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集团运作模式理论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模式及启示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模式及启示作者:崔莹来源:《财会通讯》2012年第07期规模经济优势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模式,使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和运作成为可能。
哈药集团是大型国有企业,较早完成了内部资本市场构建,并通过对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不断促进企业集团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鉴于此,笔者以哈药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运作模式,分享哈药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的成功经验,提出内部资本市场构建的有效模式,以期对我国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构建和有效运作提供借鉴。
一、内部资本市场研究现状(一)国外对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经济学家威廉姆森(Williamson,1975)最早提出内部资本市场(ICM)的概念,认为:“这些体现M型组织原则的联合大企业,最好还是将其看成一个内部资本市场,因为它把各条渠道的现金流量集中起来,投向高收益的领域。
” ICM的存在是因为其在监督、激励、内部竞争、资本的低成本配置等方面具有外部资本市场不可比拟的优势。
ICM多存在于大型企业集团当中,基于企业的多元化、内部资金集中管理和规模经济等特点,大型企业集团运用ICM进行资源有效配置更能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对ICM的研究,国外先于国内。
国外Alchian(1969)、Williamson (1975)、Myers & Majluf(1984)等对ICM进行了早期研究。
其中Alchian(1969)较早提出了ICM的关键是它规避了投资项目信息的披露以及困扰外部资本市场(ECM)的激励问题。
其后,相继有很多学者对ICM作了多视角的深入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但研究结论多倾向于发现在国外企业集团中ICM效率普遍较低。
尤其是金融危机后一些学者对韩国、日本等一些企业的ICM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其效率与金融危机前相比有降低趋势。
(二)国内对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国内在20世纪末才开始有人关注ICM问题,但引起广泛关注并陆续开展研究则是从进入21世纪后逐渐开始的,目前对ICM的研究还主要处于理论探讨阶段。
什么是集团、集团管控及集团管控模式?
什么是集团、集团管控及集团管控模式?在了解集团管控之前我们首先澄清什么是集团公司,并分析两个概念,何谓管理?何谓管控?集团公司是为了一定的目的组织起来共同行动的团体公司,通常情况下以“资本”“控资方”为主要联结纽带,集团公司必须要有一个母公司为主体,旗下众多子公司,有时候企业集团性企业每个子公司的业务都千差万别,从生产冰箱到金融投资都有可能。
但是身为集团型企业,会有整个集团企业章程,百度词条里也说了,集团公司由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共同组成的企业法人联合体。
一般意义上的集团公司,是指拥有众多生产、经营机构的大型公司。
它一般都经营着规模庞大的资产,管辖着众多的生产经营单位,并且在许多其他企业中拥有自己的权益。
简单的说就是相当的“家族庞大”。
而且极有可能盘根错节,爸爸公司、儿子公司、爷爷公司、孙子公司相互控股,但管理又相对独立,产品与资产管理均是相互独立。
《公司法》中并没有“集团”一说,只有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提法。
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某某集团公司的名头,其实这不过是多个公司在业务、流通、生产等等方面联系紧密,从而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公司(或企业)联盟罢了。
另外有的公司进行多元化经营战略,在多个领域均成立了相应的子公司,这样,母子公司之间也会因为这种“血缘”关系组成一个企业集团,颇类似于军队当中的集团军。
这些就是我们常说的集团公司的由来。
因此集团公司可以下定义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以集团章程、契约或协议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因此,集团型企业的管理有一些独有特征:法律特征:1、集团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基本关系是股东与公司的关系,即母公司是子公司的股东,子公司是独立的公司法人。
2、母子公司在持股和特别义务上有法律规定:禁止相互持股(不得反向持股);一般各自独立负债,不存在企业集团的共同债务。
在特殊情况下,母公司才对子公司的债务负责(如母公司承诺了担保)。
旺旺集团的运营管理模式
旺旺集团的运营管理模式1. 简介旺旺集团(Want Want Holdings Limited)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台湾的大型食品集团,成立于1962年。
集团主要从事各类快消食品的生产、销售和分销,产品包括饼干、糖果、米饼、膨化食品等。
旺旺品牌因其高品质和广泛的市场知名度而在亚洲地区享有良好的声誉。
本文将介绍旺旺集团的运营管理模式,包括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销售与分销管理以及品牌管理等方面。
2. 供应链管理旺旺集团注重供应链的整合和优化,以确保产品的高质量和及时供应。
其供应链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原材料采购:旺旺集团与可靠的供应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和优质品质。
•生产计划与调度:通过有效的生产计划与调度,旺旺集团优化了生产流程,确保生产线的高效运作。
•库存管理:通过合理的库存管理,旺旺集团能够减少库存积压和废品损失,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物流与配送:旺旺集团建立了完善的物流体系,确保产品能够及时送达各销售渠道。
3. 生产管理旺旺集团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通过精细化的生产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主要的生产管理措施包括:•生产过程控制:旺旺集团采用严格的生产过程控制,保证产品符合高标准的质量要求。
•质量管理:旺旺集团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质量检测和质量改进等环节,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持续改进。
•成本控制:旺旺集团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策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4. 销售与分销管理旺旺集团拥有广泛的销售渠道和分销网络,确保产品能够覆盖更广的市场。
销售与分销管理的关键措施包括:•市场调研:旺旺集团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市场变化,以制定有效的销售策略。
•渠道管理:旺旺集团与各大零售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合理的渠道管理确保产品畅销。
•营销推广:旺旺集团通过广告、促销和品牌推广等手段,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销量。
5. 品牌管理旺旺集团以其知名的旺旺品牌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
集团运营模式管理规定
集团运营模式管理规定一、总则1、为构建具有特色的集团运营模式,为提升执行力和保证集团战略的有效实施,使集团在竞争多变的环境中保持良好的生存和发展态势,特制定本规定。
2、本规定所称集团运营是指既定战略下,集团特有的产、供、销、人、财、物的战略层面的有序管理方式。
本规定从集团运营组织体系、集团治理、集团运营体制、母公司运营、子公司运营、准子公司运营等六部分,对集团战略层面的管理方式予以规范。
3、本规定适用于集团组织机构设立、职责划分、协调控制和制度建立等,与运营有关的各种管理活动。
二、集团运营组织体系1、集团是多个经济实体的联合体。
在各自的职权,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管理活动,并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或经营责任。
2、集团不享有法人地位,不承担民事责任。
3、集团成员有母公司、控股子公司(以下简称子公司)、准子公司三种类型。
4、准子公司指在建项目,或者具有完全独立法人资格,但缺乏能力和条件自我经营母公司控股子公司。
5、母公司在运营组织体系上,把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准子公司视为集团成员的一类。
集团不设立专门的协商议事机构,母公司代替集团行使管理职能。
6、集团成员间主要由产权关系联结。
7、团体内部其他联结纽带为:1)人事纽带;(2)财务纽带(3)资金纽带;(4)投资纽带;(5)战略规划纽带;(6)市场纽带;(7)资源纽带;(8)技术纽带;(9)产品纽带;(10)信息纽带;(11)企业文化纽带;(12)品牌纽带。
准子公司还有(13)生产协调纽带;(14)契约纽带;(15)行政、计划纽带。
通过以上多种纽带把集团成员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
三、集团治理1、母公司和子公司按照“三会一制”的公司治理要求规范运作;2、准子公司作为母公司内分去机构,归入母公司治理。
3、母公司是集团的最终和实际控制人;4、母公司通过子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表现集团作为控股股东的意见和意志;母公司对准子公司实行直接管理控制。
5、母公司董事会为团体决策机构,团体重大问题由母公司董事会进行决策,母公司董事会权利和议事规则依母公司章程决定。
集团化管理和U型、M型、H型管理模式
集团化管理和U型、M型、H型管理模式一、集团化管理的困惑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冒出了许多大公司,纷纷设立了众多的集团和集团,这些集团的成立有些确实是为了规模效益的需要,有些则是为了赶时髦或者为了获取一些政策优惠。
许多民营企业为了拼凑成一个集团,往往是树没长大就分枝。
由于众所周知的“宁为鸡头,不为牛尾”的观念原因,一些初成规模的民营企业很难游说到别的公司的加盟,于是旗下只是聚集着自身裂变的几个儿孙组成了一个集团,把不到一个亿的资产分成几份,然后相互参股注册几家有限责任公司或全资公司,这样一个集团就成立了。
据说某市只需3000万资产就可设立一个集团。
我们这里所说的大公司是相对而言的,暂不去跟一些世界级大公司去相比。
我们也撇开一些非正常因素而成立的集团,假设这些集团的设立都是合理的。
这样就提出大公司的管理问题。
欧美的大公司由于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丰富的久经沙场的、熟谙大公司运行和管理的职业经理,故大公司的管理已有着很成熟和规范的模式和运行程序。
而我国的大公司是一个新事物,尤其缺乏理论指导。
在许多关于集团化管理的论著中,似乎除了核心层、紧密层、松散层或者“几个统一,几条纽带”之类以外就没有更多可供指导的东西了。
于是本该是不存在争论的东西却往往困惑着我们的集团化大公司。
诸如“总部是管得太多了或管得太少了,”“此事是该总部管还是归子公司管?”“子公司是独立法人,总部有无权力干预子公司?”“总部有无权力对子公司发文?”“子公司有无权力自己招聘人员?”“子公司的投资需不需要总部批准?”等等问题往往扰得总裁、总经理们不得安宁,这些问题似乎在所有集团化大公司都存在,不管是国有的或民营的。
即使是没有集团化的大公司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比如总公司与各业务部或分公司之间的关系处理问题。
于是我们要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选择一种最佳的、适合集团的管理模式?集团(或总部)与下属子公司的管理关系和边界如何确定?如何既能充分发挥下属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有效地控制和约束下属企业经营者的行为?笔者试图对当前困惑企业界的这些重大问题提出一种可供探索的解答和思路,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参考模式。
集团经营管理的组织模式与运作机制
集团经营管理的组织模式与运作机制近年来,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建立集团公司模式来进行经营管理。
集团公司是指由一个母公司和其下属若干个子公司组成的经营系统,其运作机制和组织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单一公司。
本文将围绕集团经营管理的组织模式与运作机制进行详细介绍。
一、集团经营管理的组织模式1.1 控股公司模式控股公司是指通过一家公司(即母公司)控制其他子公司的权益,实现对其下属公司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通过控制子公司的经营权益,母公司能够对各个子公司进行协调管理,实现集中决策和资源配置,从而提高整个集团的效率和盈利能力。
此种组织模式能够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1.2 运营性公司模式运营性公司是指集团公司下属若干个独立运营的子公司,其业务和运营模式相对独立。
通过分散经营降低业务风险,同时各个子公司之间也进行业务协同,提高整个集团的效率和盈利能力。
此种组织模式适用于各个业务板块相对独立的企业。
1.3 投资性公司模式投资性公司是指以投资为主要目的的公司,其下属子公司多为投资项目或金融类公司。
通过投资控制或参股其他企业,以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
二、集团经营管理的运作机制2.1 资源共享集团公司通过内部资源的共享,实现各个子公司之间的信息共享、技术共享和人才共享,从而提高集团的整体竞争力。
此外,通过集团层面的统一采购、物流配送等,集中优势资源和降低采购成本。
2.2 综合平台集团公司搭建综合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从而提高集团整体竞争力。
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投融资管理、法务管理、市场营销等综合服务。
2.3 集中决策集团公司通过集中决策,实现全局资源的调配和集中协调。
依靠全局的眼光,提高决策效率和准确性,从而使各个子公司协调运作,共同拓展市场。
2.4 全局监控集团公司通过全局监控,实现对各个子公司的监督和管理。
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考核系统,确保各个子公司的运营质量和效率。
对冲平衡型集团运作模式(典型企业案例)
对冲平衡型集团运作模式(典型企业案例)案例一:万向集团的运作模式万向集团以汽车零部件制造销售为主业,旗下涵盖工业制造、电动车制造、三农、万向美国(海外)、房地产、万向系财务公司六大业务板块。
集团从有效规避风险的角度考虑,对外,通过工业、农业、金融业多元化布局业务板块,有效规避产业周期带来的波动风险;对内,以主营业务汽车零部件生产为依托,向新能源汽车生产等领域延伸,寻找新的增长极,同时,着力构建万向系金融体系,为板块内部交易、盘活集团现金奠定了基础,通过平衡化发展实现子公司之间的结构平衡、风险对冲,提升集团整体竞争力,具有典型的对冲平衡型集团运作模式特征。
一是模式定位。
集团通过整体顶层设计实现工业、农业、金融业的平衡化发展,同时子公司通过专业化经营,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生产和新能源汽车制造为主业的工业板块;以种业研发、远洋捕捞及海洋产品深加工为主业的农业板块;以万向财务、通联资本为主的涵盖银行、保险、基金、信托等11块牌照的金融板块。
各版块专业化经营,提升多元对冲的有效性。
二是模式路径。
万向集团以股权投资为抓手,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
在国内,通过旗下上市子公司万向钱潮对集团的其他三家子公司进行控股,实现万向集团的子集团万向工业集团整体上市;在国外,通过以万向美国为核心的海外基地,开展本地化生产,成为美国各大汽车制造企业的一级汽车零部件及模块供应商,并通过并购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
万向通过平衡化专业化运作及全球资源配置,提升了母子、子公司之间的风险—价值组合。
三是模式价值。
通过万向集团对零部件及模块制造,万向金融板块及海外业务的顶层设计,结合各板块基层首创,降低子公司自身运营风险。
通过旗下万向钱潮控股集团其他零部件制造企业实现业务的合并、成本的压缩、效率的挖掘,获取负向价值;通过海外并购加国内生产、强势总部的打造以及能力建设提高资源配置能力,获取运营价值;通过集团工业、农业、金融板块的协调互动获取结构价值。
创新融合型集团运作模式(理论体系)
创新融合型集团运作模式(理论体系)创新融合型集团运作模式主要是指,通过创建集团的超级融合平台,实现多维度的融合、多层次的融合、多板块的融合,同时发现融合机会,构建融合体系,促进生态链的全面融合。
图1:创新融合型模式下的集团管控创新融合型集团运作模式下的集团管控要求母公司围绕新时代的背景、围绕激活每一个子公司的使命,充分给予服务和支持。
甚至母公司推动组织智商形成、推动各个子更好的融入到生态链、推动各个子公司更好的激励、推动各个子公司更活化的运作,而母公司约束性的行为越来越少,甚至达到几乎没有的程度。
同时,母公司提升理论境界和哲学境界,围绕着如何变成内部与外部的价值融合者,把社会上的各种优质的原动力融合到本公司来,把子公司层面上的积极性、创新性放大,阻力减少。
图2:创新融合型集团运作模式的五维度分析创新融合型集团运作模式的五要素特征是多维度创新、多层次融合、多板块融合、生态链融合、信息与价值流融合,体现集团在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力和影响力。
具体来讲,一是做好资本和产业两个维度若干方面的创新,构建以融助产、以产促融、产融互动的多维度创新体系;二是以形成总部价值融合为起点,纵向串联一级产业平台、二级价值平台,再以信息、品牌等为支撑平台的多层次融合结构;三是囊括集团产创投服融贸的全板块创新模式,促进板块自身的优势打造、能力延伸,促使板块之间的深度协作,形成板块的深度集成式运作;四是构建超大产业、超大金融、超大物流的板块多轮互动和创新体系,以生态链融合发挥集团的核心主导功能、强化集团的核心价值地位;五是发挥信息、知识、情报、商权、资本等方面的搅拌式融合,发挥其在创新融合体系中的贯通、支撑、升华的作用。
创新融合型集团运作模式的五维度分析:一是模式定位。
集团定位于范式构建与融合创新。
在准确预判集团形势、前瞻性把握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创造性提炼集团创新体系,引领子集团沿创新之路挖掘创新价值。
子公司定位于战略首创,在集团公司的创新性战略思维引导下,以专业能力首创产业运作体系,引领产业的变革。
企业集团化管理模式
集团化管理模式及优势北极星电力英才网发布日期:(阅2295次)关键词:集团化管理的核心是确立集团管理总部与下属公司的责权分工,通过对管理总部的功能定位和职能共享来推动集团业务战略的实施。
集团管理控制模式的选择将成为集团化管理所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一、集团管控模式的内涵集团管控模式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有机体系,其确定过程需要涉及到三个层面的问题::首先是狭义的管理模式的确定,即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其次是广义的管控模式,它不仅包括狭义的具体的管控模式,而且包括公司的治理结构的确定、总部及各下属公司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划分、公司组织架构的具体形式选择(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子公司制、及多中心网络式)、对集团重要资源的管控方式(如对人、财、物的管控体系)以及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第三个层面是对与管控模式相关的一些重要外界因素的考虑,涉及到业务战略目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流程体系以及管理信息系统。
二、三种具体管控模式根据总部的集、分权程度不同,可以把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而划分成“操作管理型”、“战略管理型”和“财务管理型”三种管控模式。
这三种模式各具特点:1.操作管理型:总部通过总部职能管理部门对下属企业的日常经营运作进行管理。
为了保证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集团的各种职能管理非常深入。
总部保留的核心职能包括财务控制/战略、营销/销售、新业务开发、人力资源等。
如人事管理不仅负责全集团的人事制度政策的制定,而且负责管理各下属公司二级管理团队及业务骨干人员的选拔、任免。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要很高。
为了保证总部能够正确决策并能应付解决各种问题,总部的职能人员的人数会很多,规模会很庞大。
2.战略管理型:集团总部负责集团的财务、资产运营和集团整体的战略规划,各下属企业(或事业部)同时也要制定自己的业务战略规划,并提出达成规划目标所需投入的资源预算。
总部负责审批下属企业的计划并给予有附加价值的建议,批准其预算,再交由下属企业执行。
海尔集团企业管理模式是
海尔集团企业管理模式是:OEC”管理模式:每人、每天做的每件事进行清理控制。
做到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
就是海尔经典的“6S”大脚印管理和“OEC”理论。
最初的“大脚印”是每天早晨让工作最差的站出来,由主管或班长指出不足,当面提出整改意见。
后来发展到美洲,由于尊重人权,不允许将犯错误的人拎出来,就改为做的最好的站出来。
“OEC”就是“PDCA循环”+“止动力”,让每天进步一点不至于倒退,72天进步翻一倍。
海尔的用人理念"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以人为本,实现全员自我管理"《。
TCL集团的MBO模式
TCL在实施MBO TCL在实施MBO中规范操作 在实施MBO中
规范操作, MBO安放于经得起考验的制度基 规范操作,将MBO安放于经得起考验的制度基 础之上
– 李东生总结出 李东生总结出TCL集团 集团MBO的实施法则是: 恪守政治安 的实施法则是: 集团 的实施法则是 全的底线、对合法性的坚持和寻找利益共赢的智慧。 全的底线、对合法性的坚持和寻找利益共赢的智慧。这无 疑对他人的MBO具有意义重大的参考价值。 具有意义重大的参考价值。 疑对他人的 具有意义重大的参考价值
TCL实施MBO TCL实施MBO建立在 实施MBO建立在 增量的基础上
在增量的基础上开展MBO,实现了各方利益主体的 利益平衡和共赢局面。
–TCL集团从创建伊始到1996年的3亿多元资产全部归惠州 市政府所有,创业者不得有任何异议; –TCL集团MBO的具体操作采取的是管理层以现金认购、增 资扩股的方式,而现金的来源则是净资产年增长率超过 10%以上的部分。这种增量基础上的改革是可以达到多方 利益平衡和共赢的“帕累托改进”。
中国MBO模式的现实动因 中国MBO模式的现实动因 MBO
几年前,云南红塔集团的褚时健所引发的对“59岁 现象”的争论言犹在耳。2002年,仰融和李经纬的 先后落马又吹响产权魔笛的颤音。甚至当海尔的张 瑞敏、长虹的倪润峰、春兰的陶建幸、海信的周厚 健无法决定自己的上与下、无法争取、确认自己的 产权利益时,李东生等TCL集团的高管层却得天时 地利人和,成功地进行了MBO,实现了法律意义上 规范的持股,并在短短的5-6年间,管理层成为拥 有TCL集团4亿股(在整体上市时,每股的发行价是 4.26元)的大股东。
TCL集团 集团MBO之路 集团 之路
TCL集团的MBO之路从1996年计划开始到2004年 TCL集团的MBO之路从1996年计划开始到2004年1月,“TCL集 集团的MBO之路从1996年计划开始到2004 TCL集 000100)终于成功整体上市后, 团”(000100)终于成功整体上市后,整整用了八年漫长的 时间。并取得了成功! 时间。并取得了成功! – 其前身(000542)TCL通讯 1993年上市,98年实行 : 其前身( 年上市, 年实行 年实行10: 通讯 年上市 3配股,配股价 元。 配股, 配股 配股价6元 – 2004年1月7日,TCL集团采用上网定价、资金申购的方 集团采用上网定价、 年 月 日 集团采用上网定价 式发行了5.9亿股 亿股A股 每股面值1.00 元,每股发行价格 式发行了 亿股 股,每股面值 4.26 元; 整体上市后的股本结构如下:—链接 整体上市后的股本结构如下: 链接 –惠州市政府:25.22% 惠州市政府: 惠州市政府 –TCL管理层:17.47%(4 亿股) TCL管理层 TCL管理层:17.47%( 亿股) –五大战略投资者:11.08% 五大战略投资者: 五大战略投资者 –其它发起人:7.78% 其它发起人: 其它发起人 –流通股东:38.45% 流通股东: 流通股东
横向组织型集团运作模式(理论体系)
横向组织型集团运作模式(理论体系)横向组织型集团运作模式是指,通过集团主导,推动大平台的构建、运作和管理,以能力化建设提升平台竞争力,并以大平台推动子公司之间的横向整合,实现平台价值放大和增值。
图1:横向组织型模式下的集团管控横向组织型集团运作模式下的集团管控,母公司更趋于对子公司之间提供一对多、多对多之间关系的服务。
母公司并不亲自去参与子公司运作,而是通过综合平台的搭建、通过打造若干平台,使子公司在平台之上高位运作、有效运作,用平台性的制度解决子公司个性化问题,用平台化的服务解决子公司高消耗的难题,用平台性的关系解决子公司对外接洽的困难,用平台性的能力弥补子公司能力缺陷。
需要强调的是,平台化运作并不是孤立的,深度干预型、专业及产业型、包括对冲平衡型,背后都有平台性运作的影子。
横向组织型的集团运作模式包含五个要素特征分别是大平台搭建、大平台推动、大平台增值、平台能力化、平台竞争力,体现多元产业内部市场的高度协同。
具体来讲,大平台搭建,是基于要素整合、资源共享的思维构建内部交易的平台,在多个细分产业板块之间建立资源、信息、客户关系共享的转移链;大平台推动,是发挥集团平台推动的作用,确立各板块平台共享的新型运作体系,有效发挥平台的价值;大平台增值,是强化集团战略之于运作平台的顶层设计,推动集团内部资源要素的整合,降低外部交易的不确定风险,确保利益的留存;平台能力化,是建立完善的平台运作制度体系,保障内部交易的规范性,通过制度预埋提升集团对平台的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平台竞争力,是推动板块之间的横向联营,形成内部抱拳,提升集团整体的对外竞争力。
同时,在平台运作能力打造的基础上对运作平台进行异化和改造,形成运作平台持续竞争力。
图2:横向组织型集团运作模式的五维度分析横向组织型集团运作模式的五维度分析:一是模式定位。
集团定位于大平台的构建主体,主要负责平台的构建、运营、管理;子公司的定位是基于平台的运作,发挥子公司的专业性,放大平台运作的价值。
伊利集团的物流运作模式研究
伊利集团的物流运作模式研究伊利集团的物流运作发布时间:2010/11/02 09:47 来源:互联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乳业市场近年来竞争加剧,各品牌间除了在品质、奶源和广告的竞争外,更加注重于产品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力求通过共赢的链条式管理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对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来说,在以内蒙古大草原为生产基地的前提下,如何能够将受到保质期,保存条件严格限制的产品成功的输送到全国每个省份成为了其公司经营的重要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伊利集团的供应链,提出农产品核心企业供应链设计的问题和建议。
一、导论1.研究背景及意义伊利集团是全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之一,国家520家重点工业企业和国家八部委首批确定的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之一,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唯一一家乳制品赞助商。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高居行业第一,一直以强劲的实力领跑中国乳业,伊利公司可以说是中国乳制品业的典范,对于伊利公司近年来在国内的成功进行研究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物流无疑是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2.研究路径鉴于乳制品不同于其他制造业的天然性,本文着眼于伊利公司从奶源收购一直到摆上全国各地的超市货架的全过程进行研究,寻找其在乳制品业的物流环节中所具备的优点以及仍旧需要改进的过程,通过参阅国内外其他相关的研究进行针对性分析,并提出未来的改进方向。
二、文献综述任爱君,吴迪(2000)在其浅析供应链管理在农产品核心企业中的实践应用——以奶制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伊利集团为例中对于伊利集团的物流改革进行了分析,其认为伊利集团在进行股份制改革之后随着业务的不断增长面临着:1.由于伊利的生产工厂地处内陆而消费地点多集中于东南沿海,造成了信息,区位的劣势。
同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运输成本高,产品竞争力低下等问题。
2.长途运输的时效性无法保证,致使供应链下游压货、窜货严重影响公司商业信誉。
3.随着市场对于乳制品新鲜度的敏感日趋上升,伊利集团原有的以生产为中心的分销网络已经不再适应市场的变化。
金融集团资本运作模式
金融集团资本运作模式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金融集团的资本运作模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资本运作犹如金融集团的“引擎”,驱动着其不断发展壮大,实现战略目标。
金融集团的资本运作模式多种多样,每种模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其中,并购重组是常见且关键的一种模式。
通过并购其他企业,金融集团可以迅速扩大规模,拓展业务领域,实现协同效应。
例如,一家银行金融集团并购一家证券企业,不仅能够增加业务种类,还能共享客户资源,降低运营成本。
在并购过程中,金融集团需要进行详尽的尽职调查,评估目标企业的资产状况、盈利能力、市场前景等,以确定合理的并购价格和交易结构。
而股权投资则是另一种重要的资本运作方式。
金融集团通过对具有潜力的初创企业或成长型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分享其未来的成长收益。
这种模式不仅为金融集团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还能帮助被投资企业获得资金支持,实现快速发展。
在进行股权投资时,金融集团需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精准的投资眼光,选择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创新能力的企业。
此外,资产证券化也是金融集团常用的资本运作手段之一。
将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如贷款、应收账款等,转化为可在市场上交易的证券,从而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资金的使用效率。
这使得金融集团能够更灵活地调配资金,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在资本运作中,融资策略的选择也至关重要。
金融集团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在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
发行股票可以增加股本,为集团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但可能会稀释原有股东的权益;发行债券则可以在不改变股权结构的情况下筹集资金,但需要承担定期支付利息和到期还本的压力。
金融集团在进行资本运作时,风险管理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都可能对资本运作的效果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在并购过程中,如果对市场形势判断失误,可能导致并购成本过高;在股权投资中,如果被投资企业经营不善,可能导致投资损失。
因此,金融集团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运用风险评估模型和监控机制,及时识别和应对各类风险。
资本运作型集团运作模式(理论体系)
资本运作型集团运作模式(理论体系)资本运作型集团运作模式主要是指,集团通过资本的高杠杆化运作,有效撬动集团内外部多种资源,多层次驾驭多维度产业,实现多元化、资本化、格局化的运作局面,以强大的资本控制力、管理力、推动力,攫取集中利润。
图4-12:资本运作型运作模式的集团管控资本运作型集团运作模式的集团管控比横向组织型集团运作模式的平台更进步,母公司扮演资本家、金融家的角色,推动子公司之间的资本运作。
母公司通过资本运作手段促使集团各个产业板块之间进行产业组合、投资组合、内涵式资本运作、外延式资本运作和产融结合的实现。
资本运作型母公司,把自身看成资本家、资本服务方、资本运作专家,不去照顾或强化每个子公司的运营,而是以一个价值评判者、资本评判者、市值评判者和财务结构调度者的身份,观察子公司运作的好坏。
对于运作得好的子公司,给予更多的资本服务;对于运作不好的子公司,撤出资本服务、或将之变现、或将之股权稀释。
同时,在运作的过程当中、在运作的关键关口,母公司不是用运作去干预子公司,而是用资源配置、投融资服务和子公司产出回报为杠杆点,从资本角度干预子公司,具有高杠杆、高结点、高隐性、高效果等特征。
图4-13:资本运作型集团运作模式的五维度分析资本运作型集团运作模式的五要素特征是高杠杆放大、资本驱动化、控制力推动、大格局运作、资本化收益,体现集团通过资本运作获取利润的能力。
具体来讲,一是通过资本驾驭多层次产业,以较少持股撬动较大控制力,提升资本使用的效率,发挥资本的杠杆效应;二是以资本驱动产业发展,形成母—子—孙多层次资本管控结构,提升资本驱动产业发展、产业反哺资本的超市场预期价值;三是集团公司以资本为纽带,强化资本的配置权,控制子公司运营过程中的流动性资产、供应链资产等,提升对下属公司的控制力;四是拉开集团公司的战略格局,突破产业的局限、时空的约束,拉伸资本在纵向多层次、横向多维度层面的大格局运作体系;五是以集团价值最大化为导向,强化资本的战略投资,优化股权结构,促使子公司之间进行有利于高持股公司的交易,形成资本的可控可管的循环系统,拓展资本升值空间。
谁在散播集团管控模式的惊天谎言之四——集团管控模式三分法可以休矣
集团管控模式三分法可以休矣华彩咨询前言:迈克尔∙古尔德提出了三分法集团管控,原来只是指集团公司层面管理风格而非管控模式,但我国理论界和应用界对此不加辨别,并且全盘接受,甚至以讹传讹,这正是我国难以根除的群体一致民族劣根性的体现。
一、三分法集团管控是何方神圣集团管控三分法最初来源于迈克尔∙古尔德提出的集团公司层面三种类型的管理风格。
迈克尔∙古尔德认为,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的管理风格大致可以分为战略导向型、财务导向型、操作导向型。
财务型管控中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主要进行投资管理,追求财务回报,极为分权;战略型管控中集团公司会对下属企业的重大方面如战略规划、经营预算、高级人才培养等进行管理,介于集权和分权之间;操作型管控中集团公司会对下属企业的许多核心业务和职能方面如采购、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等都进行管理,极为集权。
二、国内人们的惊人一致错误自迈克尔∙古尔德提出的三分法集团管控风格以来,我国理论界和应用界误认为是管控模式,对此毫无辨别,并且顶礼膜拜、万般推崇、全盘接受、奉为圭臬,甚至以讹传讹,错误惊人的一致。
试看以下人的观点:王钦、张云峰在《大型企业集团管控模式比较与总部权力配置》一文中将管控模式分为三种类型:财务管控;战略管控;经营管控。
浙江大学葛晨提出了四种母子公司管理与控制模式:资本控制型;行政控制型;参与控制型;平台控制型。
2004年12月《商学院》的一篇文章,从控制方式的差异上将集团管理模式划分为资本控制型、战略控制型、人事控制型、文化导向型等主要管理模式。
《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管理模式和管理控制初探》一文,将母子公司管理模式理论上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集权管理模式、分权管理模式和统分结合管理模式。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李勇认为,集团管控模式按照集团对成员企业管控的紧密程度各有不同,有三种典型的管控模式,即投资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操作管控型三种。
AMT研究院胡鹏只提到要选择合适的集团管控模式,但没有论述几种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团运作模式理论作者:华彩咨询总裁白万纲集团运作模式主要是由定位、路径、价值、进化、利润五大模块构成,通过这五大模块来分别说明模式由来、模式设计、模式价值、模式演进、模式输出,实现“定位—路径—价值—进化—利润”集团运作模式系统的闭环。
集团运作模式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集团运作模式是集团战略的投射;第二,集团运作模式通过一个立体结构,将集团整体战略设计过程当中的集团整体、子公司、总部三种之间的战略内部的互动关系、函数关系较完整地表达出来;第三,集团运作模式既是战略的一个可显现、可触摸、可执行的若干设计的具像化表达,又可以较具体深入地把集团战略近期在操作层面若干因素表达在同一立体结构当中,将战略方案与战略实施进行有机的衔接和转化。
一、集团运作模式的定位首先,要确定母公司(集团总部)的战略角色。
一般而言总部的定位是集团的投资中心,整合集团资源要素,统筹集团产业组合(尤其是主业),同时承担起集团大投行角色,推动资本运作和产融结合。
总部的定位要解决如何组织子集团及其下属公司、如何管理集团多元化产业、如何形成和固化一套可复制的集团管控模式这三大问题。
其次,要确定子集团的战略角色。
子集团作为集团战略的第二层次,应发挥利润中心的角色,换言之要承担一定的行业整合的功能,子公司定位要解决如何完成产业整合者转型、如何建立运营管理功能、如何对下面的孙公司进行管控这三大问题。
最后,要确定子公司及业务单元层的战略角色。
作为集团战略的第三层次,子公司及业务单元层应发挥成本中心或收入中心的角色,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为集团创造价值、贡献利润,子公司及业务单元层要解决如何设计产品和流程、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如何保持协同一致性这三大问题。
基于战略定位,进一步对集团运作模式定位进行扫描:识别集团整体战略与子公司战略的组合关系。
集团的战略任务本质是进行战略统筹,子集团的战略任务是形成专业化的子集团,在各产业成为产业组织者,掌握产业主导权,而各业务单元必须是进行专业化经营,开展市场化竞争。
识别集团外部利益相关者及其交易关系。
集团外部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消费者、供应商、政府、债权人、投资方等。
识别集团内部利益相关者及其交易关系。
集团内部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股东、子集团(子公司)等。
识别集团总部与各子公司之间的协同关系。
一是母子之间的纵向协同;二是子公司之间的横向协同;三是跨层级、跨产业的斜向协同。
识别集团目标价值层次。
主要包括负向价值、风险价值、运营价值、结构价值和范式价值。
二、集团运作模式的路径总体来说,集团内部交易关系可以概括为母子公司之间的资本—价值循环,母公司(集团总部)通过向子公司注入货币多种资本(包括货币资本、管理资本、经营技术资本、人力资本和软实力资本等)推动子公司的资源调配、战略落实、价值创造;同时,子公司及业务单元作为集团的成本中心或收入中心向集团反哺财务贡献(如利润、现金流)、经营管理贡献(如最佳管理实践、集团产业实验田建设)、软性支持和其他重大贡献。
资本—价值循环是集团运作模式路径的内核,而实现其高效运转的关键是对集团运作模式的个性化设计,该过程主要包括:一是明确交易主体。
集团交易主体即集团利益相关者,它们与集团的交易关系是集团运作模式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外部利益相关者和内部利益相关者。
二是制定交易标准。
集团集团运作模式路径设计应遵循以下标准:坚持核心价值;挖掘潜在价值;提升运营风效率;降低运营风险;稳定合作关系;卡位关键环节;攫取最大价值;放大协同效应。
三是选择交易方式。
集团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交易方式主要有市场型交易、行政计划型交易和产权型交易。
四是确定集团运作模式。
根据总部定位与资本输入、子公司定位与贡献价值二维度确定个性化集团运作模式,如深度干预型、专业及产业链型、极化组合型、横向组织型、对冲平衡型、强资本运作型、基金经理型、咨询与支持型和创新融合型等。
三、集团运作模式的价值集团运作模式的价值来源,主要包括价值要素、价值挖掘、价值破坏、价值创造、价值集成五个方面。
价值要素,即抓住价值的来源,在产生价值的方式、方法上进行整合。
如矿业企业、投资公司、知识产权经营、人脉经营(面谱)、维基百科商业模式;与价值要素对应的利润区发现模式主要有基础产品、要素控制、稀缺资源占有、核心技术驱动、独特产品、品牌模式、速度创新、创业家模式等。
价值挖掘,即产生基础价值后需要进一步挖掘并放大价值。
如后续产品开发,客户价值挖掘,服务效率提升,产业链上下游打通等。
价值破坏,即对既有产品、服务、运营的解构和颠覆。
如免费产品或免费服务,后续利润,性价比超越,便利性超越等;与价值破坏对应的利润区发现模式主要有免费模式、效率模式、低成本模式、颠覆模式等。
价值创造,即创造一个新的需求、产品、交易模式和体验。
如新服务方式,新的组织运营方式。
如阿里巴巴、苹果公司的iphone产品及其商业生态系统;与价值创造对应的利润区发现模式主要有专业化利润、客户发掘模式、客户解决方案、行业标准制定者等。
价值集成,即将各种业已存在的价值用组织、联盟、交易、服务网络进行整合。
如生态链构造,如联盟构筑等;与价值集成对应的利润区发现模式主要有“配电盘”模式、全价值链整合、供应链/生态链模式、管理周期/周期利润模式、跨行业整合、联盟/协作模式、垄断模式等。
集团运作模式推动集团创造至少五个维度的价值,包括风险价值、负向价值、运营价值、结构价值和范式价值。
风险价值,即风险价值是通过风险经营,风险的合理管理和处理获得的价值。
通过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和优化,不断提升风险管理和驾驭能力,实现超额风险价值创造。
负向价值,即负向价值是通过挖掘效率、控制时间、压缩成本、合并流程等手段从运作过程中挤压出的价值。
如管控运作大平台、营销管控、招投标管控、财务管控、制度流程编制等。
运营价值,即运营价值是通过管理、资源配置、能力建设带来的价值。
总部各部门通过各类共享平台建设,为全集团各级主体提供高效率、高质量、低价格的专业服务,帮助旗下各子集团更快的强化市场竞争力。
结构价值,即结构价值的产生是通过对结构设计,规律的驾驭,对集团集团运作模式的应用。
通过功能性甚至变革性的集团战略、集团运作模式、组织结构优化、精英型人才梯队的搭建、员工心智模式改造等途径,改良企业运作结构,实现集团整体的价值增值。
范式价值,即范式价值是通过范式、哲学、思考的创新,带来的新价值、新增长空间、增长方式。
通过持续的产业研究,把握国家宏观战略,熟知最前沿的战略思想和产业发展趋势,实现对企业未来发展节奏的掌控,为企业超前性的构建出来新的价值、新的增长空间。
综上,价值来源层、价值加工层、价值生成层,共同构成了集团运作模式的价值,并且通过价值设计、价值组织、价值生成、价值转换、价值支撑进行价值管理。
四、集团运作模式的进化集团运作模式的进化,是指集团运作模式应围绕集团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集团内外部交易关系的变化等权变因素进行适时的修正、进化、升级、切换乃至全面变革。
实现集团运作模式的进化,首先要全面梳理集团关系,包括母子公司的产权关系、组织关系、管理关系和子公司间的业务关系;其次要在设计系统层、制度层和文化层对集团运作模式进行优化升级;最后是产出新的集团运作模式。
五、集团运作模式的利润集团运作模式的利润模块要承接集团整体层面的能力战略,并通过持续匹配集团战略定位诉求,确保集团多个层次利润的斩获。
同时,总部层面的战略必须有效支撑集团运作模式的路径选择、价值创造、进化发展。
现实中的许多企业之所以业绩不佳,并不完全是正常的市场价格竞争过于残酷而导致的必然结果,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管理损失过大所致。
但是,几乎没有一个企业愿意将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管理损失”作为一个单独的成本项目来对待,实际上在财务处理时也很难做到(主要是不愿意这么做)。
企业通常会把“不正常”的管理损失划归并到一些“正常”的成本项目之中,或将之分摊到其它正常的成本项目之列,比如,把采购方面的管理损失划归到制造成本之列,把销售过程中出现的管理损失划归到销售费用之列(盲目采取低价销售导致的损失则往往不计算在成本之列)。
除销售过程中的错误定价(低价销售)导致的管理损失外,管理损失是企业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是“非正常的成本”,是管理行为不当造成的成本,因此有必要同正常的成本区分开来。
这种区分的三个直接好处:一是,警示类似的管理损失不再发生;二是,企业努力降低管理损失的过程,将是企业的管理不断改善的过程;三是,降低管理损失可能增加当期利润和企业在未来的竞争能力。
“管理损失”分为决策损失、结构性损失、采购损失、质量损失、事项浪费、人员损失六项。
决策损失往往是指企业中最严重的管理损失,重大的决策损失有时会使一个本身有良好前途的企业毁于一旦。
结构性损失是指由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工作(管理)流程设计等内部分工与分权方面存在缺陷,导致的企业资源内耗。
企业的组织是由一条横向的管理跨度、一条纵向的管理层次和一条职能辅助线构成的。
这三条线相交是企业结构性管理控制的一般情境。
结构在这里是分工协作的代名词,它的奥秘是要形成一种机制,能使工作以合理的成本及时完成。
结构存在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它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能够提高运行结果的质量,三是基于效率和质量的成本降低,四是能够增加企业的“安全系数”。
前面三种价值较好理解,后者比如将会计和出纳分开、不同的人分别掌握某一核心技术的不同部分、将采购者和使用者分开、将资金流和物流分别交由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掌管等。
然而,尽管分工合作是组织结构存在的理由,但任何事情走过了就违反了它的初衷(到达了它的反面)。
结构性损失由此而产生。
采购损失是指,企业在采购过程中由于战略、策略、技巧不到位或存在人的自私行为,导致的各种损失。
做得好的企业这方面不存在太多的空间,但不是自认为不存在空间的企业都一定是在这方面控制得好的企业。
质量损失是指,任何产品、服务和工作的缺陷都将给企业的利益造成相应的损失。
所以,如果有企业承认自己在产品、服务和工作的任何方面存在缺陷,他就等于承认了质量损失在他们企业是存在的,因此他们就应该努力降低这种损失。
认为自己的企业不存在的任何质量问题的企业几乎是没有的,而容忍质量问题的老总却是大有人在。
他们通常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哪个企业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质量问题,我们的企业比我们的许多同行在这方面做得都好”。
越是好的企业的、大的企业、产品质量高的企业越是注重质量问题。
通用集团的产品质量已经非常之高了,但他们还在追求“六西格玛”精神。
事项浪费里所说的事项,是指企业中的各种具体的资源、工作、财产等。
如水、电、煤、汽、油、时间、车辆、机器、空间、工具、设备、纸张、用品等等。
这些看起来是一件件的“小事情”,但如果管理不善,累计起来对企业来说就是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