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诊断与治疗
小儿脑性瘫痪
脑性瘫痪治疗历史
年代
治疗法
处理
1843-1920 1920-1960
Little 诊断医学
矫形手术 收容到养育院
1960-1990 康复
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
1990-
全方位正常化 无障碍
终生康复和疗育
目标
改善功能 自己生活不治疗
收容、隔离 机能恢复 回归社会 母子入院 自立 残疾作为个性
概念
• Denhoff(1964):是脑功能障碍综合症,除用动障碍 外还应包括精神发育迟滞、癫痫、认知障碍及行为异 常等。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 SPR)
γ环路
• 肌张力增高和痉挛是牵张反射过强的表现,其感受器是肌梭的传入 神经,有两类:一类为快传神经Ia大直径(10~20 μm)纤维,其进入脊 髓后直接与支配该肌的前角α运动神经元发生兴奋性突触联系,当 骨骼肌被牵张时,肌梭的Ia类传入纤维兴奋,触发α运动神经元而产 生牵张反射;另一类为II类小直径(4~12μm)的慢传纤维。Ia类和II 类传入纤维对被动牵拉特别敏感,其传入冲动进入脊髓后除产生牵 张反射外,还通过侧支和中间神经元接替上传到小脑和大脑皮层感 觉区。支配梭外肌纤维的传出神经来源于脊髓前角的α运动神经元; 支配肌梭的运动纤维较细,分布于肌梭的两端,它来源于脊髓前角的 一种小型γ运动神经元。γ神经元的兴奋可调节梭内肌纤维的长度, 使梭内感受器处于敏感状态,能使肌梭连续放电,反射性加强肌收缩。 这种由γ运动神经元引起的活动通过肌梭传入联系,引起支配同一 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的兴奋和肌肉收缩的反射过程称为γ环路。
出生时脑细胞数已固定:140亿-功能的基础,不再生。
生后轴数突及髓鞘发育迅速:联络-功能完善,增重快。
2、在异常道路上走的不远,容易拉回到正常或接近正常发 育轨道。特别是避免姿势的固定、挛缩及畸形的发生。
脑性瘫痪诊疗常规
脑性瘫痪诊疗常规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
脑瘫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运动障碍、姿势异常、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癫痫等,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负担。
为了提高脑瘫的诊疗水平,规范诊疗流程,特制定本诊疗常规。
一、诊断(一)病史采集1、详细询问患儿的出生史,包括胎龄、分娩方式、有无窒息、早产、低体重等情况。
2、了解患儿的生长发育史,如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等大运动发育的时间,以及语言、认知等方面的发育情况。
3、询问家族史,有无遗传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二)体格检查1、一般检查:包括身高、体重、头围、心肺听诊等,了解患儿的整体健康状况。
2、神经系统检查:重点检查患儿的肌张力、肌力、反射、姿势、步态等。
观察患儿的自发运动、被动运动时的阻力,检查腱反射是否亢进或减弱,有无病理反射。
注意患儿的姿势是否异常,如头部后仰、上肢内旋、下肢交叉等。
3、其他检查:检查患儿的视力、听力、语言功能等,评估是否存在相关的障碍。
(三)辅助检查1、头颅影像学检查:如头颅 CT、MRI 等,有助于了解脑部的结构异常,如脑发育不良、脑积水、脑软化灶等。
2、脑电图检查:对于有癫痫发作的患儿,脑电图检查有助于明确癫痫的类型和诊断。
3、神经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等,可评估神经肌肉的功能。
4、智力测试:常用的智力测试方法如韦氏智力量表等,可评估患儿的智力水平。
(四)诊断标准1、引起脑性瘫痪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
2、引起运动障碍的病变部位在脑部。
3、症状在婴儿期出现。
4、可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
5、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性的运动发育迟缓。
二、治疗(一)康复治疗1、运动疗法:通过各种运动训练,如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协调训练等,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
脑瘫
脑性瘫痪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从出生前到生后之脑发育早期阶段,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及发育缺陷。
主要表现为永久性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精神行为异常、语言听力障碍及关节脱位等。
其发病率国外报道为 1.2‰~2.5‰活婴,我国1995~1997年江浙部分地区7岁以下小儿脑瘫患病率为1.5‰~1.8‰。
脑瘫患儿中,男孩多于女孩,男:女在1.13:1至1.57:1之间。
随着围产期保健的广泛开展、急救医学的迅速发展,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的不断提高,小儿脑瘫的发病率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已成为儿童主要的致残原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一般将其归类于中医学五迟、五软、五硬,中医学中没有小儿脑瘫这一病名。
但《诸病源候论》中有“齿不生候”、“数岁不能行候”及“四五岁不能语候”等有关小儿生长发育迟缓的记载;《医宗金鉴》将各类迟证归纳为“五迟”之名;五软之名首见于《活幼心书》,指出:“头、颈、手、足、身软,是名五软。
”《幼幼集成》说:“五硬者,手硬、脚硬、腰硬、肉硬、颈硬也。
”而早在《婴童百问》就提出五迟、五软运用钱氏地黄丸补肾以及补肾荣养之品治疗;《保婴撮要》主张使用补中益气汤,以滋化源。
中医疗法从古至今一直广泛应用于瘫痪性疾病,其优势在于体现出中医的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相结合的辨证论治与整体康复理念。
传统中医疗法针灸、推拿、中药内外治等可以纠正异常姿势,改善运动障碍,而且中医疗法还能够有效地改善患儿的体质,增强免疫力,为患儿的康复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病因病机】一、中医小儿脑瘫的病因主要为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失养。
因人赖父母精血的成形,与父母体质、父母年龄、多孕多产、双胎有密切关系,因为其父母精血不充,成胎之时浇灌不足,受胎之后,气血难以长成,出生后身体怯弱,肝血肾精不充,筋骨失养而痿弱,以至瘫痪。
产时及产后由于初生不啼、小产、感邪等因素造成瘀血、痰浊阻于脑络,以致脑髓失其所用,发而为病。
小儿脑瘫的康复
❖ 3、胎盘功能不全,缺氧缺血等被认为与脑瘫 有关。
(三)出生后因素
❖ 新生儿期惊厥 ❖ 呼吸窘迫综合征 ❖ 吸入性肺炎 ❖ 败血症 ❖ 缺氧缺血性脑病 ❖ 颅内出血
❖ 脑积水 ❖ 胆红素脑病 ❖ 脑部感染 ❖ 低血糖症 ❖ 脑外伤
小儿脑瘫的分型
❖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 ❖ (一)痉挛型四肢瘫(spastic quadriplegia) ❖ (二)痉挛型双瘫(spastic diplegia) ❖ (三)痉挛型偏瘫(spastic hemiplegia) ❖ (四)不随意运动型(dyskinetic) ❖ (五)共济失调型(ataxia) ❖ (六)混合型(mixed types)
觅食和吸允反射
❖ 该反射缺失预示较严重的病理现象,智力低 下、脑瘫可持续存在
❖ 检查方法:用手指轻触小儿口唇左右角,正 中位的上下部分,可引起上下左右寻找乳头 的动作。
❖ 检查方法:将手指放入小儿口中 引起吸吮动作。
❖ 存在时间0-4个月
❖ 6个月后仍存在为异常。
握持反射
❖ 此反射出生后即出现,逐渐被有意识的握物 所替代。肌张力低下不易引出,脑瘫患儿可 持续存在,偏瘫患儿双侧不对称,也可一侧 持续存在。
原始反射
❖ 1)觅食反射(0——3个月) ❖ 2)吸允反射(0——6个月) ❖ 3)握持反射(0——3个月) ❖ 4)拥抱反射(妊娠28周——4月) ❖ 5)踏步反射(0——3个月) ❖ 6)放置反射(0——6个月) ❖ 7)侧弯反射(0——6个月) ❖ 8)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0——6个月) ❖ 9)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4——12个月) ❖ 10)紧张性迷路反射(0——4个月)
脑瘫的五大诊断依据
脑瘫的五大诊断依据
小儿脑瘫是常见的儿童疾病,也是导致儿童瘫痪残疾的重要病
症。
吉林脑瘫医院专家指出,小儿脑瘫一定要注意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否则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逆的。
那么,小儿脑瘫要怎么诊断呢?小儿脑瘫的五种诊断依据
脑瘫医院专家则表示,小儿脑瘫存有以下几种确诊依据:1、散射异常
反射异常是小儿脑瘫的诊断依据之一。
专家表示,反射异常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某月龄该消失的反射继续存在,一是反射异常。
2、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异常也就是小儿脑瘫的确诊依据。
专家表示,脑性中断患儿所看见的肌张力异常存有肌张力低落、肌张力失调、肌强直及肌张力不协同。
3、运动发育迟缓
运动发育迟缓也就是小儿脑瘫的关键确诊依据。
专家表示,脑性中断存有程度左右运动发育迟缓。
轻者小运动发育尚可,但存有细致运动发育障碍者须要特别注意。
4、围产期脑损伤的高危因素
专家表示,围产期脑损伤的高危因素也就是小儿脑瘫的确诊依据:例如新生儿窒息而死,低胆红素血症,高体重儿,早产儿,多胎,存有新生儿呼吸困难,低血糖等。
5、姿势异常
小儿脑瘫的确诊依据还包括姿势异常,姿势分后恒定时与活动时两种也就是小儿脑瘫的确诊依据。
恒定时姿势异常例如紧张性颈散射姿势、四肢强直姿势、角弓反张姿势、偏瘫姿势等。
活动时姿势异常在肌张力低落型、共济失调型与痉挛型最为常用,例如舞蹈样小儿徐动及改变痉挛、痉挛性偏瘫步态、痉挛性截肢步态、小脑共济失调步态等。
小儿脑性瘫痪概述(刘京华主任)
四、临床表现及分型
㈠主要症状
1、中枢性运动障碍,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如 抬头、翻身、坐和四肢运动发育落后或脱漏,自主 运动困难,动作僵硬,不协调、不对称,出现异常 的运动模式和不自主动作等。
2、肌张力和姿势异常,表现为肌张力↑或↓,或 者高低变化不定,常有异常姿势反射,这是由于原 始反射和异常肌张力影响所致。
小儿脑性瘫痪概述
刘京华
湖北省妇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健院小儿神经康复科
一、定义
是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时期 各种原因引起脑损伤或者脑发育缺陷所致的 中枢性运动障碍。诊断应符合以下几点:
1. 其病理损伤是非进行性的。
2. 为中枢性运动障碍。
3. 症状在婴儿期出现。
4.有时可伴有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 语言及精神行为异常。
● ●
北爱尔兰 2001年 2.24‰
日本 2.0‰ (1.5‰?)
●
●
美国 每年有2万人患脑瘫
中国 1983年前 1.8-4.2‰ 1997-1998年,
6省区普查(1-6周岁)为1.92‰ WHO康复部1993年推荐1000个出生婴儿有 3人患脑瘫
●
三、病因
㈠、出生前因素(52%)
1、孕母感染病毒,如风疹、流感、弓形体病、 巨细胞包涵体、梅毒。 2、理化因素:放射线、过量吸烟、酗酒、有机 汞、CO。
㈡合并症状 1、精神发育迟滞,约有1/2~2/3患儿有智 力落后,其中约50%有轻-中度智能落后, 约25%为重度,25%为正常,痉挛型CP侵害 在大脑皮质,其智能障碍率比强直型、失调 型、混合型CP为低,CP患儿的智能低下除因 大脑受损之外,还常与合并视、听觉、认知 功能和语言障碍有关。
中医儿科脑性瘫痪诊疗指南
中医儿科脑性瘫痪诊疗指南一.范围本指南提出了脑性瘫痪的诊断、辩证、治疗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下人群脑性瘫痪的诊断和治疗。
二.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脑性瘫痪是指一组持续存在的导致活动受限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综合症,这种综合症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或发育缺陷引起的。
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感知和/或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骨骼肌问题。
临床以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手硬.足硬、肌肉硬、头颈硬、关节硬,或颈软.手软.脚软.口软.肌肉软为主要特征。
属于中医“五迟” “五硬” “五软”等范畴。
三、诊断(一)临床表现运动发育落后,抬头.翻身、抓物.坐.爬.立、行等动作发育迟于同龄正常小儿;肌肉张力异常,肢体几张或肌肉萎软,可见手硬.足硬、肌肉硬、头颈硬、关节硬,或颈软.手软.脚软、口软、肌肉软等;姿势异常,可见头颈后仰,甚或呈角弓反张、上肢僵直、手紧握拳.下肢硬直交叉.尖足等,或肢体不对称.头颈躯干扭转,或表现为软弱无力的姿势;常有体格发育迟缓、发迟、齿迟、言语落后.听力及视力异常.癫痫发作等。
(二)诊断条件本病病变部位在脑部,症状在婴儿期出现,引起脑性瘫痪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或有脑部发育缺陷而引起,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和姿势异常.运动发育落后及障碍、神经反射检查异常等,可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需要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性运动发育迟缓。
(三)实验室及特殊检查头颅CT/MRI:能帮助了解是否有脑损伤或脑结构异常,对探讨脑瘫的病因及诊断预后有帮助。
脑电图:可以了解是否合并癫痫,并可辅助脑瘫的临床诊断及指导治疗O脑干听觉、视觉诱发电位:了解听力、视力是否有损伤。
病原学检查:了解患儿是否有宫内感染,明确脑瘫病因,指导〉台疗。
染色体.血、尿代谢检查:排除一些染色体疾病及遗传代谢性疾病。
《小儿脑瘫》课件
医生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和 量表,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
神经学检查与影像学检查
医生根据初步观察结果,选择合适的检查方 法,进一步了解患儿情况。
诊断与治疗方案制定
医生根据评估结果,对患儿进行诊断,并制 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03 小儿脑瘫的治疗 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小儿脑瘫治疗的重要手段 之一,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 质量。
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全面性脑瘫和部分性脑瘫,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 、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脑瘫。
02 小儿脑瘫的诊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评估
诊断方法
观察法
医生通过观察患儿的生 长发育、运动功能、语 言能力等方面,判断是
否存在异常。
神经学检查
通过检查患儿的肌力、 肌张力、反射、姿势等 ,了解神经系统是否存
在异常。
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可 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感知觉障 碍、语言和视觉障碍等。
病因与病理
病因
主要病因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窒 息、高胆红素血症等围生期高危因素 。
病理
脑瘫患儿的脑组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 水肿、软化、变性及坏死等病变,导 致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发育异常。
临床表现与分类
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强直型、共济失调型和混合型等类 型,其中痉挛型最为常见。
ABC Scale
Abilities of Basic Skills Scale ,用于评估患儿的基本技能水 平。
VABS
Vineland Adaptive Behavior Scale,用于评估患儿的适应行
为能力。
诊断与评估流程
初步观察与病史采集
小儿脑瘫课件ppt
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许多小儿脑瘫患者能够显著改善 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甚至实现生活自理和融入社会。
案例三:家庭康复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家庭康复困难
小儿脑瘫的治疗不仅需要医院和康复机构的努力,也需要家庭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家庭康复中可能面临诸多挑战,如缺乏专业指导、照顾者负担过重等。
解决方案和建议
康复治疗应尽早介入,持续进行,并注重家庭参与和社区康复的整合。
家庭康复指导
家庭康复指导是小儿脑瘫治疗的 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家长了 解脑瘫知识和康复技巧,以便在
家中更好地照顾和训练孩子。
家庭康复指导内容包括日常护理 、饮食营养、运动训练、语言沟 通、心理支持等方面的知识和技
巧。
家庭康复指导应定期进行,并根 据患儿的康复进展和家庭情况进 行调整和补充,以实现最佳的康
射减弱或不出现。
诊断标准
病史采集
了解患儿的出生史、生长发育史、家族史等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运动障碍的疾病。
影像学检查
如CT、MRI等,了解脑部结构是否异常。
体格检查
对患儿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运动、肌 张力、姿势等方面的评估。
神经电生理检查
如脑电图、肌电图等,了解神经传导功能是 否异常。
鉴别诊断
一旦发现小儿脑瘫的症状,应及 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
治疗。
避免过度治疗
在脑瘫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应避免 过度治疗和不必要的手术,以免加 重患儿的身心负担。
注意心理支持
脑瘫患儿及其家庭可能面临较大的 心理压力,应注意给予心理支持和 关爱。
06
案例分享和讨论
案例一:早期发现和治疗的重要性
早期发现
为提高家庭康复的效果,家长应积极寻求专业康复师的指导和支持,同时合理安 排家庭生活,减轻照顾者的负担。此外,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小儿脑瘫家庭的关 注和支持。
小儿脑性瘫痪PPT演示课件
对于已经发生脑瘫的患 儿,应尽早进行干预和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 疗、语言治疗、心理治 疗等,以减轻症状、提 高生活质量。
家长应积极参与患儿的 康复治疗和护理,提供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 支持,促进患儿的身心 发展。
社会应加强对脑瘫患儿 的关注和支持,提供必 要的医疗、教育和社会 福利保障,帮助患儿及 其家庭度过难关。
心理支持与辅导
心理评估与干预
对患儿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心理状态 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社交技能训练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 患儿提高社交技能,增强其社会适应
能力。
家庭心理支持
为家庭提供心理支持服务,帮助家长 缓解焦虑和压力,提高家庭应对能力。
情绪管理与调节
教授患儿情绪管理和调节的方法,如 深呼吸、放松训练等,提高其情绪稳 定性和自我控制能力。
产时因素
难产、窒息、产伤等导致 胎儿脑部受损。
获得性因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如脑炎、脑膜炎等,导致脑组织病变。
脑血管疾病
如脑梗塞、脑出血等,影响脑部供血。
头部外伤
意外事故或摔倒等造成的头部损伤。
危险因素分析
早产与低出生体重
多胎妊娠
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更容易出现脑部发 育不良。
多胎妊娠容易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增 加脑瘫风险。
姿势异常
患儿姿势异常,如头后仰、屈 髋、屈膝、尖足等。
反射异常
患儿原始反射持续存在,如握 持反射、拥抱反射等,同时可
出现一些异常反射。
诊断方法与标准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儿出生史、生 长发育史、家族史等,了
解有无高危因素。
体格检查
对患儿进行全面的体格 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 查、运动系统检查等。
小儿脑瘫(icp)用的英语术语
小儿脑瘫(ICP)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它可以影响患者的姿势、运动和协调能力。
在医学领域,小儿脑瘫的英语术语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医生、护士、康复师等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疾病。
小儿脑瘫的英语术语主要涉及到病因、症状、诊断、治疗等方面,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
1. 病因在英语中,小儿脑瘫的病因通常被称为Cerebral Palsy,它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因素,包括缺氧、感染、脑损伤等。
2. 症状小儿脑瘫的常见症状包括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运动障碍等,在英语中,这些症状可以被称为Spasticity, Abnormal Posture, Motor Imp本人rment等。
3. 诊断英语中,小儿脑瘫的诊断可以被称为Diagnosis of Cerebral Palsy,医生通常通过患儿的病史、体格检查、神经影像学等手段来进行诊断。
4. 治疗小儿脑瘫的治疗在英文中通常被称为Treatment of Cerebral Palsy,它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
小儿脑瘫的英语术语涉及到多个方面,熟练掌握这些术语可以帮助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更好地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共享经验,提高医疗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患者。
Cerebral palsy (CP) is a group of disorders that affect a person's ability to move and m本人nt本人n balance and posture. It is the mostmon motor disability in childhood, and it can also cause other imp本人rments such as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seizures, and vision or hearing problems. Understanding the English terminology related to CP is essential for medical professionals, researchers, and educators who work with individuals affected by this condition.5. Types of CPIn English, the types of cerebral palsy are referred to as Spastic CP, Dyskinetic CP, Ataxic CP, and Mixed CP. Spastic CP,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muscle stiffness and difficulty with movement, is the mostmon type. Dyskinetic CP involves uncontrolled, involuntary movements, while ataxic CP affects coordination and balance. Mixed CP involves abination of symptoms from the other types.6. Prognosis and Long-Term ManagementThe English term "Prognosis of Cerebral Palsy" refers to the predicted oues and long-term effects of the condition. Developing aprehensive plan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are of individuals with CP is crucial in minimizingplications and maximizing their quality of life. This includes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involving medical professionals, therapists, educators, and social workers.7. Assistive Devices and Mobility AidsIndividuals with CP may require assistive devices and mobility 本人ds to improve their independence and participation in d本人ly activities. In English, these devices are known as Assistive Technology and Mobility Aids, which can include wheelch本人rs, walkers,munication devices, and adaptive equipment for self-care tasks. These tools can greatly enhance the individual's ability to interact with their environment and fulfill their potential.8. Research and InnovationAdvancements in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of cerebral palsy are ongoing, and research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improving oues for individuals with this condition. In English, the term"Cerebral Palsy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epasses the scientific studies, clinical trials,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本人med at enhancing early detection,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and supportive care for individuals with CP.9. Global Perspectives and Collaborative EffortsThe impact of cerebral palsy extends beyond national borders,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s vital for addressing the needs of individuals with CP worldwide. English serves as themon language for sharing knowledge, best practices, and resources across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Collaborative efforts facilitate the exchange of expertise, 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advocacy for the rights and inclusion of individuals with CP on a global scale.Understanding the English terminology related to cerebral palsy is not only beneficial for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within the professionalmunity, but also for empowering individuals and their families to access information, support, and services in an increasingly interconnected world. By fostering a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CP terminology in English, we can striv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advocacy, and research for individuals living with this condition.。
小儿脑瘫ppt课件
家庭康复训练
家庭康复训练是小儿脑瘫治疗的重要环节,家长应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 下进行训练。
家庭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姿势控制、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 语言能力训练等。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训练进展和日常生活表现,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帮助 孩子更好地进行康复训练。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家庭氛围,为孩 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
药物治疗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和药物反应,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小儿脑瘫治疗的另一 种重要手段,主要用于改善肌肉
力量、关节活动度和姿势。
常用的手术包括选择性脊神经后 根切断术、肌腱切断术、矫形手 术等,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
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手术治疗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手术效果和 康复进展,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术
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
定期复查
脑瘫患儿应定期接受复查,评估康复效果, 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支持
家长和患儿应得到充分的心理支持,以应对 治疗过程中的挑战和困难。
预防并发症
脑瘫患儿应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出现,如肺部 感染、褥疮等。
寻求专业帮助
家长和患儿在遇到问题时,应及时寻求专业 医生的帮助。
THANKS
谢谢
后康复训练。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是小儿脑瘫治疗的重要组成 部分,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 语疗法等。
家长应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师的工作, 按照治疗计划进行康复训练,同时关 注孩子的进步和困难,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康复治疗的目标是提高患儿的身体功 能、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自理能力 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病理生理
01
存在不同程度 的损伤,包括脑组织发育不全 、脑白质病变、脑室扩大等。
小儿脑性瘫痪演示ppt课件
谢谢聆听
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抱姿、卧姿 ,协助患儿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如洗漱、进食等。
功能锻炼
教授家长针对患儿的运动功能进 行锻炼的方法,如关节活动度训 练、肌力训练等,以促进运动功
能的恢复。
语言与认知训练
指导家长进行语言训练和认知训 练,提高患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
认知水平。
家长心理支持体系建设
心理疏导
为家长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帮助他们缓解焦虑、 抑郁等负面情绪,建立积极的心态。
发病率和流行情况
小儿脑性瘫痪是全球儿童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约为每1000名活产婴儿中有23.5例。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包括产前、产时和产后因素。产前因素如宫内感染、缺氧、 母亲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产时因素如难产、早产 、窒息等;产后因素如新生儿感染、脑出血、黄疸等。
危险因素
早产、低出生体重、多胎妊娠、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 氧性脑病、宫内发育迟缓、母亲孕期疾病和感染等都是小儿 脑性瘫痪的危险因素。
社会公益活动参与
鼓励家长和患儿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增强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
07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早期诊断困难
治疗手段有限
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 忽视或误诊,导致治疗延误。
目前针对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手段相对有 限,且效果因人而异,缺乏特效治疗方法 。
康复训练不足
社会认知度低
运动模式异常
肌张力障碍
患儿的肌张力可能会增高或降低,导 致肌肉僵硬或松软,影响运动功能。
患儿的运动模式异常,表现为运动不 协调、笨拙,如手足徐动、共济失调 等。
伴随症状
智力障碍 癫痫 视力障碍 听力障碍 语言障碍
小儿脑性瘫痪 病情说明指导书
小儿脑性瘫痪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小儿脑性瘫痪概述小儿脑性瘫痪(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简称小儿脑瘫,亦称Litter 病,是指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损害综合征。
其发病是由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幼儿脑部受损所致。
主要表现为先天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随感觉、认知、沟通、知觉、行为等异常及癫痫发作,和继发性骨骼肌肉系统异常。
智力正常的患儿通常预后较好,而癫痫频繁发作者预后较差。
英文名称: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其它名称:小儿脑瘫、Litter病。
相关中医疾病:五迟、五软、五硬、胎弱、痿证。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神经系统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部分患者发病可能跟遗传有关。
发病部位:颅脑。
常见症状:运动障碍、姿势异常。
主要病因:病因复杂,跟早产、产时缺氧、孕妇妊娠期间重症感染等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CT、核磁共振(MRI)、脑电图、脑诱发电位、遗传学检测。
重要提醒:本病经积极康复锻炼及治疗后有望使患儿能独立生活,不应轻易放弃治疗。
临床分类:临床上根据神经病理学特点将脑瘫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以及混合型四种。
1、痉挛型占脑瘫人群的70%~80%,以肌张力增高、痉挛姿势、选择性运动受限和病理性反射为特点,病变位于锥体系通路。
根据受累肢体情况可进一步分为四肢瘫(四肢和躯干均受累)、双瘫(也是四肢瘫,但双下肢相对较重)、截瘫(双下肢受累,上肢及躯于正常)、偏瘫、三肢瘫和单瘫等。
2、不随意运动型占10%~20%,以肌张力不稳定、非对称姿势和不随意运动为特点,可以表现为肌张力障碍、舞蹈-手足徐动,病变位于锥体外系的基底节区。
3、共济失调型占5%左右,以肌张力低下、平衡和共济障碍、运动启动缓慢和协调不良为特点,病变位于小脑及其联络通路。
小儿脑瘫名词解释
小儿脑瘫名词解释
小儿脑瘫,也被称为儿童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发育障碍性疾病。
它是
由于在婴幼儿期或儿童期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导致了肌肉功能和姿势的异常。
小儿脑瘫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发病率,它不会在成长过程中恶化,但对儿童的生活和日常活动有显著影响,需要终身管理和护理。
小儿脑瘫是一个综合性的术语,其中包含了多种类型的脑瘫,如痉挛型、强直型、混合型、共济失调型等。
这种疾病的症状是多样的,包括肌肉僵硬、肌肉无力、肌张力异常、运动协调困难等。
这些症状在不同儿童之间的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可能存在差异。
小儿脑瘫的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其中许多病例与产前、围产期或出生后
的因素有关。
常见的风险因素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脑部感染、脑外伤等。
遗传因素和基因突变也可能对小儿脑瘫的发生起到一定影响。
小儿脑瘫目前无法治愈,但早期诊断和综合性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儿童的生活质量。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旨在提高患儿的运动功能、减轻肌肉痉挛和僵硬,帮助他们实现最大程度的独立生活。
除了医学上的治疗,小儿脑瘫患儿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全面支持和关爱。
提供
适当的教育环境、社会参与机会和心理支持对于促进患儿的发展和融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小儿脑瘫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的儿童运动发育障碍性疾病,对
儿童的生活和日常活动有显著影响。
早期诊断和综合性治疗是管理该疾病的关键,而全面的家庭和社会支持能够为患儿提供更好的发展和生活条件。
(完整版)小儿脑瘫康复临床路径
合肥长兴康复医院康复科脑瘫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瘫患者。
一、脑瘫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ICD-10:G80.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国康复医学第二版)(1)出生前至出生1月内有致脑损伤的高危因素;(2)在新生儿及婴儿期出现脑损伤的早期症状;(3)有脑损伤的神经学异常,如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反射异常;(4)常同时伴有智力低下、言语障碍、惊厥、感知觉障碍等多种异常;(5)排除其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儿的一过性运动发育滞后。
2.鉴别诊断(1)进行性中枢性瘫痪例如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脑白质营养不良、颅内及脊髓肿瘤等。
这些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应和痉挛型脑瘫鉴别。
由于此类疾病所致的瘫痪有进行性加重的特点,结合各自的临床特征,不难鉴别。
(2)锥体外系变性病如苍白球黑质变性、震颤麻痹综合征、亨廷顿舞蹈病等,应与手足徐动型或其他类型的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的脑性瘫痪鉴别。
但此类疾病起病一般较晚、病程呈进行性发展等特征与脑性瘫痪明显不同。
(3)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与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一样,表现为肌张力低下。
但前者的腱反射消失、肌萎缩发生较早且明显、常伴肌束颤动等特点与脑性瘫痪不同。
(4)婴儿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于婴期起病,肌无力呈进行性加重,肌萎缩明显,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常用呼吸肌功能不全而反复患呼吸道感染,肌肉活组织检查可助确诊。
(5)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又名硫酸脑苷酯沉积病。
患儿出生时表现为明显的肌张力低下,随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四肢痉挛、肌张力增高、惊厥、共济失调、智力进行性减退等。
基与脑瘫的鉴别要点在于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检测血清、尿或外周血白细胞中芳香硫酸酶A的活性可确诊。
(6)与孤独症相鉴别有些孤独症小儿行走时使用脚尖着地,有时误认为是脑瘫痉挛型。
但体检可发现跟腱不挛缩、足背屈无障碍,腱反射不亢进,无病理反射,这些特点都可与脑瘫鉴别。
小儿大脑瘫痪护理查房
小儿大脑瘫痪护理查房
演讲人:
contents
目录
• 小儿脑瘫基本概念与特点 • 日常生活护理要点 • 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指导 • 言语交流与认知功能培养策略 • 心理护理与家庭支持体系构建 • 药物治疗及效果监测
PART 01
小儿脑瘫基本概念与特点
定义及发病原因
定义
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 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
合作方式
与医生、康复师等多学科团 队合作,共同制定康复方案 ,定期评估调整。
认知功能评估工具使用方法
评估工具
采用标准化认知评估量表,如贝利婴 幼儿发展量表、格塞尔发展量表等。
使用方法
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评估 工具,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确保评 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家庭教育环境优化建议
家庭环境
预后影响因素
病情严重程度
治疗及时性和有效性
脑瘫患儿的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轻度脑瘫患儿预后较好,而重度脑瘫患 儿预后较差。
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有效治疗是改善脑 瘫患儿预后的关键。
家庭护理和康复训练
社会支持和心理关爱
家庭护理和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的预后也 有重要影响。良好的家庭护理和康复训练 有助于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发动社会力量
发动社会力量,如志愿者、慈善机构等,为孩子提供关爱和帮助 ,减轻家庭负担。
PART 06
药物治疗及效果监测
药物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年龄、体 重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药物
治疗方案。
精准用药
选择针对性强、疗效确切的药 物,确保药物使用安全、有效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辅助检查:脑性瘫痪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 及体格检查,脑电图、脑CT 及脑MRI 不 能起主要作用,脑CT 及脑MRI 能了解颅 脑结构有无异常,对探讨脑性瘫痪的病 因及判断预后可能有所帮助,但不能据 此肯定或否定诊断,脑电图可以了解是 否合并癫痫,对指导治疗有参考价值。
小儿脑瘫的临床分型:
1、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分型
• 6、中医治疗:针灸、推拿、中药熏洗对脑 瘫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 7、水疗:患儿在水中能产生更多的自主活 动,肌张力得到改善,对呼吸也有调整作 用,尤其适合小婴儿(设备条件限制)。 • 8、矫形器的应用:保护关节,纠正异常姿 势;早期应用可以防止关节畸形。
• 9、手术治疗: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单纯 痉挛、无明显的固定挛缩畸形、有一定的 认知能力IQ>70分、年龄>4岁),术后一 定还要坚持康复训练。 • 10、神经干细胞移植:目前还在实验阶段, 以及伦理和准入问题。
小儿脑瘫的诊断与康复治疗及 影响康复治疗效果的因素分析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康复科
张跃
• 什么是小儿脑瘫(CP) 小儿脑瘫的定义: (1988年7月我国第一届全国脑瘫座谈会佳木斯 会议确定) 是指小儿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因各种原 因所致的一种非进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 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 癫痫、智力低下及语言、视听觉等多种障碍。
• 2006年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 会和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 业委员会提出的小儿脑性瘫痪定义: • 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 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 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 脑瘫三要素:
(1)发育时期 (2)非进行性 (3)永久性
如何了解和认识小儿脑瘫
• B:小儿智力发育规律:一哭(一月)、二笑(二 月)、三认母(三月)、大笑(四月)、大叫 (五月)、认生人(六月)、爸妈(七月)、哒 哒(八月)、依呀语(九月)、再见(十月)、 学话(十一月)、会逗人(十二月)
最后: 需要对小儿脑瘫的病因、症状和体征有一 个全面和系统的了解、才能作出比较准确的 诊断和鉴别诊断。
• 11、药物治疗: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和口 服巴氯芬等对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 短期是有效果,要积极配合康复训练。营 养脑细胞药物和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尚需 要进一步循征医学依据。 • 12、高压氧治疗、电疗、磁疗和脑超声等 诸多治疗方法尚无大样本的临床对照研究。
• 总之:治疗方法的选择 • 全面、个性、适合 • 注意事项: • 1、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要避免过度刺激,可以做 一些皮肤脱敏疗法。 • 2、有异常运动模式:要做分离运动,纠正这种模 式。 • 3、偏瘫患儿:要做限制一诱导运动治疗。
运动发育年龄落后3个月以上者
• • • •
小儿脑瘫诊断原则: 1、有引起脑瘫的原因。 2、有脑损伤的神经发育学异常表现。 3 、有不同类型脑瘫的临床表现。
• 小儿脑瘫的诊断要点:
1.在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有致脑损伤的高危 因素存在 2.在婴儿期出现脑损伤的早期症状 3 .有脑损伤的神经学异常 , 例如中枢性运动障碍 及姿势和反射异常. 4.常伴随有智力低下、言语障碍、惊厥、感知觉 障碍及其它异常 5.需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代谢病、 肿瘤病等)及正常儿童的一过性运动发育滞后(肥胖 等) 6 .运动发育年龄落后3个月以上者
• 脑损伤的早期症状: 指患儿在6个月前或9个月前所表现出来的 脑性症状.
• 有脑损伤的神经学异常,归纳起来就是: (1)中枢性运动障碍
由大脑所控制和调节的随意运动的障碍 表现为 ①运动发育落后 粗大运动明显落后于正常同龄儿童三个月以上 ②自主运动困难,出现不自主运动和异常的运动 模式
• (2)肌张力和姿势异常
• 首先:
需要对人的大脑以及其它神经系统的正 常结构和功能有一个概括性了解。
锥体外系 锥体束
小脑
脊髓前角细胞及其神经轴 肌肉
神经肌接头
• 其次: 对有关小儿正常神经精神发育的特点有所 了解和掌握。 A :小儿运动发育:二抬(抬头)、四翻 (翻身)、六会坐(坐立)、七滚(打滚)、 八爬(爬行)、周会走(走路) 正常小儿动作发育有着从上而下(从头到 尾),由近到远(由关节的近端到远端),由 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大到精细和先正面后反面 等规律。
肌张力异常总体上有三种形式: 肌张力亢进 肌张力低下 肌张力高低变化不定
• (3)反射异常
脑瘫患儿生理反射(如膝反射、肱二头肌反射)活跃 或亢进,有时还可以引出病理反射(如踝阵挛)。 此外脑瘫小儿还表现为原始反射延缓消失、保护性反 射减弱或不出现。
• 小儿脑瘫的常见伴随症状有:
(1)精神发育迟滞
• 4、注重日常生活能力训练(ADL):康复护 理要尽早介入。 • 5、避免过度治疗:流水线式治疗易造成患 儿运动疲劳,影响康复效果。
• 6、住院患儿院内感染:加强营养,控制陪 护人数,加快床位周转。 • 7、伴随症状康复:听觉、视觉、语言能力、 癫痫、吞咽障碍和流涎等。
三、家长的配合: • 脑瘫的康复治疗是个长期艰苦的过程, 只依靠医务人员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必 须要有家长们的积极配合,出院后继续坚 持家庭康复。
7、伴随有关节畸形(如膝过伸)、肌肉变性及肌肉挛缩的;
8、重度的智力低下和听觉障碍者; 9、视觉障碍(如视神经萎缩、皮质盲等); 10、适应训练情况差(易哭闹、过度紧张等)。
二、治疗方法选择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脑瘫治疗方法为综合康 复治疗。 1、全面康复:对患儿的运动功能、认知功 能 、语言能力、心理素质、体能和社会适 应能力等进行全面的康复训练。
残而不废
• • •
改善:通过训练和其他措施改善生理功能 代偿:通过各种矫形器和辅助具,使减弱 的功能得到放大或增强。 替代:通过某些器具,替代丧失的生理功 能。
2、小儿脑瘫的主要治疗方法和选择 (1).运动疗法(躯体训练PT、技能训练OT) (2).语言训练(ST) (3).特殊教育 (4).理疗,如电疗等 (5).水疗 (6).中医疗法(如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等) (7).磁疗、超声、肌电生物反馈疗法、高压氧、 矫形器应用、手术、神经阻滞疗法及药物治疗 等综合康复。
(1)痉挛型: 最常见(约占全部病人的 60%-70% ) 表现为肌张力增高。
(2)不随意运动型(手足徐动型): 也常见(约占脑瘫患儿的 20%)表现 为肌张力不稳定
3)失调型(共济失调型) 约占5%较少见 表现为肌张力低或不稳定
(4)肌张力低下型: 临床表现为缺乏抗重力能力,患儿呈低紧张状态, 自主运动功能低下。此型脑瘫较少见,多为某些类型 脑瘫的早期表现,以后多可转型。 (5)混合型: 许多脑瘫患儿呈现出不止一种类型的特征。如:某 些小儿为痉挛型脑瘫并伴有不随意运动型(手足徐动 型)。
(5)情绪、行为精神活动的障碍
主要表现为:好哭、任性、固执、孤僻、易激动、古 怪、情感脆弱、情绪不稳、多动、动作散缓以及自残和强 迫行为等。伴有阗痫的患儿此表现尤为明显。
(6)其它
体格发育落后、营养不良、免疫力低、经常伴有上感、 腹泻等。
需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如 遗传代谢病、肿瘤病等)及正常儿童的一 过性运动发育滞后(肥胖等)
在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有致脑损伤的高 危因素存在,根据引起脑瘫形成时期分为: 产前危险因素; 产时危险因素; 产后危险因素.
• 产前: 父母吸烟、酗酒、先兆流产、妊娠用药、 接触毒物、外伤、妊娠中毒症、感染、糖尿病、 胎盘功能不良 • 产时: 臀位分娩、产程过长或急产、生后窒息、 早产儿、未成熟儿或巨大儿、双胎或多胎、核 黄疸等。 • 产后: 头部外伤、颅内出血、惊厥、感染(颅内 感染)、中毒、营养障碍等。其中早产、窒息、 黄疸最为多见。
• 三、家长的配合:
• 坚持家庭康复非常重要,要教会家长一些简 单的治疗方法、简单的环境改造和配备简单的训 练器材,家长的积极参与才能做到延长治疗时间 和提高疗效。
关注脑性瘫痪儿童 幸福每个家庭
影响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效果的 因素有:
一、患儿自身病情 二、治疗方法的选择 三、家长的配合程度
一、患儿自身病情
1、早产(胎龄<30周),足月小样儿;
2、严重的不随意运动型(手足徐动型),且年龄超过3周岁; 3、严重营养不良;
4、体质较差,反复呼吸道感染;
5、合并癫痫,如婴儿痉挛症; 6、异常姿势较重及原始反射残存的,如ATNR、TLR等;
何时诊断才算早期诊断: 目前普遍认为在出生后0-6个月内诊断者 尚为早期,其中在出生0-3个月诊断者又称 为超早期诊断。
•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目标 是力求功能尽量正常化,使患儿日常生 活基本自理,入校学习,回归社会,将使 脑瘫患儿尽可能同正常人一样生活达到残 而不废。
•
康复治疗的途径
改 善 代 偿 替 代
• 2、功能训练为主:遵循儿童神经发育规律, 以儿童实际生活需要的功能为目标设定训 练计划。 • 3、强调个训化训练:要根据每个患儿的实 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近期和远期的训练 目标(康复评估)。
• 4、注重认知能力开发:认知能力的开发大 于运动功能训练,尤其是婴幼儿。 • 5、提倡动能力和社 交能力(如引导式教育)。
主要表现为智力落后于正常儿童,约有50%的脑 瘫患儿有程度不同的智力落后。
(2)视力、听力障碍 (3)语言障碍
约有 1/3-2/3 的脑瘫患儿存在程度不同的语言发 育障碍,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和构音障碍。
• (4)癫痫发作
约有1/3-1/4的脑瘫患儿在不同年龄段都有癫痫发作, 其中主要见于痉挛型并伴有智力低下的患儿,一般在手足 徐动型和共济失调型患儿中相对少见。
2、根据肢体障碍的情况分型:
得了脑瘫后应该怎么办
1、对该病应具有正确的态度
孩子得了脑瘫是可以治疗的
• 脑性瘫痪治疗原则: • 1.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婴幼儿运动系统处于发育阶段,一旦发 现运动异常,尽早加以纠正,容易取得较 好的效果。 • 2.遵循小儿运动发育规律,循序渐进促进 正常运动发育,抑制异常运动和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