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中化学选修四教学案4-1 原电池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第四章第一节 原电池 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第一节原电池1.以锌铜原电池为例,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学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并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
3.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并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原电池的基础知识1.原电池(1)概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实质:利用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形成条件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③形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2.工作原理(以锌铜原电池为例)装置示意图现象锌片逐渐溶解,铜片上有红色物质生成,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电极Zn电极Cu电极电极名称负极正极得失电子失电子得电子电子流向流出流入反应类型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Zn-2e-===Zn2+Cu2++2e-===Cu总反应式Zn+Cu2+===Zn2++Cu3.盐桥及其作用(1)成分:含有琼胶的KCl饱和溶液。
(2)离子移动方向:Cl-移向负极区,K+移向正极区。
(3)作用①通过离子在盐桥中的定向移动,使两个隔离的电解质溶液连接起来,可使电流持续传导。
②将两个半电池完全隔开,使副反应减至最低程度,可以获得单纯的电极反应,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
语句描述正误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1)在原电池构成的闭合回路中,电子从原电池的正极通过导线流向负极(2)原电池的正极一定是化学性质较不活泼的金属(3)原电池工作时,正极上发生氧化反应,负极上发生还原反应(4)只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5)反应Cu+2Ag+===2Ag+Cu2+能以原电池的形式来实现(2)×不一定,如Mg、Al和NaOH溶液构成原电池时,Al为负极,Mg为正极;导电非金属也可做正极(3)×原电池工作时,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4)√(5)√2.锌片和铁片紧贴在一起,放置于稀硫酸溶液中,能否形成原电池?答案:能。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教学设计
《原电池》教学设计海口二中叶青一、教学思路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这部分的知识能让学生大开眼界,还为环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素材,所以我认为这部分知识应该从一个水果电池引入原电池的内容,这样不仅能激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还以达到教学创设情境的需要。
在上课过程中,还要注意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设计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环境。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能分析电极反应。
2.过程与方法:用直观形象的教具来表现电池的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能源危机,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用水果电池引课(西红柿电池)。
好奇,有一种想自己来试一试的想法,有同学主动上来感受水果电池产生的电流。
用水果电池能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也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分析水果电池的工作原理。
1、有两个活泼对水果电池提出自己的想法:为什么要同时满足这四个条件,只有其中的一个用水果电池引入电流后,自然就会让学生产生好奇性不同的电极材料。
2、有水果汁起到电解质作用,作为一部分导线使用。
3、形成闭合回路。
4、能自发发生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或两个不行吗?还有的同学提出果汁起到导线的作用是不是太不实在了,我们并没有看到导线在哪儿,只看到一个水果而已。
心,这里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的联想到知识层面上,这是一个质的突破,也为学生的能力提高打下了基础。
用铜锌稀硫酸原电池展开对学生的释疑过程。
1、分析锌与硫酸反应的过程与原理。
2、分析铜与锌用导线连起来所发生的化学变化。
自己动手做铜锌稀硫酸原电池的装置,并观察所看到的现象。
这里采用分组的形式:每个小组有六名学生,组里两名学生将铜放到稀硫酸中并观察现象;两名学生将锌放到稀硫酸中并观察现象;两名学生做把铜与锌连到一起并用电流表测电流,观察现象。
此时,学生产生了很多的疑问。
人教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公开课原电池教学设计
人教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公开课原电池教学设计一、三维目的1知识与技艺:⑴经过解剖原电池使先生了解原电池组成,正确判别原电池的两极。
⑵构成原电池概念,探求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了解原电池的原理。
2进程与方法:⑴阅历原电池设计和原理探求进程,进一步了解探求的意义,学习迷信探求的基本方法,提高迷信探求的才干。
⑵能对自己探求原电池概念和构成条件的学习进程停止方案、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才干。
3情感目的:⑴开展学习化学的兴味,乐于探求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微妙,体验迷信探求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巧妙与谐和。
⑵经过对分组实验及对现象的剖析和讨论,培育先生的团队协作肉体。
培育先生关注自然、社会和生活现象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原电池原理难点:原电池原理及电极反响式的书写三、教学进程引言:同窗们你们听说过一位叫伏打的迷信家吗?是他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电池——伏打电池,就连叱咤风云的拿破伦都曾三次倾听他的演讲。
这一发明惹起了物理学和化学范围的一场深入的革命,这一节就让我们沿着巨人的足迹探寻原电池的微妙吧!板书:第二节原电池大家看一个演示实验:用电流计测电池的电流〔电池的正极接电流计的正极〕请同窗们观察电源的正负极和电流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复杂的电路图如下图------此时教员在黑板的右上角画出电路图。
教员引导:指针偏转---电流发生---发生电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1.概念: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
干电池是应用原电池原理制成的最常用的电池,它的组成如何?我们从组成入手停止探求。
探求一解剖干电池〔先生活动三分钟左右,教员巡视〕解剖完后请你说出干电池的组成〔进一步提示黑色物质是二氧化锰和碳的混合物〕播放原电池的组成:碳棒〔正极〕,锌筒〔负极〕,二氧化锰,氯化铵〔稀释的电解质溶液〕。
问:电解质溶液能导电吗?非电解质呢?请依据干电池的组成并模拟迷信家的发明进程,应用桌面的仪器和药品设计组装原电池并探求构成条件。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第41课《原电池》讲解稿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第41课《原电池》讲解稿一、引言本课我们将学习原电池的相关知识。
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二、原电池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原电池由两个半电池和电解质组成。
半电池分为阳极和阴极,电解质则负责传递离子。
当阳极和阴极通过电解质相连时,化学反应会导致电子在电路中流动,产生电流。
三、原电池的种类1. 干电池干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原电池,它使用固态或半固态的电解质。
干电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玩具等领域。
2. 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它使用可燃性物质(如氢气、甲醇等)作为燃料,通过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电能。
燃料电池具有高能量转化效率、环保等优点,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原电池的应用1. 电子设备原电池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如手持式电子产品、遥控器、闹钟等。
干电池由于便携性好且寿命较长,成为这些设备的常用电源。
2. 交通工具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装置,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飞机等交通工具。
燃料电池车辆具有零排放、低噪音等特点,有望成为未来交通工具的主流。
五、总结原电池作为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了解了原电池的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干电池和燃料电池的种类和应用领域。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进一步加深对原电池的理解。
谢谢!。
人教版选修4 化学:4.1 原电池 教学设计1
《原电池(盐桥)》重难点创新设计教材分析及设计思想(1)教材结构——承接推进的关系在高一教材中,已有原电池、正极、负极、电极反应、电解质溶液的概念。
并要求学生基本理解这些概念。
(人教)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再次学习原电池,教材引入了盐桥等新概念。
与高一教材是承接、推进的关系。
(2)教材开发之一——为什么引入盐桥教材没有说明引入盐桥的原因,这对于理论学习是不利的。
本节课引入电视《寻秦记》,引发兴趣;在体验原电池实验时发现问题,从而使学生知晓引入盐桥的原因及其必然性。
(3)教程开发之二——盐桥的功能本节课师生以讨论对话的形式设计了实验,初步探讨了盐桥的功能;又设计了5个创新实验深化了对盐桥功能的认识。
(4)教材开发之三——发现、定义、转化问题在学生发现多个问题之时,我们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把非专业问题定义为学科问题,把专业问题转化为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转化问题的能力。
(5)情境脉络的开发由视频情境到单池原电池实验情境,由单池原电池实验情境到橘子实验情境,再由橘子实验情境到现代科技情境;这一丰富、多样的情境,不但引发学生兴趣,尤其引发学生思考并深化思考。
对轻松完成本节知识、深入理解本节知识,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究简单原电池的不足和改进;建立盐桥的概念、理解盐桥的作用;深化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解决,体验实验探究。
经历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设计实验的过程,习得多种手段获取信息的方法,并运用比较等科学思维方法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自然、生活、科技,感受自然中蕴含的智慧,体验化学创造的现代生活,感悟科技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盐桥深化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理解。
难点:对盐桥的认识。
教学过程稀硫酸“硫酸发电”实验设计装置一装置二[演示]装置二接上电流表[提示]对比装置一、二的结构,从电流回路的角度找到改进的方法。
人教高中化学选修四 第四章第一节 公开课原电池教学设计-word文档资料
原电池教学设计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通过解剖原电池使学生了解原电池组成,正确判断原电池的两极。
⑵形成原电池概念,探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⑴经历原电池设计和原理探究过程,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⑵能对自己探究原电池概念和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⑴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⑵通过对分组实验及对现象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社会和生活现象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原电池原理难点:原电池原理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三、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一位叫伏打的科学家吗?是他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电池——伏打电池,就连叱咤风云的拿破伦都曾三次聆听他的演讲。
这一发明引起了物理学和化学领域的一场深刻的革命,这一节就让我们沿着伟人的足迹探寻原电池的奥秘吧!板书:第二节原电池大家看一个演示实验:用电流计测电池的电流(电池的正极接电流计的正极)请同学们观察电源的正负极和电流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简单的电路图如图所示------此时教师在黑板的右上角画出电路图。
教师引导:指针偏转---电流产生---产生电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1.概念: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
干电池是利用原电池原理制成的最常用的电池,它的组成如何?我们从组成入手进行探究。
探究一解剖干电池(学生活动三分钟左右,教师巡视)解剖完后请你说出干电池的组成(进一步提示黑色物质是二氧化锰和碳的混合物)播放原电池的组成:碳棒(正极),锌筒(负极),二氧化锰,氯化铵(浓缩的电解质溶液)。
问:电解质溶液能导电吗?非电解质呢?请根据干电池的组成并模拟科学家的发明过程,利用桌面的仪器和药品设计组装原电池并探究形成条件。
人教版选修四原电池教案完美版
§4-1原电池〈知识目标〉1、在必修2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探究简单原电池的不足和改进。
2、形成完备的原电池概念,理解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掌握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过程及方法〉1、经历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能对自已探究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和奇妙与和谐。
2、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能源观。
〈教学重点及难点〉进一步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书写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用具〉实验仪器、电脑〈教学过程〉〈引入〉电能已经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人们利用特定装置将自然界中的各种能量转化成电能,又发明出另外一些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其它能量为人们所需要,而研究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装置、过程和效率的科学叫电化学。
〈板书〉第四章电化学基础在必修Ⅱ我们已经认识了两种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方法:一、火力发电,二、原电池。
在这里我们将进一步的研究和学习原电池。
〈板书〉§4-1 原电池一、原电池〈师〉上周五老师留的家庭作业,复习原电池的知识,并自己设计和组装一个原电池,大家完成没有。
下面就请各组派代表将你组的最优作品到前面来展示,看是否设计成功,电流是否强劲,评出今天的最牛电池。
这一环节的主题是——自创电池大PK投影:《自创电池大PK》〈学生活动〉展示电池〈师〉下面请最牛电池设计者讲讲自己的设计理念?〈投影〉1、构成条件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闭合电路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师〉这个能不能构成原电池,请写出他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并在装置图上标出电子流动方向。
2、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锌片 Zn-2e-=Zn 2+(+):铜片 2H ++2e-=H 2↑总电极方程式:Zn+2H +=Zn 2++H 2↑〈师〉找一个同学说一下原电池是怎么产生电流的,即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出,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流入。
选修4 4.1 原电池 教、学案
选修4 4.1 原电池教、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掌握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3.能设计原电池装置。
[重点·难点]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基础知识:1.原电池原理(1)概念: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原理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的装置。
(1)两个________不同的电极(材料可以是金属或非金属)。
负极:活泼性_______,______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活泼性_______,______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2)电极均插入________________中。
(3)构成________________。
(4)能自发地发生的________________反应。
练习1:下列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练习2:关于下图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 .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 .铜片质量逐渐减少C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D .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后生成H 23.理论上,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均能设计成原电池。
实际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外电路:负极(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e-导线正极 (2)内电路:将两极浸入________________溶液中,使正、负离子作________________。
(3)闭合电路基础提升:一、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较活泼的金属为____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____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判断外电路中,电流由____极流向____极,电子由____极流向____极。
3.根据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____极,阴离子移向____极。
4.根据原电池中两极发生的反应判断原电池中,负极总是发生________反应,正极总是发生________反应。
高二化学教案-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教案
第一节 原电池一、探究目标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二、探究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三、探究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教学过程【引入】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
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4.1 原电池一、原电池实验探究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实验探究】(铜锌原电池)【问题探究】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 +)如何变化?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学生: Zn+2H +=Zn 2++H 2↑讲: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
显然从理论上讲,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能设法使氧化与还原分开进行,让电子的不规则转移变成定向移动,便能形成电流。
所以原电池的实质就是将氧化还原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 4.1 原电池教案
Cu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原电池的条件;(3)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
(2)实验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加深理解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过一些实验和科学探究过程,使学生增强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教学过程【引入】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
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4.1 原电池一、原电池实验探究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实验探究】(铜锌原电池)实验步骤现象1、锌片插入稀硫酸【问题探究】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如何变化?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学生:Zn+2H+=Zn2++H2↑讲: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
人教版选修4 化学:4.1 原电池 教学设计4
《原电池》教学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新课标化学教材》选修4青海油田第一中学·高中化学组·王文娥《原电池》教学设计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新课标化学教材》选修4设计思想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从“知识系统”向“多元能力”转化,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高能力,这是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如何既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堂课我尝试采用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模式”。
首先围绕主干知识设计问题情境,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再用实验进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产生问题体验过程。
最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应用。
在整个过程中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情感,并内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按照从易到难,从理论到实践再理论再进行实践的顺序,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采取了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并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这节内容是以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为基础,是对必修2的加深与提高,在必修2中学生对原电池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很浅显,而选修4中则应使学生从微观层面对原电池和其原理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本节内容在必修2原电池的基础上新加入了盐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盐桥不仅仅是普通实验技术的改进,而是对旧的思维模式的质的突破,这也为原电池原理的实用性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2、教材前后联系:本节内容以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为基础,同时借助于氧化还原的知识进行学习,此乃承上。
作为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的内容,原电池的原理在学生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的转换以及了解电解池的知识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此乃启下。
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分析:学生在必修2中已经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知识,对于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原电池组成、原理等知识已非常熟悉。
人教版选修4 化学:4.1 原电池 教学设计2
选修四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第一课时原电池【课标分析】①查阅资料: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②实验: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
③市场调查:不同种类电池的特点、性能与用途。
④实验探究: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化⑤调查市场常见化学电池的种类,讨论它们的工作原理、生产工艺和回收价值。
【教学理念】本堂课我尝试采用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模式”。
首先围绕主干知识设计问题情境,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再用实验进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产生问题体验过程。
最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应用。
在整个过程中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情感,并内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按照从易到难,从理论到实践再理论再进行实践的顺序,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采取了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并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教材分析】高中选修阶段的化学学习,是在必修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加以进一步的提高深化。
电化学这一章属化学能的转化知识范畴,之所以将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和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分列选修课本的第一章和最后一章,一方面是由于从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上来看,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相对简单,学生在初中和高中必修阶段都有了较多的涉及且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而电化学部分相对显得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困难,比较难以掌握。
另一方面,电化学一章的知识有涉及到弱电解质的相关内容,因此将其安排在了全书的最后一章。
本节课是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以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为基础,在人教版教材必修2中已经重点介绍了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并对实用电池进行了简单介绍。
本节内容在必修2原电池的基础上新加入了盐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盐桥不仅仅是普通实验技术的改进,而是对旧的思维模式的质的突破,这也为原电池原理的实用性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第四章第一节中重点通过双液电池模型的构建,发展对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的认识,使学生从微观层面对原电池和其原理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高中化学4-1原电池教案
原电池教学设计〔网上晒课〕省武胜飞龙邓世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与分析,了解简单原电池的缺点和改进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原电池,了解盐桥原电池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3)了解带盐桥的双液原电池的功能与价值,知道原电池输出电能的能力与氧化复原反响、装置设计的合理性及电极所处的环境等有关;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过对简单原电池装置的优化改进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步骤,学习科学探究的根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2)通过探究与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3)使学生在探究与活动中,学会运用观察、分析、实验、推理、归纳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拟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小组合作实验、学习、讨论过程中,体验并享受合作探究带来的快乐,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2)增强联系实际学习化学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对原电池原理有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但对原电池反响本质的认识只局限于氧化剂和复原剂相互接触才可能发生氧化复原反响。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和思考交流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认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写出电极反响式和原电池反响方程式。
【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盐桥原电池的功能和价值。
【教学用品】灵敏电流计、盐桥、砂纸、100mL烧杯〔一只盛约40mLCuSO4溶液,一只空着〕、镊子、纯锌片(2片) 、铜片、导线(2根,两端均带鳄鱼嘴夹)、滤纸、布条、纸巾、CuSO4溶液〔盛在一只100mL烧杯中〕、ZnSO4溶液〔约40mL,盛在细口瓶中、饱和KCl溶液〔盛在培养皿中〕。
[此为一组〔4-6人/组〕学生实验,根据班额大小需6-14组,另加1组教师演示用)]实验效果要求:单液原电池2分钟内有电流减弱的现象,且锌片最好不变黑〔用纯锌片〕。
化学人教版选修4教案: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 Word版含解析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章前概述本教科书的第一章着重研究了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关系,本章着重研究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关系,二者都属于热力学研究的范畴。
电化学是研究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装置、过程和效率的科学,它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分析、合成等领域应用很广,由此形成的工业也很多,如电解、电镀、电冶金、电池制造等。
因此本章知识有利于学生们了解电化学反应所遵循的规律,知道电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同时,本章还设计了一些有趣的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这有利于学生增强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
本章包括原电池、化学电源、电解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四部分内容。
学生在必修化学2中学习了由锌片、铜片和稀硫酸溶液组成的简单原电池,初步了解了原电池原理。
在本章第一节中将学习带有盐桥的较复杂的原电池,进一步认识原电池的构成和反应原理,了解设计原电池、选用正、负电极的原则。
化学电源学生在必修化学2中对于化学电池的原理和应用,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本章在电池选用的标准,以及在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方面,均有所拓宽和加深。
电解池教科书以CuCl2溶液的电解为例,介绍了电解的原理。
由于课程标准不要求介绍电极电势、分解电压等概念,因此这里只是简单地说明电解的产物,而不能定量地分析电解过程中什么离子能参与放电。
在电解原理的应用中,教科书简单地介绍了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烧碱、氯气和氢气,电镀,铜的电解精炼以及电冶金制取活泼金属的知识,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他们的科学技术视野。
关于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教科书阐述了金属腐蚀造成的严重危害,指出金属腐蚀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两类。
这里着重讨论了电化学腐蚀的机制,阐述了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反应原理,指出金属电化学腐蚀的本质是金属表面形成了微型原电池,使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
同时指出,人们根据对金属电化学腐蚀本质的认识,发明了防护金属电化学腐蚀的方法,并具体地介绍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和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人教版选修4 化学:4.1 原电池 教学设计3
原电池一、教学设计思路:在学生理解原电池概念和构造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实验检验自己学过的知识。
引导学生通过对原电池产生电流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发现原电池在实现能量转化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并设法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基本的科学素养,并养成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原电池一、含义: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
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 电解质溶液(2) 两极 上有活泼性不同的物质(至少一种是金属) (3) 组成闭合电路(4) 能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 应 三、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四、 盐桥的作用五、 影响原电池输出电能能力的因素六、原电池的重要用途: 【跟踪训练】1.下列反应中可以用于设计原电池的是A .H 2SO 4 + 2NaOH = Na 2SO 4 + 2H 2OB .2FeCl 3 + Fe = 3FeCl 2C .Mg 3N 2+6H 2O = 3Mg (OH )2↓+ 2NH 3↑D .NaCl + AgNO 3 = NaNO 3+ AgCl↓ 2.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下图装置。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 和b 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B .a 和b 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 2++2e -===Cu C .a 和b 用导线连接时,电子由铜电极流向铁电极D .无论a 和b 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均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3.锌铜原电池产生电流时,阳离子( )A 移向Zn 极,阴离子移向Cu 极B 移向Cu 极,阴离子移向Zn 极C 和阴离子都移向Zn 极D 和阴离子都移向Cu 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原电池●课标要求1.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
2.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课标解读1.通过实验体验由化学能转为电能的探究。
2.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教学地位本节内容则以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所涉及的原电池常识为基础,通过进一步分析原电池的组成和探究其中的原理,引出半电池、盐桥、内电路、外电路等概念,恰好很好地全面体现本册教材的目标特点。
是本章重点内容之一。
●新课导入建议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体验水果电池电流的存在进行了下列实验。
用橘子一个,铝片和锌片各一片,电灯泡一个,按图连接好。
在实验前,先用砂纸擦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实验时保持两金属插在橘子上不能直接接触。
你知道在上述水果电池中,电流的强弱与两极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吗?影响电流的因素还可能有哪些呢?【提示】距离越近,电流越大。
另外,电流大小还与两金属片宽度以及两电极金属性相对强弱等因素有关。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P 71~72页,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原电池”,并完成【思考交流1】;(2)看教材P 72页,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原电池的设计”,并完成【思考交流2】。
⇒步骤1:导入新课、本课时教材地位分析。
⇒步骤2:建议对【思考交流】1、2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可利用【问题导思】中的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
建议教师除【例2】外,再变换一下命题角度,使用【教师备课资源】中例题,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步骤5: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1】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1、2、3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步骤4:教师通过【例1】和教材P 71~72页讲解研析对“探究1”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总结。
⇐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可利用【问题导思】设置的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
⇓步骤7:教师通过【例2】和教材P 72页讲解研析“探究2”中的问题进行总结。
⇒步骤8: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的4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步骤9:先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然后对照【课堂小结】以明确掌握已学的内容。
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课 标 解 读重 点 难 点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2.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
3.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
1.通过设计铜锌原电池两种方案的对比,加深原电池原理的理解。
(重点)2.正确书写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方程式。
(难点)3.会设计简单原电池。
(重点)原电池1.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装置举例2.电极反应锌片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Zn-2e-===Zn2+铜片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Cu2++2e-===Cu总电极反应式为:Cu2++Zn===Cu+Zn2+3.构成条件条件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较活泼的做负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1.(1)原电池的两电极必须是金属吗?(2)Cu与稀H2SO4能否设计成原电池?【提示】(1)不一定。
如可用石墨做电极。
(2)不能。
Cu与稀H2SO4不能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的设计1.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作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
2.将两极浸在电解质溶液中,通过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内电路。
3.放电时负极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正极,再通过溶液中离子移动形成的内电路构成闭合回路。
2.在内电路中,阴、阳离子分别向哪个极板移动?【提示】阴离子→负极,阳离子→正极。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问题导思】①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极是正极还是负极?【提示】负极。
②若某电极在反应过程中增重,是原电池的正极还是负极?【提示】正极。
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判断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4.根据原电池中两极发生的反应判断原电池中,负极总是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总是发生还原反应。
若给出一个总方程式,则可根据化合价升降来判断。
5.根据电极质量的变化判断原电池工作后,某一电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的阳离子在该电极上放电,该极为正极,活泼性较弱;反之,如果某一电极质量减轻,则该电极溶解,为负极,活泼性较强。
6.根据电极上有气泡产生判断原电池工作后,如果某一电极上有气体产生,通常是因为该电极发生了析出H2的反应,说明该电极为正极,活动性较弱。
7.根据某电极(X)附近pH的变化判断生成H2或吸收O2电极反应发生后,均能使该电极附近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因而原电池工作后,X极附近的pH增大了,说明X极为正极,金属活动性较弱。
原电池中,活泼性强的金属不一定做负极:如下面的原电池。
(1)中Al作负极。
(2)中Cu作负极。
试根据下表中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编号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1 Mg、Al 稀盐酸偏向Al2 Al、Cu 稀盐酸偏向Cu3 Al、石墨稀盐酸偏向石墨4 Mg、Al NaOH 偏向Mg5 Al、Zn 浓硝酸偏向Al(1)实验1、2中Al所作的电极是否相同?(2)写出实验3中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方程式。
(3)实验4中Al作正极还是作负极?为什么?写出Al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4)解释实验5中电流计指针偏向Al的原因。
(5)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在原电池中金属铝作正极还是作负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解析】一般情况下,较活泼的金属作原电池的负极,根据实验1、2的结果,自然得出1中Al作正极,2中Al作负极。
在NaOH溶液中,Al比Mg活泼,作负极。
在浓硝酸中由于Al发生钝化,Zn作负极。
【答案】(1)不同;(2)Al为负极:Al-3e-===Al3+,石墨为正极:2H++2e-===H2↑,2Al+6H+===2Al3++3H2↑;(3)Al作负极,因为Al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Mg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Al+4OH--3e-===AlO-2+2H2O;(4)实验5中由于Al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所以Zn为负极;(5)与另一电极材料的活泼性、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以及电解质溶液的氧化性强弱等因素有关。
本题学生易只考虑活泼性强的作原电池负极,而易忽略原电池必须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1.有如图所示的两个原电池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为Mg-2e-===Mg2+B.Mg在A池中为负极,在B池中为正极C.B池中电子的流向:Mg→AlD.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A池溶液的pH会增大【解析】判断原电池正负极,除考虑活泼性还要注意电解质溶液对正负极的影响。
对于稀硫酸来说,镁是比铝更活泼的金属;但对于氢氧化钠溶液来说,铝是比镁更活泼的金属,所以A池中镁是负极,B池中铝是负极,B对;A池中电极反应为Mg-2e-===Mg2+,A 对;B池中电子流向为Al―→Mg,C项错。
A池中正极2H++2e-===H2↑,随着反应进行,c(H+)减少,pH增大,D对。
【答案】 C原电池原理的应用【问题导思】①若纯锌与粗锌(含Fe、C等)分别与同浓度的稀H2SO4反应制取H2,哪种方法产生H2的速率快?【提示】粗锌。
②将金属a、b用导线相连插入稀H2SO4中,发现b上产生气泡,则a与b相比较,谁更活泼?【提示】 a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例如:在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使产生H2的速率加快。
2.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例如:有两种金属a和b,用导线连接后插入到稀硫酸中,观察到a极溶解,b极上有气泡产生。
根据电极现象判断出a是负极,b是正极,由原电池原理可知,金属活动性a>b。
3.用于金属的防护如要保护一个铁闸,可用导线将其与一锌块相连,使锌作原电池的负极,铁闸作正极。
4.设计化学电池例如:以2FeCl3+Cu===2FeCl2+CuCl2为依据,设计一个原电池。
(1)将氧化还原反应拆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个半反应,分别作原电池负极和正极电极反应式。
负极:Cu-2e-===Cu2+正极:2Fe3++2e-===2Fe2+(2)确定电极材料若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为金属单质,可用该金属直接作负极[如为气体(如H2)或溶液中的还原性离子,可用惰性电极(如Pt、碳棒)作负极]。
正极的电极材料必须不如负极材料活泼。
本例中可用铜棒作负极。
用铂丝或碳棒作正极:(3)确定电解质溶液一般选用反应物中的电解质溶液即可。
如本例中可用FeCl3溶液作电解液。
(4)构成闭合回路。
由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图进行实验。
装置现象金属A不断溶解,生成二价离子C的质量增加A上有气泡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甲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丙中溶液的pH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四种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甲、乙、丙均为原电池装置,依据原电池原理,甲中A不断溶解,则A为负极、B为正极,活泼性:A>B,乙中C极增重,即析出Cu,则B为负极,活泼性:B>C,丙中A上有气体即H2产生,则A为正极,活泼性:D>A,随着H+的消耗,pH变大。
【答案】(1)A-2e-===A2+(2)Cu2++2e-===Cu(3)变大(4)D>A>B>C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这是电化学知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如果题目给定了图示装置,先分析正、负极,再根据正、负极反应规律去写电极反应式;如果题目给定了总反应式,可分析此反应中的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即分析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再根据溶液的酸碱性等实际情况去写电极反应式,另一电极反应式可直接写或将各反应式看做数学中的代数式,用电池反应减去已写的电极反应式,即得结果,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可充电电池的反应,需要看清楚“充电、放电”的方向,放电的过程应用原电池原理,充电的过程应用电解原理。
(1)写电池反应时,正、负极电极反应式进行加和时,应注意电子得失要相等,再加和。
(2)利用总反应式减去其中一极反应式时也要注意电子守恒。
(3)弱电解质、气体或难溶电解质均用分子表示,其余用离子符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