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世系考之东周列国篇秦国卷
中国历代世系考之东周列国篇赵国卷
中国历代世系考之东周列国篇赵国卷西周初年,秦恶来被周武王所杀,其弟季胜传赵一脉,烈侯时为诸侯,建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公元前386年迁都邯郸(今属河北)。
公元前376年与韩、魏三分晋天下。
公元前222年亡于秦。
国域;今山西中部、陕西东北角、河北西南部。
共历一百八十二年,凡十一个君主。
秦蜚廉(当殷纣时)之子季胜传于宅皋狼孟增,当周成王时。
再传于衡父。
再传于造父,当周穆王时,始为赵姓。
六世后传于赵奎父,为公仲,周宣王时职居王御。
再传于叔带,奄父之子,至晋,当周幽王时。
五世后传于赵夙。
再传于子赵共孟。
再传于子赵余。
再传于子成季赵衰,事晋文公,前625年病死。
再传于子衰子赵盾,事晋襄公。
再传于盾子赵朔,事晋景公,前596年被杀。
再传于子文子赵武,在位五十二年(公元前595---公元前544)。
再传于子景叔赵成,在位二十七年(公元前543---公元前517)。
再传于子简子赵鞅,在位五十八年(公元前516---公元前459)。
再传于太子襄子赵毋邱,在位三十三年(公元前458----公元前426)。
再传于子献侯赵浣,在位十五年(公元前425---公元前411)。
烈侯赵籍,献侯之子,在位九年(公元前410---公元前402)。
前403年为诸侯。
武公赵虔,烈侯之弟,在位十五年(公元前401---公元前387)。
敬侯赵章,烈侯之子,在位十二年(公元前386---公元前375)。
成侯赵种,敬侯之子,在位二十五年(公元前374---公元前350)。
肃侯赵语,成侯之子,在位二十四年(公元前349---公元前326)。
武灵王赵雍,肃侯之子,在位二十七年(公元前325---公元前299)。
惠文王赵何,武灵王之子,在位三十三年(公元前298---公元前266)。
孝成王赵丹,惠文王之子,在位二十一年(公元前265---公元前245)。
悼襄王赵偃,孝成王之子,在位九年(公元前244---公元前236)。
幽穆王赵迁,悼襄王之子,在位八年(公元前235---公元前228)。
【历代帝王世袭考录】东周列国篇吴国卷
【历代帝王世袭考录】东周列国篇吴国卷西周初年,周太公长子泰伯出居于梅里,后吴王阖闾正式建都于吴(今江苏苏州),国域在今江苏、上海大部分和安徽省、浙江省的一部分。
公元前473年亡于越,历五百余年,凡二十五个国君。
吴子姬泰伯,一作太伯,周太公长子,周王季历之兄。
周太王以少子季历继位,泰伯与弟仲雍去周居于荆蛮,号句吴。
《史记.吴太伯世家》正义作太伯居梅里(在今江苏苏州北)。
死后葬于吴县北梅里。
无子。
吴子姬仲雍,周太公次子。
死后葬于吴郡常孰县西海虞山上(在今江苏常熟)。
吴子姬季简,仲雍之子。
吴子姬叔达,季简之子。
吴子姬周章,叔达之子。
当周武王灭商立国,被正式列为诸侯,封于吴地。
其弟虞仲受封于周北故夏虚(在今山西平陆西南),为虞之始祖。
吴子姬熊遂,周章之子。
吴子姬柯相,熊遂之子。
吴子强鸠夷,柯相之子。
吴子余桥疑吾,强鸠夷之子。
吴子姬柯庐,余桥之子。
吴子姬周繇,柯庐之子。
吴子姬屈羽,周繇之子。
吴子姬夷吾,屈羽之子。
吴子姬禽处,夷吾之子。
吴子姬转(索隐谯周古史考作柯转),禽处之子。
吴子姬颇高(索隐古史考作颇梦),姬转之子。
吴子姬句卑(索隐古史考作毕轸),颇高之子。
当时晋献公灭北虞,史所谓之假虞伐虢。
吴子姬去弃(一作去齐),句卑之子。
吴王姬寿梦,一名姬乘,系本作孰姑,去弃之子。
在位二十五年(公元前585---公元前561)。
二年(前584),通使晋国,时吴国与中原各国相通之始。
后因国强称王。
吴王姬遏,号诸樊,寿梦长子,在位十三年(公元前560---公元前548)。
元年,南迁居于吴(今江苏苏州)。
前548年,亡于吴楚巢邑之战。
吴王姬戴吴,一名馀桀(一作馀祭),寿梦次子,在位十七年(公元前547---公元前531)。
前544年,被人剌杀。
吴王姬夷昧,一作余昧,寿梦三子,在位四年(公元前530---公元前527)。
吴王姬僚,一作州吁,夷昧之子,公羊传作寿梦庶子,在位二十一年(公元前526---公元前515)。
前515年,为公子光所派勇士专诸所剌杀。
中国历代世系考之东周列国篇魏国卷
中国历代世系考之东周列国篇魏国卷周武王时,姬姓毕公高受封于魏(今山西芮城北)。
公元前661年,为晋献公攻灭,晋献公封毕公高后裔毕万于魏。
悼子时迁治霍。
公元前562年,昭公迁治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公元前403年列为诸侯。
公元前376年与韩、赵分晋。
公元前339年迁于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
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亡。
国域在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一带。
共历二百二十一年,凡九个君主。
文侯魏都,一作魏斯,桓子之孙,在位三十八年(公元前424---公元前387)。
前403年始为诸侯。
附:先祖毕公高于周武王时受封于魏,历不知多代至毕万,毕万受晋献公之封。
再传于武子魏犨,事晋文公。
再传于悼子。
再传于昭公(一作庄子)魏绛,事晋悼公。
再传于魏蠃。
再传于献子魏荼,事晋昭公。
再传于襄子魏侈。
再传于襄子之孙桓子魏驹。
再传至文侯。
武侯魏繋,文侯之子,在位十六年(公元前386---公元前371)。
前376年分晋。
惠王魏罃,武侯之子,在位三十六年(公元前370---公元前335)。
前344年称王。
襄王,佚名,惠王之子,在位十六年(公元前334---公元前319)。
哀王,佚名,襄王之子,在位二十三年(公元前318---公元前296)。
昭王魏速,哀王之子,在位十九年(公元前295---公元前277)。
安釐王魏圉,昭王之子,在位三十四年(公元前276---公元前243)。
景湣王魏增,安釐王之子,在位十五年(公元前242---公元前228)。
魏王魏假,景湣王之子,在位三年(公元前227---公元前225)。
前225年,为秦所灭。
注:史料依据《史记》、《战国策》等。
中国历代世系考之东周列国篇曹国卷
中国历代世系考之东周列国篇曹国卷前1045年,周武王论功行赏封其弟叔振铎于曹,都:陶丘(今山东定陶西南)。
其国域大体在今山东省西部一带。
公元前487年为宋所灭。
前后共五百余年,历二十五个国君。
曹叔姬振铎,周武王之弟,因功封有曹地。
同时也以国氏为姓。
太伯姬脾,叔振铎之子。
仲君姬平,太伯姬脾之子。
宫伯姬侯,仲君姬平之子。
孝伯姬云,宫伯姬侯之子。
夷伯姬喜,孝伯姬云之子,在位三十年(公元前864---公元前835)。
幽公姬强,夷伯之子,在位九年(公元前834---公元前826)。
戴伯姬鲜,一作姬苏,也称伯鲜,幽公之弟,在位三十年(公元前825---公元前796)。
惠伯姬雉,一作兕,戴伯之子,在位三十六年(公元前795---公元前760)。
穆公姬武,惠伯之弟,在位三年(公元前759---公元前757)。
桓公姬终生,穆公之子,在位五十五年(公元前756---公元前702)。
庄公姬射姑,桓公之子,在位三十一年(公元前701---公元前671)。
僖公姬夷,庄公之子,在位九年(公元前670---公元前662)。
昭公姬班,僖公之子,在位九年(公元前661---公元前653)。
共公姬襄,昭公之子,在位三十五年(公元前652---公元前618)。
文公姬寿,共公之子,在位二十三年(公元前617---公元前595)。
宣公姬庐,文公之子,在位十七年(公元前594---公元前578)。
成公姬负刍,宣公之弟,在位二十三年(公元前577---公元前555)。
武公姬胜,成公之子,在位二十七年(公元前554---公元前528)。
平公姬须,武公之子,在位四年(公元前527---公元前524)。
悼公姬午,平公之子,在位九年(公元前523---公元前515)。
公元前515年朝宋时,被宋所囚。
襄公姬野,一作声公,悼公之弟,在位五年(公元前514---公元前510)。
公元前510年为平公之弟隐公所杀。
隐公姬通,平公之弟,杀襄公而立五年(公元前509---公元前506)。
中国历代世系考之东周列国篇齐国卷
中国历代世系考之东周列国篇齐国卷前1045年,吕尚受周封于齐,建都营丘(今山东淄博东北),后称临淄。
公元前386年,大臣田氏替代姜氏齐国。
公元前221年,为秦所灭。
国域:东起大海,西到黄河,南起泰山,北至无棣水(今河北盐山南)。
共历八百余年,凡三十八代君主。
太公尚,一名望,字子牙,姜姓,号师尚父。
其先祖为炎帝苗裔,伯夷之后,因掌四岳有功,于虞夏之际受封于吕(在今河南南阳);或封于申(在吕之西面),姜姓。
因助周灭商有功受封于齐。
历仕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朝。
在位三十一年(前1045--前1015),病逝时享年一百一十三岁(前1117--前1015)。
丁公姜伋(一作及),太公之子。
乙公姜得,丁公之子。
癸公(一作祭公、庮公)姜慈母,乙公之子。
哀公姜不辰(一作不臣),癸公之子,为纪侯所谮,被周厉王所烹。
胡公姜静,哀公之弟,由周厉王所立,在位期间迁都于薄姑(在今山东)。
后被献公所杀。
献公姜山,哀公之弟,杀兄自立,在位九年(公元前859---公元前851)。
前859年,将都城迁回营丘,称临淄。
武公姜寿,献公之子,在位二十六年(公元前850---公元前825)。
厉公姜无忌,武公之子,在位一年(公元前824)。
被杀。
文公姜赤,厉公之子,在位十二年(公元前823---公元前812)。
成公姜脱,文公之子,在位九年(公元前811---公元前803)。
庄公姜购,成公之子,在位六十四年(公元前802---公元前739)。
釐公姜禄甫,庄公之子,在位四十二年(公元前738---公元前697)。
襄公姜诸儿,僖公之子,在位十一年(公元前696---公元前686)。
为公孙无知所杀。
齐侯姜毋知,僖公之侄,使人杀襄公自立,在位一年(公元前685---公元前684春),元年春被杀。
桓公姜小白,在位四十三年(公元前684春---公元前642冬十月乙亥)。
在位期间,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力富强,成为霸主。
公子姜无诡,桓公长子,在位三月(公元前642冬十月乙亥---公元前641春)。
中国历代世系考之东周列国篇楚国卷
中国历代世系考之东周列国篇楚国卷周文王时,鬻熊立国于荆山一带,建都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
周人称为荆蛮。
公元前639年,成王时迁于郢(今河南江陵西北纪城)。
公元前508年,昭王时迁至今湖北宜城东南。
公元前488年,惠王时迁于鄢(今河南鄢陵西北)。
公元前278年,顷襄王时迁陈(今河南淮阳),公元前241年,考烈王时迁于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
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
国域:从今长江中下游扩大到东北起山东南部、西南到广西东北部,江浙一带。
共历八百余年,凡四十四君。
始祖鬻熊,芈姓,季连苗裔,当周文王时立国。
附:远祖颛顼帝高阳。
高阳传于卷章。
卷章传于祝融重黎,事帝喾为火正,共工氏作乱,平乱不得力而被诛杀。
重黎传于其弟吴回。
吴回传于陆终。
陆终传于六子季连,此时始以芈姓(一作琇姓)。
其后为附泪。
附泪后为穴熊。
其后或在中庸,或在蛮夷。
楚子熊丽,鬻熊之子。
楚子熊狂,熊丽之子。
楚子熊绎,鬻熊之孙,受周成王之封于楚蛮,居于丹阳。
楚子熊艾,一作熊乂、熊义,熊绎之子。
楚子熊黮,熊艾之子。
楚子熊胜,熊黮之子。
楚子熊炀,一作熊杨,熊胜之弟。
楚子熊渠,熊炀之子。
其在位时,国域扩大到长江中游,称王,并以长子康为句亶王,次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后因怕周厉王伐楚而去王号。
句亶王熊无康,又名康、毋康,熊渠长子。
鄂王红,一作鸷红、絷红,熊渠中子。
楚子熊延,鄂王之弟,杀兄自立。
楚子熊勇,熊延之子。
在位十年(公元前847---公元前838)。
楚子熊严,熊勇之弟,在位十年(公元前837---公元前828)。
若敖熊霜,一作伯霜,熊严长子,在位六年(公元前827---公元前822)。
蚡冒熊徇,熊霜少弟,在位二十二年(公元前821---公元前800)。
楚子熊鄂,熊徇之子,在位九年(公元前799---公元前791)。
若敖熊仪,熊鄂之子,在位二十七年(公元前790---公元前764)。
霜敖熊坎(一作熊菌、熊钦),一作宵敖、甯敖,熊仪之子,在位六年(公元前763---公元前758)。
东周列国春秋篇剧情介绍分集
东周列国春秋篇剧情介绍分集《东周列国春秋篇》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古装剧,由该时期秦、晋、齐、楚、燕、韩、赵、魏八个列国间的政治斗争和宫廷争斗所构成的。
剧情曲折离奇,故事情节紧凑。
下面是剧情介绍分集。
第一集:春秋时期的列国腥风血雨,各国纷纷争夺霸权。
秦国的大将蒙恬率军北征,逐渐将北方各个部落统一,成为北方霸主。
秦国丞相吕不韦察觉到晋国有拿下中原的野心,为了巩固秦国统治地位,他秘密联络燕国,意图分而治之。
第二集:晋国司马懿趁秦国蒙恬北征之际发动突袭,成功夺取中原,成为中原霸主。
秦国吕不韦被抓,但他事前已经将重要情报告知了燕国王子。
吕不韦的密信被送到燕国,燕国王子燕昭王大喜过望,决定与秦国合作,共同对抗晋国。
第三集:燕国与秦国合力抵御晋国的进攻。
晋国内部因为世子的争位产生分裂。
晋国上将韩起趁机挟持晋国世子,企图谋反以争夺国内霸位。
世子的妹妹,晋国公主赵芮为了保护哥哥,暗中联络了楚国,请求他们派兵援助。
第四集:楚国如愿以偿地派兵援助晋国,并取得一些边境土地作为交换条件。
晋国世子行动迅速,与韩起合力平定了内乱,重新巩固了国内统治地位。
世子对赵芮充满感激之情,两人之间慢慢产生了爱情。
第五集:赵芮去魏国拜访表哥荆轲,请求他出力帮助晋国。
荆轲答应并成功刺杀了秦国君主。
秦国发生了政权更迭,新秦王决定报复晋国。
晋国面临巨大困境。
赵芮决定再次远赴楚国,请求更多援助。
第六集:赵芮到达楚国后,楚国君主负气做出了逼迫晋国世子和赵芮结婚的决定。
殷夫人得知后告诉了齐国国君,齐国国君派遣军队前去晋国营救晋国世子。
赵芮心中乱了,她开始对楚国和秦国王子之间徘徊。
第七集:赵芮最终决定选择楚国,因为楚国答应帮助晋国在秦国的压力之下。
晋国世子对赵芮心生怨恨。
王子秦王称赞赵芮对自己能力的认可,秦国和楚国开始合作,将晋国逼上绝路。
第八集:晋国陷入了最困难的时刻。
齐国和赵国在晋国准备投降的时候出现的援军为晋国带来了一线希望。
世子对赵芮表示歉意,两人决心团结起来,拯救晋国。
东周列国春秋篇剧情介绍分集
东周列国春秋篇剧情介绍分集《东周列国春秋篇》是一部以中国春秋时期列国纷争为背景的历史剧。
本剧共有60集,以下是每集的剧情介绍。
第一集:《平衡如初》伴随着东周末年的到来,列国开始积极准备战争。
齐国国君庄公决定聘请名将孙武为军师。
孙武受命前往齐国,展开了一系列训练与改革,使齐国军队焕发新的活力。
庄公深感孙武的聪明才智和军事战略,决定将他提拔为大将军。
第二集:《吞并战争方案》晋国国君献公打算吞并齐国。
他聘请了谋士商鞅,商鞅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战争方案。
献公非常满意,指定商鞅为军师。
商鞅开始实施变法措施,大力发展晋国军事实力,为吞并齐国做准备。
第三集:《赵国之困》赵国国君惠文王面临着邻国燕国的进攻。
燕国国君燕雄意图一举击垮赵国,将其纳入自己的版图。
赵国朝臣们纷纷建议投降,但惠文王不愿屈服。
他决定亲自带兵出征,向燕国展示赵国的实力和决心。
第四集:《李牧统兵》秦国国君孝公决定对魏国发动战争,他任命李牧为大将军,率领秦军出征。
李牧展现出出色的指挥才能,迅速击败了魏军,为秦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战略资源。
第五集:《出奇制胜》楚国国君昭王面临着周边列国的威胁。
昭王决定采取出奇制胜的策略,提前布置埋伏,伺机出击。
他聘请了名将霍去病为军师,两人合力设计了一场精巧的诡计,成功击败了进攻楚国的韩、魏两国军队。
......(以下类似)第六十集:《统一之战》东周末年,各列国实力均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楚国国君昭王决定发动一场统一之战,将所有列国纳入楚国的版图。
他和邻国国君李斯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智力较量,最终,楚国大军轻松夺取了各国的首都,实现了统一大业。
《东周列国春秋篇》是一部极具历史代表性的剧集,通过展示春秋时期列国之间的纷争与和平,并刻画了各个国家的国君与名将形象,同时也深刻表达了人们对和平与统一的向往。
中国历代世系考之东周列国篇陈国卷
中国历代世系考之东周列国篇陈国卷前1045年,因灭纣有功,舜后妫满被周武王封于陈,都:宛丘(今河南淮阳),国域大体在今河南省东部、安徽省的一部份。
公元前478年亡于楚。
历五百余年,凡二十七个国君。
胡公妫满,舜的后裔虚遏父之子。
受周武王之封于陈,又号虞胡公。
同时周武王以元女太姬配以为妻。
在位六十年(前1045--前986),病逝时年八十二岁(前1067--前986)。
申公妫犀侯,胡公之子。
相公妫皋羊,申公之弟。
孝公妫突,申公之子。
慎公妫圉戎,孝公之子。
当周烈王时。
幽公妫宁,慎公之子,在位二十三年(公元前854---公元前832)。
釐公妫孝,幽公之子,在位三十六年(公元前831---公元前796)。
武公妫灵,僖公之子,在位十五年(公元前795---公元前781)。
夷公妫说,武公之子,在位三年(公元前780---公元前778)。
平公妫燮,夷公之弟,在位二十三年(公元前777---公元前755)。
文公妫圉,平公之子,在位十年(公元前754---公元前745)。
桓公妫鲍,文公之子,在位三十八年(公元前744---公元前707)。
死时四十八岁(公元前754---公元前707)。
厉公妫他,一作妫佗,桓公之弟,公元前707年杀桓公太子免自立,在位七年(公元前706---公元前700)。
利公妫躍,厉公之子,在位五个月(公元前700)。
庄公妫林,利公之弟,在位七年(公元前699---公元前693)。
宣公妫杵臼,庄公之弟,在位四十五年(公元前692---公元前648)。
穆公妫款,宣公之子,在位十九年(公元前647---公元前629)。
共公妫朔,穆公之子,在位十九年(公元前628---公元前610)。
灵公妫平国,共公之子,在位十四年(公元前609---公元前596)。
陈君妫徵舒,灵公之子,在位不到一年(公元前596)。
成公妫午,灵公太子,在位三十年(公元前595---公元前566)。
哀公妫弱,一作妫溺,成公之子,在位三十四年(公元前565---公元前532)。
《中国通史》纪录片第十七集解说词:秦国崛起
《中国通史》纪录片第十七集解说词:秦国崛起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战国是一个天崩地坼的时代,东周瓦解,群雄逐鹿,战事不断,诸侯兼并,弱肉强食,异常险恶的局势,使各诸侯国常常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强者并非总是强者,弱者也可以通过有效的变法来成为强者。
而秦国的崛起尤其出人意料,这是一个国家由弱变强的奇迹,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是结束了数百年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国得以建立。
自此,中国以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直到今天,人们依然对于秦国的崛起充满了好奇,究竟是什么使它实现了由蛮荒小国到无敌强国的惊天逆转。
公元前九世纪末,嬴姓族长非子因擅长养马得到周孝王的重用,封为附庸。
在今甘肃东南渭河上游秦地建造城邑,从此称作秦。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从镐京迁都洛邑有功,被封为诸侯,赐予今陕西岐山至丰水之间的土地,秦国从此正式跻身于东周诸侯之列。
然而,周平王其实只给秦襄公一张空头支票,此时的秦国封地实际上处在游牧民族西戎的控制之下,秦经过几代人的浴血奋战,才夺回这块土地。
此后,在西戎的包围下,秦国艰难地寻求着生存与发展,也正是这样的生存环境,造就了秦人崇武尚勇的个性。
秦国独特的发展史和封闭落后的状态,使一向以文明开化自居的中原各国长期以来一直不把秦视为同类,而看成蛮夷之国。
因为当时秦国的地处西陲、落后,立国时间比中原国家晚了大概有两个多世纪,和西戎杂居在一块,所以中原这个国家盟会的时候,往往是不会邀请秦国参加的,认为秦国这个是野蛮落后的国家。
在秦国的历史中,秦穆公是一位重要人物,他于公元前659年即位,以知人善任著称,在百里奚、骞叔等贤臣的辅佐下,秦国在对东部强大的邻国晋国的外交与军事上取得一系列胜利,第一次将疆域东扩至黄河以西,秦穆公还成功的将西戎的使臣由余招至麾下,大败西戎。
然而,一个国家的真正强盛不能仅靠一个强势的君主,要想彻底摆脱落后的局面,秦国更需要先进的制度和法律。
《东周列国志》的诸侯争霸与历史变迁
《东周列国志》的诸侯争霸与历史变迁在华夏文明的漫长历史长河中,东周时期无疑是一个充满了动荡、变革与纷争的时代。
《东周列国志》这部著作,犹如一幅生动而宏大的画卷,将东周时期诸侯争霸的激烈场景和历史变迁的波澜壮阔展现得淋漓尽致。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这一时期,周王室的权威逐渐衰落,再也无法对各诸侯国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辖。
各诸侯国纷纷崛起,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资源,展开了一场场激烈的争霸战争。
春秋时期,齐桓公率先称霸。
他任用管仲为相,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齐国国力大增。
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多次召集诸侯会盟,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在齐桓公之后,晋文公重耳也登上了霸主之位。
晋文公早年历经磨难,流亡在外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
回国即位后,他整顿内政,发展经济,训练军队,最终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除了齐桓公和晋文公,春秋时期还有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等霸主。
宋襄公试图效仿齐桓公称霸,但其仁义之举在残酷的争霸战争中显得有些迂腐,最终在泓水之战中大败。
秦穆公则致力于向西拓展领土,称霸西戎。
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战争,成为了中原霸主。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虽然充满了战争和杀戮,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各国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各国为了在争霸中取得优势,纷纷进行改革和创新。
例如,鲁国实行的“初税亩”,标志着我国税收制度的重大变革;郑国子产的改革,推动了郑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
同时,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也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局面更加激烈和残酷。
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这一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风起云涌。
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各国的发展和强大。
东周列国志精彩语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东周列国志精彩语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东周列国志是一部详细记录了东周时期各个列国的历史和特点的著作。
东周时期,国家力量相对分散,形成了众多的列国,其中包括了齐国、楚国、鲁国、晋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等。
这些列国之间不仅拥有各自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还展现出独特的文化特点。
本文将详细探究东周列国的背景、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和文化特点,并对其进行全面评价。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东周列国的发展历程,把握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力和意义。
通过展望未来,我们也可以思考这段历史对我们的启示和借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将详细介绍本文的组织架构和内容安排。
本文主要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的主题——东周列国志,同时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通过引言,读者可以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后续的内容打下基础。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较为详细地探讨了东周列国的背景、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和文化特点等内容。
正文将通过逐个小节的方式,将每个主题进行阐述,并提供相关的细节和案例。
读者可以通过正文部分全面了解东周列国的各个方面,深入了解该历史时期的重要特征和发展状况。
结论部分是对本文的总结和归纳,对于东周列国的评价、影响力和意义进行阐述,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同时,结论部分也是整篇文章的收尾,通过一个简洁的结束语,将整个文章的思路和主旨再次强调给读者,以增强文章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通过以上三个部分的有机组合,本文将全面、系统地介绍东周列国的相关内容,从而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和理解这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性和独特之处。
在文章结构的设计上,注重从整体到细节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以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逻辑性。
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为:本文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东周列国的历史,揭示其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和文化特点,并评价其对历史的影响力和意义。
通过对东周列国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了解各个列国的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方式,探索其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以及细致观察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东周列国国君主世系表(一)周、晋、楚、齐、秦篇
东周列国国君主世系表(一)周、晋、楚、齐、秦篇东周国君世系周平王,幽王子,在位51年。
周桓王,平王孙,在位23年。
周庄王,桓王子,在位15年。
周僖王,庄王子,在位5年。
周惠王,僖王子,在位25年。
周襄王,惠王子,在位33年。
周顷王,襄王子,在位6年。
周定王,顷王子,在位21年。
周简王,定王子,在位14年。
周灵王,简王子,在位27年。
周景王,灵王子,在位20年。
周敬王,景王子,在位42年。
周元王,敬王子,在位7年。
周贞定王,元王子,在位28年。
周哀王,贞定王子,在位3月。
周思王,哀王弟,在位5月。
周威烈王,考王子,在位24年。
周安王,威烈王子,在位26年。
周烈王,安王子,在位10年。
周显王,烈王弟,在位48年。
周慎靓王,显王子,在位6年。
周赧王,慎靓王子,在位59年。
被秦昭襄王灭掉。
晋国国君世系晋文侯,晋穆侯子,在位35年。
晋昭侯,晋文侯子,在位7年。
被大臣潘父及曲沃桓叔谋杀。
晋孝侯,晋昭侯子,在位15年。
被曲沃庄伯谋杀。
晋鄂侯,晋孝侯子,在位6年。
晋哀侯,晋鄂侯子,在位9年。
被曲沃武公生擒。
晋小子侯,晋哀侯子,在位4年。
被曲沃武公诱杀。
晋侯缗,晋哀侯弟,在位28年。
被曲沃武公灭掉,晋国实现统一。
晋武公,前为曲沃武公,在位时间共39年。
晋献公,晋武公子,在位26年。
晋奚齐,晋献公子,在位1个月。
被里克杀死。
晋姬卓,晋献公子,在位1个月。
被里克杀死。
晋惠公,晋献公子,在位14年。
被秦穆公拥立。
被秦军败于韩原。
晋怀公,晋惠公子,在位1个月。
被秦穆公杀死。
晋文公,晋献公子,在位9年。
被秦穆公拥立。
败楚军于城濮。
晋襄公,晋文公子,在位7年。
晋灵公,晋襄公子,在位14年。
被赵穿杀死。
晋成公,晋襄公弟,在位7年。
晋景公,晋成公子,在位19年。
晋厉公,晋景公子,在位8年。
被栾书、中行偃杀死。
晋悼公,晋襄公重孙,在位15年。
晋平公,晋悼公子,在位26年。
晋昭公,晋平公子,在位6年。
晋定公,晋顷公子,在位37年。
晋出公,晋定公子,在位17年。
秦木话谈——(二)春秋时期列国表
秦⽊话谈——(⼆)春秋时期列国表东周前期⼜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次全国性⼤分裂形成的时期。
史家⼀般以“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时代的结束和战国时代的开始。
此时周已衰弱到了极点,统治范围⽅圆不⾜六百⾥,各诸侯国纷纷割据称雄,不再朝见周王,其统率诸侯的权利也是名存实亡。
此间,全国共分为⼀百四⼗多个⼤⼩诸侯国,⽽其中⽐较重要的有齐国、晋国、燕国、楚国、宋国、郑国、卫国、鲁国、吴国、越国、秦国等。
秦国周孝王因秦的祖先⾮⼦养马之功,“⾢之秦,使复续嬴⽒祀,号⽈秦嬴。
”,作为周朝的附庸,让其继续嬴姓的祭祀。
周平王元年(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占领了被戎⼈和狄⼈占领的原周朝在陕西的领地。
从周僖王五年(公元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
秦⼈善战,但⼀直到战国初期秦⼀直是⼀个⽐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
在春秋时代早期它是⼀个不显眼的国家,直到秦穆公时代⽅参与中原争霸,成为仅次于晋国、楚国、齐国的⼆等强国。
就科学技术、⽂化等等⽽⾔,秦在战国初期也⽐较落后。
齐国齐国的祖先是周⽂王的谋⾂姜尚之族,姜尚因助周灭商有功被封为齐侯,同时周统治者赐予齐国⼀种特权——可以讨伐有罪的诸侯,凭借这项特权,齐国在西周时期已发展成为东⽅的⼤国。
春秋年间,齐国出现了⼀位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齐桓公。
他依靠谋⼠管仲整顿国政,设各种官吏,各司其职,并分全国为⼆⼗⼀乡,其中⼯商六乡、⼠⼗五乡,此⼗五乡即为农乡,乡中之⼈在和平时专⼼务农,战时当兵。
如此⼏年之间,齐国国富民强,到周僖王三年(公元前679年),齐国已称霸北⽅。
后来,齐国⼜于周灵王五年(前567年)消灭了东夷⼤国——莱,使之⼟地扩⼤了⼀倍以上,成为真正数⼀数⼆的⼤国。
公元前386年,⽥和放逐齐康公于海上,⾃⽴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
周安王⼆⼗三年(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姓齐国绝祀。
大秦帝国世系全图
大秦帝国世系全图秦之先祖大秦世系图(一)蜚廉生恶来。
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史记.秦本纪》秦国先祖伯益是皇帝后裔因为和大禹一起治水有功被赐嬴姓,后来舜禅位于大禹之后伯益被任命执政官,总理朝政。
大禹死后夏启即位,伯益地位万人之上启之下,伯益生子大廉,大廉有后代蜚廉。
蜚廉生恶来和季胜,恶来为秦国先祖,季胜为赵国先祖。
恶来为商纣王宠信大臣,后武王伐纣时被周武王所杀。
恶来非子立国大秦世系(二)恶来革者,蜚廉子也,蚤死。
有子曰女防。
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
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姓赵氏。
《史记.秦本纪》秦非子时恶来五世孙,非子善于养马在周孝王时期因为养马而闻名。
周孝王希望能够重振周王室的雄风,所以命人在汧水、渭水之间的肥沃土地养马,以此在抵御北方戎狄。
而非子出生于犬丘他就在这个地方养马,周孝王听说非子养的马又肥又壮,随后让他主管养马之事。
秦非子养马经过非子主管养马之事后,周孝王的马群增长迅速后被封于秦地,延续嬴氏。
非子成为秦国开国君主。
非子死后秦侯即位,秦侯死后秦仲即位,当时西戎背叛周朝,秦仲被封为大夫攻打西戎,但是之后秦仲被西戎所杀,后其子秦庄公即位。
秦庄公即位后受周宣王命令继续攻打西戎,最后打败西戎。
周宣王将秦庄公打下来的地方和犬丘一起封给了他,让他做了西垂大夫镇守西边。
救驾有功,位列诸侯大秦世系(三)。
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
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
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
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与誓,封爵之。
襄公于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乃用骝驹、黄牛、羝羊各三,祠上帝西畤。
《史记.秦本纪》秦庄公三个儿子本该大儿子世父继位,但是世父为了给祖父报仇说:“不杀死西戎王不回家”便领兵攻打西戎其弟赵开便成为继承人,秦庄公死后赵开继位为秦襄公。
秦襄公时期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使得失信诸侯,后又被诸侯犬戎联合攻打。
详解《东周列国志》
详解《东周列国志》周文王太公独钓渭水边,文王大业急求贤。
躬身拉车八百步,赢得周朝八百年。
西行稳健走三百,天下强盛三百春。
东行踉跄行五百,王室渐衰五百秋。
诸侯争霸风云变,六国归秦甘北面。
百家争鸣著经典,思想闪耀启新篇。
中华文明周人奠,传承千载恒绵延。
七分史实三分编,各位看官多指点。
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要翻译的古白话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
相信很多人读过这本书,但同时也有更多的人不了解这本书。
《东周列国志》由明代作家冯梦龙编写,清代蔡元放又做了一番修改,于是形成了今天大家看到的版本。
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了西周末年(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这五百多年的历史。
西周末年,周平王从镐京迁都洛阳,标志着东周开始,东周又分春秋、战国两个时期,而三家分晋又标志着春秋结束,进入战国。
这是古今中外时间跨度最长,人物数量最多,人物关系最复杂的一部小说。
很多人觉得红楼梦人物关系复杂,估计十有八九没读过这本书。
但也正因为时间跨度长,人物多,故事情节复杂,所以短短的一百零八回没法像四大名著一样把人物个性刻画的那么鲜明。
小说叙述的事实,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四部史书,把整个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编排,冶为一炉,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所以这本书的史实性非常高,蔡元放说这是一本可以当历史看的小说。
东周时期英雄辈出、群雄崛起,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很多人物、典故、成语在此书都有记载,人物比如管仲、孙膑、庞涓、吴起、王翦、李牧、苏秦、张仪、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西施、秦始皇……,典故比如烽火戏诸侯、孙武演阵斩美姬、二桃杀三士、伍子胥复仇、商鞅变法、荆轲刺秦王……,成语比如一鼓作气、毛遂自荐、退避三舍、秦晋之好、一鸣惊人、百步穿杨、摩肩接踵、卧薪尝胆、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纸上谈兵、鸡鸣狗盗等等。
东周又是思想迸发最繁荣的时期,诸子百家、群星璀璨,著作了无数的经典,时至今日仍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春秋战2
春秋战国【东周及秦世系】-秦世系及简介(1)第二部分:秦国世系秦国世系简表:夏王朝时期:女修:颛顼孙女,生卒年待考,葬地待考大业:女修之子,生卒年待考,葬地待考嬴伯益:大业之子,生卒年待考,葬地待考嬴大廉:嬴伯益之子,生卒年待考,葬地待考商王朝时期:嬴孟戏:嬴大廉玄孙,生卒年待考,葬地待考嬴中衍:嬴孟戏之弟,生卒年待考,葬地待考嬴中谲:嬴中衍玄孙,生卒年待考,葬地待考嬴蜚蠊:嬴中谲之子,生卒年待考,葬地待考嬴恶来:嬴蜚蠊之子,生卒年待考,葬地待考西周时期:嬴女妨:嬴恶来之子,生卒年待考,葬地待考嬴旁皋:嬴女妨之子,生卒年待考,葬地待考嬴太乙:嬴旁皋之子,生卒年待考,葬地待考嬴大骆:嬴太乙之子,生卒年待考,葬地待考嬴□□:嬴大骆之子,公元前897~前858年,秦非子,葬于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瓦泉嬴□□:秦非子之子,公元前857~前848年,秦侯,葬于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瓦泉嬴□□:秦侯之子,公元前847~前845年,秦公伯,葬于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瓦泉嬴□□:秦公伯之子,公元前844~前822年,秦仲,葬于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瓦泉春秋时期:嬴□□:秦仲之子,公元前821~前778年,秦庄公,葬于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瓦泉嬴□□:秦庄公之子,公元前777~前766年,秦襄公,葬于甘肃省礼县红河乡嬴□□:秦襄公之子,公元前?~前716年待考,公元前765~前716年在位,秦文公,葬于甘肃省礼县红河乡嬴□□:秦文公之孙,公元前724~前704年,公元前715~前704年在位,秦宪公,葬于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乡嬴□□:秦宪公之子,公元前708~前698年,公元前703~前698年在位,秦出公,葬于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乡嬴□□:秦宪公之子,公元前697~前678年,秦武公,葬于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乡嬴□□:秦武公之弟,公元前677~前676年,秦德公,葬于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乡嬴□□:秦德公之子,公元前675~前664年,秦宣公,葬于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乡嬴□□:秦宣公之弟,公元前663~前660年,秦成公,葬于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乡嬴□□:秦成公之弟,公元前659~前621年,秦穆公,葬于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乡嬴□□:秦穆公之子,公元前620~前609年,秦康公,葬于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乡嬴□□:秦康公之子,公元前608~前604年,秦共公,葬于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乡嬴□□:秦共公之子,公元前603~前577年,秦桓公,葬于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乡嬴□□:秦桓公之子,公元前576~前537年,秦景公,葬于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乡嬴□□:秦景公之子,公元前536~前501年,秦哀公,葬于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乡嬴□□:秦哀公之子,公元前500~前491年,秦惠公,葬于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乡嬴□□:秦惠公之子,公元前490~前477年,秦悼公,葬于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乡。
东周列国志精选
东周列国志精选东周列国志是一部详细记述了东周时期各国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情况的史书,它记录了战国时代各个列国的兴衰历程,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文将从列国的兴起、内政外交、军事战略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展现战国时代国家间复杂纷争的历史背景和各国的特点。
一、国家兴起东周时代,天下大分,百家争鸣,开始出现一些强国的崛起,其中以楚国、齐国、魏国为代表。
这些国家开始通过改革内政来提升国力,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领域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激发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国家的财富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楚国是其中最为强盛的国家之一,它地处南方,土地肥沃,农业非常发达。
楚国在探索农田水利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修筑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增加了农田的灌溉面积,使得农业产量大幅提高。
同时,楚国还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鼓励手工业者和商人,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齐国则位于东北方,是一个自然条件艰苦的地区,但齐国国君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使得齐国的军事力量迅速增强。
齐国实行了普遍免役制,取消了赋役的压迫,以及一系列的军事改革,使得齐国的军队战斗力强大,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魏国则是以勇武著称的国家,魏军的战斗力在战国时期堪称顶尖。
魏国的国君重视军事力量的培养,推动了军事制度的革新,使得魏国的军队备受赞誉。
同时,魏国位于中原地区,交通便利,农业发达,使得魏国在与其他国家的冲突中占据了一定的地理优势。
二、内政外交除了国家的内政改革,东周列国也通过外交手段来维护和提升自己的国家利益。
各国之间的外交关系错综复杂,既有同盟关系,也有敌对关系。
一方面,各国之间通过亲族联姻和互通有无的经济交流来维系友好关系。
东周时期的列国中,楚国与齐国、魏国多次通婚,以巩固双方的关系。
同时,各国通过边境贸易和商业交往,进行资源的交换和利益的互惠,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此外,各国之间还通过礼仪之邦的称号来尊重彼此的地位,维护彼此的尊严。
另一方面,东周列国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敌对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代世系考之东周列国篇秦国卷
帝颛顼后裔非子于周孝王时受封于秦(今甘肃清水县东北)。
庄公时迁犬丘(今陕西兴平东南)。
春秋时迁于雍(今陕西凤翔)。
献公时迁栎阳(今陕西临潼北渭水北岸)。
公元前383年,孝公时迁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三十里)。
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国域在今陕西、甘肃一带及四川地。
共历六百余年,凡三十七个君主。
女脩,帝颛顼苗裔女。
《史记.五帝本纪》;女脩织,玄鸟孕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
大业,娶少典之女女华而生大费。
柏翳大费,与禹平水土,因功受舜赐姓嬴,并赐以姚姓之玉女为妻。
《尚书》、系本、《汉书》称为伯益。
是秦、赵二国的共同之祖先。
大廉,伯益长子,生有子二人:大廉,为鸟俗氏;若木,为费氏。
若木,大廉次子。
费昌,大费玄孙,当夏桀(公元前1634---公元前1600)时,后去夏归商。
其子孙一在中原,一在夷狄。
其玄孙有二:孟戏、中衍。
中衍,当商朝帝太戊(公元前1553---公元前1479)时,中衍之后为诸侯。
中潏,中衍玄孙,居西垂。
蜚廉,中潏之子,事纣王(公元前1075---公元前1046)。
死于周武王伐纣。
另一子季胜传赵一脉。
恶来,蜚廉之子,当周武王(公元前1056---公元前1043)时,事纣王,为周武所杀。
女防,恶来之子。
旁皋,女防之子。
太几,旁皋之子。
大骆,太几之子,居于西犬丘(今甘肃天水西南)。
非子,大骆之子,当周孝王(公元前891---公元前886)时,初封于秦。
秦嬴,非子之子,在位年代(?---公元前858)。
秦侯,佚名,秦嬴之子,在位十年(公元前857---公元前848)。
公伯,佚名,秦侯之子,在位三年(公元前847---公元前845)。
秦仲,佚名,公伯之子,在位二十三年(公元前844---公元前822)。
三年(前842),西戎反周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
周宣王即位,封为大夫,后为西戎所杀。
庄公,佚名,秦仲长子,在位四十四年(公元前821---公元前778)。
周宣王复秦西犬丘旧地,封为西垂大夫。
襄公,佚名,庄公太子,在位十二年(公元前777---公元前766)。
前771年受周平王封为诸侯。
文公,佚名,居西垂宫,襄公之子,在位五十年(公元前765---公元前716)。
卒后葬于西垂。
生子静公。
宪公,佚名,文公之孙,静公之子,居西新邑,在位十二年(公元前715---公元前704)。
前714年,迁都于平阳(今陕西西岐西南)。
病死时年22岁(公元前725---公元前704),葬于衙。
出公,又名出子,佚名,宪公季子,居西陵,在位六年(公元前703---公元前698)。
卒后葬于衙。
武公,佚名,宪公长子,居平阳封宫,在位二十年(公元前697---公元前678)。
为三庶长弗忌、威累、参父所杀,卒后葬于宣阳聚东南。
德公,佚名,宪公次子,居雍大郑宫,在位二年(公元前677---公元前676)。
前677年迁雍(今陕西风翔西南)。
病死时年35岁(公元前710---公元前676)。
宣公,佚名,德公长子,居阳宫,在位十二年(公元前675---公元前664),卒后葬于阳。
成公,佚名,德公次子,居雍之(一作走)宫,在位四年(公元前663---公元前660),卒后葬于阳。
穆公嬴任好,德公季子,在位三十九年(公元前659---公元前621)。
在位期间曾称霸于诸侯,为春秋五霸之一。
卒后葬于雍。
康公嬴罃,穆公太子,居雍高寝,在位十二年(公元前620---公元前609),卒后葬于竘社。
共公嬴稻,一作赢和,康公之子,居雍高寝,在位四年(公元前608---公元前605),卒后葬于康公南。
桓公嬴荣,共公之子,居雍太寝,在位二十八年(公元前604---公元前577),卒后葬于义里丘北。
景公(一作僖公)嬴石,桓公之子,居雍高寝,在位四十年(公元前
576---公元前537秋七月)卒后葬于丘里北。
毕公,一作哀公、栢公,佚名,景公之子,在位三十六年(公元前536---公元前501秋),生子夷公,卒后葬于丘里北。
惠公,佚名,哀公之孙,夷公之子,在位九年(公元前500---公元前492),卒后葬于车里。
悼公,佚名,惠公之子,在位十五年(公元前491---公元前477),卒后葬于僖公里。
厉公,一作厉共公,又作剌龚公,佚名,悼公之子,在位三十四年(公元前476---公元前443),卒后葬于义里。
躁公,佚名,厉公之子,在位十四年(公元前442---公元前429)。
怀公,佚名,躁公之弟,在位四年(公元胶428---公元前425)。
被逼自杀,葬于栎圉氏。
灵公,一作肃灵公,佚名,怀公太子昭之子,在位十年(公元前424---公元前415)。
居泾阳(今属陕西)。
卒后葬于悼公西。
简公,佚名,怀公之子,在位十五年(公元前414---公元前400),卒后葬于僖公西。
惠公,佚名,简公之子,在位十三年(公元前399---公元前387),卒后葬于陵圉。
出公,又作少主、小主,佚名,惠公之子,在位二年(公元前386---公元前385)。
病死时年5岁(公元前389---公元前386),葬于雍。
献公嬴师阴,一作元献公、元王,灵公之子,在位二十三年(公元前384---公元前362),卒后葬于圉。
孝公嬴渠梁,又作平王,献公之子,在位二十四年(公元前361---公元前338)。
病死时年44岁(公元前381---公元前338),葬于弟圉。
惠文王嬴驷,一作文王、惠王,孝公之子,在位二十七年(公元前337---公元前311)。
病死时年45岁(公元前355---公元前311)。
武王嬴荡,一作武烈王、悼武王,惠文王之子,在位四年(公元前310---公元前307),病死时年22岁(公元前328---公元前307),葬于永陵(陕西咸阳西十里)。
昭王嬴侧,一作昭襄王,又名稷,武王异母弟,在位五十六年(公元前306---公元前251),死时年74岁(公元前324---公元前251),葬于芷阳。
孝文王嬴柱,一作嬴式,昭王之子,在位未多日(公元前251年十月己亥---三日辛丑)。
病死时年53岁(公元前303---公元前251)。
庄襄王嬴异,一作庄王、襄王,孝文王之子,在位四年(公元前250---公元前247)。
病死时年35岁(公元前281---公元前247),葬于寿陵。
秦王嬴政,庄襄王之子,在位二十六年(公元前246---公元前221)。
至前221年,统一六国,创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国家----秦朝。
注:史料依据《史记》、《战国策》、《秦集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