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考物理专题复习专题7 研究物理问题的图象方法
高三物理图像法高考物理实验方法大全(解析版)
图像法—高中物理实验方法(解析版)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物理学所得出的定律,绝大多数是用实验探索得出来的,也就是通过大量实验来进行观察,实验是学生接受物理知识最符合认识规律的方法,由于物理现象研究是非常复杂的,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这就需要我们来简化实验。
在做物理实验时,仅仅记下一些物理量的大小和实验现象是不够的,还需要将测得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由表及里,去粗取精,运用数学工具,总结出物理规律,因此,学生经常被一些繁难的运算和大大小小的实验误差所难倒,得不出正确的结论,还有些数据在实验中无法直接测得,而图像法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
1.图像法简介物理规律可以用文字来描述,也可以函数式来表示,还可以用图像来描述。
利用图像描述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就称之为图像法。
图像法通过图像来确定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用图像法来描述物理过程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可以清晰地描述出其变化的动态特征,把物理量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和线性关系、周期性等清晰地呈现出来,通过图像的比较,学生能够较容易的理解物理过程发现物理规律,这种直观印象有时能透过事物的本质,诱使人们做更深入的探讨,利用图像法思路清晰可以使得物理问题简化明了,还能起到一般计算法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可以使物理概念得到进一步拓展,而且图像法能将物理学科和其它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物理实验中应用图像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搞清楚纵轴和横轴所代表的物理量,明确要描述的是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比如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②图线并不是表示物体实际运动的轨迹。
如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或曲线,但物体实际运动的轨迹可能是水平的直线,并不是向上爬坡的或曲线运动。
③在利用图像法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问题灵活地建立坐标系,确定两个合适的物理量来作出图像。
如果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选择的不合理,反而不能够简化实验。
高考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图像法知识点汇总
高考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图像法知识点汇总一、题方法:图像法1.如图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得到的正确结果是A.0~1 s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B.0~2 s内的位移大小是4 mC.0~1 s内的运动方向与2 s~4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D.0~1 s内的加速度大小大于2 s~4 s内加速度的大小【答案】D【解析】0~1s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为初末速度之和的一半即:,故A错误;在v-t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故B错误;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则知0~1s 内的运动方向与2~4s内的运动方向相同,故C错误;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则知0~1s内的加速度大于2~4s内的加速度,故D正确。
所以D正确,ABC错误。
2.我国“蛟龙号”深潜器在某次实验时,内部显示屏上显示了从水面开始下潜到返回水面过程中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6min~8min内,深潜器的加速度最大B.4min~6min内,深潜器停在深度为60m处C.3min~4min内,深潜器的加速度方向向上D.6min~10min内,深潜器的加速度不变【答案】C【解析】【详解】A、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知0-1min内和3-4min内深潜器的加速度最大,故A错误;B、v-t图象和横坐标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0-4min内位移大小为:1(120240)2m360mh=⨯+⨯=,4-6min内静止不动,则4 min~6 min内,深潜器停在2深度为360m;故B错误.C、3-4min内,减速下降,则加速度向上,故C正确;D、8min前后,深潜器的加速度方向是不同的,加速度是变化的,故D错误;3.甲、乙两物体一开始沿同一条直线相向运动,在t=0时刻甲、乙相距x0=3m,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s时刻甲、乙速度相等,且恰好相遇B.t=1s时刻甲、乙速度不等,但恰好相遇C.t=1s时刻,乙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t=2s时刻追上甲D.在t=0到t=4s时间内,甲乙仅相遇过一次【答案】B【解析】【详解】AC. 由图可知t=1s时刻,乙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t=2s时刻甲、乙速度相等,但由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乙围成的面积是0,说明乙回到出发点,甲的位移4m,所以两者此时没有相遇,故AC错误;B. t=1s时刻甲、乙速度不等,由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乙位移是1m,甲的位移2m,两都位移之和刚好是3m,所以恰好相遇,故B正确D. t=1s时到t=3s时,甲乙两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相等,说明这段时间内两者的位移相等,由B项分析可知,t=1s时恰好相遇,所以t=3s时也恰好相遇,说明在t=0到t=4s时间内,甲乙仅相遇过二次,故D错误。
高中物理解题技巧:图像法
高物理解题技巧:图像法1物理规律可以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用数函数式表示,还可以用图象描述。
图象作为表示物理规律的方法之一,可以直观地反映某一物理量随另一物理量变化的函数关系,形象地描述物理规律。
在进行抽象思维的同时,利用图象视觉感知,有助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准确把握物理量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深刻理解问题的物理意义。
应用图象不仅可以直接求或读某些待求物理量,还可以用探究某些物理规律,测定某些物理量,分析或解决某些复杂的物理过程。
图象的物理意义主要通过“点”、“线”、“面”、“形”四个方面体现,应从这四方面入手,予以明确。
1、物理图象“点”的物理意义:“点”是认识图象的基础。
物理图象上的“点”代表某一物理状态,它包含着该物理状态的特征和特性。
从“点”着手分析时应注意从以下几个特殊“点”入手分析其物理意义。
(1)截距点。
它反映了当一个物理量为零时,另一个物理的值是多少,也就是说明确表明了研究对象的一个状态。
如图1,图象与纵轴的交点反映当I=0时,U=E即电的电动势;而图象与横轴的交点反映电的短路电流。
这可通过图象的数表达式得。
(2)交点。
即图线与图线相交的点,它反映了两个不同的研究对象此时有相同的物理量。
如图2的P点表示电阻A接在电B两端时的A两端的电压和通过A的电流。
(3)极值点。
它可表明该点附近物理量的变化趋势。
如图3的D 点表明当电流等于时,电有最大的输功率。
(4)拐点。
通常反映物理过程在该点发生突变,物理量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
拐点分明拐点和暗拐点,对明拐点,生能一眼看其物理量发生了突变。
如图4的P 点反映了加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而不是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
而暗拐点,生往往察觉不到物理量的突变。
如图5P 点看起是一条直线,实际上在该点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而加速度没有发生变化。
2、物理图象“线”的物理意义:“线”:主要指图象的直线或曲线的切线,其斜率通常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物理图象的斜率代表两个物理量增量之比值物理图象的斜率代表两个物理量增量之比值,其大小往往代表另一物理量值。
物理解题方法之图像法
例题3:
一只老鼠从洞沿直线爬出,已知爬出速度V的大小与距老鼠洞的距离S成反比,当老鼠到达距离老鼠洞距离S1=1m的A点时,速度大小为V1=20cm/s,问当老鼠到达距离老鼠洞S2=2m的B点时,其速度大小V2=?老鼠从A点到达B点所用的时间t=?
解析: 因为老鼠从洞沿直线爬出的速度与通过的距离成反比,即s=k/v.则不能通过匀速运动、匀变速运动公式直接求解,所以想到要通过图像法解决。 但我们可以理解为s与1/v成正比。
以距离S为横轴,1/V为纵轴建立坐标系,作1/v——s图像,在1/V——S图像中,所围面积即为所求的时间。 则S与1/v成正比。
例题1:
解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可用速度-时间图像中的面积来表示,故可用图像法解答。
S甲
s
△s
S甲= s + △s
v
v0
t
0
t
s
s
s
S甲
s
△s
S甲= s + △s
△s=2s
例题2:
一火车沿直线轨道从静止出发由A地驶向B地,AB两地相距S,火车做加速运动时,其加速度最大为a1,做减速运动时,其加速度的绝对值最大为a2,由此可以判断出火车由A到B所需的最短时间为多少?
1
2
解析: 整个过程中火车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都是最大时,所用时间最短,分段运动可用图像法来解答。
t1 a1 s1
t2 a2 s2
t
v
v
0
t1
t2
a1
a2
作V-t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可得:a1 =v/t1 (1)
高中物理图象问题分析
高中物理图象问题分析物理图象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工具之一,它可以直观地表达物理规律和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公式。
在高中物理中,图象问题也是学生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中物理图象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一、掌握图象的基本要素要解决物理图象问题,首先需要掌握图象的基本要素。
物理图象通常包括横轴和纵轴,以及所描绘的曲线或数据点。
在分析图象时,要明确横轴和纵轴分别代表什么物理量,曲线的形状和趋势又代表了什么物理规律或现象。
还要注意图象中的标尺和单位,以及图象中的注释和说明。
二、识别常见的物理图象在高中物理中,常见的物理图象包括s-t图、v-t图、a-t图、b-q 图等。
每种图象都有其特定的物理意义和用途。
例如,s-t图可以用来表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或路程,v-t图可以用来表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等。
在解决图象问题时,要识别出对应的物理图象,并根据图象的特征和规律进行分析。
三、分析图象中的信息和规律物理图象中往往蕴含着大量的物理信息和规律。
在分析图象时,要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图象中的信息,如曲线的形状、趋势、交点等,并尝试从中总结出物理规律。
例如,在v-t图中,可以通过观察曲线的形状和趋势,得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加速度等物理量;在a-t图中,可以通过观察曲线的形状和趋势,得出物体的加速度变化规律等。
四、运用图象解决问题运用物理图象可以解决一系列问题,例如求解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规律等。
在运用图象解决问题时,首先要根据问题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物理图象进行描绘;然后根据图象的特征和规律进行分析,得出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求解物体的位移时,可以通过s-t图的曲线面积来求解;在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可以通过v-t图的曲线形状来判断等。
高中物理图象问题需要学生掌握图象的基本要素,识别常见的物理图象,分析图象中的信息和规律,并运用图象解决问题。
通过这些步骤的分析和思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公式,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备考2020年高考物理复习攻略之方法汇总专题 模拟图示法
专题07 模拟图示法目录1. 无中生有法 (1)2. 场景还原法 (7)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如果用图示的方法直观形象地描述,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物理问题的理解与解决。
有的物理现象看不见摸不着,可以用模拟图示法把客观的物理现象进行模拟还原作图,形象直观的反应物理规律;有的物理过程比较复杂,用图示法可以客观、形象地简洁描述其物理过程。
模拟图示法可以分为无中生有法、场景还原法。
1.无中生有法电场与磁场是客观存在的,但电场线与磁感线是假想虚拟的,它们可以根据它们的科学表达式或借助于实验结果直观形象描述出电场、磁场的力的性质与能的性质。
典例1(19年北京卷)如图所示,a、b两点位于以负点电荷–Q(Q>0)为球心的球面上,c点在球面外,则()A.a点场强的大小比b点大 B.b点场强的大小比c点小C.a点电势比b点高 D.b点电势比c点低【答案】D【解析】负的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如图(过点电荷的截面图),由图可知同一球面的电势相等,电场强度大小相等。
顺着电场方向,电势逐渐降低,靠近点电荷的点电场强度较小。
容易知道D正确。
【总结与点评】本题要模拟画出负的点电荷的电场线与等势线,依据电场线于等势线的性质来作出判定。
针对训练1a(18年天津卷)如图所示,实线表示某电场的电场线(方向未标出),虚线是一带负电的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设M 点和N 点的电势分别为M N ϕϕ、,粒子在M 和N 时加速度大小分别为M N a a 、,速度大小分别为M N v v 、,电势能分别为P P M N E E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M N M N v v a a <<,B .M N M N v v ϕϕ<<,C .P P M N M N E E ϕϕ<<,D .P P M N M N a aE E <<,【答案】D【解析】根据电场线疏密判断电场强度的大小,从而判断电场力及加速度的大小,有N M a a <; 作出电场力和电场线方向草图如下图,根据沿电场方向电势降低,知N M ϕϕ>;因为带电粒子带负电,所以PN PM E E <;因为只在电场力作用下,所以电势能与动能之和不变,所以N M v v >【总结与点评】不规则电场线是比较普遍存在的,粒子其中运动时,其轨迹是由初速度方向与受到的电场力方向来确定,要正确理解曲线运动的受力条件。
浅谈高中物理解题中如何应用图像法
王述良
摘 要:图像法就是通过图像这种比较直观的方式,来表达一些相对比较复杂的 内 容. 高 中 阶 段 的 物 理 学 习 需 要 较 强 的 逻 辑 思 维 能 力 ,对 于 很 多 学 生 来 说 难 度 比 初 中 物 理 相 对 较 大 . 本 文 就 具 体 实 例 谈 谈 在 高 中 物 理 解 题 中 如 何 运 用 图 像 法 .
力学是高中物理学习中一个非常重 要 的 模 块,力 学 的 知 识和内容比较多,难 度 相 对 较 大,因 此 高 中 学 生 在 解 决 跟 力 学有关的题目 的 时 候 要 运 用 图 像 法 对 物 体 进 行 受 力 分 析. 因为一个看起来静止不动的物体其实也是受到很多力的作 用的,因此需要结合图像法来进行分 析. 比 如 一 个 水 平 放 在 地面上的正方体它 看 起 来 是 静 止 的,没 有 受 到 任 何 力 的 作 用,但是如果结合图像分析,就会发现 它 对 地 面 有 一 个 压 力, 也就是万有引力,同样地,地面对它有 一 个 向 上 托 举 的 力,这 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互抵 消,因 此 这 个 物 体 看 起 来是静止不动的.通过图像法,可以更 好 地 帮 助 学 生 分 析 物 体的受力.对于一 些 相 对 复 杂、同 时 受 多 个 力 的 物 体 来 说, 图 像 法 同 样 适 用,比 如 一 个 猴 子 爬 树,分 析 它 所 受 到 的 力. 首先我们知道物体由于有质量因此都受到一个向下的重力, 猴子抓住树干,它对 树 干 有 一 个 作 用 力,同 时 树 干 对 于 猴 子 也有一个作用力.当猴子往上爬的时 候,就 是 它 自 身 的 力 大 于它自身的重力,与此同时,猴子还受 到 一 个 向 上 的 摩 擦 力, 这个摩擦力是因为 猴 子 要 往 上 爬,而 重 力 会 导 致 它 往 下 滑, 因此摩擦力可以阻止它向下滑.通过 画 出 受 力 分 析 图,高 中 学生才可以准确清晰地分析出物体所受到的作用力有哪些. 由于同一个物体有 可 能 受 到 多 个 力,这 些 力 的 大 小、方 向 都 会不同,因此只有画图才能更好地表 达. 高 中 物 理 在 跟 力 学 有关的题目中,有的 题 目 是 要 直 接 对 物 体 进 行 受 力 分 析,这 就只需要画出它所受到的力以及这个力 的 方 向 就 可 以 了,而 有的题目要 求 算 出 力 的 大 小,这 也 需 要 对 物 体 进 行 受 力 分 析,只有借助图形对 物 体 进 行 受 力 分 析,才 有 利 于 解 答 高 中 物理中跟力学有关的题目. 二 、运 用 图 像 法 分 析 电 路 图
高三物理总复习:图象法解题
A
b a
V1
c
I
,r
0
例15.如图所示U-R图象为闭合电路的路端电压U与外电阻 R的图象.当R =6 时,电源的内电阻上消耗的功率为 4.5 75 P=______W, 此时电源的效率=________%
U/V 12 6 R/
O
2
例16.如图所示图象中,直线OAC表示电源的总功率P总随电 流I变化的图象,抛物线OBC表示电源的内功率P内随电流I 变化的图象,A,B对应的横坐标为4A.求.(1)电源的电动势 和内电阻r(2)外电阻R(3)直线段AB表示的功率PAB P总 P内/W 答: (1) =6V r=1 (2) R=0.5 (3) PAB=8W
高三物理总复习
物理解题方法专题
图象法解题
图象法解题
一.图象法:图象是描述两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常用工具. 利用图象法分析解答问题直观,明了,清晰. 二.图象法解题的特点:采用图象法在解题时除了能直接表 明物理量的变化特点外,还能表示其他物理量的变化情况, 如图象的截距,斜率,面积等.充分利用图象带来的信息,是解 物理题的一种有用的方法. 三.图象法的分类:(1)看图象获取有用的信息;(2)画图 象描述两个物理量之间变化关系;(3)用图象分析解答 物理问题.
U/V
答: B
220V UB
B
A
0.3A
UA O
I/A
例14.如图所示电路中,当变阻器R2 改变时,三个电压表的电 V3 压与电流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则图线a表示电压表_____, V1 图线c 表示电压表_____. V2 图线b与 图线b 表示电压表_____, V3=0V 图线c 相交时,另一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_.
高中物理:运用图象法解决物理问题
高中物理:运用图象法解决物理问题所谓物理图象就是指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出的表示两个物理量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图象,用图象来表示物理规律往往比物理公式形象直观。
对每个物理图象,必须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首先应明确所给的图象是什么图象,即认清图象中横、纵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它们的“函数关系”,特别是对那些图形相似、容易混淆的图象更要注意区分。
例如运动学中的s-t图和v-t图等。
2、要清楚地理解图象中的“点”、“线”、“斜率”、“截距”、“面积”的物理意义。
1.点:图线上的每一个点对应研究对象的一个状态,特别注意“起点”、“终点”、“拐点”,它们往往对应一个特殊状态。
2.线:表示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和规律。
如v-t图象中图线若为倾斜直线,则表示物体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横、纵坐标上两物理量的比值。
常有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与之对应,用于求解定量计算中对应物理量的大小和定性分析变化的快慢问题。
如s-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大小,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大小。
4.面积: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常与某—表示过程量的物理量相对应. 例如:v-t图线与横轴包围的“面积”大小表示位移大小,t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t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5.截距:表示横、纵坐标两物理量在“边界”条件下的物理量的大小。
由此往往能得到一个很有意义的物理量。
例1、一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依次通过A、B、C三点,AB=BC。
物体在AB段加速度为,在BC段加速度为,且物体在B点的速度为,则()A.B.C.D. 不能确定解析:依题意作出物体的v-t图象,如图(1)所示。
图线下方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由几何知识知图线②、③不满足AB=BC。
只能是①这种情况。
因为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选项C正确。
例2、两支完全相同的光滑直角弯管如图(2)所示,现有两只相同小球a和a′同时从管口由静止滑下,问谁先从下端的出口掉出?(假设通过拐角处时无机械能损失,两球到达最低点时的速率相等。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图像法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图像法选择合适的方法是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关键。
方法是否合适决定了解题能否顺利进行以及解题的简捷程度。
例如,图像法、模型法、类比法、隔离法、等效法、极限法等。
对于图像,新课标中有这样的要求: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在高考中有直接利用图像或间接利用图像求解的物理问题。
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均把物理图像作为重要的考查内容,从不同的侧面考查考生观察分析、收集信息、推理判断、作图处理数据和用图像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所以正确运用图像,是备考的重要课题。
下面就把高中物理中常出现的图像加以简单概括总结。
一、振动图像和波的图像振动是一个质点随时间的推移而呈现的现像,波动是全部质点联合起来共同呈现的现像.简谐运动和其引起的简谐波的振幅、频率相同,二者的图像有相同的正弦(余弦)曲线形状,但二图像是有本质区别的.见表:图线物理意义表示一质点在各时刻的位移 表示某时刻各质点的位移 图线变化 随时间推移图延续,但已有形状不变 随时间推移,图像沿传播方向平移一完整曲线占横坐标距离 表示一个周期 表示一个波长二、运动图像 1、运动图像包括速度图像、位移图像、加速度图像.对学生的要求是能通过坐标轴及图像的形状识别各种图像,知道它们分别代表何种运动,如图1(a)、(b)、(c)所示分别为v-t图像、s-t图像和a-t图像.图1其中:①是匀速直线运动,②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③是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④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2、明确图像与坐标轴、图像与图像之间的交点的物理意义.如图2(a)中,图线与纵轴的交点M表示开始计时时,物体有初速度v;如图2(b)中,图线与横轴的交点N表示物体做正向减速运动时所到达的最大正向位移的时刻;如图2(c)中,两图线甲、乙的交点E表示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相同的时刻及速度,如图2(d)中,两图线A、B的交点F表示物体A追上物体B的位移和时间.图23、明确各图像间的对应关系,从位移图像上比较速度的变化;从速度图像上,确定位移的大小;从速度图像上比较加速度的大小等.三、理想气体的P—V图像、V—T图像、P—T图像1、一定质量的气体发生等温变化时的P—V图像如图3所示。
高中物理高考复习专题法─以图像问题为例专题辅导
德钝市安静阳光实验学校高中物理高考复习专题法─以图像问题为例距离高考的时间越来越近了,要再系统地复习一遍高中物理的内容已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了。
作为冲刺阶段,同学们在重视基础复习的同时,要特别加强对热点内容和主干知识的总结和提炼。
把第一轮复习的相对的知识,通过总结形成网络结构,通过提炼掌握解决这一类型问题的方法。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一阶段复习是把书“读厚”,现在可以叫第二阶段的复习,是把书“读薄”。
可以从“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的相关问题专题”、“动量和能量专题”、“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专题”、“电磁感应的导轨类问题专题”、“图像专题”、“估算和临界专题”、“实验专题”等进行总结复习。
下面我以“图像问题专题”为例说明总结复习的方法。
一、物理图像的含义归纳高中物理课本中出现的和其他常用的物理图像,如下表所示:所有以上的物理图像都形象直观地反映了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它们有很多共性或类似的地方,我们可以从总体上把握物理图像。
具体来说,对每个物理图像,必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横轴与纵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和单位明确了两个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则清楚了图像所反映的是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有些形状相同的图像,由于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不同,它们反映的物理规律就截然不同,如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
另外,在识图时还要看清坐标轴上物理量所注明的单位。
2.图线的特征注意观察图像中图线的形状是直线、曲线,还是折线等,分析图线所反映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明确图像反映的物理内涵。
如金属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反应了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图线分析时还要注意图线的拐点具有的特定意义,它是两种不同变化情况的交界,即物理量变化的突变点。
3.截距的物理意义截距是图线与两坐标轴的交点所代表的坐标数值,该数值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如图2为图1情景中拉力F与杆稳定时的速度v的关系图,图线在横轴上的截距表示杆所受到的阻力。
4.斜率的物理意义物理图像的斜率代表两个物理量增量的比值,其大小往往代表另一物理量值。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专题指导:图像法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专题指导图像法一、方法简介图像法是根据题意把抽像复杂的物理过程有针对性地表示成物理图像,将物理量间的代数关系转变为几何关系,运用图像直观、形像、简明的特点,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由此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高中物理学习中涉及大量的图像问题,运用图像解题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在运用图像解题的过程中,如果能分析有关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抓住图像的斜率、截距、交点、面积、临界点等几个要点,常常就可以方便、简明、快捷地解题.二、典型应用1.把握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在v-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在s-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在U-I图像中斜率表示电学元件的电阻,不同的物理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不同.2.抓住截距的隐含条件图像中图线与纵、横轴的截距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常常是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例1、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根据得出的一组数据作出U-I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得出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 V,内电阻r=_______ Ω.3.挖掘交点的潜在含意一般物理图像的交点都有潜在的物理含意,解题中往往又是一个重要的条件,需要我们多加关注.如:两个物体的位移图像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例2、A、B两汽车站相距60 km,从A站每隔10 min向B站开出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为60 km/h.(1)如果在A站第一辆汽车开出时,B站也有一辆汽车以同样大小的速度开往A 站,问B站汽车在行驶途中能遇到几辆从A站开出的汽车?(2)如果B站汽车与A站另一辆汽车同时开出,要使B站汽车在途中遇到从A站开出的车数最多,那么B站汽车至少应在A 站第一辆车开出多长时间后出发(即应与A站第几辆车同时开出)?最多在途中能遇到几辆车?(3)如果B站汽车与A站汽车不同时开出,那么B站汽车在行驶途中又最多能遇到几辆车?例3、如图是额定电压为100伏的灯泡由实验得到的伏安特曲线,则此灯泡的额定功率为多大?若将规格是“100 v、100 W”的定值电阻与此灯泡串联接在100 v的电压上,设定值电阻的阻值不随温度而变化,则此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为多大?4.明确面积的物理意义利用图像的面积所代表的物理意义解题,往往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常和斜率的物理意义结合起来,其中v一t图像中图线下的面积代表质点运动的位移是最基本也是运用得最多的.例4、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物体,现以水平恒力甲推这一物体,作用一段时间后,换成相反方向的水平恒力乙推这一物体.当恒力乙作用时间与恒力甲作用时间相同时,物体恰好回到原处,此时物体的动能为32 J.则在整个过程中,恒力甲做功等于多少?恒力乙做功等于多少?5.寻找图中的临界条件物理问题常涉及到许多临界状态,其临界条件常反映在图中,寻找图中的临界条件,可以使物理情景变得清晰.例5、从地面上以初速度2v0竖直上抛一物体A,相隔△t时间后又以初速度v0从地面上竖直上抛另一物体B,要使A、B能在空中相遇,则△t应满足什么条件?6.把握图像的物理意义例6、如图所示,一宽40 cm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边长为20 cm 的正方形导线框位于纸面内,以垂直于磁场边界的恒定速度v=20 cm/s通过磁场区域,在运动过程中,线框有一边始终与磁场区域的边界平行.取它刚进入磁场的时刻t=0,在下列图线中,正确反映感应电流随时问变化规律的是( )三、针对训练( )1.汽车甲沿着平直的公路以速度v0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路过某处的同时,该处有一辆汽车乙开始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去追赶甲车.根据上述的已知条件A.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速度B.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所走的路程C.可求出乙车从开始起动到追上甲车时所用的时间D.不能求出上述三者中任何一个( )2.在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以初速v1竖直上抛一个物体,经过时间t1,到达最高点.又经过时间t2,物体由最高点落回到抛出点,这时物体的速度为v2,则A.v2=v1, t2=t1 B.v2>v1, t2>t1C.v2<v1, t2>t1 D.v2<v1, t2<t1( )3、一颗速度较大的子弹,水平击穿原来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木块,设木块对子弹的阻力恒定,则子弹入射速度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获得的动能变大B、木块获得的动能变小C、子弹穿过木块的时间变长D、子弹穿过木块的时间不变4、一火车沿直线轨道从静止发出由A地驶向B地,并停止在B地.A、B两地相距s,火车做加速运动时,其加速度最大为a1,做减速运动时,其加速度的绝对值最大为a2,由此可以判断出该火车由A到B所需的最短时间为__________.5、一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中v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a)所示,设t=0时,质点位于坐标原点O处.试根据v-t图分别在(b)及图(c)中尽可能准确地画出:(1)表示质点运动的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a-t图;(2)表示质点运动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x-t图.6、物体从某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第一次经光滑斜面滑至底端时间为t1,第二次经过光滑曲面ACD滑至底端时间为t2,如图所示,设两次通过的路程相等,试比较t1与t2的大小关系.7、两光滑斜面高度相等,乙斜面的总长度和甲斜面的总长度相等,只是由两部分接成,如图所示.将两个相同的小球从斜面的顶端同时释放,不计在接头处的能量损失,问哪个先滑到底端?8、A、B两点相距s,将s平分为n等份.今让一物体(可视为质点)从A点由静止开始向B做加速运动,物体通过第一等份时的加速度为a,以后每过一个等分点,加速度都增加a/n,试求该物体到达B点的速度.9、质量m=1 kg的物体A开始时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在第1,3,5…奇数秒内,给A施加同向的2 N的水平推力F,在2,4,6…偶数秒内,不给施加力的作用,问经多少时间,A可完成s=100 m的位移.10、一只老鼠从老鼠洞沿直线爬出,已知爬出速度v的大小与距洞口的距离s成反比,当老鼠到达洞口的距离s1=1m的A点时,速度大小为v1=20cm/s,当老鼠到达洞口的距离s2=2m 的A点时,速度大小为v2为多少?老鼠从A点到达B点所用的时间t为多少?例题解析:例1.【解析】电源的U-I图像是经常碰到的,由图线与纵轴的截距容易得出电动势E=1.5 V,图线与横轴的截距0.6 A是路端电压为0.80伏特时的电流,(学生在这里常犯的错误是把图线与横轴的截距0.6 A当作短路电流,而得出r=E/I短=2.5Ω的错误结论.)故电源的内阻为:r=△U/△I=1.2Ω.例2.【解析】依题意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分别从A、B站由不同时刻开出的汽车做匀速运动的s一t图像,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一目了然地看出:(1)当B站汽车与A站第一辆汽车同时相向开出时,B站汽车的s一t图线CD与A站汽车的s-t图线有6个交点(不包括在t轴上的交点),这表明B站汽车在途中(不包括在站上)能遇到6辆从A站开出的汽车.(2)要使B站汽车在途中遇到的车最多,它至少应在A站第一辆车开出50 min后出发,即应与A站第6辆车同时开出此时对应B站汽车的s—t图线MN与A站汽车的s一t图线共有11个交点(不包括t轴上的交点),所以B站汽车在途中(不包括在站上)最多能遇到1l辆从A站开出的车.(3)如果B 站汽车与A站汽车不同时开出,则B站汽车的s-t图线(如图中的直线PQ)与A站汽车的s-t 图线最多可有12个交点,所以B站汽车在途中最多能遇到12辆车.例3. 【解析】由图线可知:当U=100 V, I=0.32 A, P=UI=100×0.32=32 W;定值电阻的阻值R=100 Ω由U L+U R=100 V,得:U L+100I=100 V, I=1 100LU作该方程的图线(如图乙中直线),它跟原图线的交点的坐标为:I1=0.29 A,U L1=7l V;此交点就是灯泡的工作点,故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P L1=I1U L1≈20W.例4. 【解析】这是一道较好的力学综合题,涉及运动、力、功能关系的问题.粗看物理情景并不复杂,但题意直接给的条件不多,只能深挖题中隐含的条件.下图表达出了整个物理过程,可以从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图像等多个角度解出,应用图像方法,简单、直观.作出速度一时间图像(如图a所示),位移为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夹的面积,依题意,总位移为零,即△0AE的面积与△EBC面积相等,由几何知识可知△ADC的面积与△ADB面积相等,故△0AB的面积与△DCB面积相等(如图b所示).即:12(v1×2t0)=12v2t0解得:v2=2v1由题意知,12mv22=32J,故12mv12=8J,根据动能定理有 W1=12mv12=8J, W2=12m(v22-v12)=24J例5.【解析】在同一坐标系中作两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的s-t图像,如图.要A、B在空中相遇,必须使两者相对于抛出点的位移相等,即要求A、B图线必须相交,据此可从图中很快看出:物体B最早抛出时的临界情形是物体B落地时恰好与A相遇;物体B最迟抛出时的临界情形是物体B抛出时恰好与A相遇.故要使A、B能在空中相遇,△t应满足的条件为:2v0/g<△t<4v0/g通过以上讨论可以看到,图像的内涵丰富,综合性比较强,而表达却非常简明,是物理学习中数、形、意的完美统一,体现着对物理问题的深刻理解.运用图像解题不仅仅是一种解题方法,也是一个感悟物理的简洁美的过程.例6.【解析】可将切割磁感应线的导体等效为电源按闭合电路来考虑,也可以直接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按闭合电路来考虑.当导线框部分进入磁场时,有恒定的感应电流,当整体全部进入磁场时,无感应电流,当导线框部分离开磁场时,又能产生相反方向的感应电流.所以应选C.强化训练参考答案:1.A 2.C 3.B4.【解析】整个过程中火车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最大时,所用时间最短,分段运动可用图像法来解.根据题意作v-t图,如图所示.由图可得:a1=v/t1①a2=v/t2②s=12v(t1+t2)=12vt ③由①②③解得:t=2121)(2aa aas 5.如图所示:.6.t 1>t 27.乙图中小球先到底端8.v B =)13()21(2nas n n n s a -=-+ 9.13.64 s10. 10 cm/s ; 7.5s。
高考物理专题七:结合图像用动量定理分析问题
t/s
F合 mg
t/s 2 3
F合 mg
t/s 1 2 3
0.5
0 -0.5 -1.0
F合 mg
t/s
0 -0.5 -1
1
0 -0.5
1
2
3
-1
0 -0.5 -1
1
2
3
(a1)
(b1)
0
t/s
1 2 3
0.5 0 1
0
t/s
1
-0.5
(a)
-0.5
( b)
-0.5 ( c)
-0.5
2 3
( d)
F/mg 1
0.5 0
1 t/s
0.5 0
F/mg 1
2
1
F/mg
3 t/s 2
1
0.5 0
F/mg
t/s
1 2 3
t/s
3
0.5
-0.5
1
2 3
0
1
(a)
-0.5
( b)
-0.5 ( c)
p mgt kt
注意 图像
写出 画出
p mg k ' t
函数解 析式
3.推力F1和F2分别作用于水平方向等质量的 a、b两物 体上,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推力,物体将继续运动一 段时间后停下,两物体的 v - t 图像如图所示,图中 AB∥CD,则( C ) v A C A.F1的冲量大于F2的冲量 F2 F1 B.F1的冲量等于F2的冲量 C.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t D.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冲量大小相等 O
4.如图所示为质量为1kg的物体,以某一初 速度在水平面上滑行,其动能随位移变化的 图像,若取 g=10m/s2 ,则物体与水平面间的 0.25 动摩擦因数为 _________ ,物体总共滑行的 4s 时间为_____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7 研究物理问题的图象方法山东贾玉兵命题趋势高考说明对图象的要求不高,一般都只要求理解它的物理意义,并不要求用它去分析问题,但命题者常常突破这一限制。
例如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对于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只要求理解他们的物理意义,并能识别它们”,但2001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的第20题,却要求考生把波的图象和振动图象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明显超过了考试说明的要求。
不过反过来恰好体现了命题的原则——遵循考试说明,但不拘泥于考试说明。
因此在图象这一类重要问题的复习上,不要太受框框的限制。
近年高考图象出现的频率较高,尤其在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中。
有关图象试题的设计意图明显由“注重对状态的分析”转化为“注重对过程的理解和处理”。
现行教材中相对强调运动图象的地位,注重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物体的运动,所以不能忽视。
更为重要的是用速度—时间图象分析一些追赶、比较加速度大小、所用时间的最值和碰撞等问题是极为方便的。
简谐运动和简谐波是历年必考的热点内容。
题目难度多数中档,考查的重点是波的图象的综合运用,特别是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间的关系。
这类试题能很好的考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电磁感应现象中,结合感应电流—时间图象分析问题,近几年也有时出现;另外用图象处理实验的题也是高考命题的趋势。
知识概要在物理学中,两个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不仅可以用公式表示,而且还可以用图象表示。
物理图象是数与形相结合的产物,是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体现,它能够直观、形象、简洁的展现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清晰的表达物理过程,正确地反映实验规律。
因此,利用图象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
图象法的功能主要有:1、可运用图象直接解题。
一些对情景进行定性分析的问题,如判断对象状态、过程是否能够实现、做功情况等,常可运用图象直接解答。
由于图象直观、形象,因此解答往往特别简捷。
2、运用图象能启发解题思路。
图象能从整体上把物理过程的动态特征展现得更清楚,因此能拓展思维的广度,使思路更清晰。
许多问题,当用其他方法较难解决时,常能从图象上触发灵感,另辟蹊径。
3、图象还能用于实验。
用图象来处理数据,可避免繁杂的计算,较快地找出事物的发展规律或需求物理量的平均值。
也可用来定性的分析误差。
应用图象解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运用图象首先必须搞清楚纵轴和横轴所代表的物理量,明确要描述的是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如辨析简谐运动和简谐波的图象,就是根据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不同。
2、图线并不表示物体实际运动的轨迹。
如匀速直线运动的s-t 图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但实际运动的轨迹可能是水平的,并不是向上爬坡。
3、要从物理意义上去认识图象。
由图象的形状应能看出物理过程的特征,特别要关注截距、斜率、图线所围面积、两图线交点等。
很多情况下,写出物理量的解析式与图象对照,有助于理解图象物理意义。
点拨解疑【例题1】一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依次通过A 、B 、C 三点,AB =BC 。
物体在AB 段加速度为a 1,在BC 段加速度为a 2,且物体在B 点的速度为2CA B v v v +=,则 A .a 1> a 2 B .a 1= a 2 C .a 1< a 2 D .不能确定【点拨解疑】依题意作出物体的v -t 图象,如图1所示。
图线下方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由几何知识知图线②、③不满足AB =BC 。
只能是①这种情况。
因为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a 1<a 2,选项C 正确。
点评:本题是根据图象进行定性分析而直接作出解答的。
分析时要熟悉图线下的面积、斜率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例题2】蚂蚁离开巢沿直线爬行,它的速度与到蚁巢中心的距离成反比,当蚂蚁爬到距巢中心的距离L 1=1m 的A 点处时,速度是v 1=2cm/s 。
试问蚂蚁从A 点爬到距巢中心的距离L 2=2m 的B 点所需的时间为多少?【点拨解疑】本题若采用将AB 无限分割,每一等分可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求和,这一办法原则上可行,实际上很难计算。
题中有一关键条件:蚂蚁运动的速度v 与蚂蚁离巢的距离x 成反比,即x v∝1,作出x v-1图象如图2所示,为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从图上可以看出梯形ABCD 的面积,就是蚂蚁从A 到B 的时间:752))(11(211121221221=-=-+=v L L L L L v v T s点评:解该题的关键是确定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速率与距离成反比的条件,可以写成x v 1∝,也可以写成x v ∝1,若按前者确定坐标轴代表的量,图线下的面积就没有意义了,而以后者来确定,面积恰好表示时间,因此在分析时有一个尝试的过程。
【例题3】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物体,现以水平恒力甲推这一物体,作用一段时间后,换成相反方向的水平恒力乙推这一物体。
当恒力乙作用时间与恒力甲作用时间相同时,物体恰好回到原处,此时物体的动能为32J 。
则在整个过程中,恒力甲做功等于多少J ?恒力乙做功等于多少J ?【点拨解疑】这是一道较好的力学综合题,涉及运动、力、功能关系的问题。
粗看物理情景并不复杂,但题意直接给的条件不多,只能深挖题中隐含的条件。
图3表达出了整个物理过程,可以从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图象等多个角度解出,特别是应用图象方法,简单、直观,与新教材中的要求结合紧密。
图 3作出速度时间图象(如图4所示),位移为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夹的面积,依题意,总位移为零21(v 1×2t )= 21v 2t v 2=2 v 1由题意知,322122=mv J ,故82121=mv J ,根据动能定理有 W 1=82121=mv J , W 2=-2221mv 2121mv =24J 点评:该题还有其他多种解法,同学们可以自己尝试,以拓宽思路,培养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训练1.(2001春季高考题)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抛,若不计空气阻力,从抛出到落回原地的过程中,图5中的四个图线中正确的是图 52.如图6所示,a 是某电源的U -I 图线,b 是电阻R 的U -I 图线,这个电源的内阻等于 。
把这个电源和这个电阻R 串联成闭合电路,电源消耗的总功率为 。
3.质量分别为m =0.5kg 和M =1.5kg 的两物体在水平面上发生正碰,如图7中的4条实线分别为m 、M 碰撞前后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两个物体在碰撞中动量守恒B .碰撞前后m 动能不变vv v v 4C.碰撞前后m 动能损失3J D .两个物体的碰撞是弹性碰撞4.如图8所示,直线OAC 为某一直流电源的总功率随着电流变化的图线,抛物线OBC 为同一直流电源内部的热功率随电流I 变化的图线。
若A 、B 对应的横坐标为2A ,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电源的电动势为3V ,内阻为1ΩB .线段AB 表示的功率为2WC .电流为2A 时,外电路电阻为0.5ΩD .电流为3A 时,外电路电阻为2Ω5.如图9大小相等的匀强磁场分布在直角坐标系的4个象限里,相邻象限的磁感应强度B 的方向相反,均垂直于纸面,现有一闭合扇形线框OABO ,以角速度ω绕OZ 轴在XOY 平面内匀速转动,那么在它旋转一周的过程中(从图中所示位置开始计时),线框内感应电动势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是图10(乙)中的 ( )6.水平推力F 1和F 2分别作用于水平面上的同一物体,一段时间后撤去,使物体都从静止开始运动而后停下,如果物体在两种情况下的总位移相等,且F 1大于F 2则 ( )A .F 2的冲量大B .F 1的冲量大C .F 1与F 2的冲量相等D .无法比较(提示:作v -t 图象,根据图线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相等,比较两种情况下物体运动的时间,再应用动量定理求解。
)7.在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所用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分别约为0.1Ω和1k Ω。
图11(甲)为实验原理图,图11(乙)为所需器材的实物图。
试按原理图在实物图中画线连接成实验电路。
图10图9一位同学在实验中记录的6组数据如上表所示,试根据这些数据在图11(丙)中画出U -I 图线。
根据图线可读出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 =____V ,内电阻r =___Ω。
8.(2003年理综全国卷)用伏安法测量电阻阻值R ,并求出电阻率ρ。
给定电压表(内阻约为50k Ω)、电流表(内阻约为40Ω)、滑线变阻器、电源、电键、待测电阻(约为250Ω)及导线若干。
⑴画出测量R 的电路图。
⑵图12(1)中的6个点表示实验中测得的6组电流I 、电压U 的值,试写出根据此图求R 值的步骤:_____________求出的电阻值R =__________________。
(保留3位有效数字)U /VI /A 0 0.10 0.20 0.30 0.40 0.501.001.101.201.30 1.401.50 图(丙)VA图(甲)图(乙)图 11⑶待测电阻是一均匀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用游标为50分度的卡尺测量其长度与直径,结果分别如图12(2)、图12(3)所示。
由图可知其长度为__________,直径为________。
⑷由以上数据可求出ρ=_______________。
(保留3位有效数字)9.(2002年全国理综)如图13甲所示,A 、B 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板间距离为d (d 远小于板的长和宽)。
在两板间有一带负电的质点P 。
已知若在A 、B 间加电压U 0,则质点P 可以静止平衡。
现在A 、B 间加上如图13乙所示的随时间t 变化的电压U 。
在t =0时质点P 位于A 、B间中点处且初速度为0,已知质点P 能在A 、B 间以最大的幅度上下运动而又不与两板相碰。
求图13乙中U 改变的各时刻t 1、t 2、t 3及t n 的表达式。
(质点开始从中点上升到最高点,及以后每次从最高点到最低点或从最低点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电压只改变一次。
) 10.(2001年全国物理)如图14甲所示,一对平行光滑导轨,放在水平面上,两导轨间的距离l =0.20m ,电阻R =1.0Ω;有一导体杆静止地放在轨道上,与两轨道垂直,杆及两轨道的电阻均可忽略不计,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B =0.50T 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轨道面向下,如图14甲所示。
现用一外力F 沿轨道方向拉杆,使之做匀加速运动,侧得力F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14乙所示。
求杆的质量m 和加速度a 。
参考答案 1.B C 2.2Ω 9 W 3.ACD 4.ABCAB P- + 甲 2U1 23 4 n 乙甲B乙图 145.A 6.A 如图7.1.46,0.7198.解析:(1)外接,分压或限流,如图15(2)①作U —I 直线,舍去左起第2点,其余5个点尽量靠近直线且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