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血液循环3
幼儿卫生保健之循环系统.
(二)营养合理,预防贫血和动脉硬化
增加蛋白质、铁及维生素的摄入;纠正挑食和偏食
(三)合理安排一日活动
动静交替,劳逸结合;按时睡眠
(四)衣着要宽大舒适 (五)经常检查淋巴结
(六)预防传染病和伤害事故
课堂练习一
1、循环系统包括 循环系统和 循环系统。 2、血液循环系统是一个由 和全部 构成的密闭的、 连 续的管道系统。 3、心脏内部有四个腔,上面两个腔分别叫 和 ;下面两 个腔分别是 和 。在心房和心室之间长有可以自动开 关的瓣膜叫 ,在心室与动脉之间也长有瓣膜,叫 , 瓣膜的功能是防止 。 4、血细胞中具有运输功能的是 ,具有凝血功能的是 。而 白细胞中的 和单核细胞具有吞噬作用。 5、人体中数量最多血细胞是 ,当人体患急性炎症时, 的 数量将显著增加,当皮肤划破后, 有加速凝血和止血的作用。 6、血液的颜色取决于 细胞,在它的结构中有一种含铁的蛋白质 叫 。 7、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 含量过少, 都叫 。
CXL
课堂练习二
1、下列关于血浆的主要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运输血细胞 B.运输养料 C.运输废物 D.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 2、成人每立方毫米中,红细胞的数量,男女分别是( )。 A.500万个,500万个 B.420万个,420万个 C.500万个,420万个 D. 420万个,500万个 3、血红蛋白的特性是( )。 A.易与氧结合,也易与氧分离 B.不易与氧结合,也不易与氧分离 C.易与氧结合,不易与氧分离 D.不易与氧结合,易与氧分离 4、血细胞中,具有运输功能的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三者均有 5、对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概括不正确的是( )。 A.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B.年龄越小心率越慢 C.适度的锻炼可强心 D.要从小培养良好饮食习惯,预防动脉硬化从小开始 6、新生儿每分钟心跳次数为( )。 A.100次左右 B.120次左右 C.140次左右 D.160次左右
生理第四章血液循环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 心动周期 定义: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 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正常安静:心率60—100次/分 心律75次/分时,心动周期为0.8秒
心脏泵血过程 心室收缩期 → 射血过程 等容收缩期 射血期 心室舒张期 → 充盈过程 等容舒张期 充盈期 心房收缩期
01
02
If的离子电导
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及离子基础
90mV
3期末达最大复极电位后,4期电位不稳定,存在自动去极化
IK的离子电导 If递增 IK递减
①浦肯野细胞:属快反应自律细胞,
AP波形及0、1、2、3期离子基础
与心室肌细胞相似。
当自动去极至阈电位(-70mV)时
爆发新的AP。
一个起搏电流。
心室肌细胞(A)和窦房结细胞(B)跨膜电位比较
脉压 =收缩压-舒张压 30~40mmHg (4.0~5.3kPa)
PART ONE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出量: 搏出量↑动脉血压升高 → 收缩压升高明显 收缩压高低主要反映搏出量的多少。 心率: 心率快,动脉血压升高 舒张期短→舒张压升高明显
阻力: 外周阻力↑ 舒张压↑为主 舒张压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脉和大动脉的弹性: A硬化,顺应性小→使收缩压过高, 舒张压过低,脉压加大 血量和血管容量的比例: 循环血量少,动脉血压↓
(2) 复极化过程: 1期:由+30→0mV左右,K+外流 2期(平台期):稳定于0mV, Ca2+内流和K+ 外流,处于平衡。
3期:0mV→-90mV,
Ca2+通道关闭,K+外流。
4期(静息期):电位稳定于-90mV 。
Na+-K+交换; Ca2+-Na+交换: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血液循环(3) 同步练习
9.2血液循环(3)练习一、基础练习1.(枣庄)一滴血打算去旅行,它从左心室出发,最后又到左心室,用箭头表示血的旅行力向。
在这段旅途中,不可能出现的两个相邻站点是()A.小肠动脉→毛细血管B.左心室→左心房C.毛细血管→肝静脉D.右心窒→肺动脉2.(乐山)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A.心房→动脉→身体各器官→静脉→心室B.心室→动脉→身体各器官→静脉→心房C.心室→静脉→身体各器官→动脉→心房D.心房→静脉→身件各器官→动脉→心室3.(四川南充模拟)小明足部受伤发炎,医生在其左臂静脉滴注抗生素,药物到达足部的途径是()①左心房②右心房③右心室④主动脉⑤肺动脉⑥肺静脉⑦上腔静脉⑧下腔静脉⑨股动脉⑩左心室A.①③④⑥②⑦⑧⑨⑩B.⑦②③⑤⑥①⑩④⑨C.⑦②③⑤⑥①⑧④⑨D.⑦②③⑥⑤①⑩④⑨4.(山东枣庄模拟)医生为某人测量血压,结果为“22/14 kPa”,这说明他的()A.舒张压和收缩压均高B.舒张压高,收缩压正常C.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正常D.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低5.甲血管与心房相连,流动脉血,乙血管与心室相连,流静脉血。
这两条血管分别是()A.肺静脉和肺动脉B.主动脉和上腔静脉C.上腔静脉和肺动脉D.肺动脉和主动脉6.(恩施)血液在人体中主要起运输作用,当血液流经某器官时血液的成分往往要发生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血液流经肺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多,养料含量不变B.血液流经小肠后,由含养料多的动脉血变为含养料少的静脉血C.血液流经肾脏后,由含养料多的动脉血变为含养料少的静脉血D.血液流经肾小球后,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减少,养料含量不变7.(青岛)如图是人体的血液循环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虚线表示体循环途径,实线表示肺循环途径B.当血液流经①时,血红蛋白与氧分离C.左心房中流的是动脉血,右心房中流的是静脉血D.当血液流经②后,血液由暗红色变成鲜红色8.(新疆)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九版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第3节)
层流与湍流的对比
泊肃叶定律适用于层流状态。在湍流情况下,泊肃叶定律不再适用
生理学(第9版)
2. 血流阻力
∆P Q = ——— R
8η L R = ——— πr4
阻力来自外摩擦(L,r)和内摩擦(η ),总外周阻力主要来自微动脉
一个器官血流量的多少主要受平均动脉压和血管半径的影响。小动脉和微动脉口径的变化是调节器官 血流量和器官之间血液重新分配的最主要因素
(4) 高血压(hypertension)
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分为原发性高血 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占所有高血压的90%左右。引起原发性高血压
的原因尚未完全阐明
继发性高血压(secondary hypertension)病因明确的高血压,当查出病因并有效去除或
功能特点:运送血液到全身各个器官
生理学(第9版)
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precapillary resistance vessel)
结构特点:包括小动脉和微动脉,管径较细,对血流的阻力较大;管壁血管
平滑肌含量丰富 功能特点:机体调节器官血流量和器官之间血液重新分配的主要部位,其血
管的口径受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
生理学(第9版)
高血压严重影响人们(老人、肥胖者、家族
高血压等人群)的生活,患有高血压的人更易引
起继发性病变
生理学(第9版)
低血压
低血压:目前对低血压的定义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12/8 kPa (90/60mmHg)即为低血压 低血压的临床表现分类: 急性低血压:患者血压由正常或较高的水平突然而明显下降,严重时甚至出现晕厥休克
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第一节 心脏生理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在心脏的泵血活动中,心 室起主要作用。左右心室的活 动几乎同步,其射血和充盈过 程极为相似,射血量也几乎相 等。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第一节 心脏生理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1.左心室收缩与射血过程
(1)等容收缩期:心室在心房收缩结束后开始收缩,此时,室内压迅速升高,在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心室 内血液推动房室瓣使其关闭,防止血液倒流人心房。但在心室内压力未超过主动脉压之前,动脉瓣仍处于关闭 状态,心室暂时成为一个封闭的腔。因此,从房室瓣关闭到主动脉瓣开放的这段时间,心室容积不变,故称为 等容收缩期(period ofisovolumic contractiΒιβλιοθήκη n)。等容收缩期历时约0.05s。
(2)快速射血期:随着心室肌的持续收缩,心室内压持续上 升,一旦心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心室的血液将主动脉瓣冲开, 心室内的血液迅速射入主动脉,心室容积随之缩小,但由于心室 肌强烈收缩,室内压可继续上升达最高值。此期血液射入动脉速 度快、血量多,故称快速射血期(period of rapid ejection), 此期射血量约占搏出量的2/3,快速射血期历时约0.1s。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第一节 心脏生理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三)心力储备
心输出量随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称为心力储备(cardiac reserve)。正常成年人安静时心输 出量约为5 L/min。剧烈运动时可提高5-v7倍,达到25-v35 L/min,说明健康人的心脏泵血功能具有相 当大的储备。心力储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搏出量和心率能够提高的程度。
4血液循环(生理专升本)名称解释和简答
(3)外周阻力:当外周阻力增加时舒张压升高明 显,收缩压升高不明显,脉压减小。故舒张压的 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4)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弹性:缓冲收缩压, 维持舒张压,减小脉压。当大动脉管壁的弹性下 降,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5)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正常情况下,循环血 量和血管容积相适应的,当大失血或过敏性休克 时,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的比例下降,动脉血压 下降。
22.降压反射
答案: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可引起颈动脉窦和主动 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其反射的效应是使心率减 慢,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下降,称为降压反 射。
23.异长自身调节
答案:通过改变心肌初长度而引起心肌收缩力改变 的调节。
24.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征有哪些?试述其定义影 响因素。
答案:(1)自律性:心肌自律细胞在无外来刺激 条件下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 律性,简称自律性。 其影响因素:①4期自动去极速度:4期自动去极 速度增快,达到阈电位水平所需时间缩短,单位 时间内发生兴奋的次数增多,自律性增高。②最 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距离:最大复极同阈 电位之间的距离减小,自律性增高。
16.平均动脉压
答案:在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 为平均动脉压。
17.脉压
答案: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搏压,简称脉压。
18.动脉脉搏
答案:周期性血压变化所引起的动脉血管的扩张和回缩, 称为动脉脉搏。
19.中心静脉压 答案:右心房或胸腔大静脉内的压力,称为中心静
脉压。 20.有效滤过率 答案:滤过力量和回流力量之差称为有效滤过率。 21.微循环 答案: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称为微循环。
• 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1)搏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对舒张压影响不
生理学 第三、四章 血液 血液循环 名词解释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1.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血细胞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正常成年男性为40%~50%,成年女性为37%~48%2.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将新采集的含有抗凝血的血沉管垂直静置,观察第一小时末红细胞下沉的距离。
正常值男性为0-15mmh,女性为0-20mm/h。
3.红细胞渗透脆性( rythrocyte osmotic fragility):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
脆性越大,抵抗力越小;脆性越小,抵抗力越大。
4.生理性止血( hemostasis):正常情况下,小血管损伤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的现象。
5.血液凝固( blood coagulation):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血浆中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可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
6.血浆pasm抗凝血超速离心后上层的淡黄色液体,即全血去除血细胞后的液体部分。
7.血清( serum):血液发生凝固以后12小时,因血凝块中的血小板激活,使血凝块回缩,释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
8.红细胞凝集( erythrocyte agglutination):若将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的血液混合,其中的红细胞即凝集成簇的现象。
9.凝集原(agglutinogen):镶嵌在红细胞膜上的一些特异性抗原,因其可以引起红细胞凝集,故称之为凝集原。
10.凝集素 (agglutinin)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性抗体110型( (blood group):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第四章血液循环1.正常起搏点( normal pacemaker):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它产生的节律性兴奋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的正常部位,故称为正常起搏点。
2.期前收缩( premature systole):正常心脏按窦房结的节律而兴奋,如果在心室有效不应期之后(相对不应期或超常期内)受到人为刺激或窦房结以外的病理性刺激时,则可在下一次窦房结正常冲动传来之前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兴奋和收缩,分别称为期前兴奋和期前收缩。
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
①Na+-Ca2+ exchanger(Na+-Ca2+交换体): 经同一载体,1个Ca2+ 出细胞;3个Na+进细胞
刺激Na+泵
将Na+泵出细胞
② Ca2+ 泵活动:
将2期内流的Ca2+ 泵出细胞。
1期 平台期
0期
3期
由于泵出与泵入 的正电荷总数相 等,膜电位稳定 于-90mV。
第 四 章 血 液 循 环
(Circulation)
血液循环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① 完成机体内的物质运输,将体内物 质代谢过程中的原料和代谢产物运送 到各有关器官;
② 运输并传送各种内分泌腺所分泌的 激素,以实现机体的体液性调节功能;
③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
④ 保证血液对机体的防卫功能活动的 发挥和实现。
4期
(二)自律细胞的生物电活动
1、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
心室肌细胞
浦肯野细胞
与心室肌细胞相比,浦 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0、 1、2、3期的图形和离 子流都是相同的,不同 的是4期。心室肌细胞 动作电位的4期很稳定, 如果没有外来刺激,也 没有兴奋传来,它可较 长时间地保持-90mV的 静息电位。
而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4期不稳定,在 没有外来刺激,也没有兴奋传来的情况下, 可自动缓慢地去极化,一旦达到阈电位就 爆发新的动作电位,并如此反复。
若按照去极化、 复极化的顺序 过程,心室肌 工作细胞的动 作电位可区分 为0~4期五个 时期。
1、极化期(0期):
心室肌去极化过程(动作电位的升支), 膜电位立即从静息的极化状态下的-90mV迅 速上升到30mV左右。该期时程极为短暂,仅 占1~2ms,其幅度较大,约为120mV,其电 位变化的速率较快,可达300V/s。0期的形 成机制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基本相同。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血液循环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生命循环之一,通过血液循环,身体可以得到充足的氧气和养分,同时排出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
血液循环还协调了免疫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维持了体内稳态。
在生理学的第四章中,涉及了血管结构、心脏功能、血液流速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下面我们将以从浅入深的方式来进行全面评估和总结。
1. 血管结构1.1 血管组成: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在血管结构部分,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血管的组成。
人体内的血管主要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各有特点。
动脉具有厚壁和弹性,能够承受心脏泵血时的压力,将含氧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静脉的壁较薄,但富含弹性纤维,起到血液回流的功能。
毛细血管是血管系统中直接与组织细胞接触的部分,通过其薄壁,进行气体、养分和代谢产物的交换。
1.2 血管的自主调节功能我们还需要了解血管具有的自主调节功能。
血管能够根据组织器官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灵活调节血流量和血压,保持组织的正常代谢活动。
这种自主调节功能依赖于血管内膜的特殊细胞和生物活性物质的调控作用,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保障。
2. 心脏功能2.1 心脏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在了解了血管结构后,我们将深入探讨心脏的功能。
心脏是人体内一颗重要的器官,它由心房、心室、心瓣和心肌组成。
心脏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心房和心室的舒缩运动,使血液能够顺利地在体内循环。
心脏的每一次收缩和舒张都受到心脏内传导系统的调节,确保了心脏的正常收缩节律和输出血量。
2.2 心脏的自律性和兴奋传导心脏还具有自律性和兴奋传导的功能。
心脏不仅能够自主地维持一定的搏动节律,还能够受到外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影响,实现适应机体需要的心率和心搏力。
心脏的兴奋传导系统通过特定的电生理过程,将兴奋信号快速地传播至整个心脏肌肉组织,保证了心脏的高效协调收缩。
3. 血液流速3.1 血流动力学的基本参数我们还需要了解血液流速的相关知识。
4 循环系统 PPT课件
肘 正
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桡侧,
中 静
注入腋静脉。
脉
2)浅静脉 贵要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 注入肱静脉。
肘正中静脉:起于头静脉,注入 贵要静脉
3 、胸部的静脉
(1)奇静脉 (2)半奇静脉 (3)副半奇静脉 (4)脊柱静脉
奇静脉
(5)胸前壁及脐以上腹前壁的浅层静脉: 胸腹壁静脉、胸廓内静脉
4、静脉之间有丰富吻合 5、特殊结构如硬脑膜窦等和板障静脉。
二、肺循环的静脉
分为左上、左下肺静脉和右上、右下肺静脉,起自肺门,注入左心房,
含动脉血。
三、体循环的静脉
右静脉角
包括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和心静脉系
左颈内静脉
左锁骨 下静脉
( 一)上腔静脉系
右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
1、上腔静脉:
由左、右头臂静脉汇合而成, 注入右心房。
心尖
心底
右 冠 状 动 脉
冠 状 沟 膈 面
/
(二)心腔
1、右心房 三个入口, 一个出口
上腔静脉口
下腔静脉口
冠状窦口 右房室口
右心耳
上、下腔静脉口
界 嵴
梳
状
冠状窦口
肌
右房室口
2、右心室 入口为右房室口 出口为肺动脉口 (动脉圆锥)
室上嵴
右 房 室 口 三 尖 瓣
腱索 乳头肌
肺动脉瓣 肺动脉口 肉柱
(三)
血 管 吻 合 及 侧 支 循 环
侧支循环
二、 心
(一) 心的位置
位于中纵隔内,2/3居于正中线左侧,1/3居于右侧。
前方:胸骨体和2-6 肋软骨 后方:5-8胸椎体 心包裸区: 心的前方大部分被肺 和胸膜所遮盖,只下 部一小区域借心包与 胸骨体下半和左侧第 4-5类软骨相邻
生理学课件PPT第4章血液循环
生理学课件PPT第4章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概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目录•血液的成分与功能•血液循环的调节与控制•血液循环与疾病的关系01血液循环概述定义功能组成血液循环由心脏、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和血液组成。
路径血液从左心室出发,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各组织器官,通过毛细血管网进行物质交换后,经静脉回流至右心房,再经右心室泵入肺动脉,进入肺循环进行气体交换,最后经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完成一个循环周期。
血液循环的生理意义血液循环为全身各组织器官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维持细胞正常代谢和功能。
通过血液循环将体内热量带到体表散发,维持体温恒定。
血液中的免疫细胞和抗体可抵御病原体入侵,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通过血液循环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等,保持内环境稳定。
维持生命活动调节体温防御功能维持内环境稳态02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约2/3位于身体正中线左侧,1/3位于右侧。
心脏呈倒置的圆锥形,前后略扁,心尖指向左前下方,心底朝向右后上方。
心脏表面有三条沟,分别为冠状沟、前室间沟和后室间沟,是心脏表面的重要标志。
心脏的位置与形态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分别由房间隔和室间隔分隔开。
心脏内有四个瓣膜,分别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它们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心脏由四个腔室组成,分别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心脏的内部结构心脏的功能与工作原理03血管的结构与功能动脉静脉毛细血管030201血管的分类与分布血管的结构特点01020304内皮细胞基膜中膜外膜物质交换维持血压调节血流量血液运输血管的功能与调节04血液的成分与功能占血液总量的55%左右,主要成分是水、蛋白质、糖类、脂肪、无机盐等,呈现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
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占血液总量的40%-45%,主要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呈现红色、双凹圆盘状。
占血液总量的1%-2%,主要负责免疫防御,呈现无色、球形或不规则形状。
生理学教材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Circulation)本章导读血液循环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
生命不息,循环不止。
机体内的血液通过周而复始的循环,运送营养物质、内分泌激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到达相应的组织器官和靶细胞,同时携带其代谢终产物经由排泄系统排出体外,从而保证了新陈代谢的不断进行,实现了体液调节和血液的免疫防卫功能,进而维持了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循环系统是一套连续、封闭的管道系统,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组成。
血液循环的原动力来源于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泵血功能的实现是以其特定的生物电活动为基础的。
按照心肌细胞不同的电生理活动特点,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构成心房和心室壁的普通心肌细胞,即工作心肌细胞;另一类是具有自动节律性或起搏功能的心肌细胞,即特殊传导系统心肌细胞。
心肌细胞具有的一般生理特性是: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正常心律的自律性兴奋由窦房结发出,传播到右心房和左心房,然后经房室交界区、房室束、浦肯野纤维传播到左、右心室,引起心房、心室先后有序的节律性收缩。
心脏泵血的过程即是心脏进行节律性有序舒缩的过程。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即为心动周期,它可以作为分析心脏机械活动、研究其泵血机制的基本单位,对心脏泵血功能进行正确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其常用指标有心输出量、心脏作功量等。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和心率。
按照各类血管不同的功能特点,可将其分为三类:即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血液由左心室泵出后,循动脉系统分配至各器官组织,在毛细血管网处进行物质交换后,又经静脉系统收集回流至右心房,继续新一轮的心肺循环。
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
血压的形成有两个基本的条件,即心血管系统内有血液充盈和心脏射血。
动脉血压是血液在动脉内流动时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所产生的侧压力,可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
凡参与形成动脉血压的因素,都可以影响动脉血压。
期末复习-4章-血液循环3
201微循环中与体温调节有关的关键组成部分是A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B组织液静水压降低C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D 毛细血管血压增高E 淋巴和(或)静脉回流受阻202肿瘤压迫导致局部水肿的原因是203严重丝虫病导致下肢水肿的原因是204严重营养不良导致全身水肿的原因是205过敏反应导致局部组织水肿的原因是A 收缩压B 舒张压C 脉压D平均动脉压E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206在一个心动周期中,主动脉血压达到的最高值称为207在一个心动周期中,主动脉血压达到的最低值称为208一个心动周期中的血压波动范围称为209血循环停止流动时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称为A 搏出量B 心输出量C 射血分数D 静息心指数E 搏功210在不同个体之间进行心功能比较时宜选用的评定指标是211在心室扩大、泵血功能减退早期宜选用的评定指标是212在射血阻力增大、心脏射血费力时宜选用的评定指标是213一般在10 岁左右达最大,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小的心功能指标是A 每搏输出量的多少B每分输出量的多少C外周阻力的大D 大动脉弹性的高低E.循环血量的多少214一般情况下,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215一般情况下,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216正常情况下,40 岁以上的人脉压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与此有关的是A脊髓胸1〜5段中间外侧柱B 迷走背核和疑核C 颈交感神经节和星状神经节D 心内神经节E 孤束核217心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始于218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起始于219压力感受性反射传入冲动进人延髓后首先到达的部位是A 肾上腺素B 去甲肾上腺索C 激肽D 乙酰胆碱E 血管升压素220能明显加大循环阻力而强心作用相对较弱的是221能明显加强心脏活动而改变循环阻力作用相对较弱的是222由肾上腺髓质释放的数量占多数的心血管活性物质是223主要在局部舒张血管.也参与全身血压调节的血管活性物质是A 交感缩血管纤维B交感舒血管纤维C副交感舒血管珂D 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E血管括性肠肽神经元224分布于全身大多数血管,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的是225 主要分布于骨骼肌血管,末梢释放Ach 的是226 能引起肝血管和外生殖器血管舒张,末梢释放Ach 的是227 能引起唾液腺血管舒张,并协同ACh对唾液分泌发挥作用的是A M 受体B N 受体C a受体228Ach 引起心脏负性变时、变力和变传导的作用是通过哪种受体实现的?229NA引起心脏正性变时、变力和变传导的作用是通过哪种受体实现的?230NA引起多数血管平滑肌收缩的作用是通过哪种受体实现的?231NA引起骨骼肌血管舒张的作用是通过哪种受体实现的?A 压力感受性反射B 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C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D 躯体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E 脑缺血反应232能有效缓冲血压快速波动的心血管反射是233能抑制下丘脑血管升压素释放,调节机体血容量的心血管反射是234主要调节呼吸运动而间接改变心血管活动的心血管反射是A 肾素D 羧基肽酶E内肽酶235能使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I 的蛋白酶是236能使血管紧张索I转变为血管紧张素n的蛋白酶是237能使血管紧张素n转变为血管紧张素川的蛋白酶是A 肾素B血管紧张素nC 醛固酮D肾上腺素E 心房钠尿肽238有缩血管作用,并能刺激血管升压素释放的是239有舒张血管作用,并能抑制血管升压素释放的是240主要来源于肾上腺髓质,并具有强心作用的是A 血管升压素B 醛固酮C 一氧化氮D 肾上腺素E 内皮素241主要由肾上腺皮质合成并分泌,能扩充血容量的是242主要由下丘脑神经元合成并分泌,能调节机体水平衡的是243由血管内皮合成,能介导乙酰胆碱舒血管效应的是(三)C型题A 快反应细胞B 自律细胞244 心室肌细胞属于245 窦房结细胞属于C 两者都是D 两者都不是246 浦肯野细胞属于A 最大舒张电位绝对值变小B 阈电位绝对值变大C 两者都是D 两者都不是247浦肯野纤维自律性升高的可能原因是248浦肯野纤维动作电位幅度减小的可能原因是AL型Ca2 +通道B T型Ca2 +通道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无249参与形成心肌动作电位平台期的有250参与窦房结细胞4 期自动去极化的有A 房室瓣关闭B 动脉瓣开放C 两者都是D 两者都不是251 快速射血期252 快速充盈期253 等容收缩期A 房室瓣开放B 动脉瓣关闭255 等容收缩期256 减慢射血期A 快速射血期B 减慢射血期C 两者都是D 两者都不是254 快速充盈期C 两者都是D 两者都不是257在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高于主动脉压见于258在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低于主动脉压见于259在心动周期中,心室容积缩小见于A 舒张压升高B脉压加大C 两者都是D 两者都不是260心脏的搏出量增多时261大动脉和小动脉都发生硬化时262 心率加快时A 胆碱能受体B 肾上腺素能受体C 两者都是D 两者都不是263 心肌细胞上存在的受体有264 骨骼肌血管上存在的受体有A P-R 间期延长B R-R 间期延长C 两者都是D 两者都不是265 房室传导减慢时266 心率减慢时267心交感神经兴奋时268心迷走神经兴奋时A 心输出量减少B外周阻力降低C 两者都是D 两者都不是269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向心脏方向)可引起270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向脑方向)可引起A 心输出量增加B 中心静脉压升高C 两者都是D 两者都不是271 补液过多时272 心交感神经兴奋时273 心功能衰竭时A 动脉血压升高B 中心静脉压降低C 两者都是D 两者都不是274 心脏射血能力突然增强可使A 末梢释放AchB 可引起血管舒张C 两者都是D 两者都不是276 交感缩血管神经节前纤维兴奋时277交感缩血管神经节后纤维兴奋时D 两者都不是276 交感缩血管神经节前纤维兴奋时278副交感舒血管纤维兴奋时279交感舒血管纤维兴奋时A 血管平滑肌收缩B 肾排尿量减少C两者均可D 两者均不可280血管紧张素n的作用可使281血管升压素的作用可使282醛固酮的作用可使A 收缩血管B 刺激醛固酮分泌C 两者都是D 两者都不是283肾素具有的生理作用是284血管紧张素I 具有的生理作用是285血管紧张素n具有的生理作用是286血管紧张素川具有的生理作用是A 腺苷B去甲肾上腺素C 两者都是D 两者都不是287在离体冠脉条上,能引起冠脉平滑肌舒张的是288在整体情况下,能引起冠状动脉舒张的是(四)X型题289下列关于普通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A 0期主要由Na+流引起B I期主要由Cl-内流引起C 2期主要由Ca2+内流引起D 3 期主要由K+ 外流引起290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与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相比,明显不同的是A 时程和不应期的长短B去极相电位变化的速率C 复极相有无平台期D引起电位改变的离子电流291影响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因素有A 静息电位水平B 阈电位水平C Na+通道状态D 0 期去极化的速度与幅度292 0期去极化由Na+内流引起的心肌细胞有A 窦房结P 细胞B 房室交界细胞C浦肯野细胞D 心室肌细胞293下列哪些离子的流动参与窦房结动作电位的形成A Ca2+B Na+C CI-D K+294能影响心室肌细胞0 期去极化幅度和速度的因素有A 静息电位水平B Na+通道状态D细胞外Na+浓度B Na+通道状态295 心肌组织中具有自动节律性的细胞是A 心房肌细胞B 窦房结P 细胞C 窦房结过渡细胞D 房室交界房结区细胞296 在下列各种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中,有 A 窦房结P 细胞B 心房肌细胞C 房室交界细胞D 浦肯野细胞297 和骨骼肌细胞相比,心肌细胞A 一般不出现完全强直收缩B 收缩呈全或无式C 收缩对细胞外Ca2+依赖程度大D 长度-张力曲线一般不出现降支298下列哪些时期内心肌细胞膜上K+电导不为零 A 静息期B 去极化期C 快速复极初期D 平台期299 下列哪些离子电流为起搏电流的主要成分 A 时间依赖性的 Ik 电流B 进行性增强的 If 电流C 通过L 型Ca2+通道的Ca2+内向电流D 通过快Na +通道的Na+内向电流300 与正常心室肌动作电位相比,期前兴奋所产生的动作电位 Ca2+内流参与的是C 2期Ca2+内流少D传导速度快301对心肌细胞兴奋传导速度有直接影响的是A 0 期去极化幅度和速度B 2期的长短C 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D细胞外Ca2+浓度302下列各种心肌组织中,哪些是心脏的潜在起搏点A 窦房结B房室交界C 浦肯野纤维D 心室肌303房室瓣处于开放状态的时期是A 快速充盈期B 减慢充盈期C 心房收缩期D 快速射血期304动脉瓣处于开放状态的时期是A 减慢充盈期B 心房收缩期C 快速射血期D 减慢射血期305在心动周期中室内压不断降低的时相有A 减慢射血期306房室瓣和动脉瓣都处于关闭状态的时期有A 心房收缩期B等容收缩期C快速射血期D 等容舒张期307关于第一心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 标志心室收缩开始B 音调较低,持续时间较长C 主要由房室瓣关闭产生D 在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听取最清楚308能使心肌收缩能力增强的因素有A 肾上腺素B 去甲肾上腺素C 乙酰胆碱D 腺苷309能使心肌收缩能力降低的因素有A 肾上腺素B 乙酰胆碱C 乳酸D 腺苷310下列哪些因素可使心功能曲线向左上方移动A 肾上腺素B 乙酰胆碱C Ca2+浓度升高D 乳酸浓度升高311能使血流阻力增大的因素有D 乳酸浓度升高A 血管收缩B红细胞比容增大C血液温度升高D 由湍流变为层流312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引起静脉回流受阻的原因有A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高B 中心静脉压升高C 心脏收缩力减弱D射血阻力增大313在动脉脉搏波中,可引起上升支斜率增大的是A 射血阻力减小B 主动脉瓣狭窄C 交感神经兴奋D 血管可扩张性增大314下列哪些因素可使静脉回流加速?A 从卧位到站立B 注射肾上腺素C 慢跑D 站立在水中315支配心脏的肽能神经元释放的神经肽有A 血管紧张素B 神经肽YC 血管活性肠肽D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316下列哪些心血管神经兴奋时将重新分配全身各器官的血流量A 交感缩血管纤维B 交感舒血管纤维C副交感舒血管纤维D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317下列哪些神经活动改变会使动脉血压降低A 心交感中枢兴奋性降低B 心迷走中枢兴奋性升高C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兴奋D 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兴奋318下列哪些神经有紧张性活动A 心迷走神经B 心交感神经C 交感缩血管神经D 交感舒血管神经319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心血管神经纤维有A 心交感节前纤维B心交感节后纤维C 交感缩血管节后纤维D 交感舒血管节后纤维320下列关于压力感受性反射特征的描述。
4.血液循环
4.血液循环单元测试题—血液循环一、单项选择题1.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是A.Na+的电化学平衡电位B.Ca2+的电化学平衡电位C.K+的电化学平衡电位D.Na+和K+的平衡电位E.Ca2+和K+的平衡电位2.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去极化是由A.Na+内流引起B.Ca2+内流引起C.K+外流引起D.Cl-内流引起E.以上都不是3.超常期是指A.动作电位幅值超过正常B.动作电位时间超过正常C.引起兴奋需要的刺激强度超过正常D.引起兴奋需要的刺激强度小于正常E.兴奋传导速度超过正常4.浦肯野细胞的主要起搏离子流是A.INaB.ICaC.IKD.IClE.If5.功能合胞体是指A.所有心肌细胞的胞浆互相相通而形成合胞体B.所有心肌细胞的功能都相同,故名合胞体C.所有心肌细胞的大小都相同而且彼此相通,故名D.心房、心室肌细胞的胞浆相通,故名E.心房、心室肌各自作为一个整体而同步协调收缩6. 测定中心静脉压的最佳部位是A.左心房B.右心房C.肘静脉D.右心室E.左心室7.心动周期中,从房室瓣关闭到房室瓣开放时间为A.心房收缩期B.心房舒张期C.以上全不是D.心室收缩期+等容舒张期E.心室收缩期8.心肌和骨骼肌的收缩特点不同,以下哪一点是错误的?A.两者的收缩都依赖于粗、细肌丝的结合B.两者的收缩都依赖外来神经冲动的到达C.心肌收缩对细胞外液Ca2+的依赖性比骨骼肌的要大D.骨骼肌以运动单位形式收缩,心肌呈“全或无”收缩E.骨骼肌可以产生完全强直收缩,心肌不能9.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上升最快的是:A.心房收缩期B.等容收缩期C.快速射血期D.减慢射血期E.心室舒张期10.射血分数是指:A.搏出量和每分输出量之比B.每分输出量和心室容积之比C.搏出量和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之比D.心室收缩期末和心室舒张期末容积之比E搏出量和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之比11.心指数是指A.心脏每搏输出量B.心脏每分输出量C.心脏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之比D.单位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E.单位体表面积的心搏出量12.第一心音标志着A.房室瓣开放B.房室瓣关闭C.动脉瓣开放D.动脉瓣关闭 E心房强烈收缩13.体循环和肺循环基本相同的是A.收缩压B.舒张压C.外周阻力D.心输出量E.做功量14.容量血管是指A.大动脉B.大静脉C.肺静脉D.肺动脉E.静脉系统15.交换血管是指A小动脉B微动脉C毛细血管网D通血毛细血管 E.真毛细血管16.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位于A.小动脉起始部B.微动脉起始部C.后微动脉起始部D.真毛细血管起始部E.小动脉和微动脉之间17.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是指A.小动脉B微动脉C.后微动脉 D.分支为小动脉前的动脉 E.A、B均是18.静脉容纳血量的大约A.50%~60%B.60%~70%C.70%~80%D.50%~70%E.60%~80%19.心脏的泵血过程在等容收缩期A.房室瓣开放及主动脉瓣关闭B.房室瓣关闭及主动脉瓣开放C.心室处于舒张状态D.房室瓣及主动脉瓣均处于关闭状态E.房室瓣开放及主动脉瓣开放20.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的主要方式是A.扩散B.滤过C.重吸收D.吞饮E.以上都正确21.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A.动作电位0期去极速度B.动作电位复极2期的长短C.钠钾泵的功能D.动作电位复极3期的长短E.阈电位水平的高低22.血液沿一定方向进出心脏,取决于A.心房心室依次收缩B.心室肌收缩和舒张C.心肌收缩产生压力差与瓣膜开闭状态D.心肌收缩产生压力差E.重力作用23.老年人的脉压较青年人为大,主要是由于A.老年人的循环血量较少B.老年人的心输出量较小C.老年人的小动脉弹性降低D.老年人的血液粘滞度较大E.老年人的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降低24心动周期中从动脉瓣关闭到下一次动脉瓣开放的时间相当于:A.等容收缩期B.等容舒张期C.心室舒张期和等容收缩期D.心室射血期E.心室舒张期25.中心静脉压主要反映A.外周阻力的大小B.心率快慢C.大动脉管壁顺应性的大小D.回心血量的大小E.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的大小26.影响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缩活动的主要因素是A.去甲肾上腺素B.肾上腺素C.组织代谢产物D.乙酰胆碱E.组胺27. 下列等容收缩期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心室容积不发生改变B.室内压上升速度较慢C.无血流方向D.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关闭E.三尖瓣和主动脉瓣关闭28.影响自律性最主要的因素是A.4期最大复极电位水平B.阈电位水平C.膜电位与阈电位的差距D.0期除极速度快慢E.4期自动除极速度快慢29.下列哪种物质最容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A.CO2和O2B.葡萄糖C.蛋白质D.H+E.HCO3-30心脏内自律性最高的自律组织是A.窦房结B.房室结C.房内传导组织D.房内传导组织E.房室交界31.动脉血压突然增高,使左室后负荷增加,这可引起左室A.射血期延长B.射血速度增快C.等容收缩期延长D.舒张期容积减少E.每搏输出量增多32.心肌细胞膜上的肾上腺素能与胆碱能受体分布主要是A.有α、无β、有MB.有α、有NC. 有α、有β1 、有ND.有β2 、有ME.有β1有M33.下列那种情况下,颈动脉的窦神经传入冲动会增加A.平均动脉压升高B.平均动脉压降低C.动脉血PO2升高D.动脉血H+浓度升高E.静脉血中pCO2降低34.阻力血管主要是指A.大动脉B.小动脉和微动脉C.大静脉D.小动脉E.毛细血管35.影响正常成人舒张压最主要的因素是:A.心输出量B.阻力血管口径C.血液粘滞性D.大动脉弹性E.循环血量36.平均动脉压等于A.收缩压+1/3脉压B.收缩压-1/3脉压C.舒张压+2/3脉压D.舒张压+1/3脉压E.(收缩压+舒张压)÷237.当全身小动脉狭窄时,此时动脉血压的主要表现为A.收缩压增高B.收缩压降低C.收缩压舒张压全增高,但以舒张压明显D.收缩压舒张压全增高,但以收缩压明显E.舒张压降低收缩压增高38.心脏射血能力增强,静脉回心血量就增加,其原因是A.血流速度加快B.心输出量增多C.心舒期室内压较低D.动脉血压升高E.外周静脉压升高39.反映右心室功能好坏的指标是A.心输出量B.动脉压C.中心静脉压D.脉压E.平均动脉压40. 安静时微循环中真毛细血管网的状态是A.经常关闭B.经常开放C.突然开放或关闭D.受交感神经调节E.交替开放二、多项选择题1.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半月瓣(动脉瓣)关闭见于A.等容受缩期B.等容舒张期C.射血期D.充盈期E.房缩期2.关于微循环直捷通路的正确叙述是A.血流速度较快B.可以使一部分血液迅速通过微循环进入静脉C.经常处于开放状态D.是血液和组织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E.在骨骼肌组织中较少见3.刺激心迷走神经可使A.窦房结自律性减慢B.心房肌收缩力减弱C.房室传导速度减慢D.心室肌收缩明显减弱E.房室传导阻滞4.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加强时A.静脉回心血量增加B.肾脏排钠排水减少C.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醛固酮增加D.体循环平均充盈压降低E.交感神经末梢释放递质增加5.在下述哪种情况下,心交感神经的活动会增强A.动脉血压降低时B.窦神经传入冲动减少时C.血容量减少时D.情绪激动时E.由直立变平卧时6.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A.前负荷B.后负荷C.心肌收缩力D.心率E.大动脉弹性7.心血管中枢的紧张性包括A.迷走舒血管紧张B.心迷走紧张C.心交感紧张D.交感缩血管紧张E.以上都正确8.心肌收缩强度取决于A.心肌的收缩能力B.前负荷C.后负荷D.心率E.参加收缩的肌纤维的数目9.正常心动周期中A.心房舒张期处在心室收缩期内B.心室收缩期处在心房舒张期内C.心房收缩期处在心室舒张期内D.心室舒张期处在心房收缩期内E.心室收缩在心房收缩之前10.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特点是A.适宜刺激是动脉血压本身B.兴奋时可引起心率加快C.兴奋时可使肾交感神经活动减弱D.兴奋时可使心迷走神经活动加强E.兴奋时可引起外周阻力下降11.关于心输出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左心室大于右心室B.等于搏出量×心率C.不受动脉血压的影响D.随代谢需要而增加E.与静脉回流量保持动态平衡12.可以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有:A.每搏输出量B.心输出量C.射血分数D.心指数E.搏出功13.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A.前负荷B.后负荷C.心肌收缩力D.心率E.大动脉弹性14.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有A.毛细血管血压B.血浆胶体渗透压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D.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E.淋巴回流15.中心静脉压升高,提示A.可以继续输液B.右心室输出量减少C.静脉回流量增多D.静脉回流速度慢E.应控制补液的速度和补液量16.剧烈运动时收缩压升高的原因是A.心率加快B.搏出量增加C.静脉回流量增加D.心肌初长度增加E.心肌收缩率增强17.蛋白尿或营养不良,引起的水肿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B.毛细血管血压升高C.有效滤过压升高D.组织液静水压降低E.淋巴回流障碍18.哺乳类动物迷走神经兴奋时,使心脏活动减弱的主要因素是A.最大舒张电位超极化B.阈电位与膜电位距离加大C.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减慢D.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下降E.心肌收缩力减弱19. 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的特征是A.0期去极化是由N钠离子内流引起B.窦房结细胞最大舒张电位为-70mVC.无明显的复极1期和平台期D.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比浦肯野细胞快E.阈电位(-40mV)绝对值小于浦肯野细胞20.心肌细胞快钠离子通道的特点是A.激活快,失活快B.电压依从性C.可被河魨毒素阻断D.肾上腺素可增加其通透性E.乙酰胆碱可降低其通透性三、名词解释1.心动周期2.心率3.每搏输出量4.心输出量5.心指数6.射血分数7.心力储备8.自律性9.窦性心律1 0.房-室延搁 11.动脉血压12.收缩压 13.舒张压 14.平均动脉压 15.微循环16.中心静脉压17.有效滤过压18.减压反射四、问答题1简述心肌的生理特性。
生理学血液循环大全
2.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1)心肌细胞的结构
心肌细胞直径: 正变 缝隙连接的数量和功能: 正变
(2)0期的速度和幅度: 正变 (3)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 : 正变
38
膜反应曲线左上移 位,提高传导性
39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40
(三)心肌收缩的特点
❖ 依赖细胞外的Ca++ ❖ “全或无”式收缩 ❖ 不发生强直收缩 ❖ “绞拧”作用
窦房结控制潜在起搏点的机制:①抢先占领 ②超速驱动压抑28
2、自律性活动发生的原理
所有自律心肌细胞的电活动都有一个共同 的特点-------4期自动去极化(舒张除极)
电学理论:去极化
① 内向电流的逐渐增强
+ ② 外向电流的逐渐减弱
③ 两者兼有
+
29
(1)浦肯野细胞自律活动发生的原理
浦肯野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离子流的基础
3期复极过程,通道逐步 去激活,这种K+流逐渐 减少是4期自动去极化
的重要离子基础
2)ICaCa++内流
(ICa-L) (ICa-T)
3)If内向电流的逐渐增强
(If)激活程度小,
不起主要作用
31
32
3.决定和影响心肌自律性的因素
(1)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 (2)最大复极电位 (3)阈电位水平
33
302窦房结p细胞自律活动发生的原理p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离子流的基础1ik外向k流逐渐衰减2icaca内流3if内向电流的逐渐增强if激活程度小不起主要作用3期复极过程通道逐步去激活这种k流逐渐减少是4期自动去极化的重要离子基础iicalliicatt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心血管系统名词解释1动脉2血液循环3心包腔4心传导
心血管系统(一)名词解释1. 动脉:2. 血液循环:3. 心包腔:4. 心传导系统:5. 颈动脉窦:6. 颈动脉小球:7. 静脉:8. 静脉瓣:9. 静脉角:(二)填空题1. 脉管系统由和组成,其中前者是由和组成,后者由、和组成。
2.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内侧cm处。
3. 在心的外表,分界心房和心室的标志是。
4. 心传导系统由、、及其左、右束支等组成。
心的正常起搏点是,位于与的交界处。
5. 心腔的壁可分为 3 层,由外向内依次为、和。
心瓣膜由折叠而成。
6. 心位于胸腔的内,心的下面邻接。
7. 心底朝向方,心尖朝向方。
8. 右心房上部有开口,下部有开口。
右心房的出口称。
9. 右心室的入口称,口周围有附着;出口称,口周围有附着。
10. 左心室的入口称,口周围有附着;出口称,口周围有附着。
11. 营养心的动脉有和,它们均起自。
12. 心的静脉主要经回流入右心房,它在右心房的开口称。
注入冠状窦的心静脉有、和。
13. 心包可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内侧;心包腔由和围成。
14. 从主动脉弓上发出的分支自右向左依次为、和动脉。
15. 主动脉根据行程可分为、和 3 段。
16. 供应甲状腺的动脉主要有和,前者起自,后者起自。
17. 颈外动脉的分支主要有、、和。
18. 椎动脉起自,脑膜中动脉起自。
19. 肱动脉在的内上方,内侧可触到搏动。
20. 常用于切脉的动脉是, 其部位在。
21. 掌浅弓由和吻合而成,掌深弓由和吻合而成。
22. 腹主动脉成对的脏支有、和。
23. 腹腔干由动脉发出,其主要分支有、和。
24. 肠系膜上动脉的主要分支有、、、和。
25. 供应横结肠的动脉是,分出阑尾动脉的是,并分布于26. 肠系膜下动脉的分支有、和。
27. 胆囊动脉发自。
28. 子宫动脉起自,它在子宫颈外侧走行于输尿管的方。
29. 睾丸动脉起自;卵巢动脉起自;胃短动脉起自。
30. 髂内动脉发出的主要脏支有和。
31. 常用于测量血压的动脉是动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神经调节
(nervous regulation)
2.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 (1)下丘脑:是重要的整合部位 (2)大脑、小脑参与调节下丘脑、延髓等 心血管神经元活动,能进一步使心血管活 动与机体各种行为的改变相协调。
一、神经调节
(nervous regulation)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又称减压反射(depressor reflex,buffer reflex) (重点)
生理意义:在CO、PR和血量等突然变化的情 况下,对动脉血压进行快速调节,使血压保 持相对稳定。但在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中不 起重要作用。
一、神经调节
(nervous regulation)
(1)反射弧的组成: )反射弧的组成:
①sensor: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感受的是血管壁 受机械性牵张的程度。 受机械性牵张的程度。 ②afferent fibers ③ center ④ efferent fibers ⑤ effector
(nervous regulation)
颈动脉窦内压 在正常平均动脉压 水平(约 100mmHg 100mmHg)的范 围内变动时,压力 感受性反射最为敏 感,纠正偏离正常 水平的血压的能力 最强。动脉血压偏 离正常水平越远, 压力感受性反射纠 正偏离正常水平的 血压的能力越低。
一、神经调节
(nervous regulation)
七、组织液的生成
(body fluid and its distribution)
(二)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1.毛细血管压 2.毛细血管通透性 3.淋巴循环 4.血浆胶体渗透压
七、组织液的生成
八、淋巴循环
(一)生成 1.进入淋巴管的组织液为淋巴液。 2.120ml/h,2~4L/d,是组织液向血液回流的主要辅助系统。
一、神经调节
(nervous regulation)
(2)舒血管神经纤维
部分血管同时受缩血管神经纤维和舒血管神经纤维 的支配。
一、神经调节
①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骨骼肌微动脉) ②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脑、唾液腺、胃 肠道的分泌腺和外生殖器) ③ 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 ④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
(nervous regulation)
七、组织液的生成
(body fluid and its distribution)
七、组织液的生成
2.组织液生成 压与回流压之 差称为有效滤 过压(EFP)。
(body fluid and its distribution)
EFP=(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一、神经调节
房室交界细胞AP 上升幅度和速度↓
切断交感神经时,HR如何变化? HR ↓ 切断迷走神经时,HR如何变化? HR ↑ 同时切断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时,HR如何变化? HR ↑
(nervous regulation)
一、神经调节
(3)支配心脏的肽能神经元 释放肽类递质,可参与心肌和冠状血管活 动的调节。
(nervous regulation)
(2)心迷走神经及作用 心肌膜的K+通道的开放概率↑ ③机制:Ach +M-R K
最大复极电位↑ 复极过程中K+外流↑ K 心肌细胞的兴奋性↓ HR ↓ 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 复极过程中K+外流↑ K AP时程 ↓ 心肌收缩力↓ 传导速度 ↓ 每一AP内Ca2+内流 ↓ Ach直接抑制Ca2+通道 并使肌浆网释放Ca2+↓ Ach直接抑制Ca2+通道
(microcirculation)
六、微循环
微 动 脉
后微动脉
通血毛细血管 微 静 脉 真毛细血管
动静脉吻合支 毛细血管 后微动脉 前括约肌
(microcirculation)
1.直捷通路(thoroughfare channel) 生理意义:使血液迅速通过微循环进入静脉。 2.动静脉短路(arteriovenous shunt) 生理意义:调节体温 3.迂回通路(营养通路) 生理意义:是血液和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的 场所。
六、微循环
(microcirculation)
(二)微循环的调节
真毛细血 管的开关 后微动脉与毛细血管 前括约肌的舒缩活动 局部代谢 产物的聚集
六、微循环
真毛细血管是交替开放的,且同一组织不同 部位的毛细血管也是交替开关的。 意义:使组织总血流量与组织的代谢水平相适应。
(microcirculation)
(nervous regulation)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1.心脏的神经支配 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为: 心交感神经 心迷走神经
一、神经调节
(nervous regulation)
(1)心交感神经及作用 ①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位于 T1~5,在星状神经节内换元后,其节后纤维 支配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肌 和心室肌。
一、神经调节
(nervous regulation) (三)心血管反射(cardiovascular reflex)
生理意义: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及使循环功能适应机体所处的状态或环境的 变化。
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其他
(nervous regulation)
2.血管的神经支配(真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除外) (1)缩血管神经纤维:
①其节前神经纤维末梢释放Ach,节后神经纤维 末梢释放NE。 ②血管平滑肌的肾上腺素能受体有α-R和β-R NE + α-R 血管平滑肌收缩 NE + β-R 血管平滑肌舒张 ③多数血管只接受交感缩血管神经的支配。
(nervous regulation)
(1)心交感神经及作用 ③机制:NE + β1-R GS AC激活
激活Ca2+通道 窦房结细胞 4期Ca2+内流↑ Ca2+内流↑ 房室交界 0期Ca2+内流↑ 心房、室肌细胞 2期Ca2+内流↑ 肌浆网释放Ca2+ ↑ 心肌收缩力 ↑ 胞内cAMP↑
一、神经调节
Adr + α-R 血管收缩 血管舒张 血管收缩
二、体液调节
在骨骼肌和肝的血管中,β2 -R占优势
小剂量Adr 以兴奋 β2 -R为主 大剂量Adr 也兴奋 α-R
(humoral regulation)
3.NE可与α-R(主要)、β1-R结合,但与β2-R结合 的能力较差。 在血管:
NE + α-R 血管收缩,PR ↑ 正性变时作用 正性变力作用 BP ↑ HR ↑
(三)血液和组织液的物质交换
组织 细胞
六、微循环
组织液
血液
主要方式:扩散、滤过和重吸收、吞饮
(body fluid and its distribution)
(一)组织液的生成
1.其生成与回流决定于四种力量:
毛细血管压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组织液静水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滤过力量 (生成压) 重吸收力量 (回流压)
一、神经调节
(nervous regulation)
缺氧 PCO2 PH ↓
(+) 颈动脉体
一、神经调节
主动脉体
窦神经 迷走神经
孤束核
心血管中枢 呼吸中枢
交感缩血管紧张↑ 呼吸加深加快
血管收缩 HR ↑ 间接使 CO ↑ PR ↑
BP ↑
(nervous regulation)
3.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二)淋巴液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1.组织静水压与毛细淋巴管间压力差是生成动力。 2.肌肉收缩与舒张、相邻动脉搏动、外力压迫均可影响淋 巴回流。
(三)功能
1.回收蛋白质,运输营养物质,调节体内液体平衡。 2.消除组织中的红细胞、细菌、异物功能。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regulation of cardiovascular activity)
一、神经调节
(nervous regulation)
(2)反射效应
BP↑ 动脉壁受牵张的程度↑ 颈动脉窦、 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发放冲动↑ 窦神经 迷走神经 延髓孤束核
C1区(-) A1区(+) 心迷走中枢(+)
一、神经调节
心缩血管交感紧张↓ 心交感紧张↓ 血管舒张,PR ↓ BP ↓
心迷走紧张↑
HR ↓、F ↓ 、CO ↓
一、神经调节
(nervous regulation)
(1)心交感神经及作用 ②心交感神经兴奋时:
节前纤维末梢释放Ach + N1-R
(节后神经元膜上)
一、神经调节
节后神经纤维末梢释放NE + β1-R
(心肌细胞膜上)
心率↑(正性变时作用) 房室交界的传导速度↑ (正性变传导作用) 心房肌、心室肌收缩力↑ (正性变力作用) CO ↑
1.属于儿茶酚胺类。血中的Adr和NE主要来自肾 上腺髓质。 2.Adr:可与α-R、β-R结合 (1)在心脏: Adr+ β1-R 正性变时作用 正性变力作用 HR ↑ CO ↑
二、体液调节
(humoral regulation)
(2)在血管,Adr的作用取决于血管平滑肌上α-R、β-R 的分布。 在皮肤、肾脏、胃肠道等器官的血管平滑肌 上, α-R在数量上占优势
动脉端: EFP=( +15)-( +25)= =(30+ )-( )-(10+ )= )=10mmHg =( 静脉端: EFP=( +15)-( +25)=- =(12+ )-( )-(10+ )=- )=-8mmHg =( 故血浆成分由毛细血管动脉端滤出而生成组织 液。 组织液中90%由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入血液, 10%流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由淋巴循环 入体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