化系统疾病、感染、过敏或其他因素引起。
对于腹痛病因不明的患儿,需要进行详细的问诊和体格检查,有可能进行相关影像学检查。
4.腹泻腹泻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可能导致水电解质失衡,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腹泻患儿,需要及时补充液体和营养,并根据病情给予适当的治疗。
5.皮肤病常见的儿童皮肤病包括湿疹、疹疮、荨麻疹等。
这些疾病可能由过敏、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等引起。
对于皮肤疾病,儿科医生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和相关检查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6.发育障碍发育障碍是儿科医生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发育迟缓、身高矮小、智力低下等均可能与各种潜在的疾病相关,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三、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预防儿童疾病的重要手段。
儿科医生需要熟悉各种疫苗的接种时间和接种途径,根据接种疫苗的特点给予患儿相关的建议和指导。
四、成长发育检查成长发育检查是儿科医生常规工作之一,通常包括体格发育、智力发育、语言发育等各个方面的评估。
医生需要通过详细的问诊和体格检查,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判断患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儿科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儿科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1. 婴儿护理婴儿护理是儿科医生必须了解的知识点之一。
包括新生儿护理、喂养、清洁、观察宝宝的健康状况等方面。
婴儿的护理包括洗澡、洗头、指甲修剪、塞耳、清理口腔、接种、预防接种、发育评估等内容。
2. 儿童发育儿童发育是关于儿童自出生进入成年前的身体和智力发展,包括身体的生长发育、运动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能力、情感社会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各个年龄段儿童正常的发育规律,以及异常发育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3. 儿童健康管理儿童健康管理包括了解儿童的生活习惯、心理健康、饮食营养、睡眠质量、运动锻炼等方面的知识。
儿科医生需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给予健康管理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儿童保持健康。
4. 儿童常见疾病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例如发热、咳嗽、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5. 儿童慢性病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儿童慢性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例如哮喘、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管理和治疗。
6. 儿童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儿科医生必须了解的知识点之一。
包括疫苗接种时间、接种顺序、接种禁忌、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儿科医生需要向父母解释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并根据儿童的个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接种建议。
7. 儿童急救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儿童急救知识,包括窒息、溺水、休克、中毒、呼吸困难、心搏骤停等急危重症的急救程序和方法。
8. 儿童营养儿童营养是儿科医生必须了解的知识点之一。
包括婴幼儿期的母乳喂养、人工喂养、辅食添加等方面的营养知识,以及儿童期适宜的膳食结构、微量元素的需求等方面的知识。
9. 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心理健康是指儿童的心理状态健康、情感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儿童心理健康的保护方法和干预措施,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心理模式。
10. 儿童常见皮肤病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儿童常见皮肤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护资儿科知识点总结
护资儿科知识点总结儿科护理是一个专门的护理领域,侧重于婴儿,幼儿和青少年的护理。
在儿科护理中,护士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他们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以下是一些儿科护理的重要知识点总结:1. 婴儿护理婴儿的护理是儿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护士需要了解婴儿的生理特点,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发育特点。
此外,护士还需要学习婴儿的喂养技巧、尿布更换、宝宝按摩等护理技能。
2. 儿童生长发育儿童的生长发育是另一个重要的儿科护理知识点。
护士需要了解儿童的身体发育、认知发育、社会情感发育和语言发育等方面的特点,以便及时发现和干预任何异常情况。
3. 儿童常见疾病儿童常见疾病是儿科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护士需要了解儿童的常见疾病,如感冒、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病等,以提供适时的护理和指导。
此外,护士还需要了解儿童的预防接种计划和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4. 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心理健康是儿科护理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
护士需要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以便及时发现和干预任何心理问题。
此外,护士还需要学习如何与儿童进行有效沟通,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照顾他们的心理健康。
5. 儿童营养儿童营养是儿科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护士需要了解儿童的营养需求和饮食习惯,以便提供科学的饮食指导。
此外,护士还需要学习如何帮助父母解决儿童的饮食问题,如挑食、厌食等。
6. 儿童急救儿童急救是儿科护理的关键内容之一。
护士需要学习儿童的常见急救知识和技能,如心肺复苏、窒息、溺水、中毒等急救技能。
此外,护士还需要了解儿童的急救用品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7. 儿童家庭护理儿童家庭护理是儿科护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护士需要学习如何帮助父母解决儿童的日常护理问题,如洗澡、穿衣、睡眠等。
此外,护士还需要教育父母如何进行家庭急救和健康促进,以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护理领域,涉及多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护士需要学习儿科护理的各个知识点,以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中医儿科学笔记整理
中医儿科学笔记整理一、中医儿科学基础。
1. 小儿生理特点。
-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发育及生理功能都处于不完善和不成熟的状态。
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属不足,其中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
-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是机体的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各种生理功能活动方面,都是在不断地、迅速地向着成熟、完善的方向发展。
2. 小儿病理特点。
-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御邪能力较弱,抗病能力不强,容易被外邪所伤,感邪之后,邪气易于鸱张,病情容易发生变化。
-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脏气清灵,对药物的反应灵敏,病情好转的速度较成人为快,疾病治愈的可能性也较成人为大。
3. 年龄分期。
- 胎儿期:从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直至分娩断脐,胎儿在母体中孕育,约40周。
- 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
此期小儿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存,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够成熟,易发生多种疾病。
- 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
此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需要摄入的热量和营养素特别高,但消化功能尚未完善,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
- 幼儿期:1周岁至3周岁为幼儿期。
此期小儿生长速度稍减慢,但活动范围增大,接触周围事物增多,智能发育较前突出,语言、思维和应人应物的能力增强,但识别危险的能力尚不足,故易发生意外创伤和中毒等。
- 学龄前期:3周岁后(第4年)到入小学前(6 - 7岁)为学龄前期。
此期小儿体格发育速度又减慢,达到稳步增长,而智力发育更趋完善,求知欲强,能做较复杂的动作,语言和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但仍易发生传染病和各种意外事故。
- 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 - 7岁)到青春期(女12岁,男13岁)开始之前称学龄期。
此期小儿体格生长仍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脑的形态发育已基本与成人相同,智能发育更成熟,理解、分析、综合能力逐步增强。
(完整版)中医儿科学重点复习整理
中医儿科学重点总论●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
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1.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首创儿科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南宋名医- 陈文中著 <小儿痘疹方论> <小儿病源方论>● <幼幼集成> 陈复正-清代: 指纹诊法●万全: 著作: <片玉心书> <幼科发挥> <育婴家秘>提出“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小儿药证直诀提出- 五部配五脏: 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为肾●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万全的“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1. 肝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具有疏泄升发全身气机的功能,且其升发疏泄的功能与日俱增,并非肝阳亢盛. 其二,是由于小儿脏腑经络柔弱,气血未充,故感邪之后易化热引动肝风而致惊搐等.2. 脾常不足: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精微需求较多,但小儿又脾胃薄弱,饮食稍增,则易引起运化功能失常,故谓“脾常不足”.3. 心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有余,呈生机蓬勃之象, “心属火,旺于夏,所谓壮火之气也”.并非指心火亢盛. 其二是指小儿脏腑柔弱,感邪后易化火扰乱心神,出现心火上炎之证.4. 肺常不足: 肺与脾胃子母关系,肺之气有赖于脾化精微以滋养,脾胃旺则肺胃自固, “脾常不足”,故气亦弱,故称“肺常不足”.5. 肾常虚: 肾为先天之本,肾中之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其余四脏之阴阳均有赖于肾阴之滋润及肾阳之温阳,但小儿肾气未盛,气血未充,肾气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充盛,这就是“肾常虚”之意.试述“纯阴”与“稚阴稚阳一. 纯阳与稚阴稚阳学说是古代医家用来说明小儿生理特点的理论.1. 稚阴稚阳: 指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分析其含义:脏腑- 指五脏六腑;娇 - 指娇气,不耐外邪侵袭;嫩 - 即嫩弱,幼稚之意;形 - 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气 - 指生理功能活动,如肺气,肾气,脾气等;充 - 指充实之意●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解儿难>: “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也”阴 - 指体内之精,血,津液等物质阳 - 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稚阴 - 指上述精血津液等有形之物皆为充实,不完善.稚阳 - 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均为幼稚不足和处于不稳定状态.◎从以上脏腑娇嫩的内容分析,机体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为不足,但又以肺,脾,肾三脏更为明显.二.纯阳: 指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之体”:最早是用来说明宇宙间的气候变化,是指四季气候之时令之首.<颅囟经.脉法>:“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将小儿这种蓬勃生机,迅速发育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纯阳”.纯是指小儿先天所禀赋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 阳指小儿生命活力,犹如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篷勃,发育迅速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分析其含义:脏腑- 指五脏六腑;娇 - 指娇气,不耐外邪侵袭;嫩 - 即嫩弱,幼稚之意;形 - 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气 - 指生理功能活动,如肺气,肾气,脾气等;充 - 指充实之意●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解儿难>: “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也”阴 - 指体内之精,血,津液等物质阳 - 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稚阴 - 指上述精血津液等有形之物皆为充实,不完善.稚阳 - 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均为幼稚不足和处于不稳定状态.◎从以上脏腑娇嫩的内容分析,机体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为不足,但又以肺,脾,肾三脏更为明显.二.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1.分析: 指小儿时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是机体的形态结构,还是各种生理功能活动,都是处在迅速的,不断的向着成熟,完善方面发展.而且是年龄越小,发育的速度越快,而且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儿科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
儿科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
一、发育与生长
1. 新生儿期的特点及护理
2. 婴幼儿期的生长发育规律
3. 儿童期的生长发育特点
二、儿童传染病
1. 儿童常见传染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2. 儿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3. 儿童常见病毒性感染
三、婴幼儿膳食与营养
1. 妈妈为宝宝选择根据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膳食
2. 婴幼儿辅食的添加时机和方式
3. 婴幼儿营养不良的预防和调理
四、儿童常见疾病
1. 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2. 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3. 儿童的皮肤病
4. 儿童的过敏性疾病
五、儿童的发育障碍及早期干预
1. 儿童自闭症及其早期干预
2. 儿童智力障碍及其早期干预
3. 儿童言语发育障碍及其早期干预
六、儿童的心理问题
1. 儿童焦虑、恐惧、烦躁及其干预
2. 儿童多动症及其干预
3. 儿童抑郁症及其干预
七、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
1. 儿童意外伤害的类型及预防措施
2. 儿童烫伤、烧伤的急救处理
3. 儿童溺水事故的预防与急救措施
八、儿童安全教育
1. 儿童交通安全教育
2. 儿童户外活动安全教育
3. 儿童网络安全教育
以上为儿科期末考试的知识点总结,包括了儿童的发育与生长、传染病、膳食与营养、常见疾病、发育障碍及早期干预、心理问题、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以及安全教育等内容。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考试顺利!。
职业医师儿科知识点总结
职业医师儿科知识点总结一、儿科医学基础知识1. 儿科生长发育儿科医师需要了解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的特点,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学龄期和青春期的各个阶段,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以及相关的评估方法和标准。
2. 儿童疾病与预防儿科医师需要熟悉常见的儿童疾病,如发热、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病、传染病等,了解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3. 儿科医学诊断技术儿科医师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儿科诊断技术,如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功能检查等,以准确诊断和评估儿童疾病。
4. 儿科医学治疗技术儿科医师需要了解常见的儿科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以及常见的儿科紧急处理技术,如心肺复苏、骨折固定、创口处理等。
二、儿科专科疾病知识1. 儿科内科疾病儿科医师需要了解常见的儿科内科疾病,如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包括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2. 儿科外科疾病儿科医师需要了解常见的儿科外科疾病,如先天畸形、创伤、烧伤、手术并发症等,包括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相关的手术技术和处理技巧。
3. 儿科专科疾病儿科医师需要了解一些特殊的儿科专科疾病,如儿童神经病学疾病、儿童心脏病、儿童肾病、儿童血液病等,包括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三、儿科健康管理知识1. 儿童营养与生长发育儿科医师需要了解儿童营养需求和生长发育规律,包括婴儿喂养、儿童膳食、营养不良、肥胖等问题,以及相关的营养咨询和管理方法。
2. 儿童健康保健儿科医师需要了解儿童的一般保健知识,包括常见的疾病预防和控制、免疫接种、健康检查、预防意外伤害等内容,以及相关的健康教育和指导方法。
3. 儿童心理健康儿科医师需要了解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常见的心理障碍、行为问题、学习困难、发育迟缓等,以及相关的评估和干预方法。
四、儿科应急救护知识1. 儿科急诊处理儿科医师需要掌握儿科急诊处理技术,包括常见的儿科急诊病情评估、监护、急救、处理和转运技术,如心脏骤停、呼吸衰竭、溺水、烧伤、中毒等。
儿科知识点总结
儿科知识点总结引言儿科学是医学中专门研究儿童疾病的学科,涉及儿童身体、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健康问题。
了解儿科的一些基础知识是每位家长都应具备的能力,因为儿童的身体和健康发展需要特别关注和照顾。
本文将总结一些常见的儿科知识点,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与儿科医生沟通和了解自己孩子的健康状况。
儿童生长发育儿童生长发育是评估儿童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以下是几个与儿童生长发育相关的知识点:1. 儿童生长曲线儿童生长曲线是通过绘制儿童身高、体重和头围数据的变化趋势图来评估他们的生长发育情况。
生长曲线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和性别提供区别对待。
2. 儿童生长速度儿童在不同阶段的生长速度是有差异的。
通常,婴儿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内会迅速增长,然后逐渐放缓。
在儿童青春期期间,他们的生长速度会再次加快。
3. 营养对儿童生长的重要性儿童的健康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
营养不良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确保孩子获得均衡的饮食是非常重要的。
儿童常见疾病与预防接种儿童常见的疾病包括感冒、腹泻、呼吸道感染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疾病及其预防的知识点:1. 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
预防感冒的重要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洗手、避免与患病的人接触,并注重室内通风。
2. 腹泻腹泻通常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
预防腹泻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是在处理食物和饮水时。
3.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由病毒引起。
在预防呼吸道感染方面,可以通过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避免与患病人接触来降低感染风险。
4. 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保护儿童免受各种传染病侵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常规预防接种包括百日咳、麻疹、流感等疾病。
接种时间和接种程序需遵循国家相关规定和儿科医生的建议。
儿童心理发展及行为问题儿童心理发展和行为问题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与儿童心理发展和行为问题相关的知识点:1. 婴儿期心理发展婴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开始认知和与周围世界互动。
儿科各类知识点总结
儿科各类知识点总结一、儿童生长发育1. 婴幼儿体格发育婴幼儿体格发育是儿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婴幼儿期是孩子生长最为迅速的时期,身高、体重、头围等各项生理数据都在飞速增长。
医生需要关注婴幼儿的生长曲线,对于身高、体重增长不良的儿童要及时进行营养干预,保证其健康发育。
2. 学龄前儿童的运动发育学龄前儿童的运动发育与其身体器官的正常发育息息相关。
医生需要对学龄前儿童的大肌肉发育、小肌肉协调性、精细动作等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行动不便、运动技能不足等问题,促进其运动能力的发展。
3. 青少年的生殖发育青少年的生殖发育是儿科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医生需要关注青少年男女性特征的发育情况,及时了解其月经初潮、月经周期、性早熟等问题,对于性发育异常的青少年要进行及时的干预和治疗。
二、儿童疾病防治1. 儿童常见疾病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各个年龄段儿童的常见疾病。
比如,婴儿期的胃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学龄前儿童的水痘、麻疹;青春期的青少年痤疮等。
医生需要对各类疾病的特点、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深入的了解,以提供儿童全面的医疗服务。
2. 儿童预防接种儿童预防接种是儿科医生的一项重要工作。
医生需要详细了解儿童各个年龄段的预防接种计划和接种时间,对于常规接种疫苗如乙肝、麻风、白喉等疫苗要及时接种,同时要了解新生代的疫苗接种情况。
3. 儿童营养保健儿童营养保健是儿科医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医生需要关注儿童的饮食结构、饮食特点,对于营养不良、肥胖等问题要进行适时的干预。
此外,医生还需要关注儿童的生活习惯、睡眠质量等问题,对于常见的生活习惯不良要及时纠正。
三、儿童心理问题1. 儿童心理健康儿童的心理健康同样需要医生的关注。
医生需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发育,对于自闭症、多动症、学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要进行及时的干预和治疗。
此外,医生还需要在儿童的教育和家庭环境中扮演一种指导角色,培养孩子的良好心理素质。
2. 青少年心理问题青少年期是儿科医生工作中一个重要的阶段。
儿科护理学重点整理
儿科护理学重点整理儿科护理学是涉及儿童年龄组的护理学科,包括新生儿、婴儿、幼儿和青少年。
儿童在身体、心理和社交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需求,因此儿科护理学需要针对这些特点进行专门的关注和研究。
以下是儿科护理学的重点整理:1.儿童生理学:了解儿童的正常生理发展和各个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包括生长发育、器官功能、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等。
这有助于护士在实践中对儿童进行正确的评估和处理。
2.儿童心理学: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和心理特点,包括情绪、认知和社会性等方面。
儿科护士需要具备与儿童建立良好关系的技巧,以便能够正确评估和照顾他们的心理需求。
3.儿童卫生:掌握儿童常见的健康问题和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了解预防、治疗和护理这些常见疾病的方法,以便能够提供正确和有效的护理。
4.儿童急救:掌握儿童急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
护士需要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作出反应,保障儿童的安全和生命。
5.儿童营养:了解儿童的营养需求和饮食习惯,包括母乳喂养、婴儿配方奶、固体食物等。
护士需要能够提供正确的营养指导和管理,以确保儿童得到健康的营养。
6.儿童成长和发育:了解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成长和发育特点,包括身体发育、智力发展、运动发展等。
护士需要能够评估和促进儿童的发育,同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7.儿童心理社会支持:理解儿童在面对疾病、医院环境和治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和社会困扰。
护士需要能够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儿童和家庭应对这些困难。
8.儿童家庭护理:帮助儿童和家庭适应和管理疾病和治疗过程,包括药物管理、伤口护理、家庭健康教育等。
护士需要与家属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9.儿童安全:了解儿童的安全需求和相关的安全措施,包括预防意外伤害、保护隐私等。
护士需要通过提供安全环境和教育来保护儿童的安全和福祉。
10.儿童特殊需求护理:了解和处理患有特殊需求的儿童,包括残疾儿童、慢性疾病患者等。
儿科理论知识要点
儿科理论知识要点
在儿科学中,有一些理论知识是非常重要且基础的,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医生
正确诊断和治疗儿童疾病。
下面将介绍一些儿科理论知识的要点。
婴幼儿生长
•儿童的生长发育速度是不同阶段不同的,主要有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和青春期。
•0-6个月是婴儿期,这个时期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候,家长要定期带婴儿到医院做生长发育的监测。
•婴幼儿期体重增长迅速,头围在出生后的一个月内有快速增长,出生后12-16个月是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
儿童营养
•儿童的营养需求与成人不同,需要更多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对于0-6个月的婴儿来说,母乳是最好的营养来源,因为其中包含丰富的免疫球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儿童的营养摄入与生长发育息息相关,缺乏某种营养素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
儿童心理发展
•0-3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经历会对儿童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
•儿童心理发展主要分为感知、运动、认知和情感等方面,父母要给予儿童充分的关爱和关注。
•合理引导儿童的行为和情绪,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独立性,有助于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儿童免疫
•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因此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疫苗接种是预防儿童疾病的有效途径,提高免疫力可以降低患病的风险。
•定期体检和儿童保健是保证儿童免疫系统健康的重要措施。
总结起来,儿科理论知识的要点包括婴幼儿生长、儿童营养、儿童心理发展和
儿童免疫等方面,医生和家长应该充分了解这些知识,以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儿科主治医师笔记整理
儿科主治医师笔记整理作为一名儿科主治医师,我一直记录了许多笔记来帮助自己整理并巩固知识。
以下是一些我个人整理的儿科笔记内容:常见疾病和诊断:1. 婴儿腹泻: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婴儿,可能是母乳喂养引起的,或者由于感染或营养不良引起的。
根据症状、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确定诊断。
2. 口腔溃疡:在儿童中常见,主要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症状包括口腔疼痛、食欲不佳和疲倦。
通过体格检查和临床症状来诊断。
3. 中耳炎: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主要由于细菌感染引起。
诊断通常基于病史和体格检查,中耳镜检查是确认诊断的关键。
4. 支气管哮喘:在儿童中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和喘鸣音。
通过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测试来诊断。
处理和治疗方案:1. 腹泻管理:对于婴儿腹泻,主要措施包括提供足够的水分补充和注意保持电解质平衡,添加盐和糖来帮助水分吸收。
2. 口腔溃疡管理:常规治疗包括局部抗炎药和止痛药,预防二次感染的关键是维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3. 中耳炎管理:针对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治疗,镇痛药可用于缓解耳痛。
对于复发性中耳炎,可能需要考虑手术干预。
4. 哮喘管理:治疗哮喘的关键是控制症状,并预防和减少发作。
这包括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和快速作用型舒张剂,以及避免诱发因素。
预防措施和建议:1. 疫苗接种:重点关注儿童接种计划,并提供相关疫苗的信息,如乙肝疫苗、百日咳疫苗和流感疫苗等。
2. 健康生活习惯:鼓励儿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体育锻炼。
3. 安全教育:提供关于儿童安全的建议和指导,如交通安全、溺水预防和防止意外伤害等方面。
4. 心理健康支持: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应对学业压力和情绪问题。
这些笔记只是我个人整理的一部分内容,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疾病和治疗方法。
对于每个具体病例,我们医生会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希望这些笔记对您有所帮助。
儿科护理学重点考点整理
儿科护理学重点考点整理一、儿童生长发育规律1.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一般特点:由快速生长期进入缓慢生长期、四肢先长后长体干、头部相对较大、骨骼生长发育成熟、生殖器官发育等。
2.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体格生长指标(身高、体重、头围等)和功能发育指标(语言、精细动作等)。
二、儿童生理特点1.儿童呼吸系统的特点:呼吸频率较快、呼吸深度较小、外周呼吸道狭窄、咳嗽反射较弱等。
2.儿童心血管系统的特点:心率较快、心脏较小、心音较清、血压较低等。
3.儿童消化系统的特点:消化能力不完善、胃容积小、肠道易发生感染等。
4.儿童泌尿系统的特点:肾小球滤过率较低、尿液浓缩能力差、膀胱容量小等。
5.儿童免疫系统的特点:免疫功能不完善、易感染等。
三、儿童疾病特点1.儿童常见疾病:如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传染病等。
2.儿童特殊疾病:如先天畸形、遗传性疾病、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等。
3.儿童疾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如肺炎、腹泻、脑膜炎等常见儿童疾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如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接种疫苗等。
4.儿童心理特点:儿童在疾病过程中常出现焦虑、害怕、娇气等心理反应,护士应了解儿童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四、儿童护理技术1.儿童入院护理技术:包括接诊、综合评估、床边安全、护理记录等。
2.儿童体温测量:包括体温计的选择、体温测量方法的选择等。
3.儿童静脉输液:包括静脉穿刺技术、输液载体的选择、输液速度的控制等。
4.儿童导尿:包括导尿管选择、导尿技术、导尿后护理等。
5.儿童身体护理:包括洗澡、更换尿布、口腔护理等。
6.儿童药物给予:包括药物剂量计算、给药途径选择、药物副作用的观察等。
五、儿童家庭护理1.儿童家庭护理技巧:如家庭环境的调整、家庭常备药品的选择、常见儿童疾病的家庭护理等。
2.儿童家庭护理的意义:儿童属于特殊的群体,他们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有效的家庭护理可以提供更好的康复环境和护理质量。
以上是儿科护理学的重点考点整理,希望可以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儿科必背知识点总结
儿科必背知识点总结一、生长发育1. 出生后体重下降5-10%2. 3个月内体重恢复出生体重,6个月体重加倍,1岁体重增加至3倍3. 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需特别关注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4. 生长曲线可用于评估儿童生长发育情况5. 骨骼发育包括软骨骨化和骨化两阶段二、喂养与营养1. 奶嘴可导致婴儿乳头深陷,应使用适合的奶嘴和奶瓶2. 母乳喂养可预防婴儿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感染3. 固体食物首次添加时间以6个月为宜4. 营养不良表现包括:体重增长不良、生长迟缓、消瘦、发育迟缓等5. 食物过敏常见的食物包括牛奶、鸡蛋、大豆、麦类、花生、坚果等三、传染病预防1.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式2. 预防传染病可采取隔离、消毒、禁止外游等措施3. 儿童传染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流行性感冒等4. 发热是传染病常见症状,需及时就医治疗5. 手足口病的首发征兆为嘴角疮,潜伏期为3-7天,传染性强四、呼吸系统疾病1. 婴幼儿遭感冒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2. 支气管炎是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3. 哮喘是最常见的儿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需避免接触气体刺激4. 婴幼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症状包括气短、呼吸困难等5. 肺炎的症状包括咳嗽、呼吸急促、发热等五、消化系统疾病1. 腹泻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症状,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2. 小腹部压痛是典型的阑尾炎症状3. 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的肠梗阻疾病,症状包括呕吐、腹泻、腹痛等4. 胃食管反流是食物和胃酸反流至食管引起的症状,需避免过饱和仰卧5. 慢性肝炎可引起肝硬化和肝癌,需连续治疗六、心血管系统疾病1. 先天性心脏病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2.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3. 结缔组织疾病可引起心包炎和心肌炎4. 应注意避免二尖瓣脱垂、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诱因5. 心肌炎可导致心脏功能损害,需及时就医治疗七、泌尿系统疾病1. 先天性肾脏疾病包括肾积水、膀胱输尿管反流、尿道梗阻等2. 小儿尿道感染可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3. 包皮过长可导致包茎和包皮炎,需及时治疗4. 小儿膀胱上皮瘤是常见的尿道出血原因5. 过度饮水可导致尿崩症,需注意饮水量控制八、神经系统疾病1. 婴幼儿脑炎多见于夏秋季节,表现为发热、昏迷、抽搐等2. 小儿痉挛性癫痫是最常见的癫痫类型3. 癫痫药物治疗应遵医生嘱咐服用,不得自行停药4.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最常见的儿童多动症5. 自闭症的早期症状包括社交能力差、语言发育迟缓等九、免疫性疾病1. 儿童风湿热是风湿热病变的特殊类型,表现为高热、关节炎2.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表现为面部蝶形红斑、关节炎等症状3. 儿童过敏性疾病常见的过敏源包括尘螨、农药、抗生素等4. 免疫缺陷症状包括反复感染、发育迟缓、消瘦等5. 霍奇金病是多个淋巴结肿胀病变,需规范治疗及随访十、皮肤疾病1. 婴幼儿尿布皮炎常见于女婴,男婴的尿道口部也易发生皮炎2. 儿童湿疹多见于面部、颈部、手掌、足底、外阴周围等3. 皮肤瘙痒可引起强迫性搔抓,导致皮肤感染4. 生理性色素斑(雀斑、黄褐斑)不需要治疗5. 毛发白斑需及时治疗,避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以上为儿科必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儿科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儿科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第一章绪论第1节儿科护理学的任务与范围1.研究对象: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
服务对象:初生至满14周岁。
第2节儿童年龄分期1.年龄分期:①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出生为胎儿期,正常胎儿期的为40周。
②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
(死亡率最高。
)③婴儿期:从出生后满一周岁为婴儿期。
(生长发育的第1个高峰期)④幼儿期:从满1周岁到三3岁为幼儿期。
(最容易发生意外的阶段)⑤学龄前期:从3周岁至6~7岁入小学之前为学龄前期。
(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开始增多)⑥学龄期:从小学开始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
(智能发育更趋成熟。
)⑦青春期:第2个生长高峰(女性比男性早两年)第3节儿科护理的特点1.免疫特点: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抗体IgG;不能通过胎盘获取lgM。
SlgA从母乳获得。
婴幼儿容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性疾病。
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第1节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1.生长发育的规律:①连续性,阶段性。
②发育不平衡: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③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
④个体差异性。
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①遗传因素②环境因素第2节儿童体格生长发育评价1.体重最能反映儿童的营养状况,生长指标。
①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为3公斤;三个月为2倍(6kg);一岁为3倍(9kg);两岁为4倍(12kg)。
②生理性体重:一般下降幅度不超过10%,常于生后第7~10天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③公式: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kg)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两岁到青春期前:体重(kg)=年龄×2+8(kg)2.身高: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
①正常新生儿出生时平均生长为50厘米;一岁约为75厘米。
;两岁到86~87厘米。
(完整word版)儿科护理学重点考点整理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绪论1、小儿年龄分期(7个):①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约40周分3个阶段,妊娠早期为期12周;妊娠中期,13周至28周;妊娠晚期29周至40周。
特点:营养完全依赖母体。
②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之出生后28天止。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特点: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活,适应能力差,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尤其是围生期)③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
(特点:生长发育最快阶段,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④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
(特点:生长发育速度较前减慢,智能发育较前突出自身免疫力低,乳牙出齐,识别能力差,容易发生自伤)⑤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岁入小学前。
⑥学龄期:从入小学起到进入青春期前。
⑦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
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到18-20岁。
2、儿科特点(清楚):1)解剖特点:头部相对较大,颈部肌肉和颈椎发育相对滞后,骨骼比较柔软并富有弹性,不易折断,关节发育不完善2)生理特点: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对营养物质及能量的需求量相对成人多,但肠胃消化功能未趋成熟,容易发生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3)免疫特点: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均不健全,预防能力差,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IgG。
3、儿科护理一般原则:1)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2)实施身心整体护理3)减少创伤和疼痛4)遵守法律和道德伦理规范。
第二章生长发育1、生长发育规律:①生长发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婴儿期和青春期发育最快)②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性(神经系统最快、生殖系统最慢)③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④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营养、孕母情况、生活环境、疾病---追赶生长:疾病愈后,小儿升高、体重等短期内加快增长,以弥补患病期间造成的损失)3、生长:一般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改善和功能上的成熟。
儿科护理学重点内容整理
第一章绪论1.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 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科学2.儿科护理学的任务: 从体格、智能、行为和社会等方面来研究和保护小儿, 对小儿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 以增加小儿的体质, 降低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保障和促进小儿健康, 提高人类的整体健康素质。
3.儿科护理学范围:正常小儿身心方面的保健、小儿疾病的预防和护理, 并与儿童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有着广泛联系。
4.胎儿期: 从卵子和精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统称为胎儿期, 怀胎8周为胚胎期, 是小儿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时期。
妊娠早期, 12周。
是小而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时期。
流产或先天畸形的高发期。
妊娠中期, 13至28周。
肺泡结构基本完善。
妊娠晚期, 29至40周。
肌肉脂肪的累积。
5.新生儿期: 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生后28天止称新生儿期。
围生期: 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包括了胎儿晚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期, 死亡率最高。
6.婴儿期:出生后到满一周岁之前为婴儿期, 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生长发育第一次高峰。
头长占身长的1/4.6个月以后, 胎盘获得的被动免疫逐渐消失, 自身免疫功能尚不成熟, 应有计划的预防接种。
消化吸收功能不完善。
7.幼儿期:1周岁后-3周岁前为幼儿期, 智力发育较前突出。
防病是保健重点。
8.学龄前期: 3周岁后到入小学前(6-7岁)。
加强早期教育9.学龄期: 从小学起(6-7岁)到进入青春期(12-14周岁)为止。
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已接近成人。
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
应注意预防近视、龋齿、端正姿势。
10.青春期: 从第2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 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
第二个生长高峰。
心理、行为、精神方面的问题。
11.对营养物质及能量的需求相对比成人多, 但胃肠消化功能不成熟。
12.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IgG, 六个月后降低, 到6-7岁达到成人水平。
护士儿科知识点总结归纳
护士儿科知识点总结归纳1. 儿童生长发育知识儿童生长发育是儿科护理的重要内容,护士需要了解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发育阶段,以便更好地进行护理工作。
常见的儿童生长发育知识包括:新生儿期的生理特点和护理、婴幼儿的喂养方法和生长发育评估、儿童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需求等。
2. 儿童常见疾病诊断与护理儿童常见疾病包括感冒、发烧、腹泻、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病等,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对这些疾病的症状、诊断和护理方法有所了解。
例如,对于发烧的儿童,护士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正常体温范围、发烧的原因和护理措施;对于腹泻的儿童,护士需要知道腹泻的病因、症状和护理方法等。
3. 儿童心理健康护理儿童心理健康护理是儿科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护士需要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问题,例如婴幼儿期的依恋、幼儿期的分离焦虑、学龄儿童期的自我认知等。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关注儿童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
4. 儿童临床护理技术儿科护理需要掌握一系列专业的临床护理技术,包括婴幼儿的喂养、拍嗝、换尿不湿等基础护理技术,以及给药、血压测量、吸痰、引流管护理等高级护理技术。
护士需要熟练掌握这些技术,确保儿童得到安全的护理。
5. 家长教育与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儿童的生活习惯、家庭环境和家长对护理的期望,同时向家长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例如新生儿护理技巧、婴幼儿喂养方法、疾病的防治知识等。
因此,护士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家长教育能力。
总之,儿科护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同时还需要与家长和医护人员进行紧密合作。
本文总结了儿科护理的知识点,希望对从事儿科护理工作的护士们有所帮助,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更好地为儿童健康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液体疗法1、脱水程度分为三度:(1)轻度脱水:表示有3~5%体重或相当于30~50ml/kg体液的减少;(2)中度脱水:表示有5~10%的体重减少或相当于体液丢失50~lOOml/kg;(3)重度脱水:表示有10%以上的体重减少或相当于体液丢失100~120ml/kg。
2、脱水的临床表现轻度中度重度失水量30-50ml/kg 50-100ml/kg 100-120ml/kg(占体重)3- 5% 5-10% >10%神志精神精神稍差萎靡极萎靡略烦躁烦躁淡漠、昏睡昏迷皮肤皮肤略干皮肤干燥苍白皮肤发灰、发花弹性稍差弹性较差干燥、弹性极差粘膜唇粘膜略干唇干燥唇极干前囟眼窝稍凹明显凹陷深度凹陷眼闭不合眼眼泪有泪泪少无泪尿量稍少明显减少极少或无末梢循环正常四肢稍凉四肢厥冷、脉弱、休克3、脱水性质:低渗性脱水(血Na+<130 mmol/L) 等渗性脱水(血Na+130~150 mmol/L) 高渗性脱水(血Na +>150mmol/L)4、代谢酸中毒的临床特点:轻度:症状不明显,仅呼吸稍快。
重度:精神不振,烦躁不安,嗜睡,昏迷;呼吸深快,呼气凉;呼出气有酮味;口唇樱红;恶心,呕吐。
5、低钙血症脱水酸中毒纠正后,易出现症状6、补液的总原则三方面: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三定:定量、定性、定速三先: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三见:见酸补碱、见惊补钙、见尿补钾首先要判断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A、脱水程度:判断轻、中、重度脱水决定补液总量(补多少)B、脱水性质:判断高、低、等渗脱水决定补液成分(补什么)C、有无酸中毒:判断轻、中、重度酸中毒决定是否补碱。
D、有无低血钾、低血钙:决定是否补钾、补钙。
①补液总量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维持液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维持液总量(ml) 每mg体重轻度脱水30~50 10~30 60~80 90~120中度脱水50~100 10~30 60~80 120~150重度脱水100~120 10~30 60~80 150~180②液体种类的选择累积损失量:等渗性脱水1/2张常用1:1液低渗性脱水2/3张常用4:3:2液高渗性脱水1/3-1/5张生理维持液;继续损失量:继续腹泻呕吐脱水量1/2张-1/3张生理维持量:1/3-1/5张③补液的速度扩容阶段: 对重度脱水有循环障碍者液体:用2:1等张含钠液20ml/kg 总量不超过300ml 速度:30-60分钟内静脉注入补充累积损失量:扩容后或不需要扩容者从本阶段开始,液体选择:取决于脱水性质速度:8~12小时内滴完约8~10ml/(kg·h)维持补液阶段:补充量:=总量-累积损失量(约为总量的1/2)液体选择:1/2~1/3张速度:余下的12~16小时输完,约为5ml/(kg·h)。
④补钾轻度低钾血症:200~300mg/(kg·d)10% KCl严重低钾血症:300~450mg/(kg·d)10% KCl原则:见尿补钾,或来诊前6小时曾排过尿;补钾浓度0.15~0.3%(<0.3% );禁忌:静脉直推,可能引起心肌抑制、死亡!一日补钾总量:静脉输液时间不能少于6~8小时;静脉补钾时间:4~6天第五章第二节婴儿喂养方法(一)母乳喂养优点人乳是满足婴儿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天然最好食物,对婴儿的健康生长发育有不可替代作用。
a营养丰富.b生物作用c其他母乳喂养还有经济(仅1/5人工喂养费用)、方便、温度适宜、有利于婴儿心理健康的优点。
(二)人乳的成分变化1.各期人乳成分:初乳为孕后期与分娩4~5日以内的乳汁;5—14日为过渡乳;14日以后的乳汁为成熟乳。
2.哺乳过程的乳汁成分变化每次哺乳过程乳汁的成分亦随时间而变化。
3.乳量正常乳母平均每天泌乳量随时间而逐渐增加,成熟乳量可达700ml~1000ml。
一般产后6个月后乳母泌乳量与乳汁的营养成分逐渐下降。
(三)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有三个条件,一是孕母能分泌充足的乳汁;二是哺乳时出现有效的射乳反射;三是婴儿有力的吸吮。
①产前准备:需孕妇身、心两方面的准备和积极的措施。
②乳头保健:孕母在妊娠后期每日用清水(忌用肥皂或酒精之类)擦洗乳头③尽早开奶、按需哺乳吸吮对乳头的刺激可反射性地促进泌乳。
④促进乳房分泌⑤正确的喂哺技巧⑥乳母心情愉快(四)不宜哺乳的情况:凡是母亲感染HIV、患有严重疾病应停止哺乳乳母患急性传染病时,可将乳汁挤出,经消毒后哺喂。
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临产或分娩时,是通过胎盘或血液传递的,因此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并非哺乳的禁忌证。
母亲感染结核病,但无临床症状时可继续哺乳。
部分母乳喂养a.补授法母乳喂养的婴儿体重增长不满意时,提示母乳不足,此时用配方奶或兽乳补充母乳喂养为补授法。
b.代授法用配方奶或兽乳替代一次母乳量,为代授法。
人工喂养4-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时,完全采用配方奶或其它兽乳,如牛乳、羊乳、马乳等喂哺婴儿,称为人工喂养。
(一)兽乳的特点(以牛乳为例)1.乳糖含量低2,宏量营养素比例不当3.肾负荷重4.缺乏免疫因子(二)牛乳的改造(三)正确的喂哺技巧同母乳喂养一样,人工喂养喂哺婴儿亦需要有正确的喂哺技巧,包括正确的喂哺姿势、唤起婴儿的最佳进奶状态。
人工喂养喂哺婴儿应特别注意选用适宜的奶嘴和奶瓶、奶液的温度、喂哺时奶瓶的位置。
婴儿食物转换(一)不同喂养方式婴儿的食物转换(二)过渡期食物(三)婴儿期易出现的问题1.溢乳2.食物引入时间不当3.能量及营养素摄入不足4.进餐频繁5.喂养困难牛乳量计算法:一般按每日能量需要计算:①婴儿每日能量需要(100~120kcal)/kg,②需水150ml/kg.100ml 含8%糖的牛乳约能供应100kcal,③故婴儿每日需加糖牛奶100~120ml/kg.例如一个3个月婴儿,体重5公斤,每日需喂8%糖牛奶量为550ml,每日需水750ml,除牛乳外尚需分次供水200ml.全日奶量可分为5次喂哺。
第五节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1、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2、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病因***1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2.日照不足3生长速度快4食物中补充维生素D不足5疾病影响3、佝偻病1)分期:初期(早期)活动期(激期)恢复期后遗症期***2)临床表现:多见于婴幼儿,特别3月以下的小婴儿。
主要表现为生长最快部位的骨骼改变,并可影响肌肉发育及神经兴奋性的改变。
***早期的表现: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如激惹、烦闹、夜间啼哭、睡眠不安、枕秃等。
佝偻病极期的典型骨骼改变及生化改变***头部:颅骨畸形—方颅、鞍状颅、十字状颅胸部:肋骨串珠(7~10肋)鸡胸或漏斗胸四肢:手、脚镯‘X’或‘O’形腿---1岁左右血生化检查:血钙稍下降3)诊断仅据临床表现的诊断准确率较低;骨骼的改变可靠;血清25一(oH)D3水平为最可靠的诊断标准,但很多单位不能检测。
血生化与骨骼X线的检查为诊断的“金标准”。
鉴别诊断:(了解)①粘多糖病:可出现多发性骨发育不全,如头大,头型异常,脊柱畸形,胸阔扁平,但尿中粘多糖测定及X线可鉴别。
②.软骨营养不良:出生有头大,前额、腰椎前突,臀部后突。
特殊的体态及骨骼X线可鉴别。
③脑积水:前囟进行性增大,伴高颅压表现。
头CT,B超可鉴别。
预防***1孕妇多做户外活动,多晒太阳,饮食应富含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的食物。
2新生儿生后2周后每日服预防量VD,直到2岁。
早产,低出生体重,双胎每日服VD 800U,3个月后改预防量。
3婴幼儿采取综合性措施:多做户外活动和给予预防量维生素D及时添加辅食。
4不能口服者冬季肌注维生素D310-30万IU。
5、手足抽搐症:临床表现:①典型表现:惊挛、手足抽搐、喉痉挛(总血Ca ++ <1.75mmol/L、游离Ca++<1 mmol/L)②隐匿性:面神经、征腓反射、陶瑟征(血钙低于1.75~1.88mmol/L时)诊断***①婴儿期无热惊厥②反复发作后神志清醒③无神经系统体征,应首先考虑本病;④查血钙<I.75~1.88mmol/L 离子钙低于1.0mmol/L即可确诊⑤静脉缓慢推注钙剂若能迅速止惊,作为诊断性治疗。
治疗1)急救处理①吸氧②止惊2)钙剂治疗迅速静脉补钙,直至惊厥停止后改为口服钙剂。
轻症可口服补钙。
3)维生素D治疗:症状控制后按佝偻病补充维生素D。
VitD缺乏性佝偻病与VitD缺乏性性手足搐搦症的区别:A.最主要的区别是:VitD缺乏性性手足搐搦症伴有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而佝偻病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B.VitD缺乏性性手足搐搦症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伴发症状之一,多见6月以内的小婴儿第九章免疫系统疾病1:IgG: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
2:免疫缺陷病ID:由于免疫细胞或免疫分子缺陷引起的机体抗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的一组临川综合征基因突变: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PID环境因素相关: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SID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3几种常见的免疫缺乏病:①以抗体缺陷为主的免疫缺陷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Bruton 病)②联合免疫缺陷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③伴其他典型表现的免疫缺陷病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WAS)胸腺发育不全(DiGeorge综合征)④吞噬功能缺陷慢性肉芽肿病(CGD)4、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共同临床特点①反复和慢性感染②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③其它临床表现1:过敏性紫癜年龄:学龄及学龄前儿童多见(2~8岁) 性别:男>女 1.4~2:1 季节:春秋季多1)临床表现:①皮肤紫癜部位:四肢、臀部,对称分布,伸侧多见特征性表现性质:大小不一,分批出现,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②消化道症状(急性期常见死因)一般以阵发性剧烈腹痛为主③关节症状约占1/3肿痛, 不留后遗症④肾脏症状可为首发症状大多能完全恢复,少数发展为慢性肾炎,决定疾病远期预后2: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1)主要临床表现:发热:持续1~2周或更长,抗生素治疗无效。
球结合膜充血,:无脓性分泌物。
唇及口腔粘膜:出血,草莓舌,唇皲裂。
手足症状:掌跖红斑,肢端硬性水肿,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脱皮,重者指趾甲可脱落。
皮肤表现:多形性皮疹,弥漫性红斑,肛周红斑和脱皮。
颈淋巴结肿大。
2)诊断标准:发热5天以上+ 以下5项中的4项即可确诊①四肢:掌跖红斑,肢端硬肿,指趾端脱皮②皮肤:多形性红斑③眼结膜:充血④唇及口腔:黏膜充血,唇皲裂、杨梅舌⑤颈淋巴结:肿大不足4项,而有冠状动脉损害者也可确诊3)治疗:控制炎症: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1~2g/kg, 8~12h内注完,适于发病10天内使用第十章结核病1、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DOTS:“控制传染源”和“直接督导治疗+短程化疗”2:病因:抗酸染色为红色-抗酸杆菌,人型、牛型结核杆菌是对人类致病的最主要的两型结核杆菌3传播途径: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经消化道、皮肤和胎盘少见4:诊断:1)病史:①结核中毒症状: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消瘦②结核接触史③卡介苗接种史④既往病史⑤结核过敏表现2)结核菌素实验:小儿受结核感染4~8周后,试验呈阳性①分度:测硬结直径:阴性<5mm 阳性(+)≥5mm 中度阳性(++)10-19mm强阳性(+++)≥20mm 极强阳性(++++)硬结外,有水泡、破溃、淋巴结炎及双圈反应②意义:阳性反应见于①接种过卡介苗;②年长儿无临床症状仅(+),表示曾感染过;(选择)③婴幼儿尤其未接种卡介苗者,阳性反应多表示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年龄愈小,活动性可能性愈大;④强阳性,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⑤有阴转阳,或强度由<10mm增至>10mm,幅度超过6mm,示新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