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三年级语文下册重点预习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
三年级语文下册重点预习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成语是汉语中的特殊表达方式,是文化的瑰宝和语言的精髓。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本文将重点介绍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成语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是学习成语的基础。
成语是由两个或更多的字组成,有着特定的意义和用法。
学生在学习成语时,要注重掌握其中的寓意和蕴义。
比如,“一鸣惊人”这个成语,意思是指通过一次惊人的表现而引起大家的惊艳和赞叹。
通过理解成语背后的寓意,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成语,并在写作中展示自己的语言风采。
二、掌握常见成语的用法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常见成语的用法。
成语在语言表达和写作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能够提升语言的准确性和美观度。
学生应该了解成语的概念和意义,能够正确地将成语运用到句子中,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例如,“金玉满堂”这个成语,意思是指财富充裕、环境豪华。
在写作中,学生可以运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个地方富丽堂皇、气派非凡。
三、培养成语运用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
一方面,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成语造句和成语接龙的活动,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名著和经典故事,积累更多的成语,并学会合适地运用它们。
同时,学生也应该注重使用成语进行写作训练,通过不断地练习,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拓展成语的应用场景成语不仅仅限于语文课堂中的学习,在实际生活和社交场景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学生应该了解成语在不同场景中的运用方式,并能够使用成语与他人进行交流。
比如,“一诺千金”这个成语可以形容一个人讲信用、言而有信。
学生在与他人约定事情时,如果能够正确运用这个成语,不仅展示了自己的语言能力,也表达了一个人诚实守信的价值观。
五、将成语融入写作中成语的运用能够给写作增色不少,学生要学会将成语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成语(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方法指导
成语(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方法指导作者:钱林辉马春芳来源:《新高考·升学考试》2018年第02期摘要:成语(词语)的正确使用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题型。
解答这类题,应在理解成语(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感情色彩及搭配关系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正确与否。
关键词:成语使用一、正确使用成语考题中常见的成语使用的错误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1. 看成语的意思是否与句意相符。
导致成语的误用,大都是由于误解成语的意思。
例:近年来,因为纸价上涨,报纸杂志竞相提价,让学生们确有洛阳纸贵的感受。
“洛阳纸贵”比喻作品有价值,广为流传。
不是单指纸价上涨。
2. 看成语与其他词语搭配是否得当。
例:就在这些人迹罕至的崖壁上,爬满了绿阴阴的青苔。
“人迹罕至”是指很少有人去的地方。
爬满青苔的崖壁,是没有人去的,所以不能用“人迹罕至”来修饰。
3. 看成语的适用对象是否恰当。
例:有人说,朋友要相敬如宾,才能达到两者关系的最高境界。
“相敬如宾”是指相处如待宾客。
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4. 看成语的感情色彩是否与语境相符。
例:校长多次察看寝室,深入班级,对同学关怀无所不至。
“无所不至”是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
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
这句话是想说校长对待同学非常细心周到,应用“无微不至”才对。
5. 看成语的意思是否与句意相重复。
例:大熊猫憨厚可爱的模样让游客们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
指忍不住要发笑。
“忍俊不禁”与“笑起来”重复了。
二、中考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1. (2017年山东莱芜卷)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莱芜九龙大峡谷全长20多公里,谷内怪石嶙峋,溪水潺潺;两边奇峰突兀,层峦叠翠,真可谓巧夺天工。
B. 据笔者观察,近年来我省小型剧目的创作一直比较活跃,涌现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
C.摩拜单车一推出,便受到人们的欢迎,其始作俑者胡玮炜受邀登上了央视《朗读者》的舞台。
D.5月19日,在第七个“世界家庭医生日”来临之际,芳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心积虑让家庭医生走进百姓家门。
词语运用成语的寓意与用法解析
词语运用成语的寓意与用法解析成语是汉语中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通过表达简洁、形象的寓意,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理解。
在汉语写作中,正确地运用成语不仅能提升文章的技巧和艺术性,更能增加文笔的韵味与情趣。
本文将就词语运用成语的寓意与用法进行解析。
一、增色添彩成语作为修辞手法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鲜明的寓意。
合理运用成语能够为作文增色添彩,使文笔更加优美、生动。
例如,在描写春天的作文中,写到“和风拂面,花开满园,草木吐绿”的时候,可以适当使用“春风得意”这个成语。
这样不仅增加了作文的艺术性,也表达了春天给人的愉悦和活力。
二、深化含义成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寓意,能够在文章中通过对比、metaphor 情景对比等方式,深化作品的含义。
以“覆水难收”为例,这个成语源自《左传》中的一句话。
“覆水难收”常用来比喻事情处理不当,后患无穷。
在一篇写人心难测的文章中,可以运用这个成语来暗示人心复杂的特点,同时深化了主题的含义。
三、烘托氛围正确运用成语能够有效烘托文章的氛围,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通过选用恰当的成语,能够使写作更具感染力。
比如,在描述恐怖气氛的惊悚小说中,可以使用“不寒而栗”、“鬼魅缭绕”等成语来烘托气氛,使读者更加身临其境,感受到故事背后的惊悚。
四、雕琢细节运用成语还能够精确地描述细节,使文章内容更加具体生动。
例如,在描述周围环境时,可以使用“鸟语花香”来形容一个喧闹的市场场景,使读者清晰地感受到市场的热闹与活力,同时增强了文稿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总之,词语运用成语的寓意与用法在写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正确运用成语不仅能增添文笔的灵动与魅力,更能深化文章的意境与内涵,烘托氛围,细腻地描绘细节。
因此,在写作中运用成语要具体情境和作品主题,提升文章的艺术性及观赏性。
语文成语的理解与应用
语文成语的理解与应用语文是我们学习中文的课程,而成语是中文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理解和应用成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语文成语的理解和应用,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成语。
一、成语的理解成语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结构完整的词语,它们通常由形象生动的文字描述来表达丰富的意义。
理解成语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们。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分解成语的每个字的字义来理解成语的意思。
每个字都代表着特定的含义,通过将每个字的意义结合起来,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成语的含义。
例如,成语“井然有序”中的“井”字意味着整齐,而“然”则表示自然,两个字结合起来就表示事物有序进行的意思。
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考察成语的典故和背景来理解它们的意义。
许多成语都源自于古代的故事和传说,了解这些典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
例如,成语“班门弄斧”中的典故是孔子去拜访鲁哀公,对公车里轻重不同的斧子有了深刻的体会。
从这个典故中,我们可以理解成语的含义是指自不量力地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二、成语的应用掌握了成语的含义后,我们就可以运用它们来丰富我们的写作和口语表达。
在写作方面,我们可以运用成语来增加文章的语言魅力和表达的深度。
通过恰当地使用成语,我们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印象深刻。
例如,在描述一个人的聪明时,我们可以使用成语“睿智过人”来形容他的智慧超群。
另外,在口语表达中使用成语也可以让我们的语言更富有色彩。
成语常常具有简洁精练的特点,可以用较少的词语表达更丰富的意思。
通过合理地运用成语,我们可以使我们的口语更具表达力和说服力。
三、学习成语的方法学习成语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以下是一些建议:1.多读经典文学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中常常包含丰富的成语,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在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成语。
2.积累成语词典。
成语词典是学习成语的重要工具,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查找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并提供例句帮助我们掌握用法。
语文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知识点总结
语文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知识点总结语文中,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词语形式,它们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刻的意义和丰富的内涵,广泛运用于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
掌握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阅读能力都非常重要。
下面将对语文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成语的意义成语是一种在特定场景和语境下具有固定意义的词语。
通过掌握成语的意义,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它们。
1. 意义的直观理解许多成语的意义可以从字面上直观理解,如“画蛇添足”表示多此一举、做了多余的事情;“一箭双雕”表示一举两得、一举两得等。
这些成语的意义往往与其中的字词有关,通过对字面意义的分析,可以迅速理解成语的含义。
2. 比喻和象征意义成语在语言中常用于比喻和象征,具有深远的意义。
例如,“狼吞虎咽”形容吃得非常快、贪婪;“捧心西装”比喻装束整洁得体等。
这些成语通过类比和象征的方式,表达了丰富的涵义。
二、成语的用法成语在语言表达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通过正确运用成语,可以使文章更有文采和韵味。
1. 赋予语言生动性成语作为语言的一部分,能够赋予语言更多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例如,“一石二鸟”中的“一石二鸟”与“一箭双雕”的说法,都比直接使用“达到双重效果”更具有表现力和形象感。
2.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成语在文章中的运用可以增加表达的层次和深度,提高表达能力。
通过灵活运用成语,可以使文章更具魅力和说服力,让读者产生共鸣。
3. 丰富文章修辞手法成语在修辞手法中占据重要地位,能够丰富文章的修辞效果。
例如,“形容月亮”可以用“明月如银”、“月白风清”等成语来修饰,使文章更具美感和感染力。
4. 促进阅读理解成语的运用也常见于文学作品中,通过正确理解成语的用法,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学作品的内涵。
同时,正确运用成语也有助于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掌握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提高语文水平非常重要。
通过理解成语的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们;通过灵活运用成语,可以提高文章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初中语文讲练本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题二 词语(包括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教材重点成语梳理及训练
(×)
2.舞台上他的服装精致得体,天.衣.无.缝.。
(×)
3.载誉归来的他在演讲时侃侃而谈、目.空.一.切.,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 ×)
4.刚刚裱好的这幅画,被他不.修.边.幅.地镶嵌到了画框里。
(×)
5.生态环境保护是为民造福的百年大计,它和经济社会发展应该携手并进,
相.辅.相.成.。
(√ )
8.麻木不仁:肢体麻木,没有感觉,形容思想不敏锐,反应迟钝。 9.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10.哄堂大笑: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 11.不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12.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判断下面成语使用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
2.)中国展商利用数字化平台,向世界呈现中国眼.花.缭.乱.的旅游资源。 ( × )
3.回到阔别三十年的故乡,眼前的沧.海.桑.田.让他激动不已。
(×)
4.经过老师深.恶.痛.疾.的一番教导,他下定决心改正错误,争取用好成绩回报
父母。
(×)
5.南岳景区内,每个景点都各具特色,其中祝融峰最壮观,给人以鹤.立.鸡.群.
10.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11.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13.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判断下面成语使用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音乐放到一半,突然戛.然.而.止.。
劣相等。 10.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11.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判断下面成语使用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他坚决不.屑.置.辩.地说:“说什么我也要跟你学,就算我是你的累赘也罢。”
六年级期末语文复习词语解释与成语运用
六年级期末语文复习词语解释与成语运用语言是人类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工具,而语文作为学习语言的一门学科,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六年级期末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对于学生来说,巩固并灵活运用所学的词语和成语非常重要。
本文将重点围绕六年级语文课程中的词语解释和成语运用展开讨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
一、词语解释1. 词语解释的重要性在语文学科中,学习词语解释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
通过对词语的解释,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含义、用法和理解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
掌握了词语的解释,学生就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如何解释词语解释词语需要注意准确、简明、通俗易懂。
在解释词语时,可以从词义、造词方式、用法、例子等方面进行解释。
同时,可以借助图片、实物或者生动的比喻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语。
3. 词语解释的练习方法词语的解释不仅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还需要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
老师可以设计课堂小游戏、词语解释竞赛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多次的解释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成语运用1. 成语的意义和背景故事成语是汉语中的重要特色之一,它既丰富了语言表达的形式,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对于学生来说,了解成语的意义和背景故事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成语的运用技巧在语文学科中,正确运用成语是考察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生需要了解成语的常用搭配、用法和语境,并能够在适当的场合正确使用成语。
为了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老师可以设计成语句子填空、成语故事编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
3. 成语的积累和记忆成语的积累和记忆需要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
学生可以利用成语课堂活动,例如成语接龙、成语绕口令等,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成语的含义。
此外,学生还可以编写成语故事,通过编写和讲述故事的方式,巩固成语的运用。
总结:通过对词语解释和成语运用的复习,六年级的学生可以巩固和拓展自己的语文知识,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
成语的意义及用法
成语的意义及用法一、成语的定义与特点成语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固定短语,具有一定的语义内涵和修辞功能。
成语大多源于古代文学、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成语通常含有比喻、象征、寓言等修辞手法,能够简洁、生动、形象地表达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
二、成语的结构与分类1.结构:成语的结构主要有并列式、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等。
2.分类:根据成语的语义和来源,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寓言成语: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2)历史成语:如完璧归赵、草木皆兵等;(3)文学成语:如倾国倾城、判若云泥等;(4)比喻成语:如举一反三、锦上添花等;(5)象征成语:如狼烟四起、丹心一片等。
三、成语的意义与用法1.意义:成语的意义具有多层次性,包括表面意义、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
表面意义是成语字面的意义,比喻意义是成语所表达的核心意义,象征意义是成语在特定语境中所具有的寓意和情感色彩。
2.用法:成语的用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成语在句子中作为固定短语出现,不能拆分、不能替换;(2)成语要与句子的语境相符合,表达准确、贴切;(3)成语的使用要遵循语法规则,如成语作主语、宾语、定语等;(4)注意成语的搭配和关联,避免出现成语误用、望文生义等错误。
四、成语的学习与应用1.学习成语:通过阅读、背诵、积累等方式,掌握成语的字面意义、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了解成语的来源、故事背景等。
2.应用成语:在写作、口语表达等场合,恰当运用成语,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文采。
3.成语运用技巧:学会根据语境、对象、场合等选择合适的成语;掌握成语的固定搭配和关联词语;避免成语的误用和重复。
综上所述,成语是汉语语言宝库中的瑰宝,掌握成语的意义和用法,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理解和运用,使成语成为提高语文水平的有力工具。
习题及方法:1.下列成语中,属于寓言成语的是()A. 守株待兔B. 完璧归赵C. 草木皆兵D. 锦上添花解题方法:通过对成语的分类和寓言成语的特点进行分析,可知选项A“守株待兔”是寓言成语,故选A。
2023高考复习语言运用题导练: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知识梳理+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2023高考复习语言运用题导练: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知识梳理+对点训练+答案解析)【知识梳理】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重点考查学生对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
考查的范围有: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所考词语,绝大多数是教材中出现过的词语。
考查的要点是常用易混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常用易混同音异义词的辨析和运用,成语和关联词语的辨析运用;词语辨析与选用的原则是“词不离句”,要先理解语境意义再关注词语意义。
一、词语的辨析角度1.词义轻重不同。
例如:“称道”和“称奇”,前者是称述、称赞,后者是称赞奇妙。
可见“称奇”比“称道”语义重。
2.范围大小不同。
例如:“目前”和“日前”,前者指说话的时候,后者指几天前。
由此可见“日前”的时间范围更大。
3.搭配的习惯不同。
例如:“坚定”和“坚强”,前者常和“立场、方向”等词语配合,后者常和“性格、意志”等词语配合。
4.语体色彩不同。
例如:“该”和“本”,前者是指示词,多用于公文,后者是指自己方面的,多用于口语。
5.感情色彩不同。
例如:“臆造”和“编造”,前者指凭主观的想法编造;后者的意思:①把资料组织排列起来(多指报表等);②凭想象创造(故事);③捏造。
“臆造”是贬义词,“编造”是中性词。
6.具体与概括的不同。
例如:“衣服”和“衬衫”,“衣服”是概括性的,指所有衣服,而“衬衫”是具体的,可以指长袖衬衫或短袖衬衫,男式衬衫或女式衬衫等。
二、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1.按词语的感情色彩分,词语可以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要注意在特定的语境中出现的褒词贬用、贬词褒用的现象。
2.按词语的语体色彩分,词语有口语、书面语、文学语言、科学术语之分。
口语,通俗易懂,适合谈话时用;书面语,庄重、文雅,适用于书面表达或正规、庄重的场合;文学语言,讲究生动形象;科学术语,讲究简明、准确、严密。
三、常见的关联词1.并列关系:句子中几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并列的,没有主次之分,各个分句分别说明几种相关的情况,或表示一件事的几个方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基础知识复习卷(二)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基础知识复习卷(二)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得分________卷后分________评价________七年级上册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A.同学们非常喜欢听语文老师讲课,因为他讲课时有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
B.下雪了,同学们呼朋引伴....,在操场上玩起了打雪仗。
C.气势恢宏的国庆大阅兵,让屏幕前的师生看得热血沸腾,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D.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很少和同学交流。
【解析】“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A.当今,有些年轻人的看法和传统的观点大相径庭....。
B.取得冠军后,队员们个个眉开眼笑....。
C.为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D.大型纪录片《大国工匠》呈现了工人师傅对技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
【解析】“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A.历史上曾经人来人往的丝绸之路古迹,如今已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
B.我市因经济建设成效好而获得国务院“点赞”,这骇人听闻....的消息令全市人民欢欣鼓舞。
C.他这个人遇事就喜欢刨根问底....,非要弄个明白。
D.他做事总是反复思考,不轻易随声附和....。
【解析】“骇人听闻”是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A.《西游记》这部古典名著看似怪诞不经....,实则意蕴丰富。
B.夏天,古城拉萨花团锦簇....,雪域高原焕然一新,各族人民纵情歌唱。
C.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敢于直面问题,做事如果拈轻怕重....,前怕狼后怕虎,就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D.在亚洲艺术作品展上,中国画家的作品创意独特,见异思迁....,受到专家一致好评。
成都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讲: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语文四川专用第二讲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语文课程标准》对词语的基本要求是: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②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词语的语境义,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③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④灵活运用词语,在写作中写出有新鲜感的词句。
四川中考考情追踪及趋势分析:“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一般是在句子环境中考查,在四川中考语文试卷中,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考查是多年不变的重要考点,题型和分值都比较稳定,而且大多数省市中考从2014年起本内容分值由2分逐渐上升为3分。
预计2020年命题仍然延续“判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误”的命题方式。
考查内容:共4个四字词语,一般以成语居多。
命题特点是:采用选择题的命题形式,都是考查成语运用,让考生辨析成语在语句中使用的正误,考生要准确理解词义,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注意词语的使用对象和适用范围。
1.(2019泸州)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近年来,泸州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
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风景如画的滨江大道,雄伟壮观的跨江大桥,无不彰显出酒城特有的魅力。
B.随着光伏电站市场的开启,越来越多的非光伏企业也开始涌进这一领域。
这些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或许将成为光伏行业的中流砥柱....。
C.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必须从整体入手,要紧扣文体特点,联系人物生活的环境及作者的创作意图,任何断章取义....的分析都是不可取的。
D.5月下旬,发生在广州台山市凤凰峡的漂流事故导致8名游客死亡。
事件发生后,有些部门推卸自己的管理责任,这真让人叹为观止....。
【思路点拨】“叹为观止”是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用在此处与语境不合。
【答案】D2.(2018·巴中)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对每一个莘莘学子....来说,中考既是三年初中学业的终点,更是攀登人生之塔的又一个起点。
B.何大学问每趟赶马回来,一心盼家,最大的盼头就是享受天伦..之乐..。
四字词语解释和造句
四字词语解释和造句四字词语解释和造句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
成语,众⼈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
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七字以上。
下⾯是⼩编精⼼整理的四字词语解释和造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1、迥然不同:迥然:差得远。
形容相差得远,完全不同 【⽰例】:故宫与颐和园的建筑迥然不同,却都是那样巧夺天⼯。
2、居⾼临下:临:从⾼处俯视。
处在⾼处,俯视下⽅。
形容处于有利地位。
【⽰例】:我们对待⾮洲的态度是平等的,⽽西⽅⼈,直到今天⼀旦接触了⾮洲⼈之后,他们还是居⾼临下。
站在⾼⼭上居⾼临下地鸟瞰⼭下,真是有⼀种飘飘欲仙的惬意。
3、举世闻名:举:全。
全世界都知道。
形容⾮常著名。
【⽰例】:埃及的⾦字塔是举世闻名的古建筑,也是保存⾄今的古代奇迹之⼀。
4、举⼀反三:反:类推。
指从⼀件事情类推,可以知道其他许多同类的事情。
形容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例】:我们学习数学例题要能举⼀反三,不能⽣搬硬套。
5、可歌可泣:可:值得。
泣:不出声的哭。
值得歌颂赞美,使⼈感动流泪。
形容事迹英勇悲壮,令⼈⾮常感动。
【⽰例】:历史上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
6、刻⾈求剑:⼀个楚国⼈过江时剑掉到⽔中,他急忙在船⾝上刻了记号,船靠岸时从刻记号的地⽅下⽔去找剑,结果⾃然找不到。
⽐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例】:他这种刻⾈求剑的⾃欺欺⼈的⾏径还是被⼤众给揭穿。
7、扣⼈⼼弦:扣:敲击。
指⽂学作品或表演等富有感染⼒,激动⼈⼼。
【⽰例】:他的真精彩,每个情节都是那样扣⼈⼼弦。
8、苦⼝婆⼼:形容因为出于爱护⽽恳切地再三地进⾏规劝。
【⽰例】:扫除⼀个⽹站胜过100位教师的循循诱导,胜过100位母亲的苦⼝婆⼼。
9、别具匠⼼:匠⼼:巧妙的⼼思。
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例】:在这部书中,⼤多数⽂质兼美,作者在遣词造句、表情达意上可谓别具匠⼼,尤其是那些最能表达中⼼的关键词语,运⽤得恰如其分,精妙绝伦。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2词语的理解及运用中考语文
常见词语陷阱
陷阱四:搭配不当 不能带宾语的成语:忍俊不禁、难言之隐、信手拈来、不期而遇、出奇制胜、 当仁不让、侃侃而谈、指手画脚、求全责备、妄自菲薄等。 只能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的成语:同日而语、相提并论、等闲视之、望其项背 、天高地厚、青红皂白、混为一谈、一蹴而就等。 容易重复赘余的成语:感激涕零(地流下眼泪)、(浑身)遍体鳞伤、(忽然 )恍然大悟、(正)方兴未艾、(众多的)莘莘学子、(从此)一劳永逸、(百 姓)生灵涂炭、(感到)自惭形秽等。
劳动是永恒的。
当你舒适地驾车在
的高速公路上运输货物,不再为崎岖山路上的缓慢搬
运而痛苦不堪时;当你借助便捷的电商平台将货物卖到世界各地,不再为商品的销售
四处奔波而一筹莫展时;当你
地操控着无人机为作物施肥喷药,不再为劳
作的艰辛和危险而忧心冲冲时,劳动看上去似乎已经褪去了它最初的颜色。
但劳动并没有脱去它永恒的本质,那些起伏在劳动旋律之中的健美身影,那些饱
易错字音整理
示例: 【去伪存真 辨伪去妄】“去伪存真”指去掉虚的,保留真实的。如:真正的现
实主义所要求的是从具体客观事物出发,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对客观事物加以典型 化或理想化,显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辨伪去妄”指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 如:对前人的学说,我们不能一味地迷信,而是要用科学的态度,辨伪去妄。
(3)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时节 朝气蓬勃 开阔 娴熟 B.时候 生机勃勃 宽阔 熟悉
B
C.时节 生机勃勃 宽阔 娴熟
D.时候 朝气蓬勃 开阔 熟悉
(4)对文中划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一切难道是劳动永恒的赞歌吗?
B.这一切难道不是劳动永恒的赞歌吗?
加点词语(成语)理解与运用
加点词语(成语)理解与运用成语是汉语的精髓之一,它们不仅有着深刻的内涵,同时也体现了各种文化传统与社会习惯。
在学习中文时,了解成语的意义及用法对于提高语言水平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成语及其含义与用法。
1. 四面楚歌:意义: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四面都是敌人。
用法:形容困境,比如说“他在压力下,感觉自己四面楚歌”。
2. 画蛇添足:意义:做了多余而无用的事情。
用法:比如说“他想替我多做一些工作,但他不知道他的所谓‘帮助’是画蛇添足”。
3. 守株待兔:意义:等待机会而不亲主动去寻找。
用法:比如说“你在家守株待兔,别想展示自己的优秀能力”。
4. 马到成功:意义:比喻做事非常迅速成功。
用法:比如说“他非常有信心,一旦开始做事就是马到成功”。
5. 一石二鸟:意义:比喻一举得到两个好处。
用法:比如说“这个主意非常好,因为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而且可以降低成本,一石二鸟”。
6. 守口如瓶:意义:保守秘密,不透露出去。
用法:比如说“警察训练他们守口如瓶,不泄漏任何机密”。
7. 七上八下:意义:非常焦虑和不安。
用法:比如说“考试的前一个晚上,我七上八下”.8. 班门弄斧:意义:在内行面前卖弄自己的爱好或知识。
用法:比如说“老师在课堂上说话,我在旁边班门弄斧”。
9. 井底之蛙:意义:只知道自己身边的局限,没有更广阔的视野。
用法:比如说“他不愿意出门旅行,因为他害怕变成井底之蛙”。
10.卧薪尝胆:意义:刻苦努力,无所畏惧。
用法:比如说“他的成功来自于他的卧薪尝胆”。
初中语文总复习专题-----词语(成语)理解和运用
初中语文总复习专题——词汇一、常见的中考考点:词汇知识的考核包括词语的理解运用和词类知识。
(一)词语的理解运用:(1)掌握教材涉及的常用词语,做到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
(2)掌握释词的常用方法:①描述性解释②用熟悉的同义词解释③辨别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④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语境义(3)能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深层含义。
(4)能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
(5)能结合具体语境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辨析褒义词贬用或贬义词褒用现象。
(6)正确理解成语含义,注意成语结构的固定性。
(7)会适当地选用词语,会欣赏品析词语的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
(二)词类知识。
关于词的分类,近几年多数省市已定为只学不考内容,只作一般了解即可。
二、知识要点复习:(一)掌握课文中常用词语的书写;(二)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并能根据语境进行揣摩,理解词语的拓展义;(三)能根据语境需要正确选用词语,并能根据语境辨析词语(或成语)运用的正误;(四)能根据语境准确、得体、连贯运用词语(或成语);(五)能根据语境正确运用关联词。
三、词语辨析步骤:(求同存异原则、最优原则、色彩辨析原则)1.从意义方面来辨析A、词义的轻重不同:如“激动”比“感动”更急剧,更强烈。
B、词义着重点不同:如“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
“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猾”就是歪曲事实,狡猾的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C、词的范围大小不同:如“战争”、“战役”和“战斗”范围由大到小。
2.从色彩方面来辨析A、感情色彩不同:如“爱护”是褒义词,“庇护”是贬义词。
类型概念举例褒义词带有赞许、肯定、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秀壮丽谦逊刚强贬义词带有贬斥、否定、厌恶、鄙视等感情色彩的词笨奸诈卑劣渺小中性词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词结果状况配合方法B、语体色彩不同:如“出租车”适用于书面语,“的士”适用于口语。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1.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2.同音词、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的辨析。
3.关联词的选用。
4.常用词语和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5.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的把握。
6.具体语境中词语的含义。
7.敬辞、谦辞的使用。
1.词义的理解(1)联系语境解释法辨析词的语境义,不仅要考虑该词前后词语的意思及搭配情况,有时还需要联系整个句子,乃至整个自然段、整篇文章,根据上下文来分析推断其义。
如“绿色装修”中的“绿色”指符合环保要求,无公害,无污染的。
(2)联系感情色彩解释法词语感情色彩上的变化不外乎褒义贬用或贬义褒用。
对于这样的词,我们可从其反义词、近义词或其所修饰的词、所在句子的意思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准确推断其义,还其本来面目。
如“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本句中的“狡猾”从其褒义角度来考虑便可得出“机灵、调皮”之意。
(3)近义解释法用被解释词语的近义词或同义词或词组短语等进行词语解释的方法,必要时作适当限制与补充。
如:休憩——休息。
(4)比喻解释法从词语反映出的状态、用途、作用等方面用比喻的方法描述词语的意义。
如:如坐针毡——像坐在有针的毡子上一样,形容心神不宁。
(5)定义解释法用简练的语言对词语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确切的叙说、解释,它适用于解释某些有关科学概念的词语和一般性名词,如:学者——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6)描写解释法描写事物的性状,说明词语的基本义、比喻义。
如:莽莽——①形容草木茂盛。
②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2.近义词的辨析(1)从词义的轻重程度上辨析。
如“蔑视”比“轻视”意义要重一些。
“批判”比“批评”要重一些。
“监禁”比“拘留”要重一些。
(2)从感情色彩上辨析。
如“团结、结合、勾结”,“鼓舞、鼓动、煽动”,这两组词语中,第一个是褒义词,第二个是中性词,第三个是贬义词。
(3)从成分的不同分析。
如“废除、解除、破除”三个动词,重点是区分“废”“解”“破”三个不同的成分:“废”是废止不用的意思;“解”是去掉消除的意思;“破”是打破揭穿的意思。
成语用法详解知识点
成语用法详解知识点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词语,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并具有固定的词义和惯用的搭配。
成语广泛应用于汉族文化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成语的使用方法和相关知识点。
一、成语使用方法1.理解成语的意义:在正确使用成语之前,首先需要理解成语的意义。
成语往往由两个或以上的字组成,每个字都有独立的意义,但整个成语的意义通常与字面意思不完全一致。
因此,需要通过学习成语的出处、来源和用法来加深对成语意义的理解。
例如,成语“画龙点睛”字面上意思为在画龙时点亮龙的眼睛,但实际意义是在文章或作品中加入一句关键的话语,起到突出重点的作用。
2.正确运用成语:成语往往有固定的搭配和用法,因此在使用时要注意遵循成语的惯例。
不能随意改变成语的语序或成分,否则可能使成语的意义发生变化。
例如,成语“班门弄斧”指的是老师傅在木匠班门口摆弄斧子,意思是用自己的斧头在专业方面向专家炫耀。
如果将“班门”改成其他地点,或者将“弄斧”改成其他动作,就无法表达成语原本的意义。
3.恰当使用成语:成语虽然有一定的表达效果,但并不是所有场合都适用。
在正式的场合或者严谨的文体中,使用成语要谨慎。
在口语交流、幽默或者故事情节中使用成语则更为合适。
例如,在正式的商务会议中使用成语可能会显得不够正式和严肃,而在家庭聚会或者友好交流中使用成语则可以增加趣味和交流效果。
二、成语的相关知识点1.成语的来源:成语的来源通常有四种,分别是《诗经》、《论语》、历史典故和传说故事。
其中,《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里面留下了许多成语的雏形。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其中的一些经典语句也被后人发展成了成语。
2.成语的用法:成语可用于修辞、比喻、点题、判断、议论等方面。
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恰当地运用成语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声势,使语言更具韵味。
3.成语的分类:成语按照词义可以分为形容词成语、动词成语、名词成语等,其中形容词成语最为常见。
中考语文:“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题型的解题技巧
中考语文:“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题型的解题技巧!“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作为中考语文的必考题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出错率却极高,很多同学在做题过程中毫无头绪,全凭感觉答题,结果可想而知。
“词语辨析”只能靠死记硬背吗?不,其实这类题也是有技巧的,只要掌握解题方法,答题也可以很轻松!考点归纳词义的解释;同义词或近义词的辨析;具体语境中词语不同含义的理解;关联词的使用;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等。
解题思路(1)仔细辨析词语的细微区别,可从使用的范围、场合、程度以及固定搭配等方面考虑。
(2)对于成语,一要了解其意思,二要从其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使用范围、前后搭配、比喻义、具体语境等方面思考使用的正确与否。
包括准确理解基本义、褒贬义、引申义、比喻义以及深层含义和特殊意义等。
基本概念1正确理解词义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
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
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
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
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2引申和比喻引申义: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
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
学习时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比喻义: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
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
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
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
做题时要结合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
3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分为三种: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褒义词是带有赞许、肯定、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
如秀美、壮丽、谦逊、刚强等。
贬义词是带有贬斥、否定、厌恶、鄙视等感情色彩的词。
如笨、奸诈、卑劣、渺小等。
词语运用成语的正确用法与意义解析
词语运用成语的正确用法与意义解析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瑰宝,凝结着丰富的历史和智慧。
正确运用成语不仅可以丰富语言表达,还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使用成语的正确方式和理解成语的意义仍然是一个挑战。
本文将解析词语运用成语的正确用法与意义,帮助读者更好地运用成语,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一、正确用法成语的正确用法是确保理解成语的基础,只有理解了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才能够准确运用在文章中,避免使用不当导致误解或不合适的情况。
1.理解成语的来源和意义:成语来源于民间智慧和历史故事,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或多个故事。
在使用成语之前,了解其来源和意义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其内涵和正确运用。
例如,“杯弓蛇影”这个成语,它源于《史记·张仪列传》中的一则故事。
当时,张仪韩国韩非子曾经结交,他谈到“杯弓蛇影”,意指人们对于事物的过度联想和不必要的担忧。
因此,在使用这个成语时,我们应该明确它的意义,并运用在适当的语境中。
2.注意成语的固定搭配:成语在运用过程中,常常有固定的搭配方式,注意这些固定的搭配可以保证成语的正确性和流利性。
例如,“弄巧成拙”这个成语,表示在做事的过程中,因不恰当的手法或不当的操作而使事情变得更糟糕。
这个成语通常不可以更换成其他的词语,需要在相应的语境中使用。
3.避免武断和滥用:应该避免在文章中滥用成语,而不加思考地堆砌。
只有在合适的语境和为了更好的表达文意,才能够使用成语。
二、意义解析成语的意义往往比字面上的意思更为丰富和深刻。
正确理解成语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运用它们,并增加文章的表达力。
1.掌握上下文的语境:成语在运用时,要根据文中的上下文来理解其真正的含义。
同一个成语在不同的句子或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意义。
例如,“一鸣惊人”这个成语,在描述一个参赛选手的表现时,意思是指初次亮相就展示出惊人的实力或才华。
但在其他语境中,它也可以表示某人一举成名或一跃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ppt
5
·新课标
第2课时 │ 中考示例
► 类型二 语境运用型
例3 [2011·盐城]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
一项是
了一份世故,多了一份纯真。
A.醇厚 C.醇厚
幽香 清冽
清冽 B.清冽 幽香 D.清冽
醇厚 幽香
幽香 醇厚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
实际运用能力。需要结合句子中“泉”“茶”“酒
”各自的特点进行辨析整判理ppt断。
8
·新课标
第2课时 │ 中考示例
例5[2011·大连] 从下面词语中任选两个,写一句连贯的话。
呼朋引伴 草长莺飞 回味无穷 抑扬顿挫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词语运用到具体语境中的能力,
它对学生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要求较高。在作答时,需要设置一
定的语境,并且发挥联想和想像,恰当地选择词语,做到准确连
贯。 示例一__:__春__天__来__了__,__草__长__莺__飞__,__鸟__儿__呼__朋__引__伴__,__唱__出__宛__转__的__歌__。__ 示例二__:__语__文__老__师__在__朗__读__课__文__时__抑__扬___顿__挫__,__声__情__并__茂__,__令__我__们__回_ 味 无__穷__。___
C.谦虚谨慎 振作精神 冷静运筹
D.振作精神 谦虚谨慎 冷静运筹
整理ppt
6
·新课标
第2课时 │ 中考示例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和 在具体语境中的实际运用能力,需要学生对 词语的意思有较好的掌握,并能根据具体语 境作出正确判断。根据语境判断,每一句话 中所填写的词语应与前面的构成反义词,与 后面的是同义词。
A.凝望
B.眺望
整理ppt
7
·新课标
第2课时 │ 中考示例
例4 [2011·天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
当的一项是
(D )
文学如泉,越品越见________;文学如茶,越品越知________
;文学如酒,越品越感________。在文学的陶冶下,你会发现自己
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宁静;少了一份庸俗,多了一份雅致;少
语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前后搭配、使用范围的大小、具体意思 的细微差别等角度,结合具体语整句理p进pt 行比较辨析。 ·新课标 10
第2课时 │ 中考示例
例7 [2011·湖州] 根据下面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 号填在空格处。
我们曾随范仲淹登楼____(1)__B__浩淼的洞庭湖,感受它的 气象万千;我们曾随郭沫若静静____(2)__C__灿烂的星空,领略 天街的美妙神奇;我们也曾随宗璞驻足____(3)__A__繁盛的紫藤 萝,感悟朴素的人生哲理。
整理ppt
2
·新课标
第2课时 │ 中考示例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新兴词语的关 注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力。由于词语 大多都是多义的,所以在判断词义时,要根 据具体的语境来推断其意思,如①中结合“西 班牙队”,②中结合“举措”,③中结合“队员” 来推断。
整理ppt
3
·新课标
第2课时 │ 中考示例
例2 [2011·内江] 理解下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某银行女行长颜某开车撞入交通管制区,被六旬协管员戴长
玉拦下。颜某对准老戴的脸部“啪啪”就是两耳光,引得无数
群众围观和谴责,老戴和颜某被带至当地派出所,双方亲友到
场后发现都是熟人,派出所就让颜某一走了之,一句道歉也没
留下。
现在社会上就有这种不良现象,只要有.关.系.,一切好说,什 么都好办。真是有关系就没.关.系.,没关系就有关系。
(B )
人生要学会选择。在心存忧惧的时候,你是自暴自弃、一蹶
不振,还是________、愈挫愈勇?在怒不可遏的时候,你是一
触即跳、以牙还牙,还是________、从容应对?在志得意满的
时候,你是沾沾自喜、忘乎所以,还是________、淡定超然?
A.冷静运筹 振作精神 谦虚谨慎
B.振作精神 冷静运筹 谦虚谨慎
“给力”
①_“_精__彩__”_“_带__劲__”_“_很__棒__”_等__均__可_______ 例:昨晚的比赛,西班牙队太给力了! ②_“_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__作__用__”_“有__成__效___”“_得__力__”_等__均__可_____ 例:政府抑制菜价上涨的举措很给力。 ③_“_加__油__”_“_努__力__”等__均__可__。____________ 例:比赛就要开始了,队员们要给力啊!
第2课时 │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 用
第2课时 词语(成语)的理解 与运用
整理ppt
1
·新课标
第2课时 │ 中考示例
中考示例
► 类型一 词义理解型
例1 [2011·绍兴] “给力”,毫无疑问是当今最流行的网络热 词,在使用过程中它被不断赋予新的意义。请你根据语境,分 别写出例句中“给力”的相应意思,完成下面这张“新词卡片”。
有关系:_指__有__人__事__关__系__,__尤__其__指__与__权__贵__之__间__有__联__系__。______ 没关系:_没__有__责__任__,__不__必__承__担__责__任__,__不__必___在__意__。_________
整理ppt
4
·新课标
第2课时 │ 中考示例
道德文化和法律法规的建设,以维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并从根本上
________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滋生的 土壤。
A.祝贺 歌颂 警告 剔除 B.庆祝 赞颂 警告 铲除
C.庆祝 讴歌 警示 铲除 D.祝贺 讴歌 警示 剔除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和辨析能力。需要从词
整理ppt
9
·新课标
第2课时 │ 中考示例
► 例类6 型[三2011近·东义营辨]析依型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
项是
( C)
① 我 们 以 隆 重 ________ 中 国 共 产 党 建 党 90 周 年 为 契 机 , 热 情
________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丰功伟绩。
②接连出现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________我们,必须积极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