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词语归类整理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https://img.taocdn.com/s3/m/356d3c8afab069dc50220176.png)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初中七年级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实词义项例句(标明出处)实词义项例句(标明出处)市1、集市东市买鞍马《木兰诗》2、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诗》故旧的知识温故而知新(《论语》)自1、自己并自为其名《伤仲永》旧(原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2、从3、如果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自非亭午夜分所以故时有物外之趣。
(《童趣》)闻听说余闻之也久《伤仲永故逐之《曹刿论战》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故君子有不战《生于忧患》名名字并自为其名《伤仲永》故余虽愚《送东阳马生序》命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故意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说出不能名其一处也《伤仲永》原因公问其故《曹刿论战》就完成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此独以跛之故(塞翁失马》)靠近此人可就见《隆中对》行奉行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论》从事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行走三人行(《论语》)意想(意图)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狼》罔迷惑而无所得学而不思则罔(《论语》)神情意暇甚《狼》无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见了解见往事耳《孙权劝学》知了解人不知而不愠(《论语》)看见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知道温故而知新(《论语》)认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明白知之为知之(《论语》)夫那些今夫不受之天《伤仲永》通“智”,聪明是知也(《论语》)语气词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善好、好的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擅长京中有善口技(《口技》)成年男子此庸夫之怒《唐雎不辱使命》危高惟有危楼一座(《山市》)丈夫夫起大呼《口技》危急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妙妙处众妙毕备《口技》洞像洞一样窗扉皆洞开(《狼》)奇妙以为妙绝《口技》打洞一狼洞其中(《狼》)指指头手有百指《口技》观景观(景象)作青云白鹤观(《童趣》)指出不能指其一端《口技》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毕全部群响毕绝《口技》天下之伟观也《潮》竭尽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观察观之兴正浓(《童趣》)止只有止有剩骨《狼》观赏(看)予观乎巴陵胜状《岳阳楼记》停止一狼得骨止《狼》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敌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期约定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有期》)敌人盖以诱敌《狼》期限度已失期(《陈涉世家》)前前面其一犬坐于前《狼》希望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上前狼不敢前《狼》富富裕宋有富人(《智子疑邻》)乳喂奶妇抚儿乳《口技》多家富良马(《塞翁失马》)乳头儿含乳啼《口技》亡丢失暮而果大亡其财(《智子疑邻》)顾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逃跑马无故亡而入胡(《塞翁失马》)拜访将军宜枉驾顾之《隆中对》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当掌管当涂掌事《孙权劝学》灭亡秦灭韩亡魏(《唐雎不辱使命》)应当但当涉猎《孙权劝学》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殆有害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在当是时《口技》大概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隆中对》)对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即就是即公大兄无奕女(《咏雪》)绝极以为妙绝《口技》立刻即书诗四句(《伤仲永》)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去离开“太丘舍去”“委而去之”《陈太丘与有期》停止群响毕绝《口技》去国怀乡《岳阳楼记》哀转久绝《三峡》距离日中去人近《两小儿辩日》隔绝沿溯阻绝《三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若像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穷穷尽欲穷其林《桃花源记》孰若孤《孙权劝学》。
八年级上册文言词汇总结
![八年级上册文言词汇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b3fff6a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7.png)
八年级上册文言词汇总结一、重点实词。
1. 缘(yuán,名词作动词)- 沿着,顺着。
例句: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 夹岸(jiāàn,名词)- 两岸。
例句: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3. 鲜美(xiān měi,形容词)- 鲜艳美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 落英(luò yīng,名词)- 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5. 缤纷(bīn fēn,形容词)- 繁多而错杂的样子。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6. 异(yì,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 对……感到诧异。
例句:渔人甚异之。
7. 欲(yù,动词)- 想要。
例句:欲穷其林。
8. 穷(qióng,形容词作动词)- 尽,走到……的尽头。
例句:欲穷其林。
9. 林尽水源(lín jìn shuǐyuán,短语)-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尽,尽头。
10. 便得一山(biàn dé yī shān,短语)- 便看到一座山。
得,看到。
11. 仿佛(fǎng fú,副词)- 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例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12. 舍(shě,动词)- 舍弃,离开。
例句:便舍船,从口入。
13. 初(chū,名词)- 起初,刚开始。
例句:初极狭,才通人。
14. 才通人(cái tōng rén,短语)- 仅容一人通过。
才,仅仅。
15. 复行(fù xíng,短语)- 又走。
复,又。
16. 豁然开朗(huò rán kāi lǎng,成语,形容词)- 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例句: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17. 平旷(píng kuàng,形容词)- 平坦开阔。
例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18. 俨然(yǎn rán,形容词)- 整齐的样子。
初中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
![初中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https://img.taocdn.com/s3/m/05253f0849649b6649d7477c.png)
初中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初中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七年级上册)实词义项例句(标明出处)期约定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有期》)时时候故时有物外之趣。
(《童趣》)期限度已失期(《陈涉世家》)时常余忆童稚时(《童趣》)希望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故旧的知识温故而知新(《论语》)富富裕宋有富人(《智子疑邻》)旧(原来)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多家富良马(《塞翁失马》)所以故时有物外之趣。
(《童趣》)亡丢失暮而果大亡其财(《智子疑邻》)故逐之《曹刿论战》逃跑马无故亡而入胡(《塞翁失马》)故君子有不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故余虽愚《送东阳马生序》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故意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灭亡秦灭韩亡魏(《唐雎不辱使命》)原因公问其故《曹刿论战》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此独以跛之故(塞翁失马》)殆有害思而不学则殆(《论语》)行奉行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论语》大概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隆中对》)行走三人行(《论语》)即就是即公大兄无奕女(《咏雪》)罔迷惑而无所得学而不思则罔(《论语》)立刻即书诗四句(《伤仲永》)无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去离开“太丘舍去”“委而去之”《陈太丘与有期》知了解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去国怀乡《岳阳楼记》知道温故而知新(《论语》)距离日中去人近《两小儿辩日》明白知之为知之(《论语》)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通“智”,聪明是知也(《论语》)若像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善好、好的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孰若孤《孙权劝学》。
擅长京中有善口技(《口技》)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危高惟有危楼一座(《山市》)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危急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山市》洞像洞一样窗扉皆洞开(《狼》)烨然若神人《送东阳马生序》打洞一狼洞其中(《狼》)你若为佣耕(《陈涉世家》)观景观(景象)作青云白鹤观(《童趣》)如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已已经待君久不至,已去《陈太丘与有期》天下之伟观也《观潮》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观察观之兴正浓(《童趣》)停止死而后已《论语》观赏(看)予观乎巴陵胜状《岳阳楼记》胡不已乎《公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前前面其一犬坐于前《狼》端正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上前狼不敢前《狼》足值得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乳喂奶妇抚儿乳《口技》脚东坡现右足《核舟记》乳头儿含乳啼《口技》志做标记处处志之《桃花源记》顾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标记寻向所志《桃花源记》拜访将军宜枉驾顾之《隆中对》奇奇妙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核舟记》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零数舟首尾长约八分又奇《核舟记》初中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八年级上册)义项例句(标明出处)义项例句(标明出处)外外面,外表中通外直《爱莲说》势气势势极雄豪《观潮》以外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阵势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观潮》出从……出来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闲空着虽席地不容闲《观潮》出去不复出焉《桃花源记》清闲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记承天寺夜游》往来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陋室铭》能本领以此夸能《观潮》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能够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书书籍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仅几乎仅如银线《观潮》字条得鱼腹中书《陈涉世家》只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观潮》写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云句尾语气助词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信与朱元思书说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并和对联、题名并篆文《核舟记》从向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一起两狼之并驱如故《狼》跟从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都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白白色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亲以……为亲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酒杯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父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余我余拿一小船《湖心亭看雪》修培养讲信修睦《大道之行》多江干上下十余里《观潮》长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远远播香远益清《爱莲说》独老而无子的人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远远地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只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间夹杂间有里拉崩倒之声《口技》自如果自非亭午夜分《三峡》间断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在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中间其间千二百里《三峡》疾快不以疾也《三峡》私自又间令吴广之次所丛祠中《陈涉世家》病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站》欲欲望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偶然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想欲穷其林《桃花源记》略毫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想要鱼我所欲也谋略卿今者才略《孙权劝学》归女子出嫁女有归《大道之行》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是日更定《湖心亭看雪》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还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回来归来见天子《木兰诗》再室中更无人《石壕吏》聚拢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重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归去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乱战乱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桃花源记》世时代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紊乱猿鸟乱鸣《答谢中书书》世上世有伯乐《马说》使……颠倒错乱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初中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八年级下册)例句(标明出处)居停留不可久居(《小石潭记》)舍舍弃便舍船《桃花源记》居住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房屋屋舍俨然《桃花源记》面山而居《愚公移山》处所(学舍)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
初中文言文词汇整理
![初中文言文词汇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8509877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e3.png)
初中文言文词汇整理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文章生成中……以下是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词汇整理,希望对大家学习文言文有所帮助。
1. 古人称谓:吾、尔、乃、汝、君、卿、臣、儿、女等。
这些称谓是古代人们在交流中常用的词语,用来表示对方的身份、地位以及亲属关系等。
2. 数词:一、二、三、十、百、千、万等。
文言文中常用阐述数量和次序,表示具体的数目或顺序。
3. 动词:行、念、问、答、笑、啼、叹、睡、食等。
文言文中的动词用来描述人物的举动、心理活动以及消化和睡眠等。
4. 形容词和副词:美、丑、快、慢、痛、久、远、近等。
这些词语用来形容人物的外貌、心情、行为以及描述时间、空间等的属性。
5. 名词:人、天、地、山、水、鸟、兽、花、草等。
名词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词汇之一,用来表示人、事、物,以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
6. 代词:彼、是、夫、之、其等。
代词是指替代名词的词汇,用来代替前文中已经提到的人或事物,以避免重复使用。
7. 介词:于、乎、之、以等。
介词用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如时间、空间、目的、原因等。
8. 连词:而、乃、若、或、且、然、则等。
连词用来连接句子或短语,使句子之间能够连贯地表达思想和逻辑关系。
9. 句末助词:乎、耳、矣、也、兮等。
句末助词用来表达感叹、肯定、否定等情感色彩,从而增强句子的语气和表达力。
在学习文言文时,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这些词汇的意义和用法,积累大量的例句,并逐步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背诵文言文的经典作品,掌握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希望以上整理对大家学习文言文有所帮助,希望大家能够善于运用这些词汇,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化的魅力。
中考语文常考文言文词语的用法归类整理
![中考语文常考文言文词语的用法归类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ca9264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14.png)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语的用法初中语文学习中,文言文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掌握文言文词语的用法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文言文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初中语文文言文词语的用法。
假借:文言文中常使用假借来表达某种含义。
比如,用动物或植物的名字来代指人或事物,如以鱼喻人才聚集、以蝶喻美人等。
讽刺:文言文中常使用讽刺手法来表达嘲讽、讥讽的意味。
通过夸张、反语等方式来达到揭示问题的目的,增强修辞效果。
比兴:文言文中常使用比兴手法来进行类比,以增强描述的形象生动感。
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联系而产生共鸣。
褒贬:文言文中常使用褒贬手法来表达对人物或事物的评价。
通过选择恰当的词语和句式,对人物或事物进行积极或消极的评判。
典故:文言文中常使用典故来衬托和丰富文章的意境。
通过引用历史、文学等领域的典故,增加文章的深度和内涵。
省略:文言文中常使用省略手法来简洁表达。
通过省略一些词语或句子,使文章更加简练、凝练。
用典:文言文中常使用用典手法来引用成语或格言。
通过引用经典的成语或格言,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在研读文言文时,要注意上下文的语境,理解词语的具体含义和隐含意义。
同时,还要注重积累文言文的常用词汇,了解其用法和搭配,注重阅读文言文的积累和理解。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阅读,相信同学们能够掌握文言文词语的用法,并能正确运用于文言文的阅读和写作中。
祝同学们在文言文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以1.(动词)认为,以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两小儿辩日》以为妙绝。
——《口技》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吴广以为然。
——《陈涉世家》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 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2.(介词)表示所用的工具、方法,凭借的条件等①可译为“用”“拿”。
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山市》徐喷以烟。
——《童趣》蒙辞以军中多务。
——《孙权劝学》投以骨。
/ 以刀劈狼首。
——《狼》或以钱币乞之。
——《伤仲永》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初中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
![初中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https://img.taocdn.com/s3/m/7be5f0699b6648d7c1c74646.png)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
间
夹杂
间有里拉崩倒之声《口技》
自
如果
自非亭午夜分《三峡》
间断
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在
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
中间
其间千二百里《三峡》
疾
快
不以疾也《三峡》
私自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丛祠中《陈涉世家》
病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
参与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站》
环而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地势
“国险而民附”《隆中对》
玉质装饰物
如鸣珮环《小石潭记》
初中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九年级上册)
遗
给予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出师表》
实词
义项
例句(标明出处)
遗留
深追先帝遗(yí)诏《出师表》
将
将领
将尉醉《陈涉世家》
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带领
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居数月《塞翁失马》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处在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可
大约
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是(判断动词)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湖心亭看雪》
可以(能)
手指不可屈伸《送东阳马生序》
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斯是陋室《陋室铭》
到
“临溪而渔”《醉翁亭记》
国
国都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惠子相梁》
对着
执策而临之《马说》
“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初中语文文言实词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实词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f2011b5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81.png)
初中语文文言实词归纳总结文言实词是文言语言中表示实际事物或者具体动作意义的词语。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文言实词的归纳总结对于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文言实词进行归纳总结,并给出相关例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实词。
一、名词类实词名词类实词是最常见的文言实词,用来指代具体的人、物、地点等。
例:人—君、臣、妾、儿、子、叟、童、众物—金、玉、车、马、刀、枪、书、画、楼、船地点—宫、府、城、墙、屋、台、阁、床、坛、井二、动词类实词动词类实词是用来表示具体动作或变化的词语。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实词中的动词多为双音节词,并且没有时态变化。
例:走、跑、飞、行、叹、吟、哭、啼、悲、笑、斥、喻、怒、思、忆三、形容词类实词形容词类实词用来描述人或物的属性、特征、状态等。
例:善、恶、美、丑、高、矮、大、小、长、短、远、近、热、寒、明、暗、快、慢四、副词类实词副词类实词主要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和句子等,表示行为、状态、程度等。
例:今、昔、故、平、已、将、频、神、岂、必、非、亦、甚、终、遥、颇、差、还五、连词类实词连词类实词用于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起到衔接作用。
例:与、及、或、若、至、因、所、以、乃、故、宜、亦、则、庶、孰六、代词类实词代词类实词用来代替人或物,并起到指代作用。
例:尔、彼、吾、余、其、此、是、非、自、何、方、若、维、我、之、法七、量词类实词量词类实词用来表示物体的数量、容量或者程度。
例:千、万、亿、寸、尺、斛、石、升、合、矢、寻、里、丈、铢通过以上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看到文言实词在文言文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掌握这些实词,对于学习和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实际运用中,我们需要注意实词的用法和搭配,避免使用错误或不当的表达方式。
通过多读多写,不断积累和运用文言实词,我们的文言文水平会有显著的提高。
总结起来,初中语文文言实词主要包括名词类实词、动词类实词、形容词类实词、副词类实词、连词类实词、代词类实词以及量词类实词。
鄂教版语文文言文词语归类
![鄂教版语文文言文词语归类](https://img.taocdn.com/s3/m/128c5a48b307e87101f696be.png)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词语归类1、辨见两小儿辨斗辨论2、斗见两小儿辨斗争斗3、沧日初出沧沧凉凉寒冷4、决孔子不能决也判断、判定5、汝孰为汝多知乎你6、安子将安之哪里7、恶乡人皆恶我鸣讨厌、憎恨8、更子能更鸣,可矣改变9、溉家无井而出溉汲洗涤10、汲家无井而出溉汲从下往上打水11、闻有闻而传之者听到12、闻闻之于宋君使听到13、穿吾穿井得一人凿通14、对丁氏对曰回答15、使得一人之使劳动力16、使晏子将使楚出使17、习齐之习辞者也熟练18、辞齐之习辞者也辞令,言辞19、方今方来将要、正要20、辱吾欲辱之羞辱21、过过王而行经过,走过22、坐何坐犯罪23、赐楚王赐晏子酒赏赐24、诣吏二缚一人诣王到……去25、固齐人固善盗乎本来26、善齐人固善盗乎擅长27、席晏子避席对曰坐具28、徒叶徒相似只、仅29、实其实味不同果实30、然所以然者何这样31、异水土异也不同32、熙圣人非所与熙也同“嬉”,戏弄、开玩笑33、病寡人反取病焉辱34、差撒盐空中差可拟大致,差不多35、拟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36、走诸儿竞走取之跑37、寻寻作复裈过一些日子38、鄙蜀之鄙有二僧边远的地方39、语贫者语于富者曰告诉,说40、恃子何恃而往凭借、倚仗41、越越明年到,及42、去西蜀之去南海距离43、时学而时习之按时44、愠人不知而不愠恼恨45、诲诲女知之乎教导46、罔学而不思则罔迷惘而无所得47、殆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48、齐见贤思齐焉这里是看齐的意思49、省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反省50、敏敏而好学勤奋、努力51、耻不耻下问以……为羞耻52、识默而识之记住53、从择其善者而从之跟随,引申为学习54、面方北面而持其驾面向55、持方北面而持其驾驾着56、用吾用多费用,钱财57、御吾御者善驾驭车马58、塞近塞上之有有善术者边塞59、亡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60、吊人皆吊之对其不幸表示安慰61、居居数月过了62、引丁壮者引弦而战拉开63、保父子相保保全64、汝曹汝曹知否你们.曹,辈65、摧众则难摧折,毁灭,崩坏66、戮力戮力一心合力,协力67、许望城二里许表示约数,左右68、熟渡者熟视小奚仔细地,详细地69、阖速进,则阖闭70、趋予愠为戏,趋行疾走.趋行,快步而行71、仆及半,小奚仆跌倒72、就理书就束完成73、牡而前门已牡下矣门闩74、近思渡者言近道接近75、道思渡者言近道道理76、穷穷暮而无所归宿者穷尽77、疾君有疾在腠理小病、轻病。
初一到初三文言文实词全整理
![初一到初三文言文实词全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1421e42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46.png)
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类整理(一)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六则》)“说(yuè)”:通“悦”,愉快。
2、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
(《论语六则》)“罔(wàng)”:通“惘”,迷惑不解。
3、默而识之。
(《论语六则》)“识(zhì)”:通“志”,记,记住。
4、尊君在不?(《期行》)“不(fǒu)”:通“否”,没有。
@简单初中生宁可共载不?(《陌上桑》)“不(fǒu)”:通“否”,吗。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pān)”:通“攀”,牵,引。
6、著我旧时袍。
(《木兰诗》)“著(zhuó)”:通“着”,穿。
7、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帖(tiē)”:通“贴”,粘贴。
8、出门看火伴。
(《木兰诗》)“火(huǒ)”:@简单初中生通“伙”,伙伴。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ěr)”: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quē)”:通“缺”,断缺。
11、哀转久绝。
(《三峡》)“转”(zhuàn):通“啭”,声音转折。
1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观沧海》)“竦(sǒng)”:通“耸”,高耸。
13、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zhuò)”:@简单初中生通“座”,座位。
14、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强项令》)“臧(cáng)”:通“藏”,躲藏。
15、宣悉以班诸吏(《强项令》)“班(bān)”通“颁”,分发。
16、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见(xiàn)”:通“现”,出现。
17、技止此耳!(《黔之驴》)“止(zhǐ)”:通“只”,只不过。
18、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
(《岳飞》)“阙(quē)”:通“缺”,缺少。
19、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出现,显现。
20、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简单初中生梗塞,这里指不顺。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常用词语归类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常用词语归类](https://img.taocdn.com/s3/m/f55446dcf61fb7360b4c65b9.png)
课外拓展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常用词语归类1、表官职的武官: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
如:中郎将、屯骑校尉、祁连将军等。
中央文官: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
例如:谏议大夫、御史大夫、侍郎、秘书郎、翰林待诏(侍从)。
地方文职:太守、刺史、长史、别驾、黜陡使、知州、知府、令等。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官府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
知,管理。
(19)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20)主簿:秘书。
. . . . . ..南京小升初交流群: 298908404(21)官名。
全称为别驾从事史,亦称别驾从事。
汉置,为州刺史的佐吏。
因其地位较高,刺史出巡辖境时,别乘驿车随行,故名。
(22)员外部:尚书下属官。
(23)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24)知县:县一级行政长官(25)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
(26)行人:供差遣出使。
(27)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
(28)教授:专管训导考核学生。
(29)游击:掌管军队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30)侍郎侍中:官府侍卫(31)主簿:秘书,掌钱粮、户籍。
(32)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
(33)有司:有关的官员。
2、关于职务的文言词语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1)表任命的:征、辟、察、举、拜、召、荐、除、进、称、补、作、为、就、授、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起、迁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拜:授予官职;除:任命,授予官职;授:给予官职;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擢:在原官职上提拔;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第二类:调动官职的词语:迁、转、调、徙、补、改、放、出、出官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南京小升初交流群: 298908404转、调、徙:调动官职;补:补充缺职;。
部编版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类
![部编版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类](https://img.taocdn.com/s3/m/b98346cd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fa.png)
部编版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类
一、引言
本文从部编版中考初中语文教材中挑选了一些文言文常见的一词多义词汇,进行了归类整理。
希望通过对这些词汇的分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中的词语。
二、词义归类
1. 起
- 表示动词,“起身”、“起用”、“起楼”等。
- 表示名词,“起源”、“起义”、“起跑线”等。
2. 无
- 表示否定,“无人”、“无力”、“无法”等。
- 表示没有,“无端”、“无意”、“无奈”等。
3. 其
- 表示指示,“其人”、“其实”、“其余”等。
- 表示所有,“其书”、“其貌”、“其利”等。
4. 以
- 表示动作方式,“以手抚肚”、“以身试法”等。
- 表示目的,“以观后效”、“以求取胜”等。
5. 如
- 表示比喻,“如日中天”、“如鱼得水”等。
- 表示举例,“如此”、“如若”、“如实”等。
6. 之
- 表示关系,“人之好歌者”、“志之所在”等。
- 表示代词,“三人之去”、“一盘之棋”等。
三、总结
通过对部编版中考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一词多义词汇进行归类,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词汇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义项。
理解这些词汇的多义性,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并能够准确地运用这些词汇。
四、参考资料
- 部编版中考初中语文教材(相关单元)。
初中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
![初中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https://img.taocdn.com/s3/m/ff5ae958804d2b160b4ec07f.png)
命名
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游
交游,交往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是
太守谓谁 《醉翁亭记》 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游玩,游览
滁人游也《醉翁亭记》
对……说(告诉)
秦王谓安陵君曰《唐雎不辱使命》
或
有时
或遇其叱咄 《送东阳马生序》
称作,叫作
不可谓忠 《公输》
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认为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属
类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妙
妙处
众妙毕备《口技》
类似
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
奇妙
以为妙绝《口技》
连接
属引凄异《三峡》
指
指头
手有百指《口技》
通“嘱”吩咐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指出
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绝
极
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绝 献 多生怪柏《三峡》
毕
全部
群响毕 绝《口技》
与世隔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胡不已乎《公输》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初中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 (七年级下册)
实词
义项
例句(标明出处)
当
掌管
当涂掌事《孙权劝学》
市
1、集市
东市买鞍马《木兰诗》
应当
但当涉猎《孙权劝学》
2、买
愿为市鞍马《木兰诗》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项燕 《陈涉世家》
自
1、自己
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在
当是时《口技》
2、从
像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善
好、好的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文言文归类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文言文归类](https://img.taocdn.com/s3/m/cd913298dd88d0d233d46a83.png)
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初中144个文言文词语整理
![初中144个文言文词语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65de3c0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c.png)
初中144个文言文词语整理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具有独特的韵味和文化内涵。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并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文词语,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古代文献。
下面是一份初中阶段常见的144个文言文词语整理,供学生参考。
一、人物词语1. 君子:指有道德修养、品德高尚的人。
2. 贤人:指有才德、有智慧的人。
3. 忠臣:指对国家和君主忠诚的臣子。
4. 贵人:指地位高、身份尊贵的人。
5. 贱人:指地位低、身份卑贱的人。
6. 仆人:指为他人服务的人。
7. 士人: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8. 老者:指年长的人。
9. 少者:指年幼的人。
10. 神仙:指传说中具有神奇力量的人。
二、动作词语1. 行走:指走路。
2. 前进:指向前移动。
3. 后退:指向后移动。
4. 进入:指进入某个地方。
5. 离开:指离开某个地方。
6. 坐下:指坐下来。
7. 起立:指站起来。
8. 站立:指站着不动。
9. 休息:指放松身体。
10. 工作:指进行劳动。
三、时间词语1. 早晨:指一天的开始。
2. 黄昏:指太阳下山后的时刻。
3. 夜晚:指夜间。
4. 明天:指今天之后的一天。
5. 昨天:指今天之前的一天。
6. 时辰:指一天中的某个时间段。
7. 月末:指一个月的最后几天。
8. 年初:指一年的开始。
9. 时日:指一段时间。
10. 今日:指今天。
四、地点词语1. 家乡:指个人的出生地或成长地。
2. 山川:指山和河流。
3. 江湖:指江河和湖泊。
4. 田野:指农田。
5. 乡村:指农村地区。
6. 郊外:指城市周围的地区。
7. 城市:指人口较多、发展较快的地区。
8. 宫殿:指君主居住的地方。
9. 庙宇:指供奉神灵的地方。
10. 学堂:指学习的场所。
五、感情词语1. 喜悦:指高兴、快乐的情绪。
2. 愤怒:指生气、愤慨的情绪。
3. 忧愁:指忧伤、烦恼的情绪。
4. 惊讶:指吃惊、惊奇的情绪。
5. 恐惧:指害怕、畏惧的情绪。
6. 感动:指受到感动、触动的情绪。
文言文中常见词语归类及文化常识总结
![文言文中常见词语归类及文化常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10424d269dc5022abea0065.png)
文言文中常见词语归类及文化常识总结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文言文常见词语归类及古代文化常识总结一、表人物个性的词语:耿(直),仁厚,仁矜[矜:庄重],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骨鲠[鲠:gěng,直爽,正直],鲠切,聪(明),慧,敏,木讷[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佞[能说会道or巧言谄媚],不佞[没有才智],诈,阿谀(奉承),谄[巴结,奉承]谗,谲[jué,玩弄手段,欺诈]。
二、表人物品行的词语: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三、与科举考试有关的词语:四、与学校有关的词语:庠序[地方学校],太学[最高学府],国子监[明清时的最高学府],太傅[太子的老师],司业、祭酒[国子监的掌管人员],博士、教授、直进、助教[教学人员]。
五、表敬重、赞扬的词语:多[称赞],敬,重,尊,恭,嘉,称,赞,誉,与[赞许],许,叹[赞叹,赞许]。
六、表社会状态的词语:治[治理得好],乱[无秩序,不太平],兴,盛,衰。
七、与粮食有关的词语:粟[谷子,去皮后为小米,可泛指粮食],菽[豆类总称],黍[碾成米叫黏黄米],禾,稼穑[jiàsè,泛指农业生产或庄稼],谷,稻,耕耘,稔[rěn,庄家成熟,泛指食物酝酿成熟],熟[庄家有收成],稷[谷类],刈[yì,割],籴[dí,买入粮食],粜[tiào,卖出粮食],廪[bǐn,粮仓/官方供给粮食],禀[通“廪”,粮仓],荒[荒年,年成不好],歉[年岁收成,收成不好],丰,饶,赡[富足,充足],足,给。
八、与俸禄的词语:俸,禄,秩[官吏的俸禄],饷,榖[gǔ,俸禄,做官领俸禄]。
九、与穿戴有关的词语:纨绔,布衣,履,绶,冠,冕,中,弱冠,免冠,带。
十、表房舍的词语:宇[屋檐],舍,馆,宅,第,邸,屋,庑[wǔ,厢房]。
十一、表说话的词语:曰,云,谓,诏[告诉,告诫,教诲],诰[告诉,皇帝给臣子命令,告诫,劝勉],告,敕[chì,告诫,嘱咐,皇帝命令或诏书],白,陈,对,语,谕、喻[告诉,使人知道],晓,辩,问,谢,折[驳斥,指责],诘[责问,追问],诉,咨[商议,咨询]。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常用 词语归类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常用 词语归类](https://img.taocdn.com/s3/m/8a809270767f5acfa1c7cdd0.png)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常用词语归类一、人物常用词语1、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2、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3、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4、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5、表敬重的:敬、重、尊、恭6、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7、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8、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9、表人物地位的:贵、*、卑、官绅、豪10、表主管的:知、典、主11、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12、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13、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14、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15、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16、表俸禄的:俸、禄、秩、饷17、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18、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带19、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20、表桌床的:案、几、床、榻21、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22、表揭发的:劾、讦、揭23、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24、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25、表暗中的:阴、间、密26、表诬陷的:中、谮、诬27、表朝见的:朝、觐28、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29、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30、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31、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32、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33、表宽容的:容、贷、恕、宽34、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35、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36、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37、表监狱的:囹圄、狱38、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39、表告别的:辞、别、谢40、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41、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42、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43、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44、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二、其他常用词语(1)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
初中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
![初中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https://img.taocdn.com/s3/m/2733ee323968011ca3009106.png)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断
往来而不绝者《醉翁亭记》
断
沿溯阻绝《三峡》
消失、停止
哀转久绝《三峡》猿则百叫无绝《三峡》
独一无二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
端
(东西的)头
东坡右手执卷端《核舟记》
端正
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
足
值得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脚
东坡现右足《核舟记》
志
做标记
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白
白色
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亲
以……为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
酒杯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父母
独亲其亲《大道之行》
余
我
余拿一小船《湖心亭看雪》
修
培养
讲信修睦《大道之行》
多
江干上下十余里《观潮》
长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远
远播
香远益清《爱莲说》
独
老而无子的人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
参与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站》
欲
欲望
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偶然
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想
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略
毫无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想要
鱼我所欲也
谋略
卿今者才略《孙权劝学》
归
女子出嫁
女有归《大道之行》
更
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是日更定《湖心亭看雪》
归依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只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观潮》
写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整理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整理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80f5e6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42.png)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整理归纳总结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为了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下面对常见的文言文词汇进行了整理归纳总结。
一、人物词汇1. 君子:指高尚的人士或有德行的人。
2. 儿童:指少年儿童。
3. 臣子:指为君主效力的人。
4. 贫者:指贫穷的人。
5. 贤者:指有才德的人。
二、感情词汇1. 悲哀:指悲伤痛苦的心情。
2. 喜悦:指喜欢和高兴的心情。
3. 恐惧:指害怕和担心的心情。
4. 愤怒:指愤恨和生气的心情。
5. 看重:指重视和注重的程度。
三、动作词汇1. 行走:指走路或行动。
2. 忍耐:指忍受和忍受。
3. 喜爱:指喜欢和钟爱。
4. 叹息:指叹气或悲叹。
5. 战斗:指战争或进行搏斗。
四、景物词汇1. 日月:指太阳和月亮。
2. 山川:指山和河流。
3. 田野:指田地和农田。
4. 花草:指花朵和草木。
5. 林木:指树木和森林。
五、时间词汇1. 古今:指古代和现代。
2. 朝夕:指白天和黑夜。
3. 曙光:指天亮的时候。
4. 晨昏:指早晨和黄昏。
5. 初晚:指上午和晚上。
六、虚词1. 之: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2. 乃:表示结果或转折,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才”、“就”。
3. 以:表示手段、原因、条件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用”、“因为”、“如果”等。
4. 而:表示转折、递进、并列等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而且”、“或者”、“但是”等。
5. 于:表示在、向、对等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向”、“对于”。
通过对文言文常见词汇的整理归纳总结,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文言文。
初中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可以结合具体的文本进行识记和运用,逐渐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词多义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生(衣食所安)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备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被1、影响(被于来世,泽被后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长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3、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4、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称1、相当(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臣诚知不如徐公美)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出1、发、起(方其远出海门)2、在国外(出则无敌国外患)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君谓计将安出)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3、告辞,辞别(旦辞爷娘去)次1、编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当1、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2、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
(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
(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
(“锐不可当”)道1、道路。
(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得1、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2、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表多数(公等遇雨)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3、敌对的(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度:1、duï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度以失期)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恶:1、怎么。
(恶能无纪《满井游记》)2、厌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发1、行动、发动。
2、发射。
(万箭齐发)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7、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凡1、总共。
(凡三往)方:1、方圆。
(方七百里)2、方向。
(北方有侮臣者)3、当……时候。
(方其远出海门)4、将要。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分1、划分,分开。
(今天下三分《出师表》)2、分配,分给。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长度单位。
(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4、职分,本分。
(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奉1、通“俸”侍奉。
(为妻妾之奉)2、接受、奉行。
(奉命于危难之间)3、供养。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否:1、不,没有(尊君在否)2、恶、坏(陟罚臧否)pǐ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等)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2、搀扶(出郭相扶将《木兰词》)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bì)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富:1富有、充足,多(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成语:年富力强)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2、互相(更相庆)3、再、又(更上一层楼)4、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苟1、如果(苟富贵,无相忘)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2、特意(桓侯故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顾: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2、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光: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2、光线(仿佛若有光)归:1、归依,同行(微斯人,吾谁与归)2、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过:1、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2、犯过失(人恒过)好:1、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2、喜欢(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号:1、háo 大叫,呼啸。
(阴风怒号《岳阳楼记》)2、hào,别号。
(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3、hào,国号。
(号为张楚《陈涉世家》)4、hào,号召。
(号令召三老……)患:1、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2、忧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为乡人所患)惠:1、恩惠(大王加惠\小惠未遍)2、同“慧”,聪明(甚矣,汝之不惠)或: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2、有的人(或以为死或以为亡)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极: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2、尽、到(南极潇湘)3、穷尽,动词(尝极东方)4、非常、最(初极狭)寂:1、平静(视端容寂)2、寂静(寂寥无人)加:1、更加(而山不加增)2、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3、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间1、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2、一会儿(立有间)3、参与(又何间焉)4、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5、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6、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7、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8、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9、间或,偶尔(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见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xiàn3、召见,接见(曹刿请见)4、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5、知道(见往事耳)将1、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2、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3、将要(公将战)4、、无实义(出郭相扶将)借:1、借(每假借于人)2、依、靠(愿借子杀之)3、即使(借第令毋斩)尽:1、没有了(担中肉尽/林尽水源)2、全部取得(利尽南海)3、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就:1、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2、完成,达到(自是指物作诗立就)3、即使居:1、过了(居十日)2、停留(不可久居)举1、传扬(死即举大名耳)2、发动(举大计亦死)3、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4、参加(董生举进士)5、全(举国欢庆/举世无双)具:1、同“俱”,全、都(具答之)2、具有(各具情态)决:1、判断(孔子不能决也)2、分别(意难决舍)3、断然(故决然舍去)绝:1、隔绝2、极点(以为妙绝《口技》)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4、极高的,陡峭的(绝崦多生怪柏)5、极、非常(佛印绝类弥勒)开:1、散开(日出而林霏开)2、放晴(连月不开)3、打开(旁开小窗)可:1、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珠可历历数也)苦:1、苦于(苦秦久矣)2、使……苦(苦其心志)3、愁(何苦而不平)乐:1、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2、使……快乐(钟鼓乐之)3、乐趣(而不知人之乐)4、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类:1、类似(绝类弥勒)2、同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利1、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2、锐利(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3、认为……有利可图(父利其然)4、物资(利尽南海)隶:1、属于(世隶耕)2、跟着(隶而从者)良:1、真,实在(良多趣味)2、善良(此皆良实)临: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2、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3、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4、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鳞:1、像鱼鳞一样(鳞浪层层)2、鱼(呷浪之鳞)这是借代用法令:1、命令。
(乃令符离人葛婴)2、让,使。
(忿恚尉,令辱之)3、指县令。
(陈守令皆不在)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2、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3、名字(并自为其名《伤仲永》)谋:1、商量(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2、谋划、筹划(抑亦人谋/肉食者谋之)奇:1、奇特。
(明有奇巧人《核舟记》)qí2、零数。
(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jī骑:1、骑兵(骑千余)jì2、马(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前:1、前面(其一犬坐于前《狼》)2、上前(狼不敢前《狼》)强1、强悍(凶强侠气)2、有余(赏赐百千强)3、勉强(不可强以仕)4、力行(慕义强仁)5、强盛,强大(以弱为强者)6、通“僵”,僵硬(项为之强)且:1、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2、况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清:1、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情:1、实情(必以情)2、友情、交情(于是与亮情好日密)请:1、请允许,敬辞(请献十金)2、请求(曹刿请见)3、请教(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穷:1、穷尽,动词(穷山之高而止/欲穷其林)2、尽头,名词(而不知其所穷)3、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4、深(穷冬烈风)5、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屈:1、委屈(猥自枉屈)2、弯曲(手指不可屈伸)去:1、走开,离去(一狼径去/委而去之)2、距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阙:1、宫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2、同“缺”,中断(略无阙处)容:1、许、让(虽席地不容闲)2、神色(视端容寂)3、容貌(花态柳情,山容水貌)乳:1、喂奶(妇抚儿乳《口技》)2、奶头(儿含乳啼《口技》)善:1、擅长,动词(京中有善口技者)2、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少:1、一会儿(少时)shǎo2、稍微(意少舒)shǎo3、不多(饮少辄醉)shǎo4、年轻(陈涉少时)shào舍:1、学舍、书馆、房屋(至舍/屋舍俨然)2、舍弃(舍文轩而窃敝舆/便舍船,从口入)3、丢开、离去(意难决舍/故决然舍去)4、shě,施舍(舍与你的《范进中举》)甚:1、超过、厉害、严重(所恶莫甚于死者)2、十分(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胜:1、取胜,胜出、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2、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3、忍受,能承受(高处不胜寒)4、尽(跨州连郡者不胜数)食:1、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