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全国大联考2OO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精品

合集下载

2007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和答案汕头市

2007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和答案汕头市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汕头市2OO7年普通高校招生模拟考试历史本试卷分选择题(答在答题卡)和非选择题(答在答题纸)两部分。

共8页,满分l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用黑色签字笔或黑色钢笔把答题卡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指定的区域作答,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否则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1.C A项中的“富裕安逸”与题干“丑妻薄地破棉袄”不合,B、D在题干中都未有体现;“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反映了家庭为单位、拥有土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特征,所以选C。

2.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A.派文臣做知州 B.设“三衙”,收精兵 C.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2.A 宋太祖的话明显的表达了他所选派的“儒臣干事者”到地方管理行政事务,同时,题干中显露出宋太祖了解到“武臣”危害之大,他当然不可能再派军事将领到地方当行政长官;A项的“文臣”和署理行政事务的“知州“与题干相对应,所以选A。

3.右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

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

画面中,释氏坐干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2007年3月青岛高三教学第一次统一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2007年3月青岛高三教学第一次统一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2007年3月青岛市高三教学第一次统一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2007.3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8页。

满分24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第Ⅱ卷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和第Ⅱ卷规定的地方。

第Ⅰ卷(必做,共100分)注意事项:1.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卷上。

2. 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是东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

回答9—10题。

9.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下列有关朝代加强皇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汉武帝为强化皇权而设立中朝B .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 .宋代设置枢密使掌管财政,分割宰相的权力D .元朝废除三省,只设中书省10.伯利克里在著名的《葬礼演说》中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这段话反映出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之一是A .人民主权B .民主面前人人平等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 .民主为国内人共享资本主义国家最终都选择了君主立宪制或共和制,这两种政体的核心特征是代议制民主。

回答11—12题。

图 1 N11.“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

”(《欧洲文化史》)它说明A.当时英国还没有建立民主政治 B.当时英国由封建贵族统治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还没有掌权 D.大部分英国人没有选举权12.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但它不同于1689年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因为它实际上A.废除了国王称谓 B.实行三权分立C.不以国王为元首 D.不给国王行政权一个优秀的民族是善于从历史中汲取营养的。

0260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0260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0260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历史试卷参考答案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历史试卷参考答案A组1.C 2.D 3.A 4.C 5.B 6.D 7.D 8.C9.D 10.B 11.B 12.A 13.B 14.C 15.AB组1.D 2.B 3.C 4.B 5.A 6.C 7.D 8.A9.C 10.B 11.D 12.A 13.C 14.B 15.D共同部分18.B 19.D 20.D 21.C 22.B 23.C 24.D 25.C26.A 27.A 28.A 29.B 30.B 31.D 32.C二、简释与问答题。

(共60分)以下试题旨在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和思维品质。

因此,对学生答题的评分,只要意思与本答案要点相符即可,不要求文字表述与本答案相同。

16.A(1)一条鞭法。

(2)减轻农民负担,削弱人身依附关系,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等。

(3)材料一的“丁”指成年男子,材料二的“丁”是赋税单位。

B(1)负责司法。

(2)从“无为”到“有为”,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以礼入法、礼刑结合成为立法的指导思想。

(3)不会,中华法系至唐朝完全形成,触犯皇帝罪不可恕。

或者,会,因为我国古代司法具有“人治”的特征,遇到开明君主或明智的司法官会维持原判。

17.A(1)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技术等高科技。

(2)原因、背景,如:20实际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社会需要等;过程,如:20世纪40年代发端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现在正遍及全球并向纵深发展。

(3)正面影响,如:推动社会发展,促进全球经济化等。

负面影响,如:扩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等。

B(1)对内独裁、对外侵略。

(2)战后民主化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如:成立欧洲国际军事法庭等。

(3)德国成为民主国家,在欧洲和世界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33.(1)史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024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古代中国,从商周时期的“夷夏异制”到春秋战国以来的“华夷一体”,体现了对中原地区最高境界“华夏”的认同。

这一认同()A.体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B.说明了游牧民族大量内迁C.彰显了国家统一的潮流D.证实了诸侯争霸日益剧烈【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

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少数民族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周边各少数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即“华夷一体”,这是民族交融不断发展的结果,A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确有大量游牧民族内迁,但这不等于华夏认同,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华夷交往问题,不是国家的分裂与统一,排除C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但争霸战争不等于华夏认同,排除D项。

故选A项。

2.阅读下图。

该画像砖表明()A.工商集镇开始大量涌现B.东汉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C.封建庄园经济分工细致D.东汉时期民众的生活状况【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

从图片的注释“画像砖·住宅建筑·东汉”及画像砖的内容看,材料体现了东汉时期民众的社会生活状况,D项正确;图片反映的不是工商业集镇,排除A项;材料只有东汉建筑画像,无比较对象,无法说明东汉建筑业的发展速度,排除B项;东汉庄园经济发达,但材料未体现庄园经济的分工,排除C项。

故选D项。

3.李白崇道,写有“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这样参禅打坐的诗句;杜甫崇儒,也有“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之咏;白居易佛道兼修,晚年干脆皈依佛教,以“香山居士”自许。

这些事例反映了唐代()A.唐诗因为科举制而盛行 B.知识分子都有宗教倾向C.诗歌创作水平达到顶峰D.三教合流趋势更加突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2007年全国高考历史冲刺试卷第一模拟

2007年全国高考历史冲刺试卷第一模拟

2007年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试卷历史(第一模拟)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古代曾经长期处于专制主义的统治之下,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了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和努力,据此回答1—6题1.奶奶不断唠叨:“老天爷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地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

”以上是某一文学作品中的片断,“奶奶”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那一学派有关A.道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儒家学派 D.墨家学派1.C儒家“天人感应”思想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是有意识的,通过灾异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2.(06年山东济南二中期中)历史上很多事件具有标志性意义,影响着历史的发展方向,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意义是?A.标志着全国统一的完成B.标志着中国古代相权和皇权矛盾的基本解决C.标志着地方分裂势力被最终消灭D.标志着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2.D 解答本题可采用否定法,北宋没有完成国家的统一,A错误;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相权和皇权矛盾才基本解决,B错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防止分裂割据,但是它不可能最终消灭割据势力,D错误,因此只有C是正确的。

3.(06年山东崂山一中高三月考)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他悼念的是A.孙中山 B.宋教仁 C.陈独秀 D.鲁迅3.A “三民五权”是对孙中山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的概括性表述,所以答案应该是A.4.右图是在延安召开的党的一次代表大会会场,在这次代表大会上,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设中国民主政治的主张是A.提出三民主义的主张B. 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C. 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D.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C在延安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只有中共“七大”,在七大上党提出了“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2007年高考历史全国联考题(一)

2007年高考历史全国联考题(一)

2007年高考历史全国联考题(一)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据此回答1—3 题。

1.战国时期,主张“兼爱”、“政在得民”的思想家分别是A.墨子、孟子B.墨子、荀子C.墨子、庄子D.荀子、庄子1.A[解析]考查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子和孟子的主张。

2.古人称赞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离不开某著名水利工程的修建。

它是A.郑国渠B.芍陂C.都江堰D.灵渠2.C[解析]根据材料中信息,和成都平原有关的是都江堰。

3.下列对“人与自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完全没有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B.陶渊明的田园诗内容清新自然,风格恬淡C.唐诗“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反映的现象不利于生态平衡D.唐朝时期围湖造田,对自然生态平衡有所影响3.A[解析] “天人感应”中的“天”即自然,但其理论属于唯心主义。

东北地区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在中华文明的演进和中国革命、建设中做出过重要贡献。

回答4-5题4.蒙古族与满族是实现中国统一的两个少数民族,其完成统一的相同条件有①本民族的统一及民族政权的建立②军事力量强大③国内其他政权的纷争或衰落④生产方式与文化的先进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4.B[解析] 蒙古族与满族所代表的生产方式与文化都具有落后性,排除含④选项。

5.如图4所示:清朝前期,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吉林将军辖区的是:我们今天要建立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可以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回答6—17题。

5.C[解析]考查历史地图,注意清朝时的东三省与今天的东三省在行政区划上的不同。

6.有关明朝《大明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制订于明太祖统治期间B.内容中增加了经济立法C.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D.未涉及贪污贿赂罪的判罚6.D[解析]《大明律》对贪污贿赂罪也严惩不贷。

2007年全国卷1历史

2007年全国卷1历史

12.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

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解析]B 本题表面上看在考查学生文化常识,实质上是对中国古代史上杰出历史人物功绩的考查。

题干中明确指出“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据此分析四个选项,表述帝王行为的只能是B项,汉武帝“武”之意为威强睿德,武帝刘彻在位时曾三次出兵匈奴,经略西南,武功显赫。

A项是自称始皇帝,即第一个皇帝的意思,以别于以前的国王;D项为年号;C项为庙号;正确答案为B。

做题时应注意审题,抓住“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这一概念和提示,另外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注意丰富历史文化知识,开阔视野。

相关的文化常识:谥号: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褒贬善恶的称号。

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时期。

自汉代始,封建帝王还有所谓的“庙号”。

开国第一代称祖,叫太祖或高祖、世祖,以后继位的皇帝则称为太宗、世宗等。

此外,唐以后,皇帝还有尊号,这是皇帝生前被奉上的,如唐玄宗的尊号是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13.史学家陈寅恪在评述“武周之代李唐”的历史意义时说,此“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命。

”此处“社会之革命”是指( )A.重用酷吏,实行法治 B.女皇当政,任用女官C.扶植庶族,抑制士族 D.移风易俗,推崇佛教[解析]C 本题考查对武则天主要政绩的全面理解和历史概念的把握,要求学生对社会革命这一历史概念准确理解。

社会革命是当社会各阶层之间出现了十分激烈的矛盾时,部分阶层要求对社会现状进行变革的行为,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据此判断正确选项为C。

武则天扶植庶族,抑制士族,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注意对历史概念的准确把握,如此才能轻轻松松正确作答。

17世纪以来,中国的军队在组织、性质等方面几经转变。

回答14~17题。

14.八旗制由努尔哈赤创立,其早期特点是 ( )A.士兵由招募而来,保证兵源 B.士兵有专门军籍,世代为兵C.士兵不从事生产,专事作战 D.兵民合一,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解析]D 此题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和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能力,难度较小。

2007学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2007学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2007学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历史(模拟)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卷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1.西周立国,以封建制度为支柱,政治秩序仰赖封建制度来维持。

我们对于周代封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宗法关系是封建制度的基础 B.与周王室无血缘关系者,被排除出封建对象之外C.诸侯受封以后仍维持与周王室的关系 D.统治权力与土地依贵族阶级高下而逐层分割2、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所反映出来的实质问题是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C.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3.在中国古代史上,经常出现地方分裂或者叛乱的现象,对这种现象的评述,正确的①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②主要原因是其统治政策的失误导致中央弱地方强③破坏生产,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④给我们的启示是地方政权不宜过大,必须保持中央政令的畅通A、①②③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林居漫录》)导致这种社会巨变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封建制度的衰落C. 受西方文明的影响D.民主思想影响5、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2007届新课标高三历史联考试题

2007届新课标高三历史联考试题

2007届新课标高三历史联考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2、牛耕出现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并不普遍。

下列为牛耕的普遍推广提供了可能的一项技术革新是A.犁壁的安装B.铁犁铧的发明C.牛鼻环的使用D.“二牛抬杠”的牛耕方式3、从词语“回头是岸”、“游刃有余”、“舍生取义”能联想到的中国古代教派或学派的有:①佛教②道家③墨家④儒家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4、政府按人口分田的制度最早出现在A. 汉朝B. 三国C.北魏D.唐朝5、从宋代话本到元代杂剧再到明清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学艺术:A.反映了教育的普及 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C.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 D.在发展中,高雅文化消失6、古希腊的圣贤先哲从客观实际出发,俯察人生,对人的价值提出了许多闪耀着人文主义光芒的阐述。

其中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是A.“自由是天赐的” B.“人是万物的尺度”C.“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D.“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7、“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这里的宗教和法律分别是指A. 天主教和大陆法 B.伊斯兰教和民法典C.基督教和私法 D.天主教和商法典8、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

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

这说明了:①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②生态环境被破坏③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茶叶失去海外市场④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9、有资料说:“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

全国大联考2OO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全国大联考2OO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全国大联考2 O O 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编审:江西金太阳教育研究所历史研究室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请将第1卷答案填在第Ⅱ卷前面的答题卷上。

第Ⅱ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题。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国古代史》。

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制度。

据此回答1~4题。

1.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地方行政区域是A.郡 B.县 C.州 D.省2.为了保证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僚的来源,中国历代王朝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

汉代就实行察举制度,根据品行和才学选用和提拔官员。

但是,东汉察举制的发展却又造成严重后果,其表现为A.加强了对官吏的监督 B.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专权C.军阀割据混战不断 D.被地方世族门阀所把持3.《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这说明隋唐时期的中央机构A.分工明确互为补充 B.相互牵制互为监督C.程序繁琐效率低下 D.部门增多相权削弱4.“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

这反映了以下哪一时期的情况A.明太祖 B.顺治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改革、变法和制度刨新是国家和民族强盛的先决条件。

据此回答5~8题。

5.秦统一后,统一了度量衡。

下列关于统一货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秦统一的货币有两种,其中黄金是上币B.铜制圆钱是下币,用半两作单位,即“半两钱”C.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D.秦朝开始使用的圆形方孔钱成为历代铸币的样式6.下列关于两汉编户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为加强对百姓的管理而实行的赋税制度B.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C.依据人丁向国家交纳赋税D.汉代的田租较轻,但人口税和更赋很重7。

王安石变法时推行的保甲法,其作用不包括A.增加了财政收入 B.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C.抵御了少数民族的进攻 D.减少了军费开支8.下列有关少数民族地区制度变革情况的表述,正确的是A.西夏仿照汉制在中央设尚书省和枢密院B.努尔哈赤仿照猛安谋克制实行八旗制度C.女真族仿照辽蕃汉分治推行猛安谋克制D.明朝在西南沿袭元代制度实行土司制度封建经济实际上是小农经济,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2007年高考历史全国联考题p

2007年高考历史全国联考题p

2007年高考历史全国联考题(二)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 卷(选择题,共50分)一.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古代统治者实行的对外政策,其发展趋势是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

据此回答1--3题。

1.两汉时期,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中国加强了与下列哪些地区的交往①中亚 ②西亚 ③东南亚 ④南亚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A[解读]结合课本地图可知,当时与东南亚没有往来。

2.下列哪幅图突出反映了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盛况2.D[解读]A 体现了经济的发展,B 中两个政权是虽然是政权之间的关系,但都是中国的一部分,C 是明朝时的对外关系。

D 项正确。

3.在印度尼西亚的三宝垅市有这样一幅题联:“继张(骞)班(超)立功异域,开哥(伦布)麦(哲伦)探险先河”。

此联称颂的是A .玄奘 B.马可•波罗 C.郑和 D.成吉思汗加强制度建设,是隋唐、宋元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回答4~7题。

3.C[解读]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开哥(伦布)麦(哲伦)”可推判此人是航海家,由此判断他为郑和。

4.“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此制度始于:A.汉魏B.隋C.唐D.北宋4.B[解读]根据材料判断此制度是三省六部制,他确立于隋。

5.唐朝政府将北魏租调制调整为租庸调制,这种调整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 .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B .使农民得到一定数量的土地C .较好地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D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5.C[解读]“庸”的确立,使农民在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这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6.把殿试作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使进士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开始于A .隋朝B .唐朝C 北宋D .南宋6.C[解读]考查对科举制的掌握情况,这是北宋时科举制的特点。

2007高三广东四校联考历史试卷

2007高三广东四校联考历史试卷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四校联考历史试题命题人深圳高级中学汤洋本试卷分为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25题为选择题,共75分。

第Ⅱ卷26—31题为非选择题,共75分。

全卷共计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顶:1、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实行宗法制度,然而血缘纽带在几代之后就会松驰和疏远,这在政治上带来的最主要的不利影响是A.使世卿世禄的贵族特权自生自灭B.权力世袭制度渐渐地消亡C.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失控D.贵族普遍地转化成为庶人2. 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以《辛丑条约》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

前一阶段,多涉及开埠通商和割地等条款;后一阶段,列强要求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列强从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转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中国反动势力由对列强妥协投退让变为列强在华的统治工具C.条约内容的变化深刻反映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更进一步的加深D.这种变化是列强对华侵略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到资本输出的一种表现3.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开始的标志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着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4. 1946年,中国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在重庆参加了政治协商会议,这次会议确认避免内战及和平建国方针。

2007年高中招生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一) 附答案

2007年高中招生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一) 附答案

2007年高中招生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一)历史试题(一)(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50分。

与思想政治合堂,共用90分钟完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把你选择的答案字母代号写在题后括号中。

)1、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A、允许土地私有B、重农抑商C、实行“连坐法”D、推行县制2、北魏孝文帝是()A、匈奴族人B、羌族人C、鲜卑族人D、汉族人3、唐朝两位高僧对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他们是玄奘和鉴真,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的目的地分别是()A、天竺、日本B、天竺、新罗C、大食、日本D、波斯、新罗4、1263年,继任合州知州,成为坚守钓鱼城主将,被誉为“四川虓将”的抗蒙英雄是()A、王坚B、王立C、张珏D、彭大雅5、【课改实验区学生做】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台湾府隶属于()A、浙江省B、福建省C、广东省D、江苏省5、【非课改实验区学生做】排列下列与台湾有关事件的先后顺序:①荷兰殖民者在台湾筑赤嵌城②清军设置台湾府③郑成功收复台湾()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③①②6、【课改实验区学生做】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6、【非课改实验区学生做】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我国政府往往在6月3日开始禁毒宣传月活动。

它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着直接关系()A、虎门销烟B、火烧圆明园C、太平天国运动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外国商船得以进入重庆的条约依据是()A、《北京条约》B、《马关条约》C、《中法新约》D、《辛丑条约》8、【课改实验区学生做】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

下列在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中涌现出的民族英雄是()A、林则徐和左宗棠B、左宗棠和谭嗣同C、林则徐和丁汝昌D、左宗棠和丁汝昌8、【非课改实验区学生做】林则徐和邓世昌都是清朝中后期,为了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坚决打击外国侵略者的民族英雄。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试卷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试卷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试卷-、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

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A.孙叔敖B.管仲C.李冰D.郑国2.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书同文字”。

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

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4.图为《元朝疆域图》,其中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5.中国古代历史上屡次出现的南北分裂或对峙,最终多以北方政权统一南方政权为结局。

以下哪次统一却改变了这一“定势”?A.隋朝统一B.北宋统一C.明朝统一D.清朝统一6.下列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在哪两次战争期间?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7.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先于中国资产阶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早期资本输出B.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倾销商品C.外国资本主义压迫和束缚中国资产阶级D.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掠夺原料8.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

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表述,错误..的是A.都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B.都提倡民权和西学C.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D.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9.“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志共和,即称民贼。

”这是1915年底一篇宣言中的内容,发表此宣言的是A.梁启超B.黄兴C.孙中山D.蔡锷10.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这是60年来国共两党领导人的首次握手。

200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00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00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命题时间:2006-10-16 考试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班级姓名考号得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垦荒高潮,其根本原因是A大量可供开垦荒地存在 B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C统治者鼓励垦荒 D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2、孔子“仁”的思想和孟子“仁政”的思想都重视A人的生存权利B人的善良本性C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人的自由与平等3、秦征服越族地区和张骞出使西域所产生的最深远的进步影响是:A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B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C促进了民族融合D扩大了铁器的使用范围4、在西部大开发计划中,如果发展古代丝绸之路的旅游业,以下不能作为沿途景点的是:A敦煌莫高窟B黄鹤楼C嘉裕关D始皇陵5、魏晋时期南方的一些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政策,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这从本质上说明: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C统治者的目的是巩固政权D统治阶级的政策决定经济发展6、提出绘制地图的6项原则,即“制图六体”的是A裴秀 B郦道元 C陶宏景 D葛洪7、汉唐时期呈现封建盛世的共同原因是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适时调整生产关系③采用的政策具有连续性④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8、自宋初以后 , 中国古代军阀割据局面不复出现 , 其原因主要是A 生产力的发展 B民族大融合的出现C.政治制度的改革D商品经济的发展9、元朝能够统一中国并统治近百年的原因 , 从根本上说是A蒙古族善于骑射 , 军事力量强大 B 忽必烈善于谋略 , 政治经验丰富C 采用汉法 , 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 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 维护蒙古贵族特权10、明朝“一条鞭法”规定了赋役征银的办法 , 其积极意义在于①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②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③增加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④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11、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依据是A农业生产的商品化 B 雇佣关系的出现C手工工场规模的扩大 D 机器生产的广泛使用12、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根本因素是A封建关卡林立 B政府的闭关政策C科学技术的落后 D腐朽的封建制度13、18世纪后期,在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的根本原因是A英国工业品很难在中国找到市场 B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C中国手工业的质量优于英国 D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14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是A白银外流,物价上涨 B鸦片走私,白银外流C外国资本与商品大量输入中国 D国库空虚,入不敷出15、鸦片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英国却获得胜利。

2007学年第一学期桐庐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

2007学年第一学期桐庐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

2007学年第一学期桐庐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科试题卷考生需知:本卷满分100分,考试 90分钟。

1.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姓名。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须上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具有几千年的政治文明发展历程。

古代的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据此回答1-5题:1.反映西周时期的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A.行省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2.秦朝丞相李斯在峄山的纪功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攻战日作。

流血於野”。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秦朝实行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什伍连坐制 D.焚书坑儒3.汉代负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的官员是A.丞相 B.御使大夫 C.太尉 D.刺史4.唐朝元和年间(806—820),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

崔祐所属的部门应是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参知政事5.下列少数民族统治者实行的制度不符合事实的是A.鲜卑族-均田制B.契丹族-蕃汉分治C.党项族-俸禄制D.女真族-猛安谋克制中国有悠久的农业文明,农业生产水平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据此回答6~11题。

6.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主要原因是A.青铜农具的使用 B.二牛一人的犁耕法 C.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D.翻车的使用7.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有南移的趋势,其表现不包括A.整个长江流域得到开发B.耕作技术提高C.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趋向平衡D.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是重要的产粮区8.下列图片能反映唐朝农业生产发达的是① ② ③ ④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②③④9.隋朝创立唐朝继承和完善的选拔人才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主要是指 ①起到了抑制门阀的作用 ②扩大了选拔官吏的来源 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④加强思想控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④10.关于均田制的说法正确的有①没有触动地主的利益②有利于徭役的征发和赋税的征收③有利于流民归农和社会稳定④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业的发展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11. 《齐民要术·序》中载:“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2007年高考全国文科综合卷Ⅰ历史试题品读

2007年高考全国文科综合卷Ⅰ历史试题品读

2007年高考全国文科综合卷Ⅰ历史试题品读
汪瀛
【期刊名称】《中学历史教学》
【年(卷),期】2007(000)008
【摘要】品评高考试卷.已经成为历年高考结束后各科教师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品评高考试卷既有利于促进高考命题的改革,也是为了反思我们中学历史教学与高考命题的关系,提高应对高考的教学效率。

【总页数】3页(P28-30)
【作者】汪瀛
【作者单位】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特级教师,4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4.3
【相关文献】
1.从主体能动性看历史高考材料解析题的解题——以2007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
(一)中的38题为例2.2007年高考全国文科综合卷Ⅰ历史试题评析3.2005高考研究性学习真题大解析(全国卷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4.创设情境考查能力——2015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新课标文科综合卷Ⅰ、Ⅱ)评析与指导5.2021年高
考全国乙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大联考2 O O 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编审:江西金太阳教育研究所历史研究室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请将第1卷答案填在第Ⅱ卷前面的答题卷上。

第Ⅱ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题。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国古代史》。

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I I J 项符合题意)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制度。

据此回答1~4题。

1.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地方行政区域是A.郡 B.县 C.州 D.省2.为了保证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僚的来源,中国历代王朝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

汉代就实行察举制度,根据品行和才学选用和提拔官员。

但是,东汉察举制的发展却又造成严重后果,其表现为A.加强了对官吏的监督 B.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专权C.军阀割据混战不断 D.被地方世族门阀所把持3.《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这说明隋唐时期的中央机构A.分工明确互为补充 B.相互牵制互为监督C.程序繁琐效率低下 D.部门增多相权削弱4.“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

这反映了以下哪一时期的情况A.明太祖 B.顺治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改革、变法和制度刨新是国家和民族强盛的先决条件。

据此回答5~8题。

5.秦统一后,统一了度量衡。

下列关于统一货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秦统一的货币有两种,其中黄金是上币B.铜制圆钱是下币,用半两作单位,即“半两钱”C.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D.秦朝开始使用的圆形方孑L钱成为历代铸币的样式6.下列关于两汉编户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为加强对百姓的管理而实行的赋税制度B.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C.依据人丁向国家交纳赋税D.汉代的田租较轻,但人口税和更赋很重7。

王安石变法时推行的保甲法,其作用不包括A.增加了财政收入 B.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C.抵御了少数民族的进攻 D.减少了军费开支8.下列有关少数民族地区制度变革情况的表述,正确的是A.西夏仿照汉制在中央设尚书省和枢密院B.努尔哈赤仿照猛安谋克制实行八旗制度C.女真族仿照辽蕃汉分治推行猛安谋克制D.明朝在西南沿袭元代制度实行土司制度封建经济实际上是小农经济,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据此回答9~12题。

9.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前期江南的农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其相同原因是A.北方大量人口的南迁,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B.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C.统治者的重农政策,有利于农业的发展,D.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10.唐朝的商品经济比前代更为发达,其中最能反映其发达程度的是.A.开元通宝成为通用货币 B.政府官员管理物价和税收C.交易场所中有许多邸店 D.出现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柜坊11.右图所反映的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是A.引进的高产作物逐渐取代传统农作物B.棉花的种植区域在明朝中后期进一步扩大C.农产品日益商品化D.农业的进步促进了具有专门职能的城市发展12.下图中清代人均占有耕地呈现的趋势出现的原因是①“摊丁入亩”的政策②土地开垦速度相对人口增长速度缓慢③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④官僚地主大量兼并土地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源远流长。

据此回答13~15题。

13.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中,最早通过图中A处进行海上交往应该是在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14.隋唐时期我国与东南亚地区交往的主要内容是A.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记数法传到东南亚B.参用唐朝制度立国,教授儒学C.佛教从该地区传到中国D.彼此互派使节,交换土特产品15在江苏太仓浏河镇,有一刻着“刘家港”的船锚造型(如右图),它具有纪念意义。

今天它向人们昭示当时的航海①促进海外贸易辨盛②“不欺寡、不凌弱、共享太平”的思想③“走向海洋、和平崛起”④没有培中华民族带来革命性动力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据此回答16~19题。

16.西汉时期除对匈奴采用和亲政策以外,还对以下哪一少数民族采用过这一政策A.北匈奴 B.西南夷 c西域的乌孙 D南越17“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但是上海一艺术家金锋却让秦桧夫妇“站”了起来,对此,各界人士有不同的看法。

同意图二观点的理由是岳飞墓前奏桧夫妇跪像(1513年铸) 圈二上海一艺术馆秦棒夫妇站像(2018年铸)①图一侮辱人格,侵犯人权②秦桧促成“绍兴和议”,使束金开始了相对和平的局面③从此宋金之间再也没有发生过战争④秦桧是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A.①⑦③④ B①② c@④ D②④18清朝时期黑龙江将军的主要辖区在唐、元、明时期的行政管辖机构是A.渤海都督府、辽阳行省、乌里雅苏台将军B黑水都督府、岭北行省、奴儿干都司c黑水都督府、辽阳行省、奴儿干都司D.渤海都督府、岭北行省、鸟里雅苏台将军19明清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特征是A民族政权的并存和民族大融合B封建社会的全面繁荣c.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完善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战国和明清是中国古代思想活跃的两个重要时期。

据此回答20~21题。

20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表明其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21.黄宗羲的进步思想中对构建近代社会影响最大的是A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提倡“法治”.反对“人治”c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D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代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据此回答22~23题。

22“今有术,奠用十二气为一年,更不用十二月,直以立春之日显孟春一目,惊蛰为仲春之一日,大尽三十一日,小尽三十日.岁岁齐尽,永无闰余。

”该材料出自A.“太初历” B《大衍历》 c《梦溪笔谈) D《授时历》23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明对世界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明清时期开始出现的是A.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c双色套印技术 D多种颜色的彩色印刷品忧国忧民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共同特征。

据此回答24~25题。

24.南宋大臣文天样在被俘押往元朝大都的途中写道:“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这首诗表现了文天祥A.崇高的民族气节 B.渴望国家统一的愿望c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撵 D坚贞不屈的英雄主义精神25右图为江苏昆山的亭林公园,园内有顾炎武之立像,照墙上的八个大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应出白A.《明夷待访录》 B《原君》c.《日知录》 D.《天下郡国利病书》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第26题16分.第27厢12分-第28题10分.第29题12分。

共50分)26、 2018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孔子诞辰255 6年,9月28日孔子诞辰目前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儒联、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国家旅游局、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2∞5全球联合祭孔”活动。

本次活动以山东曲阜孔庙祭孔为主播现场。

祭孔祀典的内容包括公祭、家祭、翎子乐舞表演;六艺乐舞包括迎宾曲及礼、乐、射、御、书、数六部分。

材料一世界文化遗产——孔府、孔庙、孔椿乖2018年国际孔于文化节孔林一一孔子墓 2018年自阜国R孔子文化节开幕材料二季康子问政于孔于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时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苹;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材料三仲舒复对日:“-…-·春秋太一坑者,天地之常经,古夸之通谊也。

夸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亚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对既毕,天于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四至论天下之理,剐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夸.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走法。

——(南宋)柬熹《行宫便殿奏札》材料五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采是也。

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目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昔《藏书卷》请回答:(1)阅读材料一中的四幅图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6分)(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6分)(3)据材料四、五,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2 7认真观察下面三幅图,回答问题(1)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三个朝代的什么政治制度?(3分)(2)简述三种政治制度实施的原因。

(6分)(3)简述三种政治制度实施产生的影响。

(3分)28、城市的发展水平,往往是一个社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之一。

在中国。

无论是隋唐时期.还是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代表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阅读下面两幅唐朝、明朝时期主要手工业、工业城市分布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1)在唐朝和明朝时期,除当时的都城外,还出现了一些商业繁荣的城市,这些城市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它们的发展反映了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4分)(2)明朝城市发展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明朝中后期,城市的发展又增加了什么新因素?这些新因素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2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康熙时代企图通过皇帝亲作表率,宣传理学说教提高政治队伍的道德素质。

雍正刚以务虚的态度,一方面妄固通过养廉银l戒轻腐败,男一方面采取严刑酷法,惩治贪官污吏。

这些措施在当时都收到了极差的效果。

……到乾隆中叶以后,局势更加混乱,官僚队伍的腐败一发不可收拾.“大抵为官长者廉耻都丧,货利是趋”,不但中下级官员纷纷贪污受贿,而且像大学士和砷这样值至“宰辅”,深受皇帝信重的高级官僚,也营私舞弊,贪赃枉法,且贪污之巨大可谓空前绝后。

——军盟中文网材料二明朝“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采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计,少亦以万计”.而到了清朝,“标客巨商罕至,近来多者所挟不过万盘,少者或二三千金,剐亦韫矣。

”——叶梦珠《阅世蝙》材料三顺浩帝*文字靛7次,康熙帝兴文字虢12次,雍正帝兴文字狱17次,乾隆帝兴文字狱130前}次。

清代前期的文字狱愈演愈烈。

——《中国古代史》材料四康熙曾说:“通海口子甚多,此时无碍,若千百年后,中国必受其害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