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工厂“危险源”的辨识、评估及控制(OK)

合集下载

危险源辨识、控制与评价模版(四篇)

危险源辨识、控制与评价模版(四篇)

危险源辨识、控制与评价模版危险源辨识、控制与评价是指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估,确定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并对控制措施进行有效性评价的过程。

下面是一个危险源辨识、控制与评价的模版,包含了常见的几个步骤和内容。

一、危险源辨识1. 工作活动的分析首先对工作场所的各项工作活动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工作流程、岗位职责、操作过程等。

通过对工作活动的分析,可以确定潜在的危险源。

2. 危险源的识别在工作活动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别存在的危险源。

危险源可以包括物理因素(如噪音、震动、高温等)、化学因素(如有害物质、有害气体等)、生物因素(如病原体、昆虫等)、人因因素(如人员不熟练、人员疲劳等)等。

3. 列表化危险源将识别到的危险源进行列表化,包括危险源的名称、位置、性质、可能引发的伤害等信息。

列表化危险源可以为后续的控制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4. 风险评估对列表化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通常包括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确定哪些危险源需要重点关注和控制。

二、危险源控制1. 设计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的设计应基于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针对性地减少或消除危险源带来的风险。

2. 措施的层次控制控制措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

技术控制是通过改变工作场所设备、工艺或材料来减少或消除危险源的风险;管理控制是通过规章制度、标准操作程序等管理手段来控制危险源的风险;个体防护是通过个人防护用具来降低个体接触危险源的风险。

措施的选择应综合考虑不同层次的控制手段。

3. 实施控制措施按照制定的控制措施,对工作场所进行改造、采购和配置相关设备和设施,并培训员工和提供必要的教育。

同时,对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控制措施能够有效地实施。

三、控制措施评价1. 效果评价对已经实施的控制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确定控制措施是否能够有效地控制危险源的风险。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范本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范本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范本一、概述本制度旨在明确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管理要求,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所有相关岗位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二、危险源辨识与评价1. 企业应组织专业人员对各岗位和工作区域进行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并按照结果制定相应控制措施。

2.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 化学物质的存储和使用- 作业区域的工艺安全风险- 电气设备的安全状况- 人员活动与行为的安全风险三、危险源控制措施1. 企业应按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的结果,针对每个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并明确责任人和执行时间。

2. 针对机械设备的控制措施:- 确保设备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要求-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检修- 建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教育- 设置设备安全警示标识3. 针对化学物质的控制措施:- 建立化学品储存管理制度,明确分区分级存储要求- 购买符合安全标准的化学品- 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进行培训指导- 建立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置预案4. 针对作业区域的控制措施:- 确保作业区域通风良好- 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护栏、防护网等- 建立作业区域安全规章制度,并定期进行演练5. 针对电气设备的控制措施:- 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和维护保养- 确保设备安装符合相关要求- 建立电气设备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 设置电气设备操作警示标识6. 针对人员活动与行为的控制措施:- 进行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 强化安全意识和行为规范- 建立员工安全奖惩制度- 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和评估四、危险源管理责任及培训1. 企业应指定专人负责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工作,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2. 相关岗位员工应接受必要的危险源管理培训,了解危险源的特点和控制措施,并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

3. 危险源管理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培训,并进行效果评估。

五、紧急情况处理1. 企业应建立紧急情况处理机制,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制度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制度是指企业或组织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预防事故的发生,对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和管理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

下面是一个关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制度的详细介绍。

一、危险源辨识2.辨识方法:包括实地调查、危险源清单、危险源分析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对工作场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危险源进行全面辨识。

3.辨识内容:对工作场所的设备、场地、人员、流程和管理等方面进行辨识,包括生产设备的安全性、工作现场环境的危险性、员工的作业方式和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等。

二、风险评价1.风险评价的目的: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各类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员工安全与健康的影响程度,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评估方法: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可能的危害,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估方法,包括风险矩阵分析、统计分析和数学模型等。

3.评估内容:对危险源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包括危险源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和风险等级等指标,以及风险源对员工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三、控制措施管理1.控制措施的目的: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适当的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或减轻事故的危害,确保员工安全与健康。

2.制度要求:制定相关制度和规范,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保护设备和设施的维护管理等,明确控制措施的实施要求。

3.实施过程:制定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负责控制措施的实施和监督,同时对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控制措施的实施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管理制度1.管理要求:建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的全过程记录和档案,包括辨识报告、评估报告、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情况等。

2.培训与教育:组织员工参加相关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提高危险源辨识能力和风险评价水平。

3.定期检查与评估:定期进行危险源的检查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估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公司的工作场所安全和员工健康而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该制度主要包括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应急预案和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内容的详细说明。

一、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首先,公司需要进行危险源辨识,即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分类。

危险源可以分为物理性危险源、化学性危险源、生物性危险源、心理性危险源等各种类型。

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公司能够清楚地了解工作场所的风险情况,为后续的风险评价提供准确的基础信息。

在辨识完危险源后,公司需要对这些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的危险性和暴露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具体的风险等级。

风险评价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危险源和风险情况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

二、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公司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的目标是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或降低风险的影响程度。

风险控制措施可以分为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保护措施等几个方面。

工程控制包括对设备设施的改造和升级,以减少危险源的产生或消除。

管理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实施培训和监督等手段,来约束员工的行为,防止他们受到风险的威胁。

个体保护措施则是通过佩戴个体防护器材来保护员工自身免受风险的伤害。

三、应急预案另外,公司还需要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的发生。

应急预案主要包括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和流程,以及相关人员的权限和职责分工等。

应急预案的制定需要参考相关法规和标准,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确保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保护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四、监督检查为了确保上述制度的有效实施,公司还需要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监督检查可以由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他们需要定期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同时,还可以通过员工的反馈和投诉等途径,及时发现和解决风险控制不到位的问题。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三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三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一、前言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是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预防事故和保障工人健康的基本措施。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危险源,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

二、危险源辨识与评价1.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调查研究,确定可能产生危险的设备、工艺、材料、场所、人员等要素,并对其进行分类和记录。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危险源辨识:(1)开展危险源辨识调查:调查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可能引发事故的条件,包括设备、工艺、人员、作业场所等方面;(2)借鉴现有经验和数据:了解同行业内其他企业的事故经验和数据,分析其产生事故的原因和危险源,并对自己的企业进行类比和推演;(3)参考相关法律法规: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危险源的划定和识别标准,对企业内部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逐项核查。

2.危险源评价危险源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量化、定性或定量评价的过程。

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危险源评价:(1)定性评价: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通过比较其与安全标准和要求的符合程度,判断其对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的威胁程度,从而对危险源进行分类和排序;(2)定量评价:通过测量、分析危险源的物理参数、化学成分、人体接触剂量等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

可以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和方法进行测量和分析,如测量设备的噪声、光照强度、化学品的浓度等。

三、危险源控制危险源控制是指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减少或消除危险源对安全和健康的威胁。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危险源控制:1.技术措施(1)优化工艺和设备: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或消除危险源的产生。

例如,通过改进设备的设计和结构,减少安全隐患和操作错误的可能性;(2)引进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设备:引进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设备,提高工作环境和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

2024年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三篇)

2024年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三篇)

2024年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1.目的为准确识别公司工作场所的危险源,并评价出重大危险源,采用相应控制措施,实现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预防好有效控制。

适用于本公司在生产和服务活动中危险源的识别、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策划。

3.工作程序3.1.程序描述要控制安全生产风险,首先要识别风险源,评价其带来危害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确定重大危险源,据此策划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以消除安全隐患。

3.2危险源识别3.2.1危险源识别时要考虑以下业务活动和影响因素范围:a.正常的作业活动和非正常的作业活动;b.作业现场的地理位置及周围的环境;c.现场临时设施及作业现场的平面布置;d.作业工艺流程;e.使用的机械设备、装置、工具等;f.有毒有害作业部位(如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及低温等有危险源的作业部位);g.各项制度的规定;h.安全防护设施、事故应急抢险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i.进入生产区所有人员的活动,包括内部员工、访问者或其他人员。

3.2.2识别和评价的时间公司每年3月份,将办公区域、到生产区的路途和生产区作业可能发生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风险评价。

3.2.2.2危险源辨识方法,采取以下方式进行识别:a.经验对比法;b.询问与交谈;c.现场观察;d.过程分析等3.2.3根据本公司作业活动的实际情况,造成各类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如下:1.高处坠落:脚手架、吊篮、电动葫芦、检修用卷扬机、物料提升机、等高处作业中发生的坠落事故;2.物体打击:包括钢管、扣件、物料、机械零件、作业工具等物体的打击;3.机械伤害:包括卷扬机、电锯、减速机、拉链机、提升机、磨机、破碎机、皮带输送机、风机、搅拌机等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4.起重伤害:各种起重作业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5.触电:包括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生活用电、各种机电设备用电、雷电击等伤亡事故;6.火灾和爆炸:包括作业现场临时用电、生活用电、电焊作业、气焊作业、氧气瓶和乙炔瓶、火工材料的燃烧与爆炸;7.坍塌:包括物料提升机等、堆置物、建筑物倒塌等;8.淹溺:洪水、游泳、洗澡、失足落水等;9.车辆伤害:场内机动车、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等在施工或到工地路途的伤害;10.中毒和窒息:煤气中毒等伤害;11.职业病:电焊、粉尘、水泥粉尘等引起的职业病。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一、引言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职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危险源辨识与评价以及控制管理的相关内容,以提供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二、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是指对企业内部存在的潜在危险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危险源: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对企业内部的各类危险源进行确定和分类,包括但不限于机械设备、化学品、高温高压、电气设备等。

2. 辨识危险因素:在确定危险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危险源所产生的各类危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噪音、振动、尘埃、有害气体等。

3. 评估危险程度:根据危险源和危险因素,通过量化和定性的方法,评估危险程度,包括但不限于风险等级、危险等级等指标。

4. 制定控制措施:在评估出危险程度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控制、管理控制、个体防护等。

三、危险源控制管理危险源控制管理是指对企业内部存在的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过程。

在进行危险源控制管理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控制目标:根据评估结果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危险源控制的目标,包括但不限于降低事故和职业病风险、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等。

2.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控制目标和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

3. 实施控制措施:根据制定的控制措施,进行具体的实施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维护、操作规程的制定和培训、个体防护用品的发放等。

4. 监督控制效果:在控制措施实施后,需要进行定期的监督和评估,以确保控制效果的实现,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控制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控制措施的实施和监督控制措施的实施和监督是危险源控制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控制措施的实施和监督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工作流程的优化:对于存在较高危险的工作环节,需要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尽量减少操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提高工作的安全性。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范本(2篇)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范本(2篇)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范本危险源是指可能对人员、设备或环境造成伤害、损失或危害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

为了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需要对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

下面是一份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的范本,以供参考:1. 确定工作场所的危险源a. 通过观察、调查和记录等方式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机械、电气、化学品、气体、噪音、辐射、温度、湿度等。

b. 将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危险源清单。

2. 进行危险源的风险评估a. 针对每个危险源,评估其对人员、设备和环境的潜在风险。

b. 评估风险时应考虑可能的暴露水平、损伤严重程度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等因素。

c.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每个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3. 制定危险源控制措施a. 根据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危险源控制目标。

控制目标应包括但不限于降低风险水平、预防事故发生、保护人员的健康与安全等。

b. 根据控制目标,制定具体的危险源控制措施。

措施应具体、可行,并能够有效降低风险。

c. 在制定措施时,应优先考虑使用集体控制措施,如工程控制、机械保护装置、防护设施等。

个体防护措施应作为辅助措施使用。

4. 实施危险源控制措施a. 根据制定的控制措施,组织实施相关工作。

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要求进行工作。

b. 对于涉及高风险的工作,应执行严格的安全程序,必要时进行专门的培训和演练。

c. 在实施过程中,应成立专门的监督、检查和评估机构,对危险源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5. 定期评估危险源控制效果a. 定期对已实施的危险源控制措施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控制效果。

b. 根据评估结果,对不符合要求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控制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c. 随着工作场所的变化,如新增设备、工艺改进等,应及时重新评估危险源并调整相应的控制措施。

以上是一份关于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范本。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工作场所和危险源特点进行调整和优化。

工厂安全生产中的危险源辨识与评估

工厂安全生产中的危险源辨识与评估

工厂安全生产中的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工厂安全生产是现代化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确保工人和设备的安全是保障生产连续性和效率的关键。

危险源辨识与评估是实施安全管理的基础,能够及时识别各类潜在危险,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本文将从辨识危险源的方法、评估危险源的标准以及控制危险源的手段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危险源辨识的方法1. 安全隐患排查法工厂安全管理人员可通过定期巡视、检查设施和设备的状态,以及观察工作场所的实际情况,发现潜在危险源。

例如,货物堆放不规范、电线老化、液体泄漏等都可能成为安全隐患。

2. 统计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事故数据和事故原因,找出存在的共性和规律,预测潜在的危险源。

例如,经常发生机械故障的设备可能存在设计或维护问题,应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3. 专家咨询法请安全专家或工程师对工厂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其经验和知识辨识出危险源。

他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提高工厂的安全性。

二、评估危险源的标准1. 人员暴露风险评估评估人员在工作中可能产生的暴露风险,包括接触有害化学品、高温、高压等。

通过评估工作环境和岗位操作,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员工身体健康。

2. 设备安全性评估评估生产设备的安全性能,包括机械设备的结构、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等。

确保设备符合安全标准和规范要求,防止设备故障引发事故。

3. 工艺风险评估评估生产工艺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例如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粉尘等。

通过控制工艺参数和排放防护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三、控制危险源的手段1. 工程控制采用技术手段、设备改造等措施,消除或减少危险源。

例如,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使用自动化设备减少人员接触危险区域等。

2. 行政控制制定相关政策、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员工的安全责任和安全要求。

例如,制定操作手册、紧急撤离预案等,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

3. 个体防护措施对于无法消除的危险源,采取个体防护措施,为员工提供相应的防护装备和培训,减少或避免伤害。

危险源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详细版

危险源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3866(解决方案范本系列)危险源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详细版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编辑: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危险源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详细版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危险源辨识根据本矿实际情况,矿井可能存在的危险源Ⅳ级(重大风险)有以下几种,即:瓦斯事故、火灾事故、水灾事故、爆破事故、顶板事故、机电运输事故、无计划停电停风事故、煤尘事故、排水系统事故等。

二、危险源管控措施(一)顶板事故Ⅳ级(重大风险)1、顶板事故隐患分析①、设计支护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

②、掘进工作面,支护达不到标准要求,人为的造成初锚力不达标,造成顶板离层、掉矸、漏顶、冒落。

③、锚喷支护巷道,锚、喷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围岩破碎,未及时采取加固措施时。

④、煤巷锚杆锚固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

⑤、掘进工作面顶板破碎,巷道未及时支护时。

⑥、掘进工作面空顶作业时。

⑦、掘进工作面过断层、褶曲等构造支护不及时或突遇断层破碎带时。

⑧、施工交岔点控顶面积较大、压力集中,支护强度不够、支护不及时或支护不合格时。

⑨、掘进工作面未使用超前支护或使用不当时。

⑩、巷道贯通未采取相应措施时。

(11)、煤巷遇到顶板破碎或构造应力集中区,易出现片帮、冒顶。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范本(二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范本(二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范本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工作,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并保护公司的财产及环境资源。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部门、岗位和员工。

三、管理职责1. 公司领导班子负责全面领导、推动和落实本制度的工作。

2. 安全、环保和质量部门负责制定、组织实施和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3. 各部门负责危险源的辨识、评价与控制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和报告。

四、危险源辨识与评价1. 部门经理应组织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明确识别和分析各岗位及工作环节中存在的危险源。

2. 危险源辨识应以系统、全面、连续的方式进行,考虑人、机、料、法、环等因素,并将结果及时记录。

3. 危险源评价应定期进行,采用科学、客观、全面、定量的方法进行评估,并记录评价结果和分析报告。

五、危险源控制1. 危险源控制应采用“防御层级”原则,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体防护等措施。

2. 工程控制应优先考虑,包括改进工艺、改善设备、加强防护设施等措施。

3. 行政控制应与工程控制相结合,包括制定操作规程、培训教育、开展安全检查等措施。

4. 个体防护应用于无法通过工程控制和行政控制达到安全要求的岗位,包括佩戴防护用具、进行体检等措施。

5. 危险源控制应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不断采取改进措施。

六、应急管理1. 各部门应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确保在突发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处置。

2. 各部门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理能力和意识。

3. 各部门应建立健全应急队伍,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的责任人和沟通联系方式。

七、培训教育1. 公司应定期开展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培训,包括危险源的识别、评估、控制和应急救援等内容。

2. 新员工入职前应接受相关危险源管理培训,确保其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和知识。

3. 培训教育应定期评估和复核,确保培训效果。

八、记录与报告1. 各部门应建立健全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记录制度,将工作过程和结果及时记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制度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与安全,防止事故和灾害的发生。

以下是一份针对企业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的制度,详细介绍了相关的内容和要求。

1.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对企业内部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以确保员工的健康与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

2.危险源辨识(1)组织全面梳理危险源,编制危险源清单,包括但不限于机械设备、化学品、电气设备、高温、高压、高处、有害气体等;(2)明确危险源的性质、规模和周围环境;(3)评估危险源对员工健康安全和企业生产运营的潜在风险。

3.风险评价(1)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确定各项风险指标;(2)根据评估结果,划定风险等级,确定各项风险控制措施;(3)定期进行风险评估的复审,及时更新风险等级和控制措施。

4.风险控制(1)采取技术措施,如防护装置、漏洞修补、设备升级等,控制或消除危险源;(2)采取管理措施,如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健康教育、培训等,提高员工安全意识;(3)采取应急措施,如安全预警系统、应急救援演练等,提前做好事故应对准备;(4)建立风险控制台账,记录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效果和改进措施。

5.风险评估与控制的监督与改进(1)建立风险评估与控制的监督机制,由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监督;(2)定期对风险评估与控制的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3)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对风险评估与控制的认识和合理使用;(4)通过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改进风险评估与控制的方法和工具,提高管理效能。

6.处罚与奖励(1)对未按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制度要求履行职责的责任人员,将给予相应处罚;(2)对按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制度要求做出成绩的,将给予相应奖励,如荣誉称号、奖金等。

以上是一份关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制度的简要描述,对于确保企业员工的安全和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管理制度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企业全面、准确地辨识和评价危险源,以及制定科学的风险控制措施,从而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

下面是一份简要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管理制度,供参考。

一、建立危险源辨识机制1.1 安排专人负责危险源辨识工作,定期组织危险源辨识活动,对现有生产流程、设备、场所等进行全面检查。

1.2 运用专业工具和方法,按照事故发生可能性和危害程度进行分类和识别,建立危险源库。

1.3 对新增设备、工艺流程等进行风险评估,及时纳入危险源库,做好信息记录和保存。

二、风险评价体系建立2.1 确定风险评价体系,包括风险评价的范围、方法、流程等。

2.2 采用专业化、标准化的方法,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

确定危险源可能引发的事故、事故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综合量化评价风险水平。

2.3 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分级确定风险管控措施和安全防护措施,制定应急预案。

三、风险管控体系建立3.1 根据风险等级和成因特点,制定适当的管控措施,建立完善的控制体系。

3.2 进行设备、工艺和行为管理,建立标准化操作程序和操作规范。

3.3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应管控手续,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以落实。

四、应急管理体系建立4.1 制定应急预案,包括应急救援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应急设备布置等内容。

4.2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4.3 建立应急事件报告和记录机制,对各级别应急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和追踪,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管理措施。

五、与法律法规的遵守5.1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对所有的危险源进行规范化处理,防止潜在的安全隐患。

5.2 开展相关的安全培训和宣传,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员工遵守安全生产相关规定的自觉性。

以上就是一份简要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管理制度,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参照和完善,从而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工厂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

工厂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

工厂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背景工厂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是确保工作场所安全的关键步骤。

它有助于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风险,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危险源辨识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我们应该考虑各个方面的潜在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和电气设备:检查工厂内各种机械和电气设备的工作状况,确保其安全可靠,并采取必要的维护和保养措施。

2. 化学品和危险物质:识别和储存工厂内使用的化学品和危险物质,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避免泄漏、爆炸或其他危险事故的发生。

3. 人为因素:检查员工的行为和操作是否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例如缺乏培训、无意识的违规操作等。

4. 环境因素:考虑工厂所处的环境条件,例如气候、地理位置等,以及可能对工作场所安全产生影响的自然灾害。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全面评估和分析,我们可以识别出存在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险控制方法:1. 工程控制:通过改进工厂设备和工艺来减少危险源。

例如,使用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工操作,减少机械风险。

2. 行政控制:制定明确的工作规程和操作指南,提供员工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以规范员工的行为和操作。

3. 个体防护措施:提供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例如头盔、手套、防护眼镜等,保护员工免受危险源的伤害。

4. 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立定期检查和维护计划,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设备。

5. 紧急应对措施:制定紧急情况下的应急计划,并进行员工培训,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危险事故。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风险控制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工厂的风险水平,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结论工厂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对于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全面辨识潜在的危险源,并采取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我们可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并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

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

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是一种对工作场所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管理方法。

它的目标是预防工作场所发生事故和伤害,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时,需要进行以下步骤:1.辨识危险源:首先需要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这些危险源可能来自于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包括但不限于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物质、噪音、辐射等。

2.评价危险程度: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员工的潜在风险程度。

可以根据危险源的暴露时间、频率、强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等级。

3.确定控制措施:根据危险源的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采取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体防护等方式进行。

例如,对于高温危险源,可以使用防护设备和安全防护装置进行控制;对于有害物质危险源,可以通过贮存、排放和处理措施进行控制。

4.实施和监督:将制定的控制措施付诸实施,并对其进行监督。

这需要建立监测和检测机制,确保控制措施的正确实施和有效性。

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校正,确保控制措施与工作环境的变化相适应。

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对危险源的全面辨识和评价,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了解工作场所的安全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减少生产成本和损失。

总之,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是一项必要的管理方法,它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预防事故和提高工作场所安全性。

通过科学的评估和控制措施的实施,可以降低事故风险,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同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安全管理方法,它不仅可以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还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时,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制定合适的控制措施。

首先,辨识危险源是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的基础。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是指企业或组织为保障员工和环境安全,建立的一套管理制度。

其主要目的是识别企业生产或经营过程中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对员工和环境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或消除事件的发生。

该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危险源辨识:通过对企业生产流程和作业环境进行细致的调查和观察,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如化学品、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

这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辨识,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2.危险源评价: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价,确定其对员工和环境的潜在风险。

评价的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使用合适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如风险矩阵、风险指数等。

3.风险控制措施制定:根据危险源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这包括对危险源的消除、替代、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人防护等方面的措施。

制定的措施需要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并在操作层面上可行和有效。

4.控制措施的实施和监督:将制定的控制措施落实到实际生产和作业过程中,并进行监督和检查。

实施过程需要引入合适的培训和教育措施,确保员工能够正确理解和操作控制措施,同时建立有效的监控措施来监测和评估措施的有效性。

5.危险源管理的持续改进:定期进行危险源辨识和评估的更新,随着企业发展和制度改进,对控制措施进行评估和改进。

通过持续改进管理制度,保持和提高员工和环境的安全水平。

总之,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是企业或组织建立的一套管理制度,旨在识别和评价危险源,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以保证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三篇)

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三篇)

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是一个重要的安全管理过程,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都需要进行。

它的目的是识别可能导致事故或伤害发生的危险源,并对其进行评价和控制,以降低事故和伤害的发生风险。

危险源辩识是指通过分析和检测,找出可能导致事故或伤害发生的潜在风险因素。

这些风险因素可以是来自设备、人员、环境和工作流程等各个方面的隐患。

首先,对于设备来说,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可以包括机械故障、电气故障、化学品泄露等。

这些都可能导致设备事故发生或人员遭受伤害。

其次,人员因素也是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例如,员工可能没有接受过足够的培训和指导,对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要求不了解或不熟悉,这可能导致错误的操作和事故的发生。

再次,环境因素也是需要考虑的危险源。

例如,工作场所的布局不合理,通风不良,存在有害气体或粉尘,这些都可能导致职业病或其他健康问题。

最后,工作流程也可能具有潜在的危险源。

例如,工作流程中存在的不合理步骤或程序,可能使操作复杂化,增加了错误操作的风险。

辩识危险源后,接下来就是进行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通过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工作流程和人员安全的潜在威胁程度。

风险评估方法通常包括定性风险评估和定量风险评估。

定性风险评估主要是基于专家判断和经验,对危险源的严重性和频率进行评估和排序。

定量风险评估则更加科学和系统,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利用数学模型计算潜在风险值。

风险评价的结果将帮助我们确定哪些危险源是重要的和需要紧急处理的,以及采取何种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控制措施的选择通常是根据评估的结果和风险级别来确定的。

常见的控制措施包括:1. 工程控制:通过改变工作场所的设计或设备配置,消除或隔离危险源。

例如,安装机械保护装置、提供足够的通风等。

2. 行政控制:通过制定安全规程和操作程序,加强员工培训和管理监督,以确保正确的操作和行为习惯。

例如,制定安全指导手册、培训员工安全操作等。

3. 个体防护措施:为员工提供个体防护装备,以保护他们免受危险源的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 工厂“危险源”的辨识、评估及控制
大家知道,我国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根据这一方针要求,企业的不仅要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方在“第一”的位置上,更重要的还要将事故的预防做为主要工作来抓。

因此,“怎样预防事故”便成为企业内安全管理者在工作中每时每刻必须去考虑的问题。

我们常说,要想解决问题,就要必须充分了解问题的本质,掌握问题发的客观规律。

那么要想预防事故,知道事故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发生,我们首先要了解事故的特性。

通常来讲,事故具有“因果性、随机性和潜伏性”三种特性,这表明,事故的发生都是一定原因的,并且只要这种发生事故的原因存在,在不确定的时间里就必然会引发事故,然而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事故发生的原因却又往往被诸多的因素所掩盖,很难被人们所感知。

由此看来,如果不能在生产经营中准确的对直接原因—危险源加以辨识、评估和控制,要想做好生产安全管理,简单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在学习“事故致因理论”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事故发生与生产经营活动之间所存在的有机联系,接下来我们开始了解工厂“危险源”辨识、评估及控制方法。

4.1两类危险源:老虎与笼子的关系
安全科学理论钭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危险源是我们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

为了防止这类危险源导致事故,我们通过采取措施对危险能量或危险物质加以约束和控制。

举个例子讲,危险的能源或物质,就好比自然界野生的老虎,一旦人类与之接确,有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为什么我们在动物园里看老虎的时候不必为自己的安全担心呢?很简单,动物园的老虎都被关在坚固铁笼里。

如果动物园的老虎要是选择放养的方式来管理,恐怕很快这家动物园就会因为门票卖不出去而倒闭。

第二类危险源则是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条件被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三种。

再用可怜的老虎来举例:我们知道,老虎被关在铁笼里是安全的,那会不会有什么意外发生呢?
第一种可能,如果关老虎的铁笼不够结实,材质上不坚固容易变形,或者在结构上设计不合理,比如有的铁栅间距过大,都有可能造成老虎的“越狱”行为。

这属于“物的故障”。

第二种可能,饲养员在给老虎的居所清洁完离开后,忘记将铁笼关闭锁好,这样就又给老虎逃生的机会;还有一种情况,大家知道,在关老虎的笼子外,一般都会再加一道铁质栏杆一般有1米5左右样子,这是为了用来隔离游客和老虎之间的距离,以确保安全。

然而,有的游客对老虎的感情似乎特别深厚,不知道是为了显示自己勇敢还是为了表示自己与老虎之间的亲密,非要跨过栏杆走到笼子跟前。

更有甚者,拍打笼子恐吓老虎还不过瘾,还将手抻里笼子向老虎挑衅。

依我看,他可能是怕老虎早上没有吃饱,想给它另外加个餐。

这属于“人的失误”或者“人的不安全行为”。

还有一种可能,由于环境潮湿会引起铁笼的腐蚀;由于光线昏暗,饲养员在打开笼子准备清扫的时候,竟没有发现老虎离他的距离只有两米远。

这属于“环境因素”,是因为不良的环境,促使了人的失误或物的故障发生。

一起伤亡事故的发和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着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因此,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目的性和应用的范围,比如: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SCL);危险与操作性研究(HAZOP);事件树分析(ETA);故障树分析(FTA)等等。

以上几种方法都是比较规范的危险源辨识方法,下面进一步给大家重点介绍:
4.2安全检查表危险辨识法(SCL法)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我们为系统的发现工厂、车间、工艺过程或机械、设备、产品以及各种操作、管理和组织措施中的不安全因素,经常会用到安全检查表来对现场的危险源进行点检。

其实,这就一种有效的危险辨识方法,这种方法是将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事先进行分解,把大系统分解成小的子系统,并在小的子系统中找出不安全因素,这些不安全因素便是危险辨识过程中的检查项目和标准要求。

对于安全检查表的格式和内容没有专门统一的规定,一般采用的格式是:序号、检查内容(项目)、检查方法、结果确认(是/否,或打分)、其他。

我这里有一家外资企业在现场安全管理过程中使用的安全检查表,大家请看(图4-1):
4.3事故(故障)树分析法(FTA法)
故障树分析简称FTA,是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起源于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

故障树是一种逻辑树图。

在故障树中,上一层故障事件是下一层故障事件造成的结果;下一层故障事件是引起上层故障事件的原因。

当用逻辑门来联结这些故障事件时,作为结果的上层事件称为输出事件,作为原因的下一层事件叫做输入事件。

前一段时间,南京经济开发区一家韩国工厂的发生了设备起火事故,虽然着火范围很小,但对正常生产却造成的一定的影响,总经理十分重视,当即要求负责工厂长对事故做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

于是工厂长就找将这个任务转交给了负责设备的工程师,负责设备的工程师对设备的性能、构造和零部件倒是了如指掌,但是要想做出一份全面彻底的起火事故分析报告,却急得直抓头。

于是乎他就跑来将情况跟说详细说了一番,问我怎么弄。

我说,既然你来找我,就说明你看得起我,给我面子,有来无往非礼也,我就帮你出个主意,保证你交出一份让领导满意的事故报告。

当时,我使用的就是故障树分析法。

果真,一份分析报告交上去之后总经理再也没有追问此事。

具体是怎样做的呢,我们还是来看看报告的内容吧!
4.4工作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企业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基本上都会使用到“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这种评价方法将与生产作业过程中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乘积来作操作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

这三种因素分析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其分量赋予的标准请见表格:
在获得每一危险源的LEC 各项分值之后,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 。

最终,将D 值与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中的分值相比较,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若D 值大于70分,则应定为重大危险源对待。

这里还需要强调一点,无论是专家打分法还时LEC法,危险等级的划分都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4.5危险预知训练(KYT法)
“危险预知训练”活动是由日本住友金属工业创办兴起的一种员工岗前危险源查找和预防事故控制法,其实用性很强,特别是对于防止发生人为事故、提高员工作业的正确性和安全性极其有效。

这种训练方法在日本和韩国十分流行,目前我国的一些钢铁行业和机械制造行业的工厂内,也在逐步推广这种危险评价和控制方法。

“危险预知训练”是一种有效的降低作业现场安全风险的管理方法。

上岗前进行危险预知,可以明确作业岗位上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规范作业行为,避免灾害事故发生。

开展危险预知训练的步骤请看(图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