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词语(成语)的理解运用
专题02:词语成语的运用知识串讲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串讲(部编版)
专题02 七年级上册词语(成语)的运用知识梳理一、考试题型从近几年各地的期中期末以及中考来看,词语主要是成语试题均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考查词语使用,主要偏重于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分辨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并能够根据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
考查的内容是课文后“读读写写”栏目和课文下进行注释的词语(多为四字成语)。
考试题型主要有以下二种题型:1.选择加点词语(成语)使用恰当或错误的项。
2.结合语境,选择文段中词语运用最恰当的项。
二、答题技巧(一)选词填空。
1. 辨析词义的轻重近义词虽然表达的意思是相近的,但在表现事物的某种特征或程度上,往往有轻重之别。
我们辨析时就要注意区别。
例如:“损坏”“毁坏”“破坏”其表现的程度就层层升级,依次加重。
再如:“陌生”与“生疏”,两个词都有“不熟悉”的意思。
但“陌生”表示对一个人或事物因初次接触而不熟悉;“生疏”则可表示对一个人或事物以前熟悉或曾经有过接触,因相隔时间长变得不熟悉了,或者因接触时间不长次数不多所以不熟悉。
2. 辨析词义的范围有些近义词虽指同一事物,但所指范围却有大有小,这种分别也是辨析近义词的一个标准。
例如:“边疆”“边境”“边界”范围是越来越小。
“边疆”指远离中心的地方,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大,同时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边境”指靠近国界的地方,范围较小,同时这个概念比较具体。
“边界”仅指一条界限,范围最小。
再如:“年纪”与“年龄”。
“年纪”专指人的年龄,词义范围小,“年龄”指人或动物植物已生存的年数,词义范围大。
如:(1)校园里的两棵银杏树,看上去它们的年龄足有千年。
(2)你这把年纪还带头干活,我们这些年青人哪敢怠慢?这里的例(1)的“年龄”就不能换成“年纪”。
3.辨析词义侧重点有些近义词虽指意义相似,但由于词素构成不同往往所指的侧重点不同,使用就有所不同。
例如:“景色”与“景点”,“景色”侧重指景象、情景。
“景点”侧重指景物的地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重点预习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
三年级语文下册重点预习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成语是汉语中的特殊表达方式,是文化的瑰宝和语言的精髓。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本文将重点介绍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成语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是学习成语的基础。
成语是由两个或更多的字组成,有着特定的意义和用法。
学生在学习成语时,要注重掌握其中的寓意和蕴义。
比如,“一鸣惊人”这个成语,意思是指通过一次惊人的表现而引起大家的惊艳和赞叹。
通过理解成语背后的寓意,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成语,并在写作中展示自己的语言风采。
二、掌握常见成语的用法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常见成语的用法。
成语在语言表达和写作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能够提升语言的准确性和美观度。
学生应该了解成语的概念和意义,能够正确地将成语运用到句子中,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例如,“金玉满堂”这个成语,意思是指财富充裕、环境豪华。
在写作中,学生可以运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个地方富丽堂皇、气派非凡。
三、培养成语运用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
一方面,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成语造句和成语接龙的活动,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名著和经典故事,积累更多的成语,并学会合适地运用它们。
同时,学生也应该注重使用成语进行写作训练,通过不断地练习,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拓展成语的应用场景成语不仅仅限于语文课堂中的学习,在实际生活和社交场景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学生应该了解成语在不同场景中的运用方式,并能够使用成语与他人进行交流。
比如,“一诺千金”这个成语可以形容一个人讲信用、言而有信。
学生在与他人约定事情时,如果能够正确运用这个成语,不仅展示了自己的语言能力,也表达了一个人诚实守信的价值观。
五、将成语融入写作中成语的运用能够给写作增色不少,学生要学会将成语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2020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新精准大一轮学案:专题四 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 备考与素养 Wo
(一)实词1.机敏敏锐机敏:机警灵敏。
敏锐:灵敏尖锐。
机敏和敏锐的区别在于:它们虽都强调“敏”,但前者重在表示“机”,即“灵活”之意;后者重在表示“锐”,含“深刻”之意。
2.焦躁浮躁焦躁:着急而烦躁。
浮躁:轻浮急躁。
焦躁和浮躁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焦急,后者重在浮浅。
3.优美幽美优美:美好。
幽美:幽静美丽;幽雅。
4.领略领悟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领悟:领会;理解。
5.繁杂繁复繁杂:事情多,繁琐而杂乱。
繁复:繁多复杂。
6.凝重厚重凝重:浓重;端庄、庄重;(声音)浑厚。
厚重:又厚又重;丰厚;敦厚持重。
7.波动波澜波动:起伏不定;不稳定。
波澜:波涛,多用于比喻。
8.溶化融化“溶化”与“融化”都有“(冰、雪等)变成水”的意思,但“溶化”还有“(固体)溶解”的意思,适用范围更广。
9.沟通勾通沟通:使两方能通连,中性词。
勾通:暗中串通,勾结,贬义词。
10.喧哗喧闹“喧哗”与“喧闹”都有“声音大而杂乱”的意思,但“喧闹”还有强调“热闹、吵闹”的意思。
11.萌动涌动萌动:(植物)开始发芽,比喻事情刚起头。
涌动:呈现出某种动态的现象。
12.调节调剂调节:从数量上和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多用于水量、风力、温度、气候、物价等。
调剂:侧重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适当的调整,多用于人员、力量、生活、物资、精神等。
13.抑止抑制抑止:制止。
抑制:控制约束行为或意识,使不能为所欲为。
14.防止防治防止:预先设法制止(坏事的发生)。
防治:预防和治疗(疾病、病虫害等)。
15.滋味趣味意味韵味滋味:a.味道;b.比喻某种感受。
趣味: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
意味:意义和情趣。
韵味:声韵所体现的意味;情趣、趣味,多与文学作品相关。
16.踱遛逛晃踱:慢步行走,步态优雅。
遛:慢慢走,散步;牵着牲畜或带着鸟慢慢走。
逛:外出散步;闲游;游览。
晃:闲逛、无所事事,含有贬义。
17.崇敬尊崇崇敬:推崇尊敬,一般是对人和事物的敬仰。
2024行测成语积累及其解释
2024行测成语积累及其解释
2024年行测考试中的成语积累及其解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备考内容。
成语在中国语言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掌握成语不仅可以丰富语言表达,还有助于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以下是一些2024年行测考试中可能涉及到的成语及其解释:
1. 画龙点睛,形容在一幅画或一篇文章的最后加上点睛之笔,使整体作品更加完美。
2. 杯弓蛇影,比喻因过分恐惧而产生的错觉,也用来形容疑神疑鬼的样子。
3. 不耻下问,指不以向下请教为耻,愿意虚心向人学习。
4. 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弄得事情反而不好了。
5. 杞人忧天,比喻无事生非,瞎担心。
6. 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掩盖真相。
7. 一箭双雕,比喻一举两得,一次行动达到两个目的。
8. 望洋兴叹,比喻眼高手低,自愧不如。
9. 狗尾续貂,比喻把下流的东西加在高尚的东西后面,使其变得不值钱。
10. 杀鸡取卵,比喻为一己私利而毁掉他人利益。
以上是一些可能在2024年行测考试中涉及到的成语及其解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在备考过程中,建议多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和语文书籍,多积累成语,加强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祝你考试顺利!。
专题02:词语(成语)的运用【2022-2023统编版八上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解析版)
专题02 词语(成语)的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老百姓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疾。
.....B.经过近一个多月的调研,董事长认为这套方案切实可行,其他副总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母亲同情穷苦人,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D.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答案】B【解析】A.深恶痛疾:极端厌恶和痛恨。
本句指的是对于贪污腐败的痛恨,使用正确;B.随声附和:指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属于贬义词。
在这里不符合“认为这套方案切实可行”的语境,贬词褒用,使用错误;C.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在句中指的是愿意帮助他人,使用正确;D.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采取行之适当的措施。
在这里指的是设计者根据园林的地点来设计园林,使用正确;故选B。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峨眉山景色秀丽,巧夺天工....,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
B.他仗着自己的小聪明,学习态度不认真,作业经常拖欠,妙手偶得....的好成绩,让他沾沾自喜。
C.面对反动派刽子手的死亡威胁,她坦荡如砥....地说:“我现在只求一死。
”D.莫言认为,创作必须和个人经验相结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人物栩栩如生、语言丰富多彩、结构独具匠心....的作品。
【答案】D【解析】A.巧夺天工:形容人的精巧胜过天然,比喻技艺高超巧妙。
在此形容峨眉山的自然景色,使用对象有误;B.妙手偶得:指修养很高的人,由于偶发灵感而作出的作品,也指巧妙地办成某事。
在此形容耍小聪明的他,使用有误;C.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比喻人非常直率,做事不加犹豫,也多用来形容大面积的地方很平坦。
在此形容不惧死亡威胁的她,使用有误;D.独具匠心:指技术或艺术方面有创造性。
在此形容作品,使用正确;故选D。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四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学案(含解析)
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一)实词1.机敏敏锐机敏:机警灵敏。
敏锐:灵敏尖锐。
机敏和敏锐的区别在于:它们虽都强调“敏”,但前者重在表示“机”,即“灵活”之意;后者重在表示“锐”,含“深刻”之意。
2.焦躁浮躁焦躁:着急而烦躁。
浮躁:轻浮急躁。
焦躁和浮躁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焦急,后者重在浮浅。
3.优美幽美优美:美好。
幽美:幽静美丽;幽雅。
4.领略领悟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领悟:领会;理解。
5.繁杂繁复繁杂:事情多,繁琐而杂乱。
繁复:繁多复杂。
6.凝重厚重凝重:浓重;端庄、庄重;(声音)浑厚。
厚重:又厚又重;丰厚;敦厚持重。
7.波动波澜波动:起伏不定;不稳定。
波澜:波涛,多用于比喻。
8.溶化融化“溶化”与“融化”都有“(冰、雪等)变成水”的意思,但“溶化”还有“(固体)溶解”的意思,适用范围更广。
9.沟通勾通沟通:使两方能通连,中性词。
勾通:暗中串通,勾结,贬义词。
10.喧哗喧闹“喧哗”与“喧闹”都有“声音大而杂乱”的意思,但“喧闹”还有强调“热闹、吵闹”的意思。
11.萌动涌动萌动:(植物)开始发芽,比喻事情刚起头。
涌动:呈现出某种动态的现象。
12.调节调剂调节:从数量上和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多用于水量、风力、温度、气候、物价等。
调剂:侧重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适当的调整,多用于人员、力量、生活、物资、精神等。
13.抑止抑制抑止:制止。
抑制:控制约束行为或意识,使不能为所欲为。
14.防止防治防止:预先设法制止(坏事的发生)。
防治:预防和治疗(疾病、病虫害等)。
15.滋味趣味意味韵味滋味:a.味道;b.比喻某种感受。
趣味: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
意味:意义和情趣。
韵味:声韵所体现的意味;情趣、趣味,多与文学作品相关。
16.踱遛逛晃踱:慢步行走,步态优雅。
遛:慢慢走,散步;牵着牲畜或带着鸟慢慢走。
逛:外出散步;闲游;游览。
晃:闲逛、无所事事,含有贬义。
六年级期末语文复习词语解释与成语运用
六年级期末语文复习词语解释与成语运用语言是人类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工具,而语文作为学习语言的一门学科,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六年级期末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对于学生来说,巩固并灵活运用所学的词语和成语非常重要。
本文将重点围绕六年级语文课程中的词语解释和成语运用展开讨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
一、词语解释1. 词语解释的重要性在语文学科中,学习词语解释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
通过对词语的解释,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含义、用法和理解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
掌握了词语的解释,学生就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如何解释词语解释词语需要注意准确、简明、通俗易懂。
在解释词语时,可以从词义、造词方式、用法、例子等方面进行解释。
同时,可以借助图片、实物或者生动的比喻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语。
3. 词语解释的练习方法词语的解释不仅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还需要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
老师可以设计课堂小游戏、词语解释竞赛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多次的解释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成语运用1. 成语的意义和背景故事成语是汉语中的重要特色之一,它既丰富了语言表达的形式,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对于学生来说,了解成语的意义和背景故事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成语的运用技巧在语文学科中,正确运用成语是考察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生需要了解成语的常用搭配、用法和语境,并能够在适当的场合正确使用成语。
为了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老师可以设计成语句子填空、成语故事编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
3. 成语的积累和记忆成语的积累和记忆需要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
学生可以利用成语课堂活动,例如成语接龙、成语绕口令等,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成语的含义。
此外,学生还可以编写成语故事,通过编写和讲述故事的方式,巩固成语的运用。
总结:通过对词语解释和成语运用的复习,六年级的学生可以巩固和拓展自己的语文知识,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
全国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四 词语(成语)运用
专题四词语(成语)运用1. (2016·临沂)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⑴传唤来的同乡集资把他保了出来,问他事由,他只是说自己一时糊涂,走错了人家。
他不想让颠沛在外的同乡阴影。
⑵2015年“寻找最美医生”颁奖典礼通过展现医生们的感人故事和崇高境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⑶谈论沂蒙精神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又要有全国视野,不盲目乐观。
A.蒙受弘扬妄自菲薄B.蒙受宣扬妄自尊大C.承受弘扬妄自尊大D.承受宣扬妄自菲薄【答案】A【解析】“蒙受”是指受到,遭受;“承受”则是指承担,接受,与“阴影”不能搭配;“弘扬”是指发扬光大;“宣扬”指的是狂妄地自高自大,与语境不符。
2.(2016·重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聪明的重庆人因地制宜....,依山建楼,跨水筑桥,让重庆呈现一种独特的美。
B.晚上,我悠闲地在花园里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C.课间十分钟,班上的“开心果”张晓松使尽浑身解数....,搞怪逗乐,整个教室充满了快活的气氛。
D.留学生易文婷对故乡的思念与日俱增....,收看央视国际频道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
【答案】 B【解析】“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用在这里不恰当。
3.(2016·重庆)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的瞳仁;斗虎一样,是的风姿。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A.飞动闪耀强健 B.飞扬闪耀强壮C.飞动闪射强壮 D.飞扬闪射强健【答案】 D【解析】“飞扬”更能表现“流苏”的轻盈飘飞之态;“闪射”更能表现“瞳仁”放出的光芒之强;“强健”更能表现“风姿”的美好。
4.(2016·金华)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虽杀臣,不能绝.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答案】D【解析】A.第一句翻译:(屠户)回头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专题四 正确运用一般词语、成语-
专题四正确运用一般词语、成语考点透视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点。
常考的知识点有: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同义(近义)词的辨析。
关联词语的运用、具体语境中词语含义的理解。
主要题型有三种:一是选择题,二是填空题,三是结合具体语境表述题。
方法点拨一、解释词语六法词语解释是一项繁重、艰难而细致的工作,释义必须遵循“科学、准确、明白”三个原则。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释义方法。
1.定义法定义法就是给词语下定义,用简练的语言对词语所反映的概念的本质特征做确切的说明。
这是辞书中主要的释词方法。
一般情况是说出概念所属的类和它与同类中其他概念在属性上的差别。
例如:梏(gù)——古代木制的手铐。
视野——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眼界。
2分解法(又称拆合法)有些合成词的各个语素意义非常明确,可先分别解释各个语素,然后再综合起来讲。
例如:简明——简单明了,沉勇——沉着勇敢。
3.以词解词法利用同义词进行解释。
例如:自诩——自夸,良——好。
用反义词的否定式释词。
例如:陌生——不熟悉,齷龊——不干净。
4.描绘法对一些表示状态、行为的词,用话语描绘它们的样子。
例如:褴褛---形容衣衫破烂,窈窕——(女子)文静而美好的样子。
5.引用例句,结合作品进行解释法“等闲”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①形容词,平常。
如“等闲视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②副词,随随便便;轻易。
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③副词,无端;平白地。
如“等闲平地起波澜”。
6.互文释词法互文常用于成语之中,例如:含辛茹苦、治国兴邦、夙兴夜寐、深入浅出。
就互文的词义关系看,有两类:①同文或近义关系。
如:辛苦:国邦。
②反义或相对关系。
如:夙、夜;入、出。
以上介绍的几种释词方法不是孤立的,为了准确揭示词的含义。
通常是几种方法结合使用。
二、关联词语运用三法1.所填关联词语要适应语句表达的具体内容。
语句结构所表达的是怎样的意义关系,就选取与之相应的关联词语。
成语理解与运用
成语专题:成语理解与运用一、成语常见误用类型1.望文生义成语的意义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约定俗成的,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如:(1)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分析]“一念之差”的意思是一个念头的差错。
多指引起严重后果的念头。
“差”是差错,而不是差异、差别,命题者利用了考生望文生义的心理,将“一念之差”曲解为“一个观念上的差异”,以示农民和服装厂对“下脚料”一者抛弃、一者变废为宝的不同态度。
由于有这样的语境干扰,考生容易以误为正,掉进陷阱也就在所难免。
(2)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分析]事情在将近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这是成语“功败垂成”的意思,常含惋惜意味。
“垂”是接近之意,这是准确理解该成语时不可遗漏的一个关键字。
但大多数考生恰恰忽视了这个关节点,只注意了其他三个词,这样,该成语在他们的眼里就成了“成功”“失败”的意思。
此处的陷阱,极具迷惑性。
(3)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分析]句中的“火中取栗”,语出法国寓言《猴子和猫》,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
而本句句意是指消费者利用厂家竞相降价的机会得到实惠。
所以,也犯了曲解词义的错误。
这是成语题中最常见的错误类型。
2.错用对象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例如:(1)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分析]句中的“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
轮:高大;奂:众多。
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
专题语基(四)成语——辨析容易误解误用的成语-讲义
专题语基(四)成语——辨析容易误解误用的成语-讲义第一篇:专题语基(四)成语——辨析容易误解误用的成语-讲义辨析容易误解误用的成语明日黄花【√】昨日黄花【Х】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外延2004年考纲把“成语”这个专题名改称为“熟语”,所以,严格意义上讲,我们讨论的对象是广义成语,比如四言成语和杂言的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等,也就是古往今来贴近口头表达的凝固短语或短句。
(1)四言成语在劫难逃玲珑剔透稍纵即逝弄巧成拙捉襟见肘未雨绸缪自惭形秽如数家珍光怪陆离雨后春笋有口皆碑偃旗息鼓(2)三言惯用语莫须有落水狗病西施不倒翁闭门羹避风港变色龙扣帽子东道主豆腐心独木桥独眼龙恶作剧耳边风耳旁风二百五(3)杂言熟语小巫见大巫世上无难事既来之,则安之五十步笑百步冒天下之大不韪是可忍,孰不可忍清官难断家务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4)歇后语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红楼梦》)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红楼梦》)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水浒传》)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三国演义》)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西游记》)学习重点辨析容易误解误用的成语辨析容易混解混用的成语造成误解误用的四个原因:(一)望文生义,牵强附会(二)张冠李戴,对象错位第页(三)褒贬模糊,色彩混搭(四)生造结构,矛盾重复(一)望文生义,牵强附会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
形容敬畏的神情。
现也用形容敢怒不敢言的样子。
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或“误解为尊敬”。
含贬义,形容愤怒、不满或畏惧的样子具体而微:具体:各部分已大体具备;微:微小。
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
粗茶淡饭:粗:粗糙、简单;淡饭:古时盐比较匮乏,穷苦人家买不起,因此只能无盐下菜,称为淡饭。
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
求全责备:求、责:要求;全、备:完备,完美,齐全。
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初中语文总复习专题-----词语(成语)理解和运用
初中语文总复习专题——词汇一、常见的中考考点:词汇知识的考核包括词语的理解运用和词类知识。
(一)词语的理解运用:(1)掌握教材涉及的常用词语,做到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
(2)掌握释词的常用方法:①描述性解释②用熟悉的同义词解释③辨别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④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语境义(3)能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深层含义。
(4)能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
(5)能结合具体语境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辨析褒义词贬用或贬义词褒用现象。
(6)正确理解成语含义,注意成语结构的固定性。
(7)会适当地选用词语,会欣赏品析词语的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
(二)词类知识。
关于词的分类,近几年多数省市已定为只学不考内容,只作一般了解即可。
二、知识要点复习:(一)掌握课文中常用词语的书写;(二)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并能根据语境进行揣摩,理解词语的拓展义;(三)能根据语境需要正确选用词语,并能根据语境辨析词语(或成语)运用的正误;(四)能根据语境准确、得体、连贯运用词语(或成语);(五)能根据语境正确运用关联词。
三、词语辨析步骤:(求同存异原则、最优原则、色彩辨析原则)1.从意义方面来辨析A、词义的轻重不同:如“激动”比“感动”更急剧,更强烈。
B、词义着重点不同:如“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
“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猾”就是歪曲事实,狡猾的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C、词的范围大小不同:如“战争”、“战役”和“战斗”范围由大到小。
2.从色彩方面来辨析A、感情色彩不同:如“爱护”是褒义词,“庇护”是贬义词。
类型概念举例褒义词带有赞许、肯定、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秀壮丽谦逊刚强贬义词带有贬斥、否定、厌恶、鄙视等感情色彩的词笨奸诈卑劣渺小中性词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词结果状况配合方法B、语体色彩不同:如“出租车”适用于书面语,“的士”适用于口语。
专题02:词语(成语)运用(知识串讲)-七年级语文下学期(部编版)
专题02 词语(成语)的运用一、正确理解词义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
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
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
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
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二、词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以及语境义1.基本义: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最初的或最常用的意义。
例如“海”的基本义是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如“大海”。
2.引申义: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
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
学习时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3.比喻义: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
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
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
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
做题时要结合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
4.词的多义性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不以语言环境为转移,在词典等工具书中可以找到义项。
语境义则恰恰相反,它是不固定的,是在语境中临时赋予的,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其意义便不存在了。
词的语境义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如反语表达的语境义,与词的字面意思完全相反。
词的语境义一旦固定下来,就变成了词的引申义或比喻义。
如“粉丝”原指用绿豆等的淀粉制成的线状食品,现在也指迷恋、崇拜某个名人的人。
三、词语的色彩1.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在某种语言环境中带有赞扬、喜爱或贬斥、憎恶等感情色彩。
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褒义词:在表示意义的时候,带有赞美、喜爱、肯定的感情色彩。
如:雄伟、庄严、怀念、敬仰、鞠躬尽瘁。
(2)贬义词:在表示意义的时候,带有贬斥、憎恶、否定、轻蔑的感情色彩。
如:虚伪、丑恶、阴险、卑鄙、处心积虑。
专题03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测试)-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部编版)(原卷版)
专题03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时间40分钟,共100分)1.(2022·贵州贵阳·中考真题)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百年以来,中国青年不负祖国重托,他们获得民众的崇敬是当之无愧....的。
B.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开启令世人刮目相待....的新篇章。
C.2022年,数博会采取线上方式举行,这让国内外企业参展并不感到诘难..。
D.让每个涉毒罪犯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要靠禁毒战线上所有同志的努力。
2.(2022·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以熊猫、灯笼为原形..设计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在赛会期间赢得了海内外众多粉丝的喜爱。
B.美学家朱光潜认为:在文学作品中,言语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美尽善,才能引起美感。
C.袁隆平的心中装着广袤无垠....的神州大地,也装着十几亿的炎黄子孙,而他称自己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那一个。
D.明珠湖、文萃湖、汇智湖三个自然生态湖相映成趣....,锦绣川、未来畔、风尚洲、同乐溪等多个主题公园引人入胜。
3.(2022·四川凉山·中考真题)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邓稼先心里怀着对祖国挚痛..的热爱,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
B.中国核动力专家彭士禄院士,在核动力领域颇有建树..。
C.2022年农历虎年春晚为海内外华人奉上一台高谈阔论....的春节文化盛宴。
D.电影《长津湖》塑造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4.(2022·四川·中考真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文化需要交流借鉴,只有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中才能赋予..自身文化新的意义。
B.熊浩在《我是演说家》上的演讲神采奕奕....,声情并茂,征服了众多的观众。
C.歌舞《神州门神》附庸风雅....,将传统美、力量感与新潮流演绎得淋漓尽致。
专题 词语理解与运用(课件)-2023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部编版)
例3.(2022·湖南长沙·中考真题)下面是初三某同学写的毕业留言,其中加点词 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回首三年同窗生活,历历在目。课堂上,我们勤学好问,吹毛求疵;活动 中,我们收获欢乐,可歌可泣。同学们,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一 起努力拼搏,哪怕结果牵强附会,也问心无愧。
A.吹毛求疵
B.可歌可泣 C.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D.牵强附会
专题三
词语理解与运用
2023
中考语文
目 录
01 考 点 透 视 Question type analysis
02 题 型 举 例 Question type
03 知 识 网 络 Knowledge network
04 应 考 指 南 The examination guide
词语运用
知识网络
褒
轻
知识网络
7 不合语境
成语有其特定的含义,成语的使用恰当与否,关键是看其是否符合语句表意的需要。 如果与所在的语境不能协调,使用就是不恰当的。
如 :“ 他 有 一 个 幸 福 的 家 庭 , 大 人 喜 欢 孩 子 , 孩 子 也 喜 欢 大 人 , 一 家 三 口 , 相 濡 以 沫。”“相濡以沫”用于困难环境中相互救助,而句中所给的环境却洋溢着幸福的气氛, 所以“相濡以沫”用在这里与语境不相吻合。
题型举例
题型二:近义词辨析
例5. (2022·天津·中考真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书要学会选择。选择与自然有 关的书,以丰富知识;选择与历史有关的书,以_______视野;选择与哲学有关的书, 以_______智慧。读书还要善于思考。善于思考,才会有_______;善于思考,才会有取 舍。读好书,善读书,才会读有所获。
听课手册四 专题四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专题四┃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思路分析】 此类题是词语解释题,要求选择出对词语 解释有误(正确)的一项,或者据语境解释词义。对于词语 的意义把握,要在理解其本义的基础上,掌握其引申义和 比喻义。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专题四┃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专题四┃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交待 交代] “交待”,完结(指结局不如意的,含诙谐意)。 如:要是飞机出了事,这条命也就交待了。“交代”,移交,嘱
咐。如:交代工作。
[利害 厉害] “利害”,利益和损害,如:这是利害攸关的事。 “厉害”,①难以对付和忍受;②剧烈;③凶猛。如:天热得厉
(3)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我们随州有着________的资源优势。
(4)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凭借________的故事情节和细腻深刻 的人性描摹赢得观众一致好评。
A.憧憬 融合 独一无二 扣人心弦 B.幻想 融合 得天独厚 触目惊心 C.憧憬 混合 得天独厚 扣人心弦 D.幻想 混合 独一无二 触目惊心
等A登 项,山左步右道逢源。不:.比言.喻而.做喻事., 得市心政 应手府,对非全常顺民利健。身贬是 义词越,来感越情重 色彩视不了对。。
B项,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出来。和后面的“笑了起来”语义重复。C项,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使用对象不当。D项,不言而喻,
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常见的关联词。其次,要通读了解句子内容,根据句式结构
和陈述内容,确定两句的关系类型,根据类型选填恰当的关
联词连接分句。
高考语文串讲专题四:--词语(实词与虚词)
专题四:词语(实词与虚词)●考点透视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材料的真正价值在于使用。
高考试题十分重视学生对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的能力的考查,即不仅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而且能根据语境选用最恰当的词语。
从高考考查的角度来看,试题设计题量一般为2—3题,分值6—9分,题目通常安排在第一卷的3—5题。
从近年的高考试题看,实词主要考查学生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中应用词语的能力;虚词主要以考查关联词语和副词的用法为主,有时助词的用法也考。
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从2004年的试题来看,有的试卷只考实词,如全国卷;有的试卷只考虚词,如北京卷;有的试卷,同一道题既考查了实词,也考查了虚词,如天津卷。
●名师串讲○知识图解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包括三部分内容:○重点讲解词语的正确使用不仅同词语的知识(如词义、词类等)有关,同时还与句子的正误、修辞、语言的规范和清晰连贯、语言得体等内容密切相联,因而,词语的考查也常常同病句、修辞、语言的规范清晰、语言得体等内容的考查结合在一起,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正确使用实词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应是这一考点最主要的内容。
近义词语的正确选用自1994年开始年年考。
掌握和运用好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近义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
一般来说近义词在意义和用法上都是“同中有异”或“大同小异”的。
要辨析近义词,必须结合实际语境,根据词语的具体功能,做到“求同”、“辨异”,也就是找出近义词的“共性”和“个性”来,才能使意思表达得更确切、更细致、更生动,从而增强语言的灵活性和精密性。
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1)从意义方面辨析。
A.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
这一般是同义的名词表现出来的一种细微的差别,如“财产”和“财富”,“财产”通常指具体的物质财富,不包含知识和精神财富,而“财富”既可指物质财富,又可指知识财富和精神财富,其范围比前者大;再如“事故、事件、事情”这组词中,“事故”指由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的事情,“事件”指已经发生的不平常的事情,而“事情”泛指一切活动和所发生的现象,意义范围越来越大。
专题四 词语(成语)的理解运用..
开家乡生活在另一个地方,如“作客他乡”。后者指当客人,
如“到朋友家做客”。 25.【绿荫——绿茵】 “绿荫”是指绿树的阴影,即 树荫,如“绿荫蔽日”。“绿茵”特指绿草地,如“绿茵如 毯”。
附录八┃中考常见近义词辨析
26.【艰苦——坚苦】 “艰苦”,指艰难困苦,用来
形容环境条件差,多用于客观条件,如“艰苦道路”“艰苦 生活”。“坚苦”,指坚忍刻苦,用来形容人的意志表现, 如“坚苦卓绝”。 27.【工夫——功夫】 “工夫”,多指占用的时间、 空闲时间、时候。如:你只要有工夫,就可以和我到操场打 球。“功夫”,多指(做事)耗费的精力和时间,也指本领、
的意思。“品位”,名词,指矿石中有用元素或有用矿物含
量的百分率,百分率越大,品位越高,现引申为人或事物的 品质、水平。 50.【启用——起用】 “启用”,多指设备、设施的 开始使用,陈述对象一般是某类事物。“起用”,多指退职、
免职人员的任用,支配对象一般是某类人物。
附录八┃中考常见近义词辨析
51.【清净——清静】 “清净”,没有事物打扰,如
这是利害攸关的事。“厉害”,难以对付和忍受;剧烈;凶
猛。如:天热得厉害。
附录八┃中考常见近义词辨析 48.【年轻——年青】 “年轻”,表达的意义范围是 相对的,用于两个人的年龄比较,在比较中,可以说六十岁 的人比七十岁的人年轻。“年青”,指处在青少年时期。 49.【品味——品位】 “品味”,动词,品尝、欣赏
附录八┃中考常见近义词辨析
39.【尔后——而后】 “尔后”,着重指从此以后, 常作句首状语。“而后”,着重于然后,在某事之后,在句 中作状语。 40.【分辨——分辩】 “分辨”,着重在区分、辨明 差别。“分辩”,着重在解释清楚理由。
41.【富余——富裕】 “富余”,动词,足够而有剩
初中语文八下习题课件 专题复习四 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9.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李公朴先生的死令闻一多先生怒.不.可.遏.,他以激昂的言语发表振聋发聩的演 讲。
B.1939年日军侵潮,潮汕青年抗日游击队转战潮安境内,在凤凰山安.营.扎.寨.。 C.重读了小学时的日记,童年往事历.历.在.目.,我好像又回到了从前。 D.我国军事、航空等领域的好消息一个又一个接.踵.而.至.,令人振奋不已。 【解析】D.表意重复,“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
【解析】D.望文生义,“风口浪尖”比喻社会斗争极为激烈、尖锐的地方。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我们说话、做事都应老老实实,不要阳.奉.阴.违.。 B.面对那些有损学校良好形象的行为,我们绝不能袖.手.旁.观.。 C.他认为朋友多.多.益.善.。 D.地震最剧烈时,地动山摇,分.崩.离.析.,数百座房子在顷刻间变成一堆瓦砾。 【解析】D.望文生义,“分崩离析”形容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
D.要在社会立足,首要任务是勤劳苦干,但也要懂得人.情.世.故.。 【解析】A.用错对象,“大彻大悟”意思是彻底觉悟或醒悟,多用于形容思想
观念的革新。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到了秋天,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B.大自然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气候的春夏秋冬,植物的生长枯荣,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这个犯罪团伙打着治病救人的旗号招.摇.撞.骗.,让很多老年人掉入了他们的 “甜蜜陷阱”。
B.在接下来的几周内,他慢慢地变了:变得听话而不再故意作对,遇事能心平 气和地商讨而不再强.词.夺.理.。 C.秋天到了,行.将.就.木.的落叶任秋风卷起,到处飘零。 D.李校长平.易.近.人.,一点也不端架子,同学们都很喜欢他。 【解析】C.用错对象,“行将就木”指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不能形 容落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了。
附录八┃中考常见近义词辨析 3.【暴发——爆发】 这两个词都有突然猛烈发作的
意思。 不同之处是,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炸性。
“暴发户”指突然发财的人家,“山洪暴发”指山洪突然冲 下来。“火山爆发”“爆发革命”都是强调爆炸性。 4.【反应——反映】 反应:本指有机体受到刺激引 起相应的活动,也指化学上一种物质与别的物质发生作用,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如:病人产生一些反应。反映:原指光 线的反照,现多用它的比喻义,即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 来,把实际情况或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如:这种不 良现象被反映到了有关部门。
兵”“侦察敌情”。 13.【考查——考察】 前者强调用一定的标准来衡量,
如“考查干部”;后者着重指观察了解,调查研究,如“出
国考察”“到贫困地区考察生产状况”。
附录八┃中考常见近义词辨析
14.【截止——截至】 前者指(到一定期限)停止,如 “报名在昨天已经截止”;后者指截止到(某一时间),如 “截至五月二十日,参观者已超过五万”。 15.【克服——克复】 前者指用精神力量战胜或抑制,
果,多用于不好的结果,如:平时不严格要求,放任自流,
以致出了这么严重的问题。
附录八┃中考常见近义词辨析
23.【振荡——震荡】 前者是物理用语,指物体运动
的一种形式,这个意思与“振动”相同;也指电流的周期变 化。后者指外力引起的动荡,也指精神上受到重大影响,不 能平静,如“山谷震荡”“人心震荡”。 24.【作客——做客】 前者是“客居”的意思,即离
44.【界限——界线】 “界限”,着重于不同事物的
分界,意义较抽象。“界线”,着重于两个地区的分界线, 意义较具体。
附录八┃中考常见近义词辨析 45.【及时——即时】 “及时”,①正赶上时候,如 “及时雨”;②不拖延,如“及时解决问题”。“即时”,
立即,如“即时投入战斗”。
46.【交待——交代】 “交待”,完结(指结局不如 意的,含诙谐意)。如:要是飞机出了事,这条命也就交待 了。“交代”,移交,嘱咐。如“交代工作”。 47.【利害——厉害】 “利害”,利益和损害,如:
17.【启示——启事】 前者是启发的意思,如“读这
本书我得到了重要的启示”;后者指刊登或张贴出来的某种 声明,如“寻人启事”“征文启事”。 18.【溶化——熔化——融化】 “溶化”指物质在液 体里化开,如“盐溶化于水”。“熔化”指金属用火加热变 成液体,如“铁熔化为铁水”。“融化”指固体受热变为液 体,如“冰、雪融化为水”。
“耳根清净”。“清静”,安静,不嘈杂,如“环境清静”。 52.【声明——申明】 “声明”,①表示态度或说明 立场,如“声明立场”;②声明的文告,如“发表声明”。 “申明”,郑重说明,如“申明理由”。 53.【统率——统帅】 “统率”,统辖率领,动词, 如“统率三军”。“统帅”,统领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人,
如“过渡时期”“过渡段”。
附录八┃中考常见近义词辨析
8.【法制——法治】 前者指有关的法律制度,如
“健全法制”;后者指根据法律来治理,如“实行法治,反 对人治”。 9.【灌注——贯注】 前者指用液体浇灌,或用于灌 输知识、思想之类;后者指精神集中,如“全神贯注”。 10.【国事——国是】 前者指国家大事,后者指国家 大计,大政方针。比较具体的事务不能用“国是”。
附录八┃中考常见近义词辨析
5.【处世——处事】 前者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 际交往,如为人处世;后者指处理事务。
6.【世故——事故】 前者指处世经验,如“老于世
故”;后者指出了意外,如交通事故、伤亡事故。 7.【度过——渡过】 前者用于指时间,如“度过假 期”;后者指从此岸到彼岸。“过度”与“过渡”则完全不 同,前者指超过限度,后者指从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
泊名利”。
32.【接受——接收】 “接受”,指对事物容纳而不 拒绝,如“接受考验”;“接收”,指收受,如“接收来 稿”“接收无线电信号”等。
附录八┃中考常见近义词辨析 33.【终止——中止】 二者都有“停止”之意。 “终止”指最终停止,结束;“中止”指做事中途停止。
34.【变幻——变换】 两者都含有“变化”的意思。
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窜改”,改动(成语、文件、
古书等),如:他将“望洋兴叹”窜改成“望山兴叹”。 37.【出生——出身】 “出生”,指胎儿从母体中分 离出来,如“甲子年出生”。“出身”,指个人早期的经历 或身份,如“工人出身”。
38.【遏止——遏制】 “遏止”,对象多是战争、
暴动、洪流等来势凶猛而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遏制”, 压抑控制,使不发作,对象多是自己的情绪,有时也指敌人 或某种力量。
名词,如“三军统帅”。
附录八┃中考常见近义词辨析 54.【统治——统制】 “统治”,凭借政权来控制、
管理国家或地区,如“封建统治”。“统制”,统一控制,
如“统制军用物资”。 55.【违反——违犯】 “违反”,指对劳动纪律、 规章制度等的违背,程度较轻。“违犯”,指对宪法、刑法 等的不遵守,程度较重。
这是利害攸关的事。“厉害”,难以对付和忍受;剧烈;凶
猛。如:天热得厉害。
附录八┃中考常见近义词辨析 48.【年轻——年青】 “年轻”,表达的意义范围是 相对的,用于两个人的年龄比较,在比较中,可以说六十岁 的人比七十岁的人年轻。“年青”,指处在青少年时期。 49.【品味——品位】 “品味”,动词,品尝、欣赏
附录八┃中考常见近义词辨析
39.【尔后——而后】 “尔后”,着重指从此以后, 常作句首状语。“而后”,着重于然后,在某事之后,在句 中作状语。 40.【分辨——分辩】 “分辨”,着重在区分、辨明 差别。“分辩”,着重在解释清楚理由。
41.【富余——富裕】 “富余”,动词,足够而有剩
余。“富裕”,多用作形容词,指财物富足充裕。
附录八┃中考常见近义词辨析 42.【分子——份子】 “分子”,属于某一阶级、阶 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如“知识分子”“积极分 子”。“份子”,合伙送礼时各人分摊的钱,如“凑份子”。 43.【竿子——杆子】 “竿子”,竹竿,截取竹子的 主干而成,如“钓竿”“百尺竿头”等。“杆子”,有一定 用处的细长木头或类似的东西,如“电线杆子”。
“变幻”所指的事物多是动荡不安,变化无常的,使人难以 捉摸和预料,一般不带宾语;“变换”所指的事物较实在具 体,常带宾语。 35.【包含——包涵】 “包含”,对象多是抽象事物,
如:这句话包含好几层意思。“包涵”,客套话,请人原谅
的意思,如:请多包涵。
附录八┃中考常见近义词辨析 36.【篡改——窜改】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
休息调养,如“到北戴河休养”。
附录八┃中考常见近义词辨析 21.【义气——意气】 前者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 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重义气”“哥们儿义
气”。后者指志趣、性格、气概,如“意气相投”“意气风
发”;也指偏激情绪,如“意气用事”。 22.【以至——以致】 “以至”,有“直到”的意 思,也表示某种情况的自然结果,如“变化太快了,以至一 时难以适应”。“以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
58.【形式——形势】 “形式”,事物的形状、结构
等,如“内容和形式”。“形势”,事物的发展趋势,如 “国际形势”。
附录八┃中考常见近义词辨析 59.【学力——学历】 “学力”,在学习上达到的程
度,如“同等学力”。“学历”,学习的经历,指曾在哪些
学校肄业或毕业,如“大学本科学历”。 60.【一齐——一起】 “一齐”,副词,指同时,如 “一齐动手”“一齐研究”。“一起”,副词,多指在同一 处所或同一时间,如“在一起工作”。
造诣,如“语言的功夫,要从写作的实践中练就”。
附录八┃中考常见近义词辨析 28.【抚养——扶养】 “抚养”,爱护并教养,使之
除了正常地生活下去以外,还要受到呵护、培养、教育,一
般用于长对幼(包括兄、姐对弟、妹),适用范围较窄。如: 三个弟弟在哥哥的抚养下慢慢长大。“扶养”,养活,着重
在扶助、供养,使之能正常地生活下去,可以用于长对幼、
61.【纵容——怂恿】 “纵容”,指对别人干坏事故
意不管,只用于贬义。“怂恿”,指使、撺掇别人干某事, 有时不带贬义。
附录八┃中考常见近义词辨析 62.【制订——制定】 “制订”,创制拟定,重在 “订”,用于一般的具体事项,如“制订工作计划”。“制
开家乡生活在另一个地方,如“作客他乡”。后者指当客人,
如“到朋友家做客”。 25.【绿荫——绿茵】 “绿荫”是指绿树的阴影,即 树荫,如“绿荫蔽日”。“绿茵”特指绿草地,如“绿茵如 毯”。
附录八┃中考常见近义词辨析
26.【艰苦——坚苦】 “艰苦”,指艰难困苦,用来
形容环境条件差,多用于客观条件,如“艰苦道路”“艰苦 生活”。“坚苦”,指坚忍刻苦,用来形容人的意志表现, 如“坚苦卓绝”。 27.【工夫——功夫】 “工夫”,多指占用的时间、 空闲时间、时候。如:你只要有工夫,就可以和我到操场打 球。“功夫”,多指(做事)耗费的精力和时间,也指本领、
少对长,也可以用于平辈之间,适用范围较广。如:他的父 母去世后,他们兄弟俩就由我们来扶养。 29.【必需——必须】 “必需”是一定要有,不能缺 少的意思,表示对某种事物的特别需要。如:粮食是我们的 必需品。“必须”是一定要这样的意思,表示事理上和情理 上必要。如:天黑之前我们必须回到学校。
附录八┃中考常见近义词辨析 30.【简洁——简捷】 “简洁”,指谈话、行文等简 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如“文笔简洁”;“简捷”,指 简便快捷,如“算法简捷”。 31.【淡薄——淡泊】 “淡薄”,指感情、兴趣等不 浓厚,如“人情淡薄”;“淡泊”,指不追求名利,如“淡
如“克服困难”“克服急躁情绪”;后者指经过战斗而夺回
(敌人占领的地方),如“克复失地”。
附录八┃中考常见近义词辨析 16.【权利——权力】 前者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