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篇一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第1篇】本周二,武汉市教科院领导来我校进行教学视导,我执教《诺曼底号遇难记》,有幸得到市教院领导张凤英老师的指导,深感荣幸,从准备备课,到二次试讲,再到正式讲课,最后到得到领导的指导,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让我收获了很多,很多。
上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后,我细细回顾了整个的教学过程。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一篇意蕴比较深厚的文本。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认真地研读了文本,参考了网上的资料和部分教案,最后还是自己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好教案。
第一次试讲是在吴承红老师班上,吴老师为了配合我上好这节课,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读熟课文,并在朗读上对学生进行了指导。
所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相当熟悉,试讲那天感觉学生的表现,状态相当不错,只是自己对整个设计掌握的并不是那么娴熟,所以整堂课的效果并不好。
第二次试讲,为了急于达到好的效果,于是我修改了教案,借鉴了很多别人的东西,可是,适得其反,整堂课下来反而非常生硬,不自然,感觉也不好。
经历了两次不太满意的试讲,我又再一次潜下心来,拿起课文,反复朗读,静静地思考,仔细揣摩,重新按照自己的思路,根据自己班上学生的特点设计教案。
正式讲课那天,我的脑海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非常清晰的思路,学生的状态也特别好,虽然没有在课前对课文中的问题做任何提示,但是学生事前熟读了课文,所以整堂课,无论是学生参与程度,回答问题,还是朗读课文等等方面,都还不错,我也是非常投入,满怀激情,感觉比前两次试讲的效果要好一些。
特别是课文最后部分的朗读,“关于船长在挽救了60个人的生命后,自己却选择了和船同沉大海的部分”,学生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为船长伟大的精神所感动,当伤感的背景音乐配着感人的文字,学生的朗读特别精彩,情感很到位,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课后,教科院的张凤英老师和我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范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1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的体现,在语文课堂中,紧紧围绕文本,引导学生获得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从而学会努力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应该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所在。
基于这点,这堂课,我有一下几点思考。
一、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中感悟珍爱生命,、尊敬生命、敬畏生命。
猝然而至的灾难,让本来还在熟梦中的人们突然面临生死考验,为了自己逃生,在这时候,可卑的利己主义占了上风,甲板上乱成一团。
这时候,只有船长一人保持冷静,把别人的生命放在了第一位,甚至忘了自己也是船上的一员。
让学生抓住这些句子去朗读,去品位,去感悟船长对生命的尊重。
获救者的生,是船长的死换来的,从中我们知道了生命之宝贵、只可爱、之可敬。
二、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渗透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育。
在整个课堂中,紧紧围绕文本,去朗读,去感悟船长的英雄品质,强者风范,让船长的生命价值观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联系实际或自己谈一谈对“强者”或“英雄”的理解,写一篇短文,既是对文本主题的进一步理解,也让学生在这一过程对自我的反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三、尊重学生这一生命体,积极营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我在备课时,预设了船长的英雄品质为临危不乱、舍己救人、指挥能力强、忠于职守等,在学生研读过程中,出现了不一致的见解。
到底是“舍己救人”合适,还是“忘我”“忠于职守,高度的负责精神”更贴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的主人,培养他们的有个性阅读能力和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能力从而营造创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努力的方向。
当问题出现后,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这一问题。
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当然,在这篇课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对环境描写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讲得太少,对作者议论部分的话重视不够等。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裸、泣”等13个生字,会写“嘶、维”等15个字,正确读写“窟窿、行驶”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能够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言行的语句,说出从中我们体会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和有什么样的品质。
4.能够很好地结合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哈尔威船长伟大的英雄壮举,并试着说一下自己对生命的体会。
【教学重点】能够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言行的语句,说出从中我们体会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和有什么样的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哈尔威船长伟大的英雄壮举,并试着说一下自己对生命的体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裸、泣”等13个生字,会写“嘶、维”等15个字,正确读写“窟窿、行驶”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板块一读题质疑,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诺曼底号”遇难记。
2.读题质疑。
(1)生齐读课题。
(2)师引导: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3)生交流,师适时评价。
示例1:“诺曼底号”遇到了什么危险示例2:“诺曼底号“在哪里遇到了危险3.师小结:每个同学所提的每一个问题都很有价值,都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困惑学习课文,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乐趣,请大家打开课本,一起走进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能在文中找到答案。
【设计示意图】课文的题目可以说就是课文的眼睛。
学习课文从课题入手,往往可以一下子就把握好文章写得关键点所在,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
在这次导入新课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朗诵课题以及质疑问难,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尽快地进入课文,为更加深入的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板块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引导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第1篇】设计理念围绕“质疑、解难;讨论、交流;读书、感悟”开展教学;通过激情导入、展示让学生“乐中求知”;相机点拨、随机评价、有感情诵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1. 认识本课6个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训练点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德育渗透点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指挥有方、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美育渗透点通过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描述和插图的展示,让显示感受到船长牺牲时场面的壮美及他的美好心灵。
学法指导教师教法:启发谈话,相机点拨,充满激情的描述、诵读。
学生学法:自渎感悟与讨论交流相结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难点:理解“诺曼底”号遇难后哈尔威船长是怎样做的从而认识他崇高的品质。
解决办法: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学习,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的引导、点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课文范读录音带、录音机、“诺曼底”号挂图、哈尔威船长挂图。
教学过程〖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一、激趣导入(5分钟)(同学们:在这阳春三月,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心情好吗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心情来努力学习吧!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看看,教室里和往常有什么不同)1、出示帆船图提问: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2、揭题,板书课题(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遇到困难、挫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学《“诺曼底”号遇难记》,课文的主人公哈尔威船长会给你答案的。
3、引导学生认识阅读课文符号﹡(﹡同学们认识吗它的出现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进行比赛学习,老师先宣布比赛规则:把全班分成“鹏程”组、“万里”组,哪一组同学表现好,就获取一颗星,最后,哪一组荣获的五角星最多,哪组就获胜,领取我们最后的大奖——五星红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第1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通用3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1《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2《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诺曼底”号遇难记》。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从以下八个方面展开的。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危机时刻第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讲读课文。
文章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
主人公哈尔威船长在一次猝然而至的海难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以身殉职的事。
“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力”,文章感人肺腑。
依据本课的自身特点及它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2、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重点词句的研读,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3)、了解文章抓住场面描写和人物语言动作叙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理解灾难的可怕,领会哈尔威船长在海难发生的危急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哈尔威船长为什么会选择和轮船一起沉入大海。
二、说学情学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我所授课的班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底子薄,基础差,本文文字浅显,通俗易懂,情节引人入胜,课堂上通过激趣引导是可以保持住这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
1、新闻导入。
2、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
三、说教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新课程标准,我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富有个性化的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
依据“目标自学,点拨训练”的要求,结合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和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对学情的预测,该课的设计体现出以下特色。
心得体会-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 精品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篇一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前段时间认真钻研了一番第九册《诺曼底号遇难记》,现在课已讲完,静下心来反思了一下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收获如下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两点,一是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已救人的崇高品质,二是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并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对于第二个目标自觉落实得还可以,主要体现在如下环节1、更改课题。
上课伊始在板书课题时我没有按课文原题写,而在黑板上写下了伟大的灵魂这个题目,这时学生自然要提出疑问,我顺势告诉学生这个题目是老师读完这篇文章后产生的自己的见解,相信你们在学完这篇课文后也会产生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你们也可以把自己认为合适的题目写在书上。
这一举动不但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主要的是对重点训练项目的一个落实。
因为这篇课文是本组的第三篇课文,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此时更改课题是想让学生进一步明白,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不仅仅指不依赖于别人的现成答案,还包括不依赖课本,不迷信权威,要敢于向课本,向权威挑战。
2、讨论船长命令大副开枪这一命令。
通过每次教这篇课文时学生的反馈来看,对于这道命令大部分学生刚开始并不理解,所以我先问对于这道命令,你有没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然后围绕到底该不该开枪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的观点有如下几种、认为船长只不过是吓唬吓唬不会真开枪。
对于这种观点我没有给予肯定或否定,让他们接着听其他同学的观点。
、认为女士优先,男人不该抢在女人前面,所以该开枪。
持这种观点的同学最多,这时我会提醒一句仅仅是因为男人们违背了道义就该开枪吗?这时马上出现了第三种观点、当时船上很乱,如果不开枪可能会死更多的人。
这样经过相互交流、启发,持前两种观点的同学自然会逐渐认识到自己考虑问题的片面性,进而明白阅读要产生正确的见解,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课文记叙的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的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纲,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过渡句在课文中的作用,了解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认识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了解段之间的关系,知道课文是怎样连段的成篇的。
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纲,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游览顺序生动具体地描述景物的写作方法。
2、结合课文特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预习设计学生搜集金华的双龙洞的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流程通用设计个案调整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理清游览顺序1、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解题:“记”是什么意思较“记”的是什么(记是“记载”的意思,本文记的浏览胜地,固而是一篇游记。
并告诉学生,这篇游记是顺圣陶先生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后写的。
)教师:去双龙洞洞途和洞内的景致非常美的奇特,吸引中外游客,同学们也想双龙洞吗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游览好吗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胳。
读后提问:按游览顺序,全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讨论后确定:全文按游览的顺序可分为六段。
第一段(1)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及地点。
第二段(2、3)介绍沿途所见景物。
第三段(4)介绍外洞洞口及外洞。
第四段(5)介绍孔隙。
第五段(6、7)介绍里洞。
第六段(8)游览完毕出洞。
3、结合分好的段落,要求学生按顺序说说作者浏览了几个景点。
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
4、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问:这段向我们交代了什么(浏览时间人物、景点。
)(2)用编句法概括段意。
4月14日,我去游览浙江的金华双龙洞。
5、学习第二段。
过渡作者在去双龙洞途中,沿途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观赏。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课堂气氛热热闹闹,语言的学习却失落了”,这是课改后语文课上出现的一个怪现象。
在这堂课上我努力避免这一现象,非常注重学生感悟语言,力求做到和学生一起“在阅读中探究,在探究中阅读”,比如让学生“标出你认为用得特别恰当的词语,并体会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作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谈谈你们对哈尔威船长的初步印象”、“除了这段精彩的语言描写外,你认为本文的哪个场面最感人”等问题的设计。
这节课也留给我一个很大的遗憾,那就是学生在这节课以及后一节课的辩论会上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辩论非常激烈,而我作为他们的一个“平等的参与者”,却始终没有明确自己的观点,导致部分学生没有深入到小说“悲剧美”的层面上来鉴赏雨果的这篇小说的结尾。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第【2】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第【3】篇〗[教学反思]这节课我感觉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两点,一是思路比较清晰,整个环节的设置和课堂流程都比较顺畅。
二是分组合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小组的形式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整合起来,激发了他们的思考力,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文本去朗读,去感悟船长的英雄品质和强者风范,让船长的生命价值观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在这篇课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对环境描写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讲得太少,对作者议论部分的语言重视不够等。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课文记叙的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的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纲,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过渡句在课文中的作用,了解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认识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了解段之间的关系,知道课文是怎样连段的成篇的。
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纲,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游览顺序生动具体地描述景物的写作方法。
2、结合课文特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预习设计学生搜集金华的双龙洞的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流程通用设计个案调整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理清游览顺序1、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解题:“记”是什么意思较“记”的是什么(记是“记载”的意思,本文记的浏览胜地,固而是一篇游记。
并告诉学生,这篇游记是顺圣陶先生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后写的。
)教师:去双龙洞洞途和洞内的景致非常美的奇特,吸引中外游客,同学们也想双龙洞吗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游览好吗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胳。
读后提问:按游览顺序,全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讨论后确定:全文按游览的顺序可分为六段。
第一段(1)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及地点。
第二段(2、3)介绍沿途所见景物。
第三段(4)介绍外洞洞口及外洞。
第四段(5)介绍孔隙。
第五段(6、7)介绍里洞。
第六段(8)游览完毕出洞。
3、结合分好的段落,要求学生按顺序说说作者浏览了几个景点。
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
4、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问:这段向我们交代了什么(浏览时间人物、景点。
)(2)用编句法概括段意。
4月14日,我去游览浙江的金华双龙洞。
5、学习第二段。
过渡作者在去双龙洞途中,沿途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观赏。
《诺曼底号遇难记》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诺曼底号遇难记》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诺曼底号遇难记》的语文教学反思范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上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后,我细细反思,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学生全员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尊重学生。
学生只有在身心完全放松,精神高度自由和愉悦的状态下,灵*才会自然而快捷地产生。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神效。
我在执教本课时,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活动的舞台。
学生在这个舞台上质疑、释疑、争辩……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
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才华。
正因为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了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学生一整节课热情高涨,思维的火花不断地涌现,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每一个孩子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二、以读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诺曼底号遇难记》语文教学反思范文上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后,我细细反思,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学生全员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尊重学生。
学生只有在身心完全放松,精神高度自由和愉悦的状态下,灵*才会自然而快捷地产生。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神效。
我在执教本课时,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活动的舞台。
学生在这个舞台上质疑、释疑、争辩……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
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才华。
正因为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了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学生一整节课热情高涨,思维的火花不断地涌现,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每一个孩子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二、以读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未完,继续阅读 >第3篇:《诺曼底号遇难记》语文教学反思片断实录这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魂、感人至深的故事,在学习课文中,我要求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哈尔威船长在灾难前表现得临危不惧,镇定自若、舍已救人的崇高品质。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哈尔威船长在海难发生的危机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精神。
2、学习在叙事写人中作精辟议论的写法。
教学重点:目标2。
学习方法:复述、交流讨论课时计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阅读序幕在生死关头,我们该怎样抉择?这对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是严峻的考验。
读读哈尔威船长的故事,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惊险,而是一个精神的榜样;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佩服,而是一种心灵的震撼。
二、阅读主场(一)按故事的一般结构给出提示,要求学生在确定各部分段落的基础上,分别用四个字(或两个字)对每部分内容进行归纳。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二)合作学习。
1、请四个学生分部分复述故事情节,交流自己对各部分情节的归纳。
开端:雾海夜航(夜航)发展:海难骤至(被撞)高潮:指挥救助(救助)结局:以身殉职(殉职)2、小组组织阅读(略读)第一、二部分。
内容要点:第一部份:⑴时间、航线⑵海上环境(作用是:为海难埋下伏笔)第二部分:海难发生的过程及责任(“玛丽”号不懂雾海夜航必须减速行驶的规定)3、分角色朗诵第三部分的`对话,请学生就为什么要把对话写得“简短有力”(简短对话的作用)和哈尔威船长的特点及表现进行交流。
内容要点:⑴对话长短受情景的限制,简短的话语能更好体现故事情节的紧张急迫。
⑵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
4、小组组织阅读(略读)第四部分。
内容要点:用有感情的描写体现作者对哈尔威船长英雄行为的赞扬。
5、从课文中抽出下列语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这些语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并自由表述自己的见解。
⑴实际上一共有60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示范分析:真的把自己忘了吗?有两种可能,一是危急关头,救人至上,心中只有应救之他人,确是把自己忘了;二是已抱定与船共存亡的决心,只要能把他人全部救出,自己就甘心与心爱的船一起葬身大海,意念清楚明白,并未忘掉自己。
有关《“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通用5篇)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有关《“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通用5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篇1《“诺曼底号”遇难记》是四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体会人物品质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讲读课文。
文章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
主人公哈尔威船长在一次猝然而至的海难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以身殉职的事。
“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力”,文章感人肺腑。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理解灾难的可怕,领会哈尔威船长在海难发生的危急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哈尔威船长为什么会选择和轮船一起沉入大海。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重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一)质疑标题,用问题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在讲课初,我先从本课标题开始质疑:“诺曼底号”是怎么遇难的?遇难之后有多少人员伤亡?谁在遇难事件中起主要作用?最后结果怎样?让学生通读文章,一一给出答案。
初步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环境描写,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灾难发生后的一瞬间,有一段环境描写“震荡可怕极了。
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分,一片混乱。
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
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我让学生围绕这段环境描写展开讨论,学生讨论后得出:这个环境描写突出了当时情况的万分危急,更能突出哈尔威船长的临危不乱、沉着指挥、勇于决断的高尚品质。
(三)读好对话,体会人物崇高的品质这一课中人物对话占了很大篇幅,我让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读船长的话,一组读其他人的话。
两次朗读,让学生通过简短的对话理解哈尔威船长沉着指挥、舍己救人、终于职守的高尚品质。
二、成功之处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个:(一)讲课之初,通过不断质疑,让学生随着几个问题,大致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对课文有个宏观的把握。
(二)通过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了哈尔威船长的临危不乱、沉着指挥、勇于决断的高尚品质,让学生学会要通过环境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阅读和写作方法。
部编四年级语文 23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1

部编四年级语文《23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教学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环境描写,想象当时的情景来品析船长的言行,揣摩人物的心情,感悟船长的品格。
上完这节课,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有成功也有失败,其中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
1.教学效果(思效)。
整体感知与具体品析相互结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
因此,我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有条理的概括,从整体上掌握文章内容,为下面的重点分析打好基础,并且教给他们一种概括故事的方法,有利于以后这类文章的学习。
而在重点品析中,孩子们在我的指导下,明白了采用重点字词句的圈画、读、析、结合的方法,有目的、有重点地把握文章的精髓,达到品析的目的。
在这些环节中,学生读得相当认真,而且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小组间的商讨、教师的点拨来解决问题,基本能谈出自己的看法,上课效果还不错。
2.教学收获(思得)。
虽然新课标要求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但这并非说教师可以不管不顾了,完全放手由学生去说,这种放羊式的教学势必偏离了课标的中心。
在开放式的课堂上,教师也要抓住教学目标的生成,深入点拨。
课前要充分预设学生将要出现的各种问题。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深入引导。
当学生对人物形象体会得很好时,我们应侧重于文字的表达和情感的体验。
教师要灵活应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点拨,引导他们从人物形象、情感、表达上深入感知。
3.不足之处(思失)。
在船长沉入大海时我播放音乐,烘托悲壮的气氛,课后经康老师的指导,这一环节把音乐去掉会更好一些,因为我们应努力让学生沉浸在文字里去揣摩,感悟人物形象。
这时,应该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最后读学生评价时可以播放音乐,从而激起孩子们的写作积极性,音乐会起到恰到好处的陪伴。
如果是在学生写话时,音乐的声音放小些会更好。
此外,课堂上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忽视了学生语言的完整性,没有强调学生说完整的话,激励性的语言过于单调,虽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老师表现不够幽默。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3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1

《23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教学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环境描写,想象当时的情景品析船长的言行,揣摩人物的心情,感悟船长的品格。
上完这节课,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有成功也有失败,其中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
1.教学效果(思效)。
整体感知与具体品析相互结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
因此,我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有条理的概括,从整体上掌握文章内容,为下面的重点分析打好基础,并且教给他们一种概括故事的方法,有利于以后这类文章的学习。
而在重点品析中,孩子们在我的指导下,明白了采用重点字词句的圈画、读、析、结合的方法,有目的、有重点地把握文章的精髓,达到品析的目的。
在这些环节中,学生读得相当认真,而且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小组间的商讨、教师的点拨解决问题,基本能谈出自己的看法,上课效果还不错。
2.教学收获(思得)。
虽然新课标要求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但这并非说教师可以不管不顾了,完全放手由学生去说,这种放羊式的教学势必偏离了课标的中心。
在开放式的课堂上,教师也要抓住教学目标的生成,深入点拨。
课前要充分预设学生将要出现的各种问题。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深入引导。
当学生对人物形象体会得很好时,我们应侧重于文字的表达和情感的体验。
教师要灵活应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点拨,引导他们从人物形象、情感、表达上深入感知。
3.不足之处(思失)。
在船长沉入大海时我播放音乐,烘托悲壮的气氛,课后经康老师的指导,这一环节把音乐去掉会更好一些,因为我们应努力让学生沉浸在文字里去揣摩,感悟人物形象。
这时,应该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最后读学生评价时可以播放音乐,从而激起孩子们的写作积极性,音乐会起到恰到好处的陪伴。
如果是在学生写话时,音乐的声音放小些会更好。
此外,课堂上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忽视了学生语言的完整性,没有强调学生说完整的话,激励性的语言过于单调,虽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老师表现不够幽默。
四年级下语文23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1

《2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育反思《“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教育方针是经过引导学生结合环境描绘,幻想其时的情形来品析船长的言行,揣摩人物的心境,感悟船长的品质。
上完这节课,教育方针根本到达,但有成功也有失利,其中有许多当地值得反思。
1.教育作用(思效)。
全体感知与详细品析彼此结合,是语文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的读书办法。
因而,我规划问题,让学生经过有条理的归纳,从全体上掌握文章内容,为下面的要点剖析打好根底,并且教给他们一种归纳故事的办法,有利于今后这类文章的学习。
而在要点品析中,孩子们在我的辅导下,理解了选用要点字词句的圈画、读、析、结合的办法,有意图、有要点地掌握文章的精华,到达品析的意图。
在这些环节中,学生读得适当仔细,并且能经过自己的考虑、小组间的参议、教师的指点来解决问题,根本能谈出自己的观点,上课作用还不错。
2.教育收成(思得)。
尽管新课标要求是“将学生作为讲堂的主体,充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但这并非说教师能够不管不顾了,彻底甩手由学生去说,这种放羊式的教育必然偏离了课标的中心。
在开放式的讲堂上,教师也要捉住教育方针的生成,深化指点。
课前要充沛预设学生即将呈现的各种问题。
针对学生的答复教师要深化引导。
当学生对人物形象领会得很好时,咱们应侧重于文字的表达和情感的体会。
教师要灵敏应对学生的答复,及时指点,引导他们从人物形象、情感、表达上深化感知。
3.不足之处(思失)。
在船长沉入大海时我播映音乐,烘托悲凉的气氛,课后经康教师的辅导,这一环节把音乐去掉会更好一些,由于咱们应尽力让学生沉浸在文字里去揣摩,感悟人物形象。
这时,应该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最后读学生点评时能够播映音乐,然后激起孩子们的写作积极性,音乐会起到适可而止的陪同。
如果是在学生写话时,音乐的声响放小些会更好。
此外,讲堂上重视了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忽视了学生言语的完好性,没有着重学生说完好的话,鼓励性的言语过于单调,虽然讲堂气氛十分活泼,但教师体现不行诙谐。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3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1

《23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教学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环境描写,想象当时的情景品析船长的言行,揣摩人物的心情,感悟船长的品格。
上完这节课,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有成功也有失败,其中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
1.教学效果(思效)。
整体感知与具体品析相互结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
因此,我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有条理的概括,从整体上掌握文章内容,为下面的重点分析打好基础,并且教给他们一种概括故事的方法,有利于以后这类文章的学习。
而在重点品析中,孩子们在我的指导下,明白了采用重点字词句的圈画、读、析、结合的方法,有目的、有重点地把握文章的精髓,达到品析的目的。
在这些环节中,学生读得相当认真,而且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小组间的商讨、教师的点拨解决问题,基本能谈出自己的看法,上课效果还不错。
2.教学收获(思得)。
虽然新课标要求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但这并非说教师可以不管不顾了,完全放手由学生去说,这种放羊式的教学势必偏离了课标的中心。
在开放式的课堂上,教师也要抓住教学目标的生成,深入点拨。
课前要充分预设学生将要出现的各种问题。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深入引导。
当学生对人物形象体会得很好时,我们应侧重于文字的表达和情感的体验。
教师要灵活应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点拨,引导他们从人物形象、情感、表达上深入感知。
3.不足之处(思失)。
在船长沉入大海时我播放音乐,烘托悲壮的气氛,课后经康老师的指导,这一环节把音乐去掉会更好一些,因为我们应努力让学生沉浸在文字里去揣摩,感悟人物形象。
这时,应该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最后读学生评价时可以播放音乐,从而激起孩子们的写作积极性,音乐会起到恰到好处的陪伴。
如果是在学生写话时,音乐的声音放小些会更好。
此外,课堂上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忽视了学生语言的完整性,没有强调学生说完整的话,激励性的语言过于单调,虽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老师表现不够幽默。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3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1

《23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教学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环境描写,想象当时的情景品析船长的言行,揣摩人物的心情,感悟船长的品格。
上完这节课,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有成功也有失败,其中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
1.教学效果(思效)。
整体感知与具体品析相互结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
因此,我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有条理的概括,从整体上掌握文章内容,为下面的重点分析打好基础,并且教给他们一种概括故事的方法,有利于以后这类文章的学习。
而在重点品析中,孩子们在我的指导下,明白了采用重点字词句的圈画、读、析、结合的方法,有目的、有重点地把握文章的精髓,达到品析的目的。
在这些环节中,学生读得相当认真,而且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小组间的商讨、教师的点拨解决问题,基本能谈出自己的看法,上课效果还不错。
2.教学收获(思得)。
虽然新课标要求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但这并非说教师可以不管不顾了,完全放手由学生去说,这种放羊式的教学势必偏离了课标的中心。
在开放式的课堂上,教师也要抓住教学目标的生成,深入点拨。
课前要充分预设学生将要出现的各种问题。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深入引导。
当学生对人物形象体会得很好时,我们应侧重于文字的表达和情感的体验。
教师要灵活应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点拨,引导他们从人物形象、情感、表达上深入感知。
3.不足之处(思失)。
在船长沉入大海时我播放音乐,烘托悲壮的气氛,课后经康老师的指导,这一环节把音乐去掉会更好一些,因为我们应努力让学生沉浸在文字里去揣摩,感悟人物形象。
这时,应该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最后读学生评价时可以播放音乐,从而激起孩子们的写作积极性,音乐会起到恰到好处的陪伴。
如果是在学生写话时,音乐的声音放小些会更好。
此外,课堂上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忽视了学生语言的完整性,没有强调学生说完整的话,激励性的语言过于单调,虽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老师表现不够幽默。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3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1

《23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教学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环境描写,想象当时的情景品析船长的言行,揣摩人物的心情,感悟船长的品格。
上完这节课,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有成功也有失败,其中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
1.教学效果(思效)。
整体感知与具体品析相互结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
因此,我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有条理的概括,从整体上掌握文章内容,为下面的重点分析打好基础,并且教给他们一种概括故事的方法,有利于以后这类文章的学习。
而在重点品析中,孩子们在我的指导下,明白了采用重点字词句的圈画、读、析、结合的方法,有目的、有重点地把握文章的精髓,达到品析的目的。
在这些环节中,学生读得相当认真,而且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小组间的商讨、教师的点拨解决问题,基本能谈出自己的看法,上课效果还不错。
2.教学收获(思得)。
虽然新课标要求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但这并非说教师可以不管不顾了,完全放手由学生去说,这种放羊式的教学势必偏离了课标的中心。
在开放式的课堂上,教师也要抓住教学目标的生成,深入点拨。
课前要充分预设学生将要出现的各种问题。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深入引导。
当学生对人物形象体会得很好时,我们应侧重于文字的表达和情感的体验。
教师要灵活应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点拨,引导他们从人物形象、情感、表达上深入感知。
3.不足之处(思失)。
在船长沉入大海时我播放音乐,烘托悲壮的气氛,课后经康老师的指导,这一环节把音乐去掉会更好一些,因为我们应努力让学生沉浸在文字里去揣摩,感悟人物形象。
这时,应该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最后读学生评价时可以播放音乐,从而激起孩子们的写作积极性,音乐会起到恰到好处的陪伴。
如果是在学生写话时,音乐的声音放小些会更好。
此外,课堂上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忽视了学生语言的完整性,没有强调学生说完整的话,激励性的语言过于单调,虽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老师表现不够幽默。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3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1

《23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教学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环境描写,想象当时的情景品析船长的言行,揣摩人物的心情,感悟船长的品格。
上完这节课,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有成功也有失败,其中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
1.教学效果(思效)。
整体感知与具体品析相互结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
因此,我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有条理的概括,从整体上掌握文章内容,为下面的重点分析打好基础,并且教给他们一种概括故事的方法,有利于以后这类文章的学习。
而在重点品析中,孩子们在我的指导下,明白了采用重点字词句的圈画、读、析、结合的方法,有目的、有重点地把握文章的精髓,达到品析的目的。
在这些环节中,学生读得相当认真,而且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小组间的商讨、教师的点拨解决问题,基本能谈出自己的看法,上课效果还不错。
2.教学收获(思得)。
虽然新课标要求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但这并非说教师可以不管不顾了,完全放手由学生去说,这种放羊式的教学势必偏离了课标的中心。
在开放式的课堂上,教师也要抓住教学目标的生成,深入点拨。
课前要充分预设学生将要出现的各种问题。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深入引导。
当学生对人物形象体会得很好时,我们应侧重于文字的表达和情感的体验。
教师要灵活应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点拨,引导他们从人物形象、情感、表达上深入感知。
3.不足之处(思失)。
在船长沉入大海时我播放音乐,烘托悲壮的气氛,课后经康老师的指导,这一环节把音乐去掉会更好一些,因为我们应努力让学生沉浸在文字里去揣摩,感悟人物形象。
这时,应该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最后读学生评价时可以播放音乐,从而激起孩子们的写作积极性,音乐会起到恰到好处的陪伴。
如果是在学生写话时,音乐的声音放小些会更好。
此外,课堂上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忽视了学生语言的完整性,没有强调学生说完整的话,激励性的语言过于单调,虽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老师表现不够幽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篇一: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前段时间认真钻研了一番第九册《诺曼底号遇难记》,现在课已讲完,静下心来反思了一下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收获如下: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两点,一是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已救人的崇高品质,二是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并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对于第二个目标自觉落实得还可以,主要体现在如下环节:1、更改课题。
上课伊始在板书课题时我没有按课文原题写,而在黑板上写下了“伟大的灵魂”这个题目,这时学生自然要提出疑问,我顺势告诉学生:“这个题目是老师读完这篇文章后产生的自己的见解,相信你们在学完这篇课文后也会产生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你们也可以把自己认为合适的题目写在书上。
”这一举动不但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主要的是对重点训练项目的一个落实。
因为这篇课文是本组的第三篇课文,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此时更改课题是想让学生进一步明白,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不仅仅指不依赖于别人的现成答案,还包括不依赖课本,不迷信权威,要敢于向课本,向权威挑战。
2、讨论船长命令大副开枪这一命令。
通过每次教这篇课文时学生的反馈来看,对于这道命令大部分学生刚开始并不理解,所以我先问:“对于这道命令,你有没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然后围绕到底该不该开枪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的观点有如下几种:A、认为船长只不过是吓唬吓唬不会真开枪。
对于这种观点我没有给予肯定或否定,让他们接着听其他同学的观点。
B、认为女士优先,男人不该抢在女人前面,所以该开枪。
持这种观点的同学最多,这时我会提醒一句:仅仅是因为男人们违背了道义就该开枪吗?这时马上出现了第三种观点:C、当时船上很乱,如果不开枪可能会死更多的人。
这样经过相互交流、启发,持前两种观点的同学自然会逐渐认识到自己考虑问题的片面性,进而明白阅读要产生正确的见解,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
3、对于船长的以身殉职学生的看法也是各不相同,这又成为培养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一个好时机,有的学生认为船长是没有时间或机会逃生,有的认为船长舍不得船,还有的认为船长是出于责任感选择了以身殉职等等。
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这些想法后我尽量尊重学生的见解,只要合理都给予充分的肯定。
至于本课的情感目标,感觉落实得不到位,虽然学生感受到了船长的崇高品质,但是并没几个学生为之感动,情感上的共鸣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强烈。
我想这还是因为老师引导得不到位,问题设计得不够合理,但到底怎样的问题才能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互生呢?我也同诺曼底号一起遇难了。
我想今天我之所以会“遇难”,都是因为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够用心,没有很好地去落实新课改。
以后,我会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宝贵的试验田,大胆地尝试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更深层次的对话。
篇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当读完这篇课文,我的心已经被深深震撼。
课上,我致力于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伟大品质,体会作者引人入胜的描写。
一、引导质疑,激起阅读兴趣。
学生进入高年级,解决自己感兴趣的语文问题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在阅读中有明确的目的性。
本节课利用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一段视频,将文中恐惧、慌乱的场面描写进行直观呈现,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朗读体会,以自己的朗读和想象进行情景再现。
但是这不是唯一的目的。
当学生体会到当时场景的混乱之后,教师出示资料引导学生对比,“①泰坦尼克号上2208名船员和旅客中,只有705人生还,死亡人数大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②诺曼底号:共61人,除了船长,全部生还。
”孩子们读到这份资料明显受到震撼,轻叹声传入我的耳中。
我即时引导质疑:“读了这两份材料,对比一下,你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何君同学立刻提出,“为什么泰坦尼克号死了那么多人,而诺曼底号只死了船长一个人?”当然,通过对比,这个质疑很自然会出现。
同样是海上遇难,同样开始的时候是无比恐惧和混乱,正是因为诺曼底号有一个伟大的船长,才会让旅客和船员们安全脱险。
教师此时抛出问题:“哈尔威船长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竟然能够从死神的手中拯救60个人的生命?默读课文,用几个词语概括哈尔威船长的品质,写在旁边空白处。
同时,可以把有关的重点句子勾画出来。
”相信这时候,学生的阅读是有一定兴趣的。
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本文的情感性需要学生在字里行间仔细品悟,通过相互交流谈出自己的感动。
同时,工具性也不容忽视。
本课工具性主要体现在:其一,认识场面描写。
其二,词语的比喻义的认识。
第一点是教材要求的教学目标,第二点是根据课文理解的需要自行加入的。
关于场面描写,在学生阅读后明确“像这样对于在同一时间内众多人物表现的描写和有关情况的描写就叫做场面描写”,并且适时质疑,“表现船长的冷静,只重点描写船长就够了吧?为什么前面还要有大段的场面描写?不会喧宾夺主吗?”徐晨同学体会到:“不是喧宾夺主,描写人们的混乱,这样对比就能更好地表现出船长的镇定自若。
”这样,学生通过对场面描写的阅读体会到了具体的衬托作用。
三、分角色朗诵体会情感在学生体会到船长与机械师和大副的对话中能体现船长的果断与镇定时,我指导学生进入情境朗读,第一组陈宇朗读船长的话虽然以洪亮的声音和很快的语速来表现船长的果断,但是欲速过快,朗读时个别句子不够清楚。
于是我提示:“船长啊,我给你提个意见。
你刚才说话太快了,让别人听了感觉你有点着急。
要让别人体会到你的镇定,就在说话的时候冷静些,让自己的话语落地有声!”到第二组朗读时,我让学生去掉中间的旁白,学生朗读衔接紧密,比较好的表现出了当时紧张的情况下船长的果断与船员们的默契配合。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思考和感悟时有形成。
这就是“生成”的课堂教学。
动态生成的课堂,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挑战。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诱发“动态生成”,怎样捕捉“动态生成”的锲机,使“动态生成”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富有生命活力,是我们每位教师共同努力的目标。
篇三: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本周二,武汉市教科院领导来我校进行教学视导,我执教《诺曼底号遇难记》,有幸得到市教院领导张凤英老师的指导,深感荣幸,从准备备课,到二次试讲,再到正式讲课,最后到得到领导的指导,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让我收获了很多,很多。
上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后,我细细回顾了整个的教学过程。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一篇意蕴比较深厚的文本。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认真地研读了文本,参考了网上的资料和部分教案,最后还是自己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好教案。
第一次试讲是在吴承红老师班上,吴老师为了配合我上好这节课,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读熟课文,并在朗读上对学生进行了指导。
所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相当熟悉,试讲那天感觉学生的表现,状态相当不错,只是自己对整个设计掌握的并不是那么娴熟,所以整堂课的效果并不好。
第二次试讲,为了急于达到好的效果,于是我修改了教案,借鉴了很多别人的东西,可是,适得其反,整堂课下来反而非常生硬,不自然,感觉也不好。
经历了两次不太满意的试讲,我又再一次潜下心来,拿起课文,反复朗读,静静地思考,仔细揣摩,重新按照自己的思路,根据自己班上学生的特点设计教案。
正式讲课那天,我的脑海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非常清晰的思路,学生的状态也特别好,虽然没有在课前对课文中的问题做任何提示,但是学生事前熟读了课文,所以整堂课,无论是学生参与程度,回答问题,还是朗读课文等等方面,都还不错,我也是非常投入,满怀激情,感觉比前两次试讲的效果要好一些。
特别是课文最后部分的朗读,“关于船长在挽救了60个人的生命后,自己却选择了和船同沉大海的部分”,学生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为船长伟大的精神所感动,当伤感的背景音乐配着感人的文字,学生的朗读特别精彩,情感很到位,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课后,教科院的张凤英老师和我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张老师的对我的课进行了肯定。
认为我的教学设计是合理的,整堂课的思路清晰,注重学生朗读,学生以读为主,读中品位,读中感悟。
注重了语文教学中的抓住关键词句,品位语言文字蕴含的情感。
同时,张老师对我的这堂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1、文中船长这个人物形象,在我的课堂中,整堂课下来,在学生心中还没有形成一个非常丰满的形象。
虽然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船长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等,品词品句,船长这个形象,在学生心中有一定的印象,但还不够,应该让学生感受到一个有血有肉的船长。
而且整堂课应该是结合文本,逐步的呈现船长这一形象,让船长形象在学生心中,一步步的深化,升华。
2、教师的主观感受过多,没有给学生充分思考,感悟。
举一例子:‘船长和船同沉大海,值不值?张老师认为,不能这样问,因为值不值,老师的主观上就有了指向性,以至于对学生是一种暗示,让学生没有更好的发挥的空间。
3、解读教材还要刚透彻。
例如“大家立刻不作声……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
和“人们凝视雕像沉入大海”要挖掘内涵。
4、不管是读课文还是教课文,要给学生一种整体性,特别是六年级的孩子,不能让课文有些割裂的感觉。
“例如,老师让学生先读7到11自然段,思考一个问题。
然后再读哪些段落,在完成一个什么任务,…”这样不好,不能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学习,应该是通读课文,让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牢牢把握自己的教学核心点,不管学生怎么说,始终要把学生引到这几个重要的点上来。
5、整堂课还是感觉老师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让学生顺着老师的思路,一步步的往老师既定的内容,要求上牵的感觉。
还没有完全放手学生,让学生没有太多自我的空间。
感觉老师牵的比较多。
听到张老师的评价,我不禁感叹;专家不愧为专家,指出了很多没有引起我重视,甚至是我根本发现不了的问题。
虽然她提得意见中,有些我无法在课堂上实施,甚至并不明确到底该怎么做,但是我依然有很多收获。
当时谈到“不割裂课文,给学生整体性,放手让学生,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这个话题时,我当时提出,这样的方式,那么老师将会更难掌控课堂,会担心收不回来,这样对老师的要求会更高。
我流露出不敢尝试的想法,张老师当时的一句话”你是教研员,你都不敢尝试吗’让我顿生许多感悟。
是啊,最初听到张老师和我们谈到的对语文课的种种想法和要求时,感觉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好难,如果能做到像张老师说的那样,那简直都成特级教师了,心想,她怎么能给我们定位这么高的要求,似乎拿我们和特级教师再靠。
但是,细细思考后,觉得这样未尝不可,只要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有什么方法不能尝试的呢,也许,一下子无法达到那样一个高度,不能尽善尽美,但是起码要尝试,努力过后,就会一步步的靠近目标,就会离要求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