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疾病发病规律及其防控措施的思考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病因与防控策略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病因与防控策略畜牧养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生产的过程中,动物疾病的发生可能会对产业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影响人类的健康。
了解动物疾病的病因与防控策略对于保障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病因与防控策略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动物疾病的病因:1. 环境因素:畜牧养殖中,环境因素是动物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包括不洁净的饮水、饮食、生活环境等,都可能会导致动物患上疾病。
2. 传染源:传染源是造成动物疾病传播的重要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病虫害等。
这些传染源可能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粪便、尿液等途径传播给健康动物,造成疾病的扩散。
3. 饲养管理不当:饲养管理不当包括饲料营养不均衡、喂养方式不当、饲养密度过大等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会削弱动物的免疫力,使其易受疾病侵袭。
4. 种畜品种的抗病性差异:不同的畜禽品种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不同,某些品种可能对特定疾病更加敏感,这也是造成动物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1. 加强饲养管理:合理的饲料配比,稳定的喂养方式,疫病防治制度和规范的环境卫生措施是进行饲养管理的重要方面。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2. 定期健康检查:建立健全的兽医服务体系,对养殖场的动物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防控疾病的发生。
3. 疫苗接种:针对养殖场中常见的疾病,采取定期接种疫苗的方式,提高动物抵抗疾病的能力。
4. 维护生态平衡:加强环境保护,保持养殖场的清洁卫生,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繁殖。
5. 控制传染源:采取控制措施,如隔离患病动物、消毒环境、清除病虫害等,减少传染源的存在和传播。
6. 提高畜牧饲养技术:不断提高养殖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采用科学的饲养方法,提升养殖技术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防控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定期健康检查、疫苗接种、维护生态平衡、控制传染源、提高畜牧饲养技术等多种手段,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的发生,保障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动物疾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不 同种 属 的动物 对于某 些疾 病具 有不 同 的
产 生 的 内毒 素 、外 毒素 和各 种 特殊 的 毒性 物 质 ,并取 决 于畜 禽 本 先 天 抵抗 力 ,同类动 物 由于品 种 的不 同对 致病 因素 刺 激物 的反 应 身 的抵 抗 力及 感 染性 。病原 侵入 机 体后 ,作 用于 整个 疾 病过 程 ,
中国畜牧 兽医文摘
2 0 1 3 年
2 9 卷
第9 期
疫 病 防 控
动物 疾 病 的病 因分 析 及 防控措 施
索 阳
( 青海 省玉树 州结古镇兽医站,青海玉树 8 1 5 0 0 0 )
由于畜禽 的个 体不 同 ,对于疾 病也 有不 同 的
1 畜禽发病原因
1 . 1 外 因
1 . 1 . 1 病 原体
硬 度 、强 度 、作用 部位 等 。 1 . 1 . 4 化 学性致 病 因素
2 . 3 增 加 营 养 畜 禽 因种类 、年 龄 、性别 、品种 、生长 发 育阶段 、生 理状 况
主 要 有 自然 环 境 中 的工 业 污 染 、农 药 污 染 、滥 用 药 物 及 饲 及 生 产 目的 的不 同 ,对 营养 物质 的需求 也有 所 不 同 ,在 实 际生 产
1 . 2 . 2 . 1 个体 差异
抵 抗 力 ,畜禽 抵 抗 力 的强 弱与 畜禽 本身 有 着重 要关 系 ,如 畜 禽 的 年 龄 、性别 、营养状 况等 。 1 . 2 . 2 . 2 年龄 一般 来说 幼年 畜禽 由于 免疫器 官发 育不 成熟 ,以
各 种病 原 菌 、病 毒 、寄 生虫 及 某些 致 病性 的真菌 侵 入机 体 ,
机 械 、物 理损 伤 主要 来 自外 界 的机 械力 和 一些 内源 性 的机 械 低应激的强度 ,如保持饲料卫生和营养全面平衡,合理饲喂;保
关于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控
关于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控疾病是畜牧养殖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对畜牧业的发展和养殖户的经济利益有着重大的影响。
针对畜牧养殖动物疾病,进行病因分析与防控措施的研究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常见病因分析与防控措施。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病因分析是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常见的病因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疫病传播途径: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直接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飞虫传播、经消化道传播等。
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有助于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如加强动物隔离管理、做好疫苗接种、防止病原的群体传播等。
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具有重要影响。
饲养环境的好坏、水质的清洁与否、气候的变化等都会影响动物的健康状况。
定期对饲养环境进行清洁消毒,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3. 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对预防疾病至关重要。
如合理的饲养密度、适当的饲料配方、注意饲料卫生、定期检查畜禽的健康状况等都是防控疾病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免疫程序、预防常见寄生虫的侵害等也是饲养管理的重要内容。
根据病因分析,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是防止疾病发生和控制疾病传播的关键。
1. 加强动物的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密度、适宜的饲料配方、定期检查畜禽健康状况等都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2.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根据养殖动物的疫苗接种要求,合理安排疫苗接种计划,并注意接种程序和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
3. 强化消毒和隔离管理:定期对饲养环境进行清洁消毒,注意防止病原传播。
针对传染性疾病的动物要进行隔离,以避免疾病的传播。
4. 健全疾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和报告制度,能够及时了解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分析与防控措施
河南农业2019年第10期(上)YANG ZHI TIAN DI养殖天地有些动物养殖基地不能及时的进行环境清理,动物生活环境存在着脏乱差问题,导致大量的病菌在动物生活环境中存在,造成了动物疾病。
还有的动物养殖人员对环境的温度、湿度、饲养控制不合理,导致大量蚊虫存在,造成了动物疾病的发生。
(三)日常管理不规范不少畜牧养殖场(户)或者养殖基地未能采用标准化的管理措施,存在着日常动物养殖管理操作不规范的问题,缺乏行之有效的动物养殖管理操作标准,增加了动物染病几率。
例如,有些工作人员未物疾病的对不同动物品种制定具体的养殖疾病控制方案,全面提高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工作有效性。
其次,充分考虑动物养殖的饲料情况,加强动物养殖的环境调研,在明确优化选择场址的基础上,根据动物养殖的需求配备必要的设备。
最后,加强相关数据信息的通报工作,根据地方疾病的疫情,以及流行性疾病情况,形成完善的数据信息与疾病报备机制,从而有效地控制了规模性疾病的出现,达到全面进行防控与管理动物疾病的目标。
(二)加强日常养殖管理提高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防范的有效性,需要做好动物养殖的日常管理工作,着力建立完善的动物养殖疾病防控体系,解决动物养殖防控中的具体问题。
首先,养殖户应当对动物养殖的饲料、环境、疾病预防做好相关工作,着力完善动物养殖的操作制度,加强动物养殖操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水平,在严格的管理制度下进行具体的动物养殖日常操作。
其次,在养殖的过程中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畜牧养殖原则,着力根据地方环境的实际情况,做好针对性和阶段性的防疫工作,在满足动物生长需求的基础上,有效降低动物的患病风险。
(三)加强防疫工作措施提高畜牧养殖动物防疫工作的整体水平,有效解决动物疾病造成的问题,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还要进一步提高动物疾病的防控工作水平。
首先,针对不同疾病使用不同措施,工作人员要进行全面的消毒与防控,着力加强动物养殖环境的消毒工作,有效防止病菌的传播。
家畜家禽疾病的防范与治疗
家畜家禽疾病的防范与治疗家畜家禽是人类的重要食品来源,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了解和掌握家畜家禽的疾病防范与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传染病防控、营养与保健、定期检疫等方面展开介绍。
一、传染病防控1. 定期检疫定期检疫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及时发现患病动物,对患病动物进行隔离治疗,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毒的传播。
定期检疫的时间一般为每季度进行一次,包括检测血液、呼吸道、泌尿道等,及时发现动物的患病情况。
2. 饲养环境卫生保持家畜家禽的饲养环境卫生是防止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定期清洁动物的栖居环境,保持干燥通风,预防霉菌、病毒等病原体的生长。
动物的饮水设施也需要保持清洁,避免细菌、病毒的传播。
3. 疫苗接种定期接种疫苗是预防常见传染病的有效途径。
猪、鸡等动物都需要接种相应的疫苗,提高动物的免疫力,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在接种疫苗前,需要遵循兽医的指导,根据动物的生长状况定期接种相应的疫苗。
二、营养与保健1. 合理饲养合理的饲养是保持家畜家禽健康的重要保障。
在日常饲养管理中,需要根据动物的生长阶段和品种特性提供合理的饲料,确保动物获得均衡的营养。
2.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帮助发现动物的生长情况和健康状况。
通过体检可以及时发现患病动物,及时进行治疗,以保持动物的健康状态。
3. 补充维生素家畜家禽需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来维持健康。
缺乏维生素会影响动物的免疫系统,增加患病的风险。
需要在动物的日常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以保障动物的健康。
三、定期检疫1. 定期检疫是保持家畜家禽健康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定期检疫可以帮助发现患病动物,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病毒的扩散。
2. 检疫范围定期检疫的范围应包括所有的家畜家禽,包括牛、猪、羊、鸡、鸭等。
对每只动物进行常规的检疫,检查动物的口腔、眼睛、耳朵、皮肤等,以及饮食和生长情况。
3. 检疫记录在进行定期检疫的过程中,需要对检疫情况进行记录,包括每只动物的身体状况、接种疫苗情况、患病治疗情况等。
动物疾病防治工作思考
动物疾病防治工作思考随着人类的食品需求增加,动物饲养业和畜牧业也在不断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对于动物疾病的防治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疫病对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健康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各种防治措施来应对这些疾病。
动物疾病防治的工作思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动物疫病监测与检测动物疫病监测与检测工作是动物疾病防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在疫情暴发初期,及时的监测和检测可以很好地遏制疫情的蔓延,降低疫情的危害。
通过对动物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发现、诊断和报告疫情,可以有效控制和管理动物疫病。
二、加强疫苗研发和生产疫苗在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对于疫情流行的预防和控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要加强疫苗的研发和生产,提高疫苗质量,降低疫苗的价格,速度的控制和管理疫情,在疫情高发期尤其需要注意,要不断开发新的疫苗,以应对新的疫情。
三、保证饲料和水源的安全动物的饲料和水源的质量与安全是影响动物健康的重要因素,牧民应该养成良好的饲养习惯,要保证饲料和水源的清洁卫生,持续提升养殖质量和水平,提高饲料安全和水质的水平,减少动物因饲料和水源不安全导致的疾病发生率。
四、加强动物卫生管理加强动物卫生管理是防治动物疾病的必要措施,只有保证动物的健康,才能预防动物疾病的传播,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要做好动物疾病的日常预防和控制,严格执行《动物疫病防治法》,加强养殖场、交易市场、屠宰场的卫生管理,做到日常消毒、防范气象异常和防范疫情等措施。
五、开展动物疾病宣传教育在动物疾病防治工作中,宣传教育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要鼓励动物饲养业者增强主动性和自觉性,做好防疫工作和宣传教育,提高兽医知识和技能水平,提高对疫情的应急处理能力,加强疾病预警,及时上报疾病,保护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安全。
总之,动物疾病防治工作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国民健康的重要工作,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和方法,做好防疫工作,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形成多个层面的防控机制,确保动物疾病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提高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安全水平,为全体人民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鸡腺胃炎的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研究探讨
DOI:10.3969/j.issn.1003-1650.2024.03.034最近几年,随着鸡养殖业的不断向前推进规模化养殖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腺胃炎在养殖场中的流行率逐年上升,报道的病例日益增多,而对于引起该种疾病的发病原因和致病机理一直没有定论。
为了使广大养殖户能够充分了解该类疾病的具体致病原因和流行特点,掌握腺胃炎的综合防治措施就需要明确鸡腺胃炎的发病规律,并不断加强防治工作经验的有效总结,确保早发现早处理,在短时间内控制该种疾病的传播流行保障鸡养殖安全。
本次研究探讨了鸡腺胃炎的发病规律和综合防治措施,希望对更好地控制该类疾病在养殖场中的传播蔓延有一定帮助。
鸡腺胃炎是20世纪80年代在荷兰养殖场首次发现了一类传染性疾病,随后在世界各地的家禽养殖领域广泛发烧流行。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首次分离的鸡腺胃炎相关的病原,随后该类疾病在我国的南北方地区也呈现出大范围流行的趋势,并且发病流行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威胁基亚职业的重要传染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到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尽管世界各国的研究工作人员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发病原因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目前仍没有盖棺定论。
一般情况下认为鸡腺胃炎的发病原因众多,表现出了临床症状也比较复杂,这给疾病的诊断和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阻碍。
为使养殖户能够更加清晰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该种疾病的致病因素和流行趋势,明确腺胃炎的综合防治措施,就需要加强病原学研究,明确疾病的临床症状,典型的病理变化,然后构建综合性的防控措施,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更好的参考,降低鸡腺胃炎的发生流行率。
一、发病规律1、病原特征概述鸡腺胃炎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一种鸡胃肠道疾病,主要影响鸡的生长发育。
引起该种疾病的病原种类多种多样,不同的病原,其病描述的特征会存在较大差异性。
常见的病原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种:首先,鸡新城疫病毒。
病毒呈球形,直径约为100-300nm,具有囊膜。
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个人工作总结
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个人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作为一名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人员,积极参与了各项动物疫病的监测、预防和控制工作。
在此,我将对自己在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
一、疫情防控工作面对新冠疫情,我积极参与了动物疫情的排查和监测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动物运输、交易、屠宰等环节进行监管,确保疫情不扩散。
同时,我还参与了动物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公众对动物疫情防控的认识和重视。
二、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参与了多次动物疫病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通过对动物疫情的监测,我掌握了各种疫病的发病规律和趋势,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我认真收集、整理和分析疫情数据,为疫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疫苗接种与疫病防控在疫苗接种工作中,我严格按照疫苗接种计划,对动物进行防疫接种,确保动物群体的免疫力。
同时,我还参与了疫苗接种后的监测工作,对疫苗接种效果进行评估,为优化疫苗接种策略提供参考。
四、疫病诊断与治疗在面对动物疫病时,我积极学习疫病诊断技术,提高疫病诊断的准确率。
在治疗工作中,我根据疫病特点和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协助养殖户做好疫病防控工作。
五、动物福利与养殖环境管理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我关注动物福利,提倡人道养殖,倡导养殖户改善养殖环境,降低疫病发生风险。
同时,我还参与了养殖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工作,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确保养殖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六、科普宣传与培训为了提高公众对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的认知,我积极参与科普宣传和培训工作。
通过举办讲座、撰写科普文章等形式,普及动物疫病防控知识,提高养殖户的疫病防控意识。
七、团队合作与交流在工作中,我注重团队合作,与同事共同推进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同时,我还积极参与国内外疫病防控交流活动,学习先进的疫病防控技术,为我国动物疫病防控事业贡献力量。
总结: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始终坚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积极参与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浅谈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浅谈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动物疾病是指在动物身体内繁殖并对其生理状态及行为产生不良影响的病原体,包括
细菌、病毒、真菌、原虫等。
动物疾病对经济发展、食品安全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都会造
成严重的影响,因此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预防疾病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动物保健:定期对动物进行常规体检和疫
苗接种,保证动物的健康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早期疾病。
2.加强动物饲养环境管理:严
格控制饲养密度、环境卫生,清洗饮水设备、饲料防潮、消毒等措施。
3.加强动物营养管理:营养好的动物身体免疫能力强,预防疾病的能力也相对增强。
4.强化疾病监测和控制:定期进行防疫抽检,监测动物疾病流行趋势,及时进行病原体隔离,防止疫情扩散。
5.合
理使用药物:在治疗疾病时,应该选择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适量使用,避免滥用抗
生素等药物造成药物残留和药物抗性的问题。
对于已经发生疾病的动物,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动物治疗的方法通常包括药物
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根据疾病的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
治疗。
药物治疗时应该选择针对病原体的特定药物,同时避免与其他药物混用造成不良后果。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手术切除肿瘤、修复创伤、恢复骨折等需要物理治疗的情况。
总之,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采取全面的措施来确保动物的
健康状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也需要加强动物疾病监测和防控工作,
保障公共安全和生态环境。
动物疾病的病因及防控对策分析
8动物疾病的病因及防控对策分析刘启金(北京市密云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溪翁庄所,北京 101500)摘 要:最近几年,伴随着畜牧养殖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畜牧规模逐渐延伸和拓展,畜牧类型有所增加,这为畜牧行业的稳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不过从畜牧行业实际开展情况来看,各种动物疾病问题普遍存在,此种现象除了不利于畜牧养殖业良好运行之外,还导致养殖户出现了经济效益降低现象,无法确保养殖动物的健康。
基于此,全面探究动物疾病的形成原因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动物疾病;具体成因;预防措施在畜牧养殖行业中,受各项因素的影响,动物经常疾病现象,一旦没有加大对该种现象的控制和治疗力度,就会威胁到畜牧的生命安全,甚至会导致畜牧死亡,使养殖户经济受损。
1 动物疾病类型1.1 传染病动物传染病是非常严重的一种病状,其除了可以通过动物之间接触进行传染之外,还可以经由空气等方面传染,产生传染病的因素是由微生物病原引起的,其中涉及到细菌和病菌等,这些均有可能形成传染病的病原。
通常来讲,动物感染传染病以后可能会产生各种不良的反应,对于该项传染病来讲,具体划分为三方面,分别是初期染病阶段、前驱阶段和发病环节。
到了最后一个环节以后,动物就会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反应。
1.2 寄生虫病在畜牧养殖期间,寄生虫病是经常出现的一种动物疾病,所有的动物差不多都存在着寄生虫病。
其中,寄生虫包涉及到三方面,分别是蠕虫、原虫和节肢动物。
前两者一般是寄生于体内,根据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的,而节肢动物则是处于动物体外。
大多数类型的寄生虫均是经由较长发育期以后展开传播。
2 对于动物疾病具体病因的探究2.1 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周围环境对于动物发病率和疾病传染率等方面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其是引起动物疾病的主要因素。
当动物周围生长环境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话,产生疾病现象的概率就会增加,在没有全方面消毒的现状中,动物生存环境中包含了不利于动物生长的物质,这些物质的危害性极大,完全不利于动物进行自我调节,难以将有毒物质彻底排出。
动物疾病发病规律及防控措施
打牢基础 。
2 . 2 加 大对 兽 医站 的投 资 , 加 强对动 物疾 病 的 防控
近 年 来 虽然 各 级 政 府 逐 年 加 强 动 物 疾病 预 防
和控 制 的 力 度 , 但 中 国的 畜 牧 养殖 规 模 庞 大 , 种 类
繁杂 , 因此 防疫 力度仍 然 不 够大 。因此 要 想建 立 完 善 的动 物 防 疫机 制 , 就 需 要 制 定相 关 的政 策 , 加 大
只 有 大力 推广 、 普 及 防疫 的相 关 知 识 , 加 强对 动物 疫 情 的 监督 和治 疗 , 完 善 应 急措 施 , 才 能 够 有 效 地 防止 动 物疾 病 的传 播 。因 此 , 相关 单 位应 该 加 大对 动物 重 大疫 情 的预 防和 管 控力 度 。 防 止 动物 疾
动 物疾 病 的发 病 规 律 受季 节影 响 。一 般 情 况
对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的投入。 建立乡镇动物防疫
机制 , 将 疾病 隐患扑 杀于 萌 芽状态 。
3 . 3 依 法 防治 。 建立应 急机 制
下, 天 气越冷动物 的发病率越低 , 反之则动物 的发 站 , 重 点排 查 乡镇 动 物 健 康状 况 , 改 变 以往 的 管理 病率越高。尤其是禽流感等禽类病 毒导致 的疾病 ,
于秋冬季节。 因为夏天气温高, 食物容易腐烂变质 ,
动物 食 用之 后常 常导 致消 化道疾 病 的产 生 。 而 呼吸 类 疾病 与 天气 变化 呈 正相 关 。春秋 季 节 天气 多 变 , 气温不定 , 气 压 变 化 幅 度大 , 导 致 各 类 畜 禽 的发 病
率 大 于夏 冬两 季 。 由此 可 见 , 同一 种 动物 的不 同类
动物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及防控措施
动物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及防控措施[摘要] 近几年来,中国重大动物疫病频繁暴发流行,而且某些动物疫病是人兽共患病,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止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是摆在中国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执法机构、科研单位以及从业人员面前的重大课题。
现就中国动物疫病流行危害、规律以及防控策略等作一浅析。
[关键词] 动物传染病基本规律防控措施一、传染病概念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二、传染病流行过程1.传染源传染源(亦称传染来源)是指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
具体说就是受感染的动物,包括传染病病畜和带菌(毒)动物。
2.传播过程和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
在传播方式上可分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两种:直接接触传播是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被感染的动物(传染源)与易感动物直接接触(交配、舐咬)而引起的传播方式。
如狂犬病,这种传播方式一般不易造成广泛流行;间接接触传播必须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使易感动物发生传染的方式称为间接接触传播。
大多数传染病如口蹄疫、牛瘟、猪瘟、鸡新城疫等以间接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
3.畜禽的易感性易感性是抵抗力的反面,指家畜对于每种传染病病原体感受性的大小。
该地区畜群中易感个体所占的百分率和易感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传染病是否能造成流行以及疫病的严重程度。
家畜易感性的高低虽与病原体的种类和毒力强弱有关,但主要还是由畜体的遗传特征、特异免疫状态等因素决定的。
外界环境条件如气候、饲饲养管理卫生条件等因素都可能直接影响到畜禽的易感性和病原体的传播。
三、传染病流行特征1.散发性发病数目不多,并且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只有个别地零星地散在发生,称为散发。
如猪瘟本是一种流行性很强的传染病,但在每年进行两次全面防疫注射后,易感动物这个环节基本上得到控制,如平时补防工作不够细致,防疫密度不够高时,还有可能出现散发病例。
动物传染病的基本规律及防控措施
动物传染病的基本规律及防控措施动物传染病是指动物之间通过直接接触或者间接传播途径传播的一类疾病。
这类疾病不仅对动物健康等造成危害,同时也可能会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在过去的几年里,世界各地都因为动物传染病的爆发而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了解动物传染病的基本规律以及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于维护动物健康、保障人类生活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动物传染病的基本规律1. 传播途径多样化动物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非常多样,主要包括直接接触、飞沫传播、空气传播、血液传播、食物或水污染等多种途径。
由于动物种类繁多,其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也有所不同,这就增加了动物传染病的防控难度。
2. 传播速度迅速动物传染病的传播速度通常是非常迅速的,一旦发生疫情,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蔓延至大范围内。
这对动物健康和人类生活都带来了重大的威胁。
3. 防控难度大由于动物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因此防控难度非常大。
一旦发生疫情,要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进行防控,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
二、动物传染病防控措施1. 加强监测和预警对于动物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必须首先做好疫情监测和预警工作。
通过加强对动物的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动物传染病的防范能力。
2. 加强免疫接种在防控动物传染病的过程中,加强免疫接种工作非常重要。
通过对动物进行定期的免疫接种,可以有效地提高动物的免疫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3. 完善消毒措施在动物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中,要加强对动物圈舍和周边环境的消毒工作。
通过消毒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提高防控效果。
4. 提高动物饲养管理水平提高动物饲养管理水平也是动物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加强对动物的饲养管理,控制好饲料和饮水的质量,可以有效地减少动物之间的接触和感染机会。
5. 加强公众宣传教育在动物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中,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动物传染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可以有效地降低疫情的发生和蔓延风险。
动植物疾病防控措施
动植物疾病防控措施动植物疾病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不仅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会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带来影响。
因此,有效的动植物疾病防控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动植物疾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应对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动植物疾病的传播途径。
动植物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水传播、土传播、昆虫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播。
其中,空气传播是最为常见的途径,气温湿度适宜时,病原体会通过空气传播到达植物叶片或动物体表,引发疾病。
水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水体传播到达植物或动物的过程,如一些水生植物疫病就是通过水传播的。
土传播主要是一些根系病害通过土壤中的介质传播,而昆虫传播则是一些昆虫寄生携带病原体进行传播。
针对不同的传播途径,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首先是加强疾病监测和预警工作,定期对动植物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其次是加强生产管理,合理施肥、浇水,保持植物生长环境卫生,及时清理病残病虫,减少病害传播风险。
还可以通过合理种植植物,提高抗病性品种的比例,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对于动物疾病,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加强饲养管理等也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
除了预防措施,我们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法。
一旦发现动植物发生了疾病,需要及时采取对策。
对于植物疾病,可以采用生物农药或化学农药进行治理,也可以通过调整生长环境,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来减轻病害。
对于动物疾病,可以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采取有效的药物控制等方法来治疗疾病,同时加强环境卫生,提高养殖密度等也是有效的应对方法。
总的来说,动植物疾病的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
只有加强监测预警、科学施肥浇水、强化疫病防控等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动植物疾病的发生,保障农业生产和环境安全。
希望广大农业生产者和养殖户能够重视动植物疾病的防控工作,共同努力,创造一个绿色、健康的生产环境。
试析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发生与预防控制
试析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发生与预防控制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发生与预防控制是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
动物疾病是导致畜牧业经济损失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影响着动物的生长发育、生产能力和养殖效益。
在畜牧业生产中,必须认真对待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动物疾病的发生与预防控制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养殖管理制度。
养殖场要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健全规范的疫病防控制度。
全面加强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并建立完善的养殖档案,对动物的生产、繁殖、免疫、用药等进行科学管理,确保养殖过程的卫生安全。
科学养殖环境对疾病的发生与预防控制也具有重要作用。
养殖场应根据不同动物的习性、健康状况和养殖需求,建立适宜的养殖环境。
保持动物舒适、卫生和通风环境,注意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的控制,防止病原体滋生和传播。
预防与控制动物疾病的关键在于加强免疫工作。
疫苗接种是预防动物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养殖场要配备专业的兽医人员,掌握动物疫病的流行规律,并按时对动物进行疫苗接种。
疫苗的质量和使用方法也需要严格控制,确保接种效果。
动物健康管理也是预防动物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养殖场要定期检查动物的健康状况,发现疾病症状及时进行治疗和隔离。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按照兽药的使用规范和使用周期进行合理用药,避免滥用和误用药物。
加强动物疫病的监测与预警也是预防控制的重要环节。
建立完善的动物疫病监测平台,及时了解动物疫病的流行趋势和病原体变异情况,提前制定预警预防措施,并迅速采取应对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发生与预防控制需要全面、科学的管理措施。
通过建立健全的养殖管理制度、优化养殖环境、加强免疫工作、做好动物健康管理和加强监测与预警等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动物疾病的发生风险,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动物疾病的病因及防控措施
2020年第01期动物疾病直接影响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和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人们对饮食安全重视度的不断提升,动物疾病防治得到了广泛关注。
为此,无论是大型养殖场还是个体养殖户,都需要对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进行深入研究,以保证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1动物疾病的发生原因很多因素都会对动物的生长产生影响,具体致病因素的种类非常多,比较复杂,由此也增强了畜牧养殖的复杂性。
很多疾病都难以提前发现。
比如动物的母体已经染病,其在生产过程中就很容易将疾病传染给幼崽,因此也就会对人们判断幼崽是否染病造成影响。
又比如某些疾病的发作期不固定,难以及时察觉,待发现疾病时已经非常严重,进而损害养殖户的经济利益。
由于畜牧养殖有着比较强的复杂性,各级养殖人员只有进行有效配合并且要做好养殖工作中的各种细节,才能为畜牧养殖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但我国当前的畜牧养殖中很多养殖人员都不符合专业的要求,比如没有科学配比饲料、没有按照标准清理养殖场地、没有合理处理病死个体等,另外很多养殖人员在进行养殖工作过程中也没有对动物进行仔细观察,导致很多通过前期观察可以发现的疾病得不到及时控制,造成了疾病的大范围传播,严重损害了养殖效益。
畜牧养殖业产生的污物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同时污染的环境又会对饲料、饮水等产生不利影响,动物食用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后很可能感染疾病,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死亡。
而动物死亡之后如果没有经过合理处理又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有的养殖户对这一点做的不够充分,这也成为环境病因之一。
2对动物疾病防控措施在畜牧养殖中,养殖人员和动物的接触最为频繁,对动物疾病的防控有着决定性影响,因此若想提升动物疾病防控效果,就需要从养殖人员的角度入手强化养殖管理。
大型养要做好养殖人员的培训工作,养殖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做到科学配比饲料、控制喂养时间、及时清理场地,从而为疾病防控效果的提升提供保障。
个体养殖户也应该积极学习先进的养殖知识,从而更好的进行日常养殖管理。
动物疾病的病因及防控建议
2018年第1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养殖业发展也是越来越好,其运营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饲养动物的种类也更加丰富。
这就需要我们做好相关方面的控制工作,熟练掌握动物常见病的病因及防控方法,以保证畜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1饲养动物的疾病种类传染病就是特定微生物病原体存在于动物内,造成动物体的组织结构或功能发生改变,不利于动物的生长或危及动物的生命,该病具有非常强的扩散性和传染性,比较常见的有禽流感、真菌性皮炎和猪流感等。
通常动物感染传染病后会产生一些生理反应变化和异常症状,我们研究发现,空气、饮水等一些介质都能够成为传染病的传播介质,因此养殖业一旦出现传染病,是很难控制的,预防的难度也非常大。
寄生虫病是动物体内和体外寄生着像蠕虫和原虫等寄生虫,才得病,这类病比较常见。
我们的调查显示,动物类寄生虫有三种,分别是节肢动物、蠕虫和原虫。
这三类寄生虫一旦生长在动物身上,就会不断吸取动物自身的营养,轻者影响动物生长,重者会危及动物生命。
寄生虫病是通过接触传播,虽难以控制,但是相对传染病的控制还是比较容易的。
发病率极高的外科、内科及产科疾病也是动物常患的疾病,外伤或眼病是主要的外科疾病,产科疾病通常包括动物的孕期、分娩期以及产后的相关疾病等。
2动物疾病的控制措施众所周知,在动物的养殖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疾病,但随着养殖者专业水平提高和的经验积累,大多数疾病还是可以被早期发现和有效控制的,其中动物检疫就是提早发现疫病的重要手段,但严格遵守检疫制度,定期检查。
在饲养过程中,养殖者应该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不断强化对动物的日常管理,对一些危害严重,无法治疗的疫病,应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结合当地疫病流行情况,选择适合的疫苗适时免疫注射,可最大程度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动物和人一样,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环境越好,不利于生长的因素就越少,动物的心情愉悦,免疫力增强,疾病减少,抗应激能力增强,生产性能提升,养殖效益就会明显增加。
动物疫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控措施
动物疫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控措施动物疫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控措施1、动物疫病的发生规律根据季节的不同,动物的疾病发生的概率也不同。
通常情况下,冬季为动物发病的低谷时期,而夏季是动物发病的高峰时期。
动物疫病的发生规律与温度有关。
夏季发病率比冬季发病率高1倍以上。
发病除了受季节影响外,在同一个季节,不同动物的发病也不相同,同种动物在不同季节的发病情况具有很大的区别。
例如,动物的呼吸类的疾病与消化道类的疾病发病情况就存在很大的区别。
春季和夏季的温度比秋冬季高,不利于饲料的长久储存,消化道类的疾病就相对高发。
根据发病规律来进行预防和控制,才能有效的减少疫情的发生。
2、动物疫病防控的主要方法2.1以检疫促防疫通过做好动物疫病的检疫工作来促进防疫工作,是动物防疫工作中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动物疫病的检疫工作是疫病控制的源头。
在检疫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和流程来进行,检疫工作要做到积极、及时。
尤其是在动物出栏后,出售前,应该严格进行检疫,确保动物质量合格。
作为检疫工作人员,还应该做好平时的检疫工作,进行抽查或者是不定期的检查。
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违规问题要进行严格的查处。
检疫工作不仅要针对饲养环节,对于在运输或者屠宰过程中的问题也要严格控制。
2.2夯实动物疫病监控技术要不断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技术投入,切实落实好动物的防疫监控工作。
目前,我国动物防疫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缺陷,特别在生物安全方面,综合保健和免疫治疗依然是最薄弱的环节。
随着我国新兴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抗生素以及疫苗的广泛应用,使生物病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但多变的病菌还是给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病毒的多样性,使疾病的防治更增加困难,在我们不断防治的基础上,病毒也进行了演变,由原来的单一化转向多样化,因此我们对疫病的防控研究转移到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防控研究。
目前,一旦暴发疫病,就具有规模大,传染快的特点,不单单动物会传染,也会危害人类机体健康,如h1n1等全球性传染疾病。
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对策
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对策摘要:为更好地促进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我们必须做好动物疾病的防疫工作。
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必须对症下药,找到动物疾病的病因,并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对策。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防治动物疾病,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畜牧养殖的质与量。
关键词:动物疾病;病因;防控对策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行业发展进程的深入推进,养殖规模在不断扩大。
动物疾病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
除了会威胁动物健康之外,也会人兽共患的疫病还会危害人类健康,对畜牧养殖业发展非常不利。
基于此,应该将重点放在对动物疾病的防控上,认真剖析动物疾病病因,并采取科学的防控对策,以加快畜牧养殖的转型升级。
一、动物疾病的常见类型(一)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其治疗难度较高,对动物的生长会产生较大威胁。
一般,传染病可通过动物直接接触传染,病毒会借助不同种途径进行传播,诸如水、空气等。
传染病的发生会威胁到动物或人的健康,会让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下降,所以必须高度重视。
动物传染病的主要病原有细菌、病毒真菌等,当动物被感染之后,初期表现不明显,而随着病情的发展与蔓延,在经历潜伏期、发病阶段等几个环节后,动物的病症表现会越来越明显,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病症,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办法,保证疾病不会对动物的生长产生太大影响。
(二)普通病普通病是指内、外科疾病以及产科疾病。
这类疾病大多针对动物个体,在发病初期,若能及时发现并制定相应的治疗办法,疾病能得到快速控制,动物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病症不会传播和蔓延。
现阶段,动物外科疾病表现形式颇多,而外伤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产科疾病属于比较复杂的病症,治疗难度较大,从动物怀孕开始到产后,整个过程都有可能出现产科疾病,所以养殖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依据地制定防治办法,保住动物的生长发育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三)寄生虫病寄生虫分为内、外寄生虫两种,外寄生虫大多为节肢动物,内寄生虫有原虫。
在畜牧养殖期间,寄生虫病会通过动物直接接触传播。
动物疾病病因与防控措施论文
动物疾病病因与防控措施论文1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类型分析在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类型大致分为一般类型、传染性类型、寄生功能类型,影响着动物的健康生长。
详细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一般类型动物疾病。
一般类型动物疾病,就是在动物养殖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对于动物生长危害较少,但是,养殖人员假如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控,将会消失较为严峻的经济损失。
一般类型动物疾病主要包括:动物外伤、眼部疾病等。
其次,传染类型动物疾病。
对于传染类型的动物疾病而言,就是在动物生长中,所感染的一些传染性疾病,对于养殖业的威逼较大,假如不能对其进行预防与治疗,将会消失破坏性影响。
因此,畜牧养殖户必需要重视传染性疾病的防控。
第三,寄生功能类型动物疾病。
寄生功能的动物疾病,就是动物体内存在的寄生疾病,也是畜牧养殖中常见问题,多数寄生疾病都是寄生虫引起的,例如:原虫寄生虫、蠕虫寄生虫等。
2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分析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动物疾病的病因主要包括人为、环境、动物本身因素。
第一,对于人为因素而言,就是在畜牧养殖过程中,相关养殖人员在工作中对动物身体造成损伤,例如:在为动物供应水与饲料的时候,不能保证其清洁性,常常会消失细菌,诱发动物疾病。
同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养殖户不能科学开展消毒工作,为了节约消毒本钱,不重视日常管理与消毒工作,导致动物常常感染一些疾病[1]。
其次,对于环境因素而言,就是在动物生长环境中,存在一些污染等现象,无法保证动物生长环境与空气的清洁性,当动物生存在恶劣环境中,就会引发不同程度的疾病。
同时,动物生存环境的绿化程度不能符合相关规定,通风程度较差。
第三,对于动物自身因素而言,就是动物的身体素养较差,缺乏肯定的疾病反抗力量。
例如:在畜牧养殖中,动物自身存在天生或是后天的某种疾病,假如不能对其进行全面的治疗,将会消失恶化的现象,难以保证畜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2]。
3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防控措施在畜牧养殖的过程中,养殖户必需要重视动物疾病防控工作,利用先进的防控方式对其进行预防与治疗,保证可以提升畜牧养殖动物生长健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与探讨
Y
65
2017年11月·下
动物疾病发病规律及其防控措施的思考
徐彩玲
(南涧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畜牧组,云南 南涧县 675700)
摘 要 动物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受到环境因素和自身的双重影响,出现多种疾病既会影响到自然动物的数量也会影响对动物养殖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文章对常见的动物疾病和发病规律进行了分析,基于此提出了有效防控动物疾病的措施。
关键词 动物疾病;发病规律;防控措施
前言:
动物疾病的发生是由于受到某种病毒和环境应激作用下形成的,而动物一旦发生了疾病由于自愈性、传染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就会造成大规模的动物死亡现象。
根据近些年的动物疾病调查报告可以发现,动物疾病还具有种类传染的特点,因此分析动物疾病的发病规律并采取防控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1 动物疾病的种类和发病规律动物疾病是指动物受到外界致病因素的影响产生的机损伤过程,可以表现在局部、身体系统、全身形态变化和功能障碍。
根据疾病的性质可以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和产科疾病等类型。
它的发病受到环境影响较大,发病的规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具有季节性,发病率最高的季节为春季和夏季,常见的疾病有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且病死率极高。
二是具有温度性,一般来说温度高则病毒感染能力强,还会受到蚊虫等动物的叮咬引起疾病。
三是湿度性,病菌在阴雨天更容易滋生,而且光照不足会使得动物体表的病菌无法被有效的杀死导致疾病发生[1]。
2 动物疾病的防控措施
动物疾病的发生对多个方面都有影响,因此,在掌握了疾病的发生规律后,就要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控措施,有效地减少疾病对动物和人类的影响。
2.1 推进兽医管理体制的改革当前的动物疾病防控措施,最有效的就是健全兽医制度。
在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首先要建立官方的兽医管理制
度和兽医凭执照上岗的制度,将国家无偿的动物疾病防疫工作同以经营为目的的私人疾病治疗相分离,做到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的独立,保证政府执法工作的公正性和市场经营的利润。
其次,对下属的乡镇养殖畜牧的兽医所进行建设,并提高乡镇和村级兽医人员的专业水平和队伍建设,通过提供培训和各项优惠政策福利,保障兽医人员的队伍稳定和工作能力,以乡镇村级兽医为改革重点,推进整体的兽医管理制度的改革,为动物疾病的防控提供保障。
2.2 提高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我国的动物疾病种类和情况同其他先进国家相比更加复杂,且控制难度也相对较大。
虽然已经加大了对动物疾病的防控建设力度,但由于我国畜牧养殖业的规模大,出现的疾病种类也呈指数上升且疾病预防的基础薄弱,使得仍然存在问题。
因此,在这一方面先要健全动物疾病的费用保障体制,在各级地区建立疾病基金组织,对强制免疫的支出进行监督和控制,保证费用的正常使用。
接着将动物疾病的防疫费用列入财政支出,通过协商设计合适的赔偿补贴制度维护好养殖者的经济利益。
再有要继续加大无规定动物疾病区域的推广范围,将地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利用行政法律和技术等方面的严格手段对存在动物疾病的地区进行有目的、有重点和有计划的控制,如果出现重大的疾病要及时对患病动物进行扑杀。
最后,动物养殖多是集中在乡镇等地区,要加强该地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建设,改善兽医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医疗设备,改变防疫系统落后甚至是没有相应的兽医站的现象。
另外,还要重视对动物的检疫,特别是引进外地动物时要进行疫苗注射和一段时间的隔离,没有出现疾病现象后在进入本地区。
在动物的发病高峰时期要根据实际的发病情况,选择相应的药品进行治疗,未出现发病情况则要加强消毒。
2.3 完善预防应急体制
动物疾病由于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使得重大疾病的发生具有突然性,面对这种情况要完善应急机制的建设。
在完善应急体制的过程中,要以我国现有的有关动物疾病的法律作为基础,进一步的完善相关规定的建设,逐渐向系统化和科学化的防控管理转化。
同时,当地的动物疾病研究机构要对本地的疾病种类和发病进行调查,制定地区性的应急防控规定。
更要借鉴先进的应急检测体制,对动物的养殖和疾病的治疗严格规范,在总结实际的工作结构和经验后针对不同的动物疾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使兽医人员在动物出现疾病时及时地判断和采取措施解决,以减少损失。
3 结语
总而言之,动物疾病的发生对自然动物种群和养殖业以及人类的健康都造成了影响。
所以,要对动物疾病发病规律进行分析,并根据此利用改革兽医体制、提高预防和控制以及应急体系的建立,科学有效地实现对动物疾病的防控。
参考文献:
[1]梁静,养殖场动物疾病防控措施分析[J].当代畜牧,2016,12(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