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我国城市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的策略.doc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形势及应对策略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形势及应对策略摘要:随着城市化的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因此,本文立足于现实,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深入剖析了影响轨道交通安全的各种因素,并给出了合理的建议,从而拓展了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理念。
关键词:轨道交通;交通管理;安全保卫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各个领域中,因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问题也关乎着千千万万乘客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所以我们应该关注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问题,这既是对公司自身负责,也是对国家负责,更是对人民群众负责。
1.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因素1.1 人员因素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中,工作人员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但难免会有疏忽,从而造成工作上的错误。
比如: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对现场的状况不熟悉而下达不安全的调度命令,进而造成的安全隐患等。
而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过程中,人员是安全的重要因素,不管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对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
1.2 设备设施因素城市化进程的速度的加快,使得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由于交通量大,设备设计、施工、制造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对设备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技术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修也将直接关系到操作轨道交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中,由于列车间距缩短,车站的安全门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就会发生多次打开,这种情况下,设备的老化程度会进一步恶化,而频繁的车辆往来,会对轨道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总体应对策略2.1坚持以防恐维稳为中心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导的交通安全系统,其工作重心应放在反恐、抗暴等方面。
而公安部门则要以国际反恐怖主义工作法为指导基础,并针对我国目前反恐怖主义、社会维稳工作的新态势和特征,并以“防患于未然”为首要目的,从而坚持以问题为引导、举一反三,同时也积极进行了对典型案件、突发案件的倒查剖析,及时查遗补漏,并主动配合当地相关部门,逐步完善并做好了情报预警、巡视反诘法等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危险物品控制、巴士安全预警等工作举措,进而积极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沿线车站的安全检查、巡视盘问、对重点人群的大数据挖掘情报平台信息比对,以及预警的“四道防线”等,都切实加强了自我膨胀维稳的工作力量,有效保障了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的公共安全。
城市交通管理
2
管理资料
著名的关于交通拥挤当斯定律(Downs Law) 可表述为:新建的道路设施会诱发新的交通 量,而交通需求总是倾向于超过交通供给。
3
管理资料
交通管理分类:
行政管理
交通法规制定、执法、驾驶培训、车辆管理、道路管理、 事故处理等;
技术管理
交通需求管理——TDM,管理交通“源”; 交通系统管理——TSM,管理交通“流”; 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S(ITS的一部分)
空间性 交通流量均分
禁止车辆转向 用可变标志诱导交通流
20
单向交通
管理资料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
交通信号设备
人行横道信号灯 车道信号灯 方向指示信号灯 闪光警告信号灯
交通标志 交通标线
21
管理资料
交通信号设备:
人行信号灯的显示方式
22
管理资料
信号灯的操纵方式:
人工控制 定时自动调节 电子计算机和传感系统控制
35
管理资料
9、落实优先发展公交的政策,调整过低的 公交票价。优化公交运行条件。 10、采取交通限制措施,适应私人小汽车的 需要,车和路的发展相互协调。 11、加强经济可行性研究,重点发展特大城 市的轨道交通。 12、广开渠道,多种形式解决资金来源。 13、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力度,提高全民交通 意识。
34 管理资料
4、全面排查、整治辖区事故多发路段,消除 事故黑点。 5、提高民警工作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加强 公路巡逻监控,对车辆违法行为做到见违必纠, 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6、加强城市政府对交通的统一领导,建立大 城市的交通委员会。 7、增加路网密度,提高交通建设决策水平。 8、疏解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调整城市土地使 用功能。
城市交通管理规划
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讨论摘要:交通管理是按照国家指定的法规、政策、条例等规定和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运用各种手段、方法、设施、工具、措施等科学合理的疏解、协调、禁限、约束、组织和指挥交通。
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得到了众多城市的重视。
阐述了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内容、层次及过程,论述了交通需求预测的分析方法及其相应交通需求模型在交通管理规划中的应用。
关键词: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现状,思考长期以来,城市交通拥堵、交通秩序混乱一直是困扰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难题。
由于城市建设资金的局限性和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单方面加强城市道路建设,以满足交通需求的解决方法在实践中难以完全奏效,应从供应与需求两方面来着手解决城市交通的拥堵问题,尤其是通过制定正确的交通管理规划方案,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推行交通需求管理战略,充分挖掘交通设施的潜在能力,以减少出行需求,降低出行时耗,平衡交通流量分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断加剧的交通拥堵态势。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此我们需要一个相应的城市交通管理评价系统去确定目前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的水平,对城市交通管理发展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从而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的效率和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
一、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现状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相当于西方国家的60~70年代,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机动车密度还比较低。
尽管如此,由机动车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也很严重。
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的问题。
城市网络很复杂,交通的运行很复杂,产生交通问题的因素也很复杂,相应制定的城市交通管理方案往往由多个管理策略、管理措施组合而成,任何一个建设或管理措施的实施都会引起整个城市路网上交通运行情况的改变。
因此,交通管理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常用的经验性的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的。
道路交通发展研究对策
浅析道路交通发展研究对策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居民已经为城市交通问题深感烦恼:道路拥挤,交通秩序混乱,居民出行时间过长,道路建设速度跟不上机动车车辆增加的速度,市中心地区停车场地不足,等等。
展望未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城市的人口规模和空间规模将不断扩大,居民出行次数和机动车拥有量将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城市交通的合理发展模式是什么?如何才能保持城市交通的畅通、便捷和安全以满足现代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所有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尽早研究,科学规划,以赢得战略上的主动。
一、我国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1.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的城市规划主要是土地利用规划,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相互结合、相互反馈做得不够。
交通研究的着眼点主要放在道路网络上,对影响交通发展的政策因素考虑不足,造成在规划实施中对于政策的变化无所适应,规划缺乏应有的弹性和应变能力。
2.城市交通政策和法规制定相对滞后,缺乏预见性和超前性。
由于在城市交通行业管理体制上的分割,使得交通政策和法规缺乏应有的协调,难以对交通发展中的问题作出快速反应,错过了解决交通问题的大好时机。
这种状态还造成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和法规往往从某一部门主管的渠道制定,对于关系到交通综合发展的政策和法规无人系统地进行研究。
3.道路容量不足。
虽然道路建设不断增加,但交通拥挤没有明显缓解,道路容量仍然不足,主要原因是车辆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道路建设增长的速度,并且大多数新增道路均在市区边缘和新区,市中心区的交通仍然处于紧张状况。
4.交通方式结构不合理我国城市的公交出行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摩托车、电瓶车等个体交通方式的出行比重还是较大,小轿车出行比例逐年升高。
拿我们句容市公交出行比重2005年为11.2%、2010年降为7.2%,摩托车、电瓶车出行比重2005年为35%、2010年升为42%。
【完整版】2019-2025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行业市场定位策略研究报告
2019-2025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行业市场定位策略研究报告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战略专家管理专家行业专家……报告目录第一章企业市场定位策略概述 (5)第一节研究报告简介 (5)第二节研究原则与方法 (5)一、研究原则 (5)二、研究方法 (6)第三节研究企业市场定位策略的重要性及意义 (7)一、重要性 (8)二、研究意义 (8)第二章市场调研:2018-2019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9)第一节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概述 (9)第二节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行业发展概况 (10)一、智能交通的发展现状 (10)二、新一代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架构与城市大脑的关系 (10)(一)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发展概况 (11)(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架构优化 (11)(三)存在问题及展望 (15)第三节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16)一、概述 (16)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前端 (16)(一)缺少统筹规划,存在重复建设 (17)(二)设计欠精细化,资源未有效整合 (17)(三)城市外围区域前端设备取电难、通讯施工难 (18)(四)部分前端应用还需进一步的技术和法律支撑 (18)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通讯 (19)四、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心 (20)(一)新一代智能交通管理的系统架构问题 (20)(二)智能交通电子设施数据统一接入问题 (22)(三)城市交通大脑的建设问题 (24)(四)互联网+信号灯的控制与优化问题 (24)(五)交通指挥中心的建设问题 (25)第四节2018-2019年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25)一、行业竞争格局及利润水平变动趋势 (25)二、行业内主要企业简介 (26)(1)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212) (26)(2)南京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6)(3)银江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020) (26)第五节2019-2025年下游需求应用行业发展分析及趋势预测 (27)一、十大影响力智能交通示范建设工程 (27)二、智能交通的发展趋势 (39)三、城市智能交通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41)(一)城市化进程继续推进,城市智能交通将高速发展 (41)(二)节能环保促进城市智能交通行业快速发展 (41)(三)道路安全建设促进城市智能交通快速发展 (42)(四)城市智能交通行业开始向二、三线城市扩张 (42)第六节2019-2025年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42)第三章企业市场定位策略的基本类型与选择 (47)第一节企业市场定位的内容及必要性 (47)一、市场定位的内涵 (47)二、市场定位的必要性 (48)第二节企业市场定位策略应用研究 (48)一、认识市场定位 (49)二、实施市场定位策略 (49)三、以市场定位为基础,开展营销组合策略 (51)第三节市场定位战略决策模型与战略选择 (51)一、市场定位决策的分析 (51)二、定位战略决策的选择 (53)(一)首位策略 (53)(二)提升战略 (53)(三)补缺战略 (54)(四)追随战略 (54)(五)特色策略 (55)(六)重新定位战略 (55)三、定位决策的控制 (56)第四节在不同市场定位下竞争战略的选择 (56)一、成本领先战略的选择 (56)二、差异化战略的选择 (57)三、目标集聚战略的选择 (57)第五节企业市场定位对市场营销策略的影响 (57)一、对顾客需求的影响 (58)二、对产品策略的影响 (58)三、对价格策略的影响 (58)四、对渠道策略的影响 (58)五、建立以市场定位为核心的营销理念 (59)第六节产品市场定位的方法及营销策略的选择创新 (59)一、产品定位与市场定位 (59)二、市场定位方法的选择 (59)(一)准入市场定位 (60)(二)竞争市场定位 (60)(三)潜在市场定位 (60)(四)竞争市场抢夺 (60)三、市场定位方法的实际应用 (61)四、营销策略创新选择的影响因素 (61)(一)宏观环境因素 (61)(二)微观环境因素 (61)六、营销策略创新的方向 (61)第四章2019-2025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企业市场定位策略探讨与建议 (63)第一节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行业市场定位的基本特征 (63)第二节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行业市场定位的基本内容及方法 (63)一、目标市场定位 (63)二、商品组合定位 (64)三、商品价格定位 (64)四、企业品牌定位 (64)五、服务功能定位 (65)第三节企业品牌的定位策略研究 (65)一、品牌定位的重要性 (65)二、品牌定位原则 (66)三、品牌定位策略分析 (67)(一)抢占先机先定位 (67)(二)见缝插针关联定位 (68)(三)找准弱点置换定位 (68)四、结论 (68)第四节精准定位理论下微信营销策略分析 (69)一、企业执行微信营销的必要性和条件以及优势分析 (69)二、微信精准营销的具体实施 (70)(一)明确特征清晰的用户群体 (70)(二)基于LBS定位系统进行位置定位 (70)(三)合理的微信模块分类提高营销精准性 (70)三、微信营销在实践中的不足 (71)(一)一味追求粉丝数量,忽视了质量 (71)(二)前期大力推广,后期维护不足 (71)(三)盲目跟风,过度依赖 (71)四、结论 (72)第五节实施经营定位应注意的问题 (72)一、注意规避经营定位决策风险 (72)二、注意经营定位策略有效性的分析评估 (72)三、注意经营定位策略的适当调整 (72)第五章盛世华研总结 (73)第一节企业失败的原因及提高胜率的策略 (73)一、企业失败的原因 (73)二、提高胜率的策略 (74)第二节盛世华研独创五大决策研究体系 (75)一、基于“产业”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75)二、基于“周期”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75)三、基于“人性”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75)四、基于“变化”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76)五、基于“趋势”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76)六、小结 (76)第三节致读者:商业自是有胜算 (77)第一章企业市场定位策略概述第一节研究报告简介企业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尽可能全面准确地了解与本行业有关的信息,从而做出最科学有效的决策。
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及交通需求管理对策
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及交通需求管理对策罗靓;云虹;徐星【摘要】This paper, centering on the city of Xi'an, conducts investigation for the movement of 4 000 city residents through the related theories and methods in the statistics and traffic engineering. The authors analyze their daily movement time, purposes, distances and means and put forword some necessary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satisfying their movement demands after the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urban characteristics and traffic situation.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for such a large city, the work schedules should be set at different times; the public transit should enjoy priority in its development; the private cars should be restricted and some of its key organizations should be moved to the suburbs. 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their suggestions can provide better basis for the city planning and its related policies.%以西安市为研究地点,运用统计学与交通工程学相关理论及方法,对4000名城市居民进行出行调查,分析其日常出行时间、出行目的、出行距离以及出行方式等规律,并结合西安市城市特点及交通系统状况,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交通需求管理对策:错锋上下班、大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限制私人汽车增长和有计划地引导城市优质资源外迁等,为城市交通规划及相关政策出台提供了参考。
我国交通需求管理(TDM)对策研究
L w) 出[2: 建 的道 路 设 施 会 诱 发 新 的 交 通 a 指 1]新 -
量 , 交 通 需 求 总 是 倾 向于 超 过 交 通 供 给. — 而 Au
Vo . 1 No 5 13 . oe .2 0 t 07
我 国交通需求管理 ( D 对策研究 * T M)
石 飞 章 光 日 徐建 刚
( 京大学城市 与区域规划系 南 南京 209) 10 3
摘 要 : 析 国 内城 市 的 交 通 矛 盾 , 合 中 国 国 情 , 论 交 通 需 求 管 理 在 中 国 城 市 的 应 用 前 景 . 城 分 结 讨 从 市 规 划 制 度 的反 思 、 共 交 通 定 位 、 汽 车 的使 用 控 制 和道 路 拥 挤 收 费 等 四个 方 面探 讨 我 国 开 展 公 小 交 通 需 求 管 理 亟 待 解 决 的 问题 . 为保 障 交 通 需 求 管 理 在 中 国城 市 的 实 践 和 发 展 , 出 了研 究 市 场 提 经 济 下 的城 市 规 划 制 度 以及 公 共 交 通 规 划 应 纳 入 到 城 市 规 划 , 与城 市 规 划 同样 具 备 法 律 效 应 的 并 思 想 , 出 了要 控 制 私 家 车 的 使 用 而 不 是 控 制 拥 有 , 加 强 宣 传 、 极 开 发 道 路 拥 挤 收 费 在 技 术 、 提 要 积 设 备 、 理 等各 方 面 的研 究 等 建 议 . 管 关 键 词 : 通 需 求 管 理 ; 市 交 通 规 划 ; 通 对 策 交 城 交
1 2 城市 用 地布 局 形 式 使 得 交 通拥 堵 从 规划 之 . 初就不 可避 免
申论国家公务员考试(地市级)试卷及解答参考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地市级)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题目一(归纳概括题型)【给定资料】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密度逐渐增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我国多地开始实施错峰上下班制度。
以下是对某城市实施错峰上下班制度的调查报告:1.调查背景某城市近年来交通拥堵问题严重,每天高峰期道路拥堵现象普遍,给市民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为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实施错峰上下班制度。
2.错峰上下班制度实施情况(1)政府机关:将上班时间调整为8:30-12:00,13:00-17:30。
(2)企事业单位:将上班时间调整为8:00-11:30,12:30-17:00。
(3)中小学:将放学时间调整为12:00-13:00。
3.实施效果(1)交通压力有所缓解。
实施错峰上下班制度后,高峰期道路拥堵现象明显减少,市民出行更加顺畅。
(2)市民满意度提高。
错峰上下班制度实施后,市民出行时间得到合理安排,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3)企业效益提高。
错峰上下班制度使企业员工能够充分利用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企业效益。
【问题】1.请结合给定资料,分析某城市实施错峰上下班制度的意义。
2.针对某城市实施错峰上下班制度,谈谈你的看法。
二、题目二(综合分析题型)题目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迁入城市生活。
这导致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在教育资源分配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落后等困难;而城市的重点学校则往往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质的教育条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农村及边远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并鼓励优秀教师到这些地方任教。
题目要求:假设你是某市教育局局长,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阐述如何有效促进本市内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特别是对于解决城乡间存在的显著差异提出具体可行措施。
在我国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的相关策略
的必 要性研 究
制 小 汽 车 、 托 车 使 用 . 高 其 他 摩 提
利 用模式 . 以相对 于新建 或 者 改 所
电话 会议 、 在家 办公
2改 变 出行分 布策 略 改变 出 . 略. 土地 利用 直 接决 定 出行 的各个 方 面 , 出行 的线路 、 式 、 如 方 出行 时 是在 城 市 总体规 划 阶段 完 成 的 . 是 于老 城 区或建 成 区来 说 . 地 利用 土 已基 本定 局 .要 想改 变 比较 困难 , 主要 是 适 用 于 将要 扩 展 的新 区或 者 拆 旧翻新 的小 区
方 式 的竞争力
低成 本 的 出行 . 以提 高 了整 个 交 间 以及 出行 频率 等 土地利 用规 划 所
以及 货 物 的移 动 . 不 是 车辆 的 移 解 决 城市 交 通 问题 的最 佳 层次 . 而 对
小 汽 车 和 摩 托 车 的使 用 带 来
了一 系列 的 问题 ,如 交 通拥 挤 、 交 通 环境 污染 、 安全 、 能源消耗 等 对 小 汽 车要 “ 励 拥 有 . 制使 用 ” 鼓 限 .
路 拥挤 .而且 能改 善停 车 问题 , 降 有 : 制城 市发 展 规模 和 城 市人 口 控
低交 通 事 故 成 本 、 低 出 行 费 用 、 数量 :将 物理 出行 过 程 虚拟 化 , 降 如 不 等价 性 ,加快 其 他组 团的发 展 .
降低环 境 污染 、 提倡 更 有 效 的土 地
交通需求管理研究
交通需求管理研究摘要:本文针对西安市的交通现状,根据交通需求管理理论,提出了相应的西安市交通需求管理的策略,以期缓解西安市的交通压力。
关键词:交通需求管理;策略;西安市随着西安市的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并已接近两百万[1],城市交通供给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交通需求[2],交通拥堵问题日渐突出,实施交通需求管理刻不容缓。
城市交通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需要疏导和管理,既是现在通过管理交通变得顺畅了,但一旦交通量增加新的交通问题就会出现,因此这是长期的且不断变化的动态管理过程[3]。
及早着手推行交通需求管理,并为今后更有效的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打下基础,可谓意义重大。
鉴于此,本文分析了西安市城市交通的现状,并根据交通需求管理理论,提出一系列改善西安市交通现状的措施,以期提高西安市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缓解西安市交通压力。
1.西安市交通现状随着西安市近年来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机动车拥有量持续增加并已接近两百万辆,城市交通需求快速增长,原有的路网布局和城市规划已不能满足现有的交通需求。
人口的增长,出行次数的增多,机动车数量的增大,而道路面积增长缓慢,停车设施的严重匮乏,使西安市交通面临巨大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道路容量不足西安市道路长度与道路面积增长较慢甚至难以增长[4],而车辆数量迅速增长,人们出行次数不断增加,仅靠地面单一的道路交通系统承担这样大的交通运量,道路容量显得不足以满足过大的需求,不可避免会造成交通拥堵。
2)路网结构不合理西安市内几条快速路和主干道的交通经常拥堵,如南二环路,长安路,未央路等,而与之平行的道路却少有车辆,如文景路,明光路等。
3)停车泊位少根据标准要求,每百万辆机动车应有45万个停车泊车位,而西安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接近两百万辆,却只有50万个停车泊位,仍然缺少40万个停车泊位,造成西安市城市交通的停车设施供需严重失衡。
由于市区内停车泊位严重不足,导致路边车道过多的划为停车位,使得用于运行的道路面积进一步减少,加重交通拥堵。
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交通问题分析及改善策略
( 1 )调整 土地利用性质 。城市交通 的源泉是土地使用 的形态 ,决定 了交通的需求与供 给模式 。合理分布与实 施相对密度较高 的土地利用 同就业 岗位 、居住布局及用地协调 。结合新城 的建设 ,设置分 散式分 布的形式 ,转移 旧城 区行政事业单位到新城 中,引导城市空间及交通布局 。 ( 2 )优化城市交通结构 。优化城市交通结构 ,在欠发达城 市 中主要有 以下几方 面 :一是要 明确公 共交通 的 优点 ,重视发展公共交通 ,建立相应的政策保障体系 ,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 ;二是控制城 市小汽车数量 的增长 , 适度发展 小汽车 ;三是要鼓励绿 色环保的 自行车近距离 出行 ,避免 走大城市 的 “ 消除—倡 导 ”模 式 ,来辅助公共 交通发展 ;四是注重行人步行 系统 的建设 。 ( 3 )实施城市交 通政策。交通政策是通过经济 杠杆原理 策略来调节交 通需求 。对 于旧城 区交通 环境较脆弱 , 或特定 的区域 内 ,限制部分类型 的车辆通行 。 ( 4 )交通影 响分 析政策 。交通影响分析研究[ 5 1 的是土地 开发性 质 与交 通需求增长 之间 的关 系 ,分析建设项 目 对某 区域 交通的影响 ,做 出相应 的交 通组织策略 ,并规划设 计交通设施 ,从而形成 良好 的 区域交 通 ,最大 限度地 减轻建设项 目对城市交通 的影 响。它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中取得城市用地建设与交通 环境相 协调 的重要管理策 略 ,
表 1 西 河县 城 区主 要 道 路 状 况 路 名
中山路
仇池路
横 断 面形 式 宽 度 是 否 中心 隔 离 车 道 数
交通需求管理措施以及措施分析
交通需求管理措施以及措施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的交通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包括交通供需矛盾、交通事故问题、交通污染问题等。
本文研究了如何采取有效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对措施的效益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交通需求管理,交通措施,措施分析1研究目的意义通常情况下,城市交通网络系统的每条道路并不是被充分利用,假如交通管理者能够准确交通出行的起讫点、道路交通工具的运行状态和道路网络的负载程度,那么就可以根据实时的动态信息,采取相对应的交通管理和控制方案和发布道路交通诱导的信息,这样既能明显改善道路交通的运行效率,也能节约新道路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
因此,如何制定合理有效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疾病的重点任务。
2交通需求管理的定义及特点交通需求管理是通过信息或者政策的传导降低道路交通负荷度,提高道路资源的利用效率。
它所采取的措施有引导出行者出门选择公共交通或者减少出门等来降低道路的拥挤程度,并不是阻碍人们对于小汽车的购买,限制小汽车线路的行驶这种字面的意思。
3交通需求管理分类分析(1)提供交通信息和线路出行信息的获取具有差异性直接性导致人们出行获取道路信息有所差别。
早期的人们由于技术不发达,捕获道路交通信息不是很全面,出行的选择大多都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或者出行的喜好选择交通工具和交通线路。
出行者如果能全面得知道路线的导航信息,那么出行将会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恰当的出行时间和出行方式。
当然这种信息诱导出行对于个体十分有利,但是放在整个交通运行系统未必是最优解。
因为交通流具有实时变化的特点,十分钟前的最佳出行方案可能变成一条比较拥挤的路线,所以交通信息与线路导航系统要及时更新道路交通状况。
(2)替代出行替代出行也被成为电子通勤,人们利用网路通话,网络视频等方式来进行信息间的交通与传递,这种出行减少了实际出行的次数。
社会对于替代出行的影响褒贬不一,这项技术有待完善和提高。
道路交通规划研究报告
道路交通规划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压力日益增大,交通拥堵、出行效率低下等问题日益凸显。
解决城市道路交通问题,优化道路交通规划成为当务之急。
本研究报告聚焦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旨在探讨现有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出行效率。
本研究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改善市民出行环境;二是优化城市交通结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三是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交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针对当前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道路交通规划?如何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出行效率?基于此,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关键因素,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道路交通规划方法。
本研究假设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在考虑道路网络结构、交通需求、公共交通发展、土地利用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能够有效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出行效率。
研究范围限定在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领域,重点关注城市道路网络设计、交通需求管理、公共交通优化等方面。
由于时间和资源限制,本研究未涉及农村道路交通规划以及交通规划的长期效应分析。
本报告将从研究背景、现状分析、问题识别、方法探讨、案例分析等多个方面,系统阐述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研究过程与成果,为我国城市交通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二、文献综述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领域,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文献中,道路网络设计、交通需求管理、公共交通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理论框架方面,经典的四阶段法、交通规划模型、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理论等被广泛应用。
其中,四阶段法从宏观到微观系统地分析了城市交通需求、交通网络、交通分配和交通控制等方面;交通规划模型如TransCAD、EMME等,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主要研究发现包括:道路网络结构对交通拥堵有显著影响,合理的道路网络设计能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交通需求管理通过控制小汽车使用、发展公共交通等措施,有助于缓解交通拥堵;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的协同发展,对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法分析
是对未来交通运行情 况的模 拟过程 , 它是建 立在掌握现状及未来交
通 信 息基 础 上 的 。
2 交 通需 求 模 型的 建 立及 发 展 预测
21 出 行生 成 预 测 居 民 出行 产 生 预 测 的 目的是 建 立 小 区居 民 . 出行 发 生 量 和 吸 引量 与 小 区 土地 利 用 、 社会 经 济 特 征 等 变量 之 间 的 定量 关系 , 推算规划年各交通小区的居 民出行发生量、 吸引量 。 出行 产 生包 括 出 行 发 生与 出行 吸 引 。居 民 出行 产 生预 测 的方 法很 多 , 常 用的方法有交叉分类法、 回归分析法、 生成率法、 吸引率法及平均出 行 次数 法 等 。 居 民 出行 分 布预 测是 将 预 测 的 各 分 区 出行 发 生量 、 吸 引量转化为未来 交通分区之间的出行交换 量的过程。 预测方法大体 分为三类 , 增长率法、 即: 概率模型法和 重力模型法。其中, 双约束重 力模 型法在国内外交通规划中使用最为广泛。 22 交 通 分 配预 测 在 掌 握 各 分 区 出行 产 生 、 行 吸 引 , _ 出 以及 出 行分布情况后 , 即知道 了各分 区之间有 多少出行交换量 后 , 就可着 手 进 行 交通 分 配 。交 通 分 配就 是 把 各 分 区之 间 的 空 间 O— D量 分配 到 具体 的交 通 网络 上 。通 过 交 通 分 配所 获得 的路 段 、 交叉 口交通 量 资料是检验道路规划网络是否合理 的主要依据之一。 目前 , 路交 道 通 管 理 规 划 中 应 用 较 广 泛 的 交通 分 配 是 随 机 用 户 平 衡 模 型 (tc at s rE uir m) 该模 型建 立 了 路段 行 驶 时 间与 路段 So h si U e q i i 。 c l u b 交通量之 间的函数关系 , 并考虑 了通行 能力的限制 , 通过 反复迭代 计算 , 直至达 到要求的精度为止 , 最后分配 出各路段上的交通量。 23停车需求预 测 世界上许 多大城市均对停车需求预测进行 . 过深 入研究 , 由于 各 国 国情 不 同 、 市 发 展 形 态 不 同 、 济 增 长 不 城 经 同, 停车预测模式也不同, 其计算方法差异较大 。常用的预 测模型 有: 停车生成率模 型、 用地与交通影响分析模型 、 相关分析模型、 机 动车 OD预测模型、 交通量 一停车需求模型、 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 下面 对应用较 为广泛的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和 交通量 一停车需求 模型作一简要介绍。 231 静 态 交通 发 生 率模 型 根 据 停 车 调 查 数 据 汇 总 可 得 到 各 .. 交通小区的 日停车数 ,再根据停放车辆车型 比例换算 为标准车, 利 用综合交通规划 中社会经济与土地利 用现状 及发展预测所提供的 现状 和 近 、 期 规 划年 的就 业 岗 位数 , 取 一 定 的样 本 , 建立 静 态 远 抽 可 交通发生率模型 :P = ij( 1 ……, = , i ∑aL i , j i = m i1 ……, )( ) n 1 式 中 Pj i 为预测年第 j 交通小区的基本 日停车需求( 标准车次 / 目)a ii为第 i 类用地的静态交通发生率( 标准 车次 门∞ 工作 岗位 ・ 日 ) 为预 测 年第 j 通 小 区第 i 用地 的就 业 岗 位数 ( )n为 ; 交 类 人 小 区数 ; 为用 地 分 类数 。 m 对模 型 的求解采 用 非线性优 化 的方法 , 即建立 非线性 优化模 型 式 中参 数 意义 同前 。 232 交通 量 一停 车 需求 模 型 .- 通 过 对 几 种停 车 需 求 预 测 方 法 的 比较 可 知 , 模 型 虽 不 能具 体 该 得到区域 内每一土地使用的停车设施需求量 , 由于它与动态交通 但 的预 测 方法 相 结合 , 此 比较 适 用 于 对 交 通 小 区 的宏 观 停 车 需 求分 因 析。因此该模 型可用来检验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 的计算结果。 模型表达式为 Ig iA + 1 Ig k A2 I V i( ) o P= o A ・ V i ・ g h 3 o + o 式 中 :i 预 测 年 第 i P为 交通 小 区 的 日停 车 需 求 量 ( 准 车 次 / 标 日 ) k为预测年第 i ; i V 交通 小 区 的客 车 日 出行 吸 引 量 ( ; 次 / 标 佳车 日 )V i ;h 为预 测 年 第 i 通 小 区 的 货 车 日出 行 吸 引 量 ( ; 次 / 交 ��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对策
胥耀方 等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对策
1 5
市推行 。基于 国内外实 践 ,交通 需求管理 可归纳
为控制 出行需 求和 引导 出行方式 两方面 ,其层次
体 系 见 图 1 。
发 挥交 通 规 划 对城 市 布 局 和 土地 利 用 的 引导 作
31 引导 小汽 车合 理使 用 .
通过 政策手段 和经济 手段 引导 小汽车 的合理
使 用是 交通需 求管理 的重要方 法 ,主要包 括机动
用。 同时 ,通过 城市规划 可 以合理 安排居 住 区域
与就业 区域 ,从 而控制 出行需 求 ,实现通 过削减
建设 等增强交通供给 的手段 ,已难 于 满足人 类社会持 续增长 的交通 需 求 ,
因此 ,有必要通过 加强城市 交通 需求 管理 ,引导居民合 理出行 ,提 高路网
通行能力 ,实现 交通供 需平衡 ,保障
城市交通的可持续 发展 。
t npa nn a c mp c a ay i T A)Fn l ,h a e rp s i ln igi t f at n ls (I . ial te p r o o — o n ri i s y p p
关键词 : 交通 管理 ; 交通 需 求管理 ; 出行 需求 ; 交通 方 式
Ke w o d :r f c m a a e n ; r v l e a d m a a e e t ta e e y r s ta i n g me t ta e m n n g m n ; r v l — d d
( h n q gJa tn nv r t, h n qn 0 0 4 C ia C o g i i o g U ies y C o g ig 4 0 7 , hn ) n o i
我国城市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的策略探讨
我国城市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的策略探讨范波峰(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四川绵阳621010)摘要:阐述了交通需求管理的理论及实际应用情况,指出了其对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应用价值;分析了我国城市交通的供需状况,明确了交通需求管理在我国城市的应用前景;提出了改变出行分布、优化交通结构、均衡路网交通等我国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需求管理;实施策略引言随着城市机动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许多城市出现了交通拥堵的现象。
解决城市的交通阻塞问题,通常的做法是进行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然而,国内外许多大城市的交通发展实践证明,增加交通供应是无法满足交通需求的无限增长的,只靠加大投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
一个交通系统要有效率地运行,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必须达到相对平衡。
采取有效措施调节交通供给与需求,才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所在,而交通需求管理(f m M)的理论和方法为我们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1交通需求管理的概念及其应用交通需求管理(Tr ave D em a nd M a ne ge m e nt简称TD M)是指运用经济和法规等手段来影响出行者的行为,削减不合理的交通需求,转移相对集中的交通需求,达到减少或重新分配对空间和时间的出行需求的目的,从而使交通供需达到相对均衡,以保证城市交通系统有效运行。
根据城市交通供需双方关联作用的时空范畴,城市交通供需关系的结构层可以细分为四个子层面:城市战略定位、城市综合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和城市交通组织管理【l J。
首先,政府在城市战略定位时要充分考虑城市的人口、经济、政治、自然等发展因素。
为城市交通供需的规模定下基调。
在此基础上,开展城市综合规划,决定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人121、就业岗位等分布,在宏观上决定了交通发生、吸引、分布和城市交通的主要流向与流量,从而政府对交通需求结构进行宏观调控。
接着,制定城市总体交通规划.具体规划城市路网结构、交通结构、交通枢纽、站场、港口布局及对外交通干线等专业规划,从而通过规划城市交通的供给结构,确定交通设施和客货运在城市空间范围的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我国城市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的策略(1) -摘要:阐述了交通需求管理的理论及实际应用情况,指出了其对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应用价值;分析了我国城市交通的供需状况,明确了交通需求管理在我国城市的应用前景;提出了改变出行分布、优化交通结构、均衡路网交通等我国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需求管理;实施策略引言随着城市机动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许多城市出现了交通拥堵的现象。
解决城市的交通阻塞问题,通常的做法是进行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然而,国内外许多大城市的交通发展实践证明,增加交通供应是无法满足交通需求的无限增长的,只靠加大投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
一个交通系统要有效率地运行,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必须达到相对平衡。
采取有效措施调节交通供给与需求,才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所在,而交通需求管理(TDM)的理论和方法为我们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1交通需求管理的概念及其应用交通需求管理(Trave Demand Manegement简称TDM)是指运用经济和法规等手段来影响出行者的行为,削减不合理的交通需求,转移相对集中的交通需求,达到减少或重新分配对空间和时间的出行需求的目的,从而使交通供需达到相对均衡,以保证城市交通系统有效运行。
根据城市交通供需双方关联作用的时空范畴,城市交通供需关系的结构层可以细分为四个子层面:城市战略定位、城市综合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和城市交通组织管理。
首先,政府在城市战略定位时要充分考虑城市的人口、经济、政治、自然等发展因素,为城市交通供需的规模定下基调。
在此基础上,开展城市综合规划,决定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人口、就业岗位等分布,在宏观上决定了交通发生、吸引、分布和城市交通的主要流向与流量,从而政府对交通需求结构进行宏观调控。
接着,制定城市总体交通规划,具体规划城市路网结构、交通结构、交通枢纽、站场、港口布局及对外交通干线等专业规划,从而通过规划城市交通的供给结构,确定交通设施和客货运在城市空间范围的分布。
再次,交通管理部门在现有既定布局的基础上做好车流、人流的组织调配,进行监控、指挥、引导与疏散,以改善交通秩序,提高交通运行质量与道路的通行能力。
在国外,新加坡全面实施以各种经济手段来抑制人们购置汽车和使用汽车的欲望,以缓减交通量。
采用了拥车证制、车辆注册和附加注册费、关税、汽油税、路税、停车费、公路收费制、公路电子收费制等,有效地控制了交通量。
日本也广泛采用了TDM,在交通探索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政策。
欧洲各国也围绕综合治理城市交通中出现的问题以及TDM对策,正在开展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比如荷兰1990年开始实施了ABC 区位政策,以抑制个人汽车利用和推进公共交通的利用。
欧洲、日本、新加坡等对TDM对策的实施结果和不完全的研究结论已经表明,TDM对策对于解决城市交通拥挤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2我国城市交通的供需状况我国多数大城市的道路交通存在的交通拥堵、交通安全、城市污染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目前的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下,交通总需求大于交通总供给所致,这种供需矛盾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出行总量快速增长与城市建成区交通供给的矛盾。
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私人小汽车拥有量迅速增加,居民出行总量稳步增长,出行距离快速增加。
以南京为例:1986~2003年,南京主城的出行总量从300万增至600多万人次,年增长近5%;人均出行次数从1.9 增至2.88次/人·d,年均增长2.5%;而就交通供给而言,以停车设施为例,近期南京老城区停车泊位缺口为4万个,以每个停车位30~50平方米计,共需停车场用地120万~200万平方米,几乎铺满老城内1/3探讨我国城市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的策略引言随着城市机动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许多城市出现了交通拥堵的现象。
解决城市的交通阻塞问题,通常的做法是进行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然而,国内外许多大城市的交通发展实践证明,增加交通供应是无法满足交通需求的无限增长的,只靠加大投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
一个交通系统要有效率地运行,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必须达到相对平衡。
采取有效措施调节交通供给与需求,才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所在,而交通需求管理(TDM)的理论和方法为我们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1、交通需求管理的概念及其应用交通需求管理(TraveDemandManegement简称TDM)是指运用经济和法规等手段来影响出行者的行为,削减不合理的交通需求,转移相对集中的交通需求,达到减少或重新分配对空间和时间的出行需求的目的,从而使交通供需达到相对均衡,以保证城市交通系统有效运行。
根据城市交通供需双方关联作用的时空范畴,城市交通供需关系的结构层可以细分为四个子层面:城市战略定位、城市综合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和城市交通组织管理[1].首先,政府在城市战略定位时要充分考虑城市的人口、经济、政治、自然等发展因素,为城市交通供需的规模定下基调。
在此基础上,开展城市综合规划,决定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人口、就业岗位等分布,在宏观上决定了交通发生、吸引、分布和城市交通的主要流向与流量,从而政府对交通需求结构进行宏观调控。
接着,制定城市总体交通规划,具体规划城市路网结构、交通结构、交通枢纽、站场、港口布局及对外交通干线等专业规划,从而通过规划城市交通的供给结构,确定交通设施和客货运在城市空间范围的分布。
再次,交通管理部门在现有既定布局的基础上做好车流、人流的组织调配,进行监控、指挥、引导与疏散,以改善交通秩序,提高交通运行质量与道路的通行能力。
在国外,新加坡全面实施以各种经济手段来抑制人们购置汽车和使用汽车的欲望,以缓减交通量。
采用了拥车证制、车辆注册和附加注册费、关税、汽油税、路税、停车费、公路收费制、公路电子收费制等,有效地控制了交通量。
日本也广泛采用了TDM,在交通探索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政策。
欧洲各国也围绕综合治理城市交通中出现的问题以及TDM对策,正在开展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比如荷兰1990年开始实施了ABC区位政策,以抑制个人汽车利用和推进公共交通的利用。
欧洲、日本、新加坡等对TDM对策的实施结果和不完全的研究结论已经表明,TDM对策对于解决城市交通拥挤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2、我国城市交通的供需状况我国多数大城市的道路交通存在的交通拥堵、交通安全、城市污染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目前的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下,交通总需求大于交通总供给所致,这种供需矛盾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出行总量快速增长与城市建成区交通供给的矛盾。
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私人小汽车拥有量迅速增加,居民出行总量稳步增长,出行距离快速增加。
以南京为例:1986~2003年,南京主城的出行总量从300万增至600多万人次,年增长近5%;人均出行次数从1.9增至2.88次人。
年均增长2.5%;而就交通供给而言,以停车设施为例,近期南京老城区停车泊位缺口为4万个,以每个停车位30~50平方米计,共需停车场用地120万~200万平方米,几乎铺满老城内13的道路用地,即使全部建设立体停车库,几十万平方米的用地在南京老城也无处寻觅[2].(2)城市交通结构的不合理。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优势不足,交通分担率低,同时,小汽车数量猛增且使用率极高。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滞后,公交优先的落实存在问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使公共交通分担率下降。
在西安,2005年底市区居民日出行量已达到730万人次,其中市民出行乘坐公交车的比例只占到26%左右,其他为小汽车、自行车、步行、摩托车、出租车等方式,乘坐公共交通的比例明显偏低。
另一方面,我国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的汽车产业政策使汽车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居民的日常交通工具,截止2005年,北京仅私人汽车就有150万辆,这些车辆的日常使用给道路交通带来巨大压力。
同时,我国私人汽车的使用率极高。
北京和东京相比,北京机动车使用率高得多,每辆机动车的年平均行驶里程是东京的4倍,造成小汽车道路面积占用率为77%,只承担12%客流量,效率极低,这也是我国机动车拥有率低而道路要比拥有率高的许多国外城市拥挤的原因之一[3].(3)城市土地利用和路网布局的不协调。
从交通需求的产生机理来看,城市人口规模和土地利用形态决定交通需求的总量和时空分布特征、出行生成强度和流向。
一个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可能源于城市路网布局没有充分考虑到城市形态、人口分布等需求因素,也可能源于城市布局没有考虑到交通瓶颈的影响,从而导致城市土地利用与路网布局的失衡。
我国区域中心城市为了改善人口和工商业活动高度集中的市中心区的道路交通状况,纷纷进行老城区的改造和扩建新城区。
由于城市规划中缺乏对交通发生源影响的协调研究,行政、医疗、教育、商务中心并未迁出老城区也未在新城区新建,而外迁人口又多以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为通勤工具的工薪阶层,不愿意搬迁过远。
这就导致了城市建成区的无序蔓延。
这样的城市郊区化不仅没能减轻原市中心区的交通负担,而且还引发了大量不必要的交通量和远距离出行,甚至可能使部分居民由公共交通转向自驾车出行,进一步加剧城市交通的拥堵状况。
3、我国城市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的前景为解决我国城市交通出现的问题,国家和地方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主要原因在于:城市道路供给是不可能无限增加的,而且根据当斯定律的理解,新建的道路设施会诱发新的交通量,经过一段时间后最终将恢复到原来的拥挤水平。
照此推理,倘若对需求总量没有宏观调控,那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永远滞后于交通需求的增长,道路设施规模无法满足出行的需要。
采取持续、大规模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来缓解交通问题时行不通的。
另一方面,如果道路系统的建设不能与城市发展统一协调,仅以满足出行需求为出发点,则更是只会导致交通出行结构的失衡、交通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