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细菌的生物学性状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_第二章细菌概论1
二、细菌的结构 (一)细菌的基本结构 1.细胞壁 (1)概念 (2)功能 (3)基本成分: 肽聚糖(粘肽) 聚糖骨架 G+ 四肽侧链 五肽交联桥 G-
N-乙酰胞壁酸 N-乙酰葡萄糖胺
二、细菌的结构 (一)细菌的基本结构 1.细胞壁 (1)概念 (2)功能 (3)基本成分 (4)G+菌与G-菌细胞壁的结构特点
形成过程
不是繁殖形式
1.概念:是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 菌体内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 2.形成条件: 营养物质的缺乏 3.特点: 抵抗力强
1.概念:是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 菌体内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 2.形成条件: 营养物质的缺乏 3.特点: 抵抗力强 芽胞外壁 外膜 芽胞壁 核心部分 内膜 皮质层 芽胞壳
比较G+菌和G-菌细胞壁的结构特点。
实验一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丛毛菌
周毛菌
1.概念:是某些细菌表面附着的细长弯曲的丝状物。 2.种类: 蛋白质 3.化学成分: 4.功能: 运动器官 5.意义: (1)鉴别细菌 (2)用于细菌分型 (3)与细菌致病力有关 伤寒杆菌有鞭毛 痢疾杆菌无鞭毛
鞭毛 菌毛
1.概念: 某些细菌体表遍布着的比鞭毛细短而直硬的丝状物。
2.化学成分:蛋白质
膜磷壁酸 壁磷壁酸
革兰阴性菌
脂多糖 外 脂质双层 膜 脂蛋白 肽聚糖 胞质周围间隙
肽聚糖
细胞膜
细胞膜少。 肽聚糖: 外 膜: 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
1.青霉素能够杀死G+菌, 还是G-菌?
2.溶菌酶能够杀死G+菌, 还是G-菌? 3.什么情况下细胞壁受 损而细菌不会破裂?
革兰阳性菌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2010-06-04 20:52 1.细菌的基本形态包括球形,杆形,螺形。
2.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现象有混浊状态,沉淀生长,膜状生长。
3.紫外线穿透力弱,故只适用于物体的表面和空气的消毒。
4.决定细菌致病性因素有毒力,侵入数量,侵入门户。
5.免疫球蛋白是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借二硫键连接起来的对分子结构。
6.Ig的Fab段可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Fc段功能有激活补体,结合细胞,通过胎盘和粘膜的功能。
7.人类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类,分别是IgG,IgM,IgA,IgD,IgE。
8.sIgA是血清型单体IgA通过连接链相连接,再加上一个分泌片组成。
9.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组成。
10.骨髓和胸腺是人类T细胞和B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淋巴结和脾脏是人类T细胞和B细胞定居,增殖,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11.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活化增殖和分化,从而表现出免疫活性,称这两种细胞为免疫活性细胞。
12.NK细胞表面有IgG的Fc受体,它的杀伤作用因依赖抗体为桥梁,故称为ADCC作用。
13.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可分为感应,反应,效应三个阶段。
14.体液免疫是B淋巴在抗原刺激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效应。
15.初次应答抗体产生的规律是:潜伏期长,抗体含量少,持续时间短。
先产生IgM抗体,后产生IgG抗体。
16.细胞免疫指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过程。
其效应阶段包括Tc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和Th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产生的炎症反应。
17.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由屏障结构,吞噬细胞,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三部分组成。
18.屏障结构由皮肤黏膜屏障,血-脑脊液屏障,胎盘屏障三部分组成。
19.正常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主要有补体,干扰素,溶菌酶。
20.补体的调理作用指吸附于细菌表面的微生物与吞噬细胞表面的吞噬细胞受体的结合,促进吞噬作用。
21.根据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超敏反应分型为I型超敏反应,II型超敏反应,III型超敏反应,IV型超敏反应。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篇一: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一、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一)关于微生物1、微生物的概念:存在于自然界中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用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和。
2、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3、微生物的分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4、细菌:1)细菌的形态:球形、杆形、螺旋形。
2).测量单位:微米3).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5.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功能结构功能荚膜:1.抗吞噬2.抗干燥3.具有致病性4.具有免疫原性鞭毛:1.运动能力2、具有致病性3.免疫原性菌毛:1.普通菌毛:粘附作用,数量多,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2、性菌毛:传递遗传信息,1-4根芽孢:是细菌休眠状态,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芽孢又可以发育成菌体。
抵抗力强耐热注意:其中与致病性有关的结构为:荚膜、鞭毛、菌毛。
二)1.细胞壁的区别:【细菌染色: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的区别:2.意义:G+对青霉素、溶菌酶敏感三)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营养物质2.温度3.酸碱度4.适宜的气体四)细菌合成的代谢产物:1、对人体有害的(与致病性有关的物质):热源质、毒素、侵袭性酶、2、有利的: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3色素鉴别五)概念:1、消毒: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2、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3、无菌:无活的微生物存在4、无菌操作:防止或抑制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称灭菌操作或无菌技术5、正常菌群:在正常人体的体表以及外界相通的腔到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细菌,这些通常对人体无害,甚至有益,称正常菌群。
6、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与人体间的平衡状态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被打破,使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也能引起疾病,把这些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点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点第一章微生物基本概念、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微生物基本概念微生物是一类体形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无法被肉眼直接观察,需要使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至数万倍才能看到。
微生物的种类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真菌和病毒。
根据细胞结构和繁殖方式的不同,微生物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非细胞型微生物。
第二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的形态有球形、杆状和螺旋形,测量单位为微米。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包括质粒、核糖体和胞质颗粒)和核质。
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不同,革兰阳性菌的肽聚糖层较多,磷壁酸有,无外膜,较为坚韧,对青霉素敏感;而革兰阴性菌的肽聚糖层较少,磷壁酸无,有外膜,较为疏松,对青霉素不敏感。
细菌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如鞭毛、菌毛、荚膜和芽孢等。
第二章细菌生理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pH值和气体环境。
细菌的生长繁殖方式为无性二分裂,大多数细菌20-30分钟分裂一次,而结核分枝杆菌则需要18-24小时分裂一次。
在培养基中,细菌会出现生长现象,如对营养物质的利用和生长速度的变化。
本文介绍了细菌培养基和细菌产物的概念及其意义,以及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相关的知识点。
细菌培养基分为液体、半固体和固体三种。
不同类型的细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上会呈现出不同的生长形态。
细菌产物包括热原质、抗生素、毒素、侵袭性酶、色素、维生素和细菌素等。
这些产物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正常菌群是指人体表面和腔道中存在的微生物群,对人体无害且有益。
条件致病菌在特定条件下会引起疾病,而菌群失调则是指正常菌群中微生物数目和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改变。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是导致菌群失调的常见原因。
生态制剂可以用于菌群失调症的治疗。
消毒和灭菌是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其中灭菌可以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
无菌操作是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中的操作方式。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笔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笔记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笔记一、病原生物的分类和特征1. 病原生物的分类:病原生物可以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几大类。
- 细菌:单细胞微生物,可以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 病毒:非细胞遗传物质,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内才能繁殖。
- 真菌:多细胞生物,可以分为酵母菌和霉菌。
- 寄生虫:可以分为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三类。
2. 病原生物的特征:- 病原性:能够引起疾病的能力。
- 繁殖能力:能够迅速繁殖,增加感染的机会。
- 毒力:能够产生毒性物质,对宿主造成伤害。
- 抗原性:能够诱导机体免疫反应,产生特异性抗体。
二、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1. 先天免疫:由于先天免疫的机制是天生具备的,因此对于任何病原生物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抵抗能力。
先天免疫的主要防御机制包括:- 机械屏障:皮肤和黏膜形成机械屏障,阻挡病原生物的进入。
- 化学防御:体液中的化学物质具有抗菌作用,如胃酸、唾液中的溶菌酶等。
- 细胞免疫: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可以直接吞噬和杀死入侵的病原生物。
- 炎症反应:炎症反应使得病原生物无法生存和繁殖。
2. 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是在遭遇病原生物后,机体通过免疫应答产生的免疫防御机制。
获得性免疫主要包括:- 细胞免疫:T细胞通过识别和杀伤感染的细胞,起到清除病原生物的作用。
- 体液免疫:B细胞通过产生特异性抗体来中和和清除病原生物。
- 记忆免疫:机体在初次感染后,会产生免疫记忆细胞,使得再次遭遇相同病原生物时,可以迅速产生免疫应答,提供更强的免疫防御能力。
三、免疫失调和免疫疾病1. 免疫失调:机体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激活或功能障碍的情况,导致免疫应答的失衡。
常见的免疫失调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疾病和免疫缺陷病等。
2. 免疫疾病:由于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导致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应答。
常见的免疫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等。
四、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1. 预防:通过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病原生物等方式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总结归纳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总结归纳第一节总论一、绪论1.三大类微生物及其特点:二、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1.细菌的基本形态:2.细菌的基本结构及特殊结构:⑴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功能:①维持菌体外形;②维持渗透压;③决定细菌的抗原性;④脂多糖是具有致病作用的内毒素。
结构特点:化学成分是肽聚糖。
(又称黏肽)Ⅰ:G-菌细胞壁由内向外依次是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层共同构成外膜。
⑵细菌的特殊结构:三、细菌的繁殖与代谢:㈠细菌的生长繁殖: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⑴条件:营养物质(包括水分、无机盐类、蛋白胨和糖)、酸碱度(pH7.2~7.6)、温度(37℃)、气体⑵根据对氧气的需要不同分为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四大类;2.生长方式与速度:⑴生长方式: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法繁殖,繁殖速度极快。
⑵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㈡细菌的新陈代谢:1.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⑴对糖、蛋白质的分解⑵细菌的生化反应是鉴别细菌的重要依据⑶常见的生化反应:糖发酵试验、VP试验、甲基红试验、吲哚试验、硫化氢试验、尿素分解试验2.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㈢细菌的人工培养:最常用的是需氧培养法。
四、细菌的变异㈠细菌的变异现象及变异机制:1.细菌的变异现象:①细菌的形态结构变异:包括L型变异、荚膜变异、鞭毛变异等;②抗原性变异;③毒力变异;④耐药性变异;⑤菌落变异。
2.细菌变异机制:㈡细菌变异的实际应用:⑴影响细菌学诊断:发生变异的细菌可以失去其典型的特征。
(L型变异)⑵预防耐药菌株扩散。
(药敏试验)⑶制备疫苗。
(减毒活疫苗)⑷检测致癌物。
(鼠伤寒沙门菌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⑸基因工程方面的应用:质粒、噬菌体-载体-目的基因-受体菌。
五、消毒与灭菌㈠基本概念:1.消毒:指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杀死细菌芽孢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2.灭菌: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包括杀灭细菌芽孢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八章 细菌的基本特性
(三)细菌变异的机制
1.基因突变 突变是细菌遗传物质的结构发生突然而不 可逆转的改变,从而导致的遗传性变异。
2.基因转移与重组 遗传物质由一个细菌(供菌)转移 至另一个细菌(受菌)体内的过程,称基因转移。转 移后的基因与受菌体的基因组重新整合在一起称重组, 并使受菌获得某些供菌的特性。基因转移有四种方式:
细菌细胞壁的功能: 1.维持菌体固有形态 2.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的外环境 3.参与菌体内外物质交换 4.决定菌体的抗原性 5.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1)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原核生物细胞 所特有的物质。其结构由聚糖骨架、四链侧链和五肽交 联桥三部分组成。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肽 聚糖结构如图:
(1)转化:供菌游离的 DNA片段被受菌直接摄取,并 与自身 DNA 进行整合重组,使受菌获得某些供菌的生 物学特性。
(2)接合: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沟通将遗传物质 (质粒)从供菌转移给受菌,从而使受菌获得新的生 物学性状。 (3)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遗传 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体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生物 学性状。 (4)溶原性转换:噬菌体的DNA与细菌染色体重 组,导致细菌的基因型发生改变。
利用密闭的蒸汽容器灭菌,通常在 103.4Kpa(1.05Kg/cm2) 蒸汽压力下,容器内温度可达到灭菌目的。凡耐高温、耐湿 热的物品均可用此法灭菌。
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法比干热灭菌法效果好,这 是因为:湿热比干热穿透力强;湿热中细菌的菌体蛋白 较易凝固;湿热蒸汽含有大量潜热,能迅速提高被灭菌 物品的温度。
黏附作用; 鉴别细菌。
2.鞭毛 某些细菌表面附着的细长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
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帮助运动
鞭毛功能 与致病性有关 鉴别细菌
护理专科《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及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授课对象为护理专业的学生。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主要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性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微生物学检查与特异防治的一门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学习本专业其他基础课和临床医学,特别是传染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奠定基础。
本课程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方面培养学生。
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无菌观念和预防观念;使学生能够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对临床有关疾病的发病、传播、特异性防治及常见微生物与免疫现象做出解释。
掌握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应用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防治感染性疾病和免疫相关性疾病打下基础。
病原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以及对病原微生物所致疾病进行微生物学诊断和防治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对学习临床医学、临床护理、口腔医学、医学检验、助产及医学影像等专业有重要的意义。
为学习护理相关课程以及提高综合职业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前后续课程的安排该课程的开设以所学的《高中生物》为基础,为后续进一步学习《病理学》、《药理学》等相关专业课程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以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为基础,以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和特异性防治为导向、以护理技能的培养为核心,以护理岗位需求为前提,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科学严谨态度。
(二)具体目标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一)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现代免疫的概念、免疫的基本功能;掌握人体寄生虫的概念分类;宿主、生活史、感染阶段等概念;2.熟悉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的组成与功能;3.了解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发展简史。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细菌形态与结构ppt课件
长而扭曲的螺旋体,如螺杆菌 。
03
细菌的结构
细胞壁
细胞壁是细菌的最外层结构,主要由肽聚糖组成,具有维持细菌形态、保护细胞内 部结构的作用。
细胞壁还含有磷壁酸、脂质和蛋白质等成分,这些成分对细菌的生理功能和感染宿 主细胞的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因细菌种类而异,不同细菌的细胞壁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功能。
05
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意义
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细菌鉴定
通过对细菌形态和结构的观察, 可以初步鉴定细菌的种类,为临 床诊断提供依据。
疾病诊断
不同种类的细菌具有独特的形态 和结构特征,通过对临床标本的 显微镜检查,有助于确诊感染性 疾病。
在药物敏感性测试中的应用
抗菌药物选择
了解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有助于选择针对特定细菌的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
核质是细菌的遗传物质,呈环状 裸露的双股DNA,无核膜和核
仁。
核周质是核质周围的区域,含有 RNA、蛋白质和酶等物质,是 细菌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核周质中的RNA对细菌的遗传 表达和蛋白质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而其中的酶则参与多种代谢过
程。
04
细菌的染色与观察
革兰氏染色法
01
染色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用酒精脱色,再用
杆菌的形态
棒状杆菌
球杆菌
梭杆菌
分支杆菌
细长且直的杆菌,如白 喉棒状杆菌。
短小而圆的杆菌,如丹 毒球杆菌。
两端尖锐,中间膨大的 杆菌,如梭形梭杆菌。
长而弯曲,有Βιβλιοθήκη 支的杆 菌,如结核分支杆菌。螺旋体的形态
密螺旋体
紧密盘绕的螺旋体,如梅毒螺 旋体。
消化道感染感染常见微生物(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
2023/7/28
15
① 肠产毒素型大肠杆菌(ETEC)
是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的重要病原菌,ETEC的致病物质主要是肠毒 素和定植因子。
② 肠致病型大肠杆菌(EPEC))
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严重者可致死 ,主要致病机理—— 破坏微绒毛刷状缘。
③ 肠侵袭型大肠杆菌(EIEC)
较少见,主要侵犯较大儿童和成人。所致疾病很像菌痢,腹泻呈脓血 便,有里急后重,故曾称志贺样大肠杆菌(shigelloid E.coli)。 致 病物质为定植因子和内毒素
2023/7/28
45
1. 致病物质
➢ 鞭毛、菌毛 鞭毛——运动活泼 有助于细菌穿过肠粘膜表面粘液层 而接近肠壁上皮细胞 普通菌毛
是细菌定居于小肠所必须的因子
➢ 霍乱肠毒素:——外毒素
A亚单位 (毒性亚单位)
作用于腺苷环化酶,使细 胞内cAMP水平升高,主 动分泌Na+、K+、HCO3和水,导致严重的腹泻与 呕吐
◆分离出病原菌是最可靠的方法 ◆检测Vi Ab用于带菌者初筛 ——Vi抗体效价≥1:10时 ,再作分离培养以确诊。
2023/7/28
38
(三)防治原则
1. 一般预防:即控制传染病的三个环节。 2. 特异性预防 3. 治疗:氯霉素、环丙氟哌酸等
2023/7/28
39
弧菌属
2023/7/28
40
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革兰阴性菌
• 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
3/7/28
57
• 形态结构: – 革兰阴性,细长弯曲,呈S形、逗点状、海鸥状,有鞭毛
• 培养特性: – 微需氧,42℃,营养要求高
• 致病:
– 是禽类肠道的正常菌群,经粪-口途径感染,引起婴儿急 性肠炎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笔记
第一章微生物基本概念、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微生物基本概念【知识点】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当中的一类体形微小,结构简单,人类肉眼无法直接看见,必须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直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的种类: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真菌、病毒3、三型微生物的特征: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膜;细胞器不完善,仅有核糖体;无核膜及核仁;无性二分裂方式繁殖;属于该型微生物的有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膜;细胞器完善;有核膜及核仁;以有丝分裂方式繁殖;属于该型微生物的有真菌。
3)非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膜;无细胞器;无核膜核仁;以复制方式增殖;属于该型微生物的有病毒。
第二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知识点】1.细菌的三种形态及测量单位2.细菌基本结构的组成及意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胞浆重要颗粒性物质:质粒、核糖体、胞质颗粒)、核质致耐药性的传递,普通菌毛介导粘附,寄生于黏膜处的细菌大多有菌毛,避免被分泌液冲刷走;荚膜是某些细菌在营养丰富或侵入机体后为避免被吞噬或杀菌物质破坏而产生的粘液性物质将自己包裹起来;芽孢,某些革兰阳性菌的休眠形(不繁殖),当缺乏营养时(体外),细菌为减少代谢消耗而形成的一种结构,抵抗力强,一般消毒灭菌方法无法将其杀死,杀死芽孢最可靠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消毒灭菌时应以芽孢是否被杀死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5.细菌革兰染色的步骤:龙胆紫-碘液-脱色液-稀释复红第二章细菌生理【知识点】1.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温度(37℃)、pH值(7.2-7.6)、气体(专性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微需氧菌)2.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无性二分裂3.细菌繁殖的速度:大多数20-30min分裂一次,结核分枝杆菌18-24h分裂一次。
4.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1)液体培养基(形成菌膜——专性需氧菌;沉淀生长——链球菌;均匀浑浊生长——兼性厌氧菌);2)半固体培养基(沿穿刺线生长——无鞭毛,云雾状生长——有鞭毛);3)固体培养基(菌落: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单个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增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落,菌苔——多个菌落融合成片为菌苔)。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疾病是人类社会长期以来的一大健康难题,许多疾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病原生物是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或病毒,通过入侵人体并破坏正常组织功能,引发不同程度的疾病症状。
在这个过程中,免疫系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人体抵御外来病原体的侵袭。
病原生物的种类和特点病原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生物,它们可以在适宜的环境中繁殖,并产生毒素对人体造成危害。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依靠感染人体细胞来繁殖并释放新的病毒颗粒,引发不同的传染病。
真菌和寄生虫往往以人体为宿主,通过吸血或寄生在人体内部引起疾病。
免疫系统的作用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天然防御系统,它包括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大部分。
天然免疫是人体最早的防线,通过吞噬病原体的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来保护人体免受感染。
获得性免疫则是免疫系统的进化形式,通过识别病原体并产生针对性的抗体或T细胞来抵御感染。
免疫系统的缺陷与自身免疫病在一些情况下,免疫系统可能发生异常,导致免疫功能过弱或过度活跃。
免疫功能不足可能使人容易感染病原生物,造成长期疾病症状。
而过度活跃的免疫系统则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病原生物和免疫学的研究研究病原生物和免疫学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病原生物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科学家可以研发针对性的疫苗和药物,帮助人体提高对病原生物的抵抗力。
同时,深入研究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和机制,有助于开发新的免疫调节药物,治疗自身免疫疾病和免疫功能障碍。
结语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极具挑战性的研究方向,对于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控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创新,相信未来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病原生物和免疫系统的奥秘,为人类的健康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可能性。
希望这篇文档能够对您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有更深入的理解。
感谢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质
菌毛
细菌结构模式图
三、细菌的结构
根据革兰氏染色法 紫色—革兰氏阳性菌(G+)
红色—革兰氏阴性菌(G-)
革兰阳性
革兰阴性
1)革兰阳性菌细胞壁成分与结构
Wall teichoic acid
磷壁酸 肽聚糖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成分与结构
三维立体结构,坚固 多达50层
聚糖骨架(N-乙酰 胞壁酸与N-乙酰葡 萄糖胺) 五肽交联桥
3)临床意义
溶菌酶 作用位 点
青霉素作用 位点
3)临床意义
项目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细胞壁的关系
药物的敏感性
青霉素的作用 有效 溶菌酶的作用 有效
无效 无效
作用部位为肽聚糖 --五肽交联桥 作用部位为肽聚糖 --聚糖骨架
(一)细菌的基本结构
4) 细 菌 细 胞 壁 的 功 能
与 细 菌 致 病 性 有 关 决 定 了 菌 体 的 免 疫 原 性 与 细 胞 内 外 物 质 交 换 相 关
的遗传性状。 例:R质粒(耐药性质粒) F质粒(致育质粒) Vi质粒(毒力质粒)
2)质粒
特点:自我复制 可传代、传递
可自行丢失、消除
3)胞质颗粒 多为储藏的营养物质 异染颗粒 特殊染色法染成与其他部位不同颜色 鉴别细菌(如白喉棒状杆菌)
(四)核质
又称拟核
细菌的遗传物质,
决定遗传特征 密闭环状双链DNA反 复回旋卷曲盘绕而成 无核膜和核仁
在适宜的条件下,多数细菌20-30分钟繁殖一代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3、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 (2)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规律:
d a---b:迟缓期 b---c:对数期 c---d:稳定期 d---e:衰退期 b a 活菌数 总菌数 e
细 菌 数 目 的 对 数
c
细菌生长曲线
(二) 细菌的人工培养基
细菌对蛋白质的分解
பைடு நூலகம்
吲哚试验(左)阴性 (右)阳性
硫化氢试验: (A、B)阳性 (C) 阴性
第3节 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
二、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热原质 毒素 侵袭性酶 色素 细菌素
抗生素 维生素
致病
鉴定
防治
第4节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遗传:亲代将生物学性状传给子代的现象 变异:子代与亲代之间或子代与子代之间
•一个细菌只能形成一个芽孢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状态 •不能直接引起疾病
意义:
1)鉴别细菌 2)灭菌以消灭芽孢为标准
四、细菌的形态检查法
(一)不染色法
悬滴法 压滴法
(二)染色标本检查法
染色标本检查法——细菌体小半透明,经染色
后才能观察较清楚。 单染色法 美蓝染色法 复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 抗酸染色法 特殊染色法
脂多糖(LPS)
磷壁酸
磷脂(外膜) 脂蛋白 肽聚糖
细胞膜
思考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细胞壁的组成和结构有何不同?
举例说明其医学意义。
G+ 菌与G- 菌细胞壁的比较
细胞壁 强度 厚度 肽聚糖层数 肽聚糖含量 肽聚糖结构 磷壁酸 外膜 革兰阳性菌 较坚韧 厚 多 多 三维立体 有 无 革兰阴性菌 较疏松 薄 少 少 二维平面 无 有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二、细菌的形态
球菌 杆菌 螺形菌
球 菌
双球菌
葡萄球菌
链球菌
棒状杆菌
分枝杆菌
链杆菌
球杆菌
杆菌
螺形菌
弧菌——只有一个弯曲 螺菌——有若干个弯曲
弧菌
螺菌
三、细菌的结构
(一)细菌的基本结构:
1,细胞壁
2,细胞膜
3,细胞质 4,核质
三、细菌的结构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1,荚膜
2,鞭毛
(二)细菌的人工培养基
二、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半固体培养基)
有 鞭 毛 向 四 周 扩 散 生 长 无 鞭 毛 沿 穿 剌 线 生 长
(二)细菌的人工培养基
二、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固体培养基)
(二)细菌的人工培养基
二、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固体培养基)
(二)细菌的人工培养基
二、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固体培养基)
ß -1,4糖 苷键
四肽侧链
2)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成分与结构
肽聚糖
聚糖骨架 四肽侧链 脂蛋白 脂质双层 脂多糖
(内毒素)
外 膜
脂质A 核心多糖
特异性多糖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成分与结构
肽聚糖
聚糖骨架 四肽侧链
二维平面结构,疏松 1 ~ 2层
N-乙酰胞 壁酸
N-乙酰葡 萄糖胺
G- 菌细胞壁结构
G+ 菌细胞壁结构
(二)细菌的人工培养基
二、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固体培养基)
菌落: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肉眼可见由单个细菌繁殖后形成 的细菌集团。 可根据菌落大小、形状、颜色、边缘、气味、透明度、表 面光滑度、湿润度及溶血情况等特片初步鉴定细菌。
(二)细菌的人工培养基
三、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 生物制品的制备
的生物学性状出现差异 遗传性变异:基因变异 非遗传性变异:表型变异
1、 细菌变异的现象
一、形态与结构的变异: L型变异(细胞壁缺陷型)
荚膜变异 芽孢变异 鞭毛变异:
H—O变异
二、菌落变异: 光滑型S型
粗糙型R型
三、毒力的变异 毒力降低或消失:如卡介苗 毒力增强:如白喉杆菌
1、培养基
人工配置的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1)按培养基的物理性状不同分类
液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2)按培养基的用途不同分类:
基础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营养培养基 厌氧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二)细菌的人工培养基
二、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液体培养基)
菌膜生长 沉淀生长
混浊生长 对照
菌毛
1、荚膜
是某些细菌在机体内
或营养丰富的培养基 中生长时合成分泌到 细胞壁外的一层的粘 液性物质。 特点:不易着色 化学组成因细菌种类而异
菌毛 核质
其形成与细菌所处的环境有关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1、荚膜
意义 1)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黏附作用 避免体内杀菌物质的杀菌 抗吞噬及消化作用
2)细菌鉴别和分型
第十一章
1、了解细菌的大小和基本形态。 2、熟悉细胞壁结构、特殊结构及 医学意义。 3、熟悉革兰氏染色法及用途 。
学
习 目 标
细菌
一类具有细胞壁和核质,以二分 裂方式繁殖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一、细菌的大小
二、细菌的形态 三、细菌的结构
四、细菌的形态检查法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细菌的大小
微米为其测量单位
细菌学研究 基因工程
第3节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
一、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意义
不同细菌具有不同的酶,对糖、蛋白 质等的分解能力以及分解后的代谢产物也 不相同,可作为鉴定细菌的重要手段,通 过观察细菌的代谢产物来鉴定细菌的试验 称为细菌生化反应。
细菌对糖的分解
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糖、蔗糖阳性;对照管
四、耐药性变异: 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由敏感变为耐受。
2、 细菌遗传变异的 实际应用
疾病的诊断
疾病的治疗
疾病的预防
基因工程
(一) 细菌的生长繁殖
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水 碳源 氮源 无机盐
生长 因子
温度
营养 物质
O2
pH值 7.2-7.6
+
37℃
+
CO2
气体
根据细菌对氧的需求
专性需氧菌
结核杆菌 微需氧菌 幽门螺杆菌 兼性厌氧菌 葡萄球菌 专性厌氧菌 破伤风梭菌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2、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 (1)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规律: 细菌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2、鞭毛 某些细菌表面附着的并游离于菌 体外的细长呈波浪状的丝状物。
核质
菌毛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2、鞭毛 意义 1)细菌的运动器官 2)鉴别细菌 3)某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性有关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3、菌毛 为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和少数革
兰阳性菌体表遍布着的细而短、 多而直硬的丝状物。
菌毛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3、菌毛
•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黏附)
•性菌毛 ——可传递质粒
•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黏附)
•性菌毛 ——可传递质粒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4、芽孢 某些革兰氏 阳性菌在不 利条件下, 胞质脱水浓 缩,在菌体 内形成的圆 形或椭圆形 小体。
特点:
•抵抗力强
维 持 菌 体 固 有 外 形
5)细菌L型
概念:由于理化或生物因素失去细胞壁形成的细胞壁
缺陷型细菌。
与医学的关系:
常引起尿路感 染、骨髓炎、 心内膜炎等。
(一)细菌的基本结构
2、细胞膜
位于细胞壁内侧紧包在细胞质外面的一层富有 弹性,具有半渗透性的脂质双层生物膜。
功 能
形 成 中 介 体
参 与 细 胞 呼 吸
染色法
革兰染色法: 结晶紫 1min 碘液 1min 95%乙醇 脱色 复红1min 抗酸染色: 5min 脱色 石炭酸复红 3%盐酸乙醇 美蓝 其它特殊染色
革兰阳性
革兰阴性
抗酸染色
第2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培养
细菌是一大类具有独立生命活动的单细胞微 生物,能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合成 自身细胞成分并获得能量,完成新陈代谢,得以 生长繁殖。 了解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规律及代谢产物, 有助于对细菌进行人工培养、分离鉴定以及判断 病原菌的致病性。同时对细菌性疾病的诊断、治 疗及预防均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