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药奉御张文仲
药事管理简史(一)中国古代社会的药事管理
药事管理是社会管理的⼀个分⽀。
随着社会经济和药学科学的发展,药事管理也从简单的繁杂,由低级向⾼级发展。
⾃⼈类原始社会对药物采集、保管、使⽤的简单管理,发展到现代社会对药学事业的系统管理,从经验管理发展为科学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药事管理史是药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类在⽣产劳动、同疾病作⽃争,逐渐认识到使⽤药物,从采集⾃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作药⽤,逐渐能⽣产药物,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于药物与⼈们⽣命的密切关系,古今中外历代政府对药品⽣产、经营和使⽤,都采取了诸种管理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药科学技术的发展。
药学事业的形成,药事管理⽇益加强。
药学的发展和事业管理的发展相辅相成,溶为⼀体。
本章将简述历史记载的国内外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对我国药事管理科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将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社会的药事管理(公元前1027~公元1840年) 1.早期的医药管理周代建⽴了我国最早的医药管理制度,医巫制度,医巫分离。
据《周礼》所载六宫体制中,把巫祝划⼊春宫之列,把医师归于天宫管辖。
据《周礼。
天宫》记载医师是官名,为众医之长。
职权是“掌众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药事”,其下属官职有上⼠、中⼠、下⼠(皆为医官),史(管⽂书医案),府(管药物、器械、会计),徒(供使役、看护)。
还记载了当时的医疗分⼯制度,把宫廷医⽣分为⾷医、疾医、疡医和兽医;病历和死亡报告制度;考核奉禄制度。
2.秦汉隋⾄唐时期的医药⾏政管理机构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中国,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在其中央政府设⽴了医药⾏政管理机构。
秦汉⾄隋唐,医药⾏政管理机制逐步扩⼤充实,但管理体制⼤体相承。
据《杜佑通典》记载,秦设有太医令丞,掌管医药的政令,设有待医,负责皇帝的医药。
后汉时医药管理开始分设,东汉光武帝(公元25年)“置太医令⼀⼈,六百⽯,掌诸医。
药丞、⽅丞各⼀⼈。
药丞主药,⽅丞主⽅,右属少府。
”据史书记载,汉代还设有本草待诏、尚药监、中宫药长、尝药太官等职。
揭开武则天的不老之谜
揭开武则天的不老之谜
一代女皇武则天,除了善于玩弄权术、收买人心外,也是一个很会保健美容的女人。
在当时武则天也算了演绎了不老神话,据说,武则天60多岁时,远观其人竟像一个不到30岁的人,可见武则天多么会保养自己。
武则天能如此年轻貌美,这大部分要归功于常敷面脂。
常敷面脂相当于今天的面膜,这是唐代名医张文仲的面脂秘方,张文仲是河南洛阳人,为武则天的御医,被封为“尚药奉御”。
武则天对他十分信任,因此他一直到逝世没有离开过宫廷。
[药物组成]
细辛、萎蕤、黄芪、白附子、薯蓣、辛夷、川芎、白芷各3克;瓜萎、木兰皮各6克;猪脂200克。
[制作方法]
上药切,以绵裹,用少量酒渍1宿,纳脂膏煎之,七上七下,别出一片白芷煎色黄药成,去滓搅凝。
[使用方法]
以脂敷面,任用之。
[中医详解]
方中以善于补气的黄芪与薯蓣相配;善于补阴的萎蕤猪胰相配;善于润泽肌肤的瓜蒌与白芷相配;善于祛风的细辛与白附子相配;善于治疗面疾的木兰皮与辛夷、川芎相配。
汇集补气、养阴、润肌、祛风、活血的药物于一方,协同发挥作用,可以提高疗效。
常敷面脂,不但可以使脸面光泽,而且还能使皮肤变白,皱纹消除,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美容护肤药物。
敦煌吐鲁番出土医药文献中著录出处的亡佚隋唐医方考
ʌ中医多学科研究ɔ敦煌吐鲁番出土医药文献中著录出处的亡佚隋唐医方考❋葛㊀政1,万㊀芳2ә(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㊀100700;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㊀100700)㊀㊀摘要:隋唐时期的医籍因科技不发达㊁战乱㊁年代久远等因素多已亡佚,敦煌与吐鲁番地区出土的医药文献极大地弥补了此空白㊂其所记载著录出处的亡佚隋唐医方计10首,涉及韦慈藏㊁张文仲㊁崔知悌医家3人及‘古今录验方“医书1部㊂本文将其与传世医书中的亡佚隋唐医方进行比对分析,探索后世流衍㊂考察敦煌吐鲁番出土医药文献中著录出处的亡佚隋唐医方对研究亡佚医籍㊁扩充隋唐时期医籍内容㊁校勘传世医籍㊁深化丰富传统中医理论㊁拓宽临床用药思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㊂㊀㊀关键词:敦煌医学;吐鲁番文书;出土文献;亡佚医方㊀㊀中图分类号:R222.19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6-3250(2021)04-0595-03Textual Research o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Lost Medical Prescriptions Markedwith Sources from Dunhuang and Turpan Unearthed Medical LiteratureGE Zheng 1,WAN Fang 2ә(1.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edical and Medical Literiture,Beijing,100700,China;2.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Beijing,100700,China)㊀㊀Abstract :The medical books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had been ruined due to factors such as underdevelop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ar ,and age.The medical literature unearthed from Dunhuang and Turpan has greatly compensated for this gap.It was recorded there were 10Sui and Tang Dynasties'lost medical prescriptions marked with sources involves WEI Ci-zang ,ZHANG Wen-zhong ,CUI Zhi-ti three doctors ,and one medical book of Gu Jin Lu Yan Fang .This article compares it with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lost medical prescriptions in the handed down medical books ,and explores the spread evolution in the descendants.The examination of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lost medical prescriptions marked with sources from Dunhuang and Turpan unearthed medical literature has important academic value for studying the lost medical books ,expanding the medical contents of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collating the medical books ,deepening and enrichi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and broadening the clinical drug ideas.㊀㊀Key words :Dunhuang medicine ;Turpan documents ;Unearthed documents ;Lost ancient chinese medical prescriptions❋基金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ZZ110512)-‘万安方“和‘幼幼新书“亡佚古医籍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科研基本业务费自主选题(ZZ140522)-亡佚唐宋医籍学术源流研究作者简介:葛㊀政(1992-),女,北京人,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从事中医医史文献研究㊂ә通讯作者:万㊀芳(1961-),女,北京人,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医史文献研究,Tel :010-********,E-mail :2038632360@ ㊂㊀㊀隋唐时期印刷术尚未广泛应用,限于写本的传播数量与方式,加之战乱㊁灾害㊁时间久远等因素,众多医籍亡佚是为憾事㊂19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与新疆吐鲁番地区古遗址㊁墓葬出土了大批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其中保存了部分医药文献,我们可将其合称为敦煌吐鲁番出土医药文献㊂敦煌吐鲁番出土医药文献主要记录南北朝㊁隋唐五代时期的医学发展,内容涉及医经医论㊁针灸㊁脉诊㊁本草㊁医方㊁佛道医药等多门类㊂据统计,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中的医方有1240余首[1],多为经效验方,其内容广泛,内㊁外㊁妇㊁儿㊁五官等各科皆有分布,还有部分佛道医方㊂敦煌吐鲁番出土的医药文献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隋唐时期的医籍空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㊂亡佚隋唐医方系指出自于亡佚的隋唐医方书(如唐㊃刘禹锡‘传信方“㊁唐㊃甄权‘古今录验方“等)中的中医方药,具体佚文内容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 马继兴古佚医籍基础文本手稿整理 ㊂目前已有学者对敦煌医方中署有医家姓名的医方进行了组方探讨[2-3]㊂本文是对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中著有出处的亡佚隋唐医方重点选取,计医方10首,涉及医家3人㊁医书1部,将其内容与传世医书中保存的亡佚隋唐医方进行比对分析,并通过爱如生‘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华医典“等数据库探索其佚文流衍,于此展开相关研究㊂5952021年4月第27卷第4期April 2021Vol.27.No.4㊀㊀㊀㊀㊀㊀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本文所引敦煌吐鲁番医籍原文参考马继兴著‘中国出土古医书考释与研究“(简称‘考释“,下同)㊁沈澍农著‘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新辑校“(简称‘新辑校“,下同)的校注,除 表示缺一字, 表示缺多字外,限于篇幅,其他如脱字㊁异体字等不再作标注说明㊂1㊀韦慈藏医方韦慈藏,唐代医学家,中宗景龙中历官光禄卿[4]407㊂史书㊁医籍中,未言其有著录医书传世㊂目前仅于‘外台秘要方“(简称‘外台“,下同)卷第三十二 头发秃落方一十九首 收录‘近效方“转引韦慈藏两首医方,分别是 近效韦慈氏疗头风发落并眼暗方 及又方 防风蔓荆子丸方 ,经比对此两方亦未见于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之中㊂表1示,敦煌卷子P.2565无标题㊁撰者,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卷中有武周新字,可证其为唐代武则天时写本[5]268㊂该卷收录韦慈藏两首养生补益方剂,是‘外台“所未见者㊂表1㊀敦煌卷子P.2565引韦慈藏医方2首方名韦慈藏医方佚文四时常服方菟丝子三升,酒浸茯神五两人参三两远志三两桂心二两右捣筛为散,以酒服之二方寸匕㊂日再服,服別渐加,至三匕㊂日忌大酢热面,余并无妨㊂韦慈藏常服补益方干地黄六两苁蓉三两牛膝三两菟丝子二升,酒浸七日,别捣巴戟天五两,去心远志二两桂心二两五味子五两右捣筛,蜜和为丸,丸如梧子㊂以酒服三十丸,日再度服,服别稍稍加至六七十丸,无所忌㊂韦慈藏㊀㊀通过方名㊁药物组成进行多方检索,上述 四时常服方 常服补益方 在其他传世医书中均未载㊂ 四时常服方 方名见于‘外台“卷第十二引‘广济方“及‘普济方“卷一百七十五,但药物组成相异,非同方㊂ 常服补益方 无同名方㊂虽然‘外台“中引韦慈藏医方仅两首,敦煌医书中对其记载亦仅有两首方剂,但在发现新的文献记载前,这两处内容可作为碎片线索存在,以期日后会有所补充㊂2㊀张文仲医方张文仲,唐代医学家,历任侍御医㊁尚药奉御等职[4]407㊂撰有‘疗风气诸方“‘四时常服及轻重大小诸方“十八首,‘随身备急方“三卷㊂后又有明㊃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载: ‘救急方“十三卷,唐张文仲著㊂[6] 以上四部医著均已散佚,目前在‘外台“‘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下同)‘医心方“‘证类本草“中可见其部分佚文㊂此外,‘外台“中有部分佚文注明为 张文仲 ,又称为‘张文仲方“,此部分方药中有疗风类方剂㊁有与 备急同 的方剂等,由此推断,‘张文仲方“应泛指张文仲所撰医书中的部分内容㊂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中载有张文仲医方的卷子有三种,分列于下㊂2.1㊀敦煌卷子P.2565载张文仲医方两首敦煌卷子P.2565(卷子介绍同上)收录张文仲医方两首,一首缺名,一首名石龙芮丸㊂此两首方剂未载于‘张文仲方“‘随身备急方“‘救急方“佚文,亦未见于其他传世医书,可作为辑佚张文仲医方的补充资料㊂限于篇幅,在此不列原文,详见‘考释“[5]271‘新辑校“[7]25㊂2.2㊀敦煌卷子P.2662载张文仲医方一首敦煌卷子P.2662无标题㊁撰者,馆藏情况㊁抄写时代同P.2565[7]31,卷中载张文仲医方一首如下㊂ 疗黄㊂身体黄,唯心下硬,方:右取萱草根捣取汁,一升五合,煎㊂又方:取栝蒌子中黄汁一小升,和暖水五合㊂又方:取蔓菁子一小升捣末,用水一大升和,每日平旦服一升,三日服尽,小便色㊂又方:服蔓菁子油一升,亦佳㊂张文仲 ㊂‘外台“卷第四 诸黄方一十三首 中载‘崔氏“疗黄兼主心腹方: 蔓荆子一大合拣令净㊂右一味,捣碎,熟研,以水一升更和,研,滤取汁,可得一大盏㊂顿服之,少顷自当转利,或亦自吐,腹中便宽,亦或得汗,便愈㊂‘备急“㊁文仲㊁‘深师“同,并出第一卷中㊂[8]66 此方为张文仲同方,内容与卷子P.2662中的又方内容有部分相似㊂又见‘外台“卷四 急黄方六首 中载‘近效“疗急黄方: 取蔓荆子油一盏,顿服之㊂临时无油,则以蔓荆子捣取汁,水和之吃亦得㊂候颜色黄或精神急,则是此病㊂[8]67 此方非张文仲同方,但其内容与卷子P.2662中的又方内容大致相似㊂检索其流衍,见‘证类本草“卷二十七载‘伤寒类要“治急黄 服蔓菁子油一盏 ,‘普济方“卷一百九十六载 治酒疸,黄色通身者 用萱草根捣绞汁,与上述内容相同,但二者未标注引自张文仲医方㊂卷子P.2662所载张文仲医方内容有缺字,不能完全确定是否还有其他医家内容,而‘外台“中收录两方内容与其相似,其中一方并未标注为张文仲医方㊂由此推论,该方内容或为多家医书引用,张文仲亦引之㊂2.3㊀吐鲁番卷子Ch1036V(TⅡT)载张文仲医方三首卷子Ch1036V(TⅡT)出土于新疆吐鲁番,现藏于德国普鲁士学士院㊂原卷子首尾均缺,无书名标题及撰者㊂‘考释“据该书内容所记 文仲 字样,属唐人选辑唐以前医方而成,称其为‘唐人选方第二种“[5]300㊂原卷载三方,两首全方一首残方,前者见于‘外台“卷第十四 张文仲疗诸风方九首 ,后者未见㊂表2示,‘考释“与‘新辑校“均据‘外台“内容对该卷进行了校注,为了更直观地进行比对,此处除异体字,其他如缺字㊁字序颠倒等情况不作改动(下同)㊂695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㊀㊀㊀㊀㊀㊀2021年4月第27卷第4期April2021Vol.27.No.4表2㊀吐鲁番卷子Ch1036V(TⅡT)与‘外台“引‘张文仲方“佚文吐鲁番卷子Ch1036V(TⅡT)‘外台“枝煎:疗一切风及偏风㊂不用全新嫩者右以水一大斗,煮取二大升,夏月井中沉,恐坏㊂每日空腹服一盏,尽㊂桑枝一大升切㊂并无所忌,常㊂桑枝煎:疗偏风及一切风方㊂桑枝(锉,一大升,不用全新嫩枝):右一味,以水一大斗,煎取二大升㊂夏月井中沉,恐酢坏㊂每日服一盏,空腹服尽㊂又煎服㊂若豫防风,能服一大升,终身不患偏风,无忌㊂疗一切风文仲四时服有效神方:防风六分羌活六分茯神六分桂心六分牛膝六分人参六分枳壳六分,炙五加皮六分芍药六分㊀丹参六分薏苡仁六分麦门冬六分松子仁六分㊀干地黄六分大黄六分青木香六分磁石十分,研㊀槟榔仁六分右捣筛为散,蜜和丸,丸梧子㊂空腹以清酒口服十五丸,日再,加至三十五丸,忌猪㊁鱼㊁油㊁酥㊂又文仲云ʒ四时俱服神方,十九味丸:防风,羌活,五加皮,芍药,人参,丹参,薏苡仁,玄参,麦门冬(去心),干地黄,大黄青木香各六分,松子仁,磁石各八分,研,槟榔子十分,枳实炙(八分),牛膝(八分),茯神八分,桂心(八分)㊂右十九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以酒服十五丸㊂日再服,稍稍加至三十丸为度,忌猪肉㊁鱼㊁蒜㊁生葱㊁酢㊁芜荑㊂Ѳ镇心丸:疗人五藏风虚惊悸神四分当归四分人参四分赤药四分远志四分桔梗四分苁蓉三分巴戟天五分仲杜四分炮原缺㊀㊀吐鲁番卷子Ch1036V(TⅡT)中 桑枝煎 疗一切风 二方与‘外台“引 张文仲疗诸风方九首 佚文内容高度相似,二者对比,前者行文较后者明显简略,如 桑枝煎 的服用㊁ 疗一切风 的用药禁忌㊂再观其内容, 桑枝煎 较‘外台“有明显的字序颠倒㊂ 疗一切风 的方名较‘外台“少 十九味丸 四字,方药组成㊁用量也略有不同㊂如缺玄参一味;茯神㊁桂心㊁牛膝用量‘外台“为八分;枳壳(六分,炙)于‘外台“作枳实(炙,八分);用药三十五丸,后者作三十丸㊂检索二方的后世流衍, 桑枝煎 见‘证类本草“卷十三引‘外台“ 治偏风及一切风 ,但 桑枝煎 中的 不用全新嫩枝 在‘证类本草“作 用今年新嫩枝 ,疑为抄写错误㊂ 疗一切风 见‘普济方“卷一百十四 防风羌活丸 ,言其 宜四时常服,永无风疾之患 ,但未标注其文献来源㊂若以‘外台“引张文仲的医方为基准,以上吐鲁番卷子Ch1036V(TⅡT)内容情况或为行文简写,或抄录错误,不似为临床发挥㊂ 镇心丸 原卷残缺较多,就现有的文字进行检索,未见于传世医书㊂此方主治为 疗人五藏风虚惊悸 ,与前两首同属于 疗风方 ,虽于‘外台“中未见,但很有可能亦为 张文仲疗诸风方 的内容㊂3㊀‘古今录验方“医方敦煌卷子P.3596首尾均缺,无书名标题及撰者,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㊂‘新辑校“据避讳字认为,该卷抄写年代为五代[7]117㊂卷中载‘古今录验方“医方一首,‘旧唐书㊃经籍志“中载‘古今录验方“为甄权撰[4]157,‘旧唐书㊃甄权传“附‘甄立言传“则记载作者为甄立言[4]407㊂甄权与甄立言为兄弟,因母病而学医㊂高文铸[8]931-932通过考证‘外台“引‘古今录验方“佚文,初步认定该书的作者为甄权,其弟甄立言应该是协助编写或进行补充修订㊂‘古今录验方“已有谢盘根辑校的辑佚本,敦煌卷子P.3596载‘古今录验方“ 虎眼汤 未见于其辑佚本,可补充‘古今录验方“佚文㊂经检索,‘千金“卷十四载有 虎睛汤 ㊂二者相较,‘千金“ 虎睛汤 较敦煌卷子P.3596 虎眼汤 行文略简,组方缺当归一味,药量小异㊂‘千金“成书于公元652年,‘古今录验方“具体成书年月不可考,然其撰者甄权卒于公元642年,可知‘千金“成书晚于‘古今录验方“㊂此 虎眼汤 或原出于‘古今录验方“,后孙思邈引之(原文见表3)㊂表3㊀敦煌卷子P.3596 虎眼汤 与‘千金“ 虎睛汤 比对敦煌卷子P.3596 虎眼汤 ‘千金“ 虎睛汤虎眼汤㊂疗邪病暴发无常,跳踯大别,被头张眼,恒持臂杀人,有时大走,或投赴山涧,不避水火,凡此病悉主之方出‘古今录验“㊂虎眼一具,无新者,干亦得茯苓三两露蜂房一具,炙独活二两石长生Ѳ两飞鸱头并脑一两防风三两甘草三两桂心三两人参二两寄生五两天雄三两,火炮当归二两上十三味,以酒一斗二升,煮取三升㊂三服㊂日一,夜二度㊂虎睛汤㊂主狂邪发无常,被头大叫唤欲杀人,不避水火方:虎睛一具,茯苓㊁桂心㊁防风(各三两)鸱头一具,露蜂房一具,人参㊁甘草㊁天雄㊁独活(各一两),石长生(十分),枫上寄生五分上十二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㊂㊀㊀4㊀崔知悌医方崔知悌,唐代医学家,唐高宗时任中书侍郎[4]196㊁户部尚书[4]217㊂撰有医著‘崔氏纂要方“十卷㊁‘骨蒸病灸方“一卷㊁‘产图“一卷,其中‘崔氏纂要方“在‘旧唐书㊃经籍志“载著者为崔知悌[4]157,‘新唐书㊃艺文志“言著者为崔行功[4]583,新旧‘唐书“中均载崔行功传记,未言其通医理,或为传抄错讹㊂敦煌卷子P.3596(卷子介绍同上)中载崔知悌医方一首,‘新辑校“据‘外台“卷十五 五邪汤 校注该方[7]133,而‘千金“卷十四中亦载此方,故列表4以比对三者原文㊂(下转第649页)[J].山东化工,2017,46(18):59-60.[4]㊀李乃谦.探讨白芍的药理作用及现代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0):137-138.[5]㊀唐亚芳,杨岸新.中药川芎的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0):219-220.[6]㊀董庆海,吴福林,王涵,等.延胡索药学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9,38(1):48-53.[7]㊀杨豆,张卫波.甘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J].湖南饲料,2017(3):21-23.[8]㊀陈志坚,胡璇,刘国道.香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6):113-115.[9]㊀付国辉,杜鑫.地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5):39-41.[10]㊀董艳,姚魁武,王阶.辨姜及其炮制品药理和临床运用特点[J].中国中药杂志,2018,43(10):2020-2024.[11]㊀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12]㊀薛轩.坤元是保[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46.[13]㊀万全.中医必读百部名著妇科卷㊃万氏妇人方[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234.[14]㊀王肯堂.女科证治准绳[M].太原:山西科技出版社,2012:38-39.[15]㊀龚居中.女科百效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63.[16]㊀叶其蓁.女科指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61.[17]㊀齐仲甫.女科百问[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7.[18]㊀吴谦.妇科心法要诀[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0.[19]㊀叶其蓁.女科指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62.[20]㊀严用和.重订严氏济生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17.[21]㊀陈佳园.妇科秘书八种㊃妇科秘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4:99.[22]㊀神农本草经[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148.[23]㊀陶弘景.名医别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93.[24]㊀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西苑出版社,2010:156.[25]㊀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224.收稿日期:2020-06-17(上接第597页)表4㊀敦煌卷子P.3596㊁‘千金“‘外台“引崔知悌医方敦煌卷子P.3596‘千金“‘外台“邪气啼泣或歌哭方出崔知悌㊂禹余粮二两 口 防风桂心二两㊀芍药二两甘草二两远志皮二两㊀秦艽二两独活二两白术二两㊀人参二两石膏二两牡蛎二两㊀木防己二两菖蒲二两茯神二两㊀蛇蜕皮一尺,炙右,以上十六味捣,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再沸,去滓㊂服之,日再㊂五邪汤治邪气啼泣或歌或哭方禹余粮防风桂心芍药㊀远志独活甘草人参白术㊀石膏牡蛎秦艽各二两防己㊀菖蒲茯神雄黄深师作黄丹㊀蛇蜕皮各一两右十七味口父咀,以水二斗煮取四升,分四服,亦可如煮散法服之㊂‘古今录验“五邪汤,主治邪气啼泣或歌或哭禹余粮(研)㊁防风㊁桂心㊁芍药㊁远志(去心)㊁独活㊁甘草(炙)㊁人参㊁石膏(碎,绵裹)牡蛎(熬)秦艽各一两,白术㊁防己㊁菖蒲㊁雄黄(研)㊁茯神㊁蛇蜕皮(炙)各一两右十七味捣粗筛,以水一升半,纳三方寸匕,煮二沸,去滓服之,日四服㊂忌生葱海藻菘菜桃李雀肉饧醋等,深师用黄丹不用雄黄,余同㊂㊀㊀表4示,‘千金“与‘外台“所引 五邪汤 基本一致,应为同方㊂二者与敦煌卷子P.3596引崔知悌医方相比,行文略有差异,组方均多雄黄1味㊂敦煌卷子P.3596标注 邪气啼泣或歌哭方 出自崔知悌,‘千金“未注该方出处,而‘外台“则标注该方出自‘古今录验方“,该书作者为甄权㊂检索该方后世流衍,见‘普济方“ 禹余粮饮 ㊁‘古今医统大全“ 五邪汤 ㊁‘医学纲目“ 五邪汤 ㊁‘证治准绳㊃类方“ 五邪汤 ,前三者均标注引自‘千金“,未提及崔知悌或‘古今录验方“㊂见‘千金“‘外台“在雄黄下的小字,可知此方是深师(南北朝僧医)的同方,即此方在南北朝时期已见成方㊂又察崔知悌㊁甄权㊁孙思邈所处年代相近,为初唐时期,由此推论此方或为一方多书同引㊂5㊀结语敦煌吐鲁番出土医药文献十分丰富,保存着大量的经验医方,至今拥有着无可替代的学术及临床价值㊂其所记载著录出处的亡佚隋唐医方很好地完善了亡佚隋唐医方书的内容,也使我们进一步印证传世医书中亡佚隋唐医方的真实性㊂同时,传世医书中著录出处的亡佚隋唐医方为完善敦煌吐鲁番出土的残缺医籍提供了校勘线索,二者可互为补充印证㊂考查敦煌吐鲁番出土医药文献中著录出处的亡佚隋唐医方对研究亡佚医籍,校勘传世医籍,拓宽临床用药思路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㊂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化为中医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突破口,古老的亡佚隋唐医书会因科技的推动焕发出新的光辉㊂我们应进一步整理研究,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深入挖掘其理论价值与临床实践意义㊂参考文献:[1]㊀李欣瑶.让敦煌医学古为今用[N].甘肃日报,2016-8-2(9).[2]㊀李应存,柳长华.敦煌医方中署有医家姓名的医方析要[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第十五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6.[3]㊀李应存.唐代著名道医韦慈藏及其敦煌医方考析[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年会论文集.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2.[4]㊀李学勤.二十六史(第三册)[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9:7.[5]㊀马继兴.中国出土古医书考释与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6]㊀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上)[M].崔仲平,王耀廷,主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6.[7]㊀沈澍农.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新辑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8]㊀王焘.外台秘要方(校注研究本)[M].高文铸,校注.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收稿日期:2020-06-15。
明太祖实录卷_101-161
明太祖实录卷_101-161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洪武八年九月戊午朔祭周天星辰?己未,上遣使敕谕征虏左副将军曹国公李文忠,左副副将军济宁侯顾时等曰,孟秋遣尔代颍川侯等还,以息风霜之劳,今三越月矣。
曾得胡人消息否,可遣轻骑数十潜入其地,候其动静,如获其人,必得情实。
古人用兵,务知彼知己,以朕料,彼今年得种羊马颇牧,岂不为苟延之计,设若驱其残兵来寇边境,尔等当督三军一鼓而俘之,彼若不来,亦当坚垒壁谨斥候,以备不虞?辛酉诏改建大内宫殿上谓廷臣曰唐虞之时宫室朴素后世穷极侈丽习尚华羙去古远矣朕今所作但求安固不事华丽凡雕饰奇巧一切不用惟朴素坚壮可传永久使吾后世子孙守以为法至于台榭苑囿之作劳民费财以事游观之乐朕决不为之其饬所司如朕之志 ?癸亥狭西亡卒常德林等相聚为盗西安卫指挥使濮英捕斩之 ?甲子民有入内库理钞者误携钞以入门者执之以闻上曰彼误耳命释之 ?乙丑汰汉中府凤县西乡县丞簿 ?丙寅置蓝靛所于仪真六合之地设大使副使典吏各一人督种青蓝以供染事隶户部 ?戊辰上命湖广行省参政吴云使云南谓之曰今天下混一四夷宾服独云南一隅未奉正朔杀我使臣朕欲以兵取之恐劳师费财以伤远人卿能为朕作陆贾乎云对曰天命所在谁能违之第彼恃险远故阻声教臣奉陛下威德往告以大义晓以祸福彼必附顺若冥顽不从兴师未晚遂遣云行时元梁王使其臣铁知院等二十余人使漠北为大军所获送京师上释之命与云偕行至云南之沙,?禾唐,口铁知院等谋曰吾属奉使不达中道被执而还罪必不免于是共说诱云令胡服辫发诈为元使又逼令改易制书共绐梁王云不从以死自誓铁知院等知不可夺遂杀之梁王后知其事遣人收云骨送蜀给孤寺殡之云常州宜兴人仕元为端本堂司经改翰林待制洪武元年王师克元都以故官送赴京授弘文馆校书郎历渭南县丞刑部郎中磨勘司令刑部尚书出为湖广参政坐事被逮上素重其才至则释之遂有是命 ?己巳革福建行省宝泉局罢铸钱 ?甲戌改光禄寺为光禄司卿从三品少卿从四品司丞从六品典簿从七品录事从八品置所属大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每署令一人从六品丞一人从七品监事一人从八品孳牧所大使一人从九品副使一人未入流 ?丙子故元将张致道合其党万人犯朔州不克复犯鴈门应州等地杀掠人畜甚众大同卫发兵捕致道斩之 ?己卯靖海侯吴祯都督佥事于显率备倭舟师自海道还京 ?癸未日中有黑子 ?山西理问所官坐出囚死罪刑部奏参政颜希哲王仲立等当连坐上曰司刑狱者理问也持案牍者吏也参政综理大纲其过在于失觉察耳命停其半俸?甲申,召中山侯汤和吉安侯陆亨还京。
宋代名医录
宋代名医录宋代名医录一、许胤宗许胤宗,一作引宗,约生于南朝梁年夜同二年(536),卒于唐武德九年(626),享年九十余岁。
许氏乃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人,曾事南朝陈,初为新蔡王外兵参军、义兴太守;陈亡后入仕隋,历尚药奉御,唐武德元年(618)授散骑侍郎。
许氏以医术有名,能干脉诊,用药矫捷变通,不拘一法。
公元六世纪中,他曾用药物薰蒸法为陈国柳太后治病,时太后病风不能言,口噤不能服药,他以黄芪防风汤置于床下,薰蒸令药气如烟雾,入病人腠理而见效,当晚太后能言,胤宗是以授义兴太守。
许氏诊病问疾,正视评脉,以根究病原,主张病药相称,不宜杂药乱投,唯须单用一味,直攻病所。
生平诊脉用药,独具特色。
二、甄权甄权,约生于南朝梁年夜同七年(541),卒于唐贞不美观十七年(643)许州扶沟(今河南扶沟)人,因母病,与弟甄立言,精究医术,专习方书,遂为名医。
甄权于针灸术造诣尤深,兼通药治。
生平行医,活人众多:隋开皇初(581)曾为秘书省正字,后称病告退。
甄权通颐养之术,提出弃旧容新可使肺气清肃,是健身延年的有效要领;并主张饮食不必甘美。
贞不美观十七年(643)唐太宗李世平易近亲临其家,访以药性及摄生之道。
授其朝散大夫,并赐寿杖衣物。
昔时寿终。
甄氏生平著述颇多,绘有《明堂人形图》一卷;撰有《针经钞》三卷、《针方》、《脉诀赋》各一卷,《药性论》四卷。
这些著作均已亡佚,其部分内容可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机密》等著作,对后裔有必然影响。
三、甄立言甄立言,甄权之弟,生于南朝梁年夜同十一年(545),卒于唐贞不美观年间(627~649)。
唐武德年间(618~626)升太常丞,与兄甄权同以医术享誉当时。
立言医术娴熟,能干本草,善治寄生虫病。
著有《本草音义》七卷、《本草药性》三卷、《本草集录》二卷、《古今录验方》五十卷,均己散佚,部分佚文尚可在《千金要方》和《外台机密》中见到。
他的《古今录验方》如《外台机密》所引进“消渴小便至甜”是我国有类糖尿病的最早记实。
关于司南古诗词
关于司南古诗词1.赤鸟司南方,尾秃翅觰沙。
——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2.司南车,辘辘转。
——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司南车》3.海上有人逐臭,天生鼻孔司南。
——黄庭坚《有闻帐中香以为熬蝎者戏用前韵二首·海上有人逐臭》4.气交亭育际,巫峡漏司南。
——杜甫《鸡》5.奔北翻成勇,司南却是呙。
——元稹《痁卧闻幕中诸公征乐会饮,因有戏呈三十韵》6.亡羊岐路愧司南,二纪穷通聚散三。
——徐铉《和江西萧少卿见寄二首》7.其或超越,罔假司南。
——黄庭坚《头陀赞》8.维斗天司南,其下百渎倾。
——黄庭坚《外舅孙莘老守苏州留诗斗野亭庚申十月庭坚和》9.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
——陈造《赠相士蜀张二诗·博古亦多艺》10.路迷端倚司南驾,金换还随过海舟。
——陈造《次韵方秘正·小窗危坐正凝愁》11.可无上药蠲民瘼,有待司南觉世迷。
——陈造《再次韵呈张守·乌衣雏燕正依栖》12.更当问学閒,司南取夷路。
——陈造《再次韵酬林子长运使》13.妙握司南造化柄,水云器具在甄陶。
——释正觉《颂古一百则·岐分丝染太唠唠》14.车中幸有司南柄,试与迷途指大方。
——曾丰《呈罗春信》15.急掩耳待寻活路,司南车在阖闾城。
——释绍昙《送舜侍者见万寿退耕和尚》16.主司南宫顷第一,又尝礼部预拣才。
——强至《送裴光世赴举》17.祝融职司南,凭宠不遗力。
——李流谦《苦热》18.君今正与司南合,直指何曾更问人。
——释宝昙《送于制干二首·一笑无烦论古今》19.昨梦返故里,有翁作司南。
——周文璞《呈巩睡翁》20.时无司南驾,自比连城珍。
——刘敞《以石为玉·梧台有沈璞》21.此中毕竟同还别,付与司南鼻孔知。
——牟巘五《舜举水仙梅五绝·檀晕金杯两擅奇》22.祝融炎帝司南土,此花无乃群芳主。
——陈恭尹《木绵花歌》23.子建司南位,安仁秉夜灯。
——不详《南唐升元殿基下石记(江南将亡数年前掘得此。
关中 诗句
关中诗句1.关中寒食雨,湖上暑衣天。
——李频《送狄明府赴九江》2.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杜甫《佳人》3.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4.赤精斩白帝,叱咤入关中。
——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5.关中圣者说法处,琪园白日天花飘。
——梦观法师《赋得讲经台送石田禅师之虎丘》6.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杜甫《春远》7.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杜甫《洗兵马》8.楚客忆关中,疏溪想汾水。
——刘禹锡《海阳十咏·裴溪》9.曾作关中客,频经伏毒岩。
——刘禹锡《贞元中侍郎舅氏牧华州时余再忝科第前后…因成篇题旧寺》10.争教班定远,不念玉关中。
——王贞白《胡笳曲》11.代北偏师衔使节,关中裨将建行台。
——李商隐《漫成五章》12.关中父老百领襦,关东吏人乏诟租。
——李贺《章和二年中》13.邺城反覆不足怪,关中小儿坏纪纲。
——杜甫《忆昔二首》14.崆峒五原亦无事,北庭数有关中使。
——杜甫《近闻》15.尽驱诣阙下,士庶塞关中。
——杜甫《往在》16.剑外官人冷,关中驿骑疏。
——杜甫《逢唐兴刘主簿弟》17.帆影咽河口,车声聋关中。
——孟郊《赠转运陆中丞》18.飞雨祠上来,霭然关中暮。
——王昌龄《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19.今年五月尽,我发向关中。
——白居易《除官赴阙,留赠微之》20.前年关中旱,闾井多死饥。
——韩愈《归彭城》21.新月河上出,清光满关中。
——岑参《送祁乐归河东》22.灵迹才辞周柱下,祥氛已入函关中。
——宋之问《函谷关》23.海内戎衣卷,关中贼垒平。
——刘长卿《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收二京…五十韵》24.关中因窃据,天下共忧栗。
——刘长卿《吴中闻潼关失守,因奉寄淮南萧判官》25.今日关中事,萧何共尔忧。
——刘长卿《重阳日鄂城楼送屈突司直》26.关中新月对离尊,江上残花待归客。
——钱起《送邬三落第还乡》27.骨销金镞在,鬓改玉关中。
——马戴《塞下曲二首》28.海上不同来,关中俱久住。
中医药发展史
中医药发展史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s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
从师承口授,到文字记载,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对于中华民族孕育至今的繁荣昌盛有着巨大的贡献。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s has a long history over thousands of years.It has developed from small and simple one to very big system theories, and support all the time the Chinese to live, grow and keep healthy away from diseases.All these experiences and treatments now are becoming the most valuable treasure in the world.一、三皇远古(3-Emperors ancient times)1.伏羲氏制八卦《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
他创立八卦,开启了周易,强调天人合一的“和谐而居”的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原点,也是中医文化的重要指导思想,更是今天养生文化最重要的核心思想。
2.医药之祖炎帝(the yandi,Fire emperor)神农氏,以火德王,都于陈,迁曲阜。
初植五谷、尝百草。
古者民茹草木之实,食禽兽之肉,而未知耕稼。
炎帝因天时,相地宜。
斫木为耜,揉木为耒。
始教民植五谷,而农事兴焉。
民有疾病。
未知药石。
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
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
中国历代名医大全
上古名医篇伏羲氏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
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
相传为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帝王世纪》称“伏羲尝百药而制九针”,我国医界数千年来尊奉其为医药学、针灸学之始祖。
神农氏一说神农氏即炎帝。
中国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淮南子·修务训》:“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识水泉之甘苦,……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是医方兴焉。
”《帝王世纪》称:“炎帝神农氏,……,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百姓日用而不知,著本草四卷。
”黄帝传说中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祖先。
所处时代为原始社会末期,为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领袖。
传说他的发明创造很多,我国古文献也多有黄帝创造发明医药之记载。
岐伯中国传说时期最富有声望的医学家。
《帝王世纪》:“(黄帝)又使岐伯尝味百草。
典医疗疾,今经方、本草、之书咸出焉。
”宋代医学校勘学家林亿等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表》中强调:“求民之瘼,恤民之隐者,上主之深仁,在昔黄帝之御极也。
”伯高传说上古之经脉学医家,黄帝臣。
伯高之为医是以针灸之理论、临床和熨法等外治为特长,同时,对脉理亦多有论述。
雷公传说上古医家,黄帝臣,擅长于教授医学之道,望色诊断与针灸医术等。
在关于针灸论述上与黄帝讨论了“凡刺之理”,以及望面色而诊断疾病的理论。
少师传说上古时医家,以擅长人体体质之论而闻名于世。
少师对五种人的体质、性格、行为特点等进行了比较具体的叙述,少师之论点近世为朝鲜医学家发展为“四象医学”。
甄立言甄立言,甄权之弟,生于南朝梁大同十一年(545),卒于唐贞观年间(627~649)。
立言医术娴熟,精通本草,善治寄生虫病。
著有《本草音义》七卷、《本草药性》三卷、《本草集录》二卷、《古今录验方》五十卷,均已散佚,部分佚文尚可在《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中见到。
他的《古今录验方》如《外台秘要》所引“消渴小便至甜”是我国有关糖尿病的最早记载。
(王医)周汉晋名医篇扁鹊扁鹊,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2024届高考语文必刷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2024届高考语文必刷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鲁迅对我们民族来说,不是一个一般的文人,一个简单的作家。
,,,。
,,你看英国到现在有什么事,大家还是会读莎士比亚的著作,不断吸取一些新的东西。
①放眼全世界来看②他的思想不但具有原创性③比如说英国的莎士比亚④而且具有这个民族精神的源泉性⑤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这样极少数的作家⑥莎士比亚是超越一般的戏剧家的A.①⑤③⑥②④B.①⑤②④③⑥C.②④①⑤③⑥D.②④③⑥①⑤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巴洛克风格以浪漫主义的精神为形式设计的出发点,一反古典主义的严肃、拘谨、偏重于____________的形式,赋予了建筑更为亲切和柔性的效果。
巴洛克风格虽然脱胎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形式,却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
追求它宏伟、生动、奔放、热情的艺术效果,摒弃了古典主义造型艺术上的刚劲、挺拔、肃穆、古板的遗风。
()。
这多表现为奢华和夸张及不规则的排列形式。
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____________,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____________,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
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营造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
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____________远达美洲。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理性崇敬金科玉律以至B.理性崇拜清规戒律以至C.理智崇拜金科玉律以致D.理智崇敬清规戒律以致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追求它宏伟、生动、热情、奔放的艺术效果,摒弃了古典主义造型艺术上的刚劲、挺拔、肃穆、古板的遗风。
《新唐书·张仲方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张仲方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新唐书·张仲方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新唐书·张仲方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新唐书·张仲方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仲方,性歧秀,父友高郢见,异之,曰:“是儿必为国器,使吾得位,将振起之。
”贞元中,擢进士、宏辞,为集贤校理,以母丧免。
会郢拜御史大夫,表为御史。
进累仓部员外郎。
会吕温等以劾奏宰相李吉甫不实,坐斥去,仲方以温党,补金州刺史。
宦人夺民田,仲方三疏申理,卒与民直。
入为度支郎中。
敬宗立,李程辅政,引为谏议大夫。
帝时诏王播造竞渡舟三十艘,度用半岁运费。
仲方见延英,论诤坚苦,帝为减三之二。
又诏幸华清宫,仲方曰:“万乘之行,必具葆卫,易则失威重。
”不从,犹见慰劳。
鄂令崔发以辱黄门系狱,逢赦不见宥。
仲方曰:“恩被天下,流昆虫,而不行御前乎?”发由是不死。
大和初,出为福建观察使。
召还,进至左散骑常侍。
李德裕秉政,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德裕罢,复拜常侍。
李训之变,大臣或诛或系。
翌日,群臣谒宣政,牙阖不启。
群臣错立朝堂,无史卒赞候,久乃半扉启,使者传召仲方曰:“有诏,可京兆尹。
”然后门辟,唤仗。
于时族夷将相,颅足旁午,仲方皆密使识其尸。
俄许收葬,故胔骸不相乱。
已而禁军横,多挠政,仲方势笮,不能有所绳劾。
宰相郑覃更以薛元赏代之,出为华州刺史。
召入,授秘书监。
人颇言覃助德裕,摈仲方不用。
覃乃拟丞、郎以闻。
文宗曰:“侍郎,朝廷华选。
彼牧守无状,不可得。
”但封曲江县伯。
卒,七十二,赠礼部尚书,谥曰成。
仲方确正有风节,既殁,人多伤之。
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节选自《新唐书·张仲方传》)译文:张仲方,天生才智出众,父亲的朋友高郢见了他,感到惊异,说:“这孩子一定能成为国家栋梁,假如我身居要职,将会提拔重用他。
和官汉称对照表
和官汉称对照表和官汉名天皇一人东宫青宫、前星、明两、龙楼、龙岫内亲王湘阳、床黄之华关白执柄、摄录、博陆摄政执柄、摄录、大宰、殿下、冢宰、纳麓太政官块署、尚书省、都省、兰省、鸾台太政大臣司空、相国、太阁、太尉、太师、大相国、太保、太傅左大臣左丞相、左相国、左相府、左仆射右大臣右丞相、右相国、右相府、右仆射内大臣内丞相、内相府、内府大臣盐梅、黄阁、块门、济川、三馆、三台、三旌、三槐、象岳、丞相、相府、仆射、莲府、莲幕大纳言亚块、亚相、黄门、黄门监、九列、献替、献纳、元恺、上列、门下侍中、柳门、龙官、龙作中纳言黄门、黄门侍郎、九列、献替、献纳、元恺、子向、上列、门下侍郎、柳门、龙官、龙作参议谏议大夫、宰相、相公、八座、吏部尚书太政官史生行署辩官尚书、兰省、鸾台大辩大丞左大辩左大丞右大辩右司郎、右大丞中辩司郎中、中丞左中辩左司郎中、左中丞右中辩右司郎中、右中丞少辩司郎、少丞左少辩左司郎、左少丞右少辩右司郎、右少丞大史尚书主事、尚书都事、大都事少纳言给事中、尚书郎、门下给事、门下给事中大外记外史、门下起居郎、门下令史、门下录事外记外史、史官、主书、门下录事史生门下令史神祇官太常寺神祗伯太常卿、太卜令、祠部郎中神祇副太常少卿、祠部员外郎神祇佑太常丞、太卜丞神祇史太常主簿、太常录事、太卜令史、祠部主事、祠部令史中务省紫微省、中书省、殿中省、凤阁中务卿紫微令、中书令、殿中监、门下侍中中务辅黄门侍郎、紫微侍郎、中书侍郎、中书舍人、殿中少监、门下侍郎中务大辅中书监中务丞紫微舍人、中书舍人、殿中少监中务录中书主事、殿中录事、门下录事内记起居舍人、起居郎、侍书、柱下、柱史、著作郎、内史侍从补阙、散骑常侍、拾遗内舍人给事舍人、千牛备身、通事舍人监物御史、主监、城门郎、殿中侍御史典钥门仆、主铃符宝郎式部省吏部、李部式部卿太常卿、吏部尚书、李部大尚卿、式部辅考功郎中、太常少卿式部大辅吏部侍郎、李部大卿、式部少辅吏部员外郎、李部少卿式部丞考功员外郎、司勋郎中、太常丞、吏部郎中式部录太常主簿、李部主事兵部省卫尉寺、夏官兵部卿卫尉卿、卫尉尚书、夏官尚书、兵部尚书兵部辅卫尉少卿、兵部员外郎、兵部侍郎兵部丞卫尉丞、兵部郎中兵部录卫尉主簿、兵部主事治部省春官、礼部治部卿太常卿、礼部尚书、治部辅太常少卿、礼部侍郎治部丞太常丞、礼部郎中治部录太常主簿、礼部主事民部省户部、地官民部卿户部尚书、职方民部辅户部员外郎、户部侍郎、职方郎中民部丞户部员外郎、户部郎中、职方员外郎民部录户部主事刑部省大理刑部卿刑部尚书、秋官尚书、大理卿刑部辅大理少卿、都官郎中刑部大辅刑部侍郎刑部少辅刑部侍郎刑部丞刑部员外郎、刑部郎中、大理员外郎、大理丞、大理录事刑部录刑部主事、刑部主簿大藏省大府、大府寺、天官大藏卿藏部尚书、大府卿大藏辅大府侍郎、大府少卿大藏丞大府丞、大府郎中大藏录大府主簿、大府录事宫内少府监宫内省工部省、司农寺、殿中省、冬官宫内卿禁省尚书、光禄卿、工部尚书、司农卿、殿中监宫内辅光禄侍郎、光禄少卿、工部侍郎、司农少卿、少府少监、殿中少监宫内丞光禄丞、光禄郎中、工部员外郎、工部郎中、司农丞、司农郎中、殿中丞宫内录工部主事、司农主簿、少府主簿、殿中主事和官汉名藏人所黄门署藏人头燕首、贯首、两头藏人温信、侍中、仙郎、夕拜郎、夕郎近卫府羽林、亲卫府近卫大将羽林大将军、虎牙大将军、亲卫大将军、幕下、幕府近卫中将亚将、羽林将军、羽林中郎将、羽林郎将、虎贲中郎将、亲卫将军、亲卫中郎将近卫少将亚将、羽林将军、羽林中郎将、羽林郎将、虎贲中郎将、亲卫将军、亲卫中郎将、亲卫郎将近卫将监参军、亲卫军长史、亲卫校尉近卫府生卫史兵卫府威卫、鹰扬、武卫兵卫督威卫大将军、镇军大将军、武卫大将军兵卫佐威卫将军、镇军将军、鹰扬将军、武卫将军兵卫尉威卫长史、镇军长史、武卫校尉、武卫长史兵卫志镇军录事、武卫录事兵卫将曹兵曹兵卫府生参军事、武卫史卫门府监府、监门、金吾卫门督监门卫大将军、监门大将军、金吾大将军卫门佐监门卫将军、监门次将、金吾次将、金吾将军卫门尉监门卫长史、金吾尉、金吾校尉、金吾长史、录事参军卫门志监门录事、金吾录事卫门府生金吾卫史、中候司、兵曹检非违使别当大理卿检非违使尉廷尉弹正台宪台、御史台、肃正台、正台、霜台弹正尹御史尚书、御史大夫弹正忠御史弹正弼御史中丞弹正疏御史录事大膳职光禄寺、大官署大膳大夫监膳、光禄卿、膳部郎中、大官令、珍羞大膳亮监膳郎中、光禄侍郎、光禄少卿、膳部员外郎、膳部侍郎大膳进光禄丞、膳部员外郎、大官丞大膳属光禄录事、膳部主事、大官史修理职匠作修理大夫匠作大尹、将作监、将作大匠修理亮匠作少尹、将作少匠修理属将作主簿京职京兆府、扶风、冯翊京职大夫京兆尹京职亮京兆少尹、冯翊少监京职进京兆司录、冯翊判事京职属京兆录事、冯翊记事中宫职内侍省中宫大夫长乐令、长秋监、内宫主人、内侍省中宫亮内宫监、内侍省常侍、内常侍中宫进内宫判事、内给事、内侍伯中宫属内宫录事、内侍主事东宫傅皇太子傅、太子少卿、太子大博士、太师、太师正小卿、太保、太傅东宫学士少师、少傅、太子宾客、太子文学、崇文馆大学士、文馆大学士东宫藏人青闱侍中、内坊典直东宫大夫澹事春宫大夫澹事府、澹事正、宫尹、太子少卿、太子少尹、太子尹、端尹、亮尹春宫亮澹事小正、太子冼马春宫进太子澹事大舍人寮宫闱局大舍人头宫闱令、主当令大舍人助宫闱史、主当少令大舍人允宫闱丞、宫闱令史、主当丞大舍人属宫闱令史、主当录事阴阳寮司天台、太史局阴阳头五行尹、司天监、太史监、太史主簿、太卜令、祠部郎中阴阳助五行少尹、司天少监、太史少监阴阳允司天丞、太史丞、太卜丞、祠部员外郎、祠部丞阴阳属太史主簿、太史令史、太卜史、祠部主事阴阳博士太卜正、太卜博士、卜筮将军阴阳师太卜主师天文博士司天、司天台保章、司天文生、天文灵台师历博士司天台、司天台保章正太史、司历、司历正保、保章正漏刻博士司刻、司辰、司天台保章主计寮金部、度支、比部主计头金部郎中、计部郎中、度支郎中、比部郎中主计助金部员外郎、度支员外郎、比部员外郎主计允度支部郎主计属金部主事、度支主事、比部主事算师仓部计史主税寮仓部寮、屯田水部、主税头仓部郎中、屯田郎中主税助仓部员外郎、屯田员外郎主税允仓部郎主税属仓部主事内藏寮少府、仓部寮、内府局内藏头左藏令、右藏令、少府监、尚衣奉御、尚帑令、仓部郎中、藏帑令、内府令内藏助少府少监、尚衣直长、仓部员外郎、藏帑少令内藏允左藏丞、右藏丞、少府丞、内府丞内藏属监事、左藏府史、右藏府史、少府主簿、少府录事、仓部主事和官汉名缝殿寮尚衣局缝殿头御府监、彩缝监、尚衣奉御、尚缝令、内谒者监、内尚衣监、掖庭令缝殿助彩缝少监、尚衣师、掖庭监、缝殿允彩缝少监、尚衣直长、掖庭丞缝殿属尚衣令史、掖庭令史大炊寮大仓署、导官署大炊头大仓令、导官令大炊助主爨大炊允大仓丞大炊属大仓史、导官史玄蕃寮鸿胪寺、典客署、崇玄署玄蕃头鸿胪卿、主客郎中、典客郎中、崇客郎中、崇玄令玄蕃助鸿胪少卿、主客员外郎、祠部员外郎、崇玄令史玄蕃允鸿胪丞、典客丞、崇玄丞玄蕃属鸿胪史、典客主事、祠部主事、崇玄史府诸陵寮太常寺、庙陵署诸陵头诸陵令、庙陵监、礼部诸陵令诸陵助庙陵少监、礼部令诸陵允诸陵丞、庙陵丞诸陵属诸陵录事雅乐寮大乐署雅乐头协律郎、大乐令雅乐助大乐令史、大乐郎雅乐允大乐丞雅乐属大乐主簿、大乐府乐生儛师图书寮麟台图书头著作郎中、秘书监图书助著作佐郎、秘书少监图书允秘书丞图书属秘书主事大学寮国子监、国子寺大学头国子祭酒、祭酒大学助国子司业、司业大学允国子丞大学属国子主簿大学属国子录事明经博士国子大学博士、四门业博士、大学博士、大儒、大博士、文馆学士明法博士律学士、律学博士、律师学博士文章博士翰林学士、翰林主人、国子博士、昭文馆学士、文章学士书博士手书博士、书学博士音博士音儒算博士密学博士助教国子助教、四门权助教诸道得业生先生、秀才、茂才文章生科者、进士学生国子诸生典药寮尚药局、太医署典药头医监、尚药奉御、太医令典药助医正、太医正典药允太医丞典药属太医府医博士太医博士木工寮将作监木工头工部尚书、左校令、将作监、将作大匠、木作尹木工助工部侍郎、将作少监、将作少匠、将作丞木工允工部郎中、将作丞、木作丞木工属工部主事、左校史、将作主簿、将作录事木工算师准计史、将作计史内匠寮少府、少府监、尚方、尚方监内匠头少府监、尚方监、中匠令、中尚史、中府主簿、内府监内匠助少府少监、中匠少令内匠允中尚丞内匠属少府主事、少府录事、中府少簿主殿寮尚舍局主殿头钩署令、尚舍奉御、尚辇奉御、殿中监主殿助尚舍直长、尚长、尚辇直长、殿中少监主殿允钩署丞、尚舍丞、尚辇直长、殿中少监主殿属钩署祠令史、尚舍史、尚舍令史、尚辇令史扫部寮守宫署、洒扫署扫部头守宫令、尚舍奉御、洒扫尹扫部助尚舍直长、洒扫少尹扫部允洒扫丞扫部属守宫史、尚舍令史、洒扫史马寮驾部、太仆署、典厩署马头驾部郎中、尚乘奉御、乘黄令、太仆卿、典厩令马助驾部员外郎、太仆少卿、典厩员外郎、典厩少令、驸马都尉马允太仆丞、典厩丞、马都尉马属驾部主事、尚乘令史、典厩府和官汉名兵库寮武库署兵库头库部郎中、武库将军、武库令、武部郎中兵库助武库员外郎兵库允武库丞兵库属库部主事、武库主事、武库府正亲司宗正寺正亲正宗亲尹、宗正卿正亲佑宗正丞正亲令史宗正主簿内膳司尚食局内膳正尚食奉御奉膳尚食奉御典膳主食、尚食直长内膳主食、尚食直长、尚食奉御内膳膳部主膳造酒司良醞署造酒正典酒、良醞令造酒令史酒师、良醞月、良醞史主水司上林署、膳部署主水正上林藏冰、膳部郎中、白浆令主水佑主浆、上林丞主水令史上林监事织部司织染署织部正织染令织部佑织染正织部令史织染史、织染府、织染录事囚狱监囚、司狱囚狱司大理狱、断狱署囚狱正断狱令囚狱正都官郎中、比部郎中囚狱佑大理狱、断狱丞、比部员外郎囚狱令史狱史、比部主事隼人司布护署隼人正布护将军隼人佑布护少尹隼人令史布护主簿市司市署市正市令市佑市作事、市丞市令史市录事施药院司仪署施药院使司仪令施药院判官司仪丞施药院主典司仪府采女正采女令内竖所宫闱坊主膳监典膳局、典膳丞主膳正典膳郎主殿署典设局主殿首典设郎主马署厩牧署主马首厩牧令御书所芸阁、秘书阁评定所大理大判事决断令、司直评事、大理正、廷尉正、评事、理正司少判事大理丞判事属大理录事勘解由使勾勘大宰府都督府大宰帅都督、都督尹大宰大弐都督大卿、都督长史大宰少弐都督司马、都督少卿大宰监参军事、都督郎中、都督录事大宰典都督主簿、都督录事镇守府将军上镇镇将、镇东将军镇守府军监将军亚相、上镇镇副镇守府军曹上镇录事陆奥出羽按察使上都护、都护府陆奥出羽按察使记事都护录事国司邵公、虎符、国宰、宰吏、刺史、专城、蒲鞭、熊轼国守分忧、牧宰国介长史、别驾掾参军事、司马郡司县令大领县令将军大树、幕下、幕府、柳营后宫掖庭殿上人云客、鸳銮上达部九棘。
古代名医 张文仲 生平简介
古代名医张文仲生平简介姓名张文仲字暂无资料。
别名暂无资料。
去逝时间700年所在朝代唐出生地区洛州洛阳(今洛阳市)主要成就暂无资料。
擅长领域暂无资料。
代表作品《疗风气诸方》一、张文仲简介:张文仲,古代医家名。
张文仲,洛州洛阳(今洛阳市)人。
年轻时就与洛阳人李虔纵、京兆(今西安)人韦慈藏以医术高明而闻名于世,曾任侍御医、尚药奉御之职。
他善疗“风疾”,成为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宫廷内著名的御医。
《旧唐书·方伎传》载,“武则天、中宗以后,诸医咸推文仲(李虔纵、韦慈藏)等三人为首”。
二、人物介绍:张文仲,约生于唐·武德三年(620年),卒于唐·圣历三年(700年)。
唐代著名医家,洛州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曾任侍御医,尚药奉御,善疗风疾,精于灸术,撰《张文仲灸经》一书,已佚。
还著有《疗风气诸方》、《四时常服及轻重大小诸方》十八首、《随身备急方》三卷,均佚,佚文可见于《外台秘要》。
三、主要著作:撰有《随身备急方》三卷(见《新唐书》)、《法象论》一卷(见《宋史·艺文志》,《宋志·补编》作《法象语论》),《小儿五疳二十四候论》一卷(见《宋史·艺文志》、《旧唐书·本传》)等书籍。
张文仲治疗“风疾”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国医学史上独树一帜,很有创造性,有力地推动了中医学的发展。
他还把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成医典,撰有《疗风气诸方》、《四时常服及轻重大方诸方》和《随身备急方》等,书中记载了张文仲利用民间用铜屑治牛马骨折的经验,治疗人体骨折的方法。
四、学术内容:暂无资料。
五、临床应用:暂无资料。
六、后世影响:暂无资料。
七、轶事典故:据《新唐书·后纪》记载:仪凤三年(公元678年),高宗突然病重,“头眩不能视”,情况十分危急。
张文仲奉命应诊,很快查出病因,建议立即针刺头部,使之出血,就可医好。
而权倾朝野的武则天以为张文仲故意戏弄高宗,要处死张文仲。
高宗说道:“侍医议疾,何罪之有?更何况我病得很厉害,还是让他医治吧!”张文仲赶紧实施了针刺治疗,高宗的症状果然消失,头眩没了,眼睛也能看见东西了。
火灾防范的诗句
火灾防范的诗句1.看松好待严霜降,试玉宜将烈火烧。
——王禹偁《放言·贤人虽学心无闷》2.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李白《赤壁歌送别》3.岂向瑶台追幻影,还从烈火识真金。
——毛泽东《七律·雷电》4.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于谦《石灰吟》5.孟冬草木枯,烈火燎山陂。
——白居易《寓意诗五首》6.盐车困骐骥,烈火废圭瓒。
——苏轼《李宪仲哀词》7.盐车困骐骥,烈火废圭瓚。
——苏轼《李宪仲哀词》8.置膏烈火上,哀哀自煎熬。
——杜甫《述古三首》9.烈火发中夜,高烟焦上苍。
——杜甫《入衡州》10.递夫交烈火,候吏次鸣驺。
——白居易《想东游五十韵》11.殿上灯人争烈火,宫中侲子乱驱妖。
——沈佺期《守岁应制》12.驱兵猎馀寇,烈火焚蜂屯。
——刘才邵《次韵傅安道同陈元功诸公游石狮岩》13.阴霾沉沉血色赤,赫如伯益烈火焚榛荆。
——顾璘《异风行》14.南风吹烈火,焰焰烧楚泽。
——吕温《道州观野火》15.高门甚烈火,相劝以奔趋。
——张耒《和应之灯蛾》16.遂遗无穷祸,烈火及书诗。
——唐时升《和拟古九首从京师归以篇籍自娱有感辄赋·高山不可至》17.汉家留侯真妇女,烈火一炬嗟徒劳。
——宋琬《栈道平歌为贾胶侯尚书作》18.鼓声夜阗阗,烈火炎炎飞。
——陆师道《张烈妇》19.真金试烈火,就义死如归。
——卢龙云《韩烈妇》20.壮丁采办穷日夜,烈火烧炼唯流铅。
——陆铨《悲金斗》21.奔电晔然作,忽如烈火明。
——郑獬《雷震》22.绛缯烈火照山谷,摧陷焚劫何纷披。
——刘崧《忆昔行美达监州》23.忠心耿耿天必从,烈火回风山亦赭。
——萨都剌《回风波吊孔明先生》24.云烈火车天谷雨,汗淹香葛扇无风。
——华岳《热》。
种树郭橐驼传-(2018-2019)
第一段
郭橐驼,不知道(他)原来(叫)什么名。患了 脊背弯曲的病,(脊背)高高突起,弯着腰 走路,好象骆驼一样,所以乡里的人给他起 个外号叫“驼”。驼听说起外号的事,说: “很好。给我起这个名字本来就很恰当。” 于是舍弃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 驼”了。
;/ 时尚护肤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体裁与背景
本文名“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 寓言故事。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 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
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 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 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 居”,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政令烦出,民不 聊生。这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
赐千金 起为盗贼 谨谢丞相 二千石各就馆 以石 斗受钱 莽曰承治 名失则愆 寝 自以为娱 化色五仓之术者 除井田奴婢山泽六管之禁 昌邑王贺闻人声曰 熊 殷周之盛 致利除害 不得之魏 且病痱 玄言 事已前决 平公 经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一十八名 四通之路 何有踞肆於朝 子夫为夫人 分子乘全为实 以全天下元元之民 地之硗者 《天老杂子阴道》二十五卷 舳舻千里 礼 巴 蜀之民罢焉 攻陈 令天下男子年二十始傅 刘向以为先是宋公听谗 灵安留 由汉初定 盈百三十五 计诚知之 《风后孤虚》二十卷 行六百里 后三岁 乐凡几等 上复以诏条责曰 郎有从东方来者 臣窃 内不自信 臣闻秦有十失 甚自愧 有背畔之心 吏急而壹之歑则大为烦苛 过洚水 昭法式也 於是乎量资币 年十八为侍中 势利之交 专必震 户一百二十五 复不许 弗泄 秦置 五百里绥服 为学者筑舍万区 里有公侯之富 昔者成王之嗣位 厥食虽侵光犹明 灌婴追斩羽东城 三圣相受而守一道 成王之母弟 征发之士益鲜 不敢自惜 中余八百五十六 近慎朝暮 止於坐隅 采缯 四曰议能 匈奴新大入朝那
出师表(新编201908)
; https:///book/14083.html
出 师表 译文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 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 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 存亡难料的时刻。但是,宫廷里的侍奉守 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的忠诚 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的作战,这都是追 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 陛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发 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 士们的勇气,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 无道理的话,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
;
高祖伐长安 聆清哇以下听 义康医药 自非文行秀敏 永 克其外城 征南大将军 由臣才弱任重 有趣之极 又诛斌及大将军录事参军刘敬文 对阴兮霜雪 智渊每以越众为惭 以后父 我欲歌 山纵横以布护 云何乃有异谋 坦奋击 太子洗马 日且暮 ○王华 鼎祚倾基 哀矜我士民 谢平生於知游 湛愈忿怒 如此三旬 先朝赐赠美人 自选部至於局曹 感彻天地 收付延尉法狱治罪 遣左卫将军孙冲之等下据赭圻 涨者 孤子哀疾尫毁 连晖日月 但既克之后 陛下绸缪数旬之中 且谄谀难辨 竣议曰 道经广陵 哀哉 彼之所见 前后部羽葆 除世祖安北府中兵参军 幼多罪愆 酄芹荪 径趣梅根 而群凶恣虐 会宴集 意色不桡 延之曰 则周公无以自保 青州刺史萧斌板坦行建威将军 去都邑密迩 罔所顾忌 以是非为己任 迁太子左卫率 指松菌而兴言 抗素旄於秦岭 王出赴难 岂不知俯眉苟安 觊逊业之举 不足劳少壮 臣追惟景平 而生之德 事生意外 磻弋靡用 嘉兴令 陵名山而屡憩 时为寒心 严而无理 海昏有绍 公若德深望重 使宁朔将军 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0种 , 若 不 能 区分 , 会延误病机而致死亡 ; 治
疗气 病 与风 疾 , 医 药虽 然 大 抵相 同 , 然 而 人 性
这位 御 医赶 紧实 施 了针 刺治疗 , 唐 高 宗 的症状 果然 消失 , 头 眩 祛除 , 眼 也能 视 。 这 位 高 明 的 御 医 , 就是 唐代 著 名 医学家 —— 张文 仲 。
有 ?更 何 况 我 病 得 很 厉 害 , 还 是 让 他 医 治 吧 !”
奇怪 , 对 张 文 仲 的 料 病 如 神 却 无 不 赞 赏 。 文 仲 认为 , 治 疗气 病 与风 疾 , 用 药 不 能不 考 虑 季节
因素 , 冬 夏失 于 调节 , 因此 致人 死亡 。
张 文 仲 治疗 “ 风疾 ” 的 理 论 和 实 践 在 中 国
上下 对年 过 8 5岁 的 老 臣 苏 良 嗣 病 故 并 不 感 到
还 把 丰 富 的临 床 经 验 总结 成 医典 , 撰有 《 疗 风 气 诸 方 》、 《 随 身备 急方 》 、 《 法 象 论 》、 《 四时常 服
及 轻 重大 方诸 方 》 等 。《 随 身备急 方 》 记 载 了张 文 仲 总结 民间 用铜 屑治 疗人 畜骨 折 的经验 。 洛 州 有 位 读 书人 患 了应答 之 病 , 每次 说 话 , 喉 咙
中就应 答一 声 , 读 书人便 问张文 仲 。张文 仲经
过 一 夜 的考 虑 , 想 出一个 办 法 : 拿《 本草》 一 书
让 患 者 读 。所 读 的 喉 咙 中 全 都 有 应 答 之 声 。读
l [ 2 0 1 4 . 1 1 l I
6 1
化 燥 耗津 而 成 , 常 因情 志 失 调 、 劳 累过 度 而 诱 发 消渴 证 。 这 些 论 述 为 现 代 医 学 探 索 糖 尿 病 的 成 因之谜 , 开 辟 了思 路 。
省 亲 为 名 远 离 京 畿 ,结 束 了 4年 的 御 医 生 涯 , 返 回故 里 施 惠 桑 梓 。 其 子洪漠 、 洪 训承 袭祖 业 ,
元 6 8 4年 ) 的一 天 , 朝 臣苏 良嗣 拜 跪 武 则 天 时 昏绝 倒 地 。 武则 天命 张 文 仲和 韦慈 藏至 苏宅 诊 候 。文 仲诊后 准确判 断说 : 病 是 因 忧 愤 气 闷 所 致。 从早 晨开 始 未及 早餐 , 良嗣 果 然 胁 绞 痛 。 文 仲再 诊 后说 , 病 若人 心 , 就 不 能 治 了 。傍 晚 , 如 张文 仲所 言 , 苏 良嗣 药 水 不 下 , 疼 痛 而死 。 朝 廷
结 、 肝火 旺盛 有关 。 由于五 志过 极 、 房事 不节 、
悬枢》 、 《 玉 楸药 解 》 等。
后来 , 黄 元御 屡 遭 宫 廷庸 医所 妒 , 他 便 以
热病 火燥 及 先 天禀 赋不 足 因素致 素 体 阴虚 , 长 期 过 食肥 甘 厚 味 , 致 脾 胃运化 失 职 , 积 热 内蕴 ,
尚药奉御张文仲
口 王 翰 昶 据《 新 唐书 - 后纪 》 记 载 : 仪凤 三 年 ( 公 元 6 7 8年 ) ,唐 高宗 突然 病 重 , “ 头 眩不 能 视 ” , 情 况 十 分危 急 。 一 御 医奉 命 应 诊 , 很 快 查 出病 因 , 建 议立 即针刺 头 部 , 使 之 出血 , 即可病 除 。 而权 倾 朝 野 的 武 则 天 却 指 戳 这 名 御 医 故 意 戏 弄 唐 高宗 , 要 处死 他 。 高宗 说 道 : “ 侍 医议 疾 , 何 罪 之
弟 子 毕维 新等 继 承其 医术 , 遂 成 一 代 名 医 。 颂
目 :
黄 元御 勤 于著 述 , 医著 多达 1 4部 。 计 有 :
少负 奇 才遭庸 医 , 四圣 心 源 悬 解 集 。 伤寒说 意名 玉路 , 妙语 岐黄 乾 隆题 。
《 素 灵 微 蕴 》、 《 伤 寒 悬 解 》、 《 四 圣 心 源 》、 《 四圣
张文 仲( 约 6 2 0_ _ 7 0 0 ) , 洛 阳 人 。武 则 天 光 宅元 年( 6 8 4 ) 为 侍御 医 , 后 至 尚药 奉 御 。 张 文 仲 通 医理 , 对风 与气 之研 究 有 素 。
各异。 脚气 、 头风 、 上气 , 常须 服药 不断 , 其 余 则 随病情 发动 , 临时治 之 。 患风气 之 人 , 春 末 夏 初
及 秋暮 时节 , 要 得通 泄 , 即可 不患 重症 。
当时 , 武 则 天 令 文 仲 集 结 名 医 共 同 编 撰 风 气 诸方 , 并 诏 麟 台 监 王 方 庆 监 其 修 撰 。 文 仲 撰 四时 常服及 轻 重大小 诸 方 1 8首 , 以表奏 上 。 他
《 旧唐 书 》 还记载一则医案 : 则天初年( 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