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高危药品管理天坛医院任淑萍
高危药品管理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管理管理制度一、高危药品的定义和危害1. 高危药品的定义高危药品是指易引起患者严重不良反应或药品误用的药品,其使用过程中具有潜在的毒性和危害性。
高危药品主要包括肝素、阿托品、异丙嗪、氯胺酮、地西泮等药品。
这些药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用药途径、剂量和使用频率,否则很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2.高危药品的危害(1)潜在毒性:高危药品具有潜在的毒性,可能引起严重的生理或生化变化,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2)药物相互作用:高危药品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会增加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3)药品误用:高危药品容易被医院人员误用,例如剂量错误、给药途径错误等,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后果。
二、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的建立为了降低高危药品的使用风险,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医院需要建立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确保高危药品的合理使用和安全管理。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高危药品的分类和定级医院应当对高危药品进行分类和定级,明确高危药品的范围和级别。
根据药品的毒性、危害性和患者的耐受性等因素,将高危药品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不同级别,以便医院对不同级别的高危药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2.高危药品的采购和管理医院应当建立高危药品的采购和管理制度,确保高危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在采购高危药品时,医院应当选择正规的药品生产厂家,保证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
医院应当设立专门的高危药品管理部门,对高危药品的存储、配药、配制等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
3.高危药品的配药和使用严格控制高危药品的配药和使用环节,确保患者在使用高危药品时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保障。
医院应当规定高危药品的使用途径、剂量、频率和疗程等,由专业药师按照医嘱进行配药和管理,避免因医护人员疏忽而导致不良反应和药物误用。
4.高危药品的监测和反馈医院应当建立高危药品的监测和反馈制度,及时追踪患者在使用高危药品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药物误用情况。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PIVAS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着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特制定本管理规范.一、高危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录;二、高危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三、高危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警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四、高危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五、高危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六、加强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安全有效;七、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八、新引进高危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附录:高危药品目录氯化钾针、10%氯化钠注射液、25%硫酸镁注射液、氯化钙注射液、胰岛素制剂、维库溴铵、阿曲库铵、琥珀胆碱、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尼莫司汀、甲氨喋呤、氟尿嘧啶、替加氟、替加氟尿嘧啶、阿糖胞苷、卡莫氟、羟基脲、吉西他滨、卡培他滨、放线菌素D、丝裂霉素、平阳霉素、柔红霉素、多柔比星、表柔比星、吡柔比星、羟基喜树碱、长春新碱、长春地辛、长春瑞滨、依托泊苷、替尼泊苷、紫杉醇、多西他赛、他莫昔芬、来曲唑、甲羟孕酮、氟他胺、曲普瑞林、顺铂、卡铂、奥沙利铂、亚砷酸、亚叶酸钙合理用药管理制度一、随着新药的迅猛发展,临床用药品种数不断增多,药物治疗的处方配伍复杂;为提高药物疗效,避免不合理用药,临床药师要深入临床,加强医药合作,开展合理用药工作;二、在医疗工作中积极推广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本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要根据本院及本地区药物资源的实际情况遴选出本院基本用药目录,定期制定和修订本院基本用药目录,组织临床用药的评价,不断引进效价比高的药品品种,并淘汰效价比低的药品;三、药师在调配处方过程中应做到严格审查、准确调配,发现处方用药或用法有不妥当之处,应及时与经治医师联系,避免由于药物不良相互作用和其它不合理用药情况造成的药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药师发药时要坚持核对制度,发药同时,要切实作好对病人的用药注意事项等交待工作;四、加强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察工作;严格执行药品不良反应监察工作制度,积极收集住院及门诊病人的药品不良反应资料,并做好分析、总结和上报工作;五、做好药师下临床工作,按照药师下临床工作制度,积极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危重病例讨论及院内重大抢救工作;以药物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开展治疗药物的监测,协助临床合理使用药物,以达到个体化给药的目的;六、积极开展治疗药物的药物经济学和药物流行病学的分析和研究工作;做好上市后药品的药物监测和再评价工作;特别是对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心血管类药物等,要做到经常分析和研究;对门诊处方和住院病人的药物治疗方案,至少每半年进行合理用药分析;其分析结果作为医疗质量管理考核的指标之一;七、积极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咨询工作,对医护人员、病人及病人家属提出的用药问题必须做到有问必答,并尽可能提供相关资料;对不能当场回答的问题应留下病人的联系方式,查到确切资料后再提供给病人;八、做好合理用药宣传工作;向病人和社会宣传合理用药知识;主办药讯,向临床医护人员宣传合理用药资料和新药情报,以促进全社会的合理用药;临床安全用药管理制度一、临床用药是使用药物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医疗过程,临床用药管理的终结目的是合理用药;临床医师、药师、护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加强协作,知识互补,共同为病人用药的安全性负责;二、根据国家规定的“基本药品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和“新农合药品目录”制定本医院的“处方集”和“药品目录”;三、使用自费药品须经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在临床诊疗中,医生要制定合理用药方案,超出药品使用说明范围用药或更改、停用药物,必须在病历中做出分析记录;四、药师在调配处方过程中应做到严格审查、准确调配,发现处方用药或用法有不妥当之处,应及时与经治医师联系,避免由于药物不良相互作用和其它不合理用药情况造成的药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五、医院制定药物治疗医嘱书写规范与查对制度;医师、护士、药师应知晓相关规范与管理流程,并切实地执行;六、为加强病区药品的管理,医院应制定病区急救、备用基数药品管理制度,药剂科负责监管;七、加强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察工作;严格执行药品不良反应监察工作制度,积极收集住院及门诊病人的药品不良反应资料,并做好分析、总结和上报工作;八、严格执行用药错误监测报告制度;九、实施用药动态分析制度,药剂科按照规定,每月定期向医院药事委员会提交医院药品消耗及用药结构情况,从数量和金额两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及报告药品使用中的异常流向,以供院领导决策;十、严格监督考核;把合理用药与药事服务作为考核医师与药师的重要标准,定期公示不合理用药情况,记入个人技术档案,并作为个人晋升、评聘职称的参考;重点药物观察程序一、给药前评估:给药前应明确用药目的,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及患者和家属对药物治疗的认知情况,确定有无用药禁忌证存在;二、严格查对患者与用药的相符情况,并查对药物名称、剂型、剂量、用法及注意事项.三、告知病人和家属将要使用的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四、静脉给药者用药后护士必须按医嘱规定调节好滴速并留守20分种方可离开;一组输注后更换下一组输液后同样应观察20分种,方可离开;其他方式注射给药,在注射完成后,护士也应观察20分钟,在确认病人无药物反应后方可离开;口服用药应由护士在场指导病人服用,并交待注意事项后方可离开;五、当班护士30分种巡视病房一次,观察、询问患者用药后情况;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药,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并及时上报;重点观察的药物种类及名称抗感染药物:阿米卡星、加替沙星、依诺沙星、帕珠沙星、万古霉素、阿奇霉素、氟康唑;中成药注射剂:清开灵、生脉、参附、红花黄色素、丹红、丹参、血栓通、银杏达莫;高浓度电解质注射液:氯化钾、10%氯化钠、25%硫酸镁、氯化钙;肌肉松弛剂:维库溴铵、阿曲库铵;细胞毒性药物:环磷酰胺注射剂、卡铂注射剂、顺铂注射剂、丝裂霉素注射剂、阿柔比星注射剂、奥沙利铂注射剂、吡柔比星注射剂、卡莫司汀注射剂、柔红霉素注射剂、氟尿嘧啶注射剂、羟基脲口服常释剂型、吉西他滨注射剂、巯嘌呤口服常释剂型、长春新碱注射剂、高三尖杉酯碱注射剂、羟喜树碱注射剂、依托泊苷注射剂、长春地辛注射剂、长春瑞宾注射剂、多西他赛注射剂、替尼泊苷注射剂、紫杉醇注射剂、门冬酰胺酶L-门冬酰胺酶注射剂、他莫昔芬、来曲唑、甲羟孕酮、亚叶酸钙;心血管系统药物:地高辛、毛花甙丙、去乙酰毛花苷、毒毛花苷K、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硝普钠、硝苯地平、氢氯噻嗪类、呋塞米、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美西律慢心律、普罗帕酮心律平、普萘洛尔心得安、比索洛尔、美托洛尔美多心安、拉贝洛尔柳胺苄心定、卡维地洛、胺碘酮、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罂粟碱、银杏叶黄酮;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强的松、强的松龙、甲强龙;胰岛素制剂重点药物观察制度1、重点药物包括:抗感染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细胞毒性药物、肌肉松弛剂、中药注射剂等;2、医师开具处方前询问病人以前是否用过该种药物,有过何种不良反应,并告知病人和家属将要使用的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用药后每日查房时向病人和家属询问用药后有无不适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3、病人和家属向医师反应用药后不适和不良反应时,医师应高度重视,认真检查,采取有效处置措施,注意与病人和家属沟通的方式与技巧,提高病患依从性;4、护士用药前也应询问病人的用药情况,并告辞知病人和家属将要使用的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用药后每日查房时向病人和家属询问用药后有无不适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静脉给药者用药后护士必须遵医嘱调节好滴速并留守20分钟方可离开;一组输注后更换下一组输液后同样应观察20分钟,方可离开;其他方式注射给药,在注射完成后,护士也应观察20分钟,在确认病人无药物反应后方可离开;口服用药应由护士在场指导病人服用,并交待注意事项后方可离开;当班护士30分钟巡视病房一次,询问病人用药后情况;5、护士交班时,交班护士应向接班护士介绍病房内使用重点药物患者的情况,以利于接班护士继续执行用药后观察;6、出现不良反应当班护士应及时报告当班医生;7、当班医生接不良反应报告,应及时对病人进行检查,妥善处理,并填写不良反应报告表上报;8、各临床科室依据本科情况,制定本科重点药物目录;输注药物配伍禁忌管理制度1、在新药使用前,应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全面了解新药的特性,避免盲目配伍;2、在不了解其他药液对某药的影响时,可将该药单独使用;3、两种浓度不同的药物配伍时,应先加浓度高的药物至输液瓶中后加浓度低的药物以减少发生反应的速度;两种药物混合时,一次只加一种药物到输液瓶,待混合均匀后液体外观无异常变化再加另一种药物;4、有色药液应最后加入输液瓶中, 以避免瓶中有细小沉淀不易被发现;5、严格执行注射器单用制度,以避免注射器内残留药液与所配制药物之间产生配伍反应;6、根据药物性质选择溶媒,避免发生理化反应;7、要根据药物的药理性质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对存在配伍禁忌的两组药液,在使用时应间隔给药,如需序贯给药,则在两组药液之间,应以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冲洗输液管过渡; 8、在更换补液时如发现输液管内出现配伍反应时,应立即夹管,重新更换输液器,再次检查输液瓶及输液管内有无异常,在输入液体时勤加巡视,观察病人的反应,有无不适表现;输注药物安全管理制度一、按照医院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静脉输液技术要求操作;二、静脉输液操作时做到严格三查七对,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方法;三、静脉输液必须严把"三关"准备液体、加药、输液,护士必须按要求仔细检查液体和药品,做到瓶盖无松动,瓶体无裂缝,软包装无漏气和渗液,液体药品无混浊、异物、沉淀,并在有效期内;四、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要求配制液体,认真检查注射器、输液器外包装与有效期是否符合要求,液体加入药物后,必须立即标明床号、姓名、药名、剂量,加药者签名签时间;配制用注射器必须放置于无菌盘内,2小时内有效;五、静脉输液做到现配现用,住院患者每次现配一瓶液体,从加药至输入不得超过30分钟,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六、输液过程中每30-60分钟巡视一次,观察滴速和有无输液故障、输液反应及局部液体外渗等情况,认真记录输液巡视卡;七、根据药物性质及病人情况控制输液滴速,医嘱有控制滴速要求者,挂控制滴速警示标记;八、行深静脉穿刺实施输液的病人,应严格执行深静脉护理常规,输液不畅时严禁挤压、加压冲洗导管,以防发生栓塞;九、输液过程中病人主诉不适或发现病人病情突然变化,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通知医生,配合医生对病情进行判断及处理,妥善保留及处理相关实物,并记录在案;。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高警示药品推荐目录(2019版)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持续推进高警示药品管理与风险防范发布时间: 2019-07-08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多年来注重药剂科规范化管理与用药安全,于2011 年12月起成立用药安全项目组,通过学习借鉴国际用药安全领域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深入研究医疗机构用药安全的规律和特点,为我国建立有效的用药错误防范措施、推进医疗机构用药安全的持续改进,做了大量研究和普及工作,包括先后开展了全国医院药师用药安全调查、医院药学服务视觉标识系统、全国 LASA 数据库项目等研究、宣传推广用药安全文化等。
为了促进用药错误防范的学术交流,还组织召开了国际用药安全学术论坛,编写《用药安全时讯》和《中国医学论坛报》“用药安全专栏”等。
高警示药品(曾称高危药品)是指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品,是保障用药安全的关键所在。
由于国内外临床药物治疗实践的差异,我国不宜照搬国外高警示药品目录,也不宜照搬国外高警示药品管理策略。
为切实加强高警示药品的管理,在参照美国 ISMP 高警示药品目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医疗机构用药的实际情况,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于 2012 年推出高警示药品管理的专用标识和分级管理策略。
因高警示药品品种较多,为更有效率地进行管理,专家组提出了“金字塔式”分级管理模式,将高警示药品分为 A 级, B 级和C 级。
之后,该模式为国内医疗机构广泛采用。
2015 年,专家组采用德尔菲法开展研究,建立并发布了《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高警示药品推荐目录》,这是我国第一部高警示药品目录。
该目录在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委会网站发布后,得到国内广大医务人员、特别是医院药师的关注和引用。
专家组根据所收到的医务人员反馈和问卷调查, 2019 年对该目录进行了更新。
基于我国用药安全现状,有必要针对每种高警示药品研究和制定用药错误防范策略,使医务人员在临床使用这些药品时更加有的放矢。
2015 年以来,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由北京、山东、安徽等地三级甲等医院牵头的课题组,针对高渗葡萄糖注射液( 20%或以上)、静脉途径用茶碱类药物、高浓度氯化钾注射液、胰岛素(皮下或静脉注射)、华法林钠片、甲氨蝶呤(口服,非肿瘤用途)、阿托品注射液(规格 5 mg/ml )、水合氯醛溶液、凝血酶冻干粉、高锰酸钾外用制剂等 10 种 /类高警示药品,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制定用药错误防范策略并已陆续发表。
高危药品管理现状及措施阐述
高危药品管理现状及措施阐述摘要:药品管理是医院日常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高危药品,其对日常管理要求更高,且潜在管理风险也更大。
高危药品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对患者、医院以及社会等均可产生不利影响,需要持续加强管理。
本文在总结高危药品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给出高危药品管理措施,旨在更好的提高高危药品管理质量,降低高危药品管理风险,保证药品的使用安全。
关键词:高危药品;管理现状;管理措施临床用药中包含了一定比例的高危药品,这些药品在使用过程中有较大的用药风险。
随着全民法律与维权意识的持续增强,越来越多的患者在日常就诊与用药期间更加注重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同时临床关于高危药物使用以及管理期间出现不良问题的相关文献报道也日益增加[1]。
高危药品在使用与管理过程中较一般药品有更高的用药风险与管理要求,管理不到位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对此,需要不断总结高危药品管理现状,明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结合存在的问题采取干预措施,推动高危药品管理质量的提升。
1高危药品管理现状分析当前高危药品管理逐渐得到医院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管理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到实际高危药品管理质量。
在高危药品管理期间,部分高危药品的标识较模糊,并存在药物放置不合理情况;部分工作人员对相关高危药物的作用机理、日常管理要求等缺乏认识[2];部分高危药品在管理中忽视特殊的存储条件要求,造成高危药品在保存中出现失效等问题。
高危药品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的用药风险,但是实际工作人员在管理期间风险识别能力与风险防控意识均不足;部分医院在高危药品管理中所使用的管理方法落后,高危药品管理相关制度不完善,影响到实际管理效果,造成高危药品整体管理风险仍然较大。
高危药物在实际使用方面也存在较多问题,如临床医师开具处方中存在不合理、医务人员在为患者用药期间忽视高危药物使用要点,增加用药风险[3]。
整体而言,高危药品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需要重视多方面的管理工作。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妇女儿童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为规范我院高危药品临床应用,减少不良反应,尽可能避免医疗差错的发生及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参照美国药物安全使用协会(ISMP)及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公布的高危药品目录,同时结合我院用药实际情况,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1.高危药品1.1 高危药品定义高危药品(High-alert medications):由于使用错误而可能对病人造成严重伤害的药品,临床上一般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细胞毒性药品及抗血凝制剂等。
1.2 高危药品分级(高危药品目录见附录1)2.1.1 A级高危药品为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医疗单位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
2.1.2 B级高危药品为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
2.1.3 C级高危药品为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
表1 高危药品分级2.高危药品日常管理2.1 高危药品的贮存与保管2.1.1 药剂科高危药品的贮存与保管2.1.1.1药品调剂室高危险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其中A级高危药品应专区贮存。
2.1.1.2 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黑色警示牌提示牌(黑底黄字)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其中A、B级高危药品应有明显专用标识。
2.1.1.3 高危药品实行专人管理。
调剂室负责人负责本部门高危药品的管理,指定专人负责上架高危药品的养护、清点等工作。
2.1.1.4 各调剂室需加强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进行贮存、保养,做到“先进先出”、“近效期先用”,确保药品质量。
病房高危药品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病房高危药品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目的分析病房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改善对策。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高危药品病区管理人员40例,通过我院自行研究调查问卷,对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同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结果高危药品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临床高危药品的认识性不够(45%);查对制度不严谨,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35%);高危药品盘点不清晰,有效期不详进(30%);药物储存标示不明显,放置不规范(30%)。
结论通过对高危药品管理问题进行调查,采取相应改进措施如进行高危药品人员进行培训、药品合理分类、监管等一系列措施,可使得病区高危药品管理得到加强,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了保障。
标签:病房高危药品;管理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称为高危药品。
ISMP(美国的医疗安全协会)给出定义:高危药物,即指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1]。
高危药品管理是临床工作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由于临床用药的不断增加和新药的不断出现,用药错误的发生率也不断上升。
美国的一项调查指出,在给药错误导致的死亡中70%是可以预防的。
由此药物管理备受各界关注,怎样强化药品管理,使药品的发放、管理、调剂和用药指导等科学有序进行,是一项重大课题[2]。
本文选取我院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我院存在的高危药品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改进措施,现将结果予以报告: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临床高危药品发放人员40例,均为女性,年龄23~37岁,平均(26.8±3.1)岁,发放调查问卷。
1.2评价方式统一向所有临床高危药品发放人员调查问卷40份,问卷是参考文献中高危药品管理问题以及自身情况由我院自行设计,从药品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导致原因以及改进建议等角度来研究,统计回收40份,回收率100%。
对发放人员认为高危药品管理存在问题,按照所占比例进行统计。
1.3 统计学分析运用Excel 2007软件完成全部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采用统计百分比表示。
高警示药品管理
14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静脉注射(如肾上腺素) 15 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静脉注射(如普萘洛尔) 16 小儿用口服的中度镇静药(如水合氯醛) 17 心脏停搏液 18 胰岛素,皮下或静脉注射 19 硬膜外或鞘内注射药
20 对育龄人群有生殖毒性的药品,如阿维A胶囊、异维A酸片等
新进选列入
21 造影剂,静脉注射
临床常见高警示药物的使用——氯化钾
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进食不足、 呕吐、严重腹泻等引起的低钾血症。
编号
1 2 3 4 5
高警示药品
静脉用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如肾上腺素 、去氧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静脉用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如普奈洛尔 、美托洛尔和拉贝洛尔)
吸入或静脉全身麻醉药(如丙泊酚和氯胺 酮)
静脉用抗心律失常药(如利多卡因和胺碘 酮)
抗血栓药(华法林、低分子肝素、直接凝 血酶抑制剂、溶栓药物)
不良反应
•胰岛素过量可使低血 糖
•还可能有胰岛素抗药 性、过敏、水肿等副 作用
• 还会引起腹部肥胖, 体重增加。
注意
• 建议每次注射部位都 应轮换,避免因不同 部位胰岛素吸收不同 而造成血糖波动
• 每天自测血糖,了解 血糖波动情况
胰岛素
临床常见高警示药物的使用——阿片类
以吗啡为代表
吗啡的作用
吗啡对中枢神经系统 作用为先兴奋,后抑 制,以抑制为主,有 强大的镇痛作用,同 时也有明显的镇静作 用,并有镇咳作用, 也用作麻醉和手术前 给药,可加强麻醉药 的效力
核发人、领用人须在专用领单上签字。 3、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
后给药。 4、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溶度给
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需加签字。 5、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
需要特殊注意的药品的管理与使用总结
需要特殊注意的药品的管理与使用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一旦使用不当可对人造成严重伤害和死亡的药品。
A级高危药品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
药品管理措施:①应有专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②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③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目录B级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
目录C级高危药品C级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
处理措施:①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 C 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②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时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目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管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中规定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不得零售。
“印鉴卡”的管理药学部门应指派专人依据“印鉴卡”的申办规定,负责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办、换发“印鉴卡”,申报用药计划与变更手续。
按期报送药品购用情况统计报表。
批准核发的“印鉴卡”由专人保管。
专用保险柜和基数卡的管理各调剂部门贮存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必须使用专用保险柜,专人负责。
药库与各调剂部门,各调剂部门与临床用药科室实行基数管理,基数卡注明所用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由双方麻醉药品管理人员与负责人签字,人员变更时,须办理变更手续。
采购与验收药库特殊药品管理人员根据药品用量和库存情况提出购药计划;药品采购员应向指定的药品经营单位采购药品。
药品到达后,由采购员和库管员共同检查验收药品至最小包装,并核验购药票据凭证无误后,办理入库手续。
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验收合格后,由药库特殊药品管理人员与时入库实物;每次购药后与出库后药库特殊药品管理人员须检查印鉴卡、购货发票、入库单、账卡、药品、处方、领药单等无误后方可进行其他工作。
药剂科高危药品管理面临的现实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第18卷第36期 1690 引言高危药品是指一些对于特定的病症作用效果良好,但是自身毒理性大、作用迅速的少数药品。
其使用错误便会严重损伤人体的正常功能,更可怕的是成为掠夺病人生命的“毒药”。
高危药品一般由药剂科管理保存,地位十分重要[1]。
本文具体讨论如下。
1 具体检查方案针对药剂科高危药品药房规范和药剂科管理医师对于高危药品的知识储备与各部门的衔接工作情况进行调查。
第一,对于药剂科制定的高危药品规范中的每例高危药品按照目录一一制定完整的表格进行记录,其中包括药品的名称、对应病症、配比用量、效期管理、储存环境以及历史进出与库房存量等[2]。
第二,对于药剂科管理医师,模拟日常管理高危药品的操作程序,针对相关突发情况进行演练,考察其相关知识,同时对医师的资格要有明确的规定。
第三,总结以往发生过的相关事故,进行分析。
2 检查结果及存在的现实问题2.1 药剂科管理模式与储存环境问题药剂科良好的管理模式与储存环境是高危药品管理得到安全保障的大前提,这之间存在诸多问题。
医药部门对此领域监管改革刚起步,也没有得到医院政策的过多倾斜与关注,药剂科药房的规范也不健全。
在这个过渡期中,有诸多问题,如对于药品的目录名单制定的不完善、无法及时更新,药品标识、用途、配量模糊等。
还有些医师对于药品的用法、配比用量等使用错误[4],有效期缩短,甚至因为管理不严发生倒卖事件。
2.2 药剂科管理医师问题药剂科管理医师主要存在两个不重视。
一是,医师自身不重视:药剂科管理医师理论知识匮乏与主观上不重视的问题不可忽视。
并且,就连对于高危药品的突发情况的演练也不过关,更严重的甚至出现药剂师资格不达标的情况[5]。
二是,医院不重视:医院里没有相关的讲座,也没有委派专业人士对高危药品进行指导看护,仍旧实行与普通药品一样的管理方法,只是根据主治医师的处方来调配药物,没有双重保险。
在药剂科医师缺乏主观重视的情况下,药剂科的管理工作举步维艰,提升医师的认识水平至关重要。
浅谈医院高危药品管理
椰奶冻的制作实验原理
椰奶冻是一种以椰奶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甜点,其制作原理主要涉及椰奶的凝固性质和冷却效应。
椰奶是由椰子果肉和水榨取而来的果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等成分。
在制作椰奶冻时,首先需要加入适量的糖和明胶粉,以增加甜味和增加凝固性。
明胶粉是由动物骨头或皮肤提取的蛋白质,具有良好的凝固和胶凝作用。
在椰奶中加入明胶粉后,通过加热使其充分溶解,形成均匀的混合液。
当椰奶混合液冷却到室温时,明胶开始逐渐凝固。
明胶在凝固过程中会形成三维结构,将液体分子包围在内部,从而形成凝胶状态。
明胶的凝固主要是通过蛋白质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氢键、静电相互作用和疏水相互作用。
这些作用力使得明胶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弹性的凝胶。
随着椰奶冷却的进行,明胶的凝固逐渐完成。
由于椰奶中含有丰富的脂肪,椰奶冻在凝固后会形成一层光滑的脂肪表面。
脂肪能够抑制明胶的凝胶作用,减缓凝固速度。
同时,脂肪层的存在也改变了椰奶冻的口感,使其更加丰滑。
在制作椰奶冻时,还需要加入一定的食用色素和香精,以增加椰奶冻的颜色和味道。
食用色素是一种用于食品着色的化学物质,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香精是一种由香料提取或合成的化学物质,能够为食品赋予特殊的香气。
这些添加物可以根据制作者的需求进行选择和调整,以获得理想的椰奶冻口感和风味。
总结来说,椰奶冻的制作原理主要涉及椰奶的凝固性质和冷却效应。
通过加入明胶粉,椰奶形成凝胶状态,从而形成椰奶冻的独特口感。
同时,脂肪的存在和其他添加物的加入也对椰奶冻的质地和风味产生影响。
高危药物管理及使用方法
2021/10/10
1
高危药物的定义
高危药物是指药物本身毒性大、不 良反应严重、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 或因使用不当,极易发生严重后果 甚至危及生命的药物。
2021/10/10
2
高危药物分类
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如15%氯化钾,10%氯化钠,10% 葡萄糖酸钙
肌肉松弛剂:如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 细胞毒化药品:如阿霉素、环磷酰胺、卡铂、顺铂、
2021/10/10
24
静脉外渗易发坏死的高危药物
高渗性及阳离子溶液,如:高渗葡萄糖、高渗盐 水、甘露醇、葡萄酸钙等。
碱性溶液:碳酸氢钠等。 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抗肿瘤化疗药物:表柔比星、丝裂霉素等。 其他:静脉高营养药物、某些抗生素等。
2021/10/10
25
静脉外渗临床表现
适应症,一线治疗转移性直肠癌行间不良反应为胆碱能综 合征、迟发性腹泻、骨髓抑制。用药后24小时内的腹泻是 胆碱能综合症所致用阿托品0.5mg皮下注射治疗,24小时 后的腹泻(迟发性腹泻)许及时上报医师及时处理。
2021/10/10
23
紫杉醇
适用于卵巢癌和乳腺癌,对肺癌、大肠癌、黑色素瘤、头 颈部癌、淋巴瘤、脑瘤等必须预防用药,询问过敏史用药 时给予心电监护注意有无过敏症及生命体征变化给药10分 钟内滴速应慢。给药时间最好为3小时,使白细胞减少较 轻。与顺铂合用,先用紫杉醇用顺铂否则会加重毒性反应。
2021/10/10
31
8、溃疡形成的处理:生理盐水清洁伤口,根据伤口情况 选择合适敷料,抬高患肢,禁止在患侧肢体静脉注射,患 处勿受压,必要时手术治疗。
9、外科处理:如果药物渗漏范围较大、患者有严重疼痛 或者渗出发生1~3周后病变部位无愈合倾向,则有必要行 清创、植皮等治疗。具体的手术时间、方法应根据具体情 况而定。核磁共振检查及荧光素注射加紫外线照射法可以 帮助判断外渗范围,用于确定手术范围。
高危药品在门诊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高危药品在门诊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刘哲慧
【期刊名称】《海峡药学》
【年(卷),期】2013(025)006
【摘要】目的对高危药品在门诊药房的管理中进行规范化,保障高危药品的安全使用.方法找出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类,以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结合我院具体情况,建立合理的管理模式.结果和结论高危药品单独存放,加强警示标志,信息管理具体化,提高药师发放药品时的高度责任感,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加以强化和约束.
【总页数】2页(P299-300)
【作者】刘哲慧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海县第一医院药剂科宁海315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5
【相关文献】
1.高危药品在门诊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分析 [J], 谭作检
2.高危药品在门诊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分析 [J], 库尔班·提拉;木尼热·艾海提
3.高危药品在门诊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J], 胡丹; 张莉华
4.高危药品在门诊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J], 胡丹; 张莉华
5.高危药品在门诊药房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分析 [J], 黄小慧(通讯作者);文晓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如何加强心血管专科病房高危药品的管理,规避安全隐患
浅谈如何加强心血管专科病房高危药品的管理,规避安全隐患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专科病房高危药品的管理办法。
方法明确高危药品的种类、基数、设置具体管理目标;通过培养病房护士高危药品管理与使用危机意识;使用班班交接查对,另设定四级管理查对制度。
每天:一级:责任护士查对;二级:责任护士与责任组长共同查对;每周:三级:护士长查对并签名确认;每月:四级查对:护理组、药剂科成立“监督圈”查对。
结果通过以上方法,不论是在日常管理用药还是抢救后高危药品的补充管理均取得良好效果,有效规避了安全隐患。
结论培养病房护士高危药品危机管理意识;不同注射途径、外观相似药品分区放置;坚持班班查对和四级查对制度可提高病房高危药品安全管理,有效规避安全隐患。
[关键词]心血管专科;高危药品;四级管理;危机意识;规避安全隐患高危药品是指药效显著而迅速且治疗窗较窄,易对人体造成危害的药品【1】。
,WHO已将高危药品管理列为医疗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2] ,建立安全管理组织、健全安全管理制度[3],尽管查阅诸多文献且有各式管理方法,但针对不同级别医院,不同专科病区,不同药物仍有更为有效的管理模式,现针对心血管专科高危药品的有效管理与读者分享,为有效规避安全隐患的发生提供参考。
一、分析高危药品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1 缺乏高危药品的危机管理意识关于高危药品有大量文献报道,也有各种管理方法,但就危机意识培训与建立,目前还未能充分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因为无知者,不重视者,危机意识淡薄者本身就是隐患的高危人群。
2 缺乏确实分区,分类别存储高危药品的意识目前心血管专科病房高危药品分为静脉注射(滴注),皮下注射,口服药三大类,均未能全面掌握本科室目前高危药品的种类,未能按用药方式不一样严格分区保存。
3 缺乏严格的执行制度未针对本科室高危药品种类制订单独目录,与一般药品有混放现象,未按标准流程操作,未彻底落实查对与执行制度。
4 缺乏有效的监督制度临床上大多实行班班交接制、双人复核制,但由于缺乏第三方有效的监督,导致高危药品管理使用仍存在很大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