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华侨中学三亚学校2015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析
《第3章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在大烧杯中盛有水,小试管中装水后放入大烧杯中,在对大烧杯加热的过程中小试管中的水()A.不能达到沸点 B.能够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C.能够沸腾 D.能否沸腾取决于当时的气压2.当登山队员到达珠穆朗玛峰峰顶时,他们用普通锅烧开了一壶水,则此时水的温度应该()A.等于100℃B.大于100℃C.小于100℃D.无法判断3.火箭将卫星送入轨道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卫星因摩擦生热而烧毁,工作人员会在卫星上涂上一层特殊材料,这层材料的作用是()A.这层材料能隔热B.这层材料能迅速将热传走C.这层材料非常光滑,不会与空气摩擦生热;;D.这层材料在遇热熔化和汽化的过程中会吸收因摩擦而产生的热4.我们在冬天睡觉时会盖上被子,但夏天卖冰棍的人也会用被子把冰棍盖上,这其中的主要理由是()A.防止冰棍被破坏B.防止冰棍因吸热而熔化C.防止冰棍的冷气跑掉而熔化 D.防止外界的温度传给冰棍5.有一间完全隔热的房间,房间的温度维持在0℃,若在室外将一块冰放在盆中,当冰熔化一部分后,将整个盆子端到此房间,则将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A.冰会继续熔化B.水会开始凝固C.冰不再熔化,水也不会凝固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这取决于进入房间时水的多少;6.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C.一点都没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7.秋天,小明同学在六陈水库游泳时,在水中不觉得冷,而上岸后却觉得冷,有风吹时觉得更冷,这是因为()A.人刚上岸,还没有适应岸上的环境B.人体的温度一部分传给了空气C.人体皮肤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时吸收热量D.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热量8.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9.表中列出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据表中列出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B.在零下255℃时,氢是固态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40℃的气温D.用钨制成的丝不易熔化10.如图所示,用久的灯泡其玻璃外壳会发黑,这是下面那些物态变化现象造成的()①熔化②凝固③汽化④液化⑤升华⑥凝华.A.钨丝先①再④ B.钨丝先⑤后⑥ C.钨丝先③再④ D.钨丝先⑥再⑤11.很多宾馆的卫生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这里使水分快速蒸发的主要原因是()A.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B.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12.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甲壳虫的体温会降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的哪一种?()A.熔化 B.液化 C.汽化 D.凝华13.生活中很多热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由于凝固产生的B.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D.冰箱中取出的冰茶,过一会,容器的外壁附着一层小水珠,这是由于液化形成的14.在“2014年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智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海波晶体(熔点为48℃).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48℃左右,人即可饮用,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主要是利用()A.海波汽化吸热、液化放热B.海波熔化吸热、凝固放热C.海波升华吸热、凝华放热D.海波熔化吸热、液化放热15.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D.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16.在我国北方地区往往会看到如图所示情景.关于这些现象以及发生这些现象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雪皑皑的冬天,有时会看到“雾淞”的绝妙佳境,这主要是凝华现象,会放出热量B.冰雹,俗称雹子;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这主要是凝华现象,要吸收热量C.深秋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D.下雪以后,屋檐底下经常会挂着一溜小冰柱,这是凝华现象,要放出热量二、填空题17 .冬天晾在室外的结了冰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现象;初春冰雪消融,这是现象;晚秋地上会有一层白色的霜,这是现象.18.请填出下列描述中的物态变化:(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2)阳春三月,江河解冻:;(3)衣橱中的樟脑丸不翼而飞:.19.某地区今年暑假出现了严重的旱情,政府部门采取了人工降雨的应急手段: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以炮弹的形式送入云层,它很快会成为气体,并从周围云层中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变大后会落向地面,下落的过程中会成为雨降落到地面.(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三、实验探究题20.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装置.(1)图中所示的温度是℃.(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表格中记录的数据,请你在下面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沸腾图象.(3)从水的沸腾图象可以看出,此时水的沸点是℃,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4)小明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则图是水沸腾前的情况.21.小华为了确定某固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他要探究“该固体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中的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2)实验中,观察到第6min时固体全部变为液体,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3)根据图象丙得出的探究结论是.(4)该固体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2015年单元测试卷(重庆市铜梁县西北中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在大烧杯中盛有水,小试管中装水后放入大烧杯中,在对大烧杯加热的过程中小试管中的水()A.不能达到沸点 B.能够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C.能够沸腾 D.能否沸腾取决于当时的气压【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并且不断吸热;(2)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时,温度达到沸点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小试管中的水靠从大烧杯中吸热升温.【解答】解: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液体的沸腾条件和热传递的条件,要把握住沸腾条件是温度不但达到沸点,而且还能不段吸热,热传递的条件是必须存在温度差异.2.当登山队员到达珠穆朗玛峰峰顶时,他们用普通锅烧开了一壶水,则此时水的温度应该()A.等于100℃B.大于100℃C.小于100℃D.无法判断【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解答】解: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峰顶处空气稀薄,气压很小,所以开水的温度远低于100℃.【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沸点与气压、气压与海拔高度关系的掌握,是一道应用题,也是基础题,难度不大.3.火箭将卫星送入轨道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卫星因摩擦生热而烧毁,工作人员会在卫星上涂上一层特殊材料,这层材料的作用是()A.这层材料能隔热B.这层材料能迅速将热传走C.这层材料非常光滑,不会与空气摩擦生热D.这层材料在遇热熔化和汽化的过程中会吸收因摩擦而产生的热【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返回舱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其表面与大气层剧烈摩擦,返回舱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表面温度升高.为防止飞船表面烧毁,故在其表面涂上一层无机复合材料,其作用就是为了降低飞船表面的温度,所以可以从需要吸热的几种物态变化去分析.即熔化、升华、汽化.【解答】解:神舟系列飞船的外表面都涂有特殊材料,它在高温下熔化后并汽化.熔化和汽化是需要吸热的.降低火箭表面的温度,防止烧坏火箭.故选D.【点评】此题通过实际情况考查了熔化与汽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特点.抓住飞船与大气层摩擦,摩擦生热是导致飞船外壳温度升高的原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4.我们在冬天睡觉时会盖上被子,但夏天卖冰棍的人也会用被子把冰棍盖上,这其中的主要理由是()A.防止冰棍被破坏B.防止冰棍因吸热而熔化C.防止冰棍的冷气跑掉而熔化 D.防止外界的温度传给冰棍【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本题抓住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热传递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形式.热传递方向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解答】解:当把冰棍放在泡沫箱子里用棉被盖住后,外面空气中的热量不会进去,这样就可以不发生热传递,冰棍的内能不变,温度达不到冰棍熔点就不会熔化.因此,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冰棍因吸热而熔化,只有选项B说法正确.【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和物态变化进行分析解答.5.有一间完全隔热的房间,房间的温度维持在0℃,若在室外将一块冰放在盆中,当冰熔化一部分后,将整个盆子端到此房间,则将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A.冰会继续熔化B.水会开始凝固C.冰不再熔化,水也不会凝固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这取决于进入房间时水的多少【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1)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2)发生热传递的条件:两物体相接触、由温度差.【解答】解:冰是晶体,需要在熔点温度下,继续吸热才能熔化,熔点是0℃,冰熔化一部分后盆中是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放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因为无温度差,冰水混合物即不能吸热熔化,也不能放热凝固.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要明确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不变,但要吸热或放热.6.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C.一点都没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并且要继续吸热.并且要知道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解答】解:冰是晶体,若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在冰的熔化过程中温度为0℃,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能达到熔点0℃,但试管中的冰和烧杯中的冰的温度相同,试管中的冰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及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7.秋天,小明同学在六陈水库游泳时,在水中不觉得冷,而上岸后却觉得冷,有风吹时觉得更冷,这是因为()A.人刚上岸,还没有适应岸上的环境B.人体的温度一部分传给了空气C.人体皮肤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时吸收热量D.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热量【考点】蒸发及其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方式有两种:蒸发和沸腾;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方式,液体蒸发需要吸收热量.【解答】解:秋天,人从水中游泳上岸后,身上有水,水蒸发吸热,所以感觉冷;要是有风的时候,就加快了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了蒸发,所以会觉得更冷.故选D.【点评】此题结合实际问题考查学生对汽化及汽化吸热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题.8.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分析】液化是指气体变为液体的现象;汽化是指液体变为气体的现象;液化和汽化是两个相反的过程,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解答】解:洗澡的时候,水大量蒸发,有许多水蒸气遇到冷的镜子液化形成小水滴,过了一段时间后,小水滴又蒸发变为水蒸气,所以又变得清晰起来.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的了解和掌握,体现了由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9.表中列出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据表中列出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B.在零下255℃时,氢是固态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40℃的气温D.用钨制成的丝不易熔化【考点】熔点和凝固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晶体要熔化,温度必须达到熔点.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故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不能高于液体的熔点,也不能低于液体的凝固点.【解答】解:A、铜的熔点为1083℃,而铁的熔点为1535℃,故铜球掉入铁水中会熔化.此项错误;B、常温下的氢是气体,氢的凝固点为℃,则零下255℃时的氢是液态.此项错误;C、水银凝固点为﹣38.8℃,故不可以测量﹣40℃的低温.此项错误;D、钨的熔点是3410℃,灯丝发光时的温度大约是2000℃低于钨的熔点,不容易熔化.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利用物质的凝固点判断分析物质的应用,逐一分析解答,要细心.10.如图所示,用久的灯泡其玻璃外壳会发黑,这是下面那些物态变化现象造成的()①熔化②凝固③汽化④液化⑤升华⑥凝华.A.钨丝先①再④ B.钨丝先⑤后⑥ C.钨丝先③再④ D.钨丝先⑥再⑤【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解答】解:灯泡用久之后.玻璃泡内壁要变黑,是钨丝在高温下,升华为钨蒸气,钨蒸气遇冷的玻璃又凝华为固态的钨沾在灯泡的内壁上造成的.故选B.【点评】灯泡在使用过程中应用了很多的物理知识,注意挖掘,本题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11.很多宾馆的卫生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这里使水分快速蒸发的主要原因是()A.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B.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专题】应用题.【分析】热风干手器快速把手烘干,说明手上的水分很快被蒸发掉了.因此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入手去分析此题.【解答】解:热风干手器吹出的空气温度高,提高了水分的温度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吹出的风使手表面空气流动快,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所以它能很快把手烘干.因此这里使水分快速蒸发的主要原因有两个:①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②提高了水的温度.故选B.【点评】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对于这个知识点的考查,经常以实验题的形式考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在这种题目中往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12.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甲壳虫的体温会降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的哪一种?()A.熔化 B.液化 C.汽化 D.凝华【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解答】解:小水珠,是液态,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解答这类题我们首先要判断出生成物的状态.13.生活中很多热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由于凝固产生的B.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D.冰箱中取出的冰茶,过一会,容器的外壁附着一层小水珠,这是由于液化形成的【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蒸发及其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2)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的;(3)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吸热;(4)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解答】解: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湿衣服中的水分在阴凉处照样可以发生蒸发现象,使得衣服里的水汽化,从而衣服变干,该选项说法正确;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该选项说法正确;D、取出冰箱的冰茶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故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以及吸放热情况,是中考物态变化部分基本的考查内容,相对比较简单.14.在“2014年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智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海波晶体(熔点为48℃).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48℃左右,人即可饮用,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主要是利用()A.海波汽化吸热、液化放热B.海波熔化吸热、凝固放热C.海波升华吸热、凝华放热D.海波熔化吸热、液化放热【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熔化需要吸热.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汽化需要吸热.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解答】解:开水倒入杯中后,此时海波晶体被熔化,此过程海波会吸收热量,当水的温度下降到48℃以下时,此时海波会凝固,会放出热量,在此过程中水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故选:B.【点评】物态变化问题在生活中处处存在,并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留心观察生活,本题也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15.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D.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密度的计算.【专题】应用题.【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水在凝固时,质量是不变的,但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因此体积会变大,所以会把水管冻裂.【解答】解:寒冷的冬天温度较低,此时水会由于发生凝固现象而结冰,凝固前后质量不变,而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结冰后体积会变大,因此能够把水管冻裂.故选A.【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凝固的现象,并且明白冰和水的密度不一样导致体积不一样,而质量是不变量.16.在我国北方地区往往会看到如图所示情景.关于这些现象以及发生这些现象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雪皑皑的冬天,有时会看到“雾淞”的绝妙佳境,这主要是凝华现象,会放出热量B.冰雹,俗称雹子;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这主要是凝华现象,要吸收热量C.深秋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D.下雪以后,屋檐底下经常会挂着一溜小冰柱,这是凝华现象,要放出热量【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2)六种物体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解答】解:A、“雾淞”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放出热量,该选项说法正确;B、冰雹是夏天从空中降落的小水珠遇冷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固现象,放出热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放出热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下雪以后,屋檐底下经常会挂着一溜小冰柱,是雪熔化后的水在下落过程中又遇冷变成的,属于凝固现象,放出热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二、填空题17 .冬天晾在室外的结了冰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升华现象;初春冰雪消融,这是熔化现象;晚秋地上会有一层白色的霜,这是凝华现象.【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人教版初中物理初二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初二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解析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要一个正确答案)1.如下图的情形,是研讨蒸发快慢与哪些要素有关的探求进程,这个探求方案中①图(a)是研讨蒸发快慢与液体外表积大小关系的①图(b)是研讨蒸发快慢与温度上下关系的①图(c)是研讨蒸发快慢与液体外表左近气流快慢关系的①整个进程中是应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停止探求的以上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只要①①B.只要①①C.只要①①①D. ①①①①均正确2.如以下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熔化图像,由此图像可以判别〔〕A.丙是晶体,甲、乙是非晶体B.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C.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D.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3.关于蒸发,以下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B. 0①的水不能蒸发C.液体外表积越大,蒸发越快D.液体外表上空气活动越快,蒸发越快4.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假定用如下图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团体的体温,测量结果能够是〔〕A. 37.0①B. 37.5①C. 38.0①D. 38.5①5.坩埚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可以耐高温.坩埚内盛有锡块,坩埚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块在逐渐熔化的进程中〔〕A.要不时吸热,温度不时上升B.要不时放热,温度不时上升C.要不时吸热,温度坚持不变D.要不时放热,温度坚持不变6.以下固体不属于晶体的是〔〕A.铜块B.海波C.玻璃D.冰7.下面三幅图中,能笼统地描画气态物质分子运动特点的是〔〕A.甲B.乙C.丙D.甲和乙8.如下图的自然现象中,由凝华构成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草上的露珠C.秋天,枝叶上的白霜D.冬天,屋檐下的冰凌9.如下图,是模拟〝云和雨〞的实验装置,以下描画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酒精灯加热湿沙,加快水的汽化B.烧杯里的〝白雾〞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C.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底部受热平均D.冰块使水蒸气降温,液化成小水珠10.小明对甲、乙两种物质做凝结实验,失掉温度——时间图像如下图.以下剖析中错误的选项是( )A.甲在第2min时是液态B.甲在ab段吸热C.甲的凝结点是48①D.乙是非晶体11.以下图的表示图笼统的反映了物质为气、液、固三种形状时分子陈列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甲是气态B.乙是液态C.丙是固态D.乙是固态12.赛场上,当运发动的肌肉扭伤时,医护人员常用沸点很低的氯乙烷作麻醉剂,把液态氯乙烷喷到局部皮肤上,使皮肤在一段时间内失掉疼痛感,这是由于氯乙烷〔〕A.汽化吸热B.液化放热C.熔化吸热D.凝结放热二、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只要两个正确答案)13.〔多项选择〕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围也有〝白气〞,如下图.下面对这两种〝白气〞的解释正确的有〔〕A.两种白气都属液化现象B.两种白气都是原来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构成的C.壶嘴冒出的白气是壶里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构成的D.雪糕周围的白气是雪糕升华构成的14.〔多项选择〕天津地域一年四季清楚,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冰花主要是水凝结构成的B.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构成的C.冰花出如今窗玻璃内侧D.冰花出如今窗玻璃外侧15.〔多项选择〕以下是小明估量的罕见温度值,其中不合理的是〔〕A.济南近年来冬天最冷时的气温可达-20①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①C.洗澡时淋浴水温为70①D.安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①16.〔多项选择〕下表为几种物质的熔点,依据表中数据可判别出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几种物质的熔点/①〔在规范大气压下〕A.灯丝用钨做成是由于它的熔点高B.不同物质的熔点普通不同C.表内物质应该都是晶体D.南方气温有时低于零下50①,因此南方多用酒精温度计17.〔多项选择〕天津地域一年四季清楚,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冰花主要是水凝结构成的B.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构成的C.冰花出如今窗玻璃内侧D.冰花出如今窗玻璃外侧三、填空题18.在〝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中,小明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一局部浸没在水中,当温度计的示数动摇后,温度计中液面位置如下图.那么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 ①,该测量值比热水的温度______ 〔选填〝高〞或〝低〞〕.19.三支温度计,其中甲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①,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0~50 ①,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105 ①,由此可知,________温度计是家庭用的寒暑表,________温度计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________温度计是体温计.20.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这一变化中,钨丝发作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1.蒸发是发作在液体________停止的一种汽化现象,蒸发可以在________下停止.蒸发进程是________〔吸热、放热〕的,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要素是:1〕________的大小,2〕________的上下.3〕________的快慢.22.在颁奖晚会上,演员们在阵阵〝烟雾〞中翩翩起舞,这〝烟雾〞是由于向舞台喷洒的少量干冰粉末迅速吸热,气温降低,致使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四、实验题23.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窗区分从图A、B所示的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预备多套图A、B所示的装置)〔1〕甲组同窗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①,他们选择的是图________ (选填〝A〞或〝B〞)所示的装置.〔2〕乙、丙两组同窗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反,但水末尾沸腾的时辰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C所示,失掉a、b两种不同图像的缘由是水的________不同.〔3〕经过火析图像C,归结出水沸腾的特点是: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24.某固态物体加热后成了液态,随后中止加热让它冷却,并记载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表,由于疏忽,有一个温度值读错了,请你剖析实验数据并回答:〔1〕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_〔2〕该物质_________晶体〔填〝是〞或〝不是〞〕,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一条新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简答题25.把正在凝结的水拿到0①的房间里,水能不能继续凝结?为什么?26.寒冬的清晨,我们在室内经常看到窗玻璃上有美丽的〝冰花〞.请你判别〝冰花〞是出如今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并用物理知识解释它构成的缘由.六、计算题27.一支标有0①~100①刻度平均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①,放在l规范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①.那么〔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①;〔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①,那么温水的实践温度是多少①.〔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①.28.有一只刻度平均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践值为多少?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a)图中的液体的温度和液体外表空气活动的快慢相反,但液体的外表积不同,可以经过对比两个衣服干的快慢探求: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外表积大小关系,故①说法正确;(b)图中的液体的外表积和液体外表空气活动的快慢相反,但液体的温度不同,可以经过对比两个衣服干的快慢探求: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温度上下的关系,故①说法正确;(c)图中的液体的外表积和液体的温度相反,但液体外表空气活动的快慢不同,可以经过对比两个衣服干的快慢探求: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外表空气活动的快慢的关系,故①说法正确;整个进程中是应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停止探求的,故①说法正确;2.【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丙在熔化进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坚持不变,所以甲、丙是晶体,丙的熔点高于甲的熔点.乙在整个进程中温度不时降低,所以乙是非晶体.3.【答案】B【解析】〔1〕影响蒸发快慢的要素有:①液体的温度;①液体的上外表积;①液体外表的空气活动速度.因此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A正确;液体外表积越大,蒸发越快,C正确;液体外表上空气活动越快,蒸发越快,D正确;〔2〕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停止,故B错误.4.【答案】D【解析】此题主要考察体温计的读数及正确运用方法,由图知:体温计上最小示数和最大示数区分为35①和42①,所以其量程为35①~42①;依据体温计的特点,运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干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5①,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假定体温高于38.5①,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拟准确的;假定体温低于38.5①,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8.5①.A.体温计的原读数是38.5①,测量时液柱不能够回流,只能测量38.5①及其以上的温度,故A错误;B.体温计的原读数是38.5①,测量时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结果不能够是37.5①,故B错误;C.体温计的原读数是38.5①,测量时液柱不能够回流,结果不会是38.0①,故C错误;D.体温计的原读数是38.5①,测量时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结果只能大于或等于38.5①,故D 正确.5.【答案】C【解析】锡是金属,是晶体.晶体在熔化进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坚持不变.6.【答案】C【解析】罕见的晶体有金属、海波、冰等;罕见的非晶体有石蜡、玻璃、沥青、松香等.四个选项中,A、B、D都是晶体,只要C玻璃不是晶体.7.【答案】C【解析】气体分子间距很大,作用力简直为零,分子极度散乱,可以自在运动.8.【答案】C【解析】A、春天冰雪消融,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不契合题意;B、夏天,草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构成的小水珠.不契合题意;C、秋天,枝叶上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构成的冰晶.契合题意;D、冬天,屋檐下的冰凌是水凝结构成的.不契合题意.9.【答案】B【解析】A、酒精灯加热湿沙可以提高湿沙中水的温度,加快水的汽化,故A正确,不契合题意;B、烧杯中的〝白雾〞是湿沙中汽化的水蒸气遇到比拟冷的盘子液化构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错误,契合题意;C、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底部受热平均,故C正确,不契合题意;D、下面盘子中放着的冰块,可以降低盘子的温度,水蒸气碰到就会液化,故D正确,不契合题意.10.【答案】B【解析】A.图中是甲、乙两物质的凝结实验,最后形状为液态,甲在第2分钟时温度降到凝结点,依然是液态,故A正确;B.ab段是晶体物质甲的凝结进程,凝结进程是放热,不是吸热,故B是错误的;C.甲凝结进程温度坚持48①不变,故凝结点是48①,故C正确;D.乙在凝结进程中,温度不时在下降,没有不变的温度,是非晶体,D正确.11.【答案】D【解析】甲图中分子间的距离略大,约束力很小,分子的位置不固定,和液态分子的特点相似;乙图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小,约束力很大,分子的位置固定,和固态分子的特点相似;丙图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约束力简直没有,分子的位置极度散乱,和气态分子特点相似;那么ABC错误,D正确.12.【答案】A【解析】医生紧急治疗运发动肌肉扭伤时,常用蒸发快的液态氯乙烷做麻醉剂,把液态氯乙烷喷到局部皮肤上,使皮肤快速冷却,在一段时间内失掉疼痛感,这是由于液态氯乙烷急速汽化吸热.13.【答案】AC【解析】〝白气〞是液态,是水蒸气液化构成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构成的.从壶嘴冒出的〝白气〞是由壶嘴冒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构成的;而雪糕周围的〝白气〞那么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雪糕,在雪糕周围液化构成的.14.【答案】BC【解析】:〝冰花〞出如今冬天的早晨,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拟冷的窗玻璃,在窗玻璃内侧凝华成的小冰晶.15.【答案】ABC【解析】此题考察温度的估测,估测是一种迷信的近似值,它不只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想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迷信研讨方法,在消费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运用日常知识积聚解答此题.A、最近几年济南夏季气温最低大约在-10①.不契合实践;B、水的凝结点在0①左右,冰箱内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应该高于0①,在4①左右.不契合实践;C、人的体温在37①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不能够到达70①.不契合实践;D、正常状况下,人的体温在37①左右,变化幅度很小.契合实践.16.【答案】ABCD【解析】A、钨的熔点是3410①,灯丝发光时的温度大约是2021①低于钨的熔点,不容易熔化.A 选项正确;B、从表中的熔点数值可知,不同物质的熔点普通不同.B选项正确;C、表内物质都是晶体,缘由是都有固定的熔点.C选项正确;D、判别用什么资料,关键是要看在实践运用测量时,温度计外面的液体会不会汽化或凝结,经过对比表格外面的两种资料,可以看出,假定用水银,那么会在-50①以前就会凝结,而酒精就完全契合实践要求.D选项正确.17.【答案】BC【解析】:〝冰花〞出如今冬天的早晨,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拟冷的窗玻璃,在窗玻璃内侧凝华成的小冰晶.18.【答案】59;低.【解析】〔1〕由图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是1①,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59①;〔2〕温度计的玻璃泡一局部浸没在水中,温度计中的液体不能充沛受热,这会形成测量结果比热水的实践温度偏低.19.【答案】乙;丙;甲【解析】由于寒暑表是测量家庭居室室内温度的,我国大局部地域冬天室内最高温度不低于-20 ①,夏天最高温度不高于50 ①,因此家庭用的寒暑表的刻度值在-20~50 ①之间,所以乙温度计为寒暑表;而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有时要测较高温度,有时要测较高温度,这就要求它的测量范围较大,所以丙温度计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而人体温度变化范围是35~42 ①,所以甲温度计是体温计. 20.【答案】升华;凝华【解析】日光灯通电时,灯内温度降低,日光灯的钨丝吸热升华,一局部固态的钨变成了钨蒸气,日光灯断电后会逐渐冷却,钨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灯管壁会放出热量凝华成固态的钨附着在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上,所以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21.【答案】外表;任何温度;吸热;外表积;温度;空气活动.【解析】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停止,蒸发发作在液体的外表,吸热致冷;决议液体蒸发快慢的要素是温度、外表积和空气活动.22.【答案】升华【解析】干冰粉极易升华,升华吸热,吸收周围的热量,使气温降低,致使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23.【答案】〔1〕B 〔2〕质量〔3〕到达沸点,吸热不升温【解析】乙、丙两组同窗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反,但水末尾沸腾的时辰不同,水吸收热量不同,依据Q=cm①t知,水的质量不同;〔3〕读图C可知,a、b两条曲线当呈水平时所对应的温度值都是100①,说明它们沸腾时的温度是100①,水沸腾时,不时吸收热量、温度坚持不变.24.【答案】〔1〕69;〔2〕是;由于在8-12分钟的冷却进程中放热,而温度坚持不变,契合晶体的特点;〔3〕温度高时散热快,温度低时散热慢.【解析】此题考察了探求晶体凝结的进程的实验.(1)从第8分钟到第12分钟,是物质的凝结进程,温度坚持在79①不变,所以69①是错误的;(2)由于该物质的凝结进程温度坚持不变,故该物质是晶体;(3)从表格中可发现:当物质温度高时,在相反时间内,降温快即散热快;在温度低时,降温慢即散热慢.25.【答案】正在凝结的水的温度为0①,室内为0①,两者之间不能发作热传递,故凝结的水不能继续放热,那么水将中止凝结.【解析】正在凝结的水温度为0①,室内为0①,两者温度相反,所以彼此间没有温度差,故不能发作热传递,水不能继续放热,那么水将中止凝结.26.【答案】冬天室外气温比拟低,室内温度较高.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较低的玻璃上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构成〝冰花〞,所以冰花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在玻璃的内侧.【解析】冬天室外气温比拟低,室内温度较高.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较低的玻璃上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构成〝冰花〞,所以冰花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在玻璃的内侧.27.【答案】解:〔1〕由题意知,当实践温度为0①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摄氏度,当实践温度为100①时,温度计的示数为86摄氏度,所以每个小格的温度为:t=①=1.25①;〔2〕所测水的温度为26①,相当于比0①高出26-6=20个小格,那么实践温度为:t′=1.25①×20=25①;〔3〕当温度计的示数为0摄氏度时,比实践的0①低了6个小格,所以实践温度为:t1=0①-1.25①×6=-7.5①;当温度计的示数为100①时,比实践0①多出了100-6=94个小格,所以实践温度为:t2=1.25①×94=117.5①所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①~117.5①.答:〔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 1.25①;〔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①,那么温水的实践温度是25①.〔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①~117.5①.【解析】〔1〕冰水混合物体的实践温度为0①,1规范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①,依据温度计的示数求出温度计每个小格代表的实践温度;〔2〕依据示数,计算出比实践0①多出多少个小格,从而求出温水的实践温度;〔3〕计算出示数为0摄氏度时和100摄氏度时的实践温度,从而得出其测量范围.28.【答案】解:水银柱24mm时的温度是0①,88mm时的温度是100①.所以1m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热水中水银柱的长度=46mm-24mm=22mm,液体的温度=22mm×①/mm=34.4①.答:热水此时的温度是34.4①.【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①,一个规范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①.此温度计上用64mm 〔88mm-24mm〕表示0①~100①,即1mm表示①,再依据温度计在热水中的实践长度22mm 〔46mm-24mm〕得出液体的温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答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得更严重,其主要原因()A.油的热量比水的热量多B.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C.油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大D.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得多2.人在中暑时会出现体温上升、眩晕、头痛等症状,对患者进行急救时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往身上擦酒精,原因是()A.酒精有麻醉作用,会缓解患者头痛的症状B.酒精可以消毒C.酒精蒸发可以吸热,从而使患者体温下降D.酒精有气味,患者闻到酒精的气味后不再眩晕3.如图示,烧瓶中的水正在沸腾,若往烧瓶中打气,会看到水停止沸腾,这是由于()A.气压升高,水沸点升高B.气压降低,水温升高C.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D.气压升高,水的沸点降低4.对锅加热,锅内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许多“白气”.这是因为()A.沸腾时水不蒸发B.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温度高于10O℃C.停火后水开始大量蒸发D.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大量水蒸气液化为小的水珠,形成“白气”5.冰熔化为水的温度-时间图像,符合实际的是()A.B.C.D.6.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若没有甩就直接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他们的实际体温分别为36.9℃和38.7℃,那么两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 )A.36.9℃和38.7℃B.36.9℃和37.5℃C.37.5℃和37.5℃D. 37.5℃和38.7℃7.五一节时,为了避免游客排队时被阳光晒得过热,动物园内加装了一大批喷雾设施,为游客喷雾降温.喷雾降温设施喷洒的水雾,即使在水温与气温相近的情况下,也有比较明显的降温效果,主要原因是()A.水的密度大B.水的比热容大C.水汽化时要吸热D.水雾透光性差8.下列现象的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放热的是()A.B.C.D.9.冬天房顶上的积雪没有熔化,但会逐渐减少,是因为积雪发生了()A.蒸发现象B.升华现象C.凝华现象D.凝固现象10.在大街上我们偶尔能见到用一些废旧的铝制品浇铸铝锅的情形.将废旧铝制品放在炉里加热熔化,然后将铝液浇灌到模具里.模具里铝由液态至刚好完全变为固态的过程中()A.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B.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C.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D.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1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过程的是()A.太阳将积雪晒化B.点燃的蜡烛不停地流着蜡烛油C.钢块投入炼钢炉后变成了钢水D.食盐投入水中,过一会儿就看不见了12.白炽灯发光时,灯丝的温度可达2000℃,以下适合做灯丝材料的是()A.铜B.铁C.钨D.铝13.海波的熔点是48℃,则48℃的海波()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C.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14.北方建筑工人在较冷的季节和泥时,常用盐水代替清水,因为盐水具有()A.较好的流动性B.较好的挥发性C.较低的凝固点D.较高的熔点15.小李把同样的水饺放在水中煮和放在油中炸,经过一段时间取出水饺,发现在油炸的水饺发黄变焦了,而在水中煮的水饺没有发黄变焦,这说明()A.水是无色的,油是黄的B.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强C.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D.油没有沸点,水有沸点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6.(多选)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初春,湖面上的薄冰层开始融化B.盛夏,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隆冬,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17.(多选)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围也有“白气”,如图所示.下面对这两种“白气”的解释正确的有()A.两种白气都属液化现象B.两种白气都是原来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C.壶嘴冒出的白气是壶里冒出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D.雪糕周围的白气是雪糕升华形成的18.(多选)下表为几种物质的熔点,根据表中数据可判断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A.灯丝用钨做成是因为它的熔点高B.不同物质的熔点一般不同C.表内物质应该都是晶体D.北方气温有时低于零下50℃,因此北方多用酒精温度计19.(多选)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B.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D.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20.(多选)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不合理的是()A.济南近年来冬天最冷时的气温可达-20℃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为70℃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三、填空题21.北京元月份的平均气温为“-4.7℃”,读作 ______ 或 ______22.在探究“水凝固”的实验时,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将盛有5℃水的试管固定在盛有食盐水的烧杯中,等待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有少量的冰出现而食盐水没有凝固,用温度计测得此时食盐水温度为-5℃,此实验可以说明食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要(选填“高”或“低”).23.夏天,当我们从游泳池上来后,风一吹感到很凉爽,这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加快了身上的水的________,而水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要从人体吸收________,使人体的皮肤温度________,所以感到凉爽.24.冬天,小明发现河水结冰了,但室外咸菜缸中的盐水却没有结冰,这是因为盐水比水的凝固点______ (“高”、“低”).25.如图所示是一些小冰块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共持续_______min;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__℃.四、实验题26.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 ______ 分钟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 ______ 分钟.(2)从图像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 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凝固点为______ ℃.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 ______ 了(选填“高”或“低”).(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______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五、简答题27.夏天,南方一些偏远地区为了保鲜食物,通常在盆里装一些常温的水,盆底放一个略高于水面的支架,支架上放一只装有食物的篮子,再把用多层纱布制成的口袋套在篮子上,使袋口浸入水中,则多层纱布中就会有水,如图所示.请分析该装置保鲜食物的原因.六、计算题28.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七、作图题29.某地区某时刻气温达到零下12℃,请在图中标注出液柱上升到的位置.八、阅读理解题(共1小题,每小题分,共0分)3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很多物理现象跟气压的大小(通常说气压的高低)有关系,对人类的生活、健康有重要影响.实验:(如图a)烧瓶中的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就停止沸腾;待水的温度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b),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换用其它液体,在各种气压下实验,表明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增高.(1)研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的步骤:A提出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D提出问题;E 实验研究;F理论推导;G经验总结等.你认为编者对“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研究”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同学把图b的装置改成图c的装置,注射器改为加热,待水沸腾后,才与胶管连接,并继续加热,目的是想通过实验验证“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你猜想小明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看到的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在相同条件下,油沸腾时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所以沸腾的油溅到身上比沸水溅到身上时烫伤的更严重.2.【答案】C【解析】往身上擦酒精后,酒精蒸发并从人体吸收热量,从而降低体温.3.【答案】A【解析】往烧瓶中打气时,烧瓶内的水面上方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水停止沸腾.4.【答案】D【解析】“白气”不是气,它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水蒸气液化的条件是降低温度,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很多“白气”,说明此时水面上的温度降低了.A、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也伴随着蒸发,故A错;B、沸腾时水的温度是100℃,产生的水蒸气的温度也是100℃,所以此时大量的水蒸气在水面处不能液化,也就看不到大量的“白气”;C、停火后水蒸发的速度其实还没有沸腾时的快,再者,“白气”属于液化,而蒸发属于汽化,停火后出现大量的“白气”并不是水蒸发形成的,故C错;D、停火后出现大量的“白气”,是由于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热的水蒸气遇冷从而发生液化形成大量的小水珠,形成“白气”,故D正确.5.【答案】D【解析】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A.是晶体的凝固图像,所以A不符合题意;B.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所以B不符合题意;CD.是晶体的熔化图像,但是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冰熔化成水之后,相同时间内吸收相等的热量时,水温升高较慢;所以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6.【答案】D【解析】由于缩口结构,使体温计的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若没有把体温计液柱甩回玻璃泡,就用示数为37.5 ℃的体温计,直接测量体温为36.9℃的体温,液柱不会上升也不会下降,体温计的显示的示数仍是37.5 ℃;测量38.7 ℃的体温时,体温计内的液柱会上升,所以显示的结果是38.7℃.7.【答案】C【解析】喷出的雾会迅速汽化,发生的是汽化现象,在汽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使周围的温度迅速降低,所以具有比较明显的降温效果.8.【答案】B【解析】A.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是身体表面的水蒸发,属于汽化,需要吸收热量,故A 不符合题意;B.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是热的水蒸气在空气中形成的小液滴,属于液化,需要放出热量,故B符合题意;C.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是由固体直接变成了水蒸气,属于升华,需要吸收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D.夏天晾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是液态的水蒸发变成了水蒸气,属于汽化,需要吸收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9.【答案】B【解析】固态积雪不经过熔化过程,直接变为气态,这是升华现象10.【答案】B【解析】铝液浇灌到模具里,在模具里逐渐凝固,由于铝是晶体,因此凝固过程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凝固点不变.11.【答案】D【解析】熔化是指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选项D,食盐投入水中,属于食盐在水中“溶化”的过程,不属于物理里面的“熔化”.12.【答案】C【解析】由熔点表知,钨的熔点为3410℃,高于2000℃,因此用钨作灯丝的材料,而铁、钢、金的熔点远低于2000℃,灯泡还没有达到正常发光的温度时,铁、铜、铝就会熔化,因此不能用铁、铜、铝作灯丝.13.【答案】D【解析】海波是晶体,在熔点48℃时,海波有三种存在的可能:(1)海波温度达到熔点,但不能够继续吸热,呈现固态;(2)海波处于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海波处于固液共存状态,(3)海波温度处于凝固点但没有继续放热时或刚好完全熔化结束时,处于液态.14.【答案】C【解析】建筑工人在秋冬季节和泥时,常用食盐水代替自来水,相当于掺杂质,泥的凝固点降低,不易凝固,有利于施工;15.【答案】C【解析】不同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油的沸点高,水的沸点低,温度高的液体能把食物烤焦、烤糊,温度低的液体不会烤焦.16.【答案】CD【解析】A、初春,湖面上的薄冰层开始融化,冰由固态变成了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盛夏,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了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D、隆冬,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17.【答案】AC【解析】“白气”是液态,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形成的.从壶嘴冒出的“白气”是由壶嘴冒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形成的;而雪糕周围的“白气”则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雪糕,在雪糕周围液化形成的.18.【答案】ABCD【解析】A、钨的熔点是3410℃,灯丝发光时的温度大约是2000℃低于钨的熔点,不容易熔化.A 选项正确;B、从表中的熔点数值可知,不同物质的熔点一般不同.B选项正确;C、表内物质都是晶体,原因是都有固定的熔点.C选项正确;D、判断用什么材料,关键是要看在实际应用测量时,温度计里面的液体会不会汽化或凝固,通过对比表格里面的两种材料,可以看出,若用水银,则会在-50℃以前就会凝固,而酒精就完全符合实际要求.D选项正确.19.【答案】BC【解析】:“冰花”出现在冬天的早晨,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在窗玻璃内侧凝华成的小冰晶.20.【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温度的估测,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值,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应用日常知识积累解答此题.A、最近几年济南冬季气温最低大约在-10℃.不符合实际;B、水的凝固点在0℃左右,冰箱内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应该高于0℃,在4℃左右.不符合实际;C、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不可能达到70℃.不符合实际;D、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符合实际.21.【答案】零下4.7摄氏度;负4.7摄氏度【解析】-4.7℃读作零下4.7摄氏度或负4.7摄氏度22.【答案】低【解析】试管中有少量的冰出现而食盐水没有凝固,此时食盐水的温度为-5℃,说明在-5℃时食盐水仍是液态还未凝固,而水的凝固点为0℃,可知食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要低.23.【答案】汽化;汽化;热量;降低.【解析】夏天,当我们从游泳池上来后,风一吹感到很凉爽,这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加快了身上的水的汽化(蒸发),而水汽化时要从人体吸收热量,使人体的皮肤温度降低,所以感到凉爽.24.【答案】低【解析】同样温度下,水结冰而盐水没有结冰,说明盐水的凝固点比水要低一些.25.【答案】10;0.【解析】从图像上看,冰从5min开始熔化到15min结束,熔化过程用了10min 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冰的熔点为0℃.26.【答案】(1)10;10;(2)不变;(3)-2;低;(4)变多【解析】(1)晶体的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在图像中与横轴平行的一段是温度保持不变的,所以盐水从第10分钟开始凝固,到第20分钟凝固完成,凝固过程用了10分钟;(2)液态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凝固时放热,温度是不变的;(3)从图像可知: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是-2℃,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又知: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低了;(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所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故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27.【答案】纱布口袋中含的水与封闭的空气温度相同,这些水由于蒸发,温度降低;口袋中水的温度低于封闭空气的温度,封闭空气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封闭空气的温度低于食物的温度,食物放出热量,温度降低.【解析】纱布口袋中含的水与封闭的空气温度相同,这些水由于蒸发,温度降低;口袋中水的温度低于封闭空气的温度,封闭空气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封闭空气的温度低于食物的温度,食物放出热量,温度降低.28.【答案】解:水银柱24mm时的温度是0℃,88mm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m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热水中水银柱的长度=46mm-24mm=22mm,液体的温度=22mm×℃/mm=34.4℃.答:热水此时的温度是34.4℃.【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64mm(88mm-24mm)表示0℃~100℃,即1mm表示℃,再根据温度计在热水中的实际长度22mm (46mm-24mm)得出液体的温度.29.【答案】【解析】首先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温度值确定液柱上表面的位置,此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由于温度值是-12℃,则液柱上表面对应的刻度应是10刻度下面两格处.30.【答案】水重新沸腾;液体表面的气压降低,液体沸点降低;(1)DEBC;(2)向内压向活塞;水停止沸腾.【解析】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过一会儿,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b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这是从瓶内向外抽气,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所以看到水又重新沸腾.(1)该实验先根据生活现象提出问题,然后进行实验研究,实验时先加热液体,使液体沸腾后,停止加热,从液面上抽气,观察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得出液体的沸点和气压的关系,实验采用的步骤是:提出问题→实验研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因此顺序是DEBC.(2)要验证“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必须增大烧瓶内的气压,因此小明需要向内压活塞,这样烧瓶内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此时水的温度低于水的沸点,会看到水停止沸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全卷满分100,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将0℃的冰与在隔热条件下0℃的水混合,则( )A.有一部分水将结冰 B.有一部分冰将熔化C.冰和水的体积都不变 D.不知外界的温度,无法判断2.下面几组物态变化,都放热的是( )A.汽化、凝固 B.熔化、液化 C.升华、凝固 D.液化、凝华3.(多选)下面是我们常见的几种自然现象,其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霜的形成 B.雾的形成 C.露的形成 D.雪花的形成4.在图中,正确描述由铁块铸造成铁轨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5.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不同的,这主要是由于酒精和煤油的()A.沸点不同 B.凝固点不同 C.熔点不同 D.蒸发速度不同6.物态变化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关于这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B.夏天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应用干冰熔化吸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白的一层霜,这是凝华现象7.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 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8.(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B.每一种固体都有自己的熔点C.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是0℃D.冰的温度升高到0℃,它就会熔化9.常用温度计中所用的液体有水银、煤油、酒精、甲苯等。
在确定温度计的量程时,必须同时考虑液体的凝固点和沸点。
温度计中一旦装入某种液体后,它既不能测出低于该液体凝固点的温度,也不能测出高于该液体沸点的温度。
在以上说到的液体中,水银、酒精、甲苯的凝固点和沸点可以从课本中查到。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个?()A.水银可以用来制作量程为-40-60℃的寒暑表B.酒精可以用来制作能测100℃沸水温度的温度计C.甲苯可以用来制作量程为-40-60℃的寒暑表D.水银可以用来制作能测任何一种金属熔点的温度计10.在烧热的油锅中溅入水滴时,会听到“叭叭”的声音,并溅起油来,而在沸水中加入油时不会发生以上现象,其主要原因是()A.溅入的水滴温度太低 B.水是热的不良导体C.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 D.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11.宋代文豪范成大到峨眉山旅游时,发现在山顶“煮米不成饭”,这是由于山顶()A.气压大沸点高 B.气压大沸点低 C.气压小沸点高 D.气压小沸点低12.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图像中,属于松香凝固的是()A.B.C.D.2.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小明同学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研究蒸发快慢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A.水的表面积B.水的温度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D.水的质量3.利用降温的方法可以分离空气中的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已知它们的沸点分别是-183℃、-196℃和-78℃,当温度下降时,首先被分离出来的是()A.氮气B.二氧化碳C.氧气D.无法确定4.天气由阴雨转为晴朗时室内的瓷砖地板和墙壁上有时会出现小水珠,即“回潮”现象.“回潮”时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A.汽化、吸热B.液化、放热C.凝固、放热D.熔化、吸热5.海波的熔点是48℃,那么48℃的海波所处的状态是()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C.一定是固、液共存态D.以上都有可能6.冬天触摸室外的铁器和木材,会感到冷热不一样,那么()A.木头的温度高B.铁的温度高C.铁和木头的温度一样高D.无法判断7.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A.人呼出的水蒸气B.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C.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D.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8.在新宁莨山八角寨美景中:峰峦烟雾缭绕若隐若现,令人心旷神怡.其中雾的形成是()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凝华现象D.凝固现象9.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吹风,人感到凉爽,若用电风扇对着温度计吹风,则温度计的示数将()A.不变B.降低C.升高D.无法确定10.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如图所示,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这种物质的熔点为55℃.将100℃的开水倒入杯中,旋紧杯盖,左右摇晃十多下,放置约1min后拧开杯盖,杯中原本的开水快速降温至可饮用的温水.当水喝完后,再将凉水倒入杯中,旋紧杯盖,同样左右摇晃十多下,约1min后再拧开杯盖,杯中原本的凉水也会快速升温至可饮用的温水,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倒入开水时,该物质熔化吸热,使开水的温度降低B.倒入冷水时,该物质凝固放热,使冷水的温度升高C.该物质的温度为55℃时,物质一定是固态D.杯子先倒入冷水,冷水不能变热11.在北方高寒地区,要使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气温,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A.水银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比酒精的小B.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低C.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高D.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低12.下列现象的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放热的是()A.B.C.D.13.如下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正确的是()A. 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升高B.在第6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C.该曲线可能是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14.小明对甲、乙两种物质做凝固实验,得到温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甲在第2min时是液态B.甲在ab段吸热C.甲的凝固点是48℃D.乙是非晶体15.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形成白雾,这种白雾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形成的小液滴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D.干冰熔化形成的小液滴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6.(多选)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初春,湖面上的薄冰层开始融化B.盛夏,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隆冬,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17.(多选)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不合理的是()A.济南近年来冬天最冷时的气温可达-20℃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为70℃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18.(多选)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B.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D.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19.(多选)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围也有“白气”,如图所示.下面对这两种“白气”的解释正确的有()A.两种白气都属液化现象B.两种白气都是原来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C.壶嘴冒出的白气是壶里冒出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D.雪糕周围的白气是雪糕升华形成的20.(多选)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B.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D.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三、填空题21.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当用注射器给正在沸腾的水打气加压时,可以看到水停止沸腾.这个现象表明:水面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将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在厨房中人们使用的________就是利用了这一规律.22.如图所示是一些小冰块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共持续_______min;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__℃.23.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________时会________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________.24.2016年1月2日,哈尔滨室外温度降到零下30多摄氏度,一名市民向空中泼洒热水,泼出的水立刻凝成冰凌(如图所示).这是________现象,这是________ (选填”吸热”或“放热”)过程.25.某同学测液体温度时的方法如图甲所示.(1)指出他操作时的错误之处 ______ ;(2)此错误造成的后果是使测出的温度偏 ______ (填“高”或“低”);(3)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液体的温度是______ ,如果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度数,其示数会 ______ (选填“变大”或“变小”)四、实验题26.如图所示,小丽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晶体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3)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和___________.(4)温度为90℃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并存”)(5)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__℃,熔化过程中,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_____分钟.(6)通过实验得出晶体熔化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简答题27.某化学小组要进行一个实验,需要提纯一包混有泥沙的碘的固体颗粒.他们设计了如图的提纯装置(固定装置已省略):将碘颗粒放在大烧杯中,烧杯上固定一个装有冷水的圆底烧瓶,烧杯底部加热.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用此装置提纯碘颗粒的原理.(提示:碘从45℃左右开始逐渐加速升华,熔点为113.5℃,沸点为184.35℃)六、计算题28.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松香属于非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逐渐下降.2.【答案】A【解析】观察图中情景,两滴水的表面积不同,显然,小明同学研究的是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的关系.3.【答案】B【解析】从数据中可知,液态氮的沸点最低,则最容易沸腾;而二氧化碳的沸点最高,较难沸腾,相反最容易液化;所以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二氧化碳.4.【答案】B【解析】春天地面、墙壁温度比较低,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附着在地面、墙壁,使之变得湿漉漉的,也就是“回潮”现象,属于液化现象,液化过程放出热量.5.【答案】D【解析】海波的熔点是48℃,所以48℃的海波可能是固态(达到熔点尚未熔化),可能是液态(刚刚熔化结束),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熔化过程中)所以A、B、C是错误的,D正确.6.【答案】C【解析】冬天,室外的铁器和木材的温度是相同的,等于当时的气温,由于铁的传热能力比木材的传热能力强(铁器是热的良导体、木材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冬天触摸室外的铁器和木材,铁器能较快的将手的热传走,而木材传热比较慢,所以使人会感到冷热不一样.7.【答案】B【解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是气体,人眼看不见,所以AD错误;冬天空气温度较低,人呼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变成小水滴,形成白气,而不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答案选B.8.【答案】B【解析】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浮在空气中形成了雾.9.【答案】A【解析】人站在风扇旁吹风有凉爽的感觉,是因为风加快了人体上汗液的蒸发,而蒸发吸热降低了人体的温度,所以人感到凉爽;把一支温度计也放在风扇旁吹风,由于温度计玻璃泡上外面没有水分,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不变的.10.【答案】C【解析】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继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这种“神奇物质”是一种晶体,晶体熔化过程吸热、凝固过程放热,温度均保持不变.A.倒入开水时,该物质熔化吸热,从开水中吸热,使开水的温度降低,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倒入冷水时,该物质凝固放热,使冷水的温度升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该物质的温度为55℃时,可能是固态,也可能是液态,还有可能是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并存状态,故C错误符合题意;D.如果物质本身就是固态,无法凝固放热,倒入冷水后,冷水无法吸热而温度升高,所以冷水不能变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11.【答案】C【解析】北方高寒地区的气温达到-50℃左右,水银的凝固点为-39℃,水银会凝固为固体;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在此温度下酒精仍是液态,可以使用.所以,不使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高.12.【答案】B【解析】A.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是身体表面的水蒸发,属于汽化,需要吸收热量,故A不符合题意;B.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是热的水蒸气在空气中形成的小液滴,属于液化,需要放出热量,故B符合题意;C.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是由固体直接变成了水蒸气,属于升华,需要吸收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D.夏天晾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是液态的水蒸发变成了水蒸气,属于汽化,需要吸收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13.【答案】D【解析】A.从图像上看,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但不能表示它的熔点也在升高,故本选项说法错误;B.由图可知,在第6min时该物质刚开始熔化,故本选项说法错误;C.该曲线是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蜡不是晶体,所以不可能是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故本选项说法错误;D.BC段表示该物质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该物质正在熔化,因此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本选项说法正确.14.【答案】B【解析】A.图中是甲、乙两物质的凝固实验,最初状态为液态,甲在第2分钟时温度降到凝固点,仍然是液态,故A正确;B.ab段是晶体物质甲的凝固过程,凝固过程是放热,不是吸热,故B是错误的;C.甲凝固过程温度保持48℃不变,故凝固点是48℃,故C正确;D.乙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一直在下降,没有不变的温度,是非晶体,D正确.15.【答案】A【解析】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时,干冰吸收周围空气中的热量迅速升华,使空气温度迅速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就形成“雾气”.16.【答案】CD【解析】A、初春,湖面上的薄冰层开始融化,冰由固态变成了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盛夏,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了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D、隆冬,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17.【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温度的估测,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值,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应用日常知识积累解答此题.A、最近几年济南冬季气温最低大约在-10℃.不符合实际;B、水的凝固点在0℃左右,冰箱内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应该高于0℃,在4℃左右.不符合实际;C、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不可能达到70℃.不符合实际;D、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符合实际.18.【答案】BC【解析】:“冰花”出现在冬天的早晨,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在窗玻璃内侧凝华成的小冰晶.19.【答案】AC【解析】“白气”是液态,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形成的.从壶嘴冒出的“白气”是由壶嘴冒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形成的;而雪糕周围的“白气”则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雪糕,在雪糕周围液化形成的.20.【答案】BC【解析】:“冰花”出现在冬天的早晨,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在窗玻璃内侧凝华成的小冰晶.21.【答案】升高;高压锅【解析】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当用注射器给正在沸腾的水打气加压时,瓶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瓶内的水不再沸腾.高压锅就是利用增大气压,提高水的沸点,缩短加热的时间的.22.【答案】10;0.【解析】从图像上看,冰从5min开始熔化到15min结束,熔化过程用了10min 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冰的熔点为0℃.23.【答案】凝固,放,低【解析】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水受冷就会凝固,凝固要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24.【答案】凝固;放热【解析】市民向空中泼洒热水,泼出的水立刻凝成冰凌,这是凝固现象,这是一个放热过程.25.【答案】(1)玻璃泡接触容器底部;(2)高;(3)69;变小.【解析】(1)甲图中的错误是玻璃泡接触容器底部;(2)玻璃泡接触容器底部,加热过程中会使读数偏高;(3)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读数为69℃.如果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温度计受到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会变小.26.【答案】(1)热胀冷缩;(2)慢;(3)钟表;(4)液;(5)80;15 (6)晶体熔化时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解析】(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使萘受热均匀,萘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3)从图像知,记录的数据有温度和时间,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测量时间需要秒表,所以实验器材还缺少秒表;(4)温度为90℃时,该物质处于液态;(5)由乙图知,萘在第10min到第25min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这段时间是萘的熔化过程,所以萘熔化经过了25min-10min=15min.(6)通过实验得出晶体熔化时的特点是:晶体熔化时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27.【答案】碘颗粒在受热过程中先吸热缓慢升华成碘蒸气;当温度达到碘的熔点时,剩余的固体碘融化,开始汽化;温度达到沸点时,碘固体剧烈汽化直至全部变成碘蒸气;同时碘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较冷的圆底烧瓶底部放热凝华成碘颗粒附着在烧瓶底部.而沙子熔沸点很高(熔点1670℃)不会汽化,留在烧瓶底部,从而得到了纯净的碘颗粒.【解析】碘颗粒在受热过程中先吸热缓慢升华成碘蒸气;同时碘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较冷的圆底烧瓶底部放热凝华成碘颗粒附着在烧瓶底部.28.【答案】解:水银柱24mm时的温度是0℃,88mm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m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热水中水银柱的长度=46mm-24mm=22mm,液体的温度=22mm×℃/mm=34.4℃.答:热水此时的温度是34.4℃.【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64mm(88mm-24mm)表示0℃~100℃,即1mm表示℃,再根据温度计在热水中的实际长度22mm (46mm-24mm)得出液体的温度.。
【单元练】海南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测试题(培优专题)
一、选择题1.如图是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和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冒“白气”时的情景,对于这两种“白气”的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雪糕周围的“白气”是升华形成的B.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C.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发生汽化形成的D.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D解析:D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二者都是由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
故选D。
2.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C.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C解析:CA.蒸发和沸腾属于两种不同的汽化现象,故A错误;B.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则需要在特定的温度下才会发生,故B错误;C、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汽化过程都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故C正确;D.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之一是液体的温度,而且沸腾过程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3.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6℃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
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6℃,则测出来的体温是()A.36.6℃B.39.6℃C.37℃D.76.2℃B解析:B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9.6℃,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自己的体温高于39.6℃,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自己的体温不高于39.6℃,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9.6℃。
所以体温是36.6℃的自己测量的结果是39.6℃。
故选B 。
4.一支刻度均匀,但标刻数值不准的温度计。
在测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为96℃,在测一杯热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与热水的真实温度50℃恰好相等。
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则示数是( )A .0℃B .2℃C .4℃D .6℃C解析:C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与热水的温度差100℃﹣50℃=50℃错误的温度差为96℃﹣50℃=46℃假如温度计的一大格表示1℃,则46℃需46格,它表示的真正温度差为50℃,也就是一大格表示5046℃;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差为 100℃﹣0℃=100℃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与冰水混合物在温度计上的刻度为501009246 ℃℃=格 温度计的错误读数为96℃﹣92℃=4℃故选C 。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练习(A卷)(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A卷)(时间:90min 满分:100分)姓名:学校: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16小题,共计48分):1.以下是小明对常见温度的认识,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A.一个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B.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5℃C.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40℃D.去年冬天,延庆最低气温可达﹣40℃【答案】A【解析】解:A、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故A符合实际;B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感觉舒适的气温在23℃左右。
故BC不符合实际;D、去年冬天,延庆最低气温达﹣20℃。
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2.若没有先甩一下体温计就先后给甲乙两人测量体温(测量前均已用酒精消毒),体温计示数分别为37.9℃和38.4℃,则甲乙两人的体温( )A.甲的体温一定是 37.9℃,乙的体温一定是 38.4℃B.甲的体温可能不是 37.9℃,乙的体温也可能不是 38.4℃C.甲的体温一定不是 37.9℃,乙的体温也可能不是 38.4℃D.甲的体温可能不是37.9℃,乙的体温一定是 38.4℃【答案】D【解析】解: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
没有甩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若原来体温计的示数是37.9℃,甲病人的体温如果不高于37.9℃,体温计显示的甲病人的体温就是37.9℃,所以甲病人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7.9℃;再测量乙病人的体温显示是38.4℃,说明体温计中的水银在37.9℃的基础上上升了,所以测量是准确的,即乙病人的体温一定是38.4℃。
故选:D。
3.关于温度计的使用,如图正确的是( )A.①和④ B.②和⑤ C.③和⑥ D.都正确【答案】B【解析】解:观察原图可知:①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了被测液体;操作错误;②操作符合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操作正确;③玻璃泡接触到容器底;操作错误;④和⑥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不垂直;操作错误;⑤视线与温度计垂直,符合读数方法;操作正确;所以操作正确的有②和⑤.故选:B。
海南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测试题(培优专题)
一、选择题1.冻豆腐内部有许多小孔,做菜时这些小孔饱含汤和佐料因而味道鲜美这些小孔的成因是()A.豆腐自身冻缩而成B.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而成C.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再熔化成水形成的D.豆腐自身膨胀而成2.下列说法正确是()A.初春的早晨,出现大雾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B.深秋的早晨,地面小草上出现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北方的冬天,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人工降雨经历了升华、凝固和熔化三种物态变化过程3.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次实验时大气压都低于标准大气压B.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4:5C.实验中烧杯上的盖子留个小孔是为了使烧杯内外气压平衡D.两次实验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4.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是非晶体B.海波在AB段是气态C.海波在BC段需吸热,温度升高D.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时4min5.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佩戴护目镜时往往会形成一层水雾覆盖在护目镜内侧,如图所示,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形成与护目镜上的水雾形成相同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D.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6.预防新冠肺炎病毒时要测量体温。
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 37℃与39℃的就诊者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A.37℃和 39℃B.37℃和 38.5℃C.37℃和 37℃D.38.5℃和 39℃7.如图所示,甲为盛有水的烧杯,试管乙直插入甲容器水中(试管未碰底),甲烧杯受到酒精灯持续加热后,发现乙试管内的液体沸腾起来了,根据给出的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的沸点的表格,可判断试管乙内的液体一定是()几种物质的沸点(一个标准大气压)物质沸点/℃物质沸点/℃水100甘油290煤油150酒精78A.酒精B.水C.煤油D.酒精或水8.下列各图中,属于晶体液体凝固的图象是()A.B. C.D.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雪山上的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山间的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树上的露珠﹣﹣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D.草木上的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10.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些现象。
上海海南中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综合经典练习卷(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底部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过一会儿将玻璃泡从水中取出,静置一段时间发现玻璃泡顶部玻璃壁上出现黑色的碘颗粒,下列现象中与玻璃泡顶部玻璃壁上出现碘颗粒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露珠晶莹C.秋天,白雾弥漫D.冬天,霜满枝头D解析:D静置一段时间发现玻璃泡顶部玻璃壁上出现黑色的碘颗粒,这是碘由气态变成了固态,属于凝华现象;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露珠晶莹是水蒸气由气态遇冷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白雾弥漫是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霜满枝头是水蒸气由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
故选D。
2.如图是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和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冒“白气”时的情景,对于这两种“白气”的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雪糕周围的“白气”是升华形成的B.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C.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发生汽化形成的D.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D解析:D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二者都是由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
故选D。
3.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佩戴护目镜时往往会形成一层水雾覆盖在护目镜内侧,如图所示,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形成与护目镜上的水雾形成相同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D.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B解析:B医护人员护目镜内侧的水雾是液化现象,而霜是凝华现象,露是液化现象,雪是凝华现象,冰是凝固现象,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下面关于人体各个数值不合理的是()A.一个人正常的体温约为37℃B.手掌的宽度约为1dmC.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D.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 C解析:CA.人的正常体温在37℃,变化幅度很小,故A符合实际,不合题意;B.手掌的宽度约为10cm左右,即1dm,故B符合实际,不合题意;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符合题意;D.人的心脏正常1min跳动75次左右,所以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故D符合实际,不合题意。
青海海南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测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1.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C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CC.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2.谚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结冰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热量B.“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雪水化成河,粮食千万箩”,雪水化成河是液化现象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A.树叶上的霜B.护目镜上的“水雾”C.湿衣服晾干D.冰雪消融4.夏天妈妈从冰箱冷冻室取出一块牛排,刚取出时牛排表面①冒着“白气”,放在空气中解冻一会儿,塑料包装表面出现②密密的小水珠,等到牛排③变软之后,妈妈就知道牛排解冻好了。
上面描述的三个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5.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A.(1) (3)B.(2) (4)C.(4) (3)D.(1) (4)6.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会消失,以下四幅图中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与其相同的是()A.甲乙B.甲丁C.乙丙D.丙丁7.由于疫情的影响,寒假期间出行的人们优先选择自驾出行,小明发现车载空调温度设置过高,前挡风玻璃容易出现水雾,打开除雾开关对着前挡风玻璃不断吹热风,不一会儿水雾消失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雾出现在前挡风玻璃的内侧B.水雾消失了是发生了液化现象C.对玻璃吹热风,只用了升高液体的温度方法来加快蒸发D.空调制冷时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使制冷剂汽化8.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冻豆腐里的小孔是因为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B.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C.寒冷的北方室外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气温是因为酒精的凝固点高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凝华形成的9.如图所示,加热-40℃的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段表示当前物体的状态仍是固体B.在0℃时,物体的状态为固、液共存C.冰在熔化过程中,冰的质量在减少,温度不变,内能在减少D.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10.如图,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中盛有乙液体,持续加热烧杯中的甲液体,能使试管中乙液体沸腾的条件是()A.甲液体的沸点低于乙液体的沸点B.甲液体的沸点等于乙液体的沸点C.甲液体的沸点高于乙液体的沸点D.持续加热乙液体一定能沸腾11.下列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冬天有时没见雪化成水,但雪却不见了是熔化现象B.夏天清晨,植物上常有露水,是液化现象C.冬天户外的人嘴里不断呼出白气是汽化现象D.深秋的早晨,有时地面上会有一层霜,是升华现象12.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9℃,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9℃。
八年级新人教版上册单元测试卷《第3章+物态变化》(解析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2015年单元测试卷(海南省华侨中学三亚学校)一.、选择题1.2011年2月底中国第27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任务安全返航.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胜利建成,如图所示,南极的最低气温大约是﹣89.2℃,读作()A.负89.2度B.零下89.2度C.负89.2摄氏度D.零下89.2摄氏度2.小明上学时忘了带雨伞,放学后下起了大雨,小明冒雨跑回家,奶奶批评了他,如图所示,奶奶的话包含的主要物理道理是()A.雨中有很多会引起感冒的病菌B.衣服被淋湿了,起不了保温作用C.身上的雨水大量蒸发要吸收大量的热,会导致体温过度降低D.以上说法都不3.长岛是个淡水严重短缺的海岛,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如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海水淡化流程图,在这一过程中海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A.液化、汽化B.汽化、液化C.汽化、升华D.升华、液化4.棉花糖是很多小朋友喜爱的食物,做棉花糖时将白糖放在中心的圆盘中,白糖立刻就变成糖水,不断旋转的圆盘又将糖水从四周甩出去,由于四周温度低,就可以看到一丝丝的糖,用小棍将它绕好,就做成了既好看又好吃的棉花糖了.整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A.熔化、凝华B.熔化、液化C.汽化、凝固D.熔化、凝固5.2014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6.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A. B. C.D.7.冬天,牙医常把检查口腔的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后才伸进口腔内进行检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B.进行消毒C.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D.防止镜框因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8.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是一种特殊的碳材料.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2000℃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到3000℃时开始升华.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A.发生升华时吸收热量B.熔点是2000℃C.沸点是3000℃ D.凝固点是3000℃二、填空题9.如表中列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物质铝冰固态酒精熔点660℃0℃﹣117℃(1)水在﹣5℃时是态;(2)铝在800℃时是态;(3)酒精在﹣100℃时是态.10.2008年1月的那场大雪灾曾导致我州大部分地方气温降至零下5摄氏度以下,很多车辆因为水箱中的水凝固成冰而不能正常运转.在有关技术部门的建议下,司机们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问题便得到解决.这说明:与水比较,酒精和水的溶液.11.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其中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在第6min时,这种晶体处于状态.12.将如表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探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物质这种物质是一种晶体,熔点是℃.过程该物质在BC段需要吸热,但温度保持.方法物质吸收的热量无法直接测得,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说明,这里运用的是法.13.请将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洒在地板上的水变干;(2)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3)放在衣柜里的卫生球消失.14.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在2011年2月发生地震,毁坏严重.因为地震而被埋在废墟中的人为了延长生命,必须尽可能地减少能量损失,当身体出汗时,应用布、纸等擦干身上的汗水,原因是避免汗水.15.2009年春,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严重旱灾.(1)人工降雨是缓解旱情的重要手段,干冰等物质可用于人工降雨.撒在云层上的干冰(填物态变化)时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水滴形成降雨.(2)面对旱情,我们更要节约用水.写出一种生产、生活中常见的节水方法.三、简答题(共8分)16.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的“白气”,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围也有“白气”,如图所示.(1)请说明这两种“白气”的形成同属于哪种物态变化?(2)请仿照示例具体说明这两种“白气”的成因.示例:冬天房间玻璃窗上的冰花是由室内玻璃窗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四、实验探究题(共12分)17.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图中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时间(min)…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温度(℃)…90 91 93 97 98 98 98 98 98 98 …(2)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水沸腾时的温度是℃.(3)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如果测量方法正确,你认为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2015年单元测试卷(海南省华侨中学三亚学校)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2011年2月底中国第27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任务安全返航.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胜利建成,如图所示,南极的最低气温大约是﹣89.2℃,读作()A.负89.2度B.零下89.2度C.负89.2摄氏度D.零下89.2摄氏度【考点】温度.【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的常用单位是℃,读作摄氏度.【解答】解:南极的最低气温大约是﹣89.2℃,读作负89.2摄氏度或零下89.2摄氏度.故选CD.【点评】本题考查温度数值的读法,其中低于0℃的温度有两种读法:负××摄氏度或零下××摄氏度.2.小明上学时忘了带雨伞,放学后下起了大雨,小明冒雨跑回家,奶奶批评了他,如图所示,奶奶的话包含的主要物理道理是()A.雨中有很多会引起感冒的病菌B.衣服被淋湿了,起不了保温作用C.身上的雨水大量蒸发要吸收大量的热,会导致体温过度降低D.以上说法都不【考点】蒸发及其现象.【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加快水面的空气流动,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蒸发吸热.【解答】解:淋雨后容易感冒,因为身上的雨水要大量蒸发,蒸发要吸收热量,降低体温,使抵抗力降低,故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蒸发及其现象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解答此题要知道蒸发的特点.3.长岛是个淡水严重短缺的海岛,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如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海水淡化流程图,在这一过程中海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A.液化、汽化B.汽化、液化C.汽化、升华D.升华、液化【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图析法.【分析】读图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要看清海水淡化的过程.【解答】解:由图知:海水从右上方的管中进入,流到左下角设备中被加热,有大量的水蒸气产生,水蒸气上升遇到冷的海水液化成淡水,下面的盐水再流入右边的设备,二次淡化.最后盐水流出.故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的能力,以及对汽化和液化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的了解和掌握.4.棉花糖是很多小朋友喜爱的食物,做棉花糖时将白糖放在中心的圆盘中,白糖立刻就变成糖水,不断旋转的圆盘又将糖水从四周甩出去,由于四周温度低,就可以看到一丝丝的糖,用小棍将它绕好,就做成了既好看又好吃的棉花糖了.整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A.熔化、凝华B.熔化、液化C.汽化、凝固D.熔化、凝固【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专题】应用题.【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称为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称为凝固,故据上面的两个定义分析即可判断;【解答】解:做棉花糖时将白糖放在棉糖机的圆盘上,白糖很快化成糖水,即由固态变为液态,该过程称为熔化;同时旋转的圆盘将糖水甩出,变成了一丝丝的糖绕在小棍上,即变成了固态,故是由液态变为固态,该过程是凝固;故选D.【点评】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并能利用上述定义解释现实问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5.2014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根据题意要寻找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从而减慢了水分蒸发的原因,就要从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这三个方面去考虑,那么减慢水分的蒸发可采取的措施是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本题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减慢了水分的蒸发.【解答】解: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故A正确.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故B错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C错误.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提高了液体的温度,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减慢水分的蒸发采取的措施,要寻找减慢水分的蒸发的原因,必须知道减慢水分蒸发的方法有哪些?从而对症下药.6.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A. B. C.D.【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分析】蒸发吸热,故温度计示数下降最快的就是蒸发最快的,而加快空气流动可加快蒸发.【解答】解: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可以加快蒸发,观察四个选项中,只有D选项中温度计液泡上既沾有酒精,又加快了空气流动,所以蒸发最快,蒸发吸热,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7.冬天,牙医常把检查口腔的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后才伸进口腔内进行检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B.进行消毒C.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D.防止镜框因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从牙医检查口腔内部时不易观察到病灶的实际困难来分析,从而可以确定平面镜使用时要烤一烤的原因.【解答】解:牙医是通过观察口腔内的病灶在小镜子里面成的像来确定病情的.当冷的小镜子进入到温暖且水蒸气较多的口腔中时,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吸附在平面镜上,使人看不清楚成像的情况,也就无法确定病情.烤一烤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镜子的温度,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使牙医看清楚牙齿的情况.综上分析,故选C.【点评】冬天,小镜子的温度较低,是造成水蒸气液化的主要原因,审题时要细心.8.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是一种特殊的碳材料.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2000℃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到3000℃时开始升华.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A.发生升华时吸收热量B.熔点是2000℃C.沸点是3000℃ D.凝固点是3000℃【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熔点和凝固点.【专题】学科综合题.【分析】升华要吸热;熔点指的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沸点是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凝固点是晶体凝固时的温度.根据上述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升华要吸热,所以A是正确的;这种材料温度升高到2000℃时硬度变小,没有开始熔化,所以不是熔点;这种材料还是固态的,所以更不是凝固点和沸点,B是错误的;温度到3000℃时开始升华,这时物体依然是固态的,所以不是沸点,也不是凝固点,C和D是错误的;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升华吸热、熔点、沸点、凝固点,是一道热学的综合题.二、填空题9.如表中列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物质铝冰固态酒精熔点660℃0℃﹣117℃(1)水在﹣5℃时是固态;(2)铝在800℃时是液态;(3)酒精在﹣100℃时是液态.【考点】熔点和凝固点.【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晶体熔化吸热的特点.【解答】解:(1)水的凝固点是0℃,因此水在﹣5℃时是固态;(2)铝的熔点是660℃℃,因此铝在800℃时是液态;(3)酒精的熔点﹣117℃,酒精在﹣100℃时是液态.故答案为:(1)固;(2)液;(3)液.【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熔点的了解,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10.2008年1月的那场大雪灾曾导致我州大部分地方气温降至零下5摄氏度以下,很多车辆因为水箱中的水凝固成冰而不能正常运转.在有关技术部门的建议下,司机们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问题便得到解决.这说明:与水比较,酒精和水的溶液凝固点较低.【考点】熔点和凝固点.【专题】应用题;简答题.【分析】(1)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等,但是不能任意替换.当物质是固态是用熔点,当物质是液态时用凝固点.(2)晶体的熔点跟物质的种类、是否有杂质、压强有关.【解答】解: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再继续放热,水凝固成冰.气温降至﹣5℃,水箱中的水结冰,不能起到散热作用,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增大了杂质,使水和酒精混合液体的凝固点降低,在﹣5℃时不凝固,起到散热作用.故答案为:凝固点较低.【点评】(1)掌握晶体的熔点大小的影响因素.(2)正确运用熔点和凝固点.11.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其中物质甲是晶体,它的熔点是80 ℃,在第6min时,这种晶体处于固液共存状态.【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图像综合题.【分析】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时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这也是我们应该从图象中重点观察的内容.【解答】解:读图可知,甲物质是在一定温度下熔化的,并且在4到8分钟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熔点是80℃.在第6min时,甲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为固液共存状态.乙图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所以为非晶体.故答案为:甲;80;固液共存态.【点评】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熔化图象时,要学会寻找关键的温度点和时间点,这样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分析.12.将如表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探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物质这种物质是一种晶体,熔点是45 ℃.过程该物质在BC段需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方法物质吸收的热量无法直接测得,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说明,这里运用的是转换法.【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专题】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根据晶体特点分析答题:晶体有确定的熔点,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在科学探究中,常把直接测量有困难的量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来研究.【解答】解:①由图象可知,晶体的BC段温度不变,该温度是晶体的熔点,由图知:熔点是45℃;②该物质在BC段需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③物质吸收的热量无法直接测得,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说明,这里运用的是转换法.故答案为:45;不变;转换.【点评】本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同时注意不同实验应用的探究方法;这道题对能力要求比较强,有一定的难度,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寻找规律.13.请将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洒在地板上的水变干汽化;(2)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液化;(3)放在衣柜里的卫生球消失升华.【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专题】压轴题.【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根据我们对于汽化、液化和升华的了解来作答.【解答】解:(1)水是液态的,变干是变为了水蒸气消散在空气中,液态变为了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故答案为:汽化.(2)雾就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是液态的,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故答案为:液化(3)卫生球是固态的,消失了实际上是变为了气态,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故答案为:升华.【点评】分析物态变化主要看发生物态变化前后物体的状态,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来判断;物态变化知识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需要掌握.14.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在2011年2月发生地震,毁坏严重.因为地震而被埋在废墟中的人为了延长生命,必须尽可能地减少能量损失,当身体出汗时,应用布、纸等擦干身上的汗水,原因是避免汗水蒸发吸热.【考点】蒸发及其现象.【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过程吸热.【解答】解:水蒸发时吸热,会带走人身上的热量,故为了防止汗水的蒸发吸热,要把汗水擦去.故本题答案为:蒸发吸热.【点评】本题考查了水的蒸发吸热的防止.人被埋在废墟中时,要保持体温,就要防止由于汗水的蒸发而带走热量.15.2009年春,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严重旱灾.(1)人工降雨是缓解旱情的重要手段,干冰等物质可用于人工降雨.撒在云层上的干冰升华(填物态变化)时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水滴形成降雨.(2)面对旱情,我们更要节约用水.写出一种生产、生活中常见的节水方法采用喷灌方法浇地、用洗衣水擦地等.【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有利于节约能源的措施.【专题】简答题.【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升华吸热,以及减小蒸发的方法.【解答】解:人工降雨的原理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气温下降,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节约用水的措施是:采用喷灌浇地,洗衣水擦地.故本题的答案为:①升华;②采用喷灌浇地,洗衣水擦地.【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以及减小蒸发的措施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三、简答题(共8分)16.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的“白气”,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围也有“白气”,如图所示.(1)请说明这两种“白气”的形成同属于哪种物态变化?(2)请仿照示例具体说明这两种“白气”的成因.示例:冬天房间玻璃窗上的冰花是由室内玻璃窗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简答题.【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解答】答:(1)白气是液态,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是液化现象;(2)从壶嘴冒出的“白气”是由壶嘴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雪糕周围的“白气”是由雪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只要我们认真的观察就一定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四、实验探究题(共12分)17.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图中甲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时间(min)…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温度(℃)…90 91 93 97 98 98 98 98 98 98 …(2)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水沸腾时的温度是98 ℃.(3)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如果测量方法正确,你认为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液面上方的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水沸腾前,上层水温比较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遇冷的水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的水温度相同,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水不断汽化成水蒸气,气泡越来越大.(2)液体在沸腾时温度会保持不变.沸腾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就是液体的沸点.(3)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解答】解:(1)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所以图乙是水沸腾前的情况.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所以图甲是水沸腾时的情况.(2)水从第8min温度保持98℃不再改变,但要不断吸收热量,所以此时水的沸点就是98℃.(3)由于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的气压有关,沸点低于100℃,可能是由于当时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造成的.故答案为:(1)甲;(2)98;(3)液面上方的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点评】对于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上升时的变化,不要机械记忆,要理解之后再去记忆,沸腾前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气泡变小,沸腾时水汽化,气泡变大.且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沸点受气压的影响.。
海南中学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谚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结冰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热量B.“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雪水化成河,粮食千万箩”,雪水化成河是液化现象2.夏季,小李打开冰箱的冷冻室看见一股“白气”向下飘出,联想到了烧开水时壶嘴里向上冒“白气”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股“白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两股“白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C.两股“白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D.两股“白气”形成的过程都要放热3.王老师上课带来一把金属勺放在了讲桌上,把刚烧开的开水倒入杯中,将金属勺放在杯里,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约20℃)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
关于这种金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金属熔点不低于20℃B.该金属熔点低于20℃C.该金属凝固点高于100℃D.该金属是非晶体4.下列估计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60℃B.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是10m/sC.吃饭用的筷子长度约为2.2dm D.我国国歌演奏的时间是4分06秒5.如图是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和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冒“白气”时的情景,对于这两种“白气”的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雪糕周围的“白气”是升华形成的B.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C.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发生汽化形成的D.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6.某兴趣小组以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丙杯为隔砂加热。
在标准大气压下,加热段时间后。
测得使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100℃,油温300℃,砂温600℃,观察到乙、丙两烧杯中的水呈沸腾状态,则三个烧杯中水的温度大小关系是()A.t甲=t乙=t丙B.t甲>t乙>t丙C.t甲<t乙=t丙D.t甲<t乙<t丙7.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B.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纸的着火点较高,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C.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D.纸锅里的水烧干后,继续加热会使纸锅燃烧8.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关于容器中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的质量减少了B.冰的质量没变化C.冰的质量增大了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9.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这是一种非晶体物质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C.此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D.物质熔化时间为10分钟10.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洗热水澡时的适宜水温约40℃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约37℃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40℃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11.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树上出现的美丽的雾凇A.(1)(2)B.(2)(4)C.(1)(3)D.(3)(4)12.以下温度中,最接近45℃的是()A.澡堂里洗澡水的温度B.某同学发烧时的体温C.我县夏季最高的室外温度D.使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二、填空题13.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水蒸气经过______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霜会出现在罐身的_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达标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 (136)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达标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B.乙图: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C.丙图: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答案】B【详解】A.甲图中手按压古筝不同位置的弦时,是为了改变弦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B.乙图中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多次被弹开,利用放大法,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B正确;C.丙图中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D.丁图中的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在声源处阻断噪声的传播,故D错误。
故选B。
22.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物体全程做匀速直线运动B.0-5min 时间内的速度小于5-25min 时间内的速度C.25min 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2.16m/sD.物体在5-25min 时间内做变速直线运动【答案】C【详解】A.由图可知,0-5min物体的速度v1=111800m 560ss t =⨯=6m/s5-25min物体的速度v2=223240m1800m2060ss t-=⨯=1.2m/s所以该物体全程做变速运动,故A错误;B .因v 1>v 2即0-5min 时间内的速度大于5-25min 时间内的速度,故B 错误;C .物体运动总路程s =3240m ,总时间t =25×60s=1500s全程平均速度v =3240m 1500s s t =2.16m/s故C 正确;D .物体在0-5min 时间内和5-25min 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但不同时间段的速度不同,故D 错误。
故选C 。
23.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超声波的是( )A .用听诊器检查身体B .用声呐探测海深C .用B 超做体检D .蝙蝠利用声波导航【答案】A【详解】A 、用听诊器检查身体,是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不是利用超声波,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符合题意.B 、用声呐探测海深,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C 、用B 超做体检,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D 、蝙蝠利用声波导航,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4.某同学用一把分度值是1mm 的刻度尺测量一物体长度四次测量结果分别为25.82cm 、25.81cm 、25.83cm 、25.81cm 则平均值为( )A .25.81cmB .25.82cmC .25.818cmD .25.83cm【答案】B【详解】平均值为25.82cm 25.81cm 25.83cm 25.81cm 25.8175cm 4+++=≈25.82cm 平均值所保留的小数位数必须和测量结果保持一致,因此应取25.82cm ,故B 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达标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 (143)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达标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空气中的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现给你一块玻璃板、少许冰块和干布一块,你能否做一个实验证明“空气中存在水蒸气”?要求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答案】能;实验步骤:将玻璃板与冰块一同放置一段时间,待玻璃板冷却后,取走冰块并将玻璃板上的水分擦干净,过一会儿会发现,玻璃板上会蒙上一层水雾,这层水雾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却的玻璃板后液化形成的。
【分析】要证明“空气中存在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可以将水蒸气液化成水,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先将玻璃和冰块接触,使玻璃的温度降低,空气中若有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玻璃就会液化。
【详解】能;实验步骤:将玻璃板与冰块一同放置一段时间,待玻璃板冷却后,取走冰块并将玻璃板上的水分擦干净,过一会儿会发现,玻璃板上会蒙上一层水雾,这层水雾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却的玻璃板后液化形成的。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设计实验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水蒸气是看不见的,但水蒸气液化为水就可以看见了。
82.某物理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腾.从点燃酒精灯加热开始计时,当液体中有气泡上升时,每隔1min记录水的温度如下表所示:()1某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中A、B所示,则图中__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数据是第________分钟时的数据;()3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此时水的沸腾的温度为________C,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4在如图中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出水的沸腾图象___________________;()5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6如图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________图是体温计,根据观察,得到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C.()7下表是几种物质的沸点和熔点.南极的最低温度为88.3C-.应选用________温度计来测量南极气温.()8家用电饭锅的设计是:当锅内的温度达到103C时,就会自动切断电源或者转为保温状态.如果我们用电饭锅煮粥或煮汤(未干前),它会自动切断电源或者转为保温状态吗?为什么?________.【答案】A1798不变见解析所示减少水量甲5-酒精不会【详解】(1)液体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气泡上升时不断变小;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气泡上升时不断增大.A是沸腾现象,B是沸腾时的现象.(2)(3)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不变的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沸点是98℃,达到98℃温度应该保持不变,所以第17分钟是错误的.(4)液体沸腾的图象,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如图:(5)液体从加热到沸腾需要的时间的长短与很多因素有关:水量的多少、水温的高低、火力的大小、是用酒精灯的外焰还是内焰加热等等,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故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减少水量;(6)人体体温发生微小的变化,可能身体会感到不舒服,所以体温计的分度值比较小,是0.1℃,所以甲图是体温计.读取温度时,首先找到0℃,液柱远离0℃,是零上,液柱接近0℃,是零下,由此可以推断是零下.一个大格是10℃,一个小格是1℃,从绝对值小的向绝对值大的读数,所以温度是−5℃.(7)对于液体温度计,被测的温度应该在工作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之间,−88.3℃在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之间,所以采用酒精温度计.(8)煮饭时水的温度不会超过100℃,不会达到103℃,所以它不会自动切断电源或者转为保温状态.【点睛】(1)液体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气泡上升时不断变小;(2)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气泡上升时不断增大.不变的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3)会画液体沸腾的图象,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4)液体从加热到沸腾需要的时间的长短与很多因素有关:水量的多少、水温的高低、火力的大小、是用酒精灯的外焰还是内焰加热等等;(5)根据温度计的用途分类,有体温计、寒暑表、实验室温度计;(6)正确读出温度计的示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7)从工作物质来讲,温度计分类:气体温度计、液体温度计和固体温度计,常用的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使用液体温度计时,被测温度一定在液体工作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之间.83.验证实验:(1)请你设计实验证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________.由此证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2)请你完成实验设计“真空不能传声” _____________:【答案】让热的水蒸气接触冷的玻璃,会有小水滴生成见解析所示【解析】【详解】(1)根据图示的实验,当水蒸气遇到上方的玻璃片时,会有小水滴生成,说明水蒸气发生了液化现象,由此可以证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综合测试卷3.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水无常形,变化万千。
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属于凝固的是( )【解析】选A。
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判断。
冰挂棱是水滴下落过程中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草叶上的露珠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故选A。
2.如图所示是桂林猫儿山上雨后形成的美丽雾气。
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雾是从山中冒出来的烟B.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水珠C.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D.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解析】选D。
下雨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大,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而形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就会形成雾。
3.利用降温的方法可以分离空气中的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已知它们的沸点分别是-183℃、-196℃和-78℃,当温度下降时,首先被分离出来的是( )A.氮气B.二氧化碳C.氧气D.无法确定【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沸腾的条件及其应用,要知道沸点越低,越容易汽化;沸点越高,越容易液化。
从数据中可知,液态氮的沸点最低,则最容易沸腾;而二氧化碳的沸点最高,很难沸腾,相反最容易液化。
所以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二氧化碳。
故选B。
4.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少蒸发的措施是( )A.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B.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解析】选A。
本题考查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减慢了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减慢蒸发;用扫帚把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加快蒸发;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加快蒸发;用电吹风将头发吹干也是为了加快蒸发,故选A。
5.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1)春天,冰雪融化。
海南中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测试卷(培优练)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谚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结冰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热量B.“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雪水化成河,粮食千万箩”,雪水化成河是液化现象2.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底部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过一会儿将玻璃泡从水中取出,静置一段时间发现玻璃泡顶部玻璃壁上出现黑色的碘颗粒,下列现象中与玻璃泡顶部玻璃壁上出现碘颗粒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露珠晶莹C.秋天,白雾弥漫D.冬天,霜满枝头3.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蜡烛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采用水浴法加热后就没必要用碎冰做实验了B.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C.A图线中,2—6min段温度不变,说明此过程不需要吸热D.A图线中,2—6min段表示熔化过程,此过程需要吸热4.某兴趣小组以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丙杯为隔砂加热。
在标准大气压下,加热段时间后。
测得使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100℃,油温300℃,砂温600℃,观察到乙、丙两烧杯中的水呈沸腾状态,则三个烧杯中水的温度大小关系是()A.t甲=t乙=t丙B.t甲>t乙>t丙C.t甲<t乙=t丙D.t甲<t乙<t丙5.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纯度极高的碳化硅晶体,该晶体制成的半导体将大大提高电子设备的效率。
下图是该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四点中,表示该晶体正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的是()A.a B.b C.c D.d6.下列措施中使蒸发减慢的是()A.用扫帚把洒在地上的水向周围散开B.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C.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D.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吹风7.下列关于沸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体温度达到其沸点就一定沸腾B.液体沸腾时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95℃的水不可能沸腾D.液体沸腾时要放热,温度保持不变8.一支刻度均匀,但标刻数值不准的温度计。
青海海南市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测试题(含解析)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冻豆腐内部有许多小孔,做菜时这些小孔饱含汤和佐料因而味道鲜美这些小孔的成因是()A.豆腐自身冻缩而成B.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而成C.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再熔化成水形成的D.豆腐自身膨胀而成2.下列所给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的温度大约是 40℃B.每周一升旗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 20sC.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5m/sD.心脏的跳动频率大约是 1.2Hz3.下面关于人体各个数值不合理的是()A.一个人正常的体温约为37℃B.手掌的宽度约为1dmC.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D.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4.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B.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纸的着火点较高,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C.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D.纸锅里的水烧干后,继续加热会使纸锅燃烧5.由于疫情的影响,寒假期间出行的人们优先选择自驾出行,小明发现车载空调温度设置过高,前挡风玻璃容易出现水雾,打开除雾开关对着前挡风玻璃不断吹热风,不一会儿水雾消失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雾出现在前挡风玻璃的内侧B.水雾消失了是发生了液化现象C.对玻璃吹热风,只用了升高液体的温度方法来加快蒸发D.空调制冷时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使制冷剂汽化6.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t 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A.在6min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在CD段是气态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雪山上的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山间的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树上的露珠﹣﹣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D.草木上的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8.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9.把一块冰投入到一杯水中(不与外界发生热传递),冰的质量逐渐增加,由此可以判断是A.冰原来的温度低于0℃B.冰原来的温度等于0℃C.冰原来的温度高于0℃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10.如图所示为小明同学在做海波熔化实验时,绘制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A.海波是晶体B.海波没有固定的熔点C.海波熔化过程经历了9分钟D.第9分钟时海波处于固态11.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是我们家庭必备用品,下列关于体温计的说法正确的是()A.体温计不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制成的B.体温计的分度值为1℃C.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D.使用前应先在沸水中消毒12.下列运用科学方法的实例中,和“有加快蒸发的方法,想到可以减慢蒸发的方法”用的研究方法相同的是()A.将机械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B.速度定义、定义式、图象相互变换C.将温度计的玻璃管做得很细D.由升华吸热想到凝华放热13.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12Hz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大约为4℃C.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强级为90dB-100dB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14.下图甲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可断定()A.该物质是非晶体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C.试管内的冰会逐渐增加D.试管内的冰会逐渐减少二、填空题15.冬天,装有暖气的汽车玻璃窗上常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______形成的,水珠出现在车窗的_____(选填“内”或“外”)侧。
海南侨中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综合经典测试(含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估计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60℃B.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是10m/sC.吃饭用的筷子长度约为2.2dm D.我国国歌演奏的时间是4分06秒C解析:C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60℃。
故A不符合题意;B.优秀运动员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10m/s,故B不符合题意;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
筷子的长度大于18cm在22cm=2.2dm左右,故C符合题意;D.我国的国歌长度较小,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不到1min,在47s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某兴趣小组以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丙杯为隔砂加热。
在标准大气压下,加热段时间后。
测得使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100℃,油温300℃,砂温600℃,观察到乙、丙两烧杯中的水呈沸腾状态,则三个烧杯中水的温度大小关系是()A.t甲=t乙=t丙B.t甲>t乙>t丙C.t甲<t乙=t丙D.t甲<t乙<t丙A解析:A甲杯中的水温等于100℃,但由于不能继续从外面烧杯中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乙和丙烧杯的水沸腾,说明此时水的温度已经达到沸点100℃,但温度不再升高。
故选A。
3.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两次实验时大气压都低于标准大气压B .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4:5C .实验中烧杯上的盖子留个小孔是为了使烧杯内外气压平衡D .两次实验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B解析:B【分析】水沸腾时的温度随大气压的降低而减小;根据吸热公式Q c m t =∆吸水计算水的质量;硬纸板的作用是减少热量的散失,使水在短时间内达到沸腾,纸板上留一个小孔的作用是使烧杯内外的气压相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与热传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2011年2月底中国第27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任务安全返航.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胜利建成,如图所示,南极的最低气温大约是﹣89.2℃,读作()A.负89.2度B.零下89.2度C.负89.2摄氏度D.零下89.2摄氏度2.小明上学时忘了带雨伞,放学后下起了大雨,小明冒雨跑回家,奶奶批评了他,如图所示,奶奶的话包含的主要物理道理是()A.雨中有很多会引起感冒的病菌B.衣服被淋湿了,起不了保温作用C.身上的雨水大量蒸发要吸收大量的热,会导致体温过度降低D.以上说法都不3.长岛是个淡水严重短缺的海岛,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如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海水淡化流程图,在这一过程中海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A.液化、汽化B.汽化、液化C.汽化、升华D.升华、液化4.棉花糖是很多小朋友喜爱的食物,做棉花糖时将白糖放在中心的圆盘中,白糖立刻就变成糖水,不断旋转的圆盘又将糖水从四周甩出去,由于四周温度低,就可以看到一丝丝的糖,用小棍将它绕好,就做成了既好看又好吃的棉花糖了.整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A.熔化、凝华B.熔化、液化C.汽化、凝固D.熔化、凝固5.2014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6.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A. B.C.D.7.冬天,牙医常把检查口腔的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后才伸进口腔内进行检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B.进行消毒C.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D.防止镜框因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8.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是一种特殊的碳材料.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2000℃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到3000℃时开始升华.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A.发生升华时吸收热量B.熔点是2000℃C.沸点是3000℃D.凝固点是3000℃二、填空题9.如表中列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水在﹣5℃时是态;(2)铝在800℃时是态;(3)酒精在﹣100℃时是态.10.2008年1月的那场大雪灾曾导致我州大部分地方气温降至零下5摄氏度以下,很多车辆因为水箱中的水凝固成冰而不能正常运转.在有关技术部门的建议下,司机们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问题便得到解决.这说明:与水比较,酒精和水的溶液.11.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其中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在第6min时,这种晶体处于状态.12.将如表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探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13.请将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洒在地板上的水变干;(2)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3)放在衣柜里的卫生球消失.14.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在2011年2月发生地震,毁坏严重.因为地震而被埋在废墟中的人为了延长生命,必须尽可能地减少能量损失,当身体出汗时,应用布、纸等擦干身上的汗水,原因是避免汗水.15.2009年春,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严重旱灾.(1)人工降雨是缓解旱情的重要手段,干冰等物质可用于人工降雨.撒在云层上的干冰(填物态变化)时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水滴形成降雨.(2)面对旱情,我们更要节约用水.写出一种生产、生活中常见的节水方法.三、简答题(共8分)16.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的“白气”,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围也有“白气”,如图所示.(1)请说明这两种“白气”的形成同属于哪种物态变化?(2)请仿照示例具体说明这两种“白气”的成因.示例:冬天房间玻璃窗上的冰花是由室内玻璃窗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四、实验探究题(共12分)17.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图中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2)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水沸腾时的温度是℃.(3)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如果测量方法正确,你认为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2015年单元测试卷(海南省华侨中学三亚学校)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2011年2月底中国第27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任务安全返航.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胜利建成,如图所示,南极的最低气温大约是﹣89.2℃,读作()A.负89.2度B.零下89.2度C.负89.2摄氏度D.零下89.2摄氏度【考点】温度.【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的常用单位是℃,读作摄氏度.【解答】解:南极的最低气温大约是﹣89.2℃,读作负89.2摄氏度或零下89.2摄氏度.故选CD.【点评】本题考查温度数值的读法,其中低于0℃的温度有两种读法:负××摄氏度或零下××摄氏度.2.小明上学时忘了带雨伞,放学后下起了大雨,小明冒雨跑回家,奶奶批评了他,如图所示,奶奶的话包含的主要物理道理是()A.雨中有很多会引起感冒的病菌B.衣服被淋湿了,起不了保温作用C.身上的雨水大量蒸发要吸收大量的热,会导致体温过度降低D.以上说法都不【考点】蒸发及其现象.【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加快水面的空气流动,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蒸发吸热.【解答】解:淋雨后容易感冒,因为身上的雨水要大量蒸发,蒸发要吸收热量,降低体温,使抵抗力降低,故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蒸发及其现象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解答此题要知道蒸发的特点.3.长岛是个淡水严重短缺的海岛,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如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海水淡化流程图,在这一过程中海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A.液化、汽化B.汽化、液化C.汽化、升华D.升华、液化【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图析法.【分析】读图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要看清海水淡化的过程.【解答】解:由图知:海水从右上方的管中进入,流到左下角设备中被加热,有大量的水蒸气产生,水蒸气上升遇到冷的海水液化成淡水,下面的盐水再流入右边的设备,二次淡化.最后盐水流出.故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的能力,以及对汽化和液化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的了解和掌握.4.棉花糖是很多小朋友喜爱的食物,做棉花糖时将白糖放在中心的圆盘中,白糖立刻就变成糖水,不断旋转的圆盘又将糖水从四周甩出去,由于四周温度低,就可以看到一丝丝的糖,用小棍将它绕好,就做成了既好看又好吃的棉花糖了.整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A.熔化、凝华B.熔化、液化C.汽化、凝固D.熔化、凝固【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专题】应用题.【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称为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称为凝固,故据上面的两个定义分析即可判断;【解答】解:做棉花糖时将白糖放在棉糖机的圆盘上,白糖很快化成糖水,即由固态变为液态,该过程称为熔化;同时旋转的圆盘将糖水甩出,变成了一丝丝的糖绕在小棍上,即变成了固态,故是由液态变为固态,该过程是凝固;故选D.【点评】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并能利用上述定义解释现实问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5.2014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根据题意要寻找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从而减慢了水分蒸发的原因,就要从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这三个方面去考虑,那么减慢水分的蒸发可采取的措施是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本题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减慢了水分的蒸发.【解答】解: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故A正确.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故B错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C错误.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提高了液体的温度,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减慢水分的蒸发采取的措施,要寻找减慢水分的蒸发的原因,必须知道减慢水分蒸发的方法有哪些?从而对症下药.6.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A. B.C.D.【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分析】蒸发吸热,故温度计示数下降最快的就是蒸发最快的,而加快空气流动可加快蒸发.【解答】解: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可以加快蒸发,观察四个选项中,只有D选项中温度计液泡上既沾有酒精,又加快了空气流动,所以蒸发最快,蒸发吸热,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7.冬天,牙医常把检查口腔的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后才伸进口腔内进行检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B.进行消毒C.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D.防止镜框因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从牙医检查口腔内部时不易观察到病灶的实际困难来分析,从而可以确定平面镜使用时要烤一烤的原因.【解答】解:牙医是通过观察口腔内的病灶在小镜子里面成的像来确定病情的.当冷的小镜子进入到温暖且水蒸气较多的口腔中时,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吸附在平面镜上,使人看不清楚成像的情况,也就无法确定病情.烤一烤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镜子的温度,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使牙医看清楚牙齿的情况.综上分析,故选C.【点评】冬天,小镜子的温度较低,是造成水蒸气液化的主要原因,审题时要细心.8.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是一种特殊的碳材料.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2000℃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到3000℃时开始升华.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A.发生升华时吸收热量B.熔点是2000℃C.沸点是3000℃D.凝固点是3000℃【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熔点和凝固点.【专题】学科综合题.【分析】升华要吸热;熔点指的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沸点是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凝固点是晶体凝固时的温度.根据上述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升华要吸热,所以A是正确的;这种材料温度升高到2000℃时硬度变小,没有开始熔化,所以不是熔点;这种材料还是固态的,所以更不是凝固点和沸点,B是错误的;温度到3000℃时开始升华,这时物体依然是固态的,所以不是沸点,也不是凝固点,C和D是错误的;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升华吸热、熔点、沸点、凝固点,是一道热学的综合题.二、填空题9.如表中列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水在﹣5℃时是固态;(2)铝在800℃时是液态;(3)酒精在﹣100℃时是液态.【考点】熔点和凝固点.【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晶体熔化吸热的特点.【解答】解:(1)水的凝固点是0℃,因此水在﹣5℃时是固态;(2)铝的熔点是660℃℃,因此铝在800℃时是液态;(3)酒精的熔点﹣117℃,酒精在﹣100℃时是液态.故答案为:(1)固;(2)液;(3)液.【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熔点的了解,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10.2008年1月的那场大雪灾曾导致我州大部分地方气温降至零下5摄氏度以下,很多车辆因为水箱中的水凝固成冰而不能正常运转.在有关技术部门的建议下,司机们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问题便得到解决.这说明:与水比较,酒精和水的溶液凝固点较低.【考点】熔点和凝固点.【专题】应用题;简答题.【分析】(1)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等,但是不能任意替换.当物质是固态是用熔点,当物质是液态时用凝固点.(2)晶体的熔点跟物质的种类、是否有杂质、压强有关.【解答】解: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再继续放热,水凝固成冰.气温降至﹣5℃,水箱中的水结冰,不能起到散热作用,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增大了杂质,使水和酒精混合液体的凝固点降低,在﹣5℃时不凝固,起到散热作用.故答案为:凝固点较低.【点评】(1)掌握晶体的熔点大小的影响因素.(2)正确运用熔点和凝固点.11.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其中物质甲是晶体,它的熔点是80 ℃,在第6min时,这种晶体处于固液共存状态.【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图像综合题.【分析】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时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这也是我们应该从图象中重点观察的内容.【解答】解:读图可知,甲物质是在一定温度下熔化的,并且在4到8分钟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熔点是80℃.在第6min时,甲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为固液共存状态.乙图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所以为非晶体.故答案为:甲;80;固液共存态.【点评】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熔化图象时,要学会寻找关键的温度点和时间点,这样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分析.12.将如表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探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物质吸收的热量无法直接测得,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专题】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根据晶体特点分析答题:晶体有确定的熔点,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在科学探究中,常把直接测量有困难的量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来研究.【解答】解:①由图象可知,晶体的BC段温度不变,该温度是晶体的熔点,由图知:熔点是45℃;②该物质在BC段需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③物质吸收的热量无法直接测得,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说明,这里运用的是转换法.故答案为:45;不变;转换.【点评】本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同时注意不同实验应用的探究方法;这道题对能力要求比较强,有一定的难度,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寻找规律.13.请将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洒在地板上的水变干汽化;(2)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液化;(3)放在衣柜里的卫生球消失升华.【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专题】压轴题.【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根据我们对于汽化、液化和升华的了解来作答.【解答】解:(1)水是液态的,变干是变为了水蒸气消散在空气中,液态变为了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故答案为:汽化.(2)雾就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是液态的,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故答案为:液化(3)卫生球是固态的,消失了实际上是变为了气态,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故答案为:升华.【点评】分析物态变化主要看发生物态变化前后物体的状态,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来判断;物态变化知识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需要掌握.14.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在2011年2月发生地震,毁坏严重.因为地震而被埋在废墟中的人为了延长生命,必须尽可能地减少能量损失,当身体出汗时,应用布、纸等擦干身上的汗水,原因是避免汗水蒸发吸热.【考点】蒸发及其现象.【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过程吸热.【解答】解:水蒸发时吸热,会带走人身上的热量,故为了防止汗水的蒸发吸热,要把汗水擦去.故本题答案为:蒸发吸热.【点评】本题考查了水的蒸发吸热的防止.人被埋在废墟中时,要保持体温,就要防止由于汗水的蒸发而带走热量.15.2009年春,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严重旱灾.(1)人工降雨是缓解旱情的重要手段,干冰等物质可用于人工降雨.撒在云层上的干冰升华(填物态变化)时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水滴形成降雨.(2)面对旱情,我们更要节约用水.写出一种生产、生活中常见的节水方法采用喷灌方法浇地、用洗衣水擦地等.【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有利于节约能源的措施.【专题】简答题.【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升华吸热,以及减小蒸发的方法.【解答】解:人工降雨的原理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气温下降,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节约用水的措施是:采用喷灌浇地,洗衣水擦地.故本题的答案为:①升华;②采用喷灌浇地,洗衣水擦地.【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以及减小蒸发的措施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三、简答题(共8分)16.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的“白气”,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围也有“白气”,如图所示.(1)请说明这两种“白气”的形成同属于哪种物态变化?(2)请仿照示例具体说明这两种“白气”的成因.示例:冬天房间玻璃窗上的冰花是由室内玻璃窗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简答题.【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解答】答:(1)白气是液态,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是液化现象;(2)从壶嘴冒出的“白气”是由壶嘴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雪糕周围的“白气”是由雪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只要我们认真的观察就一定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四、实验探究题(共12分)17.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图中甲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2)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水沸腾时的温度是98 ℃.(3)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如果测量方法正确,你认为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液面上方的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水沸腾前,上层水温比较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遇冷的水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的水温度相同,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水不断汽化成水蒸气,气泡越来越大.(2)液体在沸腾时温度会保持不变.沸腾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就是液体的沸点.(3)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解答】解:(1)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所以图乙是水沸腾前的情况.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所以图甲是水沸腾时的情况.(2)水从第8min温度保持98℃不再改变,但要不断吸收热量,所以此时水的沸点就是98℃.(3)由于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的气压有关,沸点低于100℃,可能是由于当时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造成的.故答案为:(1)甲;(2)98;(3)液面上方的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点评】对于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上升时的变化,不要机械记忆,要理解之后再去记忆,沸腾前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气泡变小,沸腾时水汽化,气泡变大.且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沸点受气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