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沙化的动态驱动力分析与防治策略——以内蒙古敖汉旗为例
内蒙古地区土地沙漠化及荒漠化防治
内蒙古地区土地沙漠化及荒漠化防治[摘要]:沙漠化已成为内蒙古地区一个重大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
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程度是沙漠化发展或逆转的主导因素。
人类经济活动强度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造成内蒙古地区农牧交错带的逐渐北移,大面积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地表植被覆盖的减少,使得以风沙活动为主导外营力的沙漠化过程得以发展。
内蒙古地区近 50 年来的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展,已达近 18.5万km2,其蔓延的速率呈加快的趋势。
据历史资料分析、野外调查和遥感动态监测与评价,对典型沙漠化地区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过程的发展及其防治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内蒙古地区;土地利用;沙漠化1、引言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内蒙古的沙漠化(沙质荒漠化)以其面积广大和发展迅速而引人关注。
根据内蒙古自然环境背景、人类活动与社会经济特点及其相互作用,通过近 20 年沙漠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我们将沙漠化的概念总结为:沙漠化是在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与自然资源环境不相协调所产生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
内蒙古沙漠化的发生发展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历史,而且尤以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速度为最快。
沙漠化过程使土壤的风蚀—风积作用加剧,破坏了土壤的理化性质,降低乃至丧失了土地生产潜力,并使自然环境趋于恶化,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也严重影响广大农牧区人民生活水平和生存环境。
为此,深入开展人为作用,特别是土地利用在沙漠化过程中作用的研究,对于阐明沙漠化形成机制,丰富沙漠化研究的理论和制定防治沙漠化的政策及措施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内蒙古地区沙漠化的发展与时空分布早在1977年联合国荒漠化会议明确地指出“荒漠化是指土地滋生生物潜力的消弱和破坏,最后导致类似荒漠的情况,它是生态系统普遍恶化的一个方面”,历史时期的土地沙漠化主要发生在干草原及荒漠草原地带和干旱地带的沙漠边缘河流沿岸或深入到沙漠内部的河流下游地区。
内蒙古荒漠草原退化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态保护措施,实行封草禁牧,生态移民,建立永久生态保护 区 ,才 能 突 出 体 现 草 原 的 特 殊 生 态 功 能 [2]。 3.6 明确治理目标,突出治理重点 注重保护,限制载畜规
模,促进草原良性循环,实现永续利用。 严禁开垦和滥用草
原,加快退化草原治理,恢复草原植被,制定科学合理的草
原利用规程,促进和维护草原生态良性循环。 建立功能多样
收 稿 日 期 :2010-09-12 作者 简 介 :高 二 友 (1960—),男 ,畜 牧 师 ,主 要 从 事 草 原 行 政 执
法与草原监督管理工作。
2 草原退化的危害及其原因分析 2.1 草 原 退 化 的 危 害 草 原 退 化 是 草 原 生 态 系 统 结 构 失 调、物质再生能力下降、生态功能衰退的逆向演替过程。 草 原退化使生物群落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恶化, 从而引起草 原植物及土壤的质量衰退。 主要表现在草原植被的盖度和 高度下降、草类的产量和质量降低、毒害草比例上升、生物 多样性和稳定性减弱、自然恢复功能弱化或丧失。 草原退化 还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沙化加剧、沙 尘暴频发、洪涝灾害泛滥、草原鼠虫害严重等一系列生态问 题 ,使 草 原 上 广 大 牧 民 的 生 存 环 境 恶 化 [2]。 2.2 草原退化的原因 草原退化既有自然因素, 也有人为 因素,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自然因素主要是气候变 暖、降雨量减少、自然灾害侵袭和草原鼠虫害等。 人为因素 主要包括超载过牧、滥垦滥挖、水资源不当利用、矿产开采、 工程建设等活动, 也包括草原管理及资源开发利用政策的 不足[2]。 严重的超载过牧造成了对草原资源的掠夺式利用 , 加剧了草原退化、沙化和干旱化趋势,同时又为鼠害发生创 造了有利条件。 长期以来, 由于人们对草原重要性认识不 足,重利用、轻保护,多索取、少投入的现象非常突出,致使 草原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草原投入严重滞后,使得投入与产 出极不平衡, 基础设施建设远不能满足草原保护建设的需 要。 另外,随着牧区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人们对草地资源 的掠夺性利用愈演愈烈,草原生态环境继续恶化,草原畜牧 业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受 到 严 重 威 胁 [4]。 3 草原退化的治理对策
呼伦贝尔草地沙化特征及防治措施探讨
示 . 伦 贝尔 草 地 受 风 蚀 危 害 的草 地 面 积有 4 1 2万 公 顷 约 呼 3. 6 占 地 区草 地 总 面 积(166 12 . 7万 公 顷) 3 .1 的 83 %。其 中 , 己经 发
呼伦 贝 尔 草 地 是 我 国 北 方 保 存 相 对 比较 完 整 的 草 原 牧
2. 37 4
16 32 2 5 6 4 9 8 73 1 4 00 52 4 5 7 2 19 6
2 44 4 7 5 5
5. 89 4 9. 70 2 7 .7 1 o 5. 29 4
6 .1 36
草 地 沙 化扩 展情 况 ,据 卫 星 遥 感 调 查 ,0世 纪 8 代 2 0年 末 期 , 伦 贝尔 草 原 各 类 沙 化 草 地 总面 积 3 . 公 顷 , 占 呼 28万 约 该 区沙 害 草 地 总 面积 的 2 1 到 2 纪 9 . %, 0世 9 0年 代 末 己达 到
内蒙 古 自治 区总 土 地 面 积 183万 公 顷 , 地 资源 比 较 1. 草
海 拉尔 区
4 63 7 9 Fra bibliotek61 9
15 . 4
14 1 4 2
3. 04 2
35 1 2 8
6 . 81 3
新 巴尔 虎 左旗 新 巴尔 虎 右旗 陈 巴尔虎 旗 鄂温 克 旗
总计
2 6 34 137 4 39 9 16 63 1 3 59 98 4 7 37
4 1 19 3 62
沙 危 害 草 地 面 积 的 3 . %和 地 区草 地 总 面积 的 1 . 。 呼 64 39 据 %
化 。 沙 肆 虐 、 进 人 退 已严 重 困 扰 当地 牧 业 生 产 和 牧 民 E 流 沙 t 常 生活 。 2 纪 9 据 0世 o年 代后 期 11 : 0万 T 卫 星 遥 感 资 料显 M
《2024年内蒙古西部沙区植被指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范文
《内蒙古西部沙区植被指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篇一一、引言内蒙古是我国的重要生态屏障,其中西部沙区作为典型的荒漠化地区,其植被的动态变化直接关系到区域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改善。
本文旨在探讨内蒙古西部沙区植被指数的动态变化情况,并分析其驱动因素,以期为该区域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1. 研究区域本研究以内蒙古西部沙区为主要研究区域,该区域地处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沙化现象严重。
2. 研究方法(1)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遥感技术手段,获取内蒙古西部沙区近十年来的植被指数数据。
(2)数据处理与分析:运用GI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比较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对植被指数的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并运用相关性分析等手段探究其驱动因素。
三、内蒙古西部沙区植被指数动态变化通过对近十年来的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我们发现内蒙古西部沙区的植被指数呈现以下动态变化:1. 总体趋势:近年来,随着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的不断推进,内蒙古西部沙区的植被指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这表明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步改善。
2. 空间分布:从空间分布上看,植被指数的增加主要发生在沙区的边缘地带和部分绿洲地区。
这些地区的植被类型以草原、灌木林等为主,具有较强的生态恢复能力。
而在沙区核心地带,由于沙化现象严重,植被指数的增加相对较慢。
四、驱动因素分析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影响内蒙古西部沙区植被指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气候因素:气候是影响植被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内蒙古西部沙区的降水量有所增加,这为植被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外,风速的降低也有利于减少沙尘暴等极端天气的发生,从而有利于植被的生长。
2. 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
这些工程在内蒙古西部沙区得到了广泛实施,如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工程,有效地促进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植被的恢复。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退化与沙化草地现状及治理对策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退化与沙化草地现状及治理对策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退化与沙化草地现状及治理对策摘要阐述了锡林郭勒盟退化与沙化草地现状,从自然因素、放牧因素、制度因素等方面对草地退化与沙化的成因进行分析,针对目前生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以期促进牧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保证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草地;退化;沙化;现状;成因;治理对策;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长期以来,草原牧区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干旱、风沙、水蚀、盐碱、内涝、地下水位变化等)等不利自然因素及人口发展和牲畜超载、滥垦滥挖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鼠、虫害和毒草滋生,受害面积不断扩大,引起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经济的发展[1-4]。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草地近年来退化与沙化越来越严重,草地的利用性能下降、土壤肥料丧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牧区生态系统[5-6]。
研究锡林郭勒盟退化、沙化草地现状和建设措施,对于牧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1 自然概况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东,包括锡林浩特、阿巴嘎、东乌珠穆沁、乌拉盖、镶黄、西乌珠穆沁、苏尼特左、苏尼特右、二连浩特9个纯牧业旗(市、区)和正镶白、正蓝、太仆寺、多伦4个旗县的纯牧业苏木及半农半牧苏木(乡),共21个牧业苏木,564 个嘎查,58 308户牧业户,牧业人口26.56万人。
锡林郭勒盟草原是欧亚大陆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北纬41°35′~46°46′,东经111°9′~119°58′,总面积19.14万km2,其中可利用天然草地17.77万km2,天然草地面积是我国重点牧区中面积最大的。
海拔800~1 400 m;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0~4.8 ℃,极端最高气温39.9 ℃,极端最低气温-42.4 ℃;无霜期100~136 d,年降水量150~400 mm,而且年内分布不均,年际变化较大;日照时数为2 900~3 200 h;年蒸发量,大部分地区在1 500~2 000 mm,西北部可达2 500~3 000 mm;全年平均风速为3.5~5.6 m/s。
赤峰市敖汉旗草地资源面临着沙化危机及恢复措施
关 键 词 : 地 沙化 , 尘 暴 , 合 治 理 草 沙 综
1 草 地 沙 化 现 状
敖汉 旗 位 于 赤 峰 市 东 南 部 , 处 农 牧 交 错 带 , 地 北 农 田 。 据 1 9 年 统 计 , 旗 耕 地 由 建 国 初 的 93 全
靠 科 尔沁 沙 地南 缘 , 靠 燕 山 山地 , 鲁 儿 虎 山脉 横 1 . 7万 h 扩 展 到 2 . 3h , 加 5 , 仅 昔 南 努 46 m。 3 3 m。 增 9 不
2 引发 草 地 沙 化 原 因
主 , 区 轮牧 尚少 , 一 块 草地 常 年放 牧 , 划 在 并且 放 牧 时 间不 均匀 , 致 草地 过 渡放 牧退 化 , 落 中禾 本科 、 导 群 豆
2 1毁 草 开 荒 , 植 农 田 , 坏 草 地 植 被 : . 种 破
草 是 牲 畜 的 粮 食 , 地 是 放 牧 业 赖 以 生 存 和 发 科 牧 草减 少 , 草 草群 盖度 , 度 下 降 , 蒿 、 毒 等 有 害 高 冷 狼
( 内蒙 古 敖 汉 旗 草 原 工 作 站 , 惠Leabharlann 0 4 0 ) 新 2 3 0
摘 要 : 汉 旗 草 地 由 于 受 人 为 和 自然 因素 影 响 , 其 是 人 为 破 坏 ( 采 挖 药 材 、 牧 、 荒 种 田 、 建 ) 致 大 面 积 敖 尤 如 过 开 乱 导 草 地 退 化 、 化 , 地 生 产 力 下 降 , 被 稀 疏 , 境 不 断 恶 化 , 尘 暴 频 繁 发 生 , 重 影 响 农 牧 民 经 济 发 展 。 为 了 改 沙 草 植 环 沙 严 变 这 种 状 况 , 用 农 业 措 施 进 行 人 工 促 进 沙 化 草 地 恢 复 ( 工 种 草 、 封 、 耕 翻 ) 及 在 不 同 草 地 退 化 区域 实行 利 人 围 浅 以
对内蒙古草原沙化退化现状及建设策略的再认识
对内蒙古草原沙化退化现状及建设策略的再认识作者:吉尔格拉侯云莹来源:《北方经济》2013年第05期一、草原沙化退化的主要原因(一)人为因素1.政策失误草畜双承包实际上是畜的承包在先,草的承包在后,其实际实施时间相差十多年。
在这十多年间,个人的牲畜在集体的草场上放牧引起了对草场的掠夺式利用,加快了草原的退化和沙化。
2.在出现沙化、退化时,没有正确总结经验教训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草原开始退化、沙化,但在此期间,没有认真、客观、实事求是地去总结经验,没有制定合理、科学、可行的行政和技术的措施。
3.重视管理层意见,轻视专业人员的建议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国内外、区内外的有关专家已经提出了关于草原的生态问题。
但由于当时的建设要求等多种原因,没有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在建设中失去了最佳调整时期和机会。
管理层的人事安排中也不同程度地存着重视感觉、不重视专业的现象。
4.政绩观作怪,乱开垦历史上内蒙古草原有三次大的开垦。
其中两次发生在新中国建立以后,而最后一次是在改革开放的90年代,加速了草原的退化沙化。
5.对草地的掠夺式的利用加快了其退化由于对草地资源的过度、掠夺式的利用,加快了草原的退化和沙化,使部分草原生态出现了恶性循环,威胁着地区生态环境。
6.资金使用的效率低草原建设的投资主体是中央资金和农牧民,而自治区由于地方财政困难等原因多年来投入很少。
国家投入资金利用中,由于资金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影响了资金使用的效率。
7.对农、林、草的认识不完善没有科学地认识林草最重要的作用是保护地球生态安全、人类生存安全、草原生产安全的客观原理。
(二)气候因素1.连年的干旱及异常气候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恶化加速了气候的异常变化,如干旱年的比例加大、风沙发生次数变多、危害性天气增加等,都加快了草原生态的恶化。
2.降水的不均衡降水的量和单次降水量的变化,尤其是植物生长期单次有效降水量的减少也加快了草原的退化。
(三)草原质地的变化,加速了草原的退化沙化由于多年来超载放牧和不合理利用引起了草原熟土层土壤养分的损失,草原土壤质地变贫瘠,影响了草原植被的生长。
《2024年内蒙古西部沙区植被指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范文
《内蒙古西部沙区植被指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对气候和自然条件的变化具有敏感的响应。
特别是内蒙古西部的沙区,其植被指数的动态变化不仅关系到当地生态环境的稳定,也与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息息相关。
本文旨在探讨内蒙古西部沙区植被指数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为区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概况内蒙古西部沙区位于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地理位置独特,气候条件复杂。
该区域包括沙漠、戈壁等不同地貌类型,植被类型多样,以草原、荒漠植被为主。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三、植被指数动态变化分析(一)数据来源与处理本研究采用遥感技术手段,利用长时间序列的卫星数据,对内蒙古西部沙区植被指数进行动态监测。
通过提取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等指标,分析该区域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
(二)动态变化特征通过分析发现,内蒙古西部沙区植被指数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体上,该区域植被指数呈现上升趋势,表明近年来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尺度上,植被指数的变化存在差异。
四、驱动因素分析(一)气候变化因素气候变化是影响内蒙古西部沙区植被指数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该区域的气候呈现出干旱化、暖湿化趋势,这对植被的生长和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降水量的增加有利于植被的生长,而温度的升高则可能对部分植被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二)人类活动因素人类活动也是影响内蒙古西部沙区植被指数的重要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加强,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导致土地退化、沙漠化等问题日益严重。
此外,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程的实施也对植被指数产生了积极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一)结论通过对内蒙古西部沙区植被指数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影响该区域植被指数的重要因素。
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现状、潜在危险及对策
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现状、潜在危险及对策作者:张德平冯宗炜来源:《北方经济》2006年第15期呼伦贝尔草原是生态环境脆弱区。
由于恶劣气候环境的影响,加之近百年以来人类不合理的过度利用产生的负面作用,导致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生态恶化环境破坏逐步加剧。
呼伦贝尔草原大规模沙漠化的生态灾难正在向我们逼近,这对东北、西部松辽平原的生态安全也将构成威胁。
面对近年来沙漠化加速发展的现实,必须果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生态安全面临的挑战。
一、沙质草原生态地质环境的脆弱性强劲的风力构成风蚀沙化的动力,巨厚的松散沉积物为风蚀沙化准备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干旱少雨、冬季漫长、温差显著的气候条件,阻隔强风与散沙结合为害的草原植被和土层非常薄弱。
以上是构成沙质草原脆弱生态地质环境的四个关键要素。
呼伦贝尔草原具备了以上全部条件。
(一)深厚的松散沙层是风蚀沙化的物质基础以海拉尔河、呼伦湖-克鲁伦河为分界线,呼伦贝尔草原大体分为三大生态地质单元:(1)海拉尔河北部的典型草原,(2)呼伦湖-克鲁伦河以西的干旱草原,(3)兴安岭以西的伊敏河两岸,海拉尔河以南,克鲁伦河以东广大地带的半湿润、半干旱沙质草原,其范围大致与海拉尔构造盆地相当。
严重的风蚀沙化主要发生在沙质草原上。
新生代中期,曾经被夷平的大兴安岭地带开始间歇式穹曲-断块上升运动,并持续到新生代晚期的晚更新世。
伴随大兴安岭地带的上升,海拉尔盆地从新生代早期开始形成并接受沉积,在晚更新世形成分布广泛、松散无胶结的海拉尔组含砾中-细砂、黄土状亚砂土和粉土,其平均厚38米,最厚102米,最薄9.5米。
海拉尔组松散细粒沉积物构成草原的成壤母质,同时也构成风蚀沙化的丰富沙源,是呼伦贝尔草原风蚀沙化的物质基础。
(二)气候干旱多大风,为沙漠化创造条件并提供强大动力沙质草原区多年平均降水量240~350毫米,多集中在7~9月且变率较大。
年平均气温–1℃~3℃,冬季干燥寒冷漫长,春季少雨多大风,夏季短促。
内蒙古草原沙漠化社会实践调查的策划及安排
内蒙古草原沙漠化社会实践调查的策划及安排——内蒙古草原沙漠化社会实践调查的策划及安排策划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一:活动动身点及立意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显现的越来越猖獗的沙尘暴天气,带来了许多的人员伤亡和庞大的经济缺失。
众所周知,北京春天显现的沙尘暴天气让多少向往北京的人现在“谈京而色变”,北京的居民更是被沙尘暴天气困扰得苦不堪言!然而,事实上,内蒙古的沙尘暴远远比北京的严峻的多。
据报道,内蒙古中部和西北地区是沙尘暴和强沙尘暴过程最多的地区!今年1月2日,内蒙古自治区北部牧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和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显现大风扬沙天气,最大风力达到9级,大风将地面的积雪、沙土和干枯的牧草卷得漫天飞扬,天地之际白茫茫一片;5月4日,内蒙古显现大范畴大风、扬沙、沙尘暴天气,其中呼和浩特市地区遭遇强沙尘暴,是今年当时以来最强的一次;一浪更比一浪高,就在6月14日如此一个炎炎夏日的下午,一场强沙尘暴突击了塞外青城呼和浩特。
这一则则的新闻报道真是让人触目惊心!由此可见,内蒙古的沙尘暴天气确实是达到了令人一辈子畏的地步了。
然而,沙尘暴只只是是一种天气现象,隐藏在这种现象下面的缘故才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摸索的咨询题。
据专家分析,中国北方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沙漠化土地的持续扩展以及沙漠化程度的持续加重,是沙尘暴频频发生的重要缘故。
确确实实,内蒙古草原的退化速度之快,足以让所有的知情人担忧不已、深感痛心。
许多到内蒙观赏草原的游人却不由得发出了“草原之上难见草”的感叹!曾几何时,令人向往的内蒙古那绵亘千里的绿色海洋,变成为让人败兴甚至令人一辈子畏的荒漠;曾几何时,风景秀美,牛羊满地的塞外明珠变得变得如此贫瘠;曾几何时,人们心目中“风吹草地见牛羊”的景象再也不存在了,而是被大风狠狠的吹上了天空,变成了“大风吹过,昏黄一片”!近年来,滥垦乱采、超载放牧、滥用水资源等人为因素让草原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蒙受了庞大的灾难。
“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家乡——达茂旗,曾经是水丰草美的地点,今年却遭受到了60年不遇的大旱灾,全旗约有135万亩草场遭受蝗虫的突击。
内蒙古沙化草地治理研究
贺 斯格 乌拉 牧场 和哈拉 盖图牧 场境 内 ,总计为 l33.3 一 层 固沙 网,用竹签 固定 固沙 网于沙地上 。平坦 区用
公 顷严 重沙化草地 ,治理 时间为两个月 。选择 了l0块 围封方式进行封育 。
不 同地 区为试 验样 地 ,对 133.3公 顷沙地 进行 了试 验 1.3.2 种子配置
缓坡 区和平坦区 ,在未治理之 前风蚀坑 区和 陡坡 区基 1.3.3 种子种植
本 无植 被 覆盖 ,而 缓坡 区和平 坦 区有稀 疏 的植 被覆
用沙 障做成2m×2m的菱 形 网格铺 设 于沙地 中央
盖 。
的严重风 蚀 区域 内 ,在 2m×2m的菱形 网格 内十字 条
1.2 试验设计
性 治理 。其 中 1块样 地为2015年治 理 ,面积为 12.4公
种子 选 择一 年生 和 多年生 种 子混播 ,豆科 和禾
顷 ;其余 样地 为2016年 治理 ,面积 为 120.9公 顷 。将 本科 混播的方案 。一年 生为快 速生长 固定沙地 ,为多
样地 主要 分成4个 区域 ,分别 是风蚀坑 区 、陡坡 区 、 年生植 物提供适宜 的生长环境 。
进人 21世 纪 以来 ,环境 问题 已经 逐渐 被各 国普 30。的区域 ,采用机械 沙障 、人工撒播 和枯 草铺设 相
遍重视 。 由于 以往缺乏对 环境 保护的认识 ,导致环 境 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理 ;缓坡 区采取 的治理方式 为人 工
急剧 恶化 ,环境污染 日趋严 重 。在我 国经济 发展 较缓 撒播 、苇帘铺设等 。
我 国对 草原 生态 环境保 护 已经 建立 了 比较 完善
如机械沙障 、生物沙障 、人工撒播 以及枯草铺设等多 的补偿机制 ,为禁牧 区的人 口制定 了养老 、助学 、创
内蒙古沙打旺草地衰退原因及其恢复技术
内蒙古沙打旺草地衰退原因及其恢复技术关键信息项:1、沙打旺草地衰退的主要原因2、沙打旺草地恢复技术的具体方法3、相关技术的实施步骤和要点4、恢复效果的评估标准和时间节点5、各方在恢复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11 引言沙打旺作为一种优质的牧草,在内蒙古地区曾广泛种植。
然而,近年来沙打旺草地出现了衰退现象,严重影响了草地的生态功能和畜牧业的发展。
为了深入探究沙打旺草地衰退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恢复技术方案,特制定本协议。
111 沙打旺草地衰退原因分析1111 气候变化内蒙古地区气候多变,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频发,影响了沙打旺的生长和发育。
1112 过度放牧不合理的放牧强度导致沙打旺草地植被破坏,土壤肥力下降。
1113 病虫害侵袭病虫害的爆发使得沙打旺植株受损,生长受阻。
1114 土壤质量恶化长期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土壤板结、盐碱化等问题,影响沙打旺的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
112 沙打旺草地恢复技术1121 围栏封育划定一定区域进行围栏封育,限制放牧和人为干扰,让草地自然恢复。
1122 补播改良选择适宜的草种进行补播,优化草地植被结构。
1123 施肥管理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改善土壤肥力。
1124 病虫害防治定期监测病虫害情况,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
113 恢复技术实施步骤和要点1131 围栏封育实施步骤首先,确定封育区域的边界,并设置牢固的围栏。
其次,在围栏周边设置警示标识,防止人为破坏。
在封育期间,定期巡查,确保封育效果。
要点:围栏的质量要可靠,巡查工作要认真负责。
1132 补播改良实施步骤进行土壤检测,选择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草种。
在适宜的季节进行播种,播种后注意保湿和镇压。
要点:草种的选择要科学,播种时机和方法要得当。
1133 施肥管理实施步骤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制定施肥方案,选择合适的肥料品种和施肥量。
采用撒施、条施等方法进行施肥,施肥后及时浇水。
要点:施肥量要精准控制,避免过量施肥造成环境污染。
《内蒙古西部沙区植被指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范文
《内蒙古西部沙区植被指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篇一摘要:本文旨在分析内蒙古西部沙区植被指数的动态变化,并深入探讨其驱动因素。
通过对历史卫星遥感数据的解析与比对,以及实地调研数据的结合,揭示了沙区植被的生长情况及趋势,进一步揭示了植被动态变化背后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对于促进沙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加剧,沙漠化问题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
内蒙古西部沙区作为我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植被状况对当地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通过对卫星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沙区植被指数的动态监测与评估成为了可能。
本文通过系统研究和分析内蒙古西部沙区植被指数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为沙区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一)研究区域本文的研究区域为内蒙古西部的沙区,包括典型的沙漠、沙地和半荒漠化地区。
(二)研究方法1. 数据来源: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长时间序列的植被指数数据,结合地面调查数据。
2. 分析方法:采用遥感影像解译技术、GIS空间分析方法、以及统计分析手段,对植被指数进行动态监测和趋势分析。
三、内蒙古西部沙区植被指数动态变化(一)时间序列分析通过对卫星遥感数据的解析,发现内蒙古西部沙区植被指数在近几十年内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
总体上,随着生态保护措施的推进和气候的微妙变化,沙区植被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特别是在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后,局部区域的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
(二)空间分布变化在空间分布上,植被指数的变化呈现出显著的区域性差异。
沙漠边缘、河流沿岸以及一些绿洲地区植被恢复较快,而一些较为偏远和干燥的区域恢复较慢。
四、驱动因素分析(一)自然因素气候条件是影响沙区植被生长的主要自然因素。
近年来,虽然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明显,但局部地区的小气候环境也有所改善,如降水量的增加和温度的适宜性提高,为植被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中,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是促进沙区植被恢复的主要措施之一。
《内蒙古西部沙区植被指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范文
《内蒙古西部沙区植被指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篇一摘要:本文旨在分析内蒙古西部沙区植被指数的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
通过对沙区多年来的卫星遥感数据及相关气候、土壤、土地利用等数据进行整合研究,探索沙区植被的生长变化情况,分析植被变化背后的自然因素与人为活动的影响。
通过分析研究,本文希望为该地区生态保护与恢复、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提供理论支持与科学依据。
一、引言内蒙古西部沙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其植被的动态变化不仅关系到区域生态环境的稳定,也与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沙区植被的恢复与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研究沙区植被指数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对于指导沙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一)研究区域本研究以内蒙古西部沙区为主要研究对象,该区域具有典型的沙漠化地貌特征,植被类型多样,包括荒漠、草原等。
(二)研究方法1. 数据来源:采用长时间序列的卫星遥感数据,结合气象、土壤、土地利用等数据进行分析。
2. 分析方法:通过遥感影像处理技术获取植被指数数据,利用统计分析、空间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手段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三、内蒙古西部沙区植被指数动态变化分析(一)时间序列变化通过分析多年来的卫星遥感数据,发现沙区植被指数呈现整体上升趋势,表明沙区植被在逐渐恢复。
但不同年份间存在差异,受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
(二)空间分布变化空间上,沙区植被指数在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一些地区的植被恢复较快,而部分区域受土地利用方式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植被恢复较慢。
四、驱动因素分析(一)自然因素气候是影响沙区植被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近年来,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有利于沙区植被的生长和恢复。
此外,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自然条件也对植被的分布和生长产生一定影响。
(二)人为因素人为活动对沙区植被的影响不容忽视。
一方面,过度开垦、放牧等土地利用方式导致土地退化、沙漠化加剧;另一方面,政府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荒漠化治理等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沙区植被的恢复。
土地沙漠化与草原退化的成因与对策
土地沙漠化与草原退化的成因与对策近年来,土地沙漠化和草原退化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从成因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地沙漠化的成因1.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降水量减少,干旱现象加剧,从而促进土地沙漠化的发生。
2. 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导致土地的水分和养分流失,使土地失去保持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从而加速了土地沙漠化的进程。
3. 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如过度采矿、滥伐森林等,破坏了土地的生态平衡,加剧了土地沙漠化的程度。
4. 不合理的农业种植方式:不合理的农业种植方式,如大规模的单一作物种植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破坏了土壤的结构和生态系统,加速了土地沙漠化的发生。
二、草原退化的成因1. 过度放牧:过度放牧导致草原植被被过度破坏,土壤质量下降,从而导致草原退化。
2. 水源枯竭: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一些地区的水源枯竭,导致草原植被无法正常生长,从而引发草原退化。
3.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等,对草原植被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加速了草原退化的进程。
4. 土地过度开发:过度开发土地导致草原植被的破坏,使得草原退化加剧。
三、土地沙漠化和草原退化的对策1. 加强生态保护:加强土地和草原的生态保护,保护植被和土壤的完整性,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2. 推广可持续农业:推广可持续农业种植方式,采用轮作和混作等措施,减少土地的破坏,提高土壤的质量和保水能力。
3. 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管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
4.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土地沙漠化和草原退化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
5.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对土地沙漠化和草原退化问题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土地沙漠化和草原退化是当前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其成因复杂多样。
敖汉旗防沙治沙营造林技术模式研究
沙治沙营造林系列技术,形成集“防沙治沙、植被恢复、资源 利 用”三 位 一 体 的 沙 地 综 合 治 理 技 术 模 式,实 践
证明: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森林的质量和效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2020 年 9 月
J
ou
r
na
lo
fGr
e
enSc
i
enc
eandTe
chno
l
ogy
第 17 期
敖汉旗防沙治沙营造林技术模式研究
索明礼1,黄 平2,徐铁军2,史国利3,赵亚洲4,郭凤才4,王桂华5
(
1.内蒙古敖汉旗林业和草原局,内蒙古 敖汉 024300;
2.内蒙古敖汉旗三义井林场,内蒙古 敖汉 024300;
中,四周用湿土回 填,每 株 浇 水 50kg,沉 实 后 再 用 湿 土
2
填满坑并踩实;造林株行距为 3m×3m,
1110 株/hm .
(
3)樟子松新疆杨栽植成活率 ≥90% .
2.
1.
4 浇水
每年 浇 水 3 次,栽 植 浇 水 1 次,
6~7 月 份 补 水 一
次,
8~9 月份补水一次.
2.
踩实;根据苗木高度 培 30cm 的 抗 旱 堆;造 林 株 行 距 为
2
2m×4m,
1260 株/hm ,林带宽 16m.
(
2)樟子松栽植 方 法,樟 子 松 采 用 随 起 苗 随 运 输 随
栽植方法,栽植时 采 用 座 水 栽 植;栽 植 坑 规 格 为 40cm
种树种草 治理沙化
种树种草治理沙化
张立华
【期刊名称】《内蒙古林业》
【年(卷),期】1992(000)007
【摘要】敖汉旗位于科尔沁沙地南缘,沙化面积259万亩,分布在北部12个乡镇苏木。
风沙干旱是我旗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影响我旗农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根治沙害,开发沙地资源就成了我旗长期的战略任务。
从70年代开始,敖汉旗委、旗政府开展了以造林种草为中心的治沙大战。
【总页数】2页(P4-5)
【作者】张立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28.4
【相关文献】
1.赤峰市飞播种草治理退化、沙化草地关键技术研究 [J], 扈延成;崔凯;巴布拉;张爱东
2.治理沙化草原建设绿色屏障——辽宁省草原沙化治理三年成效斐然 [J], 李洪彪;陈曦
3.若尔盖飞播种草治理沙化草原成效显著 [J], 苟文龙;李元华;李开章;周纯兵
4.总结先进经验加大工作力度推进黄河故道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在黄河故道沙化土
地综合治理项目工作部署座谈会上的讲话 [J], 祝列克
5.种草种树改造西北—兰州大学科学讨论会种草种树专场述评 [J], 唐少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草地沙漠化与治理的综合研究
草地沙漠化与治理的综合研究草地是世界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对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人类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种的暴增,草地沙漠化现象日益严重,给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压力。
草地沙漠化的治理是一个全社会的综合性问题,需要各级政府、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和广大公民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本文将综合研究草地沙漠化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一、草地沙漠化的成因草地沙漠化是指草地生态系统退化为沙漠生态系统的过程。
因此,导致草地沙漠化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点:1. 过度开垦杀草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杀草不当,使得草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地表层土壤不断流失,使草地变得贫瘠,从而导致草地沙漠化。
2. 气候干旱、水土流失气候变化日趋明显,干旱极少的草地也面临不足的水源,导致了水土流失的加剧。
3. 土地荒漠化在草地上过度耕种、砍伐和采矿等人类活动,加速了土地荒漠化,同时也造成草地沙漠化。
4. 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包括人为活动、地球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变化等,都可能对草地沙漠化产生影响。
二、草地沙漠化的危害草地沙漠化给人社会和自然环境都带来了诸多的危害:1. 生态环境恶化草地沙漠化会导致土地沙漠化,渐渐地失去土壤和营养层,使得水分及其生态支持作用减弱,生态环境也会随之恶化。
2. 夫妻无法种植食物草地沙漠化会导致草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因此,草地上的动物和植物数量骤减,农民就无法种植足够的食物。
3. 持久性灾害草地沙漠化因导致的干旱和水土流失可能会产生一系列持久性灾难,如干旱、水源短缺、食物匮乏、土壤侵蚀、风沙暴等。
4. 让动物物种灭绝草原沙漠化导致动植物丧失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近年来,许多新闻已经刊登了关于草原沙漠化对草原动物种群造成破坏的报道。
三、草地沙漠化治理的措施为了保护草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治理草地沙漠化:1. 合理的草地利用根据不同地区的草地生态环境特点,实行合理的草地利用计划,通过因地制宜的方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鸳 譬 萎
}
摘 要本 究 内 古 治 敖 旗 例基 遥 技 ( )地 信 技 (S研 了 汉 薯 :研 以 蒙 自 区 汉 为 ,于 感 术R 和 理 息 术G ) 究 敖 旗 S I, 段 期 (9 0 年草 沙 的 间 局演 势 和 化 律并 其 化 地 观 局 态 趋 茇 时 内10 0 )地 化 空 格 、化 态 变 规 ,对 沙 草 景 格 动 和 9. 0 2 势 行 析 预 ,而 对 泛 问 做 影 因 的 析并 出 相 的 治 略 进 分 和 测从 针 广 性 题 以 响 素 分 ,提 了 关 防 策 。 关 键 蒡
气候的变化, 将对我国的气候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草地沙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雨 、 风力 、 温度状况等方面 。为此搜集敖汉旗近年来的有关气 象数据, 并进行分析。 首先,该研究区显著特点为降雨量少而蒸发量
~
大 , 均年 降雨量 在 2 04 0 之 间 , 平 1-2mm 图一 为 近年
发生 的程 度 , 速 、 迅 准确地制 定草地 沙化 预 防对 策 与
5 年代以来,我国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的气候, O在 一系列波动变化 中呈现 出明显的变暖、 变干趋势, 其
中降雨量 减少 和气 温升 高 的趋 势尤 为 显著 。全球 性
措施, 合理布局沙漠化防治决策和工程, 科学的利用 和保护草地资源,保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 要的意义。 1 驱动力分析 根据实验监测和分析的结果,结合实地调查发
一
词: 草地 沙化 ; 监测 ; 析 分
例
中图分类 号 : 7 X1 1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6 14 9 . 0 0 1—0 30 1 7 -7 2( 1 )20 3 .4 2
A src: ae nrmoesn ig( S a dg o a hcifr t ntc oo i ( I )ti p p r o kAo b t tB sdo a e t es n R ) n eg p i nomai h lge G S,hs a e to r o en s
敖汉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敖汉旗在不 同时段草地
沙 化的空 间格局 ,对 近年来 的草原 沙化 动态 和 趋 势
1 . 1自然因素
从 自然 因素分 析 , 近百 年 来 , 其 是 自 2 尤 0世 纪
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对其沙化驱动机制进行分析 和研究。本研究对于及时准确的评价该区草原沙化
h n a t n m o sr g o fI ne o g la f re mpl n d e e r h o he s a i lp te , v l to d a uo o u e i n o n rM n o i o xa e a d ma e ar s a c n t p ta a tr e o u i n a n n v ra in o a sa d d s ri c to r m hepe o f 1 9 o 20 0. e s me tme h spa rma e a l ss a to fg s l e e tf a i n fo t r d o 0 t 0 Att a i ,t i pe d nay i i r n i i 9 h a o e a t f hes n y g a sa d  ̄e a d te , h r f r , h u ho o l nayz hei lu n i g fc o sof nd f r c sso t a d s ln pa m n r nd t e eo e t e a t rc u d a l e t nf e c n a t r r b o d is e dpr p er lt dc nto ta e is r a s u sa o os e ae o r lsr t g e . n
倪琪 许 男 尹 一 练 - 亚 路 ( NL q uaniu iai n n XYa n i YL ( 西 国 资 勘 规 院江 昌30; 东 理 大 研 生 , 西 州30) 1 省 土 源 测 划 ,西南 30 2 华 工 学 究 处 江 抚 40 . 江 02 . 40
的 态 动 分 与 治 略 — 内 古 汉 为 动 驱 力 析 防 策 — 以 蒙 敖 旗 例
DmDiFeainoote0rl eff—Ast AnnMo 穿 yirno lsdnlrgfaaorii euoo.eol nci9rAy t St Gsdsian C dfhIrn a v cnsaCr ay snefc0 aSy an 9a i
K y r s Gg a s n s ri c t n M o i r g An l s e wo d : rs l d De e t ai ; n t i ; a y i a i f o o n s
0 引言 本 文基于 遥感和 地理信 息系统 技 术 , 以内蒙 古
现 ,草地 沙 化动态 变化 的 驱动 因子无 非是 两大 主导 因素: 自然 因素和 人为 因素 。
.
LdderturgdaiItttfehiocJgNcn30 a P sguaeDey tPatC isi t cxlgiiniFu hna 2 2n tou enn fn hn uoi nPyn, ni uhg0 ; n e rdevat a n ni T g r,Jag i xa3 40 0) aR c pi n ls gs t ea ve a 4 30 s S rme o niaI eJ oo tu n T o a h E n x z o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