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正义感培养论文
培养孩子的社会正义感和公平意识
培养孩子的社会正义感和公平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孩子的社会正义感和公平意识的重要性。
社会正义感和公平意识是人们对社会价值观和道德原则的认知和理解,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正义感和公平意识。
一、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初环境,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的社会正义感和公平意识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家长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公平待人的重要性。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1. 倾听和尊重:家长应该倾听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尊重他们的选择和权利,让孩子感受到平等和公正。
2. 示范行为: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他们应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展示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
3. 分享资源: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分享,让他们懂得与他人共同分享资源和机会,而不是独占和垄断。
4. 正义教育:家长可以通过故事、绘本和电影等媒介来教育孩子正义和公平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对与错,什么是公平和不公平的行为。
二、学校教育除了家庭教育,学校也对培养孩子的社会正义感和公平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教育应该贯穿于各个学科和教学活动中,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1. 知识教育:学校应该在正式课程中加入关于社会正义和公平的知识,让孩子们了解社会问题的发生和解决途径。
2. 课堂讨论: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正义和公平话题的探讨中来,培养他们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社团活动:学校可以设立社会实践或义工社团,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问题和不公平现象,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正义感。
4. 举办讲座和研讨会:学校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和社会活动家来开展讲座和研讨会,让孩子们了解社会问题的背后原因和解决方案。
三、社会环境除了家庭和学校,社会环境也对孩子的社会正义感和公平意识产生影响。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1. 互助共享:社会应该营造一个互助共享、感受公平的氛围,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
培养小学生的公平意识和正义感
培养小学生的公平意识和正义感公平意识和正义感是培养小学生品德素养的关键要素,对于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公平和正义的观念被视为社会进步的基石,因此,通过教育引导和培养小学生的公平意识和正义感,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公平竞争,增强社会责任感,并最终成为拥有健全人格的公民。
本文将从教育方式、课程设计和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等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公平意识和正义感。
一、教育方式教育方式是培养小学生公平意识和正义感的基础。
教师应该扮演着榜样的角色,注重以身作则。
首先,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公平,对待每个学生都要一视同仁,不偏袒任何一个学生,确保公正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去展示自己。
其次,教师要以案例分析和道德教育为手段,引导学生认识不公平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正义的内涵和重要性。
最后,教师要定期组织学生的讨论活动,引导他们分享公平和正义的故事,培养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关注并维护公正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培养小学生公平意识和正义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和教师应该将公平和正义的理念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人物对公平和正义的坚守;在数学课上,可以设计公平竞赛的题目和活动,让学生体验公平竞争的重要性;在社会课上,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上的不公平事件,引导学生思考正义与公平的关系。
通过跨学科的课程设计,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和正义感。
三、日常行为习惯养成培养小学生的公平意识和正义感不仅要在课堂中进行,还要从日常行为中引导和培养。
首先,学校应该建立公平的评价制度,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和决策,并给予每个学生公正的评价。
其次,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合作,通过展开公益活动、讲述公平和正义的故事等方式,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机会见证和体验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性。
最后,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强调公正待人的行为准则,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关爱弱者,并在他们面对不公平现象时能够勇于正义,勇于维护公正与正义。
培养学生的公平与正义观念
培养学生的公平与正义观念公平与正义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也是我们在教育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品质之一。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学生中培养公平与正义观念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
他们应该在课堂上遵循公正原则,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并且处理学生之间的纠纷和冲突时要公平公正。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正义感。
通过讲授公平正义的故事、例子和案例分析,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意识到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性。
其次,学校应该创造一个公平正义的教育环境。
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庭,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正义的力量;同时,在学校中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奖励和惩罚制度,使学生们明白只有公正才能被认可和回报。
第三,家庭也是培养学生公平正义观念的重要因素。
家长应该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的公平意识。
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一些小任务,例如分配家务或零花钱,让孩子学会公平的分配资源;另外,家庭中父母的行为也会对孩子产生影响。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们的榜样,让他们看到公平正义在家庭生活中的体现。
最后,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也是培养学生公平正义观念的重要途径。
学校和家庭可以共同参与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学生的表现和进步情况,并共同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公平和正义观念。
另外,学校还可以邀请家长参加一些公平正义的活动和讲座,增加家长们对这一价值观念的了解和认同。
总之,培养学生的公平正义观念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校的创设和家庭的参与,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公平正义的意义,从而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只有在公平正义的指引下,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
关于培养青少年纯净灵魂和正义感的作文
关于培养青少年纯净灵魂和正义感的作文As young people grow up in today's society, it is essential to cultivate a pure soul and a sense of justice.随着当今社会青少年的成长,培养纯净的灵魂和正义感至关重要。
To begin with, young people should be exposed to positive influences that help them develop a strong moral compass. This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exposure to literature, art, and music that promote moral and ethical values.首先,青少年应该接触到有助于他们建立坚定道德准则的积极影响。
这可以通过接触宣扬道德和伦理价值观的文学、艺术和音乐来实现。
Furthermore, parents and guardians should play a crucial role in shaping the moral development of young people. By setting a positive example and providing guidance, they can instill a sense of right and wrong that will guide young people as they navigate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modern world.此外,家长和监护人在塑造青少年的道德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树立积极榜样和提供指导,他们可以灌输一种是非观念,指导青少年在应对现代社会复杂性时找到方向。
培养小学生的公平观念与正义感
培养小学生的公平观念与正义感在当今社会,公平观念和正义感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和价值观,对于每个人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培养小学生的公平观念和正义感,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校和社会中获得成功,还能培养他们成为具有思考和判断力的公民。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们的公平观念和正义感。
一、教授平等和尊重的概念要培养小学生的公平观念和正义感,首先要教授他们平等和尊重的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案例分享等方式向学生传达平等和尊重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无论是种族、性别、宗教还是社会地位。
二、通过游戏和活动体验公平通过游戏和活动,可以让小学生亲身体验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团队游戏,鼓励学生合作、分享和公平竞争。
同时,在游戏中引导他们思考公平竞争的意义,并帮助他们理解公平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
三、启发学生关注社会公正问题培养小学生的公平观念和正义感还包括启发他们关注社会公正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身边的不公平现象,并让他们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区,并引导他们观察社区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然后引导他们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可以增强对公平和正义的认识和理解。
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参与公益活动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公平观念和正义感。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公益活动,比如义卖活动、志愿者服务等,鼓励学生参与其中。
通过这样的参与,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公益活动的意义和快乐,同时培养他们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五、教授法律知识和伦理道德教授小学生基本的法律知识和伦理道德,并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遵守法律,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公平观念和正义感。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判断和行为。
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在培养小学生的公平观念和正义感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以身作则地展示公正和正义的行为,并与孩子一起讨论和反思社会问题。
培养小学生的公平意识和正义观念
培养小学生的公平意识和正义观念公平意识和正义观念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观念,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当今社会中,诸多不公平和不正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公平意识和正义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教育、家庭、校园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公平意识和正义观念。
一、教育篇教育是培养小学生公平意识和正义观念的首要途径。
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阵地,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和正义观念。
在教育实践中,学校应加强思政课程的编排,注重开展相关正直和公平的教育活动。
例如,可以选择相应的教材,引导学生学习正直的典型事迹和公平的案例,通过讲解、分析和反思,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让他们亲身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感受到公益事业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家庭篇家庭是培养小学生公平意识和正义观念的第二重要场所。
孩子的性格和价值观很大程度上是在家庭中形成的。
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公平意识和正义观念。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观察周围环境,教育他们分辨好坏是非,以及正义和不正义的事物。
同时,家长也要做到言传身教,做一个榜样,孩子才能更好地接受和学习。
此外,家庭中的教育资源也是培养公平意识和正义观念的重要渠道。
家长可以选择一些有关正义和公平的好书给孩子阅读,引导他们理解公平和正义的内涵,明白公正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孩子们能够积累相关知识,增加对公正和正义的认识和理解。
三、校园篇校园是学生们成长的另一个重要环境,学校应该积极创造公平正义的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监督与制度规范等手段,确保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公平对待。
比如,可以设置学校纪律委员会,定期组织班级讨论,让学生们对于公平和正义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思考。
同时,学校要注重奖惩机制的建立,通过表扬和奖励对遵守公平原则和持有正义观念的学生进行鼓励,并对违反公平原则和缺乏正义观念的学生进行惩罚,让学生明白公平意识和正义观念的重要性。
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如何培养正义感与同理心
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如何培养正义感与同理心在当今社会中,道德教育被认为是培养孩子们品德、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正义感和同理心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正义感使他们能够分辨是非、公正与不公正的事物,而同理心则帮助他们理解并关心他人的感受。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正义感与同理心。
教师的角色教师在塑造小学生的道德观念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并通过自己的行为传递正义感和同理心的价值观。
例如,当学生面临冲突或不公正的情况时,教师应该及时介入,引导他们辨别问题的正义性,并鼓励他们为正义发声。
同时,教师还应该通过讲述具有道德启示的故事、演示与同学的互动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同理心。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正义感和同理心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道德教育时,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
例如,通过讨论个案和情境,引导学生考虑不同观点和利益冲突,从而培养他们的正义感。
同时,提供一些具体例子,让学生亲身感受他人的痛苦和快乐,从而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培养小学生正义感和同理心的一种互动方式。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并从中体验问题的复杂性。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立场和需要,并通过模拟解决冲突的方法来培养正义感和同理心。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培养小学生正义感和同理心方面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并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共鸣的故事,让他们感受他人的情感和需求,从而培养同理心。
同时,父母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树立榜样,以身作则,传递正义感的价值。
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培养小学生正义感和同理心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社区服务或公益活动。
通过这些实践,学生能够了解社会问题,感受他人需要帮助的现实情况,进一步培养正义感和同理心。
评价方法在教育过程中,评价方法也应该适当地调整,以衡量学生的正义感和同理心的发展程度。
关于培养青少年纯净灵魂和正义感的作文
关于培养青少年纯净灵魂和正义感的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你们有没有想过,一个人为什么要培养纯净的灵魂和正义感呢?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里,四周环境优美,人与人之间也相处融洽。
可是偶尔也会发生一些让人不开心的事情,比如有人欺负弱小、占别人便宜,或者说一些伤害别人的话语。
当这种事情发生时,我们内心就会感到非常难过和生气。
因为我们都希望每个人都能友善相待,互相尊重,共同维护我们美好的生活环境。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我们要从小就培养纯净的灵魂。
什么叫"纯净的灵魂"呢?就是心地纯善、没有恶意的灵魂。
比如,当看到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会真心希望对方能够解决问题;当别人开心的时候,我们也会由衷地为他高兴。
总之,纯净的灵魂里充满了善良、友爱、宽容和同情心。
其次,我们还要培养正义感。
正义感就是对是非曲直有一种敏锐的判断力,看到不公平的事情就会感到愤怒,看到善良被伤害就会感到悲哀。
有了正义感,我们才不会在面对不公平的事情时袖手旁观,而是会勇敢地站出来,为弱小无助的人发出声音。
培养纯净灵魂和正义感,我们需要从小做起。
比如,在家里,爸爸妈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为给我们树立良好的榜样。
在学校里,老师要多给我们讲一些鼓舞人心的故事,激发我们内心的正能量。
我们同学之间也要互相关爱,如果看到有人做错事情,要勇于指出来,而不是视而不见。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从小就用善良、正直的品德修养自己的心灵,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就像一颗种子,只要我们用心培育,它就能长成参天大树,给世界带来阳光和希望。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用纯净的灵魂和正义感照亮整个世界!篇2培养纯净灵魂和正义感你们好,我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培养纯净灵魂和正义感的一些想法。
首先,什么是纯净的灵魂呢?我理解纯净的灵魂就是一颗善良、正直、无私的心。
拥有纯净灵魂的人,他们的内心充满着光明和善意,他们时刻以真诚、宽容、友爱的态度对待他人。
培养小学生的公平意识与正义感
培养小学生的公平意识与正义感在培养小学生的公平意识和正义感方面,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公平意识和正义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品质,它们不仅有助于孩子们在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相处,还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论述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公平意识和正义感。
首先,父母与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的公平意识和正义感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通过在家庭中树立榜样和建立秩序,父母可以向孩子们灌输公平和正义的观念。
家庭中的资源分配要公正合理,父母要注重不偏不倚地对待每个孩子,在分配物品、奖惩制度等方面都要公平公正,让孩子明白公平对待他人的重要性。
其次,学校和教师的角色也十分重要。
学校应该建立公平的教育环境,对学生进行公正的评价和奖励。
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竞争,教育他们要尊重他人的努力和成就。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小组活动、合作学习等形式,培养学生们合作共赢的精神,让他们明白一个团队的成功离不开每个人的贡献。
除了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社会环境也对培养小学生的公平意识和正义感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的多样性为孩子们提供了学习和尊重不同观点的机会。
社会活动和组织可以让孩子们认识到公平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
此外,媒体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公平的价值观念,鼓励他们正义地对待他人。
同时,教育者还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公平意识和正义感。
例如,可以通过故事、文学作品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公平与不公平的情境,并分析其原因和结果。
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或讨论小组的形式,探讨正义感与公平意识在不同情境下的运用。
此外,教育者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公平对弱势群体的意义,激发他们奉献他人的愿望。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公平意识和正义感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任务,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父母要在家庭中树立公平的价值观念,学校要提供公正的教育环境,社会要为孩子们提供正义和公平的示范。
培养小学生的公平意识与正义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培养小学生的公平意识与正义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当代社会中,培养小学生的公平意识与正义感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这些价值观和心理素质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对他们的人格形成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教育的角度探讨培养小学生公平意识与正义感的关键。
一、培养教师的正义心理意识教育是塑造儿童心灵的重要渠道。
教师担负着教导和引导学生的责任。
要使小学生具有公平意识与正义感,首先教师本身就要具备这样的素质。
教职人员应以身作则,亲身示范,建立起正义的教育氛围。
教师要公正对待每个学生,不偏袒任何一方,秉持公平原则给予赞扬和批评。
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了正义心理意识,才能精心引导、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与正义感。
二、创设公平的教育环境学校应该是一个公平的地方,教育环境的创设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公平意识与正义感至关重要。
首先,学校要建立公正的规则,并严格执行。
这些规则应以公平、公正为核心价值,让学生了解到公正对于一个团体和社会的重要性。
其次,学校应该注重教育的平等机会,不分贫富、不分性别、不分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平等的条件下发展自己的潜能。
再者,学校要加强对欺凌行为的打击力度,让学生知道任何欺凌行为都是不公正的,违背了公平原则。
三、开展公平意识与正义感教育活动教育活动是培养小学生公平意识与正义感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课程、主题活动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公平问题。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实地参观,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差距,从而培养他们对公平的认知和追求。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模拟法庭、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理解正义的意义和价值。
四、家庭的角色家庭在培养小学生公平意识与正义感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育者,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影响深远。
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对公平和正义的敏感性,从小事做起。
例如,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参与公益活动,帮助弱势群体,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从而培养他们的公平意识与正义感。
培养小学生的公平意识与正义观念
培养小学生的公平意识与正义观念公平意识和正义观念是培养孩子们健全人格和良好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实社会中,公平和正义的观念被广泛认可为一种基本道德和社会价值。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公平意识与正义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公平意识和正义观念。
首先,教师在学校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应成为孩子们公平意识和正义观念的榜样,通过自己言行的一致性来教导学生。
例如,当面对学生之间的纷争或不公平待遇时,教师应采取公正的态度,并帮助学生理解公平与正义的重要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讨论或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以加深他们对公平和正义的理解。
其次,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和正义的学习环境。
学校可以制定一系列公平和正义的规则,并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公平的待遇。
通过倡导公平竞争、公平评价和公正分配资源等方式,学校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公平意识和正义观念。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不公平现象,从而激发他们对公平和正义的思考。
此外,家庭教育也是培养小学生公平意识和正义观念的重要途径。
父母可以通过引导孩子与人分享、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理解和感同身受等方法,让孩子体会到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性。
此外,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一些具有强烈公平意识和正义观念的电影或纪录片,促进孩子对公平和正义的思考和理解。
同时,社会的参与也非常重要。
社会各界可以发起一些相关的宣传活动,通过媒体、讲座、展览等途径向公众宣传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性,并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将为小学生的公平意识和正义观念的培养提供更大的助力。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公平意识和正义观念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教师、学校、家庭以及社会都有责任共同努力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只有在一个注重公平和正义的环境中,我们的孩子们才能够成为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并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培养孩子的公平心和正义感
培养孩子的公平心和正义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公平心和正义感是非常重要的。
公平心和正义感不仅是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塑造孩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公平心和正义感。
一、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环境,也是孩子性格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
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公平心和正义感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家长应成为孩子的榜样。
家长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一致,展现出公平正义的行为模范。
例如,公平地对待不同性别、年龄、能力的家庭成员,不偏袒一方,不以身份地位作为评判标准。
其次,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分享和合作意识。
通过与兄弟姐妹或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学习,让孩子学会分享和合作,体验到公平与正义的重要性。
同时,家长要及时纠正孩子的自私行为,引导他们关心他人的感受,培养善于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此外,家长要注重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权利意识。
家庭是孩子了解权利和义务的最佳场所,家长应该主动传授给孩子社会公德、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引导他们正确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益。
只有孩子了解了权益的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二、学校教育学校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场所,培养孩子公平心和正义感的任务也落在了学校教育的肩上。
首先,学校应重视公平正义的教育。
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公平心和正义感,引导学生学会公平对待同学,了解和尊重不同个体的差异。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与公平正义有关的活动,如模拟法庭、班级民主评议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刻体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性。
其次,学校要引导学生开展公益活动。
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学生能够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培养出乐于助人、关心社会的正义感。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志愿者服务队或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力量可以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最后,学校可以开设公平正义相关的课程。
如社会伦理课、公民教育课等,让学生了解社会公平正义的含义和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培养小学生的公平意识和正义感
培养小学生的公平意识和正义感公平意识和正义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在平等、公正的环境中,小学生才能培养出对他人的尊重、关心与帮助的正确价值观。
本文将从教育环境、家庭教育和校园文化三个方面探讨培养小学生公平意识和正义感的方法。
一、教育环境在教育环境中,教育者应当以身作则,树立公平正义的典范形象。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每个学生的平等对待。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鼓励每个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其次,在教育评价中,要建立公正的标准和机制。
尽量减少人为的主观评价,采用客观公正的评价方式,使每个学生获得公平的待遇和机会。
同时,教育者还应当注重教育公平意识和正义感的培养。
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公平和正义的概念,并在实践中落实到行动中。
二、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性格形成和价值观培养的重要场所。
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公平意识和正义感。
首先,家长应当在家庭中给予孩子公平的待遇。
不偏心对待子女,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和权益。
其次,家长要示范公平正义的行为。
做到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什么是公平和正义。
最后,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和孩子共同探讨和思考公平和正义的问题。
通过讨论,帮助孩子理解和感知到公平意识和正义感的重要性。
三、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培养小学生公平意识和正义感的重要环境。
学校应当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一个公正公平的学习氛围。
首先,学校要倡导平等对待,杜绝校园欺凌和歧视行为。
建立有效的制度和机制,对于违反公正原则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和处理。
其次,学校要注重教育活动的公平性。
组织各类比赛、评比等活动时,要制定明确的规则,公正评选、公平对待每个参与者。
最后,学校要倡导团结互助的校园文化。
通过开展志愿活动、互助行动等,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总结起来,培养小学生的公平意识和正义感需要从教育环境、家庭教育和校园文化三个方面切入。
培养小学生的公平与正义观念
培养小学生的公平与正义观念在现代社会中,公平与正义是我们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成年人,我们有责任培养小学生对于公平和正义的正确理解和观念。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对于公平与正义观念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公平与正义观念。
首先,教育机构和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公平和正义。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和讨论各种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公平和正义的概念。
例如,在教授数学课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公平的分组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其中。
同时,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些有关公正审判和平等待人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公平和正义,并将其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其次,教育机构和教师应该倡导积极的行为规范。
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对于培养其公平与正义观念至关重要。
学校和教师可以制定明确的行为准则,并与学生和家长共同制定一套公平与正义的行为标准。
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关于公平和正义的活动,比如角色扮演或辩论赛,让学生亲身体验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性。
此外,培养小学生公平与正义观念还需要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途径,其中包括了对公平和正义的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举办道德教育讲座或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公平与正义对社会的重要性。
学校还可以开设专门的道德课程,让学生学习公平和正义的相关知识,了解它们在社会中的应用,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分析。
除此之外,家庭教育也应该在培养小学生的公平与正义观念上发挥积极作用。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做到公平对待兄弟姐妹和邻居朋友,并与孩子们一起参与公益活动,增强他们的公平和正义意识。
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在家中培养孩子们的公平和正义观念,还可以与学校的教育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公平与正义观念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
通过课堂教学、积极的行为规范、道德教育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培养,我们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公平与正义观念,并将其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培养公正的学生观
培养公正的学生观在当今社会中,公正是我们十分重视的一个品质。
作为学生,培养公正的学生观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培养公正的学生观。
首先,要培养公正的学生观,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教育学生要遵守公平公正的原则,尊重他人的权益,并且努力做到公正公平。
学生应该学会去珍视每一位同学的特点和长处,对待每一个人都要公正客观,不要因为个人好恶而对待不同的人产生歧视。
其次,要培养公正的学生观,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正义感。
学生应该学会独立思考,分清是非曲直,用理性的眼光看待事物。
同时,要强调公正正义的重要性,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权力,不偏袒任何人,坚决维护公正和公平。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辩论赛、模拟法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敏锐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分析问题时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
此外,要培养公正的学生观,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团队合作是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于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在团队中,学生应该学会公正地分配任务和资源,不偏袒任何一方。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能够培养公正观念,理解公平分配和合理竞争的重要性。
最后,要培养公正的学生观,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媒体素养。
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
媒体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是媒体也存在一定的偏见和误导性。
学生应该学会辨别媒体报道中的信息真伪,培养对媒体的批判思考能力,不盲从跟风,能够客观公正地对待各类信息。
总结起来,培养公正的学生观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判断力和正义感、注重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培养批判思维和媒体素养,我们可以逐渐培养出更加公正的学生观。
相信只有在公正观的引领下,我们的未来才能更加美好。
培养学生的公平与正义观念
培养学生的公平与正义观念在当今社会中,公平与正义观念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公平与正义观念是道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
因此,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公平与正义观念方面具有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公平与正义观念。
首先,学校应该注重课堂教育的公平性。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公平的课堂环境可以激发学生对公平的认同感。
教师应该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偏袒任何一方,避免将自己的偏见或个人情感带入评价和奖惩过程中。
课堂上的活动和讨论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不同声音,注重培养学生包容和尊重他人的品质。
其次,学校应该注重社会实践的体验。
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公平与正义观念的重要手段。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社会不平等的现象,感受到不公正对待的痛苦,进而培养起关心社会公平的观念。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访问社区、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等,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感知社会的百态和不平等现象,从而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意识。
另外,学校应该注重道德教育的渗透。
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公平与正义观念的根本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团活动等渠道,将公平与正义的观念融入到各个方面。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公平与正义的含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注重学校规章制度的公正性和公平性,鼓励学生以诚实守信、友爱互助的精神相处;在社团活动中可以组织一些关于公平与正义的讨论或辩论赛,培养学生的辨析和表达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来促进学生公平与正义观念的培养。
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保障教育公平的基础。
学校应该注重资源的公平分配,不断提高教育公平的水平。
例如,学校可以建立奖助学金制度,资助经济贫困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水平,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优化学校设施和教育技术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
培养小学生的公平意识与正义感
培养小学生的公平意识与正义感公平与正义是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价值观念,而培养小学生的公平意识与正义感更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文将从教育方法、家庭环境和社会影响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公平意识与正义感。
一、教育方法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公平意识与正义感。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和发掘每个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不偏袒任何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公平和正义的存在。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国家法律和法规,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情境化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公平和正义的意义,培养他们的公正判断能力。
二、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公平意识与正义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平等的关爱,不偏袒一个孩子,让孩子体会到公平的原则。
同时,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传递正义的价值观念,例如与孩子讨论社会公平正义的话题,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事物,培养他们的正义感。
此外,父母还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公益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帮助他人的意义,培养公平意识与正义感。
三、社会影响社会环境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公平意识与正义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组织和媒体可以通过举办公益活动、播放正能量的影视作品等方式,引导孩子关注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同时,社会应该加强对不平等待遇和不公正行为的谴责和惩处力度,让孩子认识到公平与正义的重要性以及不公平行为的严重后果,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总结起来,培养小学生的公平意识与正义感需要从教育方法、家庭环境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入手。
教师、家长和社会都有共同责任,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注重对公平和正义的教育引导,培养他们做一个有公平意识、正义感的社会公民,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如何培养孩子的公平意识与正义感
如何培养孩子的公平意识与正义感公平意识和正义感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孩子具备了公平意识和正义感,他们能够客观公正地对待他人,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权益,并愿意为社会和他人的利益奉献心力。
然而,这样的品质并非天生具备,而是需要我们作为父母和教育者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途径来培养。
本文将从教育原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公平意识与正义感。
一、教育原则的重要性教育原则是培养孩子公平意识和正义感的基石。
首先,父母和教育者应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孩子会模仿大人的行为,所以作为父母和教育者,我们要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做一个公正正直的人,以身作则。
其次,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公正思维。
通过让孩子参与公正的决策过程,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使他们懂得如何去公正地对待他人。
最后,我们要给孩子正确认识和认识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论背景和能力的差异,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益。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学习正义和公平的最初场所,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公平意识和正义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建立一个公平的家庭环境非常重要。
父母要公平对待每个子女,不偏心,不偏私,不产生“公正而不平等”的局面。
其次,进行公正的奖惩制度培养孩子公平意识。
当孩子犯错或者有不当行为时,父母应当坚持公正原则进行相应的奖惩,不偏袒任何一方。
同时,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个合理的解释,让他们明白公正的重要性。
最后,给予孩子合理的自主决策权。
父母可以在一些日常生活的事情上给孩子一定的决策权,鼓励他们做出公正的决策,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三、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是孩子成长和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孩子公平意识和正义感的重要阵地。
首先,学校应当注重公平教育。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公平对待,不偏袒任何一方,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机会和待遇。
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公正行为的教育,例如通过开展公平意识和正义感的相关主题班会、讲座等活动,增加学生对这些品质的认识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公正与正义观念
培养学生的公正与正义观念在当今社会,公正与正义是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重要观念之一。
公正与正义不仅是道德的基石,也是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从教育的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正与正义观念。
一、秉持公正的教育理念公正与正义观念的培养始于教育。
教育者应该在课堂与校园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正态度。
首先,教育者应以身作则,展现自身公正与正义的行为。
他们应坚守教育的道德底线,不偏袒、不歧视,对待每个学生都要平等对待。
其次,教育者应依据事实与理性,教授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判断事情的公正与正义。
例如,在历史课上,教育者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上的公正与正义事件,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加深他们对公正与正义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公正与正义观念需要引导他们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应当具备批判思维的能力,不盲从、不轻信,以理性和公正的态度看待问题。
教育者可以通过开展辩论赛、讨论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与同学们的观点交流和辩论,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公正与正义的观念。
三、建立公正与正义的校园文化学校作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场所,应该建立一个公正与正义的校园文化。
这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方式实现。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协助有需要的群体,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公正与正义观念,还可以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社会公正与正义领域的专家或者学者来校园开展讲座,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中的公正与正义问题,扩大他们的视野。
四、引导学生参与公正与正义实践为了培养学生的公正与正义观念,我们还应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的公正与正义实践。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一些公益组织,如关注环境保护、帮助贫困学生等。
通过亲身参与,学生可以亲眼目睹社会中的不公与不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公正与正义的重要性。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社会调研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各种不公正现象的产生原因,培养学生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正义感培养论文美国法律哲学家埃德加博登海默花费了三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他的法理学著作《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这本书是他作为综合法理学派代表人物的集大成之作,也是迄今为止法学界最具影响力的一部法理学名著,所以作为我们学法学理论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把它作为首选必读的书籍之一。
此书的翻译者是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邓正来先生,他当时翻译此书的首要目的是为中国法学的重建做一些知识上的基础工作,的确如此,此书为我们把握西方众多法理学学派的观点和内容,从而达到对法理学的客观全面的认识提供了难得的智力支持。
全书除前言部分外,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法律哲学的历史的沿革出发,描写了自古希腊和古罗马到当代西方法律思想方面各时期代表人物的理论观点,所以作者命名为法律哲学的历史导读。
第二部分提出了综合法理学的一些基本命题(例如正义、秩序等),从而深刻把握与分析法律的性质与作用。
第三部分是对法律渊源和法律技术作了专题探讨。
最后还附加了博登海默的一篇论文《美国法律哲学的新走向》,让我们对美国的法律哲学有所了解。
所以,这部著作充分体现了博登海默的综合法理学(syntheticjurisprudence)主张,书中并没有对法律的基本概念进行描述,而是把焦点聚集在对法理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资料收集方面以及法律的性质与作用方面的内容。
从全书的结构可以看出,第二部分法律性质和作用是本书的核心和主体部分,第一部分法律哲学的历史导读是第二部分的前提,它为第二部分提供了基础条件,第三部分法律的渊源和技术是第二部分的引申内容,没有第二部分就不会有第三部分的存在。
另外,博登海默还在1962年的前言中写道:“我在撰写此书时认为,由于出版此书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教学,因此,把对伟大的法律思想家们所作的贡献的评价留作课堂讨论也是更为恰当。
”综观来看,本书更适合作一本法学教科书,因为其知识含量丰富,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各个章节清晰易懂,层层深入,丝丝入扣,为我们更好的学习法理学知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更是我们走向西方法理学的入门通道之一。
一、对本书结构的分析我们知道这本书的正文分为三大部分,每一部分都可自成体系。
不过看似毫无联系的三个部分,实际上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先是作者客观的描述了法理学各个学派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然后综合运用各种论证方法来阐述法律的性质与作用,最后帮助读者去了解法律的来源和技术。
(一)对第一部分的分析对于第一部分,博登海默按时间顺序把西方法律思想发展的进程分为九章,初次对这九章的内容进行阅读时,本人感觉西方法学思想的流派太多了,并且每一个流派的观点也不竟相同,理解起来有些吃力,单独来看这些法学流派对法律思想的阐释和论证,它们的确像一座无法进入的迷宫,到处都是陷阱,难以选择、令人迷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主要是本人对有些法学流派的观点还是存在理解上的疑惑。
总的来说,第一部分会有混乱而无绪的感受。
后来本人对第一部分多次进行阅读和查找相关法学家的资料和当时的历史背景,经分析思考后发现,要想读懂每个法学流派的观点必须结合他们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认真研读,区分每个观点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总结学派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能容易的了解这个时期为何产生这种学派了,也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从整体上把握作者描写第一部分的用意。
首先,书中谈到古希腊先哲们对自然与社会现象有着非凡的哲学洞察力,希腊人对自然、社会和社会制度所做的彻底且基本的分析而成为西方世界的哲学先师,与此同时,希腊哲学也成了人们考察这个世界哲学的一个显微镜,所以本书从古希腊的法律理论说起,当时的理论代表人物首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在《共和国》中对国家进行了定义,他认为国家乃是一个行政国家,它是依靠最出色的人的自由智慧来管理,而不是依凭法治来管理。
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却不同意他的观点,认为“相对于一人之治来说,法治更为可取,法律……可以被定义为‘不受任何感情因素影响的理性’。
”其次,博登海默接下来介绍了德国的先验唯心主义,历史法学与进化论法学。
历史法学是谈及的重点,书中指出欧洲的理性主义和自然法学在法国1789年大革命时期达到了顶峰,但在德国和英国这两个国家特别抵制这种自然法思想的传播,立基于历史和传统的保守思想开始广为宣传,进而反对从思辨的角度建立自然法的企图,所以历史法学这一理论在德,英两国产生与发展开来。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萨维尼,他主张:“法律深深的植根于一个民族的历史之中,而且其真正的源泉乃是普遍的信念、习惯和‘民族的共同意识’。
它随着民族的成长而成长,随着民族的强大而强大,最后随着民族的消亡而消亡。
”可以得出历史法学派认为法律是由“民族精神”决定的,强调理性不及,认为法律制度具有显著的民族特性。
本人认为历史法学派有它的局限性,正如博登海默总结了历史法学派在丰富法律知识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它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其中之一就是没有充分地认识到法律中的理性因素。
最后,书中还介绍了功利主义、分析实证主义、社会学法学和法律现实主义,我们着重了解分析实证主义,书中指出它在分析法理学中表现得极为突出,此书把分析实证主义(analyticalpositivism)定义为把某种等定的法律制度作为其出发点,并主要通过归纳的方法从该法律制度中提取出一些基本的观念、概念和特点,将它们同其他法律制度中的基本观念、概念和特点进行比较,以确定某些共同的因素。
分析实证主义包括一种纯粹法学理论,汉斯凯尔森是其代表人物,他极大地夸大了法律作为一种外在强制体系的特点,总之,法律实证主义的特征就是重视法律的形式和结构,而不是它的道德与社会内容;就是考察法律制度,而不考虑其间的法律规范是否正义,所以博登海默在小结时指出分析实证主义的缺陷在于极力排除法律中价值判断的内容,而这注定是行不通的。
第一部分博登海默把西方的法律思想发展历程贯穿一通,他的这种法律思想的介绍在很大程度上是客观描述的,几乎没有对其进行任何评价,只是在结论性意见一节,他在肯定历史上的各法学流派优点的基础上,也比较实事求是的分析了历史法学派和实证分析主义的缺陷。
其实每个法学流派的存在都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与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他们所关注的是他们那个时代所关注的问题,但这又成就了他们不朽的理论思想。
所以博登海默总结比喻到:“法律是一个带着许多大厅、房间、凹角、拐角的大厦,在同一时间里想用一盏探照灯照亮每一间房间、凹角和拐角时极为困难的,尤其当技术知识和经验受到局限的情况下,照明系统不适当或是不完备时,情况就更是如此了”。
因此,本人认为这就是博登海默的目的所在,他就想用综合的方式把各个学派的思想整合在一起,从而真正形成一门综合法理学的理论体系。
(二)对第二部分的分析第二部分是全书的重点,博登海默在第十章到第十二章论述了法律的性质,认为法律的价值目标由实质和形式两个部分组成,即正义与秩序,这里的正义与秩序也是包含了自由、平等、安全、共同福利等多个价值的概念复合体。
如果正义与秩序都是法律的基本价值,那么二者又是怎样综合在一起发挥效应的呢?接下来作者就在第十二章试图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一个法律制度若要恰当的完成其职能,就不仅要力求实现正义,而且还须致力于创造秩序。
所以在一个健全的法律制度中,秩序与正义这两个价值通常不会发生冲突,相反,它们往往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紧密相连,融洽一致,即法律旨在创设一种正义的社会秩序。
再到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作者探讨了法律的作用,包括指出了与其他社会控制力量(如权力、行政、道德、习惯等)的区别以及分析了法治的利弊。
1.对“正义探讨”的分析博登海默指出:“正义有着一张普罗透斯似的脸(aproteanface),变幻无常的随时呈不同形状并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
正义为何如此神秘?各个时代法学家的思想都有涉及正义这一概念,此书介绍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沃德、马克思、恩格斯、斯宾塞、康德、索利、罗尔斯、霍布斯、边沁等对正义的理解,凯尔森还指出“正义观念必经被认为是非理性的理想(irrationalideals)”。
此书还提到了乌尔庇安、西塞罗、阿奎那、哈特对正义的概念,本人特别赞同古罗马法学家乌尔庇安对正义的定义,表述为:“正义乃是使每个人获得其应得的东西的永恒不变的意志”。
2.“秩序需求”的分析秩序是指事物运动的确定性、连续性和规则性的状态。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由于事物运动的内在规律,决定了事物的运动变化总呈现出一定的秩序。
秩序是普遍存在的,一切价值的实现都依赖秩序,没有秩序,其他价值就无法实现。
正义作为法律价值之一,我们必须保证正义的实现,为正义找出一个形式要件,那就是秩序。
秩序被博登海默描述为法律制度的形式结构,秩序压倒无序,在人类生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历史研究表明有序生活方式要比无序生活方式占优势。
书中指出了人们对秩序之需求有着三个心理根源:第一,人具有重复再过去被认为是令人满意的经验或安排的先见取向;第二,人倾向于对下述一些情形作出逆向反应;最后,对秩序的追求还具有一种思想的成分。
3.法律是正义与秩序的综合体法律意在创设一种包括正义的社会秩序,作者在书中写道,“一个法律制度若要恰当地完成其职能,就不仅要求力求实现正义,而且还致力于创造秩序”。
即没有正义的秩序,也没有秩序的正义这两个极端状况,所以需要正义与秩序两者存在一种平衡。
在一个健全法律制度中,秩序与正义不会发生冲突,两者往往不能分离,容易盲目创业;大学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情绪稳定、性格开朗、人际关系协调,并善于根据新形势适当地调控自己的身心状态。
当然,要实现人的现代化,仅仅培养自觉发展观和创新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人的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其次,注重对投入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在量上的动态把握。
在刚开始时,花在研究性学习上的时间可以少一点,比如,抽出5%~10%的课堂教学时间来开展研究性学习。
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多安排一些时间,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班级则应少安排一些。
另外,注重课内外时间安排的有机结合。
由于课内的时间有限,利用资源的条件限制也但我想也不会保证秩序与正义在法律中不会发生冲突,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两个价值的纠纷?这是博登海默没有在书中说明,这也是本人认为可以进行说明的地方。
最后作者利用法律对秩序与正义的要求,他还在书中简要说明了法律的稳定与变化,法律的命令因素与社会因素,法律规范的有效性以及制裁的意义。
4.法律与其他社会力量的区别以及关于法治的利弊作为博登海默谈到的法律作用的两个章节,他用简洁有力的文字论证了法律与权力、行政、道德、习惯的关系。
对于法治的利弊,博登海默先生论述了法治的三个利:一是有利于人的创造力的开发;二是促进和平;三是调整相互冲突的利益。
同时,源于法律制度的基本性质,法治也有三个方面的弊端:一是法律的保守倾向;二是法律规范框架中所固有的某种僵化性;三是法律规范控制的限制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